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充满阳光

2024-09-28

让校园充满阳光(精选8篇)

让校园充满阳光 篇1

让校园充满阳光,让师生充满幸福

——白河中学实施阳光教育实验探索

2015年10月的北京密云,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全国第六届阳光教育论坛在这里隆重召开。在这次论坛上,蕲春县白河中学校长陈大鹏从全国阳光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手中接过“阳光教育实验学校”铜匾,标志着蕲春县白河中学正式被确定为“阳光教育实验学校”,成为黄冈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阳光教育由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副主任、华师大博士生导师周洪宇教授首先提出。所谓阳光教育,就是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育,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它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要求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孩子,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强自立、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在当前的教育界已经成为和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观”齐名的国内三大主流教育观念。

阳光教育与白河中学多年来积极探索推进的高效课堂目标相通,与白河中学“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幸福奠基,为教师事业发展和幸福搭建平台”的办学宗旨紧密吻合。阳光教育理念很快吸引了白河中学的重视,他们在全国阳光教育研究院的理论支撑下,在阳光教育的平台上,不断深入学习、勇于实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阳光教育特色。

一、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课堂阳光高效

课堂永远是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以灌输式为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近年来,白河中学一直在探索课堂改革,极力推行阳光高效课堂,取得初步成效。他们首先要求全体教师对阳光高效课堂不容怀疑,不得否定,在全校掀起构建阳光高效课堂热潮,通过“培训开路,骨干引路,磨课铺路,赛课实路,评课兴路”,趟开了一条阳光高效课堂改革的大道。

一是加强理念和技术培训学习。学校由教研处牵头,每个月组织一次阳光高效课堂培训,没有专家,就用自己的土专家。首先全校组织通识性培训,使人人知道阳光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基本动作、基本要领。第二,力所能及组织骨干老师外出学习,他们分别到荆门海慧中学、武汉二十五中学习阳光高效课堂建设的精髓,点燃星星之火。第三,组织本校学科组之间、老师之间相互学习,使所有老师阳光高效课堂建设基本达标。领导带头学习实践,主讲培训;行动迅速的业务骨干以身示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收获,谈失误。反复的培训学习效果突出,全校阳光课堂模式迅速达标。

二是发挥学科骨干引领作用。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全部由学科骨干担任,由他们负责组织集体备课、单元检测和知识点过关工作。学科骨干设计教案模式,审查课件内容,指导作业设计,以他们为中心开展集体备课,做到“一安排、两落实、三统一、四不放过”。学期初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安排每个教师的备课任务。落实主备课人,落实备课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编写导学案,统一制作教学课件。确保天天清没有完成的学生不放过,周周清不落实的学生不放过,知识点不过关的学生不放过,单元检测不达标的学生不放过。教研组督促备课组,备课组检查教师,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和饭后时间进行知识点过关检测。

三是重视研课磨课。白河中学“磨课”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日常例行的听课、评课、研课活动,每个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管理人员30节以上;二是新老教师师徒结对之间的听课、评课、“磨课”;三是各教研组结合各自承担的课题所进行的“磨课”活动;四是由学校、县、市组织的专题调研课;五是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和教学研究观摩活动;六是各级各类的评优课活动;七是对部分教师限期达标的帮助、指导、检查课;八是部分重点培养、推出的展示课。上课之前,教研组围绕着一堂课进行反复研讨“打磨”,可称之为“车轮大战”。它集众人之所长,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就某一个重点或难点问题进行多次、反复的推敲、研究,使教学的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的方法更为简洁、明了,锻造了一批精品课。也有的是某一位教师围绕一篇课文进行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可以称之为“水滴石穿”。这样经过反复的实践、思考、改进、再实践,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让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可以深入地思考教学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找到相应的最佳解决办法。这种“磨课”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是坚持赛课评课,落实奖惩措施。每学期至少开展两轮赛课活动,蹲组领导和同科教师全员参与听课,并当场打分,集中点评,挖掘闪光点,指出突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依据赛课实际,评出优劣。大力表彰阳光高效课堂建设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打造学校课改品牌,推行“一二三激励工程”。每年评出一个“优秀课改学科组”、两个“先进课改备课组”、三类“十佳”课改教师,即十佳“优秀课改教师”、十佳“先进课改教师”、十佳“课改新秀教师”。对获得以上称号的教研组长和教师在评优晋级中优先考虑,绩效考核进行加分。对高效课堂建设不能达标的教师,不评模不评优,且绩效考核降分,同时责令其反复听课、研课、磨课,限期整改达标。

阳光高效课堂的良好效应已经在白河中学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生本思想,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变讲堂为学堂的实践探索已经深入人心。现在的白河中学已经形成了人人搞课改,个个争当课改明星的局面。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明显高涨,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演练场,成为探索科学奥秘的幸福园。

二、开展课题研修,助推教师阳光成长

白河中学是黄冈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他们每年都要承担省市课题的研究任务,有着课题研究的科研实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了更好更高地建设阳光高效课堂,他们从教学实际出发,围绕阳光高效课堂建设扎实开展针对性实用性极强的校本课题研究。

教研处负责全校课题工作的选题开题、实践过程、结果验收。教研组具体开展课题的研修。每个选题围绕阳光高效课堂这一中心主题,切入点小,具体,过程实,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是校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教师进行可行的、实在的、有用的研究,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探索思考,扎扎实实落实好每一个环节,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每个学期,每一个小课题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教学就提升一个档次。教研组确定好了小课题后,教研组成员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每一个教师有任务、有行动、有反思、有总结,在研究过程中都有收获,有提高,有不同程度的专业成长。

校本课题开发研究既做到了“教育教学研究两不误”,又提高了教师们育人和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赢得了学生更多的尊重,更好的实现作为教师的职业人生价值,使教师们在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更加明亮、灿烂,更加辉煌!教师们深深认同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三、开发校本教材,引领德育阳光开展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在内容上缺乏系统性,教育过程中还缺乏规范性,工作盲目性、随意性强,构建科学规范的德育内容体系迫在眉睫,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对学校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基于此,白河中学把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组织教师精心编写了《成长在路上》德育校本教材,切实增强阳光德育的针对性、系统性、过程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这本教材最大特点是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递进编排教学内容,将枯燥的德育变成一个个有趣故事,一场场生动的游戏,一次次真切的体验。该教材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优秀校本教材。

全书分四个部分,共五十三课。第一部分是“行为习惯修养”篇,供入校新生使用,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对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安全习惯、文明习惯、反思习惯等各类良好习惯的学习、认知、内化、生成和践行,从而形成良好的操行修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第二部分是“文明礼仪气质”篇,在养成良好的习惯基础上,引导学生知礼、懂礼、守礼,成为内涵丰富、气质高雅的文明之人。第三部分是“个性心理品格”篇,引领学生明事礼、辩是非、识丑恶,懂孝善,使学生形成阳光、诚实、坚韧、向上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第四部分是“生命责任理想”篇,供毕业年级使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勇于担当,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有面向世界的博大胸怀,有为全人类作贡献的领袖情怀。课程按照“认知——践行——内化——反思”的结构编排,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理论实践相结合,将思想与行动有机统一,融知识与趣味为一炉,有鲜明的特色和很强的实用性。

教材为德育的开展提供了系列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内容,他们又在落实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认真落实班会课。期初,学校政教处根据学段要求,统一安排班会课时间,统一制定班会课计划,统一规划德育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及主题班会内容,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班会课视导、班会示范课引领等活动,组织班主任反复观摩、交流、研讨,促进班会课健康有序开展。二是开展寻找最美白河中学生活动,通过活动,看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德育的知识转化成了素质。学校还大张旗鼓的表彰最美学生,宣传他们的事迹,张贴他们的照片,用身边的优秀代表来引领校风班风,反向很大,效果明显。三是课堂上传道授业并举,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落实学生学习的真正主体地位,着力转变教学方式,抓住优化问题、突出思维、激活课堂等环节,积极构建阳光高效课堂,实现德智互动,德智并举,促进德育知识的内化。

四、推行自主管理,促进学生阳光发展

学校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平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体验、自我成长,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行为自律,人生自强,打造阳光学生。学生亲自参与做一件事,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形成一种习惯,培养一种品质;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不断强化道德情感,巩固道德行为,形成道德品质。

一是组建并培训各级学生干部队伍。校团委学生会、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班级小组构成学校自主管理三级阶梯,形成有组织、有纪律、垂直管理的全校自主管理系统。学期期初,政教处统一部署,全校各班整体联动,落实三级自主管理机构的建设,织就学校自主管理网络。各班民主选举,选出有正能量有管理经验的六名班干部,组成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学习督查、纪律检查、劳动卫生、文艺宣传、体育活动、安全保卫六部,部长分别由六名民选班干部担任,并从中推选两名学生联合组成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设立学生自主管理办公室,选聘学生值日校长,安排值日学生干部,落实自主管理目标,自主管理升旗、两操、进餐、卫生、板报、财产、绿化等学校事务,自主组织大扫除,自主规划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并对各班每天的表现进行量化计分,分数纳入班级量化管理,作为“阳光班级”评定的重要参数。政教处每学期通过团校分批培训学生干部,把他们打造成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敢管理、能管理、善管理的学生骨干。

二是抓实班级小组建设。班级小组由五到六人组成,集学习小组与行政小组于一体。学习小组按“同质异构”的原则组编,行政小组依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原则。小组抓学生,每个学生期初对学习、生活、纪律、安全、习惯制订目标,并上墙公示,接受全班学生监督。实现班级事事有人管,物物有人管,人人都管事,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各小组彼此竞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班务工作和学习任务。小组每周、每月对照目标,结合星级目标评价,开展争星晋级活动。有的小组管理采用积分升级办法:十分升级为一颗星,十颗星升级为一个月亮,十个月亮升级为一个太阳;也有的推行军衔晋升制,由士兵逐渐升为校尉、将军直至元帅。每节课评分,每天汇总,每周小结,每月总结。班主任据此评价小组,小组据此评价成员,积分成了期中期末评选“阳光学生”“阳光小组”的主要依据。学校就是通过这种“目标带动、小组驱动、评价推动”的方法,逐渐在全校形成了人人争星晋级、个个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三是为学生自主管理搭建平台。学生所有的活动(包括节庆活动、读书节、艺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策划,学生主持,学生组织。学生自己制订工作目标,设计工作方案,自己开展活动,自己评价、自己评比。校刊《白荷》大力宣传高雅的校园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校园培养了一大批小作家、小记者、小编辑,连续多次被评为黄冈市中学生优秀文学期刊。“校园之声”广播台播音员来自于各班学生,栏目的设置、组稿、播音都全部让学生承担,节目自然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天地,也是学校德育教于工作平台。《金色年华》团刊,也是由学生会、校团委合办,新颖时尚。特别是“青春火炬”团校已办成了培养学生干部的“黄埔军校”,也是学校培养团员、优秀青年的大本营,同时还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阵地。巡逻队、文明监督岗是从各班选调出来的优秀学生组成,采取以学生管理学生的办法,重点提高成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生活委员会自定菜谱,监督饭菜质量,甚至参与到后勤员工的绩效考评。

学生在自主管理、自主规划与独立组织的过程中形成了主体意识,学会了担当,培养了领袖情怀,锻炼了管理能力,彰显了意志品质,学生更加阳光,更加自信,充满青春,充满活力,充满朝气。

五、组织多彩活动,构建校园阳光生态

阳光是七彩的,阳光教育也是五光十色的。学校结合实际,充分挖掘资源,积极拓宽育人渠道,寻找热点,抓住焦点,把握亮点,找准切入点,开展了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系列阳光教育活动。

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一月书画迎新春,师生共绘新年愿景;二月栽种纪念树,绿化校园,播种希望;三月学雷锋校园行,雷锋精神在传承;四月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倡导光盘行动;五月纪念“五四”,校园读书节开幕,浸润书香,涵养爱国思想;六月向党的生日献歌,了解峥嵘岁月,感受党的荣光;七八月份德育作业引导学生过一个快乐、安全、充实的暑假;九月份庆祝教师节,感恩教师在行动;十月庆国庆,寻找白河最美学生;十一月校园艺术节,师生风采大展示;十二月开展“亲情、友情,感恩行”孝亲敬老活动。月月有主题,人人都参与。学生策划组织,教师悉心指导,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

二是开展每年一届的读书节活动,诵读经典,倡导高雅的校园文化。读书节以《白荷》校刊和广播台为依托,开展“四个一”工程:背诵100首古诗词、牢记100句名人名言、读10本文化与文学名著、写10篇读书心得。各班建图书角,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手抄报评比、读书故事会,评比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让书香浸润师生心灵。

三是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校园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艺术节一般分为班风班貌展示、师生书画摄影手工制作作品展、团体操表演、田径运动会、文艺汇演、教工才艺展等六大板块。体育运动会,小小运动员奋勇争先,努力拼搏。跑步展现速度之美,拔河凝聚集体力量。文艺演出,各班学生尽显才艺,诗歌朗诵、舞蹈、相声、小品、乐器表演、歌曲串烧等,师生同台献技,每一个节目都无限精彩。艺术节成了白河中学的狂欢节,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己青春活力和艺术才华的最好舞台。

四是坚持阳光体育运动。除按国家要求,上好“三操一课”外,学校每年春季还举行一次球类运动会,同年级中,班与班开展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体能,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团队凝聚力。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生机,注入了活力,增强了求知的快乐幸福感受。

六、管理科学民主,创造幸福阳光家园

白河中学重视工会组织的作用,工会既是政策的制订者,又是政策落实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它还是教工权益的保障者,阳光教师的打造者,教工幸福的促进者,而且还是学校与教工之间连心桥的搭建者,它的作用和地位在我校太重要了。

学校所有制度的制订、修改以及工程立项,工会全程参与决策,最后交由教工代表大会审议。学校所有工程合同签订、过程监管、工程结算以及厨房超市供货商的招标,没有工会签字,一切都视为无效。学校的一切收入,一切支出没有工会理财小组成员签字和盖章不能入账。厨房、超市的商品食品采购先由理财小组每周进行市场调研后,会同后勤确定进货价格,进回来后工会现场验货,验质、验量,在进货单上签字后,商品才能进仓库,票据才能入账。所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诸如教学成绩结算、绩效考评、评优晋级工会全程参与,结果全校公示。每学期行政人员要向教代会述职述廉,干部的工作绩效由工会组织考评,干部的工作好坏由工会说了算。

教师的工作生活应该是阳光幸福的,阳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阳光幸福的学生。为了打造阳光教师,校工会在全校教职工中实施“教工阳光幸福工程”。首先,学校设立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有氧运动、广场舞五大健身组,教职工可选报一项或多项健身活动,坚持每天早晚锻炼各一小时。教工运动纳入了学校日常考核工作,与教师绩效挂钩。场地因陋就简,时间忙中偷闲。运动释放压力,运动健康身体,运动也增强了活力,教师们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学校每月为教职工举办集体生日宴,每学期举行两次健康知识培训和心理辅导讲座,通过论文、演讲、论坛开展教工晒幸福活动,使全体教工明白幸福是在和谐中构建的,是在运动中滋生的;幸福是在教研中涌动的,在师爱中延伸的,在师德中诠释的。“幸福工程”增添了教职工的活力和凝聚力,老师不再渴望放假了,因为在学校也很快乐!教师对学校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学校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阳光是无私的,阳光是温暖的。在阳光照耀下,草儿在发芽,花儿在芬芳,鱼儿在畅游,鸟儿在歌唱,一切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充满着希望。阳光教育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追求,一种理想。白河中学人执着于探索教育的规律,一定会在阳光教育的旗帜下,怀阳光之心,用阳光之法,办阳光之校,育阳光幸福之人!

让校园充满阳光 篇2

阳光在人们的心目中, 代表着光明、温暖、多彩、和谐与活力。在此, 笔者借阳光的特质, 表达对学校教育本质、教育特征、教育宗旨、教育实施的理解, 探索“凸显阳光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阳光校园”的办学之路, 以“阳光”孕育校园文化, 彰显“阳光教育”特色。

一、“阳光教育”理念的阐释

校长的治校理念, 不是一朝一夕的思考和提升, 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 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创新中, 根据教育的使命、教育的发展规律、人的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办学环境, 依靠全体教职工同舟共济, 大胆实践探索的思想结晶。

“阳光教育”是基于对生命价值、教育本质、办学理念的综合解读。“阳光教育”是学校从“以师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出发, 以人的全面、健康、和谐、终身发展为目的, 通过教育者积极而适宜的关爱、引领和激励, 促进儿童自主、健康、幸福成长的一种教育。

阳光教育是一种象征。生命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从“阳光”的内涵解读教育, 首先, 阳光教育凸显的是教育者对儿童生命主体的尊重、热爱和对其生命成长的积极关照。儿童生命的成长需要教育者阳光般温暖的关爱、阳光般丰富的浸染。这就是说, 教育要有情有智, 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 像阳光一样澄明心智。

阳光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即生长”, 儿童是生命生长的主体, 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的育人观, 既重视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又尊重儿童个性发展的需求, 关注每个儿童潜能的开发, 培养儿童多元的智能和特长, 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品质, 让每个儿童都具有愉快的情绪、丰富的情感、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积极进取的精神, 为学生终身健康成长奠基, 促其成为阳光有朝气的一代新人。同时, 我们也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即每个教师都有“闪光之处”, 要促使他们扬长避短, 互相学习, 引领他们在专业成长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校长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先进的理念, 还要有阳光般的情怀, 努力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师生, 让真诚的微笑阳光般洒满校园, 构筑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

阳光教育是一种教育氛围。在现代学校管理中, 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关系应是阳光的、和谐的、平等的。要让每一位儿童都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 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主体的价值和工作的幸福, 让每一个家庭都分享到孩子成功的喜悦, 把学校办成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阳光教育”的现实意义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阳光教育”办学理念的提出, 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一)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阳光教育”与学校长期以来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及“阳光校务”管理现状相吻合。它包含对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再认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和民主、平等、和谐共同成长的关系。让师生之间有生命与生命的互动, 有阳光与阳光的接力, 有成功与成功的传递, 是对学生播种阳光生活, 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打好底色的有效教育。

(二) “阳光”万丈光芒,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它象征着朝气蓬勃、光明正大、奋发向上的品质形象, 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完美、最灿烂的人格。小学生纯真可爱、活力充沛, 像阳光一样明媚, 像新芽一样鲜嫩, 像花儿一样灿烂。我们用“阳光教育”理念引领学校教育,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激励教师不断实验, 与时俱进, 这与学校培养“全面发展、卓然而立学生”的育人目标一脉相承,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我校的文化背景、实践探索, “阳光教育”理念的提出, 是在我校长期以来办学实践和经验积淀的基础上, 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 对学校浓厚的校园文化和“全、实、新、活”办学整体特色的传承和再发展。

三、“阳光教育”的实施策略

文化是学校办学灵魂的具体展现。实施“阳光教育”, 建构“阳光校园”, 最根本的是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 形成学校独一无二的“阳光校园”文化特色, 渲染、传递、塑造“阳光校园”的办学理念。为此, 我们可以从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等内容入手, 以“阳光”孕育学校文化, 逐步形成“阳光教育”特色。

(一) 学校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是学校精神成果文化观念的总和。它通过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校训、校标等载体和形式, 反映和传播学校的办学宗旨。精神文化是不断推进学校物质、制度、行为等文化发展的动力, 也是凝聚教师、发展学校的内在驱动力。在实践中, 我们不断思索和提炼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

1. 办学宗旨:阳光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基;引领每一位教师终身学习, 实现自己的专业目标。

2. 办学理念:阳光教育, 让教育更阳光。赋予学生生命成长以阳光;赋予教师主体价值以阳光;赋予学校内涵发展以阳光;赋予学校管理全过程以阳光。

3. 办学目标:以“阳光”文化立校蓄内涵, 以办学特色强校树品牌, 努力把学校办成精神文明的示范校、教育教改的特色校、人民满意的实验校。

4. 育人目标:培养品行规范思进取、身心健康会自护、全面发展有特长的阳光少年。

5. 办学特色:实施“阳光教育”, 打造“阳光校园”。

(二) 富有阳光特性的环境文化———营造阳光教育的浓厚氛围。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这句古语揭示了环境育人的深刻道理。环境在接纳人的同时也塑造人, 它对人的影响与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在学校文化发展的系统内进行规划和实施, 既呈现人文景观自然和谐、积极向上, 彰显生命活力的阳光文化氛围, 又体现学校“阳光教育”的魅力所在。如何规划富有阳光特性的校园环境文化?我们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

其一, 围绕“阳光教育”理念建设校园景观。在校园建筑色彩的打造上, 可用红、绿等活泼明亮的色彩, 象征生命的蓬勃, 彰显校园活力。学校的办学宗旨“阳光教育———为每一位孩子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基”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加以体现。红色地砖铺设的宽阔笔直的“阳光大道”、种植各种鲜花的“阳光园”、充满生机的“阳光池”和书法长廊、阳光种植园等校园景观, 典雅、幽静, 彰显阳光特色。错落有致的绿色植被和架构给人以阳光、热情与活力之感。

在教学楼的命名上, 我们选用与阳光密切相关的元素:学校教学主楼取名“拓颖楼”, 寓意“卓然先行、实验进取”的学校精神, 希望儿童像初升的太阳那样红火, 具有富有进取的信念和搏击未来的远大理想, 成为卓越的阳光少年。

其二, 墙壁文化童趣化。校园文化是儿童的校园文化, 只有给儿童设计权、选择权、创作权, 充分体现儿童的主体性, 才能具有童趣。同时也能将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变成对学生爱校教育、艺术教育及对环境文化的学习、创作过程。

如, 我校拓颖楼作为儿童学习的主体区域, 可以取小朋友平时学习生活、课堂活动等实景照片为背景, 表达儿童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之情。还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阳光娃娃”卡通形象, 以悄悄话的方式对儿童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温馨提示。

其三, 班级文化个性化。班级文化既是学校整体文化的具体显现, 又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个体。与学校整体文化相融合且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因此, 班级文化建设可从班级建设理念、班风、班级成长誓言或班训、班级形象系统 (包括班徽、吉祥物) 等构建班级阳光文化体系。

(三) “爱生、乐业、合作”的教师文化———打造阳光教师团队。

“要想往学生心里撒播阳光, 首先教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学校要把培养阳光型教师,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为校本研修的重点。

其一, 着力培植教师的阳光精神。阳光教师应该拥有自信、豁达的个性, 阳光、健康的心理, 公平、真诚的爱心, 会教、乐学的习惯。为此, 学校可提出“以爱心温暖他人;以恒心完善自己;以微笑灿烂教育;以行动诏示社会”的阳光教师精神, 让“学校因我而精彩”成为教师的行动口号, 促使人人争先, 人人付出, 发挥才干, 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浓厚氛围。以学校、学科组为单位, 通过开展学科技能竞赛、教学评比、教育交流分享会等形式, 打造“爱生、乐业、合作”的“阳光教师”团队文化。

其二, 为教师专业成长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发展空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学校要继续完善校本研修体系, 坚持以课堂为基地, 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 依托学科教研、网络论坛、读书沙龙、学科工作室等活动, 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充分利用“三个一”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即“一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一本业务成长登记册”、“一个教师专业成长档料袋”。通过引导教师制订、实施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填写教师专业成长册, 整理教师业务成长资料袋, 明确发展目标, 不断朝着“专家型”、“科研型”、“能手型”、“合格型”等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而努力。

其三, 完善“合作、互动”的工作、学习机制。引导教师签订互帮协议, 建立教育教学“伙伴关系”, 促进教师工作互生共长。

其四, 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 促进教师发展。在考评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 把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研究、课题实验、课程开发和学生健康、安全工作等方面内容引入考评。在考评的组织形式上,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力求做到评价主体互动化, 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过程动态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并把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自评、互评和问卷调查相结合, 个人考评与组室集体考评相挂钩, 使考核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在考评的结果上, 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看待每项考评的成果, 促进教师发展。

(四) 富有特色的阳光课程文化———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阳光少年。

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学校要以课程文化建设为突破口, 建设富有特色的阳光课程文化, 培育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阳光少年。阳光课程就是促进儿童快乐自主生长的媒体。课程建设的思维原点应指向“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培育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因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阳光课程文化建设:

其一, 阳光德育, 让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灵。学校要重视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阳光德育文化。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引导人人参与, 互动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 进行让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爱心教育, 让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得以发展;心理更加光明, 行为更加规范, 成为勤奋守纪、进取创新、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阳光少年。

其二, 阳光校本课程, 让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在课程实施中, 继续采用长、短课形式妥善安排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校本特色课程, 使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得到全面落实。“千笛百器”、“千人千绳”、“千人齐舞”、“千人拳操”、“千人兴趣特长 (技能) 培养活动”、“千人千笔”、“千人诵读”等“七千”校本特色课程坚持常年开展, 并不断提高质量, 做到与国家课程互补、与体育艺术“2+1”项目相结合。作为“国家级青少年阳光体育俱乐部”, 学校还要继续开展好阳光球类、阳光跳绳、阳光长跑、阳光健身操等各项特色活动, 落实学生每天在校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特色校本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又能凸显学校的育人特色。

其三, 阳光课堂, 让孩子的学习充满阳光。阳光课堂, 即自主, 自信, 人人享受温暖的阳光, 人人获得学习的满足, 人人散发生命光彩的课堂。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 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 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宝库和宇宙的宝藏。”杜威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 但你永远无法强迫马饮水。”阳光课堂就是要减少来自教师的占有, 来自教师的控制, 来自教师的替代、牵引和强迫。教师是支持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组织者, 要善于激发、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获得学习的方法和技能;阳光课堂要让每一位学生做到“我参与、我思考、我成长、我快乐”, 让学生渴望学习、热爱学习, 师生共同分享学习过程及生命成长的喜悦。

其四, 阳光评价, 让孩子在激励中进步。积极探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成长评价体系, 让他们在阳光评价中, 得到激励, 不断进步。阳光评价主要项目有:学生学习成绩、能力综合考查;实行“等级+特长+激励性评语+素质教育袋”的阳光评价方法;评优表彰奖励项目多样化, 体现“面向全体, 参与就有进步, 提高就要表彰”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 人性化的管理文化—————营建民主、温馨的阳光家园。

在建构“阳光校园”的办学策略中, 要坚持人本思想, 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倡导“生命因欣赏而美丽、氛围因宽容而和谐、责任因自主而生成”的思想, 把凝聚人心、盘活学校的人、财、物作为“阳光”工程来抓, 让学校成员参与制度建设, 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通过校务公开、教代会等形式, 畅通信息交流、公开渠道, 实行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体现人文关怀。

让校园文学充满阳光 篇3

张 兰(学生):写作是我痛苦的呻吟

我已有好几个星期没有回家了,不是不想家,而是我没法面对和父母相处的困惑。如果不出意外,一见面,他们的第一句话一定是:“这个星期考试了没有?考第几?”他们只注重成绩,好像在他们眼里,好的成绩就是他们的优秀女儿。我觉得他们在我面前就像一堵高墙,压得我难以喘息,可是这种痛苦又能向谁倾诉呢?毕竟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

前天语文自习,老师在班上念我的周记,说我写得很有生活。的确,有家不回的周末我就写周记,我的周记比作文写得好。我讨厌写老师布置的作文,因为我厌恶那些言不由衷的顿悟和故作深沉的感怀;我喜欢写自己的周记,在周记里,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渲泄我所有的痛苦。记得有位作家曾说过:高兴时我会放声歌唱,痛苦时我才想到写作。我的周记是我痛苦的呻吟,她承载着我所有的痛苦和忧伤。而且我觉得痛苦是一种难以掩饰的生活真实,所以痛苦是写作的前奏,唯有痛苦才能触及灵魂最深处的震撼。

陈小溪(学生):创作是心境的还原

古人说:“言为心声。”创作应该是心境的还原,有什么样的心情,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字。当我高兴时,我的文字就鲜亮明丽,流光溢彩;当我忧伤时,我的文字就云萦雾绕、黯然晦涩。我喜欢随性所致,信马由缰,无须拘泥于某种制式或套法。

王虎(学生):我们的文学应张扬个性

青年时期是最具个性的时代,我们应张扬我们年轻的个性,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不需要我们的生活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认同,但我们必须要这样活着,就像街舞一定要配上大腿裤、宽T恤一样,那是个性的需要。

个性是不需要理由的,云去云来,缘起缘止,那是自然的和谐,该哭就不能笑,该笑亦不能哭,何苦要强颜改变。我们的作品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按老师的方向一味地去应试赶考,我们应写我们的幻想与追求,不求人人称赞,只求风格独卓。

刘恋(学生):不要亵渎了文字的冰清玉洁

作为新生,我曾十分崇敬地读学长们的文章。我默默地读他们的心事,读其中透着的哀伤、不满、彷徨与无奈,他们发泄得太多。开始的时候,我不懂。我曾多么习惯在云杉树林间的草地上写周记,曾多么醉心于观看鸟儿啄食树上的枇杷,可当长大的重量猛然压在心头,我似乎有一些懂了他们的忧伤、颓废。

喜欢文字的人,是不会用文字来骗人的。那些学长的哀伤,有什么值得指责?然而我亦无意支持他们,更无意效仿他们。在学长们的哀伤与自己的愁闷中,我变得不敢下笔,不敢将自己的心声写出来。几年前我读过一首叫《仰望》的诗,里面有这样一句:“就像我痴心写作,唯恐我的浅薄,亵渎了语言文字的冰清玉洁。”文字的确是用来描述自己的,却不是用来自怨自艾的,文字的更大作用是感动他人,引人思考,促人成长。

田玉波(襄樊五中状元桥文学社编辑):让校园文学充满阳光

我是一所省重点中学校报的编辑老师,每每打开稿箱都能抱回一大摞各式各样的稿件,然而在这一大堆“色彩”斑斓的文稿中,我只能拣出寒伧的几篇可以刊登的文字,面对那些诸如《情殇》《情葬高一下》《你为何舍我而去》等一些早熟的爱情故事和《大漠独剑》《沧海一笑》《古驿恩仇》等一些现代的武侠传奇,以及那些诸如“左右岸”“Raily”“荒原无言”等别致的笔名和那些浸满忧伤的文字,我感到异常的沉重。

我们正处于花一般的岁月,诗一般的季节,我们的生活理应生机勃勃、五彩缤纷,我们的文字理应纯净明丽溢满阳光,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却是早熟的忧伤和自弃的颓废。我们过多地在意年轻的青涩、青春的萌动,而忽视了年轻的激越、青春的生机。我们偏执地诱导了创作的目的,仅将它作为一种苦闷的渲泄抑或无聊的自嘲,这实际上是对创作本身的背叛。

我和他们的年龄差距不过十来岁,我根本就没发现过有一种叫代沟的东西横亘在我们中间,但我真的无法理解他们缘何而来的苍老与愁苦。也许是因为我曾生活在望天天蓝、看水水绿的山村,我的青少年生活里有很多美好去咀嚼和回味,而且我的父母亲更严厉要求的是我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不仅仅是那一纸的分数。但现在的学生何曾真切体会过清风明月、水秀山明的闲静与放达,他们眼中充斥的是卡通画、肥皂剧,他们的视线只能放飞到楼檐的边角,所以他们的生活也许就缺乏色彩。而且家长对其教育的高投入高期望又逼迫他们急功近利而屡屡受挫,这样近乎在温室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根本无法正视和承受突如其来的挫折。他们只会放大自己的痛苦,仅仅失去一片绿叶就认为自己损失了整个森林,也就无怪乎他们会有那么多的悲伤。

再者,我以为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使得如今的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他们营养状况和那些成人化电视传媒促使他们生理早熟,然而独生子女特权式的生长环境又让其心理发展失衡,他们关注的只是他们自己,他们狭隘甚而自私,他们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应围绕他们运转,一旦有忤逆,他们即难以容忍。

生活面的狭窄和身心发展的失衡,使得现今的学生难以博大和深刻,于是他们的创作要么一厢情愿地去想象一些只能感动自己的爱情童话,并煞有介事地品味其中的缠绵纠葛;要么突发奇想地去经营一个现代版的武侠传奇,浓墨重彩地去描绘那些古道长驿、刀光剑影。我总以为这些似乎背离校园文学的主流,因为我觉得对人的触动而言,源于性灵的情感震撼比苦心经营的情殇拼杀要强烈得多。

让心灵充满阳光 篇4

我很喜欢月光,我喜欢她皎洁的身影。喜欢她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清幽与空灵之中。她给了我无限的宁静与恬适。但是,她的存在需要反射阳光,没有了阳光,哪里来如此娟秀的月光?

所以,我,更爱的是阳光。

正因为有了太阳的存在,生命才得以延续。这个世界才会如此的五彩斑斓。有了阳光,才有小草的欣欣向荣;有了阳光,才有鲜花的竞相怒放;有了阳光,才有四季的更迭交替。是阳光,创造了我们美好的世界。

但是,这仅是阳光的一部分,而非阳光的全部。

曾经,北极科考队员们因特殊情况,被迫在极地度过了一段漫长的时光。可以想象,极地的严寒与孤独让队员们几乎发疯。但他们却最终度过了一段了这艰难的时刻。他们是依靠什么呢?他们依靠的是各自的日记。而那些日记仅仅是记录了阳光下的美好事物。是阳光,挽救了我们危急的生命。

不要以为阳光离我们很遥远,其实,阳光时刻与我们相伴。只不过是由于我们内心的冷漠,而忽视阳光的存在。

六年级上期的日子是昏暗的。为了应对区里的能力测试,我们每天总有做不完的试卷。老师、父母,甚至还有我们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把我们压弯了腰。透过我们夜夜模糊的视线,天空乌黑一片。但毕竟我们都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我们没有倚赖神或是鬼的超自然力量,而是坚信着自己心中紧抱的信念——我,不是孤单一人,与我同行的,还有无数人。因此,我们每天见面时就凭着一抹微笑将彼此心中的的阳光传递,共同汇成了一轮不灭的红日。是阳光,温暖了我们无助的心灵。

让生活充满阳光 篇5

有阳光的日子,我会手持一本喜欢的书籍,安坐于阳光之下,倾听着自我的心跳,投身于书中的世界。书籍当然不能是沉重的,沉重的东西只适合在夜间阅读。书籍当然也不能是无聊的,因为我本不是一个无聊之人。我期望它是智慧的,给我以启迪;我期望它是幽默的,给我以愉悦;我还期望它是抽象的,这样我就会暂时离开一段现实,忘记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和琐碎。

有阳光的日子,我会暂放一下身边的事情,去思考,去探寻,我的来路和去路。我出生的时候是九月,秋阳高照,万物生辉,人们疲惫而兴奋的收割着自我种下的果实,内心里满是甜蜜的味道。母亲把我展示在阳光之下,我感受到了它的温暖与平和,我的眼睛就慢慢睁开了,我第一次看见了世界。阳光是那么地明媚,一如母亲嘴角的笑容。我渐渐地长大,阳光却离我越来越远。童年的记忆总是被阴暗和潮湿占据着,我不喜欢阴暗和潮湿,就像我不喜欢吃糖一样。我喜欢阳光,不是很毒的那种,而是很软的那种。我想等我老到不行了以后,在书香和阳光的沐浴中,结束自我的生涯。

有阳光的日子,我对未来充满自信。我相信人性是美丽的,邪恶也只是美丽的另一面儿而已。我把自我搞得很乐观,努力不去想以前不愉快的事,上司的疾言厉色、同事的勾心斗角,朋友的排挤冷落,世人的冷嘲热讽,我都当成一副水墨画,轻轻撒下一掬水,便都淡而又淡了。我厌恶了人世间的所有的阴天,这些阴天代表着诸多的`主角,这些主角常常给人们带来愤怒和烦闷,它们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灰色的风景线。未来的完美的,因为它的未知。人生也是完美的,因为它的多姿。阳光当然更是完美的,因为它常出此刻阴雨过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多么的有哲理啊,人因挫折和苦难而成熟,进而成才、成功。阳光是来之不易的,阳光又是随处可见的,总之阳光是值得收藏和珍惜的,否则的话,一旦失去,将后悔莫及。

有阳光的日子,我的心境总会开朗许多,就像今日,久违的光芒扑撒下来,人们的影子都是一晃一晃的,我站在天桥上,支撑着疲累的身体,望着阳光和阳光下的风景,嘴角不由就咧开了,笑得异常单纯。

让生活充满阳光 篇6

好的心境就像一剂神奇的药,起着催人奋起的作用。在这个星期的开头,我仍在为期中考试的失误耿耿于怀,心中一向在自责,所以整日有些郁郁寡欢,肩上的负担好像一下增重了许多。在心境阴郁的时候,我试图找到解决这种困境的良药,在偶尔读到一本书的时候,我犹如拔开云雾见青天,豁然开朗,原先拥有一种好心境,是不断进取的动力。

我又如往日那样,变回了一个进取开朗的乐观主义者。与同学愉快地运动,时不时哼上几段歌,在家里笑眯眯地讲上几句笑话,欢乐的生活让我完全走出了期中考试的阴影。学习方面我的干劲也更足了,一切难题都神奇的迎刃而解,成绩也稳定地坚持在一流水平。这就是欢乐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仅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同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的内心,它似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心总是那样澄净。

好心境同样给了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曾深刻地体会过当处于低谷的时候,看什么都是灰色的,那种挣扎徘徊,想必已镌刻在我的脑海中。但雨过天晴,此刻的我是一个阳光的我,看什么都是美的。看树,它是那么的绿,虽然正值冬季,它在我的心中依然枝繁叶茂;看水,它是那么清澈,好像一块空灵的水晶,却又是那么脆弱,一触就泛起了一圈涟漪;看人,亦是那么的美,那花般的微笑,是冬日里最温暖最明媚的阳光。我用好心境赐于我的这双神奇的眼睛,捕捉一个又一个美的瞬间。

让语文课充满德育阳光 篇7

一、利用语文课进行爱国爱家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 也是国民教育的永恒主题。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蕴涵爱国主义的诗文名篇, 语文教师要利用这些资源和爱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德育。例如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到作者发出的誓言——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接着我启发学生深思:作者对家乡的土地为什么会发出誓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理解作者写家乡物产的目的是想念家乡, 抓住“埋葬欢笑”理解家乡美好的生活不再, 土地被日寇践踏, 使学生理解作者誓死保卫家乡的爱国情感, 从而萌发了对侵略者的恨, 对祖国的爱。最后再次齐读作者的誓言, 学生不但读出了激情, 读出了高潮, 而且还发出努力学习, 建设家乡, 保卫祖国的铮铮誓言。

二、利用语文课加强互助合作教育

现在很多学生被家长惯得越来越娇气任性, 有的甚至“唯我独尊”。在学习《斑羚飞渡》时, 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斑羚羊的动作、心理和老羚羊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所架起的生命桥的场面描写朗读、揣摩, 体会斑羚羊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思想受到震撼。然后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谈谈共同生活在一个班级, 是否需要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生明白了互助团结、协作共进的重要作用, 决心团结拼搏, 为班级争光。

三、利用语文课进行人道主义教育

人生而平等, 然而各人境遇不同, 会有很大差异, 有的幸运, 有的不幸。作家杨绛在这方面有独特的认识, 关爱弱小, 同情不幸者, 这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所以在教学《老王》时, 我就让学生从文末“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入手, 来体会老王和作者互助互爱、互相尊重的人道主义精神。让学生先了解老王在那个社会是个苦人, 但是个善人, 抓住老王临死还送香油和鸡蛋的情节, 体会老王的善良、知恩图报、关爱他人。而作者正是感到了老王的善良, 不管老王的地位如何低微, 都平等地对待他, 同情关心他。让学生抓住作者如何关爱老王的细节, 来体会作者的爱心, 这样的教学渗透就会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 培养学生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四、利用语文课强化学生责任感

强烈的责任感是成功的重要心理要素。但是当今社会的一些不正常现象渐渐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致使学生变得自私漠然。作为教师, 就要注重学生这方面的教育, 并适时融入自己的教学中。我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步》时, 就注重引导学生朗读“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即作者所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和责任, 然后顺其自然拓展思考:同学们是否有这份责任感呢?现实中又如何担当这份责任呢?同学们自然联系自己的家庭畅所欲言。而我又进一步引导:这种责任仅仅限于自己的家吗?学生便联系生活, 结合自身实际, 把责任上升到班级、学校和社会, 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 决心拿出实际行动, 为家、为校、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五、利用语文课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环境愈来愈恶化, 环保已成热门话题。在教学科幻小说《喂——出来!》一文时, 我就让学生抓住“深不可测的洞”, 去想象人们的天真幻想——以为把垃圾填进洞里就能治理环境污染, 但到后来一声“喂——出来!”的奇怪叫声之后, 倾泻到洞里的各种各样垃圾都倾盆而下, 这个城市遭殃了,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正是长期以来人们盲目地扩大生产, 盲目地垦荒伐木等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破坏了生态平衡, 由此学生领悟:保护生态环境, 需要长远的眼光, 从自身做起, 用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 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使我们的地球变成绿色的家园。

让批评充满阳光 篇8

【关 键 词】 批评;教育感化;教育;方式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教育手段,采取阳光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形成了融洽、和谐、向上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进步和提高。现就批评教育、转化学生的原则和方法方面,谈一下教育的阳光批评。

一、批评教育是教育学生的必要方式

一位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在期中成绩出来之后,满面愧疚地向老师道歉:“老师,我对不起含辛茹苦的父母,对不起辛勤教导的老师,我错了……”听着他悔恨的话语,看着他伤感的目光,老师进行了赏识教育,安慰他说:“没关系,谁都有发挥失常的时候,世界上没有常胜的将军,下次努力吧……”这些鼓励性的话在我看来一定会让他阴转晴,甚至阳光灿烂,破涕为笑,如释重负地转身离去。但过了好久,学生不但站着不动,而且满脸涨得通红,生气地说:“老师,我将自己的苦恼向您诉说,是敬重您的严格、不留情面,想让您的暴风骤雨洗刷一下我心里的愧疚和不安,而您轻描淡写的安慰令我心凉!”说完就带着满脸的不信任匆匆而去,作为老师的我被定格在那里,茫然而不知所措。

学生走后,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啊,细想一下,教育就是生活中的五味瓶,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种,就失去了整桌的美味,教育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鼓励、惩罚,一个都不能少。教育是一种激励、促进、引导和帮助,更应该是一种约束、规范、要求和惩戒。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脆弱、苍白的教育。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正如那位平时优秀却考砸的学生,他就是喜欢老师用暴风骤雨的批评。面历声严的训斥来触动心灵,洗刷不安,抚平创痛,取得平衡。从此以后,面对学生的过错,我再也不动辄使用赏识的武器,而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节,采取不同的对策,区别对待。

二、让批评充满阳光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这真爱就是理解、尊重、关心,帮助、负责,没有真爱就没有教育,当然专制不是爱,那是把学生不需要的爱强加给他;溺爱不是爱,是对学生的放任,是不负责的爱,在实践中我们可能,也一定能遇到这样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成为人人头疼的“刺猬”,练就了一身“软硬兼收”“刀枪不入”的本领,不管是老师的苦口婆心、和风细雨,还是老师的严厉批评、无情打击,仍然是涛声依旧,毫无起色。即使偶尔有一点想改掉不良习惯的迹象,也是三分钟热血,过后仍然我行我素、错误连连、缺点片片,成为不可救药的混世魔王,学生中的另类,但在新课改的理念中,却是教育爱的缺乏所致。“刀枪不入”“软硬不吃”只是这种错误和缺点积淀久远,“锈”生得太厚,长期以来缺乏爱的滋润、爱的阳光、爱的包容的缘故,需要我们更加耐心地磨拭,所以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爱的能力。讲大道理、空洞说教,可能无法拨动学生的心弦,当头棒喝、疾风骤雨,可能无法接近学生的心灵。但请相信:每个学生肯定有教育的切入点,每个学生肯定有心灵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摸准批评教育学生的“命门”,找准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拿准震撼学生心灵的“药方”,掌握对学生祛顽除痼的剂量,从而打开生锈的铁锁。

(一)尊重学生自尊

我们以人格塑造人格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特别重视学生作为“人”这样一个个体的出现,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同样是学生上课违纪,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为了在班级中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老师面对全班学生,将违纪学生批了个体无完肤。以后,班级的纪律是好了,但是不光违纪的学生一蹶不振,全班学生也鸦雀无声,上课不再一呼百应、争先恐后,师生之间不再其乐融融、亲密无间,班级整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如果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同时又让学生知错改错,老师变换一种教育策略,含笑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某某同学因为没有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而对老师提出了抗议,那么,我们把下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他,好不好?”同学们响应之后,违纪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赶快投入到下一个问题的准备当中。其他同学也向老师投去了敬佩的目光。老师委婉而含蓄的语言怎能不化为滋润学生心扉的股股甘露?那位学生在感动之余,又怎会不努力进取呢?

学生违纪,不同的处理方式换来的是不同的结果,若一味地对学生装动肝火、发脾气、掉脸子,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但如果教师能学会“心理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机会,予学生以鼓励,尊重学生自尊,这样必会水到渠成,问题自会迎刃而解。当然,强调教师尊重学生的自尊,并又是放任自流,而是要积极创设情浓浓、乐融融的氛围,做到“严中有宽,严中有情,严中有度”。

(二)抓住批评时机

教师要抓住批评教育学生的“第一时间”,抓住教育学生认识错误、纠正错误的有利时机,便定会使批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一般说来,学生犯错误以后,如果没有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制止、批评,那么他犯错的负罪感、愧疚感就会消失,而且有时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消极作用,如果有机会,他可能再想去体验一把犯错时的心跳时刻、激动时分,进而形成小错不断、累成大错的恶性循环。所以,抓住批评时机,是进行批评教育转化的关键环节,学生犯错时,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这时的道理会使他印象深刻,认识深刻,所以也恰好是教育的契机,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三)掌握批评艺术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的学生因品德、个性、气质、爱好等千差万别,同样的教育方式对他合适,却不一定对别人合适。只要学生乐于接受并能改正错误,那就是最好的。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背景等,进而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掌握批评的额度也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委婉历陈、和风细雨的详述利弊,可能会使学生欣然接受,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知错误、识正途、明哲理,给犯错误的同学留下面子和尊严,提供改正错误的时空;教师的暴风骤雨、惊涛骇浪也可能会使有些学生刻骨铭心、当头棒呵、幡然醒悟,即使批评得过火,但只要动机纯正、处方恰当、药量稍大,获效就能更持久,更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我们要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地转换教育角色,变换教育策略,改换教育角度,变训斥为引导,变命令为启发,从而达到阳光批评的目的。

总之,教育感化学生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批评教育学生的方式也是层出不穷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只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把握住学生的心理,掌握好批评的火候,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教育、引导、感化、挽救学生的目的就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罗春苑. 浅议批评教育的艺术[J]. 时代教育,2013(6).

[2] 姚鲁峰. 学生管理中批评教育的艺术[J]. 2013(15).

上一篇:小学领导班子建设好下一篇:初中退学申请书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