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控能力(精选12篇)
自我调控能力 篇1
近几年, 网络飞速发展, 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通讯手段, 提供了大量信息, 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出现在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群体当中, 集中体现为中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必须从中学生自身素质抓起, 因此, 要加强中学生的自控意识, 让他们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自觉控制自己的不良网络行为。
一、当今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现状
当今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 现在中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是不足的, 学校对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也是薄弱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多数中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环境
首先在认识上, 许多中学生不能对网络有一客观正确的认识;其次在方法上, 他们也很难形成系统合理的运用方法, 使网络资源不能很好地得以使用。加之中学生心理上的幼稚单纯, 对网络环境没有清醒正确的辨别是非概念, 盲目追求网上冲浪, 却不能理智地调节自己的网络行为。
2. 许多中学生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
对于过度迷恋网络游戏, 执著于网上交友, 依赖于网络世界, 黄色、暴力“入侵”等, 同学们都觉得应该抵制, 可实际上又时而宽容自己去做这些事, 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不良网络行为。
3. 中学生对网络环境的自我适应能力普遍较低
有很多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很容易迷失方向, 放任自流, 自我控制意识欠缺, 因而对网络环境的自我适应能力普遍较低。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是低水平的。信息时代对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我调控能力的高要求与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低水平现状的矛盾, 突出说明了当前加强对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当前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低的主要原因及分析
造成中学生网络环境下自我调控能力低的主要原因是:自我意识水平低, 对网络的认识不够和意志薄弱。分析其原因, 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与中学生个体还不够成熟有关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冲突时期, 生理上已日趋成人化, 但心理上却还不成熟;他们盲目融入网络世界, 经验、阅历明显不足;喜欢追求新鲜事物, 但是非辨别能力和行为自控能力不强;情感体验强烈而丰富, 但是情绪控制、情感表达欠缺。所以, 在包容万象的网络世界面前何去何从, 如何抉择时容易出现偏差, 走弯路、错路。
2. 与学校管理存在漏洞有关
科学的进步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学校硬件设施越发先进, 网络到了课堂, 宽带进了宿舍, 但是管理却未到位。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方面有漏洞。对中学生中出现的旷课、逃课、晚归、夜不归宿等现象查处不力, 给中学生通宵上网等行为提供了便利, 从而助长了中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
3. 与家庭教育有关
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父母为子女包办一切, 过度保护、控制的家庭教育方式使中学生在思想意识、人际交往、自立自理、行为决策等方面严重不足, 对问题认识不深刻, 对网络中存在的良莠分辨不清, 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容易迷失方向。
4. 与当前的网络环境有关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一些人盲目追求金钱利益, 忽视道德修养学校周围布满了各式各样的网吧, 为中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形形色色的网络活动吸引众多意志力薄弱的中学生, 使中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过度迷恋网络, 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三、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策略
1. 加强中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对网络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能够自我调控的保障。中学生只有对网络有清醒正确的认识, 才能合理地驾御网络, 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 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网络行为, 自觉调节自己的网络行为, 从而很好地调控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行为。通过宣传教育让中学生充分认识互联网的以下特性:
(1) 互联网的全球性特征。互联网的全球特性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 对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网络是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由于技术的原因, 现在很难做到对网上信息进行严格审查, 也不可能对信息进行逐一核实, 人们都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 这就使得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 淫秽、色情、暴力、丑恶、反动的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
(2) 互联网的开放性。通过网络向全球不断地传递文化信息, 冲击着周围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中学生的思想阵地, 导致一部分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观念、道德观念淡薄。
(3) 互联网的隐蔽性。互联网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中学生的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在人———机的环境下, 人们不必与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 从而没有了传统社会的熟人圈子、朋友圈子对人的行为有形或无形地进行约束。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与人交往, 没有责任没有义务,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不同的“字符”与人交流, 而不用担心被人觉察。青少年中学生浏览色情暴力网站, 恶意攻击诽谤他人, 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等不良现象日渐增多, 而被发现的概率极低, 这就导致了网上不道德行为的增加。
2.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首先, 应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意志品质结构中, 决心、信心和恒心是三个重要因素,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渗透, 共同制约着人的意志行动。在学习活动中, 中学生第一要下决心, 明确学习目的;第二要树立信心, 相信自己的力量;第三要持之以恒, 百折不挠, 才能取得学习的成功。意志过程的这三个阶段, 既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 形成一个整体, 又相互交织, 彼此促进。
(1) 决心。决心就是对所做决定的肯定, 并倾向于坚定不移地实施决定。“下决心”就是我国古代学者所说的“立志”。古人云:“学者须先立志。”又说:“无志则不能学, 不学则不知道。”可见, 决心是意志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它必须要:认清客观条件, 开展动机冲突, 积极进行思维。
(2) 信心。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 也称为自信心。它既是决心的基础, 又是实现决心的重要保证。
(3) 恒心。《现代汉语词典》对“恒心”的解释说:恒心是长久不变的意志。恒心是信心的深化, 是实现决心的重要保证。在意志过程中, 恒心具有更为本质的意义, 因为光有决心和信心, 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恒心, 也是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3. 提高自我认识, 加强自我调控教育
要全面的认识自我, 除了全面地听取别人的评价以外, 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 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控。“日三省吾身”。一个人是否经常地认识自我、剖析自我、评价自我, 关系着他能否不断进步。提倡频繁地反躬自省, 自我调控, 不仅从修身养性的角度说是有益的, 而且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说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经常反省使人随时了解自己, 发现问题, 认清差距, 分析原因, 寻找解决的办法。经常反省、善于反省是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表现, 经常有效的反省, 又将促进个体心理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倘能进入良性循环, 就会出现“正反馈”效应, 使个体获益匪浅。经常的、正确的自我调控将对提高自我认识的准确性起着积极的作用。
循序渐进地实现他控向自控的转化是实现自控教育的重要一环。自控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魏书生认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管理过程”。中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依赖教师和家长这两根拐棍, 一下子想让他们自控是不可能的, 也容易出乱子。因此, 在实际操作中, 通过“首次慢动、逐步加速、系统计划、控制时空、进入轨道”五步, 培养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控能力。首次慢动, 即降低能力台阶, 让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 大家都可攀登上去, 这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阶段;逐步加速, 即让学生立足于自我竞赛, 在旧我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系统计划即引导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的具体计划, 并坚持执行;控制时空, 即通过自控与互控的方法, 让学生的好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进入轨道即形成自控习惯, 学生的行为已由原来非自觉的被动控制转变为愉快的自觉的第一需要了。
四、结束语
自我控制能力是人的一个重要品质, 加强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它是中学生通向成功的一种重要精神素质。良好自控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日之功, 在网络环境中, 中学生应从提高自我意识出发, 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克服自己的薄弱意志等方面来加强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结合以上诸多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策略来提高自己在网络环境中的自我调控水平。只有自己真正意识到自我调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实采取措施, 加强自我修养的认识, 提高自我素质, 才能提高自己的自我调控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晓霞.试析大中学生网络行为对其人格形成的影响[J].青年学研究, 2004, (3) .
[2]李玉华, 卢黎歌.网络世界与精神家园[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华.互联网对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 2 (4) .
[4]戴黍.网络理论:现状与前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8, (2) .
[5]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6]孙远, 李雪, 张建伟.培养自我调节学习的有效策略[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7.
[7]王立新.自我调控策略在中学生学习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报, 2004, (8) .
自我调控能力 篇2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察觉;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而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启动或制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
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心灵捕手》浮华不过一场云烟
一个自我意识有问题的人,可能出现多种人格问题,比如没有自知之明,自我情感匮乏,缺乏自律等等。。。
脾气暴躁怎样自我调控 篇3
晓磊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沟通,发现晓磊存在明显的爆发型人格。
爆发型人格,是指常会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而又无法控制的愤怒情绪甚至暴力行为的人格。具体表现为:①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由于控制能力差,容易与别人发生争吵或冲突,往往可以因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或暴力行为。②情绪和行为具有不稳定性。由于缺乏自我认同的稳定性,因而不断地寻求自己的生活角色,但又没有找到很好的定位,就导致变化无常的生活态度,形成了情绪的不稳定性。③情绪和行为具有反复性。每次在暴怒或暴力行为之后,都十分内疚懊悔。在间歇期表现正常,能与人正常相处。但过不了多久,暴怒或暴力行为等又会重新表现出来,呈现出明显的反复性。④挫折耐受力差。这种人遇到刺激强度即使很小,也能触发强烈的情绪反应,容易小题大做,这是因为挫折阈限低,挫折耐受力差。
爆发型人格是可以通过自我调控得到改善的。
首先是在间歇期里加强自控能力的培养。一是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用道德的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二是增强法制纪律观念,用纪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三是学会心理换位,经常替别人想想以使自己学会冷静;四是学会运用“制怒”等座右铭来提醒自己,从而提高自控能力;五是学会用愉快的情境体验等来驱赶不愉快的情绪,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六是正确对待挫折,认真分析挫折原因,不盲目采取情绪化行为,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
其次是学会在激情爆发时自我调控的方法。①警醒法。当怒火即将爆发的瞬间,立刻卷起舌头不讲话,闭上眼睛,脑子里默念“忍”字警醒自己。②回避法。迅速离开产生激情的现场,去从事别的事情,如去跑、去跳。③暗示法。如果一时离不开现场,可在脑子里迅速默念:“大发脾气有什么用?发火会使自己失态,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上一次发火自己已懊悔极了。这次千万不要再发火了……”④假想法。迅速想到暴怒或暴力后的严重后果,尽量把自己激情爆发后的后果想象得严重些,以使自己息怒。⑤宣泄法。实在怒火难耐时,你就赶紧对准一堵墙,挥舞你的拳头。这样,既宣泄了怒火,又避免了造成人员财务的伤害。
强化师生沟通 促进自我调控 篇4
一、学会共情,为师生沟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共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这是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核心。
沟通先于情感,教师要放弃一上来就评价或讲道理的习惯,而是学会心理换位,要把自己的心理放到和学生的同一高度,去体验学生的感受。比如,有学生告诉你“:这段时间情绪低落,做什么都没有兴趣,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我觉得学习要跟不上了……”一些老师会说:千万不要灰心,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或你的明天会更好;或人不应该悲观沉沦等等。这些都没有理会学生的感受,或虚弱保证,或排斥消极情感。正如莫里斯·比格所说“:为了有效的对待学生,教师必须考虑:‘如果我在这个学生的年龄并有他的心理环境和同他相似的顿悟和价值的体系,那么,我将做些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做?’”当老师与学生共情后,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如:“你的心情很不好,感到精神疲惫并担心因此会影响到学习,是这样吗?”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与学生交谈并进一步分析原因了,有利于学生达到心理上的共鸣。
二、积极关注,让沟通成为激励学生的方式
积极关注是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言语和行为方式中积极面、光明面、长处、优点,予以有选择的、特别的关注。这种积极关注,实际上就是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认识,在不忽视、不回避学生实际问题的前提下,着重指出其潜在的积极因素,不断地从学生身上挖掘、发行他的价值和力量,让沟通真正成为个激励学生成长的方式。因此,在沟通中,学会积极关注,教师可以运用倾听技巧,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它是全身心投入,专注地听,这种倾听的习惯和态度很重要,它本身就能够传达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信息。而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才会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样的激励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真诚待生,为沟通建立一个信任的平台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育要尊重人,要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的体验。而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一个人,接纳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而不是仅仅接受学生的光明面,排斥其消极面。
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带着面具,扮演角色或像完成例行公事一般与学生交流,恐怕永远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例如有人来校参观或检查工作,你要求学生应该说什么,应该表现好一些。一个学生对你说“:你是不是怕今天有人检查才这样要求的?”你如何回答?“不是,我们平时就是这么要求的!”显然,你是在掩饰自己。如果你很真诚地袒露自己“:是的,我有些紧张,因为这次检查对我们很重要,希望你们能够表现好一些,帮帮这个忙。”
真诚意味着教师更应该对学生保持微笑,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称赞的话语,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在当今,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对老师严厉的硬性说教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反而在友善的气氛中,以平常谈话形式要求下怎样做会更有效。
四、形象具体,切实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所谓形象具体指教师协助和引导学生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体验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使谈话话题指向具体的事实和细节,使双方讨论的问题更加清晰、准确,是沟通不停留在表面而走向深入。诸如学生说“:我觉得最近心情不好,烦死了,感觉糟透了。”这时你需要具体化的询问:“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不管面对一个怎么愤怒或失望的场面,只要你积极的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失望的学生在自由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减轻,而且通过你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问题已经引起老师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端。而等你帮助学生把烦恼、不安的原因讲出来,也许他会发现问题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当学生说“:我觉得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对这门功课什么都不懂。”对学生的这种过分概括,谈话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究竟有多少人看不起你,也许只是个别同学而已;对这门功课,究竟有哪些不懂?运用面质要求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要善于帮助学生面对自己的矛盾之处,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感受、信念、所处的环境的深入了解,面对现实。
浅谈收费员不良情绪的自我调控 篇5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由于我们的情绪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左右,一名收费员在收费窗口要想一直为司乘人员提供微笑服务,将亲切热情的情绪传递给司乘人员是颇有难度的。怎样才能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否学会化被动为主动?在这里,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影响收费员情绪变化的三个方面
一是环境因素。收费员长期处于“人、车、路、钱”的单调环境中,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且收费站大都地处相对偏僻的地方,生活比较单调,易产生郁闷,这样可直接引起不良情绪。
二是性格因素。收费员大都是年轻人,处于情绪最容易波动的年龄。收费员在岗位上接触不良情绪的人员,很容易被感染,并会以服务为载体将恶劣情绪传染给下一位司乘人员。且年轻人一般都个性活泼,喜怒哀乐形于色,特别容易受到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影响,对情绪不易自控。
三是角色意识。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收费员把自己等同于驾乘人员,用对等的方式与服务对象交往,就会计较驾乘人员的一言一行,难以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才能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在收费工作中,连续进行单调的重复性工作,产生疲劳在所难免。如果发现自己情绪状态不佳,不妨把自己置身于对方位置,体验司机在交费时的心理感受。通过这种角色转换与定位,能很好的缓解情绪,可以达到转换心情的效果。微笑不仅是献给别人的,也是应该给予自己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调控心境的手段。
自我调控能力 篇6
关键词:班集体;学生;班主任;自我调控
在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这几年,经常能看见有些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对学生大动肝火,对学生很少有肯定,学生却还是不服从管理;而有些班主任则对学生褒贬有加,采用了非常温和的态度,相反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实,这就反映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调控能力”的高低。
一、意识的自控和班级管理的关系
对于意识,这里所表达的意识通常是指自我意识。本人认为自我意识由以下几个元素组成: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控制。自我意识是对我们个人的一个调节和一种制约。对于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应该重视自己的意识自控。
1.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反思
在意识自控中,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对自己所管理的班级有一个客观和正确的评价,这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基础。根据这几年的教育经验以及查阅资料得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如果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其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曾经一个美国心理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教师在教室里所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自己。”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自己的了解难于了解别人,这是因为人都有盲目性。比如,很多时候会听到来自一些班主任的抱怨——学生如何顽劣不求上进,却从来没有意识到也许是自己的引导或者鼓励方式不对,有的会说学生问题很多,却从来没考虑到或许是自己的班级管理方式不科学。所以,很多时候班主任都没有从自身方面出发,没有自控意识。
2.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以及调控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班主任会因为管理学生而忽略对自己不良习惯的反思,就像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不自觉地会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对自己教学方式的深思,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反思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因为在很多时候班主任往往过于严厉,动辄斥责学生,不合乎人情等。那么,如何在自己的行为上有意识地反思和调控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获得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然后及时做出调整。通过反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班级管理中对于情感的调控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对于学生的引导以及影响很大,班主任的情绪和情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所以,班主任对于自己的学生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们,避免情感的偏向。
1.爱的教育
生活中不能没有爱,同样,教育中也不能没有爱,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爱的体会很明显,在教学过程中若是一节课板着脸孔来教学多半是事倍功半,相反的却是事半功倍,而且在对学生的关心中,用爱心来教育他们时常比批评效果显著。比如,一次考试学生没有考好,你并不是一味地斥责他哪里不该丢分等,而是在指出学生的过失性错误之后给予鼓励,一般情况这种学生在下一次考试中会取得一个高分。
2.避免情感偏向
在班级中,优生和学困生是并存的,这是由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决定的。因此,教师并不能把所有的情感投入到优等生身上,若是这样,一方面会让好学生产生骄傲心理,不利于优等生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忽略了学困生的感受,会影响到他们在后续学习中的状态,很难再有进步,更有甚者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教学者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加以重视。
三、在班级管理中对自己行为的自控
学生的问题很多与班主任的管理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应该慎重地处理学生问题,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自控的重要方面。学生的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上课睡觉、精神不集中、顶撞老师、打架斗殴等。这些问题行为有些老师的处理方式难免有不对,像罚站、责骂、写检讨、调换座位、请家长等,因为在教育岗位已有几年,很多时候关系较好的学生也会对我述苦,大概意思就是很反感班主任的这些做法。在采用这些处理方式后,很多学生更是反应激烈,上课不愿听讲。所以,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及自我行为的自控能力,当面对问题学生时要控制好情绪,找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切忌发火;要通过理解和同情心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了解他们、鼓励他们、劝说他们,以温和的方式对待他们。
总之,这几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自我调控起着非常直观的作用,更是一个班集体是否优良的关键。而我作为一个新进的班主任更应该切实做到自我调控,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争取做一个桃李满天下的教育者以及班主任。
参考文献:
[1]李洪宇.班主任的自我调控成就班级管理[J].科技资讯,2007(17):121.
[2]郭纯静.班主任要善于自我调控[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8(02):90.
自我调控能力 篇7
如何从教学文化的角度看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改变无效、低效教学, 实现有效的、优质的教学?笔者认为除了要有对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把握, 以及注重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层面的研究, 还应该注重教育、教学主导方面即教师积极的个体特质因素, 如良好的课堂自我调控能力的研究。这因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频度和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管理状况, 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自我管理水平又制约着整个课堂教学管理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加强课堂自我调控十分必要。
一、意识自控
这里的意识, 指的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能对人的心理发展和道德行为起着调节、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对人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人的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因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自我意识系统。其中自我控制是人心理活动中的能动性表现。它既能遏制不符合目标需要的活动机能, 又能激发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排除障碍、克服困难等活动机能。所以教师要重视自己的意识自控。
1. 正确了解自我。
意识自控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要有一个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在教室里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自己。”但正确地了解自己是比正确地了解别人要更不容易。比如,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的教师抱怨学生不专心听讲, 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课讲得多么的糟糕;有的教师总在渲染学生是如何如何地不遵守课堂纪律, 却没有想想自己组织教学能力是如何的缺乏。更有甚者, 在某种特定条件下, 把自己偏激的认识当做“创见”, 把自己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举动误为“创新”。由此看来, 身为人师者也很有必要下功夫准确地了解自己, 从而提高意识自我控制能力, 逐渐由“他律性”转向“自律性”。那么, 有必要经常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比如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否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自己的教学中是否出现了“教学障碍”?其主要原因又是什么。自己每堂课设计和教学过程是否遵循了一堂好课的要求?自己的教态、板书、仪表和风度是否得体?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是否出现了主体偏差?自己的课堂注意力分配是否得当?自己的课堂管理是否到位?等等。
2. 发展自觉威信。
教师的意识自控还要防止因自然威信产生的“权威”心理。教师对于学生一般都具有一种自然的威信。它是建立在教师所具有的教育者身份所赋予的权威、权力和影响力的基础上的;是在师生接触的开始阶段, 由学生对教师的自发信任和尊敬而产生的。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这种由职业产生的自然威信, 滥用这种自然威信, 以权威者自居。那么, 就有可能对学生动辄发号施令, 时时体现一种“威严”, 使学生可敬而不可近。也有可能因权威心理作祟, 有些教师不会承认自己教学的不足或失误, 而且对自己的不足很容易自我原谅。如此累积下来, 这种自然威信很快会在学生心里下降以至丧失, 严重的甚至会动摇或公开否定教师的这种权威, 课堂的种种问题行为也就必然增加。因此, 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种由职业产生的自然威信, 增强发展自己的自觉威信意识, 努力运用自己的品格、学识和智慧去赢得学生出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有了这种自觉威信, 教师才会具有真正的权威, 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产生强大的教育威力。
二、情感自控
教师的情感和情绪品质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动力、教学思想和语言表达, 而且影响着学生听课情绪和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程度, 从而影响课堂上的教学组织。因此,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 抑止消极的情绪, 是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
1. 养成高尚情感。
所谓高尚的情感, 即情感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倾向社会的, 而不是倾向自我的。高尚的情感主要体现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 也体现在教师的自尊心、责任感和荣誉感等方面。对教师而言, 高尚的情感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感情力量, 它可以调动教师的全部精力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奋斗。对学生而言, 教师的情感状况对他们的学习虽不直接起作用, 但间接影响却十分明显。有人将学习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比作是汽车的发达机, 而将情感比作是汽车的燃料, 是比较贴切的。教师高尚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 使学生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自觉规范课堂上的学习行为, 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那么, 教师应主要注意一些什么?笔者认为需要慎独, 需要内化, 要着眼于隐处, 要把着眼点放于自己的思想深处;要着手于小处, 不放过自己每一个有损教师形象的错点, 切莫“因恶小而为之, 因善小而不为”;要着力于一个“恒”字, 做到生命不止, 内化不止。
2. 不带消极情绪。
首先, 保持良好的心境, 不带消极情绪进课堂, 是教师社会角色所决定了的。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样性, 学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指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需要教师播撒阳光, 需要教师留下微笑。
其次, 教师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 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由于被寄予的社会期望, 感受的工作压力和内心的角色冲突, 以及付出与所得的反差较大等方面因素, 难免会产生苦恼、焦虑、忧虑等消极情绪。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自行消除这些不良情绪, 把它带到课堂上, 那么也许就会讲课没有情绪, 学生则昏昏欲睡;也许会发无名之火, 从而造成师生对立等严重后果, 那样实现有效教学只能是一厢情愿。
3. 避免情感偏向。
教师的情感偏向, 既会损害教育公平之义, 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情感偏向, 通常表现为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后进生的偏见, 这都是需要避免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将这种好恶情感自然流露出来, 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气氛及师生关系的。对优等生偏爱, 优等生可能会产生心理学上讲的“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们也许会更加奋发努力, 但也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出现诸如意志力的弱化, 自我评价的失当, 自我表现欲望的膨胀, 与同学关系的疏远等等行为特征或心理障碍。另一方面, 对其他同学来讲, 教师对少数学生的偏爱则是破坏了集体心理平衡, 使他们产生不公平感。大多数学生是十分厌恶“偏袒”的, 这会影响他们的听课情绪。至于对后进生的偏见, 后果更是相当不好。从短期说, 会影响这一批被视作“后进生”的学习情绪, 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效;从长远说,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 今天的教育必须为未来提供全员的合格产品, 如果今天有一批学生因被视作“后进生”而受“特殊照顾”, 从而自尊心损伤, 人格发展受影响, 那教师就罪莫大矣。教师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挺起胸来做人。
三、行为自控
上文已经分析过,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同教师的课堂行为直接关联。教师具有良好的课堂行为, 是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 确保课堂教学运转有序的关键所在。
1. 勤于自省自察。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自身的不当行为往往不易被自己所觉察。诸如不太注意仪表, 讲课时常常带口头禅, 经常拖课, 时不时做出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多余动作, 音调过低或过高, 教学节奏过快或过慢, 表情呆板, 教态过于严厉, 喜欢小题大做等等。如不经人提醒, 教师有时还觉察不到。那么怎样自控教学行为呢?防止“当事者迷, 旁观者清”,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注意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要善于从学生的目光、表情和姿态中,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从而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及时调节。
2. 慎待问题行为。
正确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是教师行为自控的一个重要方面。说起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我们不少教师每每抱怨又抱怨, 列数学生种种“劣行”。对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有些教师常采用最激烈的方法来处理, 甚至责骂、讽刺挖苦等等。这样有违教师行为学理论的错误做法, 虽然有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往往使大多数的课堂问题行为变得更坏、更隐蔽、更难于消除。固然, 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偏离性行为, 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学习、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的不正常行为, 是给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带来麻烦的行为, 我们绝对不能“开一只眼闭一只眼”, 必须坚决及时地处理。但是, 我们要持慎重态度。要找准问题的关键, 对症下药, 切忌动辄火冒三丈;要有理解和同情心, 通过解决问题以爱心培养爱心;要对事不对人, 解决问题时不作人身攻击;要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 以良好行为控制问题行为。
自我调控能力 篇8
一大学生常见择业心理分析
1. 矛盾心理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找工作难, 找到满意的工作更难。有些大学生希望自主创业, 但又觉得创业风险甚大;有些大学生理想高远, 却又不愿放低姿态, 从基层开始做起;有些大学生想要高额薪酬, 却又不愿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一系列矛盾心理使其徘徊不定, 犹豫不决, 最终错失良机。
2. 自卑心理
此部分学生虽各方面表现不错, 但因信心不足, 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水平不高, 缺乏优势, 因而在激烈的竞争前鼓不起勇气面对, 临阵退缩, 因而错失许多就业机会。
3. 依赖心理
有些大学生自小由父母包办各项事务, 因而觉得择业也是父母的事, 从不主动参与择业、就业, 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家长、亲友、老师身上, 希望他们想方设法为自己安排工作。
4. 从众心理
有些学生择业时, 没有对就业形势及岗位进行正确定位, 也不了解自身的优、劣势, 因而缺乏主见, 当面对各种求职信息时, 往往不知所措, 盲目从众, 一味追求热门地区的热门企业, 忽略自身条件, 从而为顺利择业带来了困难。
5. 急躁心理
有些学生性格较为外向, 择业过程中情绪过于亢奋, 急于求成。不少人在还未完全了解用人企业时, 就匆匆签约, 待了解实际情况后, 便满腹牢骚, 无法冷静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过于急躁。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自我调控的途径
1. 做好择业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 在择业前夕, 要了解国家在大学生择业就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以便在择业过程中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应注意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 包括公司的规模、前景以及自身的发展空间等, 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其次, 应注重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除了做好知识储备以外, 还应树立打胜仗的信心和失败的准备。具体而言, 除了主动出击, 积极推销自己以外, 还应培养竞争意识,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
第二, 应迅速适应社会, 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能, 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充分运用自身优势, 并针对社会的需求, 逐步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自我
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而言, 必须对自己进行深入地了解, 分析自身的性格、兴趣、气质及综合能力等特点, 对自身进行恰当地评价, 同时, 结合就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在择业过程中注重扬长避短。
3. 正确面对择业中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 应主动调整自身的心理定位。 (1) 对自身个性、心理特点进行正确评价, 特别是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2) 了解自己对于择业目标的相关要求, 如应聘企业的前景、规模、效益、个人发展空间等, 两者相结合, 确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第二, 在面对机遇时, 并非每个人都能把握住。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乏机遇, 如学校所举办的“双选会”, 邀请众多用人企业来学校招聘, 此时, 能否顺利签约完全取决于自身的表现, 这无疑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次机遇。
第三, 面对择业中的困难和挑战时, 应正确对待主、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心理冲突, 勇于面对挫折, 方可成功择业。大学生应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摆脱对于老师、家长的依赖心理, 独立自主地面对择业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选择恰当的自荐方式, 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和推销自己, 并掌握相应的面试技巧, 游刃有余地展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 从而顺利通过用人单位的面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大学生在择业期间应正视社会现实, 了解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 同时, 结合自身能力、兴趣进行准确定位, 面对机遇和挑战时应勇敢面对, 真实、自然地展现自己的魅力, 从而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裴吉慧.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16)
你的情绪调控能力如何 篇9
1.当你参加一个隆重的酒会, 在会上你突然被要求即兴表演或唱一支歌时,
2.你去一家百货店购买东西时, 几次要求售货员服务, 但她佯装不知, 故意不理睬你。
3.当你的邻居遭到盗窃, 民警来你家访问调查, 你已提供所知道的情况, 但民警还在喋喋不休地盘问。这时,
4.好友与你商定一个约会, 在指定的地点和时间你等候了一个小时, 他 (或她) 还没有出现。这时,
5.在餐厅里, 你的一盆热气腾腾的饭菜还没吃, 被自己不小心全部碰翻在地。这时,
6.有一回你坐汽车忘了买票, 正好查票员查到了你。这时,
7.你半夜从梦中醒来, 听见厨房里发出声响。这时,
8.你回到家里, 发现水正从浴缸里溢出来, 整个家里像个水池。这时,
9.你去参加一场口试, 在场外等了好久, 终于轮到你入场了, 但对方所提的问题均在你的知识范围之外。这时,
10.你一个人乘高层建筑的电梯, 突然电梯在中途停止不动了。这时,
11.你乘公共汽车参加一次很重要的考试, 但是交通发生严重阻塞, 眼看考试时间马上要到了, 这时,
12.你向你的朋友们叙述一个很好的建议, 可是他们不但曲解了你的意思, 还嘲笑你的建议。这时,
13.你去报考某个学校, 内定已被录取, 但正式通知却被告知没有录取。这时,
14.你加入某个旅游团去观光。在某风景地, 旅游团让你按时按规定地点上车, 谁知等你赶到时, 车子早在规定时间前就开走了。这时,
15.你有一技之长, 还在认真地将技术传授给你的朋友, 可是你的朋友却中途提出不需要学习了。这时,
16.你为了学好某门学科花了很大努力, 而且也有了一些进步, 可老师仍然不满, 还批评责备你。这时,
17.你告诉你的好朋友一些知心话, 并希望他 (她) 能严守秘密, 但他 (她) 无意之中将秘密泄露给他人, 正好被你当场发现和听到。这时,
18.半夜里你被惊醒, 周围邻居发出一片惊呼声:“发生地震啦!”你也发现房屋确实在摇晃。这时,
分数分配
统计出画过“○”的A有多少个, 其个数就是你的原始得分数。再将原始得分按下表换算成标准得分。
得分分析
1.标准得分5分的人, 自我情绪和调控能力非常强, 具有良好的抗挫折、抗压力能力, 在非常紧急和重大的事件面前能保持沉着镇定的态度, 不会迷失方向, 能很好地处理问题和事态。
2.标准得分4分的人, 与同年龄层次的人相比, 能妥善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活动变化, 在一般压力和挫折面前不会轻易动摇, 尽管一些问题和事态一时不能解决, 但个人的冷静沉着的意志不会丧失。
3.标准得分3分的人, 自我情绪的调控、管理能力, 对压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处于平均水平。
4.标准得分2分的人, 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处于平均水准, 但抗压力、抗挫折的能力较低;在精神负担过重的情况下, 会失去平静感, 较担心自己的失败和挫折, 有时会丧失情绪的平衡。
自我调控能力 篇10
一、赛场上不同情况下大学生业余运动员常见的心理状态
(一) 赛场环境影响下的心理状态
观众气氛热烈环境下的跳高比赛, 尤其是观众的呐喊声和喝彩声的影响, 引起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强烈变化。这些外界因素, 既能使运动员产生振奋情感, 使情绪高涨而创造出良好的成绩, 也能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紧张, 增加精神负担和忧虑情感, 出现失控, 不能充分完成技术动作, 从而影响运动成绩。
(二) 试跳成功时的心理状态
在跳高比赛中, 每一次试跳成功, 都会引起运动员产生优越感和成就感, 这种良好的情绪会使运动员充满必胜的信心, 生理处于最佳水平状态。
(三) 试跳失败时的心理状态
在跳高比赛中, 一次或连续试跳失败, 多数运动员则会产生焦急紧张、烦躁、患得患失等不良心理, 导致技术动作出现紊乱或错误, 思想压力过大, 以及心跳加快、呼吸频率短而浅等不良的生理反应, 产生情绪消极、犹豫不定、起跳不果断等现象。
(四) 试跳高度升高时的心理状态
高度升高时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紧张度也随之提高, 当高度升高或超过运动员最好成绩高度时, 多数运动员在生理、心理上会产生畏惧感, 表现出紧张犹豫、注意力分散、信心不足、自控能力减弱、技术动作变形等现象。
二、大学生业余跳高运动员心理的训练方法及自我调控手段
(一) 进行心理训练及自我调控的时间安排
进行心理训练及自我调控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试跳时限内进行。根据田径规则精神, 当裁判员认定一切准备就绪, 试跳开始, 该次试跳时限, 应从这一瞬间算起, 运动员必须在规定时限内进行试跳。在试跳时限内, 运动员若能善于随机应变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心理状态, 做到清醒、冷静, 对于发挥最佳水平, 创造优异成绩非常重要。运动员试跳时限内的心理自我调控是运动员支配与控制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力, 它既包括遇到不符合试跳所需的心理状态及活动的抑制性机能, 也包括激发和保持为实现越过横杆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所需的积极进取性的心理状态和活动机制。
(二) 心理训练方法及自我调控手段
1. 试跳前的心理自我暗示训练
这是运动员通过多次重复某些词语, 实现心理调节的方法。它的生理机制是, 通过机体内部皮层思维过程的痕迹, 对自己施加影响, 从而达到调节的目的。暗示套语可自编习惯用语, 但内容应用轻松、积极、肯定的语气和第一人称“我”的现时语态, 如“我已经准备好了”、“我很镇定”等。切忌默想下面的暗示语:“我不紧张”、“我稳拿第一”等。因为这些语言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语言作为刺激的暗示, 要准确、简洁、针对性强, 以帮助运动员产生灵感, 抛开失败的念头, 保证试跳动作技术的正常发挥。
2. 试跳前的活动动作调节
这是一种通过活动身体来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由于人的大脑与骨骼肌之间存在着“互相传染”的系统, 因此, 试跳前可借助活动肌肉的办法来调节大脑的兴性。运动员通过轻轻的活动手脚, 轻松地走步, 并适当配以原地模仿起跳时摆臂、摆腿、提肩、拔腰、转体等技术关键动作, 既对动作技术进行了尝试性“预习”, 又能有效地转移和缓解消极情绪, 保持心理稳定。
3. 试跳前的心理念动表象训练
念动表象是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大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 (包括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 , 使之重视, 并配合适当的语言暗示对其心理施以调节。试跳前, 口中轻念着口诀, 如“内倾”、“加快”、“快速起跳”、“高摆腿”等关键动作要领, 使注意力指向即将进行的试跳;头脑中清晰地回忆动作过程———开始助跑, 感觉到进入弧线时的身体内倾, 再现垂直起跳的画面和过杆技术。口诀力求准确、简练、并符合本人的习惯和特点。回忆尽可能重现过去最成功的动作过程, 体验当时的身体感觉和心理状态, 以唤起试跳时的动觉、视觉、听觉等各种感觉的积极参与, 使大脑皮层顺利地向支配相应肌肉的神经发出指令, 引起局部肌肉微弱的、为该技术所特有的运动, 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增强自信心。
4. 运用思维阻断法进行心理调控
当运动员由于消极思维引起精神过度紧张并被自己觉察时, 可采取某种习惯的方式, 果断坚决地中断自己的消极想法, 并立即以积极的思维替代它。以积极合理的思维来代替消极思维, 从而摆脱那些引起高度焦虑的想法的干扰, 重新集中注意力。
5. 试跳前的自信强化训练
信心是运动员进行试跳的内部动力, 是推动比赛顺利进行和调节身体各种潜在力量的心理基础。试跳时运动员要相信自己的技术, 相信自己的能力, 忘掉环境, 忘掉对手;只想正确动作, 不想结果;只专注将要进行的跳高, 不顾虑过去和今后;把握可控因素, 树立坚定的必胜信念。试跳前可做些诸如面向观众有力的挥动手臂、有节奏地击掌、大喝一声等行为, 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鼓舞斗志。
6. 试跳前的呼吸调节
有意识地主动改变呼吸的节奏 (频率、深度、强度等) , 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使其达到试跳所需的适宜水平, 并保持稳定。当运动员过度紧张、焦虑时, 常有呼吸短促现象, 对此应采用缓慢的呼吸和吸气练习, 尤以腹式呼吸效果最好, 做到“深、长、细、匀”。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精神过度紧张。
三、建议
1.区别对待, 有针对性地选择心理训练、自我调控方法
在选择和实施心理自我调控的具体方法上应区别对待, 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措施,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才能更充分地发展和利用每个运动员的个性潜力。
2.重视赛前模式化训练
在比赛中, 运动员在试跳时限内一定要把自己的思维 (即什么时候应当想什么) 和行为 (即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 按照一定的程序组成固定的模式。这种固定的模式需要在赛前训练中反复熟悉, 尽量养成习惯, 形成条件反射, 到比赛时其思维和行为才能达到最佳控制。
3.应重视赛前的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在赛前把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刺激, 特别是对那些可使运动员心理、生理产生不良影响的刺激进行模拟, 以增强排除干扰, 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在模拟训练中, 要尽可能真实地复制那些在比赛中会发生的各种情况, 创造条件让运动员在近似比赛的情景下练习试跳, 以此来反复锻炼运动员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镇静的情绪状态及自我调控能力。
摘要:在田径比赛中, 跳高运动的成绩受运动员心理影响尤为严重, 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试跳前高度的自我调控能力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通过对大学生业余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总结心理训练及自我调控手段方法, 为高校跳高运动训练提供借鉴。
关键词:运动员,心理训练,自我调控
参考文献
[1]王开永, 章结.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临场不良心理表现及调节方法[J].体育师友, 2008, (2) .
[2]王乃英, 王洪恩.竞赛运动员的心理反应及自我调节[J].安徽体育科技, 2005, (3) .
[3]黄文扬, 林光云.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调控[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5) .
自我调控能力 篇11
关键词:教学亲情;诊断分析;调节策略
【教学案情】
以下是一节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公开课中的三个片段。
A片段:
出示:■+■+■+■。
师: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算。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我是通分分母为16的分数再计算的。
教师投影正方形图引导:
生2:我可以用1-■来做。
师:这里的1指什么?
生2:……(学生不能回答)
师:谁来帮帮他?
生3:这里的1是指这个正方形。
随后一段时间里生2学习情绪十分低落。
……
B片段:
出示图1
师:容易看出这两个图的面积是否相等吗?
生齐:不容易?
师:怎么办?
一学生到投影屏幕上边指边说:把左图上半部分的半圆平移到下面来?
师:为什么这么转化?
生:好计算。
师:为什么不转化成其他图形?
生:……(学生答不上来)
师:这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边说边完成板书:“不规则→规则”)
……
C片段:
出示习题(见图2):求下图的面积和周长。
学生独立练习。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
师:先来说说面积。
略
师:周长呢?
生4:3.14×(4×2)÷2+3.14×4=25.12(cm),我是将下面的半圆平移到右转化成求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再加上上面的大半圆来做的。
生5:4×2=8(cm),3.14×8=25.12(cm)。
师:你是怎么思考的?
生:8厘米是大圆的直径……
师(打断学生发言):同学们能理解吗?
众生:能。
【诊断分析】
学会等待,营造自我调节的氛围。
数学课,尤其是数学公开课,教师们都期待着“顺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在教学中缺乏足够的耐心,对于学生的理解难点或因一时紧张的无语往往采取“曲线救国”或“率性搁置”的消极策略,这是一种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极大浪费,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极大打击。面对学生无法顺利解释“1-■”的困境,我们应该多一份宽容与期待,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这幅图中的■是谁的■?”,学生自然能领悟到“单位1”的所指。教师要学会在等待中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在等待中调节自己的教学进程,在等待中让学生也调节他们自己的心理状态,只有积极、宽松的心理氛围才能催生数学智慧。
一、积极倾听,夯实自我调节的基点
倾听是学生上好数学课的必备素质,倾听更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上例C片断中学生的答案是出乎教师意料的,数学教师面对新颖解法能否适时采取调节策略,是衡量数学教师应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种积极应对的前提与基点就是真正“听懂学生的发言”,我们经常能够发现有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是表演性质的作秀!对学生的错误发言或精彩观点置若罔闻,这样的课堂必然是缺乏灵性的。生5的发言,真正有几个学生能听懂?其实如果教师再耐心地倾听一、二十秒,就一定会听明白那位同学的精彩:小圆直径是大圆直径的一半,所以小圆周长正好相当于大圆的周长的一半,那么这幅图可以转化直接求大圆的周长,即:3.14×8=25.12(cm)。我们为师者,就是要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调控,这样的教学才是以学生思维意识流动为主线的、充满灵性的教学。
二、心系重点,把准自我调节的方向
转化策略的把握是本堂课的当然重点,片断B中,例一教学承担着首次揭示转化策略的重任,教师当然希望顺利完成。但学生似乎并不“配合”,总是说不到教师设计的答案:“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善于时刻心系教学重点,要舍得在此浓妆艳抹,要确立指向教学重点的调节意识、培养心系教学重点的调节能力。
片断B中,教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调节。
一是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的策略。
二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将上面的半圆平移到下面以后就好计算了?原来的图形可以直接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张驰有度,和谐自我调节的节奏
中国篆刻艺术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学生的学习活动也需要张驰有度。显然,文中三个教学片段中的“卡壳”处正是学生的理解难点,这时候需要教师适时进行有效调节。调节策略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是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化解学生的理解难点。对于以上三个教学片段,教师要舍得在此浓墨重彩,要引导学生在“数形结合、列表整理、替换转化、倒推还原”等学习策略的支撑下,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真正把握理解难点。
自我调控能力 篇12
关键词:褪黑素,干细胞,自我更新,分化,增殖
褪黑素(melatonin,MEL)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化学成分是N-乙酰-5-甲氧基色胺,具有高亲脂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受热易被破坏,1959年A.B.Lerner等人首先在牛的松果体中分离并鉴定出褪黑素。褪黑素也在视网膜、胃肠道及哈氏腺中少量合成,另外睾丸中也能合成褪黑素。褪黑素的合成受光照的调节,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分泌减少,黑夜分泌增加。改变光照和黑暗环境,可通过下丘脑视上神经核调节松果体内交感神经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调节动物体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1]。
褪黑素是一种高亲脂性物质,易跨过细胞膜和核膜作用于细胞,故在组织细胞内广泛发挥作用。研究表明,褪黑素对于动物体的节律控制、睡眠调节、延缓衰老、免疫反应及抗肿瘤方面均具有一定作用。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许多保健药物均以褪黑素为主要成分,并得到了不错的市场效应。但由于对褪黑素不良反应的研究并不是很系统,所以许多国家对褪黑素在人类健康上的使用持谨慎态度。
干细胞是体内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对于维持组织器官正常的功能和形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干细胞的分化受机体复杂且严格的调控。目前,已经发现一些关键的小分子对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都是必需的,如维甲酸(RA)可以诱导精原干细胞的分化,6-溴靛红-3'-肟(BIO)可以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等。褪黑素作为一种抗氧化和抗衰老小分子物质,近年来发现其对干细胞的作用越来越多,本文对褪黑素在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调控过程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1 褪黑素对胚胎干细胞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作用
1.1 褪黑素对胚胎干细胞的作用
胚胎干细胞是一种从受精卵囊胚期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得到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性的细胞,可以被用作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帕金森症、脊髓受损、糖尿病等。但是受伦理道德因素的影响,胚胎干细胞分离建系所用的人类胚胎的获得很有限,因此在体外高效培养和建立胚胎干细胞系的方法和技术体系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关于在体外条件下对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调控网络进行了大量研究,已发现一些小分子物质对胚胎干细胞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如骨形成蛋白(BMP)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结合通过调控LIF/STAT信号通路来维持胚胎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RA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Y.M.Yoo等[2]研究发现,采用正常药理浓度的褪黑素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E14TG2a后,与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维持相关的一些基因OCT4、SOX2、Zfp206、Znf42的mRNA表达均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褪黑素并不能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状态,但是CCK-8试验表明,褪黑素可以明显促进ES细胞的增殖,且增殖现象可能是通过促进PI3K/AKT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和抑制β-catenin/Wnt通路磷酸化水平来完成的。A.Kumar等[3]对水牛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并用不同的ES培养液培养,在不同时间段观察发现,在加入褪黑素的培养液组中,ES细胞克隆团的大小明显要比对照组大,且形成的速率要快,克隆形成率也有一定上调(由0.6%增至0.9%),OCT4与NANOG这两个与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相关的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这些结果均表明,褪黑素可以促进水牛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和多能性的维持。
1.2 褪黑素对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作用
2006年,K.Takahashi等[4]利用Oct3/4、Sox2、c-Myc和Klf4这四种因子成功将小鼠成纤维细胞重编程得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 PSC),成功解决了胚胎干细胞的材料问题,但研究发现,细胞重编程的效率极低,只有0.2%,因此提高重编程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关于提高重编程效率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维生素C及血清替代物(KSR)可以提高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生成[5,6]。最近研究发现,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5)可以通过下调P53的表达来促进山羊成纤维细胞向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转变效率[7]。S.Gao等[8]用含有Oct4、Sox2、C-myc、Klf4四种转录因子的Tet-on慢病毒载体(DOX控制)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得到i PSC,通过囊胚注射及胚胎移植技术得到all-i PCS小鼠,然后取出all-i PCS小鼠的成纤维细胞,加入DOX诱导得到具有相同基因杂合性的i PS细胞,在这一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褪黑素进行诱导,结果在1×10-8mol/L和1×10-9mol/L时可以将重编程效率提高到0.8%左右,且生成的i PS细胞具有多能性基因标记,也可以生成嵌合体动物,该研究认为褪黑素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以减少P53与P21的表达,继而降低重编程过程中细胞的凋亡来提高重编程效率。
2 褪黑素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2.1 神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祖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9,10]。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治疗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兹海默综合征等提供了充足的细胞来源。将神经干细胞系C17.2细胞移植到患有阿兹海默综合征大鼠的大脑纹状体中,可以稳定产生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轴突生长因子(NTN蛋白)。但目前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体外神经干细胞如何进行维持与增殖、NSCs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机制等问题都还不清楚。
早在1980年就有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通过其膜受体和核受体来影响神经生物学活动,继而控制动物体的季节性繁殖、生物节律、机体温度[11,12]。同时褪黑素可以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损伤[13]。L.P.Niles等[14]在研究C17.2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时发现,NSCs中表达褪黑素受体MT1,同时在神经元与胶质神经细胞也表达MT1,且随着NSCs的分化,MT1蛋白由30 ku的非成熟体变为40~45 ku的成熟体,但不存在褪黑素受体MT2。这些结果均说明在神经发生过程中有褪黑素的参与。
2.2 褪黑素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发育调控
T.Moriya等[15]在研究褪黑素对神经干细胞影响时发现,在药理浓度下(1~100μmol/L)褪黑素可以抑制NSCs细胞的增殖(DNA的合成、神经球的形成及细胞活力下降),但在生理浓度下(0.01~10 nmol/L)却无此现象。同时在1~25μmol/L时,随着时间的延长,褪黑素可以促进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但不能促进向星形胶质原细胞的分化。另有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提高大鼠神经干细胞的生存能力,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而抑制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16]。A.Sotthibundhu等[17]也证实,褪黑素可以促进小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向神经元的分化,且这些作用可以被褪黑素受体的抑制剂Luzindole阻止,由于小鼠神经干细胞系C17.2细胞中不存在MT2受体,说明褪黑素对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是通过其受体MT1来发挥作用的。对褪黑素处理后的C17.2细胞进行表观调控方面的研究发现,褪黑素可以显著提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mRNA表达水平,包括HDAC3、HDAC5、HDAC7等;同时还发现,在褪黑素处理24 h后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可以显著升高,提示褪黑素处理后染色体的重组和基因的转录发生了较大变化[18]。此外,褪黑素也可以通过提高ERK1/2的磷酸化水平来发挥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作用[19,20]。
神经系统作为调节机体平衡的关键系统之一,其受到破坏时很难修复,这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有关,而褪黑素对其增殖和分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在体外条件下对神经干细胞用脂多糖处理以引起炎症反应,而加入褪黑素后,这种炎症反应可以明显降低[21]。综合以上研究,褪黑素很有可能成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一种理想药物。
3 褪黑素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
3.1 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以从骨髓、脂肪、脾脏、血液及胎儿组织中分离得到。到目前为止,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及神经细胞等。正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容易取材且具有较高的分化潜能,间充质干细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一种治疗多种疾病,如骨骼和关节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的一种理想细胞。
3.2 褪黑素与骨形成
早在1999年就有研究发现,褪黑素可以提高MC3T3细胞(成骨细胞系)中骨相关的标记碱性磷酸酶(ALP)和骨唾液酸形成蛋白(BSP)的表达,促进其分化及提高细胞的钙化水平[22]。这提示褪黑素有可能参与骨的形成。用成骨细胞诱导液诱导h AMSC向成骨细胞分化时,在诱导液中加入终浓度为50 nmol/L的褪黑素后,细胞中的ALP活性显著升高,而加入MT1与MT2受体非选择性抑制剂和MT2受体选择性抑制剂4P-PDOT后,这种ALP活性升高的现象被阻止。蛋白检测发现,褪黑素处理后,ERK与MEK的磷酸化水平发生变化,用相应的通路阻断剂处理后褪黑素的上述作用消失。说明褪黑素是通过激活MT2受体来激活MEK/ERK(1/2)通路继而通过一系列的下游调节作用来提高ALP活性。同时这一观点也在S.Sethi等[23]的研究中被证实。褪黑素在MSC向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当在软骨细胞培养液中利用高密度培养法对MSC进行培养时,加入50 nmol/L褪黑素后形成的软骨组织更大,黏多糖与胶原蛋白的含量更高,同时软骨细胞分化的基因ACAN、SRY、SOX9、BMP2明显上升[24]。
3.3 褪黑素与间充质干细胞
先前的研究表明,用5μmol/L褪黑素处理MSC并移植入小鼠脑膜内,可以明显提高MSC的生存能力,并且可以刺激血管生成、肾细胞的增殖及肾脏的复苏。体外细胞试验表明,褪黑素可以诱导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酶的产生,从而降低由氧化应激引起的MSC细胞凋亡。同时还发现,褪黑素处理MSC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量均上调[25]。进一步试验发现,褪黑素可以缓解由过氧化氢引起的MSC生长阻滞及细胞衰老;蛋白检测发现,褪黑素可以降低p38的磷酸化水平,提高抑制衰老SIRT1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衰老相关蛋白p16的表达。用SIRT1的阻断剂阻断SIRT1以后,褪黑素的这种缓解作用消失[26]。X.Liu等[27]研究发现,褪黑素可以改善白细胞介素-1引起的MSC细胞炎症,使MSC中的ROS水平降低35%左右,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Cu Zn SOD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水平下降,褪黑素受体抑制剂Luzindole可以抑制褪黑素的这些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最为理想的用于临床治疗的细胞,在培养过程发现很容易失去多能性,而褪黑素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小分子物质来提高其生存能力,且在诱导MSC向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褪黑素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褪黑素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药物来运用到MSC的研究和治疗中。
4 褪黑素与其他干细胞
在研究褪黑素与脂肪干细胞的关系时,添加0.1~10 nmol/L生理浓度的褪黑素可以使脂肪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细胞的增殖减缓,死亡的细胞增多[28]。白消安可以通过产生氧自由基来损伤睾丸曲细精管中的精原细胞,而褪黑素对这一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29]。在小鼠曲细精管中移植精原干细胞后,如果每天注射20 mg/kg褪黑素,连续注射10周,通过H.E.染色发现,添加褪黑素组中的细胞形态要明显好于不添加褪黑素组[30]。以上这些研究提示,褪黑素可能对精原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有一定促进作用。
5 结语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