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学教案

2024-08-23

孔子教学教案(共11篇)

孔子教学教案 篇1

一、启发诱导

在教学中, 孔子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原则和方法, 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以知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他强调学生要多进行思考, 多问几个为什么。他说, “不曰‘如之何, 如之何’者, 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论语·卫灵公》)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启发思维就是教师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教师给以适当难度, 学生又能理解的新知识, 使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但教师也不能消极等待, 要循序渐进的诱导, 使学生产生愤和悱的状态, 教师不失时机地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

孔子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尤其是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不仅要理解所学, 还要触类旁通, 融会贯通。孔子肯定他的学生子贡能够闻一知二, 称赞颜回能够闻一知十。孔子向学生提出问题, 进行诱导, 以引起学生求知欲, 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再给予启发, 如他告诉樊迟说:“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 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孔子不但启发学生, 而且从学生那里得到启发, 这包含了教学相长的意思。

孔子的学生对他的学问的高深和他运用启发诱导使学生循序渐进的高度艺术, 深表钦佩。颜渊把孔子的教学艺术归结为循循善诱。“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 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 未由也已。’” (《论语·子罕》) 颜回的话说明了他的学习离不开孔子的启发诱导。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不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孔子承认人在遗传上的差异, 而且按照学生个性差异进行教学, 依人之所长而诱导之, 视人之所短而补救之。

孔子首先对学生要有深切地了解。他考察学生的办法是“听其言观其行”。 (《论语·公治长》) 他采用谈话的方法, 看他结交的朋友, 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的做法, 了解他的心情是安于什么, 来试探学生志向和意趣。他和学生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时无话不谈。因此, 孔子对他的学生的性格特征、志趣、智力、才能、和特长都是非常了解的。他说, “师也过, 商也不及。”“柴也愚, 参也鲁, 师也辟, 由也喭。” (《论语·先进》) “由也果, 赐也达, 求也艺。” (《论语·雍也》)

孔子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进行灵活地讲述、提问和解答。如学生同样的问题, “问仁”、“问政”、“问行”、“问孝”、“问君子”、“问士”, 他的回答却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 绝不雷同, 有的甚至含义相反, 以便学生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增长才智。

孔子还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他的学生有的长于德行, 如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有的长于语言, 如宰我、子贡;有的长于政事, 如冉由、季路;有的长于文学, 如子游、子夏。这些学生在多方面发展的基础上, 他们各有所长。这既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因, 也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结果。

三、温故而知新

孔子并不笼统反对博学强记, 因为人类的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是需要认真记忆、不断巩固的, 并且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再接受新知识。孔子根据他的学习观提出,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而获得新的体会, 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新知识, 这样的人是可以做老师了。学生通过复习, 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 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教师在学生复习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 向学生传授新知识, 或者展现新技能, 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他的学生子夏说, “日知其所亡, 月无忘其所能, 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子张》) 经常巩固所获的知识技能, 天天学习新东西, 子夏把孔子的温故而知新的原则又发展了。这一教学方法在今天也是有其适用性的。

四、学不厌, 诲不倦

孔子说, “默而知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孔子认为教诲学生要尽心尽力, 恪尽职守, 不知疲倦, 不畏清苦和艰辛。既要教学生, 又要向学生学习, 才有可能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 坚持实事求是的虚心态度。他说“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只有通过学习和应用才知道自己的知识的贫乏, 而且“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论语·为政》) 绝不能不懂装懂, 凭空揣度, 妄下结论, 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而且要虚怀若谷, 以能者为师, 有每事问的态度, 甚至不耻下问, 拜善人为师。他常说, “当仁不让于师”。他认为在学术上要提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对老师也不能退让。教师和学生要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他提倡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讨论、辩论和争鸣。不仅如此, 孔子和学生情同手足,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相互尊重, 相互信任。他不是把自己凌驾在学生之上, 而是出现在学生之中, 或与学生结伴而行, 或与学生席地而坐, 或谈志向抱负, 或述个人情怀, 从而形成胸怀坦荡、心心相印的宽松民主的氛围。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向度之一, 也是人类得以步入文明, 并不断提升自身文明的基本方式。21世纪, 信息时代的到来,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教育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在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 我们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 积极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但在与世界接轨、吸收、借鉴外国教育经验的同时, 我们必须继承自己的优秀传统, 科学地予以认识和整理,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孔子一生献身教育事业, 孜孜不倦地培养人才。由于他有“学不厌, 诲不倦”的精神, 他丰富的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较系统的理论, 他具有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的, 对今天仍然很有借鉴意义。

回顾孔子的教学观, 有很多是与我们今天的教育理念相符合的。他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对今天的主体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仍不失为理想指南针;他因材施教的原则与今天以人为本, 主张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注重个性特长的发挥不谋而合;他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要求是符合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规律, 与创新教育的实施有一定渊源;他学不厌, 诲不倦的精神仍然是后人的楷模。孔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 继承和创新并举。

参考文献

《孔子游春》教学品评 篇2

师: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孔子的心情就如同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由此看出孔子对泗水情有独钟。快速读第3~9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集中写出了孔子对水的情意。

生:我从第8自然段孔子论水中看出孔子对水的情意。

师: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

生:是围绕“水是真君子啊!”来写的。

师:(板书这句话)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再读此段,从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生:从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中看出水是真君子。

师:(板书这些词语)水的这些品性一定让你联想到了一些成语、诗句、名言、故事、课文……再次默读这一段,拿出笔来圈圈点点,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巧妙地把读书的具体方法教给了学生,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细读文本重点,拓展思维,充分联想,自主体悟文本,把文本读厚。】

二、 用语简要,深层悟“水”

生:我读了“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这句话,想到了《长江之歌》中的一段话:“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乳汁”一词让你想到了谁?

生:母亲。

师:这一切的生灵,包括你,包括我,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没有水——

生:就没有我们大家,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

师: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激之情来读这句话呢?(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这是乳子对慈母的感激,这是落叶对大地的感激。(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这有德行的水啊,应该就是真君子。

……

【评析:在学生汇报环节中,教师机敏地捕捉了学生思维中的触点,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相关词语“乳汁”,把水与母亲联系起来加以体会,这样,对水的“有德行”理解更加具体化。】

三、 环节简化,迁移用“水”

师:水仅仅有这四点美德吗?从哪里看出?

生:不仅这些,我是从文中的“……”看出。

师:选择其中一句,补充完整。(出示填空)

水清澈透明,一眼见底,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水川流不息,好像有坚强的意志。

生:水波涛汹涌,好像感情丰富的勇士。

生:水海纳百川,好像有博大的胸怀。

生:水源源不绝,好像有韧劲。

师:你们都是孔子的知音啊!短短的数十个文字,表达了孔子对水怎样的感情?

生:依恋、敬仰、无限感激……

师:一个字,一片情。话传情,语动情,难怪孔子凝望泗水如此深情。请大家读出孔子的这份情。

【评析:通过填空题的练习,促进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有机拓展了学生对水的理解。在师生互动朗读中,教师以情激情,巧妙地为学生的朗读作了示范,学生的朗读效果明显增强。】

四、 目标简明,升华情感

师:水在孔子眼中,仅仅是水吗?水是什么?

生:母亲、良师、益友……

师:水既像他的母亲,又像是他的良师益友。在孔子深情的凝望中,让我们动情地表达心中的感受。

师:(乐曲响起)古人曾说,知者乐水。对水的喜爱尽在一个“乐”字。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哲学家都喜爱水。(出示名言)指生读,齐读。

师:先贤哲人看水的角度不同,话语也不同,但都蕴含着同一个道理。

生:孔子用水教育弟子做一个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师:还能从中听出什么?孔子仅仅是教育弟子吗?这些话还是对谁说的?

生:对自己说的。

师:是啊,这些不仅仅是孔子对他的弟子们说的,同时也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白。

【评析:名言的相机引入,引导学生由对“水”的情自然过渡到对“人”的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提升了主题。教师的追问,更进一步引发学生体会孔子的智慧,感受孔子以水育人的真义,也体会到孔子自己就是一位如水的真君子。】

孔子教学教案 篇3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2)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作业: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孔子学琴》教案 篇4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交流信息,了解孔子

(1)、出示孔子的话语,简单说说这些话的意思

师:不知同学们是否留意过?有一些格言常出现在我们的谈话中、文章里,甚至张贴在我们的校园里。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你们知道这些格言的意思吗? 知道这些话出自何人之口吗?

(2)、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话语吗?(3)、师:同学们在课下搜集了有关孔子的资料,请大家交流。

(4)、师:大家可以分类整理信息,学习用概括的方法整合资料,努力高效地处理信息,以求全

面地了解孔子。

二、展示资料,补充背景知识。分类展示的要点:

1.孔子的生平及思想成就简介。2.历代尊孔的简介。

3.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简介。

三、启发谈话,激起阅读期待

从你们的眼神与惊讶中,我看出了你们对先贤的崇拜以及进一步了解先哲的欲望。孔子有怎样的人生?他是怎样成为圣贤的?„„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我们一定会受到启发、找到答案的!板书课题:

四、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出示 自读要求:2.检查学习情况。

五、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1、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

2、你认为孔子用多长时间学会了这首曲子?在文中相应的地方作简单的笔记。

预设:

1、炉火纯青什么意思?——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

疑问?——(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

2、幻灯出示: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孔子用多长时间学会了这首曲子?在文中相应的地方作简单的笔记。(学生默读思考——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师小结:老师听了你们两方面的理由以后,有这样一种感觉:看来关于孔子练习的时间长短已不再重

要了,关键在于人们对“学会”的认识不同,是吗?孔子对自己提出一系列的要求,他做到了吗?

(二)、说说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呢?谁来归纳出孔子学琴的几个阶段。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

(1)自读2——6自然段,想一想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

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逐段学习,出示表格填写:

(三)、孔子学琴的经过,我们已经从文章中了解到了。

1、他的身上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

(1)孔子勇于实践、练习时间长、不知疲倦、勤学苦练;(2)学琴态度认真、严肃,孔子从不自满,不断追求新的目标;(3)学琴方法正确,手到、眼到、脑到,用心学习。

2.你认为孔子是怎样一个人?3.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六、拓展延伸、课外实践

1、师: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启示,你记住它了吗?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讲完之后,可以在小组内试着演一演。

《孔子拜师》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身为曲阜人,同学们对孔子一定不陌生吧,能不能谈谈你对他的了解。2.引入: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解开这个谜题。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2.出示生词,检查掌握情况。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朗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2.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你想对孔子说什么?>(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为什么?

(4)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师小结: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再读全文,再感受。

三、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1.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受泗水河畔浓浓的春意,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3.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受泗水河畔的春景及孔子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通过想象, 仿写练说。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说的那段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扣题导入

1.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去泗水河畔游春。 (板书课题:孔子游春)

2.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 请同学们想一想, 这篇课文大体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相机总结: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谈志向)

【设计意图】课伊始, 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回顾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结构, 较好地架设起一二课时的桥梁。

二、创设情境, 学习“赏景”篇

1.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去泗水河畔游春, 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春景呢? (板书:赏景)

2. 出示第2节内容。

(1)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这一节, 看看通过朗读,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春景?

学生自读, 交流。

看到那迷人的景象了吗?能把你看到的景象说出来一起分享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仿佛看到的景象, 师相机评价)

(2) 景美, 作者的语言更美。请女同学一齐来美美地朗读这一节, 再来感受一下这迷人的春景。 (女生齐读)

(3) 作者之所以能把景色写得这么美, 是因为作者把大自然当作 (一位伟大的母亲) 。在你的眼中, 大自然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学生思考互说, 交流。

美丽的母亲、慈爱的母亲、温柔的母亲…… (相机指导朗读)

(4) 指导仿写。

你们的语言很美, 朗读更美, 老师仿佛也看到了这样一位美丽、温柔、慈爱的母亲。大家注意了没有, 在这段话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 它的作用大家肯定明白, 你们能通过想象, 仿照文中的句式, 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吗?

学生练写、互说, 交流:

薄薄的雾霭是她神秘的面纱;

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声;

巍峨的山峰是她挺直的脊梁;

清澈的泉水是她甘甜的乳汁;

……

(5) 总结范读。

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啊!是的, 春天是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 你们看:金色的阳光、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柔柳、和煦的清风、青青的小草, 再加上泗水的绿波, 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多迷人啊!闭上眼睛, 再一次用心去感受这迷人的春景。 (师配乐范读)

(6) 美吗?想赞美大自然迷人的春景, 赞美这伟大的母亲吗?下面就让我们一齐朗读这一节, 来赞美这迷人的春景, 赞美伟大的母亲。 (生齐读)

【设计意图】“入境始为亲”,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 创设情境, 将学生带到了春意盎然的泗水河畔, 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给课文“留白”处“补白”。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语言的同时, 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还使他们学会了用语言去表达美、创造美, 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体情悟道, 学习“论水”篇

过渡:弟子们都沉醉在这迷人的春景当中, 而孔子的心情却很不平静, 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 陷入了沉思。这时孔子在思考什么呢?这司空见惯的流水在孔子的眼中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 (板书:论水)

1. 出示第八节内容。

(1) 请同学们默读孔子的这段话, 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2) 学生自读后小组交流学习心得。

(3) 全班交流讨论:“孔子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

水是真君子, 是因为水有德行, 有情义, 有志向, 善施教化。

(3) 孔子说水有德行, 有情义, 有志向, 善施教化, 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结合对水的了解以及以前学过的有关水的知识来理解。)

水有德行是因为。

水有情义是因为。

水有志向是因为。

水善施教化是因为。

(4) 同学们理解得非常深刻, 带着自己的理解, 我们再读一读这段话。 (齐读)

(5) 真君子除了这些品质之外, 还有哪些呢?你能联系水的特点, 把句子补充完整吗?

出示:水, 它好像。

学生思考, 同桌之间先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

(6) 你们论水的本领和孔子不相上下。这些都是真君子的品质, 那么, 孔子论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教育弟子做人) 是的, 孔子论水的真正目的是教育学生做像水那样的真君子。他并没有简单地说教, 而是借水喻人, 发人深省,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相机点拨。

(7) 大家讨论得很热烈, 感受得很深刻, 是呀, 孔子的确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不单单要求他的弟子们做真君子, 同时也时时以真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我们一起再把孔子的这段宏论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感受一下, 并铭记在心, 作为我们做人的准则。 (齐读)

【设计意图】课文第八自然段孔子“论水”是全文的重点, 也是难点。在这一段的教学过程中, 先让学生自主质疑、探究讨论, 而后循序渐进地逐个解决 (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水 (君子) 还有哪些特点?→孔子论水的用意) 。这样, 由易到难, 步步深入, 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同时帮助学生挖掘文本丰富的内涵, 及时进行扩散思维训练,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通过朗读, 实现师生、生生及文本之间的对话, 将学生的思考和认识引向深入, 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升华, 学习“言志”篇

过渡:同学们都明白了孔子的用意, 那么弟子们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了吗?读10~17节画出相关语句。

1.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板书:言志)

(1) 子路是个急性子:“……同享嘛!”

从这句看出子路乐善好施, 有如水的哺育众生, 真不愧有情有义。从他的志向里我们确实能看出子路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指导朗读子路的话。 (分角色朗读, 重点抓住“急性子”、“话音未落就开了腔”)

(2) 温文尔雅的颜回:“……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颜回希望成为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他的谦虚沉稳正如水的和顺温柔。

指导朗读颜回的话。 (重点抓住“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

2. 拓展。

(1) 文中颜回把他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 想知道颜回的志向歌的内容吗?

出示颜回的“志向歌”。

学生自读。

颜回拿利剑、美玉、猛虎、凤凰自比, 告诉我们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 非常希望建功立业, 为国做出贡献, 却无用武之地。但他并不悲观失望, 也不高傲自负, 正如他所说的“用之则……舍之则不卑不亢”。

(2) 孔子的弟子们都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说明了自己的志向, 能说说你们的志向吗?学生交流自己的志向。

3. 感悟春意。

过渡:听了你们的志向, 老师非常高兴。老师觉得我们课堂上的春意和泗水河畔的春意一样更浓了。

(1) 出示“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理解“春意更浓”的意思。 (相机板书与师生情有关的带有“春”字的成语)

(2) 总结:弟子们不仅沐浴在春风中, 更沐浴在师爱的阳光里, 沐浴在美好的人生里。大自然浓浓的春意和师生间浓浓的真情互相交融, 令人叹为观止。因此 (齐读)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设计意图】通过互评方式, 体会子路的急性子和颜回的温文尔雅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 进行适度的拓展“颜回把他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 想知道颜回志向歌的内容吗?”“孔子的弟子们都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说明了自己的志向, 能说说你们的志向吗?”从学生谈自己志向的话语中, 体现出学生对孔子的话有了进一步体悟, 最后, 引导学生领会“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句话的含义——孔子与他的弟子之间浓浓的情谊, 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五、课外延伸, 布置作业

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孔子游春》这篇课文, 与孔子这位圣人进行了零距离接触, 触摸到了他那颗伟大的灵魂, 领略了他的智慧及博大精深的思想, 让我们受益匪浅。课后让我们读一读孔子的著作, 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

【设计意图】让教学活动与课外阅读“手牵手”, 让我们的学生与经典常对话。

板书设计:

12孔子游春

赏景 春意盎然

论水 春色满园

《孔子游春》文化情怀教学例谈 篇7

一、赋予生命的温度

我们先来看下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课堂。

师:孔子的身份是什么?

师:在弟子们心目中,孔子的身份是老师。孔子自己也说是老师。

师:是老师就要给学生上课。孔子的课堂在哪里?

师:孔子为弟子们精心准备的课文在哪里?……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

师:这如痴如醉的课堂,这如诗如画的课堂,怎不让人心向往之。

王崧舟老师的教学可谓独树一帜,他把万世师表的孔子从神坛上请下来,回到贴着地气的杏坛。上课伊始,王老师分别从课文的前中后三个语段中拎出三个句子,一次又一次地确认孔子的身份——老师,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孔子的距离。老师要给学生上课,得有“课堂、课文、课题”。那么孔子给学生上课的课堂、课文、课题是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问得很浅,却如点穴一般切中要害,切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找到相同的学习体验。王老师这么一问,课文重点段,学习重点、难点,如同剥笋一般,立马呈现在师生面前。没有繁枝缛节,没有拖泥带水。“课堂、课文、课题”这些通俗的说法,瞬间接通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孔子游春》讲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故事,但经王老师这么一问,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孩子们身边。这样的课堂是有温度的。有生活的课堂有温度,有温度的课堂有生命。有生命的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是充满生长的课堂。同时,我们再看王老师上课了的内容,抓住的句子无不闪现着生命的光泽。“阳光普照着大地,……”王老师上课的内容,也不是与教学脱节,早已把自身的魅力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你看,他时而用宽手掌爱抚地推推孩子们过于低垂的额头;时而躬身笑眯眯地奔跑着给孩子们递话筒;每每请学生回答问题,也不忘说“你请”。这氤氲在课堂中的温馨,何尝不是对生命的一场洗礼与滋润?置身其中,如沐春风,生命涌动着拔节的声符。

二、深厚的文化底蕴

【精选片段,有删节】

生(读):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我想起了《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哺育华夏儿女……

师:孔子对水的感激,是落叶对大地的感激,是小溪对海洋的感激,是鸟儿对蓝天的感激,是游子对故土的感激。

生:水穿山岩……它好像有志向。从这一句,我想到了“水滴石穿”,“滴水穿石”,它有坚持不懈的品质。

生:我想到了一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用来形容水也合适,水有志向。

生:我来谈谈这一句——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让我想到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

师:喜爱水的人很多,你了解相关的名言吗?

生:老子说——上善之人,若水性也。……

师:你们知识真渊博!弟子们听孔子论水,除了听出水的品性,还听出了什么?

师:学到这儿,孔子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老师?

出示: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杜甫

……

王崧舟老师的这则教学片段,并不是让学生消极地接受,获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异彩纷呈,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况。学生想到《长江之歌》的歌词,想到《水滴石穿》的故事、想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名言,想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句……这丰富的联想,深刻的体验,无不在打开这语文的大门,打开生命的大门,走进语文,走进文化的那扇门。从“关于水的名言”,到“谈论志向的古文”,到“对孔子的评价”,再到“搜集孔子的名言读读”,这个过程展示了生命与生命的立体对话,既给了学生丰厚自身精神的重要平台,又创设了精神交流的桥梁;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统一,学生对孔子的认识逐渐丰满起来,对孔子的情感也逐渐浓烈起来。我们说,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一门艺术,审美的艺术,生命的艺术。只有融入生命的课堂,才会有持续不断的魅力。这个魅力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的语文课,不只是局限于文字文章,要能从文本上一只眼睛看到文章表面,还要看到文字背后的文化张力。这才是语文课真正的人文魅力之所在。

《孔子游春》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两个成语造句。

3.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4.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意。

教学重点: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意。

教学设想:《孔子游春》是一篇笔触优美的哲理散文,生动地记叙了孔子带领第子们到泗水边游览经过,孔子巧借泗水的滚滚而来表达了他对真君子的宏论,并适时引导弟子们畅谈自己的理想。文章中,泗水边桃红柳绿,春风习习;孔子对流水与真君子的感悟意味深长;弟子们志向高远,师生情意浓浓。课文把孔子带弟子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其写作特点有:第一,巧妙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春天到来时的美景;第二,以水为话题,借物明理,内涵十分丰富、厚重,激发读者了解其深层的人生哲理的兴趣。在教学中以儿童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层层深入。

教学准备:PPT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两个成语造句。

3.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对接预习,理清结构

(一)出示课题,认识孔子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孔子游春》。说到孔子,大家并不陌生,你对孔子都有哪些了解?

2.课前老师查阅了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孔子是思想家、政治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怎么教育学生的呢?让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共同走近这位伟大的教育家。

(二)整理成语,梳理结构

1.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成语,你们会读了吗? 2.学生齐读成语。

3.仔细看看这些成语,它们有什么特点?

4.生:第一行都是写春天的景色的,第二行都是写水的,第三行都和人有关。5.有哪个成语你不太理解? 6.师生交流。

7.我们常常说“词不离句”,想要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词语我们一定要把它们放回到课文中去读。打开书本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新的体会。

8.接下来就请你们用朗读来表达你的理解。指名学生朗读成语。9.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几幅场景? 10.教师相机板书:赏春 论水 谈志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

二、走进场景,欣赏春色

(一)感悟景色之美

1.让我们跟随孔子来到美丽的泗水河畔,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赏春。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自由练读。3.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交流大自然的美丽。

(二)体会写法之妙

1.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3.是呀!作者把大自然比作母亲,用了好几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到很生动,仿佛生临其境。排比的句式也让我们读起来富有节奏感。齐读排比句。

4.学习生字“逸”。

①看字形,猜意思。

生:这个字里面是“兔”,外面是走之儿,是说兔子奔跑时像一条白线在飘。②解字义,记字形。

师:“逸”本指奔跑的兔子,飞一样的洒脱。③师范写,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④共点评,促提高。全班交流,展示。

5.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6.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三)训练表达之能

1.真是太美了!老师也不禁想来赞美一下我们这位伟大的母亲。

2.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小组合作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想象最丰富。

3.PPT出示: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绵绵的细雨是她(),()是她绽放的笑脸,()是她()„„

4.小组合作学习。5.指名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由扶到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语言之美,掌握表达能力。】

三、直击重点,发展思维

(一)感悟水的品德

1.春景很美,可“醉翁之意不在景”,在乎“水”也。孔子看到泗水的绿波,他想到了什么?仔细默读论水这个场景,边读边想,把感受写在旁边。

2.学生自主阅读。3.全班交流展示。

4.我们一起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5.预设:

师:这段话孔子是“意味深长”地说出来的。对于含义深刻的话我们怎么去理解它的呢?有一个方法,就是调动你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去丰富它,验证

它。比如说,这段话讲的是水,那么由此你想起了生活中哪些跟水有关的现象,或者你读过的描写水的成语、俗语?

生:孔子在告诉我们,水是一个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了水的四种品德。读书就该这样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但读书还须细细品味。

生:我对水的“善施教化”感受很深。水可以洗涤万物的污垢,还它们清凉的本色,很像君子求真求实的作风。

师:他从水的善施教化,看到了一个教人求真的真君子。

生:我对水的志向非常感兴趣。水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生:我想来补充一下,读到“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我想到了我们曾经学过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想到了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些词语。师: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有志向的水啊,分明就是一个百折不挠的真君子。

„„

6.同学们体会出了深长的意味,能不能意味深长地读一读? 7.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二)领悟托物喻人 1.孔子仅仅是在赞美水吗? 2.预设:

生:表面上说的是水,实际上赞美的是人。

师:就像我们学过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样,用的是托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你真是聪明,能学以致用了。

(三)掌握语言表达

1.那你觉得具有怎样品质的人也是一个真君子呢?让我们学着孔子的表达也来说一说。(仔细观察一下他的表述有什么特点。)

2.预设:

生:我发现这四个句子的结构都是先分后总。师:先具体后概括,很有说服力。3.小组交流。4.全班讨论。

(心地善良、胸怀广阔、博学多才、尊老爱幼„„)

5.听了大家的回答,老师知道你们已经领会了孔子这番话的内涵,那么弟子们有没有理解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交流。下课。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检测完善,拓展延伸

1.课文依次写了“赏春——()——()”三个内容。2.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从课文第八自然段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的老师。

板书设计 孔子游春

赏春 论水 言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意。2.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意。教学难点:

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意。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概述课文,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孔子游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学生概述。

4.还记得孔子是怎么赞美水的吗? 5.指名学生回答。

二、走近师徒,研讨志向

1.孔子在与弟子赏春、论水之后,又各自谈起了自己的志向。默读10——18自然段,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又能读出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作批注。3.预设:

生:我读出了子路和颜回的性格。子路是个急性子,是个有福同享、乐善好施的人。颜回是个谦虚、温文尔雅的人。

生:我读出了他们的志向。子路的志向是能和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颜回的志向是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师: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孔子的志向。

生:孔子的志向都是为别人着想,我觉得他很了不起。

生:我想到了老师曾经交给我们的一句话“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

生:孔子希望每个人都过得很好。„„

4.同学们你的志向又是什么呢? 5.全班交流

预设:生:我的志向是做一个像孔子一样的老师。

师:欢迎你成为我的同行,相信你一定能做一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志向,既深化了主题又训练了能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课外拓展,走进经典

1.课文又是如何塑造孔子这个老师形象的?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3.小组交流讨论。4.全班展示。(善施教化)

5.翻开《论语》细细品读,相信你会对孔子有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功在课外。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之后他们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好学语文。】

检测完善

1.选用文中的两个成语造句。2.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的志向。

板书设计

23孔子游春 赏春

论水

孔子拜师教案 篇9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孔子的相关知识

2、做好预习,理解字词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们泱泱中华,从古至今,涌现过许多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今天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出示孔子简介)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在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他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后人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3、你能猜出他是谁吗?(板书:孔子)对,他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像及名字。)孔子又名丘(qiu),字仲尼(zhong ni)。古代人的姓名比现代人复杂一些,名和字是不一样的,自称常用名,为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称呼别人用字。

4、你还知道关于孔子的其他知识吗?

5、你想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吗?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6、读题,质疑。

《孔子游春》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抒发志向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文章层次清楚,文笔优美细腻,妙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泗水春景;借水明理、循循善诱、内蕴丰厚。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进行语言积累和陶冶情性的好教材。

二、设计思路

《孔子游春》第三课时主要讲授“师生谈志向”部分,通过分角色读孔子、子路、颜回的对话,体会人物性格,感悟人物不同的志向,重点理解孔子的志向,为什么是“老年人能安享幸福、人与人之间相互诚信、年青一代有远大志向”?从中渗透孔子的思想,积累孔子名言和描写人物的成语,激励学生从小立志。

前两课时内容是教参资料详细介绍的重点,也是众多老师上课的首选。但我认为,“师生论志向”这一部分内容起着升华文章中心的作用,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育方式、博大精深的思想、完美的真君子风范在这一部分内容得以充分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能得到许多人生的启迪。

三、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10-19自然段,了解子路、颜回、孔子的志向各是什么。

2、通过阅读,了解人物性格,同时进行成语积累。

3、孔子名言的学习、积累。

4、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立下远大志向,并能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析人物性格,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

3、了解孔子的志向为什么是“老年人能安享幸福、人与人之间相互诚信、年青一代有远大志向”?

4、积累孔子名言。

五、教学难点

孔子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的渗透。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泗水河畔的景色美丽宜人,有谁能把这段文字美美地背诵下来呢?(找生背诵,其余同学看课文。)

师:你入情入境的背诵让大家身临其境,感谢你!

师:孔子遇水必观,他对水有着不一般的感情,有谁能把孔子论水这一段背诵一下呢?(找生背诵,其余同学看课文。)

师:孔子希望弟子们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真君子的品行如涓涓甘泉流进师生的心田,使大家的身心都受到了滋润。接下来,孔子和弟子们还各自谈论了自己的志向,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几位先贤的志向?

(二)精读品悟

1、学习10-16自然段,了解孔子师生的志向,分析人物性格。

①分角色朗读10-16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出子路的急性子和颜回的从容不迫。

(课件出示子路、颜回的志向:“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②师:子路的志向是什么?从他的志向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子路是一个急性子,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就开始说话了。

生:子路希望能多帮助别人,有福同享;

生:他愿意和朋友一块享用车马和衣服,说明他是一个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仗义疏财的人;

生:别人把他的东西用坏了都不在意,说明他是一个不拘小节,不斤斤计较的人;

生:他对待朋友很真诚,有福愿意同享,有难肯定是一人独当,他是一个坦坦荡荡的真君子!

……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不拘小节、坦坦荡荡)

③师:颜回的志向“不为自己表功”是什么意思呢?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生:颜回考虑了半天才说话,说明他深思熟虑,做事谨慎,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

生:颜回是一个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君子。

生:颜回不为自己表功,说明他是一个不追逐名利的真君子。

……

师点拨:颜回不为自己表功,并不是自己没有可表的功劳,这说明了他还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师相机板书:深思熟虑、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小心谨慎、淡泊名利)

④師:你喜欢子路还是颜回?为什么?

生:我喜欢子路,他豪爽仗义,是一位像水一样有情义的真君子。

生:我喜欢颜回,他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为自己表功,是一位有德行的真君子。

……

师:和子路做朋友是最幸福的事,因为你只要有了困难,他总是你最坚实的依靠。希望你们也像子路一样真心待人;而能成为谦谦君子颜回的朋友则是很一件很荣幸的事了。

⑤师:孔子为什么对两个弟子的志向不做评论,而是“赞许”、“微笑”、“点头”呢?

生: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孔子还说过,“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生:俗话说“人各有志”嘛,每个人的志向都是不一样的。

生:这说明孔子像水一样,很宽容。

生:孔子很了解他弟子的性格特点,他们的志向和性格有关,人,只要有志向就都了不起。

……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是精彩!孔子由“论水”到“谈志向”,他作为大教育家的宽广胸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艺术令人折服。那么,你们想知道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师讲解:结合时代背景我们知道,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战事频繁,人们饱受战火之苦,能活到老年已经很幸运了,更何况还能在晚年安然安心地享受幸福呢?!他的这个志向其实是渴望天下太平呀!再谈谈“信任”这个沉重的话题,“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膨大剂”、“催红素”……如今社会很多人道德沦丧,不择手段牟取暴利,毫无诚信可言,我们还可以相信谁?如果孔子泉下有知,该会怎样的痛心呀!所以,希望我们大家不要辜负孔子的期望,净化社会风气,做一个诚信的人。周恩来少年时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希望你们人人都能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成为祖国的栋梁!

2、学习17-18自然段,孔子听颜回弹琴部分。

①有感情地朗读17-18自然段。(师指导朗读)

②师:孔子听到颜回弹唱自己的志向后有什么表现?为什么?

生:侧耳倾听、手舞足蹈

生:“侧耳倾听”这个词说明了孔子很尊重他的弟子,听得很认真。

生:“手舞足蹈”说明颜回的曲子很动听。

③(课件出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师讲解:孔子认为,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乐”是一个人修养的最高体现。素有“音乐之邦”之称的奥地利维也纳,人人热爱音乐,国民素质很高。音乐能陶冶情操,孔子本身的音乐素养极高,他从颜回的弹唱中听出了颜回远大的志向,赞同,欣赏,以至于“手舞足蹈”了,这说明孔子和颜回个人的修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难怪颜回被后世尊为“复圣”呢!

4、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①有感情地朗读该段。

②(课件出示:泗水河边的春意更浓了。)

师:泗水河的景色有变化吗?为什么说春意“更”浓了?

生:师生之间的关系密切,情谊更浓了。

生:孔子教育弟子的那些深刻道理使春意更浓了

生: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孔子在弟子们的心田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在这春天里,种子开始萌芽,使得泗水河边的春意更浓了。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对孔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谈谈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心怀天下、博大精深、循循善诱、宽容大度、平易近人、谦谦君子、万世师表……

(师相机板书)

5、积累孔子名言

师:孔子和他弟子的谈话都收录进了《孔子语录》里,这节课同学们还说出了不少他的言论,真是了不起!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总结一下吧!

(出示《孔子语录》课件)

(三)、巩固练习

完成学案相关习题:

1、通过《孔子游春》一课,我们认识了_______ 的子路,_______的颜回,_______的孔子。

2、你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请写出两条。

(四)、总结全文

孔子是一个对世界都具有重大影响的人,和西方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一样被后人顶礼膜拜,他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至今都为我们所推崇。

学习了这一课,希望大家能做一个像水那样有广大的胸怀、有远大志向、好学善思的好学生。

附板书:

孔子游春

子路:

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仗义疏财、

不拘小节、坦坦荡荡

颜回:

深思熟虑、温文尔雅、文质彬彬、

小心谨慎、淡泊名利

孔子:

博大精深、循循善诱、宽容大度、

孔子教学教案 篇11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物理教学

一、规范物理教学语言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而语言是师生教学交流的主要工具, 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准确或者不规范, 就很容易将学生带入误区。因此, 对教师来说锤炼教学语言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国古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孔子强调“其于言无所苟也”, “名之必可言, 言之必可行”。这是说孔子教学时讲话从不马马虎虎, 所讲的必须有依有据, 也必须能在实践中行得通。对于讲授的内容, 他坚持“述而不作”的原则, 即忠实地传述而不作主观任意的发挥, 务求使自己的语言符合经典教材。

孔子所倡扬的教学语言规范准确对物理教学来说意义特别重大,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 讲授科学的内容当然要使用规范的语言, 不能使用方言自不必说, 即使是普通话教学, 对概念、定义、规律、原理的表述也要讲究准确性。例如, 在阐述热与功的关系时, 可以说“做功产生热或消耗热可以做功”, 而不可以说“功可以转变为热或热可以转变为功”。又如, 在讲述磁场概念时, 可以说“在磁极或电流周围空间存在磁场”, 如果说“在磁极或电流周围的空间叫做磁场”就不准确。所以表述准确与否, 有时只在一字之差。再者我们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和方言当做物理语言搬到课堂。例如应该避免将熔化、沸腾说成化了、开了, 等等。

孔子在对教学语言的使用上应该尽量简练, 他提出“一以贯之”的主张, 即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并把它贯穿于整体之中, 在简约性方面他主张表述要既简明又扼要“夫人不言, 言必有中”, “辞达而已”。即使要求学生要有“反三”的悟性他亦仅仅“举一”而已。就物理教学而言, 系统性与简约性亦不可偏废。例如, 从牛顿三大定律和几个基本概念出发可以导出一系列规律, 从而构成完整严密的力学体系。因此, 在学生学过牛顿三大定律之后教师在讲授力学的其他内容时, 应尽量联系这些基本定律与基本概念用这条主线“一以贯之”, 这样做既能把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系统地联系起来, 又能收到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良好效果。

二、优化物理教学方法

1.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 但更强调“学而知之”, 这不仅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而且是教师进行一系列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不了解学生就不能教育学生。孔子常用观察法和谈话法来了解学生, 例如在《论语·颜渊》中记载, 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 孔子作出了四种不同回答。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 其言也仞。”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使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孔子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都心中有数, 他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 对相同的问题作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 既切合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 又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

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 面向全体学生, 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能力, 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 认真钻研教材, 分析并掌握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 吃透难点, 准确理解和把握每个章节每一课教学目的, 在此基础上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如在“凸透镜成像”教学中, 可以要求差组学生完成基本实验操作, 经历较完整的探究活动,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成像规律, 知道物距在什么范围内, 成什么像, 像距有何特点;要求中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思考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并得出实验结论, 比如能归纳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倒立的像和正立的像的分界点。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要求好组学生能从物理现象小归纳出科学规律, 并会用它来灵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能总结出凸透镜成像时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动态规律, 并由此得到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最小距离为四倍焦距, 进而来解释为什么实验时光具座不能太短而所用凸透镜焦距不能太长的道理。

2.“学”和“思”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孔子的教学论中, 他非常重视“学”和“思”的作用,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过程。其中“疑思问”在教学中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学生只要认真地独立思考, 必然生疑, 疑则生问, 问则求解, 通过不同的形式解问答疑, 学生不仅能增长知识, 而且能养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时, 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细棉线下面挂一只重物, 用一根线时易断, 还是用两根时易断?学生认为肯定用一根线时易断。教师演示, 结果却相反。为什么呢?这一疑问就会立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 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孔子倡导启发诱导教学, 他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启, 谓开其意;发, 谓达其辞。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思考问题,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即是“启”。帮助学生明确认识, 弄清概念, 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即是“发”。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 结合物理教学自身的特点, 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设置带有启发性的物理情境,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讲热力学第二定律时问学生:内能自发地转化为机械能会怎样呢?指着桌子说:“它会吸收周围物体的内能或把自己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你不注意时突然跑掉, 吓死你。”等等。这样使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学生理解得深刻, 记得牢, 调节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来自主学习。

三、强化物理教学的人文关怀

教育不能只注意传授知识,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培养他们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心, 这是德育的目标。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为基础, 掌握的知识越多, 危害也就越大。而孔子以德育为基础的教育, 正是要教会学生做人。他的“六艺”教育, 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为目标的教育, 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的教育。而物理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所以,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倡导人文关怀, 将教学与育人紧密的结合, 既能做到“乐教”又能做好“乐学”。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 知学不如好学, 好学不如乐学。教师的教也是如此。“乐”既指欢乐、和谐、愉悦的心情, 又指精神上的专注、投入与奉献, 是一种身心和谐舒畅的、美的境界。教学活动中, 师生双方如果都能进入“乐”的境界, 就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 它的教学效果将数倍于常规方法。例如, 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在干燥季节里, 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 为什么能看到火星闪烁?通过引导,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各种各样的现象, 都能通过物理知识来解答,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 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 是学习的牵引力和加速器。教学中, 教师应把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任务。学生对物理发生了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 在《光学》教学中, 教师首先演示用棱镜片把太阳光分解成绚丽多彩的七色光, 接着又吹出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肥皂泡, 最后让学生将眼睛闭成一条细缝观察太阳, 同样也能看到彩色光带。教师追问:同样是彩色光, 它们产生的原理是否相同呢?这些新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再加以启发引导, 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孔子的教育理论中所提出的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师修养及学生自身修养的原则在今天仍然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我们应该积极汲取其中的精华, 使之成为我们今天不断创新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严秀芳.走出教学困境:谈谈物理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1) .

[2]毛家瑞, 孙孔懿.素质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3]王英丽.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J].职教探索, 2011.6.

[4]唐玉兰, 杨怀琼.“乐教”与”“乐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7, (2) .

[5]戴虎.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J].教育科学, 2009.1.

[6]吴耕宜.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J].考试周刊, 2007, (9) .

[7]张葆全.论语通译[M].漓江出版社, 2005.5.

上一篇:精彩的2008奥运开幕式主持词下一篇:高考祝福短信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