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新方法(精选12篇)
教学新方法 篇1
初中英语新教材突出交际性, 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针对新教材的特点, 教师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与其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如教会他们学会学习。
一、以“本”为本, 寓教于乐
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 精心备课, 设计教学方案, 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难度适当。在课堂教学中, 尽量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如“唱英语歌”、“单词接龙”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这样既巩固了教学内容, 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的熏陶,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听说读写, 四项兼顾
1. 听。
新教材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 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是“融四项技能为一体”的训练。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的能力, 听的技能也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教科书中, 听力训练大致以五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1) 课堂用语。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这样可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 (2) 教师在介绍和操练新语言的时候, 应让学生多听并注意发音。 (3) 初一英语从第三单元开始, 每个单元都有训练学生重音、语调及辨别不同发音的练习。做这些练习时, 可让学生先听后练。 (4) 教科书基本上每个单元都安排有听力练习。这类练习比较简单, 能够让学生听懂, 引起他们的兴趣。 (5) 听写是训练听力、拼写和写的技能的一种很好的练习。听写既可用于教学, 也可用于测试。
2. 说。
说的能力属口语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应加强说的训练。下面介绍一些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 (1) 操练。操练的目的是保证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语言。全班或一个小组的学生齐声跟着教师说, 会增强学生的信心, 人人都能开口说。 (2) 对话。教科书里的许多口语练习都是采用对话形式, 以便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活动, 能比较自然地使用语言。 (3) 正式的言语练习。正式的言语练习可有以下几种方法:A.使用录音带。B.拼读和发音练习。C.重音和语调练习。D.歌曲和诗。它们在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节奏感和提高流畅程度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E.交际活动。交际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流畅程度。初一第一册课本中的交际活动基本上是教师指导下的较灵活的练习。
3. 读。
阅读教学是通过学生课本和练习册里的练习进行的, 是与其他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的。读能帮助理解、巩固和记忆所学的材料。学生既要学会朗读, 又要学会默读, 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羞于开口, 故教师应主张学生多朗读, 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 这样有利于培养语感, 加强记忆。
4. 写。写的技能主要是在练习册里培
养。它紧密结合并加强口语和阅读训练。 (1) 书写技能训练。教科书很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 初中英语从第一册第一课起就教学字母的书写, 在练习册里每个单元都有抄写练习,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练习书写技能。 (2) 有指导的写作。教科书鼓励学生使用他们已学的语言不仅做课堂里写的练习, 而且要引导他们写真实的情况, 例如写自己或同学的一天生活, 或写自己的家庭、班组等情况。 (3) 听写是培养写的技能的有效的练习形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经常做一些听写字母、单词和句子的练习, 提高他们书写技能。
听说读写这四方面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 贯穿于每节英语课。教师要注意全面训练, 交替进行, 既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要注意减轻学生的疲劳, 有利于提高训练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 溶入角色
新教材配有彩图, 课文全部套色,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会话时, 教师尽量创造较为真实的情境,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 新教材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是导演, 新教材是剧本, 学生是演员, 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师生共同演出一台台多姿多采的“英文喜剧”, 使英语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一大乐趣。
(大城县南赵扶中学)
教学新方法 篇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普通高中英语自从去年下半年起采用了新的教材,其特点是教学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教材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除了能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之外,还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在授课时也必须运用新的方法,把课堂变成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的舞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方法。
根据具体的实践,本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设置了“热身练习”(Warming up)、“课前阅读”(Pre-reading)、“综合技能”(Integrating skills)等新栏目,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敢于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该教材努力倡导探究式和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任务型”活动素材,其中有许多“任务”(Project)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集体合作和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
多媒体教学法。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在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创设情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就要求教师能够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信息技术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而高中英语新课程容量大、知识面广,包括各个学科的内容, 所以更需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
例如高中英语新教材第二册第十六单元的阅读课。课文的内容是关于Franklin著名的风筝实验。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这个实验,但具体内容不是非常了解。如果按传统讲授方式,难以充分展示有关Franklin的背景资料,仅靠教师的分析描述也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这样费时多而效率较低,更难以实现最终的目标。于是我便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们在多媒体教室共同完成了这篇课文的学习。在上课之前,我上网查找Franklin的背景资料及有关风筝实验的具体描述。在课堂上便增加一些课本中没有涉及到的Franklin的伟大贡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大知识面。案例如下:
Pre-reading
1、learn about some scientists and their achievements.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之一是‘科学家’,所以在本堂课的一开始我便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一些信息去猜测到底这些信息是在描述哪位科学家。屏幕上出现有关 Laite brother, Madame Curie, Stevenson, Albert Einstein 四位科学家的资料及照片。信息是一条一条出,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利用各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判断。
2、抛出问题“what does the next scientist look like”,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双击女孩的图片,片刻后会出现Franklin的很多动画肖像。学生对Franklin 的了解首先从视觉上得到满足。而这一点正是由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后才有的效果。
3、再提出问题 “. when and where was Franklin born?”
“when and where did he die?”
引出Franklin 一生的主要功绩。在阅读材料时给一个任务:“After reading, can you tell what Franklin is? ” 学生会讲出 printer, musician, inventor, economist and scientist 教师再补充 philosopher and statesman 帮助完成这个任务。
接着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展示一些与Franklin 有关的物品。
T: To honor what he did in economy, people put Franklin’s portrait on the bill
(show the bill)
T: As an inventor, Franklin invented a lot of things.
( Ben Stove, Bifocal , Lighting Rod, an musical instrument)
点击“ on show” 可欣赏到Franklin 弹奏此乐器时的情景。
4、再提问“As a scientist, what is Franklin’s most famous experiment?”
此问题便顺利地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引申法。每教完一篇阅读课文之后,都要设计一个话题,这些话题是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的,是课文内容的引申,在授课时,如果不重视,这部分内容往往很容易被忽略。通过实际教学,我认为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好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非常重要。例如在高中英语新教材第一册第十单元的课文上完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We all know the animals are in danger. 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grow up? Why?
通过讨论上面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使课文内容得到了升华。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学生如果不学会探索、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英语教学与科学知识的教学有所不同,但对待知识和能力的态度上,却是颇有共性的,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应是密切结合的,两者应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但知识不等于能力。同样能力也不能替识。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知识就是僵死的东西;没有知识为基础,所谓能力就只能是空中楼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英语能力,不只是传授知识而已,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传授知识,不只是“解惑”,而是创造一个语言环境,帮助和推动学生接受英语训练,从训练中获得能力。大纲提出“教学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并使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那么,学生的主导作用如何才能体现呢?
1.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新教材每一课都有小组活动,如学生之间对话,调查报告,小组讨论等。教师如果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就能发现这些活动是非常好的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方式。如与人合作的能力,即团队精神。在合作中,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例如在新教材第13单元healthy eating的warming-up 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有一个组长,一个记录员,让他们讨论他们平时吃的食品是否是垃圾食品。讨论时,由组长组织,记录员记录本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陈述本组的观点,进行交流,最后评出发言最精彩的小组。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过程。
2.让学生来做小老师,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内在潜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因而不能再用传统的方法,即单一传授性方式对待学生,而是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充当主角,让学生去讲,我只作必要的补充和引导,这样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从而体现出学生的主导作用。这样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学转化为主动的去学。
初中英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篇3
一、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随的原则
在任何语言中,听都是第一位的。没有听就没有说。听是信息的输入,有了足够量的信息输入才能有信息的输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大量语言信息输入,使之内化为学习者的一种能力。听的能力包括听得见、听得懂、听得准。听是目的,也是手段。不会听,就不会说。新编初中英语教材强调语言的功能,重视听说。听什么呢?一是听教师讲;二是听英语录音带;三是听同学讲。学习新语言项目总是先闻其声再见其形。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英语氛围,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课前,值日生做英语值日报告;有新生转来时,让其用英语自我介绍以训练听说。说依赖于听,就还应从模仿开始,先模仿老师,模仿录音,然后同学间学说,最终达到脱口而说,自然流畅。
二、运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1.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学生自学——“交流—互动”的基础。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主体。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4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学困生1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各小组间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电化教育主体,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使用现代化电教手段,结合多媒体及其组合发挥其作用已成为新的趋势。目前,我们英语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这就是以电脑为手段,让学生对电腦感兴趣,乐意动手操作,利用他们想展示自己操作能力的欲望,教会学生英文打字,并使用“轻松背单词”教学软件,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因而学习节奏加快,课堂知识容量就大。兴趣会是他们展开理想的翅膀,由“听力难、写作难”变成“听力易、写作乐”。
四、通过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时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现有水平开展各种创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
教学新方法 篇4
1.《六国论》在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中。本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有四部分: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各单元的“赏析示例”只有一篇。《六国论》被确定为该单元唯一一篇的“赏析示例”, 可见它在该单元中的示范地位。
2.“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是第五单元教学的核心, 是鉴赏本单元散文的重点。
3.《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 借古讽今, 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 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 以免重蹈覆辙。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知识, 因而, 讲授本文就要联系学生实际,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鉴赏文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维诵读, 感知文意, 品味本文语言豪迈的气势;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散文中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培养其自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古代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培养学生自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探究作者借古讽今的拳拳爱国之心, 品味本文的语言之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太宗李世民曾感慨地说:“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在遥远的北宋王朝, 有一位老人就是拿起了历史这面镜子, 照出了时弊, 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一篇千古绝唱———《六国论》 (板书) , 表达他的忧国情怀, 倾诉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他就是苏洵 (板书) 。这节课, 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 走进苏洵的内心世界, 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二、多维诵读, 熟习、感知课文
1. 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边听边勾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2. 学生自由诵读。
诵读要求 (ppt) : (1) 学生结合书下注释, 正音, 疏通文意, 有疑问的地方课堂提问。 (2)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 学生诵读展示。
【设计意图】为区别于必修教材的古代散文教学, 突出该教材的欣赏意义, 淡化字词教学。
三、自主、合作学习———小读者评大师
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梳理文脉, 感知文气。
1. 比较老师和南开大学的一位教授合作
改写的《六国论》 (ppt) 和苏洵的《六国论》, 说说改文与原文在形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把第一自然段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做了拆分, 删掉了第4自然段。
2. 自主、合作、探究———小读者评大师。
分组讨论:苏洵的《六国论》和名牌大学教授改写的《六国论》, 哪一篇更好?要求在笔记本上形成文字, 200字左右。
3. 学生自由发言, 展示自主、合作学习成果。
学生的主要观点:
(1) 我认为苏洵的文章更好。苏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在第一段首先提出了中心论点:弊在赂秦, 接着提出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和“不赂者以赂者丧”。随后, 第二自然段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 第三自然段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第四、五段点明了写作意图: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结构清晰, 中心突出。而教授的改文对写作意图的表达不够, 作者的感情不到位。
(2) 我认为教授的改文更好。全文短小精悍, 开篇只一句“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提出中心论点, 结尾精要点明写作意图, 文章简短有力, 有打排球的“短、平、快”之感。改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的两个分论点, 就是苏洵第一段的两个分论点, 但结构更清晰, 思路比苏洵的文章更清楚, 而且符合我们平时的写作习惯。
4. 教师亮出观点并引领。
【设计意图】小读者点评大师的文章, 不仅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而且让他们发散思维, 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个课堂学生放得开, 老师收得起。
四、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深入理解课文, 把握文气
1. 教师引领:
作者为什么要发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样的忠告呢?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 (ppt) 分析。学生自由发言后, 教师明确。
2. 反复诵读4、5两段, 教师范读, 学生个读、齐读, 读出感情, 体悟文气。
【设计意图】文气是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中的表现, 结尾两段最显情感与文气。苏洵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 才写出了这篇铿锵有力的散文。
五、自由诵读全文
这样, 学生可进一步体悟作者表达感情时自然形成的高下、缓急、顿挫的声调和各种艺术手法。
1. 教师引领。
千古传颂的《六国论》表达着苏洵的拳拳爱国之情, 而且他把感情浸透到文字中, 通过不同的语气和表达方式传达给读者。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 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诵读要求 (ppt) : (1) 体会文中的语气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 在文中标出你喜欢的句子, 并简要说明理由。
2. 学生展读。
示例: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故曰, 弊在赂秦也。”
理由:第一段起笔作者采用双重否定句, 劈头提出中心论点“弊在赂秦”, 语言简短有力。然后把两个分论点和盘托出, 形成一种雄辩的气势, 倾注了对赂秦的不满和对赂秦错误的有力否定。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 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 让学生进一步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因声求气, 由气而通其意及其辞与法。
六、齐读全文
七、课堂小结
千古传颂的《六国论》表达着苏洵的拳拳爱国之情, 他时而激切地呐喊, 时而忧郁地低吟, 他把这种感情化为一种雄辩的力量, 在全文中泼洒出来, 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场, 感染着每一位读者。苏洵的这份感情也启示我们当代中学生应以天下兴旺为己任,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教学反思】
1. 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选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的古代散文教学有别。
3. 恰当处理该选修教材课文后面的赏析提示。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篇5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中国处在那个大洲?”这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每年由于教学需要,在教初三毕业班时我都提出过这一问题。然而令人惊诧的是,知道此答案的人在二三百名学生中只能找到几个人。如果只遇到一个这样的现象可能怪笔者太大题小作了,但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我在平时遇到的这种尴尬场面远非一次、两次,这不能不让人发出疑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呼唤了好几年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到底怎么了?
“生活即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社会即学校。”我国伟大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家陶行知曾提出这著名论点,
并说,“生活的变化决定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无时不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必须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也必须不断的前进。”改革的大潮在汹涌前进,农村的生活在不断变化发展。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的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却裹足不前,令人异常担忧。多年的基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经验,使我对农村学校的学生和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状况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就此谈谈这方面的情况,以求抛砖引玉,让我们共同找出一个能解决农村中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问题的途径。
一、农村中学学生素质状况及原因分析
《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有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并更进一步指出“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由此一场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在全国全面展开。然而几年过去了,农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情况进行的.到底如何呢?事实并不容我们乐观。
⒈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不“素质”
由于片面强调升学率的状况仍未改变,这使得社会中许多人在评价一所农村中学好坏时,主要的依据就是该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怎样,每年能考取多少人,其中重点又有几个。其他的东西似乎都可以不谈,在成绩面前似乎都变得可有可无了。围绕这一主题,家长们送孩子刚入学时就眼巴巴的希望有一天子女能成龙成凤。当然,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可能指望中国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爱因斯坦,有相当一部分文化课成绩不行的人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也都无能。我们应当“给予适当的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并扫除害虫”,以“培养人才之幼苗,使得有特殊才能的幼苗不致枯萎,而且能够发展”(陶行知语)。但在农村学校,由于家长、社会、学校中大部分人的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重点高中,导致教师肯下真功夫抓的那些“幼苗”数量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愈来愈少。
在初三,教师在课堂上的讲,问,考等教学方法也就只针对寥寥的几个所谓的“尖子生”了,对于就绝大部分学生只能“陪太子读书”。因为每个人都很清楚
,一个普通农村中学每年能考取高中的人数也就那么几个,对于班级前几名之外的人要想考取,简直比登天还难!考不了高中那就等着毕业回家甚或不念,这是每个家长和学生的想法。因此,目前农村中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在文化课上的两极分化严重,每次考试都出现几个八九十分带着一大批三五十分的现象。可以说,我们现在
新课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篇6
从新课程课本的编排来看,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体性已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课本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层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文实践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并审视生活、实践并体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作文教学也打破了传统的“指导—作文—批改—评讲”的刻板被动的训练模式,从真正调动学生作为写作实践主体的主体性出发,要求学生在动手写作前和写完作文后都展开充分的实践性语文活动。
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既要重视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要重视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和融化。首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上。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还因为我们民族本身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诗歌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旋律美,意境美,更要让学生体会汉语言的字词句的美。
在教《词四首》时,先让学生欣赏其熟悉的歌曲《弯弯的月亮》,将优美的旋律、生动的Flash带到课堂上来,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音乐播放完毕,他们还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接着启发学生:其实一首好歌词也是一首回味无穷的好诗,如果用读的形式来“唱歌”,那又是一番怎样的味道呢?学生一听都跃跃欲试,深情地朗读《弯弯的月亮》。读毕,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来:为什么“歌”读起来也能读得这么美呀?
宽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听能全神贯注,说能畅所欲言,读能抑扬顿挫。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促成知识演绎成能力的转变,从而品味到语文天地的乐趣无穷、博大精深,激起他们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畅所欲言,在各抒己见中师生一起归纳出《弯弯的月亮》的动人之处:感情上,美好的回忆中夹杂着淡淡的忧伤,巧用比喻、顶针、粘连等修辞,语句琅琅上口,配上舒缓的旋律,抒情色彩浓郁。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成为备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然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弊端,是大多数研究者往往只重视方法的研究,忽视了策略的研究。为此,笔者认为,有关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够忽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是从课堂教学活动总体上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是进一步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
语文课程在教学原则上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教”轻“学”、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缺少学生个体的自我体验,缺少对学生自我体验和独特见解的尊重,这实际上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也就是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高中耐久跑教学新方法 篇7
耐久跑有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 例如, 绕图形跑、接力竞赛跑等, 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但笔者认为这种跑的形变只是代表了耐久跑教学设计的一种方向, 是否还有另外一种方向, 让跑产生质变, 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耐久跑练习呢?笔者尝试了心理体验法, 即把心理体验与耐久跑结合, 通过教师把学生对跑的过程中的体验进行生成、引导, 总结出一些学习、生活或者人生的道理, 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完成一定量的跑动。
一、案例一
【器材】眼罩若干, 或可用不透明的布条替代。
【案例】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2人一组。
练习一:两人牵手跑步一圈, 越快越好。跑完后教师提问:在跑的时候, 内心对同伴有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希望同伴快一点或者慢一点等。
练习二:一人戴眼罩, 蒙住双眼, 另一人抓住同伴的手在操场跑步一圈。然后, 交换角色, 原来蒙眼学生当引导员, 原来引导员蒙眼。完成后, 教师向蒙眼学生提问:盲跑的过程中是怎样的心理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下, 你希望你的同伴怎么做?学生回答如看不到周围环境, 恐惧、害怕, 不愿跟着同伴跑等心理感受, 希望同伴慢一点或者给一些提示等等;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在引导同伴跑的时候, 你有什么感受?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同伴不愿跑, 牵着跑阻力大、累, 许多学生都是强拖着同伴跑。
练习三:教师再组织学生一人蒙眼、一人引导跑, 再向学生提问:在蒙眼时, 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同伴与第一次时有改变吗?在引导跑时, 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同伴与第一次时有变化吗?学生分别回答:往往能根据教师在练习二时的提示做出改变, 例如, 用语言告诉蒙眼学生是直道还是弯道, 离终点还有多远, 有什么障碍等等, 蒙眼学生也会与引导员进行语言交流, 获取提示。
最后, 教师分析总结:人在逆境中, 往往渴望得到帮助, 如同蒙眼的学
生, 但是, 却又对提供的帮助疑虑重重, 正如引导员的牵引, 人前行的动力就在这样的对抗中不断消解, 而问题就在于两者之间缺乏信任, 如果, 两人之间有足够的信任, 那么, 在练习二中盲跑的学生就不会担心、恐惧, 引导员也不会感受到盲跑学生退缩不跑的阻力。但是, 信任又不是先天存在的, 需要相互的努力去赢得对方, 可以通过沟通、交流, 相互了解, 彼此认知, 同时, 能照顾别人、关心别人、体谅别人, 才能增进互信, 在互信中, 我们才有一个安全的、愉悦的环境、同学们才能踏实地读书、生活, 才能有一个和睦向上, 充满凝聚力的班集体。因此, 同学们要从今天的跑步中得到启示, 同学之间要多一点关心、多一点了解, 多一点信任、携手共进。
二、案例二
【器材】短跳绳4根。
【案例】把学生分成男生2组、女生2组, 每个组一条绳, 所有的组员单手抓绳, 绕操场跑一圈, 教师在学生跑之前提示: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跑步过程中的感受。然后, 组织学生练习, 跑完后, 请同学们谈跑的体会和感受, 有人说:跑不快, 有人说跑起来费力……, 教师追问:请同学们想一想, 并小组讨论, 运动能力与握绳的位置有没有关系?跑步的队形与跑速有没有关系?……是否有好的跑步策略?讨论一段时间后, 教师请各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形成本组的跑步策略, 再跑一圈。此时, 会有几处明显的变化:一是队伍会以纵队位置, 以绳为中心, 学生站在两侧, 单手抓绳;二是运动能力好的、跑步快的学生往往在队伍的最前面, 而一些相对弱的学生或在最后, 或穿插在队伍中间。……跑完后, 请同学们思考第二次跑与首次跑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回答:队形的调整避免了彼此的牵扯, 减少了内耗, 形成了纵向的合力;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在不同的位置, 有效借助优势力量带动弱势群体, 让每一个人因为集体的力量而变得更好, 弱势学生始终在集体力量的推动下拼搏进取, 为团队的荣誉释放自己的潜能;每一个具有很强运动能力的学生都始终在团队中默默地冲锋陷阵, 没有抱怨, 更没有放手单飞……。
教师总结: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合适位置, 只要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 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我们的集体、我们的团队就会越来越好, 我们每一个人也会因为集体、团队的进步而受益。然后, 再让男女生各合并成一组进行体验, 最后, 让全班学生合并成一队, 体会和感悟。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新方法 篇8
一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现状
1. 教师的教学模式
小学教育中, 教师的素质问题仍旧是制约学生学习水平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而小学语文教师虽然也是从大学校园中毕业出来的精英, 但是, 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 加上极个别教师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好, 所以,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拼音知识教授过程中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 没有立足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接受情况, 认为声母、韵母以及一些字母的发音情况靠死记硬背和不计其数的背写就可以解决问题, 但是, 即使学生当时熟记了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还有其他的元音字母, 但是在后续的拼音练习、汉字学习中依旧不会运用, 那就只能是徒劳了。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新生的心理状况和他们的认知水平, 以一种新的教学手法来讲授拼音知识和拼写技巧。看似简单的拼音却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 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学生的接受方式
对于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拼音的学习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他们在幼儿园学习的拼音知识大都是靠死记硬背掌握的, 又由于教师教授方法的刻板, 导致学生不能领会到真正的拼音知识, 枯燥的学习方式加上一次次地重复背诵抄写, 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此时学生心理刚刚进入懵懂阶段, 他们比较渴望学到新知识, 在记忆力方面, 还没有太多判断的能力, 主要是靠直观感受来进行认知活动, 所以, 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而教学方法越新颖越多样, 学生的思维开拓程度也越强, 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越深, 对于声母、韵母等拼音的学习, 更应该摒弃之前枯燥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 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气氛更加活跃轻松。
二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新方法
1. 图文并茂, 创设情境
在苏教版语文一年级教材中对于汉语拼音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的说明, 要求学生要认准认对声母、韵母, 并且可以熟练地拼写音节等, 其中在学习过程中有图文对照, 创设情境的学习方法;在汉语拼音部分, 有关于字母发音和字母书写的较为直观的图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要教授学生书本中所列出的字母图片, 还应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来对每一个字母都进行图片和字母的结合。
2. 学科结合, 融会贯通
一年级小学生所学课程除语数外等几门主课外, 还有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教授, 对于学生来讲, 音体美似乎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 学校和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在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融合进拼音知识的学习, 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 为学习创造更多的空间。
我们在小学中学习英文26个字母的时候, 老师就会教大家唱二十六个字母表的音乐, “a、b、c、d、e、f、g……”语文老师在教学生背诵字母表的时候, 也可以根据英语字母表的音调来让学生唱汉语拼音字母表, 而且现在市面上有一些专门教孩子学习拼音的歌曲, 教师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简单有趣的调子来教学生记忆。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拼音知识, 如“j、q、x”和“ü”之间的使用情况, 教师就可以将它们的组合情况编成儿歌, “小鱼小鱼ü, 见到j、q、x就掉眼。”这种想象生动的儿歌音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激发了学生思考的潜能。
小学生有好动的习惯, 一上体育课就显得更加活跃, 他们热衷于玩游戏, 所以体育老师可以让学生玩字母接龙, 按照声母、韵母的顺序来接龙, 如果谁接不上的话就给大家表演节目。还有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将字母的形态让学生表演出来, 这种方法在体育课上同样适用,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然后每组要根据字母的组合或者一个音节来组成对应的样子, 哪一组表现得好, 老师可以给予奖励。一堂体育课不再是学生无聊的做操时间, 也不是无止境的训练, 而是又有趣又锻炼身体的一堂课。
只有学校和各科老师经常进行沟通才能够将这些重要的知识点融合起来, 通过不同课程的特点再用一种新的视野来教授学生, 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结束语
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拼音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熟知学生的认识特点, 从实际出发, 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充分地运用起来, 将抽象的字母转化成为直观有趣的图像、音乐,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不仅掌握汉语拼音知识, 同时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开拓其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摘要:拼音是学好文字的基础, 学生对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语文课程的学习,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基础,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使学生熟练掌握拼音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符小莉.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践行探讨[J].语文学刊 (基础教育版) , 2013 (8)
探索护理美学教学新方法 篇9
1教学方法
1.1 精品欣赏
1.1.1 影片欣赏:
影片播放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深受学生喜爱。在播放前向学生提示欣赏基点, 如在讲授悲剧、喜剧时, 播放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奥塞罗》和卓别林主演的喜剧《摩登时代》片段, 引导学生在剧情发展变化中体会悲、喜剧的美感。
1.1.2 艺术作品欣赏:
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艺术美, 提高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在讲授音乐美的特征时, 我们选择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使其理解音乐的和谐美和情感美。在讲授形式美的法则时, 为学生播放《插花艺术》光盘, 了解礼仪插花的方法及表达不同情感花蓝的制作方法, 为学生今后美化病房环境打下基础。
1.2 案例对照法
采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 使学生在事物的善、恶、美、丑对比中体会美的真谛, 提高其自身的审美修养。例如, 在讲授“护理审美评价”时, 介绍在抗击“非典”中殉职的第39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叶欣的感人事迹。随后列举反面形象, 通过正反两方面案例的对照, 将护士朴实、无私的职业情感美深深植入学生心中[1]。
1.3 美学设计活动
我们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BL) , 由教师预先设计主题, 并将要求告知学生。在讲授“护理工作中的审美创造与审美感受”时, 提出“如何应用审美原则设计个性化的儿科病房?”这一问题, 要求学生利用美学知识, 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充分发挥想象力, 从病房色彩基调, 物品摆放, 室内墙面、地面的美化要求等方面对儿科病房进行设计[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最后由教师评价、总结。通过此项活动, 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 锻炼其将所学美学知识灵活运用于护理实践的能力。
1.4 基本礼仪规范训练
学习护士基本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是塑造护士职业形象的重要环节。组织学生观看《南丁格尔》原版片, 使其了解护理之母——南丁格尔对护士的要求及护士职业形象的发展史, 并播放《护士的礼仪举止》的光盘, 通过教师示范等方式让学生对护理基本礼仪有初步的了解, 最后安排2学时的分组训练, 内容包括护士的微笑、站行坐姿、下蹲拾物、持病历夹及推车体态等。在教学中, 我们还设计各种护理场景, 结合“角色扮演”、“护患沟通”等方法来考察学生对护理礼仪和人文服务理念的融合程度。如在练习推治疗车时, “患者”与“护士”相遇, 护士让患者先行。一组学生演练结束后, 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师生在互动的氛围中完成教学活动。
2结果
通过发放自制调查表, 对我院08级护理专业本科层次50名学生进行教学反馈抽样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 (1) 73.10%的学生认为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 与临床紧密联系, 最喜欢的教学方法依次是美学欣赏 (82.81%) 、礼仪练习 (47.37%) 、设计活动 (31.96%) 及案例对照 (24.42%) ; (2) 88.76%的学生感觉个人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变, 专业形象得到提升。
目前护理美学的师资多由专业教师担任, 从未接受过专业美学教育。因此, 我们的体会是:首先教师人文知识的积累、美学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其次实践教学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欣赏、实习练习的机会, 亲身体验护理的科学美、艺术美与操作美。
关键词:护理美学,教学方法,审美修养,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1]王秀红, 何利, 刘志燕.护理美学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 26 (23) :52-53.
教学新方法 篇10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 而是靠“做”会的, 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 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 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动口、动手、又动脑, 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 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 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 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 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 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 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 填补知识缺陷, 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鼓励, 而不轻易否定, 恰当指引, 想学生所想, 急学生所急之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 更是益友.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 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 十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 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 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一)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 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 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 既可以扩大知识面, 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二) 利用“做一做”,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 数学课堂是以教师的“教”为主, 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教师追求讲深讲透, 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学得苦, 教师也教得苦, 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 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 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 “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 指导学生利用纸片、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 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三) 利用“想一想”, 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 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 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教材安排的“想一想”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为课堂营造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
(四) 利用“试一试”, 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做”出来的, 不是“教”出来的.新教材安排“试一试”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 动手操作, 动口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有目标地探索和高度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才是形成其良好认知结构的基础.所以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应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而更应关注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其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才有可能改革创新出适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教师富有创造力, 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 自主地钻研探索教学规律, 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钻研;只有在充满生命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 师生共同参与, 相互作用, 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激发出创造的灵感.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篇11
一、阅读——创设情境与设疑导学法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境设疑导学法,即选择一定的媒体组合,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情境,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学会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播放组合媒体,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学生提出:“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我不及时作答,而是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二、精讲——观察释疑与启发引导的讲解法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以及教学内容既能接受,也不厌烦,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就会产生“他一定会用老一套方法来教的想法”。然后就平静地在那里等待,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当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氛围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地动仪精妙无双的结构难以理解,我采用组合媒体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人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学生在这种情境交融的状态中,对地动仪的精妙就一目了然,无须再言了。这种妙不可言的表现魅力是传统的课堂讲解所不及的。它足以打破学生心理的平静状态。使课堂活跃起来。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讲解,问:地动仪的准确度怎样呢?公元132年一天,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三天后陇西快马来报,那里发生地震。陇西在洛阳西500多公里,方向准确无误。再点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地动仪的认识不但深刻,而且完成了从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同时形成了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议论——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
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
四、练习——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练习法
学生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与“四段”学习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中消除学生的疲劳和厌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学情境和方法的變化,使学生的心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这种意想不到的学习方法,能打破学生学习的心理平静状态,使学习心理活跃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升华到新的境界,即向理性的升华。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新方法 篇12
1. 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增长并加强学生的历史观念,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让学生可以从历史知识中有所收获, 有所启迪。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当今课改的大潮中, 彻底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 摒弃长期以来的学生被动接受, 教师枯燥的读史, 实行问题引导、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师生探究、合作, 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 让学生参与并把握主动权, 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空间。学生兴趣所致, 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自然容易实现, 并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识到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并正确对待日常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制定出教学的相关策略, 符合教学的需求, 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良师、成长中的益友, 组织学生学习活动, 指出学生不足之处, 与学生合作, 让学生参与, 成为课堂的主体、主人。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把学习的自主权让位于学生。
教师在历史课中要融入学生, 给学生提供活跃的学习氛围, 启发指导其学习, 走下讲台来和学生一起讨论, 让学生多讲、多说、多议、多画、多写, 以学生为主体, 实现以教师为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讲、说、议、画、写行为转变为学生讲、说、议、画、写行为。
2. 教学风格
幽默风趣的人在各个场合都比较引人注目, 还能活跃气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幽默风趣的语言会变枯燥为有趣、变死寂为活跃、变紧张为轻松,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很好地和学生沟通、交流、合作。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了学生, 也使他们放下了紧张抵触情绪, 爱上历史课。当然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气氛, 在课堂上使用网络语言、诙谐幽默、现代的语言, 还能形成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愉悦学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喜学、乐听, 帮助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方引入一些合适的历史材料。随着课文内容的不断展开, 剖析设置情境问题, 让历史课不再单调, 变得引人入胜, 想继续探寻下去, 后来会发生什么, 将有什么启迪, 让学生思之而得, 不会因问题过易或过难而平淡无趣或知难而退, 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 训练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 听取学生不同见解, 针对每个学生做出相应点评, 不过分苛求学生的思维表达方式, 不随意打断学生课堂发言, 鼓励学生多讲、多议, 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 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创建营造和谐的氛围。每个学生因个性、个体差异有别, 仔细倾听学生讨论, 用赞许、赏识、包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
3. 教师素质
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外, 还要有良好的素质, 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同样的教师教同样的课程, 结果可能会有天壤之别,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受欢迎程度不一样。如何让学生喜爱教师并喜爱上教师教的课程, 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历史教师在培养完善自己学识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努力成为一个富有人格魅力、令人敬重的教师。学生更愿意亲近真诚、和蔼、宽容等有内在人格魅力的、有责任感的老师。这样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爱屋及乌, 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历史课程。
在学校我们看到一种现象:两位资质相同、教学水平相当的老师, 一位教学成绩很好, 另一位教学成绩平平。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教学成绩好的老师, 学生喜爱他的内在人格魅力, 懂得如何和学生沟通交流, 处事公正、随和;而另一位教师只是平淡讲课, 用旧有的“满堂灌”“一言堂”教学, 而让学生抵触老师而厌恶老师所讲授的课程。许多优秀的历史老师之所以优秀就是由于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自己的学生, 从而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保证了他们教学改革的成功, 也成就了一代名师。面对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 历史教师要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 建设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历史课堂,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新方法】推荐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新方法10-16
新教学方法培训总结08-28
新教材下教学方法06-24
新课改作文教学方法08-07
高中耐久跑教学新方法08-30
中学英语教学新方法09-25
新课程教学策略和方法11-19
会计教学的新方法01-06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新探10-17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新探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