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2024-07-09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共8篇)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实验,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探索行之有效的双语教育模式,使我校双语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使学生在学习母语阶段充分接受英语熏陶,为将来成长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根据《无锡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围绕学校双语教学实验方案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拓宽双语课程设置,改善双语学习环境,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

本学年内,要充分重视双语实验学校创建工作,完善双语教育环境,开设好实验课程,在“健康教育”、“牛津1A口语交际”及其他学科渗透等方面进行实验,初步形成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同时着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富有双语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英语交往能力、英语应用能力。

三、工作要求:

2006——2007第一学期

1、统一思想认识。从行政人员到英语教师、双语教师直到全校教师学习关于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市教师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积极参与双语教育的自觉性,了解双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本校开展双语教育实验的规划。

2、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育实验的培训。

3、选定双语教育实验的学科、年级、教材。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4、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5、在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口语交际课、在小学三年级开设双语健康教育课。以这二个年级为先行实验,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双语教育模式。

6、利用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契机,进行双语交流活动。

2006——2007第二学期

1、进一步改进双语教育实验环境,优化师资配备。

2、积极开发双语教育资源,创新双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加强

化建设,初步形成校本双语教育特色。

3、探索双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制订有关学科的《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试行评估。

4、将原有五月份英语艺术周活动优化为“双语文化艺术周”活动。

5、开展一次区级以上的“双语研究展示课活动”,教学工作计划《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6、举办英语教师和双语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

主要措施

1、狠抓双语教学的常规管理

以教学过程管理为着力点,定期抽查双语教师的教学“六认真”工作,深入学生、班级,及时掌握双语教学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双语教学工作正常、规范、有效进行。

2、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双语教学常用方法,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

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重视双语教师教学,进行互动的随堂听课和专题教研活动,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结合有关部门的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审工作,尽可能多地推荐双语教师能评,力保有1-2位评为市级教学能手。使双语教师的教学工作走向成熟。

3、每学期安排双语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4.优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开展双语学习活动,开展双语小报比赛、双语黑板报比赛、双语橱窗展示等活动,营造好英语学习的软环境。

具体工作:

2006年九月份:

1、制订实验计划,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2、进行双语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为双语教学提供保证。

3、学科双语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结对子”。

2006年十月份:

1、着重进行双语环境布置。

2、双语学科听课调研活动。

3、双语教师继续校本培训。

2006年十一月份:

1、精心组织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活动。

2、开展中新双语教学活动和专题研讨。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3、举办双语小报比赛。

4、双语教师进行课堂用语及学科专业用语的培训。

2006年十二月、1、班级英语角展示比赛。

2、双语教师学期教学工作小结交流。

3、完善有关学科的《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试用。

2007年一月份:

1、总结学期双语研究,撰写个人研究总结和学科组总结。

2、汇总实验素材。

3、学校对有关研究成员进行评价和奖励。

2007年二、三月份::

1、教研组制订学期研究计划。

2、完善双语环境布置。

3、双语学科听课调研活动。

4、邀请教研中心专家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2007年四月份:

1、与教科室协作,开展双语教育课题研究,争取市级立项课题。

2、双语电视节目完善工作。

2007年五月份:

1、“双语文化艺术周”活动。

2、区级“双语研究展示课活动”。

2007年六、七月份

1、举办英语教师和双语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

2、主管部门撰写研究总结,并提出下阶段实验初步构想。

3、撰写个人研究总结和学科组总结。

4、对有关研究成员进行评价和奖励。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12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2

1双语教学现状

1.1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师资队伍是双语教学发展的关键。近年来, 全疆各地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加强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每年选拔年轻教师到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教育学院等疆内外院校进行脱产汉语学习, 选派双语骨干教师参加自治区双语培训班。通过培训, 现有双语教师在思想上、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与教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 各双语学校积极争取编制, 从高校毕业生中选聘优秀双语人才充实到双语教师队伍中来, 不断壮大了双语教师队伍。

1.2 双语教学教研活动持续开展

教学教研是推进双语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懈动力。当前, 各双语学校均比较重视双语教学教研工作, 普遍以双语教学课题为载体, 培训教师开展课题实验和研究工作, 每学期定期上示范课、观摩课, 并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 组织双语教师进行双语教材分析、案例分析, 并开展集体备课、说课、上研讨课等活动。同时, 加强双语教学研究和指导, 采用民、汉教师互换课堂授课、共同听课、评课等方式, 搭建双语教师和汉族教师相互探讨教材教法的平台, 提升了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 大多数双语教师基本掌握了双语教学的思路和教学方法, 汉语表达能力显著增强, 专业水平明显提高。

1.3 “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广泛开展

结对帮扶是推进双语教学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双语学校积极总结推广结对帮扶, 推进双语教学的经验和做法, 鼓励同一学科教师结为友好互助对子, 充分发挥汉语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为民族教师进行点对点的辅导、备课, 开展教研活动, 提高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达到了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时间短、见效快”的效果, 促进了民汉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同时, 许多学生与教师结为口语、阅读、写作兴趣对子, 师生的汉语水平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学生的双语成绩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4 双语教学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优良的学教环境是推进双语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 双语教学越发受到各族群众的重视, 社会各界积极为双语教学提供优良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双语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各双语学校不断加强双语学生口语训练, 把教材编排成图文并茂、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小故事等, 营造良好的学习汉语的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通过生动活泼的竞赛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双语的兴趣, 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双语氛围, 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学习双语的乐趣, 积极主动地学习双语。同时, 创造环境, 让一些双语基础好, 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开阔视野, 提高双语能力。

1.5 双语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改进

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 笔者总结了问题教学、兴趣引导教学等成熟教学模式。问题教学就是:针对双语教学特点, 就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提出问题, 并分为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几个阶段。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 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教学难易程度, 分为三种形式展出: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 教师讲解教材, 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如果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教师不急于讲解,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 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归纳;另外,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 共同学习、提高。兴趣引导教学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网等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双语语境教学条件, 开展汉语交流互动, 利用互联网的中文资源, 调动学生学习双语的积极性。

2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 全疆各地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地域、文化、师资、经济、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双语教学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教学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各双语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双语教师和教师汉语水平偏低的状况, 合格的双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尤其是南疆地区。当前大部分学校教师超编, 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超编, 补充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少数民族教师十分困难。随着双语教学班的扩大和学前双语的开展, 双语师资力量不足, 矛盾突出, 已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工作的“瓶颈”。同时, 现有的双语教师教学素质参差不齐, 多数教师是通过参加自治区、自治州一年或两年脱产进修培训后, 走上双语教学岗位, 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还不是很高, 有的教学经验不足, 还难以胜任中、高年级的教学, 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部分从事一线教学的民族教师汉语基础不牢、缺乏汉语环境, 在短期培训后转型比较缓慢。少数民族教师汉语基础薄弱, 个别老师对学习汉语还有畏难情绪, 思想上不够重视, 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还有待改进。

2.2 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 现有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工作开展的时间并不长, 缺乏对整个学科和具体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的双语培训模式多样, 但教材品种、培训方式单一, 汉语教学课程安排和汉语课教学活动普遍存在重考试、轻双语教师培养的倾向, 培训多以过语言关为主, 只重视提高汉语水平, 而忽视了汉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培训薄弱, 课程安排偏重书面学习而忽视口头表达。这种培训虽然能使受训学员汉语水平得到提高, 但双语教学能力提高有限。

2.3 学生基础不同, 双语教学整体推进比较困难

大多数在乡下的民族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说汉语的人, 从小习惯了用维语交流, 没有太多说汉语的机会, 除了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时说汉语, 平时基本不说。虽然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汉语, 但到高中毕业后还不能用汉语进行正常交流,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 教学活动无法适应所有学生, 教学进度与难度不好把握, 个别学生自制力差, 教学的同时还要频繁地维持课堂秩序, 对教学质量也造成影响。

2.4 现代化教学设备不全, 造成学生学习乏味

由于信息时代对学生的影响, 使得这些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的青少年更加向往轻松、有趣的课堂学习气氛。但由于大部分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落后, 教师仍在用粉笔、黑板来进行教学, 与信息较发达的现代化教学气氛相比, 学生感到压抑、乏味, 这不仅约束了学生的思维, 也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3推进双语教学发展的建议

推行双语教学, 培养少数民族“民汉兼通”的复合型人才, 是民族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进步的呼唤, 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创新举措, 全力提升双语教学水平。

3.1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推动双语教学健康发展

双语教学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做好双语教学宣传工作, 提高全社会对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营造有利于双语教学的良好环境。要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进行情景教学,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双语的能力。教学时根据教学的真实语境, 除了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语境外, 多带学生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语境中去操练, 使学生真正体会语言的交际功能, 提高在实际活动中应用汉语的能力。双语教学一方面是教师引导,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巩固提高, 课堂教学不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均衡充足的双语交流时间, 这就需要给学生创造课外双语交流的环境和机会, 通过日常生活加强双语学习。可采取安排民汉学生混合食宿、民汉学生结对子、组织民汉联谊活动等行之有效的形式, 为推进双语教育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3.2 加强双语师资培训, 适应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

重视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 进一步加大投入, 拓宽培训渠道, 丰富培训内容, 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建立一支数量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双语教师队伍。加强双语师资培训, 重视和挖掘现有师资力量,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加大现有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力度, 充实和丰富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 强化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 加大汉语口语与语音的教学,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通过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离职进修、自学等多种途径提高专业素质和汉语教学水平, 认真研究双语师资培训模式, 提升双语师资培训水平, 使之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加强和完善民族院校的双语教学教育, 在民族师范院校里增设民族语言课程或是在民族院校民语系增设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课程。充分发挥好师范院校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优势, 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高学历、高素质的“民汉兼通”的教师。总之, 要有一批数量充足、质量过关的双语教师, 才能保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3.3 加强理论研究和指导, 确保双语教学协调发展

推进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只有把各个环节协调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才能使双语教学工作取得最好的成果。做好学校体系建设, 要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 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难易度进行规范, 以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加强双语教学研究, 要依靠教学科研提升双语教师的教学素养, 优化教学课程,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 组织编写适用的双语培训教材, 推进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双语教学的研究工作, 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全疆各地州、县市双语教学质量差距很大, 城镇和牧区差别很大, 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学校、不同的师资条件应区别对待。针对不同情况编写多层次的教材, 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要多开办有关双语教学的理论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 提高理论水平, 指导工作实践。探讨教学方式方法, 交流经验, 总结教训, 指导双语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3.4 不断优化双语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前提下, 双语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教学技巧,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了讲究教学技巧与活动设计, 教师还要真正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动手, 充分调动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 从而自我肯定, 坚定信心, 逐步自主探究, 慢慢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在多媒体技术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狠下功夫,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在激发学生学习双语热情的同时, 不断丰富学生各方面知识,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5 健全教学激励机制, 保障双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建立健全双语教学激励机制, 对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在评定职称、培训、年终考核评优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进一步激发双语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积极性, 使他们树立优越感, 从而激励其他民族教师向双语教师学习, 向双语教学努力。制定各类优惠政策, 吸引和留住较高水平的教师从事双语教育事业, 确保双语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4结语

双语教学是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民生工程, 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泽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希望双语教学存在的困难、问题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并及时加以解决, 以促进双语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培养更多的“民汉兼通”高素质人才, 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摘要:双语教学受师资、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文章结合作者双语教学经历, 介绍了新疆双语教学的现状, 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主要问题,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吴福环.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OL].新疆社会科学, 2003 (6) [2003-06-12].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XJSH200306012.htm.

[2]陈进.改善教育民生, 新疆双语教育实现科学发展[J/OL].大科技, 2010 (11) [2011-02-26].http://www.17net.net/Article/VocationalEducation/16256-2.Html.

双语教学工作解剖与分析 篇3

我自从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一直担任学前班和一、二年级的双语教学工作。

我与双语教学在实践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首先,在对于本班的常规教育上,刚开始带本班也不适应,因为“双语班”全部都是维吾尔族学生,我说的每一句话只有几个人能明白,所以就此我就采用个别激励群体进行常规教育。我先让他们听懂上下课的铃声,再教他们进入班级应该怎样做、上课时要怎样听课,我采用上课前念儿歌或唱歌的形式来让他们安静,慢慢习惯成自然学生都懂规矩了,并且他们会以班上好的同学做榜样学习。

其次,在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上的培养。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我在对于品行不好的学生采用说教形式来劝导,然后让全班学生引起注视,知道他做的不对不能向他学习。在对于性格孤僻、胆小的孩子,我采用单独谈话和用大胆的学生来激励他,慢慢让他张嘴说话,改变胆小的性格,让他们更开朗些。还有些品行极差的就采用和家长配合采取措施帮他们改正,不能嘲讽他们,不能伤害他们自尊心。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美每一位学生。

再次,我在对于教学工作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不再是照搬课本,而是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在教学上主要要抓住三大环节:听课、作业、复习。在听课上我对于本班的学生是必须每一位学生注意力都要集中,每一位学生都要听老师讲每一句话,因为学生和老师的语言不通,所以必须要求他们认真听,我也会重复多遍或让他们复述我说的话。在教学汉语拼音和汉字时,我采用儿歌、口歌、动作形象记忆,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检查自己和让自己明白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学生学会了自己制作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提前预习。在作业方面,我从一开始就锻炼本班学生把字母写到格子里,占格位置,字要写的漂亮,刚开始经常说,到后面自己慢慢习惯,学生作业写的都很规范,在课堂上有老师在督促写的都很整齐,但是家庭作业就写的不好了,这是我采用画星星、画笑脸、贴贴画等多种形式来鼓励他们回家写作业也要写的认真。在复习方面,学前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都很小,不懂什么是复习,我刚开始采用回家写完作业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读一读,然后让家长签字,效果不是很理想,之后我采用第二天来到学校后听写,听写100分的学生贴小红花、奖励铅笔、本子之类的学习用品,这样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汉语是双语班维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也是维族学生的一门基础工具课。维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学习汉族的语言,以用于社会的交际和工作实践。汉语课的教学任务,应该是让维族学生在汉语方面掌握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为他们达到“民汉兼通”奠定基础。

维族学生学汉语,不同于学习本民族语言,因为他们入学时都能听说母语,而汉语对于他们来说,是另外一个兄弟民族语言,听与说都有很大问题,尤其是居住在乡下的学生,大部分没学过汉语,一句汉语都听不懂。他们学习汉语,不仅要学习文字,还要下工夫学习口头语言,练习听和说,这给维族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汉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基础知识——字、词、说话的教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严格训练,这时我们就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讲明讲清,加强训练。我认为对维族学生来说重点就是掌握字词;难点就是理解字词的意思和在实际当中通过说灵活运用。

下面我就先谈谈“字、词”的教学方法:

<一>生字

1.识字教学。应建立在学生自学、预习的基础之上,把字的音、形、义三方面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一个字——认清并正确书写字形,读准字音,说明字义。解释词语的时候可以结合形近字帮助辨析。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多认少写”。但400字的会写任务还是很重的。怎么处理?(1)首先要处理好认识和会写的联系。前面要求会认的字,往往在后面才要求会写。所以,第一次见面时就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为以后会写打好基础。(2)会认、会写应该与课本和儿童生活联系起来,教给方法。(3)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多认字。

2.借助形声字教学。汉字大部份是形声字:(1)借助形声字声符能表音的特点,达到能认更多的字的效果。(2)借助形声字形符能表义的特点,来初步理解词义。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3.读准音调。读准音调对维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尤其第二,第三声的掌握比较困难,学生常把二声读成一声,把三声读成四声。如“奇、强、曾”(qí、qiáng、zéng)读成(qī、qiāng、zēng),把“可、烤、管”(kě、kǎo、guǎn)读成(kè、kào、guàn)。

还有读错多音字的现象也经常出现,如把“困难”的“难”字读成“nàn”;“难友”的“难”字读成“nán”。所以我们在进行字词教学时,给同学们讲清四声的原理,教学生掌握发音方法,牢记“声调歌”,每节课都要唱两遍“声调歌”都进行读字比赛,这样反复实践搞好正音正调。

<二>词语

1.把一课的词语先放到句子里去理解,只要把一课的词语理解了,再延伸到其他的文章中,这样民族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词语的意思了。如:在一年级下册第六课《胖乎乎的小手》中词语“变成”和“事情”两个词中,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

2.教师多给学生扩展到课外的知识,让生组更多的词,试着让他们再说一句话,最后在运用到课文或作文中。

通过对双语班的教学经验来说,就是要从以上教法来教,以后在教学中我会再继续努力探究更好的方法。

小学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4

2009—2010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文教体局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以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要点为核心,继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全面推进课改进程。

二、工作思路:

规范教学管理,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深入开展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讨与实践;真正更新教师观念,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强化教育科研,促进教学和科研一体化;使我校教学工作科研化,教学研讨经常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全面育人个性化。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教师培训,打造教育品牌

我校师资培训的总目标是:使全体教师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和适应课程要求的教育教学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意识,乐于奉献,并使一部分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

1、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利用业务学习、“网络论坛”、集体备课、学术沙龙等形式进行研讨学习,并组织观看优秀的教学录象课,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进行学习交流。

2、进一步加年级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年级教研组的职能。

备课组长要对本年级本学科的教研工作、集体备课工作全面负责,制订好备课计划,抓好教研管理,分学科进行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开展相互听课,相互评课活动,营造好良好的教研氛围,及时上传下载教研信息和成果。

3、分学科聘请各类专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借助业务主管部门和外聘专家的引领作用,倡导教师将新课程理念回归到课堂中,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加强学带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以点带面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加强学带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管理、使用制度制订与落实,讨论通过《备课组长考评条例》、《同伴互助小组考评条理》,奖励优秀,鼓励先进,切实发挥其辐射作用,使各学科备课组和同伴互助小组成员真正起到学校教学中坚力量的带头作用。

5、通过沙龙交流、学用结合座谈、读书笔记展评等方式大力开展学带教师读书活动。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各种教学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1、巩固义务教育示范县的成果,进一步做好省督导检查的迎检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规范教研工作管理、学籍管理,教学常规管理。

2、修改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重点推进,逐项贯彻落实。

强化教师课堂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与检查,加强常态课堂教学管理,分管领导和行政值周领导作到每日一巡,切实做好教学巡视工作。

3、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等常规工作的管理力度,每个学期进行三次全面的教学常规检查,做到有分工、有记载、有反馈、有整改、有复查。

4、大力推广“小黑板”工程,做到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手段丰富。

5、大力倡导实施“候课”制度,教师提前进课堂。

(三)抓住“课改”契机,提升办学品位。

1、全员听课:从第三周开始进行全校任课教师全员听课、评课,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2、推门听课:实行学校听推门课的制度,了解掌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常态,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

3、评优课:开展学校校内评优课,评选校级优秀课,进行表彰。

4、研究课: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同伴互助活动,上教学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研究探索学科教学模式。

5、练兵课:组织各学科青年教师开展钻研教材、探索新型教法的练兵课。

6、见面课:近一年新调入我校的教师在本学期内上一堂全校性公开课,增进相互了解,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师素质。

(四)强化质量意识,进行严谨、科学、循序渐进的质量监控。

教学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涉及到一所学校的声誉甚至于生存,新学期的教学管理将形成多层次、多方法、多途径、多评价的格局,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期我们将继续发扬过去在管理教学工作的优良传统,扎实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力争从精细处入手,从细微处深入,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1、抓好培优补差工作,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赏识。对一部分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一份爱心,教学中要做到四优先:提高优先,激励优先,面批优先,辅导优先。

2、做好单元检测工作,单元联系随教学进度,大致统一时间进行检测,认真及时进行批阅,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指导学生订正错误,科学使用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补救方法进行查缺补漏,弥补教学不足,各年级按教研室要求上传单元测试题。

3、控制作业量,鼓励实施开放性作业,使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个性的发展,要努力提高图书室的使用率,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丰富积累。

4、加强并进一步严格“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将教学成绩、各级各类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网络研修、教学常规、教育科研、特长教育、文章发表、竟教竞技、指导学生参赛获奖、教师工作量等均要纳入考核,《考核细则》在分学科教研活动中进行学习。

(五)重视学科教研组建设,发挥群体优势,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1、进一步完善各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研讨,语文组间周星期

四、数学组间周星期二,英语组间周星期五下午一次教学研讨活动,艺体、科学、信息技术组机动灵活安排教研活动时间。教研活动要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全员参与、讲求实效。学科组长要对本组教研工作的组织、检查、考核工作全面负责,坚持活动考勤制度,活动要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考核、有效果,有总结,并及时将教研计划、各种教研信息和总结上传A61。每期活动不少于七次,活动内容广泛、全面、丰富、详实,选题要小,活动内容可以是:学习课改理论、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经验交流、分析教学案例、学情分析、学生学案分析、教育教学反思、教法学法探讨、讨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开展年级学科组小型教学竞赛活动等。活动的宗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提高质量服务。

各学科组长如下:语文刘玉琼,数学段华光,英语高蓉,艺体陈科,信息技术与科学:张扬。

2、各科教师按时参与每次教研活动,严格考勤制度,做好学习笔记。

3、积极参与教研室等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研讨活动,并及时传达交流。

4、积极开展片区四校()教学联谊活动,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发挥校际间、年级间、教师间的互助作用。活动内容以“听——评——议课”活动或“集体备课”活动为主。

5、开展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一课三备,(一备:个人独立备课,二备:集体研究备课;三备:根据个人实际和研讨情况进行调整)并将优秀的集体备课教案及时上传A61,每期每个年级学科组上传集体备课教案不少于一次,6、积极参与A61网络论坛、学术沙龙学习研修活动,开展网络讨论每周每人不少于1小时。

7、充分发挥组内教师团结协作精神,强化团队意识,加强教研组凝聚力。

8、借助业务部门的引领,倡导教师将新课程理念回归到课堂中,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成立以学带、骨干教师为首的同伴互助小组。

9、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以点带面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锤炼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五、工作行事历:

九月:

1、各学科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超前备课二周,学校进行第一次教学常规全面检查。

2、召开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年级备课组长会议,布置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

3、做好市级督导检查迎检工作。

4、做好实习教师的管理工作,制订实习教师管理制度,规范实习教师教学行为。

5、启动学带教师读书活动。

6、学校行政、教研组长、学带骨干教师不定时随堂听课。

7、各学科教研组长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学科教研组建设专题研讨及校本研修工作交流活动

8、全体英语教师参加区小学英语跨文化知识交流活动

9、英语教师参加市小学英语教材培训。

10、科学教师参加区教材培训。

11、音乐教师参加省音乐优质课展评活动

12、美术教师参加区集体备课活动。

十月:

1、继续做好省督导检查迎检工作。

2、各年级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3、开展“互听互评”活动。

4、开展片区教学研修联谊活动。

5、新教师上见面课。

6、启动以骨干教师为首的“同伴互助”活动。

7、语文、数学教师分别参加区年级教研室主题研讨活动。

8、英语教师参加省英语教材培训。

9、英语、实践与创新、科学、体育、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分别参加区级学科教研活动。

10、积极参加涪城区第十届校园歌手比赛。十一月:

1、进行第二次教学常规全面检查。

2、继续开展片区教学研修联谊活动。

3、请校外学者专家来校指导教学工作。

4、积极参加省思品赛课观摩活动。

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比赛。

6、科学教师参加片区教学研讨活动。

7、音乐教师参加区级集体备课和集体备课展示活动。十二月:

1、开展学带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或读书心得文章展示活动。

2、英语教师参加区级英语课堂教学游戏展示活动。

3、进行第三次教学常规全面检查。

双语教学工作 篇5

2010.10.15 疏勒县东营第一希望小学

双语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当前“双语”教学成为新疆各级党政抓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各族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和焦点问题,同时社会各界对“双语”教学的认同程度不断提高,为“双语”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005年1月,喀什地区疏勒县也积极加入开展双语教学的热潮中,县领导非常重视,从师资、生源到办学条件,全面考虑精心部署,抽调我县小学、中学汉族和民考汉合计教师41名,以315国道为界,划分出两所小学近500余名汉族学生,同原疏勒县巴仁乡十六村小学500余名维族学生、近30余名维族教师,合并成了疏勒县第一所民汉合校,命名为疏勒四小,学生合计1054名,全县上下在营造“双语”教学环境上狠下功夫,大力推进“双语”教学。

2005年3月疏勒县的第一所民汉合校——疏勒县第四小学,此刻,并不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民汉合校,虽然已有有24个教学班,但均为纯民语班和纯汉语教学班,没有双语班。学校利用半年的时间进行筹划,以便为下半年双语班招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然而,2005年9月,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计划招收两个双语学前班的学生,民汉学生只招到不足100名学生,其他年级,仅汉族学生就在100名左右。当时情况下,双语师资是比较充足的,民汉学生被混编为两个班,由汉族教师和民考汉教师使用纯汉语教材进行纯汉语授课,在这个环境里,学生都充满了了好奇,互帮互助,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民族学生的口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理解能力也进一步加强。成果之有目共睹的,家长高兴,老师们也倍感欣慰,同时得到了外界的好评,不断有维族学生从外校要求转入我校学前班。2006年初,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为提高我校办学条件,山东东营市为学校捐资40万,援建了综合楼,为了表达全体师生的谢意和搞好双语教学的决心,我校正式命名为“东营第一希望小学”。在外界的关注下,东营第一希望小学招收的第一个一年级(即2005年招收的民汉语混编班),出现了问题。由于维族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农村孩子,父辈基本不懂汉语,所居住的环境里没有人使用汉语,维族学生学习汉语已经有些困难了。汉族学生学习比较轻松,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欲越来越强,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对于汉族学生可能是常见的、常说的问题,民族学生却弄不明白,所以老师对这些问题的反复讲解,汉族学生不感兴趣,学习没有了积极性,而维族学生却还没有接受,这就出现了“不消化”和“吃不饱”的矛盾,这种情况成了当时迫在眉睫的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弥补这个差距,经过研究,最终果断的在2006年9月,升入二年级时分分为民汉两个班,同步使用汉语教材,进行汉语学习,分班后任课教师把握好教学难易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时间。此次分班很自然引起了部分民族家长的不满,担心没有语言环境,民族学生要求分入汉族学生的那个班,以不分就转学来要挟学校,但不能因此不考虑大局,该坚持的要坚持。事实证明了,分班时成功的,民族学生成绩没有下降,汉族学生学习也得到了满足,到了四年级,民汉学生水平越来越接近,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越来越稳固,适量的调整部分汉族学生进入这个班(四一班),发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不比汉族学生差,事实证明我们成功了。该年级现已升入五年级,学生学习比较轻松愉快,学习热情比较高,并且五一班的每位民族学生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意思表达非常到位,成绩也比较理想,事实证明当初分班是正确的决断。由此得出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学校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善于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寻求新的突破。

“双语”教师是推进“双语”教学的中坚力量,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纯民考汉班级升入二年级的同时(2007年),新的一年级招生开始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当时的汉族教师、民考汉教师锐减,由原来的41名,到当时只剩下不足30名,除去原有的汉语班任课教师,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经过考虑只能采用模式二进行授课(即数学采用纯汉语教材进行汉语授课,汉语使用双语汉语教材进行汉语授课,其他学科均采用维语教材进行维语授课),没过多久我们就发现仅仅在汉语课使用汉语,每周仅有五节课汉语课(即每天一节),也就是每天六节课,其他五节课都在使用维语。因为用汉语交流比较困难,学生下课以后自然使用维语交流了,东营第一希望小学地属喀什市疏勒县巴仁乡十六村,家长均为农民,几乎不懂汉语,回到家以后同样不使用汉语交流,一节课40十分钟汉语的内容,没巩固的环境,这就给学习汉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一年级学生汉语学习勉强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即将升入二年级,我们发现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只要遇到文字性内容,理解就成问题,汉语水平太低,根本没有汉语解题能力。汉族学生的汉语数学教材同汉语语文教材是同步配套进行教学的,而双语汉语所教内容起点低,一年级要求掌握的内容同汉语语文相比,只能算是学前教育的内容,怎么能满足一年级汉语数学的需要呢?尤其到了二年级,出现文字题,就更成问题了。自治区教材编委不断来调查双语汉语的使用情况,我们把这些情况及时反映给编委,其他使用模式二的学校一定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所以此后几年里,每年双语教材都有变化,越来越接近汉语语文教材的内容,努力适应着汉语数学的教学。

2008年9月,有了前车之鉴,东营第一希望小学在教师结构性超编,双语教师紧缺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做长远打算,所招收的一年级,果断地采用全汉语授课加授母语学科知识(即模式三),尽管困难重重,但这是双语教学开展的必经之路。到2010年9月,东营一小仅剩下六年级两个普通班,四年级采用模式二的两个双语班,一至三年级所有班级均进入双语教学模式三。由于语言环境、师资问题,双语班学生学习情况虽然和汉语班、纯民考汉学生相比双语班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语文、数学都相差二十分左右,看起来似乎很差,但双语班的汉语水平四年级就接近普通民考汉六年级学生的汉语水平,这种事实是有目共睹的。

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因此,深入解决好“双语”师资问题,已成为我区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教师的结构性缺编,已成了东营第一希望小学一重大问题。至2010年,东营第一希望小学汉族教师、民考汉教师仅剩27名,汉语、双语班18个,民语普通班2个,双语班(模式2)2个。而民族教师47名,期中能胜任双语教学的仅在5人左右,随着年级的升高,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将越来越多,只能“赶鸭子上架”,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东营第一希望小学从2007年年初就开始在校内进行双语学习培训。每周利用周三、周四下午时间对汉语基础不同的教师分成汉语初级、汉语中级,两个学习班,安排汉族教师对民族教师进行汉语学习培训,进行汉语语文学科教材的学习。初级班从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开始学习,中级班由三年级上册开始学习。汉语学科教师不仅要进行汉语过教材培训,同步也和汉族教师一起参加汉语语文学科组周二的业务学习,同汉族教师一起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每学期各学科均进行期中、期末两次业务水平测试,民族教师除了考本学科内容,还进行初级班、中级班汉语测试,以督促教师积极学习汉语。考虑到大部分民族教师是初次接触汉语教材,对教材的内容不熟悉,对教材的难易难以把握,再加上教材的多样性,东营第一希望小学要求每位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前完成所任学科本学期练习册和配套试卷,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检查讲解,遇到不明白的可以共同解决或向汉语教师请教,经过长期坚持对民语教师的汉语培训,同合校初期相比,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有的很大的提高。

但由于教师本身汉语水平比较低、基础差,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民语教学参考少,见过的题型少,长期以来习惯被动的教死书,不会举一反三的教,没有课外延伸的老套路。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就现在的双语汉语三年级四个班来说,三年级刚刚开始接触作文,是学习作文的初步阶段,民语教师在教原来的汉语时,就简单的通顺的表达就可以了,而汉语的作文要求比较高,民族学生,明白意思,不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不能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能准确地形容,这是平时积攒的不够,底子薄。综合分析,问题不全在学生,有语言环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老师汉语水平太低,自己的汉语关还不过硬,教学过于死板。所以仅凭每周两次汉语学习是不够的,提高汉语水平的速度和双语教学的发展的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要想提高教师素质更多还要看教师自身,因此解决结构性缺编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课程设置上有所困难。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自治区发行“双语”班教学课程计划要求的汉语课已达到了7节,而数学课仅为5节,维语课5节,数学课课时量同汉族学生一样多,汉语课和数学课的难度对民族学生来说其实是一致的,因为都使用的汉语教材,比较来说,民族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大。民汉学生到三年级还要开设英语课,这给本来学习汉语就困难的维族学生又带来一大困难。汉族学生学习汉语比较轻松,尚且学习两门语言,而维族学生本来学习汉语就很困难了,而现在除了母语、汉语还要学习英语三种语言。课程设置上又给双语课程设置造成了一定困难。虽然东营第一希望小学“双语”教学已进行6年的探索和实践,但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发展进程。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篇6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意识到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校对于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教学工作做到严谨,科学,务实,力争圆满各项教育,教学和教研任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校认真学习了《新课标》,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以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切实转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念。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一律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了每一个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了互动的师生关系。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了研究性学习,组织了学生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尝试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了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实现了要我学变我要学的态度,从而促进了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认真进行了师生学习每日一句计划,并认真组织检查学习效果。一次进行了校性双语口语大赛、辩论赛、一年级汉语演讲比赛、二年级写作比赛,选出若干名双语尖子学生并动员其

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为营造更好的双语教学环境,结合课间操活动,分别播放体现民,汉特色的配操歌曲并播送汉语优秀作文,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环境丰富学生的双语学习环境。

我校在本学期重视抓好双语教学管理,检查并更改工作,每两周学校双语部检查并总结,每一个月学校领导自己检查并讨论怎样做才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工作,提高我校双语教学质量,活跃双语课堂教学,激发我校双语教师对双语课堂教学的兴趣,举行了首次双语课堂教学能手选拔赛。通过此次比赛,双语教师对双语课堂教学的兴趣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发现了一些说课能力、授课能力、教案与媒体课件设计能力较强的教师,为他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打好了基础。

促进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充分重视了教学的结论,又重视了教学的过程和教学中的主体,体验过程。关注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我校采取了新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大力提倡了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尝试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做到小领导和双语教学主管领导随堂听课,实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每一 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素质,及时组织了课后分析和反思。

重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汉语水平的提高。抓紧早读汉语学习,实现每周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方法,听课习惯,汉语发音的准确性。思维的严密性,解题的规范化,课外时间的合理运用等方面。

保证了每位教师的备课质量。备课要突出重点,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又要关注学生的学。在备课中重视了突出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并突破了重点和难点的方法,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注重了学生的作业批改方式的多样化。实现了批改学生的作业不只注重形式,更要注重成效保证质量。提倡了在学生每次的作业后进行鼓励性评定,以此来促进了我校学生汉语技能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通过我们不断钻研和追求的过程中努力提高了课堂质量,每堂课要以新理念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教学方案,力求把汉语课上的生动,有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7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师,教学方法,语言

一、前言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 国家的发展有赖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而教育作为发展的基础力量, 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在新疆民汉教育是重点, 双语教育尤为重要。

面对双语教育, 怎么教是解决双语教育的关键。在新疆双语教师有少数民族也有汉族, 多数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居多, 再加之数学在维吾尔族的学生中被认为是较难学科的实际情况, 汉族双语教师的数学教学难度较大, 本文主要为汉族双语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双语教学提供可行措施。

二、汉族数学双语教师教学方式探析

新疆的双语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指小学的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授课, 其他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另一种是指全部课程都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授课, 开设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模式。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 体育、音乐、美术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维吾尔族是新疆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 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 维汉双语教育是新疆双语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参阅国外双语教育的成功案例, 为新疆汉族双语教师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将国外的双语教学方法本土化, 为汉族数学双语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法。

1. 活动代替语言, 在做中学

首先讨论关于语言的问题, 语言主要有三种, 即维吾尔语、汉语和数学语言。由于双语学生学习的数学是由汉语数学翻译而来, 将维吾尔语和汉语进行简单的对比, 有助于我们了解维汉双语学生学习数学时由语言造成的障碍。维吾尔语是维吾尔族的母语, 维吾尔语发源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汉语来源于汉藏语系, 汉语和维吾尔语的构词方法很相似, 是由缩略词或由词缀构成的派生词, 如汉语中通过加“性、化、反、非”等词缀构成“单调性、有理化、反比例、非负数、非零”等新词, 维吾尔语也有四边形、多面体、多项式等类似新词。维吾尔语和汉语最主要的差异表现在语序上, 在语序上汉语主要是主谓宾, 而维语则是主宾谓的形式, 语序差异对于维吾尔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以及进行思维转换有较大影响。在一些数学术语的理解上, 汉维双语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 一份调查问卷发现维吾尔族学生常常很难理解“小数、约数、对数、分数、合数”等词汇, 问卷中有的学生将“小数”理解为“小的数”, 或者十进数, 将“约数”理解为“大约的数”等。

通过上面的对比发现, 汉语与维吾尔语的差异会造成双语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 最好的方式是教师少说话, 避免语言带来的误解, 教师在减少语言教学的同时应增加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如在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利用生活经验、自己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活动, 在操作、实践和探索中获取知识。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采用一些画报、图片的方式来表达数学。

2. 创设真实情景, 进行知识迁移

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问题的整合是两种语言的整合。如果将陌生的数学课堂语言用熟悉的生活实例表现, 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 借助情景将已有经验与所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 会减少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在双语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 它不仅减少了语言带来的障碍, 而且相同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在国外的双语教学中, 许多教师会借助学生购物、摊鸡蛋或是在学校吃早餐的经验创设教学情景。如学生在学习百分数的过程中, 教师创设一个逛超市购物的情景, 学生结合已有的购物经验, 通过探究学习百分数中如何表示不同的折扣, 进一步理解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3. 组织小组讨论, 在交流中理解数学知识

Núria Planas和Mamokgethi Setati学者通过对位于巴塞罗那和西班牙位于加泰罗尼亚外的两所学校学习加泰罗尼亚语和西班牙语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语言转换现象的研究, 发现双语学生的语言转换有一定的规律, 在课程初期, 学生在了解新的学习任务和数学概念时, 在与小组成员及教师的交流中更倾向于使用第二语言, 当其反思任务完成的方法以及进一步探究数学概念的内涵时, 会选择更容易的第一语言 ( 母语) 。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 研究者发现无论教师是否要求, 学生刚接到学习任务时, 都会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 在知识的进一步探究中会选择第一语言。然而对于第二语言尚不完善的双语学生来说, 用第二语言来初步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任务也有一定困难, 面对这一难题, 当地的双语教师采用小组交流的方法, 在分组时,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第一语言的掌握情况, 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第二语言水平较好的学生, 在小组讨论中互相解决彼此困难。研究证明, 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减少甚至避免语言冲突或语言分歧。

在新疆的维汉双语教学中, 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同样适用, 我曾担任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班的汉语教师, 教学初期, 发现每讲一个新的内容, 教师都会在下面用维语“聊天”, 刚开始很不理解, 渐渐发现教师们交流后眼神更明亮了, 脸上也露出笑容, 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欣喜感, 更重要的是“聊天”后, 教师的理解水平都有所提高, 而且遇到越难的知识, 教师的“聊天”就越久, 这是教师在用母语进行交流, 有些教师对课上的某些汉语理解不了, 维语交流有助于理解。了解真实情况后, 开始组织教师进行有秩序“聊天”, 鼓励他们采取这种方式学习, 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这种分组交流的教学方法, 把时间交给学习者, 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 将难理解的难点突破。因此, 应积极鼓励双语教师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

4. 教学内容简单化, 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维汉双语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 同时也是汉语语言的学习, 双语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汉语基础。对于双语学生来说, 学习汉语本身就有难度, 再同时学习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就是难上加难。从认知角度来看, 由于人们的认知是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 因此双语数学学习也应该从简单的知识开始。

5. 增加师生交流, 互学民族文化

维汉双语学习是维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交融。数学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的差异必然会产生数学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表现为数学语言的差异、数学思维方式的差异数学文化起源的差异等。数学语言的差异是指数学术语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等方面的差异。以数字符号为例, 在汉语中, 整十数的读法是有规律的, “十、二十、三十、四十……”也就是在一至九后面加“十”, 而在维吾尔语中, 却没有相似的规律, “十”是, “二十”是, “三十”是……维吾尔族的民族数学中没有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只有“一半”的概念, 通过转换单位来表示小数, 而对于汉族学生来说, 分数是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差异还有很多, 这些对于双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思维的形成都有较大影响。作为一名汉族双语教师应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学习少数民族文化是开展有效教学的根本。很多汉族双语教师都将双语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归咎于语言不通、交流障碍, 语言固然是阻碍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其并不是全部的原因, 主要在于教师的主观意愿。

三、结语

我国的双语教育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 还需不断完善。这就需要用心探索, 希望本文提出的教学措施能够为维汉双语教学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刘超, 张茜, 阿依古再丽.维吾尔族数学文化调查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2, (6) :9—28.

[2]Núria Planas, Mamokgethi Setati.Bilingual Students using their Languages in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J].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2009, 21 (3) :36—59.

[3]Judit Moschkovich.Using two languages when learning mathematics[J].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005, (64) :121—144.

[4]Núria Gorgorió, Núria Planas.Teaching mathematics in multilingual classrooms[J].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001, (47) :7—33.

[5]Gilberto J.Cuevas.Mathematics Learning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5 (2) .

[6]莎吉旦木·买买提依明.新疆维汉双语数学教学中的语言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 2013.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双语政策目的不同

新加坡、美国、加拿大主要出于政治目的。新加坡推行“英语第一、母语第二”的双语教育,其首要目的是建立统一的新加坡国家意识。美国的双语政策有过多次变化,但其主导政策还是偏向于把双语逐渐转向英语。总统罗斯福就敦促所有的移民使用英语。他说美国不能长久地维持不同的语言,维持不同的语言是不幸、是犯罪。如果移民5年以后仍掌握不了英语,就应该被遣送回老家。里根政府同样坚持强硬的同化论调,1981年里根在一次发言中说双语课程完全是错误的,是违背美国概念的。加拿大为了保证两种官方语言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法语,于1974年通过了“官方语言法”。1977年魁北克省议会又通过了《101法》(《法语宪章》),规定(魁北克省)所有学生小学和中学阶段都必须上法语学校,只有到学院(大学)阶段,学生才可以自由选择法语学校或英语学校。

我国开展双语教学,政治目的远远小于经济目的,培养双语专业人才主要是为了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二、双语环境不同

双语教育的成败取决于社会对语言的态度。

美国和新加坡是移民国家,不同民族不断接触,给语言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双语环境。在新加坡,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两种语言在社会上都能得到广泛使用。在加拿大,英语和法语都是官方语言,官方政策鼓励人们掌握双语。据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英语为母语的居民占全国人口的59.1%,法语居民占22.9%。双语居民总数有所增加,43.4%的法语居民(约300万)和9%的英语居民(约160万)为双语者。

欧洲语学校和卢森堡有更好的双语/多语环境。贝腾斯·比尔德斯摩把欧洲语学校的成功归因于课堂和课外的因素以及“迅速有效的关联”因素。因为这些因素能给予学生短期和长期的回报。短期的回报就是学生能在课外迅速地使用社会交往的主要语言和其他语言。长期的回报就是在欧洲各主要大城市为多语者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在这种教育体裁下,学校周围环境以及团体之外多语的特征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使用語言的机会,而且能促使他们用这些语言交流。如果师生双方都有双语的生溪背景,开展双语教学会顺利得多。

在我国中小学,外语只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来学习,基本上被限制在课堂内,课外无法使用。这样,学习者与这种语言结构的学习脱节,学习者的经验与该语言所表达的真实世界不能产生迅速的关联,从而无助于语言学习。而当一种语言不是积极遗、持续地被用来思维、说话、阅读、写作、交流或相互影响的话,语言学习很难进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但同样缺乏使用双语的场合与视会。

三、双语师资资源不同

双语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双语教育的效果。双语教育国家成功的经验证明,双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学历资质,有流利表达两种语言的能力,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甚至两国历史地理等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因为课堂上要持续地使用目的语,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语言水准才足以在任何时候都用目的语授课。1981年美国教育部对教师在双语教学中使用语言的情况进行了为期4年的调查研究。根据该项调查,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孩子,如果要想不妨碍他们发展双语水平,教师可以使用母语的最大比率是全部教学语言的25%。研究清楚地表明,教师在双语课程中使用学生的母语越多,学生在学习方面就越差。教师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双语水平)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到英语和学进多少英语的关键之一。

新加坡和欧美有较丰富的双语师资资源。新加坡独立前被英国统治近140年,英语一直是行政、法律、商业等重要部门的工作语言,众多的英语学校和母语学校(特别是华语学校)也为双语教育奠定了基础。美国是移民大国,双语(英语和各族移民母语)教师都较容易获得。加拿大本身就是双语国家,双语居民达到460万人。卢森堡有更好的双语/多语环境。与新加坡及欧美相比,我国双语师资极为贫乏。国内毕业的专业人才外语综合能力总体上较差,外语口语水平高、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更是凤毛麟角。

四、教学对象不同

从世界范围来看,双语教学的对象有四类:①出生在双语家庭的儿童;② 少数民族或移民家庭的儿童;③以两种(或多种)语言为官方语言国家的儿童;④ 母语占绝对统治地位国家的儿童。美国主要属于第二类,加拿大、新加坡和卢森堡属予第三和第一类,我国属于第四类,也是进行双语教学难度最大的一种类型。美国、加拿大、卢森堡和新加坡有良好的双语环境和丰富的双语师资资源,双语教育多从小学抓起。双语教育的重点是中小学生,到了大学又采用主流单语教育。美国和新加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加拿大中学以后的教育又回到英语学校和法语学校。我国的情况和上述国家正相反,中小学生接受的是母语教学,外语只作为一门语言课,现在要求大学采取双语教学,用英语教授某些知识性课程,其难度较大。这与我国的语言环境、外语师资、考试制度等因素有关,我国大、中、小学生课外几乎没有机会使用英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普遍很差。据调查,目前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中,学生阅读英文的能力也很成问题:速度慢,读不懂或不能按时看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影响老师的授课进度,进而影响课程的系统性教学任务。

上一篇:教学德育工作个人总结下一篇:会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