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顺酐产需发展概况

2024-10-03

我国顺酐产需发展概况(共11篇)

我国顺酐产需发展概况 篇1

我国有机茶发展概况

时间:2002-6-1 作者:点击:1285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1990年6月,荷兰颁证组织到临安东坑、裴后茶园进行了有机茶考察颁证,由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有机茶这一事物从国外引进我国,并实现生产和出口,完全是企业的自发行为,带有明显的市场经济标记,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

由于是企业的自发行为,缺少政府的有效组织和推动,有机茶在最初几年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顿。直到1997年,我国茶叶出口形势严峻,而被国际市场看好的有机茶才逐渐引起茶叶界及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在我国茶叶主产区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南、湖北等省,先后有50多个县开展了有机茶开发,建立了有机茶基地20000多亩,有30多个茶叶生产或贸易单位获得有机茶颁证,还有一大批茶叶基地正在实施有机转换,申请有机茶颁证。1998年我国有机茶生产量和出口量达500余吨,1999年1000余吨,预计2000年可达2000吨,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国。

目前,我国有机茶开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即“私营企业/茶叶专业户+出口公司型”、“公司+基础型”、“政府推动型”和“盲目跟风型”。

浙江省是有机茶发展最快的省份,开发早,企业和茶农热情高,出口公司开发国际市场积极,政府引导及时有力,为浙江省的有机茶和整个茶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浙江省1997年有机茶产销量仅有8吨,1998年50吨,1999年300吨,预计2000年可达1000吨,呈几何增长趋势。为进一步促进有机茶的发展,浙江省农业厅联合省供销社在20个重点产茶市县实施“有机茶工程”,计划到2005年全省有机茶园(含有机转换期茶园)面积和生产能力分别超过10万亩和5000吨;同时建立起科、工、贸、农一体化的有机茶生产、加工、科研、销售体系,形成有机茶生产、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检测、论证、管理等全方位的产业化服务体系,稳固占领国内外茶叶市场,创造有机茶知名品牌。5年内,预计拉动全省茶叶产值提高10%左右,茶农增收2亿元。

江西省是我国另一个有机茶开发较快的省份,有一定的有机茶产销基础。为加快形成标准化规模生产有机茶的能力,江西省农业厅也在组织实施有机茶工程,计划用3-5年的时间,在全省建设一批有机茶生产基地,3年后全省有机茶产量达到4000-5000吨,5年后达到6000-8000吨,产值达2亿元。

安徽省也非常重视有机茶开发,特别是在屯绿主产区黄山市休宁县,选择位于新安江源头的流口山区,进行有机茶开发试点,在有机茶开发组织模式、形成从茶农到加工企业到贸易商的有机茶开发产业链等方面,开展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福建省也十分重视绿色食品茶叶的开发,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目前,福建省部分企业正在将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开发结合起来。此外,湖南、湖北、云南等省也在积极开展有机茶开发。

我国顺酐产需发展概况 篇2

1 产能

2007年我国共有10家ABS生产企业,表1列出2007年我国ABS树脂生产能力,其中宁波LG甬兴是国内最大的生产企业,产能为48万t/a。韩国LG集团针对我国ABS市场的现状,计划再度将其在中国的ABS生产能力扩大到100万t/a。此外,镇江奇美也将中化集团在太仓的ABS装置收归旗下,产能也大幅扩充。上海高桥石化20万t/a ABS装置于2007年1月投产。2007年扩产成功的还有镇江国亨的15万t/a装置,该装置在2007年10月生产,使产能达到25万t/a。

分析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ABS树脂总生产能力达到203万t,2010年将达到300万t。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稳定生产,国内ABS自给率有所增大。但是从现有的ABS消费格局来看,2008年还无法改变进口料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局面,预计2008年的国产料产量仍将低于进口量。因此,今后几年我国仍需大力发展ABS树脂。

我国ABS生产量2007年为177.12万t,2000~2007年ABS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8.9%。

2 消费

近年来,我国ABS树脂的消费量增长很快。2002年表观消费量达到214.5万t,成为世界ABS树脂消费大国,已属全球第1。2005和2006年表观消费量分别提高至307.7万t和327.4万t。而自给率有较大提高,分别提高到35.88%和39.06%。2007年表观消费量提高至391.3万t,自给率提高到45.27%。

预计2008~2010年,我国ABS树脂需求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9%左右,2010~2015年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6%。到2010年我国ABS树脂市场总需求量将达到450万t,2015年总需求量将达到490万t。

3 进出口

虽然我国ABS树脂产能和产量均增长很快,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我国ABS的需求量和进口量均已居全球第1,成为世界ABS第1进口大国。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ABS进口量达到217.30万t,出口量为3.18万t,进口依存度为55.54%。我国ABS消费目前仍然较大量地依赖进口。见表2。

2007年我国ABS进口量中国台湾占据47%的进口份额,韩国占34%。其他的进口来源地有:日本占7%,马来西亚占5%,泰国占4%,美国占1%,比利时占1%。

4 消费结构

我国ABS树脂消费高度集中在电子/电器配件上,约占总消费量的80%左右;玩具和汽车配件各占10%。近年来,我国ABS树脂消费市场重心正在逐步转移,汽车、电子等产业的兴起使ABS树脂市场格局呈现新的变化。多年来,家电在我国ABS树脂消费中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但目前呈逐渐下降趋势。由于国内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市场供大于求,加之改性PP等替代品的渗透和覆盖,ABS树脂在大型家电市场的消费量正在减少;而在小家电、办公设备和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消费正在悄然升温。预计,ABS树脂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也有较大潜力,汽车、摩托车生产和消费的大幅度提速,将使汽车内饰件制品成为ABS树脂市场新的消费亮点,游艇和活动房屋等休闲用品也为ABS树脂市场打开了新的销路。此外,ABS树脂在管材和管件等建材、医疗器械和合金共混物的应用上也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5 扩能前景

为满足国内市场对ABS需求的增长,现有装置正在扩能,外商也在中国兴建新的装置。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对汽车、电子电器的消费升级,国内ABS的消费将继续迅猛增长,由于国内ABS消费前景持续看好,各石化巨头近年纷纷加快了在国内的扩能步伐,目前,国内LG 甬兴、奇美、台化、国亨、高化、吉化等公司的ABS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均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大幅提高产能,预计2010年前我国新增ABS产能139万t/a,将有多套新建或扩建ABS装置建成投产(见表3)。由于我国最早采用自主技术建成的2套装置均已关闭,未来运行的装置将全部从国外引进,工艺技术与国际水平同步。

美国Shaw集团公司的能源与化学品集团于2008年初宣布,将为天津大沽化学工业公司建设2套20万t/a ABS装置提供专有技术、工程和设备采购服务。Shaw集团公司与萨比克创新塑料技术公司(原GE塑料全球技术公司)已签署协议,将使天津大沽的2套装置采用专有的苯乙烯乳化法ABS技术。

此外,全国各地拟对 ABS项目的招商计划达190万t/a,见表4,届时我国的ABS产能将超过340万t/a,将显著改变我国ABS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

预计2010年,我国ABS树脂总生产能力将达到320万t,但与2010年的450万t需求相比,仍然产不足需。

为此,建议国内在提高现有生产装置开工率的同时,在具有原料优势的地方考虑采用成熟的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工艺再新建几套生产规模在20万t/a以上的装置,从根本上缓解我国ABS树脂的供需矛盾。

6 发展建议

(1)今后扩建和新建ABS装置一定要考虑到原料配套和供应问题,在产能和需求快速增长的状况下,原料稳定供应将成为今后我国ABS树脂生产企业重点面对的问题。

(2)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抗冲击、耐热、耐候、高流动、电镀、阻燃、高光泽、抗静电、激光标识、抗电磁屏蔽、抗振动阻尼、气体阻隔等专用ABS树脂品种以及电冰箱、头盔、板材以及汽车仪表板表皮等各种专用料的开发。

(3)近年来ABS树脂与其它高性能的工程树脂的合金/共混物发展很快,其中最主要品种有ABS/PC、ABS/PVC、ABS/PBT、ABS/PA以及TPU/ABS等,我国应加大ABS树脂共混合金的开发力度,尽快大规模推出ABS树脂共混合金产品,改变我国ABS树脂产品品种单一,产品档次低的现状,以满足国内实际生产对不同品质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略)

我国海上风电市场发展概况研究 篇3

【关键词】海上风电;市场发展;政策;维护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进程日益深入,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大量入网,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我国海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巨大,根据预估可以达到7.5亿kW,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探讨海上风电的发展概况与市场分布,对推动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概况

1.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我国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并将风能作为重点开发的新能源。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因其风速大、风力稳定、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领域的新宠。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累计并网风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将达到500万千瓦。大力提升我国新能源发展水平,打造完整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产业。

在巨大的政策优惠和政府帮扶力度下,近年来我国海上风力发电发展迅速,2010年6月,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竣工并成功并网发电,随之我国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工作正式启动,海上风电事业取得了实质进展。

但与此同时,海上风电的发展还面临众多技术难题与现实困难,海上风电运行环境复杂,对海上风电机组质量、输变电配套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海事管理等方面都要求较高,因此设备制造难度大,且运维成本约为陆上风电的2倍。与此同时,海上风电的并网电价尚不高,在这些因素制约下,海上风电的发展规模并未达到国家预期。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7月底,我国在建和投产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仅为176.3万千瓦,这无疑与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十三五”的开局,海上风电必须破解面临的发展困局,才能真正突破瓶颈进入高速发展期。

2.现有市场分布、政策现状

(1)海上风电现有市场分布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对海上风电都表现了高度的积极性。综合分析,我国现已经建成的海上风电场集中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其中,上海和江苏两地是海上风电的先行者,目前已经制定了完整的海上风电工程规划,并完成了相应的技术审查。随着海山风电的发展,包括河北、浙江、广东、大连、福建等在内的沿海省十个地区也已经开展了海上风电规划编制,并有多个项目列入《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

(2)海上风电政策现状

为了支撑海上风电的发展,我国先后出台多项举措和配套的法律法规。2010年,我国印发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从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授权、审批、环境保护、项目核准等方面,详细规定了海上风电开发与建设等相关细节。同年,我国又颁布了《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并启动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与海上风电有关的政策法律正在逐步完善。

但与此同时,由于海上风电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很多空白区域缺乏规定,审批手续相对繁杂、项目审批时间长,同时,我国还未建立一个统一的海上风电联网机制,对海上风电的过网费和财政补贴未能设定合理分担标准,亟待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海上风电的开发与建设。

三、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规划与建设

1.海上风电项目整体向好

如下表为国家能源局在“全国海上风电推进会”上公布的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

根据上表1可见,国家能源局已批复的海上风电项目涉及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广东等6个省(市),总规模达到5200万千瓦,整体项目建设态势良好。

2.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有效的认证和监测手段,在基础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尚不完善。海上风电运行环境特殊,机组运行时与土地基础之间存在巨大的相互作用,这对海上风电的基础建设、塔身等质量有较高要求,而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设备制造、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经验尚不足,对设备的认证、风电设备监测、基础变形、塔身应力等方面的技术还有待提升。其次,整体运行水平有待提升。由于缺乏海上风电机组的长期运行经验,同时设备的国产化水平不高,220kV海底电缆和海上升压站的核心技术需从外国引进,因此在长期的潮湿、盐雾、台风等恶劣条件下,风电机组设备故障率较高。加之目前海上风电建设中施工设备的专业性不强,缺乏有效的经验积累,风电设备的配套设备体系尚不健全,同时,在海上风能的资源评价、水文测量、地质勘测等方面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

三、发展前景展望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调整海上风电开发思路,暂停备受瞩目的第二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未来海上风电开发模式可能由特许权招标转变为常规项目审批模式,这反映了国家降低海上风电的开发成本、推动海上风电良性发展的决心。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未来海上风电项目发展潜力巨大,将涉及整机、叶片、材料、施工、防腐、认证、输配电、投融资等众多领域,故而有必要统筹协调、优势互补、打造系统而完整的产业服务链。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形势日益严峻,2009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排任务。在此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与建设现状,必须做好海上风电相关的设备开发、配套建设、政策完善,以促进海上风电行业良性发展,推动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黃维平,刘建军,赵战华.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海洋工程,2011,27(2):130-134.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篇4

作者:临沂瑞国圆模板公司 尤开申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量日益增多,促进了模板技术的快速发展,模板工程设计和施工 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品种规格迅速增加。国内建筑模板市场,木胶合板模板占有率超过50%,组合钢模板、竹胶合板模板、全钢大模板、其它模板各自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全国而言,模板生产企业数量过多,产能过剩,但技术装备、产品质量、人员素质、组织管理等方面整体水平较低,全行业盲目发展的结果是造成市场无序竞争。

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包括支架)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结构工程造价的20~30%,占工程用工量的30~40%,占工期的50%左右。模板技术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造价和效益,因此,它是推动我国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火热以及各项工程建设的连连上马,模板行业得以快速发展。2010年全年建筑模板使用量达5.85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为7.3%。业内人士预计,2011年在国内投资力度不降的利好政策的支撑以及国际经济环境逐渐向好的环境下,我国建筑模板行业生产规模将保持10%%左右的增速;2011年~2012年我国建筑模板行业年均生产规模增速将在15%左右;到2012年底,我国建筑模板行业产量将达2.2亿平方米左右。

据统计,2010年中国钢模板市场规模为1.53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为6.9%。包括钢组合板及全钢大模板在内的钢模板产量为3970万平方米,同比增速为6.6%%。每年新生产钢模折算成重量约为300万吨,相当于43个法国埃菲尔铁塔钢材用量(埃菲尔铁塔钢材用量7万吨),27个北京鸟巢钢材用量(北京鸟巢钢材用量11万吨),3.7座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钢材用量(杭州湾跨海大桥钢材用量80万吨)

我国顺酐产需发展概况 篇5

根據知名國際遊艇雜誌ShowBoats International 2009年12月公布之最新全球大型遊艇(80英尺以上)訂單資料顯示,2010年全球大型遊艇訂單數為752艘,較2009年992艘下滑。在各國遊艇製造排名部分,義大利以遊艇總長44,944英尺排名第1,其次分別為美國、荷蘭、德國、英國及土耳其,台灣以4,432英尺排名全球第7,領先第8的中國2,014英尺達1倍以上;而從平均接單長度來看,德國以248英尺排名第1,荷蘭173英尺第2,土耳其147呎第3,台灣則從96英尺微幅增加到101英尺,同樣名列第7。

(相對於遊艇外銷的佳績,受限於硬體建設及配套設施不足、法規限制、國人習慣等因素,國內遊艇活動服務產業則始終難以開展,無法透過國內遊艇活動的發展,進而衍生周邊水上娛樂、遊艇運輸、遊艇港休閒設施開發、餐飲服務等關連服務業龐大商機與就業機會,殊為可惜。

目前政府已經注意到國內發展遊艇活動的潛力與重要性,交通部刻正研擬中的「推動遊艇活動發展方案」,針對相關法規制度的鬆綁、檢討開放遊艇活動水域、簡化CIQS(Customs, Immigration, Quarantine and Security, 即通關、入出境、檢疫及安檢)程序、增加規劃闢建遊艇港等,均提出相關規劃。另,鑒於遊艇有別於一般運輸之船舶,有關遊艇所涉檢查、丈量、登記註冊、給照等航政管理,業納入「船舶法修正草案」增訂遊艇專章予以鬆綁,俟完成立法程序即可施行。

我国顺酐产需发展概况 篇6

我国学生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研究学生旅游及学生旅游市场的.特点对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continuous development)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分析了学生旅游的特点及消费倾向,认为发展学生旅游正是其时,并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学校和学生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 者:李秀斌 赵新元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旅游管理系,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社会科学家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AL SCIENTIST 年,卷(期): 15(4) 分类号:F590 关键词:学生旅游   朝阳旅游   持续发展  

 

我国谷物色选机概况及发展 篇7

1 谷物色选机概念、构成及工作原理

色选机是利用光电原理, 从大量散装产品中将颜色不正常或感染病虫害的个体 (球、块或颗粒) 及外来夹杂物检出并分离的单元操作。目前, 市场上的色选设备琳琅满目, 但结构上大同小异, 基本由进料斗、振动喂料器、电控箱及斜槽总成等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谷物异色粒对特定光线的吸收或反射强度不同, 通过光电转换装置将其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 然后对其电压值进行采摘识别, 最后驱动喷射阀对异色粒进行瞬间喷吹, 从而实现谷粒与异色粒的分离, 达到色选目的[3,4]。

随着我国谷物精深加工的不断延伸, 需要色选机的品种、规格和型号越来越多, 使用频率也将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很多色选机都具有双面色选、二次复选等功能, 可将谷物中的异色颗粒自动剔除, 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灵敏度高及稳定可靠等特点。目前国内大部分厂家采用的是一次色选[5]。

2 国内外谷物色选机研发现状

2.1 国外谷物色选机研发现状

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美国、英国就开始研制色选机, 到20世纪70年代产品成型, 但机型较小, 在控制、操作、性能及效果等方面都无法与现在的色选机相媲美。20世纪80年代是国外色选技术飞速发展时期, 新技术、新设备及新厂家层出不穷, 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 达到了色选行业巅峰。20世纪90年代中后段, 市场进入饱和状态, 众多色选机厂家开始停产转行, 数量随之减少, 最后由几家专业大厂家形成稳定的色选机制造行业。例如, 美国ESM公司及英国Sortex公司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分别开始研制色选机, 并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推出新机型;日本佐竹公司于1979年推出了色选机机型;英国Sortex公司于1988年与美国Scancore公司合并后, 1994年3月又被瑞士Buhler公司收购, ESM也于1992年与佐竹公司合并, 继续生产色选机。

日本安西制作所是日本最早研发、生产和销售色选机的专业制造商, 该公司于l966年6月成立后, 着力于光电色选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于20世纪60年代末开发出电子色彩选别机, 并进行市场推广;1987年, 在美国旧金山开设公司营业;1989年1月开发出微型计算机内置式色选机, 在台北设立台湾安西工业并正式营业;1989年3月成功开发出搭载CCD摄像机的履带式色彩选别机, 并开始制造与销售;1991年2月在日本北海道开设分厂;1992年l0月开始霉豆分选机的制造和销售;1995年5月成功开发出异物、色彩同时分选的选别机;1997年5月成功开发出搭载RGB全色彩摄像机的BLC分选机, 并开始制造与销售, 同月成立上海事务所, 10月开发出利用磁力分选的设备, 并开始制造与销售;1999年成功开发并生产搭载高速photo sensor传感器的RDM色选机, 同年成功开发了搭载特殊摄像机的异物专用选别机;2002年4月成功开发出世界首创的用于分选低粘度小麦的AU专用分选机, 并开始制造与销售, 12月成功开发出UC色彩异物分选机, 并开始生产与销售;2004年成功开发并生产搭载高速CCD的大型号DC色选机[6]。

在粮食加工方面, 色选机可将大米、芝麻及豆类等谷物中的异色粒剔除出来。大米用色选机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由于使用色选机有利于优质成品粮的稳定生产, 美国、泰国、意大利及英国等大米出口国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争取高价而对大米进行色选。

近年来, 由于粮食保护政策的实施, 我国碾米工业技术突飞猛进, 色选机正越来越快地进入各大米加工企业, 对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提升起了很大作用[7]。

2.2 国内谷物色选机研发现状

目前, 世界各国粮食色选机械大多分为豆类和大米色选机, 且专业化、精品化要求提高, 促使各大厂家纷纷开发大米专用色选机。在10多年前, 色选机生产技术还完全由国外厂商垄断, 产品完全依靠进口, 价格昂贵, 产量为2 t/h的小产量色选机价格都要10多万美元/台, 造成国内大量粮食加工企业买不起色选机。即使少数大型国有企业进口了该产品, 使用效率也很低, 大部分色选机都处于闲置状态, 严重影响了中国粮食加工企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科技不断进步, 色选机的应用首先在国内大米行业快速展开, 紧接着在种子、榨油及果品等领域有所发展。20世纪80年代, 国内就有碾米厂试用了色选机分离大米中的黄米粒, 用以提高大米外观品质及食用品质, 提高产品档次与价值, 从而给碾米厂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大米色选技术已得到越来越多碾米企业的认同和应用。目前国内碾米企业大多采用一次色选工艺, 在一次色选难以达到要求的情况下, 部分企业根据需要进行二次色选[3,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国外资本和国内民营资本逐步进入稻谷加工装备制造行业, 使我国加工机械得到升级。日本佐竹制作所率先在苏州设立独资企业佐竹机械 (苏州) 有限公司, 同时, 瑞士布勒集团、日本金子农机、日本安西公司以及韩国大原等国外企业在国内投资办厂或设置代理处, 推广其产品。同时, 原国有粮机生产厂家逐步转让给民营资本, 促使企业自主开发新型装备, 我国色选机研发也得到了较大发展[5]。国内现有的大多数色选机能从大米、小麦或其他谷物中分选出异色粒和异色杂质, 但无法对淡黄米进行选别, 且由于粮食储藏条件有限, 部分大米的品质不好, 尤其是含浅黄米较多[8,9]。

到目前为止, 色选机在我国应用已有20年左右。合肥安科光电机械有限公司、中国天津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及合肥美亚公司等是国内较早引进技术并生产色选机的研发单位, 研发的代表性产品有ASM系列色选机、MMS系列色选机和安科SS系列色选机等。目前这些国产色选设备已开始应用在我国各类粮食加工企业, 部分出口到东南亚、东欧、非洲、南美等地区。与进口设备相比, 国产色选机具有较好的性价比优势,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6]。

3 我国谷物色选机的发展趋势

色选技术与装备虽然诞生在国外, 但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经过近10年的探索努力, 正逐渐打破国外垄断局面, 努力开发国产化设备。在国内色选机企业不断成长的同时, 国家也适时开始推行食品QS质量认证体系, 既为我国色选设备提供了广阔市场, 也为我国色选设备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提出了新要求, 使国产化色选设备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3.1 提高色选精度和适用范围

传统色选机无法检测到的微黄、细小病斑等异色粒, 可引进高分辨率的CCD传感器、采用PCI线形扫描技术或采用红外装置以及选择特殊光源透视等, 能更有效地发挥色选功能, 提高分选精度和适用范围, 使产品安全性得到加强。

3.2 通过特殊设计、灵活设置, 改善色选通道性能

一次和二次分选选用不同溜槽, 一次选槽使产量较大, 二次选槽降低带出比, 可对色选通道进行特殊设计, 便于灵活设置, 实现色选通道可自由变换, 减少谷物生产中的增碎问题。

3.3 采用高性能控制系统, 减少能源消耗

可选用寿命长、耗电量低的荧光照明灯等;采用高性能集成块控制系统, 大幅度降低故障率, 节约耗电量;采用高性能喷嘴, 超高速、超耐久性, 缩短与谷物之间的距离, 减少耗气量。

3.4 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采用精密全封闭式结构, 尽量创造无尘工作环境, 保证设备工作稳定;采用过滤的通风和冷却系统, 使设备即使在最恶劣环境下也能可靠运行;气枪配置自检功能, 设置屏幕自动报警提示, 防止因气枪故障影响色选效果。

3.5 向人性化方向发展

采用简便的大型液晶触摸屏, 更完善的操作系统、专家系统, 真正实现人机对话;采用更先进的设备与调制解调器或以太网连线, 便于远程遥控和操作。

3.6 向大型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在未来几年, 色选机适用范围越来越广, 性价比将进一步提高, 朝多品种、多通道、大吨位、色选模式多样化以及数字化等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色选设备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潜在市场是十分广阔的。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色选设备在我国粮食、种子及其他农产品颗粒物料加工领域的应用必将有较快发展。但要彻底扭转长期依赖进口局面, 使国产化色选设备技术性能和制造质量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则在提高设备技术性能与制造质量、扩大设备适应性和提高设备可靠性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研发力量。可以相信,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扶持和引导下, 通过科研院所、设备生产企业及应用单位的共同努力, 我国的国产化色选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一定会得到较快、较好地发展。

摘要:色选技术综合应用了现代光学、电子学等领域的新技术, 利用物料的光学特性自动进行无损检测和分选而发展起来。采用色选技术取代手工挑选, 自动化程度高、稳定、可靠, 既提高了生产效率, 又降低了生产费用。本文在介绍谷物色选机概念、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谷物色选设备及技术的应用现状, 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我国谷物色选机的发展动态。

关键词:谷物,色选机,现状,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王忠.我国谷物色选机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 2006 (4) :23-24.

[2]王志健, 王勤海.关于色选机性能与质量的评价[J].西部粮油科技, 2003 (2) :12-14.

[3]张业云.大米色选工艺效果影响因素的探讨[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3 (6) :18-19.

[4]崔晓丽.大米色选机生产状况[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6 (3) :14-16.

[5]陆勤丰, 唐齐群.提高白米色选机工艺效果的途径[J].粮食流通技术, 2003 (2) :13-14.

[6]范平.浅析色选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J].粮食科技与经济, 2005 (4) :46-47.

[7]廉恩常, 周雷雷.色选机的安装、操作、维护及故障处理[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5 (6) :21-23.

[8]贺为群.浅谈RNGS系列色选机的创新点[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6 (7) :4-5.

我国顺酐产需发展概况 篇8

关键词:隧道 地下工程 发展概况 前景

中圖分类号:TU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01

1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的必要性及概况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基础建设在国民经济的结构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城市化,为从根本上缓解并解决人口的增长给城市交通、环境等带来的压力,修建各种各样的地下隧道、地下商城及其他形式的地下构建物趋势的增长是必然的。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离开了地下设施,城市是无法正常运转的。就一般规模的城市而言,其供水供气、排污通讯以及供热都是不可或缺的地下设施,而对于那些人口过50万甚至过百万的大型城市,则地下购物商店,地下文化设施(博物馆等)、地下住宅、地下办公室、地下停车场、地下行人通道、储藏室及废物处置地等集生活、储存、运输及废物处置的地下设施更是极为重要的减轻人口压力的方法。

综上所述,就我国地下工程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修建技术水平不但能够满足国家基本建设的需要,而且进步速度快,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我国目前地下工程的技术水平和运用程度与先进国家相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对地下工程进行深入的技术研究,对施工大型设备进行制造创新,来促进我国地下工程更好的进步发展。

2 隧道及地下工程基础技术的发展

状况

目前,我国的地下工程建设已经拥有较大的规模,并且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因此地下工程的技术发展迅速并且种类繁多,几乎囊括了世界上各种技术。地下工程较其它工程技术有它的独特性:历史悠久、业绩辉煌、为人类扩展了无限的生存空间以及它的科学与神秘。作为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学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技术、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技术。

2.1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进步

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引进和推广了“新奥法”,使得我国地下工程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其实际意义有两点:1、通过数值计算等方法详细了解围岩的力学性能,并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尽量减少施工等人为因素对围岩的扰动,在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2、在施工现场要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包括对施工进程的实时把握以及对施工现场的监测、控制。在实践和创新中,我国对“新奥法”的改进和创新也做了大量工作,并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技术系统,如浅埋暗挖、盾构

法等。

近年来,我国在地下工程施工设备也在飞速进步。从五十年代初的手工工具到六七十年代的小型施工设备,以化整为零的方法来逐步施工;八十年代的大型机械设备时期,逐步采用全断面开挖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地下工程的施工进度,并且实现了围岩的低扰动;九十年代则是以大型掘进机和盾构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施工,是我国的特长隧道修建能力有了突破性进展。

2.2 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差距

我国地下工程在近几年有着飞速的进步,但仍与地下工程技术强国有着不少差距,主要有:

从地下工程技术层面看,地下工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我国有不少先进技术是引进于国外,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发展与创新。但仍没有形成我们自己的体系,成功经验相对于技术强国仍有不足。

从地质勘察层面看,我国地质勘查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复杂,使我国对复杂地质情况无法充足认识,致使地下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水平也难以提高,并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我国优秀地质勘察人员也严重稀缺,同样制约着我国地下工程的发展。

从管理层面看,我国管理技术现对落后,施工过程中没有有效进行施工进程的监测和管理,不能有效的进行信息的采集、处理及反馈,以致酿成事故。

3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新技术的不断研发,我国的隧道工程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而交通、水利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交通发展与隧道工程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逐渐成为了制约交通、水利工程发展的瓶颈所在。随着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网以及铁路网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特别是向着我国多山区地带的西部地区不断的延伸,越来越体现出隧道工程发展的重要性和迫

切性。

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就凸显了出来。而地下工程的大力发展,正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建设各种城市地下设施,减少地上土地资源的占用量,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黄宏伟.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发展与展望[J].地下空间,2001.

[2] 戴文亭,白宝玉.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J].东北公路,2000.

链接:我国亚麻产业概况 篇9

纺织业是中国加入WTO后受惠行业之一,而亚麻产业是纺织业中极具发展前景的行业,许多企业目前都已将目光盯上了具有广阔市场远景的该行业作为第一突破口.欧洲是亚麻的终极市场,亚麻在中国属刚起步的`朝阳产业,具有明显的劳动力优势.把中国劳动力优势和欧洲地域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是其行业发展的方向.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纺织 英文刊名:CHINA TEXTILE 年,卷(期): “”(10) 分类号:F3 关键词: 

我国顺酐产需发展概况 篇10

关键词:市场,营销战略,网络营销

我作为一名在校就读的大学生, 经历过几次第三学期的实习生活, 对一些其他汽车品牌的汽车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有些了解。大多数的企业的经营方式都大相径同。以实体的经营为主要出售方式, 忽略了网络对我们的影响, 现在, 许多消费者在走进实体店购买汽车之前, 就已经通过网络进行大量的搜索, 对企业投放的产品营销信息及消费者评价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对比, 进而产生了购买意向。并且, 消费者购买使用产品后, 可在网络上通过社区、博客、即时通讯工具等平台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经历, 这些评价将会对其他的潜在消费者产生巨大影响。由此可见, 开展汽车网络营销, 会大大缩短汽车销售渠道, 降低产品成本和库存, 使得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流互动更加畅通有效, 消费者对企业的关注度和忠诚度也将大大提高。

一、网络科学发展的发展概况

现如今的网络技术迅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新渠道。利用互联网搭建基本的经营环境依托信息技术和手段, 最大限度的运用网络资源实现企业销售的一种活动。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销售手段, 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销售理念和模式。就汽车而言, 除了在汽车产品的质量、性能、配置、外观等方面不断的更新换代外, 更多的是品牌的创新、营销方式的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得发展, 在汽车4项服务的基础上网络营销的模式将逐步发展。汽车的这一经营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竞争力。作为一种渠道模式, 汽车网上销售尽管在国内还没有太大的发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模式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是企业实力的象征, 生产企业能做到网上销售, 本身就是一种品牌提升行为;同时, 电子商务又是一种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无论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还是差异化战略的企业, 均可以从中受益。因此, 要仔细研究这种新的渠道模式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根据现有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在逐步改善经营方式的同时, 加大对网络的应用和实际的实施。并在新车的创新销售模式上, 加大对市场的管理与经营。同样以科学的角度应用网络对消费者的影响, 制定营销计划。

二、发展网络营销的必然性

营销模式只有做到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 才能体现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 一汽森雅品牌汽车必须建立以符合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汽车营销模式。改革开放20多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已开始觉醒, 超前消费的倡导和分期付款的实施, 使购车也成为广大消费者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随着我国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水准的提高, 在购买汽车时, 除考虑价格要求外, 售后服务上也要向欧日美等汽车强国看齐。汽车生产企业、汽车销售企业, 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中心, 赢得消费者、市场及自己的发展。此外, 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 汽车营销模式的建立还需从全局出发, 构建一个合理均衡的集厂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利益为一体的三角平台, 只有这三方的利益均衡发展, 才能维系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良性运作, 并不断向前发展, 为我国早日进入汽车强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汽车网络营销模式的创新

现在的大多数潜在消费者在购车之前, 通过网络在相关的论坛上搜索其他车主的使用心得以及对产品的评价, 并在论坛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意见与其他网友进行讨论。消费者之间所形成的人际互动, 能增进他们之间的信任感和增加对产品的忠诚度, 也有利于汽车企业病毒性营销信息在社区成员之间传播。社区成员形成的口碑营销, 要比企业官方发布的新闻与广告对潜在的消费者产生购买决定的影响更大、更有效。

所以我们在4S的基础上实施网络营销的方式, 产生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新渠道, 网络营销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 可以直观的为购车者提供车辆的图片、性能配置、价格、提货及运输方式等介绍, 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车辆颜色确认、外观模拟、费用支付等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并且, 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相关的论坛上搜索其他车主的使用心得以及对产品的评价, 并在论坛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意见与其他网友进行讨论。消费者之间所形成的人际互动, 能增进他们之间的信任感和增加对产品的忠诚度, 也有利于汽车企业病毒性营销信息在社区成员之间传播。

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建立汽车市场交易网络信息平台, 利用互联网实现汽车拍卖, 实现区域性的联网。这样加快了信息的传递, 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促进了汽车交易市场快速发展。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 未来市场的发展必将伴随其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彩芬.网络消费行为调查[J].广州大学学报, 2006 (3) .

[2]张国方, 圣小兵.中国汽车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探讨[J].汽车工业研究, 2002 (3) .

我国顺酐产需发展概况 篇11

(1)产业园区规模

“十一五”至今,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从2005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共组织实施了两批循环经济试点,其中在再生资源领域组织的循环经济试点有33家单位;商务部从2009年起开展三批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其中支持了91个大型回收加工基地的建设;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从2010年至2015年,共批复确定六批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环保部先后批准确定21个进口再生资源“圈区管理”园区和3个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园区。这样,经中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实施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共有198个

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调研,各省、市、县自行规划建设的大大小小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区,估算至少在100个以上。加上上述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实施的198个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全国共有各种规模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300多个。

这些产业园区与当地回收网络相衔接,使每年回收的一亿多吨废旧资源得到了加工利用,其经营和发展,也使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逐年扩大,2015年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值达到1.2万亿元。与原生资源利用相比,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2015年,再生资源利用节能26350万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量的4.8%,同时可减少大量的废水、二氧化硫和固体废弃物排放。

(2)产业园区五大类型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从形成机制上看,可以分为5大类型。

原料聚集型产业园区。这类园区多是由于历史原因,多年前便开展以走街串巷为主的废旧物资收购。当收购规模达一定程度后开始对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之后逐步形成回收利用一体化的产业园区。

产业拉动型产业园区。由于地方产业发展对原料的大量需求,不断驱动再生资源的聚集和加工利用,从而形成与地方工业紧密衔接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和园区。如湖北谷城,由于中部汽车工业带对铅酸电池、钢铁压铸零部件、铝制零部件的需求,逐步形成了以废铅酸蓄电池加工利用一体化、废铝加工利用一体化和废钢铁加工利用一体化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

政策监管型产业园区。基于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对特殊品种的管理政策所形成的、以政策监管为主导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如静脉产业园区(新天地)、进口再生资源“圈区管理”试点园区(丹东、台州、子牙)。

技术推动型产业园区。基于对核心关键技术的掌握,从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单个项目开始,以关键技术为核心推动力,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回收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关键技术为驱动、以多元化回收网络为基础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

专业化产业园区。由一到二个再生资源品种的加工利用产业链条为核心行程的专业化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园区。

(3)分园区进入2.0时代

我国大部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发端于15、16年前。那时政策环境宽松,中央、地方对行业有税收、用地、奖励返还等各种优惠扶持,地方政府甚至动用行政手段把外面的企业赶进园区,园区由此获得粗放式发展。这种依靠政策支持和行政手段驱动的园区,称为1.0模式。

从2011年以后,中央和地方陆续取消了各种税收、用地优惠,园区内的企业,投资大,税负重,环保严,成本高,效益低。而园区外的小企业小作坊,无税负,无环保,成本低,活力强,对园区内的企业产生很大冲击。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再生资源产业园区1.0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是园区突破发展瓶颈的当务之急。

园区由1.0模式升级进入2.0模式,是园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2.0是在1.0的基础上发展的“互联网+园区”模式:通过仓储融资解决园区企业发展过程中急需的资金问题;依托现货交易平台改善企业经营模式,促进企业、客户、供货商三家公平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将园区及外围的有效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发布,实现产业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相互推动,降低信息服务成本,提供增值服务;利用物联网管理平台使园区内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实现智能化制造、智能化物流、智能化仓储等;利用产学研平台形成产业创新联盟,解决园区技术领域原始创新匮乏、技术供给不足的情况,促进研发和成果转化并使园区得到进一步的升级。

园区2.0模式案例:“河南葛天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位于大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里面,面积1600亩,以废不锈钢的回收加工为主业,设有市场交易区,仓储物流区、加工中心以及报废汽车、废家电拆等功能区。在完成了废不锈钢资源的聚集和加工之后,基地面临着市场、税负、成本等一系列难题,发展后劲不足。金汇集团走“融合化,软环境”的路子,引进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南大学等金融、智研机构,在基地里面打造“中原再生资源国际交易中心”、“再生金属中原价格指数”和精深加工研发平台。其中“中原再生资源国际交易中心”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商平台,它把资源、信息、银行、仓储、物流融合在一起,形成价格发现功能、放大交易功能、套保功能、投资功能、融资功能等五大功能,从而使基地成为电子现货国际交易中心、行业信息发布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而“再生金属中原价格指数”又使基地成为全国废不锈钢市场行情的风向标。基地由此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不再依靠行政和政策驱动,而能获得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这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它的特点是除了资源和产业链外,加上金融、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化,消除了层级,突破了时空限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 园区面临二大困局

(1)招商难困局

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调研,有部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定位不准,比如一些在处内陆腹地的园区,项目设计和规划脱离实际情况,在模仿天津子牙,发展进口拆解加工项目,要做国际再生资源聚散基地。也有些园区规划过大,有同质化现象,带来土地资源浪费、项目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这些园区都面临招商难困局,出现空心化和资源浪费等情况。从总体情况看,出现招商难的园区,基本都是综合型园区。专业型园区规划紧凑,招商情况较好,少有浪费土地和资源等情况。

(2)“吃不饱”困局

园区外仍大量存在的不规范小作坊,以低成本高价值截走了大量资源,造成园区内企业回收原料不足。一些“圈区管理”的园区,由于国内回收体系尚不健全,而进口原料由于受现行法律法规对废旧机电、废五金、废塑料进口的限制,造成进口原料供应不足。这些因素,造成园区内企业严重“吃不饱”。

3. 园区发展中要解决三大问题

(1)与区域产业紧密衔接

再生资源行业是一个原料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原料、劳动、技术、资金等各种要素支撑,孤悬于当地产业之外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不容易获得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因此,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建设,第一要与当地动脉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联动关系,成为支撑当地产业发展的绿色原料供应基地。第二要成为当地环境服务集成基地,为区域提供固废、废水、废汽综合处理服务,成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绿色引擎。只有这样,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才不会与当地的产业体系和环境治理体系脱节,也才有可能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2)点、线、面的打造

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园区创新资源组织的核心载体,是决定园区发展速度的关键,是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园区在发展过程中,要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核心技术处于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龙头企业,这是“点”。通过加强回收、加工、高值化利用和环保处理产业链的循环衔接,构成物料闭路循环,打造高值化精深加工项目,促进园区价值链的形成,尽可能延长产业链条,这是“线”。搭建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如信息服务平台、研发平台、电商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和环保处理、环境监控平台,形成支撑园区做强做大的平台功能,这是“面”。“面”要足够大,以支撑打造多个“点”和多条“线”,使园区成为资源、人才、技术、资金的“洼地”,最后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3)模式创新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建设用地增量呈逐年减少之势,各种政策优惠逐年取消,市场经营环境逐步公平,以前依靠跑马圈地和政策扶持来驱动产业发展的情况不可持续,产业园区的土地也不可能无限供给。这种情况下,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如何获得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模式创新,以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近年来一些园区已在模式创新上做出很多探索,如格林美的大数据、云平台管理,葛天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的电商平台,子牙园区与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合作打造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都取得很多宝贵经验。

4. 产业园区发展趋势

十几年来,政府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回收体系试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等多项重大示范工程,促进了以扎口管理、产业链循环衔接、公共平台支撑、环保集中处理、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园区模式发展。而园区外众多的小作坊小企业,在新环保法严厉规范下,生存空间将日趋缩小。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园区在拉动再生资源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引领行业升级方面成效显著。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被中央确定为发展生态文明战略的基本途径,也是“十三五”期间发展的主题。而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是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十三五”期间再生资源行业将继续朝着园区化方向发展。

(1)“互联网+”发展趋势

互联网与再生资源的深度融合,将从市场、资本、资源等层面全面介入再生资源行业,促进要素重新分配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传统园区形成具有变革意义的冲击和倒逼,刺激园区对生产要素、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成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驱动力量。因此,“互联网+园区”将是“十三五”期间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创新回收交易模式,打通线下物流渠道和线上回收网络,从现有多环节、多层次的线下回收走向以园区为核心的线上回收网络;“互联网+”与物联网深度结合升级,通过实施“互联网+物联网+再生资源”,充分利用集散市场的线下资源,建立以园区物联网平台;建立大数据信息收集平台,实现以电子商务为主导,配套线上银行结算、仓储、物流系统,为客户提供线上交易、金融服务,打造“互联网+物联网+线上交易+金融服务”平台,最终促进产业园区升级。

(2)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开始在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起来。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一个实力较强的核心企业,把围绕这个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即供应端和需求端的众多中小企业联成一个网状,根据核心企业的信用、融资方与核心企业贸易的真实度来评估融资方的信贷资格,为核心企业的供货商和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无低押数据融资,它解决了再生资源行业资产轻、抵押难的融资难题,适合再生资源行业特点,受到行业企业普遍关注和欢迎。而园区有产业规模,有龙头企业,有规范化管理,是构建供应链金融最合适的载体。目前已经开始尝试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有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葛天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等园区。

(3)向上游延伸整合趋势

财政部、国税总局78号文,把增值税即征即返的优惠向规范化的综合利用环节倾斜,加工利用企业享有退税返税扶持,因而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而回收环节仍然承担全额纳税重负。这个明显的政策导向,使再生资源行业加快了从下游向上游整合的步伐。一些大型加工利用基地,依靠规模、资金和成本优势,向上游整合回收网络,与回收企业结成战略同盟,共享税收优惠下的成本补偿,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如拥用废塑料深加工、生活固废综合利用等核心技术的桑德集团,在建设综合利用基地之后,在各地布局回收网络,完善回收加工产业链。格林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近年来也加快在全国布局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弃电池和报废汽车的回收网络。

(4)资本市场与园区联姻趋势

上一篇:汕头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下一篇:永葆先进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