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医学

2024-10-06

输血医学(精选11篇)

输血医学 篇1

静脉输血法

一、目的

1.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2.补充血红蛋白,促进携氧功能。

3.补充抗体,增加机体抵抗力。

4.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

5.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利于止血,预防及控制出血。

二、血液制品的种类

1.全血

(1)新鲜血:4℃的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适应于血液病病人。

(2)库存血:仅保留红细胞及血浆蛋白。适用于各种原因大出血。4℃冷藏,保存2~3周。保存时间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大即酸性增高,钾离子浓度增高,大量输注库存血时,警惕酸中毒与高钾血症。

(3)自体输血:不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1)术中失血回输:将腹腔内的血液经收集、抗凝、过滤、洗涤后,经静脉回输给病人

2)术前预存自体血:术前2~3周内,定期反复采集血液保存,待手术需要时再回输。

2.成分血

(1)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

2)洗涤红细胞

3)红细胞悬液

(2)白细胞浓缩悬液:保存于4℃环境,48小时内有效。

(3)血小板浓缩悬液:保存于22℃环境,24小时内有效。

(4)血浆:不含血细胞,无凝集原。

1)新鲜血浆:包含全部凝血因子。

2)保存血浆

3)冰冻血浆:保存在-30℃低温下,有效期1年;应用时先放在37℃温水中融化。

4)干燥血浆:加适量0.9%氯化钠溶液或0.1%枸橼酸钠溶液进行溶解。

(5)其他血液制品

1)白蛋白液:常用5%白蛋白液。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浆蛋白。适用于低蛋白血症病人。

2)纤维蛋白原

3)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

(三)静脉输血法

1.输血前准备

(1)备血:填写输血申请单,采血2ml送血库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取血: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

(3)取血后:勿剧烈震荡血液,不能将血液加温,室温放置15~20min后输入。

(4)输血前:再次两人核对,确定无误方可输入。

2.直接输血法

在准备好的注射器内抽取抗凝剂,50ml血液中加4%枸橼酸钠溶液5ml,操作时由三人完成,分别担任取血、传递和输血。

3.间接输血法

1)按密闭式输液法(用输血器)给病人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2)两位护士再次三查八对,将血液轻轻摇匀,常规消毒贮血袋并连接输血器。

3)开始输入速度宜慢,少于20滴/分,观察10~15min无不良反应,成人一般为40~60滴/min,儿童酌减。

4)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之间须输入生理盐水,输血结束时,继续输入少量生理盐水,直至输血器内血液全部输入人体内。

4.注意事项

(1)每次为一位病人采集配血标本,禁止同时为两位病人采集血标本。

(2)必须两人核对。

(3)库存血取出后,30min内给病人输入。

(4)如用库存血必须认真检查血液质量,正常库存血分为两层,上层为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层为红细胞呈均匀暗红色,两层界限清楚,无凝块;如血细胞呈暗紫色,血浆变红,血浆与血细胞的界限不清,有明显血凝块,提示血液可能溶血,不可再使用。

(5)输入血液内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物。如钙剂、高渗或低渗溶液、酸性或碱性药wu。

(6)加压输血时,必须由专人在旁监测,以免走空。

(7)加强巡视,听取病人的主诉,密切观察。发生严重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并保留余血以供检查、分析、查找原因。

(四)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输血中或输血后1~2h内发生。发冷、寒战、体温升高至40℃以上,有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症状,持续1~2h。

(2)原因:致热源引起;多次输血后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抗体有关;违反操作原则,造成污染。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血液、输血用具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

2)减慢输血速度或暂停输血,症状较严重的病人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道,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处理。

3)对症处理,给予保暖或物理降温。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5)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退热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6)保留余血及输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

2.过敏反应

(1)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轻者皮肤搔痒、荨麻疹、轻度血管性水肿(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过敏性休克。

(2)原因

1)病人为过敏体质

2)所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

3)多次输血的病人,体内已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此抗体和抗原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3)护理措施

1)预防

①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采血前4h内不宜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应少量清淡的饮食。

②对有过敏史的病人,输血前给予口服抗过敏药物。

2)轻者减慢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

3)对症处理:呼吸困难——氧气吸入

喉头水肿——气管插管或切开术

过敏性休克——抗休克治疗

4)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1ml,或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5)保留余血及输血器等。

3.溶血反应:最严重的输血反应。

(1)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一般输血10~15ml后即可产生症状。

1)开始阶段:由于病人血浆中的凝集素和所输血中红细胞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导致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从而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病人表现为头胀痛、四肢麻木、胸闷、腰背部剧烈疼痛等。

2)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病人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3)最后阶段:由于大量的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而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同时由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使肾小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致坏死脱落,进一步使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急性肾衰竭症状,表现为少尿、无尿,严重者可致死亡。

(2)原因

1)输入异型血:ABO血型不符

2)输入变质血

3)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Rh阴性的病人首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不会发生溶血反应,仅在血清中产生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的血液时,才会发生溶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且反应较慢,症状较轻,也较少发生。

(3)护理措施

1)预防: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核对

2)立即停止输血,与医生联系,保留余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3)维持静脉通路以备抢救时给药。

4)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立即抢救。

4.大量输血后反应

(1)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同静脉输液反应。

(2)出血倾向

1)临床表现: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穿刺部位大块瘀血斑或伤口渗血等。

2)原因:大量或长期反复输入库存血液。

3)护理: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粘膜或伤口有无出血;根据医嘱输入血小板悬液或新鲜血。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1)临床表现:手足抽搐、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缓慢甚至心跳骤停。

2)原因:大量枸橼酸钠与血中游离钙结合,血钙下降,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下降、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

3)护理措施:输入库存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

5.其他反应

(1)空气栓塞

(2)输血传染的疾病(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及梅毒等)

(3)细菌污染反应

输血医学 篇2

1 输血的血液来源

为了保证血液的安全性, 安全输血的源头是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事、自愿无偿献血者, 现代所有的临床用血在很多城市已经是100%来自于集中采供血管理的主要部门提供。个别城市的临床用血比例达到了99%以上, 这些医疗用血的采集主要是由一个城市的中心血站来, 统一采集、统一供血, 近几年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 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疗技术人员的高素质, 保障制度的安全和完善, 患者或受血者对于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政府在设置采供血机构的已基本满足了临床用血, 血液制品主要是来源于生物制品商和企业。生物制品企业的原材料是中心血站献血者血浆, 尽管我们采供血部门加大了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无偿献血者大力支持无私奉献, 献血量也有了稳定提升, 血液的质量和血液安全有了有效的保障,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个别地区或偏僻地域, 个别时期会出现血液供应紧张的问题, 在这个时期我们的采供血部门就更应将采血安全放在首位, 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2 减少输血存在的问题

安全输血除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程、法律外, 还要注意输血时, 除应考虑采用什么样的血液之外, 还要掌握好输写量、输血的速度等技术问题, 以防出现不良反应。给某些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要特别小心, 或采取特殊措施。

2.1 如果抗体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 (AIHA) 患者有抗红C的抗体, 与自身的或因血型其他人的正常红C都能起到免疫反应。

作配血试验时可能就有困难, 患者的血清多数献血者的红细胞都可能有凝集反应, 只能选择反应最少的血, 一般采用浓集的红细胞为宜, 输血速度需缓慢, 同时必须密切观察。

2.2 输血能给患者带来生命希望乃至生命, 输血不当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或其他交叉感染, 甚至有致命的危险。

(1) 因血细胞和血小板抗原CHCA, 又称移植抗原, 不合而发生的反应或过敏反应。 (2) 血型不合溶血反应。 (3) 污染血引起的严重反应。 (4) 输血量太大或过速的致心脏负荷过重而发生的急性心力衰竭。 (5) 大量输血引起的枸橼酸中毒, 出血倾向及高血钾症。 (6) 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 特别是病毒性肝炎 (HBV) 、细菌、原出 (疾病) 等迅速输血。 (7) 物理栓塞等。 (8) 继发性血色病等。 (9) 病毒B19和雅士病毒都可经输血传播。 (10) 诱发心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也较常见, 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

这些都是安全输血所要注意的, 危害之大、传播性强,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输血并非是没有危险, 在作出输血的决定前经慎重考虑有无明确的适应证, 是否符合安全输血的各项制度。权衡利弊关系, 如果认为确需输血, 在技术上要重视, 并从根本上防范可能发生的危险。虽然目前无法做到“输血无风险”, 但我们从根本上重视, 技术上精益求精。

2.3 再就是成分输血,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采用成分输血。

(1) 因全血的效果不及成分输血, 效果好, 针对性强。 (2) 因输血的需要越来越大, 有些地方条件限制。患者的病情需求不一, 成分输血可以弥补不足, 提高血液利用效果, 达到一血多用, 一人献全血, 多人受益, 节约用血。安全用血的效果, 使一瓶血液发挥最大的治疗价值。如对于贫血者而言, 较多地是输有形细胞——红细胞 (浓集红细胞,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洗涤过红细胞, 新生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 。 (3) 不加选择的盲目输入“全血”或“新鲜血”, 将带来危害和浪费, 并增加一些输血反应。由于全血所含白细胞及血小板等的量甚少, 并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过多输血, 对老年人、儿童及心功能不全者, 会带来不良影响。输血, 还有患者传染病的危险性等。因此, 单纯输全血的时代已经过时了, 应该选用不同的成分输血, 其意义如下: (1) 恢复血容量, 可用生理盐水代血浆、血浆蛋白溶液和白蛋白等。 (2) 补充携氧能力, 用红细胞。 (3) 治疗粒细胞缺乏症所引起的严重感染, 可用浓缩粒细胞液。 (4) 预防和治疗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出血, 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或浓缩血小板。 (5) 预防和治疗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出血, 选用Ⅷ因子、Ⅴ因子、纤维蛋白原等。 (6) 补充体液免疫缺乏, 可用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 (7) 移去血循环内的有害物质或自身免疫抗体, 用换血法或换血浆法等。

3 输血的监管

3.1 加强血源的监管

现代临床医疗用血主渠道是通过指定的中心血站配送的, 但要严格执行几家对血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原则。管好血液血源, 对自愿无偿献血者的健康要有保障, 符合献血规定。

3.2 认真执行献血、用血登记制度, 审批手续。

3.3 到达用血单位、科室必须严格执行输血前的三查一对等检验和核对制度。

3.4 按输血原则输血

通过努力, 提高采供血技术, 更新输血中间无效环节, 推广安全输血新技术和各种新的检测方法。如NAT方法包括PCR法, 分技DNA信号放大法来实现血液检测自动化, 减少认为的不利因素, 使这些新技术用于常规血检系统, 必将给安全输血带来新的春天。造福输血事业和用血患者。

通过上诉的论证, 临床安全输血, 用血安全关系重大, 不可小视, 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法律规率。保证了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但是血液的使用还是有风险的。能够不用血的时候, 能够不输血的时候, 就不要输血。一定要纠正一种错误的观念, 认为给点血就是一种营养的观念, 输血是有风险的, 我们用最好的试剂, 最科学的方法, 最灵敏的仪器, 最优秀的人员去检验, 还是有一段危险期检查不出来, 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风险, 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用血观念, 输血指征不严重付出病死率高的代价。一项重症监护患者输血需求研究表明, 开放组 (Hb<100g/L即予以输血, 全部患者均接受了输血) 的30d生存率低于限制组 (Hb<70/L时才予以输血, 2/3患者接受输血) , 这一研究结果会令人吃惊, 这充分说明,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合理利用输血的重要性。输血是有在不得不用的时候, 在没有其他治疗手段的时候, 我们选择使用输血。这也是输血被选择的一种手段。

医学热点:自体输血好处多 篇3

自体输血已成为现代医学热点

北京的9岁小患者柏西强,因脊柱侧弯需要做矫治手术。术中,北京博爱医院的麻醉科、输血科和手术医生密切合作,为其进行多种形式的自体输血,输血量超过6000多毫升,确保了手术成功,同时又避免了异体输血。

避免和减少异体输血,一直是临床医生的追求。自体输血就是采集受血者自身的血液,或回收手术中视野范围内的血液,经过储存或一定的处理,再回输给患者,以满足手术期间或紧急需要的一种输血方式。随着艾滋病、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疾病的日益增多。以及血液供给的匮乏,自体输血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

自体输血有三种方式

这种安全的输血方式在部分国家已占到择期手术的80%~90%,而目前在我国,自身输血的比例仍很低。卫生部规定,三级甲等医院自体输血率应达20%以上。自体输血包括预存式自体输血、术前稀释式自体输血、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等方式。那么,具体哪种输血方式适合您呢?先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上述三种自体输血方式。

预存式自体输血就是术前预先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储存起来备用,待手术时输还给患者。尤其是稀有血型的患者更适合采用这种输血方式。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克/升,可以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作预存式自体输血。预存式自体输血一般在手术前3天进行,每次采血一般不应超过500毫升,若需要做两次采血,间隔要不少于3天。

术前稀释式自体输血就是在患者麻醉后,手术前经静脉采集患者一定容量的自身血液在室温下保存备用。然后向患者输入一定比例的晶体液或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这样当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就可减少。根据术中失血情况,可将其自身血再回输给患者。这种方法还有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的作用,可应用于肿瘤手术,方法简单,费用低。但是,若患者血红蛋白<110克/升、凝血机制发生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是不宜采用这种方法的。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采用先进的血液回收装置,负压吸引手术视野中的体腔积血、术中失血,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回收、抗凝、过滤、洗涤等处理,滤除血液中的组织碎块、血凝块、脂肪等,然后再回输给患者。术中机器回收的血液可立刻提供与患者完全相容的血液,符合患者的生理需要。但是这种方法费用较高。若患者流出的血液被细菌、粪便、羊水和消毒液污染,出现严重溶血,则不宜采用这种方法。

严重感染患者不适宜

白体输血是一种经济、合理、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这一输血方式节约了血液资源,降低了异体用血量,缓解了血液供需矛盾,还可有效避免与输血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免疫反应,保证稀有血型和疑难配血患者得到合适的手术用血,并可刺激骨髓,增强造血机能,有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这也是唯一的血源。

自体输血的采血量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手术需要来综合考虑,惠有贫血,严重心、肝、肺、肾疾病的患者,严重高血压,菌血症或感染性发热的患者,一般不宜采用自体输血方法。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自体输血容易造成癌细胞扩散,因此应慎重选择输血方式。

(据《健康报》)

输血医学 篇4

输血流程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流程及住院患者输血反应的护理应急预案:

输血科工作总结 篇5

一年来,输血科在医院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各临床科室的大力配合以及科室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 “十七大”精神,以社会需求、群众满意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齐心协力,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2008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促进输血科持续发展。同时充分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救治四川大地震伤员工作中贡献一份力量。以下是对输血科在2008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一、业务工作

1.主要业务统计:全年实现累计业务总收入?元,与去年同比去年期增长?%;其中检验收入?万元;人均收入达?元,增幅?。总用血量达?毫升,其中完成了配发红细胞?毫升、血浆?毫升,血小板?单位,冷沉淀?单位。

2.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确保血液质量万无一失,临床用血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质量第一,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在我手中的全员质量意识,全面加强科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适时修订完善输血科工作制度、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职责、技术操作等规程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科室今年参加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国血液相容性试验室间质评活动,都以满分的成绩顺利通过所有的测评。科主任着力狠抓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按照“病患至上”的要求,坚持“在医疗安全无小事,病人利益无小事”、“所有缺陷都是可以避免的”等质量理念。众所周知:一般病人不输血,输血病人不一般;一般输血没问题,出了问题不一般!“输血工作无小事”是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句口头禅。因此,科主任坚持加强全科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和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为确保医疗安全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工作质量标准、管理方案、管理办法,使输血医疗活动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促进质量改进持续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及时、有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也使我院的输血工作流程走向了规范化、网络化和科学化。响应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保障血液安全”的号召,并切实抓好自查自纠及督查整改工作。在2008年卫生部 “医院管理年”对临床用血工作的检查以及卫生厅对采供血机构

为掌握临床用血现状,的专项专项督查中,输血科各项工作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

今年9月,卫生部组织专家对包括我院在内的14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调研,调查内容为根据病历中患者的输血记录、手术用血记录、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等综合资料判定血浆或其它血液制品输注是否合理。在科主任带领下,输血科积极主动配合医院、协助调研组作好各项工作。

3.协助医院和医院输血委员会,积极开展临床输血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价、督促,努力使医院部署的工作要求落实到实处。参加医务部组织的对临床科室每月医疗环节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当场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为配合医院做好“医院管理年”迎检工作,我科派医务人员先后到临床科室对在架病历、病案信息科进行终末病历检查。在完善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下,我院临床科学、安全、有效输血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提供人性化服务,提高科室美誉度。

4.诚信服务,取信于民,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实行服务承诺并认真兑现,收费透明、公开、公正,探索更加及时有效、让顾客明白放心的告知途径及方法。在服务流程再造上下功夫,提高人性化的服务水平。配合临床开展输血及血液治疗,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和输血新技术,宣传现代输血专业知识和进行临床输血技术指导。进一步协调好与血站、临床各科室的关系,与其加强沟通和交流,以便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服务,设法满足临床的用血需求,积极参与临床的血型相关疾病的诊治及输血医疗工作,密切配合各科室的抢救工作,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为积极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做好四川伤病员医疗救治工作,在血源紧张、偏型血荒情况下,举全科之力确保伤员的输血治疗工作得到落实。在这次抢救中,全科人员踊跃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连续作战,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先进事迹。

5.科主任带领全科员工与时俱进,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凝聚力工程建设,规范服务和优质服务,作为这个优秀团队的文化构筑工程。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在政治上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和十七大会议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一切为病员服务”的理念,用 “八荣八耻”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推动科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全 卫生行业纠风专项整治活动的动员教育和自查自纠工作,结合全市民主行风评议以评促建工作,加强行风建设,规范服务行为。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责任制,深入学习贯彻《建立建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继续推进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深入开展,构建治理医药购销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二、教学科研情况

1.为了使输血工作可持续发展,承担医学高等院校临床专业和检验专业实习生的输血教学任务,并完成好对基层医院血库技术进修人员的带教培训,对他们进行临床输血知识培训,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为全 基层医院保障输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水平提供学术支持和技术指导。年间已接收来自全 各地进修生6名,均达到了进修的目的,并学有所用,回到单位后能开展新项目,成为输血科或血库的技术骨干。接收实习生?名,出色完成带教任务。为了配合卫生厅对全区输血技术人员、临床医师输血知识培训的战略部署,上课,为医务人员吸收输血医疗新知识、新理论、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以及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学员反应良好,全部通过考核。

2.成功举办了高级培训班及研讨会。次此研讨会参会人员范围广,人数多;教员规格高,授课内容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学员态度端正,秩序井然,收效明显。大家普遍反映,此次会议收获不小,对于指导临床输血工作意义重大。通过教授讲解,观看课件,相互交流,进一步提升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拉直了心中的“问号”,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认为:“参加此次高级培训班的学习,又在原来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力推动了我 输血医疗工作的发展。

3.年内开展了“微柱凝胶技术血液相容性检测”等新项目。

4.抓继续医学教育,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科主任重视员工潜力的开发和利用,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提升团队素质,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先后有1人到国外交流和考察、有11人次参加国内、外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医院组织举办的专家讲座,为医务人员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创造良好的条件,收到了显著效果。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我科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三、存在问题

输血科

医院安全输血制度 篇6

1、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2、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

(1)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

(2)血液编号、血型;

(3)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

(4)血液外观检查:标签完整性、供血单位、条形码、血袋完整性、有无明显凝块、血液颜色有无异常、有无溶血等。

(5)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以上核对完成后,发配血人员及取血人员共同签字后取血。

3、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得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形,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对以上第二条核对内容再次核对无误后进行输血操作。

5、至患者床边输血时,再次核对前述内容,呼唤患者姓名以确认受血者。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输血报告单不能确认患者,就需要与其近亲属共同进行确认,或确认患者手腕上的标识(如果有时)。

6、核对及检查无误后,两名护士签字,遵照医嘱,将血液轻轻混匀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

7、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如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在输注另外一袋血液。

8、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0滴,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临床医师,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若无不良反应,输血完毕后将输血器材毁形消毒处理。

9、若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临床医师和输血科,进行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核对、检查,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封存送检。

10、血液为特殊制品,如不立即输注,应及时送回输血科保存,不能保存在临床科室,血液出库30分钟不能退回。血液一经开封,不能退换。

输血医学 篇7

关键词:安全输血,护理,管理

自1900年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系统以来,输血作为临床治疗手段已有百年历史,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临床用血量日益增多,安全输血已经成为输血领域的重要课题。护理工作者是临床输血的具体执行者,临床输血护理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熟练掌握应用输血护理技术,加强输血理论学习,掌握各种成分血的输注方法,了解输血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处理,做好输血护理工作,是提高输血的疗效,减少输血风险,保证安全输血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执行的情况,讨论规范输血护理,确保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1 培训和胜任评估

1.1 加强输血医学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

对输血过程所涉及的所有临床护理人员,组织其经常学习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定期举行对输血新技术、新观念理论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对常用的各种成分血应熟练掌握输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技能,了解成分输血的原理及效果,提高医院输血技术的整体水平。

1.2 加强学习效果评价,严格评估胜任

只有完成了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内容,通过了与输血工作风险水平相适应的胜任评估考核并注册的专业护理人员才可参与临床输血过程。

2 规范输血护理,确保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2.1 强化输血护士技术操作规范,严格遵守输血查对制度

2.1.1患者身份核对

护士在采集配血标本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当面核查准备接受输血的患者身份,患者必须佩戴身份腕带,患者身份信息必须与患者身份腕带上的信息完全一致。

2.1.2 血液标本采集

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和标本的贴签,应在患者身边连续完成,不宜中断。采集标本时要求有两名医护人员在场,按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逐个完成,认真查对,避免混淆。采集标本时不允许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右旋糖酐、脂肪乳和肝素等可干扰配血结果,应在输注前抽取血标本或标识备用。采血者必须在采血管上签名。

2.1.3 血液标本运送

血液标本的运送必须由经过培训和胜任评估的工作人员承担,标本送达后和实验室人员认真核对标识信息并确认,同时做好标本交接登记,严防采错、送错、漏送配血标本。同时对患者身份标识信息修改或补充,应对此“零宽容”。对输血差错的原因分析发现,输错血液事件主要是人为差错所致[1]。

2.2 加强责任、质量意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2.2.1 血液成分领取

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双方应认真执行“三查八对一确认制度”[2],不能流于形式。一名医护人员一次只能取一名患者的血液,一次最多提取800 ml血液(抢救大出血患者除外),同时记录取血日期和时间及取血人员身份标识信息。

2.2.2 血液成分运送

血液制品的运送要稳、轻,避免剧烈震荡,气候寒冷时要注意保温运送,以防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

2.2.3血液成分输注

输注前双人在床边再次对接受输血的患者身份进行全面核查,无误后,呼唤患者的姓名以确认受血者,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障碍、小儿或语言障碍者,应由其父母或陪护者证实患者身份,并将其与患者身份腕带进行核对,护理人员应了解成分输血的原理及效果,熟练掌握各种成分血的输注操作方法、适应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处理。输注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若无不良反应,可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血液应在离开温度控制的储血冰箱后4 h内输注完毕。如果取血后患者不能及时输注,血液制品不得存放在病房或家用冰箱,且血液成分的领取、运送、接收,都必须有明确的审核跟踪记录。

2.2.4 加强输血过程中的护理监护

临床输血护理工作应严格管理,加强监护,规范临床护理操作,保证临床输血治疗安全有效。护理工作者应主动加强学习掌握各类输血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其处理原则和常规。输血前应告知患者及陪护者,如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应加强整个输血过程中的巡视,在开始输血前60 min,开始输注后15 min,输血结束后60 min内测量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表现、脉搏、血压、体温、呼吸频率、排尿情况、皮肤黏膜情况,注意倾听患者主诉,手术患者要注意刀口渗血情况,在随后24 h内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迟发性输血反应。尤其最初的20 min,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甚至可以挽救患者生命。

2.3 完善临床输血护理文书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与输血直接相关的条文明确了“无过错输血造成不良后果的”属非医疗事故范畴[3],但必须有完善的输血医疗文书作保证[4]。如何证明输血过程中的每个工作环节安全无差错,完整规范的输血病历记录了整个输血过程,可证实特定标准已被采用,是安全输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织部分。

3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3.1 建立良好的就医环境

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用娴熟的技术、和蔼热情的态度,让患者感到舒心、安心,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更好的配合输血治疗。

3.2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要,因人施护

针对每一位患者的不同心理需要实施不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解除患者焦虑对抗心理和依赖心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达到输血治疗的目的。

3.3 加强输血宣教工作,普及输血知识

输血是一把双刃剑,即可以治病救人,又可以传染疾病和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输血前应了解输血风险的客观存在,获得知情权和选择权,明确了治疗的同时患者应承担的输血风险。

输血护理的质量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护士是输血实施过程中最开始和最后一步的具体执行者,只有做好输血护理工作,才能提高输血的疗效,减少输血风险,保证安全输血。

参考文献

[1]郭永建,褚晓凌.英国血液成分输注指南及其对我国输血安全的启示[上].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1):990-996.

[2]郭永建,王洪燕.持续规范开展临床审核是改进临床输血质量的关键.中国输血杂志,2010,23(4):326-330.

[3]邱艳,张评,高国静.安全输血保障的策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21-923.

输血医学 篇8

[关键词] 输血科;输血法律纠纷;问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5-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全国各个医院多有发生患者因在输血过程中感染丙肝、艾滋病或乙肝等传染疾病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医疗机构进行赔偿的案件。输血性传染疾病及输血性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1],给医院的正常运作带来不利影响。为了进一步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规范输血科的临床操作,减少用血纠纷,维护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规范医疗操作,依法进行办事

输血科应紧密配合输血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同时做好对于临床用血规范的监督和管理:①落实《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标准》,掌握《血站基本标准》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相关章程。②做好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对血液来源进行解释,即输血科主要提供临床用血,血站主要为输血科提供血液。③向主治医师了解患者的输血适应证,并掌握好工作原则,按照规定执行申报记账的手续。若出现紧急用血且患者未携带足够费用的情况,可以抵押证件,现行输血,避免因病情延误引发医患纠纷。④输血前,主治医生需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在双方就治疗策略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共同签订用血志愿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标本取样以检测相关传染病,以作为发生输血纠纷时,作为主要证据。⑤输血时,要求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核对,并询问家属或患者关于患者的血型及是否存在输血史。同时将问询所得情况与病历资料进行校对,结果准确无误时方可严格按照相关章程进行输血操作。⑥认真收集输血反应汇报单,按月将结果统计并上报给医务科,对于较为严重的输血反应,须及时上报给当地血站,并协助血站对是否存在特殊抗体、特殊血型或其他导致输血并发症的因素进行调查,同时需及时将检查结果回馈给病人和临床。⑦临床输血应遵循尽量少输血,不输血的原则,禁止进行安慰性输血及违反规定滥输血。⑧在进行输血前,必须对患者及供血者的血型、姓名及交叉配血单进行严格核对,同时检查血袋,以防出现血袋渗漏现象及血液颜色异常现象,临床规定除了生理盐水之外不得向血液中添加其他任何溶液或药物,避免发生溶血事故[2],在进行输血时,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测,对于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适症状,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输血结束后,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继续观察,对于延迟性输血应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同时,在输血完成后,血袋应按照规定保存1周。

2 做好质量把关,严格内部管理

输血科的建筑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卫生学要求,布局和结构应科学合理,仪器及设备应按时进行养护工作,保证满足日常的工作需求。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素质的培养,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好岗位培训,有条件的应尽量安排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上级医院血站进修工作。在完善基础工作的同时,需要加强内部管理:①血液入库须严格把关。在血液入库前,要求严格核对全血、成分血,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做好血液的出入库、核对及领发的登记工作,建议按照血型、血液种类进行专门登记。②对于储血冰柜,应按照要求严格进行消毒及检测工作,同时,全血及成分血应储存于血库的专用冰箱的不同层或不同的专用冰箱之内,做好标识工作。③对输血申请单及病人血样要进行认真核对,避免出现同名重姓等错误。④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交叉配血操作,要求所使用的配血方法在两种以上,由两名以上的操作人员进行结果核对,做好正反定型及Rh血型鉴定的血型化验,及时准确的进行报告书的书写。对于存在妊娠史及输血史的患者,需要进行抗体筛选实验。⑤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大力推广成分血,积极开展互助输血、自体输血及家庭输血服务[3]。⑥取血仅可由医务人员进行,禁止患者或家属自行取血。

3 輸血纠纷中,输血科免责情况

3.1 血源方面 ①血液由于运输方式或供血范围等原因未及时到达,造成了不良后果。②血站为过错的主要承担者,如血站不合法或血站未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等。③由于仪器或试剂性能造成的漏检、血液检测窗口期及国家未规定的相关病毒检测等客观危险因素。

3.2 临床方面 ①医务人员违规操作,如血液污染等。②输血前后为对患者进行输血传染病的相关检测。③缺失输血记录或家属及患者未在“用血同意书”上签字。

3.3 受血者方面 ①诉讼时效超时。②所患疾病非输血性传染疾病。③经由注射、吸毒等途径感染的输血性传染疾病。④过敏反应或输血相关疾病等非人力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磊.输血感染病毒侵权赔偿研究.法律论文资料库,2003.9.

[2] 卫医政发.卫生部关于对《血站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进行修订的通知,2009:28.

输血科汇报材料 篇9

谷城县中医院输血科成立于2005年4月,现有工作人员3名,其中医学本科1名,医学专科2名。医院近年来加强了输血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规范了房间布局,加大了设备投入。现有日本三洋血库专用低温冰箱1台,海尔血库专用-20℃超低温冰箱1台,标本贮放冰箱1台,血浆恒温循环解冻箱1台,奥林巴斯显微镜1台及离心机和臭氧消毒设备等。基本满足了临床输血工作的需要。输血科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科室人员认真工作的基础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科学合理地做好血液监督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用血技术规范》,提高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临床用血质量,医院于2005年成立了输血管理委员会,由主管临床用血的副院长担任主管领导,临床科主任为成员,输血科主任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医务科主任进行监督管理。医院还将临床用血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放科室并进行院内业务学习,认真依照规章制度执行。为加大对我院各临床科室用血的管理力度,去年初召开医院2010年临床用血工作会议,会议上强调各临床科室用血要加大管理力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用血手续和程序,特别是对输血前五项的检测,这样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加强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科室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质量手册、标准操作规程。建立并实施各种仪器、环境、操作、维护和定期保养制度和记录。建立并实施血液、试剂、耗材的申请、使用、入库、出库的制度和记录;建立并实施标本、血液的送检双签字制度和记录。各种制度的强化和实施、督促和修正,有效的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医疗差错。年抢救大型出血病人20余人次,为临床科室提供了有力保障,从建立科室至今无一例输血医疗事故发生。

三、加强输血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为规范临床用血管理,普及有关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规范临床输血的操作程序,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科室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和考核制度,在科内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周二晚为科内学习时间,实施老带小、一对一的指导学习,遇到疑难,多人讨论,使之学习在工作中、工作在学习中。同时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会议及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对临床输血工作质量起了保障作用。

四、合理节约用血,积极推广成分输血,宣传鼓励义务献血

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发展,输血科2011年上半年用血量为:少白红971单位、血浆95900毫升、血小板25单位、冷沉淀119单位。为了加强输血管理,科室加强临床沟通,严格掌握临床用血适应症和输血指征,加强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密切联系临床和中心血站,随时

掌握各临床科室备血、用血动态。既保证了临床用血需求,又避免了血液过期浪费。并根据临床多年形成的申请多,实际用血量少的习惯,降低了备血量,杜绝了“人情血”、“安慰血”的输用。积极开展成分输血工作。2010年全年共用少白红1390单位、血浆172800毫升、血小板10单位、冷沉淀164.5单位。加强成分输血宣传,使医院每个医务工作者都成为推广成分血的宣传员,认真做好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输成分血的好处,使患者及其家属放心。全年医院成分输血率达到了100%。在切实工作中强化医院义务献血宣传,近两年医院医务工作者献血达70多人次,并有部分医务人员常态献血。

在医疗行业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不能停止不前,对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自我满足,这样很快会被病人淘汰,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在成绩背后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如我们与临床沟通联系不及时,为临床服务不到位;各项记录不完善,安全措施不齐全,法律意识淡薄等一系列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去改正,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学习。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加强沟通,防范医疗隐患,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病人。

输血安全护理措施 篇10

1、输血时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

2、全血及红细胞应在离开2-6℃的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4小时之内完成全程输注

3、选择理想的血管或静脉导管,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建立静脉通路。

4、输血(血制品)前遵医嘱用药。

5、先慢速滴注15min,观察患者的反应。

6、输注顺序:几种血制品同时输注时优先输血小板和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

7、输注速度: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血小板、冷沉淀、纤维蛋白酶原复合物)应以患者能耐受的速度尽可能快地输入(60-100滴/分)。1个治疗量血小板应在20分钟之内完成全程输注。200ml病毒灭活血浆应在20分钟内完成全程输注。1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完成全程输注。

8、观察输血(血制品)过程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①皮肤过敏反应

②寒战、发热

③腰痛、血尿

④四肢抽搐

⑤其他

9、并发症的处理流程:

停止输血(血制品)→无菌封存血液制品→更换输液管→立即报告医生、通知输血科→根据医嘱用药、处理→按要求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上报医务质控部

10、输血完毕,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冲管。

11、准确记录输血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有无输血反应。

12、输血后24小时内将血袋及输血反应报告单送返输血科。

备注:《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输血前评估栏、知情同意书栏每次输血至少填写一次。

血型与输血 篇11

血型发现 输血成功

美国的罗威尔医生首先在动物间作了相互输血的试验。他用羊血输给一条奄奄一息的狗。最后狗苏醒了过来。以后,法国的坦尼斯又盲目地把羊血和马血输进人体的血管内,这种试验使许多人断送了生命。从此,人们谈血色变。也无法解释这一道理:既然血液是人体的生命源泉,为什么输了“血”又会致人死地呢?

一八一八年,伦敦产科大夫勃郎特发明了一种输血注射器,他把正常人的血液输送给分娩失血过多的产妇。虽然,救活了几个产妇,但更多的产妇依旧离开了人间。偶然的成功,使医学界同行意识到:在某种条件下,人类之间能够相互进行输血。此后,有人将几个人的血液在试管内进行混合,发现有凝集和不凝集之分,如果将不凝集的血输给病人,死亡率就显著下降。

几乎又过了一百年,奇迹终于在维也纳大学兰特斯坦纳教授的实验室里出现了。教授和他的助手们研究了每个人的血液异同,并且科学地把血液分为A、B、0、AB四种类型。这个发现,是医学史上的一大进步,教授也因此获得一九三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教授究竟窥见到血液中的什么秘密呢?原来,人的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球两大要素组成。血浆中含有能起粘合作用的物质——凝集素,血球中含有另一种能被粘合的物质——凝集原。血型就是根据凝集物质的不同来区分的。凡是红血球中含有凝集原A、血浆中含有凝集素抗B时为A型血,红血球中含凝集原B、血浆中含凝集素抗A时为B型血;红血球中不仅含凝集原A,还含有凝集原B,而血浆中不含任何一种凝集素的为AB型血;红血球中不含任何凝集原,血浆中同时存在凝集素抗A和抗B时为O型血。

这样我们就知道,如果把含有凝集原A的A型血输入B型血中,B型血浆中的凝集素抗A便会与凝集原A结合,发生凝集反应,从而使红血球破裂,影响血液功能导致死亡。而A型血和A型血之间的凝集原、凝集素均相同,因此在同型血之间可以互相往来,友好相处。AB型血的血浆中不含有任何凝集素,因而可接受不论哪一类型的血。被誉为“万能血”的O型血,则是由于红血球内不含有任何凝集原,所以也不会同其它血型中的凝集素发生冲突。血型的发现告诉人们,即使正常人之间的血液也不是完全相通的。因为血型之间严守着“同型相亲,异型相斥”的原则,输血的成败就在于能否遵守血型的规矩。

血型与遗传规律

近代研究,又发现血型具有一定的遗传规律。当然,父母与子女的血型不一定一致,但可通过父母的血型来推断其子女可能为哪种血型,不可能为哪种血型。如果读者感兴趣的话,你可推测自己父母兄妹间的血型。

血型与疾病

奇怪!才出生三天的女孩,为什么皮肤一下子由光滑细嫩变为橙黄色,且失去嗷嗷待哺的神态呢?验血后方才明白,原来这是一种由于母女血型不相配合引起的“ABO新生儿溶血病”。这种病在我国并非罕见,儿乎每一百个婴儿中有一个。该病是因为患儿母亲血浆中的“免疫性抗A”或“抗B”的抗体进入胎盘,破坏了胎儿的红血球,直至血球破裂发生溶血引起。患儿母亲的血型绝大多数为O型,而患儿父亲的血型往往都是A或B、AB型。

什么情况下要输血

输血是为了救人。自血型发现后的半个世纪来,医学急救因输血受益极大。常见的严重大出血(包括呕血、便血、内脏出血等),烧伤,严重感染的病人,往往很快出现血容量不足,导致休克死亡。及时的输血可使病人转危为安。

输血还应用于补充病人血液和提高人体抵抗力方面,如严重的贫血或营养不良,全血细胞减少,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等均可通过输血,换血球或换血浆来进行治疗。

现代外科手术如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一次就要数千毫升血。至于器官移植,大肿瘤的切除等,如果没有输血的配合,那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同一切事物一样,输血也并不是唯一可行的一种治疗手段,再说输血后常常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严重后果,比如血型不符的输血可造成急性溶血致人死亡,有的输血会使受血者传染上肝炎等传染病。更常见的是过敏反应,象皮肤搔痒、麻疹等。因此,对输血还是要持慎重态度为好。

输血新法种种

一血多用:最早的输血是把全血(包括血浆、血细胞)输给病人,但后来供血与输血产生了矛盾。能否利用有限的血源来扩大其使用价值呢?人们将血液中各种成分精制成制品,然后根据病人失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别输给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浆等各类制品。这种方法不仅可避免血液中其它不必要的成分输入,也节约了血源。象烧伤病人主要缺少血浆或白蛋白,则可相应给予血浆和白蛋白。贫血病人由于红血球缺少,只要输给适量的红细胞液即可。

自体输血: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仅有80%的血液参加工作,另有20%血液在血库(肝、脾等)“待命”。根据这一特点,在大手术前分次少量地抽取病人血液,贮存起来,然后在手术中再将血输还病人。这种输血方法经济,安全,完全避免了输他人血后所引起的副作用。部分心脏手术的病人已采用了这种方法。另外,临床上对脾破裂、宫外孕的病人也将腹腔内的血经过滤后回收,输还病人自己的血管中。

代血浆应用:目前,人工代血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救中,这可避免因人体循环血量的不足引起的失血致死。

输血史上新篇章

日本内藤良一医生首先研制成功一种“人工血液”,应用于临床。我国医学工作者也已试验成功人造血液,并在临床上应用。人造血液的出现是输血史上一大创举。它不受血型限制,无过敏反应或交叉感染,从而能使急救工作简化程序赢得时间,尤其在大规模的急救工作中可谓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极理想的人血代用品。

上一篇:冬奥会五年级观后感下一篇:五行取名 五行属水的男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