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执行力的角度谈如何推进合规文化建设(精选10篇)
从执行力的角度谈如何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篇1
建设合规文化 提高执行力
银行并不缺少制度,真正缺少的是对制度的执行。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形成严格的、令行禁止的合规习惯和约束,欠缺自觉合规的文化环境。有效的执行力是合规经营的重要前提,也是杜绝屡查屡犯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常存在执行力逐级递减现象。有的管理人员重业务轻合规,有的员工随意简化操作流程,这些心态和行为都严重影响了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为合规经营埋下了隐患。强力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必须切实提升执行力。
一要抓住重点。对照现行内控和合规制度,通过流程梳理,认真查找自身在执行制度、落实制度上的薄弱环节,列出重点,分门别类,举一反三,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重点防范业务中的关键差错点、切实解决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重点岗位、重点人员。
二要抓住细节。坚持细致入微,绷紧防违规、防差错这根弦,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遵章守规做起。每办理一笔业务,一定要严格遵照业务流程,检查好每一个数字,每一枚章印,每一项要素,做到上岗一分钟,合规六十秒。
三要抓好检查。内部管理、审计等监督部门要检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认真组织好检查工作,做到所有网点、所有人员全覆盖,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公开通报。四要抓好奖惩。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形成对员工执行制度的正向激励,形成对违规行为的有效制约,从而确保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
五要抓好问责。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严格按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检查出的问题要从重从严从快处理,加大违规成本,切实纠正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
六要抓好典型。通过开展“合规标兵”评选、“合规单位”创建等活动,积极发现、培育先进典型,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的辐射作用,在全行形成营造遵章守纪、合规光荣的良好氛围,真正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效应。
合规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只有长期地、持之以恒地倡导和培育,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提高,才能建立起适应商业银行发展的合规文化,才能有效地保证和促进全行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把诚信服务理解为刻板的服务需要,即态度好就等于服务好,其实不然,服务有其更深刻的内涵,并且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淮南子有训: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合规管理是金融业的生命保障线,对作为上百年历史的银行业来说,客户是其发展的天然基石,质量是其分展的永恒主题,形象是其发展的亮丽衣裳,而制度是其发展的根本保障。
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如今已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合规风险也与银行的其他风险一道,纳入银行的全风险管理框架之中。如何真正体现商业银行应有的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如何大力倡导建立银行自身的合规文化,都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探究的主题。
近年来,我行始终将完善制度、从严治行作为固本之策,以把握政策、诚信待客、建章立制、规范操作作为着力点,不断加强合规建设和风险管理,通过学习教育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我行利益,最终使每一位员工受益,因为稠州行的发展与繁荣关乎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利益。
合规是我行内部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合规操作是企业合规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合规”包含着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有一个“合格”的“规”;二是大家都去“符合”这个“合格的规”。在我行的内部控制检查中,曾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授权流于形式,疏于审核相关信息;重控管理存在漏洞;查库管理不够规范;对账管理不够到位等等,从中揭示出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有章不循,制度执行不严的现象,这些检查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合规就像一个警示牌,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风险防范有时就在一念之间,有责任心的人就能把风险拒之千里,没有责任心的人是害已又害人,我们不能凭感情办事,违规操作,最终自食其果。
当然,制度和规定有时和客户需求会产生矛盾,客户需求往往受到制度和规定的制约,作为员工的我们要把握政策,规范操作,控制风险,绝对不能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人情代替纪律,以信任代替管理,不搞违规操作,坚持以诚相待,以高效率和高质量取得客户的信任。
恪守诚信,合规为本,让我们严守行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的言行;没有光辉的事迹,只有平凡普通的工作;没有英雄的形象,只有忙碌的身影。但就是这朴实、平凡和忙碌中,充分说明了我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忠诚。我希望用我们的努力,用我们优质的服务做出更好的成绩。
近年来,各级管理部门对合规工作十分关注。合规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规文化的形成有助于银行加快改革发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防范风险的发生。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有关制度和材料,结合工作实际使我认识到,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必须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在培育和构建合规文化上实现突破。良好合规文化的形成,一方面有赖于全行员工素质的提高,风险防范除了要求员工应该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以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另一方面,需要有价值观念的引导、职业教育的基础和制度规范的约束,在让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和理解风险防范重要性的同时,使之尽快成为全行上下普遍认同、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当前合规文化的建设,应着重在职业教育和制度规范两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应定期对一线所有员工进行风险控制原则、理念、制度和方法的培训,从而不断强化员工的文化意识,逐步使合规文化成为防范风险的又一道防线。
二、在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上实现突破。风险防范工作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防范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防范并举,组织流程与技术手段并举的全面风险防范模式。风险防范的内容、范围在向全方位、全过程延伸,覆盖了整个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业务、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位员工,涵盖了表内外全部资产和各项工作。为此,在内控思路上,应体现“过程方法”的原则,由过去以传统风险分类为防范对象,转变为以过程为控制对象。在对风险的控制上,针对绝大部分风险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现实情况,将控制的重点放在操作风险的防范上。通过建立和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将风险控制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一个机构、每一个部门和每位员工,确保每个经营产品都有固定的经营流程和操作规范,各个经营环节和岗位都有明确的内容和标准。
三、在建立新的风险防范模式上有所突破。要重视借鉴和引入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管理方法和经验,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改进金融服务质量,提高基础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建立持续改进的管理平台和风险控制平台。要按照“完善一套标准”、“建立一个体系”、“培养一支队伍”的要求,在梳理流程、理清风险隐患的基础上,加快全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先进风险控制机制的提升与新的风险管理模式的形成。
四、在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实现突破。商业银行经营的是风险事业,任何心慈手软都是管理的大忌。在银行不良贷款和风险隐患仍然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严格、公正、客观的激励约束制度。首先,应强化制衡机制。要在审批、经营、监控这三个环节和每条经营线上建立起一个职责分明、相互制衡的责任体系,制定并落实各个岗位从业人员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对各个风险控制点设置风险控制目标,并严格实施以一线岗位双人、双制、双责为基础的自我控制,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财会部门对各岗位、各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监督反馈三个层次的监督约束。其次,要严格纪律约束,建立风险问责制度。对造成资产损失的责任人,实行严格的责任认定和追究,对工作懈怠、制度执行不认真、监管不到位、管理不尽责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惩处,同时上移责任追究的层次,并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第三,实行风险保证金和经营绩效延期支付制度。除客户故意或外部不可抗力的因素以外,各级管理人员和客户经理在职期间出现风险的,除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外,应当按照比例扣除一定的保证金。
五、在提高风险预警能力上实现突破。银行不可能回避风险,能做的只能是如何去识别、分散和化解风险,如何为控制风险提供相应的保障。第一,要立足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对全行各项业务所涉及的全部环节加强综合比较分析,以清晰明确的制度导向,指导和规范基层单位的操作行为。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重点项目和产品的监督,也要注重对全局系统性风险的甄别。第二,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发挥全面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客户、重要环节等各种风险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时向基层单位发出预警信息,引导和修正基层单位的操作经营行为。第三,基层单位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对风险分析和监测研究,及时向上级行反映内控过程中的重大变化情况,通过发挥内部信息传导作用,与上级行形成一个协调互动的反馈机制,及早发现和报告风险隐患,为全行风险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从执行力的角度谈如何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执行力,企业文化
一、企业执行力与企业文化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企业执行力主要由三方面因素构成:流程、技能、意愿。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包括四个层次:首先是表层文化,即物质文化;其次是浅层文化,即行为文化;第三层是中层文化,即制度文化;最后是深层文化,即精神文化,表现为愿景、价值观、品牌的内涵等深层次的东西。深层文化是建立在表层、浅层和中层文化基础之上的,脱离了以上三种文化基础,深层文化将不具备生命力。
企业文化是执行力的灵魂和基石。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效的成果赢得胜利,必须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而打造优秀企业文化的关键就是执行,不把执行做到位企业愿景就不能变为现实。企业文化不同与其他文化,它是一种拼搏的、竞争的、协作的、信任的、友善的和富于激情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打造出员工认可的价值观和管理体系,打造出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愿景的执行力,使得企业全体员工工作理念一致,乐于执行工作任务,因而企业文化是促进执行力发展的基础和精神所在。执行力和企业文化只有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成功。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条件,它对于企业的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目标,以及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相似的处事风格,可以把员工紧紧的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
第二、导向作用。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与自主经营能力。
第四、约束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约束作用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
第五、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从塑造企业文化入手提高企业执行力
1、从精神文化层面塑造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没有统一的标准格式,每个企业应当以自己个性化的品格、个性化的价值观、个性化的经营管理风格来发展和完善其个性化的企业文化。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必须要以企业经营灵魂为中枢,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集体价值观和共同信念。这些信念和价值观能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当然不是为了规范而规范,而是通过不断地培育和塑造,形成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集体无意识,使员工获得集体无意识的遗传基因,当企业员工碰到问题时就会立即想到用什么精神对待和处理问题,进而使员工的行为转化为自觉自动。
2、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公正合理的激励制度。
“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就是强调人才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注重发挥人才的能动作用,通过各种规范、有效管理,更多地依靠人才这一因素,使企业在竞争中永葆青春活力。把“以人为本”融入到企业执行中去,特别要求在企业内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以制度规范行为。有效激励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针对一项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企业领导在决策时就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项目,如项目奖金、特定的培训机会、职位提升和荣誉称号等,让出色的决策执行者获得一种超出一般人的成就感。
3、发挥企业家精神,注重构建领导层的执行力。
一个企业要想让其企业文化真正的渗透到每个企业员工的心中和行动上,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应当积极倡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自己正确的言行,良好、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精神面貌去影响和改变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担负起引导企业文化的重任。这其中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建设尤为重要。高层的执行决策,一般经由中层进行具体地指派和分配,所以执行在中层位置形成了一个新发点和势位差。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层领导的执行力不仅发挥着一个榜样的作用,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广大基层员工的执行情况和执行力建设。
4、从提高员工素质角度提升企业执行力。
员工的执行力是企业执行力的基础。要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技能水平,第一是在招聘过程中要挑选具备较强执行技能的员工;第二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持续的职业化训练,主要是通过执行技能培训和对职业技能运用的考核来实现。职业化训练不仅包括执行技能训练,还包括很多其他职业技能的训练,比如沟通技能、决策技能等,重要的是在做培训和考核计划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每个培训项目和考核指标的指向,执行技能培训的目标就是提升员工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郑国铭:保证完成任务:执行力文化最核心的精神理念[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
[2]、樊燕、宋纪伟:企业执行力的铸造[J],企业经济,2008(6)
从执行力的角度谈如何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执行力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同时也是与高校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已经成为一支保证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队伍。其执行力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能否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认真做好辅导员工作,增强辅导员工作执行力,是神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一、做好辅导员工作应具备的素质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也随之加剧,各种社会思潮更为广泛的传播,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已经是90后,他们政治信仰不清晰,理想信念模糊,缺乏社会责任感,面对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辅导员就应该高度重视,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热爱辅导员工作,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大多数人认为就是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比如上传下达、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学习等等一些日常工作,然而这样的理解存在对辅导员工作的偏差,影响了辅导员作用的发挥,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辅导员工作的真谛。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也是人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面对面接触最多的群体,能最及时的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学生的情绪,了解学生的动态。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在学校有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辅导员。这样做好辅导员工作就能有利于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学习、生活、情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保证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2.提高综合素质,保证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和行动要与党保持一致。及时关注国家热点信息和焦点新闻,掌握国家发展态势,并要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向学生讲述深刻的道理,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其次,社会进步的步伐加快,知识的储备量也应随之增加。高校辅导员不应只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也要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知识,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修养,做一名知识型辅导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高校学生解决更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运用科学理论帮助引导学生。
二、辅导员执行力提升策略
高校辅导员的执行力,强调的是辅导员的行动力和工作能力,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完成,保质保量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达成目标,来作为毕生的一个追求。在高等院校中,辅导员工作的执行力已经关乎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他们出色的执行力是高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1.更新工作理念
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都是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以完成工作为目标,工作没有主动性。我们要激发自身的原动力,更新陈旧观念,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积极主动去做工作,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达到最优。
2.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对象,辅导员工作执行力的强弱与学生的配合程度也密切相关,因此要做到心中充满爱,爱学生、爱工作、爱学校,带着感情去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辅导员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做学生的最亲密的朋友,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和学生建立很好的感情基础,以便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进而帮助辅导员提升执行力。
3.加强自身建设
终身学习这个概念不仅仅只是口号,更要落到实处,尤其是高校辅导员更要在这个学习型社会中,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辅导员每天面对的是90后群体,这个群体生机勃勃,思维活跃,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并且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一个不学习或者不善于学习的辅导员是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的,同时也做不好辅导员工作。如若想要获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就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素养和过硬的思想素质,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的东西说得有理有据,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领路人。也要自觉学习高校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时事政治等多方面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其执行力。
综上所述,辅导员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其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高校日常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影响着高校的和谐与稳定发展,也影响着高校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因而,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执行力长效机制,提高辅导员执行力,开拓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高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2011(22).
[2]王蓉.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1).
[3]邱杰.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1).
从执行力的角度谈如何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篇4
一、加强团队建设,做到人人想干事、会干事
团队是干事创业的基础,而共同愿景是建设高绩效团队的重要前提。在抓处室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创建高绩效处室、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作为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愿景,在筹划工作、监督检查、考核评估、实施奖励等方面坚持用这些愿景统一全处人员的思想认识,对全年重点工作目标逐项分解,责任到人,并使大家实现个体和集体的融合,增强责任感、认同感,为完成绩效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增进人员之间的沟通。虽然处室实有人数只有编制数的2/3,工作任务比较重,但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团队,每个人都有着把工作做到最好的热情与执着。针对人员流动较大的实际,处室建立起一套新进人员业务熟悉流程,包括建立AB角工作制、新老人员搭配等等。工作人员及时通报各自工作,便于互相了解情况,保证工作的连续性。针对干部申诉案件办理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的特点,将办理的申诉控告、惩戒、信访等复杂案例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人手一份汇编,做到办理一个案件,积累一份经验。从制定计划到具体抓落实,全处人员畅所欲言,集中智慧干工作。由于形成了老同志不保留、新同志乐于学的良好氛围,处室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连续三年考核为局优秀处室,被授予“市直机关文明处室”。
(二)善于把握工作规律。任何工作都是有规律可寻的,善于把握规律既是提高行政绩效的有效途径,也是执行力的表现。全处人员注意研究和把握工作规律,公务员管理业务流程指南,就是根据平时考核、奖励、辞职辞退、非领导职数审核等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为解决原有的职位说明书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尝试着撰写个人岗位责任书,并作为样本推出,在全市行政机关开展岗位服务无缺位活动。在非领导职务设置、考核记功人员奖励兑现等方面简化办事程序,较好地方便了服务对象。此外,对主要业务工作各环节的办理时间予以明确,让服务对象提前了解工作节奏,避免工作出现忙乱。我们还发扬处室的优良传统,坚持工作研究,撰写的《实施公务员绩效管理,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在全国人事系统论文评比中获奖,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人事部下达的《行政机关文化建设》、《公务员考核》等研究课题,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了我们的工作。
(三)坚持工作创新。墨守成规,执行力必然弱化,创造高绩效更是无从谈起。根据人事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坚持在提高预见性、增强针对性、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创新。工作中,人人都做有心人,一个咨询电话、服务对象一句不经意的抱怨和工作中反映出的一个小问题,都会引发我们对业务工作的反思。只要问题有代表性,就深入调研,探讨解决的对策或改进工作的办法,提交领导研究。比如不少单位反映新录用公务员动手能力弱、进入情况慢,我们就会同组织部有关处室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导师制,组织各单位为新进人员选聘一名优秀的中层干部担任导师。工作有了成效后,不少区市、单位更加重视这项工作,还专门举行仪式,签协议、颁聘书,搞得有声有色。往届的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受表彰的主要是担任处及处以下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今年的第三届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过程中,采取比例控制的办法,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同时改变过去主管部门初评的办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专家学者参与评审,监察部门进行监督,增强评选工作的透明度。
二、健全协作机制,力求资源共享、业务共进
现代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政府工作有着更高的协作要求。公务员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协作,而我们的工作只是这个“链条”体系中的一环,只有摆正位置,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公务员管理“链条”体系的整体效能。
(一)加强与局内相关处室的配合。公务员考核结果是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考核结果的运用直接影响到考核的权威性。只有考核结果兑现到位,部门才会更加注重研究考核的程序和办法,并运用考核手段激励队伍。为此,借助工资统发系统,与局内的工资、培训等部门实行联审,在考核结果备案时,没有完成培训任务的公务员考核不能定为优秀等次,考核结果达不到国家规定等次要求的,不能晋升工资档次和级别,不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仅2004年市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有816人因在试用期、处分期内等原因未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另有10名公务员、70名事业单位人员因考核达不到称职等次被取消了年终一次性奖金。对新进人员进入工资统发数据系统前,由局内三个相关处室共同审理档案;对新过渡人员,实行两级联审档案制度,从过渡考试出题到考试、阅卷,主动请监察部门全程监督。近两年来,有38人经审核被取消过渡考试资格;5人因考试作弊被取消过渡资格;2名垂直上划单位人员因身份原因没有进入工资统发,较好地保证了公务员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在公务员调任、转任、录用等方面,也与相关处室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协作机制。
(二)密切与相关部门相关处室的协作。围绕公务员队伍建设这个主题,与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机关工委、财政等部门的相关处室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协作机制。每年办理考核结果备案时,工作人员的案头都备有这样几份材料:机关作风检查、效能投诉查处、公务员培训等情况统计,对不按规定兑现考核结果的予以纠正。在办理市委市政府表彰项目或者向上级推荐表彰对象时,与纪检监察、组织、审计、计生、信访等部门相关处室建立了联审制度,保证推荐对象的质量。1个单位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2名个人因群众满意度低被取消了表彰资格。特别是每年开展的公务员作风建设活动,都是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工委等部门的相关处室反复研究方案、共同组织实施。2004年先后组织三轮明查暗访,选树了5个公共服务示范窗口。根据竞赛情况,今年又与市直机关工委、外经贸局联合制定了《外商投资行政服务大厅服务窗口及工作人员日常考核实施意见》,加强对大厅内15个窗口单位进驻公务员的考核。
(三)建立与服务对象的联动机制。市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政工)处和区市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工作的参与者。每年研究制定工作思路时,都请他们出点子、提建议。去年启动的公务员奉献月活动,就来自于一个区市和一个市直部门的建议。在今年的这项活动中,有的部门组织公务员捐出一天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有的区市组织公务员捐献造血干细胞。每一项工作启动前,都广泛地征求基层的意见。针对各单位对公务员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把握尺度不一的问题,今年初起草了公务员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参考标准。标准出台前,专门召开了部分单位人事处长座谈会,虚心听取修改建议,使参考标准更具可操作性。今年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又通过登门拜访、开座谈会、网络等途径广泛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对服务对象提出的7条意见和建议逐项进行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
三、发挥职能优势,为创建高绩效机关提供保障
高绩效机关必须有好的执行力,好的执行力必须有好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但好的制度同样需要有好的执行,只有将制度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用制度激励人、约束人。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处室紧扣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按照局党组的要求,注重发挥考核、奖励、职位管理的激励作用,促进高绩效机关建设。
(一)健全鼓励创建高绩效机关的政策导向。围绕鼓励公务员干事创业这一要求,在非领导职务管理、考核等建立了良好的政策导向,引导公务员立足本职岗位,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连续4年对市直行政机关公务员绩效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去年又将这项工作拓展到区市人事部门。公务员绩效管理评估为优秀的单位和在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中为优秀的单位,下公务员考核优秀比例提高两个百分点。对考核连续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给予记功奖励,并在非领导职务晋升资格条件上予以倾斜。
(二)积极运用考核手段促进机关绩效提高。会同市委组织部有关处室,一年一个台阶,逐步推进公务员工作。2002年重点完善考核框架和办法;2003年结合机关作风整顿,重点抓执法队伍公务员考核,对位于称职等次边缘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公务员进行离岗培训;2004年,结合贯彻实施新修订的《青岛市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完善日常考核;2005年试行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标准。这些举措使公务员考核工作体系相对完善、方法相对稳定、内容逐年充实,让每位公务员基本了解了考核什么、怎样考核、考核结果怎么兑现、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使考核逐步成为一把双刃剑。
(三)大力表彰绩效突出的机关建设典型。处室人员常把公务员管理工作比喻成赛跑,工作绩效突出的单位就是领跑者,而我们既是比赛的组织者,又是后进的助跑者,既要鼓励领跑者跑得更快,又要帮助后进者尽快赶上,实现公务员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对基层单位工作的进展情况,力求做到心中有数,每项工作都树有标杆。有的工作在启动前,推介一批典型经验;有的工作在实施中及时总结典型经验,通过会议、电话、网络或《政府督查专报》等形式进行推广。每年部署公务员考核工作时,会同组织部有关处室推出部分党群机关、行政机关、区市等不同类型典型单位的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2004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的公共服务品牌活动则为市直机关各部门,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积极组织推荐绩效突出、人民群众满意率高的典型,去年我市就有1个集体获得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1个集体、2名个人分别获得省模范公务员集体和模范公务员称号,展示了我市公务员良好的精神风貌。
从管理的角度谈审计机关文化建设 篇5
一、审计机关文化的内涵
审计机关文化是指审计机关在其职能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风格和环境的总称。它包括了审计理念、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审计人员的精神境界和作风等。审计机关文化是一个集合,是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一种外在反映。从管理学的角度而言,审计机关文化的形成既能够在审计自身机体内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观念、精神和意识层次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心,使审计具有一种不断创新的能力和凝聚力,又能够在审计自身机体外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审计的生存和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使审计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对于审计机关文化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审计机关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成员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二是审计机关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成员共同信奉的价值取向;三是审计机关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成员共同凝聚的审计精神。
二、审计机关文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和作用
审计机关文化源于审计实践,又超越审计实践。我们只有不断深化审计机关文化对促进审计实践发展意义的认识,增强审计机关文化与审计实践并重发展的意识,才能谋求审计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为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对引导审计人员公正履责有着重要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审计机关文化所蕴含的内在要求和鲜明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其对审计工作、审计行为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潜在影响。浓厚的审计机关文化氛围所凝结、倡导的思想、信仰、理念是指导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和谐推进的目标指向;是审计人员正确行使职权、公正履行职责所不可或缺的助推力;是审计人员面对艰难困苦时的精神支撑。
(二)对增进审计人员的情感、统一思想有着重要的凝聚和鼓舞作用。机关文化的多种体现方式、众多表现形式是统一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观念,满足审计人员的精神需求,增进相互之间的接触交流,融洽情感,促进团结的纽带,对于鼓舞士气,焕发审计人员的工作激情,统一精神意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对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塑造良好作风形象有着重要的督促作用。审计机关文化的潜在内涵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发挥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四)对加快解决审计机关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着促进作用。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审计工作,我们仍会发现一些不足。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各项配套制度的建设是一方面,同时更需要加大机关文化建设的力度,以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充分发挥机关文化独有的影响渗透、同化改造、激励鼓舞等“软性”作用,从深层次解决问题根源。
三、加强审计机关文化建设的途径
加强审计机关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审计人员的共同愿望。要推进和完善审计机关文化建设,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打“持久战”的信心和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打造先进的审计机关文化。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奠定坚实的审计事业发展政治基础。加强审计机关文化建设,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审计机关要深化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学习和宣传,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理论素养,引导和教育审计人员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益观,不断增强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意识,始终保持对审计事业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坚持把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廉洁从审、秉公执法的原则和要求,从而在审计机关营造一种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
(二)弘扬审计精神,不断推动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审计精神是审计机关文化的核心,是广大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责的精神支柱,并以此促进广大审计人员树立新的审计理念,规范审计执业行为,自觉遵纪守法、履行职责,积极工作。多年来,审计机关在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以“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审计精神。这种审计精神,不仅成为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凝聚了广大审计人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审计机关应把审计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育培训和各项审计工作之中,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和各种寓知识性、趣味性、娱乐
性于一体的活动,使广大审计人员接受审计精神的灌输和熏陶,让审计精神在审计人员头脑中深深扎根,并在审计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来。
(三)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审计人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审计机关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要重视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在审计机关文化建设中,一是要尊重审计人员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首创作用,准确把
握审计人员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明确审计人员职业发展目标,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审计人员的活力和战斗力,使审计人员以一种忠于职守、求真务实、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审计工作中,把个人发展与审计事业发展统一起来;二是要加强审计机关的精神文明建设,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营造一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培养审计干部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三是审计机关文化建设必须与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和用人机制相结合,以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和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为保障条件,以人为本,逐步完善自我发挥才能的内部环境。
(四)创建学习型审计机关,促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组织与管理者角度看执行力 篇6
执行力无疑是近几年的管理热门话题。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受到众多企业欢迎,许多企业甚至大量采购人手一本;关于执行力的咨询培训项目遍地开花,“赢在执行力”、“执行力特训营”等讲座培训十分火爆。
执行力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但目前所流行的畅销书籍与咨询培训,基本上都是针对基层员工的。影响员工执行力的因素众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两条,一是态度问题,二是能力问题。态度问题有阳奉阴违、工作拖沓等多种表现,但本质上都是不重视,属于不可原谅的错误;能力问题有专业技能欠缺、工作方法不对、分不清轻重缓急等表现,对此组织应该帮助员工提升工作能力。
其实,执行力的核心就是下级贯彻实施上级的命令与意图。要提升执行力,不能仅限于提高下级的执行力,也要提高组织与管理者的执行力。企业要实现管理升级,要做大做强做久,就要面临着提升执行力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组织与管理者的角度,研究如何提升执行力,与大家商榷。
一、组织问题
组织问题包括部门与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等方面。从部门与岗位设置看,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设置。比如在企业初创阶段,部门设置很少,一人身兼数职。在创业初期,这样的机构是合理的,因为这样反应灵活,节约成本。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员工已经上百甚至几百几千,还没有人力资源等专业部门,就会大大制约企业的发展了。而如果组织机构中还存在着因人设岗、分工不清、等级过长等现象,就更是大大影响执行力。
从工作流程来看,要实现流程简化与科学化。流程简化就是可以省略的步骤省略,可以集体做的事情不要人人都做;流程科学化就是要找对人,做对事。
从绩效考核来看,要具有激励性。当然,激励广义上也可以分为正激励与负激励。如果员工感觉到他工作的回报与付出不成比例,就可能影响执行力。
从企业文化来说,一个具有执行文化的企业有利于形成高效执行的团队。大家都知道军队的执行是最强的,因为军队的执行文化在那里。一个新兵,不管原来多么调皮捣蛋,进入了军队,很快就会明白“下级服从上级”、“军令如山倒”的含义。而军队的这种文化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靠严明的纪律和长期的积累形成的。有执
行力文化的企业,不是看执行力的口号喊得多响,也不是看制度制定地多么详尽,而是看领导是否能带头执行,看如何对待执行与不执行的人。
二、决策正确
管理就是“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相比而言,“做正确的事”更重要,尤其是对于组织与管理者而言,否则就可能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有调查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失败,大多是执行力的问题,而中国企业的失败,大多是决策的问题。
关于完善决策,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先生提出了很好的措施,那就是兼听独断,延后决策。听取多数人意见,跟少数人商量,一个人拍板。此外,内外部的智囊团也是必须的。内部要有一些善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能够完善决策。外部要善于借力,借助管理咨询培训等专业机构的力量。越是大的决策,越需要慎重。
三、任务清晰
许多管理者在会议上提到了一个工作,过一段时间一问,结果谁也没有动手。原因就是任务不清晰。
首先是任务交代给谁的。有时候管理者并没有明确的指明任务承担者(以为大家应该知道),有时候管理者又把同一件工作交代给不同的人,结果人人负责变成人人都不负责。有个著名的管理小故事,孩子的裤子长了一寸,分别跟姥姥、妈妈、姐姐说了,结果第二天发现短了三寸,因为三个人都剪了,这就是任务多头负责的结果。
关于任务清晰,最重要的就是结果定义。这既需要员工加强领悟力,也需要管理者尽可能地清晰化结果。比如,“今年我们的业绩要实现腾飞”,这不是结果,因为“腾飞”无法量化,但如果是“今年我们的净利润要实现一亿元”,就是结果了。对此,著名管理咨询专家姜汝祥先生有很好的见解,他的《请给我结果》等畅销书中有阐述,并提出了4R执行体系,这里不再赘述。
四、过程控制
许多管理者经常发现,工作布置下去,员工完成的时候却发现与自己的本意相差甚远。许多管理者喜欢说:“具体你怎么做我不管,我只要结果”。这话说来潇洒,但我们真能不管吗?
与其结果来了才后悔,不如做好过程控制。举一个案例,有一个外资企业要在中国委托生产,他们不是前面不管不问最后只要结果,而是派了两个人来。这两个人对生产过程全程监管,并随时向总部汇报,直到产品顺利完工并运送抵达,他们的工作才结束。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们不做你安排的,只做你检查的。检查就是过程控制,就是纠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越是在前期发现问题,就越能提升执行力。
五、善于授权
有些管理者,总是对下属不放心,什么活都揽给自己。若是下属能力问题,可以培训,但不能包办。如果事事包办,下属就不敢自己做主,就会层层审批,其中任何一位领导的工作延误都会耽误执行力。古代讲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赋予前线的灵活指挥权。作为管理者,既不能事事当甩手掌柜,也不能不敢授权,对于那些影响不是太大的,可以适当放权,哪怕是预料到可能出现错误,也当锻炼新人了。
此外还要设定替代人。如果管理者经常出差,经常不在办公室,而有些工作必须当面才行,那管理者就要设定替代人,在他离岗时有人代替审批、签字。
六、高效沟通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执行力的问题,许多是沟通的问题,例如没有形成追踪反馈的职业习惯。
考过驾照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路考时,教练要求你复述一遍他的口令。比如教练说“右转弯”,你要说“右转弯明白”,而不能简单的说“明白”,否则怎么知道你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呢?这一点可以借鉴到我们的工作中。
因此上下级之间要积极追踪,积极反馈。作为上级,要随时关注交办工作的进展,对工作进行追踪;作为下属,不要等到领导问到时才汇报,而是要在关键环节汇报,让领导放心。同样,上级也要反馈,下级也要追踪。追踪反馈,说到底是一个积极主动与责任心的问题。
从执行力的角度谈如何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篇7
制度既是一种行为准则, 又是一种文化形式, 作为行为准则的制度, 明确了作为行为对象的人和组织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以及怎么干的问题, 对人们的行为标准进行严格的界定, 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而制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 代表了一个群体共同的精神追求和集体倡导的行为方式, 这本身就具有非强制性的属性。因此制度所确定的约束准则, 同时又具有文化认同感和自学执行力的特征。制度是一个体系。是以执行力为保障的。制度是通过执行的过程才成为现实的制度, 就像是一把标尺, 如果没有被用来划线、测量, 它将无异于普通的木条或钢板, 只能是可能性的标尺, 而不是现实的标尺。是执行将制度由表态转变为了动态, 赋予了其能动性, 使其在执行中得以实现其约束作用, 从而被人们遵守, 才真正成为了制度。在一个制度体系中, 如果违法违纪行为越来越多、而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和惩治, 这个体系就会越来越失去支撑力, 失去文化感染力和认同力, 最后造成整个制度体系的“坍塌”。企业制度是以国家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的。从企业管理制度的属性来看, 一般企业管理制度确定的是标准问题、程序问题, 更多的是从科学规范的角度来做出规定;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则是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范畴做出的明确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执行程序具有放大效应, 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执行上差一毫, 在执行其它制度上就会差一尺, 所谓“差之毫厘, 谬之千里”。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规定得最为严格, 处罚的标准最为明确, 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底线, 连违法违纪底线都敢突破的人, 在对待其它没有明确处罚规定的制度条规时, 就更不会自设底线了。制度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其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制度作用的发挥是以执行和遵守为前提的, 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是判断遵守和执行制度程序的底线标尺。
2 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勤打补丁、及时升级, 使制度不留漏洞、与时俱进, 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推进了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保障和巩固了发展成果。但同时, 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范围、干部队伍快速扩张, 随之带来的是管理难度的加大和落实执行的弱化。一方面, 原有的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的需要, 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 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 制定出台新的制度, 以适应形势的变化。综合来看, 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在制度管理方面, 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有些制度已经过时、不再执行, 成为死制度, 却没有废止;有些制度条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没有进行修改完善, 有些方面尚未建立制度;只能靠经验、请示需要用“潜规则”去执行。这些问题, 都损害了制度的严肃性, 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现行合理有效的制度失去了权威性。2) 在制度制定上, 有些制度制定的内容空洞、要求空泛、概念堆积, 没有具体量化的标准, 实际约束力小, 犹如牛栏关猫, 进出自如。有些制度制定时, 不突出制度的实用性, 甚至在关键环节隐而不表, 造成了很大的制度漏洞;有些制度在制定过程中, 强化部门利益, 造成了企业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的倾向。3) 在制度的执行上, 存在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有些机关职能重建设轻检查, 更不注重对违反制度行为的处罚, 造成制度的执行力不强, 约束力不足。
3 强化对制度的管理监督
只有制度才能更好地规范企业和社会。要想让制度成为真老虎, 就要在执行力上下工夫, 对于企业来说, 应发挥四方面的作用:
1) 要发挥党委的主体作用。企业各项制度, 都是企业党委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结合企业实际所做出的制度安排和决策安排, 是贯彻党的国有经济政策的具体化。党委对企业的领导, 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制度决策来完成的, 因而, 推进制度的贯彻落实, 是各级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内容。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对照中央“八项规定”, 在反“四风”方面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查找自身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认真反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严格管理, 党政领导带头, 积极深入基层队组, 检查党员干部在岗跟班、职工岗位履职尽责等情况, 针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 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 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严肃处理, 逐步在企业上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首先要督促各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带头严格遵守党的制度、党的纪律, 严格按照各项党内制度办事, 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和党员党性教育, 严肃查处不执行制度的单位及个人, 确保形成按制度办事、管权、管人、管财的行为标准和文化氛围。2) 发挥职能部室的管控作用。各职能部室负责本系统制度政策的制定、执行, 负责对制度政策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加大党务、企务公开力度, 认真落实有关规定, 职能部室和部室监督员负责对企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确保公开内容真实有效。利用道德讲堂平台, 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自己身边的道德事迹, 为企业有序发展提供思想保障。3) 发挥纪律的监督作用。对制度进行监督检查是纪委落实监督职责的主战场。首先, 在各职能部门发挥职能的基础上, 进行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在制度制定之前, 积极协调各职能部室, 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带入各部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 转职能、转方式, 退出本应由职能部室承担的监督职能, 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做好再检查、再监督。其次, 要聚集中心主业,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根据企业的重大决策部署, 突出重点, 主动出击, 开展企业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 保障制度政策的贯彻落实。4) 落实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首先, 解决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问题,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全心全意引领职工办企业的思想, 充分领导广大职工、信任广大职工, 发展为了广大职工, 要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思想。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将自觉接受监督作为自身的基本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 要解决监督途径和平台的问题。关系到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经济决策和改革方案, 都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 或者通过党委会、党代会表决通过。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 凡是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的, 都想藏着掖着, 最怕进行公开, 要按照党务、企务公开的要求, 推进公开工作。要把党务企务公开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 建立平台, 在公开事项上, 不来虚的, 不走形式, 做到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的及时全面公开。
4 结语
从执行力的角度谈如何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篇8
(1)物流功能自备。就如同我们在传统企业中看到的那样,企业自备仓库,自备车队等,企业拥有一个自我服务的体系。其中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物流使命;二是企业内部设有物流运作的综合管理部门,通过资源和功能的整合,专设企业物流部或物流公司来统一管理企业的物流运作
(2)物流功能外包。一是将有关的物流服务委托给物流企业去做,即从市场上购买有关的物流服务,如由专门的运输公司负责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二是物流服务的基础设施为企业所有。但委托有关的物流企业来运作,如请仓库管理公司来管理仓库,或请物流企业来运作 管理现有的企业车队。从产业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进步。
(3)物流系统组织。企业自己既不拥有物流服务设施,也不设置功能性的物流职能部门,而是通过整合市场资源的办法获得相应的物流服务。包括供应链的设计、物流服务标准的制定、供应商和分销商的选择等,直至聘请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提供一揽子的物流服务。
2.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的概念源自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ing),意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将(Out-souring)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
从执行力的角度谈如何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篇9
为进一步增强全行的合规经营意识,培育良好的合规管理文化,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推动合规内控体系和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实现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特制定XX农商银行推进合规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合规经营是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树立“合规服务业务发展,合规促进业务发展”理念,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培育良好的内控合规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降低金融风险,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合规建设,实现“增强全员合规意识,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提升人员队伍素质,加强风险防范能力”的目标要求。通过开展各类具体合规活动,促进各项制度和监管要求落实到位。促进员工从业行为更加规范,内部控制更加严密,激励考核制度更加科学,各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提高全行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形成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营造主动合规、有效合规、科学合规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举措
坚持依法经营和规范管理,从合规理念的树立、风险机制的构建、合规文化的培育等方面协调推进,加强合规风险体系建设,有效防控案件风险。
(一)加强合规机制建设,有效杜绝各种违规行为。1.完善第二道预警防线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审计辅助模型、省联社风险预警系统、法院公开信息、人行征信等数据收集与风险排查手段,设置信贷专职检查人员,定期开展信贷业务、“重大、高频、多发”风险领域、重点领域等现场、非现场专项检查,强化总行垂直管控,及时预警和整改风险苗头。
2.深入持续开展市场乱象整治。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银监会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要求,对照《2019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开展公司治理不健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新产品风险、违法违规展业、案件与操作风险、行业廉洁自律风险等8方面22项要点开展自查和整改,并按时按要求上报监管部门,全年“上查下”网点不少于全部网点的30%。做到明确重点、严格评估、认真排查、即查即改、严肃问责。另一方面认真组织员工学习《银行业重点风险防范指南》、《负面清单》等政策规章,以《银行业重点风险防范指南》《银行业重点风险防范案例集》和《浙江辖内银行业经营管理负面清单》为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存款结算和票据业务,银行卡业务、外汇和衍生品交易,授信业务,理财和代理业务,员工行为管理,营业场所管理、外包服务和信息科技等7个模块的内训师培训和转培训工作,进一步防范重点领域的操作风险,真正将“合规兴行”、“红线底线”体现和贯穿到实际工作中。
3.全面开展第三方房产抵押贷款风险排查。根据监管要求,为防范第三方房产抵押贷款的信贷资金使用及操作风险,在全行组织开展第三方房产抵押贷款的自查与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信贷资金是否符合实际用途,是否存在第三人及抵押人使用的情况,是否存在其他违规及操作风险问题等。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即查即改,若发现违规问题严肃问责,责任到人,确保抵押手续按章操作,信贷风险基本可控。
(二)加强案件风险排查,坚决遏制案件风险。
1.在总行年初制定下发《XX农商银行2019案件风险排查项目工作方案》以及案件风险排查立项的基础上,下半年突出资金、信贷业务和员工行为案防重点,继续落实案件专项风险排查,形成风险隔离、互相制约的有效内控预防体系。着手对全行由第三方房产抵押的存量贷款开展全面专项检查,针对贷款的真实性、资金用途的合规性进行全面排查,严肃问责,禁绝借冒名贷款的发生。
2.从严管控员工行为。一是严格员工行为规范,重点治理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夯实员工管理基础工作。充分运用员工行为管理系统,特定帐户预警系统,对发现员工异常行为,严肃问责。加强对员工异常行为的监督排查,重点关注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员工“八小时”外行为。利用科技手段,向第三方平台,获取员工个人征信、房产、借贷等信息,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严格执行员工异常行为监督防控、家访、谈话谈心等,按要求开展员工行为的动态排查,从严行为规范,从源头上控制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二是强化问责力度。坚持“零容忍”原则,对任何违规违纪的人和事,严格责任制,在调查处理违规违纪案件的同时,明确责任追究,严肃追责。严格落实员工行为“十二条”禁令和《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银监发〔2018〕9号)规定,持续加强对从业人员管理,增加员工违规成本,强化震慑和教育。
(三)加强合规教育,提高合规意识。1.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学习。因组织架构重新调整,对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梳理,整合和优化,修订管理制度,再造业务流程,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匹配、与业务发展不匹配、与监管要求不符合、条款之间相互矛盾、制度之间有冲突或应废止的制度办法及时进行订立、修改、完善或废除,保障内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业务发展、监管要求相适应,使规章制度覆盖到每一个风险点,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组织全行干部员工对重新梳理后的制度进行“制度百日学”活动,各部门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方案,明确学习重点,通过集中学习、集中授课、举办讲座、视频系统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实施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制度培训,提高全员的合规操作水平和整体业务素质。活动结束将组织全行干部员工进行检测考核,要求通过率达到100%。
2.结合“法治规范年建设”活动,加强法治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宪法修正案的学习和宣传,征集“讲好宪法故事”法治文创作品;积极参加金华市办举行的“敲警钟,提个醒”合规宣讲比赛活动,通过正反真实案例讲解,分享经验,达到合规宣讲成效。
(四)建立合规风险评价机制,建立合规责任体系 1.据本行的经营特点和内控管理状况,识别和评估与业务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识别和评估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及客户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等所产生的合规风险。
2.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建立责任体系。制定合规风险考核机制,通过违规积分管理,内部责任追究制度等,建立合规工作责任体系,落实“一把手”的合规管理责任,确保奖惩分明、违规必究,使合规工作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对于违规问题,要坚决实施责任追究,促使全员依法经营、合规操作,提高合规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四、工作要求
(一)组织建设。成立合规建设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任组长,行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领导为成员,领导全行合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风险合规部,负责合规建设的方案设计、组织协调和牵头督办等工作。各单位要成立组织,由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负责人,负责各单位合规建设工作安排的落实,确保完成本单位合规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结合案件防控排查、治乱象等检查工作,总行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类业务开展合规性检查,对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各部门要在检查完成后,将报告交风险合规部备案。
从执行力的角度谈如何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篇10
音乐人类学是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来看待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音乐民族学或民族音乐学。在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比较音乐学”,完成这一学科名称的更换主要是荷兰的音乐学家孔斯特。美国在音乐人类学的发展中也有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音乐人类学家胡德提出了“双重音乐能力”的观念,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被视为该学科的经典之作,当代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已扩大到人类所有社会的音乐文化,具有明显的文化多元的世界观。
一、从人类学看音乐文化
音乐和文化并不是新名词, 但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研究、探讨和认识却是近五十年以来的论题, 是人类音乐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促使这个思想或观念转折的动力并不是来自音乐领域本身, 而是人类学。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音乐, 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音乐, 那都是因为不同的社会时空和传统经纬中的不同文化所致。
音乐人类学学科建立之初, 音乐文化的研究受到了人文学科的影响, 如人类学、民族学、民族音乐学、古典进化论、比较音乐学、文化相对主义、田野工作和参与者观察、文化区域和音乐文化、传播主义、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心理人类学、行为主义、文化变迁、文化生态学、新进化主义、都市人类学、认知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演奏经验及交流、反思论的人类学, 此时, 音乐成了文化。音乐与文化合为一个词语成为“音乐文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复合行为, 而事实上是体现了一个人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或者更严格地说是“ 回归自我”的过程。虽然“音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概念出现只有半个多世纪, 但它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质的飞跃。中国音乐源远流长的历史性,形成了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们为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给养。时至今日,通过存活的传统音乐,我们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穿越数千年历史传递给我们的所有关于音乐的信息,仍然那样富于活力、息息相通、连绵不断。沉潜久远的中国音乐,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蕴藏着丰厚的音乐资源、繁复的题材、多样的风格,犹如千百年来堆积而成的无际矿藏,供世人开采挖掘,进发出璀璨的音乐之光。我国音乐一方面贪婪地吸取着一切可触及的外国音乐,一方面又显示出自身磅礴的气势,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巨大融合性。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音乐和世界各国音乐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始终不曾止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交流和融合将会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广泛,这不仅是历史潮流的推动,也是顺应时代的`大势所趋。
二、从人类学看音乐教育
当今的音乐人类学采用当代人类学的视角, 其研究对象包含从人类生涯开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人类社会的音乐行为。将音乐教育与人类文化紧密联系起来, 这种人类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的一种文化。
英国民族音乐学界的泰斗, 已故的约翰﹒布莱金倡导了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教育 这种新概念。国外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回应,他们在比较音乐学、音乐民族学、音乐人类学以及国际比较音乐教育等领域学术研究的历史, 至少包含了上千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对世界上非西方音乐所进行的严肃认真的研究所产生的成果, 揭示了人类音乐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 促进了发达国家音乐教育中欧洲音乐中心主义观念的改变, 使音乐教育从单一音乐视野转向全球多元文化音乐的视野。其次, 国外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人类学的背景中不断发展本土音乐文化教育, 如美国黑人音乐、爵士音乐等, 他们还不断加强世界文化意识, 积极学习世界各国不同文化, 为美国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创了许多新的音乐教育领域。
另外,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因此, 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民俗民间音乐引进并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 让当代青少年学生更为全面、更为直接地接触中国社会音乐文化, 感受其博大精深, 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深厚社会音乐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 有利于弘扬和发展社会音乐文化, 更快地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经过走访和调研,我发现长期以来我国音乐教育采取的是传统的、固定的教育模式, 教学内容单一、呆板, 学生对教学内容陌生、不喜欢。而社会音乐文化却是一种音乐现象和文化精神的综合体, 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变化, 这种变化必然要在音乐教育中产生映射。这就说明, 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有二者的协同发展, 才能使社会音乐文化不断得以传承, 只有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 才能使音乐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柯达伊说过: 民族文化是表明民族本性、民族尊严、民族意志的标志, 民族音乐具有民间意义, 而且更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 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如果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去追求有机、发展的音乐文化, 就必须通过教育, 使其为全民所有。只有首先让儿童生活在音乐的母语环境中, 才能使儿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民族音乐保留在音乐课堂是二者协同发展的基础,它对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作用是长久的、永恒的。特别是我国优秀的民歌民乐, 体现着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是我国社会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 因此,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 才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民族性。音乐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 兴趣的形成与人的认识发展、与社会音乐环境有密切关系。可见, 净化中小学校园音乐文化环境, 创造民族音乐学习氛围, 大力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兴趣, 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可行之举。这种社会音乐的环境主要还得靠中小学音乐教育者来改变。如果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歌曲保留在中小学音乐课堂, 让青少年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既能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又能陶冶情操; 既培养了他们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 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不仅体现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传承了我国社会音乐文化。
那么,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音乐以外,流行音乐也是当今社会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流行音乐中有不少优秀的进步的音乐作品, 是可以适当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 很多流行的公益性的歌曲内容就非常健康, 这些流行歌曲为公益行动、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服务, 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倡导以社会公德观念为根本, 立足于使更多的公民树立健康文明的行为规范。它们主要以宣传关爱他人、渴望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环境, 提倡文明公德等社会公益性内容为主, 不以牟利为目的。因此,适当地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流行歌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极其有帮助的。
我们再次审视音乐人类学中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其实无论是哪方面,它们的动态和走势的舵就掌握在人们自己的手中。要想将音乐真正融合在人们的生活和教育里面,我们就必须知道我们真正要的人类文化是什么,只有这要,音乐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生活中的美好。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2]管建华编译 .《音乐人类学的视界—全球文化视野的音乐研究》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特里斯·M·沃尔克.《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 M] . 田林, 译》.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4]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 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
【从执行力的角度谈如何推进合规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执行力12-14
浅谈如何提高基层领导班子执行力07-23
浅谈如何提高执行力―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11-16
合规执行年主要内容08-30
如何加强制度的执行力08-22
如何提高班组的执行力01-16
从西游记看执行力06-07
谈执行力11-05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执行力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