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险防控制度

2024-10-12

税务风险防控制度(精选3篇)

税务风险防控制度 篇1

所导致的企业未来经济或其他利益的可能损失。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 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 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 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 多缴纳了税款, 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经济行为日益复杂, 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运行中的重要风险, 加强税务风险的管理对企业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些年许多企业出现了税务问题, 所以更应该对税务风险加强认识, 采取有效措施, 防范及控制税务风险, 保证企业平稳运行。

一、企业税务风险成因

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国家税收政策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 那么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就大增。当新的税收政策颁发时, 由于宣传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信息不对称, 纳税企业容易忽视新的税收政策, 依然执行旧的税收政策, 从而带来风险;另一方面税收政策中对税率的调整对企业也有很大影响, 由于企业纳税行为不会直接获得经济补偿, 所以企业缴纳税款越多, 对经济效益影响就越大。目前我国现有税收制度有待完善, 如税制过于复杂, 税收政策过多, 会给纳税人对税法的理解上带来困难, 客观上加大税务风险。同时制定税收法律法规及各种行政规章的税收管理职能部门也很多, 所以有的规章制度不是很明晰, 而代表国家征税的主体有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机构, 执法有时会重叠, 同时由于执法人员对法规的不同理解, 有时企业正常的税收筹划行为会被定为恶意避税而加以处罚, 给企业造成损失。随着税收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 税收执法越来越程序化和规范化, 企业随时有可能接受税务执法部门的检查, 所以对企业的税务规范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 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外部因素还有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整体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等等。

纳税是企业应有的义务, 企业应加强纳税意识, 做到主动纳税, 如果主观意识不强, 不仅不能主动纳税, 而且还想钻法律的漏洞, 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企业内部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 企业制度是否健全, 其制定是否科学合理, 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如果企业缺乏完整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 就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防范税务风险, 也就无法有效地提高防范税务风险的效益。企业税收筹划是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 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 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如果筹划不当, 也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是否能合理的选择筹划项目、是否能设计科学且符合实际的筹划方案、是否能坚持有效地实施筹划方案, 都将影响到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 建立纳税风险预测与控制系统

建立纳税风险预测与控制系统是企业进行纳税风险控制的核心, 该系统应包括纳税风险检验、评估、预警与控制三个环节。其中, 纳税风险检验是企业通过组织调查清理企业现有经营行为, 理清那些经营行为涉及税款缴纳问题, 审查即将执行的纳税筹划方案, 预计潜在的纳税风险;纳税风险评估则是企业对具体经营行为涉及的纳税风险进行鉴别、定性分析, 进行数量测算, 并明确责任人的过程;纳税风险预警与控制则是企业对检查、评估出的纳税风险提出预警, 制定出相关控制方案, 组织相关纳税管理人员进行实施。

(二) 重点关注企业重大事项, 跟踪监控风险

企业重大事项包括企业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等;企业战略规划包括全局性组织结构规划、产品和市场战略规划、竞争和发展策略规划等;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包括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或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签订;重要经营活动指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 跨国经营业务的策略制定和执行。企业这些重大事件中若出现税务风险, 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企业财务部门应该着重跟踪监控这些事件中的税务风险。

(三) 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 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有效控制纳税风险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 形成完善的财会管理模式, 明确会计人员分工, 实现相互制约, 同时应规范理财行为, 建立处理协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规章制度。

(四) 其它措施

防控企业税务风险的具体措施还有很多, 如提高企业税务人员工作水平与职业素养, 在财税、法律等方面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时刻关注并准确把握国家税务政策的变化, 进行合法的税收筹划,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财务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建立合作关系, 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经济行为日益复杂, 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运行中的重要风险之一。特别是近些年许多企业出现了税务风险问题, 所以更应该对税务风险加强认识, 采取有效措施, 防范及控制税务风险, 保证企业平稳运行。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赵红军.企业纳税管理水平[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平平.企业税务风险及防范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 .

[3]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 (试行) .2009.

[4]盖地, 张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J].财务与会计, 2009 (16) .

税务风险防控制度 篇2

学习局长在今年全市国税系统征管服务与队伍建设创新管理

推进会议上要求全市国税系统要‚廉洁自律,建优平安重地‛,并进一步指出:‚建设风清气正泸州国税就必须以打造干净干事的廉政环境为重点,扎实推进全员廉洁安全工程,着力建设具有泸州国税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构建大教育、大预防、大监督‘三大格局’,在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打造一支勤廉双优的干部职工队伍‛。建立税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就是为了打造一张防控‚安全网‛,把小局长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在如何建立防控机制方面,我们根据学习国税实际提出一些看法,与国税同仁一起探讨。

所谓税务廉政风险是指税务人员在税务执法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税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就是根据对税务人员在税务执法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可能性而查找出来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措施加以防控的工作机制。

强化税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要按照分级管理、责权明确的要求逐步推行,运用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重点围绕监督制约和规范权力运行两个方面,贯穿于税收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突出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认真查找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四类风险点,建立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臵等三道防线,建立以人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岗位为面、以制度为支撑的廉政风险预警、监控和防控体系,不断增强税收执法风险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保证执法的安全。

一、充分认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廉政风险事前防控、事中监督的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强调:要推进

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学习市国税局在2009年初就出台了《关于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的意见》,省局在2010年提出了要‚清权亮权,规范用权‛,这些都是我们探讨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依据。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市局‚制度治局‛的要求,坚持治税先治队,更加强调带好队伍、注重干部廉洁稳定的重要性,有效推进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促进国税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我们认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国税工作的实际,将廉政风险防控始终贯穿于税收工作大局之中,始终贯穿于税收管理、税收执法、税收服务和两权监督运行的全过程,建立一套上下联动、内外配合、人人参与、全面协调、组织严密、反应灵敏、实用高效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主要任务是:围绕税收工作特点,在征、管、查、减、免、罚和人、财、物‚九个节点‛以及对税务形象有影响的其他情形中,通过强化风险意识,排查风险点,制订防控措施,实施廉政风险预警报告,从而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教育、预警、排查、监督、惩处五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使税务干部职工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面对诱惑‚不想为、不易为、不能为、不敢为‛,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环境。

三、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个别地方和个别同志对廉政风险防控在认识上具有片面性,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警觉性,认为再搞风险防控是重复。

(二)税收执法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科学化水平较低,可操作性不强,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仍存在制度空白和制度漏洞的问题。疏于监管、淡化责任的问题时有发生。

(三)事前防控、事中督导机制不完善,廉政责任机制贯彻不力,对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监督也不够到位。存在着监督失

效、制约失控的现象。

四、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主要对策

(一)坚持教育为先,强化防控教育,增强防控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惩防体系中,教育是基础。要进行廉政风险防控,首先必须抓好风险防控教育。把教育摆在第一位,凸现了教育的重要性。

1.深入宣传发动。

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突出的廉政风险防控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全员学习、调研座谈、网上讨论等不同形式,教育和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税务部门作为重要执法队伍,依法享有税收管理权、行政执法权。有权必有责任,有权必有风险。上级机关的问责、纳税人的举报、舆论监督的质询、纪检监察机关的督察、反渎职侵权机关的审查等等情形,都有可能使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暴露出不当行为而产生风险。要正确理解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成果;是新形势下税务部门有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方法;是关心、爱护和保护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从而有效地提高税务干部职工对开展这项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以思想上的高度统一促进行动上的高度一致。

2.加强教育培训。

按照‚预防为主,防教结合‛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把预防摆到前面来,突出教育预防的首要作用,真正做到‚教育在前、打招呼在前、防控在前‛。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把廉政风险防控列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一方面,要加强涉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力度,稳步提高国税干部的整体素质,使其掌握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实质内容和执法程序,避免过错执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着眼强化党性修养,大力开展党纪政纪教育。强化法制和警示教育,树立执法与风险长期并存的理念,促使国税干部正确对待和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使个人的执法行为不偏离法律的轨迹运行。教育税务干部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

重执法行为的规范,在纳税人各种不合理的诉求和反映中有足够的能力来保护自己。

3.开展廉政文化活动。

扎实开展干部职工喜见乐见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在机关办公场所制作廉政格言、廉政文化专栏,廉政桌签,建立廉政文化活动室,设立廉政建设清风墙,制作廉政学习宣传橱窗、永久性廉政建设宣传专板、廉政格言、警语牌,开展‚廉政读书日‛活动,召开报告会、读书演讲会,组织开展‚廉政伴我行‛知识竞赛活动、‚反面典型教育‛活动,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组织干部职工到看守所参观等不同形式,把反腐倡廉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廉政风险警示和防控教育,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和防控意识,提高防控风险的主动性,使风险控制理念和方法深入人心,从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养成‚办事有风格、做人有人格、行为不出格‛的职业操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风险意识,促使全系统干部职工尽职尽责做好监管执法、尽心尽力做实服务发展、尽善尽美做优廉政勤政,形成人人忠于职守、个个依法行政、事事高效作为、处处依法规范的法治效果。

(二)查找廉政风险,加强风险排查,消除执法隐患。

风险点的确定至关重要,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对照业务工作的各项法规制度,组织各单位、部门采取‚自己找、领导点、群众提、互相查、组织评‛等多种方法开展税收执法风险点查找工作,将各个岗位的风险点找准、找全。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办法及廉政承诺,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1.排查廉政风险,理清防控重点。

从行政管理事项、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经组织严格审核把关后,将风险点登记汇总,在一定范围公示。排查廉政风险要抓好‚三个理清‛:理清重点人员,主要是县局,各分局、县局领导

班子及班子成员;理清重点岗位,主要是对外具有行使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以及对内具有行使人财物管理权的部门;理清重点行为,主要是‚各级领导班子、重点部门、关键环节、风险岗位‛上,具体责任人员行使职权的过程。

一是岗位自查,不留死角。每位干部对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规程,根据所在工作岗位特点,对权力运行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自我查找,确定个性风险点,无论是局领导岗位还是税收管理员岗位,无论是执法岗位还是行政管理岗位,无论是机关科室的岗位还是基层单位岗位,无一遗漏,都要认真排查并填写《廉政风险点自查工作表》。

二是部门联查,梳理重点。在岗位自查的基础上,各部门按照对口业务链条,对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照以前发现的突出问题,全面梳理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上的潜在风险,明确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上的高危风险点。如税源管理岗位上滥用自由裁量权,对纳税人执法尺度不统一,执法的随意性大的潜在风险;发票管理岗位上代开发票不征收税款的潜在风险等。三是请人帮查,掌握动态。请检察机关和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特邀监察员、部分纳税人为查找廉政风险点工作进行‚把脉‛,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国税干部的违规苗头、潜在隐患等动态信息。

四是部门督查,不走过场。坚持深入基层一线督查、指导,采取抓重点环节、抓典型事例,召开不同人员的座谈会了解情况,帮助大家提高认识,理清思路,认真对待。重点解决‚为什么要查找‛、‚怎么查找‛、‚查找后怎么办‛等问题,保证查找工作落实到位。

五是组织审查,公示风险。对查找出的风险点进行审查评估,对查找不准的推倒重来,并将查找出的潜在廉政风险点汇总、分类、列出纲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提交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岗位自查表》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单位自查表》进行统一审核,报领导小组审定。对未能通过审查的,要重新实施前三个环节,确保将风险点找全、找准。

2.认真评估界定,合理划分等级。

梳理和汇总排查出来的风险点,根据各科室和分局的岗位职能、特点和实际工作,通过认真分析、对比和归纳,确定队伍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巡查监管、财务管理等五大风险领域,细化风险点,按照违规风险、违纪风险、违法风险三个层级,将排查出的风险点划分为三个级别。

风险等级主要从两个渠道确定:一是根据各职能岗位潜在的风险程度划分等级。对可能产生违法行为的潜在风险确定为一级风险,对可能产生违纪行为的潜在风险确定为二级风险,对可能产生违规行为的潜在风险确定为三级风险。二是根据群众举报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划分等级。有群众举报、反映经调查或在执法检查、工作督查、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中发现有违法苗头的为一级风险,发现有违纪苗头的为二级风险,发现有违规苗头的为三级风险。对三级风险点,根据风险等级和类别加强监控。

3.制定防控措施,形成防控机制。

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对照业务工作的各项法规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办法及廉政承诺,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一是进一步规范岗位职责。明晰岗位职责,使各个岗位、环节间相互衔接、互相制衡,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组建专门的纳税评估工作组,增强执法合力,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细化裁量标准,明确裁量权限,有效降低税收执法中自由裁量权过大带来的执法风险。针对征收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有效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

二是规范税收执法流程。明确各执法环节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依据、工作流程等,对照实施,确保执法程序合法。规范征管软件应用。全面应用税收征管软件中各管理模块,努力做到不漏户不漏项,全部入机上网管理。规范执法文书应用。

三是规范文书办税规程。正确使用并准确填写和制作税收执法文书,坚决杜绝口头办税,降低因文书不规范引发的执法风险。对防控岗位风险工作进行全面核查、现场指导与督促,对工作不

扎实,风险排查不认真、不深入,防控措施不具体、不到位等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促进防控队伍风险工作,确保防控队伍风险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

(三)完善防控机制,制定防控措施,化解权力风险。

1.建立‚两个平台‛

一是建立‚廉政建设工作平台‛。研发的软件系统主要内容要包括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纠风工作、案件管理、风险预警、检查监督、责任追究、廉政档案等模块,覆盖的范围要包括纪检监察业务工作在省、市、县三级联动,使信息传递更快更及时:‚廉政建设工作平台‛要与征管信息系统相连接,使税务人员在办税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违纪行为在第一时间在两个系统同时反应,以便纪检监察部门在第一时间进行掌握情况,得到迅速处理,从而有效提高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二是建立‚税收执法责任制自动化考核‛平台。根据税务部门各个工作岗位的风险点和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方法、工作要求,将税收执法分为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税务执行、税收法制五大系列,设计考核指标,设定风险系数,设定统一的执法过错扣分标准,研发‚税收执法责任制自动化考核软件‛,充分利用电子管理手段,强化税收执法责任,降低执法廉政风险,并进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税收执法责任制自动化考核软件‛要与征管信息系统相连接,利用大集中数据库,强化自动监督功能,以确保责任追究的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实现执法监控的日常化、执法考核的电子化。

2.制定防控措施。

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完善防控措施,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针对岗位风险,由本人对照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各项法规制度,提出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针对单位、科室风险,由党政领导班子围绕决策、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考核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针对系统风险,认真研究分

析本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结合业务工作和自身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风险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防控风险任务要求和工作标准,形成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上下一体、左右联动的通畅、有效运行机制。

通过建立一套上下联动、内外配合、人人参与,全面协调、组织严密、反应灵敏、实用高效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将廉政风险防控与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使廉政风险防控贯穿于税收工作大局,贯穿于税务管理、税收执法、税收服务全过程,贯穿于两权运行全过程,形成廉政风险防控合力,更好地促进广大干部‚不愿腐败、不易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更大程度地爱护和保护干部,构建起立体的、全方位的廉政风险防控网络。

3.考核防控效果。

建立和健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廉政风险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要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并适时组织专门督查。考核、督查结果要纳入国税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系统。

(四)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创新,从制度上根治腐败。

在惩防体系中,制度是保障。依靠制度治理,务求在改进反腐倡廉机制体系上实现新的作为。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努力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1.继续加强制度建设。

必须正视制度反腐的问题,加大力度完善机制体制,从制度上堵塞腐败漏洞。一方面,要深化组织体制创新。针对管人、管钱、管税等重要领域和关键部位,切实加大改革力度,革除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制度性弊端,建立结构合理、配臵科学、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真正把人、钱、税管住、管好;另一方面,要深化管理机制创新。要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对行政管理权的严格规范和严格控管。此外,要深化民主制度创新。要把健全完善民主制度作为当务之急来抓,努力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重点抓好制度执行。

我们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但要努力拓展制度的适用范畴,还要着力提高适用效力,使之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令适用对象在思想和行动上自发拒绝腐败。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务必要使制度成为反腐倡廉工作的生命线;要使制度成为遏止腐败现象的高压线;要使制度成为干部立身为政的最终底线。建立税收执法风险防控备忘录工作制度,强化制度的执行效果,降低干部职工的执法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水平。

3.建立制度化体系。

对系统内现有各项制度进行梳理整合、科学评估,缺少的予以补齐,无效的予以废止,不完善的予以健全,把实施过程中成熟的方法、经验形成制度,不断丰富国税部门反腐倡廉制度框架基本内容。通过采取完善制度、科学分权、全面监管、责任追究等措施,不断增强防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中廉政和监管风险的防控力度,逐步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的目标,达到有效预防廉政和监管风险发生的目的。

(五)强化执法监督,加大考核力度,防控现实风险。

在惩防体系中,监督是关键。通过强化考核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健全惩处机制,筑起一道廉政‚防火墙‛,使干部职工面对风险‚不敢为‛。

1.建立税企廉政联防机制

一是推行《税企廉政公约》制度。通过实行税企廉政互动,变被动预防为积极主动防控,变单向监督为税企双向自律,促进建立廉洁和谐新型征纳关系。二是建立税企联席会议制度。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不定期召集税企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征求与会人员对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交流开展税企廉政联防工作的做法,研究部署廉政联防的有

关工作事项。三是实施延伸宣教制度。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税收宣传月、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税收政策咨询等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国税廉政网站的辐射引导作用,加强企业依法诚信纳税的宣传,加大廉政预警宣传力度,公开廉政纪律和相关规定,及时向税务执法人员和企业送出廉政温馨提示,拓宽纳税人了解税收的渠道,进一步增强纳税人对税务廉政建设的参与度。通过建立纳税诚信等级制度体系,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教育和廉政指引,提高企业依法纳税遵从度,严厉打击‚以行贿换税收优惠‛的不法企业行为,进一步净化税务干部执法和廉政环境,形成一个‚上下联防、内外联动,群防群治、立体防治‛的税企廉政联防新机制。

2.改善执法环境,消除潜在风险。

在日常征收管理中,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自觉接受地方人大、政协的监督,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健全良好的协税护税网络。提请政府部门成立税收联合执法工作组,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共同维护税收秩序,形成执法合力,进一步化解可能出现的执法风险。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高效、公正的办税服务,取得纳税人与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有效地减少行政执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使税收执法更加和谐到位。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迅速了解情况,掌握事情进展,果断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举一反三,全面清查,妥善处理,防止类似问题发生。

3.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一是推行全方位政务公开。按照总局、省局和市局关于推行办税公开的有关要求,及时对税收政策、业务流程、办税程序和办理时限,以及机构设臵情况、相关岗位职责和相应的联络方式等信息资料予以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建立办税进度查询系统。进一步建立完善办理涉税事项的查询功能,使纳税人能够通过较为方便的方式和渠道,了解有关报送、审核、审批等涉税业务的办理进度,确保各项税收业务在阳光下操作。三是

拓宽廉政监督渠道。公开纪检监察和业务咨询部门电话,通过设立网上举报信箱、举报电话、举报网址、局长接待日等举报投诉平台,方便群众监督。继续开展税收管理员向纳税人述职述廉活动,把税收管理员的‚评议权‛交给纳税人。拓宽监督渠道,主动接受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司法等领导机关和部门的监督,努力打造多层次、多角度、网络型监督,形成立体化监督的局面。

4.多层监督,强化三‚控‛。

一是实行分级监控。一级风险点由局党组、纪检监察部门重点监控,各职能科室与风险点所在单位负责人共同监督管理;二级风险点由分管领导和风险点所在单位负责人共同监控,各职能科室密切配合,纪检监察部门随时掌控;三级风险点由风险点所在单位负责人监控,每个干部共同参与监督。二是实行分类监控。队伍管理方面风险点由局党组成员、人事教育、纪检监察及单位负责人共同监控;行政审批方面风险点由分管领导和税政、征管等部门负责人监控;行政执法方面由分管领导和法规、监察、征管、稽查和办案单位负责人共同监控;财务管理方面风险点由分管领导和办公室、监察、财务及各单位负责人共同监控。三是加强风险控制。对一级风险点可能出现的问题,由局党组纪检组要求责任人所在部门通过警示提醒、诫勉纠错、限期改正、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控制和处理;对二级风险点可能出现的问题,由局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廉政指导、警示提醒、诫勉纠错、限期改正等方式进行控制和处理;对三级风险点可能出现的问题,由局监察室和单位负责人通过廉政指导、警示提醒、诫勉纠错、限期改正等方式进行控制和处理。

5.设立惩戒约束机制

一是建立税务人员廉政档案及公布制度。在全系统建立税务人员廉政档案,内容包括:经人民法院判决的税务人员涉税违法犯罪案件、检察部门查处的税务人员涉税违法犯罪案件、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税务人员涉税违纪行为。廉政档案可在全系统内部查询,有些案件也可向社会公布,作为廉政反面教材以此惩戒税

务人员,促使税务人员廉洁办税和税务部门廉政诚信体系的建立。二是建立纳税人纳税诚信档案及公布制度。各级税务部门分级、分行业建立纳税人纳税诚信档案,内容包括:每两年评定的企业纳税信用等级情况、纳税人逃税、欠税情况、有关部门查处的纳税人向国税人员行贿情况等,纳税诚信档案可在全系统内部查询,对逃税、欠税的反面典型,采取一定形式不定期向社会公布,以加强对纳税人诚信自律的监督。对纳税人涉税不诚信行为,列为专项检查和税务稽查的重点对象。三是加强涉税中介代理机构监管。严查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利用相关中介机构参与税务代理业务的以权谋私等问题,对有行贿税务人员行为的中介机构,将依法稽查和予以处罚,同时建议中介管理机构和发证机关取消其中介代理资格。四是大力推进‚一案双查‛制度。大力推进‚一案双查‛制度,既查纳税人涉税违法违章行为,又查税收执法与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既追究纳税人的逃避纳税行为,又追究税务内部人员税收执法责任与行政管理过错。纪检监察部门与业务部门要通力配合,凡税务人员因受贿受到党纪政纪处理,都要对相关纳税人执行重点稽查和从重处罚。严肃查处涉税案件,对顶风作案臵法律法规和制度于不顾的单位和个人,对屡‚警‛不止的问题,由纪检监察部门按照规定程序立案查处。

6.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税务风险防控制度 篇3

1 海外税务纠纷发生的背景

在海外投资经营, 依法进行税务申报、及时足额缴纳税款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企业会通过转移定价、利用税务优惠或者双边税收协定等方式进行纳税筹划, 降低税务成本, 获取更多的利润。但是, 如果企业海外分支的涉税决策、税款计缴、纳税筹划等方面未遵循所在国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 有可能造成企业经济利益损失及声誉损害, 引发税务纠纷。在世界各国税务监管越来越严、采取各种反避税措施的大背景下, 油服企业更应梳理纳税管理流程、强化税收管理基础, 构建全面、有效、可控的纳税风险管理体系, 妥善管控税务纠纷, 全面降低企业海外涉税风险。

2 油服企业海外税务纠纷的表现形式

资源国税务局不定期进行税务审计, 以各种理由认定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当地税收法律法规, 要求企业补缴税款和滞纳金。例如, 在阿尔及利亚的油服企业每年都会收到税务局的审计通知, 审计时间不定, 少则一个月, 多则几年。审计范围很广, 对企业成立以来的所有会计文档、进出口资料、合同文本、设备物资等进行查验。审计人员的权力很大, 如果认定企业的收入和成本确认不符合会计准则或税收法规, 马上开出巨额罚单, 企业需要自证清白, 进入漫长的“讨价还价”阶段。很多时候审计人员都是凭个人的主观臆断, 曲解法律条文, 做出令人哭笑不得的审计结论。企业收到罚款后要想申辩, 必须先交纳罚款金额25%的保证金, 否则会按天收取滞纳金。申辩程序繁琐、周期很长, 即使合情、合理、合法的申辩理由, 税务局也不一定会认可。申诉期过后, 如果企业还没有交纳罚款, 企业不但需要支付滞纳金, 而且投标资格、设备物资进出口办理、银行资金都会被冻结, 影响是毁灭性的。

3 原因分析

油服企业海外工程项目比较分散, 不少处于法制不健全、执法不规范的国家或地区, 经营风险高、运作难度大。这里面既有错综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等客观原因和困难造成的, 也有企业自身没有做好调查研究和经营筹划, 甚至不惜违法违规经营等自身的主观原因或过错造成的。

3.1 客观原因

每个国家有不同的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 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差别很大, 集中体现在税务处理方面, 客观上加大了税务管理的难度, 导致了税务纠纷的发生。不少国家的财税政策模糊不清, 政府内部不同部门甚至同一个部门的不同官员对有关法律政策解读偏差较大, 自由裁量权过大, 很多政策的解读取决于官员个人的判断。

税收政策复杂且税赋沉重, 所得税税前费用抵扣定性随意, 对可入账成本要求非常严苛, 税务申报时大量合理支出被剔除, 税务审计更是吹毛求疵, 造成企业很重的税务负担。不合理的外账成本核算体系导致企业的外账利润虚高, 税基扩大, 正常、合理的利润用于缴税, 压缩了盈利空间, 企业不得不进行纳税筹划, 但是纳税筹划都是有风险的。

一些国家的司法体系不健全或者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导致已签署的免税协议无效或者得不到税务执行机关的认可, 给承包商后续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和损失, 例如, 某国承包商与油公司签订协议之前, 油公司声称与所在国政府签署了相关的产品分成协议, 协议中明确规定甲乙方及分包商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而且甲方向乙方出示了相关的免税协议, 该协议由甲方和该国能源部门签署, 故甲乙方签署了相关的合同, 合同价格是在乙方享受“税收优惠的前提下”。但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 所在国的税务机关声称这份免税协议并没有该国议会或总统的签字批准, 故不予承认, 导致承包商蒙受重大损失。

3.2 主观原因

不少海外税务纠纷是由于管理层在海外投资时调研不充分、不深入或者盲目决策造成的, 风险识别能力不强。个别海外项目基础工作不扎实, 如没有按照当地要求建立外账, 外账没有可靠文档做支撑, 会计税务报表不符合规定, 经不起审计, 文件资料保存不及时、不完整。税务纠纷发生后, 海外项目“手忙脚乱”, 匆忙应对, 找不到合法、合理、合适的解决办法, 此时临时“抱佛脚”为时已晚。

4 油服企业海外税务风险防控措施

资源国的大环境无法改变, 只能去适应, 但油服企业可以从自身入手, 采取有力措施来降低海外税务风险。总的来说, 油服企业海外项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控税务风险。

4.1 提高税务遵从意识, 做好前期调研和筹划框架设计

观念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效果。油服企业在海外投资经营,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特别是核心管理层一定要树立税务遵从意识, 海外分支涉税行为, 必须遵守中国、资源国的税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新国家、新项目, 油服企业进入之初, 应重点对资源国投资经营环境如政治经济形势、会计准则、税收体系、税收管理机制、税收征管机制、进出口规定、外汇政策、法律法规等进行深入调研。公司在当地注册时, 对投资架构和投资路径、项目公司设立性质提前考虑。海外分支机构须熟悉所在国税收立法、执法和司法体系, 掌握所在国税种设置、税收主管部门、征收管理政策等纳税制度安排, 以及税务登记、税款缴纳、争议申诉等税收相关行政程序。企业在涉税活动发生之前, 特别是项目投资、资产收购、资产处置、企业设立、企业合并、企业分立、股权转让、破产清算、债务重组等涉税活动, 应提前分析税收问题, 设计纳税筹划方案。与油公司签署合同之前, 要调查好油公司与政府签订的免税协议是否真实有效, 防止后续执行过程中吃大亏。对于已经运作过项目的国家, 油服企业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对纳税筹划方案进行修正、完善。

4.2 夯实基础管理, 重点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油服企业海外分支遵循“依法纳税、合理筹划”的总体要求, 按所在国会计准则、税收政策、法律法规要求设置账簿, 并满足当地税务监管和审计要求。根据所在国税收法律法规, 依据合法和有效凭证, 税务核算应正确、完整地反映经营收入、成本费用、经营成果和纳税调整等要素。税务核算、纳税申报、税费缴纳及时、准确、完整。规避风险, 人才是关键, 聘请当地会计师进行会计核算, 选择强有力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日常业务的监督与指导, 提前进行第三方审计。

纳税筹划, 应以公司整体战略和业务发展为导向, 服务和服从于公司总体财务目标的实现, 合理合法节约税收支出。企业纳税筹划, 要做到纳税筹划依据合法、纳税筹划方案可行、经营安排符合政策导向、档案资料完备、财务核算健全、税款计算缴纳准确及时, 切实降低企业涉税风险。关注设备物资进出口报关价值、名义工资、设备租赁费、技术服务费、总部管理费分配等的合理性, 应有合法有效凭据作为支撑。转移定价是税务纠纷高发领域, 设备物资转移定价时保证文档流、资金流、物流一致, 经得起海关核查和税务审计。

4.3 发挥公司一体化优势, 信息、资源与经验共享

为发挥公司一体化优势, 可以考虑采取甲乙方、上下游、业务环节整体纳税筹划的措施, 维护和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整体纳税筹划, 特别是甲乙方企业共同筹划, 筹划空间广、载体多, 转让定价可以更为灵活。

油服企业海外遇到的税务纠纷, 特别是在同一个国家遇到的纠纷, 往往存在着共同性。如果能共同分享应对经验, 共同吸取教训, 必要时携手应对纠纷, 必将大大增强涉税企业的力量, 更好的推进税务纠纷的解决。工作中加强横向沟通, 与其他兄弟单位及时交流和分享案件办理过程中的经验, 多与中资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同行业单位商讨遇到的问题, 集思广益, 对有共性的问题统一申诉, 以达到最佳效果。

4.4 积极应对税务审计、妥善处理涉税纠纷

税务审计过程中, 项目财务总监应全程关注, 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审计人员进行澄清和沟通, 对于有可能产生税款补缴、滞纳金、罚款等税收征管事项, 应提前向总部报告, 共同研究解决对策, 并为其他项目提供预警和借鉴。

海外税务纠纷发生后, 企业应立即进行案情分析, 对纠纷发生的原因、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分析和评估, 研究制订合理的纠纷处理策略和配套的具体措施, 统筹利用各种资源, 争取将诉讼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海外分支作为一线指挥部, 应咨询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依据税务争议所在国法律法规, 摸清税务局的目的和争议点, 找出说服力比较强的证据, 依靠内外部专业法律人员、动用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积极应诉。企业层面无法协调解决的争议, 可以由集团公司税收协调小组统一出面进行协调。需要集团公司领导出面协调的重大税务争议事项, 需及时报告集团公司进行统筹协调。税务纠纷解决后, 油服企业应举一反三, 及时修补税务管理漏洞, 防范税务纠纷再次发生。

5 结束语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是找油找气的主力军, 发挥着“眼睛”、“鼻子”和“手”的作用, 不仅为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而且大幅提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面对低油价行业低谷, 有志于“走出去”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要以创新的思维和超常规手段,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工作总体部署,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立足长远谋发展, 有效防控税务风险, 为集团公司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要: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海外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主客观原因,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海外工程项目遇到不少税务纠纷, 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也影响了公司形象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妥善处理海外税务纠纷、防控税务风险、推进国际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成为走出去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上一篇:土压力计下一篇:GIS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