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专业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4-10-10

商务英语专业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共8篇)

商务英语专业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篇1

商务英语专业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文章在分析目前高职教育模式的缺陷及普通高校各专业开展的.各种合作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合作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内涵和特点,进而提出通过探索新的合作教育模式,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可以兼顾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促进就业,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作 者:李红梅 LI Hong-mei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外语系,江西,南昌,330099刊 名: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30(5)分类号:G718.5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合作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专业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篇2

电子商务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 将成为21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使得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的人才, 另一方面是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电子商务人才却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出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旺而就业率低的现象, 反映出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专接本教育是指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届优秀毕业生, 通过一定的选拔程序进入相应的本科专业学习, 以获得本科学历和学位。专接本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采用何种方式对专接本学生进行培养, 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 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专业针对专接本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角度, 对专接本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电子商务专业专接本学生的特点

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于2006开始招收专接本的学生, 采用三年专科+二年本科的教学模式, 即三年专科是在各高职院校进行的, 而后通过考试选拔进入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接受二年的本科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专接本学生的具有以下特点:

(一) 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专接本的学生来源于不同的12高职院校, 如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信息

北京王晓红薛万欣王磊

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且82%的学生高职阶段的专业为电子商务专业。由于学生所在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不同、原有专业课程设置不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情况的不同, 导致了电子商务专业专接本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二) 学习目标更明确

专接本学生已经接受过专科教育, 他们对人生、事业、前途的考虑更成熟、更实际。通过调查得出, 49%的学生愿意从事管理类工作, 如项目管理、电子商务规划与管理、运营策划等;29%的学生愿意从事营销类工作, 如产品在线推广、销售、服务、物流等;22%的学生愿意从事技术类工作, 如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开发等。

(三) 独立意识较强

由于专接本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班级, 而且他们往往是专科阶段的优秀者, 因此, 专接本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自觉性强、上进心强、竞争意识强、个性化较强、独立意识较强。

二、电子商务专业专接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专接本教育目前尚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 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思考和研究。

(一) 教学模式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决定了专接本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不能盲目套用普通本科的目标和模式, 必须适应专接本学生的特殊要求。

教学模式整齐划一。由于生源的复杂性, 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专接本学生的教学, 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目前, 专接本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还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 采取班级授课制, 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

(二) 教学资源

缺乏适合专接本学生的教材。目前适用于专接本学生使用的教材不多, 因此, 电子商务专业专接本的大多数课程主要选用本科教材, 这样对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的专接本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实验室环境及实践基地建设还有待完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很强, 在相关专业课程结束后, 需要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由于实践环境不完善, 无法真正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课程设置

专接本及专科阶段某些课程设置有重复。对相同专业报考电子商务专接本的学生, 其专科阶段学习过的一些课程到本科阶段还要进行重复学习, 如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课程, 如果教师不重视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跨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对跨学科专业报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 之前没有学习过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 那么在进行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取时, 既要考虑已学习过的学生, 又要照顾到没有学习过的学生, 应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电子商务专业专接本教育的培养策略

(一) 以企业需求为基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专接本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人才规格要求。北京联合大学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 为专接本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专接本人才培养目标时, 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培养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与管理者。进一步理清专业基本技能与专业核心应用能力, 专业基本技能为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信息编辑能力;专业核心应用能力为电子商务网站功能配置能力、网络营销策划与管理能力。

(二) 校企合作、项目驱动、产学研合作是培养电子商务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电子商务必须与行业紧密结合, 而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划与政策。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要密切关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与政策, 紧密结合地域发展及行业发展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以北京市服务外包行业及医药行业为依托进行专业建设。

大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优势互补, 达到双赢。电子商务专业已经与8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并成立了电子商务专业社会实践基地。校企合作不仅锻炼和提高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水平, 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还带动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通过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教学, 采用项目驱动、协作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促进创新潜能的发掘, 进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从而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距离, 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结合企业实际的项目案例开发理论和实践课程, 如与北京圣博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电子商务网站综合设计实训课程、与金象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网络营销课程等。

(三) 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在构建专接本的课程体系时, 紧密围绕电子商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基于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学生分层次, 课程分模块。通过技术类课程模块, 培养学生技术支撑能力;通过经济管理课程模块的教学, 培养学生一般的经济管理和商务贸易能力;通过商务交流课程模块教学, 培养学生较强的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性模块化教学, 培养学生突出的专业核心竞争能力, 增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力, 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重视专本课程的衔接与互补。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不仅要与专科阶段所学习的课程互补, 以便形成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而且还需要在本科阶段将某些专科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可以设置更多的选修课程, 如移动商务、电子服务、服务外包、商务智能、创业设计、行业知识等,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进行自主选择;设置专业讲座类课程, 定期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毕业生等到校开展讲座,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行业动态和企业实际运作的理解。

重视课程资源建设。包括教学大纲、教材、课件、教学案例、题库、学生优秀作品库等建设, 同时也应加强高校之间的相互交流, 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上实行教学资源共享。

(四) 加强实践环节, 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应以学生为中心, 以掌握多学科复合型知识为基础, 以增强实践应用为重点,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专接本教育的实践课程体系由以下5个层次构成, 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9%。

课内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网络信息编辑、网络营销、项目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课程的课内实践学时构成, 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10%。在课内实践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即时结合,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训教学环节。共有8周, 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10%, 主要包括网络信息编辑、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商务网站综合设计、营销策划、专业职业能力强化等实训课程。实训教学环节通过项目、协同工作等形式将若干个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实践操作环节串联在一起, 以此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了5周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7%。通过综合性实践课程, 整合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项目策划、营销策划、电子商务网站功能配置、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与能力。

毕业设计 (论文) 环节。共有16周, 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22%, 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际锻炼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实践环节中, 鼓励学生选做真实题目, 每届毕业设计 (论文) 真实题目所占的比例均在70%以上, 切实为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课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大赛, 如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中国建设银行举办的“e路通”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 通过赛学结合, 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鼓励学生创办虚拟企业和社团, 如UEB校园虚拟企业、联合扬帆学生社团等, 将“用中学”和“学中用”相结合;鼓励学生到企业兼职或参与实际开发项目, 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 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 开展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结合社会需求以及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 全面、细致、深层次地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及时将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 结合电子商务师国家标准, 围绕专业核心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案例式、体验式、项目驱动、协作教学等方式, 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采用上机考核、作品考核、实习报告、调研报告、企业评定、证书置换、口试答辩等方式, 注重过程考核以及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

(六) 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

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和师队伍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 不但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有较高的实践教学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在能力结构上, 不但要有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 还要了解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鼓励教师参加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学术团体及师资培训班;努力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 鼓励教师到电子商务企业或要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挂职锻炼;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聘请行业企业一线高水平人员其他院校教师担任兼职教师;积极与企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展合作项目, 如IBM大学培训部、阿里学院等, 以便教师能够了解电子商务专业各领域的最新动态。

四、结论

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专业都在不断的发展中, 电子商务专业专接本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探索中。高等院校应针对专接本学生的特点, 对专接本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突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 从而将专接本学生培养成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电子商务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摘要:专接本教育是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的一种本科教育类型, 它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专业针对专接本学生的实际情况, 积极开展了专接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较好地实现了本专科教育的相互衔接, 培养的人才满足了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专接本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赵伯庄, 李宇红.高等教育中“专接本”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 2006 (11) :P67-69.

[2]栾奕, 蒋炳武, 张卫东, 徐应军, 刘利.跨学科专科接本科教育形式优势探析[J].教学研究, 2009 (9) :P29-32.

[3]郑文芝, 温晓艳, 李立宏.专接本学生与本科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及教学模式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 2005 (12) :P24-25.

[4]孟祥燕.试谈专接本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 2008 (6) :P209-211.

[5]栾奕, 张卫东, 刘玮, 刘利.跨学科专接本教育形式的课程设置[J].唐山学院学报, 2009 (7) :P102-103.

[6]薛万欣, 陈晨.探索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6 (12) :P93-95.

商务英语专业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6-0144-02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基于这种形势,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纵观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一边是企业需要电子商务人才的数量得不到满足,另一边则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在这种局势下,部分高职院校已经通过同企业进行合作,开辟出一种企业与高职院校两者之间相互合作的模式—校企合作。但是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虽然得到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1.1 校企合作模式未得到法制保障

目前还没有校企合作模式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所以整个的校企合作模式得不到法制保障。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对当地高职院校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但是其校企合作的深度并没有达到。这在整体上拖缓了校企合作的进度。

1.2 校企合作中企业形式单一

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高职院校在寻求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有的企业甚至还未认识到校企合作的益处,甚至只有比较知名的企业才开展了校企合作模式。部分地区的高职院校则是和当地企业进行合作,但是这种小范围的校企合作并没有较好地缓解整个行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1.3 校企合作效果不明显

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主动选择和企业进行合作,虽然已经有了各种校企合作模式,例如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式模式和订单式合作模式。从模式的表面形式上看虽然都是很好的校企合作模式,但是由于其中合作机制没有完善或者是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使得校企合作浮于表面,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前期的校企合作开发,中间的过程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则没有真正融入到校企合作当中,最终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并没有得到实践的机会,实践能力也没有提高。

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2.1 利用政府资源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地区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寻求更多的校企合作机会。如果当地已经建立相关电子商务园区,当地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与企业合作,例如深圳建立的深圳市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安徽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浙江金华市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甚至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当地高校完全可以借助有利条件实现与企业的深入融合。

2.2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的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两者之间相互配合。首先应该把课程项目实训、企业实训加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将整个教学实践体系由基础—技能—综合实践、实习方向前进,保证整个实践体系的完善与实用性。

2.3 利用企业优势创建实训基地

虽然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学校提供的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实训,但是在模拟软件的更新方面可能较慢,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知识。利用企业优势创建实训基地,首先企业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相关知识与软件的更新速度较快,高职院校借助企业建立模拟实训基地,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资源实现互通共享。学生在实训基地中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电子商务操作与交易过程。

甚至直接将企业引入校园,打造一个真实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从而让学生提前了解网站建设、企业推广、网站维护等相关业务,或者是大胆创建真实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平台中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4 利用企业搭建实习平台

与企业合作,构建一个实习平台,企业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状态,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在整个的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企业文化,锻炼专业技能,促使学生较快适应工作环境,提前由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部分学生直接在实习结束之后留在企业,这给企业节省了在人才招聘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能够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择优选择。学生留在企业工作,特别是具有潜力的学生能够为企业带来正面能量。

2.5 深化订单模式的效能

所谓的订单模式是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一点,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就业的岗位,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够参加工作。企业只需要对毕业生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毕业生通过考核就能够上岗,大大缩短了学生找工作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基于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技术,学生可自愿参与接受订单模式,由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提出培养要求与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按照规定的培养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则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机会。订单模式的出现深化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度,让校企合作模式更加有利于双方的长期

合作。

3 结语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模式不能够流于形式,不仅是因为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能够为高职院校带来一定的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企业也能够在合作中寻求适合企业、具有潜力的员工。在这种双赢的局面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则更应该落于实处,针对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将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企业优势构建实训基地与实习平台,让学生真正能够从校企合作模式中获得实践,获得工作机会,企业也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德富,周丽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论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1).

[2] 许敏,关丽霞.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恩施职院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情况调研报告

[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2).

[3] 张利庠,庞连义.农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现状、难点与对策——基于经济学新视角[J].职教论坛,2010,51(31).

[4] 李晓文,史彬龚,成清.高职院校探索校企合作教育长效机制的个案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10,15(2).

[5] 朱闻亚,罗光华.基于“专业—就业—创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21(2).

商务英语专业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篇4

更需要质量

——关于???县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探索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为其成员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的经济互助性组织。拥有一定组织架构,成员享有一定权利,同时负有一定责任。自2007年6月???县注册成立第一家专业合作社至2015年5月30日,全县的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224家,在数量上实现了飞跃,但在带动社员发展,实现社员利益最大化和农民增收上后劲不足。通过对全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构成、注册资金、发展规模、经营类别、组织模式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探索???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新模式,突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瓶颈,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提质转型,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县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县地处麻山腹地,地势崎岖、水源缺乏、交通相对落后,农业发展向来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过8年的发展,已初显成效。

(一)数量增长较快,经营类别较多

自2007年6???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以来,截止2015年5月底,???县已经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24家,年均注册28家,注册数量总体上呈增长态势,受到惠农政策和???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农业提质转型,大力实施“5582工程”的影响,2015年的注册数量呈指数增长,1 前5个月已注册的专业合作社达48家。如(图一所示)

长顺县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示意图6045301507年0208年0209年0200年1201年1202年1203年120)4年1月5201-(年5120图一: ???县农业专业合作社增长示意图

虽然受???县地理位臵、自然条件、农业科技推广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但已注册的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还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涵盖了农机、烟草、茶叶、蔬果等13种大小类型。如(图二所示)

图二:???县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分布示意图

(二)筹资渠道单一,带动辐射能力不足

注册资金的多少及筹资渠道直接关系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辐射带动作用,是合作社实现成员利益最大化,实现对农产品的统一耕作、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基础,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管理的前提。根据调研的数据分析,全县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来源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出资人员结构单一,合作社的注册资金75%左右是由种养殖大户个人出资构成,25%左右由3-5个成员出资构成。二是融资渠道单一,注册金额较小。由于合作社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吸纳社员、带动农户、辐射产业发展上动力不足,在争取小额贷款、政府扶贫项目支撑、市场资本投入上竞争力不足,根据调研数据显示,50%以上的注册资金都在5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不足30%,注册资金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如(图三所示)

长顺县已注册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情况1-50万300万以上 4%251-300万 3%201-250万 8%151-200万 3%101-150万 11%1-50万 54%51-100万101-150万151-200万201-250万251-300万51-100万 17%300万以上图三:???县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情况示意图

(三)组织结构单一,缺乏代表性

从合作社功能性质来说,合作社是衔接企业、农技服务机构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从组织结构上分析,合作社的法人身份和成员构成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合作社的发展水平。从调查的数据显示,???县的合作社发展是比较滞后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人身份比较单一,缺乏代表性。在已注册的224家专业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中,98%的是农民中的种养殖大户,2%的是个体户,这些人可能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但是缺乏能够助推合作社发展的资金和技术,因此对于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只是一种口号。二是合作社成员结构单一。在全县的22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1348个成员中,农民占到了99.5%,专业农技人员仅仅占0.05%,对于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的种植,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二、制约农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因素

(一)农民思想固化,对合作社认识不深

一是自身素质不高。就???县来说,现在真正从事农地耕作的农民,主要以经历“文革”和“十年”困难时期的50、60人员为主体,文化素质较低,同时又经历了“大锅饭”时代到“土地包产到户”的过渡,自然满足于“土地包产到户”带来的好处,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二是二三产业的收入要远远高于第一产业。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对于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来说,90%左右的都不会把农业作为收入来源的首选考虑,首先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所掌握的技术都是工业和服务业的技术,无法在土地上施展所长,其次对比二三产业和农业生产,4 虽然国家实行各式各样的惠农补贴,但前者的收入仍要远远高于后者,再者从事二三产业不用承担因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三是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高。对于山区的农民来说,绝大多数农民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对于合作社的宗旨、经营范围、组织模式、利润分红等都处于未知状态。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资金,靠仅有的土地生产要素难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经营管理、品牌化加工销售。

(二)运行机制不健全,农民入社意愿不强

一是完善政策导向不完善,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质是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有盈利的目的,但不以合作社的盈利最大化为目的,而是以社员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是与企业的根本区别,因此政策的导向不应停留在合作社的注册数量和合作社本身,而是应该回归到“互助性经济组织”这一本质,回归到合作社的组织模式,为成员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实现社员利益最大化这一本质。二是土地流转模式单一。目前全县流转的土地在25000亩左右,流转的方式都是单一的以现金形式流转,这样的流转方式虽然能给农民带来固定的年租金收入,也有效避免了气候、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带来的风险,但是土地作为最原始的生产要素和农民最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这样的流转方式一般年限长,农民又不能享受土地增值的成果,因此很多农民宁愿让土地荒废,也不远接受这种土地流转方式。

三、创新要素投入机制,探索农业专业合作社新组织模式

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种植,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县“山地高效农业”向农业现代化突围的重要方式,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种植的重要载体,如何充分发挥我县的2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示范作用,打破???县土地流转模式和合作社的组织模式,实现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化,组织办社多元化,使农民能够获得土地增值的最大收益权,实现农业现代化突围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是值得我们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一)强化宣传培训,着力转变思想意识

农民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最大受益者,农民耕作意识的转变与提高对农业产业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跟本上来说更应该由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给予法律宣传和政策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义、作用、有关政策和典型经验,在全社会形成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共识和氛围,调动起农民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同时鼓励更多的经营大户、农村能人、基层农村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主动挑起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担子。二是转变思想,增强农民素质。对各社区的农业致富带头人,各村(组)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定期开展农业产业发展观摩会,实地参观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成功的地区,实地感受农业产业发展给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带来的巨大改变。积极采取开展电视科技讲座、举办科技培训班、印发科普书刊、现场讲解、学习典型、实地观摩等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 传,转变农民思想,增强农民素质。

(二)统筹全局,完善机制

一是强化政策的顶层设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实现农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种植、促进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的重要载体,因此,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不应仅仅停留于某一个点,应该强化顶层设计,使政策能够贯穿整个合作社经营发展全过程,包括合作社的成立条件,经营制度建设,惠农资金的落实等不该仅仅停留在合作社的注册层面,更不应停留在合作社的注册数量上,而是要把整个合作社发展的触角延伸到最末端,延伸到社员身上,延伸到合作社吸纳社员的数量、质量,入股资金的分量,社员分红的数量,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的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的质量上。二是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对于扶持资金、扶贫项目的落实,不能搞大锅饭、平均主义,要把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小额贷款的扶持方向与合作社的发展业绩挂钩,把合作社的社员发展数量、质量、对社员提供的产品统一生产、销售、加工及提供的信息技术服务的质量、特别是年终社员分红的数量提升到政府政策扶持的前端,扶贫政策才能起到扶贫助推的作用,才能能充分发挥合作社的载体作用,促进农民增收。三是要实现社员结构多元化。农业专业合作社是集生产、病虫害防疫、销售、加工、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跨行业、多技术综合体,只有实现成员结构多样化,组织模式多元化,把有技术,懂销售的技术人员以技术 形式或资金形式入股专业合作社,才能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增收。

(三)充分发挥农技部门的终端带动作用,形成“农技部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

以农技推广部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供销社等出资发起社员,再联合种养殖大户,农户以扶贫项目折合资金+股金的形式组建合作社,在股本结构上表现为农民股和法人股,农民按扶贫项目折合资金持有股份。团体社员为合作社提供技术专家与骨干,并为合作社提供办公场所、固定资产或相关设施。如敦操乡登台关养殖绿壳蛋鸡专业合作社将以项目形式发放到农户手中的鸡苗、饲料、药品等扶贫物资折合资金加自筹资金入股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由乡党委、政府选派干部兼任理事长(兼任理事长不享受任何股权利润分配),同时,成立合作社财务工作小组,由社员担任出纳、会计,并选派财政所干部担任财务顾问,建立财务管理及公开制度,定期公开财务情况,接受社员的监督,使合作社形成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收支模式,确保合作社运作规范化、科学化。

产生效益扣除饲养成本后,留足20%的发展资金、留足10%风险发展基金。剩余利润,按农户投入成本计算每股资金,核算出每户农户持有多少股,按持有股权多少进行利润分配。扣除的饲养成本循环投入下一轮发展。

(四)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兼顾各方”的利益分配格 局的组织模式

探索一条农村土地增值、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保证农民“不失地、不失权、不失利”的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农民可拥有“租金”(土地转包和出租收入)、“股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分红)、“薪金”(就业收入)“三金”的稳定收入,???镇五星村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和经营,逐步形成以“土地基本租金 + 经营红利分成”的土地流转模式,流转土地300亩,惠及80余户农户。当产生利润后合作社每年让出10%的利润,村集体及群众以3:7的比例再进行二次分红,7年后如果群众已掌握相应的种植管理技能,愿意自行管理,合作社将无条件让出,最终实现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效。

(五)以土地存包经营权入股专业合作社,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

前两种合作社的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风险责任,但同时又受到了现金股本和扶贫项目匮乏的限制,在享受土地增值和市场竞争中不能发挥最大效应。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和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实现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让农民以土地存包经营权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形成政府推动、农民主导,市场引领、龙头企业参与的组织模式,正逐步被相关利益主体和农民充分接受。如???镇的朝摆村葫芦组已通过土地入股组织紫王葡萄专业合作社,组织种植紫王葡 萄300亩,吸纳社员35户,157人,深得群众的好评。究其原因,农民以土地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较其他组织模式而已,农民拥有更大技术服务支持、话语权和获利空间。

1、生产技术服务支持

以地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入股农户提供的生产技术服务主要包括: 一是实现“4个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品种、优化品种结构,以确保成片种植、实现规模经营,增加产品附加值;统一技术培训,与农技部门建立技术协作关系,邀请农技人员为农民做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以确保农产品质量;统一采购生产资料,对农户所用的化肥、农膜、种籽等直接在厂家批量购进,做到质优、价廉,降低生产成本;统一防控管理,组织施肥、施药、防虫等生产管理,确保标准化安全生产,通过合作社组织测土配方施肥、机器统防统治的方式,增加施肥的有效性和虫害防治效率。二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以地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以后,可以通过自筹部分资金,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资源,从农业、水利、扶贫、移民、科技等相关部门获取资金、用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2.提高市场谈判能力,拓宽销售市场

以地入股合作社成立以后,一方面扩大了生产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农户的谈判议价能力。合作社通过实行统一的生产经营管理,通过集体谈判改善农民在市场交易中谈判中的弱势地位,既可以保证农产品有稳定的销路,又保证了较合理的价格,使农户的利益免受损害;另一方面农地入股 合作社可以通过建立直销批发门市和批发联系点,建立“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拓宽销售市场。

3、带动周边地区的农民致富

农地入股合作社在带领本组织成员增收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增加合作社的辐射带动效应,在品种更新、常用技术提升、标准化管理技术推广等环节上,充分利用可移动资源,采取亲帮亲邻帮邻的交流方式,提高周边农户的生产水平。

4、实现了土地和资金两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农地入股成立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户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为普通农户的土地要素和社会资金之间搭建了一座可以合作的桥梁。同时,在土地要素和社会资金合作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农户的基本利益,保证农户的农地保障功能不尽丧失,农地入股合作社或采用入股农户出配套资金的形式,或生产营销大户出资入股的形式实现了土地和资金两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兼顾了合作各方的利益,创新了要素投入机制。

5、形成地区品牌产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商务英语专业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篇5

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李长文江苏 东海222300

摘要:校企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的核心内容,是培养技能适用型人才的最佳模式。本文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能型人才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水晶雕刻特色专业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水晶雕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引言

素有“中国水晶之都”美称的东海县,伴随着水晶工艺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工艺品设计、雕刻加工、营销业人才的严重不足。为促进人才培养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彰显职业学校办学特色,1996年9月东海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水晶雕刻与工艺制作专业。

水晶雕刻专业是传统的特色专业,地方性强,个性特出,相对于其它一些专业来看,科技含量不高,传统手工操作性强。借鉴于区域外的宝玉石雕技法,继承传统的父带子、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将其搬上了职业教育的课堂,而这一专业特点,决定了许多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课堂上是很难完成的。十多年来,东海中等专业学校在加强水晶雕刻专业建设的同时,密切联系地方水晶工艺品加工业的实际,紧紧围绕 “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地方水晶雕刻人才”的目标,全力推进水晶雕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先后为地方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水晶工艺雕刻类技术人才。

2.水晶雕刻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2.1企业进校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东海县科教园区政策上优惠、区位上便利等条件,把水晶工艺品加工的企业引进学校,校企双方共签合作协议,让企业在学校成立生产基地或生产车间,使水晶雕刻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拥有近距离的顶岗实习岗位。2009年9月,东海县至善坊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经落户学校水晶工艺实训楼,开创了企业车间进学校的先河。

至善坊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车间”搬进学校后,派来了专业技术骨干指导专业教学,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弥补了学校专业教师实践上的不足,充实了学校实训教师队伍。学校的专业教师听企业技师讲解,能将自己的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经验的质的飞跃,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提高教学效果。东海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企业进校”,有效地变实训车间为生产车间,既利用了企业的资金和设备,为学生创设了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又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解决了培养与使用“两张皮”的现象,使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使“学生”与“工人”角色实现“无缝对接”。

2.2冠名与订单培养模式

2005年起学校与东海县晓云阁水晶礼品有限公司进行联合办学,该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素质委托我校每年定向招收学员20人,并冠名为“晓云阁水晶班”,这种冠名与订单式培养使校企合作双方的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学习与就业同步。真正实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毕业后,这些学生就可以“零距离”就业。这种冠名订单合作模式要求企业参与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学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及招生和就业工作等,从而建立起校企多元紧密型办学模式。

2.3 “股份制”实训基地合作管理模式

所谓“股份制”实训基地合作管理模式,就是改变学校实训基地单方管理模式为校企双方股份合作共同管理模式,让实训基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

2010年6月东海县晓云阁水晶工艺礼品有限公司出资建立超声波工艺品生产基地和绘画制作工作室,这个实训基地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地管理体制,形成以基地为中心,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一、实训与生产同步、育人与创收共赢“三位一体”的基地运行模式。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之路,对实训基地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主要表现为引入现代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准市场化运作是指按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核算,加强教学、设备、材料及学生管理,确保实训教学优质高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2.4科研合作模式

近年来,学校水晶雕刻专业依托名师工作室,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中,校企双方积极开展科技产品创新活动,学校先后为校外合作企业解决了12项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省资金达60万元。不仅如此,学校的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一道积极开展新产品研发,成立水晶工艺品研发工作团队,他们充分发挥东海水晶独特的石料,大胆创新,先后研发了高分子聚合双面屏、水晶画挂屏、水晶画立屏、水晶保健杯、天然水晶“九九归一”康乐棋、天然观赏石补景摆件,其中有两项产品已经拥有自己知识产权。

3.校企合作创新与实践提升了专业教学的成效

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校企合作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保持一致,实现了校企的双赢,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3.1实训模式得以创新和发展

一是生产性实训,即以来料加工的形式,按厂家要求为其生产商品,校方收取相应的加工费用。学校先后与连云港惠泽工艺品有限公司、上海工贸公司开展来料加工业务,每年仅此一项就会创造直接经济收20万元。

二是创作性实训,即学生自己购买原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构思、设计与制作作品,学生创作自己的作品,通过市场检验或销售。

3.2密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加强了校企合作,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办学的实施,真正做到“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要求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双方在人才培养上全面合作,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

学生完成技能实习,使学校教师有机会到企业体验实际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3.3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环境

结合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把学生预分配到生产第一线实践锻炼,参加工作实践,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克服了学校传统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学校把水晶雕刻专业的实习教学比例由原来的25%提高到60%,每周有三天时间在车间或实训室进行专业实训,其余两天时间在教室进行文化课教学,凸现了实习教学的主体地位,大大拓展了专业技能训练的时空,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技能操练,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的技能精雕细琢,使学生的技能达到熟而精的程度。

3.4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理论和实习教学的交替中,把学与做有机地结合,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课堂讨论中我们常常结合学生熟悉的技能操作,用实习作品进行案例分析,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同时又把这些问题作为传授新知识的起点,学生在讨论中增长新知。通过学习,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欲,由简单模仿、机械练习变为主动地探究、有兴趣地操练;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地“要我学”变为主动地、有兴趣地“我要学”,学习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流生率大大降低了。

3.5强化水晶雕刻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

学校紧紧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突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2010年6月25-27日在天津举办的全国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作品展洽会上,学校选送的100多件水晶雕刻作品在众多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中职类参展作品团体二等奖。目前,水晶工艺实训基地已经被评为省级实训基地;2009年水晶雕刻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示范专业; 2010年又顺利通过了省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验点的评估验收。

4.结束语

现如今,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来说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通过对水晶雕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使我们坚信: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必定是一种双赢格局。为此,学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等实际情况,主动积极的深入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与企业建立信息技术互通网络,实现校企真正意义上的“联姻”与合作,才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的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余 娟,曹 晔.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思想发展史的探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9).[2] 潘玉山 中职校“教产结合”的定位误区与破解之策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20(6)

商务英语专业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篇6

一、理论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过程涉及“吸收、同化、调整、平衡”,该理论强调,社会经验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等)只能在与他人相互作用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认知层次,促进认识的发展。“建构学派”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的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由于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更益于体现个体的学习风格。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能在不断表现、吸收、反思和自我调整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并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

二、模式结构:

“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她)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监控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个人独立学习,又在小组中扮演“专家”或“教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并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使小组成员在不断表现、吸收、反思、和自我调整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并能使每个学生全面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让信息流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元多向交流,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活动的互动性和语言的交际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学会互相尊重和理解,学会沟通,学会互相分享。其模式结构如下:

教 师

调 反

控 馈

三、模式的实施:

(一)建立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小组划分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但无论怎样划分都要把握一个原则,即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将学生分成A、B、C三等,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方式,将A等,C等各一人,B等二人安排在一起,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分前后两排。这样分组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有利于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每个小组取一个成员认可的组名,每个成员也为自己取一个英文名字,小组成员在组内分工协作,各承担一个角色(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组内成员定期交换角色。

(二)合作学习的几种方式:

根据每堂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下列合作学习形式:

1、复述--陈述式

要求小组每个成员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陈述个人的观点,每个学生在发言前,需先变化语言表达方式,复述前者的表述,然后完成相关的表格。

2、小组讨论式

各个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每个组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由报告员向全班汇报,组内其它成员可以补充,其它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互相争论,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如新教材Unit 6 Good manners (Reading)设计以下问题让各小组讨论:

(1)Does the passage introduce table manners at a Chinese or Western dinner party?

(2)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table manners at a Western dinner party ?

(3)What table manners can you guess the text tells about ?

(4)How does the text develop ,in the order of content or in the order of time ?

其中后两个问题可以作为文章的导读,先通过猜测,增加内容的悬念和学生的兴趣,再要求他们通过略读,理顺主题、结构,并记录要点,以备小组讨论。讨论后,并汇报讨论结果。

3、角色表演式

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情景创设,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如新教材Unit 6 Good manners (speaking )“致歉与应答”进行课文对话。

1)师生对话:

① T : Oh ,I’m sorry . I didn’t see you just now .

S1 : That’s all right .

② T :I apologize for not handing in the homework on time .

S2 : It’s OK this time , but remember to hand it in on time next time .

③ T : Forgive me . I didn’t mean to hurt you by saying so .

S3 : Oh , well , that’s life .

2)学生对话,全班可分为四组,采用连锁反应形式,第一位学生与第二位学生对话,第二位与第三位对话,最后一位与第一位对话,组与组之间开展比赛。比赛的要求:(1)连续的四名学生不能重复,使用同一种表达形式,否则重说。(2)真实设计情景,正确使用语言,否则重来。(3)在对话时要注意自己的站姿、表情、举手、投足等肢体语言,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4)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全组活动。然后可利用post-reading中第1-3题练习,训练学生快速查读的能力。本篇课文生词多,句子长,在语言上有一定难度,在精读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考注释,自主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概念图表式

小组通过填图表的形式,对所学材料进行复习、归纳,以帮助记忆。如新教材Unit 5 The Silver Screen (Reading ) 时,教师要求各小组以事件发展的顺序为线索,用图表的形式对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 What was Spielberg’s dream ?

② 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reading about Spielberg ?

5、读写一体化

各小组先进行集体阅读,在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一些理解性技巧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和酝酿,对原文进行再创作。比如,对原文进行缩写、改写、和扩写等,然后各小组就再创作的文章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相互纠正错误或老师抽样评价。这是一种集体阅读、写作、改错为一体的合作学习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本单元的写作练习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可以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分析范文的框架结构,经过讨论,写出主题句;列出理由要点,并组合成句;举例说明。与同桌交流作文,学生各自朗读自己的材料,推荐一名学生在班上交流,各组代表交流自己的材料,师生共同评价,最后自己修改短文。

(三)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

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测验和评价,并给予及时反馈总结。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采取个人评价和团体奖励相结合,且以团体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鼓励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小组成员“荣辱与共,同舟共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小组成员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帮助他人,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共同分享成功的体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如一次表演、一份报告、一篇文章、一次练习、一份表格的完成或一组问题的解答等)小组成员都得同样的分数;对全班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统一检测时;对平均成绩较高的小组和个人成绩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并把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成绩拿入期末的成绩评定中去。

四、模式评价:

合作学习现在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体的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合作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多边互动的“互动观”。

2、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讨论,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动与竞赛、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也是合作者,是学习的伙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4、合作学习的评价以团体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在小组内部形成了“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互助互学的学习情境。这样的评价机制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功能。

五、应注意的问题: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2、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较为真实的语言情景。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3、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4、要把握好小组学习的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重点、难点上,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上,合作学习在数量上不应过多,时间不宜过长。

参考文献:

1、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中小学外语教学》第9期

2、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20第7期

3、龚凡履:“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8期

4、叶将花:“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技巧探微”,《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第8期

商务英语专业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篇7

1 校企合作平台对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到的作用

1.1 高校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高校中对于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注重于理论知识和应试教育的培养,同时部分教学内容还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跟不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进步,对于学生的教学内容也是对书本中的软件知识进行刻板的讲解和应用解说。因此,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工作中能够应用的知识很少,在进入企业后高职软件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参加培训。[3]同时高职学校的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对于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够全面,同时单纯在高校中学习的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同时团队合作意识淡漠。[4]

1.2 校企合作平台的优越性

企业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因高职软件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同企业需求的人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软件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合适的工作,企业难以招到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成为两难的境地,同时部分企业还会费时费力地重新对软件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和教学,降低和减少差距,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使软件技术人才难以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增加企业负担。[5]为解决这一问题,减少毕业生同企业需要人才间的差距,校企合作平台的创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给高职高校同企业的衔接构架了桥梁。高职高校中的软件专业人才能够定期地进入企业进行学习和工作,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能够使高职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日益更新,更好地推动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6]

2 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1 教学内容的创新

为更好地对软件技术人才进行培养,同时培养出企业需要并且合格的技术人才,我校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嵌入式教学模式,首先对学生的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更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原有的课本,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给予保留外均进行革新,实施完全多媒体化教学,无固定的教学课本,依据企业最新应用的软件进行课堂教学课本的编写[7],由教师定期轮流深入到企业进行最新软件技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之后编写教案和教学模板,进行实际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更新,满足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获得最新的软件知识,更加符合于企业的需求,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对软件专业人才需求的标准,更加准确地掌握岗位要求,更加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体系。[8]

2.2 教学人员的革新

为更好地满足于企业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定期由企业选拔出优秀的技术人才来北海职业学院进行最新软件技术的讲解,同时对学生进行全面技术指导和帮助,对日常学习中的技巧和误区进行指导,增加学生对工作中相关知识的了解。同时在定期课堂讲授后由企业技术人员对高校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同时深入到企业的工作和生产中,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工作经验,提高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更加热爱本专业的学习,增加学生学习软件技术专业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增加企业对于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了解,增加毕业学生的就业比例。[9]

2.3 校企平台合作传递模式

对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传递模式,在高校招生开始,同企业签订用工计划,同时实施传递教育模式,定向为企业培养软件技术人才。在签订用工和教学合同后,进行高职软件专业学生的招生计划,同时实施3+2教学模式,在高校中专业学习3年,奠定软件技术知识,同时在企业中进行带薪学习2年,工资为基本生活费用,为企业节省用工成本,同时为高校增加毕业用工比例,不但能够更好地安置毕业生,也能够使企业挑选出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减少企业和软件专业技术毕业生的差距,增加高校同企业的衔接。[10]

3 以创新管理制度为核心,保障改革持续运行

3.1 对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校企合作的主线,以对人才实施激励和鼓励等措施为杠杆,以培养合格人才为标准的高质量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同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后,学生依据企业工作培养,同时在毕业后进行专业考核和基础考核制度,对高职软件专业人才进行全面的考核合格后颁发对应的资格认证证书,同时正式签订用工合同。明确了引进企业的条件、支撑教学的技术力量、投入的教学资源和生产项目等硬指标。企业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交叉任职,生产与教学人员双向兼职。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与教学考核挂钩,促使校企合作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开展。基于院系二级管理,建立了教师考评机制,开发了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软件系统,将质量考核与绩效挂钩,形成了“评价→改善→评价”的循环提升机制。抓学风建设,建立学风改善提升机制。通过实行基础课程教考分离,专业课程考核项目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实施低年级学生进学训区,高年级学生进驻校企业、到创新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学习时间有效利用机制,学习训练总时间较改革前增加了1.5倍。[11]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是利用两个合作(即校企深度合作、国际合作办学),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资源、实践条件、教学团队建设和制度改革协同推进。二是建立基于软件开发职业发展历程的课程资源,创新“五环节”理实一体分组交替教学模式;结合企业生产需求率先开展校内技能联赛,竞赛积分与学分挂钩,形成可持续的技能训练模式。三是探索基于教学能力评估、教学质量评估、职业能力评估的团队培养递进路径,建成了国家特级名师引领、中外结合、校企结合的省级教学团队。四是按照软件行业标准,对岗位需求建立职业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形成引进生产性训练项目的畅通渠道。

4 数据印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到各方认同

4.1 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

麦可思调查显示,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从84.5%提高到98.8%;自主创业率从0.6%提高到5.2%;专业对口率净增49%;成都地区毕业生半年后年薪平均达4.1万元,较改革前提高了214%,比全国示范院校软件专业平均起薪高出6.8%,较本省高职同类专业高出9.6%。毕业生对在校教育教学的满意率超过了98%,就业质量大幅提高。通过用人企业调查数据表明,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率增加了43%;毕业生1年晋升率达到22%,3年晋升率达到73%,比改革前分别净增9%和36%。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比改革前提高了55%和21%。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分别增长41%和33%。对65%的家长调查表明,家长对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学习方式、学习成效、毕业待遇满意率均超过了92%,社会认可度明显提升。[12]

4.2 专业水平更上台阶

在改革中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发生了关键性的变化。2010年,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毕业学生现场考核措施,对已经获得毕业证合格的学生进行应试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检验,符合企业用工标准的毕业生或是针对于企业发展有利的软件专业技术人才会被企业留下,不合格或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毕业生会被淘汰,导致学生就业障碍,动手能力不强。为更好地整合现有的软件先进技术,多个企业联合投入资金对高职软件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共同承担资金的同时也共享资源,折合人民币约300余万元,对高校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用具等进行更新。

5 结论

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现代化发展中必要的条件之一,高校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减少用工企业同毕业生间的差距,增加实用型高职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因材施教,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同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也对国家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企业发展意义深远。

摘要:伴随近些年来高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软件人才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在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北海职业学院尤为重视,因此文章中主要是对校企合作平台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平台,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良.“双三位一体”的高职软件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5):35-36.

[2]堵有进,汤丽娟.五年制高职软件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36.

[3]魏兴.高职模具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19):12,14.

[4]杨晶,刘程诚,王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制药专业的探索和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7):65-66.

[5]李良.高职软件专业产业园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12(29):13,49.

[6]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职业教育研究》总目录[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181-188.

[7]邹建华,徐睿.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文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31):132.

[8]郭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135.

[9]王莉,郭继元.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72-73.

[10]田园.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0(8):136-138.

[11]陈斌,杨桦,凌晓萍,等.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双平台—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45-48.

商务英语专业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篇8

【关键词】泛读课 合作学习模式 思辨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

一、合作学习和学生思辨能力的关系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因为它能够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此很快就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专家的关注,并且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我国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然而,合作学习这一概念在国外已有长达几十年的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要想有效地在我国的大学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一定要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时,由于习惯背诵和记忆,容易造成思辨能力的缺失。为了促使英语专业学生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考,不再到了论述的时候人云亦云,脑子里一片空白,就要从课堂上入手,从教师的理念入手,逐步改革英语专业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思辨。而合作学习模式正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保证。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泛读课上的应用

英语泛读课是和英语精读课相辅相成的一门基础类课程,每单元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不要求学生预习,学生当堂完成练习,教师当堂评讲;第二部分是和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快速阅读,也要求学生不提前预习;第三部分的内容是对本单元主题的深化或补充,供学生课外阅读。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模式,泛读课极有可能就是一堂学生做题加教师讲题的过程。教学内容丰富,但是因为方式单一,学生易觉枯燥无味,教师更无从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如果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就可以大大提高泛读课的趣味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可激发学生主动运用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黄源深教授曾建议:“英语教学方法要改革,要提倡真正的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讨论——写作这一基本学习模式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思考能力。”泛读课就可以参考这一模式,按照“阅读——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制作PPT——讨论”的流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教师可以化主动为被动,转换角色,根据每一单元主题的特点,适当点拨,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最终让学生把合作学习的成果转化为PPT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讨论。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必然会利用到书籍和网络。但是在这些资源中,除了事实和数据,还含有大量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为了重新塑造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运用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深度挖掘问题。因此,这些问题不能是无须让人深入思考的是非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的适当指导和筛选。

例如《泛读教程》第一册第五单元Bible Stories,在学生不了解《圣经》的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的。因此,教师建议这组学生除了做好查阅书籍资料,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的准备,还要有选择地阅读《圣经》中的重要章节,并至少参与一次本地基督教徒的做礼拜,采访数位信教的外籍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然后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随机邀请50至100位在校大学生参与作答。在进行足够的调查研究之后,学生对本单元主题有了深入理解才能做出较有内涵和深度的PPT。

通过这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当多的关于主题的一手材料,并且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想法,能够深入挖掘材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班级成员和教师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非常明确小组成员是本节课的主导者和规划者,因此会积极主动地搜集书本以外的资料,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内容和大家分享,并且加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思考,用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和其他同学探讨并努力解决出现的问题。不论是在课下准备还是课堂分享的过程中,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思辨的能力,促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01(01):11-16.

上一篇:5+X公务员培训总结下一篇:春游活动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