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回复1

2024-08-14

设计院回复1(精选4篇)

设计院回复1 篇1

月度总结

1本月接待很少,但都是重要接待,在用餐和会议过程中,未出现纰漏。唯一的就是客人的衣服放在机麻室,我们去找,却没找到。最后做清洁的时候才发现衣服放在了转椅上,由于我的不仔细,导致客人没能拿到衣服就离开酒店。对我而言,是次挺严重的教训,吸取教训,下不为例。

2本月的几次KTV,都有把沙发搬到会议室,并准备好几束假花,便于客人之间互相献花。(请根据KTV实际情况单独申请一些仿真花)3在没有客人的情况下,对服务员进行各点服务技能的培训。4张怀丽调到会议室后由付俊美带领学习会议服务。5李治建带领杨再永学习大堂吧的服务。

6各点在做卫生上面都还是比较认真。要再接再厉。

7进行合理的人员调配,服务员不再固定于某个点进行单项服务。

设计院回复1 篇2

教材分析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交流的手段越来越多地依靠互联网来进行,电子邮件成为互联网使用最频繁的信息交流方式。“豁然开朗——接收并回复电子邮件”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第9课内容。在本课学生认识了电子邮件,学会申请免费的邮箱,学会邮件的发送,并以“感恩”为主题深入体验电子邮件系统的接收与回复功能。知道互联网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从而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网络化的生活。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学习方式已不感兴趣。同时,学生个体之间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大。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文打字基础,能利用浏览器访问网站,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搜索方法和技巧。根据课前调查,学生普遍拥有了电子邮箱,考虑学生基于Internet网发送电子邮件可能会出现拥塞的情况,笔者采用搭建局域网邮件系统方式来完成邮件的接收与回复功能体验,进而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至Internet网络环境中,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知识与技术难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完成用Web方式接收、回复带附件的邮件。能主动为教师、长辈或同学发送一封电子贺卡邮件。发挥其“小老师”的作用,帮助小组内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任务,共同协作,共同提高。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能完成接收、回复电子邮件。能够在“小老师”的帮助下,或通过求助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环境与资源:局域网环境下“学生电子邮件系统”、教学课件、学习素材、电子教室软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接收与回复普通文本的电子邮件。能利用旧知完成附件的再加工,能接收与回复不同类型附件的电子邮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接收、回复、发送电子邮件的练习,进一步感受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网络提供的便利与快捷,体验信息交流的愉悦。能够判断不良信息,养成健康、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识,形成主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接收并回复普通文本的电子邮件。运用旧知,二次加工具有个性特色的电子贺卡。会发送带有不同文件类型附件的电子邮件。

难点:运用旧知,二次加工具有个性特色的电子贺卡。会发送带有不同文件类型附件的电子邮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有来自同学的,有来自长辈的,有来自老师的。你一定得到过这样的帮助和关心,是吗?谁想说一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彼此感恩构成了和谐、幸福的社会大家庭。在你得到这些帮助与关心时会怎样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呢?

揭题:向他人表达感谢有多种方式,如邮寄贺卡的方式、手机短信的方式、当面说声“谢谢”等。除了这些表达方式外,老师今天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更含蓄、更富有时代感的表达方式——发送电子邮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导入课堂,密切联系知识与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贴近学生的生活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帮助他人,为电子感谢卡邮件的使用做好铺垫。通过两种联系方式的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电子邮件的优越性。

2.初步体验

任务一:进入邮箱

师:就在上课前,老师已通过电子邮局向每一位同学发送了一封电子感谢卡,你们想看看它吗?不过,要想看到它,你要先知道电子邮局的地址,今天我们的机房就有一个电子邮局,它的地址是172.16.2.200。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在浏览器中输入这个地址。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师机上操作)这是接收邮件的窗口,请认真观察它的界面内容(如图1)。

学生实践操作并回复教师邮件。

设计意图:对解决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然后从准备知识过渡到学习新知,为学生尝试解决问题铺路架桥。请一位学生演示,其目的是一方面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观看邮箱各模块,让学生明白学会观察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学习要从认真观察开始。通过学生实践练习掌握回复邮件的方法。

3.自主探究

任务二:教师回复带有附件的邮件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如何回复邮件。老师认真观察了刚刚收到的邮件,大多数是不带附件的,我想回复他们并要带有附件,该怎么办呢(如图2)?

学生实践操作:练习回复带有附件的邮件。

设计意图:新知不是给予,而是让学生自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的答案记忆会更深刻。经过教师演示及学生练习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并回复带附件邮件的方法,以“感恩”为主题深入体验电子邮件系统的接收与回复功能,知道网络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网络化的生活。

4.深化新知

任务三:教师回复带有附件的邮件(编辑贺卡内容)

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收到的感谢卡中,还缺少点什么?(祝福或感谢文字和落款)为了让我们的感谢更加真诚,是不是要添加一些内容呢?在老师给大家的素材中,有Word文档类型的,有PPT类型的,有图片类型的,也有一些祝福的文字文本,还有一些好听的音乐也可以同时发送出去。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对它们进行编辑。

学生实践操作:在学生间发送所编辑的邮件。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多种类型半成品附件文件,既是对旧知的再次回顾,也是为新知的深入探索提供了资源素材。这一教学策略使得教学既省时,又能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5.拓展延伸

任务四:利用自己申请的Web邮箱给长辈或老师发送一封邮件(编辑贺卡内容)

师:同学们相互间发送了很多邮件,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除了感谢,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感恩。同学们可以利用上节课申请的邮箱给老师、长辈、好友送去祝福与感恩,为他们发送一封带有不同类型附件的邮件。

教师提示学生,小组间互助,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

设计意图:学生以分组的形式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教师巡视指导,对提出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构建了合作学习意识,遵循了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原则。知识内化与能力拓展在实践应用中得以强化加深,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本课的教育主题——感恩教育。

6.知识小结

师: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电子邮件的方便、快捷。可是随着电子邮件的普及,也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经常向我们的邮箱发一些不良的邮件,其主要有两类:病毒邮件和垃圾邮件。对来历不明的邮件附件,在打开前要先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我们不能发送垃圾邮件,并在学习生活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用好网络。让我们一起回顾《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来结束本课的学习。

学生回顾《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本内容。

设计意图:学习内容的总结与归纳,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利用好现代通信媒体,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具有判断不良信息,养成健康、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识;形成主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习惯。

教学反思

在本课学生认识了电子邮件、学会申请免费邮箱、学会邮件的发送,并以“感恩”这一主线贯穿课堂始终。笔者借助局域网邮件系统与Internet网络邮件系统相结合的技术策略,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体验了带有附件功能的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回复功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对长辈、朋友感恩之情得以巩固和升华。

点评

本教学设计以“感恩”为主题,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送为教学目标, 既明确立德树人的用意,又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形式和内容结合得自然合理, 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另外,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情况进行了分层预设,教学思路清楚、条理清晰;这节课使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教育即生活”在这里有了很好的体现,这是本课设计的一大亮点。

教学过程遵从“去情境化—情境化—去情境化”的结构。事实上,信息技术的各类应用软件都是“去情境化”,因其来源于实际应用中的归纳、提炼和加工。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则是用“情境化”的现实生活和示例任务对各类应用软件的功能进行分解和还原再现,让学生体会到其功能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效率和便捷。“情境化”在教学中的设计就体现出一位教师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迁移能力。但从教学的全过程来说,由“情境化”再到“去情境化”则是教师驾驭课堂、回归知识本质的教学能力的充分体现。

本节课在小结部分的“去情境化”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地琢磨和完善。

设计院回复1 篇3

xxxx公司安保部:

1月16日拟安全检查对来我司检查,提出七个需要整改意见,现将我司整改的措施报告如下:

一、关于冷轧加工钢卷未垫木证问题

次日我们立即要求冷轧部门负责人立即整改,并教育所有职工重视安全、注意副操作工的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二、关于码头作业组开关裸露的问题 及时整改于1月28日完成。

三、关于短驳车的维护问题

此车辆是我司内部的短驳车(严禁出入大门),各车辆的维护原则上由公司维修保障部邀请专业维修公司来我司进行维修、保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短驳车辆的缺陷,我们将逐步的加以消除。

四、关于变电房门口停车问题

当天就通知相关人士整改,此事由安保部门负责,及时发现及时制止。

五、关于共祥库宿舍问题

我司于1月28日完成灭火器的添加和配置,线路问题将请维修保障部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安排解决事项。

六、关于库内消防门问题

该库房属于我司外借基地,关于投资、建设消防箱门的问题将于对方沟通解决。

七、关于花坛的环境整洁问题1、2、制定库区环境卫生的相关制度。

教育外来车辆与本市员工严格执行公司相关的环境制度。

3、“五四青年节”前夕组织一次青年义务劳动。

设计院回复1 篇4

或者在文档打开后,编辑了几个时,输入了几万字,在关闭文档时,也会弹出相同的保存对话框,其实很显然,没有人会轻易放弃几个小时的工作成果,这样的询问是多余的。

对于这种情况,使用过WORD软件的用户都能理解,清楚接下来要做什么,但这样的设计明显不是合理的。”

这是前一篇博文《把用户当傻瓜,不是改善产品可用性的救命稻草》中所列举的例子,用以阐述“能让所有用户都理解的设计,并不等于就是好的设计、可用性高的设计”这个观点。

看到有网友回复说“为什么要弹出对话框,那是多方面考虑的,一个是老手来说是二次确认,避免犯错,另一个是新手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执行的命令是什么意思,可以从这里得到提示。”

这位网友的观点很明确,在用户选择关闭软件后(这里泛指所有具备编辑功能的软件),弹出一个保存对话框,是既符合新手用户的心智模型,又遵从中间用户使用习惯的设计方案。

在讨论之前,我先举个真实的例子。由于一次意外的断电,一位学油画的朋友,丢失了画了9个小时的工作成果,当时他使用的软件是Corel Painter 8.0。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还没养成随手保存的操作习惯。

那为什么一定要求这位画家朋友养成随手保存的习惯呢?

虽然对于突然断电这种情况,不能要求软件可以先知先觉,或者要求软件在停电的一瞬间把文件保存好,这都是目前技术达不到了。但如果这款软件可以设制自动保存文件,是不是这位画家朋友就不会损失这么大了?

画家在实际画纸与画布上绘画时,肯定不需要这么做,因为画在画纸上的线条,只要画家不想去除掉,它就会一直保留在那里。画家工作一天后,起身打开离开画架的时候,也不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问他是否要保存。

做为对软件工作不了解的画家来说,在Painter提供的空白画布上作画感觉,与实际画纸十分接近,而且有更为便捷的地方。所以,对于CG绘画经验不多的人来说,很可能会忽视CG绘画与手工绘画的区别,即以手工绘画的经验,来对待CG绘画,手工绘画的经验,这也就是新手用户对于Painter软件的最初心智模型。

对于绘画软件以外的其它软件来说,也是一样。几乎所有软件菜单栏的第一项,都是“文件/FILE”,这其实是在以实际文档隐喻软件所创建的数据对象。现在世界中的文件,在更改和添加文字后,结果就会保留在文件上,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而之所以软件编辑文件后还需要再提示用户,是由于软件的程序逻辑与操作系统的存储机制导致的。

我们打开本地硬盘中的一个文件进行编辑时,实际程序要做的工作大致是,先找到用户选择的文件,读取文件内容,在内存中创建一个备份文件,并通过软件将其显示在屏幕。在用户确认保存前,硬盘中存储的文件没有被更改,编辑、更改的是内存中的备份文件。这也就是打开大体积文件,内存占用会增高的原因了。

由此可见,在关闭软件时,弹出保存对话框并不符合新手用户的心智模型,这所以要此时弹出这个对话框只是遵从操作系统的存储机制,并否文件因未保存而丢失数据的责任,推到了用户的身上,

那这个对话是否能起到“提示用户执行的命令是什么意思”的作用呢?下图是WORD弹出的提示窗口,确实有提示信息,询问了用户是否要保存文件,但并没有对于保存功能的解释以及为什么要保存的说明。

对IT经验丰富的用户来说,也起不到避免其犯错的作用。比如,一个用户编辑一个几十页的文档时,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在输入新内容的过程中,误删除了一个段文字。上图中的对话框,对于这种误操作,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而且就用户操作来说,编辑文件的目的是明确的,清楚知道要编辑哪个文件及应该如何编辑,编辑完成之后,有二次确认的必要吗?也没有这个必要。

因此,用户关闭软件时,由程序自动保存文件与让用户点击对话框中的“是”按钮来保存,根本上没有任何区别,既然如此,也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之所以熟悉软件操作的用户会形成这样的操作习惯,恰恰是由于现有软件的功能逻辑所导致的,尽管不合理,由于用户已经适应了,这个问题也显得不那么突出了。虽然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有一定的风险,但如果给用户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操作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用户的额外,用户应该会乐于面对这种改变的。

就拿OFFICE 来说,与之前版本相比,调整是巨大的、明显的,用户的许多操作习惯都被打破了,但花少许时间适应后,你会发现,这些调整都是合理的,它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花点儿时间学习是值得的。但这些调整也是有风险的,听到不少反应OFFICE 2007不好用的声音,不少人又换回到之前的版本。

不过,始终相信这处积极的、更为合理的调整会慢慢被更多用户所接受,因为用户的使用习惯也是在不断改变的,好的操作习惯会慢慢替换掉原来的不良习惯。

对于上面那位网友认为文章开始时所举的例子有“想当然”的成份,我想说的是,为了说明问题,确实刻意标明了例子中的几个数字,那都不是绝对的。不过,由于现有软件产品设计上的问题,确实让用户形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做了大量的额外工作。

比如,可以注意一下身边的朋友,是不是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有随时按CTRL+S的习惯,可以问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惯,是否都有丢失数据的惨痛经历?相信绝大多数的回答是肯定。

当然,在进行产品设计时,简化操作逻辑与界面信息内容,采取进行扁平式的设计方向对于新手用户来说有一些帮助,但对于自身条件不同的新手用户应该综合全面的考虑,应该先做用户调查与研究工作,这里真的不能想当然。对于新手、中间用户及专家的操作体验要求,也应该很好的平衡。新手用户不应该忽视,但中间用户才是产品生存的基石,应该更为重视。

实事求是地讲,以WORD这款软件来举例,确实有我的用意,是因为WORD是大家最为熟悉的软件,即使是对IT了解不多的人,也安装操作系统后,接下来几乎都会安装OFFICE软件包。而其中WORD又是OFFICE系列软件中,大家使用机率最高的软件,群众基础比较好。

所以大家不要误会,以WORD为例,并不是说它在这方面的设计是最差的,恰恰相反,WORD是处理保存功能逻辑比较好的软件,它至少提供了定时保存的功能机制,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存功能所存在让新手用户费解的问题,相比其它大多数软件来说,保存功能的可用性要高得多。

上一篇: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爱就在我们身边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