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幻象——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2024-10-05

正义的幻象——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精选4篇)

正义的幻象——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篇1

正义的辩论

——关于《理想国》第一卷中 “正义”的探讨

《理想国》第一卷由于结尾的“无答案性”,学界对于该卷是否真的毫无结论,意见不一。虽然,在柏拉图研究上颇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理想国》的第一卷与柏拉图早期的对话内容一样没有任何结论,因为卷一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只讨论了 “正义”像什么而非是什么,并且在卷一的结尾苏格拉底自己也承认并没有在最后的辩论中得出准确的结论。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第一卷是《理想国》全书的导论,它完美的服务于整部著作,只有当它从属于整部作品时也才更能体现它的理论价值。

在柏拉图《理想国》第一卷中,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此卷最终指向的是一个开放性结局或者说在窘境中并没有给出一个积极的出路。因此,人们经过一次次徒劳的探索最终找到解答的时候, 读者往往看到对话过程中不同寻常的意义,却会轻易的以为整个过程足徒劳无益的,甚至最多是个所涉宽泛的开场白,致使富含成果的哲学活动被忽略了。

在我看里,《理想国》的第一卷作为一篇特殊的苏格拉底式对话,将推理的方法和推理的目的相结合,它不仅推理自然顺畅,而且揭示的哲理深刻警人。《理想国》第一卷追问的是正义,在对话中,正义的问题是以一种辩证的方式提出并展开的。也就是苏格拉底在批判性地考察当时流行的诸种关于正义的“意见”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自己的理解,揭示了正义的内涵。也许,第一卷就是柏拉图因不满意苏格拉底偶然的诡辩而刻意进行加工的,但从中我们却可以更好地看到苏格拉底对话的思路在具体的探讨中如何展开。虽然苏格拉底自己在辩论中,也会因为无心的失误,偶然出现和智者相似的诡辩,但他的目的是严肃的。以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观为例:

一、色拉叙马霍斯辩论前的辩论基础:

《理想国》中的第一个正义观是由老人克法洛斯提出的,他认为“欠债还债就是正义”。但是,这种观点柏拉图并不赞同。首先,在文中苏格拉底引导克法洛斯说出钱财对于人来说的作用是什么,克法洛斯限定了一个条件: “通情达理的人”,钱财最大的好处在于“有了钱财他就用不着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然后,苏格拉底马上反驳认为,这种正义只是在特定情况下的正义,而不能被认为是普遍意义上的,比如,“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如果你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认为偿还所欠之物,有时候是正义的,但是有时候又不是正义的,这并不是对正义的一个合适定义。

《理想国》中的第二个正义观是由玻勒马霍斯提出的,他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这似乎看起来和大多数人的正义观很相符,但是柏拉图依然对其进行了反驳和批判。他借苏格拉底之口问道:“你所谓的朋友是指那些看上去好的人呢,还是指那些实际上真正好的人呢?你所谓的敌人是指那些看上去坏的人呢,还是指那些看上去不怪,其实是真的坏人呢?”这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真正辨别对方是敌是友,即使有一个这样的标准,我们也无法在我们的朋友中真正看清他的面目。因此,我们根本没有办法遵循这样看似正确、却难以进行真正操作的正义观去行事。

二、色拉叙马霍斯的辩论

而就在这时,色拉叙马霍斯提出了自己的的正义观———“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实质上,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是来源于一定的社会生活基础的,在阶级社会中,政府是社会统治者,尤其是在邪恶的政府中他们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民众的生活中,而民众没有办法反抗。他们实现这种“利益”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暴力,即战争、残酷镇压等方式用 国家机器来对民众实施暴力,让民众不得不去服从统治者的利益,承认他们是正义的,尽管他们心中也许并不这样认为;另一种手段是通过文化、意识形态等方式,通过学校、教会等条件宣传他们的统治思想,让更多的民众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这种统治思想的同化,对其统治产生认同感,认为统治者是“正义的”,进而通过自己的行为帮助统治者实现他们的“利益”,尽管这些行为可能与自己的“利益”相悖。所以,笔者认为这个定义虽然听起来是邪恶的,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但却是对残酷现实的一个真实反映,有一定的现实性。

柏拉图对这种正义观同样持批判态度。文中苏格拉底反问道:“当统治者向老百姓发号施令的时候,有时候也会犯错误,结果反倒违背了自己的利益。”这也就是说,当弱者去执行强者的命令时,反而会伤害强者的利益,这看起来与“强者的利益”是相悖的,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观出现了矛盾。另外,柏拉图认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树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所以“,强者”不会、不应该也不可能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去做损害百姓的事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由此,色拉叙马霍斯的这种正义观已经得到了批判。

另外,色拉叙马霍斯提出的另一个观点也颇为引人注意,他认为:“最不正义的人就是最快乐的人,不愿意为非作歹的人也就是最吃亏苦恼的人。”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正义的人不愿意为了任何利益而丧失自己的正义,而不正义的人却可以做那些被人们所不认同的事情从而获得钱财等方面的利益,所以,看起来正义的人总是吃亏的。色拉叙马霍斯总结道:“正义是强者的利益。”这一观点和我们日常的观点大相径庭,但看起来又是符合事实的,就连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善者被欺侮,恶者享自在等不正义的情况。因此,柏拉图从两个方面来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反驳。首先,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反驳了色拉叙马霍斯认为“不正义”是坚强有力的这一观点,因为色拉叙马霍斯竟然将“不正义归到道德和智慧一类了”。但是苏格拉底通过音乐家、医生等类比向他证明了“正义的人又聪明又好,不正义的人又笨又坏”,因为正义是智慧的、聪明的。第二,由于不正义“首先使他本人自我矛盾自相冲突,拿不出主见,不能行动;其次使他和自己为敌,并和正义者为敌”。

正义是心灵的德行,而心灵是掌管我们日常行为的机构。好的心灵能够导致好的行为,养成好的德行,进而获得好的生活,并且能够生活得幸福、快乐。所以,不正义者不可能比正义者更加快乐,“不正义绝对不会比正义更有利了”。由此,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观已经被柏拉图彻底地反驳了。

苏格拉底的辩驳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发问、色拉叙马霍斯一一应答完成的。在一步步的诘问中,言论走向了色拉叙马霍斯的反面。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辩证法本身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因为色拉叙马霍斯所谓算计的善仍然看重的是正义与不正义的实际效用,只要有利于人们获得名利,那么一切都可以归到善的一面。所以贪图名利之人必然想胜过一切,占有更多,这种欲望使他们完全不承认他人的权益。可见,理性的算计深入地侵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原本的正义规则被推翻、践踏。如上所说,一个真正的音乐家应该只关注音乐本身,不应该出于名利之心想要胜过其他的音乐家。这与苏格拉底的知识伦理完全相恃。所以有布鲁姆评价色拉叙马霍斯,说他是习俗的和狭溢的(conventional and petty)。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苏格拉底以问答求知识的辩证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问题,例如经验科学的问题。辩证的方法有助于增进逻辑的一贯性,只要所争论的是逻辑的事情,这种方法就是有用的;倘若用于争论事实的事情,这种方法就似乎行不通了。苏格拉底意在通过辩证法揭示从经验来的理性在追寻美德知识时的无力,又恰恰借助这种辩证法反思道德问题的超越性。《理想国》第一卷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探讨正义问题,它将正义置于效用和利益的对面,即将超越的美德知识与经验性的规范知识相并列进行考察,这样就很难得到关于正义美德的知识定义。

施莱尔马赫在他的《理想国》序言中发表的意见时说:“青春的斐然文采只在此篇开头放射出詢烂的光芒,之后却永远熄灭了。”作者由此明确地承认这一类绚丽并讨人喜欢的东西在哲学领域只在准备性的、鞭策激发性的探究中有其作用,而不能深入开掘,达到令人满意的结论,若想要对哲学研究的结果进行彻底连贯的阐述,这样的文采对全面把握哲理不但益处不大,而且反倒有反作用。”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够忽视这篇对话的成果,既然卷一有着柏拉图早期对话的特质,不妨借助这一特质来理解苏格拉底方法一二,而这也是本文的目的之一。而且柏拉图中后期对话录已经是建构性的。《理想国》第一卷与后九卷的关系恰恰体现了窘境对话录与其他对话录的关系,也说明了真正的辩证家、哲学家完全有能力以更高层次的论证走出窘境。退一步而言,第一卷相应于后九卷的建构性对话,虽然不论从风格还是内容上具有着早期对话录的特征,但它却正是对后九卷所建构内容的一个提纲挈领,所以即便此卷是其早期的一篇独立的对话录,当它成书于《理想国》并位列首卷,那么从整体而言,它的价值就在于不论该卷是独立成篇还是从属于《理想国》整部著作,它的哲学成果不可抹杀。所以,无论是对于想要深刻研究柏拉闻《理想国》的人,或是对于想要了解苏格拉底对话的人,都应该细细品读卷一,不仅仅从对话的形式上,要从对话的内容上去分析和领悟其中的辩论艺术和哲学内涵。

正义的幻象——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篇2

1 正义论

正义是柏拉图思想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柏拉图认为, 正义是各种德性的根本, 是理想国家的立国之本, 是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要求。他在《理想国》中致力于寻求的就是正义, 并且要与不正义划清界线。他在社会实践中努力追求实现的便是正义王国的建立。然而, 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呢?柏拉图认为, 正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宏观上的城邦的正义;另一种是微观上的个人的正义。他认为, 如果抛去第一种正义直接去谈第二种正义是不合实际的, 所以首先要寻找到的是城邦的正义, 然后才可以通过对城邦正义的认识去寻找个人正义。寻找城邦正义的首要目标则是建立一个城邦, 他所想要建立的城邦, 是一种“善”的城邦, 其最终的目的不是为某个特定阶层的利益, 而是从整个城邦的和谐为出发点, 使城邦作为一个整体能得到最大的利益。他想要创造一个“理想城邦”的模型, 这个城邦是“整体性的”城邦, 他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个和谐城邦的每一个人, 都得到属于自己的最大幸福。

1.1 城邦的形成

当然要完成揭开正义的面纱这个艰巨的任务, 第一步就是要先建设一个城邦, 将城邦必备的劳动者加入进来, 例如:农夫、建筑工人、纺织工人、匠人、商人以及打工者;这样还不够, 这只是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要, 还需要扩大一些, 加入一些更加高层的劳动者, 例如:猎人、艺术家、演员、教师、奶妈、理发师、厨师等等;这样这个城邦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城邦与其他城邦之间发生冲突将会不可避免, 然后就是发动战争了。于是, 战争就会产生护卫者这一职业, 他们是专门从事保卫城邦的职业。护卫者的基本要求是需要有爱智慧、敏捷、有力这三种天赋。同时, 他们还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教育, 主要包括音乐教育和体育锻炼。音乐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诗歌的方式进行的, 这就要求了诗歌必须是宣传正义的故事, 而不是诗人所写的描述的恶故事。通过音乐的教育, 就会使使护卫者的心灵达到节制、勇敢、大度、高尚相互和谐的一种状态。最后是身体的教育, 身体的教育主要是体育锻炼。柏拉图认为, 护卫者心灵如果有了好的品格, 那么护卫者的身体教育就一定会做到最好。

柏拉图认为, 通过上述的这些教育就会使护卫者的心灵的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张弛得宜配合恰当, 达到和谐。这就是“合格的护卫者”。下面将要的工作就是要从这些合格的护卫者中挑选统治者。柏拉图认为, 统治者必须是年纪大一点的长者, 同时他还要关心国家利益, 愿意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样, 城邦中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三个阶层:劳动者、护卫者、统治者。这三个阶层各有分工, 互不干涉, 各尽其能。柏拉图在这里提出了著名的“金银铜铁论”, 他将城邦中的人分划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黄金等级, 与其对应的是统治者;第二等级是白银等级, 与其对应的是护卫者;第三等级是铜铁等级, 与其对应的是劳动者。人们由于生下来性格不同, 适宜从事不同的职业;并且, 每个人只能从事一种职业, 不得逾越。柏拉图认为, 无论什么阶层都应当为整个城邦来服务, 因此, 统治者、护卫者、劳动者都被认为是城邦这一大机器的某个零件, 在自己的位置发挥着的作用。

1.2“正义”的寻找

一个和谐有序的城邦就这样建设出来了, 柏拉图认为, 这样建立起来的城邦必定是完善的城邦, 因而这个城邦也一定是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其它城邦找不到的“正义”, 在这样的城邦中必定能找到。但是应该如何寻找“正义”呢?柏拉图指出, 既然这样的一个美好的城邦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正义”的, 那么不妨用排除法, 我们只要找到前面三个品质, 那剩下来的自然就是“正义”。

所谓城邦的智慧, 当然是与知识有关的, 但不是普通的知识, 而是建设和谋划城邦的知识。在这个建立好的城邦里, 整个体系体现出的是一种好的谋划, 好的谋划就是好的智慧, 这种好的智慧体现的是统治者的智慧。所谓城邦的勇敢, 是指一种理性的信念。“勇敢是一种保持”[1], 是保持住法律的威严, 勇敢更多体现的是护卫者的勇敢。所谓城邦的节制, 节制就是“为数众多的下等人的欲望被少数优秀者的欲望和智慧所统治”[2], 即城邦的统治者们和全体公民者在由谁来建设和管理城邦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和和谐。因此, 可以看出, 节制不同于智慧和勇敢作用于特定阶层, 而是延展贯穿于城邦的全体公民之中。“节制是一种好持续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 因此, 节制体现出来的是在城邦中公民的欲望要服从统治者的智慧。最后剩下来的就是城邦的“正义”, 在柏拉图看来, 在上述的四种德行中, 正义是最为重要的, “他不是关于外在的“各做各的事”, 而是关于内在的, 既关于真正本身, 真正本身的事情。”[2]也就是说, 真正的正义并不是仅仅从外在表现可以得来, 而是关于内在的、关于灵魂的, 只有灵魂的各个部分相互之间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才能达到正义。对于城邦而言, 城邦所拥有的四种德行就是城邦的灵魂, 它们分别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正义的”, 城邦正义就是城邦中的每个阶层、每个公民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 做最适合他的工作, 这就是整个城邦的“正义”。

如上所述, 城邦是正义的城邦, 是由于城邦里的三个阶层的人各自履行其相应的职务;而一个城邦的灵魂具有智慧、勇敢和节制, 也是由于这三个阶层的人分别具有这些德行。这也就是说, 城邦具有的这这几种德性都是来源于个人的, 由此可以得到:个人灵魂具有同城邦灵魂里相似的组成部分。柏拉图适当的把个人的灵魂划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激情、欲望。理性是用于理智思考的部分;激情则是“我们借以发怒的那个东西”[3];欲望则是贪婪的那个部分。柏拉图认为, 与城邦的“正义”相似, 当理性在灵魂中处于主导地位 (智慧的人) 、激情在理性的控制下 (勇敢的人) 、激情和欲望能够赞成理性的领导 (节制的人) , 这样就实现了个人“正义”。由此可以看出, 柏拉图在这里初步给出了“什么是“正义”的答案:“正义”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2“正义”的城邦如何保持下去

2.1 制度的保障

“正义”的城邦就这样初步的建立起来了, 但是我们又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怎样将“正义”的城邦进行完全正义?怎样使“正义”的城邦保持下去?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正义”的制度来维持城邦的秩序。柏拉图认为, 私有制是“恶”的源泉, 家庭的产生则为“恶”提供了完美的土壤, 所以要使“正义”的城邦良好有序的发展下去, 不至于变成“恶”的城邦, 首先就要消除私有制, 让家庭共有。于是柏拉图就提出了三个在当时惊世骇俗的观点:

第一, 女性护卫者应当接受同男性护卫者相同的教育。柏拉图认为女子同样也有当护卫者的天赋。因此, 女护卫者应当接受同男护卫者相同的教育。这样就可以保证护卫者们的后代基因是优秀的。

第二, 女护卫者和儿童归男护卫者共有。柏拉图认为家庭的存在时城邦团结的不利因素, 因为有家庭就会产生私有, 私有就会产生矛盾。在护卫者这一阶层中是不应该存在私有的, 他们都是为国家的利益而服务的。护卫者在这样的环境下, 会将集体的利息看的高于一切, 个人私有财产中的“我的”将会变成集体的财产“我们的”, 护卫者内部也会更加团结, 不会产生纷争, 在生活上也没有后顾之忧, 因此他们的战斗力会变得空前的强大。但是他们为什么愿意作护卫者呢?作为护卫者他们又能得到什么?柏拉图认为, 护卫者得到的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他们得到的比奥林匹克胜利者还要多, 他们的胜利更光荣, 他们受到的公众奉养更全面。他们赢得的胜利是全国的自主。他们得到的报酬是他们以及他们的儿女都由公家供养。他们所需的一切, 都由公家分配。活着为全国公民所敬重, 死后受哀荣备至的葬礼。”[4]于是, 护卫者的问题得以解决, 然而我们又面对了一个新的问题, 就是究竟由谁来选拔这些护卫者, 由谁来管理这座城邦, 也就是统治者应当由谁来出任?

第三, 哲学家成为城邦的王。哲学家是眼睛盯着真理的人, 是拥有知识的人, 是真正的爱智者。只有哲学家能用智慧的双眼透过变化的世界去把握其本质, 也只有哲学家的统治才能使“正义”的城邦得到完正义并保持下去。

2.2 理论的保障

在《理想国》的第八卷中, 柏拉图对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认识到一个城邦从“正义”的城邦变成“不正义”的城邦是多么的容易, 仅仅有哲学王的领导是远远不够的, 公民才是历史的推动者, 只有城邦的每一个公民都能做到接近“正义”远离“不正义”, 才是“正义”的城邦维持下去的根本所在。从前面一章的推演中, 可以得出个人的“正义”大概是什么样的。个人的灵魂的三部分在理性的领导下, 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整体, 那这个人就是“正义”的。但是, 公民为什么要做“正义”的这样一个好人?做好人会获得什么样的报酬?做正义的人可以赢得的报酬和奖励是什么呢?讨论到了这里, 柏拉图意识到必须有一个前提来作为支撑, 否则他所讲述的一切都将是毫无用处, 这个前提就是——“灵魂不朽说”。柏拉图显然知道理想中“正义”的城邦在现实中是不曾存在的, 即使存在过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但是现实中还是存在着那些比较接近“正义”的城邦, 例如贵族政制的城邦, 柏拉图希望通过一种方式来使这种接近“正义”的城邦能够保持下去, 不至于衍变成“恶”的城邦, 而他使用的方式就是灵魂不朽。“灵魂不朽为人提供了更大的对利益的展望, 相比于不朽的灵魂, 短暂的尘世生活的一切幸福或苦难都是不值一提的。”[5]

灵魂是不朽的, 而神又是公正的。“正义”的人和不“正义”的人就像两个参加赛跑的运动员, 每跑一段都会有相应的奖励, 但是到最后这些奖励全都属于获胜者。不“正义”的人起跑很快处于领先, 获得了很多的奖励, 但是后面会精疲力竭, “正义”的人会首先到达终点, 神会将不“正义”的人中途获得的奖励全部交给“正义”的人。“正义”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 能获得最终的奖励。

显然, “灵魂不朽说”支撑着整个理想国的建设, 是保证城邦向“正义”发展的必要途径, 是城邦的秩序符合宇宙的秩序的根本保障, 然而灵魂真的是不朽的吗?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也无法通过经验来给出正确的答案。

讲述到了这里, 柏拉图的正义理念就基本上清楚了, 那么在柏拉图对正义的论述中是否存在这一个这样的问题——灵魂与城邦有什么关系?柏拉图为什么会将灵魂与城邦进行对比?笔者认为, 其最为可能的原因就是:在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中, 宇宙的秩序是最为接近“正义”的, 城邦的秩序只有服从了宇宙的秩序才是“正义”的, 而在真实世界中, 人沟通宇宙的唯一途径就是个人的灵魂。宇宙只有通过灵魂做媒介, 才能将秩序传给城邦, 将“正义”传给个人。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429C[M].商务印书馆, 2012:150.

[2][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431D[M].商务印书馆, 2012:153.

[3][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443D[M].商务印书馆, 2012:175.

[4][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439E[M].商务印书馆, 2012:168.

[5][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465E[M].商务印书馆, 2012:205.

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篇3

在《理想国》的开篇,柏拉图就提出了“何为正义”的论题。柏拉图认为,传统的正义观都不恰当地与狭隘的利益关系相联系,这种情况使人们对正义的理解各不相同。在《理想国》的一至四卷里,与苏格拉底讨论“什么是正义”这一问题的智者们对正义提出了多种解释,柏拉图对其逐一分析和反驳。

1.凯发卢斯认为,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而柏拉图对于这一观点并不是正义确切的定义。他指出:首先,当债主精神不正常的时候,还债是不妥的;其次,如果债主是敌人,那么,此时的还债也是不正义的,因为那会造成对敌人的资助。

2.波勒玛库斯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把善给予友人”的典型是医生把医疗技术给予病人、舵手对付航海风浪维护同船人的平安;“把恶给予敌人”是“在战争中联友而攻敌的时候。”柏拉图反驳了以上观点,按照上面的例子,可能导致医生在没有病人的时候、舵手在没有航海的时候、不打仗的时候,正义成为无用的东西, 有时有用的但不是正义的,也就是会造成“正义平时在满足什么需要,获得什么好处上是有用的”和“正义仅仅对于无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那么正义也没什么了不起了”的问题。柏拉图指出“你所谓的朋友是指那些看上去好的人呢,还是那些实际上真正是好人呢?你所谓的敌人是指那些看上去坏的人呢,还是指那些看上去不坏,其实是真的坏人呢?”界定不清楚的话会造成“把好人当成坏人, 又把坏人当好人。”就会造成帮助坏人、危害好人的局面。所以,正义不能只是“把善给友人, 把恶给予敌人”。

紧接着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区分了个人的正义和城邦的正义,柏拉图感到个人的德行属于微观世界,不易说明,需要借助于一种显明的、宏观的事物来说明。柏拉图采取的论证方法:以城邦来类比个人,借助于阐明城邦正义来阐明个人正义。提出在探讨正义与非正义本质的时侯,先要看它们是如何影响邦国的,然后再看它们影响个人的情形,由大及小,然后,就其观念加以比较。所以,他先考察了城邦的正义。“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柏拉图认为,城邦是在分工的基础上,统治者、辅助者和各具技艺的各种工匠、农民、商人所组成的共同体。三种人的分工如下,城邦统治者,应具有知识,考虑整个国家大事,对国家事务进行谋划安排;城邦护卫者是统治者的辅助者,他们是被选拔出来的专门从事战争、保卫城邦的人;各种工匠从事自己的手艺工作,农夫种地,商人贸易。在这种特定的制度安排下,三种人被严格的区别开来,不至于品性混杂。如果整体城邦公民都遵循这个原则,各司其职,不相僭越,国家就达到了正义,否则便是不正义。

柏拉图在推导出城邦正义之后,进而论述个人正义。他认为,一个人的灵魂包含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要素。一个有德行的人应该使理性居主导地位,统帅激情,控制欲望,这也是人的灵魂的最佳状态。在他看来,个人与城邦相似,“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一个个人的灵魂里也存在着, 且数目相同。”在个人的灵魂中也有三个组成部分:用以思考和推理的理性;“理智的天然辅助者”——激情;使人感受到爱、饿、渴的欲望。柏拉图认为,人的理智体现出智慧,类似于城邦的统治者,是为整个城邦的利益而谋划的,所以它在个人灵魂中应该起领导作用。激情类似于城邦中的辅助者,辅助、协助理智的领导。欲望的满足会使人感到快乐,但欲望过大过强会使人变得邪恶,通过教养、教育,通过训练,人们的理智和激情就能够起到领导作用。

总之,柏拉图认为,个人正义就是合理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欲望和激情。具体来说,即理性以其智慧统帅整个心灵,激情以其勇敢保护心灵免受各种内外侵袭,欲望以其节制为心灵的正常活动提供生理基础,三个部分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使整个心灵处于和谐安宁之中。国家正义就是,每一个人都能而且都要在三个阶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进入位置以后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角色,遵守各自的正确的社会分工并坚守它。这就是柏拉图的正义观念。他的正义观分为两个层次,在城邦社会里,分别代表着理性、激情、欲望的三个等级——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和生产者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职,国家就实现了正义。对于个人来说,其灵魂的三个要素达到和谐有序的最佳状态——即理性居主导地位、统帅激情、控制欲望,便实现了个人的正义。

我们今天来看柏拉图的“理想国”描述的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理想,但我认为说出来仍然是有价值的。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向往一个更好的世界,并至少使它部分实现。人是创造理想国的动物。憧憬未来并非没有用处,即使我们只是描绘了一幅图画,那也可以成为我们行动的目标。假如人们朝着这个目标奔跑,理想国就会在我们的版图上出现了。

正义的幻象——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篇4

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正义

作者

李光恩

摘要:柏拉图的正义论是一套体系,要详细论述他所谈到的正义,需涉及许多方面和问题。但也不妨尝试单从柏拉图“如何”论正义入手,并以《理想国》一书中的相关内容为主线进行展开。

关键词:柏拉图 《理想国》 正义

一、柏拉图、《理想国》与正义论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法律思想家和政治家。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

20岁时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其后有过12年的游历和三次西西里之行;我们今天所知的Academy即为柏拉图在雅典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前后共著对话二十五篇,《理想国》成于壮年,此书可谓震古铄今,讨论的问题非常丰富。该书的副标题即“正义论”,围绕探讨什么是“正义”而展开。

二、关于“正义”问题的考虑

柏拉图探讨正义问题深受两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一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二为苏格拉底之死。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于公元前431年,历时27载,交战双方为雅典和斯巴达,但最终以雅典失败告终。此次战争是希腊历时的转折点,使雅典走出了全盛时期。“希腊奴隶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奴隶与奴隶主间,自由民各阶层间,两个同盟集团间,盟主国与同盟国间的一切矛盾都暴露出来了”。[1]传统的道德、正义观念在严峻的战争形势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战争对于雅典或斯巴达任何一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雅典“三十僭主”推翻了民主政制,因实施暴政,8个月后又被民众推翻。其后民主派当政,苏格拉底被控不尊敬城邦所尊敬的诸神,还引进了新的神及败坏青年的罪名,并在民主派的极端民主中被处死。因此,“柏拉图深深体会到现实政治的善和正义十分不易”。[2]

柏拉图老年回顾他青年时代的雅典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他谈到“在那些日子里,城邦不再遵从先人的习俗和制度”,他看到“法律和习俗的大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倒塌”。[3]所以说正是这些事件构成的时代背景使得柏拉图重新思考正义等一切问题。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社会对各种行为或制度的评价是不同的,称这些是“正义”的,那些是“不正义”的,我们不能通过考察这些行为或制度来总结出正义的涵义;没有一种行为或制度是正义的完美体现;也没有一种行为或制度能为大众普遍认可。[4]故而在众多关于正义问题的争议中,柏拉图试图从批驳“正义”观出发,探寻、追求真正的正义。

三、柏拉图驳“正义”

(一)质疑克法洛斯

克法罗斯是住在比雷埃夫斯港的叙拉古商人,在柏拉图的书中已经是一位“经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的老旅客”,他认为“对于通情达理的人来说,有了钱财就用不着存心做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当他要到另一世界去的时候,他也就用不着为亏欠了神的祭品和人的债务而心惊胆战了”。由此,柏拉图总结克法洛斯的正义观为“有话实说,有债照还”。

但是,柏拉图又反诘,“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如果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实状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5]因此说,柏拉图认为这并不是正义。

(二)与玻勒马霍斯的辩论

玻勒马霍斯认为如果相信西蒙尼德的说法,欠债照还就是正义。但柏拉图认为西蒙尼德所言另有所指,“朋友之间应该与人为善”,把钱归还原主,对收方或还方有害则不算是正义了。那么欠敌人的是否要还呢?他认为西蒙尼德对什么是正义说得含糊不清。应该是说“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就是他所谓的‘还债’”。[6]

二人又进一步讨论,“什么是正义所给的恰如其分的报答呢?”,玻勒马霍斯归纳为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但柏拉图提出,正义的人在什么行动中,在什么目的下,最能利友而害敌呢?在接着的辩

论中,柏拉图分别提到了如下观点:(1)不打仗的时候,正义的人岂不也是毫无用处的?(2)一个正义的人,既善于管钱,也就善于偷钱;(3)有一些人把好人当成敌人;拿坏人当成朋友。如此一来就成了帮助坏人为害好人,则不正义了;(4)“正义就是助友害敌”,而“伤害任何人无论如何总是不正义的”,因此“正义的人让人变得不正义了”。[7]

(三)反驳色拉叙马霍斯

智者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能言善辩,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因此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

色拉叙马霍斯便是当时智者派的代表,而“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也正是智者当中盛行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城邦中谁强谁统治,统治者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并明告:凡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有正义的;谁不遵守,就是违法,又有不正义之名。所谓正义就是当时政府的利益,而政府当然有权,是为强者,故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柏拉图循着这一论断,指出各国统治者难免犯错误,所以他们立法的时候,会出现有些法立错的问题,立错了的法是对他们是不利的,而不管是什么法,人民都得遵守,因此“遵守对强者不利的法也是正义的了”。柏拉图又指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也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因为“没有一门科学或技艺是只顾到寻求强者的利益而不顾及它所支配的弱者的利益的”。[8]

从以上两方面,柏拉图有利地辩驳了色拉叙马霍斯所谓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的观点,对强者不利的也可能成为所谓“正义”,而且其所为的正义也不全是强者的利益。

但色拉叙马霍斯并不屈服,又提出了“正义的人跟不正义的人相比,总是处处吃亏”,即不正义比正义更加有利。

柏拉图论述说,正义者不会想胜过别个正义者,只会要求胜过异类,至于不正义者则对同类异类都要求胜过。但是一个又聪明又好的人,不愿超过和自己同类的人,但愿超过跟自己不同类而且相反的人;一个又笨又坏的人反倒对同类和不同类的人都想超过,因此正义的人又聪明又好,不正义的人又笨又坏。而“正义是心灵的德性,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

正义的心灵促使人们能够以正当的方式生活,导致好的行为方式,因此会快乐幸福,而不正义者却相反,因此“不正义绝对不会比正义更有利了”。[9]

四、柏拉图论正义

在驳斥了以上各种观点后,柏拉图开始讨论他所认为的正义。在他看来,“假定我们视力不好,人家要我们读远处写着的小字,正在这时候有人发现别处用大字写着同样的字,我们就可以先读大字后读小字,再看看他们是不是一样”。因此,“我们可以说,有个的人正义,也有整个城邦的正义”。然而“在较大的东西里面有较多的正义,也就更容易理解,我们先探讨在城邦里正义是什么,然后在个别人身上考察它,这叫由大见小”,[10]故而先讨论何为国家正义。

为此,柏拉图“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构建了一个城邦,因为这是国家正义的首要问题,他认为在这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且这个城邦还要能保持统一,是一个有机体,而且没有什么比国家闹分裂更恶的了。在这个城邦中的生产者、护卫者、统治者,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赋的职业,“正义就是这个原则”。

柏拉图用“金属说”[11]说明每个人的禀赋是不同的,有人身上被加入了黄金,这些人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被加入白银的人是护卫者;被加入铁和铜的人便是农民等生产者。人生下来体质和智力上的差别,适合不同职务。在论述当中,柏拉图特别提到了对护卫者怎样接受训练接受教育的问题,柏拉图认为很难找到比“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包括音乐、文学之义)来陶冶心灵”更好的教育了。他们不能听不相干的人讲不相干的故事,不能让他们的心灵接受许多他们成年之后不应该有的一些见解。例如,首先就应抛弃把最伟大的神描写得丑恶不堪的故事。

关于讨论个人正义,柏拉图认为,一个正义的人和一个正义的国家无区别,“个人在自己的灵魂里具有和城邦里所发现的同样的那几种组成部分”,即欲望、激情、理智,“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他也就是正义的,即也是做他本份的事情的”,而“理智既然是智慧的,是为整个心灵的利益而谋划的”,因此理智应该起领导作用;激情应服从并协助理智;欲望会使人感到快乐,但愿望过强会使人变得

邪恶。一个人正义的人其灵魂的三部分应该协调与和谐,而不正义应该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斗争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互相干涉。[12]

国家正义一方面是个人的前提,个人正义则是国家正义的基础。“个人灵魂达到正义,每个人就会以其个人的正义的行为参与适合自己本分的工作,参与实现国家的正义”。[13]

五、结语

《理想国》中心内容是讨论正义,整部作品内涵精深,对后世影响极大。

该书共十卷,第一、二卷主要是关于什么是正义以及正义与不正义谁更有利的问题,分别先后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的讨论和辩驳。但此间并为完全论述究竟何为正义。

从第二卷后部分至第四卷,柏拉图论述了自己的正义理论,但最后也未定义出什么是正义,而是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来进行讨论。

第五、第六、第七卷,柏拉图论述了怎样实现正义,其中论及“公有制度”,教育问题,还包括哲学王之治。

第八、九卷,谈到了国家正义的落败,在柏拉图看来,虽然哲学王之治甚好,但也会有错误,会使得国家衰落,典型的就是出现僭主政制。

【正义的幻象——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正义的实现方式05-11

孙正义的“输出革命”06-16

新闻采访的程序正义论06-25

程序正义的现实困境论文07-05

维护正义05-09

国际正义05-31

正义06-18

制度正义08-05

教育正义09-03

司法正义09-13

上一篇:员工效率决定企业效益下一篇:合江县旅游局关于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