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2024-11-21

中学美术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精选17篇)

中学美术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

中学美术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校大力开展校本培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了“课题带教研,以教研促发展”的思路。在校研究课题理念下,美术学科在根据学科与课题的特点下,我组组织教师积极学习其理念和有关理论知识,大胆进行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的教研活动,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给我最大的感触有,明确了小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与小课题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开展小课题研究中实施的相关内容。

小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将本次研究体会、感悟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展开研究,阅读相关教育教学故事与案例,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期刊订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阅读学习,教学实践,力求做到:

1、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使学生在看看、听听、想想、画画、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作为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中学美术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传统教学把课堂当做传授知识的场所, 没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教法方法单一, 教师讲, 学生听, 填鸭式教学, 致使学生思想没有变化, 导致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 因此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新颖。美术教学, 应该形象生动, 鲜明直观, 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 具有独特优势。然而是否能够发挥它的优势, 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勇于创新, 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 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比如在人物头像一课, 就可以通过古老的“贴鼻子”游戏进行教学,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 掌握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开展困难, 教师不应局限于学校现有条件, 不能只能是简单地讲讲, 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 而应该利用现有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如雕塑课, 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雕塑练习, 让学生回到玩“泥巴”时代, 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他们进行雕塑, 使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兴趣, 这样让学生在快乐中汲取知识和掌握技能, 就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21世纪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巩固。理论知识太多, 感性知识太少,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可以把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 美中育人。我认为美术课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 但某些基本技能课如国画课就不适合。只要合理运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将起到很大作用, 增强多媒体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教学应重视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与文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时, 还要有意识地讲解道德规范, 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教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 不仅讲工业污染, 还要讲解生活中垃圾的污染, 教育学生珍惜良好的生活环境, 不乱扔废纸, 不乱抹乱画等。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 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的一句鼓励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也可能毁掉学生一生。

教师在自我提高的过程中, 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将“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思想作为个人奋斗目标, 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美术教师在美术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运用美术艺术知识培养学生审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 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设计、动手能力。正所谓名师出高徒,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不断补充教学中发现的不足之处, 弥补自身缺陷。美术教师应当具备探索精神,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接受并进一步信服自己。如果一个美术教师本身就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则很难想象他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美术人才。

总之, 美术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它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它时刻提醒美术教师应该全力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现代教学发展, 这也是现代文明教育的体现。

摘要:美术课是中学基础的艺术课程, 基础课程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 要求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教师在把握好教材的同时, 更要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 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力,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教学,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浅谈中学美术课教学体会 篇3

如何完成美术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使 之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有机因素。笔者认为,不仅要开设开展好美术课程和各种课外活动 ,更要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培养合格人 才的目的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 不容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学中 最忌“在课堂教学的结构方面,在教学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的应用方面的教条主义和死板公式”,何况时下是一个个思想、性格、智力、技能均不 同的青少年,家庭、社会、学校的多种影响纵横交错,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综合的效应,因而对他们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笔者认为从“美术是视觉艺术,艺术本身是创造,艺术就是感情”这些 本质因素出发,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使眼、脑、手协调并用,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 展的、多元化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全面完善素质教育,这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重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

眼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能力,也即“看”作品的本领。

人的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活动力等因素组成,其中观察力是人们全面、 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思维的先导。它又是视 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面对年龄小的中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觉处在无意识性、情绪 性比较明显时期,还具有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从制定每一单元的 教学计划到安排教学内容、范画教具等,都要从他们便于观察记忆入手,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由表及里 、由简到繁的艺术分析,指导他们会“看”作品的方法,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起学习 美术的兴趣。

当然,对于对美术尚处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对象来说,这种“看”是需要引导的。帮助引导他们直接地 凭视观察、亲自体验,增强形象的概念。对物象形成心灵感悟和建立某种精神意味。使他们亲身对作品的感知 思维得到珍惜。教师应根据《大纲》内容安排一些静物、工艺作品和有审美价值的优秀绘画作品作为教具,让 他们从真实的作品里获得结构、体积、色彩、质感、比例等艺术语汇的感知,在此基础上,使他们进入理性的 分析,进而通过心理心灵的感悟,以获取对象的精神意味。这种教学生“看”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从生动的 审美直观到对应的语言表述的过程,是让学生从对象个别特征到整体形象的把握过程,从而提高他们运用形象 表达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让临摹转向想象力的培养

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为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有目的、有 重点地进行临摹教学是必要的。我们承认模仿是人的本能。但吸收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不等于千篇一 律的照葫芦画瓢,何况国内大量的印刷品印刷技术有限,明暗、色彩等方面与原作比欠准确,也无法达到临摹 目的。长期的“照葫芦画瓢”不但破壞了学生感知认识,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即便在美术高考 中中榜者,也是“高分低能”。故而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艺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 具有重要意义。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 展智力”。这里的“积极性、主动性”指教 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通过讲授、问答、开展活动、讨论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师 生演示及自学指导等手段,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加强自我教养、自我修 养的积极作用。当然学生的发展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作用”必然要形成一定的观点,这就是 受教育者一种独特的思维想象的开端,也为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其实现代美术教育术不论国内国外在这方面 都有了成功的尝试。

三、发挥欣赏教学作用,培养学生情感能力

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须体验的心理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在升华同道德相依存,情感 溶化在知识与道德之中。

经调查表明:中学生背诵一篇欣赏文章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让他们从美学角度谈论一件作品,那是难乎 其难。因此,开设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情感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如何激起中学生的情感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在 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安排欣赏课这一环节,利用幻灯、电影电视、讲座、参观等现代化教学途径,利用 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他们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像毕加索、塞尚、凡高、马 蒂斯、夏加尔、杜尚等各种流派,各种造型语言的既抽象又具体的名作,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色 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想,通过提高欣赏能力,从而达到在耳 闻目睹的情境中将自己的情感自觉的倾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

美术小课题总结 篇4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研究课题已进行半年多了,在这一学期以来,我们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着重在创设良好课堂环境,课外活动时间按开办美术兴趣小组作了一些尝试。探索了课题,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下面对此作简要地概括。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点面结合。

根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宏观规划,本阶段研究的重点是探索了课题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的研究。为此,我们在开学之初就确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法:促进提高儿童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及想象创造能力是儿童绘画训练的主要目的。要达到的效果:

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艺术素质,提高孩子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在开心、愉快的环境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他们大胆地表现自我,大胆地异想天开,大胆地创新,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教师在实验中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研究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兼顾其它子课题的研究,做到了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二、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1、认真搜集有关理论书籍,做好读书笔记。

2、同组教师间相互听课,课后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评价。

3、积极上研讨课,与其他实验教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积极参与评课。

4、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毫无拘束地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发表的意见,包括幼稚荒诞的意见,延迟评价;用开放性的而不是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提问,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想象,允许学生独立地学习;容纳学生的错误和失败;鼓励学生求异创新。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绘画,让学生有自己发现和自行运用所学知识的时间,感到有创造的自由与兴趣。

三、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

四、注重发展个性,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

五、通过讲趣味故事培养儿童想象力。

从绘画心理发展历程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意象表现期,此年龄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很好奇,凡事喜欢尝试,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色彩运用大胆,表现欲强烈,拿起笔来毫无顾忌,俨然一位艺术大师。针对这一时期的儿童心理特征,尝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索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规律。

1.从“欣赏评述”入手,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设计应用”中,以“教”促“学”。

3.营造“综合探索”氛围,坚持有的放矢。

六、实践成效及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对我来说时刻充满着挑战,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面对新的要求,有时真的难以割舍。在传统的思考冲突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

1、师生关系更融洽了。

2、教师的思维活了,学生的思维更活了。

3、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

4、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了。

5、学生对美术的感受力,想象创新力也增强了。

同时,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在小学阶段如果能把“五官”有效地运用在美术教育中,对培养儿童的兴趣与想象创新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带孩子去看一看

(1)多画“日记画”。

(2)观察要随心。

(3)创设良好的视觉环境。

2.让孩子来听一听。

3.让孩子来闻一闻。

4.让孩子去摸一摸。

5.让孩子来说一说

(1)画前说。

(2)画后说。

6.让孩子用心去画

(1)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绘画心态。

(2)要用心去表现绘画内容。

美术小课题工作报告 篇5

美术小课题工作报告

本学年通过参加课题组的研究,并且实施到自己所教学科——美术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给我最大的感触有,明确了小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与大课题研究的整合,以及在开展小课题研究中实施的相关内容。

小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直观形象的美术教具,让学习更简单更轻松,人人都具备艺术素养。在综合性学习中,形成真正有效的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教学中心的研究。

在这一年的研究中发现自制教具更符合、更贴近于学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制教具改进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更能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展开研究,阅读相关教育教学故事与案例,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在2016--2017这一学年的工作中,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网上查阅、期刊订阅、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摘抄学习笔记约三万多字,开拓了视野。

二、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1、通过自制教具学具,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收集整理学生作品集《美的约定》十多本。

3、通过各种美术学习实践,让学生参与各类校园内外的美术活动。比如《校园文明提示语绘画大赛》、参赛《大美安阳》、绘制校园主题海报、自制校园文化衫、彩瓶设计、手工彩泥制作大赛等,让学生利用多种绘画和手工形式进行创作表现,使学生课堂与生活中的艺术紧密相连。

4、收集整理小学阶段有代表性的美术课例、课堂PPT。收集整理美术拓展、乡土教材课例并制作PPT。这些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已上传到自己的百度文库,可以方便以后的教学工作,也可以推广给更多的同行借鉴使用。

5、论文《自制教具在小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在《教育科学》杂志发表,荣获国家级期刊论文一等奖。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中学美术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

一、教材分析

1、“话题”分析

对某个课题所要展开的、涉及的问题进行查阅

二、分析教学对象

1、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需要的分析

2、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分析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1、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功能性

2、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

3、教学目标的分类

四、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内容”的含义

2、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

3、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五、选择教学形式与教学策略

1、教学形式选择

2、教学策略

3、设计学生作业与作业要求

4、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美术课教学过程一般程序是;组织教学、导入课题、板书设计、讲述演示新课内容(含随堂欣赏)、布置作业要求、组织学生练习、进行辅导、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对教学过程方式、方法的设计请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注意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心理。(2)不同类型的课业应采取不同的、便于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3)、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要体现课改理念。(4)、要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进行设计、不搞无效形式。

(5)、教学的过程是以问题串、问题链构建教学和呈现教学内容的。(6)、交流学习可以采用全班、小组、两个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到要注意给充分的时间,使之真正做到交流。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意义

中学美术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

让学生认识家乡特色资源的独特魅力

徐州古称彭城, 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乡土特色资源丰富, 是全国闻名的“曲艺之乡”、“剪纸之乡”、“武术之乡”、“儿童画之乡”……, 为开展小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特色资源。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题, 组成课题组, 围绕一种乡土特色资源或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让学生在研究中充分认识到家乡特色资源的丰富多彩和独特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拉魂腔研究》小组重点研究徐州的柳琴戏 (原名“拉魂腔”) , 以前徐州周边有“三天不听拉魂腔, 吃饭睡觉都不香”的说法。现在的学生耳边、嘴边常伴着的是流行的音乐, 又有几人对这门“土得掉渣”的东西感兴趣?可事实上, 当他们一旦接触到柳琴戏, 便被迷住, 真正被“拉住了魂”, 学生迷恋于柳琴戏的独特唱腔和精彩扮相。他们发现柳琴戏男腔高亢、粗犷, 有北方戏曲朴实的风格, 女腔柔韧有南方戏曲委婉细腻的特点。为什么柳琴戏会有如此独特之处?学生从这个问题入手, 寻找答案。原来徐州交通发达, 文化交流频繁, 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徐州文化艺术兼收并蓄,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表演艺术粗犷、明快、朴实, 更具浓厚的乡土气息, 这个特点还反映在梆子戏等徐州地方剧目上。柳琴戏还多以农民生活为题材, 以农民的审美情趣审视生活, 以生活喜剧为多, 悲剧为少, 与徐州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相符。这样, 学生从欣赏入手,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体会了乡土特色资源的独特艺术魅力。

让学生了解家乡特色资源的文化积淀

特色资源是一个地区的名片, 它往往涉及历史、地理、民俗等领域的知识。通过小课题研究, 可以让学生发现每一种乡土特色资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从而在研究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确定选题时教师要进行指导, 不能盲目追求大、宽、深、全, 题目要精, 小。要让学生从小处入手, 小问题一样可以反映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能让学生感悟到身边触手可及的东西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汉文化”是徐州的特色文化资源。汉文化资源丰富, 涉及知识面广, 学生研究时往往会“胡子眉毛一把抓”, 无从下手。我便问学生, 丰县有“五门桥”、“五门桥市场”、“五门桥小区”, 为什么叫“五门”?学生很茫然, 都摇头说不知道, 连几位家住丰县的同学也答不上来。我就让他们成立“探究五门”课题小组自己去寻找答案。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 揭开了谜底, 原来这和一个民间传说有关:汉高祖刘邦幼时逃避秦军追杀, 丰县城墙自动裂开一个门, 刘邦得以逃生。学生骄傲地对我说:“古代全国各地的城池都只有四个城门, 唯有丰县是五个城门。”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接下来水粉画《今日五门桥》、系列剪纸《五门桥的传说》则能反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让学生在研究家乡特色资源的体验中成长

让学生对乡土特色资源进行小课题研究, 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成长。这里的体验一方面是指研究过程的体验, 另一方面是指对乡土特色资源的体验。

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他们要寻找伙伴, 拟定课题, 制定研究方法, 又要走访、调查、查阅资料, 最后还要用不同形式展示研究结果。研究问题的过程往往并非一帆风顺, 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 他们要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这一系列的体验既锻炼了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又培养了会学习、会终身学习的优秀品质。

“徐州地方剪纸研究”小组利用云龙山庙会的机会去采风。在徐州博物馆门口, 他们发现一个摆摊卖剪纸的老奶奶的作品与他们研究的剪纸作品风格截然不同, 细腻流畅婉转纤细, 颇具南方特色。当他们正要用相机拍下来时, 老奶奶的儿子拦住了他们:“剪纸有版权, 不能拍!”学生就主动和老人拉家常, 不知不觉中拉近了距离, 原来他们来自“剪纸之乡”沛县敬安镇。学生明白了徐州剪纸的风格的多样性, 为他们最后写结题找到了理论依据。

学生在乡土特色资源的探讨中, 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嘴去说, 用手去操作, 用心灵去感悟, 这就是另一种体验——在研究中体验乡土特色资源的魅力。小课题“汉画像石”研究小组的同学参观了徐州白集汉墓。触摸着冰冷的石头, 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原始的粗犷, 但粗犷之处又透露出一种细腻。雕刻工匠们的高超技艺使整座墓室熠熠生辉, 变石为宝, 化腐朽为神奇, 给学生留下唯美的视觉体验。参观后, 为了更进一步认识汉画像石, 我鼓励学生用制作泥版浮雕的方式仿制汉画像石, 学生用刻刀一刀一刀地刻, 有的人手上磨出了水泡, 当泥版浮雕制作成功后, 学生无不感叹:“真不容易, 泥版制刻尚且如此困难, 何况是石头?”

让学生认识保护乡土特色资源所承担的历史责任

多数课题小组都发现乡土特色资源面临的困境, 一些资源正在悄然消失, 如果现在不加以整理、保护, 这些具有极高艺术和文化价值的资源将面临衰败甚至绝迹的危险!这也是我们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收获之一。

研究徐州剪纸的同样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在云龙山庙会采访老奶奶时, 老奶奶曾感慨地对同学说:“原来村子里哪个闺女、媳妇如果不会铰花样 (刺绣的底稿) , 会被人笑话的。现在年轻人都有工作, 穿的是皮鞋, 背得是时髦的挎包, 谁还会绣花?”老太太的话极大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他们在总结中写到:“这些乡土特色资源记录着徐州人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 是徐州悠久历史的珍贵物证, 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载体, 我们除了担当起这个历史责任, 责无旁贷。”

乡土特色资源研究滋养了学生心灵、润泽了学生灵魂, 拓宽了课题研究的领域, 为师生构建了一种积极生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更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探索能力和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沛县分校江苏

摘要:本文从让学生认识乡土特色资源的魅力、了解乡土特色资源的文化积淀、在课题研究体验中成长、关注乡土特色资源的未来发展等方面, 阐述了利用地方乡土特色, 开展小课题研究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篇8

然而,如何纠正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绘画技能呢?

一、统观教材,有的放矢

就目前的美术教材来看,每一册书中,基本都囊括了绘画知识、工艺技术、手工制作、作品欣赏等多种教学内容。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可以说都是美不胜收的。然而,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深入地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侧重点,比如,有些内容是侧重于社会生活美的,侧重于欣赏美、表现美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有些教材则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德育因素较多,还有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侧重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等。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只有统观教材,有的放矢,才能将教学的意图放到最大,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生活,直观示范

美术的创作离不开生活。在对学生进行绘画基础课的教学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美之外,还应注重示范的作用。这样,在学生的观察中,学生能够逐渐地感受到生活中其他人感受不到的美妙,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能够具体、深刻地感受和理解生活中的美;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能够逐渐地发现各种形体之间组合而产生的微妙变化和美,在提高审美和创造美能力的同时,能够丰富对生活中各种美的认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只有学生观察生活和教师直观示范相结合,才能让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综合地感受,鉴赏美。

三、现代技术,合理利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虽然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不是所有的美术课程都适合多媒体教学,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让其教学优势发挥到最大,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学教师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篇9

“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在不同年级和学科中实施的研究

XX年级阅读课阅读形式研究;

语文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课前五分钟演讲如何成为课外阅读的平台研究; 如何提高阅读课效率的研究;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的研究;

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习作的催化剂的研究;

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的研究;

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研究;

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

如何高效背诵文言文研究;

如何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研究;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研究;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精细化研究;

课堂教学中“一题多变”的训练策略研究;

促使学生及时有效订正作业研究;

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探究;

提高学生英语早读效率的研究;

培养初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习惯的研究;

运用听力磁带培养学生语音能力的研究;

使学生重拾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研究;

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英语的研究;

提高单词听写的合格率研究;

毕业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如何提高英语学困生英语成绩的研究;

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策略研究;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研究;

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课后小实验研究;

物理(化学)学法指导研究;

有效提高物理(化学)科复习效率研究;

提高女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兴趣研究;

指导学生有效订正物理(化学、生物)作业的研究;

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研究;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兴趣的研究;

激发物理(化学、生物)后进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有效地选择与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复习题的研究;

充分发挥物理(化学、生物)错题集作用的研究;

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中分层教学初探;

物理(化学、生物)预习习惯的养成初探;

提高学困生对历史课(地理课、品德课)学习兴趣的研究;

初中地理课本插图的阅读技巧

开展合作式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

美术作业点评的方式研究;

美术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

解决班级中个别学生不交作业问题的研究;

特殊家庭学生网瘾的纠正研究;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

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错题的习惯研究;

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

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研究;

让学生大胆发言的策略研究;

引领学生走出网络的沼泽地的研究。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

毕业班后进生分类指导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学科教学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研究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 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实践研究

和谐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

中学生学习障碍的发现与矫治的个案研究

问题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

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的研究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效学习的研究

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偶发事件的类型及成因研究;

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偶发事件方法与技巧研究。课堂教学结束的形式研究; 学生作业批语的教育艺术研究;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模式研究。

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中学美术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0

研究计划

土默特左旗民中附属小学 许有权

2012年3月15日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感受、体验和游戏性,让学生看、画、做、玩融为一体,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验到美术活动的兴趣,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只有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是发掘、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基础。想改变过去”“临摹—写生—创作”等学习绘画技法的教学思路,要通过大量感性的美术实践活动,通过音乐、童话、寓言、诗等文学作品启发想象,并利用科学想象力、科幻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研究目的、任务: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欣赏美术佳作,结合作品分析,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简单的色彩、图案、手工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他们动手、动脑习惯。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为培养学生想象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研究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观察习惯,激发学生想象力。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周围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实施措施。

1、学习领会课标精神,认真吃透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研究计划。

2、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理伦和实践相结合。

3、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象能力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作品。

4、教师要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5、在研究活动过程,教师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7、通过有兴趣的儿歌、游戏、故事等使儿童增长知识,激起儿童对故事情节的想象,并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8、开展课题活动,开优质示范课《魔幻的颜色》《渐变图案》让学生初步认识色彩中的三原色、三间色。让学生掌握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为色彩图案的想象研究打下基础。

9、邀请美术组相关教师上课、评课,对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进行反馈,交流,积累经验,努力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10、期末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通过作品评价检验研究效果,进一步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11、期末进行实验阶段总结,写教学心得与论文、汇编优秀作品、竞赛成果等。

四、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的方法、方式问题。

2、教师的“施”与学生的“受”要步调一致,师生关系融洽是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

3、教学内容要与周围生活密切相联,是学生熟悉能接受的。

4、学生的作画工具,材料如纸长、调色盒、笔等应准备充足。

5、课堂纪律,同学、老师间互动问题。

6、安全、卫生问题等。

五、研究活动具体安排: 三月份:撰写申请书。

四月份:撰写本学期研究计划及活动安排表 五月份:

1、参加理论学习。

2、学生作品展活动。

六月份: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讨论。

2、接受听课、评课,并及时研讨。

中学美术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程;创造性:自由空间;激发

G623.75

一、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所谓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是相对于我国传统的小学生美术课堂提出来的。其特点就体现在课堂的创意,创新性方面。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手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促进他们学习进步,成绩提高具有非常突出的效果。与它相对的是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它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特点完全相反。创意美术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意教育和创意课堂得到了我国广大教育者的一致认同和关注。

当前我国广大小学开展的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还仅仅处于试验阶段,虽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创意美术课堂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创意教育有以下一些作用:

首先它彻底改变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传统小学美术教育更类似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学科,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而现代创意美术课堂则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

其次,创意美术课堂作为未来新型教育方式的一种尝试,为未来的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道路。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未来的国家社会,拼的是人才。因此人才特别是有创造力的人才就变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未来我国教育更应该以培养创新性的创造生人才为己任,而不能再仅仅以升学,成绩的好坏为目标。所以创意美术这一新型的教育尝试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创意美术课堂更受小学生们欢迎。相比起传统的应试型教育方法,现代创意美术课堂往往采用了一些新型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学生自学和主动性学习,这些方法无疑更受小学生喜欢,更能充分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己去画,去感受,去体验。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新精神更有效。

二、开展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的技巧和诀窍

我个人从事这一工作有一段时间,对此深有感触,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得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个人认为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创造新时代下的创意美术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取得孩子们的信任,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

在首先教师需要跟孩子们把关系搞好,只要老师和蔼可亲,轻声细语的,在教育的同时也关怀着孩子们,孩子们自然会对教师有一种喜欢和亲近的心理。

创意美术教育的第二个要求是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毕竟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学到复杂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兴趣和想象力,创造性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鼓励他们多想象、自己动手,不加以约束,多鼓励,不批评

想象力是人类最可贵的能力之一,它是思维的翅膀,还是创造的起点,又是创造的核心。想象力是天才们创造的基础能力之一,而幼年和儿童时期则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一能力的培养,特别适合在音乐,美术一类的课程中进行。具体作法是小学教师在创意性美术课程中任由学生去想像,发挥。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喝彩,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的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

3.激发小学生兴趣,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在轻松、愉快的心情

儿童小学生由于天生好动,活泼,其行为最容易受情绪和其它事物所支配,很难让他们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于某件事上,因此在创意性美术教育中更应该不断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不段的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中来,比如说生动的语言如模仿火车的汽笛声“呜……呜”,动物的叫声“喵……汪”等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可以通过生动的环境刺激比例展示一些模型,讲“乌鸦喝水”等有趣的童话故事,并用漂亮的画面来不断的刺激他们等等。

4.尽量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多给小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

传统教育中,老师讲课的时间较多,给孩子们亲自体验的时间太少,让孩子们往往只是在听了后就忘记了。这样白白的浪费的教育的资源。因此需要进行改革。现代创造性美术教育应该以小学生为本,应注重在课堂中让小学生不断的亲自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感受力。而不应该让他们只是成为简单的听众,只是听老师的讲解,在讲解之后不久就把听到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

5.对小学生的作品给予公正的评价,多鼓励,少批评

在小学生创作过程结束后,该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而应该继续进入下一个环节: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作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首先放弃自己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他人画作的习惯。而应该转变观念,以作品是否想象丰富,表现力强烈,或者是内容丰富等标准来进行评价。画作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因此应该公开进行展示,让小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让孩子互相审视、教师评价每一副作品,多鼓励,不批评,也不给作品打分,这样一来让小学生没有心理负担,以后创作欲会更强,但是老师应暗中记下每个小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因材施教。

三、结论

以上几点就是多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和结果,我个人发现,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还对孩子们的其它行为、生活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果断地摒弃以往旧的美术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作用和效果。在新教学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每一堂课,同一绘画内容,班中会出现风格迥异的几十幅好作品。说明经过改革,不但以小学生的绘画技能得到提高,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了创造性美术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

[2]王福环.小议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J].新课程(上).2013(04)

[3]申艳玲.创意美术课堂打开想象之门[J].小学教学研究,2010(1).

[4]李青竹.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36).

[5]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

中学生上网情况研究性学习小论文 篇12

研究主题:中学生上网情况 研究人员:卢婕

李琳

吉嘉

研究时间:2011年2月9日~2011年2月10日

随着电脑的普及风暴,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世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已成为网民中的很大一部分。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平添了许多烦恼。我们今天的研究课题是--------中学生上网情况。

网络,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即由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如今,网络犯罪在21世纪的案例中占了重大比例,可见,网络不仅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也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

根据网络调查,我们了解到中学生是电脑网民中占比例最多的一大部分。而且,中学生犯罪的比例也随之增多,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所产生的问题中,大多是由网络引起的。在近几年中,网络所引起的犯罪的速度也是变的比以前快。可见,网络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并不是骇人听闻。这应该引起大家对网络问题的关注。因为 网络成了人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青少年的上网地点:48.5%的青少年在家上网;31.5%的青少年在朋友家或亲戚家上网;11.2%在网吧或电子游戏厅上网;在学校上网占8.8%

二、青少年的上网目的:玩游戏占48%;聊天的占24%;查资料占16%;其他占12%

三、青少年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

------以上数据由互联网提供 互联网的正面影响:网络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而且网上的东西丰富多彩,对我们中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且所查的内容很广泛,让我们有“足不出户,始于足下”的感觉,能让我们了解更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不到的东西,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互联网为我们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求知的平台;为我们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渠道,满足了我们的需求;通过上网,可以培养我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因为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五项技能之一。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防治网络弊端的建议:

1.坚决抵制不健康网站,不浏览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网站。2.控制上网时间,适度上网。

3.加大宣传力度,让网络的利处得以发扬。4.明确上网目的,不沉迷网络游戏。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3

永年三中 张燕锋

忙忙碌碌半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段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半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知识纵向联系,达到了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中学美术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4

关键词:美术教学;美术课程;中学生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对于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文化需求、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美术教育的开展符合学生健康发展的规律,并且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我国很大一部分学校都把初中美术教育课看做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并不重视它的开展,这对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初中美术教育与我们的基础教育息息相关。

1 美术教育在中学开展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美术教育在我国中学的开展情况是大同小异的,当然这得把美术生除外。在我国大部分的中学中,美术教育一直处于附属地位,原因在于这部分学校过于追求应试升学,很多开设有美术课,但名不副实,尤其是在二、三年级尤为明显,几乎一周一节的美术课还被其他文化学科所占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而中学教育却忽视了这些应有的东西。很多校园内打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标语,但实际上却差强人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进一步明确:“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總课时数为857~1047课时)。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订本地区课程实施计划时,应按照上述规定设置艺术类课程,课时总量不能够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下限.条件较好的学校可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类课程,但其他学校开设艺术类课程不能低于总课时的9%。”[1]就这个方案,我们先不说艺术课程占总课程的11%,就拿9%来说吧,所谓艺术课程,包含美术、音乐两类,一周课按最少的40节课来算,9%也有4节课,一半的美术课也有2节课。由此可见,我们的大部分学校是没有完成这个美术课程指标的。

还有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够明确,这个情况多出现在我们的教师和家长等层面。中学时期的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是很大的,但多数教师不明确为什么要进行美术教学,他们只是知道教学大纲要求上美术课,就图完成一个教学任务。这就使得美术课程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外,中学的美术课程教育还存在这样一个现状,即大多数教学“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去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以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都是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学生画一些基本的人物画、风景画,老师验收、检查学生画得像或不像,并以此来检验教学成果。如此的“以绘画性为目的”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述,整体上成为被动刻板的模式,造成审美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严重脱节,同时也阻碍了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

2 如何在中学顺利开展美术课程教育并发挥其积极作用

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只是缺少实施平台与实施者。很多美术教师具备教学能力,却并不具有教育能力。针对种种情况,笔者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实现美术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2.1 明确教学目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的不是空穴来风,通过一门课程的教授,要让学生学到些什么,改善些什么,思维达到什么样的转变,这都跟我们的教学目的息息相关。中学时代的学生,求知欲是相当强的,我们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美术课发挥出它应有的魅力与作用。这些情况下,笔者认为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就很有必要了,它可以让阶段性的美术课凸显作用,适时对学生进行考核,检验教学成果。当然,也要对教学计划进行查缺补漏,不断改进。

2.2 有合适的教学成果考核制度

所谓的考核制度,在大部分人看来就是考试,在一定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这是中学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普遍方式。但笔者认为,美术课的教学成果不能以考试来衡量。现在中学美术课普遍的上法都是老师先讲授、示范,学生再思考、学习,往往是以画得像不像来鉴定学生的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笔者认为都太死板,阻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自由空间。而在美术课的学习中,重点是挖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点,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对于美术教学成果的考核不宜过于死板,而是应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呈现出自身的水平。

2.3 教师的素质要提高

教学活动中,美术老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自身的专业素质必须要达标,不然作为教师拿什么去让学生信服?拿什么去教导学生?在培育学生方面,也应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勇于表现自我,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4 归根结底还是平台问题

要积极呼吁美术课不能占。很多学校都被升学率冲昏了头脑,一年级上美术课,二、三年级就让升学考试科目的老师给占用了,或者就是有班主任值守学生上自习,复习文化功课。这其实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重视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不是一个学校该出现的问题。每周一两节美术课并不会拖后学生的文化学习,反而是有促进作用的。美术课让学生劳逸结合,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实现美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还是得有学校平台的支撑。有了舞台,舞者才能更全面地展现自我。

3 结语

人才必须有健全的人格才能为社会服务。拥有健康的发展,学生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去为社会服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邓小平同志的话,我们一直牢记于心。中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是相当重要的,拥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全面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美术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去发扬它,实现它,让它发挥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 [S]. 2008.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S]. 2008.

[3]马越.中学美术教学方法初探[J].丝绸之路,2009(16).

[4]郝飞.美术教师教育课程与美术教师素质的相关性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2009.

[5]满天澄,韩丛耀,夏金辉.艺术教育与鉴赏[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教师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5

初识小课题是在闫德明博士的《问题、课题、案例——基于行动的小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上。闫德明博士幽默风趣的讲座,让我了解到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研究的困惑来自于对教育科研的敬畏,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应该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真正让教育研究回归到了教育一线,回归到了我们这些老师身上。这让我有了当家作主的豪气,真正研究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做一个真实的自己的想法。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在小学教师岗位上混了的老师来说,真的好想有个老师带着我进步。然而,一路走来,我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人可以教你,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努力和钻研。直到20xx年2月1日,当我参加了台山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举行的关于《小课题的研究》的培训学习,使我真正走进“小课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做个真实的老师,做个真实的自己。小课题为我的教育人生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通过学习,我对小课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小课题研究也是科学研究,也符合教育科研步骤:发现问题———选题———做题———结题———成果交流推广。同时,通过对小课题研究的学习,我掌握了小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调查研究、读书和文献查阅、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课堂观察。我发现,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或多或少的运用过这些方法来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是因为自己对教育科研知识的运用不太清楚,所以才对教育科研敬而远之。小课题培训活动,为我也为我们一线老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小课题培训帮我获益良多,让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让我享受到了教育科研的乐趣。

小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对教科室主任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合适的“土壤”,成长的“空间”。

三所学校的教科室主任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管理经验。解放路小学的`管理关注培训指导,关心研究过程,关怀教师情感;索普学校把课题比作大树,在主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便是让“种下的树”长出“新枝”,让大课题带着小课题的老师共同进步;镇江市八叉巷小围绕乒乓特色开展小课题研究,并逐步使课题研究走向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如果说教科室的引领给教师的成长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那么透过这扇窗户,老师们不仅看到了外面美丽的景色,还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亲密接触——研究路上且思且行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会有艰辛的付出,课题研究也不例外。活动中老师们把研究的体验和困惑与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无论是周所长对小课题如何结题的解答,赵所长对如何把教学和教科研相结合的指导,还是京口区教育局孙局长的现身说法,都让与会的老师深受启发。迷惘着、困惑着但又收获着、幸福着,这大概就是小课题的魅力所在吧!品味幸福——成长路上有你有我

在小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中,老师们真切地体验到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体会到“拨开云雾会喜见阳光”的幸福与快乐。索普学校的范鸣老师是京口区的教育科研个人,在课题的引领下她也逐渐成为了一名数学骨干教师,她的成长的故事,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一路的困难,一路的艰辛并不可怕,因为那无奈艰辛之后便会收获满满的喜悦。老师们的故事感染着所有的人,索普学校的尤昌德老师更是激动地冲上了舞台和与会老师诉说了他在科学教学中,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则小故事,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是课题研究让尤老师如此充满着激情。

活动的最后镇江市教科所周刚所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他的一番话虽幽默风趣但发人深省。

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与追求,老师们相聚在索普。课题虽小,却点燃了大家不断追求的热情,交流活动时间不长,却把老师们研究的目光引向更深更远的地方。研究的过程是幸福的,分享这种幸福便显得更为快乐。只要大家乘着课题研究的翅膀飞翔,那成长路上必定有你有我。

中学美术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7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新能力;策略

美术课程是高中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忽视了美术学科的重要价值,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学校及教师要重视美术课程,使其在提高学生创造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目的,由于美术学科不参与考核所以学校根本不重视美术教学。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紧迫,学习压力比较的大,部分学校直接将美术课时让给其他学科,或者以自习的形式取代。因此,高中美术课程就仅仅成为一种形式,学生根本无法感受到美术中的乐趣,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很多美术老师也没有认识到美术的教育功能,专业素质也比较的低,对于美术课程仅仅是应付的态度,极度缺乏责任感,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

2.教学脱离实际

美术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是当前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教学活动仅仅局限于课堂与书本之间,学生接触的面比较的狭窄,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艺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脱离生活实际就会禁锢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创造的空间。因此,学校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将生活中的美用画笔展现出来,而不是简单的讲解一些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

3.教学内容缺乏兴趣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一般老师习惯于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书本知识,学生则被动的接受这些理论知识,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尤其是对于美术学科来讲,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的是掌握绘画的技巧。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以及陈旧的教学方法,都会使学生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抑制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力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忽视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片面的激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要想发挥美术教学应用的价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将美术放在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老师在教学之余也要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掌握最新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方向。只有美术老师的视野宽阔了,才能引导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面。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在长期的教学中学生已将厌倦了老师单调的讲解书本知识,如果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课堂之外的东西,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和谐、平等的对话,激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老师要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讨论和创作,教师在恰当的时刻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方向。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解放学生的思想,发散写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发散学生的独特思维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意识的个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置一定的悬念,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的欣赏一件艺术作品,也是发散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比如,老师拿出一件绘画作品,先让同学们自己去欣赏,谈一谈对这件艺术作品的看法。这样每个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观点个见解,老师要尊重学生之间提出的见解,让学生自由的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合作和探究,教师仅仅做学生的引导者,这也是发散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想象的好习惯,形成创新意识。

三、结语

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必须充分重视美术学科的价值,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印富.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4:215-216

上一篇:安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下一篇:户外广告牌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