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2024-09-07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精选5篇)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篇1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一、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

二、体育锻炼对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

三、体育锻炼对美育的重要性 ..

四、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性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0802班

王承睿

U200812738

2008年10月30日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社会进入了21世纪以来,对人才的渴求达到了一种空前的高度。何谓“人才”?在我看来,就是有着与众不同的之处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到要有一门特长或者是有一种技术的重要性。因此,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有着多种特长或者能力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无论在哪里,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全面发展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考验与要求。可是,要如何做到全面发展呢?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下手呢?

我的观点是:体育锻炼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那即是说,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流行这样的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有学者将健康分成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健康,即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处世态度和谐安宁,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道德健康就是指既为自己的健康也为他人的健康负责,把个人行为置于社会规范之内。对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们不言而喻。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例如,大球类运动可以锻炼我们的手、脚的运动能力;长跑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力;乒乓球可以锻炼我们手腕的灵活性;太极拳可以锻炼我们身体的柔韧性等等。所以,体育运动是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可以说,使身体健康的最主要的方式便是体育锻炼。再来说心里健康,有人会问,体育运动是纯粹的肢体上的运动,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其实,体育运动绝对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的。首先,体育运动在很多时候都是有胜负性的,很多人对这个胜负都是很在乎的,这也是体育的一个魅力所在。所以说,正是由于体育存在着这胜负性,便决定了很多人因为这一分两分之间的差距而产生了心理上的影响。赢的一方自然高兴愉快,但也很可能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输的一方自然不会高兴,而且很可能回因此产生嫉妒和不服气的情绪。所以,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上的影响便不能忽略。但正因为如此,我才说体育运动才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许这听上去有一些矛盾,但因为事物有着两面性,正因为我们平时进行了正确的持久的体育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我们慢慢的体会到体育真正带给我们的东西——体育不是为了争夺名利,而是为了升华自己,让自己更健康。因此,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尤为有益。它会使你淡薄胜负的观念,让你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处世为人。还有道德健康,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一个人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所以有了一个良好心态的人,对自己对他人乃至于对整个社会都会抱有一个好的道德准则,如此以来,体育锻炼对一个人的道德健康同样也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综上而言,体育锻炼对于一个人的各种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正是体育锻炼对人们健康的积极影响,才使得体育对于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用产生了最为基础的作用。

二、体育锻炼对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总是把分数看作第一位,这便使得中国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往往比外国学生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弱很多。在西方国家,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不同方面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其中,加强体育锻炼就是一种很主要的方式。有的人可能认为体育只会对人的身体健康起到一定作用。殊不知,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首先,体育锻炼是主要是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这便是在某种程度上来锻炼你的动手动脚能力。其次,体育锻炼也不是单一的身体的运动,同时也是脑力上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锻炼者也要充分运动自己的大脑,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锻炼更科学更健康更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说有时体育锻炼也是一种智力上的运动。再者,体育锻炼有时也是一种团体性的项目,因为很多体育运动都不是单人性的,是需要一个团队来共同达到锻炼效果的,所以通过这种团队性的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团队主义感和合作配合的精神。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所必备的东西,故而我们可以得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实践能力的结论。

三、体育锻炼对美育的重要性 ..体育是人体形态美、精神美和运动形式美的综合表现。体育锻炼蕴涵美育因素,人体运动美、形态美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体育运动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还可深化人的美感。一场国际比赛,在某种程度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荣誉,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弦,当我国运动员获胜,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壮丽情景无不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将人们带入一种奋发向上的美好境界,促进人的精神内在美。可见,体育运动使外在美与内在美达到和谐的统一。另外,体育具有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特点。大部分体育活动(除了室内运动)都是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此外,各种体育场馆的布置设计,建筑与装饰,既可供人们健身、娱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又具有美化装点城市建设的审美价值。“绿色体育”、“绿色奥运”有利于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所提倡和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显示了建立尊重自然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的理念,我国许多城市开始重视建设优美绿色生态环境与运动健身功能融为一体的体育休闲公园,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可见,体育锻炼可以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美化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经常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这种良好的氛围的影响下,我们的社会也将变得更为和谐更为友爱。

四、体育运动对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人们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中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这种状况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人们往往容易产生嫉妒、敌意、不满、愤闷、颓丧等不良情绪。而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进行的,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折射着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共同的活动,人们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产生了情感。一场酣畅的体育锻炼,往往将人从烦恼、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是亲和、亲情、友情的纽带,是创造健康向上社会氛围的平台,在相互交往中缓解精神压力,实现对自己的精神状态调节。体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是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增加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友谊、增强团结的重要手段。所以,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所谓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即是说要从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要做的非常优秀。说的具体点,也就是像我上面说讲的那样,要有良好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能够独当一面的社会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有着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咋一听,一个人要具备这么多的优点似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过,真的就有一种办法可以很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这些方面的能力,那便是体育锻炼。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体育锻炼,让人们积极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为了自己的全面发展,体育锻炼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篇2

1 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道德品质和塑造完美个性的重要手段

德育, 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既是德育的任务, 也是体育的任务。学校体育教育用其自身的学科优势不失时机地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体育锻炼以它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广大青少年。而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可塑性很强, 同时也是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通过体育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更适应青少年的年龄特征, 特别是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的要求, 能较全面地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进行培养。如田径运动可以培养青少年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集体性非常强的如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 对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有显著的作用;体操、武术等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沉着、果断及自制能力。

我们还应该看到, 由于大多数体育活动伴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 必然有胜负之分, 其中难免总会有粗暴的动作行为和语言, 如故意伤害对方, 个人英雄主义和违反体育道德等等不利于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因素, 这就需要我们一线体育工作者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大量事实证明, 体育锻炼是培养和发展中学生优秀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及完美个性的重要手段。

2 体育锻炼对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及促进作用

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发展。

其中包括智育的物质基础——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要使个人潜在的智力或神经活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只有大脑皮层反应灵活性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加上脑细胞被激活后, 才可以保证积极思维、良好的记忆的发展和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得到最大的发展。而这些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和心理品质, 这正是通过体育锻炼才可以做到的。

2.2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

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 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当学生在封闭的教室进行学习时, 时间一长会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和心理紧张,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体育老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安排活动, 从而增强学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机能, 充分向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供应能量, 改善大脑供氧状况, 很快消除学生疲劳, 提高大脑的各种能力。

当然, 我们还应当清楚地认识到, 体育对于智力发展的确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但如果体育活动占用时间大大超过学习时间, 则会产生身体疲劳, 从而影响学习, 这是体育活动的不利因素, 这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一种障碍。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注重体育锻炼的实效性, 把体育活动作为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催化剂。

3 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3.1 体育包括丰富的美学教育内容。

特别是人体的形态美和动作美的教育。一个人必须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去谈美, 离开健康去谈美, 那是不可思议的。但如果只有健康而没有美, 健康也会失去光彩。只有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健美一体的人。

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教程中, 不仅要求学生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还应该培养现代中学生的形体美、姿态美, 使他们逐步形成健壮的体格, 端正的身体姿态, 敏捷矫健的动作, 落落大方的风度。让学生体验到体育带来的终身快乐和幸福。由于体育课教学内容繁多, 我们在给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的同时应当注意选择那些具有形象美的动作, 如艺术体操、健美操、器械体操、武术等项目, 培养学生在感知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加上体育老师自身健壮的体形, 标准、优美的示范动作, 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以及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的体育比赛等, 无形中便给了学生一种美的感受, 进行了美的教育。

3.2 我们知道, 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 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

它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 同时对青少年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具有促进作用,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青少年学生在名目繁多的考试和各科作业的压力下会产生各种焦虑反应, 忧郁压抑的不良情绪, 通过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学生因此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和过激行为。

(2) 体育锻炼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尊自立概念, 有资料显示: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成正比, 不断加强力量训练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显著增强。

(3) 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地克服种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 (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等) , 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这些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优秀品质就会对中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科技发展对人全面发展的影响 篇3

关键词 科学技术;生存;影响;发展

科技带使人们取得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然而人们却忽视了精神方面的需求。人的发展失去了控制,当人只把科学技术作为获取超额利润的工具和手段的时候,人就会在科学技术创造的巨大经济利益面前成为物的奴隶。科技不仅控制了人的身体自由,也妨碍了人的精神自由。科技让人成了丧失尊严、人格和价值的某物。

1 科技进步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科技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现代科技对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科技进步对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先对生产方式的影响从生产力进而影响到生产关系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生产中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构成要素。第二,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第三,科学技术促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其次,现代科技进步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通过改善我们生活的条件来实现的。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现代人的生活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后,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由于思维方式是由我们的存在方式来决定的,科技进步通过改变生活环境进而改变思维方式。近代科技进步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救出来的同时,使人们的思维摆脱了传统的狭隘性和落后性。

科技落后的现状是当前制约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最大障碍,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之一就是推动科技发展。然而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2 科技负面效应对人全面发展的影响

科技负面效应是指人类在运用科技改造和控制自然而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主体消极的、威胁主体生存与发展的现象。科学技术负面效应事实上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以及人自身出现的冲突与矛盾,它直接造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自身的发展失去了控制,使人丧失了价值和尊严,甚至成为"非人"。人在依靠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现代社会中,日益感到人的创造物以一种外在、异己和敌对的力量反作用于人自身,人失去了个性和作为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科技的负面效应对人自身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1 主体性丧失。在现代社会中,人受制于自己的创造物而被物化、异化,从而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的全面性。科学技术作为工具体系,其运行机制具有程序性、机械性、自动性等特征。人们运用科学技术需按其固有的系统和规律去组织社会生产,从事实践活动。这样,人就会被纳入一个技术系统并受制于它,而变成为技术系统的一个要素。科学技术硬性化地要求人们按照技术系统所要求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去发挥人的作用。人在利用技术进行机器大生产的同时却失去了主体性,失去了自主活动的自由,成为附属于机器的奴隶。工人从事一种机器操作,重复同样的动作,单纯地运用身体的某一局部的功能,不仅扼杀了人的创造性才能,而且使人丧失了自己发展的全面性,成为从事机械、单调活动的无以展现自身各种创造才能的片面的、畸形的人。

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异化加剧了人自身主体性的迷失。现代网络技术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神奇、华丽而又虚幻的网络世界,日益增多的"网虫"、"网痴"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中,把网络看成是生活的全部,除了生理上的基本需求还离不开现实之外,网络生活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什么家庭亲人朋友、工作学习奋斗,什么生存意义、价值,统统迷失。他们甘愿抛弃自身的主体性而去做虚拟世界中的一个奴隶。

2.2 道德缺失。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但没有使人类的道德水平取得较大的进步,而是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当今科学技术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还要多、还要强的生产力,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使社会进入了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代。但是,在市场经济形式下,商品交换原則使人开始变得惟利是图、自私自利,甚至是为富不仁,人的良心已被契约所代替,关心的只是如何通过自己对他人尽责任、义务来换取自己的权利的实现。

人们在追逐物质财富的过程中,让社会充满了铜臭味,使人情冷漠、血缘亲情松弛。人们在心理上倍感孤独、忧郁、无聊、焦虑和恐惧,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而递增。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是以良心为基础的,道德行为出自个人的良心、良知和道义感。道德行为不在结果,而是在于过程本身;道德是以思想、信仰、理想为基础、以崇高为价值指向的,因而是超越功利的,追求功利的行为不是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总是要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与追求利己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3 结语

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工具, 它本身无所谓善恶。科技原本是人类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却消解了人的主体性,疏离了人性,这势必造成科技对德性的排挤,物质对精神的压抑。社会作为人的有机构成,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我们需要全面把握科学技术的两重性,正视科技的负面效应,科学地发展科技,合理地应用科技,有效地预防和克服科技的负面效应。这需要我们改变只从私利出发去应用科技,而忽略人类总体利益以及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和行为,正确规定科技的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科技观,注重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导科技向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发展,以促进人类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晓升.价值的冲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篇4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实质问题, 虽然很多学术流派及其学者都有各自的观点, 但是在这些观点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仍然是最经典的、权威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而言的, 是指人从传统的各种关系的奴役和束缚中解放出来, 并获得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即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人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的发挥” [1]和人的社会特性与个性的充分发展等。根据这一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整个人类社会来说, 它是指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它强调的是人类对社会认识程度;它标志着人们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支配自己, 以成为社会的主人;二是作为个体的人来说, 它主要指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 即作为个体的人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智力、能力、体力和创造力等的全面发展。概括起来, 它主要是指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人素质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真正的实现” , [2]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展”, [3]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 也就是说,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还认为, 人的这种本质有三种内涵:一是作为类存在物, 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即实践活动;二是作为社会存在物, 人的本质在于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 人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 人的本身就是人的个性。因此,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这些本质的全面发展, 即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这些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同时,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是人通过自己对象化方式将其自身这些本质力量进行对象化或物化后才产生的。因此,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人自身内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并在这种对象化过程中不断占有自己的本质。具体来说,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通过他的社会实践将自己的内在需要、意志、愿望和才能等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或外化, 并在这种对象化或外化过程中不断占有自己的本质。

二、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统一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

1.对“以人为本”中“人”的解读

从字面上看, “以人为本”包含“人”和“本”两个概念。因此, 要理解“以人为本”, 就必须先对“人”和“本”两个概念作具体的哲学分析。

“以人为本”这个命题既可以说是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 也可以说是一个抽象的人本主义哲学命题。目前存在的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人本主义的错误观点, 在于对“人”没有进行具体的哲学分析。因此, 笔者认为, 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 更重要的是要对“人”有正确的把握, 这是正确理解“以人为本”这个概念的必要前提。唯物史观中, “以人为本”的“人”不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类意义上的、抽象的 “自然的人”, 也不是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人本主义思潮所讲的非理性意义上的绝对孤立的、抽象的“个体的人”, 而是具体的、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具体社会实践活动的、作为历史主体的现实的人的根本利益出发。唯物史观所讲的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现实的人”, 它既作为相对的独立个体存在, 又存在于特定的群体之中, 是个体和类的统一, 个人和社会的统一。唯物史观不是一般地、笼统地提出从“人”的根本利益出发, 而是提出从无产阶级、从广人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为本”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出发点都是现实的人

任何一种思想都有自己的理论前提和出发点,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也不例外。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 从而也是自己理论的逻辑前提, “它的前提是人, 但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的、离群索居状态下的人, 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人”, “也就是说, 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 进行物质生产的, 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4]马克思的出发点, 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又不断创建和变革对象性关系 “现实的个人”。这个现实的人与施蒂纳的利己主义的个人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 (类) 不同, 是从事感性活动的人, 从而也是社会的、历史的人。它凝结着人和自然、个体和社会、现实和历史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关系, 使人的全面发展由理想走向现实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民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当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总之,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把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衡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高目标。

三、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在批判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抽象的人的错误观点时, 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定义了人的本质, 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定义表明,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 是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 随着社会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人的社会关系也在丰富和发展。这就决定了人的发展不是在某一方面片面地发展, 而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 也就是说,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 。[5]因此, 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是一个多方面内涵、多方面本质全面展开的过程。马克思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了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需要、自由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这种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 是一切人的共同发展, 也是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现实制度, 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以什么样的人作为发展的中心和终极目标?是片面发展的人还是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区分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观的根本界限。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始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价值理想, 是现实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必须坚持的最本元的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 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要把提高人的素质、发展人的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全社会人的幸福为最终目标, 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从而使这一目标的实现建立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之上。在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的实现上,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人越是全面发展, 就越能在终极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社会越是坚持以人为本, 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因此, 科学发展观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各种良好条件, 使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发展以人为目的, 以人为依靠, 发展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这个鲜明的政治立场, 在理论上和制度上解决了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主体等重大问题, 既突出了人的价值性, 又尊重了人的主体地位;既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又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 科学发展观也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全面继承和创新。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思想。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全面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继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208.

[2]王霏.哲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305.

[3]张爱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2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71-73.

试谈体育锻炼对高中生的重要性 篇5

一、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强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表面上是为了强身健体,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其实,体育锻炼的作用不仅于此,它还能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开拓思维和视野等。正如,约翰·格霄所言:“身体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高中生正处于性格活泼好动、学习任务繁重的阶段,如果一直处在紧张的学习状态中,不但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塑造,还可能会让高中生厌学、恐学, 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反过来成绩下降又会使压力更大,如此恶性循环对高中生来说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高中体育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学会宣泄情绪、缓解压力、消除疲劳,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样体育锻炼就达到了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调整自己的心态,治疗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二、合理的体育锻炼,能让高中生的个性得以塑造

德国体育教育专家海克尔说:“体育课主要是教学生如何参加体育运动,并在此过程中利用各种可能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并能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中很好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重中之重。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体育竞赛、游戏活动中慢慢发现自己的个性,并通过反复的体育活动, 起到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但要靠自己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去发现、去强化、去塑造,教师也要给学生心理暗示,并给学生适当的鼓励、表扬,让他们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中得到满足,从而增加自信,坚定个性。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个性是我们教师教学目的之一,也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大有裨益。

三、合理的体育锻炼,能让高中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高中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和复习,而把体育锻炼抛在了脑后。其实,这对学习繁重的高中生来说是相当不利的。没有合理的放松、锻炼机会,在紧张的学习状态下,学生不但身体吃不消,学习效率也会大大下降。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紧张的备考状态下,不忘锻炼。要让学生明白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消除疲劳,提高脑力工作的效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合理的运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让学生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

四、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塑造高中生良好的品质

体育锻炼不只对学习、身体有好处,而且对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也是大有裨益的。高中体育教师在教给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和精神面貌,让他们懂得集体观念,懂得助人为乐。人们常说学会做人远比学会学习更重要,道理就在于此。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本,重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塑造,这对于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人,一定会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表现出稳重、大气的良好品德,这样的人一定会赢得同学、同事和朋友的尊敬和爱护。

上一篇:50年后坐什么车优秀作文下一篇:法规歌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