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的教学方法

2024-07-06

聋生的教学方法(通用8篇)

聋生的教学方法 篇1

国家级“十一五”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聋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开题论证报告

一、选题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对聋教育产生的革命性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聋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海伦凯乐曾经说过:盲,隔绝了人与物;聋,隔绝了人与人。传统的封闭式聋教育,让聋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却隔绝了聋生之间、聋生与社区和社会的联系。这与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提出的“培养聋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这些培养目标是不相适应的。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能为聋生展示一片广阔的信息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聋教育带来的必然是革命性的影响。

(1)信息技术能很好的补偿聋生的生理缺陷,提供无障碍交流通道。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那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听觉是人们接收外界信息,认识客观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能给人们以丰富的信息。耳聋学生丧失了听觉功能,他们的信息感知较健全儿童相比就少了一条重要的途径,由此造成了他们感知活动受到局限,直接导致聋生信息渠道闭塞,抽象思维困难。利用信息技术将直观形象的视觉信息通过现代信息媒体呈现在聋生面前,能相对补偿生理缺陷,为聋生获取信息与外界的交流提供了一条新的无障碍通道。

(2)信息技术能拓展聋生的学习空间,开阔视野。由于听力言语障碍,传统的聋教育模式在对聋生教育教学时难免会带来教学上的困难,在传统的聋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空间仅限于教室,知识的获取仅限于教师和教科书,直接导致学习效果降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文字、图形、声音、动画有机结合的优势帮助

聋生利用形象进行思维,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极大的拓展聋生的学习空间,开阔聋生的视野,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保持。

(3)信息技术将改变聋校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能提供丰富的信息表现形式,改变聋生的认知方式,使聋校的课堂教学手段、方法更加现代化,教材媒体由静态转为动态,使聋生的学习方式走向多元化,从而改变了聋生的学习形态。变革论的基本观点是:教育技术变了,教育方法也应该改变。教育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是认清方向、转变观念、更新内容、改变教法。教育方法是由教育观念所支配的,技术的变化不会自然地带来观念的变化,而传统的聋教育观念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新技术的应用有阻碍作用。因此,在聋教育中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并懂得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聋教育改革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聋生信息素养发展的需要

1、什么是信息素养,聋生应具备哪些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2)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

(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4)信息道德。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本课题应培养聋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即:

(1)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既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如计算机,传真机等,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的能力,即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资料,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各种方法。

(3)处理信息的能力,即有效地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述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等。

(4)生成信息的能力,即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达所需的信息。使之简洁了,通顺流畅,富有特色。

2、聋生为什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社会节奏与知识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方式急剧增长,适应信息时代的数字化环境,掌握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具有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生存基础,现代教育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和谐社会提倡人们共同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作为聋生也理应享受社会发展给他们所带来的便捷,然而传统聋教育教学只注重以教师简单给予和线性加合的方式满足聋生的特殊需要。且特殊需要的满足也仅仅是针对缺陷补偿,而非全人意义的个性的特殊需要的满足。聋教育也成了一种以特殊性及其满足为本的片面的教育,忽视了聋生的生命本质意义和应有的人的完整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关怀。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违背的。特殊教育的培养宗旨是让残疾学生回归社会,很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要适应社会,首先要了解社会,与人交流与勾通。传统的聋人与社会勾通模式只能通过纸和笔来低效率的进行,如果我们加强对聋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就可以让掌握了信息技术的聋人,很方便的通过网络与人交流、合作。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聋生能了解社会现状,学会与人合作,调整自己的思想与心理,使自己与社会和谐统一。这也是聋生跟上社会发展,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接受终身教育的需要。由此可见,提高聋人的信息素养势在必行。

3、提高聋生的信息素养,课堂教学是重要的途径

聋生由于先天的生理缺陷,导致其不能像普通学生在进校前就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进校前的认知水平基本等同于两至三岁的普通儿童的认知水平,实践证明,聋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基本是在其上学时得到的,在其毕业后,并不能像普通儿童一样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聋生就学时培养其具备实现自立、自强的能力尤其重要。然而,传统的聋校课堂教学,虽然也能让聋生在一定阶段内适应社会,但是,面对21世纪的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却严重显现其的阻碍性,在即将颁布的聋校课程改革目标中,也提出“转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显著特征,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要想培养聋生的信息素养,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我们这些从事聋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

(三)是聋教育突破教学质量“瓶颈”的需要

传统的聋校课堂教学由于聋生的先天性残疾缺陷,因此教学并没有把聋生当作—个完整的人来培养,主要指向的是知识和技能领域,忽略对聋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点不仅是学校,包括家长也只认为把孩子送到聋校学一点基本知识,掌握一点技能就可以了,因此注重的是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这是对完整的人的生命的肢解。“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聋生的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当作认知体来看待。”然而,现代特殊教育观念正以全新的社会学的视角重新认识特殊儿童,将特殊儿童的残疾缺陷视为是正常的、非本质的。这直接引发了特殊教育的一场革命。特殊教育开始回归并融合主流社会的普通健全人的教育,由强调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变为对特殊儿童与普通健全儿童发展共性的把握与融合。特殊儿童“人的生命本体”及其发展的潜能受到空前的关注。虽然,现代特殊教育观已经将我们的教育目的进行了纠正,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聋校里的教育手段、方式、理念仍然是先前陈旧的情况,这些更新的观念并不能很好的得到贯彻,这就导致我们所培养出来的聋生不能很好的回归社会,与社会交往的能力低下,目前在我国各级各类聋校中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即主要靠老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作为认知主体的聋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聋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至于信息获取、信息

分析与加工的能力,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条件的限制,聋生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形成结论的学习环境,并且与社会上、国际上的信息资源完全隔绝,因而聋生的信息能力更加难以培养。传统的聋教育还局限于用粉笔、黑板进行教学,虽然,很多聋校已经拥有不错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但是,使用率却很低,或者是对聋生的信息技术培养很低,这与现代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生很大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对现在的聋教育方式、手段、理念进行彻底的改革。

(四)目前聋教育的信息技术研究能力比较低

目前,普通学校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已经较为广泛,他们已经从单纯的信息技术辅助与课堂教学,发展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普通学生从中受益匪浅,特别是普通学校在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创造出很多崭新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在聋校,目前信息技术的运用最多也就是辅助与课堂教学,只是将原来应该呈现在黑板上的内容用一种固定软件加以替代,缺乏利用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去更好的服务与聋校的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但在聋校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起步较晚。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旨在很好的利用普通学校现有的经验去设计出符合我们聋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它能更好的去服务与聋生,真正促进聋生的发展。

我们学校在“九五”期间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运用电教设备,发展聋儿语言”的镇江市九五信息技术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另外,我们学校也积累了一些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去辅助与课堂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成功。

二、课题名称:

我校申报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聋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中央电教馆“十一五”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 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

(2)信息传递技术 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 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信息施用技术 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2、信息技术环境:是指借助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环境。本课题所指的信息技术环境是指电子白板环境、多媒体环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

3、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在时间、空间等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的教学结构的模型。

“信息技术环境下,聋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指利用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环境。在教育信息化教学理论,聋校课程改革等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为提高聋生的信息素养,突破传统聋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教学原则等方面设计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使之更好的服务与聋生,真正提高聋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核心和重点: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环境下聋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模式

四、现有基础:

1、硬件:

现学校共有电脑69台;一个学生机房,一个电教室。学校所有电脑均连接镇江市电教馆局域网,服务器1台,2组交换机;教师2人1机;全校17个班级,班班通网络,班班配有电脑、34英寸电视机、视频展示仪,生机比1:5。

2、软件:

共创教学多媒体平台,已与省电教馆商定,由省电教馆提供一定的教学资源,教师自制课件有一定基础。

3、投入:

学校刚刚论证通过的“十一五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将学校信息化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主要工作,学校制定了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同时借助学校七十周年校庆,将每年在信息技术设备方面加大投入。

4、研究能力:

学校在“九五”期间就确立了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九五”期间的江苏省重点课题《特殊教育学校的个别化教育与教学》高质量的结题,得到省、市教育专家的一致赞誉,该课题还获得镇江市教育科研评比一等奖,电教课题《运用电教媒体,发展聋儿语言》结题时获得市电教馆领导、专家的好评,“九五”期间我校就被镇江市电教馆命名为“镇江市电化教育实验学校”。我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参加了十五课题,目前“十一五”学校有国家级重点课题1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4个,国际合作项目1个,目前参与上述“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教师达到

%。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息技术环境(电子白板、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下,聋校部分学科(语文、数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适合聋校的信息环境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研究。

3、硬件设备的建设与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步性策略研究。

4、提高聋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策略研究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应用研究范畴,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与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测量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

——行动研究法: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为目的。

——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研究方法。

——测量法:是在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调查材料,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和后测,为得出游客学依据的结论提供直接材料。

七、研究工作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暂定为两年半。

1、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7年5月)①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

②课题开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③开通专题网站。

④确定子课题和子课题研究小组。

2、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8年12月)

①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②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 ③参加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

3、总结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3月)①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③评选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优秀报告及论文集。

八、主要分工: 姓名 性别 职务 职称

研究专长 分工 任健美 女

书记、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 理论 组长 张俊宏 男

教导处副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 数学 副组长 钱新平女 副校长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聋校律动教学 周锦 发布时间: 2009-7-25 18:15:45 在聋校律动教学中,面对日新月异地信息技术,怎么结合聋校律动教学的自身特点,对信息技术与律动教学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要摆正信息技术在聋校律动教学中的位置,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聋校律动教学服务。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激发聋生对律动的兴趣,培养聋生的审美观,帮助聋生积累律动素材,提高聋生的律动水平。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记忆保持的重要方法。兴趣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多媒体课件集众多教学手段的优点于一身,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教师运用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和声像技术,可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景,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为音乐审美和情感体验提供条件和环境。

例如在教授歌伴舞《摘葡萄》时,教师应考虑到这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的歌曲,而且歌词中描写到了新疆的天山、丰收的葡萄等景物。这些景物是聋生平时

在生活中接触不到或是了解较少的。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介绍新疆维吾尔族风土人情的影片。同学们通过观赏影片,知道了新疆的地理位置,认识了美丽的天山,见识了热情好客、喜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们、也了解了新疆的特产有哈密瓜、葡萄等。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知道了歌词的含义,歌曲教学也就特别顺利。有的学生观察影片时还特别仔细,甚至能够抓住一些维族舞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模仿。

学生在课堂上点点滴滴的表现,充分说明了他们对律动课所产生的浓厚兴趣。由此可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动力。而这些兴趣的产生,一部分也可归功于由多媒体技术参与的教学。律动教学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使课堂充满动感。它激活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舞蹈的兴趣及活动的强烈愿望。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

思维,特别是想象思维,是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学生创造美的重要前提。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柳斌同志在《艺术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品质,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以上论述都说明律动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学生个性的发挥、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想象美的能力的发挥。例如:在教聋生认识四分之二拍节奏训练时,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感受鼓乐器的震动,让聋生了解四分之二拍的强弱规律,培养节奏感,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我将课件和实践的鼓乐器相结合,先让聋生观看课件对其产生兴趣,而后教师在让聋生感受鼓乐器的震动,拿出教具让学生亲自感受(运用多种形式,师生互动)。聋生的想象精彩纷呈,模仿表现也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大大促进了思维的发散,让聋生大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三、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

“ 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该言强调了要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更美好的东西。因此,音乐教育要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尤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春天来了》这是一首欢快跳跃的歌曲,表现出春天来了的美丽景色,要求聋生从画面去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来表现春天。我首先给聋生呈现的是春天的景象资料,把聋生带入悠闲、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中,画面不断的变化,“融雪”、“桃花”、“小鸟”、“蜜蜂”、“杨柳”等高兴欢畅的景象,聋生的欢快的情绪很快就调动起来了,纷纷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舒展的动作情境。当聋生初步感受后,我再让学生随着画面舞动,在电脑中点击自己喜欢的春天景色,通过目视、脑思、体态律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的体会歌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到来而表达出的心情。这样,聋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歌词的含义,在情感上与作者对春天美丽的赞赏产生了共鸣,发出了“春天很美好!”的感叹。在美的情景启发下,孩子们运用语文课中的知识积淀,写出了许多精彩纷呈的诗歌。“花儿张开了笑脸,鸟儿露出脑袋,太阳暖暖照身上,大地也渐渐苏醒。小蜜蜂嗡嗡叫,飞来飞去多热闹,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的春天多么美好!”学生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么好的歌词诗句,与孩子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春天美景的感染,通过学习协作与交流,开拓了创造美的艺术思维空间,再通过反复修改,不断提高完善的经历。这样不仅培养了聋生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孩子的聪明才智。

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孩子们更具有审美的能力。教师需要因势利导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有效的综合。还要注意在课堂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爱好。这样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审美任务,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聋生的教学方法 篇2

根据聋校手工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一、多启发, 多引导培养学生创作意识

在工艺美术课教学活动中, 只要我们稍微留心观察, 即可发现聋生的制作时, 往往由于困难较大, 或束缚过多而挫伤了他们工艺美术的积极性。聋生的意愿在工艺美术过程中不能得到满足, 就会产生不愿做的念头, 影响聋生智力的发展。为此, 在手工艺制作时要求学生不能只是跟老师做一样就行了特别是对中高年级学生要能够举一反三, 发挥自己的想象, 头脑灵活才便于想象, 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一种想象, 就是创作意识的培养。根据聋生的智力差异和掌握绘画技能的实际水平, 鼓励聋生大胆想象, 大胆创作, 自己喜欢怎样画就怎样画。不管学生操作的是什么, 怎样操作, 我都不去过多的干涉。例拉花制作在这堂课里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 一种拉花制作方法, 其实日常生活中拉花更多的作为一种节目庆典的装饰品。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需求等, 它还有更多的制作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 创作出自己满意的手工艺品, 带领学生到相国寺的手工艺品商店去看一看, 每人做出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拉花。再如:教低年级学生制作纸风车时, 学生完成了制作后, 启发学生, 你们看这个风车做得很漂亮。如果你能在风车上再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不是就更漂亮了吗。

二、多鼓励, 多夸奖提高创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而且会达到废寝忘食的欲罢不能的地步, 记得有一个教育家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也是夸出来的。教师的夸奖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上工艺美术课时, 我坚持每堂课都多鼓励每位学生作业时要一定有创新。如在制作烛台的铝艺时, 我仅出示烛台的范画, 演示烛台的不同造型的构思草稿, 然后鼓励聋生大胆想象大胆创造, 在烛台造型的基础上任意想象添加。结果, 聋生制作好了有的心形, 有的缠绕形, 有的树枝形, 有的用珠子等作品, 极富有情趣和创造性。可见, 聋生的想象和内心活动极为丰富, 假如教师过多给予干涉和限制, 聋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就得不到发挥。

讲评作业时我坚持每堂课都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 发掘每一位学生作品中的进步和精彩点, 肯定成绩, 鼓励进步, 提出要求,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三、多动手, 多自由, 使学生更加心灵手巧, 打好了创造思维的基本功

低年级的手工教学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如剪纸、纸艺、贴布画、泥雕······让学生课余时间练习这些简单的制作;到了中年级手工制作的材料方法要向多样型转变如较复杂些的壁挂、丝网花、串珠、不织布玩具;高年级由于经验技能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 学生可以向着复杂更具有创造性的手工制作迈进如编织、雕刻、拼布、串珠、铁艺、陶艺、珠绣、装饰画等制作各种人物动物风景图案的生活用品及其他工艺品, 每学期初都对各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制作;聋生大部分在校食宿, 平时有较多的课余时间这样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特别是对个别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给予特别的辅导, 如张涛同学在剪纸上有特殊的兴趣爱好, 我鼓励大胆剪出不同花样;期末将学生的作品集中起来进行展览, 更加激励了学生创作积极性, 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也十分高兴。假期鼓励他们到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工艺家那里学习。

四、多合作,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合作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一个人能否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上教师应清楚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哪些合作或社交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应让学生清楚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 具体到自己应该完成些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合作学习的实施中首要的是如何分组, 小组分得是否合理与学习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为此,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 应在仔细研究所学习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科学灵活的分组方案, 比如在制作丝网花教学中的分组以四人组成的小组最为灵活高效, 它便于随时调整配对形式及人员搭配, 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课堂的管理, 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不同, 它提倡学习的互动, 小组要进行讨论, 每人要发表不同意见, 教室就会出“吵”、“乱”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组织好教学活动, 使课堂“吵”而不乱, 让每组的制作有序的进行,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取人之长, 不已之短”从而进步得更快。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合作, 学会帮助别人, 体会被人关心的快乐, 在和谐与舒心的环境中自由健康地成长, 并为后来的工艺美术学习深造和未来的发展作好准备。

五、多参与, 提高学生创作的自信心

我平时鼓励学生大胆形象, 大胆创新, 只要学生有想法, 就让他们去尝试。根据学生学会串苹果的珠上开展了以创作为主题材的创作课教育, 提出要求后再启发学生运用自己喜欢不同的颜色珠子来造成彩色搭配的苹果造型, 从学生作品反映有独创性个性, 色彩很漂亮。教师提供各种不同的材料, 如破旧的牛仔裤、羽毛球拍、贝壳纽扣等, 让学生思考怎么制作变废为宝的手工艺品。学生在牛仔裤上点缀珠子、贝壳、玻璃瓶组合成生动的图案形式;另一位学生把羽毛球拍装饰成女孩头像, 使教师似乎没想到学生能够自信做出手工艺品的效果不错。这样培养学生参与绿色环保, 保护地球。

总之, 让学生自由大胆去做, 激发学生的工艺美术兴趣, 教师给予正确适当的引导, 从而发展聋生的思维想象力, 促进聋生的智力发展, 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聋生的家庭教育误区及方法浅析 篇3

【摘 要】聋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效果关系到聋生一生的幸福。笔者通过对部分聋生家庭教育现况调查发现,因为聋生家庭教育观念以及教育目标的错位,教育方式的不合理,缺乏沟通交流等原因,造成聋生的家庭教育严重滞后,影响了聋生的学习和成长。本文通过分析聋生家庭教育的误区,提出了几点聋生家庭教育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聋生家庭教育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聋生;家庭教育;误区;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包括聋生在内的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教育普及和公平的重要标志。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提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联动。从教育目标、教育方式都要统一。但是目前聋生的家庭教育因为家长个人知识和特殊教育的知识欠缺,导致聋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误区。

一、聋生家庭教育概念及重要性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指人类社会家庭生活中,家庭构成人员之间的终身持续不断的一种教育和影响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师和组织承担的,目的明确、系统性强、组织性高的,以影响学生的个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属于一种制度化的教育。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概念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有着与学校教育截然不同的效果和功能,不能用学校教育来替代家庭教育。聋生作为特殊群体,学校教育更加无法替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聋生来说,因为亲密的血缘和抚养关系,对家长有着依恋,而家长对聋生有着偏爱,在教育效果上有着终生的影响效果。家庭教育的教育效果影响因素主要与父母及子女的自身特征、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家庭参与等内容相关。

由于聋生存在的生理缺陷及作为特殊群体的发展特点,使他们的家庭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需要家长为其付出更大的精力和劳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聋生的身体、心理、智力、语言等的健康发展和人格形成有着非常巨大的积极影响。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聋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消极影响,成为聋生成长的障碍。

二、聋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对聋生教育目标错位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是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聋生作为特殊群体,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出现明显错位。大部分家长都不能为聋生设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主要存在的误区有以下几点:

(1)认为孩子较为可怜,而采取放任态度,对孩子未来的成长目标没有明确的概念。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常常因为孩子的错误而迁就孩子,影响了聋生的健康成长,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和效果。

(2)对聋生产生负面情绪,认为聋生是家庭的累赘。这样的家长只会将聋生作为“包袱”甩给学校或者社会。不会为聋生付出太多。这样的误区导致聋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完全丧失应有的受教育权利。

(3)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或教育观念滞后,导致家长无法开展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

(二)教养方式不够合理

许多家长存在着错误的教育理念,认为家庭仅仅是行使抚养义务,教育义务应该由学校来行使。或者虽然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因为自身能力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抚养方式。在家庭教育方面重视言传忽视身教。目前聋生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放任型,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听之任之。第二是溺爱型,满足了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忽视了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第三是急切型,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拔苗助长,期望值过高。第四十强制型,不注重行为和语言的引导,使用命令等过多的干涉孩子的行为。

(三)存在隔代教育或亲戚教育现象

由于部分聋生的家庭处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而聋生则留守在农村,呆在爷爷奶奶身边,由祖辈或亲戚抚养。因为爷爷、奶奶的知识面较为狭窄,教育观念非常落后,无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使得这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处于空白和缺失状态。而亲戚教育则因为亲疏关系和不能顺利开展交流的原因,无法关注到聋生的心理成长。据调查发现,隔代教育或亲戚教育的聋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健康人格形成。

(四)忽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存在交流障碍,聋生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较为复杂。而父母在开展家庭教育的同时,常常忽略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聋生因其生理缺陷、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因而其心理障碍形成的可能性比健全学生高。如果聋生在家庭教育期间不对其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则学生步入社会就会无法适应社会环境,严重的还会出现犯罪行为。

三、聋生家庭教育的引导方向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

首先要让聋生家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无论是自身心态的调整,还是家庭环境的改善,都要基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聋生这一特殊实施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加强自身家庭教育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坚信孩子可以成才。对孩子的未来和成长要有乐观状态,用自身的健康心态开展教育。对身体存在缺陷的聋生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行动付出。要重视家庭语言环境的建设工作。因为家庭抚养和教育的诸多环节都是依靠语言来实施,从而影响聋生成长的。所以语言是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要有意识的对聋生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交流,让他们“聋而不哑”,以此提高家教水平。聋生家长要树立聋生除了听力不足,其他无所不能的观念。正面面对孩子的生理缺陷,因为家长的态度和观点会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家长积极的态度,会让孩子建立起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家长消极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不良情绪。只有家长为聋生树立成人、成才的教育目标,家庭教育才会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二)言传身教开展家庭教育

聋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措施是通过营造一个让听力障碍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家长要在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创造出每一个生活的细节,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和谐、健康、文明、宽松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要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敢进取的精神。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孩子树立起平等、契约、包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意识到自身努力的重要性。

(三)学会沟通与交流

聋生家长要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因为聋生的生理特点,部分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语言障碍,无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所以需要家长一方面学习聋人的手语,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还需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沟通交流的技巧。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通过沟通实现影响和感染孩子的目的。聋生的成长中,家长不仅需要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要在学习的道路上为孩子树立榜样。

(四)开展聋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但要重视聋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和智力成长,还要关注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要考虑到聋生的特殊情况,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方式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让聋生能够实现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聋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唐宁,孙莉.聋生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11(02).

[2]杨学艳.聋生成长发展“家教”不能缺席[J].辅导员.2011(03).

如何做好聋生的生活指导工作? 篇4

如何做好聋生的生活指导工作?

我困聋校几乎都足寄宿制学校,聋生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做好聋生生活指导工作意义重大.聋生的`生活指导不仅是一门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要走近聋生心灵,重视对他们的精神及心理健康指导.

作 者:徐伟 作者单位: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223001刊 名:现代特殊教育英文刊名:A JOURNAL OF MODERN SPECIAL EDUC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关键词:

低段聋生识字教学法浅议 篇5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石。聋校低段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相对于他们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与普校相比,教师教得更加吃力,聋生也学得特别辛苦,而且很容易忘记。这就要求我们讲求教学策略,能够根据聋生的思维和生理特点,取长补短、因材施教;根据汉字形、声、会意的特点,挖掘规律、重点突破;根据聋生学习的规律和生活化教学的优越性,走进生活、耳濡目染;根据低龄聋生学习的易忘性特点和课堂教学的拓展性要求,家校携手、融入社会。【关键词】低段聋生

识字教学法

识字是聋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作为聋校的语文教师,如何兼顾方方面面的要求,进行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呢?

一、取长补短,因材施教。低龄聋生由于从小听力受损,感知外部信息主要依靠视觉、触觉,根据达尔文的“用进废退”理论,其形象记忆、动作记忆和情绪记忆与正常儿童不但无明显差别,甚而至于还优于正常儿童,这同时也决定了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动作思维为主,其思维过程为实物感知—形成表象—得出结论;再加之低龄聋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和做事没耐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针对其的识字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这些特点,取长补短、因材施教。

(一)巧用直观形象识字

直观形象教学模式很符合低龄聋生的生理特点和注意规律,最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是聋校低年级识字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

1、充分发挥实物、图画、色彩的功效。例如:在教“鱼”字时,可先出示鱼的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再如教学汉字“燥”、“噪”时,将两个偏旁“火”、“口”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以便强化学生对“燥”、“噪”的记忆。

2、利用电脑多媒体剪辑、组合。在学习有关动物、植物等事物时,可让学生通过录象观看植物世界、动物世界,进而认识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名称;教形近字“岭、铃、玲”时,利用幻灯片,将这些字的偏旁进行变换组合,紧紧攥住学生的吸引力,以强化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记忆。

3、借助动作、实验演示。如教“跑”、“敲”、“踢”这些表示动作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做这些动作,再随机进行教学,让聋生通过联想简单的动作记住生字;教“灭”字时,先用火柴点燃一个纸团,然后用一小铁板向下一压,火就灭了,聋生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字义。

(二)在趣味性游戏活动中识字

聋校的识字教学要开放,就意味着让聋生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世界。低龄聋生同样天生好动,喜欢游戏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活动伴随着他们的成功。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低龄聋生,关注他们已知和未知的世界。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各自喜欢的学习方式,联系不同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人而异开展学习活动。我们将游戏机制引入教学中,将认读新词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活动。如:开火车游戏、邮递员送信游戏、转盘识字游戏等等,让学生快乐游戏,体验生活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我们还可引用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请“小老师”教大家识字。这样既肯定了一部分识字量大和识字速度快的聋生,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又激发了全班学生的识字欲望。同时,我们还让聋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还有不会认的词怎么办?”他们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谈到:问同学,问老师,问家长,查字典,利用拼音,利用图画„„我们趁机肯定学生的学习方法,再引导他们开发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展认识新字的活动。

二、挖掘规律,轻松突破。

根据我们中国方块字的特点,充分挖掘汉字形声会意、间架结构的内在规律,对低年级聋生所学生字进行归类。具体操作方法很多。

(一)形声字归类教学。聋生在一年级学会了汉语拼音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从二年级开始可引导其依形辨声识字,大多可读准写对,教师只须识记时点拨方法与规律。如大和太,比和此,代和化等易混淆的字,稍加分析引导学生初步读懂进行简单的逻辑归类;如虫旁和昆虫有关,采是手在木上的动作等。这对日后他们的阅读极有帮助。

(二)会意字归类教学。可用有趣的组字、拆字、字谜等形式会意识字:老师用硬纸剪出汉字的“零件”,根据课文内容与不同用意,让学生操作活动,组拼得最准确、最符合要求者奖给一枚“红五星”;再让他们拆开部件,边拆边讲出部件名称,重新组合新字。创设谜语:闪——门里站着一个人;蚕——条大虫;景——北京升起红太阳„„让聋生动手动脑,聋生爱“玩”极了,效果十分理想。

(三)反义比较识字归类。此方法对巩固已识辨别新字特别有效。牙刷对刷牙,良犬对恶狗,仔细←认真→马虎„„常引导学生找出形近义反,近反两义的字进行比较识字。这样无须靠太多的分析,便能记得快、记得牢。

三、走进生活、耳濡目染。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识字教学作出了以下建议:“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笔者认为:对于低龄聋生而言,识字教学仅靠狭隘的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挖掘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活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以求低龄聋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活动中,以最佳的状态潜移默化地完成识字任务。

(一)互动课堂资源和生活资源

生活化的教材必须对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置于聋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有意的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识字愿望。

1、把生活融进课堂。在教学蔬菜单元时,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蔬菜到课堂上展示(事先请家长给蔬菜贴上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要求记住各种蔬菜的名称。这样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于生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2、让课堂走向生活。在教学超市购物部分内容时,先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超市购物、参观。在超市里,老师对着商品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识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都高兴地告诉老师,这样的生字教学就迎刃而解了。在课后活动中,再举行商品展销会,让学生把用过的商品的空壳子、纸盒上的商标剪下来带到班级来展示,通过展示,学生又认识了很多字。

(二)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校园是聋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熏陶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1、认识学生姓名,提高识字量。为了让学生互相认识,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识字。开学初,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并将其学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同学的姓名。同时为了解决一年级聋生识字时学得快、忘得也快的难题,印发了全班同学的座位表,让家长辅导孩子尽快熟悉全班同学的名字,并且还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张精美的名字卡片粘贴在课桌左上方,便于学生随时认读,常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名字。除此之外,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在互动中巩固识字,提高交际能力,增进友情。这样一来,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识字量大增。

2、认识校园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提高识字量。如开学初,可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还利用升旗、集合、体育课等引导学生认识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标语或校训。这样,引导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3、欣赏教室的环境美,提高识字量。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对教室也进行了美化。如粘贴班训、名人名言等。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班训、名人名言、课表及每期黑板报上的字等,并经常开展识字比赛的课间游戏,使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提高。

四、家校携手,融入社会。

我们的聋生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我们的教学宗旨是让聋生最终能够融入主流社会,因此非常需要家校结合,教师和家长携手,共同构建生活大课堂,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要求家长配合学校采取各种形式鼓励聋生在社会化的生活中主动识字。

(一)鼓励聋生多阅读。儿童普遍喜欢看故事、童话书、寓言书等,聋生同样如此。老师就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愿望,每周开展一节展示性课外阅读课,以鼓励聋生多识字、早阅读。

(二)抓住看电视、看电影、逛街、购物、旅游的机会识字。

聋生喜欢看动画片,如“西游记”、“猫和老鼠”、“大风车”、“七巧板”等。老师就要求家长看电视时有意引导学生认屏幕上的字。还有利用家长们带孩子上街、旅游的各种机会识字。例如在公园时认识各种植物的名称;在公交站台认站牌;在逛街时认商店、酒店、大厦的名字等等。这样,学生不仅从中获得了大量信息,还认识了不少字。

(三)建立“识字成长记录袋”。

开学时,给每个学生建立“识字成长记录袋”,把学生每周在生活中认识的字,请家长帮助学生归类(广告类、书籍类、影片类、商品类„„),并记录下来,并在班级建立展示角,让学生把每周认识的字通过展示角展示出来交流学习,开展识字擂台赛。

聋生的教学方法 篇6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此,我国教育部门根据这种情况开展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高职工艺美术专业课堂是培养实用型美术人才的主要阵地。要想提升工艺美术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益,提升学生工艺美术能力就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完善,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爱好、特长等方面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合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我国教育行业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从补偿教育价值促进智能发展、生存发展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并提出了工艺美术品设计对聋生美术教育价值,进而阐述了互联网技术在高职特教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主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特教聋生;工艺美术作品;设计教学;应用

工艺美术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艺术形式,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是我国教育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工艺美术教学给予出了高度的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工艺美术在特教中的应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逐渐提升,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对工艺美术特教教学来说也不例外。将特教工艺美术课堂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能够让特教教学工作呈现出全新的教学面貌,并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创新、完善,提升特教学生的了解能力、感受能力、审美能力等,促进特教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对聋生的爱要有张有弛 篇7

一、做一个好的引导者

在教育上不能给聋生设计好将来的奋斗轨迹, 但要给他们指明方向, 在聋生明白目标后, 老师应该正确的引导聋生自由的成长。作为班主任, 在聋生遇到困难时告诉他们解决方法, 在聋生摔倒时鼓励他们爬起来, 在迷失方向时给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让其在生命和生活中磨练意志、领悟人生哲理。在生活上一定要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 学会感激别人, 回报社会。

二、做一个好的合作者

要想做聋生的合作者, 必须先和他们做朋友;要想和聋生做朋友, 就必须去爱聋生, 老师只有去爱聋生, 聋生才会去爱你, 才会对你言听计从。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放下架子, 和聋生打成一片, 平时要多观察每一个聋生, 因为他们年龄还比较小, 和社会接触也较少, 都很单纯, 还不会掩饰自己, 喜怒哀乐都会写在他们的脸上, 只要我们平时细心一点, 多注意观察, 他们心里的想法我们才可以大概猜个八九不离十。和他们谈话时, 我们可以做到知己知彼, 容易对症下药, 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兴奋点, 也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组织他们进行一些有意义的、积极的活动, 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当聋生遇到困难时, 不要急于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 而是正确引导他们自己思考, 找到正确答案。也许老师直接告诉他们一种巧妙的解法, 还不如他们自己通过努力找到的笨的方法, 这样更能激发的他们的勇气和斗志。所以这时做好为他们指路的一盏灯塔, 一个合作者就可以了。

三、做聋生的监督者

聋生难免要犯错误的, 在他们犯错误时, 虽然不能打骂, 但也决不能敷衍了事, 让所谓的“师爱”去纵容这种错误行为的继续, 必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所在, 激励他们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错误, 纠正错误。这就需要“冷”“热”要适度, 把握好老师这个纠正者的角色。

记得刚接现在这个班时, 其他老师告诉我, 你可要下大功夫, 这个班虽然是三年级, 可是已经换了四个班主任了, 你是第五个班主任, 听到这句话我真是有点退缩, 还是硬着头皮接了。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时表现都挺好, 积极回答我的提问, 作业也都按时完成了, 我还暗自高兴, 心想这些孩子不是挺好吗, 哪像他们说的那样。接下来一连串的问题, 真使我头疼了, 先是我的教科书被胶水粘住了, 后来又有两个同学的书也被用胶水粘住了, 还有的同学的作业本被撕了。这个时候我知道是张同学干了, 我没有在课堂上当着那么同学的面批评他, 在私下我以给他补课为名, 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给他谈话, 了解到原来他的爸爸去世了, 母亲又改嫁了, 后爸嫌他是聋哑人, 经常给他脸色看, 母亲又要照顾年幼的弟弟, 没时间管他, 所以变得越来越自卑, 他在班上做坏事, 其实是想引起老师们的注意,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 我在上课的时候, 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回答, 一是让他知道我在注意他, 二是给他建立自信心。经过我半年的努力, 张同学不但学习赶了上来, 还能主动去帮助其他同学, 整个班级的面貌也有了大的改观。

聋生的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聋生;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87-1

一、借助课本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聋校数学教材中,大多数新课内容和练习题都配备有插图,有动物图、植物图、几何形体图、线段图等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插图起到示意和引导的作用:一是让学生获得感性上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定义等,并加深认识;二是帮助学生计算,提高计算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怎样去思考,达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插图在教学内容中的作用、意义,应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为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聋校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聋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较差,对教材插图的认识和理解也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看图,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应用先进的电教手段,科学地预设一些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把学生从感性的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从表述不完整到逐步要求完整,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取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得到美的享受,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学习新知阶段,要重视加强操作感和知识迁移的指导,从整体到局部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符合失聪聋生认识规律的系列问题和操作要求,让他们经历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聋生学习能力,克服聋生依赖、模仿的特性,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

二、借助题目信息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它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第一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数学意识,并且让思维与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相融合,对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引导学生感知题目。数学题目是由条件信息、目标信息与运算信息组成的。在我们解决的问题之前,需要对问题所提供的语言信息进行准确的理解,学生必须要字句认真阅读,不能含糊不清。我们在让学生接触题目时,需要引导学生感知问题中的文字描述与图形符号信息,了解已知条件和对解答问题有用的元素,然后进一步知道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快速将所知的条件与信息从问题中抽离出来,养成学生能够概括与归纳信息的审题习惯。其次,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述。一般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都在之前经历了复杂的思考过程。因此我们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能力的时候,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活动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教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出进一步透彻的分析,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三、借助说理讨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思维的形成是通过对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等的理解。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也要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来使他人理解。由于我们面对的聋生因为没有听力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条件来让聋生说理。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表达,可以利用让他们自己讨论来解答问题,让他们背诵课本的定理等方式增进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如:说定义、定律、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等,从说理中训练、和培养发展他们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他们数学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当聋生通过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让聋生看图先用自己的语言说公式的推导过程,再启发他们用准确简炼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即,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两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聋生思维的逻辑性。

四、借助课堂练习培训灵活思维能力

上一篇:那快乐的时光作文下一篇:国内外数字化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