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发展调查问卷

2024-09-01

毕业生发展调查问卷(通用8篇)

毕业生发展调查问卷 篇1

大学毕业生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我们是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展一项关于大学毕业生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希望您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坦率、真实地回答每个问题,调查结果仅用作

研究,请放心作答。衷心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1)男(2)女

2.您的生源地:()

(1)农村(2)城镇或县级市(3)地级市(4)省会城市(5)直辖市

3.您的年龄是()

4.您目前的户籍所在地是()

5.您从高校毕业至今已有()年

6.您的最后学历和学校所在地是:()

(1)本地大专学历(2)本地本科学历(3)本地研究生学历

(4)外地大专学历(5)外地本科学历(6)外地研究生学历

7.您在大学所学专业门类为:()

(1)理类(2)工学(3)经济与管理(4)文史哲

(5)农林(6)师范(7)艺术类(8)外国语类

8.您目前工作单位的性质:()

(1)民营企业(2)个体(3)教育科研事业单位

(4)中小型国有企业(5)中外合资/独资(6)大型国有企业

9.您目前所从事岗位的工作性质是:()

(1)生产(2)研发(3)管理(4)销售

(5)教学或培训(6)工程设计(7)其他(请填写)

二.求就职情况调查

10.下列哪项因素对您的就业决策起决定作用?()

(1)父母意见(2)个人意愿(3)学校就业引导

(4)社会需要(5)同学的择业选择(6)社会潮流(7)其他

11.您目前的月收入约为:()

(1)2000元以下(3)2000-4000元(4)4000元-6000元(5)6000元以上/

412.您目前在住房方面的消费占您月收入的比例是多少?()

(1)20%以内(2)20%—50%(3)50%—70%(4)70%以上

13.您愿意接受到下述哪些就业地点就职(多选):()

(1)直辖市(2)省会城市(3)中西部二级城市

(4)沿海等发达地区二级城市(5)县级及以下

14.您是否有过求职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经历:(1)有(2)没有

15.您是否有过就职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经历:(1)有(2)没有

16.请问您父亲所属的职业类型是:()

(1)国家与社会的管理者(2)企业经理人员(3)私营企业主

(4)专业与技术人员(5)办事人员(6)个体工商户

(7)商业服务员工,产业工人(8)从事农业的劳动者(9)农民工

(10)城市无业,失业人员(11)已退休人员

17.请问您母亲所属的职业类型是:()

(1)国家与社会的管理者(2)企业经理人员(3)私营企业主

(4)专业与技术人员(5)办事人员(6)个体工商户

(7)商业服务员工,产业工人(8)从事农业的劳动者(9)农民工

(10)城市无业,失业人员(11)已退休人员

18.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什么时间段内找到的?()

(1)毕业前半年或更早(2)毕业前找到工作(3)毕业后半年之内

(4)毕业后半年与一年之间(5)毕业后1年以上

19.您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之间的关系是:()

(1)专业非常对口(2)专业基本对口,但不完全一样

(3)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4)专业完全不对口

20.从毕业至今,您总共从事过几份工作:()

(1)1份(2)2-3份(3)4-5份(4)6份及以上

21.您已在您目前所工作的单位工作了多长时间?()

(1)一年以内(2)一年至两年

(3)二年至三年(4)三年以上

20.您对您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满意度为:()

(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4)满意(5)非常满意

三、以下题目每一项中,用数字“1-7”来表示感受,例如:A中 “3”代表“有些厌倦”,“6”代表“比较有趣”。请你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回答,在选择的数字上画“√”。各题均为单选题,每个问题不要遗漏,答题时不要在一个问题上停留很长时间,凭借第一印象作答,谢谢!

1.你对你生活总体的感觉如何?

A.厌倦的1234567有趣的B.快乐的1234567痛苦的C.无用的1234567有价值的D.朋友很多1234567孤独的E.充实的1234567空虚的F.无望的1234567充满希望的G.沮丧的1234567有奖励的H.生活对我太好了1234567生活未给予我任何机会

I.十分满意1234567十分不满意

四、下面这些题目是对自己的认识,每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的分别。请你诚实回答,将选择的数字上画“√”。

1.我感到我是一个有用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3.总之,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4.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7.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8.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没有用处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10.我时常认为自己什么也不是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五、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是否同意每一句话,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对这些话进行1-7的打分:1=极不同意;7=极同意。请在句子后边相应数字上打“√”。(领悟社会支持,其他支持可以找一个对象?)

1.在我遇到问题时有些人(政府,领导,媒体记者。。)会出现在我的身旁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4)说不清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2.我能够与有些人(老师、亲戚、同学)共享快乐与忧伤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4)说不清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3.我的家庭能够切实具体地给我帮助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4.在需要时我能够从家庭获得感情上的帮助和支持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5.当我有困难时有些人(老师、亲戚、同学)是安慰我的真正源泉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6.我的朋友们能真正的帮助我(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7.在发生困难时我可以依靠我的朋友们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8.我能与自己的家庭谈论我的难题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9.我的朋友们能与我分享快乐与忧伤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10.在我的生活中有某些人(老师、亲戚、同学)关心着我的感情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11.我的家庭能心甘情愿协助我做出各种决定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12.我能与朋友们讨论自己的难题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

毕业生发展调查问卷 篇2

调查结果

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归纳如下:

(一) 关于学生择业心态、就业观方面

1. 到毕业实习前还没找到工作的为

85%;认为找工作依靠关系的占44%, 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的为55%, 认为找工作通过人才招聘和媒体招聘的仅为0.01%;已经找到工作的人中31%是在一个月内找到的。

2. 期望将要从事工作的单位性质是

46%选外资企业, 29%选政府机关, 选择民营企业的仅为4%, 选择私营企业的仅为6%;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大概是1000-1500的占49%, 1500-2000的占31%, 500-800的仅为2%;如果找到的单位不理想, 80%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跳槽, 4%的选择毁约、再找其它单位;在就业中45%的同学认为有很大挑选余地、选择用人单位, 43%的认为被动地接受用人单位挑选;如果求职情况不尽如人意, 53%的同学选择会调整期望值、但不一定降低标准, 34%的选择会降低标准, 14%的选择不会降低标准;

3. 在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

是:67%的同学选择个人发展机会, 15%的选择薪酬与福利;在择业过程中看重父母意见的占46%, 看重自己意见的占20%, 看重亲戚朋友意见的占19%。

(二) 学生就业面临的困扰方面

1. 面试时学生的主要困难这题60%

的同学选择缺少面试技巧、心理紧张, 16%的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差, 13%的选择知识面狭窄。

2. 就业中的主要烦恼这题57%的选

择用人单位学历要求太高, 16%的选择专业不对口, 15%的选择新学专业社会需求太少。

3.66%的同学认为对就业影响程度最深的因素是个人实际能力, 18%的认为是学校、老师的评价, 15%的认为是所学专业。

4. 在求职过程中55%的同学认为最

困扰的问题是缺乏工作经验, 30%的认为是个人能力不足, 17%的认为是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5.33%的同学认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与自身能力相关的主要问题是自我表达能力, 30%的认为是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 12%的认为是人际交往能力, 0.9%的认为是环境适应能力。

(三) 学生对就业形式及职业前景的看法方面

1.50%的同学认为对就业政策和形式比较了解, 46%的认为不大了解, 2%的认为非常了解, 5%的认为完全不了解。

2.59%的同学认为职中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前景一般, 73%的认为职中毕业生同同层次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 有自身优势, 不必普通高中毕业生差, 只有5%的认为不如普通高中毕业生;认为就业状况很差的仅为2%。

3.44%的同学认为目前职中生就业形势还好、就业不算难, 36%的认为相当严峻、就业难, 7%的认为好、就业容易。

(四) 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期望及就业途径方面

1.37%的学生希望学校加强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做好推荐工作, 31%的希望学校加强求职面试技巧培训。

2.46%的学生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 30%的希望得到更多有关薪酬和福利的信息, 22%的希望得到更多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

3.38%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在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 32%的认为是调整个人心态, 降低择业标准, 27%的认为是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4.39%的学生认为培养和获得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 39%的认为是专业实习, 28%的认为是社会兼职。

5. 就个人知识结构与职业需求来

看, 60%的认为改革学校教育包括改革课程体系对改善职业中学学生就业状况比较有帮助, 22%的认为非常有帮助, 2%的认为没有帮助。

6. 学生对就业指导方式最感兴趣的

是提前进入企业入职培训体系的学习和训练 (41%) , 其次是与企业进行多种方式的互动沟通 (28%) 。

(五) 关于毕业后个人创业方面

1. 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有想过创业的为78%, 没想过创业的为19%。

2. 认为毕业生创业可以提高创新能

力和综合素质的有46%, 认为创业能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为19%, 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为17%。而61%的学生认为资金不足阻止了创业欲望。

调查结论

1.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 缺乏找工作的主动性, 说明学生在就业方面普遍存在依赖心理, 不肯自己去努力, 有待家长和学校对之进行相关心理辅导。

2.学生还存在“求稳”思想, 但注重自我才干的发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

3. 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具有一定效

果, 学生自我意识得到强化, 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等有一定了解。

4. 学生基本能结合自身实际考虑将

来的工资收入, 好高骛远的情况较少。对于工资收入有一定的理性分析, 注重功效、实惠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5. 基本上能做好找不到工作或理想

工作的心理准备, 有承受挫折的准备, 普遍认识到学历不达标的问题, 能充分认识到个人素质、学历层次在择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6. 目前学生就业状况一般, 在珠江

三角洲这一带就业率较高, 对就业前景的看法也比较乐观;对就业有一定的自信, 能认识到职中生有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等长处。

7. 大部分学生就业意识有所提高,

但大都受到资金不足的困扰而无法创业。

8. 学生能认识到对就业影响程度最

深的是个人实际能力, 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有所增强, 但由于基础欠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原因, 平时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年的职中学习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导致就业过程中竞争力不强, 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和困难。

9. 学生就业有待提高面试水平, 加

强就业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要求学校加强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并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关系, 做好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

1 0. 进行课程、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合理化、科学化改革是学校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条件。

几点建议

1.“信心+技巧”, 应对各种就业问题。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 作为学历不高的职中生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提前做好就业前的心理、知识和能力等各项准备。如:做好开放和创新意识、自主自强意识的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多拿证书等的准备。让学生做到“有备无患”, 不打无准备之仗, 进而增强学生就业信心。

此外, 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就业这样一个人生的大转折, 学生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如何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使他们在社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做好就业前的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因此, 在学生就业前, 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各种就业技能技巧的培养,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开办就业信息宣传栏、模拟面试、优秀求职信展览、师兄师姐就业经验讲座、就业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演习,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企业或事业单位等地方去实习, 切身感受工作的喜和乐、忧和愁,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为就业奠定基础, 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各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 学校还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 做好优秀毕业生的推荐工作, 并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跟踪, 尽力做到“出口畅”, 进而“入口旺”, 使学校工作良性循环。

2.“网络+榜样”, 营造良好就业氛围。随着社会发展, 近几年来职校发展不断壮大。而面对就业, 学生出现了一些捆扰, 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 要提高学生就业率, 离不开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施的到位和有效, 学校就应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整合本土教学资源, 丰富课堂教学, 让学生走出书本,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

由此, 通过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中心、提高就业为出路, 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树立起良好学校形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开展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同时适应新形势、新情况, 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 加强学校配套发展, 培养各专业的合格教师;建立就业基地, 积极发挥桥梁作用, 更好地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氛围。

3.“物质资本+社会资本”, 疏通学生就业渠道。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实现就业, 社会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 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 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 为学生就业提供实质性的物质上的帮助。

毕业生发展调查问卷 篇3

【关键词】改革;用人单位;市场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是省内唯一一所语言类大学,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目前,学校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校正全面走向社会,迈向国际,实现外语现代化已提到日程。我校的专业设置及学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省外语的发展水平。学生就业市场的客观变化决定了高等院校必须调整办学思路,改革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形势迫切要求外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听说能力强的高质量英语人才,适应用人市场需求。

本报告通过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所取的信息,进一步收集、统计、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评价、用人需求,对我校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我校教育、教学的调整和改革提供基础材料,以适应外语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现阶段用人单位对英语高等教育更高、更新的要求。对英语学校优化课程结构和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推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供可靠依据。为此,我校对全国部分英语用人单位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函表数据分析

我系印制了《用人单位毕业生需求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情况及用人单位总体评价等方面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①用人单位性质 (第1项)

②用人需求倾向性 (第2项)

③对学校及毕业生要求 (第3、4、8项)

④毕业生表现及业绩评价 (第5、10项)

⑤用人单位对哑巴英语现象的原因分析(第6项)

⑥用人单位对专业设置建议 (第7项)

⑦贵单位目前有我校毕业生情况 (第9项)

1、抽样情况

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分布地域较广。省内主要以哈尔滨市为主进行调查,省外以北京为主,非别代表一线和二线城市,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有代表性地收集调研信息。

抽样涉及的毕业生,遍及翻译、电子、酒店服务等用人单位,涉及毕业生均是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具体工作人员。反馈用人单位性质具代表性。

2、数据统计表

用人需求倾向性方面:通过数据显示,近半的用人单位需要能从事语言培训的英语毕业生,涉外服务类的毕业生需求也近三分之一。这就要求学生的语言功底过关,相对于读写等其它能力,是听说能力要更扎实,更突出。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方面: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期望如下:1)具有流畅的口语交际能力;2)具有专业英语四级证书或能做到口语听力能力较强即可。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存在听说能力水平低等现象的认识及理解: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认为哑巴英语存在的根本原因为学校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听说实践训练的课程比例过低,并且课下没有良好的口语练习环境。

具体工作情况方面:调查表第5和10项是考察毕业生作为一名英语专门人才,是否具备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基本能力,也是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检验。通过数据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工作状态整体满意。

普遍认为,我校在办学方向、主要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认真执行了国家有关规定,已形成了符合教育规律和中医药教育特点的办学模式。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适应社会能力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事务,工作积极主动,工作能力较强,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学校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工作。

三、调查结论

1、此次调查工作的针对性强

从毕业生基本表现、基本能力(听说能力)进行了解考察。取样单位有层次,门类齐全,具有典型性;被调查的毕业生有不同专业结构,具有代表性;资料充分,符合毕业生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2、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英语相关专业基本素质的培养,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教育学生,并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使其具备有龙外特色的毕业生。

3、做好毕业生调查是可持续办学有力手段

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联系学校和社会、检验教育质量的制度,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增进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了解、提高用人单位使用人才质量、反映毕业生意见和要求很有益处。要不断完善制度、继续加强此项工作。

4、继续加强学生基本英语的学习,提高听说水平

流畅的口语能力是英语习者的基本素养。随着学校不断扩招,英语习者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随之英语传统教学的弊端也在不断显现。从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语言培训机构工作,并且用人单位对证书的要求不高,对听说能力的要求较高。故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上加重听说课程的比例,大一大二专业课程教学应降低难度,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设置在理论知识铺垫的基础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加大学生的听说实践练习;课下作业布置多以听说练习为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继续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大三适当把企业工作内容及相关知识渗透到课堂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模仿企业工作模式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定向培养人才。

5、用人单位关注毕业生综合素质

用人单位在注重毕业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也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从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评价来看,我校毕业生优势为:较强的敬业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及学习能力;但从调查问卷来看,我校学生也有一些素质有待提高,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案书写能力及文学艺术修养等。针对评价较强或很好的能力,我们要讨论并找到其原因,继续保留有效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在此类素质方面的良好状态;而针对评价一般和不理想的素质,我们更要寻根溯源,抓住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让学生广泛阅读大量书籍,以拓展视野,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让学生多谢多练,提高写做水平;并在课堂活动上和课下作业布置上倾向于发散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能力的提高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多方面配合才能实现。抓住问题存在的根源,结合学校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大力度推进方案,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黄保强 关于本科专业及专业建设探析[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09(4):2.

[2]程郁 李红梅 论校企合作式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2008

[3]曹长德 合作式案例教学法的形成及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3):63.

[4]付涛 高职实践教学的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6(8):85.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篇4

亲爱的校友:

您好!我们是西南大学招生就业处,为了系统、全面、具体地了解我校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我们展开了这项调查研究。本研究所有问题答案无对错、好坏之分,您的回答我们绝对保密,调查结果仅供科学研究使用。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如实的回答,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合作!

1.您的个人信息

学院: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专 业:_____________性别: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

2.您的家乡是()

A.大城市B.中小城市C.城镇D.农村

3.您的政治面貌是()

A.中共党员B.民主党派C.共青团员D.无党派

4.您现在的工作单位性质()

A.党政机关B.事业单位C.国有企业D.非国有企业E.基层项目

F.科研项目单位G.自主创业H.灵活就业I.部队J.其他________

5.您现在工作的行业类别()

A.教育业B.金融、证券、保险、商贸业C.新闻出版、传媒广告业

D.政府机关E.IT与通讯业F.电力、石化等能源业G.医药食品业H.旅游交通民航业I.房地产业J.制造业K.其他________

6.您目前的行政职务()

A.无B.部门管理C.中层领导D.高层领导

7.您现在就业单位所属地区()

A.泛东北区域经济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

B.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

C.陕甘宁区域经济体: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D.中原区域经济体:包括河南、湖北、湖南

E.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

F.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

G.西南区域经济体: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H.西部生态经济区:包括西藏、新疆

8.您现在就业单位所在区域层次()

A.省会城市及直辖市B.省内发达城市C.省内其他城市D.县级市或县城E.乡镇

9.您目前的月薪是()

A.1000元以下B.1000—3000元C.3000—5000元D.5000—7000元E.7000元以上

10.您对现在的工作各方面满意程度:

(1)目前就业总体状况()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较不满E.很不满意

(2)工作单位所在地区()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较不满E.很不满意

(3)薪酬福利水平()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较不满E.很不满意

(4)组织文化()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较不满E.很不满意

(5)个人发展空间()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较不满E.很不满意

11.您所选工作与专业是否吻合()

A.完全对口B.基本对口C.有点关联D.不对口

12.工作后您经过多长时间才胜任工作()

A.六个月左右B.三个月左右C.一个月左右D.上岗即可

13.您获得第一份工作的时间是()

A.实习时B.毕业时C.毕业后3个月内D.毕业后半年内E.毕业后一年内

14.您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是()

A.1500元以下B.1500—3000元C.3000—4500元D.4500—6000元E.6000元以上

15.你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专业不对口B.就业信息少C.欠缺就业技巧D.对政策不了解

E.个人定位不当F.缺乏社会关系G.缺乏相关工作经验H.其他________

16.您在大学期间对个人的职业有无规划()

A.有非常明确的规划B.有比较明确的规划C.有比较模糊的规划D.无

17.您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

A.学校校园网B.校园招聘会C.社会招聘会D.新闻媒体

E.人才职业介绍机构F.社会其他招聘网站G.其他________

18.您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吗?()

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较不满E.很不满意

19.你认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下哪方面最重要?()

A.就业形势与政策B.就业流程C.面试技巧D.就业心理调适E.生涯规划F.职业测评G.提供就业信息

20.您对校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篇5

本问卷旨在深入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完善,为今后在学生培养、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参考与依据,同时利于分析研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认真如实填写,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专业:性别:

一、基本情况

1、政治面貌:

2、在校曾担任职务:

3、您来自于()A 大城市B 中小城市C 农村

4、您的家庭经济状况使您在大学学习期间()

A 不需要申请助学贷款或资助B 要申请经济方面的支持但没有申请

C 需要依靠助学贷款或其他形式的资助以完成学业

二、就业期望与求职经历

8、在求职过程中,您优先考虑的因素是(可选一项或两项)()

A 地域B 薪酬与福利C 个人发展机会D 单位性质E 家庭期望

F 工作是否轻松G上级领导方式和才能H 工作是否稳定

I 能否发挥专业特长J 合不合自己兴趣

9、您能接受的工资起点是()

A 零工资B 500-1000元 C 1000-1500元D 1500-2000元 E 2000元以上

10、您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

A民营企业B国营企业C 合资企业D 政府机关E自主创业

11.您觉得自己在择业中最大的优势是()

A 学历B 专业C 经验D 能力E 社会关系

12、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方面(可多选)()

A 专业成绩B综合能力C学校名气D学历E社会实践

F 性别G专业技能H 品德修养I其它

13、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您的问题是(可多选)()

A 个人能力不足B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包括就业信息不足)

C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D 缺乏工作经验E 缺乏社会关系

F 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G对企业岗位缺乏了解

H 对企业用人标准缺乏了解I没有及时的求职信息来源J其他

14、您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与自身能力相关的主要问题是()

A专业能力B自我表达能力C外语、计算机能力

D人际交往能力E环境适应能力F文字表达能力

15、您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可选一项或两项)()

A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B通过学校提供信息和推荐

C人才招聘会和人才市场D人才招聘网络E其他

16.在经历求职过程之后,您认为找工作的过程(可选一项或两项)()

A是一次必要的人生历练,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并使自己更成熟

B使个人生活态度变得比较积极

C与社会和他人之间产生距离感和疏离感,使个人生活态度变得比较消极

D对个人能力产生怀疑

E对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产生怀疑

F其他

17.您的求职现状()

A已签约 B 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C 没有找到工作D 不想马上就业

(注:若选A请接着回答,否则请直接跳至24题)

18.您对目前的工作感到()

A.很满意B.较满意

C.有个工作不易,凑合着干D.不满意,还想调换

19.您现在的工作单位让您最满意的地方(可选一项或两项)()

A、单位性质和规模B、地理位置和周边经济环境

C、单位文化及激励机制D、薪酬与福利

E、培训及提职、晋级机会F、单位效益与发展潜力

G、专业对口H、领导重视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

I、人际关系融洽J、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0.您目前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

A. 完全对口B.比较对口C.不太对口D.完全不对口

21.您目前的月收入总额在()

A.500—1000元B.1000—2000元C.2000—3000元

D.3000--4000元E.4000元以上

22.您参加工作以后,是否会调换工作()

A.是B.否

23.您调换工作的主要原因()其他E

A原单位的人际关系太复杂B.地域环境 C.个人发展空间有限

D.单位裁员或倒闭E.单位解聘F.工作太累、待遇太低

G.专业不对口

三、就业指导与咨询情况

24、谁最影响您择业?()

A 父母B 恋人C同学D专业老师E班主任F自己

25.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您认为能提供最大帮助的是:()

A.亲属或朋友B.就业指导中心老师

C.学院教授或辅导员D.校友

26.您觉得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会是通过什么渠道()

A.校园招聘会B.学校推荐C.家人或朋友介绍

D.社会人才中介E.网络媒体

27.您会选择的求职途径是()

A、招聘会B、网络

C、参加特定企业的招聘考试D、学校推荐

28.当您就业遇到困惑时,您一般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解决()

A.网上咨询B.电话咨询C.当面请教老师D.自学

29.在校期间,您主要是通过哪一途径获取有关就业知识和面试技巧()

A.学校举办的讲座B.网络就业指导

C.老师、朋友、亲属介绍D.课堂E.自学

30.您认为通过学校的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得()

A、很好B、较好C、不好D、很不好

31.您认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下哪方面最重要?()

A、就业形势与政策B、职业生涯规划C、面试技巧

D、自主创业E、就业流程F、就业心理调适

32.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有关就业知识,考虑职业问题()

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33.如果到基层工作,您所考虑或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个人未来发展受到限制B、待遇比较差C、地方偏远,生活条件艰苦

D、对于相关计划和措施配套的优惠政策的落实缺乏信心

四、相关促进就业政策和措施的认识与评价

34.在你看来,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包括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对于就业的作用(A.非常大B.比较大C.一般D.没有什么作用

35.对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你())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不太了解D.不了解

36.根据你对相关促进就业政策与措施的了解,以及你所观察到的大学生对这些政策与措施的反应,你认为这些政策和措施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

A.非常吻合 B.比较吻合C.存在较大差距D.存在很大差距

五、你的观点和建议

37、结合你的求职经历,你认为现在用人单位需求与学校教育模式(包括专业培养如课程设置和其他能力培养)之间存在怎样的差距。

毕业生发展调查问卷 篇6

亲爱的校友:

您好,为了解毕业生毕业期间消费状况设计此问卷,您提供的信息将帮助我的分析研究,热切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拔冗相助,填写这份问卷。

本次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问卷仅用作学术研究,不会泄露您的隐私。

说明:请在□前打钩

1.您的性别:

1)□男2)□女

2.您目前是否找到工作或实习,及找工作期间花费

1)□ 是,花费1000以下2)□ 是,花费1000~3000

3)□ 是,花费3000以上4)□ 否,暂时没打算工作

3.如果参加工作或实习,是否在工作地租房

1)□ 是2)□ 否3)暂时未参加工作,实习

5.租房价格

1)□ 500以下2)□ 500~1000元3)□ 1000元以上

4)□ 未租房

6.毕业期间是否打算换手机及花费

1)□ 是,1000元以下2)□ 是,1000~3000元3)□ 是,3000元以上

4)□ 否

7.是否打算购买学生期间未拥有的物品

1)□是,花费1000以下2)□ 是,花费1000~50003)□ 是,花费5000以上

4)□ 否

8.购置上班时服装花费费用

1)□ 无或未开始工作2)□ 100~500元3)□500~1000 元

4)□ 1000元以上

9.毕业期间参加同学聚会场数

1)□ 1场2)□ 2场3)□ 3场及以上

10)毕业期间参加聚餐花费

1)□ 100以下2)□ 100~5003)□ 500以上

11)是否参加毕业旅行,计划花费

1)□ 不参加2)□ 参加,花费500以下3)□ 参加,花费500~1000

4)□ 参加,花费1000以上

12)毕业是否会购房购车

1)□ 是2)□ 否

毕业生发展调查问卷 篇7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 特别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多, 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以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发布为标志, 我国会计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 并在国际会计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更是对我国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 离不开良好的会计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而当前我国所培养的会计本科毕业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相对紧缺, 这与我国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有关。西部民族高校由于其所处地域、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的限制, 导致其会计人才的培养条件和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知名高校, 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也相对整体低于其他知名高校。为此, 根据西部民族高校的实际, 结合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构建适宜的、有特色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寻求提高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 是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教育改革与完善的重要内容。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一) 问卷调查对象的选取

考虑到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修订,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因此, 在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上, 以湖北民族学院近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为样本, 即2006年至2010年毕业的会计本科学生所在的用人单位。

(二) 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所设计的14个问题共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方面的需求状况与能力要求;二是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包括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状况以及与其能力要求的差异;三是用人单位对提高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三)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调查问卷主要是以电子文本形式发放, 发放时间为2011年10月10日, 并要求被调查者在2011年11月10日前将电子调查问卷发回到问卷所附的电子邮箱之中。回收调查问卷共92份, 经过筛选剔除无效的调查问卷18份, 有效问卷共74份。

用人单位的类型与性质不同, 其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74家被调查用人单位其类型与性质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 被调查用人单位中企业单位 (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 占到83.78%, 非企业单位仅为16.22%, 这与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整体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 亦即相关调查研究对于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较强的指导性。

三、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一)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最注重的内容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 不同的岗位可能其注重的内容不同, 亦即其条件有所差异。通过调查可知,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最注重应聘人员的方面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最看重的是实践经验即工作经历, 其所占比例为72.97%;其次为专业知识, 即招聘岗位与应聘者的知识背景是否相符, 其所占比例为45.95%;最后是专业技能, 即应聘者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操作技能, 其所占比例为35.14%。对于毕业生来说, 会计实践经验往往很缺乏, 但可以通过在校学习期间的仿真实验和顶岗实习或见习予以弥补, 这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二)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的侧重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如果面对的是应届会计毕业生, 则其关于实践经验的要求往往很难满足, 但可能会有其他方面的侧重, 这种侧重对于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在调查中,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首先考虑的内容如表3所示。表3表明, 被调查用人单位初次使用会计本科毕业生时考虑个人实践经历的仅占24.32%, 不同于招聘一般会计人员时首要考虑的即为工作实践经验。此时, 综合素质成为用人单位初次使用毕业生时的首选, 其所占比例为54.05%;其次是岗位需求和个人能力, 即考察毕业生的个人能力能否胜任所招聘的岗位,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7.84%和35.14%。因此, 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中, 应当首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提高其综合能力, 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其个性培养, 加强其专业技能的训练。

(三) 用人单位关于会计本科毕业生素质的要求

被调查用人单位使用毕业生时首先考虑的是其综合素质, 则其对这些素质的要求相应地成为提高会计人才素质的首要内容, 是用人单位在使用毕业生时除了专业技能以外综合素质的表现。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如表4所示。表4表明,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人才的素质要求首要是爱岗敬业, 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为89.19%;其次是团队精神和道德诚信, 所占比例分别为81.08%;再次是终身学习能力, 其所占比例为75.68%;最后是遵纪守法, 所占比例为64.86%。因此, 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应树立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锻炼和道德诚信品质的形成。

(四) 用人单位对初级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技能要求

会计本科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往往是从基层做起, 从初级做起, 而其能否从初级走向中级乃至高级, 顺利进行职务的晋升, 则取决于毕业生的个人发展能力。因此, 用人单位对初级会计人才应具备技能的要求, 是培养会计人才必须要考虑的, 其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 在初级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技能方面, 用人单位首先要求其必须能进行日常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 其比例达到被调查用人单位的91.89%;其次是能掌握会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分别为78.38%和70.27%;再次是能正确办理纳税申报等税务事项, 其比例为被调查用人单位的67.57%;最后是能胜任财务管理的一般工作, 如财务分析等, 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为54.05%。而对于纳税筹划和审计则要求较低, 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仅分别为29.73%和32.43%。因此, 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必须加强学生以下方面的技能, 即单位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财务软件的操作、办公软件的应用、纳税申报等税务事项的办理。

四、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一)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专业技能的评价

表6反映了会计本科毕业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居于什么等次, 能否适应相应岗位的要求。从表6可以看出, 54.06%的被调查用人单位认为会计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比较符合其工作岗位的要求, 并且62.16%的被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具有了一定的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素质的评价

毕业生的素质状况反映了其综合职业能力, 可以从总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方面予以表现, 其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 在评价等级里满意比例等于或超过“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是毕业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团结协作精神、诚信度、工作适应能力,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分别为54.05%、48.65%、62.16%和48.65%, 说明会计本科毕业生这些方面的素质较高。在用人单位评价为“不满意”的首先是开拓创新精神,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为13.51%;次之为奉献精神其比例为8.11%;最后为心理素质、专业知识及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均为5.41%。

(三)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不足方面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不足方面的评价, 反映了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时需要重点强化或改进之处。

(1) 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和最差的方面。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的方面反映了其最强的职业能力内容, 而表现最差的方面则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完善需要重点考虑的职业能力内容。根据用人单位的评价, 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和最差的方面统计结果如表8所示。表8表明, 在用人单位看来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的是敬业精神, 其比例占到被调查用人单位总数的62.16%;其次是知识结构, 比例为43.24%;再次为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其比例分别为37.84%和32.43%;最后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 其比例均为21.62%。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差的方面, 首先是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分别为56.76%和48.65%;其次是实际操作, 其比例为37.84%;再次是组织协调和外语能力, 其比例均为29.73%;最后是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 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均为18.92%。可见, 从用人单位所评价的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和最差的方面的排序来看, 会计本科毕业生敬业精神很强, 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很欠缺, 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组织协调能力有待加强。

(2) 会计本科毕业生工作中有待改进的方面。会计本科毕业生在工作中有待改进的方面如表9所示。由表9可以看出, 会计本科毕业生在工作中有待改进的方面首先是创新能力,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为56.76%;其次是业务能力和社交能力, 其比例分别为32.43%和29.73%;最后是综合素质, 比例为24.32%。

五、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完善

(一)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建议

用人单位对于会计本科生需要提高的职业能力, 其统计结果如表10所示。由表10可以看出, 根据用人单位对于会计本科需要提高的职业能力的统计, 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完善中, 首先需要加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 其比例占到被调查用人单位的70.27%;其次是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训练, 其比例分别为54.05%和51.35%;再次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比例分别为48.65%和37.84%;最后是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 其比例为27.03%。另外,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加强人生观、职业道德、劳动态度方面的培养也占到被调查用人单位的一定比例 (18.92%) 。

(二)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生知识结构改善的建议

对于会计本科生知识结构改善, 用人单位认为应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结果如表11所示。在表11中, 用人单位认为会计本科生知识结构的改善, 首先是要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比例占到被调查用人单位的70.27%;其次是加强管理能力的训练, 其比例为59.46%;再次是加强协作能力的训练和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比例均为35.14%;最后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其比例为24.32%。因此, 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 专业实践能力的加强是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方面,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提高包括组织协调、财务管理等在内的管理能力。

(三)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专业实践的建议

会计实践主要涉及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践课程。对于专业实习, 全部被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很重要, 而且校内的模拟实习或实训不能替代企业实习。对于专业实践课程, 被调查用人单位认为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如表12所示。表12表明, 会计本科最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是企业会计模拟实训和税务会计实训,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均为75.68%;其次是会计电算化实训, 其比例为54.05%;最后是会计单证填制实训, 其比例为37.84%。

六、结论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然而西部民族高校要提高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并在全国众多高校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断地探索并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必然的选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内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是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如何建立起提升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机制, 则是急待解决与完善的现实问题。

会计职业能力包括的内容众多, 这些也构成了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具体表现。灵活地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 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是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之所在, 也是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交际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是会计专业技能之外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是会计本科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可将这些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职业能力, 即大多数专业、大多数职业都应具有的职业能力, 包括语言能力 (含外语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团队合作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 这一层次的能力可通过高校设置的通识课程与第二课堂来培养与提高;第二层次为专业基础能力, 即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 主要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相关专业实践课程予以实现;第三层次为专业深化与拓展能力, 即职业发展的潜在能力, 包括专业创新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主要通过开设相关专业方向课程予以实现, 不同西部民族高校可根据其实际有选择性地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模块, 如中小企业会计模块、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模块、税务会计模块等, 这也能从不同方面体现不同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参考文献

[1]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 《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1]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 《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2]孙铮、王志伟:《加入WTO后中国会计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会计研究》2002年第6期。[2]孙铮、王志伟:《加入WTO后中国会计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会计研究》2002年第6期。

[3]相子国:《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8年第1期。[3]相子国:《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8年第1期。

[4]陈玉荣:《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7年第6期。[4]陈玉荣:《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7年第6期。

[5]许家林、高文进、孙贤林:《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形成基础:职业要求标准的变迁与影响》,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5]许家林、高文进、孙贤林:《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形成基础:职业要求标准的变迁与影响》,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

毕业生发展调查问卷 篇8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讲座服务 问卷调查 发展策略 主题策划

分类号 G252.13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ublic Library’s Lecture Service Based on the Reader Questionnaire Survey

Zeng Yuan

Abstract 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lecture service and readers’ need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s the main ways readers are informed of, the proper frequency of lecture activities, the most popular forms and subjects, and the universal purpose of readers’ participation. Based on the fact reflec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some proposals including providing more information,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he readers’ needs, digg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ecture and enriching the form of lectures are offered by this paper.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Lecture service. Questionnaire survey. Development proposals. Topics planning.

在社会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公共图书馆能否提供高效优质的讲座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探讨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发展现状,我们组织了“关于图书馆讲座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其读者需求调查”,以期能了解读者对于图书馆讲座服务的真实需求,为今后讲座服务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问卷调查简介

1.1 问卷的设计内容

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基本资料;第二部包括读者对讲座的了解、利用以及偏好情况;第三部分设计开放式问题来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1.2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开始时间为2013年10月15日至25日,共发放纸质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5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96%。读者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如下:男性149人,女性140人;18岁以下33人,18~45岁105人,45~60岁85人,60岁以上67人;初中学历12人,高中或中专45人,大专83人,本科125人,硕士及以上有23人;学生59人,公司职员73人,文化教育及科研人员62人,医疗及卫生服务人员12人,退休人员37人,其他46人。本次调查涵盖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人群,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2 调查结果与结论分析

2.1 读者获知讲座信息的途径

关于读者获知讲座信息的途径,问卷中有图书馆网站、海报、报纸/电台/电视台、朋辈推荐、其他等五个选项。此次调查发现,通过图书馆网站获知讲座信息的读者比例为39%,有33%的读者通过讲座海报获知讲座信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来获知讲座信息的读者占25%,通过朋辈推荐的读者占19%,另有8%的读者通过其他途径获知讲座信息。这反映出图书馆网站和海报在讲座信息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媒体宣传、人际传播的信息普及面稍显不足。

笔者将读者获知讲座信息的途径分别与读者年龄、学历做交叉分析发现,年龄越低,学历越高的读者对图书馆网站的依赖程度越高。同时,该项问卷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馆讲座信息传播方式被动化、受众面窄、时效性弱等特点。公共图书馆通过本馆网站、海报、媒体等传统方式进行宣传,只能得到经常来馆、时常关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现有读者的关注,而大量的潜在读者往往因未及时得知讲座信息而错过聆听讲座的机会。如果图书馆能够改变“坐等上门”的被动局面,增强工作主动性,拓宽讲座信息传播方式,让读者在第一时间有效地接收到讲座信息,那么,将提高读者对图书馆讲座服务的利用率[1]。

2.2 读者参与讲座活动的目的

关于参加讲座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09人选择了“获取对工作、学习有用的知识或信息”,占71%,将讲座视为“城市周末休闲消遣的方式”的读者占38%,以“见见主讲的名人”和“来图书馆借书,顺便听一听讲座”为目的的读者,仅分别占19%、13%。这说明本次调查对象中以求知为主要目的读者占绝大多数,他们对于能够带来新的知识、信息的讲座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愿。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海量膨胀的背景下,人们必须加强知识和信息储备,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同时,从问卷可以看出,为了休闲娱乐目的而来的读者也不在少数,他们是对讲座产生边际利用的读者。因此,对于如何增强讲座自身的吸引力,不断培养忠实听众,充分挖掘潜在读者,公共图书馆任重而道远。

2.3 讲座举办的最佳频率

此次调查发现,15.6%的读者认为图书馆讲座应每月举办两次,21.5%的读者认为图书馆讲座应每周举办两次,28%的读者认为图书馆讲座应每月举办一次,而认为每周举办一次的读者比例名列第一,占34.9%。这说明读者倾向于选择每周聆听一次讲座。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目前本馆每月一次的讲座举办频率显然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笔者对图书馆讲座举办的最佳频率与读者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做交叉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高、年龄大的读者选择每周聆听一次讲座的比例为92.4%,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小的读者选择每月聆听一次讲座的比例为74.3%,这说明参与讲座的中小学生群体图书馆意识的淡薄以及课业负担的加大,导致他们无暇对除学校以外的教育资源——图书馆进行充分利用,而教育、科研等单位退休人员由于空余时间相对充裕,通过经常性参加图书馆讲座充实自己的意愿更为强烈。

nlc202309041221

2.4 读者偏好的讲座形式

关于读者偏好的讲座形式,问卷中有举办同主题系列讲座、多位讲师联袂演讲、讲座与图书馆其他活动互联互动、同一主讲人多次登台等四个选项。统计结果显示,读者对“举办同主题系列讲座”的需求最高,有6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该项。选择“讲座与其他活动互联互动”的读者比重紧随其后,占44%。选择“多位讲师联袂演讲”的读者比例为30%,而选择“同一主讲人多次登台”的读者占22%。

由此发现,近七成的读者选择“举办同主题系列讲座”,折射出图书馆讲座内容尚未完全满足听众的心理预期。目前,图书馆每场讲座相对独立,零散且不具系统化的讲座内容无法满足听众的求知需要,一些能够多角度阐发的主题有待于在纵深上进行发掘。讲座连续性、系列化缺失的问题若如不妥善解决,必将难以进一步提升讲座品质。因此,众多听众倾向于围绕某一主题适当高频化地开展系列讲座,增强讲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影响力[2]。对于一些能够构成系列内容的讲座,在讲座举办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可以适当地高频化,尽可能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将有助于讲座的良性发展。

2.5 读者感兴趣的讲座选题

对于读者感兴趣的讲座选题,问卷中有文学艺术、时政军事、家庭教育、健康养生、历史人文、地方文化、经济热点等七个选项。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喜欢文学艺术、历史人文类选题的听众分别占46%、44%,偏好时政军事、家庭教育、健康养生类讲座选题的听众人数分别占到39%、35%、30%,此外,地方文化、经济热点等主题,也是读者感兴趣的内容。笔者对读者感兴趣的讲座选题与读者的性别、职业、学历、年龄分别做交叉分析发现,读者对讲座选题的兴趣在职业和学历上并无显著区别,但在性别和年龄上有较为显著的区分。女性读者倾向于聆听趣味性、实用性较强的讲座,90.3%的女性听众选择了文学艺术、家庭教育、健康养生类讲座,男性听众倾向于聆听专业性、前瞻性较强的讲座,89.7%的男性听众选择了时政军事、历史人文、地方文化、经济热点类讲座。年龄越高的听众越倾向于聆听健康养生、历史人文、地方文化方面的讲座,有91.5%的60岁以上的读者选择此类讲座,有86.5%的45~60岁读者作了相同选择。

长期以来,囿于本馆讲座的定位,“东林文化讲坛”选题以文学、艺术方面为主,但是,听众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喜好,有着不同的选择性心理,随着听众对于讲座内容的选择性注意与记忆,势必不利于讲座固定听众的培养,甚至导致听众的流失。要使讲座的内容适合更多的听众需求,就要求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听众需求。在策划讲座主题之前,应考虑到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学历读者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讲座服务[3]。

3 对策建议

3.1 拓宽宣传推广路径,提升讲座影响力

3.1.1 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扩大宣传对象覆盖面

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活动需要通过宣传推广迅速辐射和扩散,宣传推广是讲座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就目前而言,公共图书馆通常能够充分运用网站、海报、宣传栏、读者简报、电子显示屏、报纸、电视、广播等方式发布讲座预告及其他宣传资料。但是,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新技术运用已成为人们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学习生活的时尚方式,以上传统的宣传方式只能针对到馆读者或主动登陆图书馆网站、关注图书馆活动资讯的读者起到宣传作用,难以普及到馆外广大社会公众,导致信息受众面狭窄。长此以往,数量更为庞大的潜在听众群体势必在日新月异的眼球经济的冲击下悄然流失。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尽快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扭转讲座宣传中的被动局面,利用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网络或多媒体设备,形成讲座信息发布的多元化途径。只有以最快的速度让听众获得讲座的第一手信息,才能赢得更多读者的关注和参与。以无锡市图书馆为例,在本馆已成功推出的移动图书馆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短信、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新技术,发挥其“短、平、快”的传播优势和形式丰富、互动性强、覆盖率高的优点,将最新的讲座信息、主讲人宣传资料、讲座最精彩的内容等用图片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主动传送到读者面前,在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和接收的同时,促使有限的平台资源发挥最大的宣传效用。

3.1.2 深化与新闻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互动合作,改进宣传推广方式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闻报纸等传统纸质媒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但其不容忽视的公信力、持久的影响力等优势,完全能成为图书馆宣传的助力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仍有25%的忠实听众通过报纸等媒体关注图书馆讲座。图书馆若能进一步深化与新闻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合作,大力推广图书馆讲座资源与服务,力求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更多读者对讲座的兴趣,往往能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往无锡市图书馆通过本地报纸宣传,内容往往局限于及时发布讲座预告或简讯,缺乏对重点讲座的后续报道和专题报道。自2013年起,无锡市图书馆与无锡地区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纸媒江南晚报社开展合作,由此摸索出了一条与媒体互动合作的道路。后者作为“东林文化讲坛”的协办方,不仅全程参与讲座举办过程,还以专栏的形式,对讲座进行深度专题报道。曾做客“东林文化讲坛”的明史专家毛佩琦、“百家讲坛”名师蒙曼、著名作家格非、“跳水皇后”高敏等主讲人,先后接受《江南晚报》记者专访,并在专栏中予以报道,同版刊载的精彩讲座内容回顾、相关知识信息链接,既为未能如愿到现场听讲的读者以启迪和帮助,又可供已现场聆听的读者细品讲座精髓,引发众多读者的热切关注。讲座宣传思路的改变,通过深化图书馆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也将很好地起到推动讲座品牌效应的作用。

3.2 重视受众需求,提供文化套餐

听众的需求决定图书馆讲座服务的方向,始终把受众需求放在第一位是提升图书馆讲座工作水平的突破口。图书馆策划讲座之前,应通过读者座谈会、读者意见箱、网上读者征询、读者问卷调查等各种途径,广泛收集读者的自身信息需求,根据读者不同的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等,进行不同的读者群体细分,对读者不同讲座取向进行细致而严谨的分析。在讲座举办后,应及时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倾听读者对讲座主题、讲座形式、主讲人演讲情况以及听众对讲座的特殊要求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就无锡市图书馆而言,读者意见反馈作为讲座工作流程中的组成部分,已经实现规范化、常态化。但不少读者的反馈意见篇幅较短,建设性的意见不太多,图书馆也缺乏对讲座的深入反思[4]。

nlc202309041221

选题与图书馆举办讲座的持续性密切相关,也是吸引听众、打造讲座品牌的关键因素[5]。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多元化的文化诉求,倾力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专题讲座,也不失为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除了本馆着力打造的讲座服务品牌“东林文化讲坛”之外,无锡市图书馆还根据讲座的不同群体,打造了为青少年举办的未成年人专题讲座、为吴文化爱好者举办的吴文化专题讲座等等。这些讲座经多年的发展,现已拥有比较固定的听众群,颇受他们的欢迎。比如吴文化专题讲座,广邀各领域的学者讲解文化无锡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与文化传承,其展现吴地文化特色以及人文传统的旨趣,既与“老无锡”的精神情怀相契合,又满足了无锡市民了解无锡历史文化的需求。同时,由于该类讲座规模较小、互动性强,气氛轻松,即便安排在非周末期间推出,仍会吸引众多关注和热爱乡梓文化的热心听众的参与。总之,多样化专题讲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学习空间。

3.3 挖掘讲座深层内涵,实现内容系列化

公共图书馆讲座面向普通市民发挥“城市教室”的作用,听众群庞大,讲座内容广泛,因此,公共图书馆往往选择举办及时反映社会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的讲座,此类专题讲座能迎合大众口味,易于形成热闹场面、轰动效应,但临时性、随意性较大,内容缺乏连贯性,不利于固定听众群的培养以及讲座品质的提升。挖掘讲座深层内涵,实现讲座内容系列化,是公共图书馆讲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6]。

以2007至2010年无锡市图书馆曾举办过的“钱锺书与无锡乡土文化”“钱锺书的学术人生”“《围城》女性四说”三场专题讲座为例,这三场讲座内容皆与无锡籍名人钱锺书相关,但因举办时间跨度大,各场讲座彼此独立,听众通过讲座对钱锺书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都较为零散化、碎片化,失去了讲座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如果图书馆能够制定长期的讲座规划,以“钱锺书及其作品”为讲座主题,将以上由不同专家主讲的讲座整合为一个系列,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陆续推出系列讲座,先后从钱锺书生平事迹、学术思想、经典作品解读等方面从知识纵深上讲透彻,则能保证内容的延续性和系统性,有效提升讲座的品位,培养相对固定的听众群,赢得良好的听众效应。

3.4 丰富讲座形式,优化活动效果

成功的讲座品牌运作,离不开丰富灵活的活动形式。图书馆应在讲座形式多样化方面下功夫,吸引更多的听众参与其中。首先,融合多人互动、现场表演等多种方式,调动听众的多种感官参与,使讲座变得立体、综合与多元。如突破“一人堂”传统,采取讲师联袂互动的形式,推出众多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著名作家陈村与复旦大学教授严锋、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风言锋语”栏目主持人李蕾与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等,曾先后联袂做客“东林文化讲坛”,以同场对话互动的方式为听众带来“微博时代的阅读”“健康生活离我们有多远”等讲座。新颖活泼的讲座形式激扬智慧,使听众感受到来自不同视角的思维碰撞。在“当代美国文化中的本土音乐”讲座中,主讲人美国民谣歌手金姆·辛普森在对美国本土音乐渊源、发展历程的介绍过程中,穿插大量精彩的吉他伴奏演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美国民谣清新自然的格调,加深了听众对艺术的感性认知,因而受到热烈追捧。此类讲座不仅给听众以耳目一新之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二是注重讲座与活动互动,使二者相得益彰。无锡市图书馆在重大活动、纪念日期间,通过举办与讲座主题相关的各种活动,实现知识信息之间的互联、互动与互补,提升讲座活动的效果。如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无锡市图书馆在举办“百年辛亥的启示:统一与分裂”专题讲座的同时,推出“百年锐于千载——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文献图片展”、“辛亥革命在无锡”吴文化专题讲座、“辛亥历史人物”故事会等活动,让读者通过一系列互动活动,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和铭记辛亥历史。讲座与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为读者带来了远比单纯听讲丰富得多的感受和体验,收到的活动效果不言而喻。

4 结语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指出:“在图书馆里,用户不会被告知他们需要思考什么,什么时候思考,而是独立地发现他们的思想、观点,自主地理解这些思想和观点。”[7]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图书馆讲座则为人们发现和学习思想、观点打开了一扇扇窗。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承担自身的使命,努力认识不足,寻找突破,谋求创新,使讲座真正成为引领读者学习、促发读者思考、触动读者心灵的有效载体,走上科学、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 1 ] 张彦博.共享知识 提升素质 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共同促进公共图书馆讲座水平的全面提升[C].//曹宁,张志清.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论文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220-223.

[ 2 ] 任罡.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0(5):28-30.

[ 3 ] 王世伟.图书馆讲座工作引论[J].图书馆学研究,2005(10):86-88.

[ 4 ] 王晓青.把握图书馆公共讲坛的特征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6):17-19.

[ 5 ] 肖佐刚.对公共图书馆开展讲座活动的思考[C].//曹宁,张志清.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论文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271-274.

[ 6 ] 吴培华.优化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的若干要求[J].图书馆杂志,2010(5):45-46.

[ 7 ] [美]谢拉.图书馆学引论.张沙丽,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6:37.

曾 媛 无锡市图书馆馆员。江苏无锡,214021。

(收稿日期:2013-12-05 编校:刘勇定)

上一篇:小英雄雨来读书感悟下一篇:七上历史期中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