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教学例谈

2024-09-02

《孔子游春》教学例谈(精选8篇)

《孔子游春》教学例谈 篇1

摘要:<正>对于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到底该怎么教?这似乎已经是模糊与清晰的问题。说模糊,是因为纷繁的教学模式让我们迷茫于教,沉重的教学压力让我们困惑于目标,复杂的社会现实让我们摇摆于方向;说清晰是因为语文课是文学的殿堂,文章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凝聚语言的精华。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孔子游春》为例,赏析其中的浓浓文化情怀。一、赋予生命的温度我们先来看下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课堂。

对于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到底该怎么教?这似乎已经是模糊与清晰的问题。说模糊,是因为纷繁的教学模式让我们迷茫于教,沉重的教学压力让我们困惑于目标,复杂的社会现实让我们摇摆于方向;说清晰是因为语文课是文学的殿堂,文章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凝聚语言的精华。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孔子游春》为例,赏析其中的浓浓文化情怀。

一、赋予生命的温度

我们先来看下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课堂。

师:孔子的身份是什么?

师:在弟子们心目中,孔子的身份是老师。孔子自己也说是老师。

师:是老师就要给学生上课。孔子的课堂在哪里?

师:孔子为弟子们精心准备的课文在哪里?……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

师:这如痴如醉的课堂,这如诗如画的课堂,怎不让人心向往之。

王崧舟老师的教学可谓独树一帜,他把万世师表的孔子从神坛上请下来,回到贴着地气的杏坛。上课伊始,王老师分别从课文的前中后三个语段中拎出三个句子,一次又一次地确认孔子的身份———老师,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孔子的距离。老师要给学生上课,得有“课堂、课文、课题”。那么孔子给学生上课的课堂、课文、课题是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问得很浅,却如点穴一般切中要害,切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找到相同的学习体验。王老师这么一问,课文重点段,学习重点、难点,如同剥笋一般,立马呈现在师生面前。没有繁枝缛节,没有拖泥带水。“课堂、课文、课题”这些通俗的说法,瞬间接通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孔子游春》讲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故事,但经王老师这么一问,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孩子们身边。这样的课堂是有温度的。有生活的课堂有温度,有温度的课堂有生命。有生命的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是充满生长的课堂。同时,我们再看王老师上课了的内容,抓住的句子无不闪现着生命的光泽。“阳光普照着大地,……”王老师上课的内容,也不是与教学脱节,早已把自身的魅力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你看,他时而用宽手掌爱抚地推推孩子们过于低垂的额头;时而躬身笑眯眯地奔跑着给孩子们递话筒;每每请学生回答问题,也不忘说“你请”。这氤氲在课堂中的温馨,何尝不是对生命的一场洗礼与滋润?置身其中,如沐春风,生命涌动着拔节的声符。

二、深厚的文化底蕴

【精选片段,有删节】

生(读):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我想起了《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哺育华夏儿女……

师:孔子对水的感激,是落叶对大地的感激,是小溪对海洋的感激,是鸟儿对蓝天的感激,是游子对故土的感激。

生:水穿山岩……它好像有志向。从这一句,我想到了“水滴石穿”,“滴水穿石”,它有坚持不懈的品质。

生:我想到了一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用来形容水也合适,水有志向。

生:我来谈谈这一句———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让我想到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

师:喜爱水的人很多,你了解相关的名言吗?

生:老子说———上善之人,若水性也。……

师:你们知识真渊博!弟子们听孔子论水,除了听出水的品性,还听出了什么?

师:学到这儿,孔子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老师?

出示: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杜甫

……

王崧舟老师的这则教学片段,并不是让学生消极地接受,获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异彩纷呈,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况。学生想到《长江之歌》的歌词,想到《水滴石穿》的故事、想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名言,想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句……这丰富的联想,深刻的体验,无不在打开这语文的大门,打开生命的大门,走进语文,走进文化的那扇门。从“关于水的名言”,到“谈论志向的古文”,到“对孔子的评价”,再到“搜集孔子的名言读读”,这个过程展示了生命与生命的立体对话,既给了学生丰厚自身精神的重要平台,又创设了精神交流的桥梁;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统一,学生对孔子的认识逐渐丰满起来,对孔子的情感也逐渐浓烈起来。我们说,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一门艺术,审美的艺术,生命的艺术。只有融入生命的课堂,才会有持续不断的魅力。这个魅力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的语文课,不只是局限于文字文章,要能从文本上一只眼睛看到文章表面,还要看到文字背后的文化张力。这才是语文课真正的人文魅力之所在。

《孔子游春》教学例谈 篇2

寥寥数语,便将学生引进课文,让学生运用朗读的常识解读课文,感悟语感,形成积淀。

一、阅读第一节,通过教师三个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学会把“长句读短”,后顾课题“孔子游春”,以名晓文章贵“简明、精要”,不得绕圈丢阵。

二、感受第二节,以“泗水春景美啊!”为题,用美的姿态、美的声音读出春景的美,把“美景读美”!这样,水到渠成地拎出“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的渗透训练,再施以师生多形式地读、背竞赛,语感上口,语意进心,语段入脑。

三、学习“孔子论水”段时,我备课时注意了孔子“很不平静”、“动情”、“意味深长”等一系列描写心情、表情、语言的词语,可在教学推进时,我却意外地发现“沉思”这个词的妙处,让学生抓住“沉思”想“孔子可能在沉思什么呢?”学生有的说:“他可能在想这水到底有什么内涵?”有的说:“他可能在想这水有四性,人能有几人具备水这品性?”有的说:“他可能在想水是真君子啊!”有的说:“我的学生有几个能具有水这个真君子的品行呢?”有的说:“我怎样教才能让我的学生成为真君子呢?”

真没想到,冗长且零散的几段话通过“沉思”一词浑然一体地凝聚起来;本应费口劳舌地“讲、读、悟、说”的教学程序则被这“沉思”一词简洁明快地浓缩起来。真有“妙扣一词,事半功倍”之效果啊。

四、讨论“师生论志”段时,由于前面“论水”铺垫得厚实到位,对子路的“率直”有情义、颜回的温文尔雅“歌言志”的理解就很深入透彻,孔子老师的用意、师生的情意、泗水的春意也就穿过纸面,荡漾于文外了。最后施以“同学们情绪高昂,有满腔的话语想表达,就让我们拿起多情的笔来倾吐我们心中想要说的内容吧!”

“沙沙”的练笔声似汩汩清泉在流淌,更似浓浓的情意在“滴答”:

李昕原:琴声、歌声、欢笑声,声声入耳;春情、水情、师生情,情情温馨。

韩梦:我觉得我们应该学颜回那样做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那些有了一点点不足为奇的成绩就四处张扬的人,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

叶楚月:课题“孔子游春”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孔子带着弟子们出去游玩,而当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时就感觉到孔子十分会教学,他不仅教弟子们求真知,而且教弟子们做真人。他以水为喻,让弟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真不愧是个大教育家。

《孔子游春》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3

师:这课的生字新词不多,会读吗?自己先读读看,也可以读给同座位听。

(投影出示:飘逸、凿、蹲、泗水、广袤)

(生自读)

师:第一排的生字新词谁来?。

生:飘逸、凿、蹲

师:很好,第二排谁会读?

生:泗水、广袤

师:很好,你们俩读得都是对的。这些字词中,字音字形方面你觉得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提醒的?

生:我觉得广袤的“袤”下面不是“衣”,而是“衣”的下半部分。

师:“衣”的上半部分在哪里?

生:“衣”的上半部分在“矛”的上面。

师:中间夹的是一个——

生:“矛”。

师:你真仔细。知道什么叫“广袤”吗?刚才好多同学问我,老师这个字怎么读?先读一遍,一起读。(生齐读“广袤”)

师:知道什么是“广袤”吗?(没有学生知道)不知道才要学习,没关系,老师告诉你们,东西长度称作“广”,南北长度叫做“袤”,“广袤”就是指土地的面积,慢慢地就引申为一种形容词,就是广阔的意思。放到文章中,理解了吧?好,还有谁想继续提醒的?

生:“凿”字“业”的下面不是一个“羊”,而是“羊”去掉一横。

师:对,《说文解字》中说这里叫“缺横羊”,少一横的“羊”。

生:我要提醒大家,“飘逸”的“逸”上面是一个“兔”,不是“免”。

师:你知道为什么是“兔”吗?有没有人能猜猜看?

生:我想可能是兔子跑得比较快,而且又是“走之底“,和飘逸的意思差不多。

师:完全正确,你真聪明。咱们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有意思,见其形就能知其意。孩子们你们看,“逸”这个字,就是说,兔子善跑,那就是逃。看右边(出示”逸“的古文字和今文字,对比),上半部分就是一个兔子的形象,所以这个兔子尾巴就演化成了一点。这一点可不能丢,丢了就不是兔子了,就是”秃秃兔”了。这些字词,刚才孩子们讲得真好,读得好,提醒得也好。再看看,可以针对你刚才的难点,再读一读或者再写一写,选择一到两个,后面有描红的地方,注意写字姿势。(生写字)

【点评】

随着学段升高,很遗憾的,有些风景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课堂,尤其是所谓公开课的课堂,譬如识字写作教学。仅此一点,我们便首先应该赞扬一番陶老师的坚守。

汉字包含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文化心理,反映了中华民族认识世界的方式。所以,识字教学并非单纯的掌握一种符号与工具,其价值更指向于文化的获得、审美的陶冶。汉字文化其实是贯穿人生的,因而,也是贯穿小学语文全程的。

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陶老师将平台还给学生,让他们展示自己对于这些生字的认识。于是,学生的经验转换成了班级学习的共有资源。最值得称道的,是教师捕捉有效信息后相机扩展、放大、延伸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能力。“广袤”的确解、《说文解字》的“缺横羊”说、见其形知其意的“逸”字,这些陌生化的知识激发起学生对生字的体认,有力促成其认知结构的重组与扩展,更潜在地获得了汉语文化的熏陶。

(陶 静 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

《孔子游春》教学谈 篇4

一、浓浓的师生情谊令人为之动容

翻开课本, 《孔子游春》一文中孔子和弟子们其乐融融的师生情谊, 令我为之动容。

“绿水如茵的河畔, 弟子们围坐在老师的身边, 他们有的蹲着, 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 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

读着, 我的耳畔响起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也有:“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自古以来, 教师被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上, 师道尊严、“程门立雪”被视为规范和楷模。而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教学情景, 老师弹琴, 弟子唱歌, 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 其乐融融, 其情浓浓。这就是一种正确的师生关系, 也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师生关系。

二、自然的教学内容令人为之动情

孔子看着波澜起伏的泗水河, 心情很不平静。于是, 他巧借奔腾的泗水教导弟子, 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因地、因时、因人、因物而制定教学内容。学校并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 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卢梭曾经说过:只有把儿童带进大自然, 才能避免世俗社会给他带来的不良影响。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大自然这一博大精深的教材和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拓宽视野, 丰富知识。

三、和谐的教学方法令人为之动心

课改中, 每位老师都为每篇文章制定教学策略, “小组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可仍有老师感到茫然。语文课到底怎么教?语文课有那么复杂吗?让我们走近孔子, 来看看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怎样进行语文和谐教学的。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 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 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 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或方或长, 流必向下, 和顺温柔, 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 凿石壁, 从无惧色, 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 必能荡涤污垢, 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 水是真君子啊!”

《孔子游春》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动人的情景。由自然之春到师生情浓, 从论水教人, 到“课间休息, 师生唱歌”, 再到点名言志, 层层深入, 我们看到他似教而非教, 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孔子的弟子们经过这一番“论水”, 他们得到的不仅是语文的知识, 还有许多的人生道理。孔子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他与弟子的和谐关系, 不正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吗?我们百般追求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意境, 一种自然的、和谐的美。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教学方法之下, 一定能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篇5

孔子组织“游赏泗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春天到了,泗水涨春潮了。简单的答案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因为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和孔子先生进行直接对话。可是谁能说孔子不是这样想的呢?春天来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涨春潮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觉地把组织“游赏泗水”当作了义无返顾的教育使命。其间透露出孔子先生先进而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弟子们的发展服务,对弟子们的生命负责。我们再来审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因为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执行教育评价不够严实,应试教育之风依旧强盛,所以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如何,事实上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实质性评价范畴。于是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热情,是必然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更要倡导一种为师者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觉良知和行动来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通过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关注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实现为师者责无旁贷的崇高教育使命。

2、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碍。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新事物,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肯定不能够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对并战胜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孔子的“游赏泗水”至少给我们带来二点启示:

(1)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

春天到了,听说泗水涨春潮了(注意“听说”一词),孔子便带领学生“游赏泗水”。可见,孔子有一颗敏感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们许多教师,常常为不知道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苦恼,他们苦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缺乏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围绕三条线索进行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我们应该把活动内容进行处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动。除了注意收集和处理固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外,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多种信息,使之成为即时课程资源,然后组织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彻底解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知道做什么的烦恼。

(2)消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相矛盾的顾虑。

《孔子游春》教学例谈 篇6

一、 入文本情境

课文第2自然段中“桃红柳绿”一词包含着丰富的春的信息,最能表现这一春天的意象。我让学生由词语的表象入手,渐次深入至文本深处去品评体悟,在涵泳咀嚼中使得文本情境逐渐被唤醒、激活。

[教学片段]

师:这一自然段中的哪个词最能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

生:桃红柳绿。

师:“桃红柳绿”一词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生:“桃红柳绿”一词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色彩美。

师:是啊,“桃红柳绿”一词所表现的色彩是多么明艳,这可是春天里最美的色彩。同学们,由“桃红柳绿”一词你还会想到哪些诗句?

生:我想到了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师:好一个“人面桃花相映红”,可谓道不尽桃花的色彩之美。

生:由“桃红柳绿”我想到了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咏柳》诗的后两句更是把春风写活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万条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会发出怎样的声响?

生:这声响一定是轻柔而动听的,像优美的琴声。

……

师:下面就让我们入情入境地读读第2自然段,与孔子一道漫步于美丽的泗水河畔,去感受那“桃红柳绿”的春景吧!

(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第2自然段。)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饱含诗意的想象品读与切己体察中学生悄然进入了文本情境,从中他们不仅品出了色彩,还想象出了画面;不仅感受到了音韵,还体会出了春景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此时此刻,泗水河畔的“无边光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已是万紫千红、春意盎然了。

二、 体语言意境

《孔子游春》一课的第2自然段不但写景色美不可言,文本的句式也很有特点。教学该部分时,我们不妨引领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文字的脉动,在涵泳品评中感受语言的鲜活,不断深化,逐层深入,切实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

[教学片段]

师:泗水河畔的春景真是太美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读后答)

生:第2自然段是围绕“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这句话来写的。

师:围绕这句话,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学生交流,师板书:大地、森林、太阳、轻风……)

师:请同学们用心读读相关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句子句式相同,结构相似。

生:这些句子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这位母亲的伟大。

师:能模仿这样的句式仿写一两个句子吗?

第2自然段围绕中心展开描述的结构方式,及文本的句式特点,为学生的语文學习提供了可资借鉴、模仿的范例。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学生不仅领略到了文本言语的内容之美,还体会到了文本言语形式的独特和巧妙。

三、 察人物心境

课文第2自然段并不是单纯写景,到自然中去,敞开心灵,拥抱自然,孔子与弟子们正在践行儒家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教学片段]

师:课文第2自然段仅仅是在写景吗?春景部分的内容与“论水”“谈志”的内容有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潜心读文,静心思考)

生:孔子是在美丽的春景中与学生论水的,应该是触景生情。

师:好一个“触景生情”。

师: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后面“谈志”部分的内容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生:我认为第2自然段是融情于景。因为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一定是有意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玩,让弟子们受到熏陶的。

师:说得真好。这一段并不是单纯写景,其中寄寓着孔子和弟子们的理想和追求。让我们再次读读这一部分,一定有不一样的体会。

(学生深入体悟第2自然段)

桃花烂漫,柳枝轻拂的泗水河畔,孔子的志向穿越千年。“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学生不但领略了孔子眼中之春的迷人风光,还品读了孔子心中之春的永恒魅力,此时此刻他们内心的充盈与丰满正如泗水河畔那融融的春意了!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 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2.通过听、说、读、写、思的语言实践,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树立“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研读“论水”以及“论志”两个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上节课, 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来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 跟随着我国古代圣人孔子一起去泗水河畔踏青。同学们能不能概括这一天主要发生了什么事?

二、自读自悟

1.“子曰: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孔子凝望着欢快活泼的泗水, 在想些什么呢?

2.孔子的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啊”?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看看这一段中的哪一点能够触动你的情思, 引发你的感慨, 就请你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悟与理解。

4.我看大家都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了许多闪烁着智慧的文字。我们来交流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好吗?

(1) “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 让你想到了谁?

(2) “万物入水, 必能荡涤污垢, 它好像善施教化”, 让你想到了谁?

(3)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或方或长, 流必向下, 和顺温柔, 它好像有情义。”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 “水穿山岩, 凿石壁, 从无惧色, 它好像有志向。”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什么?由水的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 你想到了关于水的什么成语?

5.小练笔:水若满则溢, 它好像____;水清澈透明, 它好像_____;水____, 它好像______……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仿写表达训练, 一是对文本末尾处省略的内容进行补白;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文本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组成结构, 从而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相融,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孔子仅仅是在赞美这泗水河里的水吗?

7.是啊!这段短短的话中, 包含着多少内容!

什么叫“意味深长”?这段话中除了有孔子的“赞叹”, 还有什么?

8.同学们, 喜欢孔子的这段话吗?指导背书方法。

【设计意图:首先鼓励激发学生通过自读,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并进行讨论。而后将问题归纳、整理,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个解决。这样, 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三、师生言志

1.颜回和子路有什么志向?和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同是孔子的弟子, 你喜欢谁呢?

2.子路也问过孔子的志向, 孔子当时回答了这样一句话:“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3.孔子的志向和弟子的志向不同在哪里? (孔子胸怀天下)

4.“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老师虽不能像孔子一样, 但也想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如果你是孔子的贤弟子, 你有什么志向?

5.简介“孔子学院”。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 语文教育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见解。】

四、课外延伸

1.摘抄、背诵孔子的名言。

2. (出示:《论语》) 课后读一读孔子的著作, 更多更深地了解孔子。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1.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受泗水河畔浓浓的春意,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3.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受泗水河畔的春景及孔子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通过想象, 仿写练说。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说的那段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扣题导入

1.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去泗水河畔游春。 (板书课题:孔子游春)

2.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 请同学们想一想, 这篇课文大体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相机总结: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谈志向)

【设计意图】课伊始, 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回顾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结构, 较好地架设起一二课时的桥梁。

二、创设情境, 学习“赏景”篇

1.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去泗水河畔游春, 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春景呢? (板书:赏景)

2. 出示第2节内容。

(1)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这一节, 看看通过朗读,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春景?

学生自读, 交流。

看到那迷人的景象了吗?能把你看到的景象说出来一起分享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仿佛看到的景象, 师相机评价)

(2) 景美, 作者的语言更美。请女同学一齐来美美地朗读这一节, 再来感受一下这迷人的春景。 (女生齐读)

(3) 作者之所以能把景色写得这么美, 是因为作者把大自然当作 (一位伟大的母亲) 。在你的眼中, 大自然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学生思考互说, 交流。

美丽的母亲、慈爱的母亲、温柔的母亲…… (相机指导朗读)

(4) 指导仿写。

你们的语言很美, 朗读更美, 老师仿佛也看到了这样一位美丽、温柔、慈爱的母亲。大家注意了没有, 在这段话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 它的作用大家肯定明白, 你们能通过想象, 仿照文中的句式, 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吗?

学生练写、互说, 交流:

薄薄的雾霭是她神秘的面纱;

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声;

巍峨的山峰是她挺直的脊梁;

清澈的泉水是她甘甜的乳汁;

……

(5) 总结范读。

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啊!是的, 春天是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 你们看:金色的阳光、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柔柳、和煦的清风、青青的小草, 再加上泗水的绿波, 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多迷人啊!闭上眼睛, 再一次用心去感受这迷人的春景。 (师配乐范读)

(6) 美吗?想赞美大自然迷人的春景, 赞美这伟大的母亲吗?下面就让我们一齐朗读这一节, 来赞美这迷人的春景, 赞美伟大的母亲。 (生齐读)

【设计意图】“入境始为亲”,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 创设情境, 将学生带到了春意盎然的泗水河畔, 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给课文“留白”处“补白”。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语言的同时, 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还使他们学会了用语言去表达美、创造美, 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体情悟道, 学习“论水”篇

过渡:弟子们都沉醉在这迷人的春景当中, 而孔子的心情却很不平静, 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 陷入了沉思。这时孔子在思考什么呢?这司空见惯的流水在孔子的眼中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 (板书:论水)

1. 出示第八节内容。

(1) 请同学们默读孔子的这段话, 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2) 学生自读后小组交流学习心得。

(3) 全班交流讨论:“孔子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

水是真君子, 是因为水有德行, 有情义, 有志向, 善施教化。

(3) 孔子说水有德行, 有情义, 有志向, 善施教化, 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结合对水的了解以及以前学过的有关水的知识来理解。)

水有德行是因为。

水有情义是因为。

水有志向是因为。

水善施教化是因为。

(4) 同学们理解得非常深刻, 带着自己的理解, 我们再读一读这段话。 (齐读)

(5) 真君子除了这些品质之外, 还有哪些呢?你能联系水的特点, 把句子补充完整吗?

出示:水, 它好像。

学生思考, 同桌之间先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

(6) 你们论水的本领和孔子不相上下。这些都是真君子的品质, 那么, 孔子论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教育弟子做人) 是的, 孔子论水的真正目的是教育学生做像水那样的真君子。他并没有简单地说教, 而是借水喻人, 发人深省,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相机点拨。

(7) 大家讨论得很热烈, 感受得很深刻, 是呀, 孔子的确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不单单要求他的弟子们做真君子, 同时也时时以真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我们一起再把孔子的这段宏论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感受一下, 并铭记在心, 作为我们做人的准则。 (齐读)

【设计意图】课文第八自然段孔子“论水”是全文的重点, 也是难点。在这一段的教学过程中, 先让学生自主质疑、探究讨论, 而后循序渐进地逐个解决 (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水 (君子) 还有哪些特点?→孔子论水的用意) 。这样, 由易到难, 步步深入, 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同时帮助学生挖掘文本丰富的内涵, 及时进行扩散思维训练,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通过朗读, 实现师生、生生及文本之间的对话, 将学生的思考和认识引向深入, 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升华, 学习“言志”篇

过渡:同学们都明白了孔子的用意, 那么弟子们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了吗?读10~17节画出相关语句。

1.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板书:言志)

(1) 子路是个急性子:“……同享嘛!”

从这句看出子路乐善好施, 有如水的哺育众生, 真不愧有情有义。从他的志向里我们确实能看出子路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指导朗读子路的话。 (分角色朗读, 重点抓住“急性子”、“话音未落就开了腔”)

(2) 温文尔雅的颜回:“……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颜回希望成为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他的谦虚沉稳正如水的和顺温柔。

指导朗读颜回的话。 (重点抓住“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

2. 拓展。

(1) 文中颜回把他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 想知道颜回的志向歌的内容吗?

出示颜回的“志向歌”。

学生自读。

颜回拿利剑、美玉、猛虎、凤凰自比, 告诉我们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 非常希望建功立业, 为国做出贡献, 却无用武之地。但他并不悲观失望, 也不高傲自负, 正如他所说的“用之则……舍之则不卑不亢”。

(2) 孔子的弟子们都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说明了自己的志向, 能说说你们的志向吗?学生交流自己的志向。

3. 感悟春意。

过渡:听了你们的志向, 老师非常高兴。老师觉得我们课堂上的春意和泗水河畔的春意一样更浓了。

(1) 出示“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理解“春意更浓”的意思。 (相机板书与师生情有关的带有“春”字的成语)

(2) 总结:弟子们不仅沐浴在春风中, 更沐浴在师爱的阳光里, 沐浴在美好的人生里。大自然浓浓的春意和师生间浓浓的真情互相交融, 令人叹为观止。因此 (齐读)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设计意图】通过互评方式, 体会子路的急性子和颜回的温文尔雅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 进行适度的拓展“颜回把他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 想知道颜回志向歌的内容吗?”“孔子的弟子们都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说明了自己的志向, 能说说你们的志向吗?”从学生谈自己志向的话语中, 体现出学生对孔子的话有了进一步体悟, 最后, 引导学生领会“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句话的含义——孔子与他的弟子之间浓浓的情谊, 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五、课外延伸, 布置作业

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孔子游春》这篇课文, 与孔子这位圣人进行了零距离接触, 触摸到了他那颗伟大的灵魂, 领略了他的智慧及博大精深的思想, 让我们受益匪浅。课后让我们读一读孔子的著作, 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

【设计意图】让教学活动与课外阅读“手牵手”, 让我们的学生与经典常对话。

板书设计:

12孔子游春

赏景 春意盎然

论水 春色满园

上一篇:高中小说教学方法下一篇:自我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