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消化与吸收教案(共8篇)
湘教版消化与吸收教案 篇1
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饮食与健康,了解食物当中的营养成分,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均衡营养。学情分析
学生对营养的认识不到位,许多学生在生活中挑食、偏食的显现严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
3、该书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4、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通过学习,提升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2、难点:了解食物消化过程 教学过程
1、活动: 咀嚼馒头 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咀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析: 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首先,牙齿将馒头切断,大馒头变成小块。
接下来,在唾液的帮助下,食物变得湿润,便于下咽。最后,感觉经过反复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
思考: 馒头变甜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3、讨论交流: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都有关系。
4、口腔里的唾液内含有淀粉酶,它能把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人体还有其他消化器官分泌各种消化液,它们能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
二、人体的消化器官
1、介绍人体的消化器官(结合多媒体资料)拿出自己提前搜集的资料。学习搜集资料
2、说一说: 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馒头经过的消化器官)学生看图试说明
3、消化: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分解成简单的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一过程叫做消化。
4、说一说,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讨论)
三、小肠内的吸收
1、结合多媒体讲解小肠内的结构 学生将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2、小肠绒毛——指状突起 小肠的内表面布满微小的指状突起,这些指状突起就是小肠绒毛。每根小肠绒毛内侧分布着细小的血管,营养物质穿过小肠绒毛表面的细胞进入到血管中,血液携带着营养物质到达全身各处,供身体细胞使用。
3、研究: 小肠内表面的构造怎样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①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五个手指紧紧闭拢,用一根线沿着手围出一条轮廓线
②再将五个手指尽量展开,围出轮廓,量一量外轮廓线和刚才的长短有什么不同?
③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分析小肠绒毛构造的作用。了解:如果将人体内所有的小肠绒毛都展开摊平,那么小肠内表面的总面积有一个网球场那么大。巨大的表面积使小肠吸收营养更快。
四、扩展延伸:
思考:食品中的添加剂是否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搜集资料证明)
湘教版消化与吸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2.能举例说出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3.能举实例说明暴饮暴食对各个消化器官的危害。方法与过程: 1.根据已知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人体消化道模型。2.通过调查发现引起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交流。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想像等多种方法在记住消化道名称的基础上,探究消化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逐渐感悟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创设情景:
生日聚餐会上,小冬胃口大开,一通狼吞虎咽后,忽然感觉到胃里不太舒服,四肢无力,同学们把他送到消化科。提问:你遇到过“小冬”这样的事情吗?医生可能会对小冬说什么?小冬会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 学生交流。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妙的旅行。
5、消化与吸收
二、进行新课: 1.学生自学课文。2.交流汇报。
3.出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提问:你想知道食物是怎样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吗? 学生观察。
提问: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这些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
汇报: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
三、师讲解:重要的消化腺:
教师:肝脏、胰脏和唾液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医生给小冬开的药主要成分可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四、当堂检测:课时练上面的习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消化与吸收
1.消化过程: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两个重要的消化腺: 肝脏和胰脏。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当我们随心所欲地“大吃大喝”时,是否想过我们身体中消化器官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在节日里的诉说吧!
二、进行新课: 1.自主学习。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5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戴上各自所扮演角色的标志进行“诉说”表演。
2.讨论、交流。
(1)解释为什么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
(2)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才能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保持我们的健康?
学生讨论、交流。
三、教师小结: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拓展1:调查消化系统疾病 1.布置任务:
调查消化系统疾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引起的?应该如何积极地预防和治疗?
2.与同学交流本组的调查结果,设计图表,对全班同学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拓展2:制作消化道模型。
教师: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消化器官相互连接,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消化道,让我们制作一个消化道模型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参考教材提示,制作消化道模型。学生展示本组的模型,交流评价。
教师:关于消化系统,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
四、当堂检测:课时练上面的习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五课肝脏:解毒功能。口腔:咀嚼,分泌唾液腺。胰腺:消化腺。胃:消化。课后反思:
湘教版消化与吸收教案 篇3
這一單元是美術鑒賞的入門課程,在學生初步學會了用審美的眼光去看美術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術相關的事和物後,本課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審美觀念,瞭解美術作品的不同的形態特徵,並針對不同形態的美術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賞方法。教學的重點、難點:
讓學生瞭解美術形象的基本種類,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術作品的基本內涵,突破只能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局限,並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教學準備: 媒體播放工具。
把班級同學分成幾個小組,一般以4——6人為一小組,合作學習。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美術作品所展現的主要內容就是圖像,也就是我們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種形象。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辯別這些形象以幫助我們欣賞美術作品。
(出示課題:圖像與眼睛)
二、講授新課
1、出示圖片《勃羅日裏公爵夫人像》
提問:這件作品有什麼特點?對於這一類作品,你的印象是什麼?
专心
爱心
用心
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 出示:具象美術作品
出示圖片:《重屏會棋圖》、《劉胡蘭就義圖》
提問:這三件作品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 欣賞圖片:《韓熙載夜宴圖》、《父親》、《教皇》
請同學們思考:美術除了能夠表現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事物,還能表現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並引出意象和抽象美術作品
2、出示圖片塞尚的 《聖維克多山》和夏加爾的《生日》
提問:
1、你從作品中觀察到了什麼?
2、你覺得藝術家要表現什麼內容?
3、你在什麼情況下會感受到這些形象? 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
繼續分組討論:我們欣賞意象美術作品能否用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方法來欣賞,為什麼?
教師總結意象美術作品的特點及欣賞方法
欣賞圖片:《李白行吟圖》、《荷石水禽圖》、《戀人》 學生思考、討論並回答:這三幅作品分別運用了哪些手法?
3、出示圖片康定斯基和蒙德裏安的作品講授抽象美術作品。學生討論並回答:你們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這些作品令你們聯想到了什麼?它們帶給我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教師總結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
三、課堂小結:
专心
爱心
用心
美術作品的表現內容和表現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的標準來衡量一切美術作品,即便是具象美術作品也不能等同於照片,針對不同類型的作品,要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专心
湘教版消化与吸收教案 篇4
备教案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肝、肠腺、胃腺、胰腺
⑴消化道
口腔→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牙冠、牙颈、牙龈)
龋齿的原因(吃甜食,不注意口腔卫生)
咽
→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食道
胃
→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形成粪便
肛门→排出粪便
⑵消化腺
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
胃腺
→胃液(胃蛋白酶)
肠腺
→肠液液(含多种消化酶)
胰腺
→胰液(含多种消化酶)
肝(最大)→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①细细咀嚼馒头有甜味,因为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②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是因为胆汁分泌过少,影响脂肪的消化。
二、食物的消化
⑴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种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⑵食物消化的种类
物理性消化——咀嚼和搅拌
化学性消化——在消化液作用下进行的 ⑶蛋白质、淀粉、脂肪的消化过程及场所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酶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口腔
小肠
胃蛋白酶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胃
小肠
胆汁
脂肪酶
脂肪
脂肪颗粒
甘油、脂肪酸
小肠
小肠
⑷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物质——蛋白质、淀粉、脂肪
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营养物质的吸收
⑴吸收部位
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
——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内的皱襞和绒毛,增大了吸收面积)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⑵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特点)
①小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增大了吸收面积
②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
⑶大部分的甘油、脂肪酸
毛细淋巴管;其余营养物质
湘教版消化与吸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互相垂直及其有关概念.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3、理解并掌握垂线的两条性质.教学重点: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及垂线的有关性质.教学难点:垂线的有关性质及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直角等于多少度?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2、如果a∥b,c∥b,那么 a∥c.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二、讲授新内容
1、互相垂直的有关概念
(1)观察P69的教材内容,引出生活中互相垂直的例子.(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3)垂直的符号:垂直用符号“⊥”表示,AB与CD垂直(O为垂足),记作 AB⊥CD,读作AB垂直于CD.2、画垂线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画垂线,经过点P(如图(1)、(2))画直线AB的垂线.(1)
(2)
(3)
(4)
3、垂线的有关性质(1)P70动脑筋
如图(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m,b⊥m,那么a∥b吗?
因为a⊥m(已知)所以 ∠1=90°;因为b⊥m(已知)所以 ∠2=90°(垂直的定义).所以∠1=∠2(等量代换),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归纳: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如图(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m⊥a,那么m⊥b吗? 因为m⊥a(已知)所以 ∠1=90°;因为a∥b(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 ∠2=90°(等量代换),.所以b⊥m(互相垂直的概念).(2)归纳:在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条.4、范例分析
讲解P70的例1和例题2,先引导学生分析,再师生合作完成.三、练习与小结
1、练习P7
11题
2、小结
四、作业布置 练习P71
湘教版澳大利亚教案 篇6
1、新课导入的效果明显。
以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和景观图片视频播放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的名称和国家,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再假设去澳大利亚的冬令营活动,设问:“如果我们现在(10月)去澳大利亚旅游,需准备什么季节的衣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导入新课,形象生动,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一开始就“点击”到学生的兴奋点,导入效果好。
2、教学过程中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分析养羊业发达的原因。因此,先提出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的世界地位,再利用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图,地形图等图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出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此外,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领悟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也是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最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内容加以小结。这种将难点层层分解,引导学生思考、归纳的方法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学生参与、分析地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向上,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3、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利用澳大利亚有许多特有的动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和动物和谐相处,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4、课件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初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件中我运用了大量图片和相关视频,可爱的动物,美丽的城市、逼真的卡通、直观的地图,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非常好。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师生互动仍不够充分,问题的设计不够老练,学生的兴趣没被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教学过程流畅,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贯穿整节课,但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不够。
3、课后结尾时,让学生来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平淡。问题仅限于归纳,没有延伸和探究,如果可以做成探究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效果会较好。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湘教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学方法:实践法、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蔑编、碳条、铅笔
学具准备:白纸,铅笔、碳条或蜡笔,表面有凹凸感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演示:在蔑编上铺上一张纸,用碳条在其上摩擦,形成肌理。展示拓印后的效果图。
提问:这种方法同学们尝试过吗?有谁知道这叫什么方法?(拓印,此方法由来已久,操作方法简单、便易。)指出:画面上的纹理就是材料的肌理。
二、探究阶段
(一)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一:牛 仔 —— 皮 毛 —— 丝绸 观察比较二:玻 璃 —— 岩 石 —— 不锈钢
(二)交流感受
物体 肌理、质感
感 受 牛 仔—— 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 粗犷、奔放 皮 毛—— 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 温暖、高贵 丝 绸—— 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 华丽、典雅 玻 璃—— 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 晶莹、纯净
岩 石—— 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 朴实、原始 不锈钢—— 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 冰冷、现代
(三)基本概念
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质感:视觉肌理一般被称为质感。
三、发展阶段
(一)《五角星》油画冷军
提问:这个五角星是由什么材料加工而成的?(碎铁皮)
这是一幅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油画部分)金奖的油画作品。作品通过刻画一颗用弹痕累累、火迹斑斑、凸凹不平的碎铁片焊接而成的五角星,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寓喻中国革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让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二)《钢水·汗水》油画广廷渤
作品采用了极度写实的绘画造型语言,以富于感染力的细节描写,把作者体验到的炼钢工人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操、忘我的劳动精神,以及火一样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排山倒海的力量等准确、形象地体现在画面上,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其中,对汗珠的细腻表现突出了工人的辛苦,强化了“民族脊梁”的主题;哨子的金属质感凭借色彩的冷暖变化得到了真实的表现。
(三)《父亲》油画罗中立
思考:由父亲的脸我们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形象?(老树皮、干旱的土地)
该作品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四)思考
提问一: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都采用了极端写实的表现手法,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表现的非常逼真。)提问二:作者如此强调肌理、质感的表现,目的是什么? 绘画作品中材质美感和表现主题的内在联系?
(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主题。)
第二课时
一、提高阶段
(一)选择一件实物(如玻璃杯、金属器皿),用素描的表现手法表现其材质特点。
1、地位、确定基本比例。
2、画基本形体。
3、画大体明暗关系(注意高光与反光)。
辅导提示:主要强调学生务必仔细观察分析对象的明暗关系与体块结构特点,提示可以尽量描绘一个比较细小的局部,集中尽力抓住对象的质感特征。
(二)活动
请同学们临摹书中的第四页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注意:铅笔的软硬、所选作品的比例及要临摹的一些要领。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表现较清晰的学生作品,请作者自己临摹的感受。
2、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
(四)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拓印作品,思考:
二、总结阶段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绘画艺术表现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体系——肌理和质感的有关知识,感受了生活中不同材料的肌理、质感,对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还亲自尝试制作了简单的肌理效果。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今后能以一种绘画研究的眼光来观察身边事物,通过不断练习逐步掌握其表现方法;在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肌理和质感时,学会分析其与作品感情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
《黑白世界》
教材分析:木刻版画是一个独立的画种,教材较全面地将木刻的基础知识由浅到深地通过几个活动贯穿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木刻版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
学情分析:这个课目是一个典型的技法训练课,学生以前未接触过。因此,这个课目必须通过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发现黑白木刻的基本知识点,通过课堂活动的渗透让学生了解木刻、掌握木刻,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强调自主性学习,作业内容不定上限,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空间,但是在作业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简单的形象资料供学生参考。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感受——认识——创造
课时安排:课题分两段三课时完成。第一时段主要围绕对木刻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技巧来组织教学,其中结合一个活动。
第二时段主要结合黑白处理来组织教学,其中贯穿一个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时段:40分钟(第一课时)
一、欣赏由电脑多媒体演示的图片—导入课题《黑白世界》之木刻版画。
二、欣赏作品数幅:
木刻与其他画种作品欣赏
思考:木刻版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教师小结(从形式上较主动地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学习内容):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木刻工具。材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语言提示激发学生的体验意识——导入活动一。
教师演示三角刀和圆刀特点。(将两种刀法线条在展示仪上边演示边小结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木刻刀法及线条的认识。)
三、活动一:初步体验不同木刻刀在板材上的感受和效果,5分钟后提问。
四、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
欣赏木刻作品让学生分析并说出感受。
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第二时段: 80分钟(第二、三课时)
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木刻黑白处理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根据具体作品分析黑白处理在木刻版画中的多种变化形式,让学生更加透彻地认识黑白处理的重要性。
五、活动二:黑白处理训练
要求:教师在黑板上提供一个简单画面让学生运用喜欢的木刻刀进行木刻黑白处理的再体验。可用铅笔起稿也可直接用刀表现。
教师随堂辅导:可将表现较理想的学生作业和存在不足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拓印出来,并进行讲评,以提高作业效果。作业中可插入柔和背景音乐。
六、课内总结:
1.两个活动的回顾。
2.黑白美在美学上的升华。
第三课:《方寸之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 本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做事细心的态度
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 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诚信意识。【教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引入新课】出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板书课题: 方寸之间 【讲授新课】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一、印章的品类
名章(<<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 肖形章(<<虎>>、<<鹿>><<人与鸟>>)
二、印章的形式
朱文(阳文)白文(阴文)
三、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2、印稿上石 A、直接反写 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
4、修改
【布置活动内容】临摹肖形章一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
查找自己名字的篆字写法 第四课:《清晨》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通过临摹游戏雕塑,提高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和表现技法。教学重点:如何捕捉人物动态特征。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的表现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去捕捉生活中的人物动态 二.游戏参与
1.请几位同学模仿人们晨练的不同场景动态
2.引导其他显示分析晨练时最具特征的动态表现出来,如何进行捕捉。3.引导显示在分析比较中,强化记忆人物特点和动态的造型要点 分析“动态”,抓住“特征” 三.对比 分析
展示几件不同材料造型的人物雕塑图片。分析不同材料对造型的影响 1.对比分析捏制成型的造型特点 2.提示学生要把握的基本造型要点
四.学习活动
1.要求:将清晨运动中捕捉到印象最深的人物动态捏制成一个简单的泥塑
2.学生探索与制作:进行制作
3.教师针对学生对存在的普通问题进行评析并示范,深化显示对泥塑与雕塑方的学习
五.课堂练习辅导
重点 强化学生泥塑知识与雕塑方法的把握,深化学生对泥塑人物造型的认识
课堂小结:评价学生中的优秀作业,提示作业中的优秀之处,指出作业存在问题与纠正的方法
布置作业:表现一件晨运中人物动态的泥塑(假期完成)
教学拓展:要求学生多注意观察清晨时分,人们的运动,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五课:《大提琴》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抽象绘画有初的识,从而丰富学生的造型表现语言,提高运用绘画表达个性的能力。教材以介绍大提琴的色、造型特点入手,进而把对乐器造型之美的分析作为学习侧重点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教材从多角度,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感受新奇的视觉效果,尝试不同的方法,逐步引入到抽象绘画的创作,体会抽象绘画的特点与魅力。
二、教学目标
能够把握乐器造型的特点,领悟造型的独特魅力。
能够运用一定的造型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对抽象绘画技巧产生初步的认识。
能够尝试运用抽象的绘画造型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重点:能够把握乐器造型的特点,领悟造型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一定的造型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对抽象绘画技巧产生初步的认识。
五、教法:情境教学法、辅助引导法等。
六、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等。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范画、示范用具。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播放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湖》,使学生进入一个提琴音乐的氛围。生欣赏。提问: 同学们听完这段大提琴演奏曲后,有什么感受?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有哪些? 同学们回答后进行总结: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特别人性和自然能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大提琴》。
二、欣赏分析大提琴的构造和造型
利用电脑和大屏幕,欣赏大提琴的造型。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大提琴的特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总结:
1、造型美特征:
A、整体感受:外形如葫芦,圆润的曲线中透出优雅,阳刚之气,被称为乐器中的美男子。
B、音色特点:音色深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情而复杂的情感。
2、造型元素:
A、直线与曲线的结合。
B、厚重,浑圆的曲线,给人以饱满的感觉;小面积的直线造型,使人更加挺拔;顶部是点,线,面的结合。
3、色彩:
赭红色:沉着 古朴 怀旧 黑色: 稳重 深沉
三、绘画表现
1、活动一:学生用简洁的线条概括大提琴的外型特征。
2、师提出要求:线条简洁流畅、抓住物体特征(对称)。点评:展示最简洁,最概括的作品。
四、打散重组
1、欣赏作品《吉他》、《大提琴》、《小提琴》。
2、活动二:通过欣赏以上作品,能看出是哪些乐器?它们还有那些共同的特征?
3、生答。
4、师作总结:是呀,这些作品打破了物体的完整性,是一块块的贴在了一起的,创造出来的不一般的画面,其实我们仔细分析这些似乎不合常规的作品,原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作品我们就称解构艺术造型。
5、所谓的解构艺术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状和形体。例如:1994年中国北京举行一个盛大的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其中一个国外的美术大师现场表演艺术创作。艺术家把画布铺在地上的各种颜色倾倒在画布上,然后拿起一把漂亮的大提琴,高高举过头顶,奋力向倒满油彩的画布砸下去。应声而碎,油彩飞溅,画家稍加整理,一副现代的艺术作品顿时产生了。台下一片惊叹欢呼,这就是利用分解构成的艺术造型原理进行创作的。解构艺术造型,其特点就是打破陈规,不受原有形象的束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这种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可预测性,可以产生偶然性和新奇感。
今天,我们就采用最简单的拼贴的方式来完成此类作品。
6、观看老师制作的拼贴作品。
五、拼贴画的制作
1、师讲解制作步骤:
A、块面分割。————师做演示(分割形状不能太琐碎,要尽可能保持提琴特点)
B、剪。————师做演示(细致)
C、重组。————师做演示(注意构图均衡,疏密有致)D、粘贴完成。
2、活动三: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创作一幅富有艺术性的大提琴拼贴吧!
3、课堂上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六、作业点评及课堂拓展
1、由每小组挑选出1——2幅作品进行展示。
2、师作总结,同学们制作得真不错,除了用大提琴作为创作材料之外,还会有很多创作素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生欣赏作品。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加深体验和认识了拼贴艺术造型语言与表现技巧,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善于发现美,更好的去感受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抽象拼贴画,把大提琴的基本形进行分割、拼贴,可以产生全新视觉感受的画面。其实抽象画,除了抽象拼贴画,还有其他的类型,比抽象拼贴画更加丰富、更加精彩。大家想不想学? 二:新授
(一)抽象画
1,出示蒙德里安《百老汇连奏爵士乐》
提问:这幅画你看懂了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回答:去掉了所有的曲线,全部由直线构成。和现实生活场景不同。2,出示康定斯基《红 黄 蓝》
提问:你觉得这幅画画了什么东西?
生各抒己见。
总结: 抽象画和现实世界有一定的距离,给人一种新奇而独特的视觉感觉,不同的人对于画面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它的抽象性,总是给人一种神秘感,似乎有如天书,难以理解。其实不然,抽象画也有它的依据和讲究。
(二)抽象画的方法 1,大提琴的抽象
提问:请大家看这张画,画的是什么乐器?
生答
提问: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总结:抽象画虽然抛弃了原有的形状,但是保持了物体的造型特征。提问:它保持造型特征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呢?请大家对照大提琴的图片,找到相应的部分。
显示:琴弦:简化 琴身:夸张
总结:利用简化、夸张的方法抓住最能体现物体造型特征的线条,概括、打散是绘画走向抽象的另一种思路。2.作品《圆号》欣赏
(1)这是圆号,大家说她的主要造型特征是什么? 圆形、喇叭形、直线、曲线
(2)圆号的图片与作品比较,作品抓住了圆号的什么特点?
圆,曲线构成,粗线条给人以浑厚的感觉
(3)分析:画面里体现造型特征的线条是怎么样布局的呢?
打散、重组
3,出示《百老汇连奏爵士乐》《红 黄 蓝》
再看这两张画,你能看懂了吗?你能说说抽象画是怎么画成的吗?
(三),示范:钢琴
1,抽象画很有意思吧,下面老师也来试着以钢琴为题作一幅抽象画。出示钢琴图片,首先观察一下,钢琴的造型特征有哪些?然后就可以画了,请大家注意老师的构图。(1)先画几根先表示钢琴的台子(2)蝴蝶形的琴盖(3)支架
(4)配上钢琴里最主要也最突出的特征:琴键(5)涂上颜色(6)取个好听的名字
2,是不是钢琴只能画成这样的呢?让你画你会怎么画呢?
三:活动开展:尝试画一幅以乐器为题材的抽象画 看老师画起来很简单,同学们肯定也等不及一展身手了吧?
1,你选择你所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一种或者几种乐器,观察他们的造型特征
2、以往学生作业,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3,学生作品,老师做适当的辅导 4,学生作业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对学生敢于将形打散重组,大胆变化多予以鼓励。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抽象画,它和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画不同,离现实世界有一定的距离,给人一种非常新奇而独特的感觉。但是抽象画也是源于生活的,只是她离生活比较远,利用简化、夸张的方法概括出最能体现物体造型特征的线条,打散、重组,可以画出全新视觉的抽象画。五:拓展
除了乐器,其他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画的题材,请大家课后利用今天所学的方法以其他事物为题材创作一幅抽象画。
一、导入
播放大提琴独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使学生进入一个提琴音乐的氛围,欣赏两分钟。
提问: 同学们听完这段大提琴演奏曲后,有什么感受?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有哪些? 同学们回答后进行总结: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特别人性和自然,能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
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具有四种特点。第一根琴弦a弦,发音华丽,富于歌唱性;第二根弦d弦,音色朦胧;第三、第四根弦,G弦C音色低沉响亮。因此,大提琴是近代管弦乐队不可少的次中音和低音乐器。
二、欣赏分析大提琴的构造和造型
利用电脑和大屏幕,欣赏大提琴的造型。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大提琴的特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总结:
(1)造型华丽高贵,大方适度,色彩漂亮雅致。(2)具有优美的曲线和弧面,造型显得柔美。
(3)有粗细的直线,直线的琴杆和琴弦,使提琴的造型柔中有刚。
(4)大提琴的比例感很适当,点、线、面均衡,显得造型完美,素有乐器中的美男子之称。
三、解构艺术造型的特点
所谓的解构艺术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状和形体。例如:1994年中国北京举行一个盛大的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其中一个国外的美术大师现场表演艺术创作解构艺术造型,其特点就是打破陈规,不受原有形象的束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这种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可以产生偶然性和新奇感。
进行解构艺术造型训练,可以启发智慧,激发人的潜能,使艺术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受训练的学生思想解放和更加敏捷,会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意。
四、利用电脑展示解构艺术造型的作品 1.利用大提琴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图:《提琴时代》《花的旋律》 2.利用圆号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图《圆号新形象》《提琴与圆号》 3.利用蝴蝶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图:《蝴蝶新组合造型》
4.利用鱼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图:《多条鱼组合构成》
5.利用大提琴、圆号、蝴蝶、鱼的造型进行综合分解构成。
图:《自然交响乐》《圆号梦想曲》《一起为鱼儿伴奏》《大提琴时代的士高》 课堂练习
利用大提琴、圆号、鱼、蝴蝶的图案,进行分解构成练习。(每位学生发一份图案资料,学生利用资料剪贴、拼接进行造型练习)要求
一、分割的形状不能太碎,要尽可能保持大提琴、圆号、鱼、蝴蝶造型的特点。
二、重新组合构成画面时,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有机的结合。
课堂上学生练习时,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马上展示给全体同学看,会对学生有很好的鼓励作用。
《诗情画意》
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中国苏州园林艺术有基本的了解;
2.通过对苏州园林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提高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 了解园林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
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的方法,理解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景提问导入:
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导入课题《苏州园林欣赏》
二、欣赏园林的美 一)园林的自然美:
1、中国园林的分类
2、带着问题继续欣赏园林图片(建造这样一个家园需要哪些要素?)a.叠山理水。B.花草树木。C.园路建筑
3.1、山是园林的骨架。(对比欣赏溜园的观云峰和环秀山庄的假山)3.2、水是园林的灵魂。(没水的观云峰和有水的观云峰对比欣赏)3.3、植物是园林的生命。有了花草的点缀山才有了生命,有了花草树木园林的一年四季也有了不同的色彩。
4、园林中的山水、花草树木虽是人工的,却是妙造自然的。(对比欧洲园林我苏州园林)引出苏州园林的——虽有人作,宛自天成的自然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这是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园林的空间美(建筑美)
1、各小组带着问题欣赏园林的建筑图片,了解园林的建筑形式、布局、陈设和色调。A、园林中的建筑有哪些类型? B、园林中的建筑的整体色调怎样? C、建筑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D、建筑中有哪些陈设?
2、小组讨论后代表回答
3、教师小结
4、重点欣赏园林中的长廊(结合录象)使学生对园林中的建筑有更深入的理解。
5、了解园林造景的方法:借景、框景、分景、障景 三)园林的人文美(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中国园林的精髓。它体现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物比德”中。
1、园林中植物的象征意义(梅、兰、竹、菊、荷等)。
2、由园林中的景联想到诗的意境。
3、造园者往往用诗词来为景点命名(如月到风来亭、与谁同坐轩)。
4、园林中还有许多的匾额、对联等。
5、我们通过游赏,感受到了匾额中的诗词与书法,也体会到了建筑与植物的象征意义。苏州园林的人文美蕴含在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中,也体现在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中。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苏州园林的三个美,其实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早已融入园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之中。它蕴含着园主人的情思、理想和追求。也体现着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和我们的书法、绘画、诗词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欣赏苏州园林的时候,是要有所准备的。这样你才能在欣赏园林的时候获得最高境界——意境之美(诗情画意)。第六课:《心灵的关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尝试贺卡制作的基本方法。2.了解贺卡的内容与基本特点。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在探究的学习中共同制作。情感目标:
通过贺卡的制作,培养学生表达对于他人的关爱的基本精神。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贺卡的基本知识以及贺卡制作的基本方法。难点:尝试制作简单的贺卡。三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先从对亲情的关注入手,通过感动的公益图片和公益广告,引导学生用心体验亲情,唤起学生对爱的回报与表达之情。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系列化的卡片设计。教师可以侧重引导学生从一张卡片的设计思路出发,借鉴、发展原有设计。教材提供了一组对应的图片范例,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作业进行更加直观的探讨。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堂导入:
在本课的设计中,通过感动心灵的公益广告导入本课,并通过一些感人图片与广告唤醒学生关爱他人的基本精神,进而引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可以运用哪些方式表达对于他人的关爱?
2、教学过程:
(1)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我们可以运用贺卡等形式表达对于他人的关爱。并通过视频演示学生贺卡作品,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贺卡的特点以及贺卡的基本制作方式。(2)贺卡含义及贺卡特点和贺卡种类讲述。贺卡的种类:
①从用途分:生日贺卡、圣诞贺卡等。②结构设计:平面贺卡、立体贺卡。
③表现方式:卡通型贺卡、传统型贺卡、时尚型贺卡。④个性贺卡:音乐贺卡、网络电子贺卡 卡通型的贺卡
(“图形、文字、色彩”等元素组成了贺卡的基本形,对“图形、文字、色彩”加以不同的处理就能变化出多样的效果。)传统型贺卡
时尚型贺卡(个性化的图形与文字的处理构成了一种时尚的画面效果)(3)贺卡形式及结构讲述。(4)贺卡欣赏。
(5)贺卡设计过程:最后教师将自己的贺卡与学生之间的贺卡进行评比,最终找出学生中优秀的作品,举办竞赛,评出优秀贺卡作品。3、学生作品竞赛评价
《心灵的关爱》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并制作出一张较为精致的卡片,传达出一份真挚的爱心。
2、能够掌握卡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技巧。
3、引导学生珍视亲情、友情,关注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突出以美术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充满爱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贺卡设计制作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三、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图、文、色、构图来创作贺卡。
四、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室
七、学具:彩色卡纸、手工纸、剪刀、胶水、彩铅或彩色笔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约7分钟)
1、欣赏公益广告《请握住这双手》视频,请学生回答:这个公益广告的主题是什么?主题是:小时候,父母关爱孩子;长大后,孩子应更多关爱父母。(2分钟)
2、欣赏一组亲情、友情、社会大家庭温暖的图片。
3、观看身处逆境、困境的人们的图片和视频?(5分钟)对于身处逆境、困境的人们,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表达我们的关爱呢?(捐款、前往探望、电话问候、赠送学具等)我们可以运用用美术的方式-----贺卡,尝试向那些给予自己关爱的人们,表达一份自己内心的感激;向身处逆境、困境中的人们,表达一份自己内心的关爱和祝福。(板书:心灵的关爱-----卡片设计)
二、什么是贺卡?(约1分钟)贺卡又称卡片,是人们在喜庆的日子或特别事件的时候互相表示问候、祝福的一种卡片。
三、贺卡的种类(约3分钟)
贺卡的种类包括:生日卡、母亲节卡、父亲节卡、教师节卡、友情卡、励志卡、元旦卡、春节卡、中秋卡等。(幻灯片展示相关卡片)
四、贺卡的作用?(约2分钟)
1、传情达意,加深感情。
2、观赏价值。
3、睹物思人,有纪念意义。
五、贺卡的外形(约3分钟)
1、规则形(几何形):方形、圆形、六边形、菱形等。特点:制作容易,造型简洁大方。
2、不规则形:打破规则形,将边线进行切割处理。特点:外形变化丰富,趣味性强。
3、象形式:模拟人物、动物、植物形状;自然物品形状等。
4、单页、双页、三页等
六、制作手法(约2分钟)
1、绘画
2、镂刻
3、剪贴
4、折叠
5、电脑制作:运用电脑软件制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对方。
七、课堂互动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约7分钟)
游戏名称:你来比划我来猜-----猜屏幕上的卡片
游戏规则:两人面对面的站着,一人可以用手势做出动作,或者用其他句子来形容,或用肢体语言来形容,但是不能包含所猜的字或词中的任何一个!另外一个人猜。
游戏目的:
1、让学生关注:卡片的构成要素?图、文、色、位置(构图)
2、让学生理解:设计卡片时,卡片上的图、文、色、位置应如何选择?
围绕主题而选择。如,生日卡上的图最常见的可选生日蛋糕;春节卡上的图可选红灯笼、色彩可选大红色等等。
七、设计制作步骤:(约6分钟)
1、确定赠送对象,在设计时我们应充分考虑赠送对象,因人而异。
2、确定主题内容,选择图形、文字、色彩,并安排好位置。注意:图片与文字应互相陪衬,有一定创意。
3、选择卡片外形和制作手法
外形有:几何形、不规则形、象形、单页、双页等。制作手法有:绘画、剪贴、镂刻、折叠、电脑制作等。制作手法可以单独运用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
八、知识点回顾(约3分钟)
什么是贺卡?贺卡的种类?贺卡的作用? 贺卡的外形 制作手法 设计制作步骤:
九、作业:(约12分钟)
设计制作一张卡片。可任选以下一个主题:生日卡、父亲节卡、母亲节卡、教师节卡、友情卡、励志卡、元旦卡、春节卡等。
十、教师随堂指导。
《红屋顶》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西方绘画风格与技法。
2、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形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了解现代绘画的艺术语言。
3、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4、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辨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教学内容:
以本课《红屋顶》来引导,从强化作品视觉感受入手,引入现代主义画派,了解现代绘画的基本特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掌握现代绘画的艺术语言,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传统主义画派的区别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教学过程:
师:我们大家先来看一张照片,照片上拍的是什么? 生:红色的房子,红屋顶
师:如果让同学们画一幅《红屋顶》,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画呢? 那么下面让我们来看西方绘画大师是如何来画红屋顶的。(引出课题)
师:四幅不同画家画的红屋顶,你比较喜欢哪一幅? 生:我比较喜欢毕加索的,因为很抽象,很立体。生:我喜欢毕沙罗的,因为很象真的,很写实。
师:不同的画家,他的绘画风格是不同的,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画家,绘画风格也是不同的。西方绘画 它有一个发展的历史,总的概括来说,它经历了:
古典主义画派——印象派——现代派
古典主义画派尊重客观,不用主观的态度及夸张的线条和色彩,做艺术方面的表现。
印象派注重绘画中对光和色的研究和表现,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
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的统称。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创造新的表现方法,体现创新精神。
师:这里有几幅画,分别属于不同的画派的,请同学们选取你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小组讨论一下,围绕发给大家的纸上的几个问题,谈谈你对这幅作品的感受。
纸上问题:
1、这幅作品是哪个画派的?
2、这幅画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3、和现实生活中的象吗?(学生讨论,并派代表总结)
师:同学们都已经会区分了不同的派别和不同的绘画风格,下面请同学们对比几组传统和现代风格的绘画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罗中立《父亲》与 马蒂斯《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对比 达•芬奇《蒙娜丽莎》与 蒙克《呐喊》对比 委拉斯贵支《宫女》与 毕加索《宫女》对比(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师: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的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创造新的表现方法,体现创新精神。师:提问从刚才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艺术的绘画语言是什么? 生:点、线、面,构图,色彩
师:那么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绘画语言呢?
举例用线条来表示人的心情,平直线条表示平淡的心情,弯曲向上的线条表示激动的心情,杂乱无章的线条表示复杂矛盾的心情。
构图的好坏对于画面是很重要的,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太高不行,太底也不行。
色彩的运用对画面也很重要,让我们来看看一组莫奈的《草垛》,有早晨的,中午的,傍晚的,同一个风景,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是不同时间画的呢?这就是色彩的作用。
师:让我们看看现代艺术语言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在绘画中的运用:马蒂斯《舞蹈》
在雕塑中的运用:两幅雕塑作品
在建筑中的运用:现代建筑照片
师:老师昨天画了一幅画,是根据一张照片画的,请同学们点评一下,看看画和照片哪里不一样,我加入 了 哪些主观的想法在里面? 生:后面的山不一样,画中更统一。
后面一个房子没有了,更有空间感。
前面的垃圾没有了。
色彩也不同了,画中更加丰富了。
师:所以同学们在进行绘画的时候要多动脑筋,不要照抄照搬现实生活中的东西,要有主观的意识,灵活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让自己的作品能体现自己的想法和特色。
师:下面让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运用所学的现代绘画语言,参考下面任一张照片,创作一张作品。(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艺术需要探索与创新,其实人生更需要大家的勇气,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驶向未来》
一、教材分析 ㈠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了解科技水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⒉能力目标:通过对未来科学的畅想,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⒊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②.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㈡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⒉难点:鼓励学生对未来科学的畅想。
二、教学构思与计划
本课进行的是对未来科学的畅想,计划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欣赏、畅想及设计图稿阶段,第二课时为模型制作阶段。
本课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师以引导、鼓励为主,为学生提供大胆畅想的平台,使每个学生的创意都得以展现,成为全班的共享资源。
三、教学用具
(一)、教师:多媒体课件、手绘图片
(二)、学生:彩色铅笔、橡皮、绘图纸
四、教学设计
导课:问好。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同学们观察画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纤夫拉纤),想一想当时的船只是以什么为动力的?(风力、人力),速度如何?(慢)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交通工具的话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新课教学:
(一)、分水、陆、空三条主线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1.水:独木舟、筏(竹、木、皮)→木板船→帆船→轮船
(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发现,人骑在一根圆木上,就可以顺水漂流,利用手或树枝划水,就可以前进。如果把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服地坐在里面,也可以盛放一些物品,这就是最早的船——独木舟)2.陆:人力车→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告诉学生,世界上的第一辆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夏朝时发明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空:木鸟(春秋战国)→带人风筝(西汉)→热气球(18世纪)→飞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讨论:现有交通工具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师:中国有着灿烂的古文化,各时代的交通工具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只是到了近代才发展缓慢,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重新创造辉煌。现在。让我们一起做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师。
(二)、分组活动: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
1、欣赏卡通短片及图片。(①播放卡通短篇之前,提示学生观看的重点是什么,避免学生一味地去追寻故事情节。展现交通工具神奇功能的时候,还可以暂停播放,给学生进行讨论。
②在学生欣赏图片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设计要求,但不宜对范图中展示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功能进行过多讲解,否则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引进一个固定的模式里,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生设计草图。
设计要求:适用、美观、节约能源、促进环保(简单介绍地球能源逐渐枯竭的趋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通过投影仪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创意进行解说,由全体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小结.①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与鼓励和肯定; ②对学生的设计图给与综合性评价; ③对本课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性小结。
④结束语:我们憧憬未来,我们也要创造未来,希望大家今后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让我们今天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逐一实现。
五、板书设计: 《驶向未来》 1.交通工具的分类:
① 水:独木舟、筏→木板船→帆船→轮船 ② 人力车→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③ 木鸟→带人风筝→热气球→飞机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8
第一课《画画你我他》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依据国家美术课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设置,让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在欣赏感受中体验绘画作品的造型语言,以趣启智、以情动人。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尝试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神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图画本、绘图铅笔、橡皮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五环节授课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导语引入:
1、出示一张肖像漫画: 他是谁?同学们都说画得像,能说出哪里像吗?
2、生答:描述特征 教师总结:五官、脸型、发型,总称为头部特征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貌特征,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引出课题,你、我、他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布置活动内容】
1、学画人物肖像画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2、人物的面部比例——三庭五眼。
举例说明:人脸的长:从发际线到眉弓、眉弓到鼻尖、鼻尖到下巴,三段等长人脸的宽:五眼的距离,学生观察、体验。
3、脸型的区别。
圆脸、方脸、三角脸、瓜子脸、鹅蛋脸等等。
4、神情的变化——喜 怒 哀 乐。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5、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
设计自己的肖像画,试着画画自己的家人的肖像。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人物肖像作品一幅。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尝试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出示图片,明确肖像画的两大特征
1、头部特征(外貌特征):面部基本特征,如五官、脸型、发型
2、神情特征 :喜怒哀乐神情,能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神情是通过五官来体现的,所以五官的刻画尤为重要,要仔细观察。
(二)、出示两幅肖像画作品,观察比较:
1、画家宫六朝的《小女孩》的头部特征和神情特征
小组分析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头部特征:鹅蛋形的脸、大眼睛、小嘴巴、一对长辫子; 神情特征:凝视前方的眼神、鼓起的腮帮,紧闭的嘴唇,表现出小女孩倔强的个性。
2、分析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外貌和神情特征 小组分析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外貌神情特征:烈日下黝黑的皮肤、满面皱纹、流淌的汗水、浑浊的眼睛、干裂的嘴唇,粗糙的手端着一碗水。
画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贫苦、质朴、善良、勤劳
3、小结:对外貌和神情的刻画,能反映人的年龄、情感、身份、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三)、画肖像画的方法:
1、抓特征:抓外貌、抓神情
2、写实手法:如实地表现人物外貌神情特征
3、夸张手法:抓住人物的外貌和神情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夸张,使人物的特征更加明显
4、可以采用不同的绘画形式:素描、速写、国画、版画等等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同龄人的肖像画作品欣赏
2、、出示体育明星姚明照片,说说外貌和神情有什么特征? a、仔细观察人物特征,回答
b、恰当地夸张强化面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
给姚明画一张肖像画,工具画法不限,可以夸张突出脸型、五官和神情特征。
1、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2、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
优秀肖像画作品临摹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优秀肖像画作品 课后反思:
第二课《卡通故事》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教材分析:
虽然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卡通正逐步成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卡通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他特有的表现手法,具有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一些卡通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有善恶、有美丑、有现实与想象、有历史与未来生动有趣,学习卡通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课知识内容丰富,包括了漫画、卡通画两方 面知识。通过对卡通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对卡通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认识,并尝试用卡通形式设计一个卡通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2、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设计卡通想象
课
时:2课时
教具准备: 卡通片 图片若干张 动物人物表情
场景图片等等
学具准备:铅笔 卡通图片 颜色 等
第一课时(五环节授课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讲故事】
1. 欣赏卡通图例,让学生根据图中反映的情节编故事。
2.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3. 启发学生思考,讲一件生活中有趣的事。
4. 学生讲故事。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碟片、教材、绘制工具、展板等。
【看卡通谈卡通】
1. 思考:除用语言叙述故事,还可以用什么手段表现故事情节。
2. 结论:文字、影视、绘画等手段,其中影视、绘画中经常运用卡通的表现方法。
3. 卡通的概念:卡通一词意为“活动的连环漫画”,动态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4. 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片或卡通画,以及最喜欢的卡通形象,说出理由。5. 观看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6. 思考:片中题材、表现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
7.分析: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大》以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正面、反面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惩恶扬善,弘扬真、善、美,绘制手法上借用国画工笔人物表现手法,线条流畅,疏密有致;《米》以生活中的小事为题材,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活泼,侧重幽默风趣的表现。
8. 总结:卡通可以通过有趣的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卡通与时代、民族、科技、经济、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播放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画卡通】
(一)分析卡通的表现特点
1. 特殊符号
1)欣赏图片,分析卡通画中表现事物各种状态所用的符号。声音:放射状短线 速度:短横线 奇怪:折线 发怒:冒火
2)分组交流资料并讨论卡通常用的符号。
3)学生上台演示,表现思索、哭泣、爆炸等。4)总结:运用简洁的符号能使表现更生动。
2. 人物表情
1)学生表演生活中的一些表情(伤心而哭、开怀大笑、恼羞成怒、惊讶万分)。
2)卡通形象的表情对比。
3)总结:卡通画一般都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
3. 人物服装
1)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的服装特点。
2)交流卡通画资料,讨论服装的类别,以及服装与人物身份的关系。
3)总结:服装是卡通画中人物身份的标志。展示有特殊符号的卡通画挂图。学生利用展板演示。挂图展示各种表情的卡通形象。挂图展示穿不同服装的卡通形象。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1. 教师示范画一个卡通形象,学生直观感受绘制步骤。
2. 学生从符号、表情、服装等方面分析卡通形象的特点。教师利用展板示范。3. 设计“我的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用卡通手法表现,画出草图,并且“我的故事”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写出来,为下节课创作做准备。(对下节课课前准备作出安排)
【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
优秀卡通画作品临摹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优秀卡通画作品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故事延生,探讨创作】
1、回顾上节课讲故事的内容情节,小组同学抓住主要故事情节确定故事人物。
2、分小组确定人物形象的动作。
3、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书、教材等。【画卡通】
(一)继续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1. 人物动作 :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动作的特点。(卡通形象的动作表现一般采用夸张的手法。)
2. 画面背景 :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背景的特点。3. 语言表现 :欣赏卡通画,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4. 总结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学生讨论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并引导对构图的分析。展示有人物不同动作的卡通画; 展示有背景的卡通画; 展示有语言表现的卡通画;展示一幅卡通连环画;同一画面不同构图形式的比较。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展示一些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学生欣赏,了解一些卡通连环画表现的基本技巧。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进行卡通连环画创作,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作品展示】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独自创作四小幅卡通连环画,写清故事情节。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用卡通形式表现生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课后反思: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色彩》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教材分析:
本科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映,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
设计思路:以各种向日葵照片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映。教材选择了凡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日葵》,向学生介绍艺术家的生平和心路历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色调及色彩的对比关系,笔触技法等方面予以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理解画家通过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的情感等。采用观察、提问、交流等形式,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研究色彩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向日葵》作品,了解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良好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笔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水粉颜料等工具
第一课时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同学们,在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每天看到的景物大自然都赋予了其各自的颜色。比如:天空是蓝色的,树叶是绿色的等等,那么,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呢?(生答)揭示课题:《向日葵》
2.欣赏各种在生活中的向日葵图片 提问:①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是怎么样的?
②它本身代表了什么样的精神?(生答)小结: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生长,生机勃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正因为向日葵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它成为许多画家绘画的题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荷兰的画家——凡•高。
(简单介绍生平事迹)
2、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感受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谈感受)
师提示:可从色彩上和笔触上进行分析
讲解的过程中可根据生的回答可适当的色彩的有关知识,如对比色、邻近色、色调等。
总结: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感受色调
欣赏两幅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让生思考在同一幅画,画面色调不同,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2、感受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出示黄色在不同颜色的衬托下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总结: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3、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对喜怒哀乐的理解与感受。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感受不同的笔触)。
1、出示不同笔触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师评价。
2、出示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再次感受笔触带来的情感体验。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小活动: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对下列词语的理解与感受。
①风和日丽
②狂风暴雨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学生自评和互评,从中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感受自然界色彩和艺术表现表现之间的差异,了解色彩对比和笔触在作品中所起到的情感表现的作用,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大胆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表现。
3、首先让同学们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食物图片。(多媒体展示不同食物图片)提问:观察图片中的颜色,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味道?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各种联想。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认识色彩(多媒体展示三原色,三间色)
1、三原色:红黄蓝。色彩最原始的颜色,任何颜色都不能调出三原色,三原色可以调出各种颜色。
2、间色:两种原色混合的颜色。橙绿紫。
3、提问:你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学生回答)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联想,不同性格的人对颜色也有特别的喜好。比如黄色,亚洲人喜欢黄色,黄色在古代是皇帝的专用颜色,代表的是权力和财富。但是欧洲人就不怎么喜欢黄色了,《圣经》记载,耶稣是被穿黄色衣服的犹大出卖的。再比如非洲的国旗(多媒体展示非洲部分国家国旗),用色上喜欢红色,绿色,红色。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体验色彩
1、小游戏:用色块表现季节
每个小组分发色块包,把表现季节颜色的色块贴到表格中。
2、展示作品。
3、总结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红橙色调的为暖色调,偏向蓝紫绿色调的为冷色调。
4、生活中的装饰。多媒体展示6幅书房照片,学生谈自己喜欢的风格及喜欢的原因。
总结:由于色调的不同,我们对书房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这说明色彩可以表达情感。色彩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那么人们富于色彩有哪些象征意义呢? 红色:喜庆、吉祥、恐怖、危险„„ 黄色:高贵、皇权、光明、财富、甜美„„ 蓝色:冷、忧郁、凉爽、永恒、遥远、纯洁„„ 橙色:快乐、健康、明朗、运动„„ 绿色:春天、希望、新生、青春、和平„„ 白色:光明、纯洁、高尚„„ 黑色:空无、毁灭、严肃、庄重„„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色彩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将春、夏、秋、冬四季节,用合适的颜色组织起来。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组织画面?有何意义?
1、每组同学分别在自己的卡片上,用合适的色卡表现春、夏、秋、冬。
2、按照合适的位置,贴在相应的季节上。
【作品展示】
总结: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红橙色调的为暖色调,偏向蓝紫绿色调的为冷色调。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课后活动】
1、用画笔体验向日葵带给我的喜悦之情。1)花心 花盘,花瓣,花萼。
3、厚重的笔触、再体验,按照梵高的构图方法,画完的同学,贴在黑板上,分男生、女生。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了解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2、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学生欣赏。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
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小组研究 :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学生观察回答。欣赏感受。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学生发言。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学生设计作品。
2、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不同色彩调和的作品,欣赏。
2、说一说不同的色彩所表达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
3、找出艺术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4、想一想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3、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介绍自己的作品。
4、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3、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学生发言。教后反思:
第四课《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标志的基础知识与制作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简明、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集体意识,增强集体凝聚力。教学重点
标志的分类、设计要求和表现方法。教学难点
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教具准备
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绘图剪贴用品等。学具准备
搜集各种标志图片,本校校徽,准备彩笔、铅笔、尺规、16开素描纸、彩色卡纸两张(对比色调的)、剪刀、胶水、双面胶等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出示校徽图片,以引导问答式点出标志的含义及特征。总结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的必要性,导入课题《设计标志》。
1、掌握标志的基础知识与制作方法;
2、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简明、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讲授新课: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演示课件)。
1、标志的种类(以提问与直观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1)从用途上分: ①非商业标志; ②商业标志; ③公共标志。
(2)从其表现手法上分:(以连线方式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加强认识,使他们对标志设计产生浓厚兴趣)
①图形构成的标志(包括具象和抽象两种)②文字构成的标志(包括汉字、字母、数字)③综合型标志(图形和文字组合)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2、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用四个字概括,即“简、准、奇、美”(分别以直观评析法引导,增强学生对标志的了解,为提高设计能力做铺垫)。
3、标志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演示制作过程)①选题; ②构思; ③构图; ④定稿; ⑤着色。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以绘画或者剪贴的方式制作:
1、设计一幅运动会上具有班级特色的标志。
2、为校园艺术节活动设计一个标志。
3、设色做到单纯醒目,使用调和色或对比色,一般不要超过三种以上色彩。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前台展示,选出代表作品指出优点及不足,给予合理建议。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知道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
2、为班级设计一个标志。
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二)标志的构成形式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1、颜色构成的标志。我国在生产和交通安全的颜色标志为红(静止、停的意思)、黄(警告、注意的意思)、蓝(指令、遵守的意思)、绿(安全通行的意思)、如铁路用黄和黑标明注意、警告、危险的安全标志,用红和白作为公路交通标志,用红、黄、绿灯指挥车辆行驶的标志等。
2、文字构成的标志。如可口可乐标志、第一汽车制造厂标志等等。
3、图形构成的标志。如奥运五环标志,党徽标志、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等等。
4、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构成的标志。例如:运用中国古钱和“中”字构成的中国银行标志、中国铁路的“工人”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吉林电视台标志等等。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三)、标志的构思与创意。
结合课件欣赏中外优秀标志作品的构思与创意。如奥运会标志、北京奥申委会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
1、奥运五环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5个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是黄、绿环。整个造形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所有国家和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同时也象征着五大洲的人民团结起来,为创造光明的世界而努力。
2、北京奥申委会徽。该标志图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五星,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整体形象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以此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以设计“禁止吸烟”标志为例,讲解标志的制作过程。
1、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为班级设计标志。
2、构思。怎样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手法来表现。
3、构图。可多画几幅草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也可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4、定稿。选择最理想的设计定稿。
5、着色。设色单纯、醍目,或用对比色彩。一般只用一两种颜色,防止杂乱影响效果。
6、学生完成设计,教师行间知道。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将语言概括地用符号来表现,怎样表达得明确,又有独特的形象。发现有独特设计的作业 可以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2、课堂小结:展示设计较好的作业,巩固标志设计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知识内容。可让学生以谈设计的构思过程来说明。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稳定课堂气氛,检查用具及搜集的标志图片。(1分钟)
2、同学们,在当今信息时代,由于科技、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标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谁能告诉大家,你在什么样的场合见到过什么样的标志?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答略)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标志设计。(2分钟)
3、校园的秋天──设计标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欣赏教材的图片及学生收集的典型图片。
2、欣赏多媒体课件,本课知识结构:
1).标志的起源:原始部落的图腾—Totem
2).标志的意义、用途。(做游戏)
3).标志的艺术特征:准确、概括、独特、美观。
4).标志的设计要素:图形、文字、图文、数字、抽象
5).设计标志的方法、步骤:a.选题明确b.构思新颖c.表现生动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自选主题,设计一个标志设计方案。如:可为学校运动会、音乐会、朗诵会、书画比赛、艺术节、知识竞赛或为本班特色的主题班会设计一个标志。(13分钟)
三、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设计练习,听音乐,教师巡视辅导并演示。辅导要点:
1.思维方法,大胆想像创新。“我就是设计师”。
2.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动的表现方式。
3.及时表扬、展示好的构思,使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互相启发。(20分钟)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课堂小节及教学反馈:用投影仪展示典型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自评互评,用游戏的方式分小组评比,表扬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鼓励全体同学克服不足,努力进步,并由个别同学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受到什么启发。教师归纳。布置下节课用具。(9分钟)
课后反思:
第五课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民间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民间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如意吉祥的图案。能够用语言来描述民间美术作品图案纹样、色彩的特点等。
2、采用比较法,找出民间美术和别的艺术形式的异同。
3、通过学习,对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或色彩产生兴趣,并收集民间美术相关的图案。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美术中“谐音”、“寓意”、“象征”独特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区别。
课前准备: 从Internet上找到民间美术相关的图片,尽量收集到当地的工艺美术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我们看到这张年画,有一个小朋友坐在一条大鲤鱼上,旁边还有盛开的莲花,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3、劳动人民是很聪明的,他们画这些我们常见的事物是有一定含义的。他们往往会用一种谐音的方法来表示吉祥的意思。
4、“莲”和 “连”是同音字,“鱼”和“余”是同音字,合起来就是“连年有余”的意思了。聪明的古人想出了用谐音的方法来画,也很好看。大家再想想,你家里在新年贴的“福”字又代表了什么呢?
5、“象征”是说由这一个事物来让人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表现方法。如红色象征喜庆、喜鹊象征吉祥、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6、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呀!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民间美术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介绍民间美术种类
1、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以后随着年画发展,它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着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着名的年画产地。
2、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动人民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包括风筝、泥玩具、布玩具、活动玩具,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培养和传承民风民俗的教具。
3、刺绣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及钱包、香包等布制品。民间刺绣厂一间制作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平面色块的运用使色彩过渡跳跃感,先得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4、剪纸是人门十分熟悉的、用于装饰、烘托节日气氛的一种民间艺术,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学生找一找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重要的艺术特征和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1)民间美术的特点——民俗文化形象的载体;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风格上既有传统又有变异,强烈体现民族性和地方性;就地取材,因材施艺。
(2)民间美术重要的艺术特征——寓意性、象征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家具衣物装饰等常用到吉祥图案,如运用较多的有谐音,两个狮子和如意代表事事如意,“喜”字代表人生中所有的吉祥与快乐,“囍”又称双喜,更多用于婚嫁场合,表达婚姻吉祥如意之意。
(3)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有些内容已成为固定模式,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民俗吉祥图案。如《连年有余》、《松鹤延年》、《喜上眉梢》等等。
3、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师生共同学习研究,探讨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2、教师展示不同民俗的艺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1)民间美术有着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头脑中要常常记住三个要素,那就是:谐音、寓意、象征。
(2)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主要民间美术种类以外,我们知道的还有脸谱,编织,皮影等等,同学们课下了解。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请你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图案?
(4)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每一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5)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品,或者搜集民间美术相关的图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播放视频展示过年的喜庆活动。
2、提问:春节期间人们是进行哪些活动表现喜庆吉祥的气氛?
3、观看视频,独立思考问题,倾听体验民间艺术,导入剪纸课题。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剪纸的表现手法
多媒体出示剪纸图片,出示问题(剪纸艺术的寓意、内容)。
2、归纳提炼,学生欣赏(审美),并回答问题。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认识讲解纹样。
2、选择适当的形状来装饰喜鹊。
1)、倾听理解学习,交流合作完成。
2)、让学生明确不同纹样的灵活运用,追求美感.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制作方法
1、出示剪纸三步骤展示图(画、刻、剪)
2、视频讲解剪法与刻法,观察思考学习学会剪纸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创作(分工合作)。
1)、教师出示活动要求,明确任务。巡回指导。2)、学生动手合作,体验剪纸艺术。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合作交流
1、上讲台展示作品。
2、投票、点评 激励并反馈。
3、拓展
(1)、剪纸镂空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2)、剪纸姑娘舞蹈视频欣赏。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出示北京申奥标志,讨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什么图形。为什么申奥的标志要选择中国结,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展示用中国结装饰的生活物品,如扇子、手机、筷子、车饰等,还有身上穿的民族服饰上的结饰,如盘扣、腰带等,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中国气息,是我们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师生互动,用最快的速度打一个结。
2.观察比较师生打出的不同结形,有活结、死结、蝴蝶结等不同结形,哪一种更美观,哪一种更实用。
3.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具有美好意义的。远古先祖在文字发明之前“结绳记事”、“以绳德厚”;有文字之后,“结”与“吉”同音,它承载着我们对亲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平结的编结法)
1.平结是一种古老、实用的结形,有高低相等、不相上下之意,又有平稳安定之意,用途广,常用来做手链、项链、门窗等物品。
2.示范,老师带着学生编几个来回。1)固定中间的两根主绳;
2)在需编结处穿上副绳,并打一结固定使主绳,左右各有一根副根。3)右绳与左绳相交后从后面绕过主绳,压住左绳穿出。4)右绳绕在主绳上,并压住主绳;
5)左绳与右绳相交,从后面绕过主绳,再从主绳与右绳形成的圈中穿出; 6)拉紧,继续下一轮编结。
3.编完之后,剪断余线。用打火机烧副绳尾部,趁热抹在主绳上固定。4.装饰玉珠、木珠、铜钱、瓷珠等饰物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学生制作)
1.选择自己喜爱的色绳及饰物。
2.构思怎样编,在什么位置装饰什么样的饰物,怎样穿插、固定。可以画几个草图,做到心中有数。
3.编制完成,教师指导并及时解决问题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五、展示总结
1.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学生互评、师评。
2.出示用平结编成的动物图案、蜻蜓结、表链、发夹、小型壁挂或背包,引发学生继续尝试、创造的兴趣。
3.布置下节课的课前准备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学生展示自己上节课编好的平结饰物,交流编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2.平结是一种实用常见的基本结形,还有一种结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出示小饰物,介绍盘长结。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盘长结的编法
盘长结的结形曲线,有如盘肠而得名。据北京雍和宫的法物说明册记载;佛门有八宝.即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和盘长八件宝物,又称“八吉祥”。盘长为八宝中的第八品,有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说,象征贯通天地万物的本质,能够达到心物合一、无始无终和永恒不灭的境界。它虽是八宝之末,却代表佛门八宝的全体。所以盘长结是一种具有非常美好的祝愿和祈福的结形。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示范,带着学生一步步编结。
1)按照书上或教师提供的线路图穿插走线,注意在色绳转折穿插处要多用珠钉固定,防止走形。
2)线路走完后再检查一次,确认无错误。
3)俗话说“三分编,七分抽”,抽结形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关系到结编得成败与否。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示范一个错误的抽法,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结形不能着急乱扯。
2、用镊子从色绳的一头向另一头逐渐抽拉,循序撤掉珠钉,直至结形抽紧收平。
1)、打结固定。2)、装饰饰物。3)、做穗子。
4)、学生再默画一个盘长结的线路图,并记牢。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盘长结是代表吉祥、美好的福件,它的连绵不断的结形对宗教、民间艺术甚至现代标志设计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出示几个范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含义。
2.盘长结是一种美好、吉祥的基本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演示出很多变化结。鼓励学生尝试编出或在课外了解更多的结形。
总结:今天我们只是学了中国结的几种常见结形,实际上结的形式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结,它已扩展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结的运用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让我们用充满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手及敏锐的眼共同创造出更辉煌的中国结文化。
课后反思:
第六课
让图表说话
教材分析
本课《让图表说话》涉及设计·运用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的实施以及图表知识的学习运用,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让图表说话》图表广泛应用于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许多方面,因此本课《让图表说话》教学力求体现学科内、学科问的综合效应,使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科学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增长。
教学目标
1、明确图表的不同功能,掌握图表设计、美化的基本要领。
2、能够有目的的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通过图表明确地反映出来。
3、能够在有序的操作训练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图表设计方法。教学难点:图表的个性设计、制作。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学生在班级范围内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调查,要求收集相关信息,并得出简单结论。该活动为图表设计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假如现在有一位同学要到你家去玩,但不知道怎么走,怎样帮助这位同学正确地找到你家呢?两种方法:可以跟他讲述如何走,也可以直接给他画一张路线图,你们想想哪种方法会更好?很明显,后一种方法更加直观和清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让图表说话。
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在班级范围内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相关信息的收集,那么首先让我们看看,通过大家的努力都得到了一些什么样的结论,有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肯定学生取得的成果,学生用文字表述或用表格整理的调查结果,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并形成传达信息的效果对比。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学习图表知识
(一)、图表的多种形式
从上面这组同学的作业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都是运用表格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和整理的,除用表格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调查内容的特点,选择更合适的格式形式来表达,如数学课中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图片展示)
活动二:能否用更丰富的图表形式重新整理调查的信息,使调查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显,并为运用形象生动的图形做铺垫。
活动后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小组作业。
(二)图表的丰富表现
1、具象图形运用。通过运用不同表现方法对内容进行整理,我们不难发现,恰当的表现方法能使内容更具逻辑性,使图表所表达的内容间的对比与变化更加一目了然,那么怎样能使图表更形象、生动而又有趣呢?我们先来欣赏几个范例。(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例,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象图形在图表中的表现运用,能加强图表的表现力,使之更加形象生动。
2、抽象图形运用。除利用具象图形外,也可用点、线、面、体表现数据的对比关系与变化趋势。
3、色彩运用。丰富的图表设计除选择恰当的图形表达外,色彩的搭配也很重要。
4、相关文字、数字的标注。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作业:学生进行图表设计。教师辅导。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活动三:学生利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进行图表设计,使图表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并有创意。
作业展评,自评与互评。
总结: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图表,图表的运用,让我们以更直观的形式去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信息,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是,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并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课后反思:
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
教学目标:
1、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特征;
2、能够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能够按照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教学重点:认识不同书体你的点画特征。
教学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第一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欣赏篆、隶、楷、草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书体。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峄山碑》为秦始皇东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书,此碑后毁,由后人临写,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
以“铁线”“玉箸”等比喻,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拔、简洁而圆润的线条特点。以“禁”“及”两字解释“藏头”“护尾”“向下垂引”“转笔”等术语。
2、《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碑刻,明万历初在山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引导学生分析并初步领会《曹全碑》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小组讨论:按照教材将“定”、“史”两字的转折提按处标示出来。
2、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对临“定”、“史”两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小组选学生代表展示本组所标示的转折提按标示,学生交流评价。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讨论临写的体会。说说自己在临写时是否注意了转折、连断、快慢、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2、教师选学生优秀临写作业,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小结学生的临写活动。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临摹,完成作业,全班讲评。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故事导入
王羲之学习书法的故事
2、《王羲之兰亭序》内容简介: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一群文人雅士会于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中趁兴写下《兰亭序》。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命人摹临了许多副本分赐给近臣,最后成了他的殉葬品。较好的摹本有唐冯素双钩摹本,叫《神龙本兰亭》。因为钩摹较能保持真实面目。其他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则多少掺杂了各人自己的笔墨。与原迹精神难免有差异。
3、《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与朋友聚会时。流觞曲水,怏然自足之情怀。
4、就布局来说,《兰亭序》采取纵有行,横无列式,其字与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相配,错落有致,而点画皆映带而生,气脉顺畅。结构变化微妙,如楷书者而不呆板,似草书者亦不狂怪,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用笔十分精到,讲究提按分明,收起得当,可谓“得其自然而兼其众美”。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碑帖赏析
《自叙帖》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代表作。该贴的特点:笔势新奇迭出、不拘定则,线条如龙蛇飞动,点画如骤雨旋风。
2、展示《怀素自叙帖》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临写体验、交流。
2、分别用楷书、隶书、小篆、草书四种书体临写教材中“不及”两字,强调呈现四种书体笔画的各自特点。
3、小组之间交流、探讨四种书体如何通过提按、快慢、断连、行止、藏露等用笔方法来表现出线条的不同形态和质感。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教学拓展(线条之美、书画同源)设问:“书画同源”的含义是什么?
2、中国画中的线条与中国书法的线条是信息相通的,它们都是通过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来书写各种粗细、长短、质感、力度不同的线条来传神达意,来表现 各自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造型。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欣赏教师收集的吴昌硕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与中国书法线条的同根同源。课后反思:
《中国美术作品概述
(一)》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教学目标
1、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惑。
2、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
3、让学生从感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复习前课所学——展示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
2、课前思考——展示本节课所赏析的作品让学生思考分析其显示的精神生活世界以及体现的艺术审美特质。
3、总结学生所答概述本节课所鉴赏的作品的特点和历史演变。独立思考问题并回答。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畅所欲言、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2、中国原始雕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先民们在制作石器过程中融会进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其中“石之美者”的玉石更成为人们雕刻的主要材料。更引人注目的是陶塑艺术。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在陶器制作中创造出无数精美的艺术品。夏代晚期和商周青铜成为雕刻艺术的主流中原地区的各种礼器以及四川等地的青铜立体雕塑都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秦汉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出现的第一高峰期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以及两汉的陶俑艺术并称为“秦汉雕塑之三绝”它们共同奠定了秦汉雕塑在中国和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布佛教造像渐渐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流。隋唐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雕塑艺术达到了历史的颠峰。唐代佛教造像将宗教的神秘庄严与世俗的审美标准完美地统一起来菩萨像的塑造姿态优雅富有人情味。宋代的雕塑的题材更接近于民间的日常生活。元、明、清中国雕塑进一步衰落但民间的充满生活情趣的雕刻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佛教造像的传入和历史发展:
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佛教神像的塑造大大促进了雕塑对人物的刻画为隋唐时代雕塑达到全盛奠定了基础。佛教起源于印度两汉之间传入中国。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特征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人们将自己对佛教的理解以及传统的雕塑技艺越来越多地融入作品使佛教造像日益中国化。
2、隋唐。隋代是一个过渡时期它的雕塑先继承南北朝时代北齐、北周的艺术风格。但渐渐地在石窟造像的人物造型上将南北朝时期的细腰秀颈、瘦臂纤手的文弱形象变得体魄雄健面部表情刻画细腻精致、技法圆润洗练隋代的金铜佛像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造型准确、衣饰华美空间关系的处理井然有序开创了唐代雕塑风格的先河。唐代的佛教造像数量庞大现存的遗迹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山西天龙山石窟、陕西彬县大佛寺、河北响堂山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山东云门山石窟、四川广元千佛崖、乐山摩崖石刻、云南剑川石窟等石窟和摩崖石刻都不乏杰出的作品。其中规模最大、艺术特点最明显者首推敦煌。唐代开凿的窟龛占全部敦煌石窟的半数。这些石窟中的佛教人物庄严而亲切、在焕发着理想世界圣光的同时又洋溢着现实人间的气息。唐代雕塑也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完美结合既雄伟强壮、气魄宏大又柔丽流畅、细腻深沉佛的庄严、菩萨的妩媚、弟子的虔诚和力士金刚的勇猛均表现得淋漓尽致。雕塑技法完全成熟无论是雕还是塑均能运用自如立体造型与平面绘画的结合也天衣无缝。唐代雕塑的杰出成就还表现在唐三彩上。这种小型的、用于随葬的陶塑明器是一种低温烧制而成的陶器以黄、绿、褐、青、白等色彩为主明亮而华丽。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女俑、乐舞俑、文吏俑、武士俑镇墓俑、胡人俑等动物则有骏马、骆驼以及想象中的镇墓兽等等题材十分丰富表现了唐代社会的众生像。唐三彩女俑丰腴、肥胖、脸面饱满、樱桃小口的造型以及女子骑马出行的形象反映了唐代追求健康美的艺术标准众多的胡人俑以及沙漠中行进骆驼和马则是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3、宋元明清。宋朝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城市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代表着这一新阶层的审美观念随之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使得艺术家的创作发生了变化民间工艺雕刻艺术如泥、面、糖等彩塑石、玉、牙、骨、竹等雕刻以及金工、陶雕和漆雕等技艺得到大力弘扬。佛教造像的神圣性和理想性减弱而世俗性、现实性则大为增强。雕塑艺术失去了汉唐以来的雄浑大气技巧上趋于程式化。宋代佛教造像更加接近生活富有人情味。如著名的太原晋祠圣母殿宫女像苏州洞庭东山紫金庵罗汉塑像等都有这种特色。元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成为佛教艺术的主要题材。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支系之一俗称“喇嘛教”主要在西藏地区形成和发展。藏传佛教艺术既继承了西藏本土的传统技法又受到中原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地艺术风格的影响。在佛像铸造中注重镶嵌工艺、鎏金工艺和透雕工艺的运用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虽然存在着缺乏个性的程式化倾向但形体的外在表现力却十分强烈。宋元明清时期尽管雕塑艺术走下坡路但在工艺雕刻领域却取得了新的成就无论是作品的精美还是种类的繁多都超过前代。而在世俗题材的雕塑艺术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气象开始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主流。
4、学生欣赏,学生评述。
5、学习观察雕塑作品、石窟作品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
6、感受摄影雕塑、石窟的魅力。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上述在赏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2、交流、提高。
3、由于学生查阅过资料应该可以回答出一部分问题不完整或需要强调的部分教师应注意重点解析。在回答问题之前可以小组综合讨论拿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提出意见或不同看法。
4、学生评述。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合作训练。
2、总评讲解学生提出的疑难要求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每一细节分析作品产生的历史依据和演变过程。本节课主要赏析了我国古代雕塑、石窟的代表性作品,通过赏析的方式了解了各类作品所体现的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审美特质并通过自我归纳总结的方式来定义中国古代雕塑各时期的不同及特点也让同学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程度。
3、倾听理解学习,交流、合作完成。
五、巩固提高
(1)内容:结合具体图例概述我国古代雕塑、石窟的代表性作品。
(2)要求:
1、结合具体作品进行阐述。
2、结合作品产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
【湘教版消化与吸收教案】推荐阅读: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案07-27
六年级科学消化与吸收06-07
消化吸收08-26
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08-20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09-24
课本剧在生物教学中的尝试?―《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的教学案例11-05
抗消化性溃疡药教案05-25
消化内科医疗与护理10-03
NOx空气氧化与碱液吸收工艺实验研究07-23
儿童消化道溃疡与食疗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