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制度

2024-08-05

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制度(通用8篇)

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制度 篇1

校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发展协议书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辐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建设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实现名校的奋斗目标,我校决定实施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发展”计划。为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特订如下协议。

一、指导教师职责(甲方):

1、以良好的师德为徒弟做出表率。

2、满腔热忱,善始善终地指导、帮助徒弟成长。

3、指导徒弟备课、上课、说课,引领徒弟阅读教学专注,进行教学反思,撰写科研论文,开设专题讲座。

4、完成学校为培养该教师所确立的具体任务,使徒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同时也使自身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二、被指导教师职责(乙方):

1、尊重指导老师,主动与指导老师交流,学习“师傅”的长处。

2、经常听指导老师上课,争取一切机会参加高层次教学活动,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及时写出体会或个人见解。

3、认真执行指导老师或学校交给的具体任务、保证质量,按时完成。

4、每学年至少上汇报课4节、开讲座1个,提交高质量的教学反思2篇。

三、师徒双方履行学校职责:

1、要将师徒结对工作列入学校队伍发展建设、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名师培养计划和目标之中。

2、要为师徒活动提供活动的时间、场地、设备等方面的保证。

3、要关心、支持师徒,为师徒活动提供相关服务,负责同志要加强督促和指导。

本协议共三份,甲、乙双方及学校各执一份。

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制度 篇2

高师院校的发展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0世纪90年代, 高等院校“并轨”,高师院校也实行收费制,师范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也需要付费, 这表明职前教师培养开始迈向市场化。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部分高师院校对第一志愿考生的高考加分政策也逐渐取消了,这进一步导致中小学师资培养处于半“市场化”状态。现今,教师资格制度允许非师范高校毕业生也可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从而打破了传统高师院校对中小学师资培养的垄断,使得中小学师资培养完全进入“市场化”。

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表明中小学师资将来自多元、竞争激烈的人力资本市场, 若高师院校不能对其自身的相对优势、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认真剖析,进而调整今后的发展方向,则当中小学师资人力资本逐渐饱和之际,必将陷入对其自身存在价值的困惑。基于此,本文从人力资本市场化的角度,分析在教师资格“市场化” 背景下高师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探讨高师院校谋发展、求生存的途径和策略。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SWOT分析法,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1]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 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包括优势和劣势两个维度;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包括机会和威胁两个维度。利用SWOT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因素,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本研究利用图2-1的架构进行高师院校发展分析,诊断其在中小学师资人力资本市场的竞争实力。

三、高师院校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每年教师职业招聘会上,教师这一职业在求职者心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以及职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相对稳定的职业前景和受人尊敬的职业形象令教师这一职业魅力倍增。在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后,在可预见的未来,教师仍然是许多高校毕业生最为青睐的职业之一。因此,面对教师职业“市场化”,高师院校需要明晰现状,从而正确定位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转型途径。

(一)高师院校发展的内部条件

1.优势

第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中小学教师在职业化进程中,明确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即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需要具有:(1) 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知识,一是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一般教育学知识等;二是专门性学科知识和技能;三是教育类学科知识,包括学生的知识、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开展教育研究所需要的知识;[2](2)教师专业技能:教师专业能力包含一般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教师的智力条件和维持正常教学的基本能力, 而专业特殊能力是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直接相关的能力,也包括有利于深化教师认识、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3](3)教师专业情意:主要涉及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信念、教师信念和职业道德等;[4](4)通识能力:中小学理科教师要具有人文素养,而人文学科教师要具有科学观念、以及指导学生生活教育的能力。[5]目前高师院较其它高校占优势的正是这些符合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教育专业课程”。故如何继续维持优势、塑造中小学师资培养的主流形象,当为高师院校今后发展所必需为之奋斗的重点。

第二,高师院校聚集了优秀的教育专家。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教育的引领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以其人格魅力对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莘莘学子的影响, 使职前教师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志业”。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教师的专业情意,原苏联电影《乡村教师》曾经鼓舞了几代人投身于教育事业,把教育事业作为一个奉献身心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事业。就中小学师资培养的功能与效率而言,由于高师院校本身拥有比较齐全的教育专门课程及其相应的专家学者,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外,由于其专业偏好和志趣,这些专家学者对于职前教师把教育作为“志业”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影响。

就教育的价值取向而言,社会对教育价值取向的认知,主要是视其为“志业”, 而非“职业”,强调教育的奉献与热诚,强调其职业精神。而高师院校教育专家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开阔职前教师的视野,有力地促进其对职业的认同,尤其是对教育的专业情意的内化,有助于职前教师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把教育作为一种“志业” 而非一般的“职业”。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把教育作为一种“志业”的理想的教育取向的理念似乎略显薄弱,特别是非师范类高校的毕业生在修完规定的教育课程后即能成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取向中的“专业精神”似乎没有太大的施力点。这表明高师院校在培养中小学师资方面具有非师范类高校所不具备的优势。

另外,高师院校本身所具有的传统的校园文化氛围,资源配置,如图书资料、微格教室等,这就保证了高师院校培养的师资在教学能力、教育专业知能、班级经营能力及学生管理态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总之,在师资多元化的趋势中,高师院校由于其独特的专业设置和师资水平,在针对中小学师资培养方式上明显优于其他高校。就现阶段而言,这种优势尚难受到有力挑战,高师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在师资人力资本市场中尚能获得信任。而若要延续这种信任,高师院校有必要对其培养人才的质量作更严格的控管。

2.劣势

第一,目前的研究表明,高师院校的发展瓶颈存在于:高师院校规模小、专业窄、 人才培养缺乏规划、学科知识基础薄弱、人才培养方式缺乏创新。[6]规模小,是指院系规模不够大,就院系结构来看,系、所多,规模小,显得支离破碎。在无法产生规模经济的情形下,这就使得教育成本相对提高。专业窄是指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单一, 指向明确,无法胜任未来多变的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缺乏规划,是指职前教师在求学过程中很少有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生涯非常安定,鲜有重大的职业变更,故许多职前教师对于生涯发展与生涯规划的概念感到陌生而忽视。所以, 高师院校应加强倡导教师生涯发展的观念,建立教师终身发展的认知。学科知识薄弱, 是指职前教师的学科知识不够精、又不够深,而高师院校所开设的专业教育类课程, 其主要缺点有:(1)科目多而杂,缺少整合性及重点;(2)重理论而轻实践;(3) 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学科教材教法和实习指导教授不足;(4)高师院校的分科设系不符合许多农村小学包班制的实际需求。人才培养方式缺乏创新,是指师资培养的方法与过程缺乏新的“典范”。[7]另外,高师院校本身存在的历史长短、区域地位、 学术影响、以及院校领导的个人特质等,都是影响高师院校变革发展的因素。

第二,高师院校的生源面临危机。随着“交学费”政策的实施、第一志愿报考高师院校加分政策的取消,以及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实施,高师院校逐渐失去了吸引部分高素质的学生就读高师院校的魅力。现今,虽有免费师范生政策可维持部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但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中小学师资的进一步饱和,免费师范生至偏远地区任教是必然的趋势,这为高中生选读免费师范生的意愿增加了一个重要的负向变量。

此外,教师资格证制度把中小学师资培养的大门打开后,高师院校对中小学师资的培养失去“专营”的色彩,一般大学或社会其他机构也可开设师资培养课程,特别是一些综合性大学,规模较大,除了能够提供给学生主要专业学习外,还能够提供中小学教师职业训练的“第二专业”。在实用性、功利性的权衡下,学生选择就读一般大学是理所当然的。

以上情况表明,生源问题是高师院校今后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高师院校必须未雨绸缪、高瞻远瞩、长远规划,解决今后可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二)高师院校发展的外部环境

1.威胁

教师资格证实施加剧了高师院校发展在“市场化”中的竞争,而高师院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其实由来已久,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能否应对高等教育扩充带来的激烈竞争;二是高师院校打造的“产品”是否达到专业的高度,或者教师职业是否具有专业的问题;三是能否顺应制度环境的改变。前两个问题目前专家学者已有讨论和应对策略。关于制度环境的改变,主要是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后师资培养的多元化,这进一步加深了高师院校发展的危机,原有的职前教师在生源录取时加分投档以及毕业后工作保障等有利条件均已丧失,加之一般大学毕业生也将加入争取教师职业行列,这表明高师院校所处的制度环境已剧烈改变,也导致其发展空间被大大地压缩。高师院校的发展必需顺应这种制度变革带来的生存危机。

总之,高师院校需调整依赖政策的心态,克服学校内部固有的、浓厚的本位主义, 重新思考本身的功能与目的。只有自身价值与功能得到发挥且受到肯定,高师院校的地位才有可能获得提高。如果只是一味的沉浸在诸如学校悠久的历史、曾经的辉煌或是校园面积的大小等过去或外在的内容自我陶醉,则无法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继而限制学校发展。如果高师院校要顺利转型,既要加强自身努力,如整合教职员工对于学校发展方向的看法,也需协调教育主管单位给予充分协助,将外部限制对学校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因此,高师院校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解决好如何经营、如何发展的问题,进而正确定位、深层革新。

2.机会

随着师资培养趋向于开放和多元,以及社会结构与价值观的转型,高师院校的发展也需营造新的格局。

第一,人才培养方式革新。师范生在职业养成的过程中,学校可积极鼓励其选修第二专业,这样就可避免当中小学师资就业市场饱和时,师范生就业无路可走,陷入 “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故高师院校应该就本身师资、设备与资源,开设具备竞争力的第二职业课程,鼓励学有余力的师范生选修;通过与邻近的一般大学建立制度化合作渠道,如校际选课、实验室互相开放或其他教育资源的相互交流,如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实现资源共享、互认学分,使师范生能有更多渠道充实自身专业能力。 通过拓展高师院校与一般大学合作交流渠道,能使师范生与一般大学的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交流更为广泛、学术视野更加开阔、互动更为紧密。

第二,院校发展改制。从目前国内高师院校的发展来看,高师院校可能的发展方向如下:一是与其他大学并校,转型为综合性大学。如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广东韶关师专在和韶关医学院、韶关职业大学等院校合并后,现更名为韶关学院;其它如苏州师范学院和其它院校合并为苏州大学,成都师专通过整合成为成都大学,宁波师专整合为宁波大学,等等,这些都是转型为综合性大学的案例。 此类转型的特点表现为,高师院校与邻近大学合并或合作,变更为综合性大学,在系所的设置上不受限于中小学的科目,增进校内学习环境的多样性,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与发展空间;二是发展转型为非师范类高校,如安徽的滁州学院、皖西学院等, 这类院校的发展是彻底丢掉师范特色,转型为非师范类高校;三是逐渐发展为具备师范特点的综合大学,如贵州的遵义师范学院,其追求目标是“遵义大学”;安徽的安庆师范学院,其发展目标是“安庆大学”等。这类学校类似于综合性大学,但仍以“师范” 为主,兼设置一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四是纵深发展, 主要表现为办学目标上移和人才培养类型更加全面,如漳州师院改为闽南师范大学; 五是转型为其它类型的大学,如浙江教育学院转型为浙江外国语学院。

以上五个模式是高师院校发展的五个方向。有学者认为较可行的做法为先发展成为精致化的高师院校,再视政策或大环境逐渐规划其他可行的方向。如此,高师院校发展可简化从三个方向来思考:一是转型为“综合性大学”,二是转型为“一般大学”, 三是精致化发展。但是,如果转型为一般大学,就目前高师院校的规模与师资而言, 转型在短期内不易成功。如果改为综合性大学,既可保有高师院校的传统优势,也可以获得大学的额外资源,可能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如果向精致化高师院校发展,则需要视情况而定,强化院校内涵的发展。

综上所述,若就市场的商品而言,决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质量”与“价格”, 故“物美价廉”者最具竞争力。而在“并轨”之后,高师院校就已丧失了“价格”的优势, 随着教师资格制度的规范,高师院校又失去了生产商品“中小学师资”的垄断和地位。 因此,高师院校必须在“质量”方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即高师院校必须培养优秀的中小学师资,出色地展现其角色功能,才能在师资培养的人力资本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高师院校发展的建议

中小学师资供给“市场化”也就是使师资人力供需取决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无需政府的干预,只要依赖市场传递信息来调节供需的平衡。随着教师资格制度的深入推广和全面开展,贵州省也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2014年秋季入学的师范生全部都要参加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在“市场化”背景下,需要更深层思考转型的意义以及转型的路径,从而促进高师院校的长远发展。

(一)凝聚共识,厘清院校转型途径

以改革谋发展,以发展求生存。对高师院校而言,“转型”的确是现阶段相当迫切需要的。现阶段院校发展虽有取向多元的转型案例可以参考,但具体到某院校而言, 重要的还是先要厘清转型的目的,才能让高师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具优势,并且使高师院校的存在价值及其社会功能获得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若高师院校转型只是流于形式,“换汤不换药”“旧瓶装新酒”,则营造不出什么新气象,也得不到真正的发展。故在思考转型方向的同时,高师院校领导以及决策部门应该广泛征询学校所有教职工的意见,群策群力,通过对话来厘清院校转型的本质及其意义,集中群体智慧,达成共识,众志成城。这样,院校发展才有可能创造出新局面。

(二)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志业”教师和其它行业劳动者共同发展

未来高等教育在市场机制下会展现出更加明显的竞争性特点。在中小学师资日益饱和的情况下,师范生求职时不免会遇到“僧多粥少”的情况。 此时,教育资源的分配将受到更大的限制。“市场化”也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组织、生产与销售,提供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同时完成组织目标。消费者导向可说是营销最重要的理念, 主要是指从事营销的组织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对高师院校而言,一方面,当务之急是要重建师资教育的品牌,凸显师资培养的重要功能,也就是让“志业”教师的培养再现,才能在师资人力市场中打响口碑,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高师院校规划学校发展重点与内容,加强对培养的人才进行职业规划,在对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再对发展重点与内容进行转化或调整,从而规避因中小学师资饱和而造成大量的师范生无法就业的风险。

因此,高师院校的发展应强调人才培养的专业精神,这也提高了中小学师资培育的生产效能,同时也要为其提供充分发展的“第二专业”,并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使得院校发展不管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始终得以“趋利避害”。

(三)转型改制,谨慎借鉴“先行者”经验

高师院校在发展上需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首先需要营造改革和开放的气氛, 同时需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深入剖析自身,谨慎借鉴和参考别的院校发展转型。

第一,高师院校需要根据自身所处的位置,采取适切的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参照综合性大学课程设置,如全国大部分地方师范专科学校,都纷纷转型为学院;一部分向一般大学发展,而另一部分虽改名称为某某学院,但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上尚无明显改变,如贵州的毕节学院、重庆的三峡学院等。第二, 可集中人力、物力、发展成精致化的高师院校,使其在课程、师资、学校内涵具备特色。 如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在当今师范类学校转型发展之际仍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在我国师范类院校中独树一帜。第三,在发展空间较大的师范院校,内设教育学院以培养中小学师资。如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将教师教育类课程或教师职业技能等放之教师教育学院加以培养。

(四)有效引导,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与协助

当前,教师资格制度正在全面推广之际,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目标也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此时,教育主管部门适时、适当干预,在保障各校既拥有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又能够给予其政策、资金等必要的支持,如主管部门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评估,与高师院校共同探索各种转型方式可能带来的利与弊,在沟通过程中分享观点与看法,塑造转型的短期、中期、长期的可行的理想与目标,进而达成转型方式的共识,最后再将其付诸行动,有效引导高师院校转型,使其能有更适合的发展空间。

总之,在充满竞争的“市场化”中小学师资供给需求模式下,高师院校的发展需要能够正确评估其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高师院校必须充分对自身进行全方位、 深层次的评估,既要认清问题、克服困难,又要善于抓住机遇,“敢为人先”,提升其在院校发展中的竞争力。

摘要:教师资格制度激发师资教育更加重视专业与质量,也使得中小学师资培养转向开放、多元。研究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高师院校改革所需要面临的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寻求高师院校发展的策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实力。高师院校的发展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凝聚共识,厘清院校转型途径;人才培养“一专多能”,体现“志业”教师和其它行业劳动者共同发展;院校转型改制,谨慎借鉴“先行者”经验;有效引导,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与协助。

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师资格制度,市场化

注释

1[1]黄瑞敏.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竞争情报实例研究——IBM公司建立竞争情报体系案例分析[J].现代情报,2007,(1):191-191.

2[2]Shulman,L.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1):1-22.

3[3]康晓伟.发达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构成要素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1,(6):60-63.

4[4]李建辉,王志广.简论师范生的教师专业情意、态度与价值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62-172.

5[5]李曼丽,张羽,欧阳珏.大学生通识能力评估问卷研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4):11-16.

6[6]姚成荣,王荣德.新世纪地方性高师院校的发展方向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1):51-52.

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制度 篇3

【关 键 词】家校合作;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

一、反思家校合作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青少年的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家庭的全力合作,家校合作始终是中外教育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对家校合作的研究,目前主要从其概念、方式、理论依据、实践及功能等方面展开。

马忠虎在《家校合作》一书中对家庭和学校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他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1]周丹则从培养孩子多种素质为目的出发,认为“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互相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使其更好的社会化。[2]不同的学者从合作的内容、方式及目标等出发,对其做出不同的概括。目前“家校合作”尚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家校合作活动纷繁复杂,不同的人因参照的角度不同会对其有不同的分类。如:我国杭州大学刘力教授按照家长参与的活动层次,将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形式上的参与”、“人际的参与”和“管理式”的参与;[3]而美国学者戴维斯(D.Davies)和索恩伯格(K.R.Thornburg)则依据家校活动的目的与合作中家长担任的角色,分别对家校合作提出了不同的分类体系。

家校合作理论依据的研究主要包括:科尔曼(Coleman,J.S)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爱普斯坦(Epstein,J.L)为代表的重叠影响阈理论等,这些主张对家校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阐释。有学者将家校合作的功能意义归纳为: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教育社会之诞生;强化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1]

纵观国内外的家校合作研究,发现研究的视角比较宏观,研究从某一角度为切入点来对家校合作进行研究的内容非常稀少。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主体是教师,教师作为家校合作的互动主体之一,必然会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更多地去反思自己的教育信念、知识、能力、态度等,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目前家校合作的研究,缺乏对其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性的关注。

二、家校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性分析

(一)家校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具备共同的目的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所谓“大教育系统”,即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最终发展成为组织性较高的广义的教育系统。[4]对于未成年的青少年来说,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其发展最重要的两个子系统,它们之间存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一方面可以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防止社会不良现象及群体亚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家长在以积极的态度为自己的成长而频繁的沟通与联系时,他们会为此而受到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在现代教育的生态环境中会显得非常薄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要发挥其作用,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就必须进一步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重视学校教育教学的同时,要重视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从而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知道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师知识、能力和专业情意等的过程。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因此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决定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理想育人效果的需要和保障。

(二)家校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除了教师,家长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教师只有多接触家长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利用家长这一宝贵资源,可以增加对不同学生的认识,了解更多的教育问题,有利于改善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家校合作中,教师可以从不同职业、经历和社会背景的家长那里,学习到他们不了解的知识,并分享家长的教育经验,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因为家长的支持与关注,教师的教学信心和热情会得到提高,会有更多的勇气去接受新的挑战,从而会增强对自己工作的胜任感。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的理念,也强调教师要与相关因素之间进行互动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可见,教师与家长合作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家校合作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家校合作中除教师角色外,他还是活动的宣传者、指导者、活动资源开发人、家长的朋友等等。教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发展,会更深刻地理解到家校合作的本质和意义,并更有能力在合作中成功地完成自己应承担的角色任务。因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会促进家校合作向更高质量、更好的层次发展。

三、家校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随着对家校合作及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人们意识到家校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家校合作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资源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维度:教育信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5]教师专业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教育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存在师范性不强、综合性差等突出问题,不利于教师在知识素养、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提高。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也存在培训模式单一、内容狭窄等问题。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的潜力。在社会教育资源中,学生家长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家校合作,就把教师同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家长置于同一个平台之上,教师可基于这种平台,拓展自己的视野,通过与家长频繁地交流,或请家长们做一些专题讲座,可弥补教师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并且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教师会因为家长的这种关注与鼓励,对工作产生更强的热爱并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在合作中,教师能深刻地了解社会的期望以及家长与学生的需求,并能快捷地获取家长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利于教师全面地认识自己并积极调整角色表现,在切实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家校合作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家校合作中,通过与家长的交往,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到学生不同的性格、兴趣和爱好以及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学生知识及能力等的差异,从而有利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在合作中,教师从家长那里了解到许多不同于学校内存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案例,并能从不同的学生家长那里分享教育的经验与感受,教师和家长一起探讨对不同的教育问题可采取的处理方式,选取的处理方式背后都隐藏着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教师不断地积累和反思发生在不同学生身上的这些教育问题,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教师做研究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拘泥于日常的教育教学,经常反思校内校外的教育问题,才能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nlc202309021732

(三)家校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

家校合作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因此家校合作必然会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家校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角色要求,在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分离的情况下,教师只充当施教者的角色,但这种角色义务的有限性,决定了其专业发展渠道的狭隘,而随着家校合作的开展,教师还是具体合作活动的推行者、咨询者、指导者、学生的导师、家长的朋友。[6]家校合作使教师的角色具有多重性,教师要完成角色义务,就必须不断地完善教育信念、提升知识及能力。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听取家长及学生的意见和新要求,并以此来完善自己的角色表现。所以,家校合作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

四、重构家校合作

我国目前家校合作中因为家校双方角色的差异而产生一些诸如立场、观念和角色定位等方面的差异,在一些教师和家长中,存在着不愿意合作的情况;还有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并非不愿合作,而是不具备合作的能力。虽然家校合作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但是其功能若得不到重视,势必会影响到家校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

(一)重视家校合作的功能和意义

随着对家校合作研究的深入,在实现育人目标的基础上,人们又认识到了家校合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反过来又提高了家校合作的质量,他们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实际上家长和教师都存在不愿合作的情况:有的家长认为教师才有能力教好孩子,有的家长觉得插手学校里的事情是对教师不尊重;同样,教师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如果意识领域里对家校合作不够重视,或对家校合作存在一些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家校合作就难于和教师专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针对家长和教师不愿合作的现实,要努力做到改变他们的意识。只有家长和教师充分理解、认同家校合作具有育人以及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才可能真正实现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

(二)提升家校合作的能力

面对日益发展与复杂的教育现象,一些家长与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家校合作,一些教师把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合作形式看作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只讲学生的问题和不足,缺乏与家长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家长也觉得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文化素质较低,没有能力与教师进行合作。家校合作中,双方都面临一个提高合作能力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他们与家长乃至学生的关系不应是主导者与接受者、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关系,而应是平等协商、友好合作的关系,除了用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外,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指导和培训使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能。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学会尊重和倾听、从肯定学生的优点开始,强化参与的结果,以形成有效的良性沟通。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有效的家校合作活动中才能获得巨大的发展。

(三)增强家校合作的制度化特性

目前,我国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随意性很大,家长参与情况很大程度上受学校领导和家长主观意识的影响。办学思想比较民主的学校较能主动吸引家长参与;各个家长因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他们参与家校合作的情况也存在差异。所以,家校合作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尽管我们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方针、政策,但这些仅仅停留在规章层面,还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同时这些规章又都是宏观的、倡导性的,缺乏具体而明确的对权利和义务方面的规定,在强制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显得不够有力。家校合作只有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常态存在,才能保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持久的推动力。

注释:

[1]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5.

[2]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2):46-53.

[3]刘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1):2.

[4]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白益民.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6]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3).

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长和教师队伍管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工作积极主动、求上进、有创新的校(园)长和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县委、县政府“五年争上游,十年创名县”的教育目标,引领临洮教育创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校(园)长和教师队伍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具体负责编制核定、校(园)长和学校领导班子的考察、推荐、任命,负责全县教职工职务评聘、教师培训培养、调动交流、考核奖惩等工作的实施。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及其它教育事业单位教职工的管理,民办学校校(园)长管理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执行。

第二章 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的考察、选拨和任命 第四条 中小学校(园)长的选拔任用原则 1.党管干部原则;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6.依法办事原则。

第五条 校长和园长任职的条件和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

2.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熟悉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动态。能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中长期任期目标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3.具有听课、评课及指导教学、教科研、课外活动等工作能力,具有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

4.小学、初中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应具有大专毕业及以上的文化程度。新任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一级以上职称,有较强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要有在学校中层领导岗位任职3年以上的经历。

5.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年龄要求,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新任校长和园长年龄要在40周岁以下。有突出贡献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6.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者不得新提拔担任校(园)长职务。第六条 中小学领导班子选拔任用程序。

1.校长和园长必须从副校长、园长或中层干部中提拔任用;校长和园长实行任期制,校长和园长每届任期4年,可以连任,但在同一所学校任职原则上不得超过2届。2.完全中学、独立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副科级以上职务领导,由县教育体育局推荐,报县委组织部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命和聘用,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由学校推荐,县教育体育局考察,经县教育体育局党委会议审查后,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任命和聘用;

3.学区校长、独立初中、九年制学校、乡镇中心小学、城区小学校长和县直幼儿园园长由县教育体育局考察提名,在充分征求乡镇党委和政府意见后推荐提名,提交县教育体育局党委会议审查通过后任命;

4.独立初中、县直各小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及幼儿园副园长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由学校从推荐的后备干部中提名,县教体局考察,教体局党委会议审查通过后任命,有副以上科级待遇的,报县委组织部同意后参照干部任用程序任用;

5.其它各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由所在学区考察推荐,征求当地乡镇党委、政府意见后,报县教体局党委会议审查通过后任命,副校长、副园长和教导主任由该小学、幼儿园推荐,学区考察、县教体局党委会议审查通过后任命。

第七条 后备干部的推荐、考核、考察

每年对全县学校领导班子考核期间,开展后备干部推选工作,各完全中学、独立高中、职业高中(中专)、独立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及城区各小学、县直小学和幼儿园的后备干部由教体局组织召开会议,按程序进行民主推荐,其它小学的后备干部由 学区组织推荐。推荐方式要求相关单位的全体教职工参与公开投票推荐,投票超过参加人员80%以上者,即可进入县教体局建立的后备干部人才库。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从后备干部中考察任用,未经民主推荐的教职工,不得进入学校领导班子担任职务。进入县教体局人才库的后备干部,同现任领导班子一同考核,对民主测评优秀票数不超过半数的后备干部,从人才库中删除,不再考察任命。

第八条 建立中小学、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能上能下制度。县教体局每年对全县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完全中学、学区、独立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城区各小学、县直各中小学和幼儿园由教育体育局直接派人考核,其它农村小学由学区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综合指标、工作能力、群众影响、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意见和建议,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去留升降。对任期内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提高使用,对能力一般、不爱岗敬业、工作成绩差的领导班子降低使用,或免除职务。

第九条 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交流轮岗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副校(园)长,凡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者,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两届或任满8年,由县教体局统筹安排轮岗交流。

第十条 中小学、幼儿园领导班子的主要职责及工作量。校(园)长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全面管理学校的基础上,要熟悉教学工作,深入教学一线,认真研究教学业务,科学指导教学工作。要求校长必须带课,各级中学校长、城 区小学校长必须完成教师的一半教学工作量,各级中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农村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等学校领导原则上要与教师一样,完成定额教学工作量。

第十一条 学校不得擅自设臵领导岗位,不得擅自安排专职办公室工作人员。

第三章 教师引进、分配、交流

第十二条 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制订优惠政策,根据需要每年引进免费师范生和“211”、“985”紧缺专业研究生,逐步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无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得聘用到教师岗位。

第十三条 严格执行新录用教师的分配政策。新录用大专院校毕业生一律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录用的特岗教师、基层服务等人员,三年内不得调动,不得参加进城公选。

第十四条 实行教师编制“实名制”和交流制度。按照教职工编制总量调控、城乡统筹、择优选调、学科配套、因才使用、互补余缺的原则,每年8月份,根据学科需求合理调整中小学教师岗位。坚持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充实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会同县人社部门,县编办,统筹兼顾,合理调配和交流教师。

第十五条 严格教师调动程序,保护教师合法权益。重视有特殊困难和问题教师的调动,原则上一名教师在边远学校连续任 教时间不超过10年。教师要求跨县调动或调离教育系统的,由教师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单位加注“同意调出”意见,经教育体育局研究审批后上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调动手续。

第十六条 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和幼儿园在岗教师,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对没有达到交流轮岗条件的人员,个人自愿要求交流的校长和教师,经学校同意,县教体局纳入统一交流。教师交流轮岗范围可以根据需要扩大到完中、高中和职中。

第四章 教师培养和培训

第十七条 采取在职学习、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对校(园)长进行培训,及时总结推广交流先进经验,培养出一批理论水平较高、管理经验丰富、办学卓有成效的教育管理专家。

第十八条 要加强后备干部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将要提升校(园)长职务的后备干部和中层领导干部,要进行思想教育、教育教学业务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可通过县内双向挂职、结对子、安排外出考察学习、促使后备干部和中层领导班子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第十九条 有计划、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县城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优势,加强教师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体系建设,完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创新模式。积极开展 校际间“手拉手”、结队帮扶的教学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十九条 完善继续教育保障机制,确保教师继续教育权利、义务和培训经费的落实。教师每年要完成至少一次的公共课培训和5年一轮的专业课培训学习任务,学校每年投入到教师培训的经费不能低于公用经费的5%,教育体育局要把落实教师培训经费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十条 强化名师和骨干教师队伍体系建设,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国培”、“省培”和网络培训等项目,组织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培训提高。充分发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带头示范作用。启动名师培养工程,每三年组织评选一批临洮名师。

第二十一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班主任培训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师德教育、师德考核及监督检查机制。

第二十二条 实行外出培训报批制度

学校要积极支持教职工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的同时,严格执行外出学习培训审批制度,不得擅自参与非教育类的培训活动。学校自行组织开展各类教师培训活动,要报教体局审批后方可进行。

第五章 职称评聘 第二十三条 加强职称改革工作,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统一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评聘正高级、高级职称必须要有乡村任教1年以上经历。农村教师在晋升高级职称时,不作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城区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教师职称(职务)必须有乡村任教1年以上经历。取得教师资格并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符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条件的教师,可申请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教师职称评聘必须在人社部门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限额内进行。

第二十四条 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教师获取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具备岗位等级认定条件的,在所设岗位的定额内认定、聘任相应等级岗位并享受相应待遇。在空岗不足时,按考核综合成绩排名优先聘任。对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第六章 教职工请假

第二十五条 完职中、初中、学区、局直属小学校长以及幼儿园园长请假,须报教体局局长审批;九年制学校、小学校长和农村幼儿园园长请假3天以内由学区校长签字审批,请假3天以上的由县教体局分管副局长签字审批。

第二十六条 教职员工因病不能坚持工作,请假在7天以内的,须持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以上医院证明,并提出书面申请,完职中、初中、局直属小学校长及幼儿园以学校为单位,九年制学校、小学、农村幼儿园以学区为单位,由校长审核签字后 准假;7天以上须持县级以上医院有效医疗证明,并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学区校长把关审核后,请示县教育体育局准假。病情较轻在门诊治疗的,一般应准假7-15天;病情较重需住院治疗的,要提供病历及相关医疗证明,根据住院天数、出院证明及医师建议休息天数准假。

第二十七条 探亲假:教职员工探望配偶的,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不超过7天。未婚教职员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不超过7天;两年给假一次的,假期不超过20天。已婚教职员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不超过20天。

教职员工因本人或子女结婚、料理父母(岳父、岳母)丧事需要请假的,由所在学校、学区审批。

第二十八条 婚育假: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可以享受婚假30天;符合《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女方享受产假18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30天。

职工在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工资待遇不变。第二十九条 教职工的事假每学期应控制在3天以内,3天以上应从绩效考核考勤中酌情扣分。教职员工工作年限10年以下,病假超过2个月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病假超过6个月者,逐级上报执行病假工资。

第七章 职业道德

第三十条 严禁发表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或对学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论,严禁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 禁以收费为目的举办各类辅导班、在校外兼课或给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做有偿家教,严禁向学生或家长索要财物或礼品,严禁在课堂内吸烟或使用手机,严禁工作日期间饮酒,严禁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或其它物品,严禁参与赌博或从事封建迷信活动。

第三十一条 教师要用普通话教学,用规范汉字板书,不允许拖堂或擅自延长上放学时间。

第三十二条 教师要注重仪表,男教师不得留长发,女教师不得佩带夸张首饰,着装美观整洁,不得穿背心、吊带衫、超短裙、短裤、拖鞋进教室,接待来宾须着正装。学校要在适当位臵安装整容镜,教师进教室之前要随时检查仪容仪表。

第三十三条 教师要注重礼仪,立姿自然挺拔,走姿从容自信,坐姿端庄文雅。在校园遇到来宾要微笑问候或致意,接受学生问候时要回礼示意,不得当着学生或来宾面爆粗口、讲“荤段子”,工作期间同事相互以“×老师”称呼,不得当学生或来宾面称呼同事绰号或其它污辱性称号。

第三十四条 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家长,不得批评、侮辱家长,不得随意传唤家长,不得“登门告状”;要团结同志,不随意议论他人长短,同事间互敬互爱,不得吵嘴打架。要尊老爱幼,践行孝道,团结邻里,不酗酒闹事,不参与“黄、赌、毒”,不参与聚众闹事、非法集会、越级上访等损害教师形象的活动。

第三十五条 一言一行,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首先要做到,不得随意要求学生帮教师干活,不得要求学生打 扫教师宿舍和教研室卫生,不得要求学生帮教师洗衣服、干家务活,不得出现随意指示学生帮教师买烟、买早点等类似行为。

第八章 考核与奖惩

第三十六条 实行校长聘任制和任期责任制,重视和加强校长队伍的考核。考核可分为年度工作考核与任期目标考核,学年度工作考核在每学年结束后进行,重点从校长政治素质、学校管理水平、个人业务能力、创新工作方法、社会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中学校长、学区校长、局直属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由教体局负责考核,其它学校校长由学区联合当地乡镇政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校长奖罚、续聘或解聘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七条 制订学校目标管理责任书,教体局每年向中学、学区、局直属小学和幼儿园下达教育教学责任指标,严格学校考核,对当年完不成目标任务、或民主测评优秀比例达不到一半的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三年或任期内完不成目标任务的校长免职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八条 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师的出勤、工作量和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内容,注重过程性评价,对由于个人工作态度等主观原因,工作量不足的教师,一般不予评优选先,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后勤管理人员,也 要严格按15%的比例评定优秀,绝不能挤占工作在一线教师的优秀指标。

三十九条 严格执行绩效工资制度,按等级评定发放教师年终奖励工资,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年终奖励工资统一拨付学校,由学校按教师工作量和教学成绩评定等级发放。

第四十条 定期开展评优选先活动。对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班级建设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逐级推荐予以表彰奖励,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附 则

特校教师校跟岗学习心得 篇5

王雪丽老师

我感受最深并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的是,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还要让学生建立数理思维,更重要的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的语言康复发展也应该贯穿于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的教学中,而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责任。

……

该校老师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让我受益匪浅。第一,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多参与课堂,让学生真正走入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关注学生语言发展(口语、手语),对于听障学生语言康复要随时随地、时时刻刻开展,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数学、律动、美术等等课程教学中也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第三,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思考怎样的教学设计适合学生?做怎样的教具可以让学生真正学懂学会。要注重每一个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要注重把握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内容之间的过渡,在教授这节课内容的时候要思考下节课讲什么,方向性要明确。线索要清晰,过渡要流畅。第四,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和教学目标相吻合,实际教学一定要向着最终的教学目标,在课后进行反思,看一看实际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第五,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最大程度、最快速度的掌握学习内容,甚至可以延伸到更高层次的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学生数理概念的建立。第六,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表扬的形式也要多样化,让学生在积极地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反思不是简单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应该是更深层次的,要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服务。我们的反思不但要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还要善于寻找自己的闪光点,这样的评价会更有激励性。泰戈尔说“最远的距离是到达你自己”,就是说改变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我们要不断地改变自己,每天多学习一点,多反思一点,就必然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有品位的、出色的教师。

张丽老师

在第一天的听课过程中,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让我见到了一个个真善美的课堂,也让我从这些课堂中学到了很多:

第一、朴实大气的课堂

每位讲课的教师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他们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让我真正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位位聋教育语文教师的魅力所在。

第二、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注重口语训练

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非常注意聋生的口语发展,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读。多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来感悟。每位教师的授课,都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训练。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集体读,指名读、小组读。而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如果有读得不好,教师还会做最后的指导。这一点是我容易忽略的问题,我会像老师们好好学习。

第四、师生互动融洽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们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每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处都体现了匠心独到之处。我将以这次跟岗学习为契机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努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周学强老师

19日下午开展了说课评课活动,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黄岱校长、刘少敏主任等领导以及老师分别对这四节课作了透彻的分析,指明了教学中的长短之处,给出了宝贵的建议,使我受益良多。

黄校长讲到,我们的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关注学生语言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学生语言知识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能偏离太远,学习贯穿于生活。

刘主任表示:通过每一节课的教学,思考如何提高其能力,要思考怎样的教学设计更适合学生,注重每一个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表扬的形式也要多样化,让学生在积极地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提到老师关注什么?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一是关注聋生语言发展,重语文素养听说读写看,课堂形式应说关键词,教学生读,同时让学生活动起来,多操作,活跃气氛;二是课堂组织能力;三是关注学生个别化发展,学生差异大,如何处理课堂上的分层教学。

陈欢主任在分析时谈到教学设计的处理方面,一是目标的研究是否需要细化,二是如何进行评估,评估的依据是什么?三是如何做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让孩子更适切更持久。这些观点都值得我们思考研究,激发了我进一步思考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对于我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黄校长给出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从引课的方式到教学的过程,处处都涉及到特殊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每一个细节都讲得很透彻,让我领会到自身众多的不足。刘主任建议注重学生语言康复,关键词要多读并让学生领悟。吴主任分析到,引入新课到结课时,注意首尾呼应,课程就更完善。刘伟老师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如在指角的环节,应该边说边指,方向要正确,讲特点时要让学生读出来,注重口语训练,课堂要个别辅导。

黄一真老师

这次学习我听了七节课,18号上午听了四节课,分别是班会课、语文课、数学课、沟通与交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班会与语文课。班会课上学生的情景演练,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让我联想到雷州特校同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一样需要这样的班级气氛。语文课上的梁巧珍老师十分注重启聪孩子的语训,不断用口语与学生交流,并能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18号下午听了美术手工课,美术老师对学生耐心的解说和每一个步骤详细的分解动作让我受益匪浅。听完18号的课后我们进行了与湛江特教教师的交流学习,双方针对教学环节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并讨论合适的解决方法。我的问题是美术课上是否需要加入读的指导与训练?如果需要,这个量应该怎么把握?特校语文梁巧珍老师以及美术符斯慧老师给了我一个解答。启聪的学生最好的发展就是回到普校上课,这个的首要前提是他们的听读水平,所以所有的启聪班的课,都应该重视对听读的训练与指导。黄岱校长肯定了我的教学方法,也给了我很多意见,今后美术课堂教学我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19号上午,我听了美术高年级的丝网花手工课,感叹他们学生感悟能力与动手能力强时,也想到我们学生。多年以后,他们能否有这么好的作品,全是教师的责任。我跟他们高年级的学生一起动手制作了丝网花,不由自主沉浸于他们的课堂。律动课,是让学生去感受节奏而去舞蹈,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的舞动。两位律动课老师把此纪念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有节奏得跟随老师一起舞蹈,律动课的两位教师在木地板的房间,通过击打鼓的震动,让学生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并跟随音乐舞动。这是我第一次见识这样的课堂。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首先在教学设计和聋生言语康复训练上还有待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第二专业的学习,最后要保持一颗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爱心,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微博之力。

黄俊龙老师

在跟岗期间,我共参与了以下活动:听课,上课,评课活动。现在对整个跟岗期间的收获与感受作以下总结:

一、开阔了视野

来到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这里办学理念,领导的管理策略,教师的精神面貌,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让我大开眼界。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环境优美,校园文化气息浓厚。学校给学生最幸福的童年,给学生最坚实的起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激发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全新的理念。

二、提高了思想认识

相对我们学校而言,他们的教师课程安排较紧凑,老师们不仅工作压力大,工作量也很大,但是这里的老师们在工作中仍然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这里的老师们对工作是那么的执着、认真、负责,那种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鼓舞着我,成为我在自己今后的教学岗位上的一种动力。

三、提高了专业知识

走进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令我感到震憾的就是,他们的美术组。这是一个优秀的美术组,他们团结协作,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他们平时扎扎实实地进行校本教研。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优秀课例,使我们受益颇多。课前他们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查阅资料,认真设计教法。在观摩活动中,我们跟岗学员认真听课,写听课记录,课后积极交流。通过课堂观察了解,他们确实读懂了学生,关真正落实了课堂的高效性。回想自己学校的教研,简单,走过场,完成任务了事,组成员不够结,谈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校培训心得体会 篇6

篇一: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的集中学习时间结束了,我由衷觉得时间没白花,而且我感受今年的校本培训是历年来安排的最充实、最合理的一次,我受益匪浅。在此次培训中每一个讲座都很精彩,在佩服讲座专家们博学深思精神的同时,我更关注讲座的内容。对我来说,讲座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的进步是以不断的学习为前提的。我个人很喜欢专家讲座,当书越教越疲惫的时候,需要见多识广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高屋建瓴的给我指导,助我突破瓶颈。专家讲座满足了我的需求。培训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未结束,相反,以此为契机,它才刚刚开始。专家给我们推荐了很多有名的书籍,我将会一一去学习研读。

二、转变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的意识也逐步提高,过去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老百姓逐渐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并受到老百姓喜欢的人民教师。

三、加强学习。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地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专家们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什么教科研,什么新的备课理念,我都觉得很新鲜,有些以前真的连听都没听过,更别提去实践了,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坚持。

四、学会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

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学会总结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七、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确实,只有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即便自己的答案是错的,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课堂四十五分钟,我们应该舍得放弃,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学着思考,学着总结,留下印象。总之,通过校本培训的学习收获很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尽快提高自身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在教育这个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篇二:教师浙大培训心得体会

着力提升学校软实力,构建和谐幸福校园 ——杭州冬月诗意浓,浙大归来话感受向阳学校 张云亚

带着谆谆嘱托,殷殷期盼,非常有幸地在这深冬时节走进浙江大学,参加了广汉市教育

系统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时光飞逝,十天的西子湖畔的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然而

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葱绿的草坪、高大的树木、色彩斑斓的校园仍历历在目,仿佛这里就

是圣地,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浮华,折射着宁静致远的淡泊之美。林启、竺可桢、马寅初等先

哲们的身影已远去,但他们树立起的“求实创新”精神却一直在传承延续。能够到浙大深造学习是多少人的梦想,这要感谢市委市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对我们的信

任和关爱。这次培训在教学内容上的精心安排,课外活动上的周密部署,课堂上名师的言传

身教,无一不体现出市教育局在组织上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学习机遇十分珍贵,学习生

活丰富充实,受益匪浅。培训中心的领导和授课老师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严谨的治学

态度让我为之钦佩。教授们深邃的理论、跳动的思维如和风细雨般不经意地浸润着我们的心

扉,陶冶着我们的情操。理论与实践的火花在脑海中碰撞,心灵得以启迪和升华,我感悟颇

多: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懂得了市教育局提出的:“做学生满意教师、创家长满意学校、办人民

满意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深刻地理解了“三个满意”的内涵和实质就是构建起和谐

幸福的校园——就是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

也就是落实好我校的办学基本思想“成就教师伟业,奠基孩子一生”,让其成为我校教育教学

管理的内在追求。下面我就结合在浙大学习的收获,谈谈如何落实好我校的办学基本思想“成

就教师伟业,奠基孩子一生”,构建起一个和谐幸福的校园。

一、求实创新,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 要构建和谐幸福校园,首先要改变校长因循守旧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

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

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当今的社会,求新求变,变化万

千。周又红教授在《易经与养生》里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不论用在什么地

方都很适合。一所学校,即便是一所已出名的学校,如果长时间保持同一样的模式,同一样

的思想,那学校也一定会赶不上社会的步伐,追不上时代的变迁,甚至走向末路。这时候,学校的校长就要寻找时机、寻找切入点进行变革,进行创新,使穷途末路变成康庄大道。有

了变革,有了创新,才会有康庄大道,学校才会不断地发展。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快乐成长 作为校长,要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终生的幸福,培

养学生的幸福观念和幸福能力。学校教育既要给每个孩子一个幸福的青少年,也要为他们的

美好未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就是要更加努力地创设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文化环境,引导学生会学、乐学,从而具备开放、进取、关爱的品格与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

展。

因此,我校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目的是可以使学生在优美雅致的教育情景中

潜移默化,从而与教师的言传身教相辅相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校本着“让每一

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的校园文化创建理念,积极培育健康、积极、向上

的文化氛围:教室里进行了精心布置,设立班务园地、学习园地,读书角等,使教室充满了 浓郁的学习氛围;走廊布置有名言

三、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

(一)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我校在制定教学评价制度时,不仅着眼于能不能区别教师的工作成绩的好坏,更关注能

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更多倾听教师的呼声,更多关注教师在提高学生考

试成绩以外所做的大量工作,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引导教师把学生的成功与快乐作为

自己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尽可能地使教师有更多地体验成功和快乐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校长,我将在更高的着力点上去领导学校的文化价值转型:捍卫教师追求个人幸福的权

利,主张教师大胆地追求幸福生活,赞赏和支持教师在追求个人幸福中所作的努力;拓展教

师对幸福的理解,并使他们经常体验到心灵和精神的幸福;发展合作型教师团队等等。

(二)正确处理好教学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我校对教学管理者的职责准确定位是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便利的教学环

境。因此,学校要求各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与教师平等对话,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实际工作中,多一些理解与信任,少一些指责与猜疑;多一些欣赏与鼓励,少一些埋怨与

苛求;多一些服务与配合,少一些官气与推诿;多一些尊重与沟通,少一些武断与颐指气使?? 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教师改善工作环境,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校园

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

(三)帮助教师形成心理保健意识,指导教师适时调整情绪。在教学管理中,我校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各得其所,其乐融

融。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文体娱乐活动和教师联谊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帮

助教师调整工作节奏,协调人际关系;设置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

心理咨询等。使老师在紧张的工作中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

态。我们始终坚信:学校对教师的关爱,一定能使教师在温馨的校园环境中快乐工作、愉快

教学、提升自我,享受教育的幸福。

(四)指导教师读书,开拓教师视野。读书是一个人的成长之本,新时代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教书匠,而应该是教、学、研俱

佳的专家型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成为读书热爱者,将读书进行到底。我校在师生中广泛地开展了阅读活动,比如在教师中开展了“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同行”

的读书活动,并把老师写的读书心得体会进行专栏展示,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引导教师追求心灵向善,精神向美。人的幸福在世俗世界里不能获得全部实现,人还应有心灵和精神世界。这两个世界里有

人的信仰、价值观、智慧等,有音乐、诗歌、艺术、情感等。而这次学习,我们从浙大的老

师身上看到了崇高、充实而富有灵性的生活,他们是幸福的。所以,我为校长要在学校的工作中引领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长处,实

现自身的价值。要相信每个教师都是优秀的,都会努力工作的,如果他们工作中发生问题,那一定是有理由的,学校领导的工作不是指责教师行为上的过失,而是去寻找这个行为背后

的原因。建立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发现别人的长处。

心灵的世界应该是美的,也是无限的,这个世界是靠艺术来滋养的。我们的校园打造要用高 雅艺术来熏陶浸染教师的心灵,使之更清澈,更灵动,更细腻,更高尚。面对新形势,我校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管理与科学管

理在高层面上的融合,实现管理的最优化。向阳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正以务实的作风谋进步,以稳健的步伐求发展,与时俱进,追求卓越!让我们在心灵里点亮幸福的灯火,用崭新的理

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拥抱和谐幸福的明天。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着幸福,更传递

着幸福!篇二:浙江大学培训心得潜心钻研德育工作方法、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参加西宁市中学德育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虎台中学 杨霰

2013年6月29—7月6日,参加了由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国特级教师网、西宁市中学德育

干部高级研修班,此次培训聘请的老师即有教育界很有影响力的专家也有一线的德育干部及

班主任教师,同时还有拓展训练、名校参观考察。专家教授精彩的讲座,严谨充实的课程安

排,规范严格的管理,每个方面,每个细节,体现了市教育局对此次培训的重视及精心的准

备。这一切都深深鼓舞着我们每一个学员,充分把握此次难得的学习机遇,努力学习将优秀 的德育管理经验带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开课后不久,大家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老师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虚心、诚恳地接

受着专家教授的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每个人都是那样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

的聆听,适时地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

的气氛十分浓厚。这种学习方式我们乐于接受,其一,大家从青海不远千里到来,总是想着

还是要学习一些新知识,使此次培训不虚此行,能够学到先进的德育管理知识技能使自己的

德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用于以后的德育管理和工作之中;其二,让德育干部走出去,听听

更新鲜的声音,探究更新奇的教法,使教师学习起来更感兴趣。其三,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

增强团队干部的凝聚力,沟通力,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上课时我们聆听、参与,课下我们交流、思考,在与新思想的碰撞中我们找到了自身的差距,重新树立了奋斗的目标。开班典礼结束后时为我们做讲座的是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茂他做了主

题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讲 接下来的讲座更是精彩纷呈,刚来杭州,我们有一些疲惫。但是一上课,老师的神采飞扬、抑扬顿挫依然把我们学员

深深的吸引住了。不仅有了思维的碰撞,更有了许多名家经验与思想的引领,为今后教学和

团队工作,树立了一道新的丰碑。培训中,我聆听了许多教授和专家关于教育理论、科研、师德、管理、领导力、心理调节等方面的讲座。他们睿智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缜密的思维、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大家风范。他们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以丰富的知识内涵对现

代教育科学理论进行精辟的阐述,拨开了我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重重迷雾,使我的眼前豁然

开朗。

浙江省少先队总辅导员、省少工委副主任魏慈瑛《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创新与

发展》,她提出了现在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环境不断优化,党和政府都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关

注青年。谈到了学校共青团工作目标要催人奋进,抓好团队工作的四大建设。并指出了中学

要做好团带队建设,要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加强中学生社团建设,大力开展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打造学校团队工作

创新与发展的品牌项目。她态度和蔼可亲,幽默、亲切的语言和大方的气质感染着在场的所

有学员。大家积极参与、努力配合,课堂气氛活跃而轻松、亲切而严谨,每位学员都很有收

获。

浙江大学吴明证教授《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调节》,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不仅是对

学生,对自己,心理健康的疏导是非常重要的。压力会导致人影响工作,会情绪衰竭,玩世

不恭,成就感低落等,做为身负教育任务的教师,要及时的调节自己的状态,否则,不良的

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带到教室课堂上来,说白了,就是不负责任的祸害学生的将来。所以要及时调节,认识自己,加强生理

训练,挑战自己的性格。

学院所有的老师都有非常高尚的职业道德,他们不但工作认真、细致,而且有很强的奉

献精神,对我们学员既严格要求又关心体贴。他们的精神让我看到了那一颗颗热爱教学,热

爱学员的的真诚的心。这期间,无论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管理方式方法以及 教师自身角色定位方面,我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其中有实践的惊喜,更有诸多的反思

和困惑。我深知,摆在我面前的,已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是一个新的机遇。我一定要把握这

个机会,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我是一个普通基层团队干部,但我热爱自己所从事的

教育事业。尽管只有短暂的6天集中学习时间,但是对于我今后的人生方向,却起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引领作用。

我领悟到:只有到了高处,才看到自己的渺小,只有看到了自己的渺小,才能踏实登高,不断前行。期待自己的进步,期待下次的学习。篇三:浙大培训心得 给心灵投入一片阳光

————记浙大培训心得

一、教育要和美育相结合,追求美的价值取向的教育能够使学生产生愉悦感;美的教育

是有规律可循的,是人和人之间联系的和谐;美育既能熏陶教化能冶性养德 也能启智健体。

二、学校在宏观上有了教育理念(我校是“三自教育 幸福成长”),那么作为班主任教师,是不是也要为班级学生进行形象设计呢?大关小学的学子形象设计——手脑并慧、高贵善良、心灵丰富、各美其美的现代小公民,给我启迪无限。特别是金英校长设计的“三斤半书包”,更是让我看到了新时期进行减轻学生负担的真正革命。

三、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有创新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协助学校领导,进 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精心统整、融合,时时力求精致高效的内容设计,处处激发学生求美

爱学的热情与主动,设计和创造校园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活动项目。

四、作为班主任,在接

手新班级时,就要对班级学生的个性、能力、家长的教子方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就能对学生进行有目标的个性培养,其模式为:提前甄别、成长陪护、档案追踪、过程转换、强化特长。

五、班主任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要有阶段性成效(每学期):

1.教 学成绩要有提升。2.比赛成绩要有提高。3.家长对孩子班级的满意度有所提高。4.学生

综合素养有所提高。篇四:浙江大学学习心得 赴浙江大学学习体会 踏上去远在两千多公里之外的苏杭之地时起,装在我心里的不是“欲把西湖比西子”的

美景,而是强烈的想要学习到优秀的、先进的经验和方法,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学有所得,能

学以致用。这就是我的学习目的,我想这也是此次学习培训的初衷。感谢学校领导使我有幸参加了浙江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文化素养”专题培训研修班

学习。在时隔11年后,再次回到大学校园,而且是全国著名高校,我心情十分激动,曾经的

大学生活再次呈现在眼前。在浙江大学短短的三学习时间里,我通过聆听多名知名专家教授

的授课,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去思考、去学习,收获颇多,感触良多。浙江大学专门为我们开设了《名师的成长之路》《专业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师德修养》

《德育的异化与回归》等专题讲座。讲课的有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峰,杭州

市新课程高中生物评价研究组成员吴江林,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干训部主任李更生,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德研员张鲁川等知名教授学者。专家教授们的授课起点高、视野

新,既有理论前沿知识,又有深动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深受启发。通过学习和参观,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是通过短短的三天学习,让我对浙大“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有了深刻的了

解,感受到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永不满足,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发展理念。

二是通过通过在浙江大学接受高校教授的讲课和参训教师的交流,是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思想得到进一步洗礼、灵魂得到进一步净化,能力得到进一

步。为期三天的浙江大学学习培训,我觉得我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我在用从未用过的不

同的角度在重新认识自我,总结自我,我想有如下几点是我要认真思考和必须做到的。

1、不断的了解自我,才会看到新的生命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潜力无限,只是可能一生都

未曾使用过。那是因为,自己并未真正地去发现过,我们多数的时候在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我们都是在安于现状,只要的能够过得去,也就放缓了甚至是放下前进的步伐,那样的结果

无疑是可悲的。曾经的体会告诉我,人需要压力,往往都是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才会

逼迫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所以,总是在那样状态之下,自我最深层次的生命力才会得

到解放,产生出惊人的力量。我想,我曾经这样的体会,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时候,这种感觉

在减弱。但现在,我在认真的告诉自己,那不是内心深处真实的我。现在的我、以后的我要

不断地了解自我,在面对压力中一次又一次的释放新的生命力。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次对我感悟较深的是后一句,透过心理专家的

现场测试,我感受到人在宁静的状态下,才能更清晰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现在的社会浮躁、急功近利、价值观模糊不清,在这样的环境下,更需要自身要有清醒的认识,才不会走弯路、走错路,我想这一份认识正是来源于心中的那份宁静。在面对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认知能力和修养,长

久的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才会更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3、学会抓事物的关键点,做到“对症下药”。在培训中听到了浙江大学黄步琪教授的讲

解,我将他的理论和方法,简单的总结为“对症下药”。因为,他总能在事件中,抓住关键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给了我极强的启示,作为初中学校的团队管理者,只有做到充分的

了解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的规避在团队活动和管理中的不足,才能更好

的为学生成长服务,所以这是我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的,更是成熟管理者的基本价值体现。

4、理想的实现,需要的是每一步的脚踏实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理想,作为一个教育工

作者更需要理想,因为在我们的身上承载的是学生的未来发展、更是承载着学生背后家庭的

希望,也还承载着培养国家、民族未来的栋梁。所以,师者不能没有理想。要实现心中的教

育理想,那就要理论联系实际,敢于追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其一,要有自我反省、反问、反思精神,对每一天的工作都要进行及时的梳理,养成多写多练的好习惯,及时地自我反馈

工作中的不足,积极调整工作态度和策略,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铺垫。其二,要有改变、改

善的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的磨砺自己,增强对工作中问题的处理能力。其三,养成

多学好学的习惯,增加知识的积累,拓宽自身视野,有针对的激发对事物的创新和创造力,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才会与时俱进。其四,积极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在活动上要会设计、要

好设计,让活动接地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还要会宣传,多宣传,增强校团委在群体中的影响力,做好做强校团委的精神阵地建设。其五,良好的角色定位,认清自身的工作职能,做到上通下达,及时地落实好。——杭州冬月诗意浓,浙大归来话感受向阳学校 张云亚 带着谆谆嘱托,殷殷期盼,非常有幸地在这深冬时节走进浙江大学,参加了 广汉市教育系统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时光飞逝,十天的西子湖畔的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然而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葱绿的草坪、高大的树木、色彩斑 斓的校

园仍历历在目,仿佛这里就是圣地,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浮华,折射着宁静

致远的淡泊之美。林启、竺可桢、马寅初等先哲们的身影已远去,但他们树立起 的“求

实创新”精神却一直在传承延续。能够到浙大深造学习是多少人的梦想,这要感谢市委市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 篇三: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总结

参加校本培训,我从不落下一节课,也未曾迟到早退。讲座中,我全神贯注听讲记笔记,边听边记边思考。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

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1、通过校本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和当今国外先进

教育思想都有了进一步了解。

2、通过培训,我充分认识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

作,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通过培训,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4、通过培训,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了教师职业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

己的事业认识,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通过校本培训,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使

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

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

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学习时在领导 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今后我会加倍努力不断进步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篇二: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校本培训心得体

城关一小赵翠娥

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 “智慧含量”,乃当务之急。

在这十分关键时刻,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全员研教及学校的校本培训,对我们

教师的建设和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学校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学理论的培

训和学习,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等各方面的作

用,给教师形成一种对话机制,营造了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

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将教师凝聚在一起进

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了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追求发展。通

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

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

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

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科学教师要具备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

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科学教

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

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

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再次促进了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审视

与思考。反思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

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夫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

不思考,那他就会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亦云:“思则得也”。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

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复制粘贴一下就ok了,而要做出科学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及自身优势,为我所用,以改

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总之校本培训为教师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努力营造教师积

极参与学科建设、投身教学、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为优秀教师的脱颖也创造了条件,搭建 舞台。但是,教师的自身条件不同,特点不同,教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后续发展的目

标也应该不同。因此,在推进教师培训工程建设过程中,倡导更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个性

发展目标,努力激发教师追求发展的内驱力;培训形式多样性和开展活动的有效性,是以后

教师培训首要考虑的问题。篇三:教师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2009----2010下半学期)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 “智慧含量”,乃当务之急。在这十分关键时刻,教指站、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

施,特别是全员研教及学校的校本培训,对我们教师的建设和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

学校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学理论的培训和学习,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等各方面的作用,给教师形成一种对话机制,营造了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将教师凝聚在一起进行实

实在在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了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追求发展。通过培 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

“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 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

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

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 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专家讲

座,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

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

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 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

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

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校本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校本教

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校本教师要具备与校本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

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教师校培训心得体会)等;还需要了解校本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

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校本教师还

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校本

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

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

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

第一道难题。篇四: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1---12)第一学期

我认为,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

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通过这学年的校本培

训后,我又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如关于真才实学的老师。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

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

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

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

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

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 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

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通过这学年的教师校本培训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学生满

意、家长信任的好教师就是要以热爱事业为核心,把热爱学生视为灵魂,在构建师生和谐关

系的基础上不断进取。篇五: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水塘小学 徐仁华

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 “智慧含量”,乃当务之急。

在这十分关键时刻,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全员研教及学校的校本培训,对我们

教师的建设和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学校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学理论的培

训和学习,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等各方面的作

用,给教师形成一种对话机制,营造了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

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将教师凝聚在一起进

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了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追求发展。通

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

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专家讲座,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

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

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

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科学教师要具备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

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科学教

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

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

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而现实是,我们科学教师都是由单科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地理教师组成,与专业教师

任职资格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教师专业性知识的缺陷交极大地限制科学课程的实施。一些教师反映,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困难。很显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制约教师驾驭新课 程的瓶颈。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其次促进了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审视

与思考。反思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

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夫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

不思考,那他就会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亦云:“思则得也”。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

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复制粘贴一下就ok了,而

要做出科学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及自身优势,为我所用,以改进自己的教

育教学。教师需要在反思中成长。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的困惑和困难,这是不

争的事实。但平时许多教师只有期末或年终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时,才会系统反思自己的教学

行为。而校本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现象。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的开展能

促进教师把反思当成常规工作。与同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活动中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烁。通过追踪说课、上课的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

教学得失,从中会产生许多感悟。原来我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给出结论或通过简单的例子得出结论,然后化大量的时间

解释结论并加以巩固。通过校本活动的开展,我才了解到先前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认知主义

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健康发展。理想教学模

式应该是: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学间的合

作交流得出结论。同时我也体会到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有所收获?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教学设计

中必须要注意这一点。尤其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中,必须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设置的问题

首先要有梯度,有易有难,且要从简到难。让所有的学生的思维都有所启发,尽可能调动所

有学生的积极性。切不可设置的问题高深莫测,只有使一小部分的学生打开思维。如果这样,时间长了势必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校本培训为教师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努力营造教师积

极参与学科建设、投身教学、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为优秀教师的脱颖也创造了条件,搭建

舞台。但是,教师的自身条件不同,特点不同,教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后续发展的目

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制度 篇7

一、美、日高校教师的职务及任职资格

美国高校教师职务的设置分为4类: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各类职务要求具备如下任职条件:讲师至少要获得本专业硕士或硕士以上的学位 (如特殊专业培训证书或高级学位证书, 这两种学位均介于硕士与博士之间, 一般在获得硕士学位后经受一至两年的专门培训) ;助理教授一定要有本专业博士学位, 要在教学和科研上有一定的经历并显示发展的潜力;副教授除了要有博士学位外, 还需要在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质量上和科研及论文著作上要有显著的成果;教授的职务是在具备副教授的条件以外, 在教研和论著的质量和数量上要求更高, 科研和论文要在这一专业领域中有国内或国际上的影响。

日本高校的教师职务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总称为教员。日本有严格的与学历、学位挂钩的教师任职资格制度, 早在1956年10月, 日本《大学设置基准》法就规定了获得教员资格应具备的学历标准和资历条件, 当然这只是日本大学教师职务晋升最起码的学历标准, 还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激烈的竞争。二战以后,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 因而对高等院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十多年来, 日本高校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呈现出博士化、高职化特征。

二、美、日高校教师的聘用

美国高校聘用教师的过程大致如下:根据美国法律的规定, 任何一所大学聘请教师都需要在全国登广告公开招聘。学校为聘请教师组成一个由5到10名系、院、校教师代表构成的聘请委员会。委员会从众多申请人中评选出前6—12名, 然后通过电话会谈, 核实学历, 并与推荐人深入调查后, 最后选出3—5名候选人到校面试。面试安排是这样的:清晨, 聘请委员会的一至两位代表与候选人共进早餐, 并开始向候选人提问, 进行考查;然后, 候选人要接受聘请委员会全体成员的面试, 接着为师生作约一个小时的学术研究报告, 与系、院内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接触, 与系主任、院长面谈, 并参观学校设施。面试结束后, 委员会根据招聘标准与系里的需要, 投票选出最佳人选, 经院长、校长审批后正式聘用。美国高校教师聘用本身不是终身制的, 一般分为短期合同制和有终身制申请权两种。短期合同制是根据学校需要、教研经费的情况和教师工作的质量, 每年签订合同, 决定去留。具有终身教职申请权的教师, 按规定一般在校任教五至六年后可以申请终身教职。在美国高校教师聘请中, 有一条不成文但普遍应用的规定, 那就是各大学一般不招聘刚从本校毕业的博士生, 以避免在学术上“近亲繁殖”或从年限上论资排辈, 限制新教师的教学与科研。

日本高校的教师聘用具有东方的传统特点, 绝大部分高校都未实行聘用期, 而采用终身聘用的管理方式。正因为这一特点, 日本高校对教师的选任比较慎重。日本教师的缺额补充有多种渠道。老教员, 即教授、副教授的增补有三种渠道: (1) 从本校教员中提拔、晋升; (2) 从其他大学中招聘; (3)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设置基准》严格规定:当教授名额空缺或增设新的讲座而需要增补教授时, 必须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首先是校方公布缺额人数和条件, 向社会公开募集, 校内外人士均可应聘;然后由各学院和学科负责人物色候选人;最后由学院的教授会或学校评议会具体审议 (必要时对候选人进行面试) 和无记名投票, 获超过半数者方能当选。日本高校教师缺额补充还有一个途径, 就是聘请兼职教师, 而且以法令保障了兼职教师的合法性。

三、美、日高校教师的考核

美国高校每年都要对在职教师进行评审考核, 内容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三项。教学评审是根据教师本年的教课门数, 学生数量, 每门课后学生的评语和鉴定, 以及在教材教法上的贡献而定。许多大学把学生对教师的鉴定编集成册, 公开放在校图书馆内, 作为学生选课的参考资料, 以提高教育质量。科研评审则依据其作的学术报告、发表的学术论著、申请到的科研经费和其他一些学术研究活动而定。服务评审分为两种:一是在校内参加各级委员会的数目和贡献;二是在校外各团体中或对社会的服务。

日本高校对教师的晋升考核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学历、学位条件 (即《大学设置基准》所规定的资格要求) 。这是晋升职务的最基本条件。 (2) 任现职的最低年限。助教一年、讲师三年、副教授六年。 (3) 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确定。教学工作审核主要看教学工作量是否饱满。日本高校平均每个教师承担三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 每周教学6至7课时 (每课时90分钟) , 相当于我国高校教师每周教学12至14课时。科研工作是教师晋升的主要依据。虽然学校不规定教师的科研任务, 但每年都出版一本教师当年论文、著作、项目完成情况的成果汇编和一本记录三年滚动项目的年度完成情况的成果汇编。科研成果水平的鉴定一是专家、教授提出推荐意见, 二是教授会集体审议。

四、美、日高校教师人事制度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高校为适应新的形势做出的一种理性行为。美、日高校教师管理通过法律法规确立了基本的管理制度, 使高校教师资格高学历化、专业化, 教师职务科学化, 教师考核制度可操作性强, 教师聘任制也不断地完善。

(一) 依法管理

依法管理是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人事制度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 也是高校教师制度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二战以后, 美国制定和完善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 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教育法律体系。日本历来重视依法管理大学教师队伍。二战后颁布了《学校教育法》和《大学设置基准》等法令, 明确规定大学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审批手续、教职员任免、考核标准、培训程序、福利待遇和就业保险等, 并形成了科学、合理、规范的人事制度,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数, 保证了教师的水平和考核晋升质量。我国高校教师人事制度应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以真正实行有法可依, 明确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规范管理行为, 构建规范的管理机制。

(二) 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是高等学校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应落实到对高校教师的管理制度上。对于高等学校来讲, 学术自由有两大内涵:一是指教师个人的学术活动自由, 包括教学、科学研究、发表文章、出版著作、开展学术交流等。针对教师个人的学术活动, 贯彻学术自由原则, 就是要建立一种有利于教师的学术活动, 能够促进学术成长与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二是指教师集体的民主参与权利, 尤其是在学校学术事务管理上的民主参与权利。因此, 改革我国高校教师人事制度, 进行制度创新, 应坚持学术自由的基本精神, 并将之作为基本的原则。

(三) 精英选择

优秀的高校教师群体是高校参与竞争的关键, 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高校教师管理应消除平均主义, 在教师的选拔、任用、培养、考核、聘任和流动等主要环节, 引进激励竞争机制,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在开放流动的环境中进行精英选择, 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朱超华.大学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从日本大学教师管理制度中得到的启示.高教探索, 1999.3.

[2]李长华.美国高校教师管理的新变化及原因探究.比较教育研究, 2002.6.

[3]徐建中.日本高校的教师人事制度.上海高教研究, 1997.11.

[4]朱宁波.国外教师人事制度探析.教育评论, 1998.4.

[5]秉钺主编.高等学校师资管理导论.科学出版社, 1992.9.

[6]吴志宏, 冯大鸣等主编.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9.

高职校数学教师教学思维的改造 篇8

1,问题的存在及原因

五年制高职已成江苏职业教育的主要形态。从办学体制上来说,这些学校都是从中专升格上来的,而现在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专科层次;生源仍为初中生,基本上是上不了好的高中的初中生——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都较差;数学教师基本上都是原来中专的教师——数学教师沿用中专数学教学的模式与理念;再者,五年制高职办学的历史很短,一切仍在探索之中。

教育层次与学生生源、教师力量、数学教材处于不谐和的状态,数学教学处于矛盾与摸索之中。导致教学处于低效状态。

2,改造我们的思想(维)

要在高职校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必须先行改造的是思想(维)。就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

教学思维的核心是教师的信念。数学教师的信念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数学信念、数学学习信念、教学信念。教师的信念支配着教学的实践。教师的信念自学生时代,就受到其老师的影响开始形成,再通过师范学校的教育,逐渐定型。目前的研究表明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形成的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传统主义的教学信念。

数学信念(数学观),表现为教师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数学信念,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其数学信念也在变化。欧内斯特把数学信念分为三类:问题解决观念(数学处于动态的发展);柏拉图主义观念(数学是静态的);工具主义观念(数学是一种工具)。学者黄毅英通过欧内斯特的模型得出我国数学教师的数学信念倾向于柏拉图主义。

数学学习信念(数学学习观),是教师对数学学习过程、学生的行为、学生的心理活动、组成学习活动的成分的看法。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要有四种学习观:行为主义的、认知主义的、人本主义的、建构主义的。我国学者还没有对我国数学教师的数学学习信念做过研究,但意大利学者Shahvarani的研究显示:持传统数学学习信念(行为主义学习观)的教师认为给学生解释概念,然后反复练习即可;而持非传统数学学习信念(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师认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通过解决问题完成的,没必要做过多的练习。

数学教学信念(数学教学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课堂活动、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教学结果与评价的理解。美国学者Kuhs研究得出四种教学信念:学生为中心的、练习为中心的、内容为中心的、课堂为中心的。黄毅英对海峡两岸的数学教师的教学信念调查显示:台湾数学教师最以学生为中心,内地(长春)教师是最不以学生为中心。Correa等人对中(北京)美两国教师的教学信念也做过研究:中国教师看重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美国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采用“动手做”的教学方法。

调查研究表明数学教师的信念对教学与学生的数学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由于信念转化为教学实践也存在客观限制,教师的信念与教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

3,数学教育在哲学意义上的思考——高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教育

根据郑毓信教授的观点,数学教育哲学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数学的本质,数学学习活动的本质,数学教育的目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

先看一下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高技能人才(2004年7月在南京召开的七部委联席会议上提出),“高”体现在:一是在知识水平上,有丰富的实践和理论基础,能独立解决一些问题。二是在技术创新能力上。有自己独特的长处,有一种不断探索求知的欲望,不因循守旧,有创新精神。三是在科学态度上,尊重科学规律与客观事实。四是在人文素养上,有健全的人格,有涵养,能反思,有团队意识。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我们坚持数学教育的价值性和社会性:

数学教育应体现价值性。数学是学生认识实践活动的一种模式和思维工具,学生要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地观察世界和处理问题。形成“数学化”的思想与解决问题的艺术,使数学成为自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育应体现社会性。数学教育应体现社会的要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美国的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NCMT)的《学校数学课程和评估的标准》被认为开拓了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台阶。书中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社会目标”:(1)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劳动者;(2)终身学习的能力;(3)平等的教育;(4)明智的选民。这些“社会目标”的核心是使所有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

这里就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原则:数学教育与社会进步、数学发展相适应;数学教育是动态的;数学教育中教育研究先行;数学教育受到文化观的影响。

4,做“教学+研究”型教师

这是回答要做什么样的数学教师的问题。

“我国著名数学家刘绍学教授指出,我国教师大体可分成两种。一、只顾教书。很少学习。他们有较强的教学责任心,也能把书教得很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二、既教书,又学习。这一种教师又可分成两类:一类是边教书边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比如教育学和心理学包括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等:另一类是边教书边研究数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水平,当然也关注教育理论的学习。我们认为。这后一类教师的数学素养最高,给学生的感染力也最强。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所谓“名师出高徒”,主要说的是这类教师,学生最推崇的也是这类教师。我个人的看法擞学教育家首先应该是数学家。M,克莱因,G,波利亚等皆如此。这就相当于体育教练员首先应该是有杰出成绩的运动员一样,因此,要做一个好的数学教师,首先就要有好的数学功底。

作为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要有较高的数学素养,不仅应该通晓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而且也应该了解相应的数学背景,清楚数学的文化内涵,了解其在数学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一个教师的数学素养较高,就会很好地掌握数学教学的主动权。就能做到深入浅出,教好数学。

数学素养提高的前提是对数学方法论深入认识。

数学教师对数学方法论的研究,重点应关注数学思维模式的研究,据此把握数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数学方法论对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明显的事实是有助于我们把数学讲清楚、讲活、讲深刻,有助于学生掌握活的数学知识,领会内在的思维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在更深的层次上,数学方法论的研究,是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数学教育的目标。

5,形成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

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数学文化是科学文化范畴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一般文化的价值且有科学的价值,数学的精神、思想、内容、方法、语言、符号都已成为现代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数学共同体的角度,数学文化是指数学家的“行为方式”。即数学文化是由数学知识(知识性成分)、数学观念系统(观念性成分)组成。从数学精神角度,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

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的内涵是什么呢?

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就是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体系。“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联系的。”“他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几乎归结为定义,则这些观念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定理是人类知识与经验精华的浓缩。是真理的反映,提供学生发展最基本和持久的动力,教学中不仅不能简化或忽略,而且要加强。

思维教学应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思维的教学。数学家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时。创造出了数学语言与数学符号。这些是数学思维的外现形式,展现了数学如何用精炼的语言、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思考遇到的问题。

对数学美的认真审视是教学富有智慧的表现。数学命题、数学概念、数学模型等都是美的典型代表。是美的简单性、协调性、对称性、统一性、奇异性的体现。重视数学美的熏陶,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情操,这也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与灵感的最有效与根本的途径。

要建立数学文化意义上的课程观。课程要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将课程作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元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例如,现在的数学课程可分为基础篇:知识的体系、概念的衍生及思想方法的理解;欣赏篇:数学的美、数学的人文内涵、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应用篇:如何利用数学进行建模,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提高篇:数学语言下的合情推理与证明、归纳。

教师应是学习者和实践者以及有改革能力的教育者,不是简单教给学生知识。而是使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帮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理解课程知识。

上一篇:办公场所整改方案下一篇:农业银行员工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