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周

2024-08-2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校园文化周(共9篇)

校园文化周 篇1

小学生作文大全

阳光对小草就好比是他们闯过困难的动力,而我们的阳光,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梦,所追求的成功,我们就是因为一切追求才会来到这美丽的校园,成为校园的一部分,因为校园因我们所拥有的“文化”而完美。

我们必须拥有小草那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精神才能够把完美无瑕的“文化”献给校园。

学习的态度是什么?是认真,是一丝不苟。

有人会问:“学习一丝不苟,难道就能考到好成绩了吗?当然,不一定,但你尽力了,会有什么人怪你呢?只有你根本没有尽力,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那样的一丝不苟会考出多少的成绩,更别指望考出好成绩啦!其实我们经常性的埋怨,不过是给自己的失败与羞愧作了一个小小的掩释。没有所谓的一丝不苟,只有所谓的放弃。一丝不苟不是说出来,而是要做出来的,难道不是吗?小草以一丝不苟的努力拥有了阳光与太阳,而我们也一定会因为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而令我们得到了我们将拥有的成功与微笑。

校园里的文化就好比是我们成功的喜悦,胜利的微笑。让我们把学习之后的成果,努力之后的成果与汗水流下之后的成果,让我们可爱的校园文化完美成长。

事实上,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的乐观与努力学习,让我们把我们的努力溶入校园文化之中,让我们的天空更加蓝,让我们的梦更美,亦让我们的校园文化更真、更好、更完美、更加的一丝不苟吧!

校园文化作文: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周 篇2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突出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的理念;遵循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操作的原则;采用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 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 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 以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为载体的运行思路, 潜心营建文化底蕴深、书香气息浓、艺术品位高的学校物态文化, 着力体现一种儒雅而诗意的校园文化风格。让教育成为一个幸福的过程, 让教师成为一种幸福的职业, 让成长成为师生一段幸福的经历, 让启工二校成为广大师生幸福的文化园。

一一、校园环境——彰显校园文化底蕴

校园环境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它是学校办学风格的反映, 透射出学校独特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让校园充满生命的活力, 圆师生幸福成长梦”, 是启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学校遵循高品位原则, 把每一个“物质元素”都涂上“人文元素”的色彩, 力求做到:布局合理, 格调高雅, 赏心悦目, 寓意深刻, 美观实用。

生态校园——显文化

走进校园, 以“初升的太阳”为寓意的大门, 造型别致, 凝重而典雅。南北两栋大楼外墙绘制了以“开启未来”为主题的抽象壁画, 洒脱而大气。雅艺园树茂草碧, 水清石秀, 嘉木繁阴, 鸟语萦绕, 流水潺潺, 彩蝶翩翩, 传递出文化的魅力。

文化校园——筑文化

操场西侧有一排柳枝低垂的老树, 我们命名为“文化树”。绿荫下安装上舒适的休闲椅, 环树干四周安装上主题教育展示牌。孩子在休息玩耍之余, 举目抬眼, 便可浏览到展示牌上的教育内容。这种信息的传递自然无痕、润物无声。

启智楼各楼层精心设计制作了导视牌和提示语, 南北两个大楼正厅分别制作了背景墙, “优雅、睿智、健朗、梦想”八字校训时刻浸染着每一个启二人的心灵。无声的文化, 有情的教育, 体现了文化的内质。

人文校园——品文化

启智楼开发了两个开放式学生实践活动厅:二楼是科学生态厅, 三楼是图书阅览厅, 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可看、可摸、可感的活动空间, 使文化的元素扑面而来。

启苑楼五个各具特色的艺术教育专用教室, 也是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室, 尽显艺术情趣和儿童特点。二楼环廊是学校的荣誉展示厅, 闪亮的奖杯、奖牌折射出学校特色办学的丰硕成果, 一步一景, 一景一品, 都在酿造文化的味道。

数字校园——蕴文化

启智楼和启苑楼楼外的led电子屏, 随时发布着学校的各种教育信息。在两栋楼的正厅, 我们都安设了数字校园文化传播媒体——“信息岛”, 里面设有多个校园文化专题栏目。在启智楼的正厅, 我们还装置了“新华影廊”。孩子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知晓新华社发布的各种信息。去年, 我校还光荣地成为“辽宁省交互式数字教育系统工程”实验校, 建立了三个交互式教室, 在沈阳市小学中仅此一家。

二二、幽远书香——塑造校园文化灵魂

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 生活因读书而精彩;让读书成为工作, 生命因读书而成功;让读书成为一种文化, 校园因读书而厚重。”与书相伴的人生, 一定有质量, 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 一定有内涵, 有发展。

茶香书吧——播文化

我们把阅览室命名为“茶香书吧”。深棕色的背景墙上, 几行白色的字迹很是醒目:“书香”代表的是我校常年开展的读书活动的名称;“风行”是我校校报的名称。刘禹锡的《陋室铭》散发着幽幽的古韵, 更使阅览室显得优雅宁静。阅览厅造型奇特的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刊, 色彩艳丽、舒适柔软的座垫可以任孩子随意坐卧。班级图书角《书香小筑》《青藤树下》给人扑面的书香味。孩子们通过读书与文化结缘, 时刻呼吸着文化的空气, 在书中, 他们懂得了学习的价值和力量。

快乐话吧——叙文化

“快乐话吧”通过交流与阅读、思考、实践来触动学生心灵, 丰富情感, 提升素质。我校积极搭建多元阅读平台, 拓展阅读的宽度。将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设为学生阅读展示时间。每天课前学生轮流登台, 交流生活中的新闻, 畅谈读书感悟, 进行好书推荐等, 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积极读书、留心观察身边事的好习惯, 也把阅读由书本拓向了生活, 使文化气息弥漫在校园, 荡漾在心间。

特色阅读——传文化

为给学生营造一个读书的磁场, 学校推出读书“五个一”阅读系列活动:清晨一诵, 午间一读, 晚间一记, 每周一课, 每班一集。每天早上, 孩子们伴着温婉的古韵, 和着经典的诗词步入校园, 共同齐诵《晨读自勉文》;下午2时到2时20分是班级阅读时间, 精选名家名篇为诵读内容;晚上记录下好词佳句, 还可以写日记, 写读后感;每周由班主任上一节“佳文赏析”课;每班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形成《阅读文集》。师生共同沉浸在阅读的境界里, 每天过着有书相伴的生活。

翰墨飘香——展文化

“多读胸中有本, 勤写笔下生花”。《风行》校报2007年创刊, 每月一期。记录着学校发展的足迹。《风语》是我校学生的作文集, 留存了学生幸福成长的足迹。《风行》《风语》用精妙的语言, 丰润着校园的人文精神, 塑造着师生的文化气质。

三三、职业追求——奠定校园文化根基

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浸润, 这就需要关注教师的情感体验, 让教师在文化的滋养下, 活得快乐、高贵而优雅。

润心讲坛——话文化

为让文化的熏陶转变成文化的磁场, 我们每学期都会聘请教育知名人士来校讲学。聘请市区教研员专题辅导。我们把培训的金话筒不仅交给专家、学者、学校领导、学科骨干, 还交给普通教师。每次教师集会前, 都会有一位教师为全校教师讲一个哲理故事。他们或娓娓讲述, 或侃侃而谈, 一个个简短平凡的小故事有思想, 有内涵, 聚知识, 汇力量, 老师们深受感染和启迪。

磨砺练场——践文化

我校倡导教师独立思考, 用智慧工作, 提高效能, 减轻负担。我们在“磨砺练场”中实行参与式团队的教研文化, 激发大家思想交流, 经验碰撞。本学年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以年组为单位精心策划, 从主持人的开场白到课间的衔接, 乃至结束语都各有千秋。尤其是课堂教学, 教师们“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展示了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理解。课后研讨环节, 由上课教师自我反思, 听课教师互动研讨, 学校领导深入评析, 大家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 在反思和修正中成熟, 在历练和坚持中厚积, 在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中提升, 初步形成了启二特色的教研文化, 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

四四、艺术特色——丰盈校园文化的双翼

我校艺术教育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光辉历程, 是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几十年来, 学校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艺术教育伴随着学校的成长、发展, 由蜚声省市到享誉全国、闻名中外。我们实施分层次的、全员参与的“五会”润心工程——人人会听、人人会说、人人会唱、人人会演、人人会舞。艺术, 丰满着校园文化的双翼, 让我们挥动翅膀, 自由翱翔。

舞出绚彩——扬文化

舞蹈是我校的特色品牌。一枝独秀的佳绩、精湛高超的技艺、备受瞩目的社会影响, 都足以证明我校舞蹈团队的实力与辉煌。舞蹈《东北小妞》《亲亲茉莉花》赴韩国釜山参加第三届东亚儿童艺术节。舞蹈《女孩与仙鹤》应国家文化部邀请赴北京演出。

校本课程——载文化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努力将艺术教育的宝贵资源和优秀成果惠及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在提高的基础上更注重普及。除国家基础课程外, 拓展型校本课程已有五大类, 三十余个学科。

每学年我们都在学生、家长和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我们的工作计划。如根据学生的“选课申请表”, 本学期我们就增加了《中外名曲欣赏》《手工制作》《网页制作》等6门程, 将孩子们普遍喜欢的教学内容作为必修课程, 其余作为选修课程。

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让每个孩子都浸染在文化艺术的长河之中, 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才智, 引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班级建设——触文化

艺术教育的普及性带来丰硕的教育成果, 每学期我校均进行班级特色文化展示, 以此提高师生的综合文化艺术素养。

校园文化周 篇3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校园;和谐校园;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4—0228—02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是校园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1]。尽管近些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但随着高校的扩招,德育教育无法深入到学生个人,在校学生和高校毕业生的“失德”,“非文化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有学者提出“必须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2] 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看似只是词序颠倒,事实上是一场校园建设理念的变革。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文化校园是把文化的传承融入到校园运作的血液中,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学校各个层面和方面。

因为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就业的巨大压力,现在的大学教育多数关注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和应试教育。然而,“教育的至高境界,不是纯然去传授一种知识,而是通过知识,使学生熏染一种情怀,一种面对世界的人生态度。”(韩军,2003)爱因斯坦曾说过,“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忘得掉的是具体的知识,是特别的技能,剩下的是人文素养,是文化的浸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从软硬件的角度来加深校园的文化内涵

文化校园的建设最重要的方面自然是文化的传承,观念的渗透,思想的影响,但也不要忽略环境的感染力。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从校训,标语,到教学楼树立的伟人雕塑和张贴的人物肖像,再到校园的建筑风格,一花一木都可以传达文化的气息。

二、从显隐性的角度来加深校园的文化内涵

张占一教授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我们不妨把大学里知识文化的传输看成是显性的,那么交际文化的传播就是隐性的。

1.从显性角度加深校园的文化内涵。若要从显性的角度来增加校园的文化内涵,就必须重视高校文化课的开展。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必修课的设置上,我们要重视加大文化课的比重。目前我们国家很多高校都取消了大学语文,笔者对此相当不解,同样都是语言课,何以大学英语是一门两年的必修课,而我们的母语——大学语文却不再重要?事实上,我国的升学体制决定了大学之前的教育更倾向于应试,学生很少有机会以欣赏的角度去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采。一旦大学都取消了语文课,学生便失去了接受文化熏陶的优良途径,实在可惜。同时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我认为,任课教师也因时刻牢记语言课注重的不仅是语法语音,更应该侧重在文化的传输上。而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我们进行的是跨文化活动,中西文化的对比应该是重要课题。另一方面,高校应多鼓励有文化底蕴的教师多开设选修课,如书法、汉服等传统文学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毕竟, 民族是才是世界的,尊重传统让我们更自信地面向未来。

2.从隐性角度加深校园的文化内涵。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和人格气质,从隐性的角度传播交际文化,高校首要注重宿舍文化建设。学生的校园生活有至少1/3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同时,宿舍包容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涉及到话题包括学习、师生、社团、同学关系、甚至爱情观等等。宿舍文化的复杂性直接决定了其重要性,健康的宿舍文化可以规劝学生走向正确导向,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等等,而恶劣的宿舍氛围也必将影响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构建健康的宿舍文化,高校不妨多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至理名言,引领学生去思考。孟子曾提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此可见,宿舍同学相处时“和”的重要性。主张“无为、无欲、无争”的老子曾提出,“上善若水”。《中庸》里记载的“万物并遇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以及《周易》中“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在指引众人人际相交可做到“和而不同”,即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不会伤及他人自尊。

同时,文化校园倡导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除了一些常规的社团活动,高校不妨鼓励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民俗风情节,将一个时期全国各地不同的民俗习惯汇集起来,即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也对其他各地风俗有了更好的了解。此外,我们悲哀地发现,在不少学生的头脑里,端午、清明、中秋只是一个多出来的假期,已不具特殊色彩。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端午、清明、中秋、七夕等等,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去追寻被现代文明抛在脑后的传统美德和情操。一个不懂传统文明的大学生就是一个没有“根”的“读书人”,是“空心人”,他一味追赶时新的资讯,殊不知当新的资讯变成旧的,他已找不回自我。因此,普及中华传统文明刻不容缓,以时下备受重视的“环保”话题为例,其实这并非一个“时髦”的话题,而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提出“人与自然”观点的延伸。

此外,文化校园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应言传身教,文化育人。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秉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正做到“仁爱”关心入微。在处理争议性问题时,不忘孔子“政者,正也”,以公平公正的态度来裁决。

综上所述,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需要高校调整办学观念,更需要在贯彻执行时,全方位地文化育人。

参考文献:

[1]王欣.当代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从“寝室英语”看和谐校园文化[J].科教文汇,2008,(8):54.

[2]衣俊卿.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2):1-2.

[3]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与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

[4]韩海燕.“文化校园”视角下的英语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9,(2):92-93.

[5]项仁才.刍议文化底蕴与和谐校园建设[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3):5.

[6]张萦.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和谐校园[J].广西教育,2008,(4):25-33.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from campus culture to culture-oriented campus

WU Dan

(Engineering Colleg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1,China)

Abstract: Culture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advanced education, hence it is essential to cultivate campus culture. What’s more, the educ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should stretch into every facets of the college to construct culture-oriented campu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transferring cultural heritage, 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several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deepe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校园文化周 篇4

露采小学 舒强民 陈先发

“人文素养”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什么是人文素养?目前学界尚未准确定义。一般认为它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文学科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以及人文学科所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这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其实是将一种为人处事的基本德行、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更不能没有人文。”那么,人文素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首先它决定着人的发展的方向。如果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发展停滞或者缺失了的话,他的知识、技能越发展越让人感到可怕,因为它背离了人文精神,终究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这样发展是退步的、反动的、危险的、耻辱的。其次它决定着人的发展的程度。如果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他的知识、技能发展不能保持协调的话,他不可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出很远。因为知识、技能相当于一部机器上的零部件,人文素养相当于这部机器的润滑剂和控制系统。人文素养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难怪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指出:“人文文化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关系到社会的进退,关系到人格的高低,关系到涵养的深浅,关系到思维的愚智,关系到事业的成败。” 著名学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活动中抽取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以及人的求职生存的需要,人力的教育成时尚,灵魂的教育被忽略,以致出现了“四重四轻”现象:重灌输轻引导,重工具轻人文,重物化结果轻精神世界,重理性说教轻文化浸润,其结果造成了人的人文知识的匮乏,文化内涵的浅薄,精神家园的失落,影响了人的可持续性发展,降低了人的生命质量。

一个人人文素养不是通过说教实现的,也不是通过灌输获得的,而是让人臵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丰盈起来。人文素养的形成有多条渠道:在环境的熏陶下获得,在学科的学习中获得,在活动的参与中获得,在实践的磨练中获得……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能性,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意义重大:有利于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焕发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涵养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以利于形成一整套建设文化校园的经验,为其他小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近年来,我校的教育科研为向导,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契机,大力开展“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专题研究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和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文化载体的建设得到切实加强。校园网络、智能广播和橱窗等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我们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近十万元对此进行兴建、改建和扩建。目前,我们已建起校园网页,网线已进入各办公室和有关教学场所。广播系统由计算机控制,覆盖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为给教师读书提供一个优雅的场所,我们还建了一处含书籍阅览和电子阅览在内的“草木书香”书吧。已有的橱窗难以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增建橱窗20㎡。这些设施的兴建、改建和扩建,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效载体,开辟了诸多通道。

二、校园环境得到全面美化。美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愉悦人的性情,约束人的不良行为,而且能浓厚校园文化气息。在铜官山区教育局的鼎力支持下,我校获得建设资金近百万元。为了让地面“说话”,我们修建塑胶场地近500㎡,铺设大理石地面300余㎡,并对原有的绿化布局进行调整,使其更为紧凑,更具审美价值。为了让墙壁“说话”,我们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布臵文化展板和花卉图案。学生在这处处散发着浓浓文化气息的校园里学习、活动,身心无时无刻不受着文化的浸润与熏陶。

三、文化活动得到广泛开展。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题研究方案的规定,广泛开辟资源,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我们组织开展的活动有两类:一类是节令性文化活动,二是常年性文化活动。

节令性文化活动 即在某些节日来临前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学校都要开展校园游戏节和文艺汇演活动。游戏的规则性、竞争性、趣味性、活动性都迎合了小学儿童的心理,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我们将其引入校园,并举办校园游戏节。文艺汇演能展示孩子的才艺,愉悦孩子的身心,小学生乐于参与。我们将其引入“六一”活动的必选项目。在每年的元旦前夕,学校都要开展故事讲演和迎新年艺术作品的展评活动。爱讲故事、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利用孩子的这一天性,定期举办故事讲演比赛,内容包括:成语故事、对联故事、数学故事、诗词背景故事等。学生在讲、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满足天性的愉悦,而且接收到丰富的文化信息,既开阔了眼界,又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品位。创作艺术作品,不但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而且能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因此,我们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举办迎新年艺术作品展评活动,对于一般作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览,对于优秀作品则制作画框进行永久性的展览。

常年性文化活动 名曲、名画、名诗文、名书法(以下简称为“四名”)是人类文化经过长期积淀而留下的精华,它们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折射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光芒,在人们形成文化观念,拓展文化视察,涵养文化精神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世世代代的人必经进行无缝的记忆传递。再说,“四名”的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将其引入校园,可使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受到精神的感染、智慧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为此,我们将其列为常年性文化活动的内容。

“名曲”进校园 由一位音乐教师负责,搜集中外经典名曲材料,选择适合小学生欣赏的作品,于单周的课间和下午第一节课的前五分钟通过广播循环播放。为使学生了解作品的特点和创作背景,还让推荐作品的教师利用周一的晨会进行经典音乐作品的简要介绍。

“名画”进校园 由一位美术教师负责,搜集中外经典名画材料,通过橱窗展示画作以及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的文字。为使学生欣赏到更多的经典美术作品,橱窗内容定期更换。

“名诗文”进校园 宋词艺术价值高,且读来朗朗上口,我们精选20首编写了校本教材——《经典选读》

(一)并举行了首发式。为了浓厚经典诵读的氛围,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我们让有朗诵特长的教师录音并配上音乐,于双周的课间和下午第一节课的前五分钟通过对广播循环播放,同时给学生下达诵读任务,并将其列为期末测评语文考试的内容。为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我们还将编印《经典选读》

(二)、《经典选读》

(三),把诸子百家散文和现当代美文推介绍给学生,同时组织“经典诵读”专题会演。

“名书法”进校园 做法与“名画”进校园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经过一年多的专题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是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一个人人文素养形成有多种渠道,我们在深入研究、科学探索的情况下所做的大量工作至少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拓宽了四条通道。即:美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中形成和提升人文素养;加强学科教学,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形成和提升人文素养;开展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形成和提升人文素养;引领文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磨练中形成和提升人文素养。四条渠道并举,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首先表现在学生的人文知识丰富了。其次表现在学生的文化技能提高了——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省、市级美术作品评比中,我校学生表现不凡;在省舞蹈作品大赛中,我校推荐的《希望》获大奖;并推荐到国家参评,在市经典诵读中,我校代表荣获一等奖。再次表现在学生的文明素养提高了——从学生的行为举止看,男学生比过去“绅士”多了,儒雅多了,女学生比过去“淑女”多了,文静多了,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改观。

促进了学校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学校的存在不能只以建筑物的堆积为标志,更关键的是要有着由文化充实起来的精神内涵。学校内涵主要包括理念、机制和人文环境等,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是学校内涵的外显形式。开展“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专题研究活动,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助推剂”。一是美化了校园环境,提升了文化价值;二是完善了校园设施,为校园文化的传播开辟了通道;三是开展了文化活动,浓厚了校园文化的氛围。与此同时,开展此项专题的研究,也初步彰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四名”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长年坚持,陶冶了师生的情操,启迪了师生的智慧,提高了师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成为师生热切期盼的一道精神文化大餐。

促进了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层思考。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长期存在重理性说教轻文化浸润、重物化结果轻心灵触动、重单向灌输轻双向互动的倾向,要么刻板,要么花哨。通过“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专题研究,促进了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层思考,克服了一时冲动和短期行为,具体表现在:

一、在学校文化设施的建设上,不一哄而上,而是理性思考,追求价值和品位,充分发挥其承载、传播校园文化的功能。

二、在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上,不一蹴而就,而是精心选材,精细制作,以免造成文字和图案的堆砌,形成今天做、明天拆的“文化垃圾”。

三、在文化活动开展上,不一厢情愿,而是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的过程中灵魂为之触动,情感随之生发。

校园文化周 篇5

绰号又称诨号、诨名、混号等,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形式,也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指“有周围的人给起的补充名,常常是根据人物的某种特点或生活环境而起的……”[1]绰号现象,自古有之。清代赵翼在《陔馀丛考》中对绰号论述道:“世俗轻薄子,互相品目,有混号”、“至贩夫牙侩,亦莫不各有一号……盗贼亦有别号,更何论他亦。”[2]在中学校园里,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绰号文化现象。笔者试就对汕头某中学调查的基础上,就中学校园教师绰号文化现象作粗浅的探析,希冀能给中学学生管理工作和德育工作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

一、五花八门的中学校园教师绰号

汕头某中学共有2000多名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该中学的学生也与其他学校一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给老师起绰号的文化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类。

1.姓名演绎类

有很多中学教师的绰号与自己的姓名有关。这是由于学生在给老师起绰号时主要根据其名字的谐音,即利用语言中字与字、词与词音同、音近的现象,表达出语言运用者意欲传递的信息[3],或选择姓名中的某个字进行联想扩展,从而选择了一个较为通俗的词语代替,时间一长,就成了该教师的绰号。如姓“袁”的老师就成了“猿猴”;有位老师叫“胡锋”,有的学生就叫他“蜜蜂”,或者干脆叫他“bee”。有个学生还编了顺口溜“葫芦蜂,蜂葫芦,葫芦里面小蜜蜂,看到大头蜂,叮了一口红通通。”有一女老师叫“崔尚金”,学生想到了不知哪部韩剧中的人物“崔尚宫”,因而得号“娘娘”。

2.个性特征类

教师的外貌特征、姿势、语言、声调、行为习惯、工作、生活作风都会受到学生的注意,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就会从中选出最具典型意义、为其他学生所能接受的特征作为教师的绰号。所以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绰号是学生根据某一最能代表该教师的典型特征起的。有根据所教学科起的,如:“地理卢”(地理老师姓卢)、“数学林”(数学老师姓林)等等;有根据教师外貌特征起的,如:“苏联猪”(体型胖且矮)、“86”(身高1.86米)、“狼眼”(白眼珠多、黑眼珠少)、“大公鸡”(经常大声叫)等等;有根据教师习惯性语言起的,如:“这个这个”、“研究”等等;有根据教师工作作风起的,如“冰山老妖”(教龄长,不拘言笑且对学生要求严格)、“孙大炮”(喜欢吹牛)等等;有根据其生活习惯起的,如:“夜猫儿”(喜欢熬夜)、“油条”(喜欢吃油条)等等。

3.灵感顿悟类

灵感顿悟是一种带有突破性的创造性思维认识活动[4]。中学生的思维跳跃性强,创意大胆新奇,往往能够采用出乎意料和超乎正常语法规则的方法,自由组合,另类搭配,创造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绰号,它往往带有较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这种类型的绰号在中学校园中比较少见,它很难与某位老师的个人特征联系上。例如课间同学们在一起说笑玩耍,当说到某位老师时,个别学生灵感突然爆发,将交谈的内容与某位老师联系起来,在得到在场学生的认可时,一个毫不相干的绰号便莫名其妙地落到了某位老师的头上。

4.潮汕方言类

语言在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性特点,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是打开人们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5]。方言则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潮汕方言是指流行于粤东一带的闽方言,旧时称潮州话或潮州方言,也称为汕头话或汕头方言[6]。汕头该中学的学生全部来自潮汕地区,学生在给老师起绰号时也不乏有许多以潮汕方言所起的绰号。如“虾虾”(动作举止缓慢柔弱)、“侯秋”(大胡子)、“姿娘型”(身体单薄或女性化严重的男老师)、“眯目”(小眼睛)、“鲤姑”(身胖眼大的女人)、“白仁”(过于老实)、“尖嘴”(长相不雅,嘴有点凸)、“老咸”(为人吝啬)、“臭嘴”(经常批评学生)等等。

二、中学校园教师绰号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中学生受不同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给老师起绰号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中学生的生长、发展的心理和环境特点等因素决定的。细究中学校园教师绰号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确规定“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7]。但其中并没有涉及学生不给老师起绰号的相关规定,再加上学校教育过多地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相对较少,各个中学的管理层对这一问题大多是以漠视态度对待,包括班主任在内的管理人员,也很少有采取措施和行动来正确处理教师绰号文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思想意识的发展。

2.家庭管教的不当

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重要的模范,对中学生性格和行为的塑造起了关键性作用。但由于有些中学生家庭教育不当,出现放任型、专制型、溺爱型的管教方式,过于关心身体健康而未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塑造,以及缺乏明确的行为指导和活动监督,养成中学生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从而导致中学校园教师绰号文化现象的泛滥。

3.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

当今社会变化迅速,人生观和价值观多样化,使中学生产生疑惑和焦虑,并引发了各种情感障碍行为。由于中学生的鉴别和筛选能力不强,影视和网络等传播媒体的负面文化的影响也被中学生大量接纳和吸收,扭曲了他们的道德观,混淆了他们的价值判断,并模仿其中,做出伤害别人的行为。这种情感特征便流露在他们给老师起的绰号中。

4.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

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稳定性、成熟度仍较低,易感性高而承受力弱,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很少从别人的角度考虑,甚至对是非、美丑观念辨别不清,为人处世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上的缺失。学生们给教师起绰号,特别是起一些带有贬义的绰号,嘲笑、挖苦、捉弄教师的行为,正是他们天真幼稚、单纯、不成熟的表现。他们只是一味地为了好奇、取乐,根本考虑不到由此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体会不到起绰号给老师带来的痛苦及不良情绪。

三、中学校园教师绰号文化现象应对的措施

中学校园教师绰号文化现象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已成为中学校园里的“牛皮癣”。中学校园教师绰号文化现象既是一个中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层面问题,也是一个关系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

1.家长应加强孩子的道德修养,培养文明用语的习惯

给老师取绰号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学生的教养、心理素质、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是中学生不文明行为的标志之一,也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勒文森指出:“对人的尊敬只有通过采用以示尊敬的语言形式来表达。”[8]而恶意绰号、低俗绰号则折射出当今一些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低下、文明素养不足等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感,提高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导孩子理解他的感情,体谅他人的困难,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处境和利益,与老师友好相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在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家长必须先从自己做起,无时不刻给他们做出榜样,从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指出:“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孩子谈话,或教导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我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么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意义。”[9]所以,家长应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中学生受社会时尚潮流的影响很大,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他们往往将使用流行语作为衡量自己紧跟时代步伐的水平和增添语言活力的方式。但新生事物中也不乏未经筛选的糟粕,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鉴别文明用词、剔除脏污语言,并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文明言行,及时给予批评纠正,使他们逐步养成语言的文明意识和习惯,这是消除中学生给老师起恶意、低俗绰号的关键一步。

2.教师应正确对待绰号现象,把握机会教育学生

学生给教师起绰号,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心理需求的饥渴,反映出他们迫切要求与教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愿望。绰号代表了教师给予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一面,代表了教师最典型的特征。它是映射师生关系的现状,蕴涵许多教育与心理活动信息的学生心理作品,透射出我们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教师绰号文化现象是一种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的教育资源。正确、理智、冷静、积极的态度不仅符合宽厚仁慈、豁达大度的教师形象,而且体现出教师高超的教育智慧。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把自己担当的教育责任和祖国的美好前景联系起来,要以高尚的情操和师德去影响和塑造中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用自己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引导、善待中学生,对中学生保持同情、友善、信任和尊重。发现学生给教师起不文明的绰号后,教师可以专门抽出时间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教师要以轻松、宽容、和蔼的态度在班上对绰号进行仔细分析,公开而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工作中的失误,使学生认识到:即使是教师,都有发展不完备、不成熟的地方,大家都需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教师也应该坦率地告诉学生教师对自己绰号的心理感受,帮助学生分析绰号给教师带来的种种影响,特别是那些贬义的绰号给教师带来的各种消极的影响,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尊严,学会人际沟通,不能逞一时之乐,不经意间做出伤害老师感情的事,否则后果会十分严重。

3.学校应加强监管力度,提倡语言文明

学生给老师起绰号或喊绰号经常发生的场所依次是教室、操场和走廊等地,时间多集中于课间休息,学校应该加强对这些常发场合的监督,如注意课间中学生的活动,设立专职的课间活动监察员等,避免出现监管盲区。要制定并严格执行教室行为守则,学校的管理层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给老师起绰号这一文化现象,要对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文明言行,及时给予批评纠正,使他们逐步养成语言的文明意识和习惯。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周、板报、校报、家长会、专题演出等形式,宣传文明用语的规定,促进安全、文明校园气氛的形成,优化学校软环境。一般认为,受过多年教育的人应比同龄人有更高的道德水平。但中学生给老师起绰号的调查结果表明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净化中学生言语,注重对中学生言语艺术的培养十分必要。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应忽视中学生的言语培养,一个出口成“脏”的学生,很难说他有较高素质。

参考文献

提升校园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 篇6

灵宝市朱阳镇第二小学

时彦科

朱阳二小以打造河南省一流省级农村寄宿制小学为目标,以开展诵读阅读、综合活动为办学特色,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探索,强化教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落实整体负责制,实施三自管理,使学校不断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办学理念

走进朱阳二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前醒目的二小校徽。校徽主体为“扬帆”图案,校徽的主体图形中的“帆”是由变形的字母Z、Y组成,整体看来,又是一个数字“2”,突出了学校的名称——朱阳二小。校徽外围呈圆形,取团结向上之意,上下的文字和数字分别为学校名称和建校时间。徽标以绿色贯穿整体,昭示健康向上的精神。绿色代表校园,给人以希望、智慧、春意融融的感觉;绿色代表苗圃,预示朱阳二小造就祖国花朵,培植建国良才的办学宗旨和人文理念。图案与文字浑然一体,整体形式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时代性和现代感。

在教学楼大厅两侧及立式标语牌上,醒目地显示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发展方向——

办学总目标:创省级农村一流小学 育世纪新型优秀人才 五年发展目标: 一年打基础

三年大发展

五年创一流 教师发展目标:师德高尚

业务精湛

团结和谐

绩效显著 学生发展目标:文明诚信

勤奋好学

感恩团结

自立自强 教 育 理 念: 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 校训:

崇德

立智

健体

尚美 校风:

和谐

奋进

求实

创新 教风:

求真

善诱

激趣

互动 学风:

勤学

好问

乐学

精思

二、加强学校管理,营造文明规范氛围

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归宿。我们始终坚持“整体负责、人文管理”的思路。表彰先进制度,鼓励进步政策,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对学业有困难、品德有缺陷学生的帮教措施,鼓励学生发挥各种特长技能的培养手段,奖教奖学措施,学生校园生活规范等等,使每个学生乃至教师都有成功的体验,得到精神鞭策。我校在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后勤保障、食堂管理、安全管理、学生一日常规等方面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激励着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三、建设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我校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校园标语文化建设。我们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的特有底蕴,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使墙壁说话,花草发声。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本着“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的原则开展环境建设,已初见成效。

现在学校已形成了:层层有教育主题,班班有教育特色,处处有教育契机的浓厚育人氛围。教学楼前的“和谐奋进、务实创新、崇德立智、健体尚美”,教学楼后墙上的的“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升旗台前的笑脸墙,校园里的标语牌,教学楼大厅和门卫室墙壁上的师生光荣榜,教室、餐厅、宿舍里的名言警句无不熏陶激励孩子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启迪教育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新。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在美化校园的同时,我们重视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面对优雅的环境,我们坚持勤打扫、勤检查、勤总结、勤评比,从而培养了学生勤劳整洁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品质。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寄宿制孩子学得愉快,玩得开心,学校特开设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分为普及类和提高类,普及类包括益智棋类、文明礼仪、音乐生活、体育健身、书法艺术、剪纸绘画等6个活动项目,教师根据自身特长人人执教,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一周一个轮回。提高类分为舞蹈、绘画、书法、篮球、乒乓球、象棋、演讲与主持等分高低年级共11个社团活动,针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提高培训,力求培养更多的特长生。学校还坚持在每年的3月、6月、10月、12月分别举行阳春体育节、盛夏成才节、金秋读书节、迎新艺术节等四个富有特色的校园节日,学校精心设计每次节日活动内容,全员参与,寓教于乐,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展示能力和放飞梦想的舞台。

校园文化周 篇7

1 以“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构建校园文化

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中, 着重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既考虑到各自的独特意义和作用, 又把它们作为一个共同体, 共同构成“校园文化”的相辅相成的意义和作用。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为了构建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 我们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讨论, 使师生深刻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 进而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校本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逐步确立了“创造美、体验乐、撒播爱”的校训, 大力彰显“团结、活泼、勤奋、开拓”的校风和“勤奋、刻苦、活泼、主动”的学风, 在教师中倾心打造“亲和、优雅、勤勉、执着”的教师形象和“大胆探索、朴实严谨、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教风, 在校园显要位置标示学校表层的精神文化, 使全校师生逐步认同和接受, 逐步内化为自觉行动, 使师生日常和谐的精神风貌成为学校深层精神文化的体现。

2 从“简洁、实用、发挥功能”的角度构建校园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 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 对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我们多方筹资五百万元, 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硬件设施。本着“简洁、实用、美观、素雅”的原则, 精心设计, 合理布局, 规划完善多个主题教育功能区, 使每一个小区域都能够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如德育功能区、运动健体区、绿色种植区等。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小记者站、校刊等文化传播载体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功能, 营造正确的文化导向, 提升师生的精神修养。

学校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 是校园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 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我们在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 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 修订、补充、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了凸显学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 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的热情, 营造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

活动文化具有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 陶冶师生情操, 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等功能,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活动文化放在学校管理的重要位置, 利用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节假日, 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充分发挥和体现了活动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3 坚持“创新与积淀”并重的原则构建校园文化

构建优良校园文化还要坚持“创新与积淀”并重的原则, 使之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 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如:我们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采取了“每年一个新主题”的做法, 2008年的主题是“我们热爱学习”, 2009年把这一主题内容提升为“我们爱科学”, 2010年又把主题确定为“我为家乡学习, 家乡为我骄傲”。通过不断地积淀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一种“校园精神精神”。在校园物质环境文化的建设中, 通过不断创新和积淀, 逐步让学校每一面墙壁会说话, 每一处景点能育人。在制度文化建设中不断的修订、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全体师生的规则意识, 充分发挥制度规范师生行为的重要作用, 培养师生的规则意识, 逐步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行为。在活动文化建设中,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延伸和深入, 使全体师生在品德、身心、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 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建立和发展而逐步积淀并形成的。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 务本求实, 开拓创新, 让校园文化成为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发展、创品牌、材形象的基础, 对学校的生存发展, 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 展示师生精神风貌, 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周 篇8

关键词:技工院校;校园刊物;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除了能够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文化修养之外,还是学术和思想创新的根本动力,在引领学生成才的道路上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技工院校应创建校园文化品牌,有效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增强技工院校综合竞争力。校园刊物作为一种院校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发展传承中逐渐积淀成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它是学校培养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校园刊物意义重大。

一、丰富刊物内容,提升刊物品质

作为技工类校园刊物,其信息来源与受众大多为同类型的院校与机构,所以它的内容构成应该紧紧围绕技工与职教展开,大致可将刊物内容划分为如下几部分。

1.卷首语

卷首语作为一本刊物的第一篇文章,奠定了刊物的主旋律。作为技工类院校,卷首语内容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职教的方针政策开展。例如,近期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改革,教育专家提出的关于职业教育的新的理念,全国大型教育活动的开展等,都可在卷首语中出现,这样既能让师生们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又能紧紧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开展工作。

2.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部分是近期校园重点工作的汇集。从院党委近期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到省市召开的关于职业院校的研讨会内容、学年结束后的年度工作报告、近期开展的技工大赛等都可在特别关注中出现。

3.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是以时间为节点,以最简明扼要的文字描述,将近期学校的各项活动依次排列。内容可以包括人员的调动、招生信息、毕业生分配、职称评选、技能大赛的赛果公布、技能培训通知等。

4.工作亮点

工作亮点是对近期校园工作中突出部分的专门报道,例如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园主题活动、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校企合作、职教专家的专题讲座等。

5.教学经验交流

教学经验交流主要围绕教师展开,是教育教学内容最集中、最核心的汇集,包括教师在职业技能说课比赛中的内容展示,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工厂一线教育实习的工作总结,在省市以及全国获奖的优秀论文、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总结,等等。

6.学生园地

这是由学生主导、全面展示学生风采的一片天地,学生可将自己的文章投递到编辑部,经过筛选即可发表。内容从学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到校园主题活动的记录体会,在一线生产线实习的感受,自己的青春感悟,学习上取得的成绩等,都可包含在内。

7.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作为刊物的最后一部分。前面六个部分对近期校园文化和工作进行了充分的报道,最后的他山之石则吸取同类型技工院校的优秀经验,并结合院校自身特色为建设创新型技工院校提供借鉴。

二、增进相互交流,提高校园文化影响力

技工院校的办学特色在于既有着传统学校所共有的校内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一线实习教学,这就要求技工类院校校园刊物在交流时要同时兼顾这两方面。

1.校内交流

作为致力于发展校园文化、传递技能知识的平台,技工院校刊物应该首先立足于本校。交流的范围从班级开始,每班一本作为班会的阅读材料,按期保存。每间办公室一本,作为教师了解校园动态的窗口,鼓励教师积极投稿,展现风采。学校图书馆定量保存,便于资料翻查,也可成为记录学校发展历程的资料。

2.校校交流

作为校际间的交流工具,出版后可以定期向友好学校邮寄,既宣传了自身,也便于互相交流学习。作为技工类院校,每年要到不同省市的同类型学校进行考察学习,校园刊物可以作为一种宣传材料,增进交流,互取所长。

3.校企交流

技工类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校企合作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实际的实习操作平台,为学生走出校园、无缝链接社会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也有利于专业教师跳出课本局限,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壮大学校专业技能水平。在交流的过程中,校园刊物可以成为为展现院校风采的有力工具。

如今,技工类院校正稳步发展,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怎样不断发展成为一所专业特色鲜明、就业质量高、服务能力强、办学实力领先的优质技工院校,是当前所有同类型院校共同努力的目标。在发展改革的过程中,文化传播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缺失了文化的学习与传播,各项工作开展都会缺少根基。校园杂志作为技工院校学习和交流的有力媒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涛,黄新德.校园文化建设与软实力[J].管理观察,2010(30).

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 篇9

1、硬件设备

(1)建设篮球场地2块,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篮球的兴趣。(2)美化校园。从4月份开始,我校在绿化、美化工作上着手整体规划,向景区化、园林化发展,突出本校特色,按本校校园地形地貌来开展工作,突出学校文化教育氛围,提高校园绿化美化的品味和质量,做到整体性、艺术性、层次性的完美统一,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逐步形成充满生机的校园个性。力争使校园达到绿化、美化、香化,把校园建设成绿草成荫、花香四溢的乐园。

(3)学校围墙文化。学校楼外的活动区域,包括门口停车场拐角处等都要进行建设。大操场围栏处张贴关于足球运动方面的图案,加强足球运动的宣传,提高学生热爱足球的热情。篮球场地围栏处张贴关于篮球运动的图案。大厅正门处对面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展牌,在过道处张贴核心价值观具体注释及图片,对广大师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2、教学楼内文化建设

教学楼主体平面图形为“工”字形,三层共六面,其中一楼南面为我校幼儿部,北面为一年级教学区;二楼南为四年级教学区域,北面为二三年级教学区域;三楼南为六年级教学区域,北面为五年级教学区域。一楼门厅处,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位,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

走廊文化:一至三层共五个走廊,分为五个主题:仁、义、礼、智、信。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持久普泛意义。即使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深远而特殊的教育意义。一楼北面主题为“仁”:仁的核心精神是仁爱,教育师生要和谐、关爱、合作,要求对待他人,能够做到善良、宽容。我校从“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节约资源”等方面选取图片及文字资料,以图片为主,教育学生,增加学生的亲切感、认同感,从小就把真善美根植心中。

二楼北面的主题为“义”:义的本意是合情、合理、合法。义在新时代也被赋予了新意,道义正义、正直。我校从爱国爱校、尊重生命、帮扶弱小等进行设计,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本楼层重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对小学生进行教书育人的首要前提。选取古今的爱国小故事。配以秦皇岛本地的风光,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二楼南面的主题为“礼”:礼在中国古代是立国的根本,新时期,是社会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表现。我校从尊重他人,宽容谦让,轻声慢步等方面进行设计,重点突出文明礼仪教育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如安全、卫生、纪律等,配上学生身边的真人实事,让学生从小有榜样,行为有示范。

三楼北面的主题为“智”:智的本意为明知理智,明辨是非。智在今天已成为一种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本楼层我校从热爱生活、博览群书、明辨是非等方面选取资料进行布置,教育学生做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文明礼仪教育。重点是读书教育,读书可以使人明理。选取古今刻苦读书的故事,使学生在欣赏中明理,做到润物无声的育人。

三楼南面的主题 “信”:本意为讲信用,诚实不欺。我校从遵守秩序、履行诺言、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等方面进行楼道设计,重点突出诚信教育。选出古今故事,以及身边的榜样,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3、楼梯文化:可分为四个部分。主要是围绕安全、卫生、环保、荣誉墙(校级师生优秀人物展示)推普等方面进行相关的布置。展现高庄小学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4、班级文化: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班级西面墙张贴班训及五星红旗;东面墙黑板一块,板报内容为安全、经典诵读等为固定内容,其余版面根据各班情况个性创建。北面墙海港区英姿少年评选标准及仪容。开辟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南面墙为新《新守则》,《高庄小学行为规范》及24字核心价值观内容等。每班创建图书角一个,要求专人管理;荣誉墙一面,展示班级及学生荣誉,激发班集体荣誉感;班级情况一览表。拖布统一放置到水房。

5、功能室文化:各室管理人员,根据各室的特点,布置相关内容,争取突显特色,增加育人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办公室文化:班主任办公室,尽量温馨大气,《班主任工作制度》,《秦皇岛市教师十要二十不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符合年级特点;英科及音美教师办公室,根据其学科特性质,育人要求进行设计。

(三)管理文化建设 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学校所立之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科学先进的制度能使学校管理行为有章可循,使各项管理工作有条不紊规范合理,从而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建立良好学习,工作秩序,形成良好校风。

几年来,在王凯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一直探索、研究适合我校发展的一套管理制度,几经修改,至今已逐渐完善,形成了《高庄小学制度汇编》,由于制定时间较短,目前还需进行理论实践,争取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通过有效的管理,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生活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活动文化建设

1、学校文化课程

学校活动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内化、外显的过程,使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刻的部分。

主题文化课程: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感恩节。

《国学修养》与经典诵读相结合,遵循“三统一”原则,指导学生诵读,解其意、悟其理、修其身、导其行。

2、地方文化课程:

环保、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

3、班级活动课程

走进雷锋、春节、清明节、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

4、社团活动

学校开设体育、美术、音乐、科技等四类社团。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具体设置舞蹈、足球、读书等近10个项目。

(五)教学文化建设

学校立足长远,关注教师的发展,努力营造教师专业化成长环境,不断引导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逐步形成专家引领、典型示范、团队协作等发展体系,逐步构建高庄小学的教学文化。

1、形成三条教学理念

(1)由重“教师的教”转为重“学生的学”,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

(2)由关注“教材”转为关注学生的“社会自然生活”,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3)由“单一学科”转为“学科的融合”,实现课程的整合与构建。

2、物化为四项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1)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方法的研究》,并从语数的有效教学不断扩大到多科的有效教学。

(2)进行了《小学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科技校本教材、课程。

(3)进行《英语口语 我说 我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4)进行《国学教育中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的研究》,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在学科教学、校本与综实课程、德育课程改革基础上进而发展为评价改革,逐步扩展为小学教学的整体改革。

五、注意事项

1、早作谋划(找设计公司或群策群力设计、突出校本特点——已三易其稿:由竹简到本地风景、打出时间段、师生参与形成共识——提示语;礼仪十幅各班学生照片、需要沉淀静心审定)

2、形式上艺术老师把关——风格一致、多样,内容上领导把关,布局留有余地

3、材质(KT板、PVC板、亚克力板、实木框、树脂框、铝合金、白钢、铝塑板)根据使用时间、内容需要而定,做好预算(10万以上招投标、考虑承做方实力)

4、安装时关注细节:高度(从学生出发)、拍的力度(整胶)、用的人物图片(领操台主题墙师生照片)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app测试基本流程下一篇:如何让我的简历打动HR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