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课程论文(精选10篇)
统计课程论文 篇1
《统计学》课程简介
统计学(statistics)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学科。医学/卫生统计学(Medical/health statistics)是统计学与医学,特别是预防医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预防医学、医学信息、临床、口腔、法医、影像、高护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多年来医学科研能力与思维开发培养中受人亲睐的一门学科,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科学与艺术”的盛誉。它主要以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及医疗保险等领域研究资料所提供的信息,更好地指导我们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与管理工作。现代统计已不仅仅是对观察、测定和记录情况作一些整理归纳,更重要的是提取信息,做出科学的推断与决策。怎样从这些资料中获取所需信息,帮助研究者从表现各自特征的数据中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与解释,正是卫生统计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医学工作者客观、准确地评价研究管理工作所必备的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型医学人才,学习卫生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正确地进行医学研究设计,合理地选择统计方法,恰当地解释研究结果,以独特的统计思维方式,不断地调整我们对生物医学现象的认识,科学地揭示大量数据中所蕴藏的内在规律。1
统计课程论文 篇2
1.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较抽象的数学学科,而且概率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教学初就应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近几年高中的教材改革,使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一部分内容被引进了高中教材,比如: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等.这样容易导致开课时学生的厌学情绪,让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已经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强.因此,在这些部分建议不以老师主讲为主,改为让学生参与讲授,从而不但避免了填鸭式教学方式,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对中学学过的知识点的理解达到了什么样深度和广度,有针对性地来弥补不足,使得学生很快就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使学生有了成为教学主体的感觉,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以人名命名的定义、定理、分布、公式等,比如:伯努利概型、高斯分布、切比雪夫不等式、辛钦大数定律、克拉默—拉奥不等式等,在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教学时,通常可以从这些数学家的生平简介入手,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国籍、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主要成就以及他们发明这些定义、定理时的过程或者一些小趣事,使学生不是单纯地背诵这些定义、定理,而是建立起这些枯燥定理和数学家之间的联想,不但内容记忆深刻,而且能促进他们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2. 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补充
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总是习惯以章为单位,认为只要上一章一结束,就完全地进入下一章节,不太重视各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导致教学效果一般.比如:伯努利试验和二项分布与伯努利大数定律,事件独立性的定义和随机变量独立性的定义,正态分布和中心极限定理,切比雪夫不等式和大数定律,数学期望和辛钦大数定律,大数定律和矩法估计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讲解的时候最好是先进行导入,把前后的知识点进行比较,理清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使学生能够把各章相关的知识穿成串,便于理解掌握,同时也使得教学能够由浅入深,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针对目前我们国家高学历人才的普及的特点,有很多本科生毕业后就直接报考硕士研究生,尤其是概率统计方面的硕士,为了使他们能更深刻地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一些高等概率论或者高等数理统计的部分知识点.比如:关于概率的性质,除了书上介绍的基本性质外,还可以简单提及一下概率的连续型定理、极限事件、Borel-Cantelli引理;对于全概率公式,课本只给出了离散形式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引进连续形式的全概率公式;还有全数学期望公式、条件方差公式、示性函数、条件期望的定义和性质、随机变量序列的几种收敛性及其关系等等.当然不用去详细地证明它们,只是稍微说一下它们的内容及在某些方面的应用即可.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为他们报考研究生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而且避免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一字不漏.
3. 明确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最终的目的并不是成为解题工具,而是要了解其思想方法,当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也不例外.比如:在矩法估计教学过程中就有这样的体会,虽然书本上用的都是用样本的一阶矩来代替总体的一阶矩,但是其思想方法是用样本矩来代替相应的总体的矩,也就是说只要各阶矩存在,矩法估计量就不止一个;还有极大似然估计采用的是极大似然原理、假设检验的思想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中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实际推断原理等等.因此只要了解了概率统计中的根本思想,问题就迎刃而解.虽然我们现在的考核方式仍以考试为主,但是分数并不能作为完全肯定或否定一个人的标准,掌握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才是我们真正要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才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4. 改进黑板式的单一教学模式
在进行多维随机变量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借用图形来使问题清晰、明了.比如:常见的求二维随机变量落入某个区域的概率的问题,通常就是要画出平面坐标系及图形来确定积分的上下限,这种二维的尚可在黑板上画出图像,三维以上的图形就不是很好处理;还有几何概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涉及三维以上的图形就不便处理,这时引进一些辅助的教学工具,比如Power Point、几何画板等等就是必要的,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以上是我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是本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也应该是绝大多数课程教学的关键;其次,从课程特点出发,理清头绪,讲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所教学的课程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片面的一部分;第三,从思想方法方面着手,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死记硬背的模范生,而是真正能运用概率统计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潜能生;最后,从教学模式方面探讨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让教学过程更加有趣和生动.
摘要:通过概率统计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分别从学生的兴趣、课程特点、统计思想和教学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统计课程论文 篇3
【关键词】统计学原理;教学模式;探讨
统计学在学术研究、公司决策、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有独立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它以数学作为基本工具,比数学更有实际用途,可以对生活中大量无序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从而为研究、决策提供基本的依据,它是其他学科的一切理论的基础和来源。如何解决非统计专业学生学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实用、灵活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意识问题。学习《统计学原理》之前,学生心目中都会感觉统计学是一门枯燥、复杂的学科,而且和中学时的数学水平以及从未涉及的高等数学密切相关,让学生对这门学科存在异乎寻常的恐惧。(2)教师的问题。一是按部就班的按照学期初的授课计划讲授,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注重完成授课计划;二是针对不同非统计专业的学生着重应当掌握的内容、方法不清晰,授课过程中缺乏对应专业的着重点。只讲求量的积累,不追求质的要求。(3)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材体现,教材的内容中涉及具体方法时的事例,还仅局限于很小的范围,不能够扩展到更大的社会经济范围。教材应向实用性方向完善,在名称上可以叫做《统计实用技术》,其内容及结构体系以经济统计学为主线,融入Excel的应用技术。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原理》课程,一般是作为专业拓展课程来开设的,周课时为4学时,总课时一般在52~68课时之间。致使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亦越来越突出。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技能的训练。这个问题在本科院校仍然存在,高职高专院校有所改变,但是还不够彻底。(4)教学方法问题。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是主讲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5)教学效果问题。大多数院校的统计学原理考核方式仍然以答卷为主,许多学生没有转变固有的学习、思维方式,习惯于死记硬背公式、概念,应付考试,很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无法真正反映学生对统计方法掌握的程度和具体应用的能力。
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实用的教学模式
(1)在课程学习的第一节课,消除学生数学不好就学不好统计的顾虑。刚开始学习《统计学原理》接触的主要是一些统计学的基础术语,所以这时应当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强化记忆。这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所谓的强化记忆,是从最开始的机械记忆——理解记忆——训练有关题目加强记忆——反复记忆——牢固记忆,达到最终的完全记忆,也就是强化记忆。(2)基础概况内容之后的学习,采用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内容做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不再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而是强调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比如,统计调查。在这个内容学习之初,由教师简要介绍调查方案设计的有关知识点,给出思路,给出任务。需要学生按照程序来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由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并真正到调查对象中去完成,整个学期的学习以这份调查为主线,接下来进行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报表、统计图、统计预测等一系列学习任务,并且将计算机的技术融入其中。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系统设计统计调查方案,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3)在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内容学习时采用先简要介绍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学生完成统计调查搜集的第一手材料,给出任务的教学模式来完成学习。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通过强调学生的主动操作,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4)统计预测内容的学习采用突破书本范围,结合实际案例讨论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其他专业课程内容,解决实际预测问题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枯燥的统计学知识变得更加有吸引力。(5)考核的方式改为上机完成或者一个学期实际系统完成一项调查、整理、分析任务,并最终提供一系列相关资料作为佐证材料。并将平时讨论、工作的态度,纪律,与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综合评价,给出这门课程的成绩。
三、多种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需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
(1)强化记忆的过程,不仅利用课堂时间,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训练记忆这个环节可以在课后思考题的完成过程中进行。(2)统计调查实际操作时,应当规定完成的时间,避免影响之后的学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与教务部门联系,安排集中的两天到三天的时间完成从设计调查方案到完成调查资料搜集的全部内容。(3)强化记忆、实际操作、案例讨论等教学模式进行时,都应当对学生分组。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任务完成过程中,强调学生为主,教师适当引导,对关键问题及时提示,指导学生思考。教师应掌握学生的进展情况,要适当设置疑问,让学生的思路紧跟老师的思路。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参考教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4)在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内容的学习时,应当将Excel的功能融入其中,而不是在一个主线内容完成之后,再单独学习计算机技术。这样就需要与实习基地协调,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5)实际工作中很多工作内容都与统计表、统计图、EXCEL的应用有密切关系,作为非统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不一定有很高深的统计理论知识,但是必须要学会和生活、工作、其他专业课程密切相关的统计技能。也就是学习的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炼。(6)合理制订教学计划,整合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教学内容和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在课堂上主要是完成理论的学习及少量的讨论,有关调查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主要靠课余时间来完成,课堂教学与课余调查进度要衔接。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效果,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打破各章节的限制,将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安排,充分考虑实用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7)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由于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对各个环节进行指导、检查、考核等,因此,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知识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精通各种理论和方法,并及时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把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求教师具备使用多媒体和统计软件的能力,真正把计算机作为备课、授课、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要求教师经常深入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深入实践教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达到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统计学更加地贴近实际,在学习中必须紧密联系现实意义,在统计之后,必须理解分析出来的数据所具有的实际经济意义,这样就完成了整个统计的过程。学生在统计学原理课程完成之后,在未来的学习或工作中,能够运用统计学的知识,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及水平,让学生都能够成为一个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张晓庆.统计教学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2]于新匣.统计学原理》教学思路与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09(3)
课程教学数理统计论文参考 篇4
1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因材施教
1.1复杂概念简单化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学生大多是非数学专业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以专业水准去要求他们不现实也没必要。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尽量化繁为简。例如,在讲授大数定律时,进行严格的数学证明,对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并非易事。教师只需将这些定理的含义讲清楚就可以了。大数定律主要是在理论上严格地验证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合理性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用事件的频率近似替代概率”的合理性,即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值依概率收敛于期望,频率依概率收敛于概率。这样既可减轻或消除部分学生的畏难心理与抵触心理,又符合教学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2适当布置思考题当今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善于动脑,部分学生会觉得老师都是在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学习没有挑战性。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在讲授几何概型时,可以将著名的“贝特朗”奇论抛给学生。此问题有三种不同的解答。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共同探讨出一种解法,剩余的解法留给学生思考。也可以鼓励学生挖掘出新的解法,甚至新的结果,让学生去思考贝特朗奇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样既满足了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
2.1体验生活常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数学学科,它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果仅仅是这样跟学生讲,学生可能没有任何感觉,甚至有些反感。事实上,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如果在讲授相关知识时,能够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相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将给出几个具体实例:例1:在讲授古典概率或者数学期望时,可以路边摊的“摸球游戏”为例。袋子中装有12个除颜色外,大小形状均相同的6个红球,6个白球,现从中不放回的摸取6个球,若所摸到的球为6红则奖励100元,5红1白奖励50元,4红2白奖励20元,3红3白罚款100元,2红4白奖励20元,1红5白奖励50元,6白奖励100元,你会心动吗?这个游戏貌似是稳赚不赔,但是利用古典概率计算会发现,3红3白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情况的概率。类似的街边中奖游戏很多,如果我们学习了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就会大大减少上当的机会。
例2:在讲解古典概率中的“盒子模型”时,可以“生日问题”为例。比如,授课班级有50名学生,那么可以让学生猜一下至少有两个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有多大。这个概率乍看很小,但是通过“盒子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却令人匪夷所思,当班级有50个人时,至少两个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居然达到0.9704!在此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大街上至少两个人是老乡的概率又会有多大呢?肯定也是相当大的,因此可借此提醒学生在陌生场合一定要小心陌生人以“老乡”“、有缘”之类的话搭讪,谨防上当受骗。除此以外,身边还有很多的例子,比如在讲授贝叶斯公式时可以寓言故事“狼来了”为例,让学生分析一下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之后却没人来救;在讲授复杂的全概率公式时,可以“抽签问题”为例。假设在10根签中,1根有奖,现有10个人轮流抽签,问这样抽签是否公平呢?这个问题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很多学生认为第一个抽签的人中奖率一定是高于最后一个人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利用全概率公式得出的结果却是第十个人与第一个人的中奖概率是一样的,都是0.1。这些问题既生动有趣又贴近生活,从而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娴熟应用以往学过的各种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2感悟人生哲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的课堂上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感悟人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虽然是一门抽象的数学课程,其中也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教师在授课时若予以适当点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能够体会一些为人处世之道。比如,在讲授伯努利概型时,经常会举下面的例题:某人进行射击,设每次命中的概率是0.02,独立射击400次,试求至少命中两次的概率。学生很容易列式求解出此概率为0.9972。在此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这道题里面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可能一头雾水,这就是一道普通的数学题,怎么还会有启示?教师可进一步引导,这位射击队员的命中率很低,但是经过400次射击,至少可以击中两次的概率就达到了0.9972。如果把击中目标看成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只要坚持不懈,最终实现理想的概率也一定是很大的。“坚持就是胜利”绝不是一句空话,希望大家坚持不懈。
再比如,在讲授概率的加法公式时,可以“诸葛亮问题”为例。假设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3个臭皮匠A、B、C独立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8、0.45,且每个臭皮匠能否解出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并提示:3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问题,问题就被解决了。那么三个臭皮匠是否真的能赛过诸葛亮呢?由此,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来解决此问题。并且可以很容易求出3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857>0.8,即3个并不聪明的臭皮匠确实可以赛过聪明的诸葛亮。更进一步,若不是3个臭皮匠,而是4个,5个,…,结论又是如何?以1O个臭皮匠为例,假设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仍为0.8,每个臭皮匠独立解出问题的概率都为0.45,且假设每个臭皮匠能否解出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则利用对立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可方便地算得1O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问题的概率为:1-0.5510≈O.9975>0.8。也就是说,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出,从而远远赛过聪明的诸葛亮。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团结合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经过这样的适当点拨,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结语
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 篇5
[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统计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就给了下马威--写一篇心得体会,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于是一个晚上敲完了以下的文字。写得比较仓促,有些东西也木有严肃考证,可能有些错误,如果发现了,欢迎大家指正。其中的观点也仅仅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讨论。--思维与文明--从统计学与文科的交汇说开去这并不是我第一次上统计学课程了。大学时,学校秉持通识教育的理念,强迫所有学生或选修或必修了法律、教育学、心理学、社会调查、电子政务,甚至数学、逻辑学、统计学、mis设计等课程--尽管我们仅仅是一帮政治学专业的学生,看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密尔、罗尔斯、萨托利、阿伦特等名字觉得无比亲切,但看到回归、方差、内涵逻辑、模态逻辑、模块、流程图就一个头两个大了。曾经也拿着台湾政治学专业的课表反思过我们的专业性到底在哪里?但是自大学毕业三年时间过去了,回看当年,才渐渐体悟到大学课程设计的用心良苦。这些不同学科的交融,不仅仅是增广见闻的途径,仅仅通过一个学期涉猎一个学科,知识的增长显然是有限的。但它们更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认真学习过这些课程,至少思维已不会因高中文理分科的惯性而陷入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文主义陷阱中。社会科学有其独有的研究方法,如果你是历史、哲学、文学批评研究、艺术史、宗教研究这些人文专业的学生,用人文主义的思维方式做研究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对社会科学的学生,尤其是政治学人来说,这样的思维是不上道的,甚至,在我看来,将很难建立适宜取向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听柯老师讲述统计学的来源:统计学statistics的词源源于status,state,最初是对国家的状态作调查研究,它的学科来源包括国势学、政治算数和概率论。--对于政治学与统计学曾有一段如此的交汇有些意外,但细想这也是理所当然。西方社会科学研究,包括政治学研究一直秉承着严肃求知的态度。在苏格拉底的一系列对话中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获得真理?他的对话所讨论的问题的往往没有明确的结论,在这里,获致正确结论的方法比结论本身更重要。之后柏拉图《理想国》中蕴藏的演绎思辨的研究方法,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比较分析也成为社会科学思辨研究与经验研究分野的滥觞。这些学术研究的态度体现了西方人独特的思维。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特殊性到底在哪里?我想,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西方人的思维具备清晰的理性。西方人追求概念的清晰性、推理的逻辑性,不容模糊、臆测、自相矛盾、胡蒙乱猜。对比中国人的思维,则呈现相当程度的模糊性,它是一种交感似的思维,心得体会《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卡希尔曾说原始人对事物的认识更多地以来情感的统一而不是以来逻辑的法则。如此看来,中国人的思维更趋于原始人的思维。这种思维进一步演化为宇宙生命一体化的思维,或者说一元主义世界观(李泽厚)。二是抽象思维与演绎推理的能力。梭罗曾说:有关真理最明晰最美丽的陈述最终必以数学来描述。西方人重数学,这里的数学不同于中国的算术。例如三角形,中国人也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和三个内角是怎样一种关系,但中国人是拿尺子量出来的,而希腊人是推理出来的。诚如丹皮尔所说演绎逻辑运用逻辑推理,从归纳法所得出的前提演绎出它的推论,才是真正的科学。从经验到推理,是从工匠到科学家的进步。三是形而上的追求。研究与思考寻根问题,古希腊的哲学强调在大千世界的表象中发现统一的本源、统一的规律。为求知而求知是一种美德。据说由此欧几里得的学生曾问老师:我们研究几何有什么用呢?欧几里得勃然大怒,道:你竟然问我研究几何有什么用?这本身是对学问的亵渎。反观中国,史学、天文学、农学、兵学都以实用为目的,所谓经世致用即如此。必须强调的,西方形而上的追求与中国一元主义世界观是不同的。中国的一是浑然而一的一,西方的是超绝的一,是外在的一,是由它开始单线的二元对立的关系(田辰山)。人类思维的果实是其所孕育的文明。西方的思维习惯在社会领域表现为精确制定规则的能力,创立、更新、反思组织制度的能力。传统中国政治文明中当然也有一套精确的制度,但是那些制度很大程度是非逻辑思维的结果,有许多情感因素、宗教因素、意识形态因素。中国文明的生成阶段的政治整合和秩序维持中曾借用部落时代的宗教资源,这一原始的思维方式被较完整的保存下来。(杨阳)这也并不是说西方文明并不存在宗教因素,但是他们的宗教因素与政治权力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张力,政教是两分的。辜鸿铭曾言:真正的中国人是指带着孩童般的心灵,过着成年理性生活的人。诚以为然,有着对世界单纯的认知,过着实用主义的生活,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传统有传统的魅力,辜鸿铭对传统中国人投去赞叹的目光,本人也并非批判这样的思维方式。只是认为在中国政治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中国的思维方式或多或少将是一个障碍。现在我们可以从政治学跳回传播学研究。按照传播学界的粗略划分,传播学存在欧洲批判学派和美国实证-经验主义学派的分野。就目前观察所得,国内传播学者批判学派占了很大比重,但就目前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那套逻辑应该并不占据主流,这实在是一个很奇怪的反差。最近渐渐明白,这种学术风格的形成一来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相关,新左的逻辑在中国官方意识形态话语中是相对安全的,二来更与中国大部分传播学者的学科背景相关。中国传播学脱胎于宣传学,而宣传工作者又很多来自文学、语言学等学科,他们从人文思维出发的西马逻辑建立学术框架相对更容易一些。只是本人一直认为,欧洲批判主义学派的研究从人的异化、霸权等概念出发,事实上是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人何以为人?人何以不为人?诸如此类问题--并不是说这类问题不重要,只是以政治学思维来看,我们对强制与自由是有严格界定的,政治学意义上的强制应该是有国家强力为后盾的,当没有国家的强力,现代人的异化如果是在一种自发的霸权之下被迫形成,这样的状态人应该还是自由的,脱离强制的。在外在强制解除的情况下,人至少能保留表面意义上的民主、自由等框架,如果以彻底反霸权的逻辑思考问题,反击的是整个现代文明,问题是,当你推翻整个现代文明,是否有更好的文明体系来替代?在中国现代文明因子孕育的当下,以一名知识分子的责任来看,对现代的文明的反抗是否适宜中国文明发展的期盼?因此,对中国的传播学来说,这种原来的纯文科的学科(更偏向于人文思维的学科),需要更多社会科学思维的进入,这个过程的完成需要更多的诸如统计学等科学思维的影响。褪除中国国情,传播学研究本身也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学科,以政治传播为例,西方竞选传播研究、舆论极化的测量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这依赖于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科学方法的支持。如此看来,不论对传播学本身学科的发展,还是从宏观社会的发展,理性科学的思维还是非常重要的。
统计课程论文 篇6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向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参与设计调查项目,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利用计算机系统,迅速得到统计结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统计基本技能。
关键词:统计学;实践操作能力;自学能力
统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是常用和实用的工具,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来说,统计学基础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过学生在中小学数学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而统计的教学比较容易枯燥无味,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工作中使用统计工具,是统计教学的焦点问题。
一、强化统计的作用,通过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统计学作为一种工具,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一些学生曾作为被调查对象,填写过各种市场调查问卷,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分组收集到洗发水、手机等类产品的调查表,使他们认识到统计学在各行业的适用性,增强对统计学习的感性认识。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逐渐改变按部就班地讲解调查结果的方法,着重增加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把学生分小组来设计调查项目:如人口抽样调查表、动漫类型调查表等。全班同学参与调查表的填写,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描述的过程,并在课堂上分小组讲解自己的调查结果,这种实践操作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其掌握操作的方法。但对于中职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要更进一步,根据调查结果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在模拟中教导学生明白统计过程不是为统计而统计,而是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而统计。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讲授法是应用最多、内容讲授系统且可控的教学方法,但学生学习被动,学得快,忘得也快。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也是锻炼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好机会。
在讲课之前,有目的地布置预习题,阅读有关章节后回答,以《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节为例:
1.什么是总体?什么是总体单位?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2.什么是指标?什么是标志?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何?
3.什么是变异?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变量值?三者之间关系如何?
这三题抓住了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也是这一节中的难点和关键。让学生既要了解这几个基本概念,又要弄清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课堂教学时教师对要求自学的内容进行提问和指导。提问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针对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对要求掌握的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完整的`概念。最后对全课要进行总结,安排相关的技能训练,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调查取得大量分散的原始资料,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此时计算机成为极好的工具。在统计调查数据时,EXCEL表格中的计算功能快捷而准确,通过一个调查项目的实践操作,学生可熟练运用SUM、AVERAGE、MAX等功能,通过设置使用方差和标准差函数,使学生学会误差函数的设置,输入数据即可得到统计结果。学生将计算出的统计结果利用计算机设计成为统计表或统计图,非常形象直观,从而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创造意境,启发想象
思维是离不开具体感性材料的,形象的直观材料在思维中起主导作用。在教学中结合画图给学生创设一种意境,启发想象。在讲概率分布之一——正态分布时,通过频数直方图作出正态分布曲线,引导同学直观地得出正态曲线象钟的形状,所以也叫钟型曲线,然后根据图形启发同学们归纳出正态曲线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其中既要有教师积极引导和严密的组织教学,又要有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有教与学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对于中职学校,加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既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又注重技能操作的训练,争取培养出社会适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娄庆松.统计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体会 篇7
作为数学学科的一个分支, 它有数学课程的共同特点:抽象、理论性偏强, 让学生觉得高大上。但它也有自身的特征:研究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其思想方法不同于学生以前接触的任何一门数学类课程。要让学生抛掉学习其他数学类课程的惯性思维, 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描述随机现象的新的思想和方法, 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 在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如何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 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学习这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课程时不像学习其他数学类课程那样觉得枯燥无味, 就成了教授这门课的老师们所需要思考的一个课题。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探讨[1,2,3,4], 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 从趣味教学、化难为易、联系实际等方面对概率统计的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探讨。
1 趣味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成功的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不是枯燥无味地照本宣科。概率统计所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利用好这门课程的现实背景, 让教学内容充实、丰富、有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介绍古典概型时, 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 可先抛出一个有趣的命题:在70人的班级里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几乎为1。同学们听到这个命题后很惊讶, 相互打听生日, 发现真有人生日相同后非常奇怪, 这样学习古典概型的兴趣就很高昂。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具体介绍得到这一命题的原因。
例1 (生日问题) 假设每人的生日在一年365天中任一天是等可能的, 随机选取n (≤365) 个人, 他们的生日各不相同的概率为An365/365n, 因而, n个人中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为p=1-An365/365n。通过计算可得, n=50时, 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为0.97, n=70时, 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为0.999。这样, 我们既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介绍了古典概型的求解方法。
2 化难为易
化难为易法是指通过合适的处理, 将求解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相对简单易求的问题。概率统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可以表示成若干个0-1分布的随机变量之和。这里, 我们举另外一个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处理起来感觉很难的例子:在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学习中, 根据联合密度函数求边缘概率密度时变量的范围如何处理?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例2设二维随机变量 (X, Y) 在区域G={ (x, y) |0≤x≤1, x2≤y≤x}上服从均匀分布, 求边缘概率密度函数FX (x) , FY (y) 。
解: (X, Y) 的联合概率密度为:
根据边缘概率密度的定义FX (x) =∞乙-+∞F (x, y) dy, 有:
但求边缘概率密度FY (y) 时变量的范围如何选择, 很多学生在这一点上就有些为难了。这里, 我们将求边缘概率密度与非零表达式的区域的划分联系起来, 要求FX (x) 就将G划分成X型域, 要求FY (y) 就将G划分成Y型域。这样, 根据联合概率密度求边缘概率密度就不用再担心变量范围怎么取的问题了。即:
3 联系实际
在介绍极大似然估计时, 学生对于似然函数的选取不甚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 我们通过联系实际, 得到判断, 解释得到判断的依据, 这样, 极大似然思想也就显现出来了。下面有具体的示例来作说明。
例3罐子中有若干黑球和白球, 只知道两球的比例是3∶1, 但不知白球多还是黑球多, 现随机有放回抽取2次, 观察全为黑球, 试问罐中白球多还是黑球多?
对于这样一个实际问题, 学生很容易得到黑球多的结论, 但得到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给出说明。
解:设Xi (i=1, 2) 表示第i次取球的情况, “Xi=1”表示该次取得黑球, “Xi=0”表示该次取得白球, 设单次取球取到黑球的概率为p。本例中p的取值为1/4或3/4。由于P{X1=1, X2=1}=p2, 现在的问题转化为已得到了该样本, p应取何值?根据概率越大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越容易发生原理, 显然当p=3/4时更容易得到该样本, 因此从该样本出发可以得到黑球多这一结论。这就是极大似然思想, 似然函数即为样本的联合分布函数, 这样, 学生也就了解了极大似然估计的思想和方法了。
以上只是作者在概率统计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还有很多数学方法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作为老师, 我们要与时俱进,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找寻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摘要:从概率统计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出发, 主要介绍了作者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趣味教学,化难为易,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孙福杰, 王亚玲.谈概率统计的启发式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 2006, 16 (6) :142-144.
[2]朱方霞.概率统计教学方法探讨[J].滁州学院学报, 2009, 11 (3) :65-66.
[3]李冬梅, 马醒花, 王震.概率统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4:63.
独立院校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探讨 篇8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学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运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学院的招生一般是按照当地三本线录取,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学习主动性意识不强,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同,等等。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如何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值得探讨。
一、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讨
1.教学模式的探讨
独立学院招生时有些专业是文理兼收的,导致各专业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因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如果采取统一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则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感觉课堂内容太简单,失去学习积极性,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会因为上课内容多,觉得上课时间快,知识点难以消化,疑惑的知识点累计多了难免放弃学习。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已具备的数学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不同层次班级教材可以一样,但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可以不一样。数学基础好的班级可以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增加一些课外相关知识点及应用,也可插入相关知识点的历年考研题;而对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班级讲解速度可以慢点,知识点可以讲得详细点,多举例子加深大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方法的探讨
目前独立院校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教学知识+例子说明+课后作业”的方式,由于概率统计课程特点决定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再加上有些内容需要用到微积分知识,而独立院校一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如讲解古典概率模型时可以引进大家熟悉的彩票中奖问题让大家讨论中奖概率,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大家了解古典概率模型中的事件概率计算方法,又如讲解条件概率时,可以介绍癌症的确诊问题,通过计算数据让大家明白复查的必要性,等等。通过生活中的案例,用数据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既解决大家的疑问,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责任人。可以在每堂课快结束的时候布置相关作业,让大家下去后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分组讨论,在下次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讲解,老师对讲解的过程进行更正和补充。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既可以营造大家都参与的课堂氛围,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探讨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注重公式推导和例题解答,忽略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至于很多学生觉得“概率统计课程学了无用”。因此有必要在概率教学内容里适当选编一些与所讲知识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实例,在这些应用问题的讲授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三、课后习题布置与处理
1.相关章节内容的习题
每节课结束后应布置涉及相关知识点的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正确率不高的习题应该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也可让会的同学通过自己的方式讲解这道题的解答,老师做更正和补充。不仅解决大家疑惑的地方,而且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的责任人。
2.当次课供大家分组讨论的问题
这类问题可以选编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激发大家的好奇心,供大家课后讨论。下次课的时候从此问题解答开始讲解,大家在实际问题求解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时候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这样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跟着听下去,增强教学效果。
四、加强师生交流
独立院校学生学习基础有自身特点,教学的同时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情况,倾听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看法及课堂教学后的反响。根据学生的反映,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等,力争做到人人跟得上,愿意学、主动学。同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在课后学习中答疑解惑。
总之,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对该课程充分认识和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人人参与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巨钦,朱健.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6).
[2]郑长波.生活中的概率问题举例.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4).
统计课程论文 篇9
摘要:学校是培养高素质文秘人才的摇篮,那幺,社会究竟需要什幺样的文秘人才?文秘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方法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到金融、证券、保险等各个单位和部门越来越重视统计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些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当前文秘专业就业前景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瓶颈”及统计在未来文秘工作中的作用,浅谈一下如何通过改进统计教学方法使统计课程能与文秘专业完美结合,让文秘专业毕业生在未来就业中发挥统计知识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文秘专业 就业前景 统计 教学方法
一、文秘专业的就业前景
根据9月份的一份调研有关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知识层面上,为了适应企业对复合型文秘人才的需求,文秘专业必须拓宽专业口径,在课程体系中融入相关专业知识,或者使其成为文秘专业的一个方向。同时要注重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跨专业学习相关课程,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能力上,不仅要把秘书职业资格标准引入专业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提倡多证多能,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砝码。学生如持有多种能力证书,如会计上岗证、统计从业资格证等等,就业竞争力就会大大增强。
现在的文秘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各大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事业单位内部文秘岗位分工不细,文秘人员身兼数职,往往集文秘工作、财务、统计、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这就要求文秘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文秘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其他非文秘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博”与“专”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见下图:
如图所示,用人单位对经济知识在文秘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比已经在逐年上升,而这门课程的设置和学生重视程度却远远没有跟上社会的需求。
二、统计学的应用
在全球性经济环境的今天,随处可以获取大量的统计信息。最成功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是那些能够理解和有效地运用这些统计信息的人。在生产领域,由于现在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因此质量控制是统计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应用,许多统计质量控制图被用来控制某生产过程的产量。在经济领域里,人们经常要求经济学家们对将来的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在进行预测时,往往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统计信息。在社会领域,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统计信息,如:社会的人口总量、性别比、城市污染指数、人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等等,都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描述和评价。除此之外,统计在医学、工程、地学、农业、工业、教育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三、统计课程教学在文秘专业中的结合
虽然笔者学校早几年就已经设置了统计课程,但并没有引起文秘专业学生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方法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到金融、证券、保险等各个单位和部门越来越重视统计的.作用。尤其是文秘专业学生以后很有可能从事上述这些工作。但是目前在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非统计专业学生(特别是文秘专业)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发展和文秘专业就业的竞争力。
1.统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统计学的重视不够。文秘专业的学生大多认为统计属于理工科,与数学联系很密切,跟自己的文秘专业没有关系,本身对统计就有一种抵触及恐惧。一提到统计,他们就会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觉得枯燥无味,并且认为统计学在工作和生活中实际作用不大,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习内容的表面上,使教师难以在学生不够重视的情况下,把统计学的知识讲清、讲透。另外,统计学的知识涉及范围广,知识面比较广,其中的知识点很丰富,而中专学生的基础薄弱,学生在没有接触经济、金融学、高中数学的相关课程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会感到迷茫,无从下手。
(2)课程内容的规范性不强。目前使用的统计学专用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也不相同。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侧重点也不相同,有的教师重视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教师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由于统计学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点很多,重要部分需要精讲,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有时会造成重点知识的落实不到位。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从目前来看,统计学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知识比较被动,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应用还不够,而且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比较缺乏。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理论传授,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学会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统计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2.改善文秘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自身素质。教师本身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多浏览一些相关书籍、报纸、杂志、网页,多关注金融社会经济动态,有目的的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对经济现象的分析之中,加强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分析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授课之前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查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尤其是要针对文秘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需要和涉及到的统计知识搜集一些相关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结合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主动地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样的课堂模式实际上是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教会了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因为是跟他们未来就业息息相关,所以她们自然也会很主动地投入到分析探究中。
(3)多媒体辅助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方式。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学习有83.1%是通过视觉取得的。因此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配合案例教学,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统计报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这样既可以节约板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而且图文并茂、动感力强的课件又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最佳。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新兴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理论部分内容,传统的讲授会令学生觉得很枯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或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来讲解,这样可以改变课堂沉闷的气氛,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讲述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4)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专业的课题做市场调查,如对中专生的就业问题、网络应用的利与弊、学生厌学现象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确定、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等全部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在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亲力亲为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学会了理论的应用。
四、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结合学生状况,灵活使用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和贯彻课程内容对学生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信息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起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高莉.文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6):147-148.
[2]姚亚琳.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法制与社会,,(8):188-189.
[3]阎晓波.非统计专业统计课程的建设问题[J].北方经贸,2010,(2):85-86.
[4]黄金梅.中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9,(6):116-117.
[5]孙英.案例教学法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3).
统计课程论文 篇10
(3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体育统计课程学习计划;
2. 具有一定的体育统计思想;
3. 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并解除统计软件SPSS;
4. 学会处理与分析数据;
5. 积极参与团队的学习,与团队成员合作,为团队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与进度(36课时)
1.9月6日:课的介绍
(1)相互介绍与认识:自我介绍与对体育统计的认识相结合(2)组合10人一组的团队
1)给出团队名称与口号
2)团队讨论后阐述对本门课程的希望与要求
(3)讲述本课程的要求
1)最后的评价结果来自平时的学习表现,包括课堂学习的投入程度,此外团队的成绩均会影响本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成绩
2)强调团队的合作学习以及个人的探究学习与自主学习
3)提倡积极参与学习实践
(4)布置课外学习内容:学习第一章
2.9月13日:绪论
(1)体育统计的作用
(2)几对基本概念
(3)布置课外学习内容:学习第二章
3.9月20日:输入数据
(1)上机尝试使用统计软件SPSS(分批进行)
(2)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编码和录入。
(3)课外作业:思考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思路
4.9月27日: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统计资料的收集
(2)统计资料的整理
(3)课外作业
1)学习第三章
2)团队收集平均数与标准差在体育中应用的案例,并做成PPT,以备下节课展示(9月25日上交)
5.10月11日:样本特征数
(1)集中和离中位置量数
(2)平均数和标准差在体育中的应用案例展示
(3)课外作业:
1)学习第四章
2)动态分析方法在体育中应用的案例
6.10月18日:相对数与动态分析
(1)相关概念的理解
(2)动态分析在体育中的应用案例展示
(3)课外作业:学习第五章
7.10月25日:正态分布
(一)(1)正态分布的概念与性质
(2)标准正态分布的转换
(3)课外作业:
1)学习查询正态分布表
2)以团队为单位查阅正态分布在体育中应用的案例
8.11月1日:正态分布
(二)(1)正态分布表的查询和使用
(2)正态分布理论在体育中的应用案例展示
(3)课外作业:学习第六章
9.11月8日:统计推断
(一)(1)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2)T检验
(3)课外作业:复习T检验,预习卡方检验
10.11月15日:统计推断
(二)(1)卡方检验
(2)课外作业:各团队收集统计推断在体育中应用的案例
11.11月22日:统计推断
(三)(1)各团队展示统计推断在体育中应用的案例
(2)课外作业:
1)运用所学方法处理各类数据
2)学习第七章
12.11月29日:方差分析
(一)(1)方差分析基本概念
(2)单因素方差分析
(3)课外作业:以团队为单位,查找方差分析应用案例
13.12月6日:方差分析
(二)(1)平均数的多重比较
(2)方差分析案例展示
(3)课外作业:复习第八章
14.12月13日:相关分析
(一)(1)相关分析的概念与性质
(2)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
(3)课外作业:以团队为单位,查阅相关分析在体育中应用的案例
15.12月20日:相关分析
(二)(1)等级相关
(2)相关分析在体育中应用的案例展示
(3)课外作业:学习第九章
16.12月27日:回归分析
(一)(1)回归分析的概念与功能
(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3)课外作业:以团队为单位,查阅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在体育中的应用
17.1月3日:回归分析
(二)(1)回归分析的检验
(2)回归分析在体育中应用的案例展示
(3)课外作业:复习第十一章
18.1月14日:复习与考核
(1)统计表与统计图
(2)学习回顾
三、学习要求
1.将会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提前发给大家课堂讨论与思考的问题与作业;
2.如果需要改变教学计划,将会提前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大家;
3.本课程的教学邮箱为:xiaozanwangclass@163.com,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发邮件至此邮箱;
4.本门课程的成绩将由整个学期的各类学习密切相关,因此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学习与讨论。
预祝各位同学在本门课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汪晓赞
【统计课程论文】推荐阅读:
心理统计课程05-13
生物统计课程05-21
概率统计课程07-28
统计专业课程07-21
试验统计方法课程10-26
统计学课程系统05-29
地统计学课程论文05-21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报告05-24
统计学原理课程总结08-02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改革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