如何教好教会、学好学会

2025-03-15|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如何教好教会、学好学会(共2篇)

如何教好教会、学好学会 篇1

为学好学会而教——“教好教会,学好学会” 有感

如何“教好教会,学好学会”,我一直在思索着,我想首先应搞清楚好和会的内涵,其次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明确教与学的目标,进而确立教与学的策略,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一词,从学理上看,表明“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的有机统一。二是以“学”来统“教”,“学”是中心,“教”是为“学”服务的,为“学”提供支撑的。为学好学会而教,是属于后者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

一、从学生的学的角度理解“好”与“会”

“好”是着眼未来;“会”是立足当下。为此,学会:从学科、学段上说,无论怎么考察都会、都对,都正确,一般而言,是显形的,是容易考察的;学好:从综合、长远上说,考察的、没有考察的或无法考察的同样都会、都对,都正确,都好,是一种可持续的终身发展的,隐性的,是缄默的,是不容易考察的。

四、为学好学会而教的思考

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全部技巧就是一个字——“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生命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甚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于1924年在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译者序中的这段话,充分道出了教育之为教育的真谛。爱不仅是教育的工具,更是鉴别教育的尺度(别林斯基语)。确实,“教育是根植于爱的”(鲁迅语),“爱是教育的原动力”(雅斯贝尔斯语),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过程,真正有效的教育也只能是爱的教育。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作乐趣来从事,它能使教师感受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只有在爱的鼓舞下,灰心丧气、意气消沉的学生重新燃起了希望,正是在爱的儒染中,学生内心久积而成的不满“坚冰”被深情地溶化,也正是在爱的指引下,学生一步步迈向了智慧的殿堂。一句话,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2.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人要做好每件事的原动力。人只有对做好某件事有兴趣,才能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去做,并力图做得完美。因此,教师要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就必须首先激发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也可以说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因为兴趣产生好奇,好奇产生动力,动力产生勤奋,勤奋产生成就。我认为教学最重要的工作重点是突出一个“趣”字。“趣”即重点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既而对学习由喜欢到投入极大的热情。

兴趣的保持相对于兴趣的激发就复杂得多。当人们饶有兴趣地做起某件事时,由于缺少别人的关怀和支持,或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这种兴趣往往就会衰减乃至最终丧失。所以,当学生对你这门学科开始感兴趣的时候,教师的关怀、鼓励、支持并随时准备热心地帮助他们就显得尤其重要。兴趣得以保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使学生能够经常处于一种“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不断进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之中。在这种情感之中,他们享受着胜利的愉悦,增强着取得更大成功的自信心,他们学习才会更自觉、更积极、更主动,从而激发起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疑激趣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如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可要学生边读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人课文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挂图、灯片,再现情境,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描述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以情生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心境自学。在习作教学中,激趣既表现在习作前,还贯穿于习作的全过程之中。“激趣”,让孩子们迸发出了乐于习作的欲望,生发了敢于习作的自信;“激趣”,也唤醒了学生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及对未来世界的憧憬;“激趣”,还开启了学生洞幽察微的睿智,萌生了真实表达的情愫!兴趣犹如种子,有了种子就有了开花结果的希冀和向往;如果没有种子,即使土壤再肥沃,浇灌再用心,耕耘再努力,也会毫无收获。3.没有习惯,就没有教育。《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一书的序言中所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这固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但它也的确说明了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正如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的:“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也正如该书的第一页所写的“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的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教师不能要求学生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学生,先适应学生,才能改变学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历来主张把养成良好习惯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我非常赞同叶圣陶的观点,认为即使把养成好习惯放在各类教育中至高无上的位置也不为过,因为好习惯属于“为人”的范畴,而“为人”比“为学”不知要重要多少倍。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

4.没有赏识,就没有成长。懂得欣赏对一个教师来说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心中有希望,因为学生的希望是自信的基础,而学生的自信是建立在欣赏中,良好的习惯是在欣赏中形成,优秀的品质也是在欣赏中发扬的。但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些教师谈起自己的学生总是满腹牢骚,抱怨不断。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是我们有的老师太计较学生的缺点,而忽视了学生的优点罢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后进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

当你以欣赏的态度看一件事,你一定看到许多优点;当你以批评的态度看一件事,你一定看到许多缺点,佛心自见。一个教师怎样看待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情绪。有人说:教师把学生当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当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教师如果视与学生打交道为烦恼之源,他的痛苦就是自找的。教师要对学生心怀感激。从某个角度说,教师的岗位是学生提供的,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对象,又是教师的衣食父母!换个角度想,那些难教育的学生,其实考验和锻炼了教师的教育能力;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其实考验和锻炼了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那些不会学习的学生,考验和锻炼了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如果我们能把教科书编活、教活、学活,必然能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燃烧起来。

50平方米的教室,空间是有限的;45分钟一堂课,时间也是有限的。教师应当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运用自己活用教科书的教学艺术,去发展学生无限的思考力。我想只要这样去思考去探索理应是为学好学会而教的境界。

浅析如何教好及学好医学化学 篇2

关键词:医学化学;兴趣培养;教学质量

医学化学是医学院校较为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是高等医学院校面向临床、预防、检验,护理等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在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刚入学的医学院校的学生往往意识不到医学化学的重要性,忽视医学化学的学习,从而造成该门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同样,许多医学院校从事医学化学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普遍都是化学专业,而非医学专业出身,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以化学而非医学的角度来讲授,只讲化学不讲医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容易造成教学内容枯燥,影响教学质量。由此可见,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对该门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一、提高学生对医学化学在医学院校课程中重要性的认识

化學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与许多学科交叉互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医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化学,与化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处处涉及化学,医学化学正是将医学与化学融合而成的一门课程,包括与医学相关的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医学化学介绍医学专业所需掌握的化学知识,为研究正常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奠定化学理论和技术基础,为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分析化学部分主要是介绍与医学有关的化学滴定和分光光度法等。所以,学好医学化学这门课程十分重要,可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医学研究打下必备基础。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首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诉学生化学与医学要紧密结合,当学生产生兴趣后,就会认真聆听教师的讲授,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进行师生互动,这样学生就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主动掌握知识,从中获得满足和自信。教师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应该尽量深入浅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渗透压时,教师可以结合临床上病人输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授,“为什么有些液体会让病人感觉很痛?”“为什么有些液体的输入量又不能过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和实际相联系,能够很快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当介绍化合物结构时,有一些弱相互作用,如范德华力和氢键等,与氢键相关的是人体中的蛋白质,其在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实例,让学生深切感受化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的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三、强化教学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学手段已由过去的单一板书向多媒体过渡,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涉及许多抽象概念及化学反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其图文并茂的特点,使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如在学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及一些化学反应时,这些化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多媒体可以用三维动画的方式直观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从而取得良好效果。当然,在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在一些公式和定律推导时,教师可充分发挥板书优势,与学生一同完成推导过程,加深学生的认识,使其牢固掌握这些知识。

四、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实验获得。因此,教师加强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具有独到的优势。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涉及许多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好方式。

化学反应涉及的时间、温度、加入原料的先后顺序及用量等,都是学生应当注意的问题,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气泡的产生或沉淀的生成等,都应当仔细观察。同时,教师应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些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及讲课时就要有所留意,通过不同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通讯作者:郭兴荣)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党员党课学习心得思想汇报下一篇:淘宝客服工作计划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