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场财务体制改革探析

2024-06-21

团场财务体制改革探析(共6篇)

团场财务体制改革探析 篇1

把握好团场改革的价值尺度 ——兵团深化改革系列谈(30)

●兵团日报评论员

近日,兵团党委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实务培训班开班。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孙金龙在开班式上对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坚决打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攻坚战。

团场是兵团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集聚人口、兵地融合、维护稳定、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团场改革是兵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关键。无论是抓好“四清、四分、三实名、一民主”工作,还是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与其他改革相比,团场改革涉及的领域多、范围广,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艰巨复杂,其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前所未有,需要跨过许多“腊子口”“大渡河”。越是艰难艰巨,越需要坚守初心、守住根本,越需要牢牢把握好团场改革内在的价值尺度,越需要解决好“为什么改”“为谁改”“改向何处”等事关成败、事关特殊作用发挥的核心问题。

看得到益处,群众的干劲才会更足,改革的动力才会更强。在推进团场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团场改革的期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认真抓好连队“两委”选举工作,规范连队民主决策程序,落实好群众的各项政治民主权利;规范承包职工缴费,全面取消“五统一”,探索国有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为群众“减负”,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统筹师团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团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

“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从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局中考量,这里的“人”,既指人才,也指人口、人气。在推进团场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拴心留人、集聚人口这个导向,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口援建力度,深化户籍制度管理改革,将人口和就业指标纳入团场绩效考核范围,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双增长。要深挖农业潜力、集聚城镇势能、强化产业动能,加快形成“政治上坚强有力、经得起风浪考验、适应新形势兵团履行职责”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疾驶的列车无论开出多远,都不应该忘记驶向何处、为什么而出发。改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改变不适应发展要求的做法、体制和机制,从根本上扫清阻碍活力迸发的藩篱。在团场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丰富完善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内涵及实现形式为方向,正确处理好屯垦与维稳戍边、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兵团与地方的关系,着力解决“五个不适应”问题,逐步化解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切实建立完善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有利于更好发挥特殊作用的体制机制,进而把兵团的特殊优势和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来源: 兵团日报

转自:新华网

团场财务体制改革探析 篇2

一、新常态发展的内涵

在我国,新常态是当前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汇。对于新常态这个词来说,是特指的一个词汇,因而不能将其概念化。依照《经济日报》中的评论,所谓新常态,其中的 “新”指的是和过去不同;“常”指的是相对的稳定。对我国的经济用新常态来进行判定,将其放到战略发展的高度, 是中央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体现,对于我国宏观政策的选择,以及行业企业转型的方向和决定性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新常态,其核心要义是新,是新时期、新特点、新经济发展,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积极的应对。

首先,要做到思想上的解放。新常态科学的客观判断我国的经济,不再单纯的看GDP的增长,将高速增长的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所以,对新常态的认识实际上就是思想上的一次解放。其次,要对思路进行创新。新常态下,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积极的探索新的办法和思路,以此适应新常态。

二、我国财政改革新常态发展的背景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当然离不开财政形势。作为最具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之一,财政形势还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根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口径来统计,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达140349.74亿元,和2013年相比,提升了8.6%。 从深入层次来看,我国的财政发展难免不让人担忧。首先, 从我国的财政收入来看,8.6%的增速是在将一些金融机构增加上交的利润等很多特殊的手段背景之下完成和实现的。假如不采取积极的手段和措施加以控制而任由财政收入呈现下滑态势的话要完成8%预算指标是极可能完不成的。其次,在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实现了25%的增速,而到了2014年则滑到了8.6%,仅仅三年时间出现了如此之快的下滑在全球的财政发展历史中都是非常少见的。第三,一直以来,在一系列的体制方面的影响条件约束下,根据财政收入的降低而自动对财政支出进行削减的机制一直都没有建立起来。而从我国出现的鲜明的财政收入下滑来看,不管是2013年还是2014年,财政支出的增速都没有实质性的削减,由此引发的巨大压力是不可忽视的。从上面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财政发展还处于比较严峻的形势状态。所以对于我国的财政发展,需要用新的视角和新的理念进行新的判断,对财政新常态进行深刻的认识。

三、国家财政改革背景下兵团团场财政预算改革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基于国家财政发展的新常态,兵团团场也要积极主动的对全国的财政改革新常态以适应,进而提升财政认识, 使得对戍边进行维稳的政治历史使命进一步得到强化,明确思想底线,确保发展的定力,保证兵团团场的参政经济可以健康平衡的运行,使得引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财政工作能力和水平得以提升,兵团团场财政财务队伍的建设得以强化。对预算进行严格的管理,促进保障力度的强化,对支出结构进行优化,对预算进行强化约束,从而构建一个气正风清、廉洁的新常态,促进兵团财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下面以二二二团财务预算管理改革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1、团场简介

二二二团于1959年1月19日创建,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六军工程处和二军警卫大队的一部分组成,1960年以后,农场陆续接收了复转军人、支边学生、支边青年及乌市上山下乡的知青,形成了二二二团的基础。地处阜康市境内,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团部距乌鲁木齐市中心72公里,距阜康市中心18公里。 2013年末,全团总人口11212人,职工人数2589人,其中: 一产职工1587人;二产职工714人;三产职工288人。离、 退休人员3208人(含“五七”家属工754人)。土地总面积28.1万亩,耕地面积14.26万亩,建设用地面积5.1万亩。 团属行政、企、事业单位60余家,行业涉及农业、工业、商品流通业、建筑业、服务业。

二二二团无论是从地理位置上还是从人口和面积上都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作为兵团团场它具有“戍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阜康市、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地区的稳定;站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离退休人员等角度它又起着社会的职能;从涉及的行业来看,它自然还肩负着“屯垦”的重任。

但是团场没有财政财务的支持和保障是任何角色也扮演不好的,如何能使得财政财务更好地为团场的“屯垦戍边”服务,预算管理起着举足轻起重的作用。但二二二团目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团场财务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财政财务的支持和保障是任何角色也扮演不好的,团场如何能得到财政财务保障,预算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团场的预算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团场既肩负着社会的职能即公共服务的职能又肩负着企业发展的职能。公共预算从编制、执行、考评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流程,但企业预算还停留在编制阶段,与团属企业的具体实施缺乏紧密联系和实质性的交流。

(2)预算编制不规范

团场一级财政(财务)部门根据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上年数据做对比分析,在剔除上年不稳定因素的基础上再考虑今年新增因素而后直接向行政事业单位 (部门)下达今年的预算指标,往往考虑的影响因素有漏项或把握不准确,造成某几个预算指标操作性不强;企业财务预算有些单位下达的是现金流预算、有些单位则下达的是营业收入预算等等,预算不够全面,缺乏整体规划。

(3)预算执行不严格

有些预算单位(部门)在预算指标执行过程中通过一个报告就可追加预算,造成整个预算没办法按既定的目标完成,并且给其他执行预算单位造成预算是可随意变动的, 不需要严格执行。

(4)预算范围不全面

随着团场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团场公益性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小城镇建设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项目陆续开工,资金缺口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另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但是这些引进来的单位往往对团场依赖性太大,市场竞争力弱,如我团引进的番茄酱厂和酒庄收购了我团职工种植的原料后因产品卖不出去而无力给职工兑现,加重了团场的债务负担和财务风险。试想债务不加以预算控制势必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

四、完善团场财务预算的策略

1、建立系统、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公共预算坚持成本费用规划、控制为重点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二上二下”的方法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单位(部门);企业从全团角度出发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根据我团现金流发展变化对项目的轻重缓急排序,严格测算资金成本,合理估算偿还能力和偿还期限,优化债务结构,保持团场长短期债务的合理化和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降低财务风险。同时,制定预算管理规章制度,没有预算管理制度和标准就会滋生预算编制的不规范和执行的不严格,这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

2、强化预算监督

团场预算必须经团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方可执行; 另外对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关心的事项,需向职工群众公示,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3、建立合理的预算考评和奖惩体系

团审计部门对各个单位(部门)的预算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审核,以此作为考评的依据,奖优罚劣,体现客观公正,发挥预算的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总之,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财政改革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当中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兵团团场也要积极主动的对全国的财政改革新常态以适应,保证兵团团场的参政经济可以健康平衡的运行,使得引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财政工作能力和水平得以提升,兵团团场财政财务队伍的建设得以强化。

摘要:在全国财政改革的大背景下,兵团团场如何积极的适应财政改革的推进,做到新常态化发展,进而促进兵团团场财政工作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本文基于新常态发展的内涵,在对我国财政改革新常态发展的背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兵团团场财政改革适应全国新形势下财政改革的新常态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兵团团场的新态发展提供建议。

团场财务体制改革探析 篇3

一、团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团场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团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全面预算管理对团场的重要意义可以概括为:

(一)全面预算管理是团场实现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措施

团场为了求得生存、壮大和持续发展,必须在战略目标及战略计划的指导下,注重团场内部综合协调管理,因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团场管理的迫切需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执行、控制和监督产生好的效益,是团场实现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全面预算管理是团场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团场经营者不仅关注团场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更关注团场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团场经营者对团场的控制和规划,当然也要从经营效益、利润的实现扩大到经营过程预算控制和经营质量、发展后劲的积累。团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与否不仅关系到一个团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将影响到整个兵团经济的发展。因此,团场迫切需要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二、团场预算管理的现状

自2001年以来团场通过实行“两种制度、两种核算”实现了团场生产活动和公共管理活动收支明晰,规范了团场财务预算管理行为,预算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但全面预算管理仍是目前团场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团场尚未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目前,公共预算与企业财务预算发展不平衡,团场部门费用预算管理已经起步,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流程,企业财务预算还未全面展开。团所属各单位的各种预算管理还是松散型的,团场的总预算目标与基层的实施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

(二)预算数据缺乏合理性,

实施效果不理想。预算达到什么水平才是合理的呢?这是困扰团场管理者的一道难题。一些非生产建设项目的自筹配套资金没有纳入团场当年预算管理;还有的团属单位预算的科学性不够、测算的依据不足、论证的资料太少,使得预算指标与实际的执行情况差异较大,导致预算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而且团场缺乏必要的控制措施,无法及时获取各个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无法保证预算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和深入性。

(三)存在“为预算而预算”的错误认识。

团场为了在团场管理水平认定方面能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认同,纷纷实施预算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预算管理的制度,但是团场不能只将预算管理作为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去填补制度空白,而应将预算管理作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手段;重点不在于团场有无预算管理制度,而重在预算管理是否有效实施和落实。

(四)预算目标考核力度不够。

目前,在已实行预算管理的农牧团场较普遍地存在着考核不力的现象,具体表现在考核部门职责不明确、考核内容不具体、考核工作未能形成制度化、考核标准缺乏规范化,致使预算考核不能保证团场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

(五)团场预算的两元结构对团场预算执行造成负面影响。

公共预算和企业财务预算并存的两元结构形成团场预算的复杂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团场的预算执行和经营管理,主要反映在:1.生产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影响公共预算的保障作用。在团场补贴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用银行贷款弥补公共预算缺口的问题。2.由于团场生产经营补贴给公共预算的多少不同,会对经营核算结果的客观性和承包业绩的公允性产生不同影响。

三、完善团场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措施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和标准的制定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没有制度和标准就无法实施有效管理和绩效评估。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制度建设和标准的制定是团场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制度和标准的执行是预算管理的灵魂。完善团场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界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汇总、复核与审批、预算执行与控制管理、业绩报告及差异分析、预算指标考核等。

(二)调整预算编制方式

自上而下的方式变更为上下结合。预算编制建议采用从团基层单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整个过程为:先由团提出预算总目标和各单位目标;各基层单位根据一级管理一级的原则据以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呈报团计财科;计财科再根据各基层单位的预算方案,制定团场的预算草案,呈报团领导;最后,团党委会审查各预算草案,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拟订整个团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各基层单位征求意见。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多次反复,形成最终预算,经团场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成为正式预算,逐级下达各单位执行。

(三)细化、扩大预算范围

编制清晰明确的预算的关键就是细化预算。对生产经营性预算严格按程序编定,按合同形式固定。将预算制度、责任、指标、费用、定额等各方面进行细化,分解到管理的各个角落与个人。全面预算管理一个显著特点是“全额”,它是指预算金额的总体性,不仅包括财务预算,还包括业务预算、现金流预算、筹资预算和资本预算;不仅关注日常经营活动,还关注投资和资本运营活动。同时,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性预算编制范围,把营业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预算、营业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承包职工缴纳承包费用预算等都纳入到预算编制范围内,实现团场收支活动全面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的细化可以保证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责任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扯皮;费用的细化有利于成本分析,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四)严格预算管理,规范各项开支

推进团场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行生产经营性与非经营性支出分账核算,规范各项开支,建立“预算严格、收支合理、操作规范、监督严密”的财务管理体系;团场预算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不列赤字”的原则编制;严格控制团场各项非生产性开支,经批准的预算如需变动,必须坚持由团场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报预算批准机关批准后执行,禁止超过职工承受能力的建设;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明确各项费用权责归属,实行向职工代表大会定期报告制度。

(五)强化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

团场预算内部控制首先是民主理财监督,在集中民意的基础上,经团场党委审定报师批准后执行。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要切实增强预算的约束力,提高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在预算执行中,通过内部会计集中核算、连队报账制、统一采购和会计委派制以及职工民主监督等措施,有效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内部控制;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团场预算执行的定期报告和公示制度。预算执行中凡涉及职工群众利益及群众关心的事项,如重大投资项目、资产处置等项目预算支出情况,要定期向职工公示,以接受群众监督。

(六)建立合理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有完善绩效考评体系来配合。预算作为一种价值化的目标体系,在期末终了应通过合理的程序对其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奖优罚劣,体现客观公正,发挥预算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探析 篇4

关键词: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高校中不少问题及矛盾也渐渐凸显开来, 引起社会上各界人士的关注。高校在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时也逐渐出现制度上的弊病, 特别是高校实行一系列的扩招之后, 扩大了办学规模、学生人数激增及办学体制和形式的不断多样, 与此同时, 高校会计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出现成本类科目缺失、会计报表不对外公开、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在会计环境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不赶紧解决这些问题, 则会严重制约高校的发展。

一、高校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成本类科目的缺失, 没有进行成本核算, 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一直以来高校的会计科目仍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来设置, 而那些分类里面缺失的正是成本类科目。旧的经济体制要求高校的经费由国家拨款, 因此不存在成本核算。而现今众多高校已经朝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向来管理学校事务, 不仅需要开源节流, 也需要管理方式上的适当化, 注重效益, 采取经济而又高效的方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若不对高校财务进行成本核算, 则无法将“经济”和“高效”同时实现, 影响高校的长远发展。

(二) 高校会计报表不对外公开, 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者得不到满足

《高校会计制度》规定的是, 高校会计报表只向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报送, 不对外公开。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人们在资金管理方面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若高校仍停留在“高校会计报表只需要满足政府的信息需求”这个观念的话, 则难以适应现今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高校的资金由过去简单的政府拨款到如今学杂费、社会捐赠、社会或个人投资等多种融资的方式, 高等教育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 学费成了高校资金的重要来源。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学校跟银行之间打交道需要的偿债能力评定, 或者是捐赠者对其捐赠资金的使用状况明细的了解, 或者是学生想知道学校培养学生的成本信息, 又或者是社会公众需要了解学校公共资金的使用情况, 学校找不到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公开财务状况, 则不能满足如此多的需求者的要求。

(三) 未计应收的学费总额和欠费的金额, 导致学校跟学生两者债权性资产信息难以信服

自实行助学贷款政策受到众多学生的青睐, 但高校也同时被学生的欠费问题所困扰, 而且该现象是相当的普遍且有增无减。实行收付实现制度, 会计内容只是记录已收学生的学费数额, 而应收的学费数额和学生欠费数额却记录在备查簿或者学生的缴费系统上, 没有直接从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 需要另行查询, 可见这个环节容易导致费用信息的错漏。正因为这种麻烦的记录方式, 让资金难以妥善管理, 导致资产负债表上的债权性资产信息难以让人信服。

(四)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造成资产虚高的状态, 有欠公允之嫌

当前的高校财务制度中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如何核算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损耗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此而来, 因为固定资产不反映折旧数, 高校办学需要科学、合理地对资产进行更新或者重置的要求就不能得到体现。折旧数没有体现在会计资产负债表中, 固定资产的账面值就不能反映其净值, 资产和净资产就出现虚增的状况。另外, 《高校会计制度》中规定不计提折旧, 就没遵循“谁使用, 谁付费”的原则, 导致固定资产在高校的严格管理下使用效率低下, 有欠公允, 实际上也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五) 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笼统、不全面

当前高校财务制度没有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 要求报送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专用资金变动情况表等, 这种现状与高校会计的信息要求没有达到契合。随着高校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 高校业务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不断增加, 关于高校的投资、资金筹集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情况也是报表使用者所希望获得的信息。而高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 是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在缺失现金流量表的情况下, 就不能形象地得知高校某个时期内现金的流向和变化等情况, 难以了解到现金的使用信息。另外, 高校的财务制度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比较笼统、不全面, 大部分会计信息都比较粗糙, 有些甚至被漏记、被隐记, 因此便会影响会计信息的阅读和理解, 甚至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

二、高校财务制度之缺陷产生的原因

(一) 有关法律法规脱离实际, 相对滞后

从199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实施到现在并不断出现高校在管理财务方面的一些弊病, 这跟政府制定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 当政府出台这些法律法规来为会计工作作了一定的规范, 但是有的管理文件滞后于现实, 脱离了实际, 没有与时俱进, 导致合理不合法的事情发生, 给高校财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少麻烦。

(二) 客观环境的变化

当前各高校之间呈相互竞争的趋势, 不断进行改革, 从制度上到融资的渠道出现多元化, 高校可供支配的资金呈增长趋势。而各高校之间、高校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个人收入也在互相攀比, 人的意识已难以单纯。于是在某些恶念和利益的驱动下, 有些学校领导和财务人员顶风作案, 违法乱纪, 致使高校的财务工作出现混乱。

(三) 审计部门审计工作上的缺失

虽然近年来对高校的财务进行过检查和监督,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取缔了不少违纪违规行为, 但其中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还是有一定缺失的。比如, 审计人员对高校的经济状况和资金运行情况不甚了解, 进行审计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通常这些审计人员非专门审计高校财务的, 不免缺乏高校财务的管理知识, 通常只是听取被审单位意见来进行判断。加上审计任务的紧迫和繁重, 审计工作不能落实到细节上, 只能做一些抽查, 有些非法账务便明目张胆地逃出审计。

(四) 执法力度不够

对高校的财务进行检查和监督是能够有效取缔违纪违规行为, 能够有效防范违规行为的发生, 但是近年来乱收费、互相攀比而乱开支的不正之风仍没有得到遏制, 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虽然政府部门会曝光高校的乱收费丑闻, 但是收到责任追究的却不见几个。

(五) 学校领导对财务工作不够重视, 认识存在偏差

按照《高校财务制度》的规定, 符合条件的高校应设计总会计师, 协助校 (院) 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而目前的高校基本上都没有设置总会计师这一职位。很多学校领导都是从不同专业领域里提拔起来的, 未有系统的财务知识, 对高校财务的工作简单地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务, 不闻不理。没有符合要求的专业会计人员管理, 加上学校对会计财务工作的不够重视, 再加上某些财务人员思想上的不够端正, 便不断发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上的丑闻。

(六) 计划经济下的收付实现制所带来的问题

目前高校仍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收付实现制来进行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 而这种制度严重滞后于高校的改革, 与当前时代的步伐不相适应。

(七)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缺陷

有些高校没有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于是便出现实体上的不合法或者不合理。而有些高校虽然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制定了, 但是对于高校内部人员对财务的私自挪用等违纪违规现象不够重视, 处罚力度不够, 要不便是不执行, 同样也造成财务会计工作上顺利进行的困难。另一方面, 高校对各部门申请的预算经费难以作出准确、具体的分析评价, 对资金的使用效益只进行笼统的分析, 预算执行中还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 便容易造成资金使用不合理的情况。

(八)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存在较多人情因素

高校内部设置审计处, 负责监督、审计高校的经济业务, 对高校财务会计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内部的审计人员一般都是学校的工作人员, 在校党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不免会思考审计的结果跟学校领导的影响是否挂钩, 不免考虑一些人情因素。

三、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一) 核算人才培养的成本

把通过综合考核的学生作为成本的核算对象, 把与学生的教育必须支出的相关费用, 比如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费、学校图书馆图书的购置费、师资培训费、公用设施的维护费用、教学用水电费等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直接支出列入成本核算范围的支出项目, 把这些支出项目进行归集, 作为人才培养成本的单元, 核算出平均的人才培养成本。这样才能把效益与成本明确, 管理上才能有的放矢, 有章可循。

(二) 公开披露财务报告

国家应该尽快修改有关的法律规章, 对高校公开披露财务报告的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 而高校也应该建立相关的财务公开机制。建立财务公开机制不仅是为了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 也是合理、科学管理高校财务的需要。高校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财务报告, 也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专栏定期公开, 这可以方便信息需求者的查询, 也可以节约发布成本。

(三) 应采用权责发生制

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是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还有在该基础变化产生的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会计核算要以权责的发生为基础, 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无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 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侧重于反映主体经济资源、经营或服务成本、财务状况与经营绩效信息, 这与当前时代的变化相适应, 高校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够使财政预算管理重点由预算收支考核向绩效考核转变, 报告内容上全面反映财务状况和办学绩效, 能够满足众多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另外, 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有效地规避高校的潜在性财务风险, 能够正确测算人才培养的成本, 如实反映高校的资产负债, 促进高校的发展。

(四) 应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当前《高校会计制度》只是要求高校提取修购基金, 而未要求将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修购基金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出来的, 与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情况没有联系, 因此便不能反映其实际的价值。于此, 固定资产应该计提折旧。把购置固定资产列为“长期待摊费用”项目, 同时增加“固定资金”和“固定基金”的项目。另外在资产负债表上, 分别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已提折旧额和账面净值。采用此方法, 可以清楚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 也可以正确估算净资产, 合理、科学地计算成本。这不仅是与国际通用的惯例接轨, 也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 有助于加强高校的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

(五) 强化会计表外信息的披露, 修正相关的法律规范, 增加反映现金流量的信息要求

现金流量和高效收益反映了不同维度的会计信息,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强调权责发生制之下, 我们要看到当前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可以弥补权责发生制容易被操纵的不足, 于是应该在财务报表上增加现金流量表, 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另外, 要在报表上设置附注披露, 把众多有用的信息却又不能直接在财务报告中体现出来的信息记录在附注上, 于此便能完善财务报表, 增加会计报告的信息含量。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的收付实现制, 虽然对规范高校会计核算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只考虑到满足国家的信息需求, 未充分考虑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不利于高校自身的管理。从种种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来看, 对当前的高校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不仅能全面规范高校的财务管理, 也能使高校自身的财务管理更加明确、更加合理、科学化, 全面地掌握高校的经济状况, 另外也是为了满足时代的要求, 满足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核算人才培养成本可以明确高校培养人才所需要的资金, 便于人才培养的详细规划, 有利于节省资金, 改善高校的资金运转。为满足社会大众对高校相关资金运转信息的需求, 高校应尽快建立高校财务公开机制, 把相关的财务工作及资金运转通过一定的渠道公开, 实现一定程度的工作透明化。而对当前实行的收付实现制, 国家应尽快对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修缮, 实现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良好结合, 使高校更好、更合理、更科学地开展工作。同时应对固定资产规定计提折旧和强化会计外表信息的披露, 以加强高校的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Z].1997.

[2]刘健民.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 2004, (5) :47-49.

[3]李建发.论改进我国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J].会计研究, 2001, (6) .

[4]朱兴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初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6) .

[5]罗珣.关于改进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几点建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6, (6) .

团场财务体制改革探析 篇5

一、“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 顺应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要求

教育部在2010年7月发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明确提出:应该“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 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 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 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二) 符合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划的目标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 要求高校教学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 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各高校需要将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 从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等诸方面都体现“应用”二字, 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 浙江树人大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 (2011—2020年) 中明确提出, 现有问题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与方法改革离实践性导向的要求仍有差距;课程建设与改革需突出“四化”:课程体系化、方向模块化、方法项目化、评价多元化;加强实践教学, 突出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与开放性等 “四性”,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 凸显“财务会计”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地位

财务管理专业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是包括浙江树人大学在内各所综合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等经贸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平台课程, 是保证财务管理、 会计学、审计学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核心课程之一, 也是支撑财务管理和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

(四) 纠正考核方式部分背离考核目的的现状

一个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能够有效检验课程完成质量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促进教学的质量监控与教学的后期展开。但是目前卷面考核分数过高、考核方式单一的情况扼杀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实践性和分析问题的创造性, 也削弱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甚至给考试秩序带来了负面影响。许多学生在前期十年寒窗苦读中, 教师和家长灌输的想法就是到大学就轻松了, 导致目前大学生普遍的观点就是大学的考试是很容易通过的, 只要考前“划范围、划重点”, 然后突击强化, 就能取得高分, 甚至有些考生不惜在考试过程中违纪。造成这种考风的直接原因恐怕就是考核方式的单一性和呆板化[1]。

(五) 突破考核方式对教学模式的牵制

受到考核方式的影响, 教学方式也多以应试为核心。虽然多数专业教师非常重视教学改革, 都同意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但如果考核方式还继续沿袭传统, 那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面对单一的考核方式时, 教学改革必定很难有真正的成效。

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 改革教学理念

“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树立以“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理念。财经类院校课程多以文科性质为主, 知识本位, 考核内容多以知识考核为主, 有时难免偏重于原理性、记忆性知识。现阶段应建立重过程、轻结果, 重实践、轻理论的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考核方式的引导作用,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 改革考核体系

紧密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系统规划考核体系。

其一, 改革考核分数: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平时、期中、讨论和期末成绩各占10%、20%、 30%和40%。

其二, 改革考核内容:原有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查。通过减少知识性试题的比重, 增加案例分析、计算分析等能力型试题的比重, 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

其三, 改革考核形式: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 包括卷面 (闭卷、开卷、半闭卷等) 、答辩、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其四, 改革出卷方式:通过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课程的习题库和案例分析库 (计算分析题库) 等, 进行随机组题答卷, 提高公平性, 减轻教师出卷工作量, 规范教学程序, 可以部分做到教考分离。

三、“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具体步骤

(一) 改革分数构成

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 “财务会计”课程在考核方式上, 以往采用的综合评定成绩多是传统的“平时+ 期中+ 期末”方式, 三者的比例一般为2:2:6。

平时成绩侧重于出勤及作业情况, 但是出勤状况的好坏很难看出学生的学习状态, 很可能出现“人在心不在”的情形;而作业情况更难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为部分学生仍然存在抄作业现象。期中和期末成绩则一般来源于闭卷考试的卷面分, 题目多来源于题库标准化出题, 考核内容限于零散的理论知识, 对实际操作能力的测试尚未体现。这种固化的考核模式, 不能全面反映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也无法准确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得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压力动力, 在临考前一两周开始将会计分录当作公式进行背诵, 考试结束后短期内就将所学知识全部抛之脑后, 更谈不上走上工作岗位后学以致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

笔者在教学改革中初步拟定的结构比例为, 平时: 期中:讨论:期末=1:2:3:4。具体目标是为了显著减弱期末考试分数比重, 改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 改分数考核为素质考核, 使评价角度多元化, 借鉴国际高校的评价体系, 将课程综合评定分散在多因素中, 全程跟踪学生在整个学期、每次课堂学习、每次作业反馈、每次小组讨论的表现, 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标。

(二) 多维度关注平时分数

基于高校教学场地的流动性和教学模式的宽松性, 笔者认为平时学习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比期中或期末120分钟的考试更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 平时分数的把握也更能体现一个主讲教师对学生、对教学的投入态度。对学生而言, 由于平时分数综合参考课堂考勤、 平时作业、小组活动参与、与教师互动交流等, 使得学生在课堂40分钟以外, 增进日常主动参与意识, 真正掌握该课程的精髓。对教师而言, 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注重考查学生对小组活动的贡献程度以及平时与授课教师的沟通频率, 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接触, 既将高校的“以生为本”的宗旨落到实处, 也能将教师平时的教改和教学紧密结合, 使教改真正“为教而改”。

(三) 标准化进行期中考试

传统意义上的期中考试一般是在学习中途进行的摸底测试, 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日常掌握情况, 对于哪些知识点仍存在障碍和漏洞, 为教师的后半学期教学予以指导;另一方面可以警示学生, 对“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应循序渐进, 并非一蹴而就。笔者建议可以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方式, 有条件的情况下均应随机采集自试题库。笔者所在院校课程组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务会计”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及试题库。考试大纲中规定了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试题库中明确了该课程的知识点和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比如第一章总论的知识点包括:财务会计的定义及目标,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要素, 会计计量属性。具体考核要求为:1.理解财务会计的目标和使用者的范围;2.识记四个会计假设, 理解权责发生制的含义应用, 权责发生制的应用;3.应用会计信息质量八个要求;4.理解和应用六个会计要素;5.识记和理解五个会计计量属性。

试题库的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业务题和综合分析题。每个小题说明了针对的知识点和考核难度 (分为一星两星和三星) 。比如第一章中某个单选题: 下列项目中, 符合资产定义的是 ( ) A.购入的某项专利权B.经营租入的设备C.待处理的财产损失D.计划购买的某项设备 (知识点:会计要素;难度:★★) 。

期中考试抽题时遍及所学章节的每个知识点, 并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组成试题的难易程度比重, 目前是易:中:难=5:3:2。目的是增强考试公平性, 减轻教师出卷工作量和减弱出卷难度随意性。

(四) 合理确定案例讨论分值比重

案例讨论教学模式是很多高校较提倡的教学方式, “财务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也可以穿插采用, 而且应该将讨论评分融入综合成绩评定中, 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际操作过程中, 可以围绕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 授课教师提前布置搜集上市公司资料的课外作业, 指导学生组成小组进行PPT制作并以小班形式进行分组汇报, 讨论结果同学和教师共同评分。

小组讨论式案例教学模式引入考核体制是本次考核方式改革的主要部分, 亮点体现在以下几处。

1.始终以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载体 ———财务报告为主线。

引导学生理解财务会计的学习是为了提供更为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 每个章节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如何 “产出”财务报告中的某个“零部件”, 最后再将各个“零部件”组装成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产成品”———财务报告, 从而突出财务会计“以财务会计报告为主线”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走出课本, 联系实际。

2.以小班模式、财务例会形式完成小组汇报。

小组讨论内容事先由指导教师设定讨论提纲, 启发学生以公司财务人员的身份还原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处理过程, 将上市公司案例作为一个大型实务题解决分析, 并以团队形式完成小组汇报。

3.体现专业内各课程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理念。

小组讨论案例提纲的设定时刻意糅合多课程知识, 使学生在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能主动借鉴和查阅其他教材知识, 强调知行合一的教学宗旨。比如, 笔者设定的 “财务会计”课程流动负债章节的讨论题是: (1) 该公司从属于什么行业, 哪年上市? (2) 搜集该公司近三年年报, 分析其流动负债各项目的构成;各项流动负债中哪个项目占比最大, 你认为是否合理?该公司短期债务风险如何? (3) 请了解该公司存在哪几种税费, 同时查找另一行业某公司, 比较税种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4) 了解该公司近3年是否存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解释该项目的具体内容。很明显, 学生要回答上述问题, 必定需要借助统计学、财务管理和税收实务等课程的相关知识, 客观上促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五) 多种形式完成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用半闭卷形式, 60%采集自习题库, 闭卷答题, 主要由存在标准答案的客观题和计算分析题或者实务分析题构成, 事先随机抽取组成试卷或者视条件采用上机考试形式;40%由课程组讨论出题, 开卷答题, 主要为开放题, 没有严格的标准答案, 题目内容可以参考近几年的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考题。目的是为了改革一卷定乾坤的传统考试模式, 兼顾考试的公平性和灵活性, 提高考试难度, 促进学生日常学习, 为后期学科竞赛埋下伏笔。

四、“财务会计”考核方式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 重点

1.建设和完善大容量的财务会计课程习题库: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等客观题, 以及实务题、计算分析题等。题库建构思路可以按照授课计划章节安排, 以便兼顾随机抽题时的覆盖面;题库内容可以参考现有的习题集、中级会计师考试习题集、注册会计师考试习题集等;题库难度可以按照难:中:易=2:3:5的比例构成, 以便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和发挥。

2.构建适当难度的财务会计课程主观开放题。为了凸显高级应用型人才建设目标, 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在闭卷客观题考核的基础上, 拟试行小比例的主观考试题, 考试采用开卷形式。题目难度可以借鉴每年的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或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 并由授课教师结合当年授课情况进行改造修订, 原则上试题没有标准答案, 旨在挖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制定切实可行的案例讨论问题提纲。小组讨论式案例教学方式是近几年课题组教师一直在关注和实施的课题, 经过几轮的尝试和实践,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次改革对于该问题的关键是继续完善案例讨论题目, 力图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授课理论知识有机融合, 案例公司由授课教师指定 (当然学生也可以自行决定更值得探讨的上市公司案例) , 围绕教师设定的若干问题, 实施过程包括:搜集年报、分析附注、小组讨论、编制PPT、小班汇报、现场答疑、师生打分等。

(二) 难点

1.主观开放题的设计和操作可能存在难度。“财务会计”作为一门融理论和实务于一体的较为成熟的课程, 主观题的考核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重大考验, 而且在评分标准和尺度上可能主观性较大。

2.案例讨论题的考核和实施存在一定难度。小组案例讨论作业主要由学生在课外完成, 教师只能抽查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评分标准多半由PPT的内容和学生当场汇报的表现决定, 因此该项目的考核结果和学生的投入以及掌握情况不一定完全吻合;同时为了提高讨论效果, 汇报多半只能在课外由任课教师以小班形式完成, 对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会有所削弱。

总之,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随着我国与国际上无论会计准则还是教学理念的接轨, 高校“财务会计”的教学改革包括考试形式的持续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摘要:文章从“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出发, 阐述了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 并提出了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财务会计,考核方式,路径

参考文献

[1]陈鸿琦.关于会计学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讨[J].经济师, 2009, (4) .

[2]李宇, 易松芝.财经类院校课程考试改革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11, (3) .

团场财务体制改革探析 篇6

一、现阶段我国中专学校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滞后的教学观念

强调实践能力是中专学校财务会计专业区别于财经类高等院校的一个主要特点。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的毕业生与高校毕业生相比没有研究理论上的优势, 也没有学历上的优势, 唯一的优势就是动手能力。但是, 我国现阶段的中专学校, 虽然宣称以实践教学为主,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 而忽视了实践活动。这在学校财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体现。虽然, 中专会计专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二) “重理论, 轻实践”的教学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会计制度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进行修改和添加, 导致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很多中专学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都是依靠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的, 思维比较固化和陈旧, 教学方式也比较固定, 没有新意, 无法适应不断更新换代的会计教学内容。而一些新教师, 很多都是毕业之后直接走上讲台, 缺乏经验, 无法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运用, 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按照课标安排和课本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并且, 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也无法做到与时事动态随时同步, 在很多时候是滞后于时代的, 加之教科书内容枯燥无味, 事例也是多年以前的, 教师从课本中无法全面地获取教学所需的相关资料, 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扰。

(三) 落后的实践环境

会计工作的综合性很强, 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很高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就赋予了财务会计专业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辅助会计实践教学, 很多中专学校都建立了相应的会计模式工作实验室。但是, 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从建立以来装备几乎都没有更新过, 老旧的设备根本达不到仿真的效果, 也与时代格格不入, 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 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是由于学校实验资金的匮乏, 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引进和更新设备。另外, 大多数中专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实践单位来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 就算有实践单位, 但是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 从来不进行亏本的买卖, 他们考虑到效率的问题, 学生几乎是没有机会上手工作的, 这就造成学生虽然实习了, 但是依然没有动手操作的经验。

(四) 师资水平滞后

当前, 我国中专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师要么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要么是刚毕业的新教师, 他们在理论教学上几乎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并且学校也没有对教师提出会计实践工作能力的硬性要求, 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参加实践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这就造成教师的理论教学总能够讲得神采奕奕, 但到了实践教学却普遍无从下手,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对中专学校财务会计教学改革路径选择进行的探索

(一) 对学科内容进行科学整合, 编写校本教材

中专学校是三年制教学, 两年在校学习, 一年实习, 为了使学生在这两年的时间内会计能力更为扎实, 必须在课程安排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尽量将一些不太重要的细枝末节从简处理, 抓住重点, 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 在一年级的时候, 一定要重点抓学生的基础理论, 比如, 基础会计、出纳、统计等课程, 根基扎实, 楼才能更为巩固。到了二年级, 就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以及一些较难的课程训练上, 并且要开始着手准备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安排, 课程尽量安排像会计务实、会计法规、审计、财务管理之类的课, 留给学生足够的实验时间。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一些课程中有大量的重合内容, 比如, 《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这两门课程, 面对这种情况, 学校就要在经过大量的教研研究之后, 大胆地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节省不必要的课程安排, 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此外, 因为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与时代接轨, 学校应该制定专门教师, 组成教研组研制本学校的校本教材, 在符合最新的会计制度的同时, 也考虑到了本学校学生学习的特点, 更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

(二) 方法多样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 教学内容也是具有动态性的知识结构,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从始至终都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 不能基础会计使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 统计学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这样会耗尽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此, 笔者列举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

1. 研讨型教学方式。

教师要时刻关注会计业的最新动态, 在将理论知识讲解完毕之后, 选择合适的实际事例, 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 提出自己观点、想法、解决方法, 进行交流, 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总结。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现场教学的方式。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会计教学一般都在教室中进行, 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环境, 对实际操作步骤也缺乏相应的了解。如果能够进入会计工作的一线场地, 由专门的会计从业人员边实践边进行相关步骤的讲解, 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受, 并且亲自动手实践, 其教学效果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因此, 学校应该尽一切努力联系企业, 尽最大可能为现场教学提供可能。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而走进教学课堂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 其声形并茂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为形象、生动、直观地将相关知识展现给学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补充课堂内容,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例如,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会计工作的相关流程,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 增强印象。

4. 教师快乐教学。

教师的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绪。研究发现, 人在愉快的情绪中, 工作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反之, 工作效率则会降低。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直板着脸, 而是应该多使用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实际小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三) 转变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教学工作也不能再墨守成规。中专学校的教师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 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财务会计教学工作, 如,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授统计工作的相关过程和细节, 使课堂更为生动、形象、直观, 也可以进行手工做账的方法模拟, 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工作流程。实践能力对中专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这是他们进入社会的唯一竞争力, 因此必须要做好学生的实践工作。首先, 健全学校的会计模拟工作实验室, 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之余能够到实验室进行实践练习,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 加强校企合作。再次, 政法方面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各方利益的保障。最后, 学校方面应该积极联系企业, 落实学生的实习工作。

三、总结

财务会计是社会各行业都不可或缺的一个职业, 现阶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这一岗位对就职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双高的人才才能够完全胜任。这一要求在给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 也给这一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人才市场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教育意识, 并在此基础上, 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 进行教学改革, 用最科学合理的先进教学模式来保证财务会计教学的质量, 让学生能够适应现代人才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迟荣.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索[J].会计之友, 2013 (2) .

[2]任玲玲.构建完整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 (11) .

[3]郭长平, 欧阳琴, 张辉, 等.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研究[J].成才之路, 2014 (4) .

上一篇:传情的贺卡作文下一篇:双楼派出所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