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2024-09-27

读创新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1篇)

读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篇1

读《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王继新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获取文化精华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世界必要的学习方式。

我读的书是《创新教育》。其主要内容:创新教育的基石、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的核心等内容。

创新教育的基石是民主、和谐、探究的氛围;关键是人,它涉及到教师、学生、师生之间等各种关系,而这些关系中最主要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素质,它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

读此书后,使我受益匪浅。从中认识到,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创新教育中,民主、和谐应是现代教育的至高追求,它应涵盖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全体与部分的和谐、基础与提高的和谐、现在与未来的和谐、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等诸多的内容。探究,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创新教育的课程中,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由“教”转向“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这样,教学就会出现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氛围。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中应精心安排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体验、领悟和升华知识。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因此我认为,教学活动应该立足于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欣赏学生的社会成长,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在教学观上,改变重知识传授方法,为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宰地位,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为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造就必须有自由度的时间和空间为保证,以深厚的知识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良好的方法为纽带,在实践活动中奠定,在成功的体验中巩固。

精彩句段:孩子是处于做梦的年龄,应该让他们做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创新教育的课堂是民主合作、具有良好氛围、怡人的课堂;是生命得到全面关心、素质得到全面锻炼、能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课堂。

书香能明志,读书方致远,让漫漫书香陪伴诗意人生吧!

读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篇2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和重点

1. 打破学科型教学体系是教学改革的目标。

同时也是培养新能力的必由之路。仔细想来, 不难发现,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沿袭的是学科型教学体系, 它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 其它的实践性环节只是作为验证手段, 而是培养能力的手段;二是每门课程的内容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 理论与实践缺乏沟通, 造成二者脱节。试想, 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肯定不是应用型的人才。因此, 毕业生须经较长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适应需要。有识之士提出;必须打破学科型教学体系, 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才能培养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创业创立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2. 探索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 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应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可以说, 探索具有职教特点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如何促进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首先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 营造一种职业氛围, 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达到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如综采专业的学生将课堂搬到井下工作面去进行, 既直观直接地学到了应掌握的知识、能力, 又在现场学到了工人阶级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而且又有助与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焕发出改造环境的创造精神。这样, 面向工程、面向实践、面向问题组织教学, 把学习、研究、生产结合为一体, 促进了模式的变革。其次,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面向社会贴近生产、贴近市场。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在积极探索教学、生产、市场经营相结合的“产教贸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中教学模式中, 教师既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 又是生产者或经营者。学生边进行专业学习, 边参与生产或营销实践, 有利于他们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也有益于他们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现状或不足因素进行创新。这样, 使教学过程其正融入市场, 实现了以产促教、以教兴产、产教结合的育模式。

二、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 为他们迸发创新意识创造条件

1.必须给学生的成长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这里特别强调教师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 使他们能在周围人的支持下身心愉悦地成长。只有这样的环境, 才能培养学生去探索, 去创新。

2.必须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健全完整的人格。特别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能体现自我, 勇于自我实现, 相信自己能行, 从而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

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具体讲: (1) 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平等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有“安全感”, 思维才能敏捷, 才可能去创造。 (2) 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 只有在“动”起来, “活”起来的过程中, 才可能有所创新, 才会有创新, 才会有创新念头。 (3) 课堂教学活动, 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 更主要的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 情感的交流, 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活动, 重在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 这是创新的前提。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 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在交流中学, 在发现中学, 在研讨中学, 甚至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学。 (4) 对学生的各种活动, 特别是主动探索的表现, 哪怕是失败的探索, 老师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 让他们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感受成功的喜悦。

4.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更新自己的观念, 改变过去那种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建立一种全新的人才观念, 为培养更多更好地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不懈探索。

5.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人文素质。一是“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即善于看到自己的同学和竞争对手的优点和长处, 在保持各自的风格和特点的同时, 相互学习、鼓励、支持。具备这种素质的人, 就能不断获得新思想, 同时也才能有“团队精神”。目前技师学院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很多, 学校教育又忽视培养学生的这种素质, 这是很堪忧的。二是要提高自信心。学习上的创新在初期往往难以被人理解, 有自信心的人才能不怕风险, 勇于创新, 才能领风气之先;反之, 缺乏自信心, 就只能去跟潮流。此外, 一个人的成就与他所继承的文化传统也有关。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文明中形成的, 优点很多,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考虑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 大力普及科学和科学方法。要把单一的文化底蕴多元化。

谈数学创新教育的体会 篇3

关键词:教学;创新;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45-01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数学教育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特点和作用,实现数学素质教育和数学人文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探索的主题,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体会。

一、热爱学生、关注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数学教师要在个性教育上创新,应当把学生的个性作为一种创新的资源来开发,尤其是要关心学生、摒弃差生概念。通过“问题—猜想—尝试—成功—领会—顿悟—思想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自尊和自信,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给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例如:有这样一道辨析题,七十二个苹果,九个盒子来装,只能装单,不能装双,问如何装。一个有一定数学经验的人,可立即领悟到这是把一个偶数表示成奇数个奇数之和的数学问题,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注意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这样一个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浓厚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敏锐感,强烈的探究愿望和坚持性,敢于质疑问难,挑战未来的勇气,这正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的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但它们不会自动涌现。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意识就一定能培养起来。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不能满足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念、方法、精神等。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内容和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史上创新过程的介绍,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以指导学生克服多年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极快地完成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

三、启迪激励、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教师要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創造性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四、突破常规、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要重视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灵活性思维能力。突破常规,一题多解,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从而使学生学会自觉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做到思维灵活多变,达到扩展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其次要重视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具有答案不固定,多样性特点,因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因此教师要主动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把开放性问题引进课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以探索者姿态出现,去体验创造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数学教学从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变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包括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数学调查、数学板报、数学竟赛等。数学教师要善于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活动,促使学生认识数学,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分析,学会归纳、猜想与转化,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多样性,必将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4

土小 寇占德

每读一本好书,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好像一位高人指点了迷津。前几天读了一本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让我受益很深。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差的的孩子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本书不仅让我明白了一些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怎样对待每一个孩子,也就是对每个孩子都要有信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他们都是未来的成功者。

总之,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用心去感受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努力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让每位学生都有健康的心理。让我们的教育如同一缕阳光,照亮学生的心胸,驱除其心中的阴郁,让学生坚定信心,在成长的路上大步前行,取得成功。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土小 寇占德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 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读教育名著 做学习型教师

——心得体会(寇占德)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重视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乃至学生终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

教学的探究性。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类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

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 篇5

李丽英

今天在网上浏览到一篇有关数学教育的文章,阅读后深有同感。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作为老师要力着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予充分的材料,让材料与幼儿对话,在不断地自由探索中得到数学答案,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挥。

1.从幼儿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

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玩具怎么归类、食品怎么分发、班上有多少小朋友、游戏时怎么排队等等。在幼儿的生活中时时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幼儿对数学的感知也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有利于幼儿构建连续、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幼儿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帮助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广泛的基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有利于幼儿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超市》活动,孩子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分类、排序、计算等数学的有关问题。活动引领幼儿学习了数学,数学知识促进了幼儿游戏的深入,孩子们因有趣参与探索、因探索体验成功、因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探索兴趣&&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良性循环;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幼儿建立数学的应用意识。数学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才能使孩子真正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以情境化地游戏形式激发数学兴趣。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任何年龄阶段幼儿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理想的教学情境,一是能诱发孩子的认知冲突,唤起求知欲、探索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是这个情境处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能适度地超越孩子的当前水平,有适度的思维难度,对于孩子来说是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情境。

例如在《我和小猫捉迷藏》活动中,教师创设找小花猫和小黑猫的情境,让孩子开始寻找。孩子很高兴地到处找,边找边问:在谁那儿呀?在哪一家呀?乐乐说:我在第一家找到了小花猫。果果说:我的小黑猫是从左往右数起的第一家找到的。东东说:我是在第一排的房子里,一棵树下找到小花猫的&&

又如:在大班肯德基开张了这一活动中,我请孩子们扮演肯德基的售货员,根据顾客送来的订货单,准备汉堡包,或是两个两个一盒的要20个,或是五个五个一盒的要50个&&孩子们非常投入。与此同时,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群数的方法。让孩子在感兴趣的寻找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有趣的情境,引发孩子提出自己所需要的问题。孩子们在情境中积极思考,思维从无序到有序,知道了要解决问题应抓住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数学思考的方法。

3.数学教育要重视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在数学教育中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幼儿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学习风格上的差异,还表现为能力和经验上的差异。所以,在数学教育中不仅要求同,还应存异。例如:设计同一个操作活动,可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为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差异给予适当的补充、点拨和启发。重视个体差异是幼儿教育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6

——读《贝多芬》有感

最近几天,我十分热衷于“名人”,比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拿破仑、莫扎特、贝多芬等等。也许有人要问了,我为什么会喜欢这些名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前几天我借了一套书,其中就有一本《名人传》,我一看,立刻被它吸引了,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尤其是《贝多芬传》更使我爱不释手,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以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一九七五年,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但就在贝多芬初尝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叩门。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楚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的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卜看到了未来的天才的目光:从那日光,人们又可以窥探到他未来的悲剧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子一天不如„-天。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该用多大的毅力呀!

贝多芬的种种事件都能告诉人们深刻的真理。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不肯相信他面临的是无可救药的灾难;他渴望痊愈,渴望幸福,他对付未来充满着希望!那么想想我们这么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何心里不装满阳光,非要悲观行事呢?也许现在你的成绩是很差,但那不代表今后的岁月中你依然是“蠢才”。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这一点贝多芬比我做得好很多。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那么我们也该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之外也是道德。道德,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它可以挽救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当然也可以教育我们助人为乐。

读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篇7

一、强化师生交流沟通,平等尊重学生,着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师生之间关系淡漠。教师上课结束后,很少与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如果加上大班上课的形式,甚至有教师一学期下来,连学生都认不全,这样的师生关系无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我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改变思维方式,从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入手,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让学生乐于接近、接受教师,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首先,我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接手新班级的第一课中,我就向学生阐明: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中从不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遇到问题总是耐心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其次,我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之余,我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通过填写问卷调查表、座谈了解等途径,搜集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消化吸收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民主的气息,促进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政治教学。另外,我还积极帮助学生。在帮助一些遇到困难的学生方面,我自己率先垂范,并号召学生一起动手,帮助困难学生度过难关,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提高对思想政治教师和教学活动的接受度奠定基础。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着力优化思想政治教学过程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更新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职这一层面,教学条件相对于中小学要优越得多,多媒体手段基本上都得到普及,教师要将这些手段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及营造浓厚情感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注重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对思想政治教学的促进功效。首先,我以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思想政治教学空洞的说教方式,是许多学生对此学习兴趣低下的重要诱因,我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将多媒体手段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播放一些相关题材的视频资料,为枯燥的课堂氛围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我在教学中补充大量教学信息。这些信息是对教材中有限的教学信息的补充与拓展。多媒体手段是展示大量教学信息的最佳手段,其影音展示的形象性、记载容量的浩瀚性,都是思想政治教学所必须的。另外,多媒体手段还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只要教师正确理解并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就完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活动过程,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让学生更加接受、理解各种思想政治教学理论与规律,提升教学成效。

三、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参与程度,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具有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以更加灵活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育教学成效。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学质效。一是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我改变以往自己唱独角戏的模式,不再进行直接的讲授,而是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活动的主角。在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将教学目标进行拓展与提炼,设计出一组思维探究题,以此为线索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在学习方式上,我要求学生进行自由组合,采取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的灵活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而且大大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使学生依靠自己和其他成员共同努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答案,比起教师直接给予要牢固得多,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接受程度。二是搭建思维碰撞平台。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持有不同的观点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对于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直接进行评判,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刻领悟与内心认同程度并不高。对此,我主要为学生搭建辨析交流的平台,让观点迥异的学生进行争论与辨析,通过有力的论据来说服对方,使学生辩论的过程即为全体学生明晰思维、接近真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

四、拓展思想政治教学空间,开展多种活动,着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高职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具有创新的思维,进一步拓展政治教学空间,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热点研究等方式,充分整合各种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思想发展提供有力帮助。我经常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种实践活动,重点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关领域的调查研究,如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过劳资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其中一些新颖的观点,如构建劳资关系有效监控机制、缓冲机制、协商机制等方面,还引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重视,被写进提案,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我引导学生就当前社会一些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并研判下一步走势。像组织学生研究房地产业背后的相关产业链条、利益群体,研究房价在政府有力的调控措施下的走向等,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读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会计教学创新教育体会

0引言

目前,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成为当今学校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工作,需要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所以职业学校更需要进行创新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

1挖掘内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质疑精神是进行创新的第一关,创新必先有疑,而自信心又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可以说,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缺乏成功体验,自我否定情绪很高。多次的失败,使得学生课堂上,思维呈现惰性、奴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不断鼓励,从课上提问、课后作业到平时的测验,哪怕学生只作对了一个会计分录,也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通过鼓励,学生得到自我满足,找到了自尊感,有了成功体验,使得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锻炼提高了自信心。另外注意引导学生多感受伟人的故事,从伟人与大风大浪搏斗中汲取自信,让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在战胜失败的过程中捕捉自信,在激烈的竞争中磨练自信。让学生时刻在“我能创造、我能成功”的信念中前进、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有了自信,学生才敢独立思考,他的思维才会处于积极状态,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未知,才有可能创新。

2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利于学生创新的外部环境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创新教育的的实施者,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不用师道尊严约束学生,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协作伙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教师始终把关爱和信任的目光投身学生,鼓励学生生疑,激励学生提问。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可以大胆的对固有的原理、定理重新审议,对教材的编排、对教师的讲授提出异议而不怕出错和失败,因为即使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同学也不会耻笑。这样,学生从心理上完全放松,思维始终于积极状态,时而再现创新火花,老师成为了学生潜能的激发者、引导者,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联想,让学生积极探究。

3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不但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教学中,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不断更新的教学手段和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1问题引导,质疑激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教育要求学生要善于质疑,能够独立寻疑。为了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通过精心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怎么样”,慢慢地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形成求知、探索的思维习惯,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例如:在讲解银行存款清查时,需将企业银行存款日记帐与银行转来对帐单进行核对。由于二者反映同一企业银行存款情况,所以期末余额必相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实际工作中二者期末余额不等,为什么?学生很自然的想到肯定某一方记帐有误,既而明确告诉学生双方记帐都无错误,那又为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寻求原因,这样环环相扣,使其产生强烈地探究欲望。

3.2运用讨论教学法,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讨论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我在精心设疑的基础上,彻底改变“满堂灌”,每节课留给学生思考、讨论时间,营造质疑讨论的氛闻。在讨论中,学生主体得以强化,他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创造智慧充分发挥出来,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例如:讲按计划成本计价材料核算时,“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结构及运用是该内容的核心,授课中先指出在计划成本计价法下,“原材料”帐户反映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采购”帐户反映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那么如何解决计划价与实际价之间的差异呢?继而给出企业会计中“商品进销差价”的设置原理,让学生进行类比讨论,通过类比讨论,学生很自然的理解掌握了“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结构,突破了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3模拟实例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般情况下,人往往对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感兴趣,而财会专业课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很少,为提高学生兴趣,教学中注意精心挖掘实例,引导学生多方面联想,提出多种多样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讲筹资方式时,提出假如你是一位公司老板,当企业资金短缺时,你有多少种方法筹集到资金?问题一提出,学生反映强烈,展开想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学中注意运用实物,模拟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将枯燥的理论融于实际运用。讲完《基础会计》后,自编实习资料,购置实习用品,让学生进行模拟实习,学生在实习中亲自去体会方法,发现问题、研究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会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注意采用自学指导法,发展学生智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将直接参加工作,所以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由于学生基础差参不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采用自学指导法,可以弥补这一缺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具体作法:选好内容之后,精心列出提纲,提纲里应包括掌握的基本概念,会做的习题类型,并提出有争议的问题,然后学生们带着问题自学。经过一段时间开始辅导,解答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使这节课达到高潮。学生在每个环节中按照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完成,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读教育魅力心得体会 篇9

炎炎夏日,捧着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主编的《教育魅力》,我开始重新审视做了二十四年的.教师职业。

冲击力最强的是该书对教师教育魅力的现状调查,在上海中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是教师教育魅力的首要条件,远远超过师爱、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何谓人格魅力,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即使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应该真诚对待。一次,我所办的《作文月报》马上要印刷了,由于版面问题,一位男生的习作推迟至下一期刊发。周五课间休息时,他询问报纸何时印出,因为他爸爸下周一要过生日,他希望将这份印有他的作文的《作文月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爸爸,给他一个惊喜。一份《作文月报》在孩子心中如此重要,我怎能慢待?于是,我临时调整了版面,将他的作文如期刊发。教室里,当大家捧着散发着油墨香的《作文月报》,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欣喜,也看到了同学们的羡慕,更享受着成全孩子后的那份满足。对待学生,不敷衍,坦坦荡荡,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他们,这就是真诚。

和许多青年教师一样,我十分景仰于漪老师对教育的满腔热忱。1977年,《海燕》向全上海直播,于漪老师的爱人看完直播后说道,你哪里是上课?你是用生命在歌唱。于老师对教育的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正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曾有位作家将教师职业设定为打磨螺丝钉的计件工,在我身边,不乏计件工式的教师。的确,教师这个职业做久了,常常会有职业倦怠,常常会生出很多无奈:很多事情,明知违背了教育规律,但依然要去做;很多事情,明知即使做了,也无甚效果,但依然要去做;很多事情,初衷常常是好的,但做着做着,就事与愿违,但依然要去做既要让学生和家长满意,也要让上级领导满意,教师常常在让他人满意和让自己满意之间戴着镣铐跳舞。然而,教师是塑造心灵的职业,不是计件工。做教师的人,内心深处必须得坚守住那份教育理想,必须永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因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读《新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新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指出:教育为了人的一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学校的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我的触动

1、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2、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

二、对我的启发

1、把握好课堂:

课堂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课堂: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课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朱永新认为,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2、教师要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教师要有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具有创造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

3、给每一个学生以平等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个学生,是我们当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

4、对学生严而有度。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让学生感受你既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知心的朋友!

总之,通过这一个暑假的学习,让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深刻解放。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时俱进。让教育生活幸福完整!

读《教育漫话》有感 篇11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如何培养“绅士”。洛克以漫谈的方式讲述了关于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等等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这样一本饱含哲理却写得通俗动人的名著在其问世3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有着现实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一、教育作用和目的

洛克十分重视早期教育的关键作用。一是因为儿童阶段是可塑性最大的阶段。二是因为幼小时的印象“都有极重大极长远的影响”。像水源一样,稍加引导,“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在《教育漫话》的序言中,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因此,越早教育越要谨慎从事。同时他还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国家的幸福和繁荣也靠国家具有良好的教育。

二、绅士教育的途径——家庭教育

洛克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绅士,培养成谦和明礼、品行端正、举止优雅的绅士。把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当做绅士必不可少的四种品格。同时还认为进行绅士教育的最好的场所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家里。认为当时的学校是集合了形形色色被惯坏了的、满身毛病的一群学童的机关,而每个班级里都有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只有在家里聘用良好的家庭教师才能使儿童避免沾染恶习,并能因材施教,使儿童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合适的教育。虽然他同时也赞成某些人所说的家庭教育会使儿童怯懦无能和不通人情世故,但他认为相比于学校教育会使儿童学到鲁莽、诡计或粗暴,使儿童丧失德行,家庭教育的错误是微不足道的,是可以改正的。“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再能恢复的。”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体育、德育、智育

具体到到底该如何培养绅士,洛克主要从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来论述。

1.体育保健。体育保健也就是要塑造儿童健康的身体。洛克十分注重身体健康,他认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 而培养身体健康最重要的信念是“崇尚自然”。书中他非常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了饮食、衣着、睡眠等各个方面,如:多呼吸新鲜空气,要有充分的运动和睡眠,饮食要清淡……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就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并且每天要用冷水来洗他的脚;鞋子应该做得很薄;要睡硬板床;要洗冷水浴;要多过露天的生活,尽量少烤火。同时还认为儿童从小就应该学会游泳,认为游泳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他认为儿童之所以受不了寒冷,只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养成一种抵御寒冷的习惯。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能受得了的。还有一些在饮食方面的建议。例如不能喝酒或者喝烈性的饮料;要避免吃一切的糖果;水果要有选择有节制的吃等等。

此外他特别强调节制的重要性,他认为“节制的精神无论是在健康方面还是在事业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总的来说,他是为了培养儿童俭朴的生活习惯,注重儿童身体的磨练,来造就强健的体魄。我认为其中某些做法是值得我们直接借鉴的,比如,洛克所说的“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娇生惯养弄坏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损害”是有道理的。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关注的太少,把大部分的目光都放在了孩子的智育上。殊不知,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什么都是无用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物质条件上尽最大的力给孩子满足,认为这就是爱孩子。这一切原本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却反而使得他们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天一冷,就会有很多孩子感冒,生病。于是出現了很多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王子,而家长的溺爱同时又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可以学习《教育漫话》中科学的合理的部分,要加强培养儿童强健的体魄,让儿童从小就锻炼身体,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意识,使他们将来能抵抗天气,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等多方面的变化。

2.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也就是塑造健康的精神。德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根本的地位,“德行是一个人或一个绅士所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种禀赋,一个人如果缺少德行,就决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甚至不可能被自己所接受或容忍”。在洛克看来,德育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是指整个精神品质或人格的塑造,大致说来它包括德行、智慧、教养以及坚忍等各种美德的培养。

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在道德教育方面,他重视以理服人,但同时也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这对家长及教师的要求也是较高的,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我们要酌情处理,理性的方法才能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

洛克还要求儿童的言语、动作都要符合其等级与地位,对人谦恭有礼,举止得体。他认为这是“处世的真诀”,可以使自己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好感,从而获得一切。这也是对孩子优良品性的一种培养,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3.体育。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而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重视培养智力,多作实地观察,诱发学习兴趣。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作者用最平实的文字述说着最深刻的道理,注重对学生道德的熏陶和培养,认为学生良好的德性才是最根本,是第一位的。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同伴的榜样作用。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会在无形当中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尤其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学习能力较强,可塑性也较强,教师的榜样作用也就更大了。因此,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从现在起就不断的自我提高,自我充实,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凡事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同伴交往中,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与品行端正积极向上的孩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上一篇:维扬春日再遇孙侍御,维扬春日再遇孙侍御杜荀鹤,维扬春日再遇孙侍御的意思下一篇:“气象科普知识教育讲座”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