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下教学方法

2024-06-24

新教材下教学方法(共12篇)

新教材下教学方法 篇1

1. 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它的政治性,忽视了它的“人文性”,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了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新课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则强调:“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新课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变得“有用”和“有效”。

以上是对新课标和新教材实施之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一个分析。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强调政治教学,忽视人文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教学;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对课外生活的指导。这种固有的、旧的教学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开展与实施。这说明,许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对教材与课标的理解不够透彻。

2. 解决的方法

2.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改变传统的以说理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问题、情景或案例为基础,以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新教材的使用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使生生之间也互动起来进行合作学习。

2.2 强调自学。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后,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并实施自学。教师要给学生以充足的自学时间,为课堂双边互动做好积极准备,否则“欲速则不达”。总结过去失败的教学实践,我得到的最大教训就是学生思维的速度、表达的能力不能适应要求。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种现状就一定能得到解决。

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与教材有了基本“对话”后,教师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或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谦逊的品格和团队合作精神。

2.3 实施体验式教学。

新课标和新教材实施之后,必须改变初中思想品德课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原有的知识不能再实行死记硬背的策略,要重视体验与实践,社会规范也只能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与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体验,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

2.4 实施情景式教学。

教师要学会设计和利用情景来教学。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社会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意、行的最佳统一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教学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模式。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直接经验,提升学生的直接经验。教材上的资料、图片都可构成情境,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的电影、音乐、课件等是一种情境,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剧也是一种情境。

2.5 多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园以外的领域安排一个主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特点的活动,以达到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和陶冶情感的目的。

综上所述,新课标与新教材实施之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转换思维,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懂得什么是新课标,什么是新教材,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从使用了新教材之后, 在一线教师的努力下,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了一定的变化, 部分地实现了新课的目标。但是, 由于对新教材的理解与新课的执行不够,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本人针对新教材下思想品德课出现的问题作几点探讨。

关键词:新教材,课堂教学,问题,探讨

新教材下教学方法 篇2

1. explain to sb. sth.=explain sth. to sb. 向某人解释某事

2. explain oneself 说明自己的意思

3. in relation to 与……有关

4. lie off 位于 (相差一段距离)

5. lie to 位于……

6. lie on 位于 (强调接壤); 位于……的河畔

7. on your father’s side 父系的,你父亲的血统

8. be made up of 由……组成

9. be made into 被制成(由原料制成)

10. be made from 由….制成(看不出原料)

11. be made of 由….制成(能看出原料)

12. make up 占据空间

13. be surrounded by/with 被……环绕

14. rain quite a lot 多雨

15. deep blue 深蓝色

16. have a natural deep harbor 拥有天然的深水港

17. a very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自然风光优美

18. be famous for 因……闻名

19. such as 例如

20. take possession of 拥有……

21. settle mainly on the North Island 主要在北岛定居

22. be marked with 标有……记号

23. sign an agreement with 同……达成协议

24. compare…to… 把……比作

25. stand for 代表

26. plenty of 大量;许多

27. be native to 原产于……

28. be of high quality 质量很高

29. be careful in (在某方面)仔细

30. prepare for … 为……作准备

31. the same size as 同……一样大

32. a mild sea climate 温和的海洋性气候

33. make electricity 发电

34. in bold 粗体地, 加粗地

35. refer to 关于; 提到,涉及; 查阅

36. turn to 开始, 着手

37. go sailing 去航海

38. go camping 去野营

39. on the coast 在海岸线上

40. off the coast 离开海岸线,沿海

41. attract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Unit 19 Modern agriculture

1. make a decision 做决定

2.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传统农业

3. on this arable land 在这耕地上

4. one-family business 独户单干

5. use electric pumps in irrigation 使用电泵灌溉

6. develop new techniques 开发新技术

7.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增加农业产量

8. control…with computers 用计算机控制……..

9. over time 长期以来

10. as well as 也;还

11. be short of 缺少;不足

12. a variety of 种种

13. instead of 代替

14. next to 隔壁;紧挨

15. pass on 向下传

16.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一代又一代

17. at sunset 在太阳落山时

18. make use of 利用, 使用

19. as…as possible 尽可能……

20. bring in 带来, 引进

21. in the 1980s 在20世纪80年代

22. international exchange 国际交流

23. be harmful to 对……有害

24. be friendly to 对……友好

25. depend on 依靠, 依赖

26. the shortage of 缺少

27. in earth 在土壤中

28. in other words 换句话说

29. get ripe 成熟

30. a variety of 各种各样, 多种多样

31. in poor soil 在贫瘠的土壤中

32. at the right time 在合适的时间

33. sow seeds 播种

34. go against 违反, 反对

35. the condition of the soil 土壤的条件

36. remove weeds 除草

37. year after year 年复一年

38. have an effect on 对…….有影响

39. move around… 迁移

40. lead to 导致

41. change into 把…改变为…..

42. a waste of time 浪费时间

43. in one’s opinion 以某人…….的观点

44. do research into…. 对…….进行研究

45. carry out 了 进行

46. devote to… 奉献

47. have a long history 有悠久历史

48. be a practical guide to…. 实用的….指南

49. plant wheat close together 密植小麦

50. harvest good crops 丰收

Unit 20 Humor

1. an one moment 在一瞬间

2. in a moment 一会儿

3. at that moment 在那时刻

4. at any moment 随时

5. at the moment 眼下

6. for the moment 暂时

7. a wide audience 广大听众

8. in the same way 用同样的方式

9. play on words 用双关语

10. the way of doing 做某事的方法

11. cut in 插入

12. enrich one’s life 丰富某人的生活

13. act the role of 起…….作用,扮演….的角色

14. act out 表演扮出

15. in total silence 完全沉寂

16. lay sth. down 放下某物

17. knock sb. off 把某人从---上撞下来

18. go on doing 继续做 某事

19. go well 进展顺利

20. look on as 把-看做

21. date back to/from 追溯到---

22. have --- in common 与-有共同之处/共用

23. intend to 打算做……

24. on the stage 在舞台上

25. by way of 以……的方式

26. make fun of 取笑

27. an amusing story 令人发笑的故事

28. roar with laughter 大笑

29. even if 即使, 尽管

30. entertain the audience with 用……逗乐观众

31. a flow of fun 延续不断的乐趣

32. art form 艺术形式

33. quarrel over small matters 争论小事

34. be on good terms with 同某人关系好

35. in the other direction 在另一个方向

36. drive off 把车开走; 赶走

37. shout at sb. 冲某人大喊

38. in surprise 惊奇地

39. be angry with sb. for sth. 因某事生某人的气

40. get confused 搞糊涂

41. all the time 一直,总是

42. at the same time 同时

43. from time to time 间或,时常

44. in time 及时

45. on time 接时

46. at a time 一次,每次

47. at times 有时,不时

48. ahead of time 提前

49. once upon a time 从前

50. take one’s time 慢慢来,不着急

51. at one time (过去)有个时期,一度,同时

52. have a good time 玩得高兴,过得愉快

Unit 21 Body language

1. get through 通过,接通

2. express one’s thoughts and opinions 表达某人的思想和意见

3. ask for 向……要

4. thanks for 感谢……

5. help sb. with sth. 帮助某人做……

6. feel down 闷闷不乐

7. communicate with 与……交际 …

8.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

9. spoken language 口语

10. learn about 打听…

11. make a circle 成一圈

12. index finger 食指

13. be used to do 被用来做……

14. vary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15. shake one’s head 摇头

16. communicate with 与某人联系, 通信

17. look directly into someone’s eyes 直视

18. rest one’s head on the back of one’s hand 把头靠在手背上

19. get through difficult situations 摆脱困境

20. nothing better than 没有比……更好

21. hold up 抬起, 举起

22. make a face 做鬼脸

23. in order 按顺序

24. avoid doing sth. 避免做某事

25. feel confused 感到困惑

26. get into contact with sb. 与某人取得联系

27. make contact with sb. 与某人联系

28. be in contact with 与……有接触

29. lose/break contact with 与……失去联系

30. lean against 斜靠

31. ahead of 更前 更早

32. give sb. a hand--do sb. a favor 帮助

33. manage to do=succeed in doing sth. 努力且成功的做某事

34. on a crowded bus 在拥挤的汽车上

35. carry a very heavy suitcase 提着很重的手提箱

36. fold one’s arms 和抱双臂

37. vary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文化与文化不同

38. look directly into one’s eyes 直视某人的眼睛

39. make a circle with one’s thumb and index finger拇指与食指做成圆形

40. shake one’s head 摇头

41. have opposite meaning 有相反的意思

42. stand close to 靠近某人站着

43. a visiting friend 一个来访的朋友

44. greet with a kiss on the cheek 以轻吻面颊欢迎

45. press one’s palm together 紧紧的握手

46. rest one’s head on the back of one’s hand 把手靠在手背上

47. move the hand in circles over the stomach 用手在肚子上画圈

48. pat one’s stomach 拍肚子

49. find friends in a world of strangers 在一群陌生人中找到朋友

50. tear down walls 推倒墙

51. express almost any emotion 表达几乎任何一种感情

52. start a conversation 开始一段对话

53. smile at oneself in the mirror 在镜子中对自己微笑

54. see the smiling face of a good friend 看到好朋友的笑脸

55. occur to sb. 使某人突然想起什么事情

56. focus…on… 把……集中于

57. hold up 举起;拿起

Unit 22.A world of fun

1. learn about 了解到

2. combine…with… 把……同……结合起来

3. be divided into 被分成

4. take off in a rocket 坐火箭起飞

5. fly a helicopter 坐直升飞机

6. alien creatures 外星人

7. outer space 太空

8. bungee jumping 蹦极跳

9. be based on 建立在…基础上

10. become popular around the world 在世界上受欢迎

11. risk injury 冒受伤的危险

12. thrill rides 动感电影,令人激动的乘车

13. through darkness 穿过黑暗

14. free-fall ride 自由落体车乘

15. step into 走进

16. cut off electricity 断电

17. an amusement park 一个娱乐园

18. across the world 横跨世界

19. race against 同….比赛

20. focus on 集中于,聚集

21. be in danger 处于

22. a theme park 主题公园

23. take the shuttle 乘往返的汽车

24. scary rides 可怕的乘车

25. be creative 活泼的

新教材下教学方法 篇3

(一)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新教材的内容与現实生活更加贴近,在增强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较强的号召力与感染力,比较容易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新教材由“朋友”这一话题人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设计了一系列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好朋友的定义与标准是什么?”学生进行讨论再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朋友观。此外,教材中还有大量高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中外的影视名人、体育赛事和体育明星、乡村音乐以及信息技术等等,这些内容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口语教育的优越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存在“中国式英语”、“哑巴英语”等问题,证明学生在学校所学的英语——尤其是口语表达和地道的英语还有一定的出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学生在表达喜欢做某件事时,都会使用“I like doing sth"或者"be intereted in do,ing sth”等句式,而新教材中出現了“rm into classical music”的用法,“be into”这种非正式的口语表达旧教材中均未涉及,所以新教材在这个方面做了补充。此外,新教材还强调引导学生由美学的角度、文学的角度对英语这种非母语语言进行欣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的语言之美。例如在“Jeff dragged her towardsthe house”一句中,其中的“drag”和“pull”的意思非常接近,但是教材选择了drag而非pull,这样洪水汹涌而来的势头就生动形象地体現出来了。

二、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与方法与新教材不符

高中英语新版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均比较新颖、独特,所以英语老师要从观念上做到彻底改变,从而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教材的特点。但是一些老师由于习惯于旧教材的教学方法,所以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讲授语言知识点或者语法知识时断章取义,甚至和新教材的理念背道而驰。

(二)对新教材的理解错误

也有一部分老师对新版英语教材研究不够透彻,所以出現理解片面或者错误的问题。例如有些老师就片面地认为,高中英语新教材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口语,所以对学生读、写、听能力的训练就有所忽视,导致学生英语水平发展的不均衡。此外由于在处理新教材时强调对教材的重组与创新,所以一些老师在没有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盲目地重组或拓展,于是出現少教知识点或者把重要的知识点当成次要知识来教的问题。

三、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策略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指要严格遵循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的原则来进行,即以教材为根本,对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或者把教材中与教学实际不符的内容进行替换或调整,对某些内容做缩编或者扩展。此处所说的以教材为基础是要充分尊重教材的价值及其不可取代的系统性、典型性以及基础性等特质。

(二)老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以往的英语课堂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及生理发展特征不符,而且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新课程改革就强调学生主体性的理念,老师是教学主体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演讲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引导其进行探索和体验,掌握发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利用各种渠道、教研会等对教材做深入的研究,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组与创新,更新教学手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情境教学符合新教材生动活泼的特点

高中英语新教材的使用语更加灵活多样,图文并茂更为直观。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要求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用”语言,而非单纯的“学”语言。情境创设是发生交际活动的社会背景,语言的理解通常是置于一定情境下的。老师可以利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更为贴近,使得语言操练处于一个真实感较强的情境中。并且情境教学法也是广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台上表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融入角色,享受英语所带来的乐趣。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教材下教学方法 篇4

一新课程背景下, 教学内容的改革

1. 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和已存在的知识经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一理念的提出, 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 重视学生自己的经验,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形成灵活的思维观念。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课程教学要跳出只关注数学学科内容体系和结构的怪圈, 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 选取对学生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 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

2. 教学内容是个动态的过程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题, 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基于这个观点, 我们把数学课的学习从经验引申到概念进行强化。通过熟悉的事物作为数学学习的入口, 让学生通过再创造的过程, 加深对知识体系的了解, 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地顺利进行。

二新课程背景下, 教学方式的转变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和着重点。课堂教学的关键应在于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吸收, 这就要求教师在转变课堂角色的同时还要善于利用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 更好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的行列中, 从根本上提升数学成绩, 提高数学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 为了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新的教材, 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僵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 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数学课堂的效果。

2. 培养合作学习的方式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想要学好数学, 光凭自己的能力不能登峰造极, 学习本身就包含了知识的融合与碰撞, 所以, 我们需要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进行学习, 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这就形成了合作学习的方式, 它要求学生在小组团队中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聆听别人的意见, 学会相互接纳与帮助, 进行反思与总结。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宽度,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合理地进行分组, 采用异质分类的原则, 在小组内形成一种互补的状态, 小组人数最多不要超过6个人。其次, 明确角色, 小组合作中, 只有学习操作者和学习检查者这两种角色, 当一位同学发言时, 其他的同学要认真聆听, 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分析和评价;在全班发言时, 小组成果要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进行阐述, 当然小组内部角色之间是相互转换的。再次, 确定任务, 任务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最后, 整合交流,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家进行思维交流, 开拓学生看问题的视角, 以便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主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1. 落实新课程的重要思想

教育事业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输送的重要渠道,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人才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事业需要不断地进行革新, 使其顺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 不断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让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 增长见识, 提高能力。

2. 提高学习效率, 完善数学课堂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加强初中数学课堂与新教材的适应性, 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学习效率的提高, 学习氛围的活跃, 有利于增强数学课的魅力, 从而完善数学课堂。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意在说明,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新教材相适应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新教材

参考文献

[1]陈俊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 2009 (12) :73~74

[2]裴洁.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过渡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3]王舒琳.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的调查及教学指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3

新教材下教学方法 篇5

一、新教材具有较强趣味性

新教材有着丰富的趣味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这大大地增强了物理课堂的核心凝聚力。新教材将对学生物理兴趣以及好奇心的培养放在首位,以避免学生在不断转难的知识学习中出现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举例来说,必修2第四章第四节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利用蹦床运动来说明动能与势能二者之间能够相互转化,继而引入课题,由于蹦床运动与日常生活相距较远,学生理解不深,因此会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为学生用多媒体播放蹦床运动比赛的画面,用激烈的比赛来调动学生的探究情绪,通过观看比赛引入课题,教学效果会更好,课堂气氛也更热烈。

二、侧重于学生的实践经历

新教材更加重视学生实践经历的积累,比如说“自感”教学时,教师先用导线将自身同两节干电池进行串联,并邀请一位学生进行尝试,结果显示没有安全问题。然后让十位学生牵手,再用导线将大家同日关灯的镇流器、2节干电池进行串联。当开关闭合时,学生会说并没有任何感觉;而当开关瞬间断开时,学生则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反应,跳起来,快速地将导线丢开。这个实验过程突出了学生亲自经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强烈的冲突,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三、新教材突出时代性与基础性

全面到来的信息时代也使得人们的职业更换速度加快,知识的更新换代在提速,也要求我们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更加的全面与深刻,因此我们的学生必须就必须要掌握扎实的的基础知识。然而我国的高中教育在课程内容方面一直处于一种繁、偏、难、旧的状态下,特别是在应试考试的恶性循环中,许多教师错误理解教材内容,教学行为出现了偏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真正人才的培养。为了促进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做出了一定的改变。

举例来说在《物理必修1》中,有关“运动的描述”这一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质点、速度、位移、加速度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这一内容中,教材不仅吸纳了国外教材的精华,对这一系列知识点加以细致的描述,更侧重了概念发展的循序渐进和逻辑思维,并能够在概念的描述中传递出物理学的研究思想。 四、新教材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与内容总量

新教材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摒弃了传统教材的“繁”与“难”的设计手法。在新、老教材的对比当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新教材在这一方面的重点突破。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更减轻了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们重拾对物理学习的信心。此外,由于课堂教学中不再需要耗费长时间进行重点和难点的反复讲解,也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空出了宝贵的时间。

五、新教材能够联系实际,突出主干

新教材将一些非重点内容做了淡化,这样一来就使得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框架、脉络更加清晰,更好地突出了主干,比如说删减气体的实验定律和透镜成像的公式,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相对独立的,在力学体系中也有所研究,因而为了更好地突出主干作用,做了必要的删减。而这样的设计思想同样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好的启示。物理教学总的来说要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要着重于知识的引导与分析,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师在习题的讲解过程中不要从头到尾没有头绪的重复性讲解,而是要侧重讲解那些具有代表性,并且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与潜在思维的问题,而不是长时间拘泥于某个重点、难点问题去灌输式的.讲解。

六、新教材的突出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兴趣

我们的教学如果触及到了学生的情绪与意志,发现了学生真正的需要,就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持久性、探究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感悟等都必须要依赖于学生对物理科目的情感支撑。因此可以说关注学生的体验就必须要以学生的活动与经验为基础,要以学生的身心投入与积极参与为基本前提。因此,新教材充分地考虑让学生真实地去“接触”具体事物,通过实际经验去发现问题之所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调动他们去深入研究物理知识。

七、新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中融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新教材的设计巧妙之处还在于融入了一定的研究型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助益,它的设计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大量体的知识,而是能够侧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新教材为我们当前的物理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教材深化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让传统物理教学转变为兴趣物理教学,从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新教材,让同学们能真正的地去体会新教材,继而爱上物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早立.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1993.(9).

[2]扈剑华.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6).

[3]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7.

浅谈新教材下的化学教学 篇6

一、新教材内容的变化

对于初中化学新教材和原来的教材相比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地方,在许多方面都做出了改变。新教材一改过去教科书的严谨、抽象,在每章均有章头图和引言作为本章内容的导入。新教材每章都附有许多不作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和图片,供学生课外阅读,以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的应用以及与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联系。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化学实验也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同学讨论,以学生为主。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从其发展历史来看,主要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为少数学生的化学课程,另一种是为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在于打破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向“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上转变。课程的组织应该以学生经验的增长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的体系为中心,提供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教学应该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教材列出的许多演示实验以及学生探究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怎样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益?”“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怎样的教学才是学生能接受的?”等问题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教师在教学方面应该怎样做到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方面转变。

三、对科学使用新教材探讨

了解了新教材,教师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理念。初中的化学教材书上出现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实验,还增加了许多阅读,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更好地应用这些教学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比较轻松愉快。新课程要求老师用教材去教授学生知识,不是教学生书上的特例知识。新的教材观要求教师不再把教材当作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和对象,而应把教材看作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介,教材传递的是一种学习方法。

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基础,教师必须先了解教材,只有在完全了解了教材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了解知识的重难点,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地研究教材,为教学做好铺垫。教师还要精心研究教学中需要的知识,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过程,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

四、科学使用新教材需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在哲学家的眼里,反思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人的成长离不开反思。教师在教学后进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通过回顾事先对教学所做的准备和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发现预先的教学设计与真实的课堂教学之间存在哪些差

距,从而进一步认清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的经验是教师的宝库,开启的钥匙就是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才能更好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改善教学设计观,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教学实践水平也会逐渐得到提高。总之,教师应该做到对教材灵活地使用、扩展、调序甚至做必要的删减,以适应教师自己教学的

需要。

五、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教师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对于理论讲解型的课堂已经不再感兴趣,反而对于一些操作性、探索性比较强的学科会产生比较大的兴趣,对于化学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中。有老师这样说:其实在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阶段的教育中最不好教的就是初中教学了。今天大部分的老师都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介于成年和未成年之间,学生对于许多事情都是朦胧的,看问题都比较简单,但是他们又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理,往往做事不考虑后果。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及时地引导和利用。

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个人素质对于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很好的人格魅力和素养。新教材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及优秀的教育思想素养,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加有效,学习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教材下教学方法 篇7

一、提高认识, 转变教育思想

新教材按照新世纪对青少年的要求,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入手, 展开一些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穿插了一些阅读材料, 设置了一些让学生思考、实践与自主探索的栏目。不同层次的习题, 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各种形式的问题及课题学习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学生聪明才智与数学能力的机会。从整套教材提供的上千个具体情境, 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丰富的资源, 我们绝不能“穿新鞋, 走老路”, 更不能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新课标、新教材, 以免出现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 影响升学率的思想。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 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生活实际出发, 以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学习主题,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考、交流、探索获得知识, 形成其技能, 发展其思维, 这将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它学科的联系, 突出“数学化”的过程。因此, 切实了解教材, 熟悉教材, 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实际情境, 不要认为这浪费了我们宝贵的“满堂灌”、“题海战术”的讲课和训练时间。当知识内化, 形成能力时, 才是真正解放了教师, 锻练了学生,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 富有个性地学习, 创新和实践。可见, 真正了解了教材, 转变教育思想, 是用好新课标教材的前提;更是真正完成由应试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

二、认识新教材是循环上升、不要求一步到位的

对于新教材, 老师们总有一些想法:这么多的内容, 如何能够完成呢?能应付统考吗?认为个别章节内容要求较低, 没有繁难的内容, 而且概念的陈述或法则的呈现很少出现黑体字, 与传统教材相比, 内容有所删减, 许多概念性的东西都没有到位, 心里没底, 就把旧有的知识又给学生补充进去了, 教学中随意增加例题和习题的难度, 随意提高要求, 不控制内容的深广度, 从而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通读全套教材, 经过实际的教学, 可逐步意识到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是自成体系、循环上升的, 打破了旧有的体系, 而为学生建立了一个新的更为完备的知识系统, 这种安排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三、转变课堂模式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过程, 从而更好在理解数学的意义, 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建立数学模型, 诠释应用与拓展模式展开而进行。如:在讲合并同类项时可设置情景:

出示不同的教具如:三角形、圆柱、书、本子、动物形体等, 要求数出每类的个数, 以类比的方式引出同类项问题, 形象生动, 便于理解掌握。这能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及善于观察、归纳的数学思维品质。

2、开展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开展数学活动, 进行探究式教学时, 不能只为活动而活动, 为探究而探究, 一定要带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 而数学学习决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 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体会与提高, 甚至进一步的研究。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部分 (边或角) 分别对应相等, 那么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呢?不能只是放任一节课让学生不停的画, 画完了事, 或是按照教师的预先安排, 都能画出“SSS、SAS、ASA、AAS、HL”就万事大吉, 甚至草率了事, 那么这样的课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不能有效地呈现出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思想。实践当中, 教师应安排一系列问题, 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与思考, 允许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错误, 应当把错误当做学生积极参与和共同构建知识过程中必然伴随的现象。如创设问题情境:

(1) 你猜想能画出哪些图形?

(2) 分四人或六人一组动手画想像的图形。 (充分利用分组实验)

(3) 能用语言描述你画的过程吗?

(4) 为什么这样画?

(5)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其他的图形?

(6) 你或你们画的图形重复或漏画了吗?

(7) 你选择的三条线段画三角形都成功了吗?为什么?

利用环境逐步深入, 通过实践, 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完全归纳法的局限性, 在课堂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的情况, 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 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发展。最后, 从中总结出一些同学的经验, 引导学生正确分类, 归纳上升成为规律理论。这样, 虽然打破了常规的教学课时等因素, 但是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实现“数学化”的过程。同时也打破了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讲解方式, 提高了效率, 保证了质量。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原国家教委一领导说过:“教育思想的转变, 是用好教材, 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我们要做到不拘泥于教材被习惯性思维所束缚。如:在讲《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时, 教材中是把一个立方体沿着圆锥的母线剪开成平面图形, 让学生放手操作, 并相互交流能得到几种平面图形。实际中, 我尝试了上课前让学生按规定准备了一个扇形和一个圆形 (由硬纸板剪成) , 上课时让他们用胶布把扇形的两条半径先粘在一起, 再和圆粘连在一起, 成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先思考它们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再试着把它们展开, 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实践, 他们很快就明确了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 并重点理解了圆锥侧面积中扇形的弧长就是圆锥底面的周长。因此, 作为教师, 应该深入探索、大胆创新, 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4、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应在运用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正确运用公式 (如弧长、扇形面积公式) 进行计算的基础上, 要指导学生运用计算器完成较复杂计算, 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中应当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 (虽然目前的中考等考场上不准使用) , 还应鼓励学生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

浅谈新教材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篇8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新教材在阅读目标的情感方面,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尤其是低年级。第一学段的第一个阅读目标:就是“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兴趣”, 最后一条是“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第二学段则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因此, 我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如, 学完了叶少翁的《游园不值》一诗后, 向学生推荐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郑振铎的《燕子》、朱自清的《春》等名家作品,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同是描写春天景物的不同手法。接着, 利用空余时间, 组织学生阅读谜语故事、童话故事等。让学生沉迷于课外书籍之中。同时, 在班级内建立“图书角”, 组织学生把自己看完的课外读物放到“图书角”上, 让大家一同分享。此时, 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不少, 乐趣也有很大的提升。其次, 在教学中, 不定期的举行“讲故事”比赛, 评出故事大王, 学生不仅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找到了快乐, 也品味到演讲后的喜悦。因此, 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最爱。与此同时, 引导学生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 (1) 浏览; (2) 跳读; (3) 摘记; (4) 旁注。引领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途径:书刊、报纸、上网等。最后, 在阅读教学中, 经常向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读文本进行小组讨论,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阅读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低年级阅读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两基”, 为学习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阅读中字、词、句、段、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1.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自主识字、写字训练

新教材中提倡“随文识字”, 要求“识写分开, 多认少写”的原则。因此, 在我教学中, 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引导学生学会用各式各样的识字方法 (如, 新旧迁移、故事引入、拆字等) 去识字、写字, 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识字、写字时, 常用一些语言来鼓励学生。如, 把“字”比作“菜”, 问:你“煮熟了”吗?就是记住字了吗?“味道可口”吗?好吃吗?就是“字写工整、漂亮”了吗?“吃完了”吗?就是字写完了吗?从而调动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记字的积极性, 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2. 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贯穿于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之中。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 由于语言感受和理解能力较差, 所以, 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词句的训练和引导, 培养其能力。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理解词句, 并把它积累起来。

3. 感知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说话或写一段话

如, 《走马灯的奥秘》一文中:“他越看越入迷。一连串的问题, 争着往他脑子里挤。”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茅以升, 体验句子及句中词的美, 并引导学生模仿说:“……一连串的问题, 争着往他脑子里挤。”再如“虽然他没有完全弄明白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 但科学的种子已经播进他幼小的心灵。”通过本文的学习, 联系前文的知识, 在不断地朗读中体验到“科学的种子如何播进他幼小的心灵。”

三、注重个性化的阅读, 培养创新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教学, 并不是教师的直接授予, 让学生跟着教师走。事实上, 一篇课文, 有多种读法和不同体验, 可以出现多处意义。“兵家读之为兵, 道家读之为道, 治天下国家者读之为政, 无往不可。” (清·薛雪《一瓢诗话》) , 可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现代化的社会中,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因此, 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提倡多角度、多方位、创新性的阅读, 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能、技巧, 展示其个性化、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才是关键。

1. 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质疑问难

教师不能把课文“嚼”烂喂给学生, 应该让学生亲自在咀嚼中消化, 落实自主、独立、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 当学生遇到难题、难点时, 教师应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 解决不了的, 师生共同解决。同时, 学生在提问题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度”。

2. 尊重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阅读教学时, 要尊重并鼓励学生说出个人的阅读感受, 不要人云亦云, 要让学生看到别人在文章中没有看到的景象。这样, 就能把书读活, 书跟人之间的交流也就形成了。只要方向性没错, 理由充分, 就可以有不同的体验。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调动其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教材下教学方法 篇9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扩大, 我省苏南地区很多家长的对子女的教育观点发生了变化, 职业教育在南方倍受家长欢迎。而在我们苏北地区比如徐州地区, 只要学生过了普通高中投档线, 家长惟恐断送了孩子的前程想尽办法也要让孩子念普通高中因而很多徐州职中生的中考分数在200~300之间, 甚至没有中考分。笔者对本学校2012届新生中考做了一个调查研究发现;500~600分之间的学生占大约5%;400~500分学生占25%左右;300~400分学生占24%左右;200~300分学生占41%左右;大约6%的学生没有中考成绩。而由于教育观念的滞后, 很多家长仍会让孩子选择对口单招, 这让我们的职业教育举步唯艰。高考本科上线率很低, 无法提高对家长的吸引力, 更难以形成生源质量与成绩的良性循环。反之, 苏南地区各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大幅提升。常州等南方城市录取中考生的最低分数均在500分以上, 有的甚至仅低于当地重点高中分数。高起点高回报, 南方本科录取率均在70%以上, 这与我们没有本科或者个别专业有可怜几个本科相比相差甚远。

二、2011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教材进行变更后的使用情况

这是基于全省整体职业教育现状下经过反复探讨与研究出台的一套具有贴近专业特色特征的教材。新教材强调了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 这不仅是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应用, 设立Real life skills模块锻炼学生的综合利用语言能力。当然, 新教材也存在着和教辅脱节现象, 需要补充的内容很多, 尤其是第三册英语 (服务类) 在高一教材的基础上删掉了语法部分, 对于对口单招的学生来说内容过于简单, 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高考需求。

高一教材使用的基础模块中单词这一块即兼顾了对初中阶段已学习单词的复习又加入了部分新单词, 很适合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使用。听力部分是我们感到很麻烦的一部分, 原来配套使用的磁带使用方便简单, 不占用过多课堂时间。光盘的使用固然更现代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不便之处;比如要带电脑甚至外植播放器在操作的过程中时间占用比例过高;学生反复听仍听不懂在老师提示下仍不能反映。后来我就在课前印刷听力材料并分发给学生在课前预习。在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句子并解说重难点词汇, 举例示范, 实题操练, 带读纠音, 听说结合。读写训练更贴近现实生活, 更简单易于理解, 且减为一篇文章。优点是适合就业学生的学习, 但不利于参加高考学生的知识面的扩大词汇量的丰富, 文章相对教难理解生词很多, 两篇文章的剃度过大。而且Real life skills本地区学生实际操作起来有困难, 很难真正使学生从这些实际活动中得到提高。针对这一点, 笔者结合学案的使用采取了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方法;反复带读, 口头造句;用汉语翻译全文;用英语概括全文;用英语复述全文;用英语书写感想。要求学生准备笔记做好记录随时检查。教学反馈;学生的句子支离破碎词不达意, 但反复训练能仿照造句, 有个别学生能背诵课文片段。Language in use语音语法部分在整个高一部分都是对以往所学时态语音的复习, 而词汇部分是加强对本单元重点词汇的理解和使用。在这一部分我采取了利用课本;补充训练;以练为主;补充讲解点评的办法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所改变和提高, 很多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比如, 在一堂英语课上我让学生用be sure to (表示推测) 造句。一个学生的回答是;He often works hard , so he is sure to successful in the future .我问另外一个学生这个句子有没有问题?他想了一会说successful 是形容词不该放 to后, 该用动词。我问他动词该怎么写, 他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想不起来。我就问其他同学成功的动词怎么写, 下面展开了讨论, 后来一个同学告诉我了正确答案。我问可以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比如用成功的形容词。一个同学在提示下说出了另外表达方法He often works hard , so he is sure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future.而这时候另一个同学问to后为什么用be…由此看来我利用恰当的方法引导, 逐渐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导已经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中职生英语学习现状及策略

为了对2012高一新生有个比较准确的了解我对一些学生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我把一百份材料发给我所带的班级学生, 让他们如实填写相关内容。通过对有效问卷的研究结果发现中职生普遍具有文化成绩低, 缺乏自信心, 习惯差等特点。这从几个问题的回答上有所体现。

问题1:你讨厌英语吗?回答“是”的占85%。

问题2:你最喜欢的科目?回答“英语”的为1%

问题3:你认为英语难在哪里 52%说听不懂;41%说记不住;还有2%的说不知道。问题4、你为什么到职业中学来上学?回答‘没办法’的竟占78%。90%中职生自认为被人看不起。

针对这一现状,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采取了如下些策略:

1.赏识教育, 树立学生自信心

关爱学生, 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每点进步, 孩子们其实挺在乎表扬的。

虽然在学校受表扬的机会不多, 但事实上, 这些孩子并非对表扬无所谓。比如我检查学生的背诵, 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我的鼓舞下断断续续的背出了第一小段, 我带领全班学生给他热烈的鼓掌, 他当时脸红了。在之后的英语学习中我发现他改变了很多, 成绩再一点点的进步。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对自己成绩的肯定, 多表扬无疑是中职生心灵的一剂良药。

2.管理从严, 普及教育知识面要宽

部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意志力较差。规范的管理和要求有利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严密的监管措施有利于巩固和坚持。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

3.言传身教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首先严格要求自我, 身体力行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所以, 要重视家庭教育。有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 对孩子的爱和关心不够, 或者教育方式粗暴简单不和孩子做必要的沟通, “问题学生”“问题孩子”占据比例增高。因此, 我很注重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 充分了解学生的心态和家庭情况, 让学生体会到爱的作用和自我的价值自己的责任。

摘要:江苏省职教新教材从2011年开始投入使用, 效果如何仍处于摸索阶段, 笔者在中职英语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现状探寻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教材,中职英语,教学现状,探究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

[2]江苏省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凤凰传媒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

新教材下教学方法 篇10

一、单元整合,比较类文

在语文教材中,若细心观察,当能发现,课本上每一单元的课文都非随意整合起来,凑成整体。每一篇文章的选取,每一个单元的组合都绝非偶然,都是历经教育专家的修改。各个单元的课文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教学时依然孤立地进行单个课文的讲解,岂不辜负教材编纂者的一番苦心。因此,在实施语文教学前,要先以宏观的眼光统筹整个单元,明晰各篇文章间的关联,再精心备课,把握单元整体实施教学。课堂讲解时互相借鉴或对比各篇文章的意境和内涵,让学生在更宽阔的视野中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不必直接进行逐篇文章的讲解,可统合单元内的四篇文章,了解本单元要讲解的内容,以全局的眼光进行授课。这一单元有《全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四篇文章,这四篇文章中,有三篇描写了祖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另一篇则介绍了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异域风情。虽然各篇文章描写景物不同,写作手法不同,但都是属于景物描写的作品,抒发了作者热爱美景的思想情感,而各篇文章不同的描写手法,则为学生对于风景的描写开阔了思路,会让学生在各种风格的描写手法的对比中,对各篇文章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在语文教学中,每个单元的课文具有不同特色,若能善加把握单元内课文间联系,必能为语文课堂增色不少。

二、读写结合,全面发展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又说,“实践出真知”。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只有让学生“读”“写”结合,才是实施语文教学的正途。而如何更好地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力,无疑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关心的问题。写作训练自然不能盲目进行、随意定题,这样缺乏目的性,效果也不会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时常让学生模仿课文中作品某一部分的描写,或是以课文中的某一情境为题,让学生自由创作,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升华语文素养效果颇佳。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珍珠鸟》时,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基础知识和文章内涵进行品鉴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他们回忆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小动物,然后讲述真实的经历,或是自己编造一段小故事,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创作一篇文章。由于刚刚进行了整篇文章的解读,学生对文章中机灵可爱的小珍珠鸟印象深刻,写作时会努力使自己笔下的小动物像小珍珠鸟一样活泼可爱,而且在描写动物外形时也会像课文一样力求生动。简单的一篇习作,竟让学生习得了多种写作手法。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仅是因为写作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在于写作这个板块中蕴含着多方面的语文知识,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链接课外,拓展视野

教材历经无数变革,是教育事业的经典之作,实施教学时务必以教材为主,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教材亦有其局限性,由于篇幅所限,无论如何精心设计、统筹规划,都难以把要讲述的内容以最完美的姿态展现出来。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一些优秀著作的节选,或是诗人众多作品中遴选出的一两首佳作,这些经过“切割”的课文,很难完整地显示出作者要表达的全部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当适时地将课堂进行延伸,对课文进行必要的补充,弥补由于教材篇幅所限造成的缺憾。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而是依据文章需要,对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进行简要介绍,并对与文章相关的一些希腊神话故事情节做必要的补充,如此一来,学生在听课时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不再有茫然之感。比如他为什么盗火,又是怎么盗取火种的,而在课文中出现一些神话人物的名字时,学生心中也会勾勒出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不致全凭臆想。课外补充,让教学内容更加亲近学生,更加易于理解。语文是一门典型的语言类学科,需要注重积累。积累离不开大量阅读,教材自然不能实现学生充足阅读的目标,课外延伸势在必行。适当的课外补充,对于学生理解文章能够提供帮助,是语文课堂的绝佳伴侣。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陈怡.人教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多元文化类型的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0(07).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教学体会 篇11

一、实用性强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传统教材中有很多例题,习题与现实生活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差甚远。教材删除了那些情节虚构、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如进水、排水管问题、几乘几的问题)以实际生活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如对话、文字、画图、表格)等条件和问题。例如“确定位置”一节课,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彩图,结合学生座位的实际情况,讨论如何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在“认识人民币”和“小小商店”中,同学们利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生活经验。课堂上,我让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买卖物品模拟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新教材处处把数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生活中数学又无处不在,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知识背景,让学生感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传统教材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且题目条件刚好,答案唯一,长期这样的训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教材在这方面作了改革,根据实用性原则,将一些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知识体系,最基础的内容编入教材。教材在处理应用题上不再强调应用题为单独的一个单元,而是融入在各知识点中,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多种条件,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答案呈多样化。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书上出现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的画面。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一辆车可准坐70人,问哪两个班可合乘一辆车,同学们可根据实际经验,得出合理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开展一些有趣地教学活动。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如何时,引出新课内容。学生就能做到精力集中听课。例如,在教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在小黑板上出了这样几道题,420÷35、350÷25、390÷6÷5问:同学们,谁能不用竖式计算。直接说出这几道题的结果。此时只见学生睁大双眼,紧皱眉头,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这时我抓住时机,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学生都以寻求的心理听老师讲课,注意力非常集中。

二、系统性强

教材有很强的系统性,我们要努力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向上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序和逻辑水平,它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深刻性。例如在教学《异分母的加减法》时,我们并未按教材先出示几个同分母的加减法让学生复习,再出示“1/4+1/4’,教会尝生认识异分母加减法的原理,而是先出示带有“1/4+1/3”。“1/4+1/3”两个异分母的加减法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练习时,遇到这两个异分母加减法,不得不产生“该如何计算”、“是分子相加还是分母相加”等问题,但也有的同学会想到“能不能先通分再加减”等一系列问题。凭以往的经验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解法,也有可能出现正确的解法,但讲不出原理。在教学中教师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了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通过采取一些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合作性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向静听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教材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的难易,分成小组相互讨论、交流,教师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与评价。如在学习“统计、找规律、分类”等,我把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同学们相互合作、探究,在其乐融融的配合中得出结论,既活跃了课堂、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四、社会性强

教材始终从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及独立思考的教学内容。儿童的学习是在问题、生活情景中,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空间观念、推理与应用意识。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中教材的内容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教材呈现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对众多的四种形状的实物按形状分类,借助表象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通过比一比、摸一摸、想一想等过程,对每个实物的形状都有一个比较深入的感知。在练习中再通过“蒙眼睛”的游戏“摸一摸”让同学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物体,或根据别人要求去摸出圆柱体、球、正方体和长方体,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物体形状特征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

五、主体性强

教材把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例如在认识“长度单位——米”这一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动手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有的用尺量,有的用书量,有的用手以拃量,有的用文具盒量。在反馈测量结果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同?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认识到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进而认识了米尺,并学会用米尺测量长度,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学生愉快的活动中完成的,这样,既适应孩子爱动的天性,又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一般都是从基础题到发展题,再到拓展题(开放题),以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一句简简单单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智慧的火花,这类题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认为这是教材练习设计的亮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总之,数学教材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能力。

新教材下教学方法 篇12

1. 课堂效率低,内容宽泛,没有讲解的重点.

2. 教师过多地运用辅助的教材资料,在进行高考复习时往往根据所谓的“高考复习资料”开展复习工作,教师本身缺乏自己的复习方法和思路.

3. 缺乏对数学高考大纲的研究和探讨,使具体的复习工作缺乏正确的方向指引,导致教师做出大量的无用功,使整个复习过程的效率偏低.

二、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的数学教学内容中不再仅仅包括一些数学题目的解答,更多的是结合许多社会的元素和生活实践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数学问题和题中涉及到的具体生活问题进行很好的结合. 在人教版的高考数学题中,最后一些大题往往涉及到许多数学内容的整合,这同样需要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逻辑能力,将不同数学内容联系在一起,最终实现问题的解答.

因此,在学生的高考复习过程中,教师也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教师可以根据近些年的高考大纲结合教材的课程标准以及最近几年的数学高考真题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讲解,在介绍知识点上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 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运算算能力和解题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有机的联系[1].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学习的压力非常大,这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解题策略. 在解一些题目时,很多同学在逻辑思维能力上不会对已知条件的具体信息进行有效的转化,直接根据题干进行问题的解答. 例如,

题目: 判定一个函数本身的奇偶性.

很多学生会这样解题:

解: 假设该函数为f ( x)

当f ( - x) = - f ( x) ,该函数为奇函数.

当f ( - x) = f ( x) ,该函数为偶函数.

但其中,学生都忽略了重要的基本条件,函数的定义域是否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压力,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沉着应对,考虑全面.

2. 结合考试大纲探寻其中的复习规律和方法

在展开数学复习工作之前,教师应该仔细研究近些年教育部出台、制定的考试大纲,准确掌握其中涉及到的考试重点,对于这些内容教师之间可以针对性地展开探讨和分析,将研究出的结果应用到后期的复习工作中,为高考复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数学的高考而言,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是全方面的,是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综合水平,并能够将这两者进行合理的整合.

3. 紧抓复习内容的重点,做好复习工作的统筹规划

高考数学内容涉及到学生在整个高中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储备,学生在面临大量的高考复习资料时往往就会束手无策,不知该从什么内容开始进行复习,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复习的重点,一方面提升了数学复习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学生的复习负担和学习压力[2]. 对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制定的教学原则,做好不同教学阶段的有效衔接,抓住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学生的高考复习工作.

例如,导数问题是高考数学知识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目,使学生能够对导数的本质进行更好的理解.

假设一条曲线y = lnx,其中它的一条切线为: y =1/2x + c,求c的值.

解: 假设切点为O( x0,y0) ,

则切点处的斜率值

切点O( 2,ln2)

因此,C = ln2.

这道题目是导数题目中非常典型的一种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属于考试中的重点知识.

4.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和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相比,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局限于过去教师向学生进行的单方向知识灌输,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能够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对于高考的复习工作也是如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针对典型的题目能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和总结.

综上所述,高考数学复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要求教师能够发挥复习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题目的分析能力,对此,需要教师能够总结出一套先进、合理的复习方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顺应新教材的改革目的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推广,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不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解题,同时也融入了一些社会性和时代性的问题和内容,探寻一种好的数学复习方法对于确保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就针对如何制定良好、有效的高考数学复习策略进行如下的分析.

上一篇:卫生文化下一篇: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