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风险防控

2024-10-13

培训风险防控(共8篇)

培训风险防控 篇1

银行风险防控培训

银行完善操作风险防控能力

全面风险防控能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它不仅可能给银行造成巨额的财产损失,更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声誉影响。基层机构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前沿,既是业务拓展的“桥头堡”,也是操作风险与案件的“多发区”。多年来,银行操作风险呈现点多、面广、成因复杂、管理难度大且不易见效的特点,加之基层机构业务拓展压力大、人员紧、内控薄弱,使得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成为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商业银行基层要构筑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立体防线,应从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入手,完善操作风险防控能力。

一、打造“学习型”银行,促规章制度内化于心

规章制度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商业银行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细,但违规违章事件和案件仍不断发生,主要原因是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而影响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规章制度管理不到位。必须从打造“学习型”银行入手,进行制度重检,使一项业务活动仅由一份制度文件受控;制度文件按岗位分类,在内部网站上发布,便于员工查询。银行还应强化制度学习培训与测试,使员工将规章制度内化于心,促使制度文件成为员工业务操作的标准、工作检查的依据和岗位培训的教材,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基层员工因不了解、不熟知业务规定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二、强化岗位管理,前移风险管理关口

银行应进行科学的岗位设计,前移风险管理关口,明晰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实施差别授权。在岗位安排上要防止不相容岗位由一人兼任或不同时期兼任,在人员调配上要向基层一线倾斜。因不同岗位的“风险度”不同,基层机构应重点加强三类岗位人员的管理。一是新上岗人员。要把好从业人员入关口,防止有赌博、吸毒、诈骗等劣行的人员进入银行;要加强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把获得岗位资格作为员工上岗的必备条件。二是重要岗位人员。不仅要关注其8小时内的工作表现,还要关注其经济往来、社会交往和家庭关系等方面出现的异常现象,及时进行风险排查;同时要认真落实重要岗位人员的强制休假、轮岗或异地交流顶岗制度。三是基层机构负责人。他们承担着所在机构操作风险防范的首要责任,其本身的行为和态度对操作风险管理具有重大影响。当前对基层机构负责人的管理,普遍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等问题。银行除了需在基层机构推行行务公开、任期考核、民主评议、离任审计等制度外,还要在人员任用上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防止“带病提拔”、“一用就病”的现象发生。

三、开展教育警示活动,营造合规经营、诚实守信氛围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国际上不少金融机构发生重大操作风险损失或倒闭,往往不是因为缺乏风险控制的机制、流程,而是因为风险文化不能使这些机制、流程发挥作用,如巴林银行倒闭案。“教育警示” 法就是通过培训、参观、考察、演讲、报告会、内部刊物、多媒体课堂等生动活泼的形式,着眼于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对自己、家庭、银行、社会负责;着眼于法规和廉洁从业教育,引导员工“慎微”、“慎独”,做到“身在钱海常筑坝”、“常在河边不湿鞋”;着眼于健康风险文化的培育,引导员工树立“内控优先”、“合规守法”、“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等理念,让先进、健康的风险文化内化为员工的职业信念和工作习惯。在风险文化的培塑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基层机构管理团队的行为和表率作用。基层机构管理团队要成为健康风险文化的倡导者、建设者、传播者和模范执行者,促进合规经营、防范风险、廉洁从业、诚实守信成为一种工作氛围。

四、进行员工风险自评,提升风险识别、防范能力

风险管理有个著名的“三倍定律”,即3/4的损失可以通过风险的事前识别和化解予以控制,而当问题出现时再去化解,则一般只能挽回不到1/4的损失。通过员工根据岗位职责、业务及管理流程,识别主要风险点,重点关注制度本身有无缺陷、制度执行是否有效、业务操作系统有无缺陷、哪些环节存在控制缺失或控制过度或容易出现操作不当等问题,形成《员工风险报告》后报上一级管理部门研究解决。“自我评估”法不仅有利于基层员工主动提示风险,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减少管理层与基层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促进员工熟识岗位风险因素并有意识地进行防范。

五、有的放矢,实施风险重点监控

银行的业务品种多、操作流程复杂、风险点也多,不分轻重缓急平均用力的操作风险控制并不可取。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影响程度较大的重点环节、重点时段和重点对象则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就基层机构而言,柜员卡、现金单证、印章印鉴、账户和代客服务是重点环节,节前假末是重点时段,基层机构负责人是重点对象。对重点环节,应通过加强岗位制衡、检查稽核、授权控制、计算机和录相监控、行为排查等措施实施管理;对重点时段,基层机构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投入更多的精力;重点人员的管理,则应从人员甄选、制度约束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

六、检查纠正到位,整改提高

检查工作贵在效率、重在效果,实施中应注意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筹划到位。针对种类繁多的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外部检查、内部检查、专项审计等,应在年初制定好检查工作计划,整合检查力量,开展集中检查,避免大量交叉重复检查。要区分检查重点,对管理好、内控等级高的基层机构,检查频率可低一些,检查内容可少一些,或者实行阶段性的免检制;对经常发生操作风险事件或案件的基层机构,则应增加检查的频度和力度。二是准备到位。每次检查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选派合适人员、组织检查前培训,选取可疑点或关键点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检查。三是整改到位。除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外,还要跟踪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将问题整改率作为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加强责任追究,严格纪律约束,避免屡查屡犯。四是纠正到位。管

理部门要组织例会对检查发现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查清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检讨制度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从源头上进行纠正。对增加控制环节的纠正措施应格外慎重,因为增加控制环节意味着管理成本加大,还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七、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基层机构数量多、人员多,离管理中心远,容易出现关心和激励不足问题。应通过细化员工级别、实施分级管理,对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基层员工提升工资待遇、打通晋升通道;同时,应加强对违规违章人员的约束和问责。从基层机构发生的操作风险损失和案件看,执行力不足是导致风险和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还应通过违规违章处罚制度和积分管理制度,将警告、经济处罚、记过、降职乃至开除作为常规的处罚手段,对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案件的违规行为,还要追究机构负责人和上级管理人员的责任。问责工作要“严”字当头,严肃、严格、严厉、严查,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情”。

八、运用“IT”法,实现风险防范科技化

操作风险往往由人为因素引起,通过手工控制、事后检查等人工方式防控操作风险,实际效果并不好。因此,应加大信息技术开发运用的投入,实现计算机系统联网,促使业务和流程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将风险控制的有关要求嵌入流程系统,从而控制因简化操作、逆程序操作、越权操作等违规行为引发的操作风险。然而目前银行机构在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和运用方面,普遍存在着重业务操作轻管理活

动、重过程管理轻预警监测问题,因此,应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对风险的预警和实时监控作用,建立关键风险点的预警监测指标,将有关指标和信息预设在系统中,当发生可疑或异常的交易活动、异常的数据信息时,系统会进行预警和提示,以此实现实时、远程、集中的风险监控。基层机构应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学习和运用,严格规范操作,利用计算机系统数据和预警监测信息,汇总整理发布风险预警公告,引导员工正确进行业务处理,关注关键风险因素。

九、建立应急管理制度,防范突发事件

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体现在对人员、系统、流程的管理,还体现在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就是要确保突发性事件(如自然灾害、系统故障、通讯中断、人为破坏、服务提供者出现故障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等)发生时,银行能及时作出应对,使业务得以继续开展或尽快恢复正常运作,将损失减至最低。作为客户营销主渠道的基层机构,需要进行应急和危机管理的事项很多,如营业场所的防抢、防骗、防盗、消防、重大客户纠纷、计算机网络丢错账等。应制定应急和危机管理预案,开展员工培训,组织方案演练,定期检查应急物资、应急设施的准备和管理情况,确保能够有效应对。

十、筑牢“三道防线”,倡导“群防群治”

银行的操作风险存在于所有产品和业务流程中,操作风险防范不能仅仅依靠风险管理部门或风险管理人员,银行中的所有部门和所有人员都承担着风险管理职责。目前,银行普遍建立了“三道防线”:业务部门是第一道防线,是操作风险的直接承担者和管理者;风险管

理、法律事务、合规管理等职能部门是第二道防线,负责协调、指导、评估、监督各业务部门及后台保障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活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是第三道防线,负责对操作风险管理、控制、监督体系进行再监督和责任追究。操作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涉及所有部门、所有人员,“三道防线”需要分兵把守、密切协作、共同打造。只有全行联动、全员防范,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才能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案件的发生。

培训风险防控 篇2

风险分析

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铁路、港口、煤炭仓储的安全风险各有不同,但是其安全管理的方法、风险防控的措施原理上是相通的。因此,中电物流将安全风险分为管理风险和存在风险2种。

安全管理风险

安全管理风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管理过程、方法等方面产生的风险,目前主要存在如下6个方面。

第一,领导人员对“安全第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工作基础不扎实,安全措施落实不及时,安全监督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第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监督不到位,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对从事的工作和工作人员严格要求,致使安全管理松懈,安全分析不详细,安全生产管理出现漏洞。

第三,生产、施工人员技术技能不全面、不扎实,安全意识不强,致使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以及违章、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第四,规章制度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致使生产过程中出现无章可循、执行错位等问题。

第五,一些管理程序及范围界定存在与上级规定或法律规定不符的情况,造成管理界限不清,责任不明,管理不到位。

第六,一些管理方法不切实际,不与时俱进,没有按照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跟进,或照搬其他行业标准,致使现场难以实施或无法操作,事半功倍。

存在风险

存在风险是指生产运营、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存在的,由于自然变化、设计、施工、检修维护、教育培训不到位所产生的安全风险。目前,中电物流的存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14方面。

1.风沙风险。例如,中电物流管辖的赤大白铁路狐狸井子段沙害较为严重,大风时,经常出现沙子埋没路轨的情况,造成列车区间封闭,存在事故风险。

2.雪害风险。例如,赤大白铁路天河梁段受冬季风雪影响,经常会出现大雪覆盖路基,堵塞遂道口,造成列车无法通行,甚至陷入雪中等情况。

3.火灾风险。除常规的火灾风险外,由于中电物流管辖的部分铁路段靠近内蒙古草原,列车运行如有火源,在干旱季节容易造成草原起火,形成火灾。

4.水灾风险。中电物流管辖的部分铁路沿线为丘岭,挖方路基多,遇雨季易出现因排水不畅,甚至造成护坡垮塌,路基冲毁,致使铁路运行受阻的情况。

5.雪融风险。由于冬季气温降低,大雪覆盖,土地冰冻,因此,当春天雪融时会造成铁路沿线局部塌陷,损坏路基和铁路。

6.部分环节由于设计或施工标准较低,已无法满足生产运输量的要求,且常规检修维护已无法弥补其不足。

7.铁路沿线部分地区居民,尤其一些地区的牧民安全意识不强,时常会出现人或牛、羊等动物“上道”,造成列车受阻等风险。

8.部分设备因检修维护、检查试验或管理原因不能处于正常状态。

9.一些列车运行、检修、巡检或调度人员未按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从而产生安全生产风险。

10.冬季施工由于条件受到限制,环境温度低,安全防护要求高,施工安全措施有时难以到位。

11.特殊施工风险,如遂道、桥梁、水下等作业安全风险。

12.港口施工、煤场接卸交叉作业产生的安全风险。

13.因储煤场存煤多、存煤时间长而产生的煤炭自燃风险。

14.由于培训不到位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生产、工程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技能水平差等安全风险。

防控措施

中电物流结合在铁路、电力安全管理方面积累的大量经验,根据本企业安全风险存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防控措施。其总体思路为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监督体系、应急体系的作用,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风险,同时,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三体系”

一是安全保证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认真、及时地完成生产运营、工程建设等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具体体现在生产运营、工程建设、检修维护、技术改造、应急响应与处置等各项工作中;利用正常生产巡检、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通过检修维护、设备消缺、技术改造等方法,将安全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监督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网络的作用,全过程监督生产运营、工程建设检修维护、技术改造、应急响应与处置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组织制订措施,落实责任人,督促检查整改完成;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重要专项检查,监督正常安全巡查、专项检查工作开展,督促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正确完成。

三是应急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应急体系,成立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演练,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完成应急处置任务。由于受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的影响,事故隐患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此,为了加快应急响应,随时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小损失,中电物流积极建立了与地方政府、驻军、公安、消防、各委托单位联合应对的应急体系。

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安全工作任务,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通过排查治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能够有效实现安全风险可控在控。安全检查、安全评估是隐患排查的有效手段。除了常规的日常安全检查外,中电物流积极开展了春秋季安全大检查、安全月大检查、节日安全检查、防汛安全检查等针对不同时期的安全检查,以及机械、用电、脚手架、防火、防冻、防雪等专项检查。安全评估主要是工程初步验收后,进入生产运营前的安全评估,同时也包括根据生产运营实际情况安排全面、专项安全评估。

中电物流的隐患治理实行分级管理,一般隐患由委托单位负责,重大隐患由生产运营单位、委托单位双方负责,特大隐患由委托单位、生产运营单位和其上级单位共同负责。主要责任为制订措施、落实时间和责任人,全面消除隐患。

安全生产标准化

作为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子体系,中电物流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主要分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3部分。其中管理标准主要包含国家及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标准;技术标准主要包含国家及相关行业安全技术、技术规范与措施、企业运行规程及相关图纸、检修规程及相关图纸、工程安全管理技术要求、试运行及试验规程、作业指导书及检修文件等;工作标准主要包含各相关部门及岗位的工作标准等。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中电物流根据企业的实际特点,在委托运营安全管理中积极推进标准化,控制安全风险。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繁多,由于篇幅所限,下面仅就其中5方面重要内容进行介绍。

一是安全规章制度标准化。中电物流认真梳理国家、行业、集团、二级单位的规章制度,使之成为本单位的引用标准,并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以标准化的格式编写。

二是安全生产会议标准化。中电物流按标准化要求建立健全了安全会议制度,会议主要包括安委会、月度安全例会、周安全例会、安全监督网络会、安全分析会等。

三是安全管理记录与台账标准化,中电物流建立了综合记录和标准文件包,内容包括安全工作例会记录;安全奖罚台账;事故处罚台账;标准文件包资料(安全制度、管理规划、施工措施、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数据、上级文件、安全费用、安全教育等);工器具、安全装备定检表;安全检查及特种作业人员台账等。同时,要求各班组也要建立综合台账(包括安全作业交底、安全检查、安全奖惩、安全及事故分析、班前交底记录、安全活动日记录)和标准文件包(包括安全作业票、上级文件、三级安全教育、规程与规定、安全措施等)。

四是安全设施标准化,主要包含现场的安全标准化防护及文明生产标准化设施,以及安全警示、宣传标语、标志的布置、位置、尺寸、样式等。

培训风险防控 篇3

以人为本抓管理,增强责任防风险

该行围绕“保安全、促发展、抓内控、堵风险”这一目标,将安保工作与业务经营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管理办法,重点突出“一把手”在安保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范体系。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总行和支行分别成立安保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做到组织分工与人员职责相结合,安保任务与责任制度相结合。二是签订责任书和应急预案。总行与支行、支行与员工逐级签订安保目标责任状,制定营业网点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担当。三是加强安保队伍建设。2014年,该行成立安全保卫部,配备了3名安保人员,同时,每个网点配备了一名安全管理人员,落实人防责任,堵塞安保风险漏洞。

有的放矢抓培训,提升素质控风险

俗话说:“绳子断在细处,事故出在松处”。该行时刻绷紧“安全第一”这根弦,深刻总结和吸取他行安保工作经验教训,对员工不断进行安保知识学习教育和实战培训,增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一是组织定期培训。各网点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认真学习各项安全制度、文件,及时传达公安和上级部门的案例通报,按季开展防抢和消防演练。二是强化重点培训。今年该行对新入行的员工进行了多次专项培训,观看案例视频,重点培养新员工安全合规意识和风险责任意识,并组织业务考试,巩固培训效果。三是抓好现场培训。组织人员利用晚上时间,深入网点开展面对面的培训交流,重点讲解当前治安状况和防范要求,剖析案例成因,教授安防器材、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保证培训内容入耳入眼、入脑入心。四是邀请专家培训。该行多次邀请公安和消防大队的安防专家对支行行长和安全员进行实务培训,从专业角度提出对银行的安防要求,剖解重大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有效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安防意识和责任意识。

突出重点抓落实 细化环节查风险

该行始终贯彻执行“以防为主,群防群治”的安全方针,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重点事项管理,梳理风险易发环节,细化风险管理流程,明确管理思路,完善管理措施,提高安保风险识别能力,保证业务工作安全稳健运行。一是加强款箱交接管理。规定网点早晚接送款箱人员必须达到3人以上,并做好认人、认车和报警处置工作。监控中心值守人员提前查看网点押运线路环境,对车组人员执行制度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加强自助银行管理。在自助银行门口张贴警方安全警示,取款间安装语音对讲,广播进行风险提示,提醒客户注意操作安全,并在设备显示屏幕上滚动安全风险提示和服务电话。同时,加装安全防护舱,建立智能分析系统。对发生在自助行ATM机的异物粘贴、异常人脸、剧烈活动和尖叫等情况进行检测,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在监控屏幕上弹出画面,并伴有语音报警,实时提醒值守人员对行为人进行喊话或报警。三是强化安全巡检制度。要求网点每天进行3次以上巡检,加钞员、保安每天对城区离行式自助行进行巡查,加钞员负责白天,保安负责夜间。四是监控中心实行24小时监控。并负责保安夜巡督查工作,确保全行自助行安全运行。三是加强营业期间安全管理。营业期间网点保安和大堂经理负责厅堂内外巡视工作,密切关注厅堂动态,对手提瓶、罐、桶和包裹人员要重点监视,提高警惕。在抓安保风险防控中,该行建立了一套严格完善的安保工作问责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管理不到位、执行规章制度不力、检查不深入导致严重违规问题发生的实行零容忍、严问责,不姑息迁就。具体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例行检查和领导督查相结合;二是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三是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四是专项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2014年该行安全专项检查共计9次,领导飞行式检查12次,现场检查每个网点每月1次,非现场检查每周4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章违规责任人,对照安保工作制度及时进行处罚。有11名责任人记23分处罚,金额11500元,当场以现金方式处罚2500元,增强了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物防技防一齐抓,业务经营堵风险

近年来,该行加快了营业网点建设改造步伐,对部分老旧网点进行翻建,对原有的监控、110报警系统等技防设施进行了彻底改造,增加了自助设备防护舱和钢性防护,将物防和技防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仅去年,该行就新建自助行12个,改建自助行4个;新增物理网点1个,社区支行1个,改建网点11个。二是加快安全设施改造进度。该行按照省联社和公安部门的要求,对部分网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增添与改造。建立了监控中心二级报警系统管理平,并对所有新建的网点自助设备安装防护舱和钢性防护玻璃。三是强化监控智能化建设。去年以来,该行开始对全行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整体项目建设资金高达1600万元,各网点监控设备全面更新。另外,该行采用“模数混合”方式,在现金区、加钞问、押运通道、自助行和门前院内等环境均使用1080P高清摄像机,后端监控主机采用嵌入式NVR、DVR硬盘录像机,每名柜员均安装2路摄像机进行录像,拾音器与柜员实现“一对一”,确保营业区域监控全覆盖,无盲区。三是建立监控专用机房,安装了UPS配电设施、精密空调、气体消防等系统,实现网点录像和中心机房集中存储双重备份,确保网点本地存储一个月左右,监控中心存储达到3个月,为业务经营提供了安全保障。

该行干部员工都有一个共识,在经济新常态下,安保风险防范工作始终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将继续转变安保风险管控理念,扎实推进安保工作创新转型,加大安保风险防控力度,对员工和客户生命负责,对集体财产负责,保证业务经营稳健开展,平安发展。

培训风险防控 篇4

平遥县养老保险中心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自觉接受领导和群众监督、认真贯彻和落实好各项政策、法规。3.坚持廉洁自律,严已律已,做到大公无私。

4.强化工作程序,规范工作方法,实现任务目标。

5.尽职尽责,抓好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圆满完成工作任务。6.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防控责任制。7.强化监督,督促检查。

8.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法规制度。

9.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10.按照本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11.认真学习现代信息知识,精通并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12..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搞好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

13.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14.遵守中心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业务管理、操作。

15.认真学习养老保险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学习,重塑价值观、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17.勇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严格按照程序、制度办事,规范经办、严于律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18.遵守各项廉政纪律,抓好廉政防控工作。

19.强化工作程序,规范工作方法,实现任务目标。

20.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提升工作效率,落实好各项政策法规。

21.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廉洁自律,严以律己,接受群众监督。22.强化监督、严格规程,确保经。

23.加强学习,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24.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自律。

25.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防控责任制。26.提高办事高效率。

27.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全民素质。

28.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和和工作效益。29.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自律。30.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防控责任制。32.认真贯彻《档案法》

33.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进思想观 3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35.严格自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36.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3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学习,重塑价值观、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

严格按照程序、制度办事,规范经办、严于律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39.遵守各项廉政纪律,抓好廉政防控工作。40.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

41.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认真履行职责

42.廉洁自律,加强责任性,严格管理程序和各种规章制度

43.加强团结、互相制约,严格审核,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目标任务

44.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养老资金的安全和准确性。

45.按照本中心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办事 46.做到按制度办事,尽职尽责。

47.认真响应中心下达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

48.增强自身的素质,做到心中有底,提高自身的防腐能力。49.加强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积极稳妥进步。

50.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加强监督,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51.严格自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工作 5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和工作效益。53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54 严格考核奖惩制度。

55.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56.好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落实责任追究制 57.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58.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责任心。59.严格自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60.遵守各项廉政制度,遵纪守法,兢兢业业,吸取别人的经验,争取工作上有新的台阶。

6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62.建立要情报告制度。63.建立奖惩制度

64.接受公民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的监督

65.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性事业性,提高工作效率。66.加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67.严格自律自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68.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69.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性事业性,提高工作效率。70.加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

71..严格自律自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72.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73.加强基金收缴,发放以及内部业务的稽核检查,建立一个运行规范、监控有效、管理科学的稽核体系。

74.提高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75.严以律己,主动接受群众监督。76.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性事业性,提高工作效率。77.加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

78.严格自律自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79.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80.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能。

81.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严于律已,接受群众监督

82.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83.遵守各项廉政制度,搞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84.树立廉政意识,实现职责清晰的任务目标。85.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依法依归履职。

86.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抵御反腐败侵袭的能力 87.提高自身素质和廉洁自律的能力

88.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抵御反腐败侵袭的能力 89.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能

90.加强思念作风建设,增强责任心纪律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91.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自律

92.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9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学习,重塑价值马、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

94.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严格操作规程,完善规章制度,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程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将一些不确定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95.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自律,抓好廉政防控工作 96.提高自身素质和反腐倡廉。

97.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严格操作规程 98.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自律。99 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100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效率 101.建立奖惩制度。

廉政风险防控 篇5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流程图 计 划 成立领导小组 制定工作方案 召开动员大会 执 行 廉政风险防范教育 查找廉政风险点 岗位自查 综合联查 领导评查 单位自查 第二年伊始 启动新的防范周期 叫 停 总结经验教训 完善制度措施 修正风险内容 追 责 整 改 对存在问题进行纠正 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修 正 评析廉政风险等级 建立风险防范措施 廉政风险分级管理体制 廉政风险动态监督 分析风险表现 分析风险危害和发生几率 开展风险排序 廉政风险等级目录 三级风险 二级风险 一级风险 公开公示 填写自查与领导评查表获查表 填联查表,确定风险点和等级 召开综合评查会议并记录 考 核 重点抽查 专项检查 自查自纠 考核结果纳入评先评优依据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 篇6

随着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信贷不良额正在逐年下降,总体形势向好。但是,随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持续增长,信贷品种不断增加,信贷管理工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特别是贷后管理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无法通过贷后管理发现风险、化解风险,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侵蚀了经营业绩。当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贯穿于整个信贷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之中,涉及方方面面。信用风险管理不能仅仅限于贷款发放后的监控,而是要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控,及早发现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一、当前银行不良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信用风险管理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风险理念和行为偏差是导致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重要原因。强化贷后管理不仅是完善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而且也是控制风险、防止不良贷款发生的重要一环。信贷业务从发生到结束是一个过程,贷后管理就是要在保证资金用于规定用途的基础上,跟踪客户所在行业、上下游和客户自身经营情况等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损失甚至避免损失。

第一,部分经营机构和客户经理对加强贷后管理的认识仍然不足,思想上仍然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一旦项目获得审批通过,贷款发放后,随着向客户收取的各项中间业务收入已经到账,部分客户经理就会如释重负,思想上放松对贷款的进一步管理,无非是形式上的贷后检查报告、资产清分等工作,对客户的后续生产经营、财务状况、资金使用和回笼状况缺乏深入了解,直至有些客户出现还款困难或其他违约行为时才引起警觉和重视,但到这时为时已晚。

第二,贷后管理的手段不够,对风险处置的应变措施单一。处理风险的最终目的是成功回收银行贷款本息,贷后管理的各种手段均是为这一目的服务。但对于部分已暴露出风险隐患的客户,由于客户贷款尚未到期,客户尚在正常并按时支付银行贷款利息或分期还本,商业银行由于缺乏有力的处理手段,往往只能够采取发布风险预警、冻结客户未使用授信额度、关注客户经营情况、逐步压缩退出等手段,往往要等到客户发生实质性违约行为时才能采取诉讼、处置资产等法律保全手段,然而往往等到那时客户已无力偿还全部债务,即使采取了相应措施也会造成部分损失,同时也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

第三,贷后管理的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商业银行已建立了风险管理体制的“三道防线”,但归根结底能够发现和暴露客户风险隐患的应该是直接接触客户的一线经营部门,但由于经营部门出于经营考核等因素考虑,有时很难主动暴露风险。“三道防线”中 的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在业务检查中往往也只能采信于客户经理反映的情况和数据,因此即使每年有大型的贷后检查或审计活动,也难免会对客户的风险挂一漏万。

第四,决策失误导致不良贷款增加。主要表现在:管理层在制定压缩不良资产工作的方针、工作策略时,经营发展思路产生扭曲,或因片面强调压缩不良、防范风险,以致丧失了发展机遇,丢失了市场份额;或因对处置不良资产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人、财、物上投入不够,丧失了处置良机;在不良资产的认定上出现失误,没有按章操作、科学界定,得体决策,导致不良率偏离正确水平;在不良资产处置方案的选择上,不是进行科学决策,而是凭借经验或想当然、拍脑袋决策,人为导致损失率加大。

第五,对信贷退出机制认识不清。主要表现在由于长期沿用以下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绝对额控制指标,并对指标进行考核为主的管理方式,使部分行为表面上的数字好看,过于注重发展速度,忽视了企业发展的质量,有的甚至不惜采取盲目垒大户方式掩盖行业、企 业的真实状况,错过了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大多数人认为,实施信贷退出会影响业务的发展,导致企业存款减少,客户迁移、结算量下降等等。正因为受短期利益的驱动,缺乏前瞻性,不愿及时地从一般的户中适时退出,因此导致目前不良贷款居高不下。

二、商业银行应大力培育健康风险文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也比较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增大。因此,商业银行要通过合规经营、健康的风险文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

合规经营和风险文化是一种习惯,能够影响员工按照某种思维和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在合规经营和风险文化的建设上,必须持之以恒,以理念同化人,以制度约束人,以文化培养人。商业银行要结合工作实际,营造良好的适合风险文化生存发展的内部环境,把全行的风险文化建设好。从宣传上加大力度,把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技术和经验,渗透到每个岗位和每个流程环节,提高员工理性思维和理性行为,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从制度上加大力度,根据当前经济和金融发展形势,结合全行发展状况,进一步优化完善信贷管理全流程的规章制度,保障业务健康发展。从执行力上加大力度,尤其要强化各级行领导的执行力,进一步严肃纪律,加大违章违规处罚力度,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历史遗留问题不及时暴露的,或因此贻误处置时

机的,不但要追究历史当事人的责任,也要处理现有当事人员的责任。

高度重视和关注系统性风险。银行系统性风险是由银行业外部冲击造成的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银行外部宏观形势的变化,这是银行不能控制和影响的,也是商业银行要重点跟踪和研究的。系统性风险是影响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科学安排好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业务结构,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获取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这是全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过去我们一直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中,有很多风险和问题被暂时掩盖住了,对系统性风险的认识普遍不足,研究也很不够。因此,当前极其复杂的风险环境,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加强风险分析,积极研究对策。要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中诱发系统性风险的关键性因素,比如宏观经济走势、政策法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环保和节能减排、资产价格波动等等。

在防范风险方面还要将实地调查与有关信息系统相结合。从第一笔信贷发放后开始,至少每季度实地检查一次。由于客户经理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当遇到贷款发放日期较为集中、尤其是贴现业务数量较多的时候,很难及时为每笔信贷业务作贷后检查并撰写检查报告。因此在工作中,应建立行领导联系重要客户制度、掌握客户潜在金融需求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解,使市场营销和贷后管理融为一体,提高工作效率。贷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行上下和多个部门,因此必须在明确各部门职 责的基础上,形成齐抓共管贷后工作的新局面。在做好对所有客户贷后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建立起“权责统一、重点突出”的贷后管理体系。建立分层次贷后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对跨区域集团客户的贷后管理。这部分客户占用贷款多、管理难度大,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全行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二是要加强限制行业客户的贷后管理,对国家限制行业的客户,采取有效措施,密切监测客户的经营变化情况,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三是加强对关注类贷款的管理。这部分贷款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随时有可能显现,通过加强贷后管理,提高风险预警能力,防止形成新的信用风险。

三、当前对商业银行贷款工作中的防范对策

一是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加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信用风险管理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早期发现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因此,加强信用风险的预警工作是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改善经营管理状况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对贷前调查,项目备选上的风险预警还是个空缺,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贷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因此,我们应积极地建立一套严密的、先进适用的信用风险预警体系,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加强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并对风险的波动趋势作前瞻性的而不是事后的判断,争取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信用风险预警制度,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科技含量。

二是从源头上抓好风险防范工作。研究保全工作的同时,首先要想到如何避免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风险如影随形。因此,应相应地制订压缩不良的目标,找准切入点。首先从源头上分析、预测、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要加强调查分析,把好第一道关口,贷款绝对不能“拍脑袋”,也不能只站在区域的角度来衡量;要加强贷中和贷后管理,抵押保证手续要全,跟踪企业运行性时,要盯紧企业的风险。

培训风险防控 篇7

一、农行云南分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 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 与生俱来就规定了其风险的本质, 与其说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 更不如说是为了获取利润而经营风险的组织。所以, 风险和利润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不可分割, 同为一体。只有充分掌握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特点, 将风险经营、管理与防范有效结合起来, 在硬币的两面寻找到有效的平衡, 才能收到利润增长与风险防范的最佳效果。农行云南分行当前面临的风险, 最主要是四大风险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

(一) 信用风险

一是贷款管理不到位形成风险。2008年, 随着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 农行云南分行积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强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仅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就累计新增贷款624亿元, 占现有贷款总额的40%, 贷款规模和业务量在短期内实现了快速增长, 但从德勤审计和各种内外部检查的情况看, 部分贷款办理不规范、管理粗放、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二是贷款展 (约) 期风险。到期的展期贷款不断增加, 这部分展期贷款属于贷款时贷款期限约定违背了借款人投入产出周期, 高估或低估借款人还款能力, 还款时点安排不符合借款人收入规律。三是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平台贷款中, 固定资产贷款占比高, 中长期贷款占比大, 偿还周期长, 相当比例采取整借整还方式, 还款时点相对集中, 风险集中并滞后显现。此外, 借款人未来可用于还款的现金流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 主要表现在:抵押贷款中, 抵押品大部分为土地抵押, 未来抵押品变现价值受土地价格波动影响极大;质押贷款中, 主要质押物为公路收费权或景区门票收费权, 这部分收费权的未来收益测算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回收。随着货币政策从紧趋势的加剧及信贷规模控制, 客户违约概率将进一步上升。四是房地产贷款潜在风险。今年以来, 随着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的实施, 昆明房地产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 房地产市场交易量的下降, 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高度紧张,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特别是负债高的客户资金压力将更大。7月12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要求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 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已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 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 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可以预计, 为巩固和深化宏观调控成果, 防止楼市反弹, 下一阶段房地产调控力度会不断加大, 成交量会持续萎缩, 开发商资金链条将进一步趋紧, 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加。五是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截至2011年6月末, 全省农行农户小额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 不良贷款占比较年初上升0.69个百分点。从不良贷款成因看, 主要表现为:受2010年特大干旱影响, 导致部分农户还款能力大幅下降, 贷款在到期时, 部分农户无足够可支配资金用于还款;由于信贷规模趋紧, 部分农户担心到期还款后无法再次获得贷款, 因而一直拖延还款时间;借款期限与农户生产经营周期不配套, 部分农户贷款已到期, 但由于生产的农产品还未到收获期, 农户无足够资金归还贷款;客户经理不足, 贷后管理和到期催收效果有限。

(二) 市场风险

一是利率风险。近年来, 人民银行多次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但流动性过剩状态尚未改变。国家货币政策转向, 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 使得信贷需求增加与信贷资金趋紧矛盾凸显。随着物价水平持续走高, 通胀预期进一步加剧, 加息预期进一步增强, 利率风险不容忽视。二是贷款定价能力和水平仍不适应新形势业务经营和风险覆盖需要, 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流动性风险

当前贷款长期化、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现象仍然突出, 加大流动性风险管控压力。截至今年6月末, 农行云南分行短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32%, 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68%;活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的70%, 定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的30%。中长期贷款余额是定期存款余额的1.5倍, 中长期贷款占比过大, 贷款长期化趋势加剧。

(四) 操作风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类贷款贷后管理不尽职等操作风险可能引发信贷资金风险和外部监管风险。由于该类贷款金额较小、借款人涉及面广, 客观上造成贷后管理难度较大, 贷款资金使用监管困难。贷款实际用途与合同约定用途不相符、到逾期贷款催收不及时、住房贷款涉及已交房多年仍未办理房产抵押手续等问题, 可能产生信贷资金风险和外部监管风险。二是农户小额贷款和惠农卡业务操作风险屡次显露。农户小额贷款和惠农卡业务由于点多面广, 管理人员较少等因素, 多次检查中均不同程度地发现了一些违规问题, 主要是在客户准入、开卡、激活、惠农卡领取、资金使用监管方面的违规。同时, 大量惠农卡贷款三年授信期即将到期, 贷款面临一定的潜在违约风险, 风险防控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网上银行、POS商户管理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猛, 监管难度加大, 风险难以合理评估。一方面, 电子银行业务交易快捷、隐蔽, 套现、洗钱等潜在风险逐步显现。另一方面, 由于电子银行业务直接由网银方直接发起, 银行内部的纸质凭证资料完全不留痕, 在各项监管检查中已经很难评估合理性、合法性和风险程度, 其业务的资金走向监控困难。四是安防设施不达标, 安保制度执行不到位, 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营业网点监控设备、防尾随联动门等安防设施不达标, 存在监控面不能有效覆盖等问题;报警设备配备不足, 且未与公安110联网;在守库、押运、营业期间安保等方面未严格执行制度规定。五是柜面操作仍是发现问题最多的环节, 操作风险突出。会计柜台操作在开销户、冲抹账、挂失处理等业务环节出现较多违规现象, 潜在风险突出, 同时少数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差, 存在利用信用卡套现, 中间业务收入、收贷资金通过员工账户过渡等问题, 容易引发资金风险和法律风险。

二、农行云南分行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过去和现有的各种信息使风险的潜在损失最小化。农行云南分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总、分行相关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打造优秀大型上市银行总体目标, 继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夯实管理基础, 提升管控能力, 加强风险监测、分析和报告, 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实现由单一风险控制向全面风险管理的转变。

(一) 高度重视风险管理, 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省分行成立了由行长任主任委员、分管副行长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其他行领导任副主任委员、相关部室为成员的风险管理委员会, 下设办公室在风险管理部, 负责全行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日常协调及工作指导。各二级分行也相应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 调整充实风险管理队伍, 为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员保证。

(二) 夯实风险管理基础,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培育“违规就是风险, 安全就是效益”的风险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因素, 它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观念和行为模式, 渗透于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全行上下以企业文化建设和核心理念深植为契机, 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加强对风险文化和风险管理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的宣传, 强化员工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 形成全程、全员认真贯彻执行规章制度、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的良好局面。二是狠抓制度建设。省分行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风险水平评价实施细则》等风险管理制度。三是建立风险责任制, 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行、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 充分发挥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辖内风险集中管控中的职能作用。横向重点明确职责分工, 加强部门联动, 切实构建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纵向重点探索风险派驻改革, 下沉风险管理重心, 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四是推进风险主管和风险合规经理派驻工作, 规范岗位设置与日常管理。重点将解决编制设置、绩效考核、岗位等级和权利保障等突出问题, 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派驻风险合规经理履职到位。截至6月末, 全行派驻风险主管4人, 派驻风险合规经理115人。

(三) 做好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管理工作, 有效管控贷款风险

一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加强重点领域贷款风险管控。着重加强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等行业和领域的信用风险管理, 从严掌握风险分类与拨备计提标准, 切实增强抵御结构性、周期性风险的能力。做好重大信用风险事件的监测、报告, 督导有关部门和二级分行落实风险处置措施, 及时化解风险。二是组织开展新发放不良贷款风险排查工作, 对因违规操作或履职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予以追究责任。同时, 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力度, 切实化解新发放贷款风险。三是稳步推进行业限额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 结合我行行业信贷资产状况, 加强行业限额管控, 推动限额管理与信贷准入、授权管理、潜在风险客户退出、风险定价等信贷政策有效对接, 在控制风险总量的基础上实现结构优化。四是加强减值测试管理。建立和完善审慎经营的机制, 在严格进行贷款风险分类的基础上, 做好减值测试与拨备计提工作, 确保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率达到监管标准。

(四) 深化市场风险管理工作, 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

一是妥善应对汇率波动和利率市场化趋势。面对利率、汇率市场化的趋势及挑战, 统筹运用多种管控手段和工具切实加强定价管理。二是建立汇率风险计量体系, 持续优化外汇资产负债结构。鼓励期限较短、综合收益较高的贸易融资业务发展, 从严控制一般外汇贷款发放, 严格控制交易性汇率风险敞口。三是完善资金交易投资与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流程, 扩大限额体系的覆盖范围, 逐步实现从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自营代理与理财业务等多个维度设置市场风险限额指标。

(五) 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

一是根据总行、银监会和巴塞尔Ш流动性监管的有关要求, 逐步运用流动性覆盖率 (LCR) 、净稳定资金比率 (NSFR) 等新指标来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强化流动性应急处理能力, 确保满足紧缩政策背景下的流动性管理要求。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措施, 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 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提高短期贷款投放比率和贷款周转率, 回补流动性。三是加强资金的集中度管理和资金划拨途径归口管理, 提高流动性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各行头寸资金的调拨效率。

(六) 深入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落实监控和评估有关要求

一是持续监控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状况。继续完善柜面、金库、信贷、“三农”业务等重点领域关键风险点, 优化监控频率, 提高风险点的针对性、风险敏感度和可操作性, 并将关键风险指标监测结果纳入到对分支行的风险水平评价中。二是抓好银行卡及电子渠道、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后续隐患整改工作, 对有问题的ATM、POS和转账电话进行改造、更换和淘汰, 强化渠道管理, 加强对关键业务领域制度执行和员工尽职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加快灾备基础资源建设和应急演练工作, 抓好机房、网络、系统风险隐患整改。四是开展清算中心和后台运营中心风险评估。通过系统性评估清算体制变革、系统更替、作业模式改变、业务量增加等内外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风险隐患, 排查目前清算体系政策制度、业务处理、系统、人员、监督管理、风险处置与应急、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七) 强化“三农”风险管理, 确保县域“蓝海”市场风险可控

一是继续抓好“三农”信贷产品停复牌管理的落实, 按月对农户小额贷款等零售“三农”信贷产品进行风险监测和提示, 促使县支行不断改进经营管理, 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二是加强对重点县支行的风险管控, 做好重点县支行信用风险监控, 扩大监测范围, 丰富监测内容。督促业务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县支行在加快“三农”业务发展的同时, 将风险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 做到收益与风险相匹配。三是开展“三农”业务风险案例分析。组织派驻县支行风险合规经理, 以案例的形式对服务“三农”试点以来县域和“三农”业务领域出现的典型风险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和剖析, 深入挖掘风险成因, 全面分析县支行和“三农”业务领域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措施。

(八) 做好风险监测报告和考核评价, 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工具手段

财政系统性风险防控 篇8

政府公共责任范畴不断扩大,财政职能范围面临全新的管理任务压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政与部门在资金监管上的职责划分。二是财政权力行使的制度化约束。三是财政的内部管理风险防控。

多年来,围绕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晋江财政持续探索实践,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财政管理不断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依法理财水平全面提高。2012年4月,晋江市财政局被财政部确认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示范创建工作全国9个试点单位之一。

全面规范的预算管理是防范基础

严格的预算管理是法治财政的重要标志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步解决了预算内外资金“两张皮”、“一年一编”等问题,但从政府预算的实践来看,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再者,预算公开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如不加紧完善预算管理,为预算公开做好基础工作,财政部门将会在不可逆转的预算公开趋势中变得相当被动。

首先,实现预算编制全覆盖是预算管理改革的首要任务。提高预算编制覆盖面,既是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和资金去向的客观需要,又是今后编制中长期预算计划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的基础。2002年开始部门预算改革至今,晋江财政已实现顺利过渡,做到定员定额标准编制基本支出预算、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使用、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但晋江财政并不局限于部门经费预算改革,随着城市建设全方位推进,政府投资规模和体量迅速扩张,晋江财政将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建设计划、工程进度和资金需求情况等纳入,编制工程项目预算。在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无法满足城市建设需求,土地出让收入、政府性债务资金弥补建设资金缺口的背景下,晋江财政又编制覆盖所有政府收入来源的政府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实现综合财务统筹管理及有效利用,实现了“从报表简单汇总到项目精细论证”、“从单一预算内资金到覆盖预算内外资金全口径”、“从行政经费管理为主到加强重点项目计划管理为主”的三个转变,并着手探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社会保障预算试编工作。

其次,建立定额标准体系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的必要手段。根据单位承担的职权和专项工作的不同,认真进行基本支出分析调研,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建立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避免预算编制随意性与人为操作弹性空间。

再次,主动对接部门是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的重要途径。坚持走出门编预算,主动对接部门,靠前指导编制预算计划。重点加强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计划,与交通、水利、市政、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反复沟通,对全市在建、续建项目逐一进行调研论证,了解掌握政府建设项目建设计划、工程进度和资金需求情况,认真测算资金需求,根据轻重缓急和资金可能,经详细排序论证编列,加强预算执行进度和用款计划管理,探索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避免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再者,完善资金申报拨付程序是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的有效措施。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的通知》,规范人员经费编列、定额公用经费、经常性项目、专项项目、基本建设项目等部门预算申报、审批和拨付程序,强调部门根据项目计划和开展情况,填报项目开支明细,报市政府批准后按项目进度下达拨付。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控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基本做到年初框定预算,年中不再办理追加。

合理界定财政职责范围是防范前提

依法行政的首要前提是职权和责任的准确划分,只有正确厘清财政职责边界,尤其是理顺财政与其他部门的管理职责划分,才能达到“简政放权、有效财政、规避风险”的目的。在预算计划管理方面,要强化财政部门在政府全口径预算资金使用的权力,对全部政府性收入实行统一、完整、全面、规范的预决算管理,对资金使用全过程实行全方位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但在项目确定和具体管理方面,则要强化部门主体责任,不能把财政对资金的预算、调节、配置理解成对其它公共事务的协调、控制,超越财政的权限。如果部门违反规定用途使用财政资金,应承担相应责任。

为理顺财政与其他部门职责划分,晋江财政以全国财政系统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示范点创建为契机,先后推行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城建项目征迁工作经费和资产管理等规范管理制度,明确财务规范,2013年以来又陆续出台制定相关制度:一是公务费用开支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费、差旅费、会议费、工作餐等公务费用开支限额标准及报销流程。升级财政国库支付软件,实现对各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项目逐月自动同比或环比分析,对“三公”经费支出较大或增长明显的单位及时提出预警。二是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强化部门预算支出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财政审核内容,强调会计审核工作坚持预算管理体制和部门预算编制程序、单位资金使用权和审批权、会计主体的法律责任“三个不变”原则。三是完善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工程结算评审机制,进一步强化业主主体管理责任、中介机构职责和事后监督,工程结算由业主单位自行委托中介机构评审,审核结论作为财政拨款的依据。四是规范专项资金申报拨付流程,明确各业务主管部门主体管理责任,受理、审核专项资金项目,对审核资料完整性和数据准确性负责,出具项目申报安排初步意见,跟踪监督专项资金补助项目。

四大监管平台是防范载体

在日常的事务管理中,财政部门不直接控制资金使用,而是通过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等财政资金资产监管平台,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减少资金分配自由裁量权,建立资金运行安全网,充分发挥源头防范作用,资金使用方案更加完整,绩效目标更加明确,资金分配的公信力大大提升。

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建立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并轨运行制度,把财政监督延伸到单位用款的最前端,集中盘活了沉淀分散在各单位的大量闲置资金。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平台从2007年7月成立之初截止至2013年,共审核建设项目2807个,核减28.00亿元,核减率8.13%,有效遏制工程预算高估、资金损失浪费现象。政府采购平台将全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纳入管理范围,推广应用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创新办公用品批量集中采购、网上竞价采购等模式,自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截止到2013年,政府采购节约资金2.76亿元,节约率8.33%,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全省率先启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数据库,实现从资产入口、使用到出口各环节的全程管理;开发全市公有住房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公有住房建设数量、规模和分配情况,依托该系统成功拍卖盘活1395套(间)城建项目安置剩余房产,回笼资金7.27亿元。

健全的内控制度是防范支撑

建立健全的内部风险防控体系是确保公共财政高效运行、化解违纪风险的有效手段。首先,以实行内部分权制衡工作机制为切入点。通过系统流程设计、岗位设置和岗位授权,实行由预算科、事业科和业务科室编制预算、预算科下达指标、国库科按进度编审用款计划、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并拨付款项、监察室定期稽查银行账户情况的财政监督制衡工作机制,实现岗位间的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确保资金分配、拨付、监管环节相互独立,最大程度地维护资金安全。

其次,以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为着力点。制定《行政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工作方案》,对涉及财政部门的128项行政处罚、2项行政许可、1项行政强制、2项行政确认进行全面梳理和规范,明确裁量幅度和处罚标准,缩小自由裁量弹性空间。对14个科室2个下属单位针对162项职权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工作流程图,排查68个廉政风险点,制定78条具体防控措施,建立防范思想道德风险、制度风险、岗位风险并重的风险防范体系。

再者,以财政信息公开为立足点。依托财政局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平台,将财政动态、办事流程、政策法规等向服务对象公布,财政收支数据、预决算报告、政府采购以及农资综合补贴、石油价格补贴等惠农惠民补贴发放情况主动向社会公开,向人大《财政预算报告》细化到100万元以上资金具体用途以及各部门重要专项事务支出。聘请30位监督员,定期召开廉政监督员、单位报账会计等服务对象座谈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

上一篇:加强和改进政法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下一篇:秋天最美的叶子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