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改研讨会心得

2024-08-28

小学课改研讨会心得(共16篇)

小学课改研讨会心得 篇1

小学课改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课改研讨会>心得体会

袁付小学 刘靖

4月2 日上午,我们袁付学区的老师们在武屯小学进行了一次高效课堂课改研讨会,这也是我们新教师上岗后在学区进行的第二次教研活动,这次活动对我的帮助很大,让我又一次理解了24字教学模式的真正含义,让我明白了如何上一堂高效的、学生愿意听的课。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胡琳琳老师的五年级语文课。这是我第二次听胡老师的课,刚一上课,她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声调就让我感觉精神振奋,一下子就提起了劲儿。她上的是《体育课》,一开始,胡老师组织了课堂听写活动,不仅让学生复习了汉字,还在不知不觉中引入了本课的文章大意——又瘦弱又驼背的涅利爬横木。导入十分流畅自然,也不会让人感觉很突然。之后,胡老师用小组互动、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把一节课上的激情澎湃,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丝毫不觉得时间过得慢,反而在下课时还有点依依不舍,我想这就是胡老师的课堂带给我们的魅力吧。

示范课展示完后,我们进行了评课和研讨活动,老师们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伊滨区主抓课改的李老师告诉我们:上好一堂高校课一定要抓好切入点,把导学案上的问题整合,让问题更加巧妙,有利于抛出矛盾,激发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作为老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真正吃透课本,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高效课堂上要做到学生“三真”和老师“三真”,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让学生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听完李老师的话,我也有所感悟,为什么我的课堂上会有学生说话、走神、乱说乱动的现象,还是我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对学困生有些忽视,才导致让他们在课堂上无从下手,甚至无事可做。所以在设置习题的时候,我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适中的练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思考,“跳一跳摘个桃”,激励他们大胆发言,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乐趣。说到对学困生的帮助,就不得不提小组捆绑式评价,我们四年级也在持续进行着,每当学困生有不会的知识时,我会让好学生来帮助他们完成,并对已经学会的学困生和好学生同时给予奖励分,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也激发好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岂不一举两得!

课改就像滚雪球,需要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作为新教师,我更要不断学习,向前辈学习经验,向一同来的新教师学习新思维,与大家共同成长。《>小学课改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课改研讨会心得 篇2

亮点:以大小垫子、管道、自制器材和动感的音乐为载体, 通过摆放不同器材之间的距离变化、各种组合变化来解决本课重点, 在整个实践中, 把情景教学融入到课堂中, 用简单欢快的跳、爬、钻、越等动作, 让课堂教学变的生动有趣, 有效体现了趣味课堂, 同时也保留和继承了原来要学生学会的摸爬滚打等逃生的基本技术动作。

思考:本课设计对教材的进行改造与简化, 使得每个教学环节以各种不同情景的形式呈现, 练习手段丰富多样, 不断变化练习形式与场地,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主动学习, 让学生很直观、直接地进行指向学习, 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如何把体育器材使用、组合与课程标准理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何把体育教材内容和生活进行有效地结合和拓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体现出健身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八年级《折返跑+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运用》一课的亮点与思考

亮点:本课认真贯彻本次活动的主题思路, 本次课篮球教材内容的趣味, 体现在游戏中教篮球、在竞争中学篮球。在练习设计中, 在篮球从两个人传球到多人传球中, 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本课从“方法”入手, 着重培养学生的篮球运用能力;以运动技能为主, 突出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提高“基本身体活动”, 学会“多种线路”的传球动作, 从而超越自我。

小学课改研讨会心得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老师;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老师的传统角色

传统的教师只是扮演一个相对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育修养、教学水平和自身知识积累等方面的落后会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障碍。小学语文老师角色的局限性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一)观念陈旧

一些老师观念陈旧,他们认为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讲好小学语文教材上的内容,以及把大纲上要求掌握的教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学生接受老师传输知识的方式也就是多做题、多考试。

(二)学科水平低

现在小学语文老师的学科水平普遍低下。他们的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低,除了小学语文,其他的基本上什么都不懂,这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讲一些语文课本上的知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育科研能力弱

现在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不具备教研能力,他们的主要教学工具还是停留在“一块黑板讲遍全书”的阶段,不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比如:电脑和互联网等。

以上的这几点都与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老师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小学语文老师角色的转变。

二、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单方面的教学行为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既要有老师的“教”,也要有学生的“学”,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控制了整个教学过程,他们往往忽略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依然存在“一言堂”的现象,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本现成的教案成为传统语文老师的经典教学工具。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自我,积极发言的权利,使学生与老师处在了不平等的文化地位上。我们经常提倡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和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是因为这样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

(二)“开放教学”的随意现象

“教有定法,教学无法”,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理解新课改的要求,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忽略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就会使小学语文教学进入另一个误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毕竟没有深入理解、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让学生发挥充分的自主性,就会使学生在内容深刻的文章面前无所适从,只是简单地理解一些表面意思就不了了之了,难以掌握文章真正的精髓所在。同时,实际教学表明,过度的开放性教学会使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把握,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开放程度、如何开放等问题是需要我们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调整的。

三、小学语文老师角色转换的方法

(一)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学是教学行为的参与主体之间相互往来、相互影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首先,小学语文老师的角色必须从以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同样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现代教学理念已经不是传统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全面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标准,只要他们能够朝着自己的成功方向努力就可以了。其次,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不仅会读书,还要会运用书中的知识去解决一定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民主、开放、科学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教师应该拥有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比如在课文赏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预习,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老师对同学的成果从修辞、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评价,然后给予肯定,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注重情感教育

新课堂标准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传统课堂教育中我们过分注重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缺乏人性化,这导致课堂上气氛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的激情,学生就如同“书呆子”一般。如果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多点激情,让学生有求知欲、好奇心、成就感和紧迫感,那么我们的教学效率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总结: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老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与新课改是息息相关的,同时对教师个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主动积极地完成教学中角色的转换,为培养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会桃.新课改形势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5).

[2]马占元.浅谈新课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J].华章,2010(15).

小学课改研讨会心得 篇4

河西学区新庄小学邵生明

二00六年十月一日至三日,自己有幸才参加了由省教科所举办的甘肃省中小学课改研讨会.这是自己从教多年来感受最深的一次研讨会.通过三天的学习,自己无论从认识上,还是思想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将对自己以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三天中,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吴琳老师作的公开课<去年的树>和她作的专题讲座,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作的公开课六年级作文课和他的专题讲座,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贾志敏老师的“语文还是要讲八字宪法及公开演示课《我不怕鬼》,同时还听了吴正宪,刘得武老师的数学课和他们所做的报告。通过学习和听课,自己感慨很深,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新的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自由平等的,课堂始终属于学生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确立一种现代的教育本质观。即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学生则是自身学习与生活活动的主体,师生双主体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

于老师和贾老师等他们的课都可以说是给学生营造了充分的读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书让学生自己读。这也是讲学的教育专家们的课中成功的地方,他们说“:读是学生经历认识,感悟阅读材料的必由之路,也是磨练学生语感能力的不可逾越的一步。学生在阅读和学

1习的过程中,在文本情景中逐步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并使学生在经历读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智的启迪,把握阅读策略,掌握阅读过程。”的。贾老师还说:“书让学生自己读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核心思想和必经遵循的基本教学规律。问题让学生自己提。读而能问,即使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这也是阅读教学必须充分体现的特征。教师要把握时机,放飞学生,给他们提供置疑的时间和空间。敢于提问,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意识,他是促进学生由理解性阅读向创造性阅读的重要策略,是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最成功的一步。”听了几位专家的课,他们都撇开教案,打破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让学生提问、自学,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情让学生自己抒。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气与智慧。将情感真正溶入教材,在语言文字中畅游,感受作者,体会思想,有效把握阅读教学的个性。这正是于老师“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于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说;“话让学生自己说。这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主体的理解结果,或者说对事物认识过程的陈述。更是一种及强的言语交际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由不敢开口说到敢开口说即要经历一个心理反复冲突的过程,又要经历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实践过程。而学生要实现这一跨越。教师必须抓住阅读教学主阵地,给每个学生创造出公平合理的机会,人人参与的机会,说往往构成激活课堂思维的灵魂,构成学生主动发展的关键。”在他的作文教学中,他结合教材例子,着力发掘学生说话的源泉。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时空,营造说话的氛围。使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说的愉快,说的尽兴。只有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想讲就讲,学生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

通过学习还看出专家们在课堂上着力营造课堂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合作、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一新理念。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认可每个学生的认知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而不是强求一律。承认学生的差异,并采取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式。时时再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个性化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给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的空间。这一空间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这种氛围,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新课标,新课程倡导发挥教师的教学特长,展示教师教学个性。更注重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家老师们的课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他们的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主动读书,自主学习。教师则不断诱导,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说自己最想说的话,干自己最想干的事。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会,会中创。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自由平等的,课堂始终属于学生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利于学生发展和创造的,是我们每个教师要达到的境界。实践证明,还课堂于学生,还学习于学生,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返朴归真的本质所在。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将用这一次学到的好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吸取教育专家们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河西乡新庄小学邵生明

小学改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5

4月2日上午,我们袁付学区的老师们在武屯小学进行了一次高效堂改研讨会,这也是我们新教师上岗后在学区进行的第二次教研活动,这次活动对我的帮助很大,让我又一次理解了24字教学模式的真正含义,让我明白了如何上一堂高效的、学生愿意听的。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胡琳琳老师的五年级语。这是我第二次听胡老师的`,刚一上,她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声调就让我感觉精神振奋,一下子就提起了劲儿。她上的是《体育》,一开始,胡老师组织了堂听写活动,不仅让学生复习了汉字,还在不知不觉中引入了本的大意——又瘦弱又驼背的涅利爬横木。(fsir)导入十分流畅自然,也不会让人感觉很突然。之后,胡老师用小组互动、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把一节上的激情澎湃,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丝毫不觉得时间过得慢,反而在下时还有点依依不舍,我想这就是胡老师的堂带给我们的魅力吧。

示范展示完后,我们进行了评和研讨活动,老师们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伊滨区主抓改的李老师告诉我们:上好一堂高校一定要抓好切入点,把导学案上的问题整合,让问题更加巧妙,有利于抛出矛盾,激发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作为老师,要在备上下功夫,真正吃透本,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高效堂上要做到学生“三真”和老师“三真”,把堂还给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让学生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听完李老师的话,我也有所感悟,为什么我的堂上会有学生说话、走神、乱说乱动的现象,还是我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对学困生有些忽视,才导致让他们在堂上无从下手,甚至无事可做。所以在设置习题的时候,我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适中的练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思考,“跳一跳摘个桃”,激励他们大胆发言,让他们在堂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乐趣。说到对学困生的帮助,就不得不提小组捆绑式评价,我们四年级也在持续进行着,每当学困生有不会的知识时,我会让好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并对已经学会的学困生和好学生同时给予奖励分,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也激发好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岂不一举两得!

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篇6

我于二月二十八号赴宁阳实小参加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讨会。首先上午听了来自不同乡镇五位教师的观摩课。下午进行了研讨,研讨之后,各乡镇教师代表就五节课进行了评价,充分肯定了成功之处,同时也提出了不足。最后颜主任就这次研讨会作了总结发言,并提出了上好常态课的要求。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我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东西。

五位老师的课各具有特色,体现了英语三环节教学。他们的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口语流利,语音纯正。教学思路清晰,活动设计灵活多样,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充分利用视频、课件、卡通片、及词卡、图卡等教学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他们在课堂上反复操练语言,设计各种游戏活动,巩固知识,当堂达标率较高。他们创设情境,练习对话,以活动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能力。他们运用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他们中有的老师还渗透了思想教育,他们运用体态语言,利于学生理解语言。

总之以上所提到的是五位老师的成功之处。当然他们的成功之处还有很多,不再一一提了。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设计的活动中有的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学生答不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总之,本学期借这次教学研讨活动之风,我校英语教研组努力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工作,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英语三环节教学之中去。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备好课,上好

课,批改好学生作业。

2、按字母、词汇、对话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具有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喜欢英语,爱英语。

4、教学过程中运用评价机制和鼓励性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角、单次竞赛、英语兴趣小组等,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其知识、本领。

6、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听力。因此,本学期努力按以上做法去做,克服教学中的不足,力争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邵德法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号

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杏山完全小学

新课改历史教学心得 篇7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新课改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 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在教学中我寻求提高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手段或教育模式, 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记忆能力

兴趣是增强记忆力的催化剂。学生对他所感兴趣的信息, 会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观察力。高度的精神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信息才会在大脑皮层中烙上深深的印迹。

1. 在导入新课上下工夫。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采用与课文有关的传闻、秘史,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再现一些资料

信息, 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视频等, 对整体课文的讲述可以起到铺垫作用烘托气氛, 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3. 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

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 在导入新课时, 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 教师可设计在考试中常出现的一些题。这种方法开宗明义, 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 注意力也会高度高中, 记忆力水平也能相继提高。

二、帮助学生理解, 加强记忆过程

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 先把握知识的总轮廓, 然后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教学中, 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必须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

当然对刚学过的知识, 要趁热打铁, 及时温习巩固, 这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还有科学用脑, 防止过度疲劳, 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也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三、历史知识的个性化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讨论会、演讲会、写历史论文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 独立地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它强调学生的活动。

1. 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 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 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展开讨论。专题讨论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 从而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中看本质的能力。

2. 历史演讲会

在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 选择内容较好、思想性强的材料, 由表达技能较高的同学, 举行历史故事演讲会, 并进行评比。这对普及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都将起一定的作用。

四、历史评价的多样化

新课改历史教学心得 篇8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和新教材的逐步使用,我们的课堂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许多教师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氛围正在形成,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与挫折,部分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认识上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产生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教育行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和重视。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新课改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教学中我寻求提高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手段或教育模式,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记忆能力

兴趣是增强记忆力的催化剂。学生对他所感兴趣的信息,会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观察力。高度的精神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信息才会在大脑皮层中烙上深深的印迹。

1.在导入新课上下工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采用与课文有关的传闻、秘史,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再现一些资料信息,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视频等,对整体课文的讲述可以起到铺垫作用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3.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导入新课时,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教师可设计在考试中常出现的一些题。这种方法开宗明义,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也会高度高中,记忆力水平也能相继提高。

二、帮助学生理解,加强记忆过程

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先把握知识的总轮廓,然后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

当然对刚学过的知识,要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这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还有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这也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三、历史知识的个性化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会、演讲会、写历史论文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独立地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它强调学生的活动。

1.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展开讨论。专题讨论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中看本质的能力。

2.历史演讲会

在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选择内容较好、思想性强的材料,由表达技能较高的同学,举行历史故事演讲会,并进行评比。这对普及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都将起一定的作用。

四、历史评价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历史评价中,评论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考试的成绩,这固然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它不利的一面也是相当明显的。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同学一直不能受到老师的肯定或表扬,时间一久,他们就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很难完成。历史评价的多样化,就是要求老师创造各种机会,给一同层次的学生以肯定,使学生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历史。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9

心得体会

——黄春燕

拜读名师,品味书香,启迪智慧,更萌发研究的力量……

2014年3月15日,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程观下的‘本体性教学’研讨会‛,聆听了盛新凤老师、吴忠豪老师、薛法根老师和张祖庆老师的几节课。课堂上,几位名师激情演绎了异彩纷呈的教学,可谓各有千秋。

薛老师的教学处处彰显智慧。他犹如点石成金的魔术棒,点拨于无形中,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抽丝剥茧,渐渐水到渠成。他的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重点词语的解读浓墨重彩,教学环节层层引导,环环相套,丝丝入扣,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这些足见薛老师的教学智慧。薛法根老师看似平淡却充满着智慧的对话场景,以及恰如其分的幽默所营造出来的笑声迭起的氛围,使我更青睐于它的课堂和讲座。薛法根老师是特级教师,是全国小语界的名师,同时又是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的校长。大凡在一线从教的老师都知道,教学质量多靠‚时间+汗水‛凝结而成,他根本没有额外时间给孩子加餐。薛老师说,他只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想尽办法提高教学效果。

薛老师的课品如人品,钻研教材总是从学生的角度找到视角,把真实当作课堂的生命,让语文课充满智慧。无论什么课,被他一讲,起承转合,听说读写,无处不彰显他深厚的文学素养、教学功底,无处不洋溢他睿智的语言艺术、教学真知。上课得心应手,讲究实效,没有花花绿绿的形式,没有经典的课件,把教学中深刻的东西讲得简简单单,指导真切而实在,学生轻松愉悦,收获多,后劲足。他的教学让人耳目一新,收获颇多。

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及他的作文教学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没想到作文课竟能这样上,在张老师的作文课中,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境界,让我体会到了作文教学也能那么精彩。张老师的语言亲切、沉稳、凝练、准确。这独具魅力的语言为学生营建了一种放松的环境,学生因此能放松身心,这放松带来的是情感的激发、碰撞、融合与升华,尽管前半节课,学生比较拘谨,但是后半节课,学生渐入佳境,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写出了质量较高的作文。

张老师的作文课和作文教学讲座,无时不向我们渗透这这样的教学理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张老师能放手让孩子们看、演、想、说、写,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真实的体验、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习作的过程,是抒发情感的过程,更是创造美好的过程。这样的习作,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温暖而美丽的心灵旅行!课上,我还发现张老师非常注重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交流,不拘形式,尊重个性和多样性,坚持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作文,尽可能挖掘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盛新凤老师的教学思路细腻严谨,感情真挚;吴忠豪老师的讲座也向我们阐述了什么叫做‚本体性教学‛的含义,对我们一线老师的成长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小学课改研讨会心得 篇10

海城镇山门小学

买德贵

2013年6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会”及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李怀远、崔峦老师的讲座及王艳、姜俐冰等老师展示的观摩课,收获颇多,尤其是她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的剖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

“单元整组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即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从而让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言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活学习活动中心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融合。遵循新《课标》的理念编写的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既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所选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利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时,为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范例。为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

进行“单元整组教学”,旨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相同或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其获知数量和获知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单元整组教学”是依据教材优势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发现的一种有利开发课程资源、有利提高学习效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兴趣培养为基点,以扎实基础为主要任务,以启迪心智为原动力,以能力形成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不能变,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客观现实。

通过学习我深深感觉到,进行单元目标导向意义非凡: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 我们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导趣、导学、导读、导行,较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愿望,使学生树立了“主人翁”的学习精神。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以聊谈同一话题入手,以唤起学生的经验开始,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为作者能够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自己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积累,想要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使学生主动奔向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

可以说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释疑”,建构知识的“顺应”过程,并充分感受到思维之趣。

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继续摸索,找到更好的方式进行教学。

南河小学:李万保

高中化学课改心得体会 篇11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化学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二、课改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化学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教师的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三、对新课程的几点问题和困惑

1、在教第一节课时发现学生连最基本的硫酸、硝酸、碳酸钠等化学式不会写,什么是离子以及离子符号如何书写也是一窍不通,对酸、碱、盐和置换、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很模糊等,可见初三与高一已存在一定的知识拖节。

2、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编写者将某些知识点内容分散排布,例如在P.6出现了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在P.45继续出现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把原来完整的一个认识过程生硬的一劈为二,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虽然我们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课时不足的问题。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化学太难、太繁。

4、手头的资料很少,其中很多还是换汤不换药的,配套的练习很难跟找。还有我们也没拿到后续的教材,有些内容专家说要发展,我们也不知道该发展到什么地步?考试大纲到现在还没确定,不知道高考怎么考?

小学课改研讨会心得 篇12

本刊讯2016年6月15日,“我们的学校·邻家的学校”暨第四届小学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全国小学教育联盟、真实的学习研究院、现代学校发展研究院、全球教育共同体主办,美国斯坦福评价、学习、公平中心(SCALE)、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创新学校联盟协办。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和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为大会致辞。陆云泉作了题为《海淀以开放的胸怀融入世界教育》的主题报告,阐释了对海淀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一些思考,以及海淀小学教育中重要的改革举措。孟繁华在大会致辞中提出“教育生态观”的理念。他表示,师生交流中尽量地跨组织、学科、文化,超越一般的做法,海淀教育做到了强化国际交流,跨学科交流意义非常重大。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梁国立共同作了题为《3.0学校的生态和课程:情怀、科学、专业的共建》的主题报告。随后,美国得克萨斯州马诺新技术高中(MNTH)前任校长斯蒂文·兹皮科斯(Steven Zipkes)、芬兰创新学校联盟执行主任蒂纳·科尔霍宁(Tiina Korhonen)和美国斯坦福评价、学习、公平中心的劳拉·伽特曼(Laura Gutmann)等教育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本次研讨会从全球发展的视角,审视当今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国内国际合作,探索学校共同发展的路径。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教师共同探讨全球21世纪现代学校的建设,以及“真实的学习”指导下的跨越国界、语言和整合学科的教与学的实践。

小学教师教学展示研讨会学习心得 篇13

学习心得

刘德欧 2013年3月23日——2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都匀举办的《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守会》的培训学习。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导副主任张齐华(小学一级教师)《雍数对确定位置》示范课及教育研究专题讲座、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潘小明老师的《数学广角》示范课及教育研究专题讲座、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小学高级教师)唐彩斌老师的《小数的意义》《好玩的圆周率》及教育研究专题讲座。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被他们深厚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地感染和陶冶。使我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三位老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主动的学习。现将本次学习的具体心得整理如下:

一、把握课堂生成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任何教学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情况发生,这正是张齐华老师所讲的课堂生成。没有生成,一堂课就没有生趣,缺少一种令人难忘的记忆,有了精彩的课堂生成,教师加以好好的把握,将会使这堂课大放光彩。

顺应课堂生成进行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具有互补性。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非常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而缺乏活力的。“预设”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课堂精彩纷呈。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是正面的,顺应教学发展的,当生成偏离预设时,教师必须毫无疑问的、有效而巧妙的把生成引到不偏离整体教学目标的路线上 1

来。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的“度”?张齐华老师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因为担心学生的思维无法控制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率,而把课堂设计得环环相扣,井然有序,让学生在教师预设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一帆风顺”地直达目的地;也不能为了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避免课堂脱离“新课程理念”,因此本次讲座中刘松老师极力倡导课堂要“自然生成”。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索中构建数学知识

潘小明在讲座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加以论述:

1、对传统学习环境的分析

主要概括其特点是封闭的、被动的,强制性的学习环境,不利于造就未来公民。

2、破除旧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他说“理解学习环境,就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多种外部因素,包括情景设计、学习的气氛、探索空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共享探索成果,对学习价值的认识,科学的评价等等。”

然后潘老师总结他在近几年的重点摸索的几个问题:

(1)、学习的目标应重新定位(实际是价值观)

(2)、创设有合理空间的问题探索情景

(3)、教师要找到自己的位子(从居高临下,到学生的大朋友)

(4)、合作研讨,共享成功快乐

(5)、科学评价,给学生指示思维路标

最后潘老师作出了经典总结:让我们用温馨而又铿锵的话语,为学生营造和谐向上的气氛;用智慧与创造为学生创设合理恰当的思维空间;用激情与激励撩拨孩子们的心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张扬个性的舞台!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何尝成功的乐园!

三、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唐彩斌老师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怎样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1、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胸怀理想、充满激情。

2、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3、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能够享受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人。

4、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敢于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5、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淡泊名利、善于合作、宽容大度、乐于助人、非常尊重他的领导和同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钱老师最后总结:“一位教师不在于教了多少年的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的书”

小学课改研讨会心得 篇14

我与其他与会代表们一踏入北海学校的校门就被北海的校园文化所吸引,其他代表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留下美的印记。13:40开幕仪式正式开始,潍坊市教科院领导发言结束后,北海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对实践课题的问题提出,调研过程,问题解决洒脱大方的讲述和对问题分析的透彻,更让参会的老师们竖起了大拇指。北海学校校长汤善香做了题为《传承北海文化 开展综合实践》的精彩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北海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经验。清池小学和高新双语学校校长也分别作了报告。会后所有参会教师饶有兴趣的参观了北海学校特色课堂大艺体。面塑、剪纸、儿童画等有特色的大艺体班教学,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用手中的笔和剪刀去描绘去创造。与会教师们还参观了北海文化,综合实践看板,在幼儿园区观看了“小梅花京剧社团”演出。接着前往清池小学和双语学校,参观了两所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材料,并聆听了两所学校的经验介绍。

9月30日上午,我们在北海学校四楼多媒体教室观摩了动手操作课《风筝的扎制》、科学探究课《有趣的惯性》、方案制定课《地震》和成果展示课《地震》,下午听取了专家的`总结报告。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这几所学校经过探索性的教学实践,学校教师积极创新,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学生乐于参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出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种种有益尝试,奠定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听取三所学校作报告时,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已在这条道路上拼搏着,不断收获着,同时也了解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课程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特别是通过王俊勇主任的介绍,扩充了自己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也消除了一些实践中的困惑。

参加这次研讨会,我受益颇多,感慨不少。下面结合平时的工作体验和研讨会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级课程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到底是哪一级课程,原先我一直存在着模糊认识。通过参加此次研讨会,我现在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它不是学科课程的附属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活动课的规范、发展的提高,它强调了课程的必修性质;增加了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

二、内容的选择

在综合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内容大多与现代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具有人文性、社会性。这些大的主题就在学生的生活中,能够使学生走进生活,使学生更注重、强调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能有效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三、课时的使用

国家课程计划将综合实践活动固定于周课时计划之中,但是在实施过程感到: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教材,更没有固定内容,而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相当大的开放性,它必须离开平常的课堂,离开学校,所用时间具有不固定性。无论是社会考察、调查,还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都具有时间的连续性,无法局限于固定的课时中完成。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是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内成员分工进行,不同的分工所需时间不同,限制在同一时间内去完成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采用弹性课时制,可以将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课时的安排应从研究的内容,学生的能力来考虑,这样既符合国家规定,也可以有效利用综合实践课时。

四、课程的整合

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如何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探索开展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方式,研究实现三者的共赢模式。将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起来,努力寻找相互的“交叉点”,一方面丰富课程资源,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要素,确保课程设计的整体性、阶段性以及连续性,另一方面合理配置学校的课程资源,使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发挥最佳的配置。

小学课改研讨会心得 篇15

【协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

【承办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教育局

【时间】2012年7月16日至7月18日 (15日报到, 16、17、18日三天会议)

【研讨主题】“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论坛

“主题阅读大单元教学法”——读写联动课型的研究

【研讨特色】

名校风采:赤峰市红山区第十六小学, 将通过简单高效的主题阅读课堂、千人主题诗会, 展示主题阅读实验的成果。祖国民校长将现场为大家解读“薄弱学校改造的历程”。

名家报告:主题阅读课题研究核心成员刘俊祥现场为大家做专题报告:《大单元教学法中14课时读写联动的操作策略》, 并现场做课。

直击课堂:来自全国各地近20节“主题阅读”6个年级的读写联动课例。

专家引领:刘宪华、陆恕等专家现场说课。

【参加对象】各市区教育局领导教研室主任语文教研员各学校校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收费标准】会议费600元/人。食宿、交通、考察统一安排, 费用自理。

【在线报名】 (0755) 29640257传真: (0755) 27759133 E-mail:ztyd@ztyd.net

(注:《报到通知》可在http://www.ztyd.net下载, 查找报到具体地点及乘车路线等事宜。)

新课改的一点心得体会 篇16

一、新课改必须更新教师的观念

新课改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新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新课改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与此同时,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和实际教学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每位教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新形势下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是,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要对那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了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天长日久,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氛围,给学生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使师生产生共鸣。相对于标准的语文课堂,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有差距。教师应该把知识的训练与巩固作为教学的重点,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技能,培养应用能力,并不断创新,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

四、善于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人人都期望自己受到别人的肯定,包括成年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及时肯定,是让学生动起来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最可怕的是讽刺挖苦,如果一个学生的发言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教师当堂予以明确的否定,并表示出对该生的不满,甚至让他难堪,那么可能这个学生永远都不会再在课堂上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一句话、一种态度、一个表情,就能影响学生一节课甚至一门学科的学习。

教师如果没有比学生更坚强的意志,是不可能让学生动起来的,关键时刻教师必须挺得住。当学生不想开口或不习惯开口的时候,当学生停停顿顿、结结巴巴地读句子和课文的时候,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之后剩下的就是启发和等待了。只要问题适当,时间充分,善于启发,学生很快就会奋起而参与,这时候的教学就变得轻松愉快了。

五、教师精心备课,使课堂真正达到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真正正地还给学生。教师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教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可以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提纲包括: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难点、预习过程、预习方法、拓展提升、学生突发问题的设想等,如果教师备课充分,就能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上一篇:细节决定成败——宝马4S店喷漆工作心得下一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