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对策研究论文(共12篇)
中学美术教育对策研究论文 篇1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 美术教学资源是美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为中学美术教学课堂添加更多鲜活的元素, 一些美术教学资源还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
1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
美术教学资源是指学校内部、能够支持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和美术学习活动的所有要素的总和。我们就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与课堂教学活动相关的设施和条件、学校周围环境、美术教学器材、图书阅览室以及美术实践基地。虽然我国中学美术教学体系逐渐完善, 教学成效有了较大的提升, 经过长期研究发现, 中学美术教学资源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中学美术教学设备、设施不够完善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学美术教学活动, 笔者对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就此问题深入到学生当中, 通过和学生们的沟通发现, 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现有的美术教学设备、器材不满意, 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现有的美术教学资源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教学器材方面的建设仍不够完善。以美术专门教学来讲, 多数中学不具备这一条件, 仅在高中才有, 而且仅对美术专业学生开放, 非专业学生是不能够使用的。
1.2 中学美术专业书籍存储量有限
图书馆、阅览室是每所学校都具备的, 是学生增长课外知识的主要来源, 是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内的美术专业书籍也是重要的中学美术教学资源, 是学生自学美术的重要的辅助材料。我国中学图书馆内美术书籍的存储量极为有限, 根据调查发现, 一所拥有上万册图书的中学, 美术方面的书籍却不足千册, 这就是说美术方面书籍不足全部存储量的1/10;而阅览室的杂志也是很少见到美术方面的书籍, 即使见到也是寥寥可数的几本, 中学美术图书存储可见一斑, 这样学生除了美术教科书和美术课堂上再无其他知识来源, 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课外学习十分不利。
1.3 校园环境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缺乏专门美术实践基地
目前, 我国大部分中学已经建立自己的实践基地,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得到充足的社会实践和锻炼。极大地提升了中学教学成效,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好方法。但我国大部分中学缺乏专门的美术实践基地, 对美术教学也不够重视, 很少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 致使学生的美术学习局限于校园当中, 不能感受自然的美, 学生的画作缺乏生动性、想象力, 缺乏真正的艺术灵魂, 很难真正领悟到美术的精髓。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校园环境资源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更好的发挥学校环境对学生的感染力, 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发挥校园环境对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能够成为学生进行美术写生的对象, 是重要的美术资源。中学美术教育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项事物, 应充分挖掘校园当中那些相对隐性的美术教育教学资源, 放眼美术资源的广阔性和外延, 并加以利用, 进而提升中学美术教学成效。
2 中学美术教学资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1 校方与教职人员对美术教学认识不够
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 美术教育并未被纳入应试教育的范畴之内, 只有将美术作为专业必修课的学生, 才会在高考中应用美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忽略了美术教学工作, 美术教师自身也认为自己的工作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响应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教育而已, 美术课程教学逐渐流于形式, 在教学当中常常会被其他学科所挤占, 很少会有学校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美术教学资源当中。
2.2 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大
虽然我国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深入到各地各个院校, 但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未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路, 认为美术课程的开设只要和其他教学科目一样,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了, 完全未考虑到美术教学资源对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3 发挥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解决对策
为了充分发挥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 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加大学校在美术方面的投入, 改善学校的美术教学器材和设备
学校和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将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放在同等地位上来, 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协调发展, 增加学校美术资源的投入, 改善中学美术教学设备和器材。
增设专门的美术教室, 配备齐全的美术教学工具, 如雕塑工具、纸工工具、国画工具, 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根据学校自身情况, 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 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成效,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美术学习平台。
3.2 购置一定数量的美术专业书籍、杂志
美术书籍是学生进行美术课外学习的重要资源, 完善学校美术教学资源、美术类书籍和杂志必不可少,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还能从多方面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相应的购置一些美术专业书籍, 挖掘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优秀美术报纸或杂志,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莉.中国农村美术教育发展之路[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2.
中学美术教育对策研究论文 篇2
1.学生个性的缺失
学生个性的缺失是人文精神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中国的学生都比较擅长于考试,无论在什么地方,其考试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学生。同时,许多学校的教师为了迎合以分数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往往会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只
是一味地追求高分。这种环境下,学生从出生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为的只是在学校的各种考试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从而严重淹没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为考试的“机械人”.
2.价值观念的迷失
价值观念的迷失主要体现在中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放在了培养学生语言和文字的认知上,通过反反复复的阅读、朗诵,得到预定的语文学习目标。学校往往会忽视如何教导学生去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直接导致了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迷失。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片面化、教条化、固定化的教学模式,缺乏对真实人性的分析,以标准答案为唯一的评分标准,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价值观的部分扭曲,根本无法学会去处理真实社会中的人性复杂的问题。
3.辨别是非能力的丧失
辨别是非能力的丧失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当今信息无限膨胀的社会中,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传播内容的复杂,使学生无法进行思考就获取了所需的信息。这虽然可以节省查阅资料的时间,开阔学生的视野,但是往往会让垃圾信息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尤其是一些黄、赌、毒的负面信息。这对于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不但能够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而且还会通过行为将这种负面的问题表现出来。
二、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对策
1.教学目标的人文化
教学目标的人文化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一个先决条件。教学目标需要偏重于关注真实的世界,改变传统的考试分数一统天下的格局,确立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准确地将教材中的人文精神传达给学生,提高学生对生活、生命真谛的领会,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促进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树立,健全学生的人格,增加生命的厚度。另外,教师还需适度地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促进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与热情度,努力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观察力。
2.教学环境的人文化
教学环境的人文化需要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提倡民主的人文氛围,争取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保障每一个学生融入集体中去。另外,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爱书、敬书的习惯,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强化文化视野。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学生接受一些有害于身心健康的负面信息,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未来之路、人文之路。最后,还可以适当地将学习地点从课堂、校园搬到校外以及学生家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帮助学生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学习方面的情况,还可以提升学生面对陌生环境时的适应能力,促进人文教育中集体化以及社会化目标的实现。
3.教学方式的人文化
教学方式的人文化需要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讨论、访谈、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等一系列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地设定一些发散性问题,消除答案的唯一性标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需要尊重个性的发展。这样才可以保障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与感召力,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教育不仅是针对教导课本上有限的语文知识,更需要注重传播一种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本文从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出发,就如何加强中学语文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虽然不能够全面覆盖到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方面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基础,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更加平坦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孙绍振。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对谈[J].书屋,,12(09):57-61.
[2]赵文汉。中学语文教育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01):125-129.
[3]赵乔翔。中学语文教育问题及改革策略论纲[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03):81-84.
中学美术教育对策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对策
一、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1.对中学德育教育认知程度不够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出现了与社会进度不同程度的偏差。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不足之处有:
(1)学校的德育工作只停留于形式,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学校只注重形式主义,没有实效性,德育教育的空间逐渐缩小,大部分空间都用于其他教育。用于德育教育方面的经费也少得可怜,德育工作缺少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
(2)学生的重视度不高,兴趣偏低。大部分学生认为德育教育课程可有可无,都是在被动地去学习,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对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对学习德育教育的兴趣不浓。
2.中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体系不够完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新鲜的事物与科技产品出现在中学生的生活之中,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势必会影响到中学生的习惯与行为。在面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时候,作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中学生,缺乏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能力与处理能力。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教育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受当前社会现象所带来的影响,抛弃陈旧的思想,主动提高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已经是当前中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来应对目前所出现的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教师的行为艺术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以让德育的教育体系显得更为合理。
二、中学德育教育的对策探究
1.美化学校育人环境
学校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除了家庭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的认知、意志的磨练、情感的陶冶及行为的塑造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学校环境中获得与体现。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美化校园环境建设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好的学校环境可使构成具体环境的物质形态与学校主流意识形态有机结合起来,对教育中学生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干净、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可让学生的心灵得以美化,给学生美的向往、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形态,使学生心灵上得到升华。
2.提高师德修养,抓好德育工作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为人师表,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科学的育人能力。学校要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与德育教育工作水平,通过培训与学习,选择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德育教育队伍中。特别是对班主任和辅导员更应加强培训工作。教师要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认真、积极的探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学校要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开展德育教育理论学习与研究讨活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全面提高师生的道德意识。
3.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学校德育教育应主动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艺、科技和体育等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多样化与新鲜感,充实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后活动内容,改变学生认为德育教育乏味的意识,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走出校园,迎接社会,回归自然本质。创造条件,充分发扬教师的表率作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教学活动,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
三、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门重要课程。德育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抓管的一项系统教育工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运用科学的德育教育方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培养出能真正肩负起历史使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邵长禄.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中学德育工作[J].学理论,2008(12):82.
[2]高超.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3]赵翔.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方法探究[J].科技展望,2015(9).
中学美术教育对策研究论文 篇4
一、发展中学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 国家日渐强大, 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也越加重视。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发展飞速,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这对我国素质教育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学美术教育的推行是知识经济时代与我国教育发展以及人的自身需求共同发展的结果。美术教育使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 对美术文化的发展传播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
中学美术教育, 对青少年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鉴赏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加强中学美术教育的基本素养教育, 中学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坚实力量, 其综合素养不仅代表我国形象, 而且直接影响我国民族发展、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在学校教育中, 中学是我国人才成长完善自我的重要阶段。
二、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 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但从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实际情况来看, 中学美术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是由于在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 限制了美术教育的完善及发展。
社会盛行的应试教育是当前美术教育发展的直接阻力。当前中学均开设美术课程, 但身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学校和家长都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忽视了对学生的美术教育。学校片面追求学生升学率, 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和升学上, 一切为了应试教育。从而忽视了中学生美术教育, 忽视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这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改革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 美术教育改革不可避免。传统教学方法, 过于呆板, 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对美术的热情。
三、中学美术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一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促进美术教育发展。首先必须要明确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兴趣对学习美术十分重要, 中学美术教育不能只注重专业技术的提高, 忽略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表现自己, 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主动积极地投入美术课堂。
二是改变教师授课方式, 给这中学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长期以来,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美术教师的授课内容大致相同, 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 缺乏创新。教师主动性差, 课堂气氛冷淡, 教学过程中, 未把学生该掌握的内容讲透。改变这种现状, 要求中学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之余认真备课, 扩展知识内容。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革新, 多准备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视频, 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多接触有关美术教学的方法和理论, 善于创新教学方法, 解决目前中学美术教学问题。
三是加强在多媒体环境下的美术素质教育。新媒体应用教学是独立与课堂之外的网络教学。学生能够在新媒体中了解掌握更多的有关美术的知识和事物, 利用网络扩展自己的美术知识。新媒体教育指导学生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资源, 学会享受大众传媒资源, 有助于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通过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积极主动学习美术。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相关资料更直接的了解什么是美,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相较于传统教学, 新媒体教学的信息更加复杂多样,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美术教育服务。
四是国家要注重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不能让学生成为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国家应重视中学美术教育, 通过美术教育, 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审美鉴赏、认知能力、内在品格等。要充分认识到美术对人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影响。美术教育, 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美术鉴赏的技能, 而且对发扬和传播我国五千年来的美术文化,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能力, 有着一般教育学无法替代功效。
总结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 教育事业取得很大进步。在学校教育中, 中学是我国人才思想成长完善的重要阶段。我国要把握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努力探索美术教育发展之道, 进一步推动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工作全面深入, 提高中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为适应现代美术教育发展, 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发展之路, 加快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中学美术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审美能力、审美修养的重要阶段。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中学美术教育上存在一些问题。中学美术教育的缺失,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 不利于学生美术素质和审美鉴赏水平的培养。解决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 重视中学美术教育对教育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素质教育,当前问题,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旗.构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美术教师的素质[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2]薛雯波.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课程整合的实践[J].科学大众, 2009 (02) .
[3]于涛.中师美术鉴赏课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4]李群, 邓子平.高中美术欣赏课“网络五段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J].中国美术教育, 2001 (05) .
中学美术教育对策研究论文 篇5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 王君瑶 刘静
一、问题的提出
据2004年对上海部分重点中学学生的调查,有93.5%的学生上过网。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期课改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探索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使互联网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积极影响变为现实,成为当前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旨在探索互联网对中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及教育对策,为新课改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课题以虹口区延风中学作为实验学校,开展为期二年的教学实验。在实验中。学校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入手,探索把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到各科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网络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意识与态度、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信息素养方面都有很大改善,尤其在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其影响是巨大的。
二、互联网对中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之所以引起中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变革的主要原因是,它使学习环境,尤其是和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所营造的学习环境最重要的特点是学习资源丰富,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习者和学习资料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习路径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积极的改变。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根据社会要求和社会条件,以及学习任务和自身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所选择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渠道。学习方式的选择既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互联网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为开展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1.互联网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等特点有助于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行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料,主动地运用和调控自己的认知策略、动机和行为进行学习,可以自行决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法。
2.互联网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充分体现了交互式合作学习的优越之处。学生不仅可以从网上下载学习资料,可以与网上的其他同学、老师或专家讨论、评价和分享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
3.互联网促进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需要大量学习资源的支持,海量的网上资源成为探究性学习的辅助资源,各种工具软件是进行学习的辅助工具,学习环境的交互性为学生的沟通与协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4.互联网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互联网为学生据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习风格,制定个人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习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
思维方式是思考问题的模式,即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的诸多要素结合起来以解决问题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模式。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形成之中,互联网也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个性化与交互式等。
三、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促进中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本课题研究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它为中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带来的积极影响变为现实。
(一)教学探索
我们认识到,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教育技术才真正具有价值。我们认为,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教学实践的整合力度,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转变的关键。
1.如何促进互联网与教学实践的有效整合在教学实验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点着手,力图实现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有效、有机整合:
第一,要求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整合的核心原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从关注知识和技能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教师身份也应该从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者向学习的指导者与协助者转变,同时,对学生的认识也要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具有个性的、能动的、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个体。
第二,多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整合能力。
首先,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各种方式的培训,提高了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和制作课件的能力,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需要,结合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将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进各科教学中。
其次,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评课议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我们通过各类评课、议课活动和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几种重要的盐
(二)”
课前,按照学生兴趣,把学生自由分成4个兴趣小组收集资料(生活小组、实验小组、报刊小组、电脑小组),让每个小组自行确定小组负责人及各小组成员要完成的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筛选、加工、汇总,上传给教师,并由教师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班分成了七个小组。首先由实验小组向大家介绍他们课前所做的两种晶体——“蓝宝石”(硫酸铜晶体)和“冰凌”(硝酸钾晶体)以及这两种晶体的制作方法,引入新课。其次,请生活小组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真实晶体,并对这些晶体进行讲解。
学生反馈(生活小组成员):在这节课上,我们小组的调查报告虽然不是我上去发言的,而是小组的另一位成员,但是我还是感到很高兴。因为这调查报告是我们小组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分析:
(1)案例把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有效整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缎炼和熏陶。
(2)课前的信息搜集和加工工作都是以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为单位完成的。正是因为是自由组合,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兴趣,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频次和传统教学相比大大增加,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3)教学过程展示了网络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由于网络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共享,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传给教师,教师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了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其感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原本属于教师“领地”中有了学生的参与,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特点。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全体参与的特点,使得师生之间交流的数量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大增加。可见,互联网在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变革的同时,也使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和交互性增强。
案例二:“轴对称”
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并按照学习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引导概括——课本知识检验——实际生活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教师札记:在要求学生查寻“轴对称图形”,由于网络的原因,有关网页打不开。这时平常学习成绩不怎么突出但却是电脑“高手”的小朱和小董同学灵活地从其他网站上找到了有关资料。我请他俩对找到的轴对称图形做讲解,他们学着平时老师的样子边操作边讲解,由于平时课堂上遇到难题都是由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来回答,而今天他们成了课堂的中心,同学们注目的焦点,因此他们显示出从未有过的自信和自豪。
案例分析:
(1)学生上网查找轴对称图形的相关资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完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可充分展示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面和本身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锻炼和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通过电脑动画演示轴对称图形,将抽象的数学图形形象化,在使学生具有不同思维体验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学生丰富的思维体验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网络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路径多样化,因此在传统课堂中那些表现不“突出”、容易被忽视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发挥了自己的学习潜能,也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了自信。如果适当予以引导,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会得到很大改善。这很好地体现了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实验效果分析
实验表明:学生能够体验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的学习经
历,并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1.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网络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为他们创设个别化的学习环境,使所有的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如在讲授《轴对称》一节时,由教师给出网址,让学生自己上网收集信息,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广阔的空间,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探索一些符合个人需要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带有个性化色彩。
2.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因此,网络教学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训练机会,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如在教授《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south pole?》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由组成小组,从网上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并将其整理,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果。实践证明,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培养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与能力大有裨益。
3.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改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有利于开展探究式学习。如,在上化学“几种重要的盐时”,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由组合成4个小组,分别从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上课时,各小组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几种盐的资料介绍给其他同学。在这堂课上,学生是主动探究者,他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有利于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互联网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为开展多种学习提供了空间,还可以将不同的学习方式有机的整合起来。实验证明,通过有效设计,利用互联网的有利条件,可以在某一主题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其他学习路径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是很难做到的。在教学实验中,几乎所有的案例都是各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经历。
中学美术教育对策研究论文 篇6
关键词: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的主要目标。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主要向学生传授有关美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教学生一些作画的基本方法,对于作品的鉴赏较少。而美术鉴赏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让学生体味作画者的心境等。
1 中学美术欣赏课的现状
1.1 中学美术欣赏课的组织形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美术鉴赏课主要以室内教学为主。新课程改革后,要求对于中学生的美术鉴赏课要有一定室外教学,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以及人文环境,为学生增进对艺术的了解提供机会。但是在实施后发现,由于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以及组织这样的活动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缺乏安全意识,并且这样的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使人们产生怀疑。还有一种教学是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行完成,这种效果也不理想,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
1.2 学校对学生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情况
在美术欣赏课方面,目前学校的重视度不够,课时安排不多,学生的基础能力不一,对于教师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就是,学生对美术课的了解较少,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敷衍了事。
1.3 教学设备情况
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完善,学生不能接受较为正规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对于美术欣赏课,应该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方便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教学,在更多的资源情况下,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提升高度。
1.4 学生欣赏能力低
大部分的学生在欣赏能力方面不足,对于一些名画的理解不到位,更多的观察到的是画面的美感,没有注意到作画时的历史背景或当时画家的生活情况、工作情况等。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传授知识,缺乏对于学生的能力了解。
2 美术欣赏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能力不足
美术欣赏课教师应具备极强的综合能力。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作画时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该画的背景,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画,该画要传达出什么意思等,这些问题教师都要熟知。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中学的美术欣赏课教师有的不是师范学校毕业,在对艺术的欣赏中缺乏全面性,影响学生对画作的理解。
2.2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地位,主要由教师为学生讲解,而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上讲的更多的是美术的发展历史和自己对作品的评价,没有引导学生跟上自己的教学,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
2.3 教学方法缺乏新颖性
在教学中,无论什么课程都是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在美术欣赏课上,主要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作品,讲述自己的观点,没有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教学过程过于枯燥无味。
3 改善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对策
3.1 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学校每年都应组织两到三次培训、交流,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培训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的事物,保证不脱轨,紧跟社会的步伐,了解学生的新动态,学会与学生交流沟通。
3.2 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学生要尊重教师,教师也要尊重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交流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强化师生关系。
3.3 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问答或其他形式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审美力。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室外教学,改善教学环境,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触动心灵,培养学生的艺术性。
3.4 配备教学设备
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学校应该为学生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室,在教室内应陈列各种各样的画,这些画要定时进行更换,尽可能为学生创建一个比较好的平台。比如多媒体的配置,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美术的美感。
3.5 发挥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自主性
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不仅要通过直观的感受来品味作品,还要根据当时的生活背景来了解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作品想要表达的含义。因此,教师在每节课后,要提前给学生讲下节课的教课内容,可以提示大家提前去了解课程涉及的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去图书馆了解相关内容。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注意引导大家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6 注重欣赏与绘画相结合
学生要学会欣赏作品,还可以对作品进行临摹,在作画的时候去品味作品,这样反而可以更加方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另外,欣赏作品与绘画是结合的,好比各门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通过作画,学生可以明白为什么这样画出来的画是美的,方便以后对作品的鉴赏。
3.7 注重随堂演练
对于本课堂所讲的知识,教师一定要用作品来向大家阐述,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多准备几幅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分析,这样学生也可以融入学习中,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8 组织春游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尤其对于一些城市里的孩子,组织大家到郊外去踏春,可以使大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贴近大自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学会用颜色来作画,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在使用时的掌控度。
3.9 提高家长的重视度
在一般家庭中,对于孩子在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尤其是农村,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希望孩子将时间花费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天赋被泯灭。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倾听家长的声音,向家长传达出对美术的重视。
4 结语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生通过欣赏作品,还可以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画家的心境。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能起到引领的作用。美术是一门让学生感知世界的学科,与各学科之间都是联系的,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应完善设备的配备。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校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有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方法[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36).
[2]加央欧珠.新时期提高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对策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2(36).
初级中学健康教育现状研究与对策 篇7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海宁市26所初级中学的健康教育任课教师及部分学生。26所初级中学中, 3所为民工子弟学校, 1所学校获“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 1所学校获“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铜奖, 4所学校今年申报“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 (铜奖) , 9所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针对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我们仅对初中部师生进行健康教育现状调研。
1.2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2 调查结果
2.1 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本次调查了海宁市26所初级中学, 对健康教育任课教师发放问卷26份, 回收有效问卷2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调查结果发现, 海宁市初级中学健康教育开课率为100%。有13所学校初中6个学期均开设健康教育课, 4所学校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课, 3所学校在第二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课, 2所学校在第六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课, 1所学校在第一、第六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课, 1所学校在第一、第三、第五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课, 1所学校在第二、第三、第五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课, 1所学校在第一、第三、第六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课。6个学期均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 其健康教育内容穿插在体育课中讲授。所有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中, 初中阶段课时最多的学校为120学时, 最少的学校为12学时, 平均为54学时。对健康教育教材, 50.0%的学校选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初中知识部分的内容;30.7%的学校选用《心理健康教育》及参照有关报刊的健康知识自编教材;19.3%的学校没有健康教育教材, 利用班级活动进行一些健康知识讲座。通过访谈发现, 部分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 (师资缺乏或正常教学课时常被其他“主课”占用) 。84.61%的学校有健康教育课程计划, 80.77%的学校有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 96.15%的学校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教育, 只有42.30%的学校进行健康知识测试并统计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
2.2 健康教育任课教师现状调查
在调查的26所初级中学中, 共有119名健康教育任课教师 (包括专职与兼职) , 他们的平均周课时为11.87学时, 略低于初级中学教师平均周课时 (12.46课时/周) 。学历状况:大专学历占16.81% (20名) , 本科学历占83.19% (99名) 。所学专业:体育类占83.19%, 心理学类占10.92%, 其他专业 (临床医学、英语、社会政治等) 占5.89%。男性教师占78.15% (93名) , 女性教师占21.85% (26名) 。教师年龄分布:20~30岁的占36.13% (43名) , 31~40岁的占48.74% (58名) , 41~50岁的占9.24% (11名) , 51~60岁的占5.88% (7名) 。所有任课教师中, 专职教师仅11人, 心理学专业10人及临床医学专业1人, 其余皆为兼职教师。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得知, 除1人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并接受了系统的专业培训外, 其余教师均未接受过健康教育岗前培训。这些教师主要依据教材, 并辅以一些健康知识进行教学。
调查结果显示, 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中, 绝大多数教师缺乏专业系统的健康知识, 而且教师自身还负责其他的教学任务, 这就使得许多教师不能胜任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工作。
2.3 学生知识需求反馈情况
我们从所调查的26所初级中学中, 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3 282份, 收回有效问卷3 102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4.5%。问卷共计5个大项 (你希望从何处获得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是否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需要培养自我保健的能力、是否需要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和是否需要急救常识) 29个小项, 除第一项为多选外, 其余选项均为在“非常需要、需要、不需要”3个选项中勾选一项。我们对问卷按年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七年级:收回有效问卷1 036份, “你希望从何处获得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从高到低的选项依次为:网络、电视、教师、家长、报纸、医务人员;选择“非常需要”的前5位健康教育需求分别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与饮水卫生、心理保健、健康行为、维护公共卫生;选择“需要”的前5位健康教育需求分别为:骨折病人的救护、中暑病人的救护、碘缺乏病的相关知识、怎样测量体温和血压、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八年级:收回有效问卷1 048份, “你希望从何处获得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从高到低选项依次为:网络、电视、教师、家长、医务人员、报纸;选择“非常需要”的前5位健康教育需求依次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与饮水卫生、心理保健、性病与艾滋病、维护公共卫生;选择“需要”的前5位健康教育需求分别为:骨折病人的救护、常见外伤与止血方法、怎样测量体温和血压、中暑病人的救护、食物中毒的紧急处理。九年级:收回有效问卷1 018份, “你希望从何处获得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从高到低选项依次为:网络、电视、教师、医务人员、家长、报纸;选择“非常需要”的前5位健康教育需求分别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心理保健、注意饮食与饮水卫生、健康行为、性病与艾滋病;选择“需要”的前5位健康教育需求分别为:怎样测量体温和血压、骨折病人的救护、中暑病人的救护、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青少年高血压相关知识。
3个年级的学生希望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途径前3位均是网络、电视及教师的课堂教学。但由于学生学习任务重, 上网与看电视的时间受到限制, 因此, 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此外, 根据调查, 许多教师由于自身教学任务繁重, 对健康教育的备课、授课不重视, 上课时大多照本宣科, 这造成了许多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不感兴趣、不喜欢上健康教育课。同时, 对于一些敏感内容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 不讲解、不总结, 造成学生似懂非懂。
2.4 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测试与健康行为和行为意向调查
在调查的26所初级中学中, 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测试与健康行为和行为意向的调查, 共发放问卷3 520份, 收回有效问卷3 371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5.8%。3个年级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测试得分情况及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见表1~2。
经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七、八年级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测试得分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七、九年级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测试得分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八、九年级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测试得分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经访谈得知,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 接受的健康教育较少, 问卷内容大部分在七年级至八年级学习, 因此, 八、九年级测试成绩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逐题分析得知:学生答对率最高的5个选择题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生视力保护、正确的健康含义、对煤气中毒的紧急处理、吸烟的害处、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答错率最高的5个选择题分别为: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每天摄入食盐过多容易导致的疾病、蚊虫叮咬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被狗咬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
对健康行为和行为意向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得知:有4.66%的学生经常随地吐痰, 9.77%的学生有好菜时多吃饭, 没好菜时少吃或不吃饭。这些不良的行为势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54.12%的学生对“当你遇到烦恼或不顺心的事时”选择“会找同学或长辈倾诉排解”。48.85%的学生对“当有一位艾滋病病人在你身边时”选择“会认为患上艾滋病是很大的不幸, 我们要关心爱护他们, 而且普通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本次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在初中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3 存在的问题
美国教育家霍列斯曼在1800年首先提出了学校健康教育的概念。它是指通过学校教育使少年儿童获得卫生知识, 转变卫生态度, 形成卫生行为,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促进身心发育, 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 有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迈进健康教育的高级阶段。而我国健康教育起步晚, 普及面不广, 即使像海宁市这样发达地区的中小学, 专职健康教育教师的比例也不高, 各学校健康教育效果存在着很大差异, 有着许多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
3.1 学校不重视健康教育, 片面追求升学率
近年来,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思想的逐步转变, 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健康。但不可否认, 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过渡时期, 学校还是十分重视考试科目的教学, 而忽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据调查, 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国至今没有适合初中教学的健康教育读本, 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健康教育课, 但也常被英语、数学、语文等“主课”占用。此外, 在调查中发现, 85%的非健康教育教师认为健康教育课不需要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就行, 这种错误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
3.2 专职教师缺乏, 兼职教师负担过重, 严重影响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利用健康教育课对中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健康教育是学校进行健康教育重要的方式方法, 但学校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严重滞后。本次调查的教师中, 专职教师极少, 大多数健康教育课的教师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由于任务过重, 大大影响了教师任课的积极性, 他们不钻研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不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影响了健康教育课的质量, 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3 教师专业知识缺乏, 不能满足初中学生青春期的知识需求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 实质是一种干预措施, 区别于一般的教育与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不仅使学生了解健康的含义和行为, 更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生处于青春期, 随着身体的发育, 会引起相应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另外, 初中生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 在多元刺激下, 易产生心理冲突。因此, 教师需要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专业知识,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而根据调查, 只有1位教师接受了较为系统的专业培训。
4 对策
4.1 转变学校教育观念,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加强对初中学校校长和管理人员健康教育理论和实施方法的培训, 提高领导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使领导转变观念, 引进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办学规模较小的初中学校也可以从卫生学校或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聘请兼职教师来解决师资问题。
4.2 培养健康教育师资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缺乏专业师资是影响初中学校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第一, 鼓励高等师范学校开办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专业, 培养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师资。第二, 各教育部门应以岗位培训方式对在职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门培训, 合格后方可上岗。第三, 进一步完善校医制度, 配备的校医要具备“双师” (医师和教师) 资格, 方可开展专业的健康教育。
4.3 多渠道, 广宣传, 进行多样化健康教育
大多数学生主要通过教师授课和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获得健康知识, 但这种知识的获得并不系统。应对健康教育进行系统教学, 除此之外, 还可结合体育课、生物课、思想品德课等进行多渠道健康理念及行为习惯的渗透。同时, 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认识到在初中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 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并通过板报宣传, 邀请有关校医、专家定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等, 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使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在教学形式上, 可以举办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辩论赛, 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的健康观念及不良的健康行为和习惯。
4.4 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学校健康教育考评标准应突破单纯的对健康知识的考试, 而是将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变、健康意识的培养作为健康教育评价的显性指标, 由卫生行业和教育部门联合考评, 将考评成绩作为推荐申报“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银奖及铜奖学校的依据。
中学美术教育对策研究论文 篇8
一、新疆中学化学继续教育现状及问题
为了研究中学化学继续教育的问题, 笔者在几年前对新疆初中①、高中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研究的基础上②, 再次对本地区的中学化学教师综合素质及继续教育现状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③。
(一)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中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教师占93%, 40岁以上教师占7%;调查对象的最高学历60%为本科、39%为大专;化学教师中有67%是化学专业毕业, 33%是其他专业毕业;调查对象中有61%的教师希望进一步提高学历, 39%的教师暂无进修计划。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中青年教师是目前化学教师的主体, 他们大多已经学历达标, 专业知识比较扎实, 但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
(二) 工作状况
调查发现目前有75%的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大;70%的教师只是被动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责任;71%的教师认为目前的教师奖励机制还不完善, 不能有效调动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97%的教师认为教育部门急需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 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使他们能够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三) 继续教育状况
目前全疆约有90%的教师都参加过1~2次的继续教育培训;82%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周期应为3~5年;有81%的教师认为“知识面狭窄、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是他们知识结构中的最大问题;有62%的教师认为“实践锻炼”和“参加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12%的教师认同继续教育也是提高教学能力途径之一;82%的教师肯定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但只有22%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其他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展示课时使用;71%的教师认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是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
(四) 对继续教育的要求
在调查中有50%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培训形式应该为脱产培训, 这样可保证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4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助选听课程是最好的继续教育培训办法;47%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考核应采用综合测试;只有28%的教师是主动参加继续教育;72%的教师都是为应付教育部门的规定和评定职称的需要;70%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学校不提供便利条件、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是目前继续教育的主要问题和困难;86%的教师认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转变教育观念”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超过50%的调查对象选择“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分析”“化学典型课观摩与分析”“化学课件制作”“化学与生活专题”为继续教育应开设的课程。
通过上述调查及数据分析使我们对目前中学化学继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为我们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剖析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
(一) 继续教育对参训教师的激励机制模式单一
从调查中发现, 造成参训教师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不明确和被动参训的原因之一是参训的激励机制模式单一和僵化。由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将参训与否和评定职称挂钩, 从而使评定职称成为教师参训的最主要动机。此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到教师的参训态度和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有些教师一旦职称评定后, 就没有参加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 这与目前提倡的终生教育背道而驰。
(二) 继续教育的培训形式不够灵活
培训形式缺乏灵活性之一是体现在培训时间的安排缺乏弹性。我区绝大多数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都是利用暑假集中面授的方式进行, 这使得一些参训教师由于受到教学工作 (如担任初三、高三假期补课) 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按时受训, 但为了评定职称又不得不参加培训, 使一些参训教师出现缺勤现象, 其结果必然造成这些参训教师的学时数和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其次, 由于集中面授所讲授的知识和信息量较大, 使参训教师在短期内难以接受、掌握和消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内容。表现之三是继续教育的课程安排不够灵活, 因所有参训教师都须按照培训基地统一安排的课程和科目学习, 而不管参训教师的资历和层次或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有用和感兴趣, 这也是影响参训教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因素之一。
(三) 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有些培训基地参与继续教育的授课教师既不深入到中学教学第一线搞调研, 又不了解中学教师的需求, 而使得继续教育无法“对症下药”!在调查中有多数参训教师认为, 培训应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增加实践性的活动课程。当然课堂教学对培训学校来说既省时又省力, 但对参训者来说却并非首选。按理说, 继续教育是为受训者创造和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然而只是单向传输, 而不容互动, 不顾参训者的意愿和反响, 使参训者变成简单的接受信息和知识。正是因为继续教育的某些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训者的积极性, 同时也削弱继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使他们感到没有预期的收获大。
三、提高继续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 继续教育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教师参训的新机制
激励的目的是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这是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必要保障。要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就必须制订相应的培训新机制和政策。
只有建立并完善激励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机制, 使培训工作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并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只有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提高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以适应继续教育的变革及其新要求。
(二) 继续教育的培训形式应灵活多样
由于大多数参训教师暑期从四面八方集中到首府或所属州、地区参加培训, 使得有些教师大声疾呼:平时教学压力大, 假期还得参加培训, 身心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在调查中有55%的参训教师认为培训时间应灵活多样, 最好采取以平时分散学习、自学和假期集中学习相结合, 以兼顾工作、培训和休息之间的矛盾。
在培训形式上, 由于参训教师的教龄、职称、素质都各不相同, 如果采用统一的模式进行培训, 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求知需要和发展能力的需要。因此培训形式也应灵活多样, 即让参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 自助选听所开设的课程, 以减少盲目性, 在调查中有46%参训教师选择了自助选听所开设课程的培训方式。
继续教育已经是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应在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上给中学教师提供一个广泛、多样和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平台。只有不断地改变不适应未来社会的传统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 才能保证和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三) 提高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作为承担继续教育培训的基地, 应经常性地选拔与组织参与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骨干教师, 参加本地区或外省的研修学习, 尤其是进行国内外现代教育教学的最新理念、学科知识新进展以及高科技发展最新动态的强化培训, 培养和建设一支能承担继续教育教学和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此外, 参与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教师应深入到中学教学第一线搞调研, 根据中学教师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时期的需求, 经常调整和改变教学内容以适应参训教师的需要。在此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整合本地区高校与中学多方资源 (包括师资、资料、设备、观摩实习基地等) , 以完善继续教育的兼职人才网络。
总之, 只有使参训的中学教师, 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掌握和提高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的最新技术;更新和拓展了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并能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才使继续教育实效性得到了的根本保证, 也才能体现社会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认可和参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满意程度。
摘要:本文对新疆地区中学化学教师的基本情况、工作状况、继续教育状况及对继续教育的要求进行了书面调查, 针对调查中出现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培训形式及培训内容等方面的问题, 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效性
注释
1刘斌, 李忠孝.新疆初中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研究,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 40-43.
2马梅玉, 李忠孝.新疆高中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研究, 化学教育, 2002, (3) 30-35.
中学美术教育对策研究论文 篇9
一、亲子教育及其发展形势
面对在当今商潮澎湃、人言必利的大环境, 我们的传统文化与道德底线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通过亲子教育等素质教育活动, 将学生培养成儒学所提倡的精神境界、人格修养、气节操守和道义担当, 是很多教育学家和家长深入思考的课题。
1、亲子教育的内涵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的主要目的和方式就是通过对亲子关系进行调适互动,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
中学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亲子教育强调以亲子活动为载体、以亲子双向沟通互动为教育模式, 通过培训父母, 以达到提升父母教育子女的素质和能力, 改变父母单向的权威的教育观念, 从而对亲子关系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优化。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通过教学和教学活动去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独立思维与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挖掘他们潜在的可能性, 养成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可是, 这些常常被压倒一切的分数尺度和升学率冲淡了。
二、儒家思想普及的状况与趋势
1、儒家思想对教育的解析。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 将儒家思想融于中学亲子教育, 让亲子教育富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当前儒学普及的状况与趋势。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1989年开始启动“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2002年已经达到340万人, 2007年已经突破600万人。据专家们统计, 加上其它途径, 在青少年中普及儒学的人数目前已超过1000万人。与此同时, 在一些大、中、小学还将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 推行了中华美德教育实验。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家庭居多, 父母对子女极易娇惯, 即使父母有意, 且因大多缺乏对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再有现在信息化使得中学生接触面极广, 所以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感到力不从心或不知所措。主要问题有:
1、家长教育期望过高
目前中学生95%的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 面临的竞争与压力较大。与此同时, 他们缺少困难与挫折的磨练, 缺乏兄弟姊妹的亲情体验, 人际关系单一。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就容易造成其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敏感、自私、自利, 缺乏责任感, 遇到环境变化就缺少足够的心理应付能力, 造成心理失衡。
2、教育方式不当
不少家长还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子女必须听从父母的指令, 不设法与孩子沟通, 对孩子严密监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民主管理就是放任不管, 任其自由发展;还有的父母管教孩子动不动拿子女与别人的比较。都没有将我们优秀的儒家思想融于亲子教育之中。
3、亲子教育的内容萎缩
目前, 很多家长对亲子教育的内容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过度重视智力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这不但会影响中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还会阻碍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 甚至导致人格缺失。
4、媒体传播的影响泛滥。
电视、电话、电脑、互联网等时空网络的普及和影响, 中学生只是出自一种原始的本能和冲动在欣赏, 接受着这些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和诠释的信息, 迷恋、好奇、模仿力量是无法抗拒的。
5、学校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相对滞后。
分数成为中学生的“命根”, 学校和家长仍然热衷于各种各样的考试且乐此不疲。素质教育真正实施起来却步履维艰。
四、儒家思想融于中学亲子教育方法对策
要将儒家思想融于中学亲子教育之中, 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载体、平台, 将儒家文化与教育方法对接, 让儒家文化走进校园, 走进家庭, 走近学生。
1、因材施教法
孔子主张教育方法因人而异, 要因材施教。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2、修心德育法
根据儒家的观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开启善的心灵和德性。“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德。得为心得.则修亦修之于心。”先后提出了诸如寡欲法、唤醒良知的自我育德法、培育羞耻感法、慎独法、诚敬存心法和返璞归真法等, 其目的是要求人们通过修心育德达到至善的境界。
3、启发诱导法
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家长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 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 明确目标, 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 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倡导启发式的教学理念, 强调教育对象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4、以身作则法
人格教育是亲子教育的基础, 其特点在于“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 家长发挥的作用应如春风化雨。孔子不仅重视“言教”, 更重视“身教”。时时处处以自己高尚的德性品行向学生们示范, 以自己真诚坦荡的人格魅力熏染学生。
五、具体创新思路和特色解析
1、建立儒家亲子教育展示馆, 让
家长、教师和学生在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中, 将儒学精髓逐步内化为自觉自律的人文素养。
2、建设儒家文化长廊。
在社区或学校显眼位置专门开辟儒家文化廊, 同时, 建立儒家标语群。在每一处学生活动场所都张贴了儒家代表人物的宣传标语, 如“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等。
3、开辟“儒家文化课堂”。
要求教师、家长和学生熟读《论语》, 并有选择地践行《论语》所倡导的思想, 化作自己行动的指南。
4、每学期举办儒学文化周。
聘请专家为师生和家长讲授儒家文化, 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5、组织亲子训练营。
中学美术教育对策研究论文 篇10
一、中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
1. 学生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业。
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大, 造成诸多生理及心理问题。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 将班级分为好、差班, 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 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一方面, 这种情况使学生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致使学生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 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 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 导致心理压力加大。
2.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诸多因素影响学生的虚荣心, 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常受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称赞, 其中部分学生只看到成功和荣誉, 荣誉感的诱惑力驱使他们再努力—再获成功—再得荣誉, 可是一旦遇到挫折, 精神就萎靡不振, 信心就没有了, 觉得无脸见爹娘, 无颜面对老师, 羞愧难当, 形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3. 挫折适应方面。
中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的, 包括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 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 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 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出现。于是, 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育对策
1. 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中学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 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在教学中, 要以面对全体学生为主, 个别辅导为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 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 让学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 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外, 还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 对中学生实施自觉的、有意的影响, 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2. 横向关注每个学生, 因人而异进行指导。
虽然现在的中学生心理压力以学习压力为主, 但也应注意到, 我们的学生是形形色色的, 存在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还会面临异性交往、同伴交往、健康适应等多方面的压力。从学校方面来说, 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显得特别重要。抓住教育学生的关键期, 找准切入点, 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等媒介, 采用面谈、书面交流、电话交流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 纵向关注每个年级学生, 进行缓解压力的指导。
针对中学生在不同年级所承受的压力, 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压力性质的教育和采取合理应对方式的干预教育非常有必要。总的指导原则是多用积极应对方式, 合理地少用消极应对方式来缓解压力。
4. 让学生得到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应形成合力。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 给家长分析现在学生所面临的压力, 让家长意识到现在的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 应该认识到青少年面临的较为广泛而强大的压力, 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5. 开展应对教育, 引导学生掌握积极的应对策略。
(1) 中学生应采取各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从根本上缓解或消除压力。研究表明, 处于应对层次最高层的直接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每种压力都有专门的应对技能和常识。比如处理人际关系要求具备社会认知和沟通技能, 考试要有复习和应试技巧等。因此要教导学生从自身拥有的应对方式的心理资源出发, 掌握直接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基本程序和方法。
(2) 中学生应形成积极的防御机制, 在压力面前善于自我保护。
①树立合理的自我期望。中学生追求自主和独立, 但是他们仍然受到他人影响。有时个体把他人期望当成自我的一部分, 一旦发现自我实际情况与他人期望不一致时, 就产生“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比如有的高中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参加高考, 认为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他人期望有时被不自觉地扩大, 产生了莫名的压力。因此, 学生要独立于周围人的期望, 明确自我的需要和自我期望, 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②建立一种非竞争的学习环境。尽管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让学生更活跃, 然而竞争却又伴随着很大的负面作用。竞争在造就成功者的同时, 也造就了失败者。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 与其说竞争是一种奖赏, 不如说竞争是一种干扰。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与他人的比较中, 常常担心失败带来的尴尬。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减少竞争, 提供充分的奖励,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赢的可能, 努力与否成为成败的决定因素, 建立一种非竞争的学习环境。
(3) 情绪辅导。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情绪调节与控制的方法。情绪的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用间接发泄使情绪获得出路。对正常情绪应当宣泄, 对不良情绪则要控制。要控制情绪, 首先必须承认某种情绪的存在;其次, 要弄清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最后, 对于使人不愉快的挫折情境要寻求适当的途径去克服它或是躲开它。
(4) 人际关系的辅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能使学生心情愉悦, 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要加强人际交往教育, 鼓励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 相互沟通, 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
6. 网络与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网络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体。开办心理网站, 应是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在网上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对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疏导, 帮助他们排遣心理压力, 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减负”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减轻中学生的心理压力, 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需要全体教师、学校、社会联起手来, 共同关注, 共同努力。因此, 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长期的研究,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承芬, 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2]刘良材.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开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 (3) .
中学美术教育对策研究论文 篇11
关键词 中学教育 信息化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中学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步伐能否不断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而跟进,关系到我们下一代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我国的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学校需要不断改革,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有效提高中学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1教育信息化管理概述
教育信息化管理,是将学校的各种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人事考评管理、学生的綜合素质评价、学籍等管理方法采用现代化计算和网络技术进行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达到新的学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理想效果,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常规建设发展水平。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
2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度不高。领导重视不够,管理观念有待更新,个别学校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一些工作,并没有将信息化工作实际的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如有些学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忽略了对教学平台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同步建设,有些是没有制定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建设队伍人员不足、素质低下,对信息化建设落实不到位。
(2)投资比例失调,教学资源库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各校普遍热衷于建设校园网、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却对购买用于学校管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资源库投入不够。近年来,各校加大了对教学课件制作和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投入,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上,学校各自为政,盲目地、重复地购买价格不菲、标准不一的产品,造成教育经费的浪费。
(3)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政府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有限,各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主要靠学校有限的资金投入,也有一部分靠社会捐资。有限的收费与教育信息化的投人相比,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4)教育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教育管理人员对信息没有足够的理性认识,不能有效地实现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信息不能很好地得到利用,教育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同时,从事这些工作的教师往往因为既要兼顾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要完成额外的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工作,双重的压力和时间、精力的欠缺造成这些教师在工作中不能兼顾这方面工作。而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业务学习和进修,就会导致整个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的欠缺。
3对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1)更新观念。只有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中学教育的重要影响,更新教育信息化管理观念,才能提高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教育信息化及教育信息化管理都要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并纳入到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当中,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有专门领导负责,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2)建设并完善中学校园一卡通系统。新时期,信息化校园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设并完善中学校园一卡通系统则是信息化校园建设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学校园现代化教育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学校园一卡通系统有利于使学校各种业务和管理体系相互联系、有效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象,避免重复建设,消除各个学科或部门之间存在是信息不通、管理不畅的严重局面,实现各个学科的校内信息资源在学校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流动,进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就使用这些共享信息的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各种信息以及信息变动,可以及时反映到一卡通的数据库中,实现教学、管理、行政和后勤等管理系统的信息流通和统一管理,节省了大量的空间资源和人力资源,使各部门之间能够对资源共享,避免中学教育各部门因为信息不同步而造成的不协调现象,为学校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进而提高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3)投入加大,硬件、软件协调发展。资金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吸取资金,如:吸引民营企业、单位和个人对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与企业共建、与社区共建,互惠互利,达到双赢,以确保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另外,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软硬件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硬件使用效率,就必须大力促进软件的升级。
(4)全面加强师资培训,促进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和完善信息技术师资培训体系,实行区、校联合分层次培训。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实现师带徒对口帮扶制来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总之,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未来仍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来完善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而提高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中学美术教育对策研究论文 篇12
不可否认,在现阶段,中学的思想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现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当前中学的思想教育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教育流于形式。
思想教育本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该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始终,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强调成绩、强调升学率,导致了思想教育的弱化,相应的,学校思想教育往往局限于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的说教,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教材内容僵化,老师教得没有趣味,学生学得没有兴趣。而考试形式也不外乎机械地背习题、背教条,把本来很深刻的思想教育变成了考试的工具,变成衡量学生背功的一门考试课。
虽然很多学校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逐步改进教学的方式和考试形式,比如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始使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但是,这种考试和考查毕竟只是两种不同的空泛的形式,并不能真正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 学校思想教育与家庭思想教育脱钩。
学校的思想教育都是专门的,是系统性的,虽然这些教育内容看起来很教条,但实际上都很崇高,确实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思想修养,例如见义勇为、大公无私等。但家庭中的思想教育则很琐碎,是潜移默化的,从某些方面来说,它的实用性和目的性更强,有一些甚至是消极的和损人利己的,比如,很多家长总是叮嘱自己的孩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少管闲事。”“管好你自己的事,集体的事你少操心,也轮不到你操心。”等等。因此,家庭思想教育与学校思想教育具有较大的差异,使这些思想不成熟的中学生左右摇摆不定,从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3. 学校的思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大环境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学校的培养目标总是朝着最好的、最优的方向努力,因此,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才德才兼备、尽善尽美。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教育总是想方设法净化育人环境,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公正和谐的氛围,以期使学生在其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和能力。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使得很多人丧失了良知和道德底线,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投机倒把、坑蒙拐骗、抢劫偷盗、贪污受贿、贪图享乐,类似的这种道德滑坡和违法犯罪现象层出不穷,这就给中学的思想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极易扭曲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危害极大,也是导致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难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净化社会大环境,成为解决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一大难题。
4. 中学生自身的弱点也是影响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处于转型期,一方面,他们的身体迅速发育,生理上渐趋成熟,身材、体力和体形特征逐渐接近成人。另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大大增强,要求独立和自由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他们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不够成熟,稍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一件小事就能让他们改变多年养成的良好品质。因此,他们的可塑性极强,而逆反心理也极强,是最好引导的一个阶段,同时又是最难教育的一个阶段。除此之外,现在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独立性差、自私、爱耍小脾气、不善与人交往等,也都是他们本身所存在的一些弱点,同样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教育的效果。
二、有效开展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思想品德的修养。因此,为了培养道德品质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成效。
1. 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应加强对中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学校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使班主任深入班里,不仅做好每个学生的思想工作,而且要把这些案例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共性的问题。同时,集中一个年级所有班主任的智慧,使他们共同探讨问题的症结所在,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要发挥德育处和校领导的作用,使他们从全校的层面上考虑这些问题,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专题讨论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交流经验,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 教育研究者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共同协商,制订出相应的课题研究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针对中学生思想变化较大的情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定期设置一些课题,资助和支持教育教学研究者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当下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用教育学的原理和规律对其进行探析,揭示问题的实质所在,并进行理论的指导。
3. 在上述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写切合实际的教材。现在使用的教材之所以不被中学生所喜欢,主要原因是脱离他们的实际,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思想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社会现象,明辨是非,爱憎分明,感情得到升华,品德修养提高。而现行的教材往往只编写正面的事例而摒弃反面的人物,事实上,正反对照往往可以让学生更加强烈地崇敬伟人而鄙弃坏人,因此,教材中可以适当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编排。同时,把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纳入到教材中,精心设置一些,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相信这种方式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起到辨明是非的作用。
4.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有机结合。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等,让学生家长理解并配合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让家长认识到思想教育关系到孩子一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退缩,也不能因为私利而不顾集体,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损人利己。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的思想教育才不至于有所偏差,才会沿着正常的轨道运行。
5. 呼吁整个社会都要关注中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今天的中学生将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他们的思想出了问题,整个社会的发展就将出现偏差,而他们本身也必将成为这种偏差的受害者。这是每一个有正常判断力的人所不愿看到的。因此,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媒体等,都要关注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断净化社会大环境,为中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使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意志坚定,奋发有为,成为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人。
6. 教育中学生要加强自律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要加强教育,正确引导,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中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困难,通过激励、反馈、树立榜样等方法,逐步提高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使他们能够做到自觉、自立、自律、自强。同时,通过多方面的教育途径,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他们对自我的价值、对社会的责任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总而言之,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多管齐下,共同努力,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做好。
摘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 对于提高人才素质、保证教育质量, 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教育流于形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钩、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中学生自身存在弱点等。针对这些问题, 作者建议加强调查和科学研究, 认真编写切合实际的教材, 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同时呼吁整个社会关注这一问题, 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孟庆新等主编.思想教育工作心理学[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6.
[2]王玄武等主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3]沈鹏飞.浅谈如何做好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学周刊, 2012, (12) .
【中学美术教育对策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中学美术论文06-05
中学美术教学案例论文08-17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09-24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中学美术教师教案10-21
毕业论文《浅析现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19
中学美术课堂10-15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10-21
中学美术的审美教育05-28
中学美术社团计划09-04
中学教学观念美术教育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