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精选9篇)
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 篇1
医院文化建设的三个基本出发点 2009-06-09 17:40
一、以人本管理是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院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文化力量是医院永恒的竞争力。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与医院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艺术,打造医院的良好形象,是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建立起优秀的医院文化,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文化品位,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的重大课题。
1、以人本管理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本管理理念产生,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必然。不仅是现代成功企业管理发展的—种新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在知识创新型医院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提出人本理念的目的是使个人组织“双赢”,其本质就是强调人在实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管理的目的是怎样真正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般而言医院文化主要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化心态,观念形态和行为规范。它是一门“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以实现职工共同价值取向为核心,以形成团队精神为追求。
2、以人本管理是先进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实
行人性化管理的人文管理理念,其实质就是要在实施医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人为服务对象,以人为工作主体,解决人的需要,强化人的合作,充分设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塑造良好氛围,突出人的智慧、思想、道德精神等因素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医院的建设必须以医院文化来引领,也必须以医院文化来奠基。必须把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医院文化提高到医院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以文化力促进竞争力,提高医院的内涵质量,进而能推动医院健康发展。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生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的,医学文化的发展和前进、医院文化建设,其关键也是靠创新。医院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保持原状就是后退,不思进取必然被无情淘汰。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医疗服务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被员工认同且遵守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集中反映了医院特有的品格、素质、精神、作风以及形象。医疗服务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还应在医疗技术服务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要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得到体现。要切实改变见病不见人的单纯技术服务理念,使病人在服务过程中感受到对人的尊重和人间真情的温暖,这应该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医院文化的提出,标志着医院管理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
段,而这一新阶段的进入,必须对已有的经营思想、服务理念、管理制度、医疗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才有可能形成文化管理。
1、经营策略的创新。医院的经营策略是指为实现医院的长远发展目标,通过对医院经营的内部要素和经营环境的全面评估和分析,从医院发展全局出发而做出的较长时期的总体性的谋划和行动纲领。它涉及医院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根本性问题,是医院经营思想的集中表现,对医院经营活动和各项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医院经营策略创新的核心问题确立正确的医院的经营目标。医院经营目标主要包括医疗目标、服务目标、收入目标、形象目标、发展目标等。医院选择经营目标,必须首先发展病人新的或正在变化的需要、爱好、重视的属性,以及分析研究卫生政策、医疗市场学等,然后结合医院的实际,积极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树立良好形象,培养未来医疗服务的新型人才,以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不断满足病人新的需求。策略创新是医院领先他人的基本条件,没有创新理念,就没有市场立足之地。因此,管理者必须要深刻认识到,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各方主观能动作用,侧重强化总体和战略方面的统一管理,而在具体经营组织,经营行为方面则应更多地放活,以此激活医院的方方面面。
2、服务理念的创新。搞好医院优质服务的前提及更重要的因素是服务人员素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等方面的进一步提高,更新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的正确内涵,是把病人作为医院经营的出发点,同时又把病人作为经营的归宿,始终围绕一个中心----病人满意来展开。只有拥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和谙熟的服务技巧,才能了解和掌握顾客的服务需要,达到满意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是一种知识服务,现代医疗服务,已由原来的提供药品,医疗操作等纯医疗性服务,向提供诊疗、心理咨询、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环境等的整体或全方位服务迈进,要求医疗服务由粗略服务向精细服务,普遍性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化,并在技术性导向和顾客导向的基础上,确立“核心服务”、“便利服务”和“辅助服务”,完善和延伸服务项目和内容,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疾病谱顾客的医疗服务需求。
3、管理体制的创新。由于医院的经营管理要受到医院文化的指导和制约,医院文化也必须服从医院的经营管理。脱离了医院管理这片土壤,医院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医院文化建设必然要随着医院管理的创新而不断丰富和充实新的内涵。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能够主动顺应形势的变化,就必须要更新观念,实现管理模式从“单纯服务”到“经营管理”的转变。“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在观念上,必须要把健康当作一个产业来认识,要把健康这种服务当作是种产品来理解。要牢固地树立卫生服务的市场观点,把健康产业运作起来。
4、医疗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技术创新不是某项单纯的技术或工艺发明,而是一种不息运转的机制;它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技术概念。技术创新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同时,要树立技术导向。一是被动地适应顾客,从各个方面满足顾客眼前的需要,二是从患者的基本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技术创新的成果,引导和创造医疗市场。从这样的要求出发真正决定医院发展方向的不应该仅仅满足患者的需要,还应该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
医院文化建设要有前瞻性和先进性,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医院文化的创新就体现在医院管理的创新之中,经营策略的创新是前提,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是重点,管理体制的创新是保障。这就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
三、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
价值观,是医院文化的核心要素,一个医院的组织、建立直至其运营模式,都是医院价值观的反映,也是医院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个医院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医院文化。医院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在医院全体员工中建立起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传统和礼仪,使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价值观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医院文化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建设起来的,是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经过长时间工作积累形成的,医院文化从形式上
可以模仿其它成功医院,但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这些个性的东西如同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一样,是学不到、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它就包括医院及其全体员工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建立医院先进文化首先要确立医院的价值观,医院的价值观是医院总体工作的指南,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融洽相处的纽带,是医院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保障。医院的价值观主要包涵患者至上,关爱患者,尊重患者、方便患者、平等待人的人文精神,以及精诚协作、爱岗敬业、友爱奉献、图强求精的团队精神和专业操守。医院应花大力气加强对员工的院史教育,对院训、院徽、院歌的宣传、讲解,对个人荣辱与医院兴衰间利害关系的剖析,对医院发展道路和远景规划的认同等开展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培育、激发员工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来源:海峡医界网}
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 篇2
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 必须将“数学思考”目标作为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会蕴含的数学思想, 形成数学的思维方式.现以课例“图形的轴对称”的实践为例, 浅谈自己的实践、理解与思考.
一、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小明为了顺利地把制作的风筝放上天, 他需要在风筝上做几个栓线的环.如图1, 他在A, B两点加两个环直接拉线能顺利地放飞风筝吗?如果不能, 说说你的建议?
在学生讨论中提出“点A, B的另一边各加两个环”时, 老师及时追问:你能准确地画出这两点吗?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图形特征.
点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让学生观察风筝的图形特征, 回忆轴对称概念.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难于准确地画出这两点, 而这又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知识, 这样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其进一步主动建构知识, 感受研究图形轴对称性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引导探究 发现新知
(1) 图形例举
1风筝是学过的什么图形?类似的, 观察图2, 它们是否有类似的特点?
2你能够再列举一些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吗?
3你是如何判断所列举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
问题1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概念;问题2在学生列举的轴对称图形 (图3) 中, 应用概念说出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问题3引导学生概括判断的方法, 按定义、对折或者想象, 来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 操作探究
如图4, 将长方形的纸片, 折得一折痕为直线l, 任意取一点A, 用对折的方法找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标为A′, 连结AA′交直线l于O点.
操作时请你思考:
1请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
2请找出相等的角, 它们的度数是多少?
3直线l和线段AA′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4说说你的发现.
得出相等的线段是OA=OA′, 直线l与AA′相交的四个角都是90°, 所以直线l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 即引导学生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的线段.
点评:轴对称图形的举例、判断, 以及对称轴的寻找是对概念的复习和回忆, 为进一步探究轴对称图形性质提供图形的直觉.经过四个问题的层层引导,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 思考的角度, 从观察线段的数量关系 (AO=A′O) 、位置关系 (垂直) , 来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3.新知应用 辨析巩固
(1) 画一画
1如图5, 如果在直线l上取一点P, 连结AP, 你能够作出AP关于l的对称线段吗?
2如果在AP上任意取点B, 你能找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吗?
对问题2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 方法1是过点B作直线l的垂线交A′P于点B′;方法2是过点B作直线l的垂线, 垂足为点C, 截取B′C=CB;方法3是在A′P上截取A′B′=AB;方法4是在A′P上截取PB′=PB.
(2) 想一想
如图6, 在直线l的一边有一个△ABC, 分别求作点A, B, C关于直线l为对称轴的对称点A′, B′, C′, 得到△A′B′C′.
思考:这一过程我们做了什么?观察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 你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学生动手画图后, 引入图形的轴对称概念, 以及图形的轴对称具有的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3) 补一补
如图7, 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请你补画一个小正方形, 使补画后的图形成为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画图后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黑板上, 发现学生画图不完整, 提出思考问题:
1你是如何画图的?
2补画正方形时很多同学没有画全, 有遗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利用所学知识, 怎样才能做到不多不漏?同桌讨论.
4你能小结你的思考方法吗?
图8、图9为补画后的图形.
点评:“画一画”“想一想”是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接应用, 是知识技能的及时巩固.“画一画”第2题找点B的对称点, 学生给出四种方法, 体现了学生对新知的灵活运用, 为达成“数学思考”目标打下基础.“补一补”的问题解决, 一是正方形的不同添加方法, 体现求异思维;二是学生最初的添加, 其方法是无序、随意的, 老师及时提出“利用所学知识, 怎样才能做到不多不漏?”, 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提出数学方法上的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合作, 归纳出画图方法.根据自己探索结果总结出的结论,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而且在思考中感悟数学思考的方法.
4.小结反思 知识建构
这节课获得的概念是什么?说说你对概念的理解.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有什么方法可以借鉴?
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结论.
(1) 概念: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轴对称.
(2) 结论:轴对称图形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的线段;图形的轴对称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3) 方法:补画一轴对称图形时, 观察图形特征, 可以先思考其部分图形的轴对称性.
(4) 思想:转化, 即形的轴对称转化为点的轴对称.
点评:问题引导反思, 从概念、结论、方法和思想四个层面来总结与反思, 优化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并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 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规范思维的逻辑, 做到思之有法, 为以后的解决问题提供了策略和方法.
5.解决问题 拓展提高
呈现引课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了能顺利放飞风筝, 说说你的建议.
如图1, 找出对称轴CD, 再分别找出点A, B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 利用四点放飞风筝;也可以作出点A关于对称轴CD的对称点A′, 在CD上找一点P, 利用这三点也可以放飞风筝.
(2) 如图10, 风筝上的一根竹签记为直线l, 点A, 点B处是栓线的环.现为进一步固定风筝, 从点A拉一个线, 绕过竹签l, 再固定到点B, 如何拉线, 使得拉的线最短?请作出这条最短线路.
在学生独立思考3分钟后提出同组合作的要求, 逐步呈现思考的问题:
1这是一个实际问题, 你能将这个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该问题的意思.
2回忆以前学过最短路程问题, 改变题目条件, 成为你能够解决的问题, 并思考你解决的理由.前一问题是如何在直线l上找一点P, 使两条线段长度之和AP +PB最小 (图11) . 后一问题让学生联想点A, B′在直线l的异侧 (图12) ,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结AB即为最短线路.
继续呈现问题:
3试比较图12与原图 (图10) 点的位置的异同.如何将点B“移”到l的另一侧B′处, 满足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P, 都保持PB =PB′?你联想到什么知识?
4你能够找出符合要求的P, 使AP +BP最短?画出图形, 联系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证明?
问题3联系轴对称知识, 点B与点B′关于直线l轴对称, 都有PB =PB′ (图13) , 这样就容易得到找点P的方法: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点B′, 连结A B′, 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 为了证明AP +BP, 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P′ (与点P不重合) , 连结AP′, BP′, B′P′.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有关知识去说明AP′+B′P′>AB′ (如图14) .
进一步呈现问题:
5回顾探究过程, 研究问题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是借助什么解决问题的?轴对称在所研究问题中起什么作用?
点评:“解决问题, 拓展提高”的第 (1) 题是学习新知解决引课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有用的, 体现一节课的整体性;同时也是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进一步综合应用, 观察图形特征, 利用两对称点 (点E, F) 作出对称轴 (中垂线) , 利用对称轴作出点A, B的对称点, 其体现的方法给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第 (2) 题是教材例题, 是本节课的难点. 其解决过程, 一是很好地处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关系, 问题的给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3分钟, 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与领悟, 为后面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让更多的学生在交流时有话好说, 并理解、接受、辨析同学的观点, 积极参与讨论;二是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如问题1、2让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后, 联系学过的最短路程问题, 转化为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问题3、4引导学生联系新知, 进行猜测, 思考找点P作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证明;问题5的引导, 让学生反思探究过程, 归纳解题方法, 形成“抽象、回忆、联系、猜测、证明、反思”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实践思考
1.整体设计 把握数学思考途径
这节课的设计给出了一个课题学习的过程, 按照“实际问题—抽象数学问题—联系相关知识—研究解决方法—解决并拓展应用”的流程展开教学活动. 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及时反思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贯穿于整节课中, 很好地把握实施数学思考的主要途径.
一是在动手实践时学会数学思考. 对折长方形纸片找对称点. 让学生观察、猜想线段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有了自己动手操作的亲身经历, 其思考是直观真实可靠的, 经历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二是在独立思考时体会数学思考.每一问题的提出, 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思考的方向, 从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独立思考, 探索和发现, 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 为数学创新打下基础.
三是在合作交流中完成数学思考.在面对思考空间较大的问题时, 从“观察操作中你的发现”“问题解决的不同思路”“猜测得出的结论如何进行证明”“在解题中你使用的方法”等角度进行交流, 在合作探究中获得共识、知识和经验, 学会数学思考.
四是在及时反思中发展数学思考.如“想一想”画图后的两个思考, 引导概括出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反思获取知识的过程;“补一补”画图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解题过程的思考, 反思思考不全面的原因, 纠正不良的思考习惯等.每一环节的及时的反思, 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领悟方法, 比做题解题本身更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问题系列 引导数学思考有序
“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的培养, 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每一个学习活动过程中, 这就需要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系列. 在一个逐步探索、不断进行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归纳、证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性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拓展提高第 (2) 题的解决过程中, 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问题1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抽象为“直线上找一点, 使两条线段长度之和最小”, 问题2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问题3引导对比、联系本节课所学知识, 问题4找出点P的位置, 并探究证明其作法的合理性, 体现思维性, 问题5即为解题后的反思, 不仅是反思解题的思路, 更重要的是反思解决问题思考的过程.
金融危机下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 篇3
【摘要】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着诸多缺陷,多重监管机构之间难于协调,信息很难共享,监管部门金融监管理念落后。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确立适度监管原则,完善金融监管模式,加强金融监国的国际合作。
【关键词】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金融自由化。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金融动荡发生越来越频繁,1987 年华尔街股市崩溃、1992 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7 - 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美国开始进行金融监管改革,2011 年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直接影响到全球股市、期货市场、原油价格等各个方面。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内容和理念,逐步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一、金融危机下国际社会金融监管改革。
金融衍生品和虚拟资本的无限扩张以及信息分享机制不畅给金融监管带来的障碍,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促使美欧各国探寻和建立新的金融监管框架和规则。
( 一) 《巴塞尔协议Ⅲ》。
受到了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催生,巴塞尔委员会2010年通过了《巴塞尔协议Ⅲ》,新的巴塞尔协议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成为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引发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调整和重组。为了创造出更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协议主要做了以下修改: 第一,提高银行最低资本要求,增强资本质量; 第二,提出新的计量指标,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三,设立“资本防护缓冲资金”,提高整个银行业在危机中的恢复能力; 第四,引入杠杆率指标,把控银行风险敞口。
( 二) 美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
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是“两级多头式监管”,中央和地方两级都拥有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权力,多个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机构对金融行业进行分业监管。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2010 年 7 月,美国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 重建金融监管》的改革方案,其对金融监管制度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1) 组建联邦级的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 ( FSOC) ,负责识别和防止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系统性风险,促进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 2) 组建全国保险监管局( ONI) ,主要履行保险行业的监督、咨询、建议和信息交流等职责。( 3) 成立全国银行监理署( NBS) ,负责对所有联邦特许存贷款机构、外国银行实施审慎监管。( 4) 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署( CFPA) ,将原先分散在不同监管部门的消费者保护职责予以归并,统一执行保护消费者权益职责,对金融产品提供机构进行检查,对损害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金融机构和市场行为实施处罚。
二、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问题。
( 一) 金融行业经营模式的变化。
中国加入 WTO 之后,金融行业逐步对外开放,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金融行业分业经营的模式业也开始带有一定的混业特征。
首先,监管当局对金融分业经营的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一个金融企业的法人机构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业务。1999 年 8 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颁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符合条件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获准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同年 10 月,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又一致同意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2000 年 2 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又联合发布了《证券公司股票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获准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借款。2001 年 6 月,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商业银行在经过人民银行批准以后,可开办代理证券业务、金融衍生业务、投资基金托管、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代理保险业务。其次,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的子公司混业经营,即一个金融集团或者非金融集团通过控股或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在集团内部提供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混业经营在提高金融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 二) 金融创新的发展。
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开展金融衍生业务、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这些业务本身来源于证券业和保险业,“银证通”、“银券通”等银行业务品种的使用使得大众通过银行网络就可以直接进行证券投资。保险企业的创新金融产品、混业经营的势头尤其明显,新的涉及多个金融业务领域的保险产品不断涌现,如投资联结保险就横跨保险业和证券业两大金融业务领域。
三、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
( 一) 中国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的挑战与对策 篇4
入世对于我国经济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其影响是深远的。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机遇是潜在的,而挑战却是现实的。就我国金融业而言,这种挑战,给整个金融监管体系的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冲击。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当今金融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国际金融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风险的种类不断增加,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因素也在增多,这对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改革并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所谓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健康、高效运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监管当局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
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金融体系的运行安全,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金融监管的有效运行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作条件,而这个条件能否具备则依赖于健全的金融法律体系。
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应是一个包括政府监管、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行业自律、社会监管等多个层面的立体监管体系。
目录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金融监管内容和范围狭窄,监管乎段落后
2.金融监管的成本较高,导致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下降
3.金融监管人力资源严重稀缺,金融监管能力偏低。
4.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不健全
5.在分业监管的实施中,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
(二)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监管体系面临的`挑战
1.传统监管方式面临挑战
2.分业监管体制面临挑战
3.市场环境和监管体系面临挑战
4.监管队伍面临挑战
(三).加入WTO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对策
1.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实现功能性金融监管
2、完善央行监管体系
3.推动金融法制建设,建立完善法律环境
4.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
5.全融监管方式应以风险性与合规性并重为主
6.建立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强对金融集团和混合业务的监管
7.发挥金融业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作用
8、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9.加快金融监管手段的创新,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10.加强与国际监管组织和外国监管当局的合作
11.加强监管人员的素质,提高监管水平
质押监管工作基本流程 篇5
一.业务开展前期工作:
1.接受质权人委托,到企业查看基本信息,仓库和质物情况,进行盘库把结果提交给银行。于此同时初步和企业商量具体监管费用问题。
2.如企业有异议可另行寻找新的监管公司重新核实(一般情况不会),如无异议则提交企业的基本资料(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组织机构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还需提供近2年企业的财务信息)。
3.银行根据监管公司提供的信息和企业信用信息,确定具体放款数额,质物单价,质押率,最低控货线。
4.结合以上几点制作考察报告及上报总公司的业务申请表。5.要求出质人协助完成《仓库租赁及监管协议》的签定。
二、业务开展中的工作
1.按照银行要求定期核定库存货量,测量后与实际台帐核对,保证监管专区内的质物数量始终不低于银行规定的质物数量、价值。监管员每天以传真方式或电子邮件方式向质权人汇报质物库存情况,出现异常随时上报公司。2.公司每日查看并填写每个项目的库存质物登记表(必须由企业签字盖章才有效),于每个周一汇总后提交给各个银行。
3.一定要做好各个风险点的监控工作,根据银行指示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更改质押率,最低控货线等数据。
三、业务开展后期工作
1.在项目将要结束时(1个月以内),一定要密切注意企业库存变化,增加盘库次数和巡库频率。
2.在接到银行下发的解质通知书,确认企业已经还款并结清监管费后,方可解除监管。
3.各种单据、数据、记录需带回公司,由公司进行封存,保留3年以上,以备不时之需。
备注:1.质押监管风险控制是第一位,一定要做好和银行,企业的沟通,按照银行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处理问题。
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 篇6
国务院办公厅的消息称, 3月28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 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 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开展金融综合改革, 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不仅对温州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而且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温州金融改革的历程——“风暴”后唤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 温州金融试点改革实践从未间断, 形成了温州金融试点改革的先发机遇和政策优势, 金融改革成绩斐然。
1987年温州在全国率先启动浮动利率改革, 进而成为我国利率改革的试点地区;
2002年8月, 时任央行行长戴相龙到温州调研, 提出温州金融体制改革的设想。当年12月, 浙江省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联合在温州召开“深化温州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 宣布温州作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 正式启动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那次改革内容有6项, 包括国有银行小额贷款营销“三包一挂钩”;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农信社;改造温州城市商业银行;推动商业银行产品、服务创新, 如推出个人委托贷款;政府组建两家中小企业投资 (担保) 公司, 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2003年温州开始启动建设资本活跃的“金融港”发展战略;2004年推进农村合作金融体制试点改革, 顺利实施“5-5-1”改革方案;2005年温州对区域性金融改革进行系统研究和全面部署, 提出“短期十方面改革方案”和“中长期四方面探索课题”;2006年重点推进小企业贷款试点改革, 大力推进“六项机制”建设, 重点突破小企业信用贷款瓶颈;2007年进一步做强做大区域金融实力, 地方商业银行跨出温州设立异地机构, 发行金融次级债券, 更名成立温州银行;2008年4月, 温州被确立为浙江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探索制定民营经济融资新政策, 探索民企直接融资渠道等。
2011年秋季, 温州陷入了一场民间借贷引发的漩涡。一些企业的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 有的企业主承受不住压力, 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其中, 以“眼镜大王”胡福林出走美国影响尤甚。愈演愈烈的民间借贷风波, 被舆论称作“温州式金融危机”。
2011年10月4日, 温家宝总理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温州调研。其后, 11月8日温州市召开金融工作会议, 会上公布, 为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化、阳光化, 温州市将全面实施“1+8”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战略。所谓的“1”, 是指围绕“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总方案, 温州市制定了《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按“先行先试”的原则, 研究完善后向省政府和国务院上报;其中的“8”, 是指围绕着纲领性总方案, 温州市还将对应制定8个专项具体子方案。8个子方案涉及领域主要包括:创建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股权投资业、做强股权营运中心、创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温州银行发展规划、农村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和创建地方金融监管中心。
今年3月14日上午,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 温家宝总理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温家宝在谈到广受关注的“吴英案”时说, 应该引导、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使其规范化、公开化, 既鼓励发展, 又加强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正在积极考虑将温州的民间金融作为综合改革的试点之一。3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4月25日, 浙江省通过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方案实施细则并将于近日公布;4月26日,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作, 有望推动民间借贷阳光化和规范化。
有望打破国有银行的金融垄断
我国的金融业一直由政府实行严格管理, 国有银行垄断了金融市场, 但是这种格局与我国越来越发展的经济态势已经严重不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沿海发达地区, 民营经济更是占了地区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民营经济的企业形态通常大多是中小型企业, 与国有银行有一定距离, 大量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难以得到来自官办银行的信贷支持。
如今的中国银行业, 就像一条慵懒的蓝鲸, 这种地球上生存过的体型最大的动物 (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20%以上) , 靠吃食物链底层的磷虾 (银行利润70%以上来源于利差) 维持自身一百多吨的身体 (2011年,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达到113.28万亿元, 商业银行净利润超过万亿元) 。
实际上, 作为企业, 国有商业银行赚取利润本无可厚非, 但“畸高”的利润却体现着对金融服务客户的挤压。这种长期“被宠”的中国银行业所存在的固有秩序, 自然与银行体制改革不力造成的垄断乱象 (如金融业务伪创新、对实体经济不作为、服务质量改进难等等) 无法脱离。
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暴利”不仅开始腐蚀中国银行业本就艰难的改革动力, 也在对目前脆弱的中国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是这个金融垄断制造的银行暴利与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遇到的金融壁垒, 其共存本身已然令天平高度倾斜。长久以来, 民间融资头上一直高悬“非法集资”、“拢乱金融秩序”的利剑。由于正规金融体系垄断金融资源, 对民营经济支持不足, 部分民企不得不游走于灰色地带, 融资成本畸高, 制约了民营经济的规模经济效应, 放慢了结构调整, 最终降低了中国经济的总体效率。
近期, 温家宝总理在广西钦州、福建泉州、莆田、福州等地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说:“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 温州试点的有些成功经验要在全国推广。关于融资成本, 其实我这里坦率地讲, 我们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为什么呢?就是少数几家大银行处于垄断地位, 只能到它那儿贷款才贷得来, 别的地方很困难。现在民营资本进入金融, 根本来讲, 还是要打破垄断。中央已经统一了这个思想, 在温州进行试点。温州的试点, 有些成功的, 要在全国推广, 有些立即可以在全国进行。”
现在看来,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发出了这种信号:打破国有银行暴利垄断、推到横亘于民间金融的铜墙铁壁, 为时不远。
【相关链接】2011年年报显示出的银行暴利
最新公布的2011年年报显示, 5大国有银行净利润超过6700亿元, 日赚18亿。且截至4月5日, 已公布2011年年报的12家上市银行在报告期内共实现净利润8415亿元, 占1377家已公布年报上市公司总利润的50.8%, 行业整体毛利率高达40.6%。另据银监会的数据, 去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达到10412亿元。
高利润的背后与“高息差”的贡献存在莫大关系。统计显示, 与12家银行去年实现的21516.03亿元的营业收入相比, 其净利息收入近1.7万亿, 占总收入78%, 其中深发展、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增速更超过40%。
高息差盛行的同时, 2003年仅为300多种的银行收费项目, 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中列出的收费项目, 目前多达3000种, 7年时间增加了10倍。去年8月, 12家上市银行公布了去年上半年业绩显示, 在其实现的4244.47亿元净利润中,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就有2057.43亿元, 几乎占到了净利润的半壁江山。
正是传统的“吃利差”和新增加的“手续费”的双重驱动, 形成了中国银行业的暴利, 这一度被公开指出其利
润超过了烟草石油等垄断行业。暴利横行下, 银行业的丰厚薪酬和年终奖自然令其他行业“望尘莫及”。据公开数据显示, 去年, 在银行工作3年以上的一般工作人员, 年终奖大都在8万元左右, 加上半年奖、季度奖等, 全年奖励性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而供职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在这些数值上比大型国有银行还要大。
金融监管如何为金融创新服务 篇7
关键词: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服务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这个定义包括了金融创新的几个方面内容即工具的创新、市场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厉以宁教授指出,金融领域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在现行体制下和运用现行手段无法得到这个潜在利润,因此在金融领域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这就叫金融创新。随着人们对金融创新认识的深入,金融创新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金融创新的外延,即金融创新的分类上。笔者认为金融创新就是指会引起金融领域结构性变化的新工具,新服务方式,新市场以及新体制。
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这些监管活动可以基于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一是加强管制,通过限制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范围,限制金融创新,控制金融价格来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二是放松管制,通过强化金融市场竞争,促进金融市场的发育与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创新是金融自由化的必然产物,而金融监管则是国家干预主义在金融业的逻辑延伸。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就象“自由”与“干预”一样,是动态的“博弈”过程,金融发展一方面需要金融创新作为动力,另一方面又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以利于金融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就这样互相作用,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共同促进金融改革的深化。
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金融创新客观上需要金融监管机构作出适当调整
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货币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改变了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这必然使得金融监管机构的原有调节范围,方式和工具产生许多不适性和疏落,需要进行重新调整。
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监管主体的重叠与缺位并存
现行分业监管过程中,大都采取机构性监管,实行业务审批制。这样,当不同金融机构业务日益交叉时,一项新业务的推出通常需要经过多个部门长时间的协调才能完成。此外,有的新金融业务处于不同金融机构业务边缘,成为交叉性业务,如储蓄保险是一种既包括储蓄功能又包括保险功能的业务品种,对于这些金融创新,既可能导致监管重复,也可能出现监管缺位。
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监管制度出现重大创新
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篇8
《我国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学院:财经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403 学号:1 姓名:1 老师:1 电话:1
时间:2017年6月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摘要: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银行同业市场、理财业务、资产等业务领域创新较多,交叉式金融产品存在层层嵌套,参与机构存在业务行为等不规范,由此,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频发。为了促使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使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两者在博弈中发挥作用。本文就以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重点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乱象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金融是一国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深远。各市场主体不断金融创新来维持竞争力,从某种程度来说,金融创新诱发了金融乱象的出现,因此需要金融监管。中国银监会在多个场合都提及要坚决治理金融乱象,2017年4月7日,银监会就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经济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大力集中整治银行业存在的金融乱象,对于违规行为,银监会也加大处罚力度。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有什么问题就排查什么问题,排查出来什么问题就去整治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以此可以看出银监会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整治金融乱象。银行业市场乱象的表现形式涵盖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和非法金融等十大方面。这十大金融乱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利的影响。随着郭树清就任银监会主席,金融监管由喊话式转向行动实战,金融市场整治正式拉开帷幕。郭树清执掌银监会以来4月份就出台了至少7份监管文件,如《关于开展银行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体现了“强监管、强问责”的理念。2017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就作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仅在3月29日,银监会便作出了25件行政处罚,处罚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罚款金额合计4290万元。从后来银监会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披露的25项处罚信息来看,信贷资产及相关分公司和相关人员共涉及13项行政处罚,包括违规收购个人贷款;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收购不良资产未按规定通知债务人;为同业投资行为违规提供隐性担保等,机构处罚资金共计360万元。在银监会的处罚中,也不乏“巨额罚单”。比如,平安银行因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销售对公非保本理财产品出具回购承诺、承诺保本,为同业投资业务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等被罚款1670万元。恒丰银行则因腾挪表内风险资产,将代客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本行自营业务,减少加权风险资产计提,以及变更持有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未按规定报银监会审批等被罚款800万元。华夏银行也因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总额占上一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比例超过监管要求等,收到1190万元罚单。由此可见,银监会是下定决心来整治金融乱象,一场金融监管风暴正在席卷而来。
2017年6月20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2017年陆家嘴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的含义有三层含义:第一,中国金融业已经高度开放,已经全面融入世界发展之中;第二,中国金融稳定和世界金融稳定已经高度相关,特别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中国几大商业银行已经被列入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第三,必须在大的背景、格局、视野之下要有更宽广的思维,来思考改革发展,加强中国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有几层深意:首先,经济兴衰决定金融兴衰,没有经济的健康基础,金融就难以繁荣和发达。金融的繁荣如果离开经济健康的发展基础,最后只能是泡沫。泡沫最后必然会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其次,一切金融改革创新都是为了服务经济健康发展,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创新而创新。“我国的金融改革不是过快,而是相对滞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第三,金融的安全稳定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必须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稳中求进。当前中国金融仍然是稳定的,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是很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在13%以上,流动性也处于稳定状况。不过也应该看到金融业有很强的顺周期性,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必须高度警惕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因此,我国不能因为金融乱象而减少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客观上需要金融监管机构作出适当调整。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货币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必然使得金融监管机构的原有调节范围,方式和工具产生许多不适性和疏落,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与金融创新的发展保持同步,已成为监管机构的一个主要挑战。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在总体上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从而极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是将诸多风险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再包装,这种组合后的风险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显得更加复杂,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控制货币及信贷量,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执行复杂化,一旦风险触发,可能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繁衍使得金融市场更加捉摸不定,一些金融创新工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和化解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但在实际运用中投机性越来越强。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和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破产都是因为交易员从事金融期货炒作导致巨额亏损引发的。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给市场主体提供了巨额利润来源,因此常被一些冒进的金融机构滥用,也常被不法分子利用,给金融业带来混乱。对于金融创新,我们只能相应地调整我们的金融监管手段,加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影响。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有保护作用也有监管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可以减少交易的风险。(2)某种金融资产的市场组织本身就是公共机构,这样可以更好地公平地执行其职能,现在,大多数证券及期货交易场所采用会员制形式,作为公共机构的市场组织不仅是监管制度的设计的组成部分,同时亦承担着重要的监管职责。(3)金融监管本身对金融创新有刺激作用,促进金融创新的产生。外汇和资本管制的废除是导致银行选择海外发展和拓展国际业务的一个明显例证。
由于金融创新既有积极的金融创新,又有消极的金融创新,当金融监管面对积极金融创新,则是保护作用。积极金融创新是金融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机构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在现有的法律框架范围内,针对金融市场需求,主动进行的创新行为。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激烈竞争的压力迫使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创新,发展多种金融机构,形成大批互相竞争的市场主体;推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金融资产,使市场工具多样化。对于积极金融创新,作为国家干预的金融监管应“消极”应对,尽可能地给金融机构创造更多地“自由”空间,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积极金融创新。但是应当注意,积极金融创新也存在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因此,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完全放弃监管。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市场经济构建的国家来说,金融创新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在金融深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既不能以风险为由抑制金融创新,也不能为创新而忽视风险防范,同时还要有效利用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功能。反之,对消极金融创新应采取“积极”的监管措施。
我国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应对如下:金融监管制度的制定要有前瞻性,金融监管政策措施要适应金融业未来发展和变化趋势。为了防止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当局在制定金融机构稳定性指标和有关措施时,要考虑未来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资产的可能变化等,此外,要建立金融监管的预警系统,加强对金融体系安全性的监测,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以鼓励积极金融创新,抑制消极金融创新为原则。模式的选择上,应由侧重于外部监管模式向既重视内部监管,也重视外部监管模式转变。总之,随着金融的日益深化,特别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系统风险和个别风险的概率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适时调整金融监管以适应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成为金融监管的迫切任务。金融监管机构应时时掌握创新动态,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宇飞《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 篇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张润浩(陕西杨凌
712100)
摘要:基层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的派出机构,是有效履行金融监管职责的执行者,在履行金融管理职责中发挥着具体实施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基层央行的金融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困扰着基层央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基层央行金融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央行;金融监管;对策建议
一、基层央行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管理人才缺乏,实战经验不足
一是员工年龄结构老化。以某地市中支为例,全行员工平均年龄达到42周岁,其中44一55周岁职工占总数的48%。二是知识结构老化。以人民银行某市中支为例.具有本科学历经济金融专业毕业的只有28人,占23%。三是高素质人才匮乏。某地市中支全辖仅3人具有高级职称、1人为研究生学历。一方面.近几年新招录入行的大学毕业员工普遍缺乏金融从业经验,多数在工作中还需长期培训。另一方面,现阶段金融业务发展较快,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现有地市中支员工又由于忙于自身业务.很少有机会学习和了解商业银行的具体金融实务,加上缺乏横向流动机会,致使金融管理的感性认识和操作本领受到限制,缺少真正的实战经验,基层央行加强金融管理缺乏高素质人才支撑。
(二)管理手段退化,执法力量分散
金融管理长期以来是人民银行的执法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银监部门分设后,基层人民银行侧重金融服务工作,在相当长时间内,金融监管意识逐渐淡薄,对金融管理工作的监管理念、方法探索也停顿了。即使遇到处理监管事务也是回到过去的片面式合规性监管方式中。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普遍做法是“各自为政,分头出击”,由各职能部门分别进行单项检查,征信管理、金融统计、反洗钱、国库管理、外汇管理等各项执法检查的对象、程序、内容、方式各不相同,没有整合监管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监管平台,未能 形成稳定的执法监管工作体系。监管手段退化,监督检查权力度不足,难以引起监管对象重视。
(三)职能定位模糊,内外环境不相匹配
从法律层面来讲,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被赋予反洗钱、征信业等新职能,但实际上这些新的职能没有得到很好地运用,加之未能区分履职层次和区域差异,统一以“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三大职能的标准来定位自身的履职模式,结果产生了地市中支履职定位不准、方向偏移等突出问题,以致丧失或弱化了地市中支原有的金融管理功能作用。(四)立法滞后
1.金融机构营业管理方面,法律文件长期实施,内容与现实差距太大。如《现金管理条例》、《国家金库条例》、《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规定的内容滞后于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以国库为例,1985年颁布的《国家金库条例》及其1989年颁布的《细则》,整个思路和框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没有体现国库风险防范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库核算业务的变化,以及国库电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库条例的滞后性与新业务的不匹配性逐渐暴露。一些重要的国库业务如国库监管、国库退库、国库拨款,以及一些新的国库业务,如支付系统往来、国库内部往来和横向联网等,没有明确的管理操作规定,使国库业务陷入制度肓区。国库对预算资金的监督权规定得过于笼统,职责分工与监督范围界定不具体,对财政预算单位的监管流于形式。国库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感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2.综合执法检查方面。一是个别监管职责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如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其制度已日趋完善,但关于应缴存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的管理却不明确。如果发生金融机构拒绝上缴财政性存款,人民银行依据何程序如何检查、有违规行为依据什么法规处理,均没有法律法规或规章层面的规定。二是有的法规未及时修订。如对于金融机构为无贷款卡(无效卡)企业发放贷款的违规情况,处罚依据是人民银行总行1999年颁布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但目前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升级为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之相适应的《贷款卡管理办法》在2006年11月向社会征求意见后至今未正式颁布实施,使基层央行缺乏有力的监管依据。又如在保障金融统 2 计信息及时、准确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反馈方面,真正可供基层人民银行运用的执法依据不足。三是行政处罚依据缺失。如金融统计数据科目乱归属、漏统等问题,虽然问题突出,但落实到行政处罚,却无法归结到瞒报、数据虚假上来进行处罚,削弱了人民银行依法监管的威信和形象。
3.配套性规定未能跟上立法进程。对于一些新增监管职责的履行,如金融稳定、管理信贷征信业务等职责,由于缺乏配套的法规,导致基层央行面对金融机构的一些行为难以准确定性,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对辖区日常金融监测上位法只是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的实体法律、法规。如《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章监督管理,没有规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导致难以实行;又如第九条规定“国务院建立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目前尚未制定有关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了人民银行的建议检查权,目前尚未得以制度化,导致上述制度仅停留在纸面上;一些新的职能没有规定,根据国务院确定和人民银行 “三定”方案,人民银行被赋予了新的职责,这些职责有的已经在运作,有的仍然在设计之中,但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基层央行与银监部门的监管信息缺乏共享,缺少互补性监管
据统计,目前91.72%的基层行未与属地银监部门建立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难以有效提高监管信息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在监管上缺少有效的互补,致使重复监管与监管真空并存,特别是交叉性监管业务,如民间借贷等.双方均未实施监管。基层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有形无实,监管主体权责不清,如地市级人民银行对基层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负有反洗钱监管责任,但却无法与只设到省一级的保监、证监机构进行有效的协调沟通。
(六)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机制流于形式,不能引起金融机构的重视 目前对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机制主要是从日常检查和风险监测人手,体系不完整,由于人民银行的监管与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金融业务的增长脱节,风险评估机制不能有针对性地指出金融机构问题、不能全面反映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报告多数是各职能部门对有关情况进行整理,牵头部门汇总,缺乏对金融机构站位高、有价值、前瞻性强的评价。
二、加强基层央行金融监管的对策
(一)强化金融监管意识,树立监管地位和权威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进对中央银行加强金融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深度认识,坚定做好新形势下金融管理工作信心,为更好推进金融管理工作提供思想保障;二是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履职思路,以管理促服务,以服务带管理,在当好金融服务者的同时,勇于当好金融管理者,在管理与服务中寻找平衡,促进履职水平提升;三是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高度重视监管工作,把握金融管理工作的新定位,落实好监管责任,进一步明确基层央行的监管权限和工作职责,丰富监管内涵,努力实现与其它工作职能的有机结合;四是坚持“监管树权 立维护基层央行履职地位和权威。
(二)持续推进制度建设,扎实金融管理基础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推动金融管理工作归口管理。根据地市中支金融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加强金融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搭建金融管理平台,单设金融管理科,统筹安排辖内金融管理丁作。县支行应设立金融管理部,作为全辖金融管理资源整合的平台。二是深化制度建设,规范和理顺金融管理工作。继续完善《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办法》等金融管理制度办法,试点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以金融管理制度为执法监管框架,规范好具体实施程序,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管理;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供好人才保障。继续做好按管理、检查、调研分类建立金融管理人才库工作,为金融管理储备人才;完善好金融管理人才库管理办法,规范好突出业务专长和综合素质的人才选拔程序,筛选出一批业务骨干入库。拓宽选才用才视野,改革行员录用办法,重点在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选调一批优秀金融管理人才充实到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管理部门中去,为基层央行有效提升履职水平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完善现有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
由于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人民银行履职的变化,现有的法律体系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民银行履职的需要,需要对现有的监管法律法规进一步梳理、完善,并通过基层央行在监管中的实际情况对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如《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很多条款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工作,对金融机构的执法检查中易造成适用条款的混淆,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制定《征信条例》、《金融统计管理条例》、《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条例》和《支付系统管理条例》;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和《国家金库条例》等。同时,建 4 立健全与《国库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和具体办法,如《预算收入管理办法》、《财政税务部门开户管理办法》、《国库款项拨付管理办法》及《国库款项退库管理办法》等。以明确的法律条文进一步明确国库在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职责,规范国库业务的操作和管理,使国库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建立健全人民银行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
2009年以来,新一轮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对中央银行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健全系统性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等赋予了新的内涵。我国“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人民银行结合自身履职中存在的法律障碍和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上赋予央行较大监管权的实际,推进金融业改革,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加强金融管理,拓展金融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民银行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不断适应新时期、新任务对人民银行整体履职提出的新要求,确保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权力和金融机构的义务都有足够的法律依据作为支撑。
(五)强化监管信息沟通共享及监管协调
在基层央行间建立金融监管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实现区域内金融动态、风险状况、违法违规行为等信息沟通及数据共享。与属地银监部门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加强监管联合及协调,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现象的发生,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与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强化人民币反假等监管工作,有效提升监管效果。
(六)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履行职责的保障
充分应用人民银行九项金融监管现场检查权,加强对反洗钱、国库、人民币流通、支付结算和结算账户等业务的监管,加大查处力度;整合金融监管职能,强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综合业务执法检查,提高金融监管合力;发挥中央银行金融业务平台作用,优化中央银行金融服务。强化金融业务准人备案审核,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探索建立辖内金融风险集中评估防控工作机制,强化对新设金融机构和法人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加快建立对新兴涉金融产业的管理监督机制,做到全方位的金融风险监测,掌握金融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参考文献:
[1]郭徐荣.财政性存款的缴存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9):55.
[2]吴德军.如何加强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敖缴存的监管[A].中国金融学会国库专业委员会.2009国库研究文集[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42.
[3]杜斌.论中央银行的纵向一体化与基层央行职能[J].金融研究,2006(09).
[4]周武.基层央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海南金融.2006(08). [5]王家进.提升基层央行履职水平要发挥好六个作用[N].金融时报,2011.
【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推荐阅读:
金融监管的重点10-06
金融监管的未来趋势07-27
金融监管的供给侧改革06-06
金融衍生品的市场监管08-23
金融市场金融监管08-09
金融监管金融创新08-11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05-23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监管07-01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本身的缺陷05-19
金融监管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