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工作市场调查

2024-10-10

毕业生工作市场调查(共11篇)

毕业生工作市场调查 篇1

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查问卷

所学专业:性别:是否已就业:

一、你认为学校是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1.十分重视2.比较重视3.不太重视4.不重视

二、你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否满意?

1.十分满意2.满意3.基本满意4.不满意

三、学校是否经常举办校园招聘活动?

1.密集举办2.经常举办3.偶尔举办4.未兴办

四、你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是否充足?

1.十分充足2.充足3.基本充足4.不充足

五、你认为学校就业网站信息更新是否及时?

1.十分及时2.及时3.基本及时4.不及时

六、你认为学校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是否及时?

1.很及时2.及时3.基本及时4.不及时

七、你认所在的院(系)是否有专人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

1.由专职人员负责2.由兼职人员负责3.无人负责

八、学校是否将就业指导课程列为必选课程?

1.是2.否

九、学校是否开展创业教育与指导工作?

1.已开展2.未开展3.未听说过

十、你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否满意?

1.十分满意2.满意3.基本满意4.不满意

十一、你希望学校在哪些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

1.就业指导2.创业教育3.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举办更多的校园招聘活动

5.共它

毕业生工作市场调查 篇2

一、毕业生工作现状

据调查结果可知,目前在施工单位已经从业的几届道桥专业毕业生基本上受到用人单位认可,但多数单位认为部分毕业生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在:

一是独立工作能力较差,知识面较窄,适应周期较长。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不能独立承担施工设计、临时工程设计、基本的研究以及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等工作,不能满足施工单位面对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急需技术人员而且来了就能用的急迫要求。

二是一部分毕业生缺乏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能针对自身的弱点主动向实践学习,向周围的老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不是力图缩短从学校到企业、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而是心性浮躁,有问题不能静心地去学习,不能也不会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三是学校教学与生产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致使学生到了生产现场茫然不知所措。

四是少数毕业生工作不安心,对自己定位不准,眼高手低,怕苦、怕脏、怕累。能力不高但对生活条件和待遇却要求很高,给学校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在教育、教学两方面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

(1)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

新生入学之初就应加强其对专业的认识力度。这个环节学校每年都有,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并不深,只是对专业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让其对专业性质有所了解,更要让其对本专业从业人员有哪些基本要求、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要掌握哪些应知应会、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本专业的工作环境及条件都应有较深入的了解。

(2)切实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将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热爱劳动,忠诚企业,自觉锻炼自己的团队精神;对工作极端负责,自觉养成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对领导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而且力戒空洞,应讲求实效。这方面工作做好了,高职生才能真正受到用人单位青睐,才能就上业,就好业。

(3)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

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要靠班主任来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专业课教师也应对学生在思想方面进行相应的教育。因为班主任有的对施工现场不是很了解,而专业课教师不仅懂得专业,大多数到过施工现场,懂得企业,在讲课的过程中可穿插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更客观地让学生知道他以后工作的环境,使其没到工作单位就能在思想上接受到现场工作的现实,使其在毕业前就有个起码的准备。

(4)抓好抓实职业道德教育。

这一点无论是在哪个行业都很重要。最好让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执教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这样可力戒空洞,避免泛泛的说教。部分学生没有职业道德,值班时间不负责任,工期延误,给单位带来经济损失,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给个人带来严重后果的案例,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教育。用现场实实在在的用人机制,使学生了解社会竞争的残酷,让其尽早建立竞争意识,看到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缺乏职业道德素养的危害性,从而提高自觉性。

2. 面向企业,推动教学改革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推行教学改革,可究竟应该怎么改?是急功近利,闭门造车,还是面向企业,进行深入调研,首先看施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根据高职生就业岗位群的特点和人才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正确的答案无疑应是后者。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以下几点应特别给以关注。

(1)围绕施工设计拓宽专业课程设置,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道桥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就业于施工企业,而现阶段道桥施工方法日新月异,新工法工艺层出不穷。这些大多来自施工企业员工的创造。要使高职道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后能很快进入角色,站稳脚跟,就必须在让学生打牢数、力和相关技术基础课基础。同时,接受最新的施工内容的教育,围绕工程的施工设计拓宽专业课程设置,牢牢盯住工程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工艺设计、临时工程的设计、还有在实现工艺过程中必须用到的基坑支护、模板设计、挂篮设计等设施的设计等内容不放。这样才能大大增强毕业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假如仍然死抱着过去的老一套教学程式不放,仍然在拿着与施工实际脱节十几年的教材在教学生,仍然不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内容和角色的转换,不根据实际需求去修改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案,或者急功近利,在学生学业还未全部完成的情况下,即早早打发他们去进行所谓的“顶岗实习”,这些只能使学生失去职业能力,没有竞争力而被淘汰,进而使高职培训市场大幅萎缩。这是所有从事职业培训的同仁所不愿意看到的。

(2)加强实践性环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实现上述改革,就必须将工程实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大力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而且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实践。比如,专业课开课初期应进行1~2周施工现场认识实习(不是拉学生到已建成的道桥工程上转一圈了事),切切实实地增强学生对工程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回到学校进行理论教学。这样的效果会比纯理论知识教学更好接受,更易理解。待本门课程行将结束时,再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工程的实际工作,锻炼其实践能力。及时向学生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前沿知识和信息, 使专业知识着眼于广而新。这样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而通过实践增长才干。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也由于中国建筑市场的市场化的深度发育,给寻找实习基地带来极大的困难。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坚定地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及技术支持,努力使合作取得双赢。

应大力办好学校的实训基地,内容较简单的实训内容都可以在实训基地用模拟的方法解决,模拟的方法除了学生未经历社会环境的锻炼是缺陷外,从技术层面看并不逊于工程实际的实践。

应大力加强实习实训指导师资的力量,增强实习指导师资职数。实习实训指导师资一般应有几年以上企业经历,或者从施工现场聘请工程技术人员作指导。

3. 改善知识结构模式,加强多种能力培养

在企业调查我们发现,有些毕业生只知道施工,即便是施工也知之甚少。一方面,因为自身的原因,不加强自身的学习;另一方面自己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施工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在计算、设计、工程计算软件方面很弱,没有科研方面的头脑,而且好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思想,认为高职学生知道施工就可以了。其实施工现场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好多工作就因毕业生都不能承担结果搞不起来。所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应加宽,不仅要会基本的制图,还要会利用一些手册进行现场设计,还要会查资料以适应工作岗位多方面的需要。这些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开设选修课,因材施教。

三、结束语

通过调查及上述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高职道桥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后,已经逐渐挑起了大梁,成为所在施工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从整体上看,道桥工程专业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得大于失,同时也深刻地意识到,今后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进行,否则教学即为一句空话。在调查中,有不少毕业生认为知识不丰富、能力不强、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这是当前工作中的一大难题。这使得校系两级在今后制订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置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和满足总学时要求,以及在兼顾原有特色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专业课程的门数,减少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形成宽专业的模式,保证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能有更好地适应能力,并为其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为了探索道桥工程专业近几年来教学改革的得失,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体系,组织好教学活动,总结办专业以来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更好地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对道桥专业毕业生最近几年在施工单位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在对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

护理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篇3

【中图分类号】 R-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408-02

近年来,护士的流失问题、护理职位的空缺问题、难以招募优秀的护理人员一直困扰着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临床护理工作的安排造成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1]。如何能培养出优秀的护士,留住优秀的护士,成为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关注的焦点。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NDNQI)所列出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中把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2]。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186名护理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调查,提高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的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1年2月,选取在四川资阳某二甲和三乙医院的护理毕业生共210名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收回调查表196份,收回率93.33%,其中收回的有效问卷186份,有效问卷率88.57%。186人中年龄17-22岁,学历:中专98,大专78,本科10人,性别:女生180人,男生6人。

1.2方法

调查工具采用美国NDNQI2005年注册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护士工作满意度11个部分,共71条。护理人员对每一条的反应可以为:4=非常同意,3=同意,2=不同意,1=非常不同意。根据11个部分中不同的条目数,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使每个部分的满分为100分,使测得的不同部分的数值有可比性。根据美国NDNQI标准>60分为高度满意,40~60分为中度满意,<40分为低度满意。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护理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1。

表1示,护理毕业生对护士之间关系、医护之间关系、支持性护理管理、护理工作、专业发展、护理行政管理及自主性呈高度满意,对收入、专业地位和享受工作及决策呈中度满意。

3讨论

3.1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情况分析

护士之间的关系得分最高。护理毕业生之间属同学关系群体合作精神好。医护关系排名第二。反映指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合作互动精神好。支持性护理管理位居第三。支持性护理管理是指护理毕业生对护士长、护理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如护士长、带教老师对护理毕业生的支持、善于听取护生的意见、与护士一起解决问题和作决策。被调查护生对护士长、带教老师的满意程度高可能与护士长现代护理管理中的人文关怀越来越多有关。

护理毕业生对收入的满意度得分最低。这是一个值得管理者重视的问题。临床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工作任务重,知识面要求广、要求深,服务态度要求好,收入与本院医生及其它工作人员比低,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这是造成护理毕业生流失到其它岗位、护理职位空缺、难以招募优秀的护理人员的重要原因。享受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为倒数第二。目前,国内护理工作的现状是护理人员除提供病员的治疗性护理外,有很大一部分是生活护理的内容,护理人员数严重不足,“工作只增不减,要求只多不少”,工作已经疲于应对,很难享受工作。护理的专业地位得分位居倒数第三。目前医院管理中重医轻护普遍存在,护理人员待遇低、社会地位低,本研究中仅有23%的护理毕业生会主动向他人介绍自己是学护理,从事护理工作的。

3.2研究意义及建议

护理管理者的工作重心是如何让临床护士满意,没有满意的护士,就没有安全的护理质量,就没有满意的患者。[3]护理管理者需对满意度较低的项目进行护理制度调整,如提高待遇、增加护理人力、改善护士的地位等,提高护理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从而留住护理人才,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INFERSOLL GL,OLSAN T,DREW-CATESJ,et al.Nurses’job satisfactional commitment,and career intent[J].Nurse Manage,1996,27(3):58

[2]National Center for Nursing Quality Indicators:NDNQI.2005 RN Satisfaction Survey[EB/OL].2005-01-02.http://www.nursingquality.org/rnsurreyinfo/rnsurvey20050pdf.

毕业生工作市场调查 篇4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价调查表

本跟踪调查主要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社会、企业的要求为标准,从职业道德品质、专业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管理与服务等五个方面来评价母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评价内容如下,请同学们积极配合。

()1.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是否重视职业道德品质的教育

A、非常重视B、比较重视C、重视D、不太重视

()2.你对学校职业道德品质、思想教育的总体评价是

A、好B、比较好C、一般D、不太好

()3.学校讲授的理论知识是否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A、满足B、比较满足C、基本满足D、不能满足

()4.你对学校在专业技能培养的评价

A、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5.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对你就业和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作用

A、突出B、比较突出C、一般D、不太突出

()6.通过实际工作,你认为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实践动手能力是(结合专业实际填写)()7.学校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

A、满足B、比较满足C、基本满足D、不能满足()8.你对学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是否满意

A、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9.你对学校体育工作是否满意

A、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10.你对学校综合素质培养的总体评价

A、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11.你对学校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A、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

()12.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服务质量

A、好B、较好C、一般D、不太好

()13.学校食堂的服务质量

A、好B、较好C、一般D、不太好

()14.学校学生宿舍的服务质量

A、好B、较好C、一般D、不太好

()15.学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

A、好B、较好C、一般D、不太好

()16.学校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与支持的力度

A、大B、比较大C、一般D、不太大

()17.你对学校管理与服务的总体评价

A、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

毕业生工作市场调查 篇5

一、在实习期间必须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吃苦耐劳,服从工作及安排,尊敬师长,听众指挥。如有违反,视情节严重,给予批评、教育及其他处分;严重违规、实习单位要求停止实习者,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二、必须爱护实习单位的设备设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有违反造成经济损失者,由其本人负责承担经济损失。

三、实习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单位,违反者作旷课处理,因病退出实习需市

级以上医院证明。实习期间要求每周写1篇实习周记。

四、实习期满前夕,由实习单位作出实习鉴定。实习期满后,学生返校时必须将此《毕业(顶岗)实习手册》送交二级学院教研室,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过时不交导致无法按规定评定实习成绩者,其实习成绩按不合格处理。

五、实习期间学生必须完成与实习岗位有关的实习总结论文1篇(字数在3000字以上)与毕业设计1项,返校时安排答辩。

六、实习生要树立安全第一、文明生产的意识。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如发生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或保险处理。重大事故必须与学院联系。

七、分散实习的学生,每月必须与学院指派的指导老师主动联系不少于1次;学生反应问题一般应首先与指导老师或班主任联系,有必要时可向学院实训干事或学院学管办反应,重要情况可直接向院实训处反应。

常用联系方式

用人单位对学院及毕业生综合评价调查问卷

感谢贵公司一直以来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我院毕业生的培养和厚爱!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社会,为您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学院特制定这份调查问卷,作为分析、及改进教育教学的依据。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配合学院做好该项调查。谢谢!

学生姓名:调查时间:年月日

1、你对我院输送的毕业生的整体质量是否表示满意?()

A、很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

2、我院毕业生已在贵单位就业的比率占到单位职工人数的()

A、5%左右B、10%-20%C、30%以上

3、您对我院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如何评价()

A、很好B、比较好C、一般D、差

4、您对我院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如何评价()可多选

A、劳动纪律好B、完成任务好C、协作精神好

D、服从工作安排E、责任心强F、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5、您认为我院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6、您认为我院毕业生应该加强那些方面的能力培养()多项选择

A、动手操作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心理承受能力

D、外语能力E、从业适应能力F、知识拓展能力

G、道德品质H、组织协调能力I、计算机应用能力

7、您认为我院对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何?()

A、很好B、较好C、一般D、很差

8、您对于我院为毕业生所做的就业工作有何评价()

A、很好B、较好C、一般D、很差

9、您能给予我院在学生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公司名称:(公章)

证明

学院学院专业单位,从事工作。特此证明!

单 位 盖 章

附:

单位联系人姓名:

单位联系电话:

备注:

毕业生工作市场调查 篇6

为了顺利完成本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任务,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和符合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达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的目的,根据《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和《关于做好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特制定2012届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计划。

一、准备工作(2011年6至8月中旬)

1、拟定2012届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计划;

2、确定指导教师名单,布置毕业论文征题工作;

3、召开专门会议布置、启动2012届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

二、前期工作(2011年8月下旬至国庆节前)

1、拟题教师填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核表”,报系领导小组审批;

2、毕业论文备选题目的分析和汇总工作;

3、召开毕业论文选题辅导报告和动员大会;

4、学生报名,选定题目,汇总报送系存档;

5、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检查开题情况,填写学生开题报告的评语。

三、中期工作(2011年10月至12月)

1、学生开始课题的调研,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实验工作,撰写文献综述报告(10月底完成),交指导教师审阅、批准;

2、学生完成对论文初稿的写作(2011年10月底完成),交指导教师审阅、批准;

3、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先后完成二稿、三稿写作任务(2011年12月上旬完成)。

4、开展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工作;

5、学生于2011年12月上旬完成毕业论文的定稿任务。

四、后期工作(2011年12月到2012年6月)

1、指导教师评定自己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成绩(2011年12月上旬完成);

2、组织本专业指导教师分组交叉进行毕业论文的审阅工作,评定评阅成绩(12月中旬完成);

3、组成本专业若干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导教师准备答辩题目(2011年12月下旬完成);

4、组织对学生进行了本科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2012年1月上旬进行),并进行答辩成绩的评定工作;

5、对未通过形式审查、未通过分组交叉评阅、未通过小组答辩的学生安排进行二次答辩和拟定评为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进行优秀毕业论文答辩(2012年1月下旬进行)

6、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交有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全部书面材料与电子材料,按要求装订成册,完成毕业论文成绩的汇总和审定工作(4月底前完成);

7、协助系领导进行毕业论文的总结工作(5月份进行);

8、毕业论文及有关资料和成绩移交或递交给系教学秘书存档(5月份进行);

9、接受校教务处和督导组对本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检查(6月份进行)。

毕业生工作市场调查 篇7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根据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资助的“中国就业与就业政策研究”课题的详细报告得出的判断:中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越演越烈,堪称为“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1]。

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的研讨已经日益广泛深入,学生如果是“产品”,学校就是“加工厂”,“就业”无疑是检验“产品”的最佳标准。办学质量的好坏,往往通过学生的就业及其在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就可以显现[2]。目前国内各公办高校、独立学院及职业技术学院纷纷制定了毕业生追踪调查实施方案,以便展开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调查,目的就在于更好的指导学校未来的教学改革及发展方向。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为民办高校提供了一个大力发展的良好机遇[3]。但是,应当看到,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同一流高校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要通过调查,最真实的掌握当前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状况,客观的反映目前的毕业生质量和社会声誉,预测未来就业趋势,掌握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实力,以促进民办高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2

整体流程(如图一所示)

3 具体实施

3.1 第一阶段: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如何通过问卷中提出的问题来体现研究主题,并客观地反映真实的情况,是该调查研究的首要条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内容覆盖以下方面:

(1)知识方面:足够、适用的专业知识;

(2)能力方面:知识应用能力,学习新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科研)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

(3)品德修养方面: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责任感,事业心;

(4)业绩方面:工作业绩,团队合作能力。

调查问卷设计样本中典型问题举例:

(1)在现在的工作岗位工作状态怎样?非常好、还不错、勉强、不好;

(2)现在从事的是本专业的工作吗?是、不是、相关专业;

(3)能否胜任现在的工作?绰绰有余、能胜任、勉强胜任、不能胜任;

(4)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你工作中的作用大吗?很大、一般、不大、很少、没有用,所干非所学。

3.2 第二阶段:收集学生的联系方式并建立合理的网络平台进行数据收集

因为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都是利用网络平台来实现的,把传统的需要直接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式改为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方式展开调查,所以收集学生的联系方式,主要是指学生的QQ和电子邮箱,这也是为调查表的准确发放和回收做好准备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3.3 第三阶段:对问卷的答案汇总并分析

大学生调查问卷合计发放约300份,回收有效问卷约250份,回收率达约83%,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统计法和经验总结法及辅助的研究方法,将反馈信息准确的结论化,形成直观数据库---把问卷的答案汇总并分析,把答案反映的问题数字化,形成直观的数据库,并结合研究的目标给出问卷能反映出来的结论。

3结论与展望

通过调查发现了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工作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需求的主要差异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感受到现在该专业所针对的就业市场和学校开设的课程之间还存在一些相对脱节的问题。

对大学生来说,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理清社会需求,规划职业生涯,明确提高工作能力的目标;理清薄弱环节,制定践学计划,明确提高工作能力的途径;理清学习思路,注重把握重点,明确提高工作能力的方法;理清自身优势,学会推销自己,明确展示工作能力的技巧。

针对高校改善教学机制来说,应更新教学理念,把握社会需求,把传授知识与引导学生探索成才之路结合起来;改革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把专业知识学习与对口专业实践结合起来;改进教学方法,模拟职场环境,把案例教学与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结合起来。

民办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的调查与研究是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的定期开展网上调查和问卷调查,建立经常性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制度,形成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追踪调查的长效机制,增进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反映毕业生意见和要求,从而最真实的掌握当前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状况,预测未来就业趋势。以教学评估指导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反馈教学评估,对促进民办高校计算机系专业乃至学校其他相关学科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瑞春,顾国超.郑州牧专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2):61-63.

[2]杨怡,金晓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乐业率”探讨——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1):55-58.

高职毕业生社会流动状况调查 篇8

高职毕业生是指完成高职专业教育后走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群体,拥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高等专业技术能力,是市场上重要的人力资本群体。对高职毕业生的社会流动及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高职毕业生的社会流动状况及其形成机制,同时对高职教育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和完善社会功能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问卷填答方式进行调查,以安徽省公立高职院校2002年以后毕业的200名毕业生作为对象,有效样本为151份,回复率为75.5%。主要以铜陵、芜湖、合肥、阜阳4所高职院校为主,分别涵盖了安徽省的江南江北、淮南淮北等地,从学校性质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选择这样的样本进行研究有着较强的代表性。

高职毕业生的代内流动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的位置的变动,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是社会流动的一个类型(代际流动是指上一代父辈与下一代子女之间的职业地位或阶级阶层位置的变化情况,代内流动是指个人所经历的职业地位或阶级阶层位置的变化情况)。对于高职毕业生的社会流动,可以从职业流动视角考察,我们先分析其代内的职业流动。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在不同职业之间的变动,是劳动者放弃又获得劳动角色的过程,涉及就业区域、职业种类和从业职务等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流动与社会进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就业政策及个人职业能力等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职业流动对社会及个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就业区域流动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政策具有差异性,所以首先通过高职毕业生就业区域的变化来了解其社会流动。已有文献认为我国高职生就业地区集中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的热点。但是,安徽省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初次就业选择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都市和目前就业选择,在这些区域的比例均为18.45%,前后并未发生变化。相反,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在中小城市和一般省会城市就业;由于农村近些年的发展及村官选选拔制度的实施,部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了农村和小城镇等地区。

职业种类流动 本次调查共涉及建筑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业管理、文秘、电气自动化、环境艺术设计、会计、电子商务、采矿、社区管理、导游、通信技术、护理学、税务、数控技术等21个专业。调查结果显示,在初次就业中,92.72%的高职毕业生职业流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社会服务业等,而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及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行业工作的比例极少,共计7.28%;在目前就业中,这两个比例分别为89.4%和10.6%,前后对比,略有变化。

从业单位中担任的职务及工资水平 分析高职毕业生在所在单位中的职务变化及工资水平是从一个侧面了解该毕业生的职业地位和就业能力,也能部分地反映一个人一生的职业流动状况。这次调查将安徽省高职毕业生在从业单位中的职务分成高层、中层领导、部门管理和无任何职务四类。其中从无任何职务到有职务的比率由80.13%下降到59.6%,这个变化率最大。

同时,高职生毕业生的工资水平相关数据显示,初次就业中,工资最高水平在4000~5000元,处在这一水平的占样本总体的1.32%,而目前就业中,工资最高水平在9000元及其以上,占样本总体的6.62%,工资超过4000而低于9000元的累计比例达18.54%。

职业流动频率 为了了解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流动频率,设计了“你总共换了多少次工作?”这个问题, 结果显示,换过4次以上职业的占9.27%,换过3次职业的占22.52%,换过2次职业的占23.84%,换过1次职业的占21.19%,从未换过职业的占23.18%。

高职毕业生的代际流动

代际流动是指上一代(父亲)与下一代(子女)之间的职业地位或阶级阶层位置的变化情况,分析高职毕业生的代际流动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高职生群体在社会职业结构中的分布,也有助于高职教育学历过程对该群体参与社会竞争和向上流动的支持力研究。

受教育程度比较

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群体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与高职毕业生的专科学历水平相对比,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同为大专水平的占8.61%,大专以下的占89.4%,本科及以上的占1.99%。从数据结果来看,在受教育程度上,子女绝大多数都高于父亲,但也有少数不及父亲的受教育层次。

职业阶层流动

职业的变化根据陆学艺的十大阶层的划分,以高职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和具体工作类别为基础,在政府机关人员、事业单位人员、自营公司工厂雇主、个体工商户、私营公司工厂雇员(包括)、农业种植户和其他七种职业阶层上作出比较。把父亲职业地位和子女职业地位做交叉频数分析。

高职毕业生社会流动特点

根据以上对高职毕业生的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状况的描述,可以找寻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流动特点,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高职生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归纳:

第一,个体代内流动方向为向上流动,从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与目前就业对比来看,无论是在担任职务、收入水平、从事的具体工作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变化。第二,就业区域的选择趋于理性,有部分选择沿海和大城市,更多的却选择中小城市,甚至有的流向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在被问及“您最向往在什么地方工作?”时,选择沿海和大都市的占26.49%,而选择农村、小城镇和一般省会及中小城市的分别为5.96%和66.56%。第三,职业流动频率较高,但是流动范围偏小,一般在制造业中的某个特定行业内和服务业范围流动,而在服务业中,行业的选择也局限于商业服务,几乎很少涉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第四,代际流动总体是向上的,单纯从数据看,父亲职业地位处于最低阶层的高职毕业生的向上代际流动要比父亲职业地位处于最高阶层的高职毕业生的向上代际流动明显。

经济发展、社会开放与政策支持的影响

一个社会越开放,社会流动就越有可能。高职毕业生的高流动率与我们社会开放程度提高有很大关系。求职有各种人才交流市场提供信息和平台,就业任职通过公开考试竞争上岗,辞职只需一纸辞职信即可;我国宏微观经济稳定发展,产业不断升级,小微企业不断壮大;国家政策给予相关的鼓励和支持,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改变际遇的可能。这些都影响了高职毕业生的社会流动。

高职毕业生接受高职教育有各种原因,但是跟本科教育相比,只有起点不同,在过程和终点上不应该有不同待遇,不能因当初的选择而限制了以后更好的发展。所以,社会需要更加开放,尤其真正打破专业、学历、传统思想桎梏,给高职毕业生更宽阔、更平等、更公正的择业空间。

高职教育因素

教育是影响群体参与分层与流动的重要因素。高职教育为高职生提供了专业技术和应用型技能,是高职毕业生在社会立足的根本。在调查中,高职毕业生在制造业中的高就职率就体现了这一点,但调查同样也显示了从事工作与专业有38.41%的不对口率,这也表明高职教育面临发展的挑战。所以,高职教育应该在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的一致性上下工夫,在培养真正能适应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实践性人才上下工夫,而不是为高职生的社会流动制造“文化障碍”。同时,也要着力打造为高职生群体量身定做的就业体制,如合理的“专升本”制度,为部分高职生流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科研机关等增加“硬件”,使高职毕业生的社会流动方向更加自由、更加多元。

高职生自身的努力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生总量的不断增长及社会上对高职生的不公正待遇,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压力增大。这都影响了他们在社会上的职业流动。尽管如此,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因此气馁,调查中被问及“在目前的工作中,您认为高职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相比,有哪些劣势和优势?”时,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都能正视自己的劣势和优势,同时很有信心地面对,打算用自身努力弥补自身先前不足,积极寻找向上流动机会。

毕业生工作市场调查 篇9

关于就业率与起薪的调查

在2010年的8月15到20号,我进行了了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对于这个调查的进一步研究,走访了几个高校采取了访问形式,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毕业生就业率

随着高校改革和扩大招生,大学已经不是昔日那么高不可攀的学府,人们更多的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问题也是日益凸显,由于大范围的扩招,人才供过于求,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日渐增大,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03.4万增加到2005年的338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2001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仅为50%,比上年又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这是非常非常严峻的事情,人们为了读大学就是为了能够找一份好的、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这样的就业形势却让人么事与愿违,高校的扩招带来的并不是许多人的大学梦,而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据调查,毕业生“待就业”的专科和高职为24.3%,本科为23.0%,硕士和博士分别为12.1%和10.1%。都不是很高,单就这样看来虽然从“待就业”方面来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是最大的,但是与本科毕业生只相差1.3个百分点,而从“真正的落实率”来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优于本科毕业生。特别地,专科生在“已经确定单位”、“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其他灵活就业”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生,而本科生只是在“升学”和“出国/出境”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为这一批人也许他们更看重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层次,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学历越高,就业状况应该是越好的。

有趣的是,从另一组调查中,不难发现,一半毕业生起薪1500以上,男性是高于女性的,据调查,男性落实率略高于女性,男性比例为73.0%,女性为68.4%,两者相差4.6个百分点。女性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出境的比例达到19.3%,比男性高出3.9个百分点。男性毕业生起薪高于女性,男性月起薪为1500元,女性为1300元。

不仅是这样,最重要的起薪比较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大中城市就业四成以上,私企人气渐旺。调查显示,2007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情况,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45.2%,在地级市的占35.0%,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4.1%,在乡镇的占4.4%,在农村的为1.4%。与2005年相比,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略有上升。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34.2%、23.5%和12.7%,特别是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7年所占比例增加了17.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学校和科研单位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国家机关所占的比例略有增加,上升了3.5个百分点。

另外,从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来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依然重中之重,占34.3%,但是与2005年相比较,各类专业技术工作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减少了10.9个百分点,而

各类技术辅助工作(如技术员、护士、秘书、出纳等)、各类行政管理类工作、各类服务工作、一线生产工人所占的比例均有所上升,显示出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逐渐走向多样化,有更多的毕业生愿意从事服务性质的工作和一线生产工作。体力与脑力兼备的工作也是供不应求。

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但是由于扩招范围增大,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高校的不断增加和专业的迅速扩增为高校扩大招生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受教育经费的影响,部分高校新办的学院和新增的专业多为对设备、技术要求不高的非工程技术类学院和专业,人文专业居多,缺少技术性,这些高校的盲目扩招,致使一些学习成绩一般的生源进入高校,加之扩招后师资力量分配不均,缺少师资,给学生培养增加了难度,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下降。使毕业生在毕业后在找工作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下降,远远达不到企业所要求的条件,这样下来,就有更多的毕业生游荡于社会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许还会为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搞不好这部分学生还会走上一条不正确的道路,致使他们的人生走向偏差。

另外,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没有破解也是就业难的一大原因。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座谈会上,绝大多数毕业生没有就业的原因,主要是对岗位、薪酬、工作环境要求过高,期望做“白领”,对从事“蓝领”工作心有不甘。而在调查中,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评价不高。高校毕业生适应艰苦条件、高强度工作的能力薄弱,但企业从培养高校毕业生考虑,往往需要他们从基层、从生产一线做起。适应能力差、怕苦怕累怕压力的思想,使一些高校毕业生难以通过这样的磨炼和考验。

二、毕业生起薪调查

对于毕业生的起薪,另外一组调查数据显示: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高。从中位数平均看,专科毕业生月起薪为1100元,本科生为1500元,硕士和博士均为3000元。从数学平均值看,专科生为1410元,比2005年的1333元增加了77元;本科毕业生为1788元,比2005年的1549元增加了239元;硕士为3469元,比2005年的2674元增加了795元;博士为3252元,比2005年的2917元增加了335元。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科学平均数上平均来看,男性月起薪为1500元,女性为1300元,两者相差为200元。从算术平均值看,男性为1871元,女性为1696元,两者相差175元。同2005年的算术平均值比较,2007年男性和女性的月起薪分别增加了240元和189元。

第三,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科研单位、三资企业和国家机关的平均月起薪较高,分别为2411元、2346元和2249元;高等教育单位、部队、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居中,分别为2231元、1908元、1724元和1536元;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企业最低,分别为1448元、1201元和1162元。

第四,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行政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别为2128元、1998元和1959元;技术辅助工作、服务工作和一线农业从业人员居中,分别为1537元、1440元和1300元;最低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收入只有1165元。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2074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1635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平均为1507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1332元和1567元。

毕业生工作市场调查 篇10

一、调查目的:

进一步了解现在的英语师范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分析这些毕业生在教师行业中是否达到了要求以及存在的不足与缺点,从而来揭示时下英语师范本科毕业生应该如何扬长避短,端正自己的心态与态度,并以此来告诫像我们这样的英语师范本科在读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从而为英语师范生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英语教师指明努力的方向。

二、调查内容:

1.教师这一行业是当下热门职业之一,有75%的人认为他们选择教师行业是因为教师的稳定性比较强,也有大部分的人是因为教师的待遇福利较好。令我们失望的是,因为喜欢教师而走上教育这一条路的人占的比例还不到一半,那么这样情况下的教育结果会令人满意吗?

2.说到底,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前提条件还是为了赚钱和谋发展,超过一半的人会把地域、校园环境及教学设施、薪水及福利、培养与发展的机会这些因素纳入选择怎样的学校的考虑之中。

3.因此,我们也就不难发现,37.5%的英语师范毕业生并不热爱教育事业,也并不打算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教师,只是他们在离开校园之后的起始站,而他们的最终站会是更远,更高。

4.从学校和家长这一旁观者的角色来看,现在的英语师范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表现,与要求的教育质量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样的如此大的差距,到底是怎样造成的,需要我们深刻反省。

5.教学方法,是被68.8% 的人视为现在毕业生的最大的欠缺之处。虽然他们了解人物教学法、听说法等等的教学方法,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运用到实际中才是发挥到最好。同时,专业知识和研究课题的能力也是毕业生的薄弱项。

6.更严峻的问题是,现在只需要一张教师资格证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学校,更是在现代英语成为人人口中的必不可少的语言之后,英语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就更大了。要面对来自更大高校的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佼佼者,要面对自己是毕业于二流亦或是三流学校的一名毕业生,学校会选择怎样的应试者?家长会选择怎样的应试者?而无疑问,压倒性的比例证明了,大家都认同名牌大学,自然而然的无视了那些普通大学出来的英语师范专业的毕业生。

(以上调查内容出自网址:http:///jq/825406.aspx)

三、调查结果:

当前, 高等师范院校在注重向学生传授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 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师范生各种教学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实践方面, 又忽视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这可谓是一大失败。这些做法导致了相当数量的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 由于缺乏应有的教学技能技巧, 而不能在各自的教学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以下是我们就英语师范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查而进行的对策研究。

首先,作为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要在平时就不断的运用这些知识,可以去爱心学校,或是教学机构,在平时的实践中,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由此一来,我们在平时累积的点点滴滴,等到我们正式进入教师这一行业后,也就有了比同龄毕业生更多的经验和基础。

其次,作为英语师范生本人, 还应克服自身不足, 如胆怯、害羞等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有意培养自己大胆热情、开朗活泼的性格, 为以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教态自然大方的保障。

最后,师范生还应该在心理学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比如说,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方面、儿童心理学、组织心理学、智力心理学更方面时需学以致用。充分将学习的理论的知识运用到当前复杂多变学生心理状态中。

动漫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篇11

关键词:动漫类;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46-2

1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涉及动画专业的二维、三维、漫画插画、动漫衍生产品、动画数字娱乐、转本六个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数字影视特效、媒体包装、网络多媒体、数字娱乐四个方向,回收问卷351份,有效问卷342份(男女比为150:192),问卷有效率为97.44%。

2 调查结果分析

该调查主要从学生的择业态度、就业意向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

2.1 毕业生的择业态度

①关于就业形势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就业形势持“形势较好,容易就业”的比重占3.22%;持“形势正常”的比重为26.61%;认为“形势严峻,就业困难”的比重占41.23%;对此“不了解”的比重为28.95%。由此可见,学生面对就业现状存在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②对于自身就业状况的态度,调查表明,对自身就业状况持“很乐观”心态的比重是18.13%,持“有难度但能克服”的比重是63.16%,两者总比重是81.29%。从中不难发现,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状况的心态是基本稳定的,且是积极向上的。但持“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和“其他”心态的毕业生仍然占有不小的比重,为18.71%。

③关于择业观念,调查表明,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占40.94%,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占40.35%,选择“继续深造”的占7.60%,选择自主创业的占7.89%,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其他”的占3.22%,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其实对就业和择业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基本都抱持积极的就业态度,还是比较理智地面对毕业就业环节。

④对于毕业生自己目前所处就业状况,调查表明,“已就业”的学生占2.92%,“意向就业”的占24.56%,“正在

寻找中”的占48.54%,“拟出国”的占7.31%,“拟考研”的占7.60%,“准备自主创业”的占5.56%,由此可见,学生们面对就业,主动出击的学生占大部分,且目标基本明确;但是仍然存在不想就业的学生,“暂无就业意向”的占3.51%。

⑤对于创业的态度,调查显示,“在创业准备中”的占0.88%,“正在考虑”的占7.60%,“对创业不清楚”的占21.05%,“不创业”的占70.47%。这表明,随着国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学生已不在局限于择业就业的模式中,毕业生存在创业意向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大。

2.2 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①对于优先考虑的就业区域,调查表明,希望到“江浙沪地区大中城市”的学生比重最大,占70.47%,其他依次为“广州、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占8.48%,“京津地区”占6.43%,“江浙沪地区县以下小城市”占6.14%,到“中部大城市”、“东北三省大中城市”、“西部大中城市”的学生比重都比较小,分别仅为4.97%、2.05%和1.46%。可能由

于学校处在南京,再加上生源的分布,绝大部分学生愿意留在江浙沪区域,选择去中部、西部等中小城市的学生较少。

②对于意向行业和行业性质的选择,调查表明,毕业后32.75%的选择“IT与通讯业”,11.11%的选择“金融、证券、保险业”,33.92%的选择“商贸业”,55.85%的选择“新闻出版业”,15.20%的选择“政府机关”,6.73%的选择“房地产业”,9.94%的选择“旅游交通民航业”,3.22%的选择“制造业”,3.51%的选择“医药食品业”,2.63%的选择“电力、石化等能源业”;对于行业的性质,选择“民营企业”的学生比重为15.50%,选择“国营企业”的比重为38.60%,选择“外资企业”的比重为36.55%,选择“私营企业”的比重为16.67%,选择“合资企业”的比重为12.57%,选择“政府机关”的比重为15.79%,选择“自主创业”的比重为23.98%。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于行业的选择已不再只要求专业对口,已开始面向多种行业,更加多元化的去就业,符合国家倡导“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整体就业政策。

③对于就业岗位初始月薪最低要求,调查数据表明,对单位提供的初始月薪最低要求在“2001-3000元”的毕业生占42.11%,“3001-4000元”的占36.26%,“4001-5000元”的占9.36%,绝大多数毕业生关注单位提供的工资待遇,并且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2.3 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①对于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调查表明,考虑“个人发展机会”的学生占38.60%,考虑“经济收入”的占23.98%,考虑“工作稳定性”的占11.70%,考虑“个人兴趣”的占11.99%,考虑“专业知识的应用”占7.02%,考虑“生活环境”的占4.09%,考虑“找到一份工作就好”的占1.46%,“由家长决定”的占0.58%,“其他”的占0.58%。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最看重个人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收入等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因素。

②对于影响毕业生择业决定的因素方面,调查表明,毕业生在做择业决定时,主要从“个人发展空间”、“薪金福利”、“地理位置”、“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行业发展空间”这几个方面考虑,分别占的比重为53.51%、53.22%、46.20%、46.20%和31.87%。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于与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因素的重视性。

③对于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方面,调查表明,随着媒体的发展,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其中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大,绝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承载和传达。通过“老师、亲戚朋友”的比重为30.70%,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比重为13.16%。

④对于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最缺乏的素质,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缺少“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此,在校期间,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践十分有必要。另外,有26.61%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欠缺“沟通协调能力”,缺少“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占16.37%。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还需要增加交流沟通以及抗挫折方面的能力训练。

⑤为促进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学生希望学校能从多渠道去帮助大家获取信息和机会,以及能力的提升。“为同学多提供实践机会”占比最大,达78.36%,“多联系用人单位”占47.66%,“加大就业信息发布密度”占46.20%,“多开设创业指导”占29.53%,“召开校友座谈会”占10.82%。

⑥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最希望获得的信息,调查表明,希望获得“用人单位信息”的比重占48.54%,希望获得“应聘技巧”的比重占40.06%,希望获得“专业出路”的占39.77%,希望获得“职业规划辅导”的占25.15%,希望获得“创业指导”的占17.25%,希望获得“求职心理辅导”的占11.40%,由此可见,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是最大的,同时缺少应聘技巧的练习。

3 思考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面临毕业时的就业心态比较理性和稳重,基本的就业期望与自身状体符合,能够注意到自己的就业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并且能够主动利用多种资源来帮助自己就业。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就业定位,求职主动性较差,认为没有适合自身的工作机会和岗位,或者不愿意到西部等地区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观念。

3.1 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促进毕业生求职能力

学校在开展课程设置时,应适当增加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就业与职业生涯辅导。在开展课程学习的同时,应适时开展介绍社会现实状况,注意引导大学生将自身兴趣、职业理想、职业能力等结合起来形成职业意向,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活动。

3.2 加大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学生对信息资源利用的不高,是影响学生顺利就业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学校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收集需求信息,并发布给学生;同时建立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的双选,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

3.3 加强基础文化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的衔接,拓展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生所学为艺术类专业,如能真正做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是大家共同期盼的,但艺术类岗位的短缺,若要求专业对口,那必将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就业。因此,扩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空间是必须要去实现的。庆幸,学校与学生都已经在做尝试,学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更多的提供就业渠道;学生打开了思路,将自己在校内所学和在校外所学结合起来,扩大就业领域。

3.4 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自我调试

大学生在就业地区、期望的职业和薪酬方面都有趋同的现象。都愿意选择经济发达地区、都倾向于工作待遇好、发展好的工作。这个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自身间的竞争,造成了同学之间的就业困难,而且对整个资源的利用上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应该将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国家、社会的需求进行融合,转变不恰当的观念,正确定位自己的求职意向,放开眼界到更大的地域范围、行业范围和单位性质范围去寻找自己的位置。求职就业本就是大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评价自己,科学确定目标,用于面对各种竞争。毕业生应该面对现实调整就业预期,就业第一份工作并不能判定一生,可能经过三到四次的职业调整,才能做好匹配。

3.5 增强大学生创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

上一篇:一篇德语的自我介绍下一篇:庆祝建党93周年之浙江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