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课程

2024-05-13

心理统计课程(精选4篇)

心理统计课程 篇1

摘要:心理统计课是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学科之一。为提高高校心理统计课的实效性, 有必要探索和运用研究型教学模式。所谓研究型教学模式,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一定的情境出发, 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 并相应地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研究意识、能力和精神得到提高, 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最后分析了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心理统计课,教学,研究型教学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 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 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1]。作为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学科之一, 心理统计学课程以讲授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最基本的量化研究工具为主, 学习难度在专业课中相对较大, 主要表现在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何保证高质量的教学, 保证学生易学、愿学是摆在该专业的授课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 如何提高高校心理统计课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借鉴研究型教学模式与方法, 对增进高校心理统计课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心理统计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要求

在高等学校心理统计课的课程教学中, 依然保留比较明显的传统学校教育的特征, 即偏重于单纯的知识讲授, “我讲你听”的以教师一个人的独白为主的灌输型教学模式仍然被广泛使用, 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让许多学生对统计课感到“头痛”, 影响了心理统计课的教学效果。表面看, 这是教与学的冲突, 实质是折射出了心理统计课的供需矛盾。实际上, 根据调研,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心理统计课是有用的, 有学习需求。就看我们怎么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由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就迫在眉睫。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由包办者变成引导者, 学生以创新的学习来取代传统式的学习, 以参与性的学习来取代被动式的学习, 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心理统计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 心理统计学建设虽然取得不少可喜成绩, 但总体情况看, 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心理统计学研究的学术人才队伍还需发展壮大系统性、厚实性累累研究硕果的结出有待时日。我国大学心理学本科心理统计学采取研究型教学模式将会使不少优秀心理学大学生脱颖而出。他们富有灵气的创新成果将会丰富心理统计学知识宝库。他们在学术上逐渐成长使得他们加入心理统计学研究的学术人才队伍, 并使之壮大成为可能。

2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目标与措施

研究型教学的改革目标主要有两点, 其一, 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引导者。其二,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 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围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目标, 在心理统计课教学中,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 学生讲授部分内容

在教学中运用部分内容由学生讲课,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使学生自主学习, 研究创新。这主要涉及如下环节:第一, 分组:将班里同学分组。在分组中采取能力互补原则, 每组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第二, 分配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与每组人数的多少, 将教师指定的章节分配给各个小组, 每一小组负责一章的教学任务, 并规定每一章节所需课时。在小组内部, 将一章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给每一成员, 要求小组中每位成员都要上台讲课。第三, 备课:学生根据所要讲的章节内容, 广泛搜集资料, 准备讲稿, 制作PPT课件。第四, 讲课:这一阶段, 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 各小组讲授所负责的章节内容, 利用PPT展示板书, 完成讲授任务。第五, 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与学生沟通, 主动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态度,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及时对教学予以改进。同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适应情况及其他可能存在的问题, 及时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作出相应合理的调整, 形成动态的反馈机制。

2.2 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首先, 在开课之初, 教师要通过自己精彩的讲解, 把学生引入心理统计学原理的课堂, 了解心理统计学科的基本知识, 同时, 也给学生作示范, 为学生接下来的讲课提供一个参照标准。其次, 在学生备课阶段, 教师对各小组所讲章节的重点、难点给予指导。最后, 在学生讲课后, 教师对学生讲课情况作出评价, 并对学生未讲清楚的地方或忽视的环节进行补充和扩展。

3 实施研究型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根据研究型教学的内涵, 心理统计课研究型课堂教学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要进行有效地师生互动

研究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互动要求教师实行启发式教学, 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目前, 互动也有几种有效的形式, 如遴选一些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组织讨论课, 教师在其间引导、控制节奏) 。同时, 课程论文报告会也是相当好的互动形式, 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主持。还有就是建立自己的教学网站, 为学生开辟第二个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必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建立《心理统计学》课程网站可以实现教学网络化。把教学计划、课程提纲、讲义、作业要求等课堂内容都放到网站上, 讲义和资料都可以下载, 这样学生就可以不必为了记笔记而耽搁专心听讲的时间, 从而保证他们上课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建立专门的QQ群进行答疑和信息反馈、布置和递交作业, 加强师生交流。学生还可以在QQ群上发表个人思想、学习中的收获和改进意见。另外, 我们还把相关章节以及就某一问题的最新进展的参考资料和课外读物放到网上, 最大可能地方便学生阅读和学习, 保证授课的知识量, 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激发他们学习心理统计课的兴趣, 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2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研究型教学也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而SPSS社会统计软件是心理学科研中常用的数据统计软件, 因此, 在教学中引入SPSS社会统计软件, 教会学生使用SPSS。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演示SPSS的使用, 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SPSS进行科研统计, 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在机房完成。另外, 成立SPSS兴趣学习小组, 针对某一课题让学生进行统计分析, 形成研究报告, 向杂志社投稿。这样既为大学生挑战杯和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心理统计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之, 研究型教学对增进高校心理统计课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需要指出, 为增强心理统计课教育教学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对心理统计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灌输论”这一教育原则的否定。“灌输论”在心理统计课的教学中起着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区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灌输论”的教育原则。新形势下, 应该改革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灌输论”的教育原则。

参考文献

[1]韦宝平.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J].江苏高教, 2003 (4) :85-86.

心理统计课程 篇2

2014年5月:“携手朋辈、快乐前行、实现梦想”主题心理健康月

围绕心理活动主题,系部在5月份进行了校部梦想大声唱团活动的快来传递;举行了土建系三人行等系部特色活动;联合了信科系的绳舞飞扬活动;参与校部和其他系部的心委知识竞赛、心理知识论坛等活动;

2014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透视心灵 关注成长”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同学们学到了如何用一些正确的方式减轻烦恼,如何透视心灵,如何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成长。本次活动为土建系“心理健康月”活动奏响了前奏。

2014年10月16日:12-14级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培训的内容贴切实际,对心理委员的工作深度有深远的影响,例如什么是心理,什么是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委员的职责范围都给出了准确的定义,同学们不仅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明确的定义,还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2014年10月25日:14级心理健康测试

系部对14级全体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摸底测试,通过测试让心理辅导老师能初步了解新生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同时也为今后系部的心理健康辅导奠定数据基础。

2014年11月:秋季心理健康排查

为防止学生、特别是14级新生因心理不适引发的安全事件,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有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系部启动了2014-2015学年秋季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工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做到对特殊学生早发现、早干预,防患于未然。2015年3月:春季心理健康排查

心理统计课程 篇3

基于女性消费者在消费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女性的消费心理成为重要课题, 这对商品从生产到销售制定相应的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各阶层女性消费心理影响因素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 根据所建立的研究架构模型, 其中关于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影响因素包括五部分, 分别为心理因素、个人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购买对象因素;根据问卷小样本的测试结果, 将问卷中模棱两可的变量、有内生性的变量和对调查结果解释很微小的变量进行删除, 最后保留有效的指标。

调查显示, 女性消费者主要购买的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日常生活用品;另一类是女性专用品。其中女性购买的日常生活用品主要包括家庭装饰品、清洁用品、食品调料油盐酱醋等。女性专用商品主要包括女性的化妆品、服装、首饰、鞋帽、卫生用品和药品等。虽然因年龄性格、地域条件、经济收入水平、职业特点、文化教育水平、风俗习惯、知识结构等不同, 女性消费者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心理特性, 但总体来看, 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点还是有许多共性的东西。

1 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1.1 消费的方便、求实心理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女性外出就业, 其中不少女性在工作中担任重要角色, 这些女性在工作、学习的同时, 也要从事家务劳动。因此, 选购食品和日用品往往选择离家较近的超市, 超市经营的种类多, 不需讨价还价, 电脑结算快捷、精确;使用速食食品、罐装食品、冷冻食品等各种加工半成品乃至成品的主副食品使做饭变得省时省力。所有这些适应了职业女性节剩时间、方便消费、提高效率的需要。

家庭理财方面, 大多数女性掌管家庭收支, 负责安排全家衣食住行。由于女性天生性格细腻, 善于精打细算。因此, 女性在购物时, 老是希望少花钱, 买好货。女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 通常会不厌其烦的挑选, 能全面衡量所要购买产品的性价比。在购买家庭的基本生活用品时, 多数女性注重产品的实用性, 更多希望购买的产品物美价廉、实惠耐用。

1.2 消费的积极、主动心理

受中国传统习俗的影响, 我国至今在家务上依旧是女性处于主导地位。绝大多数男性把操持家务看成是女性的份内工作, 而多数女性自己也把家务劳动看成自己责无旁贷的“日常工作”。所以, 对于日常生活用品要涨价这样的消息, 女性关注度要比男性高的多。日常家用商品, 女性也是有计划的提前购买, 在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上, 女性表现出很强的主动性, 这方面超过了对女性化妆品、服饰等女性专用商品的购买欲望。家庭生活中, 她们支持丈夫事业上的发展, 舍得花钱“武装”丈夫;她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在子女身上花钱毫不吝啬, 特别是智力投资。有空也乐于去逛商场, 了解最新的各类产品, 以期选择适当的消费产品来改善家人的生活品质。

1.3 消费的爱美、时尚心理

女性追求时尚的心理可通过求时髦、求名牌、体现出来。爱美乃是女人的天性, 并充分体现在消费过程中。尤其是在购买女性专用商品时, 非常强调时尚、强调美的效果, 希望购买的每件商品都能体现和保持自己的个性美。她们购物时, 追求商品的档次、质量、色彩, 力求与众不同。有些女性甚至对非名牌的商品不屑一顾。这类消费者通常是女性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高收入者, 她们的品牌意识强烈, 在化妆、美容等方面舍得投入, 希望自己容颜靓丽, 青春永驻。如在校大学生是其中显著的群体, 在服饰、发型、装饰方面讲究渴望变化, 喜逐潮流。她们追求新奇、独特, 崇尚个性化, 喜欢标新立异, 易受广告宣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不大注重商品的实用性。

2 基于女性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研究

2.1 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指为了使自己生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 从各方面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 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 以求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 市场定位的关键是企业要找到自己产品比竞争者产品更适合消费者购买的特性。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 必须全面充分地了解女性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特征, 采取适宜的措施, 对自己产品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对女性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特征进行全面分析, 寻找潜在的和尚未满足的需求。除此之外,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女性消费者购物在追求“物美价廉”的同时, 更加注重个性的满足, 其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与个性化。个性化消费是消费者自身文化素质、生活方式、习惯和性格的反映。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 特别是生产适合女性消费者购买或者潜在购买的产品的企业, 要更多的关注女性消费群体表现自我力以及个性化的消费心理特征。

2.2 打造品牌意识

随着商品市场化的发展, 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逐步提高。针对成功职业女性消费者求名的购物心理, 企业需要树立名牌意识, 打造品牌, 培养忠诚顾客。名牌是具有优秀品质、享有较高知名美誉度、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 反映了一个品牌在质量、款式、价格、服务和信誉等方面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打造名牌并非一日之功, 维护名牌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优质是名牌的基础, 没有一流的优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营销文化构建

石家庄学院教育系张波石家庄市人事局尹金泉

摘要: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企业如何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时期, 应当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的软实力出发, 深入认识竞争视角下的营销文化本质, 并积极研究企业营销文化构建的原则和途径等有关问题。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营销文化元素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 (2010) 08 (c) -025-02当前, 面对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参与世界经济

的竞争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大市场中站稳脚跟, 实现企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是企业共同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当前, 营销文化作为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软实力内容, 备受企业和社会学者的重视, 成为当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焦点问题。本文从企业竞争的视角考察了企业营销文化的本质内容、构建原则和构建途径, 以期引起企业实践者和经济学者的重视。

1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企业营销文化的本质内容

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莱斯特说, 21世纪的企业竞争, 不在于经济实力的竞争, 而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较量, 如果企业没有深厚的、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企业将会失去生存与发展的依赖, 就会面临困难的境地。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视角来看, 营销文化的本质在于通过自身的价值追求唤起消费者的观念认同、情感共鸣, 最终引起消费者的赞誉与追随, 具体来说企业营销价值体现为几个方面的内容:

1.1营销文化在于唤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

文化本来是社会历史范畴的内容, 是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范畴, 因此, 文化具有不可短时间接受和容纳的特质, 因此文化应用于企业发展中需要进行激发、适应、打造和构建。营销在企业发展中处于关键和主体位置, 因此营销文化是企业文化构成的核心和主体部分, 它既应当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客户需求、取得社会认同, 更要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功能, 去唤起消费者的倾心、热爱、趋向与秀品质为基石, 就不可能发展真正的名牌。名牌应在消费者心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有强大而持久的市场号召力与影响力。

2.3 进行情感引导

女性的天性, 决定了女性消费者有较强的情感波动, 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她在购买商品时, 表现出较多的谨慎、细心, 注重“物美价廉”与实惠便利。同时女性爱美的天性决定了女性在购买商品时, 这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女性在这方面更多还想表现个性与突出与众不同的眼光。总之, 与男性购买者相比较而言, 女性在购买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是相当复杂和有特色的。

女性容易受感情作用而发生购买行为, 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 这是可以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立足女性消费者为主力购买军的企业, 从商品的设计、款式、色彩、包装等就要诉诸情感, 着眼于对女性消费者的情感诱导, 利用富于个性的色彩、新颖的造型、精美的包装、巧妙的构思, 激发女性的好感, 使她们产生美的好感, 诱发她们积极购买的情感。

2.4 强化服务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销售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在服务过程中向往, 尤其要适应已经被广泛认同的目标顾客的意识形态, 去唤醒和激发人们潜在的认同和意识, 从而焕发消费者的好感和审美力量。营销文化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消费者与企业及其品牌联系的纽带, 实质是建立起了消费者文化需求与企业文化营造的契合点。因此, 通过企业成功的营销文化传播策略, 最终给消费者以文化的认同和建立于文化基础之上的价值观念的认同。

1.2营销文化在于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内涵价值

企业营销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融于企业发展、经营, 尤其植根于消费者的使用和营销服务, 其最终目标是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的提升依靠的是良好的企业文化战略和长期的文化建设、文化积淀和文化影响。因此, 营销文化的打造具有长期性和积累性, 不知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营销文化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1.3营销文化在于不可复制的差异性

特质和差异, 不但可以防止市场中的同质化竞争, 尤其可以体现企业及其产品特色, 因此寻求差异和个性化特征是企业寻求竞争优势的最为重要的策略选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 企业之间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小, 企业原来具有的诸如自然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经验优势、规模优势等战略优势将不复存在, 企业在营销中的策略和渠道也在现代信息时代变得能够迅速复制和掌握, 因此企业间这些方面的差异化将逐渐缩小。企业, 但惟有根植于企业及其品牌的独特文化却无法复制。因为文化构成要素的多重性、环境的特定性决定了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文化构成。文化的要有礼有节, 要注意服务语言的规范化和艺术性, 在尊重顾客的基础上, 使服务过程充满关爱。女性购物时通常爱挑剔, 喜欢比较, 服务人员就应礼貌耐心对待, 热情周到的服务, 能诱导女性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实现。

2.5 发展网上购物

针对部分成功女性受消费时间的限制, 发展网上购物和会员制消费。21世纪是网络时代, 网络就代表着财富与机会, 而且网上物品因为不需店面等成本, 价格比商场里同样产品往往要低, 更显实惠。善于求新的现代女性自然不会甘于人后, 因此, 这种高效而实惠的消费方式将成为消费的主流。许多女性就是先在商场里看好需要商品的牌子、颜色、货号、大小型号等, 然后再在网上搜索, 在网上购买。除此之外, 针对生活节奏加快, 现代职业女性消费求便利的特点, 企业还可以在开发提供便利商品、便捷服务、快餐服务和多种家政服务上下功夫。

摘要:女性消费者是市场的主力军, 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此, 系统研究和分析女性消费者心理特征对商品生产及市场营销均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女性消费者三大典型心理特征, 并对相应的营销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女性,消费心理,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官诚.消费心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心理统计学常用公式总结 篇4

(总体分布为正态)2、算术平均数

(N 为数据个数,K 取近似整数)、中数、众数、加权平均数,其中 W i 为权数,其中、几何平均数 为各小组的平均数,n i 为各小组人数,其中 n 为数据个数,X i 为数据的值

7、调和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其中、变异系数、标准分数,其中 S 为标准差,M 为平均数、全距,其中 X 为原始数据,为平均数,S 为标准差

R =最大数-最小数、平均差、四分差,其中 L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F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和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i 为组距,N 为数据个数、积差相关

基本公式:,其中

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S x、S y 分别为 X 和 Y 的标准差

变形:

差法公式:

用估计平均数计算:

用相关表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其中 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

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 有相同等级时:,其中 R X、R Y 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肯德尔等级相关

有相同等级:、点二列相关,其中 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p+q=1,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二列相关,其中 S T 与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y 为 P 的正态曲线的高度、多系列相关,其中 P i 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y 1 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y h 为每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S t 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总体为正态,σ 2 已知:

上一篇:问题和研究下一篇:教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