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管理制度

2024-10-15

溯源管理制度(通用10篇)

溯源管理制度 篇1

量值溯源管理制度

1、热工实验室计量标准器应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合格或者校准来保证其溯源性;主要配套设备应当经检定合格或 校准来保证其溯源性。

2、热工实验室内有计量检定规程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应当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检定。

3、热工实验室内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应当依据国家计量校准规范进行校准。如无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可以依据有效地校准方法进行校准。校准的项目和主要技术指标应当满足其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并参照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的要求,确定合理的复校间隔。

4、测量设备负责人根据热工实验室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关系,每年年初制订检定/校准计划,计量检定员后续开展检定/校准工作。

5、测量设备负责人对停用时间超过检定/校准周期,需重新启用的仪器设备制定检定/校准的补充计划,计量检定员后续开展检定/校准工作。

6、测量设备负责人对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制定检定/校准的补充计划,计量检定员后续开展检定/校准工作。

7、测量设备负责人对改装或修理后的、需投入使用时测量设备制定检定/校准的补充计划,计量检定员后续开展检定/校准工作。

8、测量设备负责人对经期间核查确认测量设备量值失准时制定检定/校准的补充计划,计量检定员后续开展检定/校准工作。

9、测量设备负责人对借用外物仪器设备制定检定/校准的补充计划,计量检定员后续开展检定/校准工作。

10、经检定/校准所有仪器、设备、量具需要粘贴状态标示。

11、严格按照周期开展检定/校准工作,超过有效期的仪器设备不允许继续使用。

12、实验室管理员应对需测量设备进行期间核查。

溯源管理制度 篇2

高值耗材一般是指专科使用、价格较高[1]、不易保管、运送要求高的耗材, 因此许多医院对于其采取零库存[2-4 (]虚拟库存) 管理方案。使用科室可以直接与厂商联系, 厂商或代理商销售人员直接到使用科室, 与使用人员或家属直接联系进行选材, 使用完毕后由使用人员签字, 销售人员依据使用清单办理高值耗材出入库手续, 对于高值耗材的管理实施先使用后入库再付款的方案, 这样就会减少高值耗材在库房存储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但该方案的实施会造成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对于耗材使用情况无法做到实时掌握的情况发生。国家卫生部门要求对于高值耗材进行溯源 (参见《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 , 掌握耗材的来源, 对于生产企业也进行了相关规定:《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 (试行) 的通知》。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对于耗材的溯源管理分为向上溯源和向下溯源2个方向:通过编码进行向上溯源, 通过管理系统进行向下溯源。

1 编码

目前, 对于高值耗材的编码全国暂没有统一的规范, 各医院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自行编码或使用流水码。国际上通用的编码主要有GSI—EAN.UCC和HIBC 2种[5]。前者已经广泛应用于产品、物流、资产和服务行业, 是一种开放的、多环节、多领域应用的全球统一商务语言 (可参见《医疗卫生商品条码应用指南》) ;后者为健康产业条形码 (health indus try barcode, HIBC) , 美国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这2种编码由于其自身构成的特点不同, 使用范围也不同。EAN编码可以应用于医学装备的固定资产编码, 在EAN-13位编码的基础上, 医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适当的扩充, 以做到一物一码的对应;HI-BC编码有2种形式:主要结构和次要结构[6], 其广泛应用于高值耗材的编码当中。 (1) HIBC的强制标志部分包含公司ID、包装索引和产品代码;次级代码包含可变的追溯码、过期时间、生产序列号/批次号、可选择标示的系统标志符产品数量。设计HIBC编码的初衷就是为了便于将其融合到一维、二维条码和RFID标签中, 这与卫生部门规定的溯源管理相一致 (如图1所示) 。 (2) HIBC生成的编码是二维码, 标签占用面积小, 不会像EAN-13那样由于标签占用面积过大而造成数据的丢失。因此可以通过对于HIBC编码的正确解读达到向上溯源的目的。

2 正向流

通过有效的编码能够解决向上溯源的问题, 闭环管理系统能够解决向下溯源的问题。由于高值耗材在使用中存在2种情况: (1) 术前能够确定品目、规格型号的, 例如起搏器、闭合器; (2) 术前能够确定品目, 但不能确定规格型号, 需要在术中才能选择的, 例如骨钉、膝关节假体等, 因此闭环管理系统应具有2个完整的闭环操作: (1) 从科室申请到患者使用 (正向流) ; (2) 从患者使用到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采购人员 (反向流) 。

在正向流中, 使用科室根据实际需求, 登录高值耗材管理系统提出需求。对于一次性植入的高值耗材而言, 除了网络登录外, 另外要求填写《一次性植入耗材登记表》;医学装备管理部门采购人员通过网络系统能够查看到科室需求, 通过电话、邮件或其他方式联系厂方或代理方销售人员, 销售人员到达后, 采购人员将需要采购的高值耗材带有医院编码的标签交予销售人员。一般相同条码的标签打印3份, 1份自己保留、2份交予销售人员。销售员将1份贴于预采购设备上, 另一份贴于财务报账报表上。销售人员携带标签回到耗材暂存处, 将标签交予厂商发货人员, 发货人员根据要求放送品名、规格型号与标签相同的耗材, 并将标签贴在耗材外包装上, 并运输到耗材使用科室, 使用科室人员可以通过指派固定人员或由跟台护士对耗材进行验收。验收分为2步: (1) 外观验收, 检查耗材包装盒上标志的名称、型号等信息与医院自行打印的标签上的名称、型号是否相符; (2) 编码检测, 验收人员登录高值耗材管理系统, 通过扫码枪或者手输的方式在设备编码栏中录入医院编码, 其余相关信息按照包装进行录入, 该系统设立自动对比功能, 会将采购人员的预购买设备信息与验收人员当前录入信息进行对比, 如果相符, 科室验收人员才能使用该耗材, 否则及时联系采购人员, 防止由于发货错误造成医疗事故。正向流过程如图2所示。

3 反向流

在反向流中, 耗材先使用后入账, 对此类耗材应从财务结账处进行控制。

厂商根据使用科室需求直接送货到使用科室, 由于该类耗材的规格型号带有不确定性, 因此厂商销售人员一般会带型号比较全的耗材, 在术中供手术医生选择。在使用过程中应该详细登记使用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号等能代表该耗材唯一性的相关信息, 手术完毕后登录高值耗材闭环管理系统录入登记信息。对于植入性高值耗材必须有纸质记录建档保存, 销售人员凭手术医师签字到医学装备管理部门采购人员处, 采购人员通过登录高值耗材闭环管理系统可以查看术中耗材使用情况与销售人员清单是否相符, 若相符则打印耗材标签条码交销售人员带回, 销售人员将耗材标签交厂商, 厂商凭标签与清单到医院财务部门报账, 财务报销人员通过登录该系统再次确定无误后将付款给厂商。反向流过程如图3所示。

4 结语

通过HIBC编码能够追溯到高值耗材的厂商信息与产品信息, 通过该闭环管理系统可以解决开环管理过程中,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只采购不能追踪到最终使用情况的问题, 相当于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将监控放到了使用科室。高值耗材的向上溯源与向下溯源共同构成了高值耗材的溯源管理, 其模式是采取分环管理, 各负其责、责任到人, 既能防止高值耗材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纰漏, 又能避免由于耗材引起的不良事故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吕明, 赫昱文, 高云.关于条形码技术在高值医用耗材管理上的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8) :119-121.

[2]耀永华, 黄敬爱, 张西芹.手术室对骨科植入物管理办法的讨论[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1) :63-64.

[3]张锦.医疗器械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4]汤黎明, 赵海阳.医院医学工程科技术管理规范[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5]GB 12904—2008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S].

[6]王剑, 张楠, 张亚晶.GS1标准体系和HIBC编码标准及其应用[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9 (6) :54-57.

绩效管理理论溯源 篇3

[关键词] 绩效管理历史演变理论基础缺陷

一、绩效管理的历史演变

绩效管理的思想始于绩效评估。考核、评价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需要。因而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考核评价。在有组织、有目的的人群或机构中,考评又往往是有组织、有意识和系统的活动过程。根据学者考证[1],中国西周时期的《周礼.大司徒》中记载的乡里教化察举制度和欧美19世纪初建立的公务员制度,是东西方最早见诸于文献的“制度性考核”,但是人类早期的考核不具备通常意义上绩效考核的基本形态。只有到了工业社会,随着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制度性的规范化的考核在社会组织中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时期,从理论脉络上看,贡献最大的首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即使在现代绩效管理的制度安排中仍然呈现着泰勒思想的基因。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管理实践,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意识到,组织结构调整、组织裁员、组织扁平化、组织分散化等措施难能持续改善绩效,真正能促进绩效提高的是员工行为的改变。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创新精神,构建团队合作的组织文化和氛围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者感到传统绩效评估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于是,基于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研究者拓展了绩效的内涵,并在总结绩效评价不足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早期,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视,绩效管理逐步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可见,从渊源上考察,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是一脉相承的,是绩效评估的进化。

现代绩效管理理论大量引入现代管理理论、系统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认为绩效管理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应该与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相联系,有助于组织总体战略和目标的实现,包括绩效计划、实施、考核、反馈与沟通、结果应用五个步骤的循环过程。认为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传导、实施企业(组织)战略。绩效管理系统应该与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相联系,有助于组织总体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深层次看,现代绩效管理在促成企业价值创造的同时,又建立了企业价值分配的基础,促成员工绩效和素质的不断提升的同时,促成组织业绩和素质的持续改进,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双赢。其内涵反映了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需要,为企业管理开辟了新的思维空间和运作平台,它不仅是企业战略执行力的强大引擎,而且成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和直接手段。

总之,绩效管理方法经历了非制度化到制度化的演变。在制度化绩效管理阶段,又经历了从传统的重点突出评价功能的绩效管理方法,到现代的全面关注整个流程的系统化绩效管理方法的进化,即全面兼顾绩效计划、实施、沟通、评估、结果应用等管理环节。与此同时,绩效管理在理念上经历了从单纯实施激励促进绩效,到强化执行力,再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跃升。但是,无论何种方法,其核心都是对组织或个人绩效的管理控制,其本质是对绩效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应用过程,都应遵循管理控制的一般规律。

二、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绩效管理理论在形成和发展中吸纳了各种管理理论的思想、方法。人们常常把它列入人力资源管理范畴。但是总体上看,其内涵、体系尚欠成熟。因而严格地说,它是各种管理理论在绩效管理领域整合、应用的结果。对它有影响的理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行为科学、管理学等,它们构成绩效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二是目标管理理论、管理控制理论、成本收益理论、权变理论、激励理论等成为绩效管理的直接理论基础。前者是比较成熟的基础理论,而后者却是相对年青的边缘学科理论,并且与绩效管理密切相关。因此,二者对绩效管理理论的贡献不同。两个层次的理论常常互相渗透、交叉。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已是科学发展的大趋势,管理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这提醒我们,对绩效管理的研究,需要更广泛、更深入地引进、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1.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行为科学

(1)控制论中,“控制”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根据内外部的各种变化进行调整,不断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使系统保持某种特点的状态,是施控主体对受控主体的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作用能够使受控主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就一般的控制系统而言,有三个基本的思想:控制或限制、指导或命令、校对或检验,体现在控制系统的四类逻辑相关环节的封闭循环中。控制论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在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几乎任何管理系统都没脱离这样的设计思想。现代绩效管理方法体系中也随处可见控制论方法的影子。

(2)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系统论对绩效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绩效管理的过程提供一种理念上的指导,使人们从战略角度对绩效管理进行全面研究,帮助人们在研究绩效管理各个具体问题时注重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的影响。这是因为,绩效管理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部门和领域,各部门和领域的绩效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显然,绩效管理系统作为企业或其他组织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必定与其他子系统及其母系统之间存在着互动与适配关系。

(3)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信息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信息观念被引入企业管理系统,逐渐形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观念。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对绩效管理的形成、评价指标的确定和取得以及绩效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将是相当显著的,而且还有助于在绩效管理中形成一种信息优势。因为绩效管理实质上就是对绩效信息的管理。

(4)行为科学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社会结构、环境条件、人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的动机及其所产生的行为对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行为科学的基本思想是把人视为“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认为管理应该由原来以“事”为中心的“监督”管理,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人性的激发”管理,由“独裁式”的管理发展为“民主参与式”的管理等等。行为科学的基本思想对绩效管理理论具有深刻的影响。如现代绩效管理强调对“行为”和“结果”的共同关注,强调“参与”和“沟通”,这多是来自于行为科学的指导。

2.目标管理论

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概念由彼得.杜拉克于19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MBO简单说就是根据目标进行管理,即围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MBO的关键不是“目标”,而是“管理”。一切管理行为的开始是确定“目标”,执行过程也是以“目标”为指针,管理行为的结束则以“目标”的完成度来评价管理效果。MBO的思想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的优秀成果,又是在总结了以往大量管理实践经验和教训提出来的。既注意了人与人的关系,又遵循了科学管理的原则,通过目标把人和工作统一起来。这种理论和方法正逐渐成为当代企业管理体系的最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甚至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现代绩效管理的核心流程与MBO的基本步骤如出一辙,如其说MBO是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毋宁说MBO本身就是一种绩效管理方法。

3.管理控制理论

管理控制理论是以系统论、控制论思想对管理问题研究的新兴学科。开始主要在财务、会计、审计领域应用,后来扩展到一般管理领域。近几年,研究者、管理者越来越多地认同,它在复杂、多变的管理情景下,对战略制导、战略实现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理论有两个研究思路。一是广义管理控制(administrative control),认为管理控制是组织采取的引导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所有方法和手段,强调管理控制就是管理的控制职能。其内涵就等于内部控制。二是狭义管理控制(management control),以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研究管理控制问题,认为管理控制是“经理人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确保资源使用和分配有效果和有效率的过程”,是为组织信息的寻找、收集、传输、处理和反馈而设计的系统,目的在于确保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使员工的工作行为根据一系列经营目标加以衡量,以使二者的差异得以协调和纠正。它的目标是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控制主体是管理层,控制对象是战略执行过程。狭义说模型思路清晰、体系完善,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目前的绩效管理理论部分地体现了它的思想,但并不完善。

三、对现代绩效管理理论的几点思考

目前绩效管理理论的主流观点已形成,并已构建了基本的框架和体系。但是,由于主流理论过多地依赖于规范分析,缺乏对绩效管理的实证分析,缺乏对绩效管理本质的深刻揭示,致使其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两点“系统性缺陷”。这两方面的问题是我们研究者需要深思的。

一方面,理论上没有清晰地定义绩效管理要素,因此,实践中绩效管理在与企业环境、战略、文化、组织特征等要素的连接上往往显得笼统而又脆弱。绩效管理的控制对象是组织或员工的绩效,绩效是行为和行为结果的函数,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不能回避环境、目的及流程和模式选择。而且组织行为学已经揭示,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有高度的相关性,而且不同考核方法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又有很大的差异,管理者的能力也直接影响绩效管理。因此,考核方法的选择不仅要取决于组织管理的环境、战略等要素,而且要取决于组织的文化特征,还要“取决于考核的目的和对象、考核的成本与前提条件和管理者的能力和态度。”

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上,主流的流程,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体现了绩效管理的动态性、目的性、应用性内涵,保证了绩效的持续改进机制的实现,但是它没能清晰地体现绩效管理控制变量、流程的自修复、优化功能,于系统的管理而言,有失完善。因为,绩效管理系统本质是一个管理控制系统,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不仅要保证系统变量不断修正、优化,而且要具备对系统核心流程本身的自修复、优化功能。主流的流程尽管隐含着绩效指标修正的功能,却明显缺少核心流程的修复、优化功能。实际上,在笔者能查阅到的有关文献中仅述及绩效的反馈、改进,而对系统变量、系统流程自身的修复、优化鲜有涉及。可喜的是研究者付亚和、许玉林的《绩效管理》较明确地设计了绩效指标反馈/修正的功能,却依然没有设计核心流程的修复/优化功能。

溯源管理制度 篇4

一、为配合武安市教育局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有针对性地打击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不合格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及时追溯违法添加物及不合格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源头,特制定本制度。

二、需要追查溯源的产品 1、用于食品中的非食用物质; 2、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复合添加剂中含有或可能含有非食用物质的; 4、含有非食用物质的食品或食品原料; 5、含有超剂量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含有属于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外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7、其他需要溯源的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

三、发现需要溯源产品的途径 1、群众举报投诉的; 2、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的;、产品抽检不合格的(超剂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4、产品抽检发现有非法添加物的; 5、上级交办的;、其他监管部门移送的; 7、其他途径发现的。

四、食品添加剂的购进和使用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生产的源头,是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及风险的重要环节,因此一旦发现使用非法添加物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应立即快速进行处理。

五、追溯方式

追溯采用逐级倒查的方式开展,即由使用者→销售者→中间批发商→代理商→生产者。当追溯到生产者时,再开时顺查,生产的商品批发销售给了那些单位直至消费者,采用下架、召回、公告收回等方式追回不合格商品。

六、追溯时不但要查清非法添加物或不合格食品添加剂,同时还要查清这些非法添加物或不合格食品添加剂是否进入或已经进入哪些食品,逐一进行登记溯源。

七、生产商往往不在本地,或牵涉到其他部门。一旦发现需要追溯的物质或食品时,应立即将相关信息报告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并通报给上级有关职能部门。

会话分析溯源 篇5

会话分析溯源

随着语言学界将语言的.研究重点由静态研究转为动态分析,会话分析的发展势如破竹.对会话分析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会话分析在中、俄两国语言学界的发展情况作详细地介绍,将更有助于会话分析的发展.

作 者:崔国鑫 Cui Guoxin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37刊 名: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EDUCATIONAL INSTITUTE年,卷(期):24(5)分类号:H0关键词:会话分析 西方 俄罗斯 中国 发展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溯源 篇6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溯源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社会非常注关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从形态上可分为模糊、错误和造假三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环境和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两个方面.

作 者:王晓梅 作者单位:滁州师范专科学校,经管系,安徽,滁州,239012刊 名:滁州师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UZHOU NORMAL COLLEGE年,卷(期):3(4)分类号:F2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委托代理关系

溯源管理制度 篇7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困境溯源

(一) 不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当前, 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并不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 而且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方面, 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部门中, 并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 只有会计部门。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 并不是简单的会计, 而是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的系统化财务管理, 而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不仅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财务管理的全面概念和内涵也缺乏足够的了解[1]。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自经济改革开放之后出现并且快速发展的, 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之处, 众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益于巨大的发展机遇, 正是在这种机遇中, 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趋成熟,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日趋突出, 其中, 管理不规范问题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十分混乱, 甚至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 企业管理者也并不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由此可见,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完善问题, 与企业管理层不重视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 这种不重视问题也是造成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投入力度不够的重要因素。

(二)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 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例如严格的会计操作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现金控制制度等等, 这些都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重要体现。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 制度不完善是首要问题, 没有严格、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 是很难保障中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转的, 由此可以看出, 要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首要便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可以发现, 在当前很多中小企业受限于企业实力, 在财务管理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 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导致财务管理制度沦为“纸上谈兵”[2]。同时, 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 很多中小企业所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的, 在参照一些其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后完全照搬过来的, 这种财务管理制度是很难切实取得较好效果的。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 相当一部分都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而且企业领导者对于财务管理的个人影响过大, 这就是使得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和完整性很难得以保证, 在一些财务流程处理中, 企业领导者的个人意见往往会对财务管理制度造成冲击。

(三) 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另一方面, 在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 人才缺乏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特鄙视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 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就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方面收到了很大限制。一些中小企业虽然认识到了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然而在财务管理建设中由于缺乏相关人才, 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财务管理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 自经受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以来, 其发展中的竞争压力日趋增大。由于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 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长期难以提高, 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 如果不能在企业管理水平上得以提高, 不规范的企业管理, 特别是财务管理, 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而在这种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中, 人才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作为支撑, 就很难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建设。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路径探析

(一) 提高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

首先, 对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建设来说, 提高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 只有在认识上有了提高, 才能保障在财务管理建设方面进行足够的投入力度。要提高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 一方面要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企业管理部门中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 并组成财务管理团队。另一方面, 对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建设来说, 还应当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 财务管理并不仅仅是处理会计账目的工作, 而是基于企业经营发展各方面的综合性管理。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或者领导者对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概念有一个较好的认识, 积极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全面的财务管理, 并且认识到在当前的中小企业发展中, 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 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 积极规范企业财务管理, 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保障。

(二) 积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必要保障, 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 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应当正确审视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 并且对于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前景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所指定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情况, 并不是对于其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简单借鉴。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持久性的过程, 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较好的效果, 对于这一点, 中小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中应当充分认识, 要持久性的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3]。另一方面,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不高的情况,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建立起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监督机制, 在企业的行政管理中, 对于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监督财务管理人员是否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流程, 并且指定相应责任人, 如果在监督中发现了问题, 则要及时对其进行指正并且上报企业管理层。

(三) 引进和储备相关人才

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和储备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对于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做好财务管理建设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受限于企业实力, 在人才引进和储备上较大型企业相比有着很大劣势, 其福利待遇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很难对高素质人才形成较高的吸引力, 因而在人才引进和储备上也应当进行一些改变, 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首先, 在福利待遇水平上要有所提高, 加大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 在薪酬制上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改革, 例如引进绩效制, 虽然财务管理人员并不从事生产和销售, 但是依然可以进行绩效制改革。其次, 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对于人才来说, 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也是企业吸引力中的重要部分, 这对于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有着重要作用。最后, 可以对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通过加强培训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职业道德, 并且通过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三、结论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保障, 然而在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 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如企业管理层不重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人才缺乏等等, 这些问题对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因而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建设中, 应当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积极进行改正, 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加大投入力度, 这对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和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学敏, 万庆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根源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 2010, 05:84-85.

[2]刘云.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文献综述[J].商品与质量, 2011, S3:60-61.

管理型创业家阶层的兴起溯源 篇8

IBM的老沃森、思科的钱伯斯、英特尔的格鲁夫,这些人都堪称管理型创业家,是他们把创业之初的小公司打造成企业帝国。国内管理型创业家的案例也很多,TCL的李东升、海尔的张瑞敏、中集集团的麦伯良、中国平安的马明哲等等,依靠各自的胆识和管理技能,把国有(或集体)的初创小企业打造成巨人企业。某种程度而言,这些中国管理型创业家们与旧M的老沃森雷同,管理者的角色已淡化,成为了企业的灵魂。

追根溯源,管理型创业家作为一个群体为人瞩目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个时期,商业的力量铸造出新型的美国新世纪。

“经理制”诞生

19世纪中下叶,在“强盗资本家”的光环之下,范德比尔特的经理人、卡内基的经理人、洛克菲勒的经理人更多是遵照创始人的意愿办事,更多的角色是执行层面的经理人。20世纪初,明星职业经理人韦尔、英萨尔星光闪耀,他们代表着管理型创业家的崛起,他们制定公司战略,是他们成就了伟大公司之名,他们改变了整个产业生态,乃至改变整个社会。

先从职业经理人的诞生说起。

1841年10月,美国一条铁路撞车事故,成了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当时两列火车对撞,造成2人死亡、17人受伤的惨剧。事故发生后,社会舆论纷纷抨击无能的铁路资本家管理不了现代高技术的企业组织。在州议会的推动下,该铁路公司实行改革,选拔了一批有管理才能的专家担任领导,而资本家退居幕后,成了只领取红利的股票持有者。世界知名的“经理制”就这样诞生了。

创业之前,钢铁大王卡内基是一知名铁路公司的高管,他的职业导师、铁路公司总裁托马斯·斯考特更是知名的职业经理人。不过传奇职业经理人的赫赫声名,还要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韦尔、英萨尔、萨诺夫活跃在各自商业领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之后。是他们打造出世界级的公司,这也标志着管理型创业家阶层的兴起。此后,职业管理者成为真正的商业主角。

100年前的“乔布斯”

20世纪初的某一天,移居到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西奥多·韦尔回到美国,同一位久闻其名的人物玩牌。那个人向韦尔透露了一个计划,打算集合一伙金融家的力量夺下贝尔公司,不仅要重建贝尔公司在电话业的统治地位,更要使之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有线通信垄断巨头。他们会面的目的是,希望韦尔来执掌贝尔公司。韦尔知道他可不是在开玩笑,因为这个人是J.P摩根当时最了不起的金融家!

1907年,韦尔成为AT&T公司的总裁。像史蒂夫·乔布斯传奇般回归苹果公司,并缔造出市值世界第一的新苹果公司一样,62岁的韦尔回归贝尔,创建贝尔实验室,左并右购,打造出广为后人熟知的AT&T帝国。

韦尔有着乔布斯般的魔力,被赶出公司一手培育养大的公司,后又被请回,打造出巨型企业。严格意义上说,韦尔不是乔布斯类的人物,也很少有人拿这两个人相提并论,他更像通用汽车的斯隆、通用电气的韦尔奇,他是所处时代最了不起的CEO,带领所属企业南征北战,用商业的逻辑一统天下。

韦尔回归之后,将电话业从开放的竞争阶段带入了贝尔垄断阶段,也开始了贝尔公司将近一个世纪在有线通信领域真正帝王般的统治。

韦尔是在1868年从电报发报员做起,在1876年30岁时,当上了美国铁路邮政服务公司的总主管。

当贝尔公司的创建者,首任总裁哈伯德向他展示电话样机时,韦尔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像所有为了新兴公司远大前景而放弃稳定工作的人那样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我简直不敢相信”,韦尔在邮电局的老板警告说:“像你这样具有准确判断力的人会为了这个该死的叫什么电话的傻念头辞掉工作!”然而,韦尔独具慧眼,看到了电话的无穷潜力,他无法抵御这种前景所带给他的诱惑。

商业创业史中,这类故事一再重演:eBay、谷歌等公司都因为旧产业传奇经理人的加盟,夺下新世界。

回归文体,追本溯源 篇9

近几年来,学生作文越来越多地出现“四不象”的情况,究其原因,恐怕是为近年来新概念作文的不断涌现,以致一些教师在教学上“求新”,鼓励学生随意去写,不顾文体,只求意真;当然,高考作文文体不限的要求,也使一些学生忽视了文体的训练,只要把自己心中的意图表现出来,管它是什么文体,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文体。新教材版,单元选文中,也打破了文体界限,将不同文体的文章安排在一个单元,突出一种能力训练,比如说揣摩语言,概括分析等,也将分体放到了不被人重视的地位。到了,新的语文教材又出现了变化,重新按照文体编排,突出了文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只出重视文体,紧扣文体教学,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必然趋势。教学具体过程中,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根据文体理思路

“言而有序”是文章所遵循的规则,“序”就是思路,是文章发展的脉络。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选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方面,要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记叙性文章主要看事件的先后发展顺序,起因,经过,发展,结局,包括人物在事件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祝福》六个部分,“我”到鲁镇,是文章的序幕,描绘故事发生的背景;祥林嫂惨死,是故事的结局,揭示人物悲惨的命运;祥林嫂初到鲁镇,是故事的开端,表明人物的身份;祥林嫂被逼改嫁,是故事的发展阶段,人物命运由平静向悲惨的转折;祥林嫂再到鲁镇,是故事的高潮,描绘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揭示残害祥林嫂的根本原因;祥林嫂被人遗忘,是故事的尾声,在“我”对鲁镇祝福氛围的感受中突出了祥林嫂的卑微和人们的冷漠。《荷花淀》是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和助夫歼敌三个部分,讲述了农村家庭妇女成长为抗日战士的过程。

议论性文章主要看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文章、段落层次之间的结构方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阅读时要概括出推理过程和逻辑关系,画出每段的中心句,如果没有中心句的,要概括段意,归纳作者写作的思想流程。

说明性文章的条理顺序比较清晰。一般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只要理清了时间、空间、逻辑顺序,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当然,在这里要注意三者并不是孤立单一的,有时一篇文章中综合运用多种说明顺序。《南洲六月荔枝丹》先按空间顺序由外到里写果实,再按逻辑顺序由果实写到习性,种类。

散文,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写景都有一条线索。这条线索或是一件事物,或是一种情感,或是游踪……抓住了散文的线索,也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意脉。《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是一个情感线索。

再如:的高考题《门》

《门》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第一段是起始段,提出作者的观点,有引起下文统领全篇的作用;第二段承接第一段,说明即使是人们最熟悉的家,也不知门后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第三段介绍各种各样的门,初步提出门的象征意义;第四段介绍各种各样的开门方式;第五段集中阐释门的象征意义;第六段集中阐释开门和关门的含意;第七段进一步阐释人生就是不断的开门和关门的含意;第八段是全文的收尾,进一步阐释关门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这样,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

二、根据文体明主旨

文章的思路梳理出来,前后因果关系也就明确了,作者的意图就可以在相应的段落里寻找到,因此主旨也就不难归纳了。

《祝福》第五部分,高潮,冲突表现,柳妈,四婶,取笑她的人。是社会。为什么笑。改嫁。不合礼教。

《荷塘月色》出现了一些争论。文眼是“这几天心颇不宁静”,文章也正是以此为线索展开的.,如:独自一人走幽僻的路;看过河塘美景之后的喜悦随即消失,体味到的仍是失落;转而又想早年的乐事,但和眼前对比,又增添了寂寞;回到家中,“妻已熟睡好久了”,又是何等惆怅。可是几年来的教材,在定位作者的感情时,一直是“淡淡的哀愁”,这合适吗?

三、根据文体析涵义

具体语句的理解,也应根据文体,结合主旨来把握,因为它要围绕主旨进行。

如《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借景言志的诗,那么景物的描写就是为了抒情言志,据此,找寻景物特点,根据景物特征,便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突出景物特征的词语有:独、寒、红、染、碧、争、击、翔,作者的情感变化就体现其中。

又如《荷塘月色》中,作者为什么说“今晚却很好”,是今晚的景致好,还是心情好,还是因为环境符合了自己的心境?环境有什么特征呢?阴森,幽僻,环境凄清悲冷,作者什么心境呢?“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由此,作者的认为“好”的原因是景物照应了自己的心境,心情并为改变,仍是“哀愁”。后文一句“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也是同样的情绪的流露。

再如《我与地坛》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内容是园中沉思,追寻生命真谛;后一部分是回忆母亲,讴歌母爱。这两部分内在的联系是什么?

21.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6分)问的是观点。

()22.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

答:

2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

(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比喻论证) (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观点)

(2001春季)22.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党性概念的历史溯源及内涵 篇10

党性概念的历史溯源及内涵

摘要:党性即是,“遵守纪律、服从组织也是测量党员党性的一个主要标志。” “与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经常使我们党的威信在群众面前提高起来,使得广大人民群众信赖我们的党,为我党力量的雄厚和增大而斗争的精神,也是测量党性的一个主要标志。我们必须把端正党风提高到增强党性的高度来认识,抓好党性教育,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再次,党性强弱同党风好坏总是互相成正比的。“在我们共产党内,决没有党性很强而党风很差的党员,也决不会有党风很正而党性很差的党员。”

关 键 词:党性;党性修养;历史反思

党性的概念内涵及外延

一、党性概念的历史溯源及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工人阶级政党时,没有直接、明确地提出党性的概念,最初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列宁。列宁在1894年底—1895年初所著的《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斯图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一书中指出:“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评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集团的立场上。” 这句话被认为是党性概念的最初界定,后来列宁对党性概念有过多次使用和说明。1906年7月,列宁在《“非党”抵制分子的错误议论》的文章中指出:“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 1905年11月,在《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一文中又指出“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反过来说,为了进行公开而广泛的阶级斗争,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因此,觉悟的无产阶级的政党——社会民主党,完全应该随时同非党性做斗争,坚持不懈地为建立一个原则坚定的、紧密团结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而努力。” 由此看出列宁所讲的党性,通常是指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阶级意识。中国共产党结合党的历史任务对党性的概念也进行了阐释。刘少奇继承了列宁的观点,认为党性就是阶级觉悟和阶级意识的最高体现。他在《人的阶级性》一文中指出:“党性,就是人们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所以人们也有各种不同的党性:有封建阶级的党性,资产阶级的党性,无产阶级的党性等。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这就是无产阶级意识纯洁的最高表现。” 在这里,他把党性与阶级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着重从党员的品德和思想意识方面阐述了什么是党性。毛泽东从列宁的“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的观点出发,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1941年8月,毛泽东给中央起草的《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说:„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个表现;而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 毛泽东从思想作风和方法方面提出了对党性的独特理解,揭示了党性的精髓,使党性的内涵更加完整。1941年,任弼时在《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中对党性的范畴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指出“要与一切非马列主义的思想和观点作坚决的斗争。这个斗争是测量党员的党性的主要标志之一。”“把个人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党的利益放得高于一切,为党的统一,为党的团结而斗争,也是测量党员党性的一个主要标志。” “遵守纪律、服从组织也是测量党员党性的一个主要标志。” “与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经常使我们党的威信在群众面前提高起来,使得广大人民群众信赖我们的党,为我党力量的雄厚和增大而斗争的精神,也是测量党性的一个主要标志。” 从以上领袖人物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党性是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阶级性、共产主义道德和无产阶级意识纯洁的最高表现,既包括共产党员的无产阶级意识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也包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等思想作风和方法方面的内容。它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党的党性,它主要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活动来体现,反映着党的性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二是党员的党性,它主要通过每个党员的言论和行动来体现,反映着一个党员的思想修养、政治素质等是否合格。这两个层面相互渗透,水乳交融。首先政党的党性决定着党员的党性。因此,“人们也有各种不同的党性:有封建阶级的党性,资产阶级的党性,无产阶级的党性等。”“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其次,党员是政党的生命有机体,政党的性质、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都是通过党员活动来体现,因此一个党员的思想修养、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甚至其工作方法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政党的党性。

二、党性的外延

1.党风与党性党风的概念是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的,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一个政党的组织和成员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它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生活作风和领导作风等方面的内容。党风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党性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党性决定党风,有什么样的党性就会有什么样的党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因此“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同志、从来反对国民党作风。我们党从来不容许国民党作风在我们队伍中存在。” 党内只能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的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国民党的作风。其次,党风端正与否直接反映着党性的有无和强弱,影响着党的性质。党风纯正,表明党性坚强,党的阶级性质不会改变,共产主义事业一定会成功;党风不正,党内贪污腐化盛行,表明党性不强甚至党性丧失,这样的党会蜕化变质直至灭亡。因此,我们必须把端正党风提高到增强党性的高度来认识,抓好党性教育,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再次,党性强弱同党风好坏总是互相成正比的。“在我们共产党内,决没有党性很强而党风很差的党员,也决不会有党风很正而党性很差的党员。” 党性坚强的党员干部,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呕心沥血,鞠躬后瘁,会成为像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永留史册的时代英雄;而党性不强的干部,则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官僚作风,甚至会沦为阶下囚,成为像成克杰之流那样被人民唾骂的罪人。由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端正党风是党性修养的根本问题。要从端正党风入手,增强党员党性、党风修养的自觉性,以保持无产阶级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2.党性与人性

人性,指人的本性,是一切人具有的普遍属性。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否定人类共同的人性,而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马克思说过“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但是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群众,除具有人类共同的人性外,还要讲党性。共产党员的党性作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是建立在人类共同的人性基础之上的、包容并且发展了人类共同的人性的东西,是一种高层次的思想境界。因此刘少奇说“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具有明确坚定的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即党性、阶级性);” 毛泽东强调,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由此可以看出,党性与人性不是毫无瓜葛,互不相容的。人性是普遍的,是人类发展其他特性的基础;党性则是党员特有的,它是层次更高、涵蕴更丰富的人性。作为党员,其人性在很大程度上要表现为党性。由此从本质上说,党性与人性是辩证的统一。所以党员不仅应讲党性,还要讲人性,二者是不矛盾的。

3.党性与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6 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对党员强调党性是否会抑制党员个性的发展?其实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重视党员个性发展的,并把人之个性的自由发展看作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强调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毛泽东也承认党员具有各种不同的个性,反对抹煞个性。他强调没有党员的个性就没有党性,我们也“不能设想我们党有党性,而每个党员没有个性,都是木头”,强调人有各种各样的,“不要使我们的党员成了纸糊泥塑的人,什么都是一样的,那就不好了。” 毕竟,个性是党员个人自己具有的特点、性质,党性是党员共同、普遍的性质,是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因此,正确处理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成为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所必然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个性是党性的基础,党性高于个性。毛泽东在讲到个性与党性时指出:“党性就是普遍性,个性就是特殊性。没有一种普遍性不是建筑在特殊性的基础上的。” 强调没有党员的个性也就没有党性,党性是建立在党员个性的基础上。党性是抽象的,要通过党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个性中得以具体体现,但“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应该首先想到党的整体利益,都要把党的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问题、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 也就是要求党员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把党性放在第一位。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员党性原则的最高表现。因此,就党员个人而言,在个性与党性发生矛盾时,必须无条件服从党性。其次,党性与个性是统一的。

毛泽东认为:“任何—项凡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和事情中都有党性,也有个性。” 党性是党员共同的性质,必然要求“许多自觉的个性集中起来,对一定的问题、一定的事情采取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有统一的意志”,实现个性与党性的统一。如果没有这种统一,党员必定缺乏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党就不会成其为有组织、有凝聚力的党。“而一致的行动,—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 党性与个性的统一,要求党员坚持集体主义,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反对“家长制”和“一言堂”的做法,也要求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等违反党性的错误倾向。再次,党性不能代替个性。毛泽东指出:“党员是有各种不同的党性,谁要抹煞各种不同的党性是不行的。抹煞各种差别,结果就会取消统一,抹煞特殊性也就没有统一性。” 刘少奇也强调“要求党员在必要的时侯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党内,不承认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抹煞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消灭党员的个性。” 在对待党性与个性的关系上,往往存在着两种错误认识:一是强调个性,忽视党性的个人本位论,二是一味强调党性,用党性代替个性的社会本位论。前一种错误认识会导致党员干部党性弱化、个性扩大的不良行为,自以为是,独断专行,搞一言堂,集体主义思想淡薄,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甚至会完全丧失党性。这也是大多数党员干部容易犯的错误。后一种错误认识则会忽视党员的个性发展,割断了党员与社会的联系,试图使党员成为生活在真空中的人,不但不利于党员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还会影响到党的事业。由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讲党性,决非全盘否认个性的存在,应当在二者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展党员的个性,让党性在个性中闪光。

4.党性与党的先进性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利益方面,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先进性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理论体系:第一、强调党在性质上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第二、强调党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第三、指出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先进部队;第四,提出把党组织起来的根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结合中国的实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党的先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保持党性纯洁,必然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两者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党性决定先进性,先进的阶级性为党的先进性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党性是政党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的先进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具体体现在党的阶级基础、指导理论、党的组织、党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等内容中。其中党的阶级基础是关键因素,它决定了政党先进性其他方面的内容。无产阶级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政治力量的代表。它的先进性决定了 “共产党是代表着现今人类社会中最光明的最进步的方面,是人类最高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寄托和发育之所。世界上最觉悟、最进步、最健全、最有道德和最富正义感的人士,集中在共产党中,而坚持不屈地和一切黑暗势力搏斗着,为人类社会的光明和最后解放奋斗着。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好的共产党之一。”

上一篇:李晓君的诗下一篇:餐厅整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