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设计(共10篇)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设计 篇1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名称、大致的地理位置以及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
2、初步了解民族自治区域的意义。
3、了解五大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能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懂得尊重是民族团结的前提。
4、通过课前收集信息、课堂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是西藏、新藏、内蒙古、宁夏和广西,依次主要分布着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和壮族。
2、初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在了解五个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懂得了解是接纳和喜爱的基础,尊重是参与的前提。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是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和广西,依次主要分布着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和壮族。
2、初步了解民族自治区域的意义。
3、通过课前收集信息、课堂竞答展示等活动,使学生了解藏族、壮族的风土人情,能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增进民族团结。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和民族的资料,如风光、歌舞礼仪、历史故事、服饰、建筑、饮食等。2.老师准备相关的风土人情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了解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55个,你能看图报出几个?(点击出示“中国版图”)
2、引入。
56个民族是一家,汉族人数最多,五大地区少数民族人数也较多,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这些民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3、揭题。
点击出示课题《2.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齐读。
二、学习
1、了解“自治区”。(1)自学课文。
①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第52页内容,思考:什么叫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哪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2)交流讨论。
①说出五个自治区的位置,全名。点击出示“五大少数民族相应版图、族名”。
(3)小结: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同时,它在一定的省份又相对集中,只有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才能更好地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2、了解各民族风俗。
(1)过渡:你知道这些少民族自治区各自的民族风俗吗?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期盼,随着身穿节日盛装的五大少数民族的导游一起去领略他们的民族特色吧!(2)走进西藏自治区。
①领略自然风光。A.点击出示配讲解图片组“西藏风光”。B.说说你看到了什么。②感受民风民俗。A.学习藏族礼仪。a.师生交流自己了解的藏族礼仪。
B.欣赏“布达拉宫”。C.欣赏珠穆朗玛峰
(3)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
①辨别服饰特点 ②领略自然风光。
③体味风土人情。
a.舞蹈艺术。欣赏文中图片。你知道壮族有哪些特色舞蹈?(铜鼓舞、扁担舞、草裙舞等。)在这些舞蹈中,壮族人最热衷的是板鞋舞。c.小结。勤劳智慧又团结的壮族人民,他们用歌舞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远方客人的欢迎。
三、总结
不管身穿那种服装,不管居住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我们永远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
四、拓展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为下节课接着游览其他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的风土人情,能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懂得尊重是民族团结的前提。
2、通过课前收集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的资料,如风光、歌舞礼仪、历史故事、服饰、建筑、饮食等。
2、老师准备相关的风土人情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藏族、壮族的高原风情和秀丽的壮族风光,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及自然风光。
1、走进内蒙古自治区。
(1)提问:大家称我们蒙古族为马背上的民族,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我们每一个蒙古人都能骑、善射、身体强壮,我们有使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英雄铁木真—成吉思汗。)(2)欣赏蒙古包。(3)蒙古摔跤。
2.、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1)“小导游”介绍。
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导游,我们宁夏回族最了不起了,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民族。(2)
①展示回民的帽子,让同学们戴一戴。
②教师简介回民特殊禁忌。
2、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小导游”介绍。
一曲“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就把人带入了无限的遐想,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同学们吃过新疆的葡萄干吗?
(2)“游客”品尝。
咱们大饱眼福之后,再来饱饱口福吧。这里有许多好吃的,你想挑哪个尝尝? ①水果。
(3)新疆的建筑。
三、总结
我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各有特色,风景优美,人民勤劳善良,是我们祖国大家庭的骄傲。愿我们的在和谐 快乐的社会中,平等、友好地相处,开创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能“爱我中华”。
四、拓展
请同学们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加上课外收集的资料,制作成精美小报,在班级内展示并进行评比。板书设计:
2、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藏族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
回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设计 篇2
知识目标:懂得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识记并理解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 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宗教, 要接受无神论教育, 弘扬科学精神, 树立科学世界观。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活动流程如下:
第一步:结合导学案“问题导航”设计的5个基础知识问题, 读记相关知识, 时间8分钟。要求:学生阅读课本, 背诵标识★号的知识。
第二步:空出关键词, 检测学生对读记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三步:完成“问题探究”部分的针对练习 (判断改错和材料分析) 。
第四步: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探究”。要求:核对答案, 探讨不同, 归纳错因, 对疑惑点进行整理, 以备交流时用。
第五步:学生展示答案成果, 对疑惑点提出交流。要求:将“问题探究”分割为几部分, 让学生自主展示。对其他同学的疑惑点进行解。
活动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活动流程如下:
第一步:结合导学案“问题导航”设计的4个基础知识问题, 学生读记相关知识, 时间为8分钟。要求:学生阅读课本, 背诵重点知识。
第二步:小组成员相互抽背重点主干知识, 促进知识再次熟悉和巩固。
第三步:完成“问题探究”部分的针对练习 (判断改错) 。
第四步:同学完成“判断改错”的答案校对。
第五步:小组合作探讨“材料分析题”, 并思考“涉及民族方面的问题, 我们该如何把握”。第六步: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 学生展示成果时, 从审题、分析材料、答案组织等方面进行阐述。
活动三:课堂小结。指导学生对“民族问题”部分知识进行归纳, 形成内在的体系。
活动四:自主练习。完成导学案相关的练习题 (答案下节课呈现) 。
三、探究反思
正值学校在推进课堂改革, 推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以上是我结合本学科做的一次尝试, 称不上真正的“翻转课堂”, 但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有一定的改变。在组织教学中, 我有几点收获:
1.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问题导航”的问题设置开始, 给了学生明确的导向性, 能够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回顾课本知识, 织罗知识体系。尤其是其中1个小设问“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三个原则的区别”, 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通过思考将“他知”变成“我知”, 真正内化知识。比如在这个问题上, 某个同学就用了“1︰1︰1”解释“民族平等”, 用“1+1”解释“民族团结”, 简单明了的将二者区别开来, 非常新颖, 比老师的讲解更贴切、更浅显。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环节, 学生的参与度都很高, 积极踊跃地投入课堂, 使得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和生命力。
2. 提高了课堂的师生互动
改变了以往教师牵引主导模式,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创建适合学生参与宽松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充分进行互动和交流提供机会, 为师生进行有效互动提供保障。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及“反思小结”环节, 学生们积极发问, 主动和老师探讨问题, 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实效,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3. 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整节课课堂节奏紧凑, 环环相扣, 即紧张又轻松, 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让学生不能、不敢、也不会开小差, 提高了课堂的实效。
既然是尝试, 那么就会有不足和遗憾。具体有这样几点及其改进措施:
(1) 在探究问题设计上不够贴切。设问有一定的改进, 但是还不能完全符合“翻转课堂”的时效性。改进措施:一是注意设问的角度, 提高问题的针对性;二是注意设问的深度, 增强问题的挑战性;三是注意设问的广度, 扩大问题的开放性;四是注意设问的厚度, 增强问题的拓展性。
(2) 边缘学生参与热情需要进一步调动。虽然大部分同学都动起来了, 积极参与了课堂。但有部分同学的参与热情并不太高, 比如:小组讨论中总是扮演着“忠实的听众”;成果展示中总是默默地低着头等。这些同学一般都是政治学科达B边缘生, 对整个班级总体成绩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改进措施:一方面积极鼓励他们站起来、动起来, 勇敢地展示“第一次”, 有了开始一切都会顺利起来。尤其是对会说但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应多鼓励。另一方面用点名的方式促使一部分同学不得不动起来。这主要是针对课堂习惯不好, “不屑”参与课堂的同学, 用这种方式“迫使”他们融入课堂中, 也能有效防止走神、开小差现象。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设计 篇3
新人教版高一政治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整课中乃至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在解决、处理民族问题上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该制度的落实切实关系到我国利益,特别是民族之间的关系。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贯彻落实合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上一次课的延续和巩固。本框总共分三目,第一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第二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从四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明确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二、学情分析
由于河源市东源县本地有个畲族民族乡,所以讲民族方面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抽象的问题就具体化了,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上次课学习了民族关系,学生对民族和民族问题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时事关注度高,乐于思考,课堂气氛往往较为活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还不够扎实,仍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因此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
三、设计理念
《政治生活》以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为基础,特别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学这门功课的指导思想是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探索—研究—运用”的因果层次关系去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目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通过“走进西藏”“了解西藏”两个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分析归纳能力;通过“高原思考”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通过“东江学子精神”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西藏之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明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自觉维护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五、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西藏自治区的资料。
六、教学流程
(一)课前读书
上课前3分钟和课上前3分钟读书,起到预习的作用。并指导学生找出本课的知识提纲和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
(二)新课导入
自学导引P76~79: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法律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权?
4.为什么我国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讲授新课
教学活动1.(课件投影):
1.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展示我国地图,从地图中发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方特点;播放链接视频(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归纳出: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该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什么?
学生讨论思考,并完成回答。
(课件投影):学习成果展示
即时练习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为什么?)
教学活动2.(课件投影)
(走进西藏)展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之一的西藏自治区美景,创设情景,随着轻松的歌声《坐上火车去拉萨》,坐上火车去西藏旅游。
(设计意图:本课,我采用带领学生“坐着火车去西藏旅游”的方式改变以往的传统的说教式教学,给学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去西藏自治区旅游”这话题马上会冲击学生的感觉神经,把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
(了解西藏)
高原回声:你知道西藏的过去吗?
高原新貌:经过50多年发展的西藏,现今面貌又如何?
高原贡献:西藏人民为新中国建设作出的贡献有哪些?
高原憧憬:美丽的西藏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学生小组探究、谈论并成果)
探究问题一: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是什么?
(1)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2)“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3)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
探究问题二: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合作成果展示,说明为什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生小组探究、讨论并总结成果)
(设计意图:理论课教学一直忌讳“满堂灌”却又常常会陷入其中。所以,我使用较为通俗的概括性框架,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融入在一起。这主要体现在目前我校政治科组实行的以知识网络的构建来统领主要教学这一环节上,从而使学生有整体知识概念,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成果和探究问题,结合本地实际,使学生通过实例更深刻全面地把握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即时练习(练习题略)
4.知识拓展
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你认为西藏今后该从那些方面发展?
(2)如果你是自治区的干部,你会从那些方面来发展西藏?
(3)如果你是党中央或这国家中央机关,你会为西藏的发展做些什么?
(4)如果你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家,你又会如何为西藏发展尽力?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以上四个问题,学生更能从不同角色出发,全方位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感情上更容易接受并坚持和完善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明白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自觉维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四)反馈训练与课后作业
反馈训练:与本框题有关的时政热点题和一两道近年高考选择题。(略)
(设计意图:查缺补漏,巩固知识,题量不需要多。)
七、板书设计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为什么?)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
(四)坚实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么样?)
八、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在于和时事热点的结合,通过相关时事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对时事政治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形成学生爱学、老师爱教的和谐局面,也符合高考的方向。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设计 篇4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
今天听了专家的讲座,我不禁汗颜,自己教了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教学设计和教案是两码事!去年我们文登市课例大教研,我在我们学校上了这节《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校级公开课,今天我通过听讲座,将自己的这篇教学设计修改了一下,恳请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 力
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
知 识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知道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教学重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只有平等、团结、合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教学难点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这个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而且政策性较强,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学情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概念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离他们的生活较远,虽然他们也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等,但是要做到更好的将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各民族友好往来,就必须对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从而认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从而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视频《爱我中华》
师:大家喜欢听歌吗?老师今天带给大家的这首歌你们都会唱,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大屏幕一起唱,同时请你思考这首歌给你带来的感受? 生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得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结论,引出下一个问题的思考。)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第一节《一年一度人代会》,知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通过人代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那么少数民族的人民是如何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来保证少数民族的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呢?导入课题。
(二)、新授: 环节一:情境再现
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代表步入人代会会场、民族团结宝鼎,孔繁森的事例,思考:从这些图片和事例中你能感悟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形成了什么样的新型民族关系?
生答后师点拨:我国处理民族问题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逐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设计意图:用图片和事例创设情境,学生乐于接受,事实胜于雄辩,学生得出的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
环节二:共同探讨
多媒体展示: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思考这幅图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生会回答: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或者边疆地区 讨论:东西部的差别
西部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 东部资金、技术、人才
师: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东西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资源、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我们要把东部的资金、人才、技术与西部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东西互补、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既促进了少数名族地区的发展,又可以弥补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局面,从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为此,我们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你都知道哪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引申我们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建立的新的知识体系,自然流畅,容易理解并记忆。)
教师:从以上共同探讨我们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全国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不仅是建国60年来我国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今后国家繁荣昌盛的基本保证
环节三:我思我悟
多媒体展示:中秋、国庆、端午等节日是国务院规定的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而西藏自治区在这个基础上又将“藏历年”定为藏族节日。
讨论:在工作时间和节假日的规定上,为什么西藏自治区能够作出与国务院不同的规定?
生答师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设计意图:用典型的案例让生明白一个道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自治权,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相关的知识做好铺垫,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大家看课本,看看你能提出多少问题并自主解决。看谁提出的问题质量高,答案准?
生看课本,分组讨论,师总结答案
(1)、原因:(历史角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理角度)大杂居小聚居
(2)、含义:国家统一领导;行使自治权;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
(3)、意义:解决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有力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设计意图:民族区域自治这部分内容虽然离学生比较远,但教材编写得非常清楚,学生在了解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自主权之肯定会有好奇之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问自答,并用竞赛形式,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四:走进生活 我们班的柳云雪同学是回族人,大家都知道,回族人是不吃猪肉的,我们应该怎样与少数民族同学搞好关系?为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启发学生要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发言,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将本节的重点、难点再强调一遍,将学生遗漏的知识点及时再巩固一下)
(四)课堂练习 谈一谈你的认识
江泽民同志说:“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民族政策也是最成功的。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堪称是统一国家内部处理民族问题的典范。”(设计意图:运用这个案例,再次强调我们国家的这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独具特色”的,再回到本课《人民当家作主》这个主题上来。)
教学反思: 优点:
1、本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积极主动参入到课堂上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2、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将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与思品课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知识是相通的,所有的科目都应该好好学习。
3、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歌曲、图片、事例等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将知与行结合起来。
不足:
1、本课我们市里举行过公开课,我感觉本节的设计“独具特色”强调得还是不够好。
2、在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原因中,如果与基本国情联系起来效果会更好。
疑惑:
自治区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篇5
促进民族团结
——记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六乡一村小学教师艾力〃买买提明
艾力〃买买提明,男,维吾尔族,生于1983年6月,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7月毕业于喀什师范学校汉语班,通过补充教师考试,2003年家住二乡的他被分配到了离家60多公里的六乡一村小学任教,他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自学考试,通过努力先后拿到了汉语大专、本科毕业证。现为小学一级教师。
自艾力〃买买提明参加工作以来,他结合民族团结教育,为提高当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满足更多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上区内初中班的愿望,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汉语,积极探索汉语教法,为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视德育,做到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汉语教师,艾力〃买买提明一贯严格要求自己,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狠抓学生思想工作,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他深深懂得只有抓好政治思想教育才能抓住根本,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自己带头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他在村小工作时一直担任班主任,在抓学生的思想教育上,他注重在“管理”与“疏导”上下功夫,并发挥自身的优势,特别是“7〃5”事件发生以来,他及时与学生签订维稳工作责任书,认真组织学生收听收看有关“7〃5”、“7〃6”事件的直播节目和新闻发布会实况,帮助学生认清区分“6〃26” 和“7〃5”这两起事件的性质,并组织本班学生向 “7〃5”事件中受害的无辜群众进行了爱心捐款。暑假期间,他《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把印发到学生家长手中,要求学生家长加强对子女的教育,讲明事件的真相,揭露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分裂图谋,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受挑拨煽动、不上当受骗、不参与任何违法活动。同时,利用暑假,经常深入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做好宣传教育、排查摸底等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及时纠正思想上存在的偏差。新学期开学时,艾力〃买买提明充分利用开学初的第一周,组织学生认真开展“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大讨论活动,利用班会课、队会,上好“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并通过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以做民族团结的好少年、做合格的社会小公民、做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做文明上网和发送信息的好学生等为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不传播各种有害信息。他严格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通过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坚持不懈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五观”教育,坚决抵制宗教对教育的渗透,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去影响感染激励学生。
从我做起,乐为团结作奉献
汉语教师艾力〃买买提明是个献身教育不计报酬得失的热心人,也是个深明大义、见义勇为,能慷慨解囊,雪中送炭的活雷锋。2003年,学校与承包菜地的张师傅发生了点矛盾。张师傅来 自甘肃,家大人口多,又语言不通。他们新来咋到,挣不上钱,还要给孩子看病。看到这些,汉语教师艾力〃买买提明就主动去与他们沟通,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还给资助了500元,并使这场干戈很快得以平复。2004年7月,炎夏如煮,艾力〃买买提明进县城购物,一位来新疆打工的汉族妇女脸色苍白,双手捂住肚子在大街上翻滚。她的男人手头没钱,不知道到哪儿想办法去了。看到这样残痛的场景,艾力〃买买提明动了古道热肠。他先就叫几个过路人搀扶起垂危病人,并护送她做体检住院,还从在医院工作的亲戚那里预支了几百元给病人作押金,然后回家取钱为素不相识的汉族妇女治病。
住院前后三、四天,花费一千多元。过了一年有余,这位老乡还是把住院费送来了,还给艾力〃买买提明的学校送去了感谢信。即使是几个蹬三轮车的维吾尔小伙子在大街上围攻一个汉族旅客,当时,有好多人围观却视而不见,艾力〃买买提明却敢管,敢劝。有人问他:“他是你的什么人?”他毫不迟疑地说:“是我的亲戚”。
是的,在新疆,民族汉族是一家,全国56个民族都是血浓于水,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没有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没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思想精神文化认同,我们的和谐社会是不可能顺利建成的。民族之间可以有矛盾,有认识问题,但是不能有仇恨,结疙瘩,更不能人为地去扩大或制造矛盾。因为共产主义是个大同世界,社会主义也要求同存异。只有不断地提高全社会人的文化素养,加强经济建设力度,我们的社会才能稳定发展,我们繁荣 昌盛的“四个现代化”才能得以实现。
潜心研究汉语,探索教学方法
2003年,当艾力〃买买提明踌躇满志地来到麦盖提县最边远的一所学校——六乡一村小学工作时,学校安排他担任三年级(1)班的班主任,并且是包班,既教语文、数学课,又要教汉语、思品课等。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他来说,又是一个师范毕业生,教小学的语文、数学、思品课等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面对的都是没有半点汉语基础的农村民族学生,要教好汉语课,他的心里的确没有底。在汉语教学非常难的条件下,为引导这些农村学生学好汉语,让更多的学生考上区内初中班,使更多的农民子女享受到国家对边疆地区的惠民政策,他不断探索,潜心研究。为了推动“双语”教学艾力〃买买提明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带领学生与相邻的农场小学展开了 “一帮一”、“结对子”联谊活动,与汉族学校师生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同时,为了把这项活动开展得扎实效,作为汉语教师的艾力〃买买提明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大量的路要跑。然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动脑筋。只要是对工作有利,只要是能促进教学和民族团结,学校离农场小学并不太远,关键在于要缩短横亘在思想上的这段“路”。尤其是近年来有增无减的“双语”热和报考内地高中班、区内初中班热潮的兴起,使这项本来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原来视线比较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实际而且更容易操作了。他认为,要想让学生学好汉语、爱上汉语,首先得提高自己汉语文化知识水平。为此,他勤学苦练汉语,刻苦钻研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汉语课堂教学中,他针对学 生们存在汉语听力差、识别汉字困难、学的理论知识用不上、实际生活中说不出一句流利汉语、写不出一个标准汉字等问题,他进行了大胆探索和研究。
针对学生听不懂汉语这个问题,他一是利用课堂上开展简单的汉语对话,加强口语训练,自费买来汉语听力磁带,通过在课堂上反复播放汉语磁带、自己领读等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来激发学生说汉语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听、读、说汉语的能力。二是加强学生学好汉语的重要意义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汉语的重要意义,规定学生在家观看汉语频道电视节目,并把自己购买的汉语书籍借给学生轮流阅读,在教室里开辟“汉语角”,利用每周一班会课组织学生进行汉语口语比赛,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出现了学生自学汉语的高潮,他经常牺牲节假日、双休日义务给学生教汉语。三是在汉字书写方面,他自费为学生购买描红本,自己带头示范,一笔一画地教学生写汉字,甚至手把手地教,逐渐提高了学生书写标准汉字的水平。四是购买有关汉语教学方面书籍资料,七年来他先后花费了二千多元,购买了大量有关汉语教学资料和模拟试题,认真钻研这些资料的性质,顺利的解决了学生学习的汉语知识结构不符合考试内容的问题。艾力〃买买提明费尽心血,学生的汉语水平一天天提高了,对此,学校领导、同事及学生的家长都看在眼里,不少学生家长经常深怀感激之情给艾力〃买买提明送去肉、鸡蛋、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但艾力〃买买提明每次都婉言谢绝了,总认为,教好学生的汉语是自己的份内职责。通过努力,艾力〃买买提同志的教育教学成绩得到了全校师生和群众好评,并受到了他所在的乡人民政府和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奖励,先后荣获县级“优秀班主任”、“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优秀教师”、“地区优秀教师”等称号,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区内初中班考试中,他所教的学生成绩优异,其中汉语课的成绩最高的达到了138分,他所教的学生先后有105名考上了区内初中班。
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简报 篇6
为积极响应镇“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的要求,中心社区迅速积极行动起来,周密安排,细化落实。10月31日上午中心社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动员大会暨结对认亲活动。伊吾县财政局,伊吾县政法委及中心社区的认亲对象户共30多名领导干部及居民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开始社区分管领导孟昭霞副镇长讲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和要求,接着认亲人员和认亲对象一一上台签订结亲协议,最后“新亲戚”们相互了解、互学语言,并拍照留念。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设计 篇7
县级政府作为我国行政组织体系中与基层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层级, 其与民众的接触是最为直接。自治地方政府作为我国一级地方政府, 行政的实施, 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行为是无小事的。本文选取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 以下简称“墨江县”) 为例, 分析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地方行政管理的对策, 以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借鉴。
1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管理特殊性分析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管理特殊性如下表所示:
1. 1行政管理文化的特殊性
在公共行政中重要的以及灵魂是其行政文化。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管理制度, 但在不同的民族地区, 那些行政文化是不同的, 因此影响了公共管理的差异。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有着特殊有极其鲜明的特点, 这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地理环境、人口、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关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一般地区存在的差异。少数民族或多或少、或重或轻都有着自己的民族信仰, 这在他们的生活中都是现实存在的一部分, 也就使得他们的政治文化也带有独有的特征, 这对当地的行政过程、行政体制、公共行政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少数民族过多依赖自己所认同或是所熟悉的传统文化即本民族的文化, 对于新鲜的、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太愿意接受或者接受程度较浅, 这种情况制约着行政管理文化形成。
1. 2行政管理主体和客体的特殊性
首先从主体来看,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履行除了和一般的政府履行的职能之外, 即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 还要履行一些区别于一般政府的特殊的职责。民族自治地方拥有自治权, 要承担比一般地方政府要多的责任。比如, 保护脆弱生态环境、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责任、扶持和发展民族产业、处理民族关系、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等。也由于客观的现实因素, 民族地区多为贫困或特贫困地区, 这就要求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要承担起较重的自治地方的管理。
其次从客体来看,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的对象即客体是本地区各族群众。作为自治主体的少数民族, 也与其他民族一同为少数民族地方政府的管理对象。在这些少数民族中, 每一个人既是社会成员又是民族成员, 这样的双重身份也赋予了他们特有的特殊性。他们影响着公共服务调整的重要因素。他们也是维护稳定、团结发展繁荣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力量。满足这些群体的需求是自治地方政府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1. 3自治的特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法规。自治条例把各族人民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经济发展方针作了进一步的明确, 对调整县内各种社会关系, 加快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若干规定。自治区国家机关内的一切, 武装力量, 政党, 社会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和各民族公民都必须遵守, 维护, 更好的执行自治条例等。
1. 4民族关系的特殊性
民族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民族自治地区的民族关系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创新、在延伸、在扩展。多民族杂居交融生活在一起, 民族构成也较为复杂, 他们的情况也千差万别, 这不仅在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差异, 就算是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所以处理起这些民族关系也复杂, 常常与周边的居民发生的纠纷摩擦不断。这些特殊的情况要求着政府管理起来要考虑的因素也就更多也更要全面和细致。因此, 必须区别他们之间不同的情况, 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 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根据他们特殊的情况来制定发展思路。
1. 5社会治安形势的特殊性
在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治安问题多是属于民族内部的矛盾问题, 虽说大局是稳定的, 但也并存着不安定的隐患。如存在贩毒吸毒现象、违反民族政策和伤害民族感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各种民族间的利益纠纷时常出现。民族间存在着不平衡心理, 大家斗殴闹事现象屡屡发生。违法犯罪分子扰乱当地社会治安, 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民族地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 不仅容易引发“热点”问题, 而且情况复杂敏感, 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处理起来不仅要求高也更为棘手。
1. 6民族传统习惯的特殊性
这些传统习惯都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由于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久而久之形成了少数民族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不愿与官府打交道, 而更乐于接受民族习惯的约束和少数民族传统行政的政治习惯, 往往采用本地本民族传统习惯进行解决。历史上, 哈尼族所用的是土司制度, 置于这种背景下, 哈尼族民众非常信任神职人员, 没有求助于法律的习惯, 很多人认为人情大于法情, 亲情大于原则, 他们的民族宗教意识较重, 人身依附也较突出, 重言轻法。
2墨江县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 普洱市东北部, 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 北回归线穿城而过, 是太阳转身的地方, 被称为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世居民族除哈尼族以外, 有汉、彝、傣、拉祜、布朗、瑶、回、白、普米等。现居住于县境内的还有壮、苗、蒙古、满、侗、傈僳、佤、纳西、基诺、水、朝鲜等族。
2. 1墨江县行政管理的现状
墨江县政府在科学谋划、精细化管理下,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稳中趋好。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 1农村、城镇建设方面的管理
1农村经济更有活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全面落实, 201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88亿元, 同比增长了7. 2% 。2农村路网建设得到加强, 通达通畅水平不断提升。3调整落实了原民办、代课教师补助, 改造和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2.52万平方米, 改善农村学生营养计划也全面实施, 教育均衡发展,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11个乡镇文化站建设达到省级三级标准, 建成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地38个。4完善5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配套医疗服务设备, 新农合补助继续提标扩面, 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全面落实。5城乡基础也更具实力, “幸福水利”项目规划全面完成, 全面完成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城镇化率达25.8%。6新增财政城镇就业995人, 实现就业再就业520人, 扶持创业就业2236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4.13%。7发放城居保、新农保、城乡低保、民政供养及各类救助资金1.94亿元、受益28.73万人次。
2. 1. 2产业改革方面的管理
1率先编织了《墨江县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传统产业后劲增强、新兴产业培植壮大, 产业格局更具潜力, 进一步完善了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实现了第二产业增加值17. 07亿元, 同比增长24. 4% 。2墨江县第九届国际双胞节暨哈尼太阳节被文化部、旅游总局评为2013年“最具国际影响力民族节庆”综合文化旅游工作扎实有力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哈尼语译制故事片6部。3加快推进《墨江生态县建设规划》编织工作, 在森林、动植物保护和开发工作成效明显。
2. 1. 3改革创新方面
1农村综合改革和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领域改革得到加强, 事业单位分类有序推进, 集权林权、水务体制等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挥成效。2综合运用信访、调解、行政复议等方式化解各类矛盾。3民族宗教事务得到妥善处理, “平安墨江”建设取得实效。4“六五”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得到加强。5妥善处理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遗留问题。
2. 1. 4政府为民服务方面
1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0件、政协委员提案83件。2严格执行集体民主决策和决策风险评估机制。3乡镇和部门绩效考核机制不断健全。4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和工程建设领域监督得到加强。5规范公务接待, 有效控制一般性和“三公”经费支出。6严控楼、堂、馆建设, 会风文风得到切实改进。
2. 2墨江县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为个案的研究发现, 该县在政府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诸如公共服务意识薄弱、政府汲取资源能力不足、职能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 如图1所示。
2. 2. 1县政府职能错位, 公共服务意识较为薄弱
由于墨江县地处西南偏远山区, 政府的行政思想依旧以传统的官本位细想为主。受到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自身的服务意识不足, 导致了公共服务的提供出现了障碍。墨江县政府在实际管理中, 公共服务意识薄弱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 1) 政府“桨”与“舵”的角色意识错位。这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具体的执行性处理有着关系, 一是重政策和机制制定, 轻执行落实; 二是政府大包大揽, 轻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的民主性特征。墨江县政府在某些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 诸如旧城区改造、南部开发区旧房拆迁等, 对民众意见的征询不足, 导致很多政策在执行之后得不到民众的认可, 甚至抵制。长期以来, 墨江县政府, 每年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县域经济发展上, 而对县域的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相对偏少, 墨江县对三农的投入比重在之中较大, 但在科技、公共安全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投入较小。
( 2) 县政府管理中更易受人为或环境影响
第一, 来自利益受损方的阻力。在政府管理过程中, 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和问题, 由于部分单位和人员的利益受损, 会产生从中作梗的阻力。第二, 人情关系在行政系统仍然表现突出, 任人唯亲, 平均主义思想还难以根除。这种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妒才忌能, 严重影响按绩晋升的机制实行。第三, 自治县政府责任大权力小、事务多财权少。特别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水库移民安置、再就业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几乎都压在县级政府, 各类信访、上访、群访事件时有发生, 维稳和社会保障工作压力巨大。第四, 自治县政府的决策执行随意性较强, 具有较强的自由裁量权利, 权利不规范运用。
2. 2. 2地区经济落后, 政府汲取资源能力不足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地区, 重点贫困村有136个, 占全县的83%。经过多年努力发展, 墨江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由于哈尼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欠账太多, 而其扶贫主要依靠外部力量, 特别是国家专项资金、项目扶持, 仅仅靠本县的力量还是难以实现经济起飞。墨江县城镇化建设步伐缓慢, 城镇化率仅为13.4%, 比全省低19.6个百分比。经济问题成为制约墨江县政府提高管理能力的一个制约因素。
2. 2. 3政府人才缺乏, 行政体制缺乏动力
墨江县人才极度匮乏, 而且原有人才也呈外流趋势。由于地处边远山区, 加之经济落后, 墨江县政府很难从外界吸引到人才来推动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现代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 涉及的技术面广泛, 而原有的工作人员, 大多从事管理、招商等服务, 缺乏专业人才。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能力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缺乏足够的动力。由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因传统社会和结构的影响, 并且, 自治制度下形成的对中央和上级政府特殊照顾和政策依赖, 使得其在行政改革方面缺乏足够的动力。
2. 2. 4少数民族群众民主意识较弱, 行政文化创新发展力不足
墨江当地的少数民族, 尤其是居住在离城较远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众, 受本民族长期以来风俗习惯影响, 又住在农村偏远山区, 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诉求时, 常常因为怕麻烦或者认为说了也没用而放弃。对于公众积极参与政府管理这事他们几乎没有想过, 他们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哈尼族经济社会形态, 而民主意识淡薄。
墨江是哈尼族聚集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 它传统的行政文化中落后思想观念影响着民族地区行政文化的创新, 也阻碍了它的发展。
3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管理特殊性的对策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行政管理由于其特殊性, 管理的方式等都较为复杂敏感, 这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深入当地调查研究, 因为当地的发展普遍存在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制约条件多等问题是没有现成的路子可以走或者说是没有经验可照搬, 所以, 要在把握事物共性的基础上, 来研究其特殊个性。针对其特殊性, 综合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 如图2所示) :
3. 1政府管理要提高公共服务意识,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严格依法行政
要长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基层, 经常走村入户, 与少数民族群众保持良好关系, 主动关心群众的疾苦, 认真听取少数民族的意见, 要及时反映他们的要求, 为他们排忧解难。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地域和民族关系, 要求政府行为在程序和时效上要快捷地马上就办, 对社会问题反应敏感, 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才能得到及时解决。1在这些特殊地区搞管理, 如果忽视民族群众的情感、生活、意愿等方面问题, 他们就不会认同和接受管理。管理中要考虑到工作方法, 如果方法不当, 容易引发民族群众的对立和不满情绪, 也就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政府的声望。
由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特殊性, 所拥有的自治权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 但是要避免这合法的自治权被滥用。要改变一些地方基层组织涣散的状况。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都要注意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 加强对经常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 立足疏导, 防止激化。加强基层法制建设, 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 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法制观念, 改变以往用民族传统的陋习和封建迷信的手段来解决治理民族问题的做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在少数民族地区多多深入开展宣传法律的知识, 用法律解决的好处和必要性, 让少数民族思想观念得以改变。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法治建设要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前瞻性、持续性、系统性和科学研究, 重点突出、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自觉做到尊重科学规律, 服务大局、实事求是、敢于担当, 确保执政为民、执法为民, 为民族自治地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2
3.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扶持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地区很多问题产生大部分是源于贫困, 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政府管理要把工作重点集中到经济建设发展上, 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 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等特殊性, 由于贫困和受教育程度不高, 只有让当地生产发展和生活条件改善了, 他们才更能认识到发展经济的好处, 也促进了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地实际, 走特色化道路。要找一条既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 又符合当地实际和生产力的, 还又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的特色的发展道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普遍为贫困地区, 这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和稳定和谐, 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就是涉及他们利益的事情, 要着重解决好这些事情, 把最终改善各族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确切落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千方百计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 加大扶持力度, 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优惠倾斜, 走一条致富的民族团结路。
如果环境适应了行政管理的目标的要求, 就会对管理的过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如果社会文化环境不适应政府目标的要求, 那么会对行政执行的活动产生消极作用。自治县政府的管理必须适应当地各民族的社会文化传统, 也就是说, 符合民族群众的心理需求, 他们对政府行政管理、执行的认同。
3. 3必须加强对各级民族工作的领导, 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储备建设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工作实际的工作办法, 继承和发扬民族工作优良传统和作风, 高度重视和加强各种形式的民族工作战线上的领导和队伍建设。对乡村干部进行培训组织和学习, 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期待更好的带头示范、领导少数民族群众的作用。加强人才储备, 为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长远发展战略, 准确把握政府的战略目标和人力资源规划后, 通过对人才从层次、数量、结构上进行设计优化, 并实行长期性、持久性、针对性的人才库存与培养, 来保证政府人才能够满足长远发展目标需求。
对于在民族工作战线工作的干部, 组织上也要给予适当的关心, 并且加大培养任用的力度。尽快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以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
3. 4民族自治地区政府要增强群众的民主意识, 弘扬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行政文化
在民族地区, 形成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影响人们对政府管理的接受, 进而影响政府的有效管理。
有民族传统长期所形成的不良的等级观念, 阻碍着少数民族民主意识的形成。只有人民群众普遍的有民主意识观念, 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政府要建立健全民主意识, 是民众能过真正的自觉, 只有在自觉的前提下, 民众的需求和期待才会更为理性, 行政主体从而更好地管理和解决这些合理的需求。
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 直至现在, 依然保留着自己鲜明的行政文化特色。在民族自治地方, 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府管理, 政府行为必须寻求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发展, 这就要求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照顾民族文化的特点能为这些民族群众所接受。只有少数民族群众心里认同了, 他们才会拥护和承认政府对其管理, 才会自觉的接受制度的约束。政府要以主人翁的身份, 积极组织和参与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中, 用本民族的语言和能让其认同的方式去处理事务, 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行政文化。要引导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行政人员对行政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从行政人员自身出发, 确立正确的行政价值观, 消除落后文化心理, 培养健康行政心理。
参考文献
[1]李娜.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民族论坛, 2009 (4) .
[2]李俊清.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的特点与改革[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 .
[3]冉瑞燕.论影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因素与对策[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3 (2) .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民族大熔炉”;“民族大拼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辉煌实践
近期的乌克兰危机再次敲响了民族问题的警钟,各国越发重视本国民族工作。同国外现行的民族政策相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优越,推动我国民族问题解决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一、国外民族问题的解决方式
国外民族问题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美国、巴西、印度为代表的“民族大熔炉”政策[2],即不从政治、法律等方面给予民族或种族的认可、识别和划分,而是极力推动各种族或族群体“国族化”,建立起一体化的族体,如:美利坚民族,巴西民族,印度民族等;二是前苏联、南联盟为代表的“民族大拼盘”或称“民族马赛克”政策[3],即从族界、政界方面予以民族划分,强化民族标识与认可,推动民族问题高度政治化,以民族加盟共和国形式构建起苏维埃联盟。这两种政策都有弊端,均不能有效解决民族问题。前者是人为性的“民族融合与同化”,不仅失去了多样性民族文化财富,还造成了事实上严重的民族矛盾和冲突。后者则因过分强调民族问题政治化,催长了民族分离主义并最终带来苏联解体的灾难性后果。
二、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与现状
我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大多偏居于国家边疆区域,环境、历史等因素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同22个跨界民族的特殊性一起复杂了我国民族工作。我国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国际性,复杂性,重要性等特点[4]。一些民族问题的某些方面还存在“国际化”现象,这些因素交织促使我国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较别国而言,更加复杂,更加严峻。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坚持“政治一体,文化多元”为原则,党和国家赋予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权”并形成了立法明确规定的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依法建立自治机关,享有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法律授予的“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地方财政自治权,科教文体卫事业自治权,民族文化语言文字自治权”等“自治权利”。这种制度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效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充分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充分发挥了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性,充分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充分增强了中华民族向心凝聚力,切实达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目标。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完善的民族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与基本政治制度。
对此,时任党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考察新疆时做过精要的论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能发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又保障了中央必要的集中和祖国的统一。他把民族因素同区域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恰当的结合了起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5]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曾在不同场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过精义阐释与重点强调。
四、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辉煌实践
回首过去,总结历史不难发现我国民族问题解决的伟大实践过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形成实践。我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不断探索民族政策与形成民族理论。从学习苏联“联邦制下民族自治”到“民族自决”再到“民族自治”,我党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经历了萌芽、初成、发展、形成、成熟与完善等阶段,最终形成了如今纯熟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思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学说的历史性中国化发展创造。这期间虽经历“文革”等波折阶段,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仍旧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完善,日益成熟与完整起来。
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立法实践。建国以前,我党便积极尝试民族区域自治的立法工作,如:《和平建国纲领草案》、《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党的法律性文件中就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过一定程度上细致规定。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形成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其中就有明确的“各少数民族建立自治机关”[6]的内容,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史的伟大里程碑。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首次将民族区域自治写入国家宪法,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熟和立法化的标志。而后,历经“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文革”等历史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徘徊、破坏中披荆斩棘,破浪向前,取得了些许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助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实践的步伐。以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和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为标志,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期。而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版的颁布,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进入新高度新阶段与成熟化的重要标志。
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社会实践。我党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思想的形成过程也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社会实践过程。从1935年的“县级绥靖回民苏维埃政府”到1936年的“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再到1947年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我党不断用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指导着民族工作实践陆续取得可喜成就,同时也在民族工作实践中发展丰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民族工作,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推进社会主建设,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我国民族工作实践,持续取得了辉煌成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工作的发展成就更是保障推动了民族工作的发展与创新进程,进一步规范化了民族工作。各项民族工作积极开展,不断取得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的伟大成就。截止到1998年底,我国已建立起了155个民族自治机关,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以及1256个民族自治乡,至此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实践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并持续发展中完善,不断取得新成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构建我国民族问题解决长效机制的核心,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运用,有效实现了“统一和自治”,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持续和谐,是稳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完成“十八大”既定民族工作目标的坚强保证!(作者单位:1西藏大学思政部;2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江泽民.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人民日报》[N].1997年9月.
[2]胡联合,胡鞍钢.“民族大熔炉”和“民族大拼盘”:国外民族政策的两大模式.《中国社会科学报》[J].2011年10月.
[3]胡联合,胡鞍钢.“民族大熔炉”和“民族大拼盘”:国外民族政策的两大模式.《中国社会科学报》[J].2011年10月.
[4]周松青主编.《马克思主义“四观”研究》[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5.
[5]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第391页.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设计 篇9
1.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2.建设美丽新疆 共圆祖国梦想!3.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4.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
5.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6.团结才有力量 团结就有希望!
7.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8.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9.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各族群众心坎里!
10.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11.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 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12.坚持依法治疆 团结稳疆 长期建疆!13.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1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6.坚持维护祖国统一!17.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18.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20.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21.各族人民要牢固树立国家意识 公民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2.各族群众要增强对伟大祖国 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3.共产党好 社会主义好 伟大祖国好 改革开放好 民族团结好!24.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25.民生优先 群众第一 基层重要!
26.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7.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和各民族互学语言!28.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29.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 学在一起 成长在一起!30.促进各民族走动互动 加强交往交流交融!
31.创造各族群众共居 共学 共事 共乐的社会条件和法治环境!
32.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33.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34.加强军政团结 军民团结 警民团结 兵地团结!35.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工程!36.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设计 篇10
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启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10月16日,自治区党委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自治区党委陈xx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朱xx同志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做了具体安排。10月17日,残联党组及时召集机关全体干部及各事业单位处以上干部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学习。10月20日上午,周xx书记在莎车县恰热克镇萨依兰干村主持召开了自治区残联“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结对子启动大会,现场与村民阿布来提·阿布力孜家结为亲戚,互相赠送了友好礼物,并到亲戚家中进行了拜访慰问。今天,我们专门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对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着重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xq工作座谈会上强调,xq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强调了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加强民族团结的方向和路径,是新形势下做好xq工作的重要遵循。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自治区党委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治疆方略,准确把握xq稳定发展形势任务,顺应各族干部群众愿望期盼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步骤;是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有力抓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成功经验;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干部作风的现实需要。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只有各民族拧成一股绳,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挑战。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11万自治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全部都要与基层群众结对认亲;每俩月见面一次;“活动一人不少,全员参与”;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不是一阵风,而要形成长效机制且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可见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高度重视。全体党员干部要站在党和国家全局、自治区工作大局的高度,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活动对实现xq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确定的总目标上来,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对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活动的基本要求、重要举措、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各项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把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切实加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组织领导。落实自治区党委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决策部署,是残联工作的重大职责,必须全力以赴、一以贯之。
一是加强领导,广泛动员。为了抓好这次活动,党组及时成立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范围、内容、组织领导、后勤保障以及工作制度等。各部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切实加强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组织领导,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高度,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与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稳定、精准扶贫、“访惠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各部室、单位负责人要紧紧把活动抓在手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率先行动,带头深入联系户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要广泛动员,积极发动,确保全体干部职工全员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做到“不少一人,全员参与”,保证在自治区党委规定的时间内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根据活动方案,全体干部职工将分8批次开展第一轮赴基层与群众认亲结对子活动,各分组负责人要牢牢把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目标要求,切实负起责任,精心组织,按照“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要求和工作部署,制定整体规划、阶段性计划,完善措施,细化工作,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动员会后,第一组21名同志将赴莎车县开展认亲活动,出发前要认真组织学习活动方案、工作制度,严格工作纪律,下去后,要重点做好认亲对象确定、人员统计、结对认亲户的走访、登记工作,及时掌握认亲户情况,提出具体工作思路。要选好用好结对子、勤走访、相互学、多活动、真帮扶、重激励六个活动载体,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引向深入。这里再专门强调一下,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交通费用由单位按规定报销,帮扶、慰问认亲户产生的费用由干部本人自负。机关及事业单位因行动不便未安排与基层群众结对子的干部职工,机关党委要安排与中专学校在校学生、在训残疾儿童家庭开展结对认亲,中专学校、康复中心要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南疆学前双语支教活动。自治区开展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工作,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科学有效地推进双语教育的重大举措;是深入实施教育惠民、精准扶贫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进一步缓解南疆双语教师短缺、提高双语教育质量、造福子孙后代的筑基工程。根据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支教活动等同于参加“访惠聚”住村,在支教期间,其干部身份、工资隶属关系、在原派出单位职务和职级保持不变,享受派出单位的工资、奖金等待遇,工资正常调整。支教干部可享受教师寒暑假,支教期间享受南疆工作补贴,再给予每人每月2600元生活费补助。经党组研究,原则上安排机关、事业单位管理岗干部参加 “访惠聚”活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及老师参加南疆双语支教活动。通过宣传动员,机关事业单位有近10名同志积极报名,其中参加过“访惠聚”的3名同志也踊跃报名,经过筛选确认,阿依孜木古丽等4名同志作为第一批双语支教干部,在经过统一培训后将于近期赴南疆开展工作,今后,希望有更多干部职工参加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活动,为基层双语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扎实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各项工作 一要积极互学语言。各族干部职工在结对认亲中要互相学习语言,加强学习研究,提高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自觉学习民族宗教政策,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真心相待、真诚交流、真情融入。同时,在机关、事业单位推进双语学习培训工作,从现在起每周安排一次双语口语学习,中专学校专门安排一名老师授课,为今后干部住村、双语支教打好基础。
二要定期走动互动。按照总书记指出的“在xq当前这种特殊情况下,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里面就有大政治”的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立即行动起来,坚持每两个月与结对认亲户开展一次交流活动,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具体事情做起,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平时要利用电话、微信、QQ等通信手段,常通话、常聊天、常谈心,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正面引导,并及时掌握思想动态。要经常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互动活动,促进各族干部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友谊、增进感情。三要真诚扶贫帮困。要把扶贫帮困的过程作为争取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发自内心地把结对认亲户当朋友、当亲人。结对认亲户确定后,要及时到结对认亲户家中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做到家庭情况清、发展目标清、就业技能清、各项需要清,确保扶贫帮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根据认亲户家庭生活、就业、教育、思想状况等突出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帮困和捐助活动,帮助解决结对户最希望办、最迫切办、眼下能够办好的实际问题,做到一次结亲、终生结缘,使“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真正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帮扶工作遇到在个人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报告,依靠组织和集体共同做好工作。四要切实把每一个结对子的家庭作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主阵地。要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面对面、心贴心地宣讲党的恩情、国家的支持、援疆省市的帮助,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惠民便民利民政策,讲清惠从何来、惠在何处,使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坚决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坚决维护宗教和谐、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五要进一步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要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项治理和纪律教育年活动结合起来。机关、各事业单位要每个月组织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促进各民族干部之间互学语言、交流交往、融洽感情、增进友谊。各族干部职工要结合自身特长和优势,选好活动载体,开展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族团结活动。要通过开展互相走访串门、互学语言文字、互学民族歌舞、共庆传统节日、共谋致富门路、共建“朋友圈”、共办家庭聚会、共照全家福等微小活动,让各族干部群众之间通过手拉手、心连心、消除隔阂、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感受血浓于水的兄弟情、姐妹情,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几个05-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国家定向培养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08-28
五大领域课程教学10-12
北京五大别墅装修设计公司排名11-13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09-06
少数民族语文教学06-16
少数民族学生声乐教学09-11
少数民族汉语口语教学11-09
少数民族教学工艺美术05-16
少数民族师范英语教学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