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扶贫开发整乡推进

2024-05-28

得益于扶贫开发整乡推进(精选2篇)

得益于扶贫开发整乡推进 篇1

得益于扶贫开发整乡推进

盘县四格乡加速脱贫步伐

贵州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7月12日 来源: 贵州日报

本报讯 地处水城与盘县交界处,山高坡陡的盘县四格彝族乡,过去曾因边远贫困而被关注,实施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以来,这里的巨变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截至“十一五”末,全乡工业总产值完成1570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55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51元,财政税收达12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2169万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241%、280%、295%、40%、387%。5年来,当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

在这个原本刀耕火种的彝族乡,大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承载功能不断加强,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服务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传统种植的马铃薯完成了一、二级良种扩繁项目9000亩,建成商品薯生产基地3.7万亩;良种推广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85%;全乡共有存栏牛4715头、存栏羊6621只、存栏猪15645头、存栏禽32732羽,其中能繁母猪1973头,有种草养羊基地2个,有养猪专业合作社1个,合作社所辖养殖小区8个,有规模养殖场5个。种养业由散户逐渐形成了团队。

四格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2010年该乡被省里确定为“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乡推进、连片开发”试点乡。在整乡推进的进程中,该乡的小城镇街道建设、进村组的公路建设、廉租房建设、社会公共事业基础建设等总投资近1亿元。

到目前,该乡村民小组均通公路,贫困人口减少3500人。去年5月出台的《贵州省“十二五”民族事业十大推进计划》,全省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帮扶500个贫困民族乡镇,四格彝族乡名列其中,这将为该乡的跨越发展增添新的助推器。(本报记者 任 健)

得益于扶贫开发整乡推进 篇2

中共长武县委 长武县人民政府

长武县位于陕甘交界,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条件较差,扶贫任务艰巨,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今年被划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片区。全县总面积5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9镇160个行政村,总人口21.3万,其中农业人口18.4万。

新时期以来,我县牢固树立“大扶贫”理念,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两大目标,把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增收产业、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抓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实施“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因地制宜,因贫施策,走出了一条发展有设施保障、增收有产业支撑的脱贫致富新路子。十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亿多元,完成了16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建设任务,搬迁贫困人口1.1万户4.9万人。截至2010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12.71万减少到5.3万,十年时间减少了7.41万。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推进制度有效衔接,实施分类扶助。2010年4月,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县后,我县严格按照国家贫困标准(1500元),逐村逐户调查摸底,共识别出农村低收入人口5.3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33%,其中扶贫对象2.7万人。建立了行政村登记表、贫困农户登记表“两个档案”,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乡均有电子档案。分类落实民政救助、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促进增收措施,探索建立了“宏观协调、动态管理、资源整合、资金管理、分层负责、参与式扶贫、激励约束和对口帮扶”八项机制,为做好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二、加快整乡推进步伐,促进连片开发。针对我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实际,探索建立了“特困试点、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全县推广”的扶贫开发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扶贫区域由小到大、扶贫工作由点到面的新路子。2008年以来,我县实施了枣元镇“一条梁”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整合33个县级部门各类项目资金1370万元,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技能培训、民主建设”五方面工作,搬迁群众227户924人,完成移民搬迁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项目60多个。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冉店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工作,投资1.2亿元,建成了马屋、上孟等中心村,搬迁群众946户3290人,项目区域内配套设施完善,产业持续发展,群众稳步增收,多次被列为省、市扶贫工作观摩点。

三、提升产业扶贫层次,促进群众增收。坚持开发式扶贫,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劳务输出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烤烟、刺绣等特色产业,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扶贫开发提供产业支撑,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发展产业促增收,大力发展能化工业,开发就业岗位,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000多人(次)。在果业、畜牧、劳务输出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制定优惠政策,免费提供苗木、发放补贴资金,苹果面积达到25万亩,新建核桃园9万亩,劳务输出稳定在8.5万人(次)。刺绣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从业妇女达到2000多人(次),年收入突破300多万元。引导群众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园林绿化、物流配送等第三产业,吸纳从业群众1万多人(次)。发放贷款强支持,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和金融信贷支持,帮助群众解决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全县累计发放贷款4亿多元,其中小额到户贷款1.8亿元,扶持贫困群众3.8万户。加强培训提素质,举办果园管理、苗木繁育、养殖业等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专题培训班212期(次),培训贫困户劳力12.8万人(次)。实施“雨露计划”项目,培训4000多人,为提升务工人员素质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累计投资13.3亿元,建成新农村建设重点村70个,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96处,解决了6.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81个村的农村电网改造任务,改造县乡油路240公里,新修通村公路57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通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100%。

下一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纲要》及《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以集中连片特困区域为主战场,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努力推动全县贫困区域板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切实解决12.5万人的温饱问题,力争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我县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统筹城乡,壮大县域经济。牢固树立统筹城乡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发展革命老区”这一目标,着力发展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能化工业,加快发展以陕甘边贸大市场为重点的商贸服务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二是做好扶贫规划,促进有序发展。认真贯彻《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省上《实施意见》精神,学习研究国家扶贫工作部署及六盘山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制定完善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十年规划,促进扶贫开发有序开展。三是强化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果、畜、劳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核桃后续产业,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鼓励、引导、扶持贫困群众依托重大项目发展物流配送、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四是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积极开展移民搬迁“三告别”工程,对全县2.6万户窑洞、危房户群众实行整体搬迁,让群众彻底告别了窑洞,住进了新房。同时,分批实施水、电、路、绿化、沼气、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上一篇:温暖的晚安问候语微信下一篇:为英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