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及应用说课稿

2024-07-11

动能定理及应用说课稿(通用4篇)

动能定理及应用说课稿 篇1

动能定理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内容与地位

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能。

(2)由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出动能公式。(3)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的计算。(4)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能力目标:灵活应用公式 WEk2Ek1Ek计算功。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 维方法。

3、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4、难点:动能定理怎样揭示功与能的关系。

二、说学情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分别学习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 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再次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

2、学习方法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可建议学生课后独立进行推导,这样做,可以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讲授、自学、讨论并辅助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镜、引入新课

地球旋转的卫星,流动的水都有动能,那么它们的动能是多少呢?

2、复习提问

(1)什么叫动能?

(2)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新课讲授

一、动能的表达式 [请你回答]: 我们在上节探究中已经知道了功与物体所获得的速度间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的表达式究竟是怎样的呢? [讨论话题归纳]:(1)物体的动能跟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物体的动能还与其质量的大小有关。[思路导引](1)请你说说这个推理的理由吗?

从斜面上滚下的钢球,质量越大时,能推动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木块的距离也越大。

(2)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问题吗?

使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了位移。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以把力学量与运动量联系起来。[形成研究的课题] 给物体施加一个恒力F,使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物体发生位移L的过程中,力F对物体做了功W,物体的速度由V1变为V2。

[请你动动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由运动学公式:

把F和L的表达式代入 得: [请你想一想] 这个推导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结果 可以看出:第一,式中 与V有关,因而它与动能有关,且与V2成正比也与上节的探究结果相一致。第二,始末两态的 之

差与功相等,而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因而可见,我们可以把 定义为物体的动能。[板书]:

一、动能

1、定义:物理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

3、表达式:

4、单位:焦耳(J)

5、说明:

①动能是标量、也是状态量。

动能具有瞬时性,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就具有一定的动能。②动能的大小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即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二、动能定理

我们把 叫做动能定理 请你回答:

1、动能定理具有什么物理意义?

2、动能是标量还是矢量?

3、动能状态量还是过程量?

4、动能的单位是什么? 思路引导: 动能定理尽管是在一个恒力做中推导出来的,但它在变力做功或多力作功的情形中仍然成立。请你回答:

1、在多力做功中,动能定理具有什么物理意义?

2、多力做功问题中,应怎样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3、如果做功过程中,对应一个曲线运动的路径,动能定理还成立吗? [板书]: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叫做动能定理。

2、表达式;

3、说明:

①W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包括正功和负功,也包括重力做的功。②知F和S,则可用W=FS求功,若不知F或S,可通过动能定理求功

③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做功和直线运动的情况,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情况。

三、动能定理的应用 例

1、(教材上,略)

动能定理的优点在哪里呢?

1、动能定理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便.

2、动能定理能够解决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问题,而牛顿运动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非常困难.

四、布置作业

五、重点总结

(见上板书)

动能定理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处于《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它贯穿于这一章,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新课标在讲授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一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讲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讲述,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明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级推导过程,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灵活运用动能定理。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

(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3)培养学生领会自然规律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动能概念的理解。

2、动能及动能定理的推导。

3、动能定理的应用和试用范围。

四、教学难点

1、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学生情况分析】

考虑到所讲授的学生已达到高二,在高一一年的学习锻炼中已基本掌握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能力。讲授这节课应该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分别学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的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探究方法,在这里采用这种方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也更加容易理解。

【教学方法和学法】

以讲授法为主多媒体手段等为辅,配合学生的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前面我们通过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从而确立重力势能的表达式;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是什么?通过与学生问答得出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从而引出动能

二、确定目标,理论探究 1.动能与什么有关?

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通过幻灯片flash功能定性的了解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动能公式的推导

通过例一来推导动能的公式和了解动能的定义

例一:物块在水平光滑桌面上,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B点,试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定律求F的做功W

(1)提问学生,然后让学生做出回答。(2)在黑板写出求解过程

22(3)得结论Ek=1/2mv2-1/2mv1,然后用WG=mgh1-mgh2进行类比,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思考与讨论这个公

2式代表的意义从而得出动能的表达式为Ek=1/2mv

(4)给出动能的定义,表达式,单位(5)对于动能的理解: A:物理状态量→能量状态→机械运动状态

B:标量性:只有大小,没有负值

C:相对性: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的结果往往不同 D:物体做正功,动能增加,物体做负功,动能减少

三、动能定理推导

对于例一进行变式,水平面改为有摩擦。同样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定律去求得摩擦力和F的做功W(1)请同学来黑板上写出F和f做功的表达式(2)得出F和f的做功表达式为W=1/2mv2-1/2mv1

(3)请同学用语言把这个公式表述出来,看看这个公式蕴含着什么意义(4)给出动能定理的含义,表达式

(5)对动能定理的理解:a: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有的力促进物体运动,而有的力则阻碍物体运动。因此它们做的功就有正、负之分,总功指的是各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b:动能的改变量指的是末状态的动能减去初状态的动能

四、用动能定理解题并了解其优越性及动能定理的试用范围

例2:架飞机,质量m=5.0×10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5.3×10m时,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重量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1)叫两个学生上黑板分别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定律和动求解

(2)比较两种解题方法的不同,讲出动能定理解题有什么特点(3)得出结论,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可以简便运动过程

例3讨论的是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如果运动轨迹是曲线呢?我站在高度为h的高台上,以和水平α的角度扔出一根粉笔,求粉笔落地的速度大小?我在同一高度斜向上、竖直向上、竖直向下以相同速度抛出不同粉笔,不计空气阻力,它们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同吗?

(1)同样叫两个学生叫两个学生上黑板分别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定律和动能定理进行求解(2)比较两种解题方法的不同,讲出动能定理解题有什么特点

(3)得出结论,动能定理适用于曲线运动,可以简便曲线过程中的一些计算的计算 能定理进行

32例4:运动到了A点,求在此过程中F的做功W

如图所示,在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小球无限缓慢的从B(1)请两个同学上黑板用自己的方法去解题

(2)分析两个同学解题的对错,讨论

(3)得出结论:动能定理适用于变力做功的物理情景 动能定理的优点:不用考虑中间过程是直线还是曲线,也不用考虑中间过程中的加速度和速度是如何变化,只需要求物理初始状态和末状态的动能和整个过程中合力做的动!所以在处理动力学的问题中可以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使用范围:没有范围,没有限制,应用最为广泛!既能用于恒力做功,又可以用来变力做功,既可以用来直线运动,又可以用来曲线运动

五、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研究对象和所研究的物理过程,确定初末位置 第二步:求初末状态下的动能并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 第三步:求解方程

七、课堂总结

口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本节课中,重点在讲授中已经突出,需学生理解记忆。难点主要在例题中突破,在讲授过程中强调功能转换。)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定理: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改变量。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演绎推导动能定理,体现了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

3、动能定理中所说的外力可以是任意的力,功 是指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的合力的功。要使学生分清过程量与状态量之间的关系。

4、优越性:动能定理只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初末状态;而不考虑运动过程中的细节,选择适当的运动过程更是能简化求解过程。因此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比较方便。尤其是物体在变力做功的情况下。

八、布置作业

① 教材“问题与练习”第1、2、3题.②世纪金榜

【板书设计】

7.7动能及动能定理 1动能

定义:物理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表达式:Ek=1/2mv2 单位:焦耳J或者(Kg *m2/s2)

对于动能定理的理解:A:物理状态量→能量状态→机械运动状态 B:标量性:只有大小,没有负值

C:相对性: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的结果往往不同 D:物体做正功,动能增加,物体做负功,动能减少

2.动能定理

定义: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

公式:W=1/2mv2-1/2mv1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a: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有的力促进物体运动,而有的力则阻碍物体运动。因

此它们做的功就有正、负之分,总功指的是各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b:动能的改变量指的是末状态的动能减去初状态的动能

3.动能定理的范围

没有范围,没有限制,应用最为广泛!既能用于恒力做功,又可以用来变力做功,既可以用来直线运动,又可以用来曲线运动

4.解题步骤

勾股定理的应用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

本课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第14章第二节内容,是在掌握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对勾股定理的应用之一.勾股定理为我们提供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间的数量关系,这一定理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了解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方法目标: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的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合情的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维发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正确使用.难点突破关键:在现实情境中捕抓直角三角形,确定好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和斜边之后,再应用勾股定理.二.说教法和学法

1.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三.教学程序

初中物理说课稿:《动能与势能》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动能与势能”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能量、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的初步概念,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功”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各种形式的能的起点,因此,引导组织学生学好,能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2、能力目标: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

(2)进一步了解利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3)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二、说教法:

1、实例讲授法

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由于它比较抽象,所以在引入能量概念时,运用举例法进行教学,并结合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一因素,推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实验探究法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的教学则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3、交流讨论法

对于实验结论的正确与否,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科学性,则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实验情况形成共识,得出可靠的正确的实验结论,从中也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此外还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巩固本节的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总结出物理规律,这就要指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综合分析,达到从实践到认识上的飞跃。另外要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加油站”帮助理解,拓宽知识。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提问:

1、物理学上所说的功指的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单位是什么?

(为引入能量概念以及能的单位的讲授做准备)

(二)举例引题,建立能量、动能、势能等物理概念

1、首先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关于“能”方面的俗语,如风能、水能、电能、太阳能、能源等,引入“能”这个概念。

2、从实例中抽取出能的基本含义。如流动的水、风、张开的弓、压缩的弹簧、举高的铁锤等都能够对其他物体施力,并能够使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即都能对其他物体做功,从而概括出能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它具有能。做功越多,表明具有的能量越大。强调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从而指出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致也是焦(J)。

3、针对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一因素,并结合实例中的物体是由于运动还是举高或是发生弹性形变等而能够做功,得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在讲完概念后再举一此实例让学生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题:公路上奔驰的汽车具有_______能;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_______________能;压弯了的撑杆具有_________能。(三)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物理规律

实验探究1: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探索课本图8—35和8—36的实验,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探索出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和规律。

实验1:利用同一个钢球来控制质量相同时,从不同的高度滚下(速度不同),观察被撞击的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判断钢球做功的多少,即具有的动能的大小,得出动能与运动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实验2:利用木球和钢球(质量不同)从同一高度滚下(控制速度相同),观察被撞击的木块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判断木球和钢球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出动能的大小,得出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以上两次实验是在“加油站”中所提供的两点结论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加油站”中的信息。

实验探究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探索课本中图8—37和图8—38的实验,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探索出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和规律。

实验1:同一重物从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到特制的小方桌上,观察小方桌的桌腿下陷的深度,进而推断出重物的势能与重物所处的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势能越大;

实验2:让两个质量不同的木块和铁块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到小方桌上,观察小方桌的桌腿下陷的深度,进而推断出重物的势能与重物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势能越大。

实验探究3: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将一只弹簧横放在一个丁字形架子上,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手将一小钢球向固定端压缩弹簧,叫学生认真观察放手后能将小钢球推出多远。用大小不同的力压缩弹簧做两次,再引导学生探究,最后得出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四)小结、巩固练习

1、让学生对本课中的知识要点进行小结,训练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2、巩固练习:

例1: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动能、势能、机械能怎样变化?

例2:一物体机械能为35J,势能为27J,则它的动能是多少?

例3:洒水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将水洒向路面。在此过程中,它的动能将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置作业:课后作业第1题;《学生用书》P116补充习题中的(1)和(2)。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动能与势能

1、能量的定义: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就说物体具有能量。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

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有就越大。

3、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上一篇:包元宵的叙事作文下一篇:征求方案意见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