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控

2024-10-31

社会调控(精选10篇)

社会调控 篇1

舆论, 古代社会称之为“舆诵”、“舆颂”、“清议”等, 指众人的意见。社会舆论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表现形式, 指相当数量的民众对某一问题的共同倾向性看法或意见, 往往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统治者对社会舆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 历来为政治家所重视。本文试以先秦典籍《管子》为依据文本, 阐述其中的社会舆论调控思想、措施及具体实践, 以期对当今社会有所启迪。

一、《管子》社会舆论调控的思想和措施

对民众社会舆论的利用思想和控制举措, 《管子》一书在理论上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 广泛听取社会舆论是贤明君主的必备条件。

《管子》强调君主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和决定性作用:“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 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 道一人出。”对个人而言, 治乱决定于人心;就一个国家来说, 存亡决定于君主, 而天下的得失, 则取决于君主一个人的喜好和选择。《管子·形势解》云:“明主不厌人, 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 故能成其圣。”英明的君主应该有博大宽广的胸怀, 去接纳各种谏言和舆论。“谏者, 所以安主也。”利于国家的谏诤之言, 君主务必要听进心。贤明的君主, 多听兼听, 能听取谏言或意见的渠道有很多:“明主者, 兼听独断, 多其门户。”这样一来, 下属可以提醒上级, 地位低贱者可以评说尊贵者, 奸佞之臣就不敢欺瞒君主, 《管子·明法解》云:“群臣之道, 下得明上, 贱得言贵, 故奸人不敢欺。”昏庸的君主做法则与之相反:“乱主则不然, 听无术数, 断事不以参伍。故无能之士上通, 邪枉之臣专国, 主明蔽而聪塞, 忠臣之欲谋谏者不得进。”君主的视听被蒙蔽阻塞, 忠臣想要设谋进谏, 也得不到进用, 国家治理的情况不堪可想而知。《管子·九守》指出听取舆论时君主要有坚持的原则和方法:“听之术, 曰:勿望而距, 勿望而许。许之则失守, 距之则闭塞。高山, 仰之不可极也;深渊, 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 正静其极也。”君主不要一下子就拒绝反对, 也不要一下子就肯定。肯定则可能失误, 拒绝则可能闭塞。要像高山和深渊一样, 仰视看不到顶, 计量摸不到底。要像神明的德行一样, 做到端正而冷静。

2. 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来利用和控制社会舆论。

在应对社会舆论方面, 齐国有政治机构的设立和保障。齐桓公提出“有而勿失, 得而勿亡”即如何常保国家的问题时, 管子回答说:“勿创勿作, 时至而随。毋以私好恶害公正, 察民所恶, 以自为戒。”也就是说, 不应以个人的好恶而损害公正的原则, 要调查了解民众之所恶, 并引以为戒。管子列举了一系列的古代贤君重视民意, 应对社会舆论的做法和经验:“黄帝立明台之议者, 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 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 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于朝, 而备讯也;汤有总街之庭, 以观人诽也;武王有灵台之复, 而贤者进也。此古圣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 得而勿亡者也。”

具体到齐国具体的国情, 管子建议在国内也实行相似类型的制度, 名曰“啧室之议”, 内容主要包括:“法简而易行, 刑审而不犯, 事约而易从, 求寡而易足。”百姓在这些方面指出君主或国家治理的过失的, 其意见都放入“啧室”的咨意制度内来处理。对于民众的一些过激舆论言辞, 管子主张实行地方官员监控等行政措施来进行缓冲。《国语·齐语》记载, “乡长”、“五属大夫”等各级地方官长的职责是“各使治一属”, “各使听一属”, 上级监察下级, 以达到“各保治尔所, 无或淫怠而不听治者”的效果。同时, 齐桓公要求各级官长主动荐举那些“有功休德, 惟慎端悫以待时, 使民以劝, 绥谤言, 足以补官之不善政”者, 这实质上就是要求官员自身承担起“绥谤言”的职责, 把民众对官府的怨言进行疏散, 消弭于无形之中[1]193。

二、《管子》社会舆论调控思想的践行

《管子》书中对民众社会舆论的利用和控制举措, 在理论上进行详细的阐述, 且在齐国的政治实践中也有所体现。齐国君臣非常重视普通民众的舆论倾向, 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快进行调控。

《韩非子》记载, 齐桓公微服巡访民间, 见到一位老人自己艰难生活, 问其原因, 老者相告说:“臣有子三人, 家贫无以妻之, 佣未及反。”齐桓公把这件事告诉管子, 管子分析并劝谏说:“畜积有腐弃之财, 则人饥饿;宫中有怨女, 则民无妻。”齐桓公听从谏言, 把宫廷中的宫女择人而嫁, 并下令曰:“丈夫二十而室, 妇人十五而嫁。”这则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故事的主角鹿门稷者也是位老者, 70岁了还没有娶妻。而桓公也听从管仲谏言, 终使“内无怨女, 外无旷夫”[2]260。这可看作管子社会舆论调控思想的具体实践。因宫女人数过多, 导致普通百姓无法婚配, 而老者无法安享晚年。国君重视民众的言论, 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利于社会矛盾的调整和解决。

《说苑》记载, 齐桓公出去打猎, 逐鹿而走, 进入山谷中, 看见一位老者, 就问这山谷的名字, 回答说:“为愚公之谷。”问及原因, 老者回答说, 这个山谷是根据自己的名字命名的, 并讲述了自身的经历:“臣请陈之, 臣故畜牸牛, 生子而大, 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 以臣为愚, 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齐桓公回来后, 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管子。管子建议说:“此夷吾之过也。使尧在上, 咎繇为理, 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 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 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3]148愚公在市场交易时遇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证明经济市场秩序和法律程序比较紊乱, 百姓甚至无法正常交易。了解到民众的看法后, 统治者就应该修订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市场贸易制度, 切实保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新序》记载, 一次齐桓公出去游玩, 来到了亡国故城郭氏之墟, 问旁边的百姓这是什么地方, 回答说是郭氏之墟。问及郭氏败亡的原因, 回答说:“郭氏者善善而恶恶。”“善善而不能行, 恶恶而不能去, 是以为墟也。”齐桓公回来后, 把这个故事告诉了管子, 管子问:“其人为谁?”齐桓公说不知道, 管子就把齐桓公和郭氏相提并论。于是齐桓公又把那百姓招回来进行赏赐[4]133。齐桓公遇到的这位普通百姓, 能从国家兴亡的高度分析诸侯国败亡的原因, 这对国君来说是相当有借鉴意义的。这样的人才, 当然值得赏赐。

齐桓公和管子作为齐国的重要统治者, 十分重视百姓的舆论内容, 这在秦汉的典籍中多有记载, 是他们收集、利用舆情的真实政治生活写照。这大大改善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困境, 及时修订了不合理的国家法律制度和市场贸易制度, 有效地疏导了民意, 调节了社会矛盾, 保障了老百姓的自身利益。

齐桓公接受了管子社会舆论调控的建议, 并积极践行, 最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功效。《管子·大匡》记载:“桓公受而行之, 近侯莫不请事, 兵车之会六, 乘车之会三, 飨国四十有二年。”在管子的辅佐之下, 齐桓公执掌齐国政权,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享国达42年之久。

三、《管子》社会舆论调控思想的成因与实质分析

综上所述, 《管子》非常重视对百姓和臣子舆论情况的收集, 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处理。《管子》中重视收集、利用百姓舆情的社会舆论调控思想, 是建立在其以民为本的“予之为取”为政理念基础之上, 注重以百姓的喜恶为政策是否实行的标准:“政之所行, 在顺民心;政之所废, 在逆民心。”作为君主, 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制定国家政策, 当以“民”是否欢迎、是否接受为准绳, 尤其是做到“与俗同好恶”, 就是尊重民间的舆论和习俗。如果单凭借严酷的刑罚和频繁的杀戮, 君主的地位就很难保全了。显然, 《管子》的这种思想认识, 与西周以来的“德政”思想和“民本”思想联系密切。

重视舆情, 是古代先王取得政绩的重要原因, 也是后代国君治理国家值得借鉴的地方。古代的贤圣之王特别善于听取民众的意见:“先王善收之于民者也。”注意收集百姓的心声对君主来说是件好事, 有些原则需要遵循:“夫民别而听之则愚, 合而听之则圣。虽有汤武之德, 复合于市人之言。”对于人们提出的意见, 若仅个别听取, 就显得比较愚蠢;若全面综合地听取, 就将是明智的。像商汤和周武王那样英明的君主, 也会多方收集众人的言论。所以, 贤明的君主会顺从人心所趋, 适应人的性情, 行为做事都从民众共同关心的多方出发, 这样国家治理起来就能便宜行事。

不容忽视的是, 《管子》对不利的舆论内容采取严格的法律手段进行控制。《五辅》篇曰:“五经既布, 然后逐奸民, 诘诈伪, 屏馋慝, 而毋听淫辞, 毋作淫巧。若民有淫行邪性, 树为淫辞, 作为淫巧, 以上谄君上而下惑百姓, 移国动众, 以害民务者, 其刑死流。”明确规定百姓“毋听淫辞”, 不许听取和传扬淫词滥调。如果发现有这样的舆论谣言, 上谄君主而下惑百姓, 导致全国上下不安宁, 危害百姓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刑死流”, 即处以死刑或者流放。

总之, 《管子》的社会舆论调控思想, 是其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带有明显的礼法并举色彩, 并有效地将两种表面似乎矛盾的社会控制手段统一起来。作为一种务实的政治派别, 《管子》对内部舆论加以控制的核心是对人的控制, 认为四民要“分而治之”, 在官民之中还要培养能够率先垂范的“良民”、“良臣”, 这样所谓“谤言”等负面舆论自然消弭, 不言而喻, “和合”之誉自然鹊起。《管子》关于社会舆论调控思想中的民主和法制关系处理, 在当时确实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至今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管子》一书包含丰富的社会舆论调控思想, 涉及民众舆情的收集、利用、引导和控制等, 且在齐国的政治实践中有所体现。《管子》的社会舆论调控思想, 是其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出民主与法制这对矛盾范畴的张力和弹性。

关键词:《管子》,社会舆论,“啧室之议”

参考文献

[1]夏保国.先秦舆论思想探源[D].吉林大学, 2009.

[2]王先慎.诸子集成·韩非子集解[M].中华书局, 1954.

[3]向宗鲁.说苑校证[M].中华书局, 1987.

[4]李华年.新序全译[M].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

社会调控 篇2

博斯腾湖流域也称为开孔河流域,是开都河流域与孔雀河流域的合称,流域面积约为3. 14 ×104km2.博斯腾湖流域由 4 县 1 市组成,4 县指和静县、和硕县、焉耆县、博湖县,也就是俗称的北 4 县,1 市即库尔勒市[1].

博斯腾湖流域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工业、农业生产的集中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占该流域的 80% 以上。截至 年,流域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全流域固定资产投资高达 70 亿元,同比增长 3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 213元,增加 982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 124元,增加 242元。近10 年来,流域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其水质严重恶化。因此,对该流域社会经济形式及组成进行调控,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调控减污势在必行。

2 社会经济组成

2. 1 行政区划

博湖流域行政区主要由北 4 县即焉耆县、和静县、和硕县和博湖县所组成,其行政区划见表 1.

2. 2 人口及其分布特征

1949 ~ 年焉耆盆地北 4 县人口增长趋势见图 1.

可见,20 世纪 90 年代前焉耆盆地人口属于急剧增长期,90 年代以后人口增长趋缓。

根据巴州统计年鉴,从近年的统计分析,流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值) 最大在 10. 37‰左右( 年) 和当年自治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持平( 10. 56‰) ,但高于国内水平( 5. 05‰) .

2. 3 土地利用状况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农村土地调查部分) 结果可知( 图 2) ,从土地利用结构看,焉耆盆地草地及其它利用土地结构占比较大,分别占到了 74. 54% 和 13. 40%.土地利用程度中以焉耆县、和硕县为土地利用率最高,并且随着农业灌区农牧业生产开发利用,许多宜农、宜林、宜牧土地都已开发利用。

博湖县土地利用率虽为 27. 08%,但是其北部开都河三角洲平原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许多宜农、宜林、宜牧土地都已开发利用; 而南部库代力克洪积平原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仍具有开发潜力[2].和静县土地利用率最低,由于山区因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以牧业为主,几乎没有耕地,南部平原受土壤盐碱化影响,因此土地垦植率比低。

农、林、牧用地结构比例为 1∶ 1. 4∶ 99. 7,牧草地面积比重过大,因此决定了该县为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县。随着今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为遵循农牧结合的方针,应随时调整与之相适宜的用地结构,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楼市调控与构建和谐社会 篇3

初期政策难抑楼市高温

一系列政策促使楼市迅速升温,2001年后,长三角城市呈明显牛市特征,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后房价上涨加速,包括上海、杭州,南京等部分城市房价都以两位数快速上升。中央及时觉察了形势的变化,早在2002年8月,央行在重申鼓励个人住房信贷的同时,首次提出要“防止产生房地产泡沫,防止信贷过度集中于房地产业”;2003年2月发布的《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次提出要防止房地产泡沫及其引发的金融风险,但商业银行、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房地产投资和贷款继续猛增,房价加速上涨;2003年6月,央行终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即所谓121号文件,但受到了部分开发商的猛烈攻击;2004年,由于房价加速上升,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继续猛增,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土地、信贷等政策给楼市降温,然而效果不明显。就拿上海来说,2004年央行提高基准利率0.27%后楼市沉静了很短日子,但房价从4季度又开始以更猛幅度大涨,到今年一季度达到疯涨高潮情形。为什么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房价仍如此疯涨?

调控偏重供方

2004年的调控主要偏重于限制供给(土地和信贷资金收缩),而针对需求的措施仅只是提高利率0.27%,这对投资者来说反而成了更大胆去炒房的助推器,因为房价每月涨5%,而信贷成本一年才上升0.27%,对抑制楼市投机实在无用。投资和投机需求增加而房产供给受到限制,使人们产生了房价必涨的心理预期,于是,市内外和境内外的资金大量涌向楼市,房价哪有不涨之理?

缺乏投资渠道

中国人缺乏投资渠道,钱存银行,利率跟不上通胀率;钱投股市,投多少亏多少。在房价节节攀升情况下,炒房显然是最好的赚钱途径之一。

热钱助力增温

国际上热钱赌人民币升值,因而千方百计挤到国内楼市上来,一来可获取房产升值利益,二来可获取人民币升值的利益。这些热钱尽管数量有限(中国实行外汇进出口管制),但对房价上涨能起导火线作用,使房产投资者更大胆地进入楼市,使购房消费者更加快买房步伐。

信贷有利投资

银行信贷的低利率政策使房产投资和投机者获利空间放大。由于他们可以动用信贷杠杆购房,花20万元或30万元可买100万元房子,因此几倍地扩大了购房能力,2004年资料表明,大约有40%的炒房人在几个月内就出货。而对银行来说,房贷是最好的一块业务,因此银行也纷纷争食房贷这块领域。

和谐社会需要楼市调控

房价持续迅速上涨使政府受到了巨大压力。从上海的“两会”到全国的“两会”,代表们带来了老百姓莫大的呼声和要求。于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房地产发展要按照“满足消费、规范投资、抑制投机”的3句话原则,落实“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这3个“为主”的方针,并且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准备建造20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整顿市场秩序,对一年内就转手倒卖的炒家要征收购销差价5%的营业税和相关税费等。不久以后,央行又采取了取消房贷优惠利率的措施。为了抑制楼市投机,上海各银行签订协议,统一对一年内转手的炒房者停止“转按揭”,市房地局又大力打击开发商和中介商相互勾结、弄虚作假、哄抬房价的违法行为,曝光和处罚了一些开发商和中介商,于是,上海楼市的形势开始出现变化。

2005年5月11日终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简称新八条,可说是近年来政府调控楼市力度最大、决心最大的一个文件。

试问,近几个月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调控楼市的政策措施为什么会如此紧锣密鼓,我国最高决策层对房地产市场的态度为何发生如此大变化?皆因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央落实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举措。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需要

与1998年我国面临通货紧缩煤、电、钢铁和大量生产资料过剩局面不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是,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煤、电、油、运全线告急,钢铁、水泥等供不应求而连年涨价,一个根源就在于房地产投资高烧不退,而房地产投资过猛又在于房价上涨太快而造成的行业暴利引诱。

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房价的持续猛涨,不但抬高了城市商务成本,降低了竞争力,而且扩大和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开发商和投资商赚得盆满钵溢,而广大老百姓尤其是尚未买过商品住宅的中低收入群众(包括广大要成家的青年)在天文数字的房价面前穷得一辈子都买不起房,这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完全背道而驰。

及时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经过几年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已占银行贷款总量很大比重,一些城市房贷已占新增贷款的70%。在上海,中资银行人民币房贷在2004年累计增加1023亿元,占各项新增贷款的7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累计增加728亿元,占中长期贷款增量的48%。在房贷高速增长同时,房价一路飙升,许多楼盘在最近两三年内上涨了2倍,一有风吹草动,风险会全部转嫁到银行。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需要

这些年来,美元与欧元、日元等货币的比价不断下调,而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事实上人民币也跟着美元不断贬值。因此,尽管进口也因需求增长而增长,但出口却大幅度持续增加,引起我国经济与外部环境摩擦增加,一些与我国外贸额较大的国家(如美、日等)一再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我国不肯贸然实行汇率市场化,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境外一些游资千方百计想挤进中国沿海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以坐收房价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利益。显然,热钱涌进越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就越大。这时如实行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就会大幅度升值,外资获利后一旦撤出,经济就会大起大落。现在通过调控楼市令房价适度回落,并形成一种调整预期,境外游资就可能收敛,给人民币市场化改革造成宽松环境,可使这一改革出其不意地逐步推进。

对社会融资规模调控的思考 篇4

2010年12月,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首次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随后, “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的要求在多个重要场合被领导决策层所强调。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有助于平衡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稳定物价之间的矛盾, 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是,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运用政策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调控呢?

一、社会融资规模与基础货币、利率的联动关系

(一) 社会融资规模与基础货币联动关系的实证检验

1. 数据说明。选取2002年1季度至2014年3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 (TSF) 、基础货币 (RM) 的季度数据。

2. 相关性分析。

通过eviews软件得出社会融资规模 (TSF) 与基础货币 (RM) 的相关系数为0.85, 由此可见社会融资规模与基础货币的相关性较强。

3. ADF单位根检验。

首先运用X-12-ARIMA方法对社会融资规模, 基础货币样本数据进行季节性调整, 以排除季节性因素的干扰。对调整后的样本数据取对数, 得到了新的序列, 命名为LNTSF, LNRM。对新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判断平稳性。从表1可以看出:LNRM、LNTSF都是非平稳的序列, 对序列LNRM、LNTSF进行一阶差分, 产生新序列DLNRM、DLNTSF, 对DLNRM、DLNTSF进行平稳性检验, 结果也显示在表1中, 可以看出:DLNRM、DLNTSF都是平稳的序列。

4. 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平稳序列DLNRM、DLNTSF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取滞后期为2期, 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社会融资规模与基础货币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即基础货币是引发社会融资规模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以上的论证证明了基础货币与社会融资规模之间确实存在联动关系。

(二) 社会融资规模与利率联动关系的实证检验

1. 数据说明。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ibor) 是央行积极培育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 无论是在基础性还是在相关性、稳定性上都表现良好。从某种程度上说, Shibor是目前我国最具公信力的市场基准利率。因此, 我们选择Shibor作为利率的代表。选取2007年1季度至2014年3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 (TSF) 、Shibor的季度数据。

2. 相关性分析。

通过eviews软件计算出社会融资规模 (TSF) 与Shibor的相关系数为0.577, 由此可见社会融资规模与shibor的相关性较强。

3. ADF单位根检验。

首先运用X-12-ARIMA方法对社会融资规模, Shibor样本数据进行季节性调整。对调整后的样本数据取对数, 得到了新的序列, 命名为LNTSF, LNSHIBOR。对新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LNSHIBOR、LNTSF都是非平稳的序列, 对序列LNSHIBOR、LNTSF进行一阶差分, 产生新序列DLNSHIBOR、DLNTSF, 对DLNSHIBOR、DLNTSF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也显示于表3。从表3可以看出:DLNSHIBOR、DLNTSF都是平稳的序列。

4. 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平稳序列DLNSHIBOR、DLNTSF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取滞后期为2期, 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社会融资规模与Shibor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即Shibor是引发社会融资规模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这证明了利率与社会融资规模之间确实存在联动关系。

二、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

社会融资规模包含了通过信贷市场, 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 保险市场, 票据市场等不同渠道进入经济实体的资金, 所以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也必然要通过不同市场不同渠道的共同作用。对于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 无论是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两者起到的作用有所差别, 传导的时间不同, 适用的范围也有很大差别。首先, 数量型工具主要用于控制社会融资的规模, 而价格型工具不仅可以作用于总量, 还可以影响结构。第二, 数量型工具时滞较长, 价格型工具时滞相对较短。第三, 数量型工具对于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调控效果都比较好;而价格型工具对于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调控效果都比较好。

社会融资规模突破了银行贷款的范围, 因此我们在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调控时也不能仅考虑银行贷款的调控, 而是要更多地发挥利率的调控功能。由本文第一部分关于利率、基础货币与社会融资规模联动关系的论证可知, 基础货币与利率都是社会融资规模变动的原因。调节基础货币数量的数量型工具与通过利率等进行调节的价格型工具对于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都是有效的。所以, 对于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 我们应当把价格手段和数量手段结合起来。面对利率市场化趋势以及基准利率体系的逐步建立, 我们更应该有效发挥利率的资源配置功能。

(一) 数量型工具的调控

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等银行贷款类指标, 由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受中央银行控制, 市场化程度低, 利率弹性较小, 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数量型工具对其进行调控, 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再贷款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都将影响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数量, 从而直接影响银行信贷市场。

中央银行通过央票发行、回购以及债券买卖等公开市场操作在债券市场上释放或收紧流动性, 直接影响债券市场。

中央银行通过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全社会基础货币量, 影响股市整体的资金量, 从而直接影响股票市场。

(二) 价格型工具的调控

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银行表外业务, 受央行控制较少, 市场化程度较高;而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市场化定价程度也高, 运用价格型工具调控的效果较好。

目前, 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加快培育具有公信力的基准利率体系, 完善我国的利率传导渠道, 通过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不同市场不同渠道的融资成本, 调节社会融资规模及其结构。

综上所述, 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在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中各有侧重, 发挥不同的功能。由于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值包含了总量和结构两方面, 所以在调控中, 我们也要考虑通过价格型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进行相应调节, 保证资金供给结构的合理, 更为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通过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的综合运用, 引导不同市场、不同融资渠道的调控, 从而实现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值。

参考文献

[1]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是符合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方向的中间目标[N].金融时报, 2011-3-08, (2)

社会调控 篇5

“今年淘宝的交易额正好等于中国第17个省的GDP”,早在今年9月份的阿里巴巴第九届网商大会上,马云就如此表示。

尽管一万亿的数字普遍被认为存在一定的水分,而且只是淘宝平台上产生的交易费用而非淘宝本身的营收,但一家公司平台上的交易规模达到省级GDP规模,其对商家的管理、对交易规则和成本的调整,都会决定众多卖家的命运,并以此影响宏观经济。

“中国中小企业也就2700余万家,淘宝卖家就有600万家。淘宝对商家的管理就相当于是进行一个小的宏观调控,决定中小卖家的运命。”在李成东看来,拥有海量卖家和巨额成交额的淘宝对宏观经济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淘宝成社会化公司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前曾发布报告称,淘宝网现有600多万职业卖家,淘宝网卖家每天停运或倒闭的数量近万。淘宝网网店经营者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客户投诉与淘宝处罚。

“阿里是做社会化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公关部总监杨磊磊对本报记者表示,“做好服务是最基本的,还有就是怎么样把社会资源集合分配好。我们做设施,让平台上的人更好。”

不过,多位淘宝网小卖家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和有实力的垂直B2C相比,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得不到流量支持、开店成本趋高。

淘宝的影响力,不仅在于对平台上卖家的影响。庞大的线上消费,对上下游企业也产生影响。以服装制造业为例,长三角地区已出现大批为电商企业做定制和下游供应的企业,从纽扣、布料甚至包装等都有明晰分工,有的服装企业全产业链运行时间不超过15天。

而在物流配送方面,2011年我国快递业务营业网点达到6.4万处,从业人数超过70万,快递市场居世界第三位,达到700余亿元。淘宝网和淘宝商城(天猫前身)日包裹量超过800万,占中国快递业日处理包裹总量的60%。2012年上半年,淘宝日包裹量已超过1200万,“双十一”单日产生包裹7200万单。

由此产生的对社会就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IDC数据显示,2012年截至目前,淘宝和天猫创造的直接就业达到467.7万,拉动间接就业1333万。

不过电商观察员鲁振旺表示,淘宝的就业效益被夸大了,“600万卖家中,真正活跃的也就几十万家,物流有五六十万人是为它服务的,加上其他一些就业机会,大概也就两三百万人。”

网购促进内贸发展

中国社科院专家姜奇平认为,网购交易额一旦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就会越过临界点,呈现爆发之势,成为改变我国零售业格局的起点。

李成东对本报记者进一步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是一个包含领域很广的概念,餐饮、工业消费品,甚至农业生产资料等都包括在内,而淘宝出售的主要是商业零售品,所以淘宝交易额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实际上在这个社会的商业零售额中占的比例要更高。线下零售业今年增长已经非常小,很多企业甚至是负增长。”

马云近期也曾表示,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的本质,绝不是以前很多人理解的“虚拟经济”,电子商务是实实在在的新经济,是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传统实体经济完美融合的一种新经济模式,这种新经济模式能有效整合当下的现有资源,切实地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提升小企业全新的竞争实力,极大地提高社会整体效率。

而淘宝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延伸,也推动了网购模式的主流化。在今年的光棍节电商购物促销活动中,虽然长三角、珠三角省份继续引领消费,浙江省以单日超过22亿元的交易额排名全国首位,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分列2至5位。但当日,四川省以超过10.3亿元交易额紧随北京排名第六,显示中西部网购崛起之势。

“我们认为非传统的网络购物区域在放大,他们的购买力在快速增长。” 阿里巴巴集团方面人士表示,“以11月11日当天为例,江西、湖南、湖北某个阶段流量特别大,甚至超过了设定的警戒线。也许明年,这些区域就会出现大幅增长。”

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探讨 篇6

风景名胜区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 随着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兴起, 风景区内的居民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风景名胜区内普遍分布有乡镇和村庄, 要处理好景区发展与城镇、乡村建设的关系, 带动所在地区城镇化水平和新村建设质量提升, 必须做好风景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工作。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调控规划是在保护风景区和环境的大前提下, 对风景区的居民社会进行整体控制、调整和引导, 以促使景区内多功能因素健康协调地发展, 达到主动保护风景资源和环境的目的。

1 小武当风景名胜区概况

小武当风景名胜区地处江西省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的赣州市龙南县。据光绪二年《龙南县志》记载, “小武当者盖以楚中武当为天下名胜, 因仿其名以志奇, 复以小字别也。”小武当故此得名。风景区由武当片区和关西片区, 以及燕翼围、太平桥、乌石围、蔡屋古榕四个外围独立景点组成, 规划总面积30.8 km2。其中, 武当片区面积29.0 km2, 关西片区面积1.8 km2。小武当风景名胜区的风景名胜资源特色以丹霞地貌景观和客家围屋为主体, 可以概括为“丹壁画廊, 武当仙境;东方古堡, 赣南围屋;铁索云梯, 绝壁圣地;翠叠峡谷, 硕果幽香。”风景区内的关西客家围屋群独具特色, 体现了赣南各个时期围屋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建筑遗产[1]。

小武当风景名胜区涉及武当镇与关西镇的石下村、横岗村、关西村、大坝村、翰岗村、岗上村等6个行政村以及棋棠山营林林场, 区内共有自然村20个, 总户数829户, 总人口3 561人。

2 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农民、农业、农村作为风景名胜区内居民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风景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休戚相关, 相辅相成, 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重要焦点。随着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兴起, 处理风景区内居民社会问题更多地应着重于调控居民社会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不应该局限于控制居民点规模, 或者把居民点发展为旅游服务点。实现农村与风景名胜区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好风景资源保护与当地农民致富之间的矛盾和妥善处理风景资源的公共使用与保障“三农”利益之间的关系。

2.1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原则、任务和方法

GB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明确规定:“凡含有居民点的风景区, 应编制居民点调控规划;凡含有一个乡或镇以上的风景区, 必须编制居民社会系统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应包括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经营管理与社会组织;居民点性质、职能、动因特征和分布;用地方向与规划布局;产业和劳力发展规划等内容。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应科学预测和严格限定各种常住人口规模及其分布的控制性指标;应根据风景区需要划定无居民区、居民衰减区和居民控制区。居民系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相协调”[2]。

科学预测和严格限定各种常住人口规模及其分布的控制性指标是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首要任务。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建立合理的居民点体系;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引导和控制产业发展方向。根据资源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 在农村居民点调控体系中, 按人口导向趋势, 一般将农村居民点规划为搬迁型、控制型、缩小型和聚居型四种基本类型。

1) 搬迁型居民点。

少数占据重要游览线路或景点小村落, 规划近期需要搬迁。

2) 控制型居民点。

风景区内某些规模较大的村落, 居民生产稳定, 环境条件较好, 其存在有利于风景保护和建设。规划控制其人口规模及进行合理改造。

3) 缩小型居民点。

通过外围聚集型居民点的吸引, 逐渐衰减风景区内大部分广为分散村落的人口。

4) 聚集型居民点。

在景区外面的非风景地段有规划地改造或新建少数居民点成为吸引景区内居民的场所, 通过政策和经济上的鼓励, 使它们比景区内居民点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产与生活条件。

2.2 分类实施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和村庄人口现状、变化趋势, 小武当风景名胜区内的各村庄分别划分为搬迁型、缩小型和控制型三种基本类型。结合风景旅游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 规划对原住民人口 (指小武当风景名胜区内的各村庄人口) 进行引导控制, 引导武当片区原住民向武当镇迁移、武当片区原住民向关西镇迁移;引导自然村居民向中心村迁移, 景观游览区居民向外围迁移。综合考虑各个自然村所处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发展前景等因素, 根据耕地容量、游览需要控制原住民数量, 规划武当片区105国道东南侧居民点、关西围景区内居民点应搬迁或者缩小人口规模;对于一些人口规模小于100人的村落考虑搬迁。根据规划调控, 至2015年, 风景名胜区内居民数量为3 220人, 至2030年居民数量为2 600人 (见表1) 。

2.3 有效协调“保景”与“富民”的关系

按照国家《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 不允许在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范围内进行开荒、开矿、伐木、采摘野果等活动, 这样就限制了景区内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空间。如何妥善解决好景区与村民、景区与村镇之间的关系, 努力帮助、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优先安排他们从事环境保护和经营服务工作, 实现“保景富民”是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的重要问题。

小武当风景名胜区内有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西新围) 、1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4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 制定文物保护区划, 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 对建设项目加以控制。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项目主要包括客家民俗风情, 朝圣礼仪等。规划建设客家风情园, 以文化表演、节庆活动等形式, 深度展示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引导本地居民参与表演与节庆活动, 使得遗产永久传承。这样更有利于焕发风景区居民社会本身蕴藏的生机和活力。

小武当风景名胜区地处赣粤交界的龙南县, 龙南县位于珠三角腹地和沿海经济开放带连接处, 是三南 (龙南、定南、全南) 的交通枢纽, 也是赣粤边境重要的交通枢纽。小武当风景名胜区与主要客源市场地的交通联系便捷, 由于具备丰富而密集的风景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 风景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小武当风景区旅游开发规划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导入类型丰富的游憩项目, 开发风景区居民不仅可以直接参与餐饮、商贸、交通等旅游项目, 还可间接参与观光农业、旅游商品生产等旅游活动, 真正实现保景富民。

3 结语

目前, 我国众多风景名胜区尚存在相当数量的居民, 随着风景名胜区的迅猛发展, 风景区内的居民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规划中, 许多风景区回避了农村居民点问题, 随着景区内农村居民点的不断扩张, 开山采石、毁林种地、滥用水资源等行为严重造成对风景区土地的无序利用和对风景资源的破坏。因此, 从规划角度采取积极的方式探索并解决风景名胜区此类问题已成当务之急。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应注重当地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与旅游服务功能提升, 注重镇村建设与景区环境协调, 致力于营造能真正延续地方历史文化与独特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的居民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小武当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2—2030) [Z].

[2]GB 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S].

[3]魏民, 陈战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社会调控 篇7

关键词:基因编辑技术,伦理分析,道德调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基因工程改变了人类几千年的遗传规律, 使人类根据遗传特性筛选并改变基因成为可能。这种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的疾病治疗、药物生产等各方面都显示出其无穷的潜力, 为人类社会的遗传特性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同时, 基因编辑技术在其研究和发展过程当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有关伦理和道德的质疑。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对于生命的探索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未来过去的几十年中, 基因编辑技术逐渐开始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 它不仅涉及到生命体的改变, 更是关系到人类价值观念的巨大变革[1]。这项技术直接作用于生命体以及人类, 很可能直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式和方向, 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 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随着研究仪器和设备的不断进步, 医学工作者对于基因的研究也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研究者发现人类的许多疾病是由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引起的, 于是采用基因方式进行疾病治疗成了进行基因编辑最显而易见的理由。科学家试图通过找出缺陷基因, 并对其进行修饰, 将正常的基因片段取代病变的基因, 抑制或者关闭病变基因的表达方式, 以此达到治疗某些由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的目的。但是这其中却存在着重要的安全问题, 采用基因的方式治疗疾病需要有一个安全的运载工具, 运载工具承担着运输具有治疗作用的基因的责任。目前, 公认最为安全的工具其中之一就是腺病毒 (AAV) [2]。但最近有新的研究表明, 有部分接受这种治疗方式的患者的癌细胞会发展出异常的染色体, 也就是说, 采用AAV法治疗的患者有更大的可能性出现染色体被分裂的情况, 继而导致癌症的发生。这项研究使得人们重新审视AAV的治疗方式, 它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安全。

(二) 基因编辑技术的选择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目前的研究热点趋势是对生殖细胞或者早期胚胎进行改变, 因为这些细胞能够遗传给下一代。除了上述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遗传疾病的治疗, 还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进行增强。医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胚胎进行操作, 改变相关个体的基因结构, 并且整合生殖细胞所代代相传的基因, 这些行为将会对人类基因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由此就会改变人类对于后代的选择, 随之也会改变每个人对于自己后代的责任[3,4,5]。第一, 就医学方面来说, 我们无法预测这种增强对于人体的危害。人类一直在探寻者体能的极限, 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一直支撑着运动员们突破自我, 挑战极限。但是无论运动员们怎么努力, 极限始终存在。一旦人类为了更高的身高、发达的肌肉、更好的智商改变我们几千年来进化形成的基因, 突破了这一极限, 所可能引起的后果和风险难以预测, 而责任又由谁来承担呢?第二, 就社会问题来讲, 一旦人们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基因治疗, 也就会要求利用该技术进行基因增强, 二者界限难以把控。父母是否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想法随意改变子女的基因?父母是否会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为子女选择更多的“音乐细胞”或“运动细胞”?孩子将来在成年后是否会抱怨父母当面没有将自己设置成“范冰冰”的模样?这种基因编辑技术将会使后一代丧失选择的权利, 后一代人的生存价值与人生的意义又该如何衡量?那么父母是否有这种权利决定胎儿的基因?胎儿有无选择自己基因的权利呢?

(三) 基因编辑技术的隐私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比以往任何一门技术都更直接、更有力地影响着每一个生命体。就人类生命体的基因来说, 不同的人类个体基因中有99.9%的基因是相同的, 而正是最后0.1%的不同基因, 构造了这世界上成千上万具有唯一性的人类个体。可以想象, 在基因技术继续高速发展的将来, 每个人都有可能得到自己的遗传身份信息, 但是这其中因个体差异而可能产生的基因歧视和基因隐私问题也出现在我们面前[6]。在将来, 这些基因信息会不会像当下的肤色、种族问题一样, 给我们的生活、就业、受教育、安全等带来歧视, 我们各种权利会不会由于基因的不同而受到差别对待?作为个人唯一性的标志和信息, 这些遗传信息是否可以被国家、学校、单位、保险公司、医院等机构掌握, 他们是否有权利采集和获得个体的遗传信息?考虑到下一代的优秀基因, 将来人们在进行配偶的选择是是否需要公开自己的遗传信息并且将对方的遗传信息纳入选择的考虑范围之内?

二、基因技术的社会伦理综合分析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为人们的生命的延续带来强大的好处, 也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全甚至人类的生存, 使社会为了抢夺有利的基因技术和基因编码展开战争。因此, 人们一定要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行伦理的分析和判断, 是基因编辑技术朝着对人类整个社会发展有利的方向前进。

(一) 伦理意识分析

人类如何认识基因决定着人们形成何种基因伦理意识, 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社会伦理行为。基因决定论认为, 每一个人其相貌、智商、行为、性格、疾病等更多的由其本身所携带的基因决定。基因还原论认为, 人是由23对染色体组成并其决定性作用的, 因此, 在受精卵阶段, 一个人类生命个体就已经出现。但实际上, 众所周知, 除了少数疾病、意外灾害人类无法控制之外, 性格、身体健康程度、智商等都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可以通过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而吸烟、辐射等会增加个体得癌症的风险。如果认为基因决定一切, 那么不仅人类的疾病取决于基因, 个体的违法犯罪活动是否也可以用异常的基因 (例如“暴力基因”、“性基因”) 来解释?如此一来, 就会牵扯出众多的伦理及法律问题。是犯罪个体该为其行为负责还是其基因该为其行为负责?政府是对这些犯罪个体进行健康、道德教育并关押监狱使其接受惩罚, 还是对其进行基因的纠正?这些理论使人们过渡依赖基因, 认为自己的不幸全部都是由基因造成的, 人类不再拥有意志和选择, 而是将一切的罪名推脱到基因的头上[7,8]。

(二) 伦理价值分析

对于科学是否具有伦理的价值这一问题, 在学术界始终存在争议, 更多的人认为科学的价值是中性的, 科学知识并不代表人类的价值观。有些学者认为科学研究的动机应该仅仅在于科学其本身的发展, 不应当参与个人与社会的价值。还有的人认为, 科学家只负责对科学进行研究, 并不会直接使用并作用于社会, 因此, 也不应该为某一门技术而产生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 这一理论被称为“科学价值中性论”。这一论断在某种意义上是成立的, 它将科学作为一个纯粹的知识体系或者工具, 不带有人类的目的性。但是不可否认, 科学以及科学活动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进行的, 科学研究是人类成果的一部分。因此“纯粹”二字其实并不存在, 尤其是越来越经济化的今天,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团体利用资金支持科学家的活动, 都是希望得到经济利益的汇报, 而其中不乏一些商人采用金钱的诱惑, 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整个社会的道德, 而科学家也极少仅仅为了科学无偿奉献一生。因此, 可以说技术中立性的观念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 “技术”与“利益”二者无法完全区分开来。

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应用, 与其他技术一样显示出伦理道德的二重性。首先,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深化了人们对于生命的认识, 并且根据人类的需要, 使人类改变基因显现方式、控制疾病成为可能, 极大促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 如果这一技术被滥用或使用不当, 很有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全以及整个人类的发展, 为地球带来无尽的灾难, 使人们成为基因的奴隶。因此, 基因编辑技术比以往人类历史出现的各种其他科学发明更需要解决伦理的问题。

(三) 伦理责任分析

基因编辑技术使人类拥有更多机会和能力干预人的受孕、出生、身体构造、心灵健康以及寿命等。在科学尚未被承认之前, 人类认为“上帝”或“神”是其生命的主宰, 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 人类越来越有可能自己主宰自己的生命。但是就其目前的发展技术来看, 科学家仅仅可以就某些简单的基因进行改造, 显然无法按照某种图纸设计出“完美”的生命个体。自然界是极其复杂的, 而人们对于复杂的事物, 也只能通过统计学推测大多数的特性, 却无法精确的掌握每一个人类个体的特性。除了法律所授予我们的受教育权、选举权等后天权利, 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天生具有主宰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权利, 这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不以任何国家意识和法律政策为转移。假如条件允许, 掌握技术的科学家和政府是否有权利决定整个人类的遗传走向?我们当然同意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正疾病的发生, 但是这些技术拥有者是否可能将人类基因按照自己的统治要求进行修改 (例如更具战斗力, 更白的肤色等) , 这种物化人类和生命的行为该受到谁的监控?这一问题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巨大挑战[9]。

三、基因编辑技术的道德调控

人类为了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就一定需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但我们的探索不应该是为了改变自然界, 而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它的规律, 并且适应它。人类掌握越多的自然界奥秘, 就越能更好的适应它, 反过来, 也能更方便的改变自然界。因此, 人类必须要谨慎地使用其所掌握的每一项技能, 加强对基因编辑技术的道德调控。

(一) 基因编辑技术道德调控的原则

对基因编辑技术的道德调控应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主要原则。第一, 公众利益优先原则。这是所有科学活动一项最基本的准则, 所有的科学活动都应该是以增进人类公共利益和生存环境为出发点, 一切有损可持续环境与后代发展的科学都是不道德的科学。这一条原则应该作为各种行为的最高伦理准则。也就是说, 相关的研究实验室应当以严守此准则, 尽量保证科学研究的纯粹性, 避免过分功利化的倾向, 拒绝任何不法分子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滥用。此外, 相关的科学家与医务人员还应当保证其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对所有的操作进行危险性评估, 谨慎处理其尚未通过观察期的试验品, 保证成形的基因片段不会使人类受到伤害。第二, 知情同意原则。每一个人类个体都有其与生俱来的自主性, 在照顾公众利益的同时也应该给予每个人自主选择的权利。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 对待事物的判断标准也不同, 所以每个人做出的选择也不同, 任何明显或隐性的强迫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科学、医学或者政府等机构不能够以其思想作为道德的统一标准, 而应当尊重每个个体对其遗传材料、信息等所做出的选择。任何基因样本的销毁和复制都应当经过当事人的同意, 而不能对当事人进行任何方式的诱导和欺骗, 也不应该试图将团体的利益强加于个人。

(二) 实施基因编辑技术的道德调控

基因编辑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当中呈现了伦理上的二重性, 这点主要取决于科学活动的主体, 即研究基因技术的科学家、运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医学家, 这些人比其他的普通民众和国家管理者更能够全面地预见技术所能带来的利弊, 这也决定了科学家和医学家对技术的应用和后果负有重要的道德调控责任[10]。科学家应该“求真”, 但同时也应该“至善”, 科学家在全身心投入到科学事业的同时, 也应该担负起一项重要的责任, 即谨慎地评估、预测其所研究的技术所可能带来的负面结果。科学的研究本应该是一项相对独立的活动, 但是现如今对于很多科学家来说, 更多的考虑科研课题是否能够得到资助和奖励, 却忽略了社会价值与研究动机。其次, 科技人员应该积极走出实验室, 参与社会活动。一方面协助政府进行的科学决策, 另一方面为民主普及对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认识, 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政策的走向, 避免民众和政府之间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三) 基因编辑技术道德调控的政治保证

基因编辑技术的道德调控不仅需要科学家和医学人员严格的自律精神, 还要政府、法律牵头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保障研究人员的权利, 也规定其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这其中, 政府的干预措施直接关系到整个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走向。目前, 各个国家的政府基本承认对基因研究成果的共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成立了“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 致力于人类基因研究的伦理研究。由该委员会起草的《人类基因组宣言》中提到, 基因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每个人类的尊严和平等, 保护科学家的研究自由, 维护人类和谐以及国际合作”。

就第一原则来说, 各个国家的政府与领导人相继发表声明, 呼吁各国科学家公开人类基因技术的研究成果, 认为人类基因图谱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虽然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普遍认可基因技术是全人类的财产, 应当进行共享, 但是目前还是存在个别的国家或者私人研究团体进行着以私利为目的的研究, 意图控制基因技术的发展。因此,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保证每个人对自身基因图谱的所有权, 就需要国家相关机构进行法律、法规的制定, 任何机构和个人对于未经本人同意擅自盗用、负责他人的基因信息等行为不仅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 还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国家应该对相关的技术使用范围进行严格的规定。无论基因的优劣, 每个人都是自由而平等的, 个人不应该因为自身基因的优劣, 在生活和工作中受到歧视, 基因也绝对不能草率地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国家的法律、法规应当加强对个人基因权利侵犯行为的惩治力度, 有力地表明政府的立场和态度。

就第二原则来说, 我国政府目前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 上海某医科大学是我国在基因研究上处于前沿的研究单位, 但其因缺乏资金打算放弃部分专利的申请。由于资金的不到位, 许多基因编辑技术无法知识产权化, 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科技人才的流失, 不利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我国应当从资金和政策两方面及时采取措施,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科技人员的研究, 同时应给予科技人员足够的资金, 这有助于我国在此研究技术上处于世界前沿的地位。此外, 还应该以基因研究为纽带, 促使产、学、研三者紧密结合, 一方面促进研究的实际应用, 另一方面缓解基金不足的问题, 为科学家的研究提供坚强的后盾。

(四) 基因编辑技术道德调控的法律约束

道德只是人们内心的一种约束, 并靠外部舆论进行监督, 因此道德本身并不具有强制力, 单纯依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 我们在加强道德建设的同时, 也应当进行法律的建设, 两者相互促进, 相互补充, 保证有关人类的基因编辑技术及研究健康发展。

第一, 我国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就将来有可能在就业中出现的基因歧视问题作出严格的规定。直到现代化的今天, 性别、种族、残疾歧视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边,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 基因歧视极有可能成为将来社会当中一种新的不公正现象。由于我国的《劳动法》规定, 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雇患病职工, 或在解雇时给予一定的赔偿。因此, 雇佣单位通常在招聘时对职工进行身体检查。我们可以猜想, 在不久的将来, 用人单位很有可能会从单位的利益出发, 对职工进行基因的检查, 拒绝带有缺陷基因的应聘者。

第二, 针对基因防治也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保护。采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疾病的治疗可以促进人类的健康生活, 但同时也可能为人类基因治疗带来不良的结果。法律应当针对此项研究工作制定严格的行业规范和法律约束。例如, 采用一定的技术对被治疗人员进行生理和情感的改变和控制, 或者试图通过改善基因淘汰所谓的“低等民族”, 以及有意制造人兽混合物等非正常物种等行为, 都应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巨大的利益常常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因此我们才需要法律的存在, 最大限度地消除高科技的负面影响, 使这门技术朝着光明的方向不断前进。

四、结语

对于基因编辑技术, 有人赞扬它强大的功能, 也有人恐慌它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不仅仅是科学家、政策的制定者和律师, 越来越多的普通公众也参与到了这场激烈的讨论中来。这样的一门科学, 使得人们对生物体的受孕、出生、身体构造甚至寿命等各方面具有更多的把控能力, 也带来了危险的可能性。因此, 本文从伦理和道德的视角对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分析, 希望对这门技术未来能够造福于人类社会, 越早对基因编辑技术进行道德的讨论, 就有越大的机会避免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然而, 所有伦理的分析与道德的调控只有一个主线, 即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要以人类为本。

参考文献

[1]刘剑康, 李立峰.论基因科技的道德调控[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2:5-8.

[2]薛桂波.基因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社会控制[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11:246-248+245.

[3]谢志青.基因科技发展的伦理学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 2009, 10:50-53.

[4]卢媛.转基因技术伦理道德问题探析[D].成都理工大学, 2012.

[5]高宏珍.转基因技术的伦理突显与解困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 2014.

[6]钟琳.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道德思考[D].成都理工大学, 2007.

[7]朱俊林.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8]王婷.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10.

[9]崔磊.转基因技术引发的科技伦理思考[D].成都理工大学, 2010.

社会调控 篇8

一、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涵

作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 早期建构主义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 (J.Piaget) 创建, 主要倾向对个体内部认知发展的研究, 又称认知建构主义。20世纪70年代末, 建构主义与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 (Vygotsky) 的心理发展理论相融合, 产生了“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不仅体现了传统建构主义的核心观, 更将知识视为社会的建构, 即借助于各式媒介表征, 通过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加之自身的认知获得知识。此外, 社会建构主义者还认为, 个体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是社会关系的内化, 正是这些内化了的社会关系构成个性的社会结构。简而言之, 社会建构主义摆脱了传统认知建构主义对单一个体新知识建构的拘囿, 走向社会、历史、文化的大环境, 并在社会与个体的作用与反作用下, 最终完成个体自身对知识及心理机能的创造与重塑。

二、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是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它具备传统认知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特点:诸如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与“同化学习” (量的增加) 相比, 更应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即“顺应学习” (质的突变) 。此外, 基于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

(一) 教学的活动论

“活动”是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中心概念。“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实践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 (维果茨基) , 个体活动是人心理和意识发展的重要基础, 活动与心理及意识相统一。体现在教学中, 就是要加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鼓励学生主体间及师生间的双向及多向互动, 在互动中形成对话, 在对话交流中产生碰撞和沟通, 从而推动学生主体在审视、再形成和接受过程中习得新知识。而教师的职责则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社会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融入互动交流的群体中, 在活动中有效地完成知识及心理机能的建构。总之, “作为教育过程基础的应该是学生的个人活动, 教师是教育环境的组织者, 是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调节者和控制者。” (维果茨基)

(二) 教学的中介论

根据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中介说, 一个儿童为了某种目的将某一物体作为工具使用, 这就意味着他朝着形成外部世界与自身的积极联系迈进了一大步, 因为儿童掌握某一特定工具的能力正是其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标志。语言作为最初的中介, 使人的心理机能实现从低级向高级的转化。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作为媒介表征的符号也渐趋多元化, 如网络和多媒体的采用, 为教师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因此, 教师自身除应自觉学习和运用各种先进的媒介外, 还应倡导学生在互动中借助多种媒介来推动学习, 使其感受到乐趣, 强化内在学习动机, 进而促进其对新知识及良好心理机能的能动建构。

(三) 教学的内化论

在维果茨基看来, 内化就是从社会、集体、合作的活动向个体、独立的活动形式的转化, 即从外部的、心理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心理过程的转化机制。反映在社会建构层面, 内化就是新知识及心理机能由外至内的转化, 它建立在社会成员间互动的基础之上, 并历经主体自身的“同化”及“顺应”, 最终完成对新知识和心理机能的重塑与建构。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首先以身作则, 努力将创造力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实施中, 同时还应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及创造力, 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于不知不觉间, 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最终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建构性飞跃。

三、社会建构主义对克服外语学习语言焦虑的启示

国内学界对外语学习语言焦虑的成因一直众说纷纭。有将其归结为性格的差异, 并受环境、学习任务的性质、个人经历等制约[3];有的认为要消除或降低焦虑必须增强学习的动机[4]。D.J.Young的分析相对较为全面, 他认为产生语言焦虑的成因至少有六种: (1) 个人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引起的焦虑; (2) 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看法; (3) 教师对语言教学的看法; (4) 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 (5) 课堂活动形式; (6) 语言测试[5]。不难看出, 六种成因中的五种涉及学习者的外部环境, 包括 (3) 、 (4) 中个体与教师间的因素, (1) 中个体与他人间的因素及 (5) 、 (6) 中的客观情境成因。

那么又该如何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调控学生与外界的联系, 使其降低焦虑, 最终将其引入良性学习的轨道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性措施。

(一) 团体合作, 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每个人都有归属于某一群体的基本要求。归属感的缺失易使学生自卑, 继而产生语言焦虑, 丧失继续学习的热情。而社会建构主义告诉我们, “活动”是促使学习者新知识和新的心理机能形成的重要方式。体现在外语学习课堂上, 教师可视学习内容, 倡导学生以适当的群体交互模式进行学习。譬如全班集体活动 (lockstep) 、同伴活动 (pair work) 、小组活动 (group work) 。同时注意在群体交互活动中,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 而非消极地听讲。作为组织者的教师, 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 应尽可能满足学生被认可、被接受的心理要求, 譬如教师可多设计些贴近学生实际的互助性活动, 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和良性的依存关系;在活动中, 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对其他小组及小组内成员间的尊重意识, 学会仔细聆听他人并给予回应, 使每名学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鼓励和重视, 从而以更为积极的态度融入到群体活动中, 促进二语的习得。

(二) 快乐学习,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趋乐避苦是每个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传统的填鸭式和应试型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 人脑在快乐积极的状态下, 情感过滤少, 学习效果最为显著。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 应遵循“乐学原则”,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积极的情境。譬如可将幽默故事、趣闻逸事导入到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爱好来自主设计相应的活动。此外, 教师自身应先摆正位置, 放下架子, 以平等的角色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主动成为学生活动中的一员。在与学生的互动讨论中, 多用“有效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 必要时可将个人经历融入教学中, 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提问。只有在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紧张焦虑的神经才会松弛下来, 才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态面对外语学习。此外, 社会建构主义主张的“中介说”也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了另一有效途径。

(三) 注重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和向别人证实自己能力的意愿, 正是这样的愿望促使其锲而不舍, 在创造中展现风采, 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飞跃。建构主义对“顺应学习”的侧重更是告诫我们, 在外语学习中, 比起学生的被动输入知识, 能动性建构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 释放其语言焦虑, 增强其在外语学习中的自我成就和满足感。反映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为学生设立灵活度较大的任务, 或干脆让学生自行命题;并且尽可能地创设自由的空间和安全的环境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以最大限度完成其知识由外至内的转化;同时教师还务必牢记应以鼓励欣赏的态度对待和评估学生的创新。

相异于传统认知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主张语言和知识是一种社会的建构。正是在与社会成员间的互动中, 学习主体完成新旧知识和新旧心理机能的对碰和重组。在“活动论”、“中介论”、“内化论”的引导下, 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和谐互动加之创造性的思维, 最终完成其对新知识和心理机能的能动性建构和重塑, 克服了由语言焦虑导致的负面影响, 使学习得以良性进行。

摘要:社会建构主义主张语言和知识是一种社会的建构。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的“活动论”、“中介论”和“内化论”, 本文提出应以团体合作, 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快乐学习,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注重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的外语教学模式, 以消除外语学习语言焦虑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外语学习,语言焦虑,调控

参考文献

[1]王银泉, 万玉书.外语学习的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的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

[2][3]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109.

[4]林汝昌.外语教学多学科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247.

社会调控 篇9

关键词:宏观调控,社会公正,法律手段

一、宏观调控作为经济法手段对社会公正维护的可行性探讨

宏观调控, 从其含义解释上看, 它是由国家调整国民经济, 相比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显然这两者是不平等的。因此, 从其本身的性质上讲它就是不平等的。那么这种不平等的调整关系是否具备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呢?

国民经济是整个社会劳动者创造的, 社会公正是整个社会劳动者之间的公平正义, 而社会经济关系上的平等又决定了劳动者在其他方面的平等。也就是说, 当国家利益与整个社会劳动者的利益一致时, 宏观调控这个不平等的调整方式才能维护社会公正, 才能脱离少数人的控制, 从一个较高的角度调节社会中一些厚此薄彼的情形。反之, 当国家利益与整个社会劳动者的利益相悖时, 宏观调控政策就成了国家压迫控制社会的工具, 这样社会公正将会遭到严重的践踏。

二、维护社会公正的路径选择

(一) 加强立法效率

两千多年前, 韩非子就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 当今社会要想维护社会公正, 防止官僚阶层精英阶层专权依然要用法律。然而中国之所以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一方面是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够, 一方面善法的实施也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当下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就应当借此良机大力促进法制社会的全面构建。让宏观调控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才能起到维护社会公正的作用。同时, 用宏观调控的手段维护社会公正不是倡导平均主义, 而是要在保证社会公正的基础上使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它主要表现在社会资源得到合理调配, 使各个部门每个人都发挥最大力量。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应当提高立法效率, 让法律高效率的完成维护社会公正的职能。

(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从社会的表象上看, 制造业和金融业对社会的贫富分化影响很大, 但实际上, 真正决定和影响的是公民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是社会保障体系中能够调节和改善的。从我国目前社会的发展现状看, 要维护社会公正,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应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入手,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面对目前比较突出的养老保险问题, 国家应当大力健全和完善各项解决方针的执行工作, 从点到线、从线到面, 努力争取覆盖更多贫困地区。当下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比农村健全, 在保障城镇中政策执行的过程中, 更应该将点设在农村, 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基数,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的首要原则, 维护社会公正始终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目标。同时, 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正, 稳定社会的必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 统一于宏观调控的实施手段之中。

(三) 机会平等问题

我国当下的机会平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就业方面, 它是收入公平的根本途径。目前通过经济手段的调整仿佛难以很好的解决, 国家应当加强法制建设, 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反对就业歧视和工资歧视。另外, 教育机会平等也至关重要, 尽管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但是城乡经济的差异也导致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等, 而且同样在城市,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现象也比比皆是, 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往往提供给那些有经济实力家庭的子女。目前我国的教育逐渐市场化, 这样两级分化在自然人一出生就体现出来, 更不用说在其整个人生的发展阶段上讲了。这样不仅起点不平等, 也没有保证公民平等发展的环境, 社会公正就成了天方夜谭。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控制, 未来教育可能成为富人的特权。宏观调控应当在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及教育政策的规范完善上下力度。

(四) 税收监管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政策促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然而目前两极分化严重, 它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社会公正更无从谈起。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是现阶段迫在眉睫的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国家调节贫富差距, 应当首选税收制度, 而且关键在于调整个人所得税和开征物业税。然而, 按照目前中国的社会结构上看, 个人所得税和开征物业税实际上是很难撼动富人的财富的, 因为财税取证困难, 偷税漏税的富人往往逍遥法外, 所以要加强税收的监管和取证。实际上, 监管不灵和取证困难是因为我国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国家制定完善的法律才能给宏观调控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三、宏观调控权的边界

社会调控 篇10

一、把握教师课堂情感关注的“度”,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害羞、畏首畏尾都与学生内心存在课堂学习焦虑有关,生怕自己听不懂,生怕自己说错什么而遭到老师的责骂、同学的嘲笑。这种心理不利于课堂教与学双向的交流。如果教与学双方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那么“有效”的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课堂上,在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交际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把握自己课堂情感关注“度”,排除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障碍。

(一)用有真挚的感情、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谈吐、多样的教学呈现方式,使学生大胆而轻松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是个生态链,情绪具有一定的感染性,教师的情绪状态对整个课堂教学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因此,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要调整好个人的情绪状态。

为了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我一直十分注重个人的仪表仪态,经常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如:教工排球运动、乒乓球运动,平时练习书画等,还经常和学生一起参与大课间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特别是在临课之前,我都会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绝不因为准备不足而焦躁不安,并且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寻找一些能令自己的和学生快乐的热身活动,借此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把自己的快乐与学生共享。

在课堂伊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游戏、调侃、合唱等方式来放松教师与学生的心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千万不可板着脸孔,让学生感到无形的心理压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之际,走进学生群中,俯下身子,亲近学生,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不时地鼓励学生微小的活动成果。

不论怎样,课堂中教师的情感状态、言行举止、教学的手段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调控自己。

(二)不断地向学生传达尊重、信任的信息,让学生体会到师生的平等,让学生不怕错、敢于求异。

初中学生情感较为脆弱,经不起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情绪干扰。尤其是当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发生错误(包括学习、纪律)时,教师更要以极大的宽容,机智灵活地加以处理,变批评、责骂为表扬、鼓励,给学生极大的尊重。

如:教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学生往往将“协调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关系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和“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关系中的关键是人口”两个“关键”混淆起来,我多次反复地讲,但是无济于事。这时,我没有说:“你们怎么这么笨?!”更没有嘲笑,而是用了一个幽默的比喻:“你、爸爸和妈妈谁是你家未来的关键?协调你们家人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什么?”幽默的比喻既解决了两者易混淆的问题,又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宽容与表扬永远是尊重学生的最好的办法,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丰富、充实教学的内容。

多媒体是传达轻松信息的最佳途径,轻松的音乐、幽默的小品、社会大众的新闻,一切难以用言语传达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得到巧妙的演绎。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好多媒体手段,不仅可以增加教学信息传达的通道,而且可以让教学的内容更形象具体。学生感性认知丰富了,投入课堂的自信也会更大。

例如:对于“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中的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不等价的贸易,学生不能理解,于是我便将书本中非洲国家用棉花、咖啡、大豆换卡车的材料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什么是不等价贸易,消除了学习障碍,学习进入了快车道。

二、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沉浸于学习的心理

由于现行的考试制度,历史与社会学科被纳入了总分值较低的学科,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缺少一定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历史与社会教师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教学,那么,学生的认知就会僵化,学习兴趣就会大大降低,学习缺少主动性,历史与社会课学习就成了学生的负担。因此,“高效”的课堂,要求教师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角色与选择”这一课内容时,我没有按一般的教学过程演进,而是请全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在市场中最希望扮演的角色(消费者、劳动者、经营者、政府人员四种角色),据此分成4个大组,请各组学生针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件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在市场经济中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消费者、劳动者、经营者、政府人员?

学生由于经历了角色扮演、材料解读,很快就认识到了在市场经济生活中,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只有这样,人们的各种生活需求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自主选择的权利才会受到应有的尊重。

根据主体性教育理论观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使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只一味地强调知识的讲解,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另外,由于课堂教学缺少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自我的探索能力也会被扼杀。

三、激发成功心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

成功心理学认为,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并设法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学生获得心理激励,从而产生兴奋感、愉快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学生就会追求下一个成功。由此,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善于发现隐藏在学生自身中的优势,并激发出他们的优势,然后因势利导,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继续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渴望。

激发成功心理最好的方法是表扬。教师充满真情的表扬、同学满意的赞同都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一个平时成绩不是很理想,课堂上也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如果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李召龙

(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贵州六盘水

摘要: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和现实性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视听结合、丰富地理教学内涵、引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具体直观、突出重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生动形象培养和提高学生地图识别和理解能力;兼顾全面,因材施教,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地理教学应用

随着教室多媒体设备和教师一人一台办公电脑的全部配置到位,以及校园网络的完善,我校基本实现了教育技术现代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领域中已被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突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克服了传统教学枯燥、理解困难的弊端,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了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逐渐成为我校教学手段的主流。下面我就中学地理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动力,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地理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

多媒体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事物、原理,由静态变为动态,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通过形象清晰的画面,色彩鲜明的图像,大大增强了表现力,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完成地理学习。例如,在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一节的教学中,播放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影像资料,创设与众不同的教学情境,学生不由自主地被那惊心动魄的画面所吸引,深切地感受到地震和火山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从而激发想要了解防御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活动,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在几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下,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全面了解。现代教育技术恰恰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教学课件从符号、图形、色彩、声音、节奏等多方位的视觉和听觉功能进行设教师能够对他投以赞许的目光、表扬的语言,该学生就会产生下一个得到表扬的期待,在这个期待期内他会非常努力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看不见的手”时,为了让学生知道关注“看不见的手”的途径,我特意让一个班级中学习不理想也不爱开口的学生站起来回答。由于他父亲是搞蚯蚓养殖的,平时他知道自己的父亲为了了解蚯蚓的行情经常看报纸、电视及上网查询,因而他很快就回答了出来,这时我就表扬他说他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连自己的父亲如何关注市场都很注意观察,将来他也会是一个不错的老板。这个学生内心非常高兴,产生了对下一个表扬的期待。通过一次又一次恰当的表扬,每堂课都可以看到他积极参与学习的身影。

如果一个学生能够通过一堂或持续的几堂历史与社会课,产生认知、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的幸福感、满足感,那么,这个学生就会将所有精力都倾注于历史与社会课堂的学习活动之中。

计和开发,以形象生动的现代教学媒体为载体,如通过投影片、录像片、教学电影、电脑多媒体软件等视觉、听觉媒体,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例如,在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防御”一节中,播放动画让学生亲自来选择在不同的场合怎样避震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得到主动参与的触觉感受,使课堂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整体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破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分析了居住与环境的关系后,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知识,联系身边的生活环境,利用多媒体打出铜仁城的城区分布图进行讨论:铜仁城的分布和什么有关?然后再出示沿河的吊脚楼等图片,让学生分析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多媒体的运用,使原本难于理解的抽象的东西获得直观的效果,使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和课本插图。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气象灾害与防御”一节中讲台风时,播放了台风的模拟动画后,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台风眼的天气状况。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有的说:“这还用说吗?一定是大风大雨。”有的说:“可能是晴朗天气,台风是一个漩涡,中心是空的,没有云层阻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就这样,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着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都可能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率,都可能影响着学生学习持续力的维持。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学会运用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手段,积极关注学生进入课堂后在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方面的变化和状态。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历史与社会课教学。

摘要: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直接影响着历史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一个学生能够通过一堂或持续的几堂历史与社会课,产生认知、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的幸福感、满足感,那么,这个学生就会将所有精力都倾注于历史与社会课堂的学习活动之中。因此,调节好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将有利于提高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学习心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薛建宇.新课程教学设计——地理.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关文信,于小波,苗青.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社会调控】推荐阅读:

操作调控07-20

电网调控07-20

灵活调控10-15

温度调控05-11

调控优化05-18

联合调控05-25

物价调控06-03

金融调控06-06

配网调控06-08

功能调控06-14

上一篇:循环加工下一篇:超高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