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的几种方式(共8篇)
调查报告的几种方式 篇1
作文教学的几种创新方式方式
一、片断式: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创新方法,在考试作文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片断式是指以看似独立的几个片断组合成文,同时各个片断又能围绕主题思想而展开。这种片断式结构自由,可以使考生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构思文章;各片断相对独立,但又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主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更自由灵活。
例:《母子情深》开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邻居小女孩的歌声传入我的耳中,把我引入无尽的遐想之中…… 构思:六岁时,享受母爱 九岁时,感知母爱 现在,感激母爱 将来,报答母爱 又如:《被关怀是一种幸福》开头:求知是一种幸福,给予是一种幸福,亲近自然是一种幸福,回报社会是一种幸福,享受成功是一种幸福,历经磨练是一种幸福……而最令我幸福的是被别人关怀。
构思:母亲的关怀,是一种幸福
老师的关怀,是一种幸福
同学的关怀,是一种幸福
二、题记式:阅读近两年的中考作文,不少佳作都运用了题记,让人眼前一亮。如果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好的题记无疑装饰了作文的“眼睛”,让眼睛“美”了起来,“美目”传情,通篇生辉。题记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解析题意。大多数的话题作文,都是考生自拟题目。有些考生为了阐明文题与话题的内在联系,常精心设计一个题记来剖析文题的含义,拉近它与话题的距离,以收到一种紧扣话题、平中见奇的效果。
例:“学会放弃,让心飞翔,便拥有了一片澄清明丽的天空。”(《放弃,是一种幸福》的题记)
“生活中,有一种馨香,叫做心平心和;生命里,有一种气度和意境,亦叫做心平气和。”(《馨香醉人》的题记)
2、明确主旨。有些考为了引起评卷老师的注意,常通过题记来表明自己对话题某方面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巧妙地点明全文的主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例:“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把爱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心中苦与东……”(《母爱馨香》的题记)
“鱼说:你看不见我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感觉到你在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时间沉淀后有爱》的题记)
3、增添情韵。文以情动人,如果是抒情类作文,我们不妨结合文题写一段意韵深长的文字,来作为文章的题记,也许更能打动评卷老师的心。
例:“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乡关何处》的题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恩难报》的题记)
三、日记式:日记本来是用来记录自己每天思想感情和经历的一种实用文体,但考场上采用日记体写作,结构灵活、自由;表达方式也不受限制,既可叙述、描写,又可议论、抒情,更加有利于考生表达思想感情。
例:《苦乐军训》:作者以日记体的形式,写了军训期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来表现军训的辛苦、教官的严中有爱及在军训中的收获的主题。
四、书信式:书信,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实用文体。它可以用来表达观点,倾诉感情,陈述事实。书信能娓娓道来,给人亲切感,易于打动评卷老师的心;书信在结构和内容安排上比较自由;表达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灵活自由。
例:《感激》:作者能书刊信的形式向“监考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监考老师严格而温和的监考风格的赞赏之情。形式新颖独特,很能引起评卷老师的兴趣与好感。
五、童话寓言式: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编写的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
寓言,也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一种带有讽刺或劝戒性质的文体形式。
采用寓言童话的文体形式进行写作,可以使文章意蕴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写作,思路更广阔,便于展开想像;文体形式新颖,有吸引力。
例:以“比”为话题——《猴象比本事》:猴与象比谁的本领高,在比赛过程中,不他胜负,结果“观众”小松鼠掉到水里,猴与象齐心协力一起救起了小松鼠,比出了风格,比出了友谊。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你找好童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病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
母亲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香沁心脾,心灵得到恬适不会孤独。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母亲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你颠簸受伤时,头枕她的臂膊,舔舔伤口,补充精力,再次高高扬帆……
想起母亲
想起母亲,想起华灯初上的夜晚,那一声声长长短短的呼唤,从村头响到村尾; 想起母亲,想起那披着晚霞,步履勿勿,荷锄而归的笑容,望穿了儿女期盼的双眼; 想起母亲,想起黎明时分,厨房上下“砰砰啪啪”,晨雾炊烟中来回穿梭的身影; 想起母亲,想起烈日当空,蝉儿乱叫,湿了汗水一身又一身的母亲。不知为什么,突然很想母亲。
想起她灵巧的双手,总在瞬间,不可思议地变出一切的美味,想起她那美丽的眼睛,总如明镜,照亮我们人生的方向;
想起她不变的笑容,从青春走向沧桑,却皱纹添了一层又一圈;
想起那有力的双肩,挑着我们走过了一春又一秋,却终于走出了她的视线。
母亲说:“节省一块钱,可以买十几块豆腐干,做几顿的下饭菜呢。”是的,她能做到; 母亲说:“宁肯省自己,不能苦别人。”是的,她做到了;
母亲说:“别人对你好,你要记得,加倍还人家。”是的,她做到了; 母亲说:“做事总会遇到不顺,咬咬牙就能过去。”是的,她做到了。
想起母亲,不仅此时,更不是冲动。只因为,在心底,永远记挂着我亲爱的母亲!想起母亲,不是她伟大,更不是我孝顺。只因为,在身上,一直流淌着母亲的血!想起母亲,不是什么具体细节,更没有什么感人故事。仅仅因为,想她了!梦里,梦外,母亲的笑一直都在!那么慈祥,那么温馨,那么幸福!
妈妈的手
不管伤口有多深,妈妈的手会将它抚平;不管眼泪有多苦,妈妈的手会将它擦干;不管心有多冷,妈妈的手会将它捂热。
——题记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八岁那年,倒霉的我竟然被一条小狗咬了一口。来到医院,每针狂犬疫苗都扎得我撕心裂肺,医生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还颇有些火上浇油的味道。每到这时,妈妈都会用她那双温柔的手抚摩着我的头,说:“男子汉,就应该坚强!”这时,医院里就会安静多了。从那时起,我知道,妈妈的手能抚平深深的伤痛。擦干苦苦的泪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小学升初中考试中,一向成绩优秀的我,分数让老师、我和家人“唏嘘不已”。沮丧的我无脸见人,没有回家。在小街边,自称硬汉的我第一次哭得那么伤心。午夜十分,急得团团转的妈妈终于在树下找到了哭成泪人、锂昏昏欲睡的我。母亲为我擦去眼角的泪痕,把我领回家,拉着我的手,和我谈到天亮,我的眼睛终于干爽起来。那夜之后,我知道,妈妈的手能擦干枯涩的泪水。温暖冷冷的心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初三“二模”的成绩就像三年前一样让人心碎。望着那可怜的成绩单,我木然了。之后的几天,我的心像被扔进冰箱的冷冻室一样,我幼稚地作出决定:既然升学无望,那就辍学打工。妈妈听到我作出的“伟大”决定,断然举起她那双抚摩过我无数次的手,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完我,妈妈就哭了,她的两行热泪唤醒了我,我冰冷的心也被母爱唤醒。我又把百倍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今天,身在考场,我知道,是妈妈的手温暖了我冰冷的心。
妈妈的手,妈妈的爱;妈妈的手,我的灵魂家园。
生活的滋味
生活的音乐——锅碗瓢盆的交响曲。生活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那么生活的滋味呢?自然是酸甜苦辣咸五味瓶啦。不信?那就去体验吧!
酸的感觉
唉,懊人的语文,烦人的数学,这次的考试肯定考砸了。成绩公布下来,老师的笑酸酸的,我们的鼻子酸酸的,老师的话酸酸的,我们的眼睛酸酸的,仿佛大家嘴里都嚼着一枚青橄榄。“哭有什么用?考试不相信眼泪。”班长对同学说。“对,擦干泪水,找回自我,奋勇前进,一次失败算什么!”也许以后正是这青橄榄会让我们回味无穷!
甜的享受
“哗……”掌声在耳边响起,我心里美滋滋的,一年多来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的书法终于获奖了。听着同学们的祝贺,心里生起一股甜甜的感觉。放学回家的路上,鸟儿叫得多么清脆,花儿开得多么艳丽,河水流得多么欢畅,它们也在和我分享这份甜蜜,我加快脚步,我要把这份甜蜜快乐带给爸爸妈妈。
苦的滋味
甜的滋味有,苦的滋味更有。学习生活就是苦的感觉。这不,数学老师留下的两黑板作业刚抄完,语文老师又带来一张考卷,老师说:“要好好消化。”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考卷滚滚来。”没有几个同学不伸长舌头拉长脸,苦啊苦!
我又想起了(爷爷)
“喂,爷爷,这个星期我要复习功课,作业也很多,我就不回去了!”
在电话那头正在与我通话的是我的爷爷。当我说完话时,电话那头突然沉默了。许久,3 听到电话那边一句谈谈的话:“也好,学习重要,这样你就可以安心学习了。”“爷爷,你别伤心,等下个周放双周的时候,我在回家看您和奶奶,您可要照顾好自己。”“爷爷还没老呢,可别把爷爷看扁,倒是你,上了中学,任务重了,也别光顾学习,忘了身体……”电话那头的爷爷还在不停地说着,我却有些说不出话。
爷爷是农村人,在家里种了几亩薄田过日子。几年前,我上小学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都十分疼我,现在只要我一不听话,妈妈就说是爷爷奶奶把我惯坏了。后来,上小学三四年级时,我转到了A小学,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都会回家看他们,平时就用电话联络。
我依然记得搬家的那天。天蒙蒙亮,草上的霜还未化,月亮也还挂在天幕上。爷爷就早早地起床,帮我们收拾东西了。爷爷不断地把那些沉重的家具背上车,却始终一言不发。奶奶也一脸忧愁,拉着我的手,告诉我要经常回家,她嘴里不断地呢喃着,反反复复,最后,竟抱着我哭了起来。我也趴在奶奶身上,泪如雨下。爷爷放下手里的东西走了过来,扯了扯奶奶的衣角,平静地说:“孙女只是不和我们在一起住了,平时还会来看我们的,再说,孩子大了,也总会离开我们的。”可我分明看见,爷爷的眼睛竟也湿湿的。
车装好了,我们就要出发了。爷爷却叫住我,把我拉到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低声说:“妞,到了那里好好学习,爷爷相信你是个好孩子,不要太任性,要听爸爸妈妈的话。还有……还有……就是经常回家看看……”说到后来,爷爷竟然也哽咽了,他抹了抹眼睛,把我送上车。车门关上了,我从车窗向外看,车子离爷爷越来越远,爷爷始终朝这个方向看着。他弯着腰,一阵秋风吹来,爷爷好像更瘦弱了,立在秋风中逐渐成了一个黑点。
坐在车里的我,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舍不得,舍不得爷爷,舍不得那座古老的宅子,更舍不得在爷爷身后和爷爷一起割草的记忆……
我渐渐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我想:爷爷,我虽这时不能报答你,但我一定尽我的努力好好学习,让你的脊梁挺得笔直,爷爷您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
耳畔仿佛又传来一声声的叮咛:“妞,好好学习,妞,记得常回家看看,妞……”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一定享受过浓浓的亲情。请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你的亲人诉说你的真情,表示对他们的谢意。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调查报告的几种方式 篇2
一、情趣听写:采用灵活多样的听写形式
1.猜谜听写。字谜往往根据字的构造特点进行编写,所以,采用字谜进行听写,可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字的音、形结合起来,提高书写正确率。在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时,可采用这样的形式进行听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不知大家还记得吗?我来考考你们,我说字谜,你们猜,猜到了马上写下来。”我先后报了三个字谜:“差点就称王”“女子扛大米,反文来帮忙”“目下垂,床上回”,学生很容易地写出了“玉”“数”“睡”。低年级采用猜谜听写,既有乐趣,又可以提醒部件,小朋友很喜欢。
2.看图听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可结合形象的图片,创设情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词语,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去。如《数星星的孩子》一课的听写中,我出示一组“北斗七星”的图片,指着图片,创设这样的情境“:天上星,亮晶晶,就像小朋友的小眼睛。在一个夏天的夜晚,小张衡靠在奶奶的怀里又在数星星了。在数星星的过程中他认识了这组星星。它叫什么?想到了赶紧写下来。”学生听后,很快写下“北斗七星”。“再请小朋友也学着小张衡仔细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字,(出示“勺”的小篆图片)它是一种容器,有柄,可以舀取东西,是什么字呢?先想想再把它写下来,能干的小朋友可组个词语。”学生写了“勺”后,写出了“勺子”“饭勺”等词语。最后,我又乘胜追击“:这个“勺”字,跟哪些字很像?请你写出它的好朋友。”学生写出了“句“”勾”两个生字。这样做,既有效地检测了生字的书写,又巧妙地进行了拓展训练,提高了听写的效度。
二、自能听写: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如组织“听写大会”,竞选“听写大王”,评选“听写进步之星”。也可推行“减免作业”政策,根据平时学生听写情况发放“减免作业单”,灵活确定作业情况。开展“当小老师”活动,让他们自主确定听写内容、形式,感受听写的乐趣,变“被动听写”为“自能听写”。
笔者曾让学生当小老师,自主参与《在大熊猫的故乡》一文的听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听写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确定抄写的词语,有意识地关注易错字。从作业情况反馈看,抄了多遍的词语有“缭绕”“箭竹茂密”,这些词的确易错。为了让听写更有趣,引导学生设计听写形式,把听写的词语重组,然后用适切的形式进行表达,将课文的词语储存到学生的语言仓库,有效地进行内化。通过上课环节的实践,笔者发现听写非常有效,亮点不少。
亮点一:内容归类,形式多样。(1)主题式归类:请写出描写大熊猫故乡的四字词语。学生心领神会,写出了“苍绿幽静、郁郁葱葱”等词语。(2)情景问题式归类:大熊猫的生活需要哪四个条件呢?请写出词语。其实是要求写出“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四个词语。(3)根据画面写词语归类:播放卧龙山区的风光片,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这么优美的环境,如果让你当解说员,你会想到哪些词语?请写出来。”
亮点二:内化词语,语用结合。中高年级的词语听写不能仅仅停留在检测词语的写法上,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提高听写的效率。如上述根据“卧龙山区的风光片”写词语,就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课堂调节的几种方式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调节;交互;变化;空白;插曲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0-0035-02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间充满了许多变数,需要在教学的时候根据临场的变化对先前的预设加以修正和改变。也只有不断修整和改变预设,才能避免课堂教学的乏味和单调,以丰富和变化教学吸引学生,使学生始终专注于课堂,专注于学习。那么如何进行课堂调节呢?
一、交互调节
在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的时候,中间穿插一些辅助方法,把主辅两种方法配合起来使用,这不失为是课堂调节的一种好的办法。如,为让学生熟悉了解课文,一般要进行一定遍数的朗读。但是朗读遍数一多,容易使学生生厌,影响朗读效果。这时,我们可以在朗读中穿插提问的教学流程。两种方法配合使用,读中有问,问中有读,提问有了效果,朗读有情趣,从而避免了反复朗读带来的单调性,让学生得到调节,“乐读不疲”。插入的问题可以是预先设计的,也可以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临时生成的。前者需要精心预设,恰当安排;后者需要临时捕捉,灵活运用。如学生在朗读古诗《山行》时,把作者杜牧读成了杜甫。发现这一情况后,我及时调整教学,先让学生说说对杜甫、杜枚的了解,然后把本来安排在后面的介绍“二杜”的教学内容前移,介绍给学生。再如,在朗读“夜半钟声到客船”时,学生读成了“半夜钟声到客船”。我就此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是否可以作这样的改动?学生通过讨论,认为改了以后意思没变。我肯定了学生的意见,同时提醒学生要尊重原著,不要随意改动。读中问,问中读,两法有机结合,交互运用,教学不显重复,学生始终“读兴不减”。
二、变化调节
在只使用一种方法而不需要其它方法介入的时候,可以在主导方法不变的前提下挖掘该方法的可变因素,在不变中寻求变化,避免单一方法反复使用带来的单调性。如在采用提问进行教学时,可以把提问这一方法进行细化,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问法”:根据提问对象分为教师问和学生问;按处理问题的方式分为问而有答和问而无答;按提问内容可以分为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和针对课外内容的提问。另外,还可以在教师提问的用语上作些变化,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果”等多种“问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在交替使用的过程中达到不变中求变化的目的。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化,就是一种方法也不会觉得单调。一位教师在教学《第八次》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积极举手,举手的学生被老师一一叫起来回答。俗话说:“事不过三。”正当大家感到稍有重复之嫌时,教师说:“听说××在唱歌比赛中得了一等奖,让我们来听听她的想法。”问题没变,还是让学生起来谈感想,但“问法”有了变化,有了变化就有了新意。学生乐意回答,回答得非常精彩,其他学生听得也非常专注。
三、空白调节
中国画讲究空白艺术,努力追求“无中生有”、“无能胜有”的空白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也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具体说,在一个教学流程中,安排“无所事事”的空白时间,让学生利用“空白”整理笔记、互相交流、调节身心,以便集中精力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去。教师也可以利用“空白”,思考安排下一步的教学内容,或调整教学进程,或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空白——看似没有什么内容,但它有大功效,它不光调节了课堂,使课堂显现出虚实结合、张弛有度的变化美,而且它是一个能量积蓄器,学生的精彩回答,课堂教学的高潮常常是以空白为前奏的。如在教学《悲壮的一幕》最后一节时,教师朗读:“轰隆——一声爆炸,整个苏联一片寂静。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向着飞船坠毁的方向默默地哀悼,哀悼……?”读完之后,教师静静地站在那里,学生也静静地坐着,内心的感受在“无声”中产生,丰富的情感在“无声”中升华。此时,教师无论多么精彩的话语都会显得多余。“无”能产生“有”,三分钟的“静堂”时间之后,学生谈感受时,他们有好多话想说,每一句话都是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
四、插曲调节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应该围绕一定的目标进行,但这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任何目标以外的东西介入。有时插入一些内容(一个小故事、一个幽默、一个笑话),会使课堂教学大大增色,学生的情绪状态也会因小小的插曲而面貌一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插入了一个故事——有一年,张继去京城赶考,可是没考中。回来时,把船停靠在枫桥边过夜,由于心情不太好,触景生情,写下了《枫桥夜泊》。当年和他一起进京赶考考中的人,都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而他因为这首诗,他的名字连同那首古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学生专心地听着故事,重新来了兴趣。因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这是一首了不起的古诗。由此可见,备课要“超量备课”的意识,实际使用“一”,就要做好“三”的准备,有了充足的准备,在课堂需要的时候,才能自如穿插,而不必去搜肠刮肚了。有时目标之内的需要在课堂上交待的一些知识(作者情况,背景介绍等等),有时也可用“插曲”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了调节,获得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园林苗木采购的几种方式 篇4
1.采购部自行到货源地了解苗木价格,自行起挖,装车,运输 优点是:透彻掌握苗木价格,货源地灵活掌握
缺点:运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运作速度慢,过程复杂中间有许多不确定因素,风险较高.注:适合单一项目单一树种数量较多时的操作
2.交供货商操作
优点:省时省力,风险交由供货商承担
缺点:价格高造成成本高。
注:适合多个项目工期紧张苗木品种繁杂的操作
3.找苗圃苗农代为操作
优点:品种较多,价格低,风险小
缺点:苗木规格参差不齐,数量可能会不够,需花费大量金钱.时间.精力考察苗圃
注:适合经过多次合作过的苗农
近期采购部根据工程需要暂采用供货商供货,下步经考察后逐渐采用让苗农代为操作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若工期不紧时,可自行操作。
4.打包给供货商或者苗农
有一定实力的供货商或苗农
快捷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愚见,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作文的开头的几种常见方式 篇5
2010-6-18 11:47:00作者:佚名来源:转载查看评论(0条)字号:大 中 小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了开头的重要。同样,好的开头,对于中考作文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呢?文无定法,开头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
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可考虑选用如 下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式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如《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背景渐入式自然科学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大系统,社会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大系统。一棵树是在一座森林的系统之内,一片叶又属于这棵树的系统。一个人属于社会这个系统,一根指头又属于这个人的系统。因此,任何单个事物,任何一种现象都离不开它所属的系统,即它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或自然背景。如《孔己已》开头:“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可以随时温酒”。《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这些开头或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或阐述论题的背景、环境等。在考场作文时,有些题目乍一看,觉得突兀,不可捉摸,但联系背景一想,便豁然开朗了。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联系近几年的科技发展,克隆技术的问世了,基因可以移植了,航天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联系这些背景,文章的内容可写了,联想与想象也便有了立足点了。
3、设问置疑式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枣核》的开头:“动身访美之前,……可是却很蹊跷。”又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
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4、名言警句式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回声》开头引用了艾青的一首诗。《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等。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试想,哪个考生记不得几首古诗,几句格言,几条名言呢?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5、精辟设喻式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种教学方式 篇6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动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建立教学双方平等关系的关键就在于音乐教师能否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因此建立师生双向的互动教学模式成了进行音乐教学方法的首选。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真诚、和谐、多元的互动,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共鸣,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样式,而是通过师生双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者创设情境,学生充分参与,对教学内容通过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良性互动方式的探讨,使每一名学生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觉悟,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目的,为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互、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然,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每位从教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东西方中心的理查德•维亚(Richard A.Via)教授在他的论著中写道:“我顺便要说一个词儿,虽说我不知道你是否在你的师范培训中心听我说过这个词儿,我想这可能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词儿,这个词儿就是“爱”。作为教师,你必须爱你的学生,或者爱你正在教的科目。倘若能两者都爱,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除非你爱二者之一,否则你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好。黎巴嫩贝鲁特英语学校进修班的桑德拉•伊诺斯(Sondra Enos)教授曾任意挑选出100个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在14岁到32之间,平均年龄为17岁。然后对他们理想中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品格作了一番调查,结果显示,同早期冰冷无情的师生关系相比,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受学生的欢迎。随后,桑德拉伊诺斯把学生的意见记录下来加上她自有见解的评论:1.一个好老师应年轻活泼,或者心态年轻活泼。2.他必须喜欢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他喜欢还是不喜欢教书。3.他不应言行高傲,不要像命令仆人似地命令我们。4.一个好老师知道的东西应比书上的内容多得多。
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师生关系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学生经常表示希望有位有同情心的老师,这个老师应记得“自己当学生时什么样儿”,最后,出人意料地有些学生竟提到了老师的外表,“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整节课地瞧着她我没有反感,她尽力使自己显得喜人。” 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德的灵魂是爱,教师的职责更具有神圣的使命。顾明远教授形象地比喻说:“自然界很多动植物为了养育下一代,可以牺牲自己。”如果我们把培养学生当作整个人生命的延续,就会去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到 “师爱胜于母爱”。有时,老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师爱,就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指引学生走上成长的道路。
二、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尊重个性
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并使他们终生喜爱音乐”。让每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是我们音乐教师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也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真谛。
音乐学习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音乐教育的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三、创设情景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其次,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给孩子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员参与互动。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直接经验,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才能获得。现在是信息与网络的时代,使得计算机成了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的重要资源。音乐与计算机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融会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对接。他不仅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意义是带来了音乐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变化。通过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案例,可以看出这节课是一节同传统和常规完全不同的音乐课堂教学,那是个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教师通过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欣赏教学的多媒体化增加了教学的魅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与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许多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音乐教学自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营造活动、表演、对话等互动教学模式情景
如果说,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音乐教育中,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总是试图诠释音乐,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就,那是什么,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知道,音乐是人类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音乐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合奏、合唱、音乐表演、舞蹈、竞赛、话剧编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之融入群体,淡化自我,养成个体服从群体,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并开发一切可以营造音乐活动的形式,在《音乐鉴赏》的《民乐篇》这节课中可以利用鼓、锣、镲这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几个学生演奏一组打击乐小合奏;在《戏曲篇》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们表演《智斗》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并能够演唱几句典型的唱段;在《器乐篇》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随鼓乐的节奏作简单的舞蹈动作。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活动不仅创造性的渗透了音乐将各种旋律融入课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良好习惯,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运用音乐特有的语言,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
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所以,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想像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而音乐又是想象和联想的源泉,因为,音乐以她特有的属性赋予了右脑无穷的想象。(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度重视左脑的逻辑思维推理的发展,而忽视右脑作用的开发。)音乐具有音乐形象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模糊性”,反倒为创作者和欣赏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想象空间。音乐的语言分描绘性和象征性两种,描绘性语言岁能够通过模仿、联想等手段达到写景状物的目的,但以声音作为物质材料的音乐更多地决定了语义表达上的抽象性,更何况无标题音乐在乐义的理解上是存有很大的空间的。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赏并鼓励他们多多发表意见,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的游丝,让艺术想象在审美的天空自由翱翔,从而化乐音的间接性为无限性变不确定性为艺术的再创造,把有限的音响变作自由的心境。
四、音乐选材多样化、实践丰富化
音乐被人们称之为“心灵的语言”,就是因为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可如果教师只是严格遵循教科书而不越雷池半步以为单调的讲课本、专听深不可测的音乐,久而久之,学生上音乐课如坐针毡、欣赏音乐味如嚼蜡,音乐课自然也就失去了这些本来非常喜欢音乐的“小听众”和“小演员”,因此,我们音乐教师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1.遵循美育原则,培养艺术能力和各种文化素质
人不仅有灵魂,还有智慧,智慧是经由灵魂统合的各种智能的整体,这些智能就是哈佛大学零点中心不久前揭示出的人类的各种智能,如: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感智能、交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环境适应智能等。智慧绝不是各种智能的想加,而是经由知觉和想象,各种智能发生联系和融合而形成的新的整体,他是一个高级存在,同时也是与国际综合国民素质相互竞争需要的反映。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与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和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质的培养将哲学的、生态学的、社会学的、文化学的、美学的和创造学的各种学科观点和方法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起一种更全面、深刻、动态、开放的艺术新理念。艺术(音乐)修养高的人能够更深刻低理解人生,从而影响他的生存质量,关键是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功利对人的束缚,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艺术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培养将各门艺术之间“艺艺相通”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贯穿课本教学内容,吸纳流行乐或贴近生活、富有时代特点的优秀音乐艺术佳作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中展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已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都有大量的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优秀作品产生,如电视电影主题曲、音乐电视、电视歌手大奖赛、中外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等层出不穷。流行音乐强劲的节奏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假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能植根教材,掺和一点流行音乐,让学生感受那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感受那广场音乐、网络音乐等对心灵的震撼,相信没有学生不喜欢这样的音乐课。
3.提供交流、合作机会,开展丰富的综合艺术实践
在人类社会愈益开放的今天,如何避免个体的锢闭、狭隘,从而与人更真诚地合作、更和睦地相处,已是一个十分凸显的问题。音乐学习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沟通渠道,找到了交往机会,音乐课上很多机会可以为他们创设这些群体性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重唱、重奏、歌舞表演、话剧的表演、即兴创作、分小组讨论、知识竞赛、小型音乐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等;课外活动也可以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音乐讲座、管弦乐队、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电声乐队、话剧编演团、口琴、电子琴等等一切可以因地制宜的各种活动项目。相信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在这种美的氛围中,在这种需要默契配合的关系中,他们肯定会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进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及其形式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认知和感悟。
记者常用的几种思维方式 篇7
一、创造性思维
新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其本质属性要求它必须求变求新, 与时俱进。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求新情况, 研究新问题, 善于发现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 善于总结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的新鲜经验, 善于捕捉给人以启迪的各种新思想、新观点, 善于探寻体现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趋向。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的进取性的思维方式, 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能动性, 是打开记者发现力的“魔盒”。新闻活动就本质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从发现新闻, 选择材料, 提炼主题到表现等一系列过程中, 都需要思维的创造性。所谓创造性思维, 就是在思维领域追求“唯一”和“最好”, 与他人有所不同而独具慧眼, 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角度、新的突破。
与创造性思维相对的则是保守趋同性思维, 缺少创新, 习惯于重复, 寻求相同, 满足于在已知领域徘徊, 因而在新闻报道中提不出新问题, 只会重复现成。在各式各样的报道题材下, 看不到不同风格、流派的新闻。标题、内容乃至表现手法都似曾相识, 结果导致新闻报道缺少个性、缺乏深度。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新闻工作者的大忌。
二、求异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将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对求异思维的定义是:从新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求异思维也称为发散性思维。就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面去思考, 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 产生新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 一些问题是有多种答案的。在深度报道中, 记者一般对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通过多种渠道, 寻找新的答案, 这样就摆脱了“思维定势”, 把握了问题的特殊性, 使思维富于创造性、多向性、灵活性。求异思维是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新闻题材的开拓和新闻品质的深度、厚度和力度的追求, 与记者的思维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闻实践中, 记者要主动、灵活地运用发散思维。找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 找出了自身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找到了全新的报道角度和切入点, 新闻报道才算是成功的报道。否则, 人云亦云, 容易落入窠臼, 再好的新闻也变得平淡了。
三、纵向思维
纵向思维也叫顺向思维, 纵向思维方式要求对待一件事情, 不能静止地看, 孤立地看, 而是要把这件事放在历史的坐标上, 对照其参照物比较、分析, 找出事物的特别之处或潜在的闪光点与意义。纵向思维有利于新闻报道向深度延伸。纵向思维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能反映背景、过程并能预测未来, 对报道对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纵向的研究和展示。
四、横向思维
也叫比较思维。横向思维指的是用对比、联系的眼光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透析。记者只有“走出去”, 站在一个宏观的立场上, 习惯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才能接触到更广阔的空间, 才能锻炼出更深刻的内容。横向思维能够拓展新闻报道的空间。横向思维有广阔的驰骋领域, 甲地发生的事情, 可以用乙地的事情作对比;这个领域出现的问题, 可以到另外一个领域去找答案。
五、逆向思维
也称为反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相对顺向思维而言的思维方式, 求新、求异, 与众不同, 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正手弹琵琶, 你会他会, 习以为常。反手弹琵琶, 千里难挑一, 令人刮目相看。逆向思维通俗地说就是“唱反调”。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反其道而行之”, 是一种从相反的方向来考察事物的方法。别人说“酒好不怕巷子深”, 我偏说“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如此这般, 往往就能发现人们不曾发现的更新、更深的东西。新闻是变动着的事物的信息, 事物的变化有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 相对于旧质和常量而言, 新闻信息的新质和非常量, 都是对常规现象的一种超越, 一种“反常”, 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它具有反常特征, 这就要求记者从思维定势的局限中解脱出来, 从平常事物中大量潜藏的反常现象中抓住“源头活水”。
六、追踪思维
亦称因果思维。如果说逆向思维是“反其道而行之”, 从相反的思路想问题的话, 那么追踪思维则是顺水推舟、顺藤摸瓜, 按照原思路往前再迈一步, 刨根寻底, 穷追不舍。任何事物都有其原因和结果和本质, 有其发展规律和脉络, 通过结果, 可以探出原因, 通过表象, 可以发掘本质。好的新闻记者绝不应满足于对事件性新闻的一般性报道, 而往往要紧紧抓住这件事, 左突右撞, 挖出许多围绕或隐藏在这件事中令读者更感兴趣、更有价值的东西。
七、迂回思维
亦称侧面思维。是指绕开被报道对象的正面, 兜一个圈子, 从侧面寻找具有新意的事实材料、报道角度、报道思路等。许多一般化的事实, 通过迂回思维可以找到非常新鲜而活泼的载体。
八、系统思维
亦称归纳思维。采访一个人或一件事, 就要时时想到把这个人或这件事放到时代大背景中去考察, 放到一定的系统中去作比较、归纳、鉴别。强调系统, 其实就是强调全局, 强调新闻的真实性, 强调新闻的普遍意义。善于系统思维的记者, 往往思路开阔, 反应敏捷, 写出的稿子一般都会因题材重大、有新意、站得高, 而影响大。
事例论据的几种展现方式 篇8
1单例成段式
这种方式,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事例为文章的一个段落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将事例全面具体地展开,充分地证明论点。如2008年高考全国Ⅱ卷的一篇满分作文片断:
青虫破茧成蝶,是因为生命航线中安排了破茧这一艰苦航线。
海龟伸头探路,是因为生命航线中预定了尝试并躲避敌人的路线。
可是人总是要干预他们。好心人拿剪刀剪开茧,可蝶已无力再展翅高飞;好心游客赶走老鹰,可成群的小龟无力再见到自己的父母。于是我们才明白: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潜的生命航线是指向自然,远离世俗的。不明的君主改变他的航向,可陶潜只上任不足百天,便辞职归隐。世俗的利欲不适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当他回到自己生命航线时,不免感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不免由衷感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悠然自得,恬淡自然是陶渊明的生命航线,我们不能改变。
[简析]考生在简单地分析完材料后,非常简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然后用单例成段的方式展现了陶潜的事例。文章先引用陶潜的诗句表明陶潜的正确的航线是什么,接着写不明的君主却要改变他的航向的结果。最后义写陶潜回到自己的航线上的表现,文章用一个段落将陶潜的事例充分展开,对比鲜明,充分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2多例组合式
这种方式,就是一个段落中列举多个事例。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一个段落中可以叙述所选取的不同角度的事例,不仅使文章显得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而且可以多方位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组合可以分为两种方式:详叙组合式和略叙组合式。
(1)详叙组合式。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的一篇满分作文片断:
遭遇挫折时,我们不要轻易说“不”。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人生的黄金时代——21岁的时候。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双腿瘫痪了,从此他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他的人生。双腿瘫痪,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来说,该是多么多么沉重的打击啊!瘫痪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史铁生坐着轮椅,痛苦地徘徊在地坛公园里,有时真想以死来了却此生。是他的母亲,一个普通而伟大的女性,给了他深沉的爱和生存下去的勇气,让他没有轻易说出那个“不”字——不活了,而是选择了走文学创作的道路,毅然拿起笔来,去描写丰富多彩的人生,去刻画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给迷茫的人以启示,给痈苦的人以鼓舞,给空虚的人以充实。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像史铁生这样的人是很多的。西汉的司马迁,在遭遇宫刑以后,他没有轻易说“不”——我不想活了,而是忍受这奇耻大辱,继续他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的曹雪芹,在家道中落以后,过着三餐都吃不饱的日子,这时他没有轻易说“不”——我过不下去了,而是刻苦地写作,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出了《红楼梦》,成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峰,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假如他们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的时候,都轻易地说“不”,选择“不再活下去”,那么后人还能知道司马迁、曹雪芹、史铁生这些光辉的名字吗?世人还能享受那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吗?中国的文学史还能像今天这样熠熠生辉吗?
[简析]文章采用多例详叙组合的方式展现所选取的中国古今两个时间段上的著名作家史铁生、司马迁、曹雪芹三个事例。每一个事例都紧扣论点详细叙写了他们遭遇挫折时都没有轻易说“不”的做法与带来的结果。这样使得文章极富说服力。
(2)略叙组合式。
这种方式。就是组合在一起的每一个事例都简略叙述,多采用排比的方式或整散句结合的方式来展现。好处是事例叙述简洁,句式整齐或多变,使文章显得富有文采。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坚强”的一篇满分作文片断:
坚强是古人成功的阶梯。古人身处逆境却成就一番事业,原因就在于他们身上有坚强的光芒。仲尼“韦编三绝”的故事家喻户晓;匡衡“凿壁借光”的事迹妇孺皆知;“头悬粱,锥刺股”,“囊萤映雪”的美谈大家也耳熟能详,这些坚强的伟人用坚强的力量克服物质生活的贫乏,终于成就一番事业。
[简析]文章论据叙述非常简略,运用排比的方式展现了仲尼、匡衡、苏秦、孙康的故事,这种展现方式,事例让人觉得熟而不俗,既使文章简略,同时又有文化底蕴。
二、从运用的句式角度看:复句式和单句式
1复句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将论据材料用不同关系的复句来展示出来。常用的关系复句有:转折关系型、因果关系型、条件关系型、假设关系型等。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语意重点突出,能更充分地突出论点,材料更好地为论点服务。
(1)转折关系型。这一类型的叙述中经常用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像“虽然……但是(却)……”或单用“但”、“却”等。如:
夏洛蒂·勃朗特奇特的一生布满了崎岖与坎坷:亲人离世,家庭贫困,但她没有对生命说一个“不”字。她集中精力,历尽困苦,终于完成了一部惊世之作《简·爱》,终于在英国文坛上享有崇高地位。(2008年高考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简析]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的事例用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展示出来,尤其用一个转折词语“但”突出叙述出了她在这种艰难条件下没有对生命说一个“不”字所产生的结果,有力地突出了论点。
(2)因果关系型。这一类型的叙述中经常用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像“因为……所以……”“正因为……所以……”等。如:
古有言:三思而后行,充分地思考,才有扫清行进之中的障碍,庞涓未经深思,轻信孙膑所设之计,才有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遗憾;司马懿未经熟虑,轻信孔明空城之计,才有了拥有重兵而致大败的千古遗恨。而正因为有了多次思考,敢于否定前人,才有了给阿基米德一个杠杆,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佳话。才有了给卡文迪许一杆巨称,他可以称出地球质量的传奇。(2008年全国二卷《精神的三间小屋》)
[简析]作者用因果复句叙述了未充分思考的庞涓与司马懿两个反面事例和阿基米德与卡文迪许两个正面事例,既使事例叙述非常简练,同时又显得论据丰富。
(3)条件关系型。这一类型的叙述中经常用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像“只有……才……”“只要……就……”等。如:
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即使是年幼的龟。也可以在危难时刻缩回去,重新审视世界,作为有成熟心智的人类。更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使有苦有难,也可以经过思考,找寻出路。坚信,我是自己的主宰,虽然失望,但不绝望。
晋朝时代黑暗,朝廷腐败,却只有“竹林七贤”在一片乱世之中吟唱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于是有了嵇康的竹林打铁,广陵绝唱,有了阮籍的“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高呼,有了刘伶抱栏杆而
舞,把盏而歌的吟唱。(2008年全国二卷《精神的三间小屋》)
[简析]作者用“只有……才……”的条件关系的形式将嵇康、阮籍和刘伶这三个事例扣紧论点简洁地展示出来,既使句式整齐,又显得材料丰富。
(4)假设关系型。这一类型往往有正例反设和反例正设两种类型。材料叙述中经常用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像“如果……就……”等。如:
要成功就不要轻易说“不”。成功的甜头只属于敢于尝试的勇者。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事情都轻易说“不”,那么他就不可能抓住成功的机遇,更没有机会登上胜利的顶峰。在2004年雅典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如果在落后0:2的劣势下泄气,没有勇于挑战对方的信l心,那么胜利就永远无法成功获得。(2008年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简析]作者将2004年雅典奥运赛场上的中国女排作了正例反设,阐明了轻易说“不”带来的不利后果,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要成功就不要轻易说‘不’”的观点。
2单句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将论据材料用一个单句的形式展示出来。好处是行文简洁,可以将多个同类事例列举出来,增强文章材料的丰富性。如: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俐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2008年江苏卷《好奇心》)
三、从修辞角度看:排比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以排比的形式将多个材料组合在一起,共同证明一个论点。好处是句式整齐,使得文章富有文采。如:
带着感动出发,在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中行走,我们将收获发人深省的哲恩。当川端康成感动于夜半时分盛开的海棠花,他便在这洁白如雪的花瓣中领悟了孤寂与纯美的结合律:当宗璞驻足在紫藤萝瀑布下,体会着紫色波浪带来的感动时,她便领悟了生活与不幸的辩证法;当史铁生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停留,感动于昆虫们的辛劳时。他便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人总是由自然而生,与自然中生灵万物有着共同的感应,而感动便是这样一把钥匙,让我们打开与自然的感应之门,收获朴实而深刻的哲思。(2008年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
[简析]作者将三个事例分别用一个单句的形式叙述,然后用排比的形式组合在一起。既使材料叙述非常的简洁,又使行文句式整齐,文采斐然。
四、人称角度看: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叙述材料这是常用的方法,前文所举基本都是此角度,不再赘述。好处是客观性强,让材料自己说话,实证性强。
第二人称展示材料,好处是让人感觉亲切,抒情性强一些,更能体现作者的倾向性。如: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本能。
晋代的陶渊明,你是后人的典范。多少人都向往你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你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只是为了与大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隐居中你拥有了淡然的心态,豁达的胸怀。
庄用,你的境界是无数人向往却又无法企及的。人们都知道“庄生晓梦迷蝴蝶”,人们也都知道你愿意做水中的小鱼。你在自然中生活。你的思想触摸着身旁的一草一木。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草因你而茂盛,水因你而清。
在5.12地震中倒下的“短信妈妈”,你的行为让多少人动容。你双膝跪地,仿佛在向大自然祈求。你祈求她不要伤害你的孩子,哪怕夺走你的生命。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自然伤害你的时候。你却为生命撑起了一片天。
在孤岛上的汶川县委书记王斌,你是13亿中国人的挂念。你不仅没有倒下,还组织大家积极展开生产自救。你始终站在与死神抗争的第一线,你始终站在与大自然战斗的最前沿。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你知道,生命才是最神圣的。(2008年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
[简析]作者用第二人称叙述了陶渊明、庄周、在5.12地震中倒下的“短信妈妈”和在孤岛上的汶川县委书记王斌四个事例。用与事例中的人物对话的方式非常鲜明地展现了他们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原因,水到渠成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当然,议论文事例论据展现的方式远不止上述几种,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材料叙述完后观点都应呼之欲出,扣紧论点叙述材料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原则。
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
1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2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3刘备请军师——三顾茅庐
4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孙权嫁妹——赔了夫人又折兵
6孙权骗刘备——弄巧成拙
7东昊招亲——弄假成真
8孙权杀关公——嫁祸于人
9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0蒋干盗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11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12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13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14司马懿的毛病——多疑
15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16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17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18诸葛亮隆中对——先见之明
19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20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2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2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23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4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25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2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调查报告的几种方式】推荐阅读:
居民出行方式调查报告07-01
对于展会推广宣传方式调查报告08-29
大学生购书方式调查报告范例08-21
唐集中心小学学习方式变革调查报告06-09
初中语文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调查报告07-24
员工面谈方式调查10-01
反舞弊调查的方式06-09
城市居民理财方式调查09-03
调查问卷的回收方式10-29
大学生娱乐方式调查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