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有感

2024-05-08

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有感(精选5篇)

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有感 篇1

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有感

2008年10月13日至15日,我有幸被单位安排外出学习——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在为期三天的学习中,我感受很深,虽然专家们评论今年的省优质课,从总体上看不如往年,但依然有精英的影子时时出现。因此,学习结束后,我将自己的感受略作总结,以期和大家共同学习提高。

一、教师形象,先入为主

教师形象往往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因为一位老师自然的亲和力往往会使学生主动的活跃起来,一点也不生硬。山东师大附中的韩春燕老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那柔和的声音,浅浅的微笑和对学生轻轻的鼓励,让人很难忘记,尽管从课的设计上并不占优势,但她的课依然让人很愿意上,我想这种亲和力源自于老师在心底对学生的真诚吧。

二、课件制作,至关重要

“课件并不是万能的”,“课件有时是华而不实的”,尽管人们对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认识不一,但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来说,尤其是自然地理的教学,课件的制作非常关键。课件可以演示和模拟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理规律与原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走到野外考察,可以在课堂上遨游太空,让学生直观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临沂罗庄一中的刘娟老师和泰山中学的陈明果老师在课件中将无法在黑板上演示的大气空间立体运动状况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即而自主总结规律,既实用又形象,而且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从知识铺垫到难点处理,让学生在课件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效果颇佳。

三、板书设计,画龙点睛 “板书设计都不够好。”这是专家的评价,也是大家的同感,虽然有的课让人耳目一新,但总觉得有点缺憾,有点美中不足,那就是板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这几个方面:

1、无板书,整堂课没有一个字,完全依赖于课件;

2、板书内容太多,面面俱到;

3、随意性强,画几幅图,无针对性;

4、不能突出重、难点,或主干知识。

板书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新颖而简洁的板书,会让学生系统而完整的掌握本书所学的知识脉络。这一点对于高中的学生尤为重要,所以,课堂教学的中的板书设计这一环节必须要仔细斟酌。

四、学案设计,关乎教学效果。

1、学案的内容与课件协调。这样既利于学生及时总结,也利于学生以后的复习。德州一中的王浩然老师在学案中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知识结构—跟踪训练,这样既便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便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学案的设计需下苦功。不仅在内容上需要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而且在形式上也要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威海一位教师的学案中有这样的话语“想一想,相信你能行。”“小试身手”、“成功体验”等。这样针对每一环节的特色,在括号填注这样的话语,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高昂情绪。由此,学案在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可见一斑。

五、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值得探讨

分组讨论法

这是最好用的一种方法。,然而在教学中能否运用得当,来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应该对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及时的关注。以便给予点拨和鼓励,不可使其懈怠,并在点评中让学生有所收获。

2、物质激励法

这种方法可偶尔使用,但物的选择需与本节所学知识相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刘娟老师利用孔明灯的放飞录像让学生充满好奇,进而提出问题,并吧孔明灯送给学生,让学生课后体验所学知识和原理,深化了学生认识。同时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传染给学生。

3、语言激励法

这种方法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在集体都不够活跃的情况下,往往会“冷场”,这就需要教师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较灵活的课堂应急能力,以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渐“入套”以活跃课堂。这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只是需要我们能够把握学生心理,对症下药,或“正面”引导启发,或反面“激将”,调动。

六 不虚此行,需下苦功

1、苦练书写,字是门面。

2、板书设计,定要精心。

3、课件制作,要有技巧。

4、学案导学,效果良好。

5、驾驭课堂,平时练起。

6、教态自然,需要有爱。

7、探究学习,助于提高。

8、教师下台,学生上台。

9、丰富自我,深练内功。

10、改变观念,勇于实践。题后记:

学习归来后,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亲身实践了“分组教学法”的使用,具体方式有二:

一:将学生分成十组,每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前五组),后五组分别对前五组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质疑和监督。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各组学生讨论激烈,而且学生能够提出较深一点的问题。不足是:一组完成任务,其他小组跟不上,接受起来有点困难,对知识掌握不系统。(各小组都存在这一问题)

二:依旧将学生分成这几组,每小组完成同样的问题,看哪个小组表现好。

这种方式的优点与不足是:学生能够对所提问题进行研究,但积极性较差,并且课堂效率较低一些。

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有感 篇2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含义

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 情感领域就是指认知领域和动作领域以外的, 和情感联系比较紧密的那些变量, 如兴趣、动机、态度等。我国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刚好与此情感领域相对应。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态度指在一定情境下, 个体对人、物或事件, 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 与各种人和事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所持的判断标准。对价值的取向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 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常常就会有怎样的价值取向。从横向上看, 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它们描述了人的情感领域的完整画面;从纵向上看, 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 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感发展连续体。所以,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交织在一起, 很难分开, 我们要从总体上去理解三者在一起的含义。

二、地理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地理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在地理教学中,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要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 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逐步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 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地理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一) 设计新颖别致的新课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 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教师的导入创设了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 则能让学生对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充满期待,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本次优质课评比中, 参赛教师在新课导入这个环节上通过采用了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例如, 在《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这节课中, 三位教师创设了三种不同的情境。第一位教师用了“石油五问:那些不得不说的人和事”作为课题, 一问:石油, 你为何物?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出《梦溪笔谈》和沈括的图片, 让学生强烈地感知到地理的历史感, 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占主要地位的世界能源消费由柴草到水力、畜力到煤炭再到石油的演变过程。第二位教师用了一幅图和一个表格, 图显示的是一个加油站工人在改油价, 表格则是近年来油价一路飙升的具体价格数据, 学生对这一表一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师生共同探究为什么油价要不断上涨?第三位教师则用两幅漫画导入, 一幅是“油荒”、一幅是“兄弟连”, 用幽默夸张的方式, 让学生产生较强的冲击感, 从而点击出当前的热点问题:油价高涨, 相关产业受到冲击。

上述三个导入都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出发,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让学生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

(二) 创设广泛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 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次省优质课评比中, 教师们都能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课堂中创设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让人印象最深的是H市的Z老师在《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这节课中组织了两次很成功的课堂学生活动, 每次学生活动时间都在十分钟左右, 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个活动是“思考石油潜在危机发生的原因”, 通过三个材料:材料一, 漫画“油荒”和漫画“兄弟连”;材料二, 全球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材料三, 中国近20年来石油生产、消费、出口量示意图, 请学生对石油潜在危机进行原因分析, 并让学生把分析结果通过投影仪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 同时也让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整节课学生沉浸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愉悦氛围中, 学习不再成为负担、压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三) 动手演示地理实验, 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布鲁纳曾说:“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知识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要使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理解地理原理时, 对知识理解透彻, 可以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做模拟实验, 从而加深学生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如F中学的M老师在上《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节课时, 在一个大饮料瓶里放上颗粒不同的砂粒, 然后让学生用吹风机采用不同大小的风力吹, 再引导学生观察先吹走的砂粒的颗粒大小, 从而得出风力搬运过程中沉积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这个实验就是说明风力强弱与搬运物颗粒大小的关系, 浙江省的学生难以经历飞沙走石的情境, 所以教师精心设计了这个模拟实验, 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 体验自然界的变化, 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 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师生共同关注我国和世界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英国教育家洛夫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 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振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文字一样。”这说明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时,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学生对地理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在《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个课题中, 三位施教教师都和学生一起探讨环境问题, 通过漫画、材料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分析, 尤其是S中学的K老师, 他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 举起自己的右手, 问学生:“我也想参加一个小组讨论, 哪个组欢迎我加入?”老师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 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活跃了课堂气氛,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共同在关注我国和世界的环境和发展问题。

(五) 引入乡土地理,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问题, 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乡土地理, 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有地理问题。如一位教师在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这节课时, 拿了一枝在宾馆边上拔的“一枝黄花”走上讲台, 让学生关注到身边的地理问题。再如, 这位教师在让学生探究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时, 给了学生七个材料, 其中五个材料是舟山当地的:1.舟山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2.舟山地形图;3.舟山植被覆盖状况图;4.舟山某处工程建设图;5.舟山某处景观图。学生通过这些身边的乡土地理素材, 分析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从而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 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一) 克服面面俱到

对于高中生来说, 要培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很多, 但如果在一堂课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涵盖的各个方面都顾及到, 会影响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应注意融合与协调。教师要在全面关注学生情意发展的基础上, 选取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意因子来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不必面面俱到。

(二) 避免流于形式

由于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涵的认识不明确, 导致教学中出现一些形式主义现象。如教学中预设大量缺少价值的问题, 学生按事先的准备发言, 争先恐后, 对答如流, 热热闹闹, 被认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前后左右讨论一下, 不到两分钟时间就草草结束, 就被认为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此种种课堂现象, 看似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其实是流于形式。

(三) 不可只注重目标的达成, 却忽视了师生交流中的情感碰撞

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 其中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 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作为一个比较宽泛和抽象的概念, 它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 以及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学内容上要实现三维目标, 也要重视师生交流中的情感因素, 如和学生交流时语言要正确、规范, 态度要和蔼可亲, 要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学生的尊敬, 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有感 篇3

10月29日上午,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多媒体教室举行活动开幕式,由教材出版分社常务副社长陶宁平主持。重庆市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地理教育》杂志社主编李晴教授致辞,诚挚祝愿活动圆满成功;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罗丞校长、李勇副校长到会介绍学校概况,并对活动举行表示衷心祝贺和积极支持;教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介绍中图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修订理念和特色以及审查通过情况;教材出版分社总编辑田忠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安排,并系统阐述中图版初中地理图册、填充图册等配套教学资源与服务。

开幕式后,来自不同课改实验区的12位教师分为4组,与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学生一起,针对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和高考复习四大模块内容,分别进行优质课展示。地理教师以课标为着眼点、以教材为基础,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注重知识点关联和拓展,关注学生互动,充分展示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在场观摩的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展示课后,由宁夏地理教研员蔡建明主持,江西省教研室副主任喻金水、贵州省地理教研员张慧、北京市西城区地理教研员论茂伟、广东省地理教研员周顺彬等教师分别对各模块优质课做精彩点评。最后,教材主编王民教授对案例教学及地理高考备考进行归纳性和建设性总结,进一步指明高中地理新课程发展方向。

10月30日,中国地图出版社组织参会教师到重庆市大足石刻、洪崖洞等景区进行地理考察。此次活动扩大了中图版地理教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验区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合作,达到广泛观摩和深化学习之目的,也为新课程探索推进、新教材使用推广提供良好机遇。

参加全县地理优质课有感 篇4

渭源县峡城中学

张平和

2007年9月26日至29日,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县初中地理优质课竞赛及观摩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对初中地理教学有了新层次的认识。

一、教师队伍年轻化,是学科教学最具优势的人力资源。在参加竞赛的21名教师中,除三四位年龄在30周岁以上的教师外,绝大部分教师年龄在30周岁以下。由于年轻,教师备课扎实,课件制作异常新颖,从图片的剪辑、动画的设计、要点的呈现、习题的选择均能体现出这一特色。如有教师在讲到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时,将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过程形象地用温度计沿着海拔升高中温度降低过程清晰的用动画过程加以演示,在讲到降水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中,将地形雨形成过程中云层沿着迎风坡上升和背风坡下降过程中水蒸气的变化以动态形式呈现,在讲到世界的人种内容时,将黄、白、黑三大人种中的典型代表搬上大屏幕进行对话,不仅使学生能对三大人种在体质特征方面的差别进行了细致的对比,而且也为世界的语言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正因为年轻,参赛教师显得富有朝气,掌握着最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技术,因此,综观竞赛课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应,也给中老年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现代教育技术课,激励着中老年教师积极投身于学习和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向年轻教师学习的热潮,为驾御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而不懈努力。

二、不同层次的教师,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化教学。虽然说教师队伍年轻化是此次竞赛活动中的一大亮点,但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教学中各自淋漓尽滞的体现着各自的教学特色。如果对此次活动中的教师划分为以下几类层次,则各自具有的如下特色:

1、从参赛教师年龄阶段划分,初涉教坛的年轻教师虽然有其思想敏锐、富有朝气的一面,但却缺乏沉稳和经验,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中显得手忙脚乱和呆板机械。如有的年轻教师在遇到学生对有些知识的理解处在慢板节奏时,往往显得过于急噪,采用鼓点式的快节奏忙于将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思维中,逼迫学生就范。当由于课堂教学中因某一环节耗时较多而感觉课堂教学时间不足时,则快马加鞭,被课堂教学时间所限制,丝毫不顾学生的接受水平而忙于完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环节。相反地,中老年教师如老黄牛犁地一般,不紧不慢,虽缺乏朝气但沉稳有余,一板一眼的依照学生的课堂反应灵活的变换教学策略,不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弱点所左右,学生一分钟思考不到位,再给一分钟、甚至更多时间,由此而引发的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和课前设想的教学环节的不能按时完成等问题,也会在从容不迫中或留做课后习题或放在下节课再加以解决,决不赶时间,充分体现着完成一点、理解一点,一节完不成、下节再继续的老黄牛精神。

2、从从事初中地理教学时间长短来划分,有从教几十年地理学科教学经历的专业型教师,也有刚踏上地理教学讲台的新手。从事几十年地理教学的专业型教师,丰富而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是进行地理学科教学中不竭的加油站,专业术语的准确到位、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和灵活把握无疑成为新手望而不及的东西。而教学新手,由于对专业知识的表层理解和教学经验的相对缺乏,致使在教学中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和难于应付,比如有些教师在对地理方位的叙述中出现了将东南西北说成上下左右的错误,出现了不顾“地球表面温度来自太阳”的事实而错误的理解为“地球温度来自太阳”等知识性的错误和疏漏。

三、在学法指导中,教师间有着高低不同的差别。综观21节竞赛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中,既有重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力的课堂,也不乏一味讲解不顾学生学习感受的灌输式课堂,也有既关注学生整体也照顾个体差异的分层次教学,也有不顾学生差异将同一问题让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共同思考分析的错误做法,既有让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展示具有一定难度问题的全过程呈现,也有凡问题不管难易就让学生讨论的看似热闹实则无效的繁华场面,有让学生对一些知识点进行个别读、集体读等一读到底的机械训练,也有让学生通过编口诀、记歌诀、联想对比、分门别类、建立形象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记忆。学法指导的高低优劣在无声的对比中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着不同结局的深远影响。

地理课节节优质的生成机制探讨 篇5

教材、教本即教学的根本。教材不熟, 教起来处处卡壳, 处处掣肘, 不但自己吃力冒汗, 而且学生费解茫然, 一头露水, 教与学两张皮, 不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白白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 甚至教给学生的是错误的知识, 误人子弟, 结果肯定是学生轻视厌弃该门学科。所以, 即便是教了多年高中地理的老教师, 也必须熟化教材。只不过老教师这里的熟化, 其实是一种删繁就简, 力求精辟精粹, 优质高效的过程, 是为节省主导活动, 增加主体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让主体自主生成知识结论, 自觉生成适合主体自己学习特点的独特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

熟化教材熟什么, 就是熟化教材中重点难点地理知识。每一节课都有重点难点, 必须反复研究吃透, 只有这样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轻松自如。重点应讲深讲透, 要反复强调, 但必须强调的让学生觉得不是单调重复, 而是别出新意, 每次强调都是新感觉, 让学生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的掌握。难点应突破应分散, 应顺理成章, 顺利过渡, 即让学生学习完难点之后没有觉察到它难, 和其他知识一样, 得到这样的结论是很自然的事。或者对一些过于头绪繁多, 会冲散重点知识的难于掌握的知识点, 干脆不讲, 等到以后,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遇到之后, 再就事论事, 详尽细致的讲解。这样不但化解了难点, 而且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和心理压力, 使学生觉得高中地理也不过如此, 没有什么可怕, 没有什么不好学, 没有人们说的那么难缠。比如高中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节讲到的正午太阳高度问题, 课上只给同学们讲清讲透正午太阳高度的意义和影响即可,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问题, 此时再不涉及, 等到以后练习做题实际应用时, 再画图, 公式推理, 细致讲解, 这时学生理解起来便会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 难点也便不难了。再如, 第二单元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 必须要突破,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 应板图边画边讲, 不厌其烦地说明三圈环流的结果及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季节移动等诸多知识。

二、教学机智, 教学灵感———地理课节节优质的第二关

激情横溢, 充满爱意这是教学机智教学灵感的精髓。确实, 当你一出现, 给人带来的马上是兴奋、是激动、是激越、是渴望、是精彩飞扬, 那么你的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 因为我们的对象准备聆听的将是你又一次意犹未尽的幽默意外的语言营养大餐和精到准确的地理知识的轻松讲解, 这样的教学, 肯定成功。教学机智教学灵感应及时捕捉及时总结及时补救, 教学得失时刻铭记在心, 反复揣摩, 长善救失。另外, 我认为教学机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驾驭课堂的能力上。课堂上, 不管发生任何事情, 都要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要之即来, 不要即去”。比如讨论问题, 刚开始可能气氛热烈, 各抒己见, 都与问题有关, 随着问题的渐趋明朗, 个别学生可能会开小差, 来几声尖叫, 或其他一些恶作剧, 引起全班同学哄笑或部分同学不适, 这便要用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技巧来化解。但有一点必须清楚, 不管影响多大, 我们必须信守一个教育原则--爱学生, 爱我们的教育对象, 用爱来化解一切, 因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一次爱的微笑, 一次爱的眨眼, 一次爱的手势, 一次爱的目光, 一次爱的抚摸, 哪怕一次, 可这一次就已能在我们的教育对象身上流淌一辈子, 让其一辈子受益。

三、教学态度, 教育事业———地理课节节优质的第三关

“态度决定一切”。积极向上, 自信务实, 把从事的工作当作一种事业、当作一种职责、当作一种义务, 我们的工作肯定能做好, 肯定很出色。

有一种态度, 叫一有功夫多思多想。想课堂, 想学生, 想地理课的某个章节, 想时区划分, 想区时计算, 想等值线判读, 想海陆分布, 想寒暖流交汇, 想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想南极冰川融化, 想全球变暖, 想臭氧层遭破坏, 想逆温湍流辐射, 想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 想三圈环流大气的垂直分层与组成, 想大气的热力作用常见的天气系统, 想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想神舟七号发射, 想嫦娥一号奔月, 想重点难点, 想破解重难点的方法, 想学生的接受能力, 想作业批改, 想辅导措施, 想学生问问题, 想讲解技巧, 想平时测验, 想单元测试, 想期中考试, 想省级会考, 等等, 地理课时时刻刻挂在心上, 地理课就是我的事业, 就是我的全部, 就是我的生命, 我要用我的毕生完成, 这样我们的地理课难道还能不节节成功, 节节优质?

上一篇:工作简报写作参考下一篇:高三真的很迷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