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空表(精选12篇)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空表 篇1
西南大学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校友:
您好!我们是西南大学招生就业处,为了系统、全面、具体地了解我校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我们展开了这项调查研究。本研究所有问题答案无对错、好坏之分,您的回答我们绝对保密,调查结果仅供科学研究使用。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如实的回答,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合作!
1.您的个人信息
学院: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专 业:_____________性别: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
2.您的家乡是()
A.大城市B.中小城市C.城镇D.农村
3.您的政治面貌是()
A.中共党员B.民主党派C.共青团员D.无党派
4.您现在的工作单位性质()
A.党政机关B.事业单位C.国有企业D.非国有企业E.基层项目
F.科研项目单位G.自主创业H.灵活就业I.部队J.其他________
5.您现在工作的行业类别()
A.教育业B.金融、证券、保险、商贸业C.新闻出版、传媒广告业
D.政府机关E.IT与通讯业F.电力、石化等能源业G.医药食品业H.旅游交通民航业I.房地产业J.制造业K.其他________
6.您目前的行政职务()
A.无B.部门管理C.中层领导D.高层领导
7.您现在就业单位所属地区()
A.泛东北区域经济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
B.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
C.陕甘宁区域经济体: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D.中原区域经济体:包括河南、湖北、湖南
E.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
F.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
G.西南区域经济体: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H.西部生态经济区:包括西藏、新疆
8.您现在就业单位所在区域层次()
A.省会城市及直辖市B.省内发达城市C.省内其他城市D.县级市或县城E.乡镇
9.您目前的月薪是()
A.1000元以下B.1000—3000元C.3000—5000元D.5000—7000元E.7000元以上
10.您对现在的工作各方面满意程度:
(1)目前就业总体状况()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较不满E.很不满意
(2)工作单位所在地区()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较不满E.很不满意
(3)薪酬福利水平()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较不满E.很不满意
(4)组织文化()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较不满E.很不满意
(5)个人发展空间()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较不满E.很不满意
11.您所选工作与专业是否吻合()
A.完全对口B.基本对口C.有点关联D.不对口
12.工作后您经过多长时间才胜任工作()
A.六个月左右B.三个月左右C.一个月左右D.上岗即可
13.您获得第一份工作的时间是()
A.实习时B.毕业时C.毕业后3个月内D.毕业后半年内E.毕业后一年内
14.您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是()
A.1500元以下B.1500—3000元C.3000—4500元D.4500—6000元E.6000元以上
15.你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专业不对口B.就业信息少C.欠缺就业技巧D.对政策不了解
E.个人定位不当F.缺乏社会关系G.缺乏相关工作经验H.其他________
16.您在大学期间对个人的职业有无规划()
A.有非常明确的规划B.有比较明确的规划C.有比较模糊的规划D.无
17.您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
A.学校校园网B.校园招聘会C.社会招聘会D.新闻媒体
E.人才职业介绍机构F.社会其他招聘网站G.其他________
18.您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吗?()
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较不满E.很不满意
19.你认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下哪方面最重要?()
A.就业形势与政策B.就业流程C.面试技巧D.就业心理调适E.生涯规划F.职业测评G.提供就业信息
20.您对校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空表 篇2
一、文献回顾
(一) 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涵义
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品德、个性和身心健康的综合素质(郑学宝、孙健敏,2005)。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要研究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的现状,基本前提是界定会计专业素质的要素,即专业素质是如何构成的。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中“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的概念,能力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角色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胜任特征素质的组合,又称为胜任力模型(郑学宝、孙健敏,2005)。由此可以认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具体体现为职业胜任能力。
(二) 国内相关研究
近年来国内关于会计教育现状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多,如对现状问题的描述、对国外会计教育经验的推介等。而以统计数据为依据或调查采访等形式的研究并不多见。一是关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或胜任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重要性的研究。这类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权威部门或职业团体为主导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最终以指南、公告、白皮书等权威文件的形式发布,成为会计教育或会计行业的的指南或导向性文件(AECC,1989;AICPA,1999;IFCA,1996,2003),详细内容将在后面的问卷设计中介绍。另一类是研究者以需求方或毕业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能力。林志军、熊筱燕和刘明(2004)以会计从业人员、会计教师以及会计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会计教育中所需注重的知识、技能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评估,得出会计人员最重要的十项知识要素和十种技能。许萍(2006)随机抽取了600条国内外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员招聘信息,按照拟聘人员具备某项能力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重,对各项能力进行了排序。张俊瑞和刘东霖(2005)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机调查了国内各行业对于财经类人才的需求状况。刘书兰(2006)根据对会计毕业生的回访调查,总结出一个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必备基本素质和能力。二是关于如何评价我国会计人员或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水平的研究。张俊瑞和刘东霖(2005)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机调查了国内各行业对于财经类人才的各方面能力的评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财经类人才已经具备一定的财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大多数单位认为其缺乏实际应用与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调与合作能力欠缺,组织领导能力亟待提高,在实际的工作中创新性不高,国际化人才紧缺。
本文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将以上问题结合起来研究:首先,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构成要素的重要性水平如何;其次,我国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如何,与会计职业素质要求之间存在多大差距。
二、研究方法
(一) 问卷设计
首先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进行界定和分类。目前关于职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方法最常用的是能力投入法,或称能力素质法。AECC在1989年提出,作为一名成功的公众会计师应具有的素质包括:一般知识、组织和商业知识、会计和审计知识(可将以上三方面归纳为知识)、沟通能力、智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会计专业技能(可将以上四方面归纳为能力)、个人素质和态度(实际上是会计职业伦理或文化价值观)。1999年AICPA发布了“AICPA会计职业核心能力框架”,在其第一阶段框架种提出未来会计行业从业者作为一名终身的学习者需要培养的三方面的能力,分别是专业职能能力、个人能力和广阔的商业视角能力。该框架具有明显的大学会计教育导向。IFAC在1996年发布的IEG9“职业会计师的教育准备、职业能力评价和经验要求”中,认为能力来源于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知识包括一般知识、组织行为与商业知识、会计和相关知识以及信息技术;技能包括智力、人际关系能力及交流技能;职业价值观指职业会计师所需具备的正直、客观、独立、遵守职业道德、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终身学习等品质。遗憾的是我国关于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权威框架还是空白(周宏、张巍、宗文龙等,2007;邓传洲,2004)。秦荣生(2003)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知识结构包括基础文化素质修养、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业务胜任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王晓娜(2004)在借鉴国外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研究的基础上,从素质能力法的角度提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包括职业品格、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方面。
由此可见,研究者虽然对会计人员(或称会计师)专业素质构成要素的具体分类存在分歧,但大多数都认同会计专业素质由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构成。另外,随着商务活动的日趋复杂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我国会计行业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此笔者将其单独作为一项专业素质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会计专业素质分为知识、技能、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四个要素。在问题回答选项设计方面采用利克特量表法(1ikert scaling),量度用1~5量分表示。各评分表示如(表1)所示。
(二)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文将调查对象确定为以下四类:一是会计教育理论界,即从事会计教学或学术研究的人员;二是会计实务界,包括注册会计师和企业、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人员;三是非会计专业管理人员;四是会计专业大四学生。采取两种方式发放问卷:一是电子邮件调查,二是纸质问卷填答。调查渠道包括:走访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发放纸质问卷并当场回收,到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班、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高级会计师培训班现场发放纸质问卷并当场回收;对沪市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通过电子邮件回收问卷等。
(三) 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96份,回收问卷673份(剔除无效答卷125份),实际回收率69%。样本数据如(表2)所示。
(四) 数据分析方法
会计专业素质的重要性程度和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满意度的总体评分,是所有样本相关项目评分的算术平均数。重要性水平反映了受访者对专业素质的期望,而满意度反映了受访者对毕业生专业素质的实际评价。因此,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进一步考察各项专业素质重要性程度(期望值)和毕业生专业素质满意度(实际值)的偏差。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受访者按职业背景和学历背景分组,进一步分析不同受访者对专业素质重要性和对毕业生满意度的看法的差异。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会计人员各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分析有关分析如下:
(1)整体结果分析。从总体统计结果来看(表3),受访者认为各专业素质按重要性程度排序依次为职业道德素质(分值4.4)、职业判断能力和技能(分值均为4.1)、知识(分值为4.0)。从中位数来看差异更明显,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评分中位数达到5.0,其他三项素质重要性评分中位数均为4.0。说明受访者认为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要远超过其他专业素质,其次重要的是职业判断能力和技能,知识的重要程度最低。
(2)受访者分组统计结果分析。不同职业、学历关于各项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排名的分组结果如(表4)所示。在职业背景分组中,会计职业道德被各组公认为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就其他三项素质而言,教师组(包括研究人员)和管理组认为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同等重要,而技能排在最后。这与会计实务组的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实务组认为技能的重要性仅次于职业道德素质,再次是职业判断能力,最不重要的是知识。不同学历受访者对专业素质重要性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硕士以上学历组认为职业判断能力最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会计职业道德,而知识的重要性又要高于技能。而其他两组则认为职业道德最重要,技能排在其后,再次是职业判断能力,知识最不重要。
(二) 对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状况的评价及其与专业素质重要性差异的分析有关分析如下:
(1)整体结果分析。从总体评价结果来看(表5),受访者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四项专业素质的评价均不甚理想。满意度最高的是知识素质,满意度为3.5,中位数达到4.0。其次是职业道德素质(分值为3.1),再次是技能(分值为3.0),最不满意的是职业判断能力(分值为2.7),尚未达到“一般满意”程度。同样,将各素质的重要性平均分与满意度平均分相比较,从而分析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的期望值和实际值的差异(表5)。可以发现,四项素质的偏差值都为负值,说明当前大学会计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各方面专业素质与会计职业要求之间均存在差距。分项来看,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和技能的偏差均超过1.0,表明当前会计毕业生在这三项素质方面差距最为显著。相对而言知识素质的差距最小(偏差值为-0.5)。
(2)受访者分组分析。不同分组对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满意度排名及其与重要性程度的偏差见(表6)。从职业分组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对会计毕业生的各专业素质满意度排序相同。教学研究组对各素质的满意度与重要性程度之间的偏差更大,说明他们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相对于其他组更为悲观,也许是低估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水平。从学历分组来看,硕士以上学历组对毕业生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评价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受访者。同时,他们认为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要优于会计职业道德素质,而其他两组则相反。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两项素质的偏差值均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加大。
四、结论和启示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的目的是考察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状况。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职业道德素质,其次是职业判断能力、技能,最后是知识;而会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与会计职业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其中在职业道德素质、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三方面差距显著。不同职业和学历受访者的看法存在某些分歧:从职业背景看,教学研究人员和非会计专业管理人员认为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比技能更重要;而会计实务人员则认为技能更重要,最不重要的是知识;教学研究人员对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评价较其他受访者更为悲观。从学历背景看,硕士以上学历受访者认为职业判断能力最重要,其他受访者认为技能最重要;硕士以上学历受访者对毕业生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评价较其他受访者更低,同时认为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要优于会计职业道德素质,而其他受访者则相反;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满意度和期望值的偏差均随着受访者学历的升高而加大。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空表 篇3
一、大学毕业生对四年学业的回顾
转眼间,大学生活结束了,在这四年里大家有得有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85.2%的同学对大学生活满意;思想成熟和知识增长各占81.3%;能力的提高占41.2%;2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一般,原因是同学们之间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只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少,缺乏理解。仍有2.87%的同学不满意大学生活,认为大学生活没有收获,这些同学是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弱势群体,应将其作为学生将来工作的重点。
专业技能是衡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77.76%的同学对自己研究的专业领域的成就持乐观态度;19.4%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持悲观的态度;2.73%不发表意见。有同学指出专业重要,但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基于调查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对大学生选择专业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高考选报专业时主要依据自己的兴趣(占53.6%)和就业市场(21.4%)。热门专业9.8%;就业市场21.4%;自己的兴趣46.7%;性别因素1.4%;其它15.9%。填报高考志愿时,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是由自己决定或与父母商量的,占89.1%,有15.43%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74.1%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在进一步对专业不满意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如下:自己不感兴趣(占总调查人数的48.2%);专业前景不好和就业困难(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16.1%和26%);受家庭影响的占0.9%;其他因素的占3.2%。由此可见,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感兴趣。其次,影响专业学习的因素,除了专业兴趣外,还与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生涯动机、个人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个性特点等有关,这些都是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中应该重要考虑的方面。
二、毕业后的打算
随着毕业的的临近,是继续“在国内”攻读研究生学位,还是选择“出国留学”或及早就业,再次成为大四毕业生的热门话题。其实是否选择出国留学还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作出多方衡量。52.7%的同学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考研(其中69.44%的同学考本专业;30.55%的同学跨专业考研);30.5%的同学选择先就业;10%的同学选择出国或创业。在选择就业的同学当中同学们对自己的初次择业期望:47.22%选择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5,55%选择专业一定要对口;8.337%选择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27.77%要求待遇要好;5.55%的选择是工作稳定最重要;13.88%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要强调的是:出国留学仅是为自己提供了一次机会,至于能否很好的把握住,则要依个人的努力程度而定。但有些学生和家长由于误读政府政策,信息了解不到位,或忽视学生自身个性特质,跟风选择出国留学。主要表现在盲目选择留学国家和专业,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使学生抱撼终生,也造成了社会总体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关于择业
据悉,去年,全国新增高校毕业生212万人,到年底还有近20%没有找到工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择业难度也日趋明显。在目前的情况下,充分就业显然是不现实的,而选择职业之难还不仅仅来自就业机会的多寡,更多的来自择业者自己对职业的理解。
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有理想、有追求,成为青年学生的主体形象,在时代变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从总体分析,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支流问题不容忽视;思想情绪稳定活跃,但在许多问题上,表而上焰向于务实,深层次陷入迷茫困惑。大学生界定人才的主要标准:64.86%社会工作能力的认可度;16.21%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13.51%英语;5.40%毕业学校的知名度。在学校出现考研热、实用知识热、晚自修率高、去图书馆人多的现象,学习压力、就业市场的竞争,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完善,对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在择业中作用的看法也很务实,比例占到22.85%;重要但是只是一个方面的占62.85%;在国内工作无所谓的占14.28%。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注重功利,价值多元化。深入分析,部分学生的成才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并力争社会的认可。
所以,同学认同的最主要的择业标准:47.22%看重的是待遇;43.58%看重行业发展的前景;23.07%考虑个人爱好(如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5.12%认为择业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首选的工作单位是私企的占31.57%;事业单位的占23.68%;行政单位的占10.52%;外企的占23.68%;国企的占5.26%;自主的占5.26%。职业,被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转向,追求工作要轻松一点,环境要好一点,待遇要高一点,造成了择业初期一些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所以,“择业难”从某种意义上为个人价值观所驱动。关于择业,我们历来主张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首先是谋生,其次谈发展。
由于机遇等因素,人并不能百分之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但人不能因此而不工作。分析当前大学生心中认同的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个人能力26.19%;社会环境17.85%;社会实践经验15.47%;学历问题13.09%;地区经济发展情况13.09%;高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配合14.28%。对单位工作是有机会就跳槽,或有更好的机会就跳槽的占73.52%;一有机会跳槽的占20.58%;不确定的占5.88%。其实,人的兴趣是有弹性的,有时个人兴趣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培养。你对某个职业没兴趣,可能是因为你不了解那份工作,关键是要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你选择社会。也是在接受社会的选择。在选择职业时,贪图高薪和安逸是最要不得的。个人成才是如此,个人致富也是如此。不少大城市出现的“许多工作没人做,许多人没工作做”的状况,说明人们在择业时的短视与轻率,最终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四、求职途径
投简历,参加笔试,迎接面试,人们都有了太多的相似,就业方式从就业双方来讲都有太多的可能和不可能,所以必须积极主动、卓有成效的从各方面来包装自己。在求职前对自己进行包装的看法有:58.82%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因为包装是现代职场基本的要求;20.58%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显的做作;14.70%持中间态度;5.88%的同学无所谓。
考大学是为了有个工作,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工作,不管是家长,还是大学生,都不可能甘心,所以家长及亲友十分关注孩子能否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求职途径主要是依靠学校的招聘会占24.13%; 人才交流市场占31.03%;查找相关就业信息,从中获取机会占25.86%;得到老师帮助的占8.62%;其它的占10.34%。
如何看待自主就业与家庭成员的关系7027%不排除在家庭的帮助下,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18.91%选择自力更生。
五、对学校提供就业指导的满意程度
据调查显示,对各校就业平台的利用情况如下:利用招生就业网43.90%;《毕业生就业实用手册》7.31%;《就业指导报》17.07%;就业辅导课14.63%;其它17.07%。
六、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还有一个怎样转变择业观的问题,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适合大学生就业,比如民营企业、公共领域。教育部门在管理要转变职能,高校在办学上要转变思路,大学生在择业上要转变观念。当问到你认为求职当中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时:16.66%认为是表达能力不强;48.88%认为是社会交际能力差;8.33%认为和形象有关;11.11%认为专业知识不过关;19.33%认为家庭没有背景。
在择业中,你如何看待签署就业协议:73.52%同学认为必须签协议,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方法;&82%的同学暂时不签,有了反而成为制约自己的枷锁;11.17%无所谓,看公司的惯例;5.88%尽量争取。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空表 篇4
立的填写。在最符合您的选项下打√。真诚的感谢您参与此项调查。谢谢!
淮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1.(单选)您觉得现在应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
A 非常乐观B 比较乐观C 一般,感觉不冷不热D 比较严峻E非常严峻,感觉无希望
2.(单选)即将面临毕业,您的毕业打算是?
A选择单位准备就业B准备考研提升自己C 准备自主创业D出国E暂不就业F有其他打算
3.(单选)您在选择单位时看重的是什么?
A符合自己职业规划就好B看重是否专业对口C公司的福利和待遇D工作单位的地域
E自己在该单位的未来发展F其他方面
4.(单选)你认为自己比较理想的工作地区在?
A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B东部沿海发达城市C西部大中城市
D普通中小城市E乡镇或农村
5.(单选)您认为比较理想也有可能实现的工作单位是什么?
A机关事业单位B国有企业C 外贸企业D大型民营企业
E中小企业(包含私企)F自己创业G无所谓,能就业就行
6.(单选)关于薪酬问题,您对毕业后的薪酬预期是多少?
A 1000元以下B 1000元——2000元C 2000元——3000元D3000元以上 E多少无所谓
7.如果可以,您准备在基层工作多长时间
A两年以下.B 三到五年C 视情况而定
8.(多选最多可选三项)在以下能力中,你认为你的强项有
A社会活动能力B表达能力C团队协作能力D适应能力E创新能力
F管理能力G创业能力H实践能力I综合分析能力J自学能力
9.(多选最多可选三项)您认为自己在就职市场上的劣势主要有哪些方面?
A 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B 沟通协调能力C 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D 相关工作和实习经验E 专业知识和技能F 其他(请注明是什么:)
10.(多选)您为毕业后的就业做了以下哪些工作?
A 通过兼职或实习获取工作经验B 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C 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D经常与老师或已毕业的师哥、师姐探讨E 参加职业资格培训F 其他
11.(多选(最多可选三项))求职之初,你最希望得到学校哪些方面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A职业生涯规划与职后发展指导 B简历制作、求知礼仪和面试技巧 C国家就业的政策解读
D个性化的就业心理辅导 E收集和整理人才需求的信息F向社会发布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和信息 G学校往年毕业生就业状况(数量和去向)的统计及就业市场分析
12.(多选)您认为哪种就业推荐工作方式更有可能给您带来就业机会:
A学校组织的招聘会B各地方人事主管部门组织的招聘会c网络招聘会D专业教师推荐
E亲属和朋友的推荐F 其他(请注明是什么:)
13.(多选)你对以下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哪些比较了解()
A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B 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 C 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D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就业E困难学生就业帮扶F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G “特岗教师”计划H大学生村官计划I“三支一扶”计划J都不了解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空表 篇5
亲爱的各位同事:
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读这份问卷!此次调查问卷是为了了解廉洁从业风险防范方面的信息,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廉洁从业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做好铺垫。本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以便真实反映有关情况,请如实填写。再一次感谢您的配合!
1、您认为开展廉洁从业风险防范有必要吗?
A有B没有C 无所谓
2、您认为如何提高廉洁从业意识?
A坚持廉洁从业教育B加强廉洁从业宣传C 其他
3、您平时通过哪些方式获得廉洁从业信息?
A单位组织学习B网络C报刊杂志D 其他
4、您认为对于腐败现象应采取哪些措施?
A坚持思想道德建设B加强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C 其他
5、您认为自己所处的岗位是否存在廉洁从业风险?
A是B否
6、您认为自己所处的岗位存在哪些廉洁从业风险?
A思想道德风险B业务廉洁从业风险C违法违纪风险D 重大决策风险
7、您认为本单位是否重视廉洁从业教育?
A非常重视B比较重视C 一般D不重视
8、您认为廉洁从业教育多长时间开展一次较好?
A一个月一次B一星期一次C 长期坚持D一天
9、您认为廉洁从业教育能否起到预防腐败的作用?
A能B不能C不好说
大学毕业生实习状况的调查问卷 篇6
关于大学生实习法律问题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2011级的学生。实习已经越来越成为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泰安市五所大学学生对实习法律问题状况,为对其进一步地分析提供实证材料。本问卷的填答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在此调查中我们将不会涉及您的个人隐私,希望您放心填写并认真作答。真诚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健康快乐,事业有成!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年龄:
3、您的专业:
4、您现在就读的年级:
5、您的实习单位类别:
□ 国营企业□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学校等事业单位□ 政府机关□ 其他_______
6、您认为大学毕业生为什么要参与实习?
□ 加深对职业与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职业□ 提高为人处世能力,为从学生向职场人士转变做准备□ 增强找工作时的竞争优势□ 学校要求
7、您实习前是否考虑专业对口?
□ 是的,并已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
□ 是的,但我并未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
□ 不考虑,只要能学到东西任何实习岗位都可以
8、您实习前是否对用人单位有薪水要求?
□ 是的,并已找到符合自己薪水标准的单位
□ 是的,但并未找到符合自己薪水标准的单位
□ 不考虑,任何薪水都可以
9、您如何获得现在的实习岗位?
□ 实地询问□ 校园招聘□ 网上申请□ 家人亲友帮助□ 学校提供信息1
□ 其他________
10、您在获得现在的实习岗位之前,是否拥有其他社会实践经历?
□ 有□ 没有
11、您实习的时间有多长?
□ 一个月至两个月□ 两个月至三个月□ 三个月至四个月□ 四个月以上
12、实习前你是否与单位签订了实习协议?
□ 是□ 否,但在人事部门进行了登记□ 没有签协议也没有登记
□ 不知道实习协议
13、您对关于大学生实习的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
□ 非常了解□ 一般□ 不清楚
14、您主要从哪些渠道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 国家普通法宣传□ 自己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自身经历□ 其他
15、在工作中,如遇到实习单位违反实习协议的情况,您会:
□ 找政府部门解决□ 找单位领导协商解决□ 不予计较,以后再说□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其他
16、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您首先想到的是:
□ 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用武力解决□ 通过关系解决
□ 感觉很委屈,但认为也没有办法的事□ 根本不在意
13.“实习大学生”的实习期法律规定为多久?
□ 3个月□ 6个月□ 1年□ 不知道
12.你觉得实习大学生属于正式劳动者吗?
□是□ 不是□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14.你认为“实习大学生”的工伤赔偿问题是否等同于企业正式员工的工伤赔偿问题? □ 等同□ 不等同□ 不清楚
15.你觉得最能有效解决大学生此问题的途径是:
□ 依靠国家立法□ 依靠社会各界的监督□ 由学校就业部门解决
□ 出现问题后企业与“实习大学生”协商解决□ 按照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解决
16.你觉得这类问题的争议焦点在于:
□ “实习大学生”的身份界定□ 立法上的疏漏□ 企业内部制度问题□ 其他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空表 篇7
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当前,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白城地区各个高校都采取积极的手段, 比如引导用人单位正确调整招聘条件, 积极联系人才中介机构, 举办人才供需见面洽谈会, 多方拓展就业渠道, 提供就业机会, 进行就业指导, 帮助办理相关手续, 以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 实现尽可能条件下的最充分就业。
1、不要因攀比而失去良机。
白城电大就业指导老师郭先生说, 一些毕业生求职时存在攀比心理, 特别是优秀学生, 看到条件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就认为自己必须找一个更好的, 否则就很没面子。其实, 这种攀比心理极其要不得。据悉, 各高校尚未签约或落实就业意向的学生中, 相当一部分就是各方面素质能力都较强的优秀学生。越是优秀学生虚荣心就越强, 总认为既然自己各方面都最出色, 所找的工作也应该是同学中最好的, 于是, 在攀比的过程中丢掉了很多就业机会。
2、要正确评估就业力, 调整就业期望值。
现在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许多找不到工作的学生, 多是期望值和社会实际发生结合点不是很好。现在, 毕业人数在增加, 而热门行业用人需求在减少。其实, 基层、中小企业和生产第一线都是很缺人才的, 便学生愿意去大中城市就业, 都希望在收入可观、社会地位好的行业工作, 这样势必造成就业的瓶颈, 造成就业难。毕业生不应该只把眼光聚焦在一些热门行业和一些大中城市上, 大多数的毕业生在没有工作经验、缺少对社会的了解的情况下, 完全可以先就业再择业, 先找个岗位锻炼自己, 积累各个方面的经验, 然后再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更合适的工作。白城职大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李先生忠告, 作为新世纪的高校毕业生应该知道就业的困难, 并据此调整就业期望, 但也没有必要过度恐慌。他说, 大学生在上学期间, 就应该对将来的就业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 站在今天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
面对未来, 每个人都需要梦想的牵引, 都需要勇敢地去经历, 但是要“梦想高远, 脚踏实地”, 在理想与现实间为明天定好位, 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因为适合自己的, 就是最好的工作。这是不少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希望通过记者告诉广大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的建议。
二、中小企业就业空间最广阔
随着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 非国有单位成为我省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白城市的民营企业, 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据师范学院就业指导老师陈先生介绍, 截至目前, 毕业生到非国有企业单位就业的至少有50%, 其中至少80是到中小企业就业。今年电大毕业生大部分的就业去向也将是中小企业。有关人士称, 中小企业成为白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已是现实。
三、就业新亮点——社区就业、崭新岗位趋热门
“社区居委会干部”成求职热门。随着白城市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 社区工作成为“香饽饽”的现象在我市也已经出现。在招聘社区工作者中, 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师范学院电大职大等院机关报的本科毕业生。这表明, 大学生争当社区工作者看不见然出现。洮北区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社区整合社区建设的深入, 社区工作已经扩大到发展社区经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治安建设社区文明等方面。社区的职能与任务的转变, 要求社区工作者的素质要有相应提高, 以专业化的面貌来服务大众;将来随着社区产业化进程的加快, 社区建设将需要大批各式各类的专业人才的加盟, 同时, 社区工作者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管理。因此, 大学生应聘社区工作者已不再是新鲜事。
总之, 在当前新形势下, 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通过健全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推进教育改革、更新就业观念, 才能缓解直至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艳红:《高校开展女大学生择业观教育之我见》,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年12期。
[2]陈旭峰:《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教育学术月刊》, 2010年12期。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空表 篇8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高毕业生总体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否顺利?在职业岗位上纵向发展情况及创业状况怎么样?需要职业学校进行哪些教学改革?等等。为掌据以上情况,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2.调查对象:长垣县2006--2013年毕业的部分中职生,共涉及8 个专业835名毕业生
3.调查时间:2014年8月至2014年11月。
4.调查方式: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过程中,我们共走访了36家民营企业和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了835份调查问卷(回收827份)。分析结果如下:
1.就业渠道
调查结果表明(图1),学校成功推荐就业的占到9.79%,参加企业招聘成功就业的占14.63%,经亲朋介绍就业的占73.52%,自己创业的占8.34%,其他(包括未就业)占5.80%。
2.就业工资待遇
调查表明(如图2),毕业生的工资收入情况受行业、工种、劳动强度、个人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接受调查的827名毕业生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2.06%,2000--2500元的占10.16%,2500—3000元的占20.19%,3000—3500元的占43.89%,3500以上占23.70%。
3.职业生涯纵向发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图3),职高毕业学生受学历限制,在职业生涯纵向发展方面空间有限。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在专业技术等级提升方面困难重重。受调查的827人中,具有为初级工证书者占42.56%,中级工32.29%,高级工9.43% ,技师0.73%,高级技师为0%,无技能证书者为5.80%。另一方面,他们的职务提升空间有限,大多止步于企业中低级管理人员,进入企业中高层的确属凤毛麟角,受调查毕业生中仅有3名毕业生进入企业高管队伍中。
4.就业方向
调查表明(如图4),农村职高毕业生就业方向以民营企业为主,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寥寥无几。统计显示,民营企业就业比例占到受调查人员的78.84%,受雇于集体企业的占7.50%, 政府机关0.48%,事业单位0.85% ,国有企业1.33%,其他(含创业)占11.00%。
5.职业满意度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专业对口的占38.46%,基本对口的占19.23%,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职业满意度较低,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普遍偏高(一些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在40%左右),近半数毕业生有过转岗经历。调查结果显示,愿意继续从事目前职业岗位的占40.21%,不愿意但会坚持的占21.56% ,有转岗意向的占38.23%。
6.创业情况
受调查毕业生中,有过创业经历的有86人,其中创业成功的为32人,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养殖专业。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家庭承包的耕地和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进行创业,资产总额大多在50万元以下。
三、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1.学生就业意识差,对就业市场状况认识不足。受调查的学生普遍反映,毕业前对就业市场认识模糊,不能正确认识所面对的就业形势,步入职场后发现对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一时难以适应。
2.职前准备不够充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间存在较大差距,增加了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难度。一些农村职业学校没有很好地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前对所从事职业的能力要求、岗位规范了解不够,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等都使得毕业生初入职场时难以适应。
3.市场监管不到位
调查中发现,一些民营企业用工不规范,主要表现如:部分经过简单培训的农民工无证上岗,充当了生产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职生的就业空间。另外,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中普遍采取生产车间分层承包的模式,企业只为产品负责,车间包工头成了实际的雇主,存在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工资等不合理现象。同时,民营企业大都为家族式管理,对员工事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在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具有较大随意性。
4.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不强
职高毕业生初入社会既谨小慎微,又野心勃勃,忽视了家庭环境和本地产业优势为自己创业创造的有利条件。一些毕业生凭着激情盲目闯进一个陌生的领域。例如,一名种植专业毕业的一名女生开了一家餐馆,从选址、招聘员工到经营均无成熟的计划,开业后勉强维持半年,亏损10多万元,最后关门了之。
四、建议
1.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
此次调查表明,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学校的课程设置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和毕业生认为学校专业课程开设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脱节。建议深化校企合作,让企业在学校专业建设、教材的确定、教学过程、专业实习计划制订等全面参与。强化实习实训,实训课程要占专业课的30%左右,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其操作能力。
2.加强职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顾客观现实,坚持寻求与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相符的工作而遭受挫折的情况,应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路,掌握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及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修正,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实现职业生涯的纵向发展。
3.跟踪服务,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空表 篇9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我们是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展一项关于大学毕业生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希望您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坦率、真实地回答每个问题,调查结果仅用作
研究,请放心作答。衷心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1)男(2)女
2.您的生源地:()
(1)农村(2)城镇或县级市(3)地级市(4)省会城市(5)直辖市
3.您的年龄是()
4.您目前的户籍所在地是()
5.您从高校毕业至今已有()年
6.您的最后学历和学校所在地是:()
(1)本地大专学历(2)本地本科学历(3)本地研究生学历
(4)外地大专学历(5)外地本科学历(6)外地研究生学历
7.您在大学所学专业门类为:()
(1)理类(2)工学(3)经济与管理(4)文史哲
(5)农林(6)师范(7)艺术类(8)外国语类
8.您目前工作单位的性质:()
(1)民营企业(2)个体(3)教育科研事业单位
(4)中小型国有企业(5)中外合资/独资(6)大型国有企业
9.您目前所从事岗位的工作性质是:()
(1)生产(2)研发(3)管理(4)销售
(5)教学或培训(6)工程设计(7)其他(请填写)
二.求就职情况调查
10.下列哪项因素对您的就业决策起决定作用?()
(1)父母意见(2)个人意愿(3)学校就业引导
(4)社会需要(5)同学的择业选择(6)社会潮流(7)其他
11.您目前的月收入约为:()
(1)2000元以下(3)2000-4000元(4)4000元-6000元(5)6000元以上/
412.您目前在住房方面的消费占您月收入的比例是多少?()
(1)20%以内(2)20%—50%(3)50%—70%(4)70%以上
13.您愿意接受到下述哪些就业地点就职(多选):()
(1)直辖市(2)省会城市(3)中西部二级城市
(4)沿海等发达地区二级城市(5)县级及以下
14.您是否有过求职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经历:(1)有(2)没有
15.您是否有过就职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经历:(1)有(2)没有
16.请问您父亲所属的职业类型是:()
(1)国家与社会的管理者(2)企业经理人员(3)私营企业主
(4)专业与技术人员(5)办事人员(6)个体工商户
(7)商业服务员工,产业工人(8)从事农业的劳动者(9)农民工
(10)城市无业,失业人员(11)已退休人员
17.请问您母亲所属的职业类型是:()
(1)国家与社会的管理者(2)企业经理人员(3)私营企业主
(4)专业与技术人员(5)办事人员(6)个体工商户
(7)商业服务员工,产业工人(8)从事农业的劳动者(9)农民工
(10)城市无业,失业人员(11)已退休人员
18.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什么时间段内找到的?()
(1)毕业前半年或更早(2)毕业前找到工作(3)毕业后半年之内
(4)毕业后半年与一年之间(5)毕业后1年以上
19.您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之间的关系是:()
(1)专业非常对口(2)专业基本对口,但不完全一样
(3)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4)专业完全不对口
20.从毕业至今,您总共从事过几份工作:()
(1)1份(2)2-3份(3)4-5份(4)6份及以上
21.您已在您目前所工作的单位工作了多长时间?()
(1)一年以内(2)一年至两年
(3)二年至三年(4)三年以上
20.您对您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满意度为:()
(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4)满意(5)非常满意
三、以下题目每一项中,用数字“1-7”来表示感受,例如:A中 “3”代表“有些厌倦”,“6”代表“比较有趣”。请你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回答,在选择的数字上画“√”。各题均为单选题,每个问题不要遗漏,答题时不要在一个问题上停留很长时间,凭借第一印象作答,谢谢!
1.你对你生活总体的感觉如何?
A.厌倦的1234567有趣的B.快乐的1234567痛苦的C.无用的1234567有价值的D.朋友很多1234567孤独的E.充实的1234567空虚的F.无望的1234567充满希望的G.沮丧的1234567有奖励的H.生活对我太好了1234567生活未给予我任何机会
I.十分满意1234567十分不满意
四、下面这些题目是对自己的认识,每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的分别。请你诚实回答,将选择的数字上画“√”。
1.我感到我是一个有用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3.总之,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4.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7.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8.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没有用处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10.我时常认为自己什么也不是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五、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是否同意每一句话,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对这些话进行1-7的打分:1=极不同意;7=极同意。请在句子后边相应数字上打“√”。(领悟社会支持,其他支持可以找一个对象?)
1.在我遇到问题时有些人(政府,领导,媒体记者。。)会出现在我的身旁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4)说不清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2.我能够与有些人(老师、亲戚、同学)共享快乐与忧伤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4)说不清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3.我的家庭能够切实具体地给我帮助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4.在需要时我能够从家庭获得感情上的帮助和支持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5.当我有困难时有些人(老师、亲戚、同学)是安慰我的真正源泉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6.我的朋友们能真正的帮助我(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7.在发生困难时我可以依靠我的朋友们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8.我能与自己的家庭谈论我的难题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9.我的朋友们能与我分享快乐与忧伤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10.在我的生活中有某些人(老师、亲戚、同学)关心着我的感情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11.我的家庭能心甘情愿协助我做出各种决定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12.我能与朋友们讨论自己的难题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2013应届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 篇10
亲爱的同学,随着2012进入末端,转眼又快到了一年毕业季。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心态,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谢谢!
您的性别:()
1.男2.女
请问您所学什么专业:()
1.经济2.管理3.其他专业
您现在所处的年级状况:()
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5.研究生
您目前对您所学的专业满意吗?()
1.很满意2.满意3.一般4.不满意5.很不满意
您对职业的取向是()可多选择
1.民营企业2.国营企业3.外交企业4.自主创业5.政府部门
6.国家单位7.事业单位8.中外企业9.私企10.无所谓11.其它
您选择工作的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可多选择
1.薪水2.地理因素3行业前景4.个人喜好5办公环境6.其它
7.不清楚
如何看待专业是否对口问题?()
1.专业一定要对口2.既来之则安之3.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行业4.其它
您对您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多少?()
1.1500以下2.1500——25003.2500——35004.3500以上5.不要钱,能锻炼就行
您希望到哪儿工作?()
1.经济文化中心如:京、沪地区2.西部地区3.一般的城市4.农村5出国6.其它
您觉得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可多选择
1.专业水平2。心理素质3.公关能力4.道德素质5.办事能力6.其它
您认为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1.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2.就业期望过高3.就业人数过多4.其它
据您了解,您周围同学毕业及即将毕业的人当中的平均就业率大概是多少?()
1.20%以下2.30~50%3.50~70%4.70~80%以上5.90以上6.不清楚
在求职的过程在您会选择哪个途径求职?()多可选择
1.现场招聘会2.网上投简3亲友介绍4.报刊5.报纸广播媒体报导6.学校推荐7.人才招聘8.父母亲戚朋友介绍
您在校其实有否考过相关职业证书或兼职工作或学生干部()
1.考过证书2.做过兼职工作3.当过学生干部4.考过证书和做过兼
职工作5.考过证书和当过学生干部6.做过兼职工作和当过学生干部
7.都有8.都没有
您觉得你能得到的实际工资是多少()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空表 篇11
关键词:中职;肢残生;职业素质;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为了配合我校开展的省德育科研课题《关于特殊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我们设计了《肢残生职业素质状况问卷调查》,对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各个肢残类型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肢残生的职业素质状况。
二、调查对象
向我校肢残生发放调查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05份。调查的学生主要涉及2010级、2011级的美工专业、服装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专业和动漫专业,包括上肢残学生及下肢残学生。数据全面,翔实可靠。
三、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问卷共设置题目30项。主要针对学生对当前就业的认识、对自身职业素质的评价、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学生的专业素质、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学生期待获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
(一)学生对当前就业的认识。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问题: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你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态度;你认为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生对自身职业素质的总体评价。
共包括五个问题:你的职业价值观比较倾向于( );你觉得你的职业素养怎样?你认为以下哪项最重要;你认为自己当前最缺失的职业素质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参加职业素质培训?
(三)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
共有五个问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会( );在领导(老师)批评你的错误时,你会( );当你调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你会( );在工作中,你是否会主动提出意见或建议?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自己擅长、能展现自我的事情,你会( )。
(四)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
共有四个问题:对待本质工作,你是否会以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态度完成;你是否认为恪守职业道德关键是要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对于你的领导作出的错误决策,你会及时提出来吗?如果领导下达的任务不在你的工作职责之内,你会( )。
(五)学生的专业素质。
共有三个问题: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你能运用到所学知识吗?你认为专业与工作性质的关系是( );你是如何看待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的?
(六)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共有五个问题:当同事(同学)遇到困难,你会( );你如何看待团队的协作能力?在与小组成员合作时,你是否愿意积极协助并支持他人?在团队中,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你会提出创新性意见和建议吗?在工作中产生分歧时,你会( );你如何对待团队中的矛盾与冲突?
(七)学生期待获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共有两个问题:你认为哪些途径是提升职业素质的有效方法?你喜欢何种形式的职业素质培训?
四、调查结果
(一)肢残生存在一定的就业心理困惑。
在全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肢残学生就业道路更加艰难。肢残生知识层次较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时期,思想不成熟,心理不稳定,再加上生理上的缺陷,使得他们在就业方面对自己缺乏信心,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肢残生成就动机强烈,但害怕面对现实。成就动机是指想要做好事情的动力,它与个人对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有关,与个人的抱负高低有关,它对个体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就“你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问题,约70%的肢残生选择的是“毕业后找份好工作”。在“你的职业价值观比较倾向于( )”这个问题中,有23%的肢残生选择“成就感”。
(二)大部分肢残生拥有自信。
肢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有不少人在内心深处隐藏着一种自卑心理,很多学生对于为什么上中职、学什么、干什么、将来如何发展,都不是很清楚。究其原因,与其缺乏自信心不无关系,如何树立中职肢残生的自信心,焕发他们学习、生活的乐趣是一个需要教师、家长、社会探索的问题。
在我校,所有德育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一起共同努力,在生活中给予学生细致的关心,在思想上给予积极的鼓励。特别是德育课教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把职业素质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大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课外小组活动、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寒暑假考察、志愿者服务等,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肢残学生的自信心。在“你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态度”这个问题中,有45%的人选择“找工作很难,但我有信心”,有49%的人选择“通过努力提高技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在“你觉得你的职业素养怎样”这个问题中,有21%的人选择“我已经有很好的职业素养”,15%的人选择“已经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53%的人选择“基本具备”。 这说明,通过大家的努力,大部分肢残生已经拥有自信。
(三)肢残生的抗挫折能力有待培养。
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或内心体验。抗挫折能力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基本的内在品质之一,只有正确认识挫折的作用,提高挫折承受力,才能在挫折面前应付自如,保持心理平衡。肢残生对挫折感的适应能力,即学生在遭遇挫折情境或失败时,能够经受住打击从而不产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的耐受能力。在问卷中有部分题目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经统计发现一些肢残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弱,表现为在遇到困难时不敢向别人请教。当受到批评时,少数学生选择“表面接受,但心里不接受”和“四处抱怨”。当调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时,有些学生选择“满腹牢骚” “接受,但并不心甘情愿”或“辞职不干” 。这说明在职业素质教育中肢残生抗挫折能力还有待培养。
(四)肢残生要进一步增强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
人际关系是人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肢残生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同学,一般来说,本班同学之间很少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他们之间的矛盾,往往表现在学业的竞争、集体中地位高低的竞争等。这些与日后职场生活中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相比简单很多,因此,教师应该帮助肢残生提高日后走进职场的人际协作能力。
中职学校的肢残生处于青年前期,他们摆脱了初中生的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他们的人际观念和人际关系也由幼稚简单走向成熟复杂。作为中职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去把握、探讨和研究他们的人际关系,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对学生日后走上社会将有莫大的帮助。如果能恰当地对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加以利用,建立良好的班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将成为肢残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五)部分肢残生职业素养不够。
肢残生职业素养不够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与他人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不强等。San 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这样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员工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因此, 学校在培养肢残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不应只满足于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更应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空表 篇12
一、就业率较高及其推进措施
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大致为70%, 就业率和以往学者调查和官方的数据一致, 考虑到大学毕业生统计就业率的截止时间为每年12月份,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当非常高。这表明江苏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较好, 这主要归因于江苏省12%的经济增长率。但是考虑到调查所在地为南京市, 大部分非省会城市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可能较低。由于江苏省对外贸的依存度较高, 其经济深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拖累。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几乎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 这说明江苏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较为乐观。每位大学毕业生平均有两个岗位可以选择, 因为最终每个人只能选择一份工作, 多余的工作岗位反映了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旺盛的需求, 同时也增加了还未成功求职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概率。调查结果说明当前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仍然很旺盛。但是, 2009年江苏省大学毕业生共有46万人左右, 即使只有10%的大学毕业生失业, 人数仍然众多, 因此促进其就业仍然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重视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佳途径。调查数据表明, 国有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所占比例最大, 为40%。在外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所占比例最小, 为4%。在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占大学毕业生总就业人数的65%, 这表明企业仍然是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归宿。它提醒我们, 一定要重视企业的发展, 只有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才能显著增加, 才能更好地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所有企业中, 吸收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为高科技企业, 因而推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是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当前珠三角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整,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长三角地区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在大学毕业生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工资差距不断缩小的情况下 (马颖等, 2008) , 政府尽快推动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升级, 将大学毕业生相对过剩的劣势转变成人才价廉、质高、丰富的优势。政府应当积极出台推动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例如减免税收, 简化行政许可办事流程, 为高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各级政府要从思想上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经过16年左右的学习, 他们积累了大量的人力资本, 如果他们不能就业, 将造成巨大的浪费。胡总书记的17大讲话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理论阐述。“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1) ”而且胡总书记还谈到“就业是民生之本”, (2) “解决失业问题就是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 (3) 以人为本就一定要想方设法解决人民生活问题, 那么解决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就应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低工资的原因及对策
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为2 392元, 而其期望工资平均值为2 928元, 故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资与期望工资的比值为82%。工资最高的为党政机构, 工资最低的为民营企业, 党政机构的平均工资比民营企业工资高51%左右。此外, 党政机构还有一些隐性收入, 例如集资建房、高额的住房公积金等。考虑到这些隐性收入, 党政机构的工资与民营企业的工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在平均工资的排名中处于第二位的是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平均月薪为2 833元, 比民营企业平均月薪高约45%。这表示外资企业给出的薪水相对较高, 但是和党政机构相比, 外资企业平均工资低5%左右。从改革开放初期外资企业的绝对高薪, 到现在的相对高薪, 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已经明显降低, 然而, 它仍是大学毕业生非常好的选择。还未就业的全体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工资为2 661元, 这说明仍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期望工资较低。根据经济学理论, 个人能力较低的人对自己的工资期望值也较低, 即较低的期望工资反映了个人能力的不足。江苏省2009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 990元, 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工资很低。由于当前大学教育的投资较高, 已经毕业的学生必然面临收回教育投资的压力, 但是其工资却显然不能满足此需要。因而, 提高大学毕业生工资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工资较低的原因为供给相对需求的增加。自1999年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 大学毕业生人数骤然增加, 大学生在校人数在短短的几年内就从1997年的317万增加到了2005年的1 561万, 增长近5倍。供给的增加导致中国大学毕业生工资持续下降 (赖德胜等, 2005;马颖、秦永, 2008) 。
只有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才能推动其工资的逐步回升。对大学毕业生需求较多的行业为高科技企业, 如果高科技企业能迅速发展, 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将显著增加。由于需求的增加, 大学毕业生工资将逐步回升, 同时将促进江苏省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提高生产效率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根据经济学原理, 生产效率的增加可以提高个人的边际产出, 由于工资与边际产出成正比, 个人工资将随着个人边际产出的增加而提高。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 工资水平持续上升。促进竞争仍然是推动企业持续提高生产效率的最佳方法。政府应当制定政策, 制止垄断, 鼓励竞争。
三、城乡差异及对策
调查数据表明, 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 在就业中处于不利地位。原户籍为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为2 140元, 原户籍为非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为2 533元, 即城市户口的大学毕业生比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工资高约18%。从期望工资的角度看, 原籍为城市户口的大学毕业生比原籍为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高20%。此外, 非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比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12%左右, 差距显著。
笔者认为, 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低, 有以下三个原因: (1) 由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对主要位于城市的企业缺乏了解, 不能明确求职岗位, 在求职中缺乏针对性, 因而成功求职的可能性较低。 (2) 农村的学生由于其成长地为乡村, 其社会关系网络集中于乡村, 这些社会关系对其在城市求职缺乏帮助;而来自城市的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主要集中于城市, 社会关系网络在求职中可以提供就业信息, 亲朋好友甚至可以向企业进行推荐, 这些帮助增大了学生求职成功的概率, 因而城市学生的就业率较高。 (3) 由于乡村教育更多地以应试为目标, 与人交流、人文知识、组织能力等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 因而来自乡村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不受企业的偏好。
为了使城乡大学毕业生都能人尽其才, 政府和学校应当针对以上情况, 采取以下两种政策。
第一, 学校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当通过就业指导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与专业相关的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待遇、要求等信息, 使学生能够对以后就职的岗位有充分地了解。与城市背景的学生相比, 来自乡村的学生更需要学校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人生的职业目标, 并根据中国的就业状况、学校的就业状况明确每个学生的求职目标。在求职目标明确之后, 学生可以根据求职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业, 注意有关知识的学习和相关能力的培养, 并力争到目标岗位实习。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和能力培养, 来自乡村的学生在求职中的不利地位必将改善。
第二, 强调大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来自乡村的毕业生更需要课本知识之外的其他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借此培养组织协调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等诸多非书本知识。同时, 学校应当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四、性别差异及对策
调查数据表明, 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工资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女大学毕业生高出12个百分点。此外, 已就业的男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为2 552元, 已就业的女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为2 280元, 即男性工资比女性工资高12%, 差距悬殊。从期望工资的角度来看, 已就业的男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工资为2 931元, 已就业的女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工资为2 927元, 即二者的期望工资基本相同。根据经济学理论, 这说明女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和男大学毕业生能力相当。男大学毕业生和女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资与期望工资的比例分别为87%、78%, 即男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工资和实际工资更加接近, 而女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资和期望工资的差异更大。
性别歧视可能是造成男女工资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学家们认为, 造成男女大学毕业生工资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Daymont and Andrisani, 1984;Weinberger, 1997;Gerhart, 1990;Paglin and Rufolo, 1990;Brown and Corcoran 1997;Joy, 2003) : (1) 男女选择的专业不同, 男性选择的专业积累的人力资本更多, 所以男性比女性工资高; (2) 男女选择不同的专业是因为他们的兴趣和禀赋差异造成的, 禀赋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个人工资, 也造成了工资男高女低的现象; (3) 性别歧视造成了女性的低工资; (4) 男性的劳动时间普遍较长, 因而其工资也较高。由于此次调查的样本来自同一所学校, 且专业相似, 因而, 造成男女工资差异的因素应当为性别歧视或工作时间的长短。
为消除求职中可能存在的性别歧视, 政府应当立法予以禁止。工作时间造成的工资差异政府不能干预, 但是政府应当立法禁止企业在招聘中的性别歧视, 如此, 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将上升, 工资也将增加。甚至政府可以出台鼓励雇佣女大学毕业生的政策, 例如根据招聘女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进行税负减免。
网上求职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利用最多的求职方式。我们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方式分成校外招聘会、亲友介绍、自己创业、网络投简历、单位到校园招聘、考公务员等六种情况。调查数据显示, 网络投递简历是大学毕业生使用最多的求职方式, 使用人数最少的求职方式是创业。在已经求职成功的大学毕业生中, 有30%以上的人是通过网上投递简历成功求职的。网络投递简历在不同性质的单位中都存在, 比例最多的是国有企业, 为58%。在已经成功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中, 约有25%的人是通过亲友介绍成功求职的。亲友构成的关系网可以理解为个人的社会资本, 利用自己或家人的社会资本求职也是一条重要途径。亲友介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三者所占比例大致相等。通过校内招聘和校外招聘成功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基本相当, 各自占成功求职人数的15%左右。校内、校外招聘会更有针对性, 也体现了企业对人才的重视。通过校内和校外招聘会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也有部分事业单位。由于经验和创意不足及资金的短缺, 大学毕业生通过创业就业的人很少。创业要求大学毕业生有足够的资金、相当的经验以及创意, 具备三者之一的人本是大学毕业生中的少数, 同时具备三者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但是通过创业就业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就业方式, 它不仅可以实现创业大学毕业生本人的就业, 而且其投资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总之, 调查数据说明, 网上求职是当前求职的主要方式, 同时采用多种求职方式更加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
为了从求职方式上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 政府和学校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政策。
第一, 政府构建更多的网络平台, 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求职和用人信息在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信息越透明, 大学毕业生越容易成功求职。政府应当建立信息平台帮助企业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学业、家庭、学历等诸多个人情况, 同时政府还应当积极地向大学毕业生介绍企业的实际情况, 充当中间人, 并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第二, 鼓励大学毕业生通过亲友推荐等多种方式求职。社会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 (1) 帮助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 (Aguilera et al., 2003;张少平, 2009) , 更加丰富的招聘信息可以帮助大学毕业生成功求职。 (2) 增进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相互了解, 提升彼此的信任度 (Fernandez, 2000) 。个人可以通过亲友了解用人单位有关岗位的工作性质、薪金水平、所需知识等各种信息, 在求职中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求职效率;企业也可通过中间人获得求职者的详细信息, 减少招聘中的失误。 (3) 得到亲朋好友的工作推荐 (Fernandez, 2000) 。很多单位都非常重视同事的推荐, 由于同事对工作岗位和被推荐人的情况都较为了解, 故其推荐的个人将与工作岗位更加匹配, 所以企业一般对聘用被推荐人持积极态度。调查数据表明, 亲友推荐等方式仍然是大学毕业生求职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应当鼓励大学毕业生通过各种可能、合法的手段求职。多方位、多角度着手求职可以大大增加大学毕业生获得的求职信息, 并提高大学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可能性。
第三, 召开更多的专业招聘会。各种形式的招聘会仍然是很多大学毕业生获得工作机会的重要方式, 更多目标明确的招聘会可以节省大学毕业生求职成本, 同时能够帮助更多的毕业生成功求职。当前政府组织的招聘会大多囊括各种专业, 这种招聘会目的性不高, 应当组织各种专业性的招聘会。此种招聘会将提高企业和大学毕业生匹配的效率, 同时降低毕业生求职的成本。
五、总结
江苏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总体较好, 表现为就业率较高。但是同时存在城乡和性别差异、工资较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我们提出以下五点政策建议。
第一, 各级政府要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诸多的政策都需要政府制定, 没有政府的支持无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各级政府应当本着落实胡总书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对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扶持。
第二, 推动高科技企业发展。政府可以降低高科技企业的税收,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简化高科技企业行政许可流程, 帮助企业融资。这些政策都将推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高科技企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 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增加大学毕业生工资。
第三, 学校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毕业生可以明确职业目标。在明确职业目标之后, 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其相应的能力可以帮助大学毕业生求职, 最终也将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第四, 政府立法禁止对女性的歧视。女性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 性别歧视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立法禁止对女性的歧视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第五, 政府构建网络平台, 帮助大学毕业生和企业获得招聘岗位和求职者的信息。网上求职是当前大学毕业生主要的求职方式, 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使企业的招聘、学生的求职效率更高, 减少失业时间, 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摘要:利用2009年南京市某高校大学毕业生问卷调查的数据, 探讨了当前江苏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调查问卷表明,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工资较低, 城乡及性别差异显著, 求职方式以网上求职为主。因此, 提出了发展高科技产业、协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立法禁止性别歧视、政府帮助建立网络平台等促进就业的政策。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
参考文献
[1]赖德胜, 田永坡.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J].经济研究, 2005, (11) :111-119.
[2]马颖, 秦永.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 2008, (2) :53-58.
[3]张少平, 张芬芳, 赖志淮.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调查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 (6) :1-4.
[4]Aguilera M B, Massey D S, Social Capital and the Wages of Mexican Migrants:New Hypotheses and Tests[J].Social Forces.2003.82 (2) :671-701.
[5]Brown C, Corcoran M.Sex-Based Difference in School Content and the Male-Female Wage Gap[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1997, 15:431-65.
[6]Daymont T N, Andrisani P J.Job Preferences, College Major, and the Gender Gap in Earnings[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84, 19:408-428.
[7]Fernandez R M, Castilla E J and Moore P.Social Capital at Work:Networks and Employment at a Phone Center[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0, 105 (5) :1288-1356.
[8]Gerhart B.Gender Differences in Cur-rent and Starting Salaries:The Role of Performance, College Major, and Job Title.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0, 43:418-433.
[9]Joy L.Salaries of Recent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Graduates:Educational and Labor Market Effects.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2003, 56:606-621.
[10]Paglin M, Rufolo A.Heterogeneous Human Capital, Occupational Choice, and Male-Female Earnings Differences.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1990, 8:123-144.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空表】推荐阅读:
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06-03
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09-12
法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论文10-16
毕业生调查问卷06-05
毕业生发展调查问卷09-01
毕业调查问卷英文08-12
毕业生就业调查论文06-11
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论文06-13
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论文06-25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