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

2024-05-29

四川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精选7篇)

四川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 篇1

四川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

川经贸[1999]科技229号

四川省经贸委关于印发《四川省新产品

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地、州经贸委(经委、计经委)、省级各主管厅(局、公司、总会):

为了规范我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工作,强化技术创新管理,促进先进适用新产品的生产,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国家经贸委《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和“四川省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我委制订了《四川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日

四川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以下简称鉴定)工作,强 化技术创新管理。促进先进适用新产品的生产和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经贸委《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和《四川省技术创新工程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新产品、新技术鉴定是指经济管理部门聘请有关专家,按照 规定 的的形式和程序,对技术创新活动中新产品、新技术的主要性能、技术水平、试(投)产或在生产中试(使)用的可行性、市场前景、社会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第三条 本办法 所称的新产品、新技术是指在一定区域或行业范围 内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适用性的民用工业产品、技术。

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或在结构、工艺等某一方面有所突破或较原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并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作用的产品。

新技术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原理、新技术构思及新工艺装备

总则

等,对提高产品质量经及节能降耗等某一方面较原技术有明显改进,达到实用程度并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作用的技术。

第四条 四川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四川省经贸委)归口管理、指导和监督四川省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鉴定工作。

市面上、地、州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归口管理、监督本地区的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工作。

省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监督本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工作。

第二章 鉴定范围和原则

第五条 列入省和市、地、州经以及省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项目计划 的新产品、新技术(包括试产前后及投产阶段)的鉴定工作,按照本办法执行。

企业自行开发的重大新产品、新技术,企业要求组织鉴定,可按照本办法进行鉴定。

涉及人身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国家有特殊规定的新产品、新技术的鉴定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工作要坚持严谨求实、客观公正、科学 民主、专家与用户共同参与的原则,保证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合理性。

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工作,要注意新产品、新技术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市场前景,保证鉴定工作取得实效。

第七条 新产品、新技术鉴定结论是审查批准产品投产、技术推广应 用和转让、获得奖励以及享受国家、省有关扶持政策的依据。

第三章 鉴定内容和程序

第八条 新产品、新技术鉴定的主要内容是:

(一)评价新产品、新技术的性能、采用标准、技术水平、生产工艺 条件;

(二)考核新产品试(投)产、新技术试(使)用所需条件是否具备,安全、卫生、环保等是否符合要求;

(三)预测分析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九条 申请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产品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性能先进,技术先进实用、具备全 新的功能或较原技术有明显改进,有应用、推广价值;

(二)具备必需的标准、工艺规程、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及工装、检 测手段,工艺技术文件齐全;

(三)达到设计要求,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或用户要 求的技术经济指标;

(四)技术资料齐全,数据真实准确;

(五)符合环保、安全、卫生等有关规定;

(六)符合规定的鉴定申报程序。

第十条 申请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应当提交以下鉴定资料:

(一)计划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

(二)技术总结报告及试生产总结报告;

(三)产品标准;

(四)性能测试报告或例行试验报告;

(五)用户使用报告;

(六)成本核算报告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七)全套生产图纸及有关说明书等设计文件;

(八)标准化审查报告;

(九)全套工艺文件;

(十)质量分析报告;

(十一)工艺审查报告;

(十二)涉及污染环境和劳动安全等问题的,需各有关主管部门

提供报告和证明;

(十三)国家、省级有关部门认定的科技成果查新单位出具的查

新报告。

第十一条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单位申请鉴定,应当向鉴定组织单位 提出书面申请(申请表附后)。鉴定组织单位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答复。对特别重大的项目,受理申请的单位可以报请上一级主管部门组织鉴定。

第十二条鉴定组织单位受理申请后,可以根据新产品、新技术开发 所处阶段、所属行业类别情况以及生产或推广应用要求,选择下列方式的一种进行鉴定:

(一)鉴定检测:由鉴定组织单位委托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专业检 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规定的有关指标,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检测分析,并提出检测报告。

对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新产品、新技术,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按规定向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后作为检测的依据。

(二)会议鉴定:由鉴定组织单位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及用户组成鉴

定委员会,以鉴定会形式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结论。

(三)合同验收:由鉴定组织单位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及用户组成鉴定 委员会,按照合同双方约定的验收标准和方法进行测试、评价,并作出结论。

第十三条通过鉴定的新产品、新技术,由鉴定组织单位核发省经贸 委统一制定的《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证书》。

第十四条鉴定组织单位的上级部门,发现并查实鉴定工作中存在弄 虚作假行为的,有权宣布鉴定验收结论无效。

第四章 鉴定组织和管理

第十五条 鉴定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列入计划的新产品、新技术,由省经贸委负责组织鉴定;

列入其他各级计划的新产品、新技术,由计划下达部门组织鉴定。

企业自行开发的重大新产品、新技术,企业要求鉴定的,可向省或市、地、州经贸委(经委、计经委)或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单位组织鉴定。

市、地、州经贸委(经委、计经委)组织鉴定时,应当邀请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参加。

第十六条鉴定组织单位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查鉴定申请报告,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是否受理的答复。决 定鉴定方式。确定鉴定的组织形式及人员;

(二)采用会议方式的,根据需要确定会议规模及鉴定委员会成员构成;

(三)审核鉴定委员会提交的鉴定报告,如有重大缺陷,责成原鉴定委

员会补充鉴定和评价;

(四)负责调节器处鉴定争议和鉴定工作的申诉;

(五)对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按有关规定发给咨询费;

(六)颁发鉴定证书,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核准、备案。

第十七条鉴定委员会应当由具备下列条件的技术专家和技术经济专 家组成:

(一)具有该行业(或相关行业)的高级技术职称(职务)或技术经 济专业类的高级职称(职务),特殊情况下可聘请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业务骨干参加;

(二)具有比较丰富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求实公正。

第十八条 鉴定委员会成员为七至十五人,原则上为单数。

鉴定委员会中,来自用户系统的成员要占成员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直接参与本项产品或技术开发的人员不得参加鉴定委员会。

项目承担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参加鉴定委员会,特殊行业由于专业限制需要项目承担单位参加的,其成员数不得超过鉴定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第十九条 鉴定委员会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接受鉴定组织单位的领导,并对其负责;

(二)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审查 和评价;

(三)组织审议新产品、新技术的答辩及验证试验;

(四)提出鉴定报告,对结论持有异义的问题要在报告中注明,全体 成员要在鉴定证书上签字。

鉴定么员会负责人对鉴定结论要负责任,每个成员有权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第二十条参加鉴定的有关人员,要采取合理措施保护其在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工作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披露、使用、允许他人使用或转让该商业秘密。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或者个人在鉴定过程中徇私舞弊、弄虚作 假的,一经晒实,组织鉴定单位要中止鉴定;已经完成鉴定的要予以撤销;给予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鉴定组织单位的工作人员在鉴定工作中玩忽职守、以权 谋私、收受贿赂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玩忽职守,或帮意作出虚假结论,造成不良后果的,取消其承担鉴定任务的资格,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参加鉴定的有关人员,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披露、使 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转让该项目中涉及的商业秘密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追究其责任,涉及国家技术秘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解释。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篇2

实践中,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不断地在战略上优化四川省的信息产业布局。“十一五”期间,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基本形成了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四川省经信委在此基础上继续吸引信息产业的投资,不断夯实和壮大产业基础,西部信息产业的中心和龙头地位日益巩固。特别是四川省经信委大力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牵引不断完善新兴技术产业链,以此带动四川省信息化水平的全面升级。

同时,四川省经信委俯下身来用心为企业服务,牵头为四川省上万个基层机构和机关免费设计、建设互联网站,为基层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让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互联网便捷地与政府沟通,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四川省还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百家“智慧园区”、万家“数字企业”,以推进智慧产业的发展。另外,四川省经信委还牵头启动了一项“四川万家数字企业巡展”活动,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标杆示范,进行方案演示和体验。

如今,四川“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推进高性能集成电路、平板显示、高端软件等行业的发展,产业规模在中西部保持第一。

获奖理由

四川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 篇3

关于印发《江苏省环保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经贸委(经委)、环保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推动我省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省经贸委、环保厅联合制定了《江苏省环保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江苏省环保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前 言

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极具潜力的新的增长点,是蓬勃兴起的朝阳产业。做大做强江苏环保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省“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规划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据,在研究分析目前我省环保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我省以及全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而制订的。

本规划对环保产业采用广义定义,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它不仅包括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与技术服务的狭义内涵,还包括涉及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洁净技术、洁净产品以及与环境相关的服务等。规划范围包括环境保护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和洁净产品生产四大领域。

本规划用于指导全省“十一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环保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五”是我省环保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环保产业收入年均递增率达46.01%,远高于全省GDP的增长速度,也比全国环保产业平均增长速度高17.8个百分点。至2004年末,我省有规模以上环保企事业单位(包括全部国有单位、环保产业年收入200万元以上非国有单位)共1555个,拥有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1435.9亿元,环保产业从业人员20.4万人。2004年全省环保产业收入总额1016.5亿元,占全国环保产业收入总额的22.2%,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首;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00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的4.14%,在全省各行业中列金属制品业之后,列第9位。2004年,全省环保产业实现利润总额76.3亿元,出口总额28.11亿美元,出口66个国家和地区,均在全国名列前茅。(二)洁净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较快。2004年,洁净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的份额分别由2000年的24%上升为31.3%、36.2%上升为55%。洁净产品、资源综合利用2个领域以高于55%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环境保护生产、服务2个领域保持年均15-20%的增长速度。(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在污水处理领域,开发了陶瓷分离膜技术和树脂法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技术。陶瓷分离膜技术在支撑体制备技术和规模化、陶瓷微滤和超滤膜生产制备、陶瓷膜成套装备生产、陶瓷膜产品质量检测及工业化应用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树脂法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技术在新型系列吸附树脂合成、吸附和解吸及回收物分离精制等核心技术上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在工农业废弃物利用领域,在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废橡胶超细胶粉和活化胶粉技术、大豆纤维利用和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工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在清洁生产方面,我省的冶金节能降耗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大型火电机组高效脱硫、脱硝成套技术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环境友好材料领域,利用C02制备全生物降解泡沫塑料新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四)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十五”期间,我省大、中型环保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平均规模有了提高。2004年,全省环保企业的环保产业收入平均为6537.3万元,是2000年的3.2倍;环保产业收入额超亿元的企业126个,是2000年的3.3倍;排名前10位企业的收入额占全行业收入总额比重为50.5%,比2000年提高18.2个百分点。企业组织结构改善,经济效益随之提高。2004年人均产品销售/经营收入49.86万元、利润3.74万元、缴纳税金2.65万元,四年间年均递增率分别达到38.3%、27.2%、28.7%。

(五)区域集聚程度进一步提高。苏州、无锡、南京三市2004年环保产业收入共占全省的70.4%,比2000年高11个百分点。环保产业的地区分布特色更加明显,据2004年调查统计数据,无锡市集中了全省环境保护产品销售额的46.9%,而其所辖宜兴市占了全省的33.8%;苏州市集中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销售额的47%和洁净产品销售收入额的76.1%;南京市集中了环境保护服务收入的40.2%,无锡、苏州二市也分别占了全省的18%左右。

(六)产品标准化水平提高。2004年,全省通过IS09000认证的环保企事业单位668家,占企业总数的46.96%,比2000年增加78.61%。2004年有1565种环境保护产品采用国 标、行标或企标,采标率达95.78%;洁净产品的采标率也达到94.86%。产品认证得到迅速推行,2004年,全省有255个环境保护产品通过国家级环保产品认证;有115项洁净产品通过国家级认证,其中包括41项环境标志认证、24项节能认证、2项节水认证、48项有机食品认证和45项其他认证。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全省环保产业年收入1-2亿元的企业仅占4.6%,2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3.5%。尤其在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服务两个领域,分别只有3.3%、1.5%的企业年收入超亿元,尚无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不高,协作配套能力不强。

(二)创新能力不足。绝大多数环保企业科研、设计力量薄弱,自主开发能力差;技术开发投入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三)服务业比较滞后。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力量不足,社会化程度还不高,不能适应污染治理的需求。环境咨询服务、监测服务机构改制进程缓慢,业务单一,缺乏竞争能力和自立能力。环境监理服务、环境审计服务、环境法律咨询服务、环境金融服务等机构还几乎处于空白。

(四)市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还缺乏统一的市场规则和有力的监管措施,不正当竞争、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一些地方不恰当地设置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甚至采取非市场手段干预市场交易活动。市场不规范既阻碍了环保产业的技术进步,也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三、面临的形势(一)发展机遇

l、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继续实施,将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十一五”期间,无论全国还是我省,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坚持不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根本的、长期的保证。

2、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将增加对环保产业的需求。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我省面积小,环境容量小,人口密度大,环境压力更大。“十一五”期间,为了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将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投资预计每年达到GDP1.5%以上,约18000亿元,全国在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排水、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总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我省环境保护投资也将达到3438亿元。这无疑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二)严峻挑战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在本国环保产业已进入成熟期和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凭借其技术和资金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使本来就处于劣势的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发展环保产业在国内已受到普遍重视,不少兄弟省市将环保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育,呈现千舟竞发的态势,区域竞争压力加大。

四、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环保优先方针为指导,以建设环保产业强省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加快培育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市场急需的重大环保装备和技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环境服务业,为我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效的技术支持,促进环保产业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新兴支柱产业。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的结构高度化、布局合理化、企业规模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环保产业基地。(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年产值(收入)达到2000亿元,全省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4%以上,其中:环境保护产品年产值(收入)25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年产值(收入)1000亿元,洁净产品年产值(收入)600亿元,环境保护服务收入150亿元。

——研究开发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适应中国国情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产值占环保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0%左右。——到2010年,形成200个年产值(收入)超亿元企业,并在环境保护生产、环境保护服务两个领域分别形成2-3家年产值(收入)10亿元以上、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环保产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o ——到2010年,具有国家环境工程专项设计甲、乙级资质单位达到80家,具有国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单位达到200家。

(三)发展重点

1、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主要是以系统技术完善与提升及设备的成套化、系列化、高新技术化为目标,开发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城市污水和化工、造纸、酿造、印染、电泳磷化、制革等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提高整机的综合性能与深度处理能力。开发适合农村低成本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提高格栅、曝气、刮泥、吸泥、污泥提升及脱水、水泵、风机等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水平。利用现代设计研发技术开发新一代高效低耗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重点发展CASS循环活性污泥法和SBR循环式活性污泥的技术及专用配套设备。

2、空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主要是推行洁净燃烧技术,开发高可靠性、低运行消耗、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工业有机废气净化及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与设备,提高整机的技术含量和自控能力。重点发展高效洁净催化燃烧和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电除尘器、高温高滤速袋式除尘器及袋式除尘器高效清灰技术。

3、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主要以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为发展方向,发展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有毒有害废物处置、生活垃圾及污泥资源化处理等成套设备。发展垃圾分选设备、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技术成套设备等。

4、噪声振动控制设备。重点发展用于大型通风及空气动力设备消声的大型配套消声器,用于工业噪声控制的高炉冷风放风阀、高炉鼓风机放风消声器系列、轻轨、高速公路的消声减噪设备、高炉煤气均压放散消声器系列产品等。

5、环保监测仪器。主要是提高现有大气和水环境监测产品的档次、水平和可靠性、精密度,研制新一代智能化环境监测仪器及自动采样、数据处理系统等新产品。重点发展在线式/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高可靠性、高泼辣性的便携式/在线式烟气监测仪、汽车尾气监测仪、固定源在线烟气监测仪的远程监控设备等。

6、环保材料与药剂。主要是开发和生产卫生填埋衬里材料,离子交换树脂,超滤、电渗析和反渗透等各种膜材料以及与污染治理设备配套的新型填料材料。环保药剂主要以开发和生产与污染治理设备配套的高效杀菌剂、灭藻剂、破乳剂、絮凝剂、清洗剂(低磷或无磷)、脱色剂、醇雾抑制剂以及氯氟烃替代品等。重点发展耐高温耐腐蚀玻璃纤维过滤布、玻璃纤维膨体纱过滤布、高密度聚乙烯衬层和高效复合声学材料等。

7、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方面,重点发展煤矸石、煤泥发电,粉煤灰、脱硫石膏、煤矸石制水泥,磷石膏生产硫酸联产水泥,化学工业硫回收,冶金行业转炉、电炉钢渣、转炉煤气回收等实用性强的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加快发展先进的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及大用量高附加值的工业废渣生产新墙材技术和装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重点发展废家电、废电脑、废电池、和废轮胎回收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

8、环境服务。重点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服务、治理设施运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大力扶持环境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全省的环境服务体系。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建立全省环保产业技术、人才、服务、产品等系统信息平台。

五、对策措施

(一)加快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实力。一是继续优化我省环保产业构成。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进一步改变以“末端治理”为特征的环保产业结构,继续加快洁净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服务业,实现我省环保产业构成的持续优化。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培育一批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尤其要在环境保护产品生产领域和环境保护服务领域有所突破,培育一批优势企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为大企业和总承包公司提供配套服务,形成大、中、小型配置合理的产业体系。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根据各地原有的环保产业基础,结合各地的经济结构、资源结构等情况,继续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环保产业。进一步支持宜兴市、常州市、苏州市三个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的发展,不断壮大以园区为骨架的环保企业集群。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环保技术和产品水平。坚持科教优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一五”发展的战略任务。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形成具有江苏特点的创新之路。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相互分工的环保产业构架体系,培育和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保产业升级。加大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开发,提高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提高环保科技项目经费和奖励项目比例;根据国家提高环保重视程度的情况,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重点研究开发资源综合利用中延长产业链和各种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等。在现有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环保技术和产品推广及技术转让网络,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三)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环保产业发展后劲。建立和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调动全社会投资环保产业的积极性,拓宽投资渠道。选择条件较好的环保企业,通过改制、资产重组、参股等方式,设立上市公司,进入融资市场,筹集发展资金。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探索设立环保信托投资公司,积极参与社会投资活动与资金市场的运作。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改造、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有重点支持带动性强、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的烟气脱硫脱硝等重大成套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开发与推广应用,支持骨干环保企业集团的发展,支持环保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

(四)适应市场需要,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信息统计体系。将环保产业纳入经济统计范围,实行统计,及时掌握环保产业发展趋势、规模、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及存在问题,为环保产业发展宏观指导提供服务。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风险投资体系。建立环保产业风险基金,用于一些急需的环保产业技术设备的开发和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重大新技术推广,以调动企业投资环保产业的积极性,促进环保产业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对社会效益重大、产业带动性强,在国内外行业竞争中潜在优势明显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初期的风险,建立政府/社会分担风险机制,由政府提供资金作为基金本金,建立风险基金,提供保险费用贷款。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政策和市场咨询体系。通过环保产业政策和市场咨询体系,为环保企业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技术和信息交易体系。

(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把拓展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作为当前环保产业管理的重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环保产业产品市场管理、工程市场管理、设计市场管理和技术交易市场管理。一是要加大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力度,逐步制定并严格实行严于国家要求的地方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污染治理进程,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扩大环保产业需求市场。要加大政府、企业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扩大环保产业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转化。二是制定环保产业市场管理规章,建立环保产业市场行为规范,确立环保产业运作的基本准则。建立健全环保产品标准体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建立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环保产品认证、环境工程设计等准入制度,以及环保工程与技术装备招投标制度、环保工程和关键设备质量监理制度。三是完善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和充实环保产业管理队伍。政府主管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环保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建立主管部门牵头,其他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环保产业市场监管体系。四是采取实际步骤加强对环保产业市场的监督管理,制定并实行环保产业市场执法检查例行制度,清理、整顿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和其他各种扰乱环保产业市场的违法、违规现象。

信息来源于江苏环保产业网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文件 篇4

南高行字[2010]21号

关于执行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处、室、科、组:

南充高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工作计划经全校教职员工认真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行政会议修改,于二○一○年九月十日全体行政干部和教研组长联席会议通过,现发至各处、室、科、组,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二○一○年九月十一日

主题词:执行 计划 通知 报: 市教育局 发: 学校各处、室、科、组

南充高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

工 作 计 划

本学期,我校要继续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标准化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建设高品位南高”为总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以创建省最佳文明单位为契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继续巩固优质教育成果并不断创新。坚持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任务抓落实、难点工作抓突破,进一步推动规范管理、有效管理和精细管理,促进学校在和谐持续发展中提升内涵品质,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

壹 学生德育工作

学工处、团委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新途径,配合高中新课改实施,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学风建设,不断完善班主任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校风严谨的优质品牌。

一、加强学生常规教育和管理

1、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2010级新生的入学系列教育。通过入学教育,加强对新生的引导和管理,让2010级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①开学前召开2010级班主任会,生活老师培训会,布置新生入校的系列工作。②做好2010级新生报到接待、住宿安置等系列工作。③通过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演讲会、写心得等形式和途径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系统学习我校学生守则《航标》。

④认真组织军训和军训汇报表演。⑤认真组织好开学典礼。

2、成立新一届国旗班,有效开展训练,认真指导国旗班的常规工作。

3、通过周一朝会、国旗下讲话、班主任教育课、班团队活动课、专家讲座、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三位一体”家校结合的工作。

4、修定、完善家长学校自编教材读本《领航》。

5、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早操、课间操迟到和缺席现象的监督、管理力度,规范早操、课间操。

6、加强门岗、食堂、宿舍楼三个区域的校风校纪检查。①严格规范金色校园卡佩戴、进出校门刷卡要求。②合理安排值周工作,加强对值周学生的培养、监管。③加强生活老师的培训和管理。

④加强学生自行车和教师私家汽车的停放管理。

7、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着装教育。

对学生到营业性网吧上网、打架斗殴、喝酒吸烟、偷盗、乱丢乱扔等违纪现象进行长期教育和专项整治。

8、规范班级管理的每周、月通报制度。

每周、月通报一次各班量化得分,将各班每周、月的常规检查得分、教育活动得分、违纪扣分等发邮件到各班主任邮箱,并报送学校主要领导。

二、抓好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以重要传统节日、纪念日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文化、美德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丰富、积淀校园文化,加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围绕第26个教师节开展以“感恩·成长”为主题的尊师教育活动。

2、围绕“中秋节”开展以“吟咏经典·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3、围绕国庆节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①“唱响爱国情”主题班团队活动。②“我爱这土地”演讲比赛。

4、围绕“12·9”开展以“铭记历史,做有为的90后”主题教育。

5、围绕元旦节开展“走进2011”系列教育活动。①“走进2011,放飞希望”初、高中新生文艺汇演。②“迎新春,颂祖国”初中部英语晚会。

6、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广播站、电视台、宣传板报、橱窗等一切文化设施,开展好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宣传教育活动。

7、组建第七届学生会、团委会,完成文学社、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志愿者协会、舞蹈队等社团招新工作,顺利开展好学生社团活动。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

1、进一步完善班主任津贴计算办法,加强对班主任常规工作的考核。

2、加强班主任工作培训,认真组织班主任间周一次的业务学习。

3、着力开展新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和班主任师徒结对活动。

4、加强班主任经验交流,征集班主任经验论文。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贰 教学、教研、招生及体育卫生工作

一、新课改工作

1、组织本处室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改相关文件,熟悉相关管理规定。

2、研究新课改精神,开学前根据新课改要求排好2010级课表。

3、按新课改要求建立新生学籍档案。

4、制定2010级成绩评价、学业测试水平等标准。

二、教学日常管理工作

1、召开本处室全体成员会议,强调工作纪律,明确工作任务,确定工作重心。

2、整理建立各年级学生学籍、档案,特别是电子档案。

3、印制好各种表册,做好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

4、组织发放全体师生的教学用书。

5、做好学生的休学、复学等工作。配合招办做好学生转学、编班等工作。

6、组织各年级的期中、期末和阶段性考试等各类考试,并做好分析评价工作。

7、进一步整顿监考纪律,坚决杜绝代监考、监考不力等现象,建议学校对监考、阅 卷、上课等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加大惩处力度。

8、根据师生推荐,添置新老校区的图书馆藏书,并及时录入上架,供师生借阅。

9、用好校园网,不断更新“教务处”“图书馆”板块各栏目信息。

10、做好实验室、图书馆常规管理工作,为教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三、高三工作

1、实行高三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蹲班责任制,及时发现、解决高三各班、各科出现的问题。

2、成立2011级考试命题组,制定《考试说明》,细化各次年级统一考试的目标。

3、高度重视、及时对接南充市各次模拟考试和成都市各次诊断考试;与省内国家级示范高中组织联考,提升高三考试的试题水平和应试水平。

4、组织好高三的各类的考试分析会,力争使月考分析更有针对性。

5、提高阅卷质量,加快阅卷进度。在每一次考试后对全体高三教师提出具体的阅卷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卷工作,以便及时统计、及时分析、及时总结、及时改进。

6、本学期加强高三学生的答题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提高得分能力。

7、“定时间、定地点、定学生”落实培优计划,对纳入“培优”范畴的学生月考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调整“培优”策略。

8、根据学校制定的《南充高中2011级高考评价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班指标,让师生尽早找准奋斗目标。

9、根据学校制定的《南充高中分层教学动态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对亮牌的学生做出相关的处理。

10、适时造势,掀起复习迎考热潮,通过高三全体师生动员会、标语、学生宣誓、教师宣誓等活动,让学生明确复习迎考的紧迫性。

11、及时了解信息,组织高三教师外出学习,参加成都方向的高考研讨会。

12、通过多种渠道为高三师生提供复习参考资料。

13、组织好高三毕业会考复习和考务工作。

四、教研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精神,本期将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课程改革中心;加强两个建设——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开展四项活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校本课题研究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教育科研论坛活动。

1、加大高中新课程的学习、交流、探索及实施新课程的研究 ①加强有效有序实施新课程的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

②加大高中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做好高一年级新课程实施的各项研究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材,组织学科骨干力量努力撰写新学案的工作。

③高一年级各备课组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研究,组织好听课、议课活动,进行有效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④各学科要做好模块结业考试的命题和成绩评定的研究工作;做好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工作,保证学生顺利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

⑤加强对高一年级的教学视导。

⑥高一年级教师写一篇新课程实验心得体会或总结。

2、加强有效教学研究,深化落实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

①各教研组扎实开展每周一下午的教研活动,各备课组根据级部要求进行小组集体备课研讨,开展新形式下有效教育教学和加强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②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

③深入落实各教研组集体备课坚持“三定”、“四认真”制度。“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认真”即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新课程(新旧教材的比较,学习山东、广东、海南新教材精神),确定教学目的、重难点和关键;认真研究大纲、研究考试标准(高考新趋势、命题新动向、课标新思维);认真研究学生(中学生学习规律、中学生心理、以及资料的使用),确定教法和学法;认真研究教参和教学语言及考题(近三年高考试题及单独命题省市高考试卷的分析比较),确定练习的选择、教学手段和语言的取舍。

3、认真开展“双三课”活动,加大高三年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 ①认真开展“双三课”活动。“双三课”活动即“三类课”——新教师上过关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中老年教师上优秀课以及每类课的“三环节”——说课、讲课、评课的“双三课”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效益,让课堂充满活力,让优秀课、精品课的标准成为教学常规要求)。要求每位老师上课内容为章节难课,理科新教师上概念课。(学校由监控室将对“双三课”活动的课堂教学进行录相,反馈给上课教师)

②加大高三年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高考研究,认真分析学生现状,把握高考改革的方向,理性备考、科学备考;加强高三年级教研活动的管理,及时广泛收集整理高三信息资料,加强文、理科综合的分析研究。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启动“青年名师工程”

①进一步加大落实教龄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实行坐班制。②进一步落实并开展好“师徒结队子”工作。

③督促教龄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教案必须写详案和教学反思。④新教师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龄2—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⑤组织对部分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评课。

⑥教龄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本期必须写一篇教研论文或心得体会或教学案例。⑦教龄10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命制一套所教年级的试题。⑧启动评选青年名师,推动“青年名师工程”。

5、推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网络平台建设

①对新进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进行测试。

②正确引导并推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运用,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模式。

③推进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好金色校园信息化资源,加大对新课程实施的宣传力度。④思考建设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6、组织好青年教师的教学比赛活动

第七周组织开展好教龄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

7、组织好南充高中第七届教育科研论坛

8、加强对教研组工作检查和落实,推进教研组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的运用考核 ①加强对教研组工作检查和落实。②继续推进对教研组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内容的落实,各教研组每月上信息不少于2条,所上信息内容应为新闻、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等内容。

③对教研组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的运用拿入评优考核。

9、进一步加强落实常规检查工作

加强教学反馈,严格备、教、改、导、考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要保持良好的专业精神,不断提高专业技能,追求崇高的专业价值。

①加大对作业的检查力度,做好每周一次全体教师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统计、反馈工作,特别是教材作业批改的跟踪调查工作;每两周对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抽查。(对批改作业敷衍、一篇只划钩、只划叉或一次作业只写阅字或查字的要通报)

②加强对教师上课、辅导的到位情况的检查,对上课迟到、缺席及私自调换课的教师,严格按规章处理。

③加大对教案的检查力度,对新进教师教案的随时检查。④做好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反馈工作。⑤对上述检查情况进行公布。

10、加强听课、评课的监管工作

①教龄超过5年的教师每期听课不少于12节;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前先到教科室登记,教科室安排人进行检查,两周对检查情况进行公布。

②听课记录必须有过程记载,教学建议及定性、定量评价。

③学校领导、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组长随时深入课堂听课视导。

11、加大学科竞赛的培训和研究力度,并作好2011年学科竞赛的培训工作

①加大学科竞赛培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的管理工作,对培训内容、教材、进度、时间以及上课教师等组织相关教研组认真研究落实,保证培训质量。

②作好2011年学科竞赛分析研究工作。

12、课题研究和科研工作

①加强对高中新课改的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组织各教研组、各备课组申报课题。

②加强对已立项课题的实施管理、总结;对各课题进行评估,力争有课题结题。③组织课题组教师多写论文和实效研究。

13、做好其它一些工作

①努力做好实习生管理指导工作。

②做好落实新课改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校本研修培训方案、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工作。

③做好教学教研简报工作。④做好资料的分类归档工作。

五、招生工作

1、整理2010级(已毕业)高考信息,做好2010级学生高考录取宣传专栏。

2、整理2010级生源档案,向优秀生源学校寄送感谢信、贺信。

3、加强与高2010级(高一)特招新生的联系,跟踪了解区外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状况。

4、做好2011级自主招生、小语种提前招生的组织工作,加强与已建立生源基地关 系的名牌大学的沟通。

5、狠抓观念转变,加强和各生源初中老师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掌握各生源初中学校各年级特优生。

六、体卫工作

1、把握新课程实验的机会,使体育课堂教学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加强业务学习,把握体育新课程实验的精髓,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出新年级课程实验计划并有效实施。加强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在老师指导下,搞好以学生自主组织为主的课外比赛。

2、全力以赴,牵头组织承办好2010年四川省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

3、加强各运动队的训练和安全管理,特别是定向队要选好尖子运动员,加强训练,争取明年全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组织好体育冬令营的训练。

4、搞好新生的广播体操比赛。

5、有序组织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集中统一测试,按时将测试数据上报国家数据库,作好统计建档工作。

6、加强医务室建设,按标准配备医疗设备和健全医务室规章制度。

7、做好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的复查验收工作。

叁 行政工作

深化内部管理制度,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的坚强后盾。将服务工作干出特色、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各部门要以服务为形式、育人为目的,创新服务和管理,为学校工作全面上水平作出贡献。

一、常规工作

1、优质完成常规工作

及时出好会议通知、工作安排通知、节假日放假安排等通知;在主管领导指导和帮助下,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做好文件的接受、传送、催办及文件管理工作,信息采集、上报工作。对领导批示的督办、重要文件的核稿、打印文件、会议准备、会议记录、日志记录等日常工作,做到严谨有序,不出差错。各项文件材料,力求及时、准确、优质、高效。做好对学校日常事务、重大事件和荣誉的记录、登记、资料保存工作和档案达标工作。

2、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争取主动、积极配合、充分协调是行政办重要工作目标。加强与职能科室的信息沟通,认真做好办公室与职能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工会、团委、学生会等各部门的协调,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3、认真撰写各类材料

负责起草全校性行政工作计划、总结、决议、讲话稿等文书,撰写重要的会议纪要,做好会议决定的传达和督办工作。

4、创造和谐办公环境

协助学校领导督促学校各职能科室积极做好工作,对各部门常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做好记录,及时反馈信息,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整合 各科室之间的相关工作,上情下达,下情上晓,及时、准确;做各职能科室之间沟通的桥梁,维护好学校班子形象,提高工作效率。

5、搞好对外接待工作

做好对外接待安排,协调对口接待工作,做好合理的招待安排。

6、加强教职工管理

提高行政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召开例会,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强化服务与管理意识,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职工大会,加强职工的学习和教育,培养其岗位工作能力,提高其爱岗敬业精神,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非在编人员的管理,及时、准确地计算合同工的各种相关补贴。

严格教职工考勤制度,及时将朝会和教职工大会的考勤情况在大屏幕和校园网站上公布,并及时告知相关部门。

7、做好校车管理工作

进一步强化校车使用制度,做好校车行驶里程、用油、维修等项目的登记。加强驾驶员的思想教育,遵守交通法则和交通规则,树立积极预防事故的责任感,建立严格的汽车安全检查制度,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竭诚为师生服务。

8、优化档案管理工作

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根据档案工作要求,进一步建立和规范各类档案,提高档案的查阅效率,努力为学校工作服务、为师生服务;及时做好各类检查评估的材料准备和归档工作;认真仔细正确地做好各类报表数字的统计、核对工作,及时报送,统一存档。督促档案工作人员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充分运用新技术,深化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二是继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做到时间保证、地点保证、效果保证,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9、做好南高“窗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南高对外宣传。管理使用好电子显示屏,管理好学校展览室。

二、人事工作

1、做好全校教职工2010年的年度考评相关工作。

2、做好2010年教职工工资正常升级的工作。

3、做好2010年教职工职称评定的相关工作。

4、完成新考调教师办理人事调动手续。

5、做好公招录用的应届本科生、研究生的资料上报、审批和人员报到工作。

6、办理到退休年龄退休人员的退休手续。

三、外事工作

1、认真搞好2010届秋季班和2011届春季班招生工作,在完成招生计划的前提下,提高生源质量。改进宣传工作,更新宣传画册,不定时的做招生咨询会,扩大对外宣传。

2、强化国际班日常教学管理,丰富教学资料,让每一个国际班的学生同半年的学习,有明显的进步,为学生们到国外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3、督促ICL教育集团加快对已经毕业学生的签证办理速度,减少已毕业学生在国内停留时间。加强合作,强化对在国外读大学的学生的跟踪服务。

4、考察国内一些国际部运作情况,学习他们好的经验。

5、搞好国际班的资料收集,特别是毕业的国际班学生的后续发展资料。做好历届国际班学生的资料统计工作。

6、做好外籍教师的聘请、证件办理后工作,加强对外籍教师的日常生活服务和教学管理。

7、充分利用好外事助理的作用,做好对外事助理的指导工作,让其能更好地为外事工作服务。做好我校历年所聘请的外籍教师的资料统计整理工作。

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加强治安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业务技能学习。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各种安全事故预案,并搞好预防。3.开学后对全校进行一次安全防范工作大排查,杜绝事故发生。4.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5.严格来人来客的登记制度、加强学生进出的管理,公用物资进出管理,以及上学、放学、校内巡逻等安保工作。

6.督促科室职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严禁窜岗,切实加强责任心。

7.搞好学生公寓、教师生活区的防火、防盗和各科室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8.搞好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的安保工作。

9.协调后勤、超市做好防食物中毒等各项安全工作。10.协调全校各科室做好其它安保工作。

伍 总务后勤工作

要继续坚持标准化建设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加强学习,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1、认真执行各项财经制度,执行好收费公示制,做好各项收费工作和收费清理工作,管理使用好学校的资金,把好各项财务支出关,坚决杜绝小金库,确保学校收支两条线。

2、做好本期教学物资的计划、采购、发放,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正常的做好学校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的后续工作,营造出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和精致的校园环境。

4、完成两个校区教职工宿舍智能水表的使用培训工作,让教职工会用水表,用好水表,从而最终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五、配合相关科室,做好“新课改”相关硬件建设的计划、采购、安装、管理及维护工作,确保“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5、继续坚持每周一次的校园校舍安全常规检查。加强校产校舍的检查和维修工作,督促宿舍管理人员做好宿舍财产的常态管理。

6、加强电梯公寓工程的过程管理,全力协调水、电、气相关单位做好安装工作,确保电梯公寓工程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地推进,力争按时按质完成合同工期,让教职工尽早搬进新居。

7、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中考这项中心工作,总务处负责人作为专职联系人服务高、初三工作,确保各项后勤保障落到实处。

8、继续抓好后勤服务中心建设,改进食堂的经营理念,认真办好学生伙食。坚持搞 好食堂卫生管理,确保食堂、超市不发生食品卫生事故。

9、积极与保卫科配合,搞好校内安全检查,及时处理解决校内存在的不安全隐患,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10、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及时将总务后勤的工作及服务信息告知全校教职工。

陆 初中工作

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以“加快标准化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建设高品位南高”为指导,以“讲团结,抓队伍,强常规,重细节,求创新,”为重点,立足初中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精细管理,深化素质教育,确保初中教育再上新台阶。

一、德育工作

本学期,初中德育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下,继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着力抓好学生爱校尊师、感恩成才、习惯养成、文明礼仪等思想道德教育,以丰富多彩的素质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生管理

1、要求学生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各班以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养成进行专题教育(不吃零食,不吃烧烤,不吃方便面,不喝碳酸饮料等)。

2、健全完善学生会干部和值周班级值周制度,认真检查各班集会、课间操、眼保健操纪律以及教室、公区的清洁卫生。

3、严格标准,定期组织开展“星级寝室”评选活动。

4、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提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使用手机。

5、建立班主任值日工作制,加强各班每日常规及班主任到位情况检查,引导学生进行文明有序的课间活动。

6、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促进校园和谐平安,遇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班主任应有目的地进行安全教育,就有关安全知识向学生进行专题讲解。

7、继续抓好周末不回家的住校生的周末管理,以丰富多彩的周末活动帮助其愉快健康地度过周末。

8、要求学生规范仪容、仪表,严格按学校要求文明着装。各班在每周周日晚6:30进行本班仪容、仪表检查,学工处抽查3—5个班作专门检查。

(二)班主任工作

1、筹备初一(2013级)新生入学工作,召开初一班主任培训会、初二初三关于开学的班主任工作会,要求各年级班主任认真做好新学期学生的报到注册工作,特别要接待好家长,安置好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初一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

2、班主任应继续坚持“坐班制”,做好“五到场”(早、中、晚课前及课间操、眼保健操)。

3、初一班主任第一学期每天坚持深入学生食堂指导学生用餐。

4、有主题、有教案地上好每周周日晚的班主任课。

5、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建立各年级学生全信息电子档案,并编印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册,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准确掌握学生的各方面信息,予以更科学规范的进行教育和管理。

6、加强两室文化建设,突显班级特色,展示班级风貌。

7、学工处和校团委每学月检查一次班主任课教案和班团队活动记录。

8、坚持每晚深入学生寝室,关心、指导住校生生活。

9、倡导班主任加强理论学习,在学习、总结中增强班级管理能力。要求学期末写一篇不少于2500字的班级管理经验文章或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10、开展“班团活动暨班主任教育课公开课”。

11、班级管理手段现代化。班主任充分利用金色校园网络平台每周与家长交流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12、认真组织召开好期中、期末两次学生家长会及期末总结表彰会。

13、组织班主任外出观摩学习或参加校内外德育工作论坛。

14、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励志成才教育,每班每周要在黑板上工整书写一则励志名言。

15、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严禁学生进营业性网吧上网,并不定期地组织班主任对周边网吧进行检查。

(三)以异彩纷呈的素质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以重要传统节日、纪念日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文化、美德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丰富、积淀校园文化,加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围绕第26个教师节开展以“感恩·成长”为主题的尊师教育活动。

2、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3、围绕“中秋节”开展以“吟咏经典·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4、围绕国庆节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①“唱响爱国情”主题班团队活动。

②“我爱这土地——90后眼中的祖国”演讲比赛。

5、围绕“12·9”开展以“铭记历史,做有为的90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6、围绕元旦节开展“走进2011”系列教育活动:

①“走进2011,放飞希望”初、高中新生文艺汇演。②“迎新春,颂祖国”初中部英语晚会。

7、继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8、开展第五届“新苗杯”辩论赛。

二、教学、教研工作

本学期以“精细管理为本,素质教育为魂”作指引,以建设特色初中为目标,开展好以下教学活动。

(一)教学工作

1、认真执行课时标准,优化课程安排,继续开展好校本课程开发,上好国学课、创新课、心理健康课、英语口语课、阅读课、写字课。

2、要求各科教师期首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作业批改有记录,课堂教学有反思。

3、加强课堂管理,要求教师上课提前一分钟到教室所在地,授课有激情,课堂有生机,不满堂灌,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和总结的时间。

4、坚持每周由各班上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每两周由教务处组织督导小组对作业本、作文本、写字本、周记本、周末自主复习学案批改情况进行检查。

5、做好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的问卷调查、统计、反馈工作。对调查中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解决,对相关教师进行当面谈话。

6、认真组织阶段性的随堂检测。

7、进一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激情,认真组织英语学习“每日一疯狂”活动。

8、完善学籍管理,严格坚持停、转、休、复学原则,做到管理有序,资料齐全。

9、初中每生每日一篇小字。

10、初

一、初二本学期3次随堂检测,初三进行三次阶段性检测。

(二)教研工作

1、各科教师要按时参加每周的教研活动,认真完成上、听、评公开课、示范课工作,各年级备课组每周进行一节课的集体备课,对每一单元的教学安排和重、难点的处理等问题共同探讨、研究。

2、坚持好学科内、学科间交叉听课,相同学科的高、初中及不同学科的听课比例为2∶2∶1,每学期听课总数不得少于30节。

3、督导组平均每两周要集体听一堂青年教师的课,认真量化评价,并进行指导。4、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必须写详案,每期必须写一篇教研论文和教学心得体会。教龄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实行坐班制。

5、积极推进师徒结对工作,每学期徒弟至少完成一节汇报课。

6、初

一、初二语、数、外、物备课组严格按照要求合理制定学生周末自主复习学案。

中共西南大学委员会文件 篇5

西委〔2016〕175号

中共西南大学委员会

关于表彰2014-2016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

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

决 定

各二级党组织:

教学指导委员会文件 篇6

各高职高专院校教务处长:

经过省教育厅高教处研究由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筹建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高教处指示,国家示范、国家骨干及省级示范、省级骨干院校的教学副院长和教务处长必须参加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副院长和教务处长自愿参加。所有教学副院长可做为副主任委员,教务处长做为委员,共同研究实践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大赛等工作,请各院校抓紧时间填写申报表。同时每所院校必须推荐2个与学校主体专业相对应的合作企业或行业领导做为委员,并填写申报表。

申报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20日,申报表电子版请发sbm66@163.com 邮箱中,纸介申报表一式两份盖章后邮寄到: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217号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袁冰滨收,邮编150081。

拜托各位!请互相转告!

孙百鸣

2013年12月13日

2013-12-17

哈职院-孙百鸣(479528781)10:57:04

关于补充申报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通知

各高职高专院校教务处长:

经过省教育厅高教处研究由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筹建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高教处指示,国家示范、国家骨干及省级示范、省级骨干院校的教学副院长和教务处长必须参加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副院长和教务处长自愿参加。所有教学副院长可做为副主任委员,教务处长做为委员,共同研究实践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大赛等工作,请各院校抓紧时间填写申报表。同时每所院校必须推荐2个与学校主体专业相对应的合作企业或行业领导做为委员,并填写申报表。

申报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20日,申报表电子版请发sbm66@163.com 邮箱中,纸介申报表一式两份盖章后邮寄到: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217号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袁冰滨收,邮编150081。

拜托各位!请互相转告!

孙百鸣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篇7

沪教委办„2007‟1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

《200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高校,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委直属单位:

现将•200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执行。

附件:200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七年一月八日

主题词:教育

工作

计划

通知

抄送:国家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各委、办、局、控股(集团)公司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07年1月9日印发

附件:

200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

2007年上海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上海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育体制与制度,加强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上海,服务全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一、实施教育发展规划,实现上海教育新的发展 1.实施•上海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颁布并实施•上海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科学编制“十一五”期间上海教育基本建设规划,完善上海高校“十一五”建设规划,指导督促各区县完善“十一五”中小学布局结构规划。

2.继续完善本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建设。重点抓好上海音乐学院校园扩建,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临港新校区建设,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以及松江大学园区资源共享区建设。继续推进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大学和上海金融学院等高校的校园拓展建设。

二、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2004年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校园。扎实推进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新方案,按教育部要求做好4门必修课的开设工作,扎实推动教育方法和考试方式的改进工作。继续探索配套选修课的建设模式。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建设。

5.着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订并颁发•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试行)‣,进一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与“达标中心”的建设工作,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推进高校帮困育人工作,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新郊区新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6.做好落实•关于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有关工作。健全和加强区县和乡镇教育管理职能,坚持实行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引导乡镇加强学前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努力营造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开展“教育示范乡镇”的评选。

7.加强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农村的导入和辐射。加强人口导入集中的郊区农村街道、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学校公建配套工作,并依法实行有效监督。通过新建学校、举办分校、委托管理、搬迁优质学校等措施,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农村辐射;继续做好19个区县之间教育对口合作交流工作,加大合作交流的力度,完成第一轮(2005-2007年)工作总结与考核,提升郊区农村学前教育园所和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协调制订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适当延长其工作年限的政策,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优惠政策,协调落实农村教师上浮一级工资的办法,研究完善特殊教育工作者津贴问题等。

8.认真实施新•义务教育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实行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要有效加大市和区县对乡镇财力薄弱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使这些地区能享受到教育的优惠政策。设立郊区义务教育项目专项资金,促进郊区学校内涵建设。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9.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组织实施•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郊区学前教育园所建设。加强对郊区学前教育的指导,召开郊区学前教育现场交流会。继续做好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的复验工作。

10.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对二期课程改革的领导和指导,健全和完善市课程改革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教材审查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完善教材审查工作,研制学科装备标准。做好二期课改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实验工作。

11.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指导和督促各区县充分挖掘潜力,努力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的数量和比例。制订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范畴规范管理的办法,引导农民工子女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12.加强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指导各区县开展区县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工作。通过城郊高中结对互动、项目合作、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扩大郊区农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13.做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认真实施并全面完成•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4—2007年)行动计划‣。推进“管理通”的应用,完成“教学通”三期工程建设,完善“培训通”的模式和机制,加速实现对教育事务的信息化管理。

14.搞好特殊教育工作。开展特殊教育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研究与试点,组织编写各学科指导纲要。组织开展对区县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建设情况的调研,发挥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作用。总结推广特殊教育示范校的办学经验,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5.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继续实施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工程。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全面完成中等职业学校百校重点建设工程。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工作,试点做好交通物流、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

16.做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工作。调整和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大力支持和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关的专业。制定并实施对中等职业学校自主设置新专业的评估方案。全面完成•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2004—2007年)‣。继续推进创建课程改革特色实验学校工作,完成课程改革特色实验学校的评选评审。17.加快推进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完成开放实训中心整体规划布局的研究,大力推进开放实训中心对外开放服务的工作。基本完成首批立项的34个开放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及评估验收工作,推进第二批19个已立项项目的建设进度,做好第三批开放实训中心的申报和启动工作。

18.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发展。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积极与劳动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联合创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有关高校完成新一批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项目开发。实施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项目。积极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建设。

六、加快发展步伐,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19.完善高校学科布局结构调整。统筹规划本市高校学科布局,研究制定•本市高校学科结构调整与发展的规划方案‣,根据“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引导全市高校的学科布局结构和高校内涵发展更加贴近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探索全市学科建设财政项目支出统筹的方案,重点支持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及世博会紧密结合的学科建设。启动建设与学科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学科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继续推进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20.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继续深化上海市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试点,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建设研究生教学开放案例库,设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资金。加强研究生培养标准的制定和培养质量的监控。21.加强高校科技工作。鼓励高校积极参与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科研创新计划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导高职高专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高相关学科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推进E-研究院建设,加大对市属高校E-研究院建设工作力度。推进高校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积极推进高校成立技术转移中心,加强高校重点学科与重点支柱产业的结合。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载体,构建“三区联动”的运行机制,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2.继续推进高校“985”和“211”工程等项目建设。做好“十一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论证工作。推进上海市与教育部重点共建4所部属高校(“985工程”三期)的有关工作。继续抓好教育高地建设和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建设。

23.加强高校课程和实验中心建设。实施2007(第三期)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开展第5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建成国家、市、校三级精品课程网络体系。推动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评选市级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4.加快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实现上海高校与国外名牌高校的实质性合作。继续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认证制度的建立,提高合作办学质量。

25.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完善和实行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制度。健全全市留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优化上海留学生环境的政策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本市留学生教育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七、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26.建立健全以“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的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会同市文明办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创建工作,积极组建工作机构,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27.建立以开放大学为龙头的学习型社会格局。加快推进上海开放大学体系建设。力争建成一所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面授辅导与远程教学相融合,多种教育资源参与,多层次、多类型、多专业、全方位实施终身教育的新型大学。

28.全面完成“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进一步开展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就业率。继续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万名,全面完成市政府三年实事项目。

29.加强郊区成人学校建设,为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服务。结合上海市“1966”城乡体系规划,继续完善乡镇成人学校的独立设置和标准化建设工作,引导区县加大对乡镇成人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进一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办好“上海郊区农民远程教育网”。与市文明办积极合作,推进“社区通”为创建学习型城市提供服务工作。开展学习型城镇和乡村的创建工作。

30.进一步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制订和实施“十一五”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召开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评选和表彰老年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加强老年教育的课程建设、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开展老年教育示范校的建设。制定•上海市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的试行办法‣,积极推进远程老年教育,加强收视点的管理。

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质量 3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大力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召开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制订并颁布•上海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条例‣、•上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办法(试行)‣、•上海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等有关政策措施。继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重点做好中青年教学和科研骨干、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

32.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实施提高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师德建设计划。继续做好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实训基地管理工作。实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学历进修计划,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的全员继续教育。研究并制定中小学教师发展示范学校标准,推进中小学教师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发挥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在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做好第二批名校长名师培养人选的选拔工作。

33.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资源联盟。成立上海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加强对本市教师教育资源的领导与统筹、指导与研究。制定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教师培训质量监控与管理,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审查和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等文件。

34.探索中小学教师交流新机制。以长宁区和南汇区为试点,探索建立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机制。根据•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指导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有关校长和教师的流动机制。

35.大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规划,组织在职专业教师到企业见习。继续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培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工作。依托有关高校、企业(行业)研究并建设本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基地标准。建立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技工学校校长职级制度。

36.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继续开展“上海高校培养选拔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启动基金”项目。加强上海高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继续选拔上海高校“领军人才”地方队人选。继续开展高级专家管理、高校教师工资管理和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岗位聘任工作。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专家数据库,成立师资队伍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

37.做好教师评优评奖工作。做好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和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园丁奖及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评审工作。

九、依法行政,强化教育规范管理

38.积极开展立法工作。配合推进•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上海教育督导条例‣和•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立法进程。开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

39.加强民办教育和公办转制学校的管理。健全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年检和评估,继续提供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扶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公立转制学校的深化改革工作。

40.加强专项督导工作。开展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主的综合督政工作。制定•上海市关于对区县政府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纲要和指标‣、•“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督政工作评估纲要和指标‣、•上海市关于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督政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上海市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专项督导评估纲要和指标‣。做好对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自评的公示公报工作。

41.深化教育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和行政监察工作。完善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完善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制度。继续进行普通高等院校非学历教育及培训的清理整顿工作,强化成人高等教育规范管理。进一步深化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实施专项审计制度。加强招生执法监察工作。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42.加强上海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建设。制定和完善本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上海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的制度建设。根据•本市高校安全技术防范设施配置标准‣,推进高校技术防范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单位及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43.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落实高校后勤管理与监控工作。加大推进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力度,完善后勤服务规范体系。筹建高校后勤行业协会。推进教育系统节能降耗工作。

44.不断推进学校及周边环境建设。推进学校周边交通和文化环境整治与建设工作。修订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评估指标。开展区县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工作的评估。

45.认真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制订并实施•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制定颁布•上海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工作。推进语言文字检查评估。

十、做好若干项利民工作 46.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条件。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开展健康城市行动计划,分阶段实施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卫生安全等办学条件工作。开展调研,制订工作方案,启动建设,使本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等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47.提升学生体质。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强调学校“一把手”管体育,加强体育教师专业进修培训,调整完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适当增加体育活动课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48.优化学校教室照明。完成学生近视眼预防课题研究,组织实施学校教室照明优化工作,制订政府干预措施。调整和改善教室光源的亮度、角度、舒适度,设计并提倡使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化课桌椅,研究制定新一轮教室光源建设标准等。

49.加强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加强与市有关部门协调,做好本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上一篇:作文水仙花下一篇:到村任职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