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途径

2024-07-29

调控途径(共8篇)

调控途径 篇1

摘要:为更好执行医院新财务和会计制度, 加强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本文通过对医院设备管理不善导致维修费增加的现状分析, 提出多种解决的途径, 以期降低相关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达到提高财务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设备维修费,内部控制,成本核算与控制,调控途径,财务管理

目前医院设备管理方面并不完善, 重购买轻管理。即重视设备前期购买的流程, 而后期设备的运营却缺乏完善的管理, 容易使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发生, 导致维修费用逐年大幅度增加。

1 医院维修费现状

医院维修费分为两类, 一是设备类, 二是零星房屋土建类。经过查阅原始凭证等相关资料, 发现因医院内部控制并不完善所导致的维修费有失偏颇, 本文从加强医院内控出发, 着重围绕设备维修费进行相关分析。

1.1 监管不力, 使维修费增加

例如某一维修商家自己编制一张表格, 列示某设备使用科室维修了几台某某设备, 使用了什么维修材料以及所产生的费用。在这样的表格上, 并无使用设备的科室领导签字认可, 仅仅只有付款单位的经办人和经办人所属领导在经办人填制的费用报销单上的签字, 而出纳一般只看所有相关领导都在费用报销单上签完字就付款了。这种没有将原始凭据 (如设备维修申请单、维修记录表等) 附在一起就支付款项的现象虽不是经常发生, 但偶尔为之也容易造成经办部门人员和维修商家的舞弊, 无端增加维修费。

更有甚者是设备维修商家和采购 (或相关经办人员) 以及使用设备的科室相关人员三方达成一致, 伪造、捏造设备维修的费用明细, 虽然按一定程序签字认可, 但从一开始就偏离了真实的轨道, 这样的支出在科室奖金核算上虽有所反映, 但那仅仅是毛支出, 且是整个科室来承担的, 违规的纯利益早已流入相关人员的手里, 兀自增加医院维修费。

1.2 疏于维护, 使维修费增加

设备维修人员日常疏于对所管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1], 只是在办公室守株待兔, 等那些设备有问题了才去查看和修理, 没有把问题控制在未发生时, 导致维修费增加。

1.3 其他原因

除以上设备维修费失控外, 因医院的付款不及时, 造成的维修费累积也是非正常现象。医院延后一年半载付款是常事, 根据资金状况有时会一次付几个月的维修款, 因付款时才列支, 导致当月维修支出超大, 且和实际发生时间完全不一致, 致使当月的收支报表与实际情况非常不相符, 最关键的是没有反映全院设备的真实状况, 很不利于设备的管理[2]。

2 根据以上的种种现象, 其调控途径如下

2.1 重申旧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更新

重申旧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更新, 别再让制度形同虚设, 达到以制度管人, 而非人管人, 让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目的。设备使用科室必须认真如实填写设备维修申请单 (如医院整体管理能达到, 可通过单位内网或相关办公软件填制电子申请单) , 以前也有相关制度, 但执行过程中有所偏差, 填写的单据非常不规范:纸张规格五花八门, 填写形式多种多样, 不便于凭证的管理。应制订统一的设备维修申请表格, 将必须要填写的内容列示出来, 还必须有申请科室负责人签字, 填制费用报销单时附在一起再交由各级分管领导签字 (由网上申请的, 所有的签字都能在网上进行, 付款前可由经办人将所有签完字的原始单据打印出来再填制费用报销单再交出纳付款) 。

2.2 制订新的每天巡查制度

让每个维修人员对所分管的设备情况应做到了然于胸。维修人员每天的工作是到自己分管设备的区域巡查, 主动到科室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把问题控制在未发生时, 做到防范于未然, 降低设备使用部门的维修支出, 同时也避免设备使用部门与维修商家的不正当联合制假的现象发生, 从而减少医院的损失。

2.3 采购岗位必须定期轮换

根据单位内部控制要求, 关键岗位员工必须执行定期轮岗制度, 明确轮岗范围、轮岗周期及轮岗方式等, 形成相关岗位员工的有序持续流动, 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规避相应的舞弊现象发生。

2.4 相关岗位教育,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岗位职责和业务的培训学习

一是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 培养员工诚实守信与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的意识, 让他们从思想上意识到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二是提高院内维修人员的业务能力, 每年进行培训并有相应的考核。也就是让维修人员每年都充分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 进行相关的专业设备维修方面的培训学习, 使维修人员的业务能力得以提高。

2.5 充分利用审计的力量

目前审计只审核与查证购买设备、基础建设的流程是否合乎规定以及财务处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没有对院内各种设备的维修费进行全面的审核, 应将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以医院增值为目的的管理审计, 起到拾遗补缺、增收节支控制各种风险发生的作用, 充当一个医院经济管理卫士的角色[3]。

审计应选择跟踪一些经济业务的全过程, 特别是大型设备的维修和房屋维修, 需报审计部门备案并签署相关意见, 审计人员必须到现场查看和找相关人员了解情况, 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 把好事前的那道关, 避免小题大做, 小毛病大修理的现象, 改变“恶人”都由财务部门担当的状况, 形成医院是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共同建设和管理的大团体, 不同岗位在内部控制中应起到应有的作用, 具体实施如下:

在审计处或者财务处设立设备合同的管理岗位, 此岗位人员参与设备购买招投标及合同签订的全过程, 并留存合同复印件, 取得设备进场的第一手资料。设备合同管理包含许多要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合同中列明设备的免费维修期, 在免费期外的维修材料如何计价等等;设备维修时, 设备管理部门和合同管理人员联系, 该岗位人员必须到场, 了解并记录相关情况, 取得真实的第二手资料。经办人员填制报销凭证时必须注明具体的设备名称以及型号, 交予设备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审核, 建立设备维修的档案, 按每月或季度向相关管理部门和设备使用部门公布设备维修情况。如此可避免设备维修价高于设备购买价的尴尬现象、减少及杜绝各方面舞弊现象发生, 同时给科室购买新设备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加强了医院设备的管理, 促进医院内部控制的发展, 使医院更加良性的运转。

2.6 如实反映维修支出, 提高成本管理职能的发挥

2.6.1 不以付款才列支, 应按月为单位, 让采购或经办人将所有原始凭

证—以费用报销单、发票、设备使用部门维修申报单及送货单等为原始依据编制的一式两份电子表格, 列明维修科室、设备名称与型号、维修日期、维修单位及金额, 且有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院内维修部门负责人及院内院外维修人员签字, 合同管理岗位人员审核后在原始凭证及编制的电子表格上签字注明, 其中一份电子表格与原始凭证附在一起供付款和会计制单时参考, 另一份则由财务收取, 以此为依据将所涉及的未付维修费及时列支, 同时按对应的单位挂应付账款。

所达到的目的是: (1) 方便维修单位查询未付款项时, 财务账一目了然; (2) 财务管理部门能真实掌控负债情况, 便于安排资金流向; (3) 及时将维修费列支, 真实反映设备运营状况, 便于各设备管理部门掌握真实数据, 及时完善管理策略。

2.6.2 付维修款时, 杜绝以大额现金方式支付,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规

定限额, 超300元以上均不能以现金支付, 做到防微杜渐, 可以减少乃至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 逐步规范财务管理。

3 结论

遵照2012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医院全成本核算与控制是当前势在必行的财务成本管理。而成本管理不应只对成本进行核算与归集, 局限于绩效考核与奖金的分配, 还应对成本核算的数据发挥更多的成本分析和控制的管理作用。

本文仅就医院成本中的设备维修费一项进行分析, 从医院内控出发, 尝试寻找更多更好的调控途径, 以期规范与提高对设备使用的管理, 减少设备维修费的支出, 降低医院总体成本, 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同时加强了医院的财务管理, 使医院管理的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郑蕴欣, 陈颖, 李斌.医院维修人员配置与设备维修费用关系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8) :13-14.

[2]荣锦.关于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及处置的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26 (33) :348.

[3]徐斌, 吕昊明.高级财务会计[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2011.

调控途径 篇2

精彩生成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

调控小组总结(胡明兰

执笔)

我校《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于2006年9月启动,2008年9月结题,分三个阶段运作。研究的内容是预设策略和调控策略。其中课堂预设策略重点从“教学结构、问题设计、板块教学、语言设计”这四个方面加以研究;课堂调控策略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研究:(1)抓“精彩”,促生成。(2)抓“肤浅”,促生成。(3)抓“争论”,促生成。(4)抓“意外”,促生成。(5)抓“错误”,促生成。根据课题组长的安排,我担任调控小组的小组长,具体负责并参与课堂调控小组的研究,搜集、整理小组的资料。在这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勤奋探索,实践中有积累,努力中有收获。现将本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所得总结如下:

一、课前预设,富有弹性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

记得在一次《小白兔与小灰兔》的观摩课上,当听完了小白兔与小灰兔的故事后,教师提问:你喜欢谁?大多数学生都说喜欢小白兔。教师又逼问了一句:有不同意见的吗?突然一个学生举手了,说“我也喜欢小灰兔,因为小灰兔能改正错误”。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补充:“课文开头写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帮忙,表明小灰兔也是爱劳动的,所以我也喜欢小灰兔”。又一个小女孩站起来急着说:“我也喜欢小灰兔了,你们看,当老山羊送菜时,小灰兔说‘谢谢’,很有礼貌„„(边读句子边表演动作)。

教师的一个弹性预设赢来了一个充满个性的见解,课堂教学由此进入了高潮。我想这节课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富有弹性,绝对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有了这个空间,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带

有个性的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便“生成”了。

二、捕捉信息,精彩生成 叶澜教授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及时筛选,为我所用。自新课改以来,我们试着从高一级层次来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创造性地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真正的生命活力。

1、抓“精彩”,促生成

课堂上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在预先的设计中是没有的,而课堂中最亮的点却正是由临时生成的问题点燃的。因为那是学生们自主地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起来的标志,那也是同学们内在深层次的发展需求。语文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只有鼓励学生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超越教师,反常规地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叶汇琴老师在教学《称象》一文

时,有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曹操这听边点头微笑,他在笑什么?”出乎意料,这是老师课前没有预设到的,而学生提到了。怎么办?叶老师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富有价值的问题。于是立即让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一下。原本沉寂的课堂立即活跃起来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纷纷发表见解。有人说:“他在笑儿子这么聪明,竟想出了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办法。”有人说:“他在嘲笑那些官员连一个孩子也不如。”也有人说:“他在笑自己,怎么就想不到这个办法呢?”„„看来,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好好对待,不能轻易否定,要好好想想是否有可取之处。因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灵丹妙药”。

张丽华老师在《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中,她在感悟课文后引导孩子们质疑,学生和老师一起提炼出了主干话题:作者写夜景与小艇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孩子提出了跟讨论似乎毫无关系的问题:“课文前面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而这里却说‘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这残破的桥梁破破烂烂的,不是有损威尼斯的美名吗?”张老师见学生普遍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便放弃原 2 来的计划,让学生讨论。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答案:

生:不是真的桥梁残破,而是桥的影子残破;

生:残破正好说明威尼斯的古老; 生:是威尼斯这个城市文物保护意识好的表现;

生: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桥不需要修;

生:残破也是一种美丽。从这个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很好地把握了即时教学资源,并将它整合到原先的教学计划中,生成了新的阅读话题,课堂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碰撞出了精彩而独特的智慧火花。

2、抓“肤浅”,促生成

由于受年龄和学历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感悟上,难免会有所肤浅。如果我们把这种状况视为一种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可以以学生的“肤浅”作为教学起点,运用“调控——生成”策略,引导学生浅入深出。高芳老师在教学《林海》一文后写了一则教后感:

在对大兴安岭的“美”进行赏析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大兴安岭在哪里?”我便示意一举手学生对这个肤浅的问题作了回答:在内蒙。正待我想接着讲课,这个学生又问:

内蒙是怎样一个地方?当时我想:这不是有意捣乱吗?就含糊着说:这个问题大家课后去讨论,找找资料。没想到第二天,学生一个个向我展示了他们学习的成果,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有特色的内蒙风景,有:青年赛马图、篝火晚会图、草原牧羊图、青年男女对歌图„„充分展现了内蒙的人文和风俗。看着他们一张张兴奋的脸,看着他们那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欣喜之余,不免有一丝悔意,后悔当初课堂上没有珍惜这份“好奇”,这对三次感悟“亲切、舒服”将是一剂多么宝贵的良药啊!

夏家发教授说:“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他把自己的智慧融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并由此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表现自己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实现基于自由的成长意志。生成性教学可以让师生的思想活动从预设性教学中摆脱出来,让个性的思想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诵读中尽情展示,在探究中不断享受,让每一个个性生命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出精彩”。

徐申喜老师在教学《养花》这一课时,也是由“肤浅”生成了精彩。(具体教学实录和反思见我校《语文课题 3 研究实验简报》第二期。)

所以说“实践出真知”。课堂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在这个随时都处于不断转换状态的课堂中,时而会出现一两处令人兴奋的妙举,时而会同一时难以把握,而含糊过去,事后令人叹惜。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注重品位得失,不断提升“课感”素养。

3、抓“争论”,促生成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争论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融入课堂,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的意义,即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在争论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争论能力,也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文学作品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因而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话,往往会有很多多元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学生与文本交流后,每人所获得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充满个性化。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在生生交流中使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在多层面、多方面展开,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增值”,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价值。

杨秀兰老师在教学《父亲和鸟》这篇课文时,有个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发表了他的看法:“我认为父亲以前一定是个猎人,因为他对鸟太熟悉了,一定经常和鸟打交道。”话音刚落,教室里开始沸腾起来,有反对的,有赞同的。杨老师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追问:“你从哪儿看出父亲对鸟儿很熟悉?”没等他回答,许多孩子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杨老师让大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边读边动手画一画,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很快地,学生们一句一句地找出了依据。杨老师接着说:“其实,父亲以前是不是猎人并不重要,他可能从小就爱树林、爱鸟,也可能曾是一个打猎迷,后来意识到自己错了,就不再打了。读这篇课文,最重要的是要感受到父亲对鸟的喜爱,并且将这份爱传递给了他的孩子,传递给了我们。”事后想想,如果没有这节外生枝,课堂将是平平淡淡,孩子们也不会这么自觉、这么主动、这么投入地与文本对话。

如学到《草地夜行》最后一段时,班里一位学生质疑:既然是“无边的黑暗”,又怎么能看见一条光明大道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一言即出,4 班里部分同学表露出疑惑的神情,于是,教师便抓住这一可贵的机遇,让学生讨论要不要写封信给出版社修改这处“错误”?学生再读课文,便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持反对意见的同学道出了一个个理由:

“看见了一条光明大道前还有‘仿佛’这个词,就说明不是真的看到。”

“小战士的眼里没有看到‘一条光明大道’,草地上哪来‘大道’。课文说的意思是小战士心里看到的。”

“我觉得这‘光明大道’不是说一条路,而是指小战士看到长征的光明前途。”

„„

热烈的争论,使整个课堂沸腾起来,利用这一即时性课程资源,学生的“头脑风暴”般的思维在这里进行了互动,得到了激发,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孩子得到发展、师生生命力得到共同焕发的过程。

曾记得有位教师在为小学语文《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描述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这时,有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母的还是公的。”老师听

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堂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因为教师当时那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内化了文章的思想。语文教学不正需要这样的教学行为吗?

学生各抒已见,思维在此碰撞,观点在此交汇,这些发自内心的表白说出了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于展现自我和默默奉献等人生道理的自我感悟,与文本进行了一次平等的、多元的对话。

又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在临近尾声的“拓展延伸”环节中,我出示了一个对话的问题:“文中的人与鸟是如此地和谐共处、互相依赖。读完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呢?”思考讨论之后,有一名学生举手发言“我想对作者说:‘请放了这三只珍珠鸟吧,因为鸟儿长着翅膀,它们希望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不想被人关在笼子里受束缚当玩物,这是对鸟儿生命的不尊重。’”此言一出,我不由得一愣:这可不是我预设的结果啊!怎么办?可就在这一愣后,我突然又 5 感受到美丽的生成向我的课堂翩翩走来,于是我这样引导:“你的想法很好,很深刻,能从‘尊重生命’的高度来思考‘笼中养鸟’这个问题。那好下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各执一词,不断撞碰出思维的火花,不断加深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与体验。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多元对话中的有效生成,这种生成的平等对话使“教学相长”。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现况,解决问题,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会水到渠成,我们的课堂也会在“生疑——质疑——解疑”的必须马上作出积极反应,因时而变,因情而作,这样才能及时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方向上来。

对于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惊人之语”,教师首先要判断这些语言可否为我所用,是否有利教学,然后再选择是及时转移、回归主题,还是顺学而导、升华主题。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教师要抓住它,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成为全体的创造,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成”的智慧火花。曾看过于漪老师在讲《蜘蛛》一课时,一个学生突然问她:蜘蛛结网捕食蚊虫,为什么它自己却不会被蛛网粘住?备争论过程中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课时并没有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

4、抓“意外”,促生成

教师总是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情境中,“也许某些先行的技巧学生尚未掌握得像教师事先所想的那样好;也许前一堂课激起了学生们某种程度的情绪波动或将其兴趣集中到某一点从而分散了他们当前的注意力;也许总的课堂气氛不像计划的那样有助于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也许孩子们对课程的概念和理解与教师的期望很不相同;也许某种突发因素急转直下地干扰了课堂;也许学生的心理背景、学习体验未能充分调动起来”„„教师

于漪老师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坦然承认自己暂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她鼓励学生课后去查找资料,走访专家。在课堂向课外延伸的研究性学习中,问题竟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获得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

还记得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唐达君老师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三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时,有个学生自告奋勇地说:“老师,让我们上台表演吧!”这可不是老师教案中预设的呀!再说学生能行吗?看 6 到学生充满期盼的眼神,唐老师告诉自己:让他们试试吧,或许这将成为这节课中最美、最具活力的高潮呢!于是她赞许地点点说:“老师最喜欢对学习具有挑战精神的同学了!请上台表演吧!”老师的话音刚落,三个同学已走到前面,两小儿在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地球近,知识渊博的孔子背着手,口中念念有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步三晃地走了过来„„他们把课文内容表演得淋漓尽致。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在愉悦中获得了知识,还学会了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也由于学生的生成而事半功倍。这难道不是一个惊喜吗?

课堂与其它事物一样,也会出现突发因素,课堂上有时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与语文教学相关,是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阅读感悟。比如:石爱兰老师在教学《凡卡》时,一生质疑:“我感觉课文内容跟现实不相符,凡卡家里那么穷,小小年纪就给人家当学徒,他肯定没上过学,那么,为什么他却能写出这样一封字句优美、感人至深的信呢?”对这个问题,石老师一时难以给学生答案,于是坦诚相告:自己没有想过

这样的问题,真不知道答案。然后提议全班同学和自己课后一起去查找有关资料寻找答案。这样既有效捕捉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待学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真态度!

课堂上有时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是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相关的,比如一只蝴蝶或蜜蜂飞进教室,顿时教室里大乱。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用教育机智及时作出反映和处理,变突发事件为教育良机,促成课堂教学的又一个精彩的生成。记得在今年雨季里的一天,我们正上着习作课,突然天色骤然变黑,接着电闪雷鸣,很快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不少学生偷偷在看窗外,原本安静的课堂躁动起来了。此情此景我想继续上课已毫无意义,于是我让孩子们谈谈刚才见到天色骤黑和闪电的心情,以及听到雷雨声的感受;观察窗外的雨景并描述出来。这一下,学生可来了劲,纷纷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最后,我让学生以这场“雷雨”为主题把亲身的体验写下来,许多学生当堂完成了习作,并且出现了不少优秀之作。我想:之所以教学效果会这么好,是因为我抓住了一个良好的生成资源。学生心中涌动着现有的来源于生活体验的鲜活的写作素 7 材,笔端流溢出来的必然是能打动人的有真情实感的话语。这样的生成虽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相关,但它具有本来预设中所欠缺的实效性的价值,因而促使课堂达到高效,给予了我们又一个惊喜!

综上所述,我们欣喜地看到,有效的调控的确给课堂带来了精彩。当然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方向决定教育价值的大小,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教育机智把握好生成的方向,适时适度作出判断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正确的价值观;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在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活而有序的最高境界,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从而走出一条通往高效语文课堂的道路。

5、抓“错误”,促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提到:要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们的课堂就是要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感悟内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理解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正常的,出现错误

有时并不是坏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错误”所带来的契机,赋予它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当学生的思想与教师不一致,甚至偏离文本原意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它,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或引发学生对问题的重新审视,激发学生的对话交流,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理解更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体现良好的、动态的生成式教学。

我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文时,有学生发表意见:“这狐狸可真坏,自己吃不到葡萄,还骗小兔、小松鼠,害他们也没得吃。”很显然,这是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我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认真想想:“真的是狐狸骗了他们吗?”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后,明白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那是自己在安慰自己,根本没欺骗别人。而小兔、小松鼠不吃葡萄,是他们自作聪明,以为狐狸说的一定是对的,自己不动脑筋想想,完全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怪不得别人。

所以课堂上,只要教师理智地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教案,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8 迎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会充满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相反,漠视学生的课堂反应则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价格上涨的动因及调控途径研究 篇3

一、本轮价格上涨与之前价格上涨的比较分析

价格总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全部商品的价格动态的综合,是一定时期内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水平,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对象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价格走势如表1、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经历了3次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本轮价格上涨与前3次价格上涨相比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格上涨是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发生的

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已不复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既出现了通货膨胀,也出现过通货紧缩。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国家采取的价格管理方式及对价格的调控手段都有所不同。1979-1980年,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国家直接管理价格,所有商品的价格都由国家定价,价格改革以调整价格为主。调控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手段是以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工资收入政策。1984年之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价格改革主要采取“调放结合,以放为主”。政府直接管理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由市场自由调节的价格比重相应提高。在对1984-1988年出现的通货膨胀的调控过程中,政府采取了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并以经济手段为主的措施。第三次通货膨胀(1992-1994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发生的,价格调整主要采取放开的方法。面对这次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应对策略。2005年以来,价格的上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情况下发生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人们对市场经济有了一定的认识,经历了3次通货膨胀,并积累了大量调控价格的经验。

(二)价格上涨是在不同的市场态势下发生的

市场态势是指供求双方在市场上的力量对比所形成的势力对比。市场态势可以划分为卖方市场、买方市场和均势市场3种态势。前两次通货膨胀发生在卖方市场态势下。所谓卖方市场是指市场需求在一段较长时间和一定区域内,较大幅度地持续超过市场供给,使卖者在与买者的竞争中形成对自己有利的要价和条件的市场态势。商品普遍短缺,供不应求,价格趋于上升是卖方市场的主要特征。第3次通货膨胀是发生在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之中。所谓买方市场是指市场供给在一段较长时间和一定区域内,较大幅度地持续超过市场需求,使购买者在与卖者的讨价还价中处于特别有利的市场态势。商品普遍过剩,供大于求,价格趋于下降是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本轮价格的上涨是处于买方市场的格局之中,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价格的上涨只是由于部分商品如粮食、猪肉等市场供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引起的。只要买方市场格局不改变,就不应该出现全面的价格上涨。

(三)价格上涨是在商品定价主体不同情况下发生的

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全部是由国家定价,企业没有定价的权利,定价主体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定价主体发生了改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定价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目前,只有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服务由政府定价,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来定价。由于定价主体的分散化,加大了政府对价格管理的难度。

(四)价格上涨是在城乡居民承受能力不同情况下出现的

在价格改革之前的10年中,中国采用的是冻结物价的特殊政策,商品价格基本保持不变,人们已经适应了这种状况。价格改革之后,价格的上涨往往造成人们的恐慌。当时人们收入普遍不高,对价格的承受能力较低,一旦价格上涨,货币贬值,人们就会开始抢购,造成市场的混乱。在经历了3次通货膨胀和1次通货紧缩后,人们在思想上已经能够接受价格的波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价格的的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当价格上涨时,人们已经不再像前3次价格上涨时那么恐慌,变得更加理性。

二、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动因分析

价格总水平的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轮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结构性的价格上涨。因为本轮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引发的。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其中,粮食类价格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类上涨21.8%,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两者合计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6个百分点,占总上涨幅度的95.8%。在居民消费价格的8大类构成中,其余6大类价格上涨仅仅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2个百分点,仅占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的4.2%。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1)农产品价值的回归决定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长期以来,为了支持工业的发展,中国采取了农业反哺工业的政策。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其价值,工农业商品价格“剪刀差”不断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经济规律的作用开始显现,在其共同作用下,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度地上涨。(2)国际市场供求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在逐渐加大。(3)石油、煤炭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使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走高,运输成本加大推动食品价格上涨。(4)消费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禽、蛋消费以及饲料需求高速增长,粮食需求也不断增加,拉动了价格上涨。(5)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如:近年来中国投产了一些生物燃料,工业生产用粮数量增多,也相应地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拉动了价格的上涨。(6)流通企业在组织商品流通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多的利益而采取提价措施,从而推动价格的上涨。在这轮食品价格上涨中,农民并没有完全得到价格上涨带来的益处,更多地由流通企业所获得。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08年以来,国内生产资料价格虽然总体上呈现平稳上升态势,但因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石油、有色金属等重要生产资料品种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这种价格变化对生产资料价格的后期走势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化都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影响。此外,流动性过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必然从需求拉动上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价格具有系列衔接性的特点,即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带动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商品价格的上涨。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价格总水平的继续上涨,否则,就有可能由结构性的价格上涨发展到全面的价格上涨。

三、调控价格上涨的有效途径

(一)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必须正确测算和实现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

历史证明,无论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还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都是不利的。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促进价格体系的调整;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合理化;有利于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企业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有利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正常进行和扩大对外开放。因此,《价格法》明确规定,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目标。我们要坚持稳定物价方针,首先应对稳定物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稳定物价不是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适度地波动。根据经验,西方国家一般认为物价水平的涨幅应控制在2%以内。根据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价格水平涨幅应控制在5%以内。政府应科学地测算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并制定相应政策来保证调控目标的实现。

(二)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产业发展较快,有些产业发展较慢;有些产业是国家应鼓励发展的,有些产业是国家要加以限制的。因此,政府应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1)对于制约其他产业发展的农业、采掘业等基础产业和部门应重点发展。农业等基础产业的产品大多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各部门生产成本的变化。如:2/3消费资料工业品的原料来自于农产品,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会推动加工工业品成本的上升。如果加工企业不能消化涨价因素,就必然会提高价格。同样,石油、煤炭等产品价格上涨也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所以,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农业和其他基础产业,增加农产品和石油等基础产品的生产,保证市场的供应。但是政府在鼓励和扶持农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市场的供求变化,积极引导农业生产者的生产,避免农民盲目生产和发展,以防出现新一轮的“卖难”问题。(2)积极鼓励加工业生产企业不断创新,提高竞争意识,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原材料的消化能力,生产出更多的适销对路商品,使市场有效供给不断增加。(3)适度控制投资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抑制房地产业的过快发展,适当抑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深加工工业的发展,减少投资需求对通货膨胀的压力。(4)加快培育市场体系,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竞争、开放的市场体系,这是保证价格合理运行的重要外部环境。(5)加快流通产业的发展。积极调动流通企业的积极性,疏通流通渠道,保证商品顺利地进入消费领域,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综合运用价格调控手段,增强价格调控的效果

政府调控价格的主要手段包括三种:(1)经济调控手段。它是指政府根据价格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调节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影响价格形成的各种要素,从而达到调控市场价格的目的。(2)法律调控手段。法律调控手段是用法律规范来调整价格关系,使价格的制定、调整、实现、争议及裁决等行为法制化。(3)行政调控手段。行政调控手段是指政府用行政命令方式,对商品价格的形成、变动所进行的直接管理。

结合本轮价格上涨的特点及中国所确定的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政府采取了以经济手段为主,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辅的综合调控手段。经济手段主要包括:(1)从紧的货币政策正在发挥作用。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9%上调到15.5%。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提高都是从紧货币政策的具体体现。这对于稳定币值,防止经济过快的增长,解决流动性过剩等问题,防止物价出现大的波动是非常必要的。(2)稳健的财政政策已初显成效。稳健财政政策的总体思路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具体地讲,应适当调整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和优化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用于“三农”、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稳定。通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税收制度,支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3)建立健全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和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增加对价格总水平调控的物质手段。价格调节基金主要是用于重要商品市场价格发生波动时平抑价格。国家储备制度是应对突发事件、平抑价格波动的重要手段,它起到了保证市场供应,维护价格稳定的积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面对价格总水平的快速上涨,为了稳定人心,稳定价格,还需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1)建立全国性的价格信息网络。对市场价格变化进行监测,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及时把握重要商品的走势,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发布的价格信息,企业可以根据价格信息进行生产和经营,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2)严格控制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商品价格的调整。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商品都是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的商品。一旦这些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势必会引发价格的全面上涨。近期内,政府定价的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地方政府管理的公用事业价格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一律不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保持稳定,这对稳定价格总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3)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2008年1月16日,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首次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列入临时价格干预范围的商品包括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应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

在调控价格总水平时还需要以法律手段做保障。通过建立价格法律和法规体系,规范定价主体的定价行为,规范价格运行程序,规范国家宏观行为,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保护合法盈利,反对暴利;保护正常经营,反对欺诈;依法管价,维护合法利益。在目前价格上涨的过程中,要求政府必须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加强价格执法,对合谋涨价、串通涨价、哄抬物价、囤积居奇、非法牟取暴利以及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应依法严厉查处,确保市场的稳定。

(四)政府应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受太大影响

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货币贬值,造成人们实际收入减少。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导致人们生活水平的下降,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为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办法,确保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太大的影响。适当调整收入政策,提高工资,增加居民的货币购买力。只要工资增长不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价格涨幅不高于工资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摘要:价格问题是国家重视、企业关心、居民敏感的问题,近年来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了各方面的利益。本轮价格上涨与前3轮价格上涨有不同的特点,要有效调控价格的总水平,应剖析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因,确定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综合运用价格调控手段。

关键词:价格上涨,CPI特点,价格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立.明年要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N].法制日报,2007-12-11.

[2]柳欣,经颖熙.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

楼市调控出路何方? 篇4

反思房地产行业多年宏观调控之所以一直未能奏效,核心原因在我们并没有真正把握房地产行业所存在的根源问题。打个比方,中国房地产就像是一个得了重大疾病综合症的病人,这个病人从小体弱多病,从南方到北方生活水土不服,凑巧偶感风寒,然后遇到突发事件受到惊吓,之后一病不起,面对这样一个病人,医生该如何开药?你说他体弱需要进补也对,你说他水土不服需要调理肠胃也对,你说他风寒感冒需要退烧也对,你说他受到惊吓需要心理辅导也没错,可是,你要只治疗其中的某一两项病症,这个病人就好不了,而之前我们的宏观调控颇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味道,每一个药都对症,然而每一个药都不能根治,关键,就在于只治疗了病者其中一个症结。”

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现有土地招拍挂制度造成的土地供应不足,二是因房价上涨过快导致的未来需求提前透支,三是因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投资需求过于旺盛,四是因国有资本控制过多盈利行业导致的民间资本没有投资渠道,五是因现有财税体系造成的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这五大问题。中国房地产的宏观调控要真正见效,需要同时解决以上五大问题。

在现有的政府工作中,政府每年按部就班的供应土地,而土地进入流通环节却被开发商囤积,造成了表面的供求不平衡。举个例子,某个城市十二五规划中,预计五年将新增人口50万人,原有人口800万人,十二五目标是人均居住面积要从原来的25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所以,这个城市应该出让的建设用地目标就是800万人口人均5平米,加上50万人口人均30平米的总需求,结果,4700万平方米的新增建筑面积就成为这个城市十二五规划中总的土地出让标准,然后在这个数字上进行调整,得出具体到每年的土地出让计划。然而,政府一边按部就班的出让土地,可是在现有招拍挂制度下,开发商出于对土地储备的恐惧,拿到地之后并没有马上全部开发,而是将这些地块分成若干年,也就是政府希望在五年之内形成供应的土地,结果却被开发商分成十年开发,这种现有土地出让制度和土地资本化造成的供应缩水,一方面减少了供应,另一方面也给

开发商的囤积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开发商往往通过囤地获取得利润要数倍于直接开发获取的利润,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土地储备排名前十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总面积超过4.3亿平方米,若以人均30平方米的居住空间计算,这些土地足够1400万人居住,由此可见,房企囤地已经陈给房价过快上涨的一个核心原因。

一方面是囤地导致供应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则是购房需求严重透支。按中国经济现有的发展水平,要基本解决全国绝大部分老百姓的居住要求,至少还需要数十年的努力。然而,一方面因为房价上涨过快,引发了普通百姓恐慌性的购买需求,许多人在孩子还在上高中,父母已经考虑或者着手为孩子置业。而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本来应该在工作若干年之后依靠自己的积蓄和奋斗买房,但在房价高企的今年,绝大部分普通工薪阶层数十年的工资总和也没有能力买房,所以,“啃老”就成了中国楼市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现象。可以说,基本上未来二十年的需求,在近几年都提前爆发,对政府造成极大地压力。一方面是供地不足,另一方面是需求提前投资,中国房地产供求的矛盾由此无可调节。

除了刚性的购房需求和改善性的购房需求,近几年中国投资需求已经在楼市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根据对北京2010年全年成交数据调查显示,2010年外地人在京购房比例已经达到全年成交量的44.8%,加上北京户籍的投资需求,投资比例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上基本可以占到一半。之所以投资如此旺盛,关键,在于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一是出口顺差,二是海外民间资本回流,三是央行货币扩张,四是民间资金没有投资出路。现在中国民间资金这么雄厚,而几乎所有挣钱的行业都被央企和国有资本控制,你不可能让百姓都把钱放在银行等着缩水,政府想让老百姓投资股市,然而中国股市是世界上最不值得投资的地方,所以老百姓就只能炒煤,不让炒煤炭就炒大蒜、炒绿豆,更多的当然是炒房。大禹治水,关键在于疏导而不是堵,所以,只有放开一些行业,让宽裕的民间资本有投资去处,社会的资金才不会一窝蜂的涌进房地产。这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房地产投资过于旺盛,只是经济结构问题的一种体现。如果民间投资渠道没有放开,即便房地产问题得到解决,这些资本也会进入其他行业,从而对这些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

过多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导致了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投资回报放大,从而又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房地产,这样,社会资金纷纷流入房地产,房地产成了中国经济的一个资金黑洞,把其他行业需要的资金大量吸纳,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54554亿元,而房地产销售额则高达4.5万亿元,房地产行业的销售总额接近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全年银行贷款余额增长8万亿元左右,而仅仅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增长额度就达到2.17万亿元。可见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的比重已经严重超过了三分之一,房地产,已经不再仅仅是房价上涨过快导致的民怨问题,过于依赖房地产带动的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已经到了经济结构必须调整的时刻。

在以往的宏观调控中,中央政府的文件只是一个方向性的意见,而更多执行细则则由地方政府来制定。然而,由于地方政府恰恰是房价地价上涨最大的受益者,在其位谋其责,在职的地方政府主要领导需要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因而谁也不愿意放弃最大头的房地产相关收入。而造成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严重依赖的关键原因,则在于中国现有的财税体系。在现有财税体系中,基础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及转移支付,往往只够解决教师、公务员和退休人员的工资问题,而市政建设、各种基础设施投入,如果离开土地拍卖收入和房地产税收,中国绝大部分基层政府都将面临破产。因此,如果现有财税体系不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就不可能跟本上解决,房价就无法得以控制。

综上所述,这五大方面的原因是造成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和房价过高的关键点(而城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则是带来房价高涨的另一原因,但如果以上五大问题都解决,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只有同时对以上症状进行根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问题。

在供求关系上,我们政府需要改变按部就班的供地模式,在需求旺盛的时候,就应当加大土地的供应量,同时采取彻底的措施打击开发商的囤地行为,将囤地的土地变成现实的商品房供应;还需要改变的是对土地利用率的观念。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一块地一旦盖上房子就不可能再次利用,所以,对于符合条件的地块,建议大幅提高容积率,增加实际的房地产供给。

对需求的提前透支,其中关键是建立有效的保障性住宅体系,确保那些买不起房的人能够有房子住,在现有的保障性住宅建设中关键的亮点,一是土地指标二是建设资金,同样作为建设用地指标,政府出让的是商品房用地,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土地出让金收益,而如果做保障性住宅,政府还需要对其投入。所以,如果没有有效地政策制约,地方政府是没有动力建设保障性住宅的。由此,中央政府可以硬性规定,每个城市每年建设用地其中50%必须用来建设保障性住宅,而保障性住宅的容积率可以定得较高,资金上,开发商没有热情建设保障性住宅,则可以引导数量庞大的建筑企业来建设保障性住宅,同时对保障性住宅给予合理利润,吸引社保、保险资金来投资建设,一方面保障了建设资金,另一方面也确保了稳定的资金回报。

在治疗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上,最关键要放开一些行业,让民间资本进入,使得民间资本有投资出入,对于一些投资周期较长、回报较低的行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利率降低、税收降低的方式给予利润的弥补,使得这些行业资金的回报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

调控途径 篇5

一大学生常见择业心理分析

1. 矛盾心理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找工作难, 找到满意的工作更难。有些大学生希望自主创业, 但又觉得创业风险甚大;有些大学生理想高远, 却又不愿放低姿态, 从基层开始做起;有些大学生想要高额薪酬, 却又不愿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一系列矛盾心理使其徘徊不定, 犹豫不决, 最终错失良机。

2. 自卑心理

此部分学生虽各方面表现不错, 但因信心不足, 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水平不高, 缺乏优势, 因而在激烈的竞争前鼓不起勇气面对, 临阵退缩, 因而错失许多就业机会。

3. 依赖心理

有些大学生自小由父母包办各项事务, 因而觉得择业也是父母的事, 从不主动参与择业、就业, 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家长、亲友、老师身上, 希望他们想方设法为自己安排工作。

4. 从众心理

有些学生择业时, 没有对就业形势及岗位进行正确定位, 也不了解自身的优、劣势, 因而缺乏主见, 当面对各种求职信息时, 往往不知所措, 盲目从众, 一味追求热门地区的热门企业, 忽略自身条件, 从而为顺利择业带来了困难。

5. 急躁心理

有些学生性格较为外向, 择业过程中情绪过于亢奋, 急于求成。不少人在还未完全了解用人企业时, 就匆匆签约, 待了解实际情况后, 便满腹牢骚, 无法冷静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过于急躁。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自我调控的途径

1. 做好择业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 在择业前夕, 要了解国家在大学生择业就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以便在择业过程中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应注意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 包括公司的规模、前景以及自身的发展空间等, 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其次, 应注重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除了做好知识储备以外, 还应树立打胜仗的信心和失败的准备。具体而言, 除了主动出击, 积极推销自己以外, 还应培养竞争意识,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

第二, 应迅速适应社会, 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能, 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充分运用自身优势, 并针对社会的需求, 逐步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自我

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而言, 必须对自己进行深入地了解, 分析自身的性格、兴趣、气质及综合能力等特点, 对自身进行恰当地评价, 同时, 结合就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在择业过程中注重扬长避短。

3. 正确面对择业中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 应主动调整自身的心理定位。 (1) 对自身个性、心理特点进行正确评价, 特别是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2) 了解自己对于择业目标的相关要求, 如应聘企业的前景、规模、效益、个人发展空间等, 两者相结合, 确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第二, 在面对机遇时, 并非每个人都能把握住。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乏机遇, 如学校所举办的“双选会”, 邀请众多用人企业来学校招聘, 此时, 能否顺利签约完全取决于自身的表现, 这无疑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次机遇。

第三, 面对择业中的困难和挑战时, 应正确对待主、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心理冲突, 勇于面对挫折, 方可成功择业。大学生应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摆脱对于老师、家长的依赖心理, 独立自主地面对择业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选择恰当的自荐方式, 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和推销自己, 并掌握相应的面试技巧, 游刃有余地展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 从而顺利通过用人单位的面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大学生在择业期间应正视社会现实, 了解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 同时, 结合自身能力、兴趣进行准确定位, 面对机遇和挑战时应勇敢面对, 真实、自然地展现自己的魅力, 从而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裴吉慧.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16)

调控途径 篇6

一、“供”的调控措施

(一) 实行运力总量控制

1. 保持运力总量的微增长。

随着人民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运力的总量也需相应的增加,但考虑到目前运力运量客观存在的不平衡性,适宜暂时确保运力增长速度小于需求量的增长速度, 以便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上达到相对平衡。在寻求运力运量平衡的同时,不只是追求运力运量的绝对相等,相反,考虑到出行需求的波动性和层次性,应适度保持运力总量适当超前于客运需求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合理地满足人民的出行。

2. 平衡运力的分布。

目前,虽然运力总体大于运量,但运力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就造成部分线路运力过剩,而部分线路的运力却相对不足,考虑到这种运力分布的不均衡性,对确需增加运力的线路的,要在有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采取新增和调剂的方法,在条件可行,调剂的运力符合新增运力的技术条件和要求的,首选调剂方法,经过这样不断的增加、调整,在寻求运力运量总体平衡的同时,以达到局部内运力运量的平衡。

(二) 把好运力、班次的变更关。

1. 运力的更新关。

我们先看一下近些年运力的更新过程。通过调查,20世纪90年左右投入的运力基本上都是19座左右的普通客车,到20世纪初基本都更新为25座左右的中级客车,到目前,一部分车已经更新为33座左右的高级客车。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运力数不变情况下,运能却大幅度提高。以1辆19座客车更新成33座计算,运能提高了73%,实际上运力运量的平衡就是运输能力和需求能力的平衡,因此,表面看运力是控制了,但运输能力的不断提高,导致了运力运量矛盾的加剧。笔者借助惯用的数据标准,认为运力更新,座位增加,但必须确保更新后运力的实载率要达到70%左右。

2. 班次的变更关。

随着道路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加上运力的不断更新升级,客运车辆的运行速度成倍增加。以连云港至南京为例,两地间320公里,车辆以前只能日发0.5班,即一个单程,目前每天往返,时间还绰绰有余。这说明一个问题,在运力数不变的情况下,班次增加1倍,运能就增加1倍,反过来讲,班次增加1倍,就相当于运力增加了1倍,这种连锁效能反应无形中加剧着运力运量的矛盾。但为了充分利用道路和运力资源,对符合增班要求的运力,管理部门应积极鼓励,在这方面需要把好关的就是要防止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歇人不歇车的方式增加班次,对这种现象应严格控制。

(三) 取缔经营权到期的不合理的客运线路。

目前,大多数地区均实行了客运线路经营权使用期限制度,并由客运线路许可部门与客运线路经营单位签订了合同。大部分客运线路在许可时的环境下是合理的,但随着客运市场的发展,人民群众出行方式、习惯的改变、道路的改建、新建以及有关政策的变化等,致使部分已经运行的客运线路就凸显出许多弊端,如:线路走向的不合理、客流量大量萎缩、客运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随之出现了,另外,也存在部分线路从一开始运营时就存在其弊端,如:客运线路重复太多、车型不适应需求等。因此,为了合理解决设置不合理的客运线路,合理利用客运资源,充分满足旅客需求,进一步促进客运的供求平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了,取消到期的不合理的客运线路。

二、“求”的调控措施

(一) 做大做强客运企业,实行“四化”经营。

道路客运企业要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来吸引更多的需求,因此,就离不开道路客运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标准化的“四化”经营模式。实践中要以经济效益好、服务质量优、经营管理水平高且有一定规模的客运企业为核心,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并购及股份制等形式,组建省、市、县三级区域性的运输集团,实行带动道路运输全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按照“抓大带小”的原则,对于中小型客运企业,要通过兼并、承包、托管、拍卖、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改制形式,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中小运输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二) 因势利导,服务农村

随着农村道路的不断完善,农村客运网络化将是道路客运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也是道路客运进一步拓展市场的途径。大力发展农村客运,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客运经营业户的扶持和指导力度,培育农村运输市场经营主体,规范客运经营行为,使农村客运沿着健康方向发展;其次要做好城镇与农村客运规划的统一,大力实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使农村客运与城镇客运无缝衔接,增加农民乘坐农村客运的方便程度,为农村客运吸引客源带来优势;第三要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大力扶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使乡村客运班车有效益、能运行起来;第四要合理组织安排运力和线路。农村客运需求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很不均衡的,这就决定了农村客运经营必须具备较大的灵活空间。如果严格按客运班线的“三定”要求来经营,势必产生有时运力不足,有时运力过剩的矛盾。因此,运输管理部门组织开通农村客运班线,必须就客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做充分的调研,开通一些区域内的、时间段的临时线路,这样可以保证运力的充分利用,合理节约使用道路客运资源。

(三) 线路车型合理,方便乘车,提高竞争力

吸引客流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能否提供适合乘客需求的服务,而道路客运的自身相对灵活性正好可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因此,道路客运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客运线路的网络化、合理化方面下功夫,为乘客提供便捷的出行,在运营车辆档次的合理结构方面做文章,为乘客提供多种选择余地,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为此,要提高道路客运整体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综合运输体系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自身线路和车型的合理性和多样化。

比起铁路、航空,道路客运线路的设置是有很大优越性的,可以说只要能通车的地方,客运线路几乎都可以延伸进去,这一点,铁路和航空是无法相比的,因此,在线路布设方面就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坚持“优化中间,发展两头”的调控思路,调整和优化干线客运线路主体经营、车辆结构,重点发展省际客运线路和高速客运线路,积极拓展农村客运线路,努力探索在道路条件好、路网密度大,客流量大的城镇间开行“公交式”运营班线。

在车型选择上做到:一是省际中心城市间客运和高速客运,重点发展大型高级客车及卧铺客车,坚决淘汰老旧卧铺客车;二是各市间快速客运及重点旅游线路,重点发展中型高级客车或小型中级客车;三是中小城市间客运根据当地经济水平选择车型,逐步淘汰老旧车辆;四是农村运输线路,重点发展安全性好、经济实用的客车。

(四) 融入综合运输体系,吸引更多客源。

目前的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铁路、民航、水路以及管道五种,其中旅客运输主要是公路、铁路、民航以及水路四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出行需求不断增加,以上四种主要旅客运输方式的运输量也在逐年增加,同时,四种主要旅客运输方式的衔接也越来越紧密,相互间的依赖以及互相促进都在加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运输方式都在竞相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也都离不开整个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但哪种运输方式能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到主导地位,这就与此种运输方式的自身优越性有关了,因此,公路旅客运输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融入到综合运输体系中去,充分发挥自身优点,合理避免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吸引更多的客源。

总之,道路旅客运输供求关系的调控是一个较系统的工程,既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合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道路旅客运输供求关系的调控无论是“供”的方面还是“求”的方面,主要是从发挥自身优势、调整自身存在弊端入手,再结合适当的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才能真正达到调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丽梅.中国道路运输[M].北京: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

[3]关于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 (交公路[2001]298号) [R].

调控途径 篇7

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 有很多风险会直接或间接转化成财务风险。预算管理的作用, 就是要加强企业成本的控制, 预防各类财务风险。制定有效的财务预算, 并强化其执行力, 才能提高企业成本的使用效率, 促进企业向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只有制定规范灵活可行的各种财务预算, 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各种风险, 使企业获取最优的经营业绩。

二、强化预算调控能力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的标准

(一) 能够全面控制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要实现全面控制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 预算调控要包括企业全过程的一系列活动。预算活动应该涵盖企业经营全过程, 能够控制每个经营环节, 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预算编制之前, 做好成本预测;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要及时掌握成本实际支出情况, 收集基础数据做好整理, 找出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之处, 为将来调整预算打好基础;预算执行完毕后, 要总结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2) 要全员参与。强化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 必须在企业内部树立全员控制的责任意识, 将成本目标与每个部门和个人密切联系起来。

(二) 满足费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使成本最低

市场经济下,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是利润最大化,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开源节流, 降低成本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首先, 本着“优先保障”的原则, 在成本执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生产和经营的需要, 以确保成本费用开支能得到基本满足。其次, 要强化成本费用的管理, 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复查, 以及时发现是否有超出成本的情况发生, 对于超支情况, 要及时分析其原因, 制定采取对应的措施。总之, 应在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的成本费用开支。

(三) 合理分解细化各类成本内容

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之一就是目标管理, 成本管理工作也可以借鉴和吸取目标管理的方法和原则。编制预算时, 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统一设定成本项目分类及内容, 然后再对设定的项目进行分解。为了使成本控制工作从计划到实施都有明确标准, 要不断地对各类项目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改进, 以便于形成内部成本管理的有效循环。通过合理分解细化预算, 企业成本目标也随之细化, 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 使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影响得到广泛推广。

三、强化财务预算执行力的途径和措施

(一) 合理编制预算, 促使预算编制不断完善

预算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预算编制, 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才可以提高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 彰显管理效果。预算编制必须根据结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全方位编制方法。

(二) 采取适当方法强化各项预算执行工作

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预算执行, 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才能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预算执行审核的事项必须是预算内的。 (2) 要按照预算管理授权标准流程进行手续报销。 (3) 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提高预算管理的弹性。如:电力系统的财务管理系统中, 实行年度预算编制和现金流预算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现代化软件对企业的各类经营活动进行实时对比和分析, 以便及时实施干预, 发现问题之后及时予以解决,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三) 预算编制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为了使预算能够贴近实际经营活动, 便于企业有效地执行预算, 编制预算时, 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并综合运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首先, 固定预算是预算编制的基础, 先根据企业各方面实际情况进行预测, 对以前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企业经营情况进行预测, 编制行之有效的预算, 以保证预算执行的刚性。其次, 充分利用弹性预算。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 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 如果单一地执行固定预算, 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情况, 而且也不能准确说明企业预算的执行情况。运用弹性预算可以克服固定预算的缺点。此外, 在结合了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之外, 还应引入滚动预算作为补充。因为滚动预算具有连续性, 它可以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 随着预算的执行, 不断地延伸补充预算, 逐期向后滚动, 运用这种方法, 每过去一个月, 就根据新的情况调整和修订后几个月的预算, 并在原来的预算期末补充一个月的预算, 因此, 滚动预算是弹性预算的一种有效补充。通过滚动预算, 只要对一年中前几个月的预算情况进行详细编制, 结合对远、近期的预测, 就可以做好长远计划和近期安排, 轻松完成全年的预算编制, 这样对于近期安排的预算精度较高, 对于长远计划的预算精度较低, 有利于减轻预算工作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 原来粗放的预算逐步成为精细化预算, 这样, 提高了预算编制的质量。依此类推, 不断滚动, 使得预算与实际情况更加适应, 进一步充分发挥了财务预算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促进作用。

(四) 及时调控预算考核过程

预算考核和奖惩是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有效手段, 通过制定预算责任制, 对全员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奖惩, 使预算编制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体现。在预算考核过程中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依托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预算考核环境, 通过明晰的、具有激励性的奖励制度, 使企业全员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提高员工对预算的认知程度, 促进预算指标的优化, 达到“控制、激励”的目标。 (2) 合理划分可控指标和非可控指标, 并对其进行分别对待。对可控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及时处理。 (3) 要对绩效指标和管理指标进行考核。管理指标有时比绩效指标更能说明问题。在预算考核过程中要及时、全面收集和梳理管理指标, 充分利用这些指标完成对预算执行的考核。

(五) 对资金进行集约化、综合化管理

财务预算作为综合预算, 关键就是要处理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 预测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其中也包括对资金筹集的预算管理, 通过预算制定合理的筹资方案, 促使管理者和财务部门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结构, 实现有效的资金运用。现金流预算作为财务预算中的核心内容, 通过合理安排现金持有量, 能够使企业在保持良好的资金流动性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盈利。实践中, 现金流预算工作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 根据企业实际经营需求安排资金, 权衡风险与收益, 制定合理的资金组合策略; (2) 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财务结构。

(编辑:晏文)

摘要: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 能够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的企业, 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控制成本的能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本控制的重要工具就是预算管理, 因此, 提高预算调控能力对于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强化企业预算调控能力的重要性, 然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针对怎样加强企业预算调控能力展开来进行探讨, 为强化成本费用管理工作提供几点途径和措施。

调控途径 篇8

1 芸薹属作物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现状

芸薹属植物中的抽薹性状研究主要集中在几种主要的蔬菜作物中, 如大白菜抽薹期的研究。Mero和Honma (1984) 在通过大白菜和芜菁的杂交, 提出大白菜的抽薹期早晚性状是受2个主效加性基因决定的。Ajisaka等[1]在大白菜中用BSA法结合RAPD定位了1个控制极端晚抽薹的QTL, 获得1个RAPD标记RA1225C与控制抽薹性状的位点连锁。该位点可以解释77%的表型变异。赵建军[2]利用B.rapa亚种类型大白菜CC156和1个油用类型rapid cycling RC-144为F2代构建的A F L P遗传图谱对开花时间进行了Q T L定位, 检测到3个与开花时间有关的QTL。

夏广青[3]通过对易抽薹的秋大白菜自交系1039和耐抽薹的春大白菜自交系B-17的GA处理研究表明GA可以促进LFYmRNA的积累和表达, 双链LFY基因的导入则可以明显延迟白菜的抽薹开花。黄细松[4]通过低温处理发现白菜在处理后FLC的表达非常弱, 当植株茎端开始向生殖生长转化时FCA和FT的表达有增强的趋势, 但是FLC和FCA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

Teutonico等 (1995) 在B.napus RFLP图的第2 (LG2) 、第8 (LG8) 和第9连锁群 (LG9) 上标记出控制开花期的3个主基因。管荣展 (1997) 利用主位点组分析方法解析了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的杂种开花期性状, 结果和Lagercrantz等的相同。戚存扣和盖钧镒[5]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双列杂交组合的开花期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 发现开花期的遗传受4个主基因控制, 并且各主基因作用方向、效应大小不等。蔡长春等[6]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对1个DH系在三地的开花期和光敏感性进行了遗传分析, 发现甘蓝型油菜的开花期和光敏感性主要由2对或者2对以上主基因及多基因控制, 同时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开花期基因间的互作模式有所不同。Ferreira等 (1995) 以春油菜品种Stellar和冬油菜品种Major构建的DH系为材料, 用包含有132个RFLP标记的遗传图谱对开花期性状进行Q T L定位, 将主效应QTL定位到LG9上, 另外还检测到2个微效位点。Osborn等[4]对该群体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和白菜的开花期Q T L定位结果作了比较, 发现有2个主效应QTL是一致的。将这些位点所在的遗传图谱和拟南芥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后发现这些Q T L所在区域和拟南芥第5染色体上包含F L C、CO基因在内的区段同源。Delourme等[7]分析了1个由冬油菜Darmor-bzh和春油菜Yudal构成的DH群体在3个环境中的花期并进行了QTL定位, 共找到8个QTL, 分别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1.5%到27%, 其中位于N1, N16和N17上的QTL加性效应为负值, 说明冬油菜亲本Darmor-bzh的等位基因促进开花。

Ferreira (1995) 基于1年生和2年生栽培种杂交所得的B.napus的DH群体研究表明春化主效基因位于LG9上。Camargo和Osborm (1996) 在甘蓝中检测到的3个QTLs可以解释54.1%的开花期变异。陈书霞等[8]通过对芥蓝和甘蓝杂交的F2群体抽薹期性状QTL扫描, 得到位于连锁群LG1、LG2、LG3上的3个QTL位点。Lagerantz等 (1996) 在黑芥中定位了1个QTL, 找到候选基因为CO同源基因, 该基因是拟南芥光周期调控途径中的重要基因。

2 芸薹属作物抽薹性状的调控途径研究现状

对于抽薹的相关研究报道最早见于1952年, 现在对于抽薹以及其相关联的开花时间调控问题从传统生理方面主要提出了开花素学说、营养物质转移假说和多因子控制假说3种模式。抽薹受到内源信号和环境因子的双重作用, 通过这种作用形成1种复杂的网络信号途径。目前已确定拟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有51个与开花相关的位点[9], 从中至少可以确定4条主要的调控遗传途径:自主途径、赤霉素途径、春化途径和光周期途径[10]。

自主途径的基因不论日照长短都会促进开花, 而不依赖于环境条件, 而拟南芥自主途径的突变体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延迟开花, 尤其在短日照条件下的晚花表型更为明显。春化作用或低比率红光:远红光能恢复自主途径突变体的正常开花表型[11,12]。现在自主途径已克隆了7个突变体:FCA、FPA、FY、FLD、LD、FVE和FLK[13]。自主途径的基因可以抑制FLC的表达, 因此它们突变体中FLC的mRNA的水平比野生型、长日照途径和赤霉素途径的晚花突变体高[14]。FCA (Macknight R等, 1997) 、FPA[15]、FLK[13]和FY[16]4个组份编码RNA结合蛋白, 抑制F L C表达, 它们主要作用于FLC的前体mRNA。

赤霉素途径主要是由赤霉素控制生长发育调节抽薹开花过程。通过赤霉素调节植物抽薹开花的分子机理主要是GA可以激活开花基因LFY的启动子, 从而加强LFY的转录活性 (Blázquez MA等, 1998) 。现在已克隆的G A生物合成基因主要有G A 1、G A 4和GA5。GA的信号传导途径则是双向调节GA的含量, 通过对G A的调节进而完成对抽薹开花时间的调控 (Sun TP等, 1994) (Xu YL等, 1995) 。

春化作用是冬性植物诱导抽薹开花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拟南芥开花相关位点的定位可以确定其中28个与春化作用相关, 其中最主要的2个显性位点是FLC和FRI (Clarke JH等, 1994) 。FLC编码开花抑制物 (Michaels SD等, 1999) 。FRI增强FLC的转录活性, FLC通过FRI的参与延迟植物开花。在拟南芥中现在已发现6个与春化作用直接相关的基因:VRN1、VRN2、VRN3、VRN4、VRN5和VIN3[17,18]。

光周期途径将光照的时间信号与植物的开花启动联系在一起。植物对光周期的感应需要光受体和昼夜节律钟的共同作用, 光受体可分为3类:隐花色素、光敏色素和紫外光B类受体。隐花色素和光敏色素通过吸收光谱调节植物发育。昼夜节律钟是植物体内在调节系统, 保证植物的生理状态和外界节律的同步[19]。在拟南芥中已寻找到2种隐花色素:CRY1和CRY2, 5种光敏色素:PHYA、PHYB、PHYC、PHYD和PHYE (Aukeman MJ等, 1997) (Weller JL等, 2001) 和4种节律相关基因:TOC1、ELF4、LHY和CCA1[20]。

3 展望

【调控途径】推荐阅读:

操作调控07-20

电网调控07-20

灵活调控10-15

温度调控05-11

调控优化05-18

联合调控05-25

物价调控06-03

金融调控06-06

配网调控06-08

功能调控06-14

上一篇:经济崛起下一篇:在线辅助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