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学方法

2024-06-17

综合教学方法(精选12篇)

综合教学方法 篇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一批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型市场逐渐进入了设备陈旧、管理松散的阶段,但这些市场容载了大量劳动力,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防安全不容忽视。笔者通过辖区某旧综合性市场整治过程分析,探讨此类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整改的措施和方法。

1 基本情况分析

M市场建于1985年,位于老城区中心商业带,建筑面积12 000 m2,共两层,砖混结构,一楼共有摊位624个,二楼共有摊位655个,一楼共有精品屋113个,二楼共有精品屋99个。商场内共设置感烟探头373个,消防喷淋头1 190个,市内消火栓26个,干粉灭火器160个,火灾手动报警按钮24个,安全出口13个,安全出口指示灯12个,疏散指示标志56个,应急照明74个,商场设有消防控制室和消防泵房,有自动灭火喷淋系统,物业工作人员共17人,目前有消防培训合格证的共5人,消防控制室两人24h值班。

2 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2.1 平面布置方面

(1)周边市场消防安全。该市场与周边J、L、G三个市场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经营区域。4个市场仅通过防火卷帘分隔,因产权关系复杂,消防管理各为其政,安全隐患多。其中,J商场室内摊位密集,部分疏散通道宽度不够;L市场与M商场之间联通的防火分区防火卷帘下设有固定摊位;G商场楼东西两侧通向室外的安全出口两侧设有临时摊位,占用疏散通道。部分感烟探头距离通风口处间距不足1.5m,如图1所示。

(2)市场周边消防车道。由于4个市场密集相连,又处于老区商业中心区,周边道路两边及市场外围搭建了不少固定摊位和临建板房,造成M市场周边不能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两个商场通过连廊相连,但连廊下方广告牌净空高度低于4m,消防车无法通过,致使该处设置的环形消防车道无法形成环形。

图1 M市场平面图

(3)贴邻市场建设的临时建筑,本身耐火等级不足,且与市场分隔的墙体不是防火墙,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蔓延,危及市场安全。

2.2 自动消防设施情况

(1)自动报警设施均为过期服役产品,虽仍在运行中,但无备件,无法维修。

(2)消防控制室内堆积大量杂物。消防控制室无挡鼠板,配电柜内裸露电气件外侧无绝缘防护,无相序标志,无PE/N端子标志,无防触电标志。

(3)供暖条件较差,致使自动喷淋系统冬季无法正常使用。

(4)室外消火栓无人维护,冬季无保暖措施,导致室外消火栓无法使用。

(5)未设置排烟设施。

2.3 安全疏散方面

(1)市场内控制楼梯的消防卷帘仅一侧能够操作,另一侧无法操作,且另一段无控制联动的火灾探测器,与之配套的20多个感温探头全部拆掉,致使防火卷帘丧失自动降落功能。

(2)东侧安全出口两侧的通道上设有摊位。

(3)2层与L市场连通的一个安全出口使用防火卷帘,且该卷帘不具备二次降落的功能,此处无法满足安全疏散功能。

2.4 建筑耐火等级方面

二层顶棚钢屋架结构耐火等级满足不了二级耐火等级需要,也没有进行防火处理。

2.5 防火分区划分

设置在1、2层的4部楼梯的防火卷帘设计不合理,已停止使用,导致整个市场实际形成一个防火分区,面积10 500m2,超出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3.1条的要求。

2.6 消防安全管理方面

由于管理混乱,市场缺乏完善的消防安全预案和基本的消防设施,没有消防安全负责人,更缺乏消防安全宣传体系,各商户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不具备火灾预防、安全逃生、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市场内电线配置较乱,私搭乱接现象严重。

3 隐患整改措施及效果分析

3.1 总平面布局方面

3.1.1 整体搬迁效果好、难度大

鉴于M市场的情况,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整体搬迁。最初计划采取的措施是通过招商引资,借用该商业中心区的地理位置,完成旧市场整改和新商业区的建设。虽然最终招商成功,但因商家担心工程动迁、人员安置等占用时间过长、资金回笼缓慢等原因而撤资。同时,面对上千名个体业主,人员的安置和补偿款的发放难度非常大,单靠政府一方力量,行动困难,也难以实现。

3.1.2 局部改变周边建筑耐火等级

鉴于整体拆迁难度大,工期长,可以考虑局部改造的方式改善该市场的总体布局。

(1)M市场及靠近该市场所需经过的道路上(图2中1、2、3区域)设有大量临时摊点、铁皮房等,需要直接拆除。以保证进入该市场的消防车宽度满足4m。整改效果对比,如图3所示。同时,考虑消防车转弯和掉头的需要,应在局部道路较窄的区域拓宽道路,图2中p点需要满足至少6m的宽度。

(2)清除靠近M市场路边设置的障碍物。图2中D点私自增设了一个院子和大门,平时大门上锁,消防车无法进入,予以拆除;图2中F点设置了一个高度3m的广告牌,也予以拆除。

(3)局部增设防火墙。市场北侧有一个医院和药店,其与市场的距离均无法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2.2条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故将市场北侧外墙改造成防火墙,可以有效防止火灾的蔓延,如图4所示。

图2 平面改造情况

通过以上改造手段,基本可以确保该市场周边环形消防车道的畅通,其优点是工期短、任务量小,整改相对简单。但该市场处于老城区商业中心区域,而靠近市场的几条道路本身宽度刚刚满足需要,平时应加强监管,以防出现拥堵,影响消防车进出。

图3 整改情况对比

图4 增设防火墙

3.2 安全疏散隐患的整改

对全市场20多个防火卷帘功能进行调整,实现双侧控制,控制方式应为手动和自动均可控制,增设20个感温探头,确保火灾发生初期可以快速反应。东侧安全出口的摊位全部拆除。另外,该市场设有13个安全出口,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3.3 自动消防设施隐患整改

(1)对已过服役期的消防电气产品进行更换,先后更换部分探头、中继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消火栓按钮、声光报警器等。

(2)按照现行消防规范,增设整套排烟设施。

(3)对市场内的消防设施及管路进行保温处理。市场内部可以通过增设供暖管道和暖气片的方式实现;室外消火栓采取增设电热板、增加保暖层等防冻措施,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3.4 防火分区方面

在1、2层4部楼梯处设置的防火卷帘,无法满足划分完全防火分区的作用,考虑经济适用性,将其全部更换为常开防火门,并保证火灾时自动关闭,解决了防火分区面积过大的实际问题。另外,对二层顶棚钢屋架进行防火处理,通过涂刷防火涂料,满足二级耐火等级要求。

3.5 日常管理方面

(1)强化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力度。成立市场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市场内部逐级确定联系人和负责人,相关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上墙。完善业主消防救援、逃生预案,并对每户业主进行上门培训。给每位业主配发水桶,用于扑救初期小火;每人发放一个防毒面具,用于逃生。各楼口配备逃生专用毛巾、水瓶。增加灭火器材,保证初期火灾的有效扑灭。

(2)强化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力度。督促该单位与消防设施维保公司签订维保合同,加大对现有陈旧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力度,确保消防设施完整好用。

(3)加大节假日期间巡查检查力度。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进驻消防监督员与场所管理人一起开展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盯守工作。督促单位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内部员工灭火疏散演练。消防部门加大对该场所的“六熟悉”和实战演练,定期与商场管理人员在市场内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业主消防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于春华.基于突变模型的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11):1534-1537.

[2]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韩波.城市综合体消防安全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4):539-541.

[4]刘振东.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2):154-157.

[5]陈强.消防安全管理体制的探讨[D].天津:天津大学,2006.

综合教学方法 篇2

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依据教师或材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的特点是学生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事先未知的结果,即发现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他的“认知──发现”说的学习理论提出来的。他认为“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不需要较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只是不断的重复旧东西,而不是创造新东西。发现法则要求学生应付新的问题,发明新的东西,它需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过去的教学法的理论,给学生对刺激的反应以奖励,是从外部刺激学习动机的方法。发现法则强调培养形成对科学本身的爱好和兴趣。如果教师只作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概括出原理法则,他们就会以自己发现得到的满足作为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就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到知识深刻,久久不会遗忘,并能广泛的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因此,布鲁纳十分重视发现的学习,甚至要求小学生也成为一个“发现者”。他还认为,人们在参加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不论是认识一个事物,掌握一个概念,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原理,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一)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遵循,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通常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介绍一些资料和现象,或者由学生演算、观察实验、阅读教材等方式进行。

2.推测结论,探索解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回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知识、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直到发现结论、探索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以启发。要注意抓住重点、关键,有顺序、有系统地进行。

3.完善解答,小结方法。或者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整理、完善、小结,教师给以必要的启发、指导、帮助,或者由教师作总结性的发言。这里应着重总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优缺点。

4.必要时可在问题解决后,在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综合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充实和改善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发现法教学的要求

1.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使用发现法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提问和讨论上。

2.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活泼地进行钻研、探索,启发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提出猜想,进行论证。

3.要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重要思维环节,因为科学发现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发现问题。

4.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法虽有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等优点,但它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它一般多用于下定义、找结论、想方法三个环节上,因此不能每堂课都使用。比如,绪论课、讲评课、习题课等就不宜使用发现法。

(三)发现法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3.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四)发现法的主要缺点

1.花费时间长。

2.不利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不利与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3.缺乏经验的教师难于随机应变解决学生所发生的问题,难于控制教学时间。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发现法,会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但由于费时、难于控制,运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运用发现法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到发现、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养成探索和研究的习惯。

二、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指让学生按照一定程序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过程程序化,使学生按程序进行独立的、个别化的教学。这种学习方法是把教材分成许多小段,布置便于检查对每段教材掌握情况的作业,给出学生可能得到的正误答案,按答案指明下一步学习的内容。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同步,只要求最终达到同一个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个别化教学,十分有利于照顾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可以及时防止遗漏知识。但是,采用程序教学法不能完全实现教育和教养两方面的目的,削弱了教师和班集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三、自学辅导法

自学辅导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自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需要有一套适合于自学的教材。现行的心理研究所编的自学辅导教材是在吸取了程序教学法的一些有利因素、一些有效的学习心理学原则和优秀教师的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学辅导教材分“三个本子”(课本、练习本、答案本)。

(一)自学辅导教学的原则

1.寓有效学习心理学原则于教材之中的原则。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阅读教材,因此在教材中必须贯彻好有效的学习心理学原则。

2.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教学中,教是为了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强调自学,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一定的自学能力。强调自学,并不能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放任自流。

3.强化动机原则。提高自学的自觉性必须用种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把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强化动机对自学特别重要。

4.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自学辅导法教学,能将班集体和个别化这一对矛盾协调统一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班集体可以开展教学活动,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教师在个别辅导中可以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达到个别化因材施教的目的,有助于形式良好习惯和个性品质。

5.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启就是启发引导;读,就是阅读课文;练,就是做练习;知,就是当时知道结果,以便及时反馈和强化;结,就是小结。在这里教师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的自学。

6.自检和他检相结合的原则。检查学习效果时,也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积极性相结合,即把他检和自检结合起来,并且是学生逐渐养成自检的习惯,形成自检的能力。

7.变式复习原则。复习是为了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变式复习不是机械性的重复,它对于加深理解、巩固掌握已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自学辅导法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列出阅读提纲),独立阅读教材,思考其中问题,教师巡回答疑。

2.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拟定的提纲回答或讨论问题。

3.在学生回答、议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讲解时注意突出重点,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新、旧知识的联系等等。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练习。这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阶段。

这种教学方法有学生自学,议论,独立地进行练习,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个别的、集体的辅导,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探索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运用自学辅导法进行教学一般要经历的四个阶段

1.领读练习阶段。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教材的方法和培养独立做题、认真进行自我检查练习题的习惯。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三读”:粗读扫除字词障碍,细读概括段落大意,精读钻研关键字句;学生在读懂讲述内容后,独立做好相应练习,完成一组练习后,再核对答案;教师按提纲进行检查,着重检查学生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的掌握情况。

2.启发自学阶段。目的在于使学生独立自学,培养自学习惯。教师课前备好“启发自学提纲”和“小结检查提纲”;上课是先给出启发自学提纲,学生在提纲指示下自学,作习题,对答案和自己检查;最后教师按启发自学提纲提问,纠正错误,小结。

3.自学辅导阶段。课堂上教师只交代学习任务和应注意之点;学生独立阅读,做练习,对答案,做小结或笔记,与此同时教师进行辅导,检查了解学习情况;最后小结、检查落实学习要求。

4.教学研究阶段。学生已经完全适应自学辅导方法,能够独立阅读课文,深刻理解内容,了解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准确总结单元内容,自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能阅读概括性较高(步子较大)的书籍。

四、单元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按课时划分教学内容的办法,而采用以知识结构为标准,将教学内容组织和划分成教学单元,并按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的是为了避免人为地割裂知识系统对培养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划分具体教学单元时,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水平来确定。教学单元的内容,低年级少一些,高年级多一些,但不允许割裂知识结构,要反映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单元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有两种形式。

(一)第一种形式

将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来完成:

1.自学探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进行:属于讲述概念和描述现象的内容,可用自学读书方式;属于观察、实验和推导论证的内容,可用探究的方式。每一教学单元开始,教师概括地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和自学探究的路线图,提出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自学探究,诱发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分析、推证。教师除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外,还要搜集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思维受阻的地方和独特新颖的思想方法等,为下一步重点讲授作准备。

2.重点讲授。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和所提出的问题,侧重讲授本教学单元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讲授获得数学结论和证题途径的思维方法以及知识的起源、发展方向。重点讲授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将获得的知识提高一步,取得规律性的认识。

3.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是让

[1][2]下一页

学生综合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灵活地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里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本教学单元的教学目的的要求,精心选择好题目,合理安排好训练程序,进行严格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4.总结巩固。就是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整理知识,整理方法,整理习题,使本单元的内容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学习心得,或阐明自己的见解,或把内容引伸拓广,或寻求出新的结论和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写一些研究性的小论文。

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系统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水平和优良的素质。

(二)第二种形式

每个单元依次通过以下六种课型进行教学:

1.自学课: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在课堂上自学新教材。

2.启发课: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复习课: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复习。

4.作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做作业。

5.改错课:在课堂上师生结合,共同批改作业。

6.小结课:将知识技能概括化、综合化。

这种形式的单元教学法的特点的突出优点是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单元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获得的知识比较系统,并掌握了它的内在联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缺点是教师花费的时间多,对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运用它比较困难。本教学方法一般适应于教师教学水平较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较好,已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与习惯,否则难于得到应有的效果。

五、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是上海市青浦县“顾泠沅教改实验小组”从1977年起经过3年的调查、1年的筛选经验、3年的科学实验和三年的推广应用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2)探求知识的尝试;

(3)归纳结论、归入知识系统;

(4)变式练习的尝试;

(5)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

(6)单元教学效果的回授调节。

六、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杜威、克伯屈提出的以“有目的的活动”为基础,打破传统教学科目,实行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方法,鼓励儿童自定目的、自顶步调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设计教学法包括以下具体方法:

(1)有目的.的建造。让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建造一样东西,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确定目的,督促其实行计划,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且对自己建造的成果和过程作出评价,得出明确的结论。

(2)有目的的欣赏。欣赏一种美好有趣的事物,教师应当介绍有益的和美的欣赏品,指导学生提高辩别能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欣赏见解,体味欣赏感情。

(3)有目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考察事物的所以然。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一步一步的解决;指导他们寻找参考书和资料,学会推理和验证的方法,培养儿童的反思能力。

(4)有目的的练习,巩固知识或技能。教师要指导儿童在兴趣基础上制定练习计划,努力认真学习,鼓励他们对自己的练习作出评价,改进经验。

设计教学法的根本点在于强调让儿童从事有目的的、自我负责的行动,因此克伯屈把设计教学法定义为“在社会环境中专心完成某一种活动”的方法,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目标、计划、履行和判断四个步骤进行学习。

七、道尔顿制实验室法

道尔顿制是19柏克赫斯特女士在马萨绪塞州的道尔顿中学首创的教学方法,其重点是在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道尔顿制的原则是:自由、合作、计划。

自由:指去除阻碍学生自由学习的不合理规定,使学生养成自我计划和克制能力。

合作:指打破班级、男女界限,使学校成为类似社会的组织,学生一面为社会服务,一面保持个人的独立性。

计划:采用包工的形式,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自己的计划学习。

道尔顿制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把小内容制订为按科目的作业大纲,师生签定以月、周为期的教学公约,然后由学生去各实验室学习,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考查。这是一种自定步调、自律和自我负责的学习制度,采用弹性制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进度快慢决定学习期限。道尔顿制有一些类似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以学生自学为主,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八、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前苏联的马赫穆托夫提出来的。马赫穆托夫反对前苏联当时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要求引进科学实践的方式,把解决课题或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过程。他提出,可以采用教师带领学生解决课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和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使教学成为有明确目的、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九、价值澄清法

价值澄清法是在人本主义“自由选择”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由于现代社会变动复杂,压力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使许多人迷惘,弄不清价值,找不到有意义的生活。价值澄清法旨在协助儿童察觉自己和他人的价值确立活动的目的,具备批判思考能力。价值澄清法的前提是“任何人都没有正确的价值可以传达给他人”,强调依靠自身智慧决定个人行为目的,自动地采取行动改变环境。其步骤为:

(1)选择。从各种可能的途径中选择。

(2)赞赏。重视和珍惜自己的选择并公开这种选择。

(3)采取行动。

价值澄清法的过程有了解,关联、评价和反省四个阶段,即教师先了解学生的过去的经验,帮助他们澄清他们的思想,表达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进行评价和反省。一般采用谈话法、书面答卷和讨论这几种形式,教师在其中扮演“中立者”的角色,起“催化剂”的作用,促使儿童自我认识和评价,力戒主观评论和暗示。价值澄清法与传统教学预定“正确价值”,以示范、说服和设定规则、限制选择的做法大不相同,也不主张激励或诉诸良心的活动,以及某种旨在促进社会确认价值的教育,反对外力的推销、鞭策和训练,强调个体在毫无外力的影响的情况下独立选择价值和人生道路,发展独立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

引自《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第二

综合性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篇3

“文史不分家”这句话表明了语文与历史的密切关系,文学可以虚构、夸张,但并非空穴来风,“我们总是按照人的样子去描绘上帝”,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特定背景下的社会现实。历史强调秉笔直书,但史实同样是鲜活生动的,要依靠文学去记载。在分科教学的环境下,大部分的语文课文是文学性的,大部分的历史课文是写实性的,两者都过于偏重于某一面。华师版历史教材最后一章的内容通常是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思想文化部分教材列举了大量的著名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尽管这部分内容相对于整本书而言分量轻、比例小,但通过文学作品学史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作品及作者的理解程度,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

术业有专攻,如何上好这类综合性、渗透性强的课文对教师是一个挑战,教师不仅要有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而且要把握好度,要體现出本学科的特点。七年级下册第19课《文学艺术》讲的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我尝试着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真正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的目的。

二、案例事件

片段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意思一目了然,学生都理解,为了体现出诗中学史的特点,我提出以下问题让同学们讨论:1.结合这首诗以及大家已学过的杜甫的其他作品,你能发现他的写作对象一般是什么?2.他的作品的感情基调通常是什么?3.根据前两个问题,回忆我们在评价杜甫时,说他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4.从这个称呼以及作品的写作对象,想想杜甫生活的时代面貌。5.出现这种面貌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与什么事件有关?前两个问题很简单,同学们直接通过作品的表面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第三个问题语文老师讲过,又有前两个问题的铺垫,也比较容易。第四个问题同学们在回答时总是跳不出课本上这首词本身,提出第五个问题水到渠成,很容易与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史实联系。接着我举出杜甫的《石壕吏》,语文课上没有学习过,我也不对字词做解释,让大家读一遍后说说喜欢的字及原因,同学们根据社会面貌、时代背景回答得十分精彩。诗中学史、史中学诗的目的就达到了。

片段二:在词中学史部分,为了使课堂更生动,内容更形象,我特地从网上精挑细选了一段柳永的《雨霖铃》视频,多么柔美伤感的一首词,同学们竟嘻嘻哈哈地看着视频,议论着动画本身制作的好坏,没有仔细体味诗,没有一点感动,学生的反应沉重地打击了走进教室前我所具有的自信心,没想到使用多媒体反而起了坏作用。我说道:“这个视频大家如果觉得不好,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但课堂上我们还是应言归正传。”话音刚落,有个学生说:“老师,不是视频不好,而是我们根本没学过这首词,对作者也不熟悉,看视频只是觉得好玩。”我明白了,举例时选取的课本上的某位名家的某篇代表作,只是我所喜欢的风格,我认为最能体现他们的特点,我没考虑学生是否喜欢、是否乐意接受。我顺势问道:“那大家建议我们以哪首词为例呢?”经过协商,大部分同学都同意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这首词语言直白,字面上就包含着许多历史知识,我让学生自己分析,他们首先准确地说出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再将这些内容与苏轼当时的环境联系起来,加深了对作者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

本节课综合性极强,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学习历史,再由历史知识深化对某个作家或同类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整体而言,我对这次尝试基本上满意。

首先,能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在思想上重视这种专业性弱、分量轻的课文。如果按照原来的方法从类别、代表人物及作品、地位等几个方面设计表格或提问,省时省力,但培养学生从文学艺术作品中认识社会的能力就成为空谈,感受古代文人爱国爱民的深挚情怀就欠缺深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就成为口号。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简单地体现在让学生从课本上直接找出答案,问题的提出、情境的创设不是随意性的,而是始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围绕着教学目标给学生设立思考、讨论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再次,面对突发事件,不是简单地跳过,而是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使课程能顺利进行。及时采纳同学们的意见,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启示

首先,面对综合性强的课文,教师要改变教学以书本、以教参为中心的局面,对学科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备课时可以咨询相关学科的老师,主动寻求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可以上网下载资源;可以对课文本身进行整合。总之,一切以目标为中心,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

其次,备课只是预设,但教育对象本身是千变万化的,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围绕教学目标,尽量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教学方法 篇4

一、活动紧扣《课标》, 形式多样化

《课标》) 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中的小型活动, 必须紧密地联系阅读教学的内容, 针对《课标》和课文的特点、教学要求, 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听、说、读、写与认识、观察、思维能力的训练, 达到多方面的培养, 扭转过去只重视活动的趣味性、连贯性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从而形成内容的单一、形式僵化的局面。

如教学二年级《狐狸和乌鸦》时, 教师为了搞课堂活动, 指三名学生在黑板前进行狐狸和乌鸦对话的表演, 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而阅读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配合不明显, 只是对内容的再现、从活动方式上看, 只有少数人参加, 不能面向全体, 在培养思维上广度不大。在交换意见时, 我们共同探讨了方法: (1) 熟读课文。 (2) 分组讨论。 (3) 以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 (4) 抽小组板前表演。 (5) 根据表演进行小组评议。 (6) 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中的重点词、句从认识到表演进行指导, 最终使活动和阅读有机结合。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课文都比较适宜搞这样的活动, 比如《狼和小羊》《谁的本领大》《狐假虎威》《狼和鹿》《九色鹿》等。

二、活动和阅读结合, 重点落到目标

阅读教学活动中, 结合阅读教学目的, 对活动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动作、神态、表情都要进行认真思考, 尽量符合儿童心理, 做到目标化、规范化, 如《狐狸和乌鸦》一课, 要认真组织学生讨论课文重要内容, 把握课文的来龙去脉, 重点词语, 如“狐狸笑着”“您”“亲爱的”“漂亮”“爱听”等在表演中的语气和表情, 进而体现出表演狐狸奉承乌鸦的语句的特点, 体现狐狸的狡猾;“叼起来、钻进洞里”, 表现狐狸动作之迅速, 说明狐狸早有准备。加强对语句、语气的理解, 进而在表演中教师要提出对词语理解透彻, 语言完整连贯, 叙述准确, 表演生动形象的要求。

三、活动中注意培养多种能力

首先, 活动要有趣味性, 有趣味性是搞好活动的前提。当然, 在活动有趣味的同时, 要尽可能地让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 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体地位,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面向全体学生;其次, 要加强认识能力, 表演能力的培养, 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为此, 教师在活动中, 要根据阅读教学的要求给予必要的指导, 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阅读、质疑, 用自己的认识能力、表演能力来理解关键词语, 体会思想感情,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发挥主体地位, 活动有创造性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文章理解认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表现学习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应有创造性地表演, 通过表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如《狐狸和乌鸦》一课, 为了交待环境, 引起下文, 狐狸在大树下时, 要表演出它向树上看乌鸦嘴里叨的肉, 直流口水, 想办法骗肉吃的情形, 其次要表演出乌鸦爱听奉承的甜蜜语句而“心里很高兴”的样子及一唱把肉掉下来的神态, 最后表演出乌鸦喜欢听奉承的话而受骗把肉掉下来的沮丧。这样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 老师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给学生及时、恰当的指导。在活动中, 老师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导演”“主持人”。

五、活动归到目标, 实现素质教育的多面性

教学综合应变技能 篇5

一、教学应变技能的概念及特点

(一)教学应变技能的概念

教学应变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突发性教育情境做出快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行为方式。教师应变中的“变”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有关的变化,也包括与之无关但会影响教学进程的变化。教学应变中的“应”主要是指教师面对课堂教学变化所采取的种种措施,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

教学始终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教学设计要受到师生的知识、技能、心理发展等多种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教材内容与形式、教学目标、教学设备等外部因素的制约。所以课堂教学应当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当教学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调整、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进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所以,变是必然的,不变是相对的。教师的变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但只要教师积极可变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表现出应变中的主动性。教师是否具备好的应变能力,是能否上好课的重要因素,它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具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在其授课中就能从容不迫、随机应变地组织教学,即使课堂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也能临“危”不乱,坦然处之,采用恰如其分的方法和手段,妥善加以解决。如果教师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只会照本宣科,机械地履行教案。一旦课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就会束手无策、乱了方寸,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必然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导致课的失败。

(二)教学应变技能的特点

教学应变技能具有以下特征∶

1.突发性

它是指课堂中偶发事件的出现,往往具有突然性,教师无法估计,它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很难事先作出具体的应变准备,这一特点更加体现了课堂应变能力的难能可贵。

6.灵活性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一节课45分钟,尽管老师在课前准备了周详的教案,但课堂上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形总时有发生;有时学生还会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知识、机智地在瞬间作出果决的判断和机敏的反应。灵活性,是课堂教学机智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教育机智

(一)教育机智的涵义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教育机智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育经验的升华,是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熔铸的合金。教育机智实质就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等在教育工作中有机结合的表现,是教师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也是教师迅速地了解学生和机敏地影响学生的教育艺术。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机智表现为对无法预见的情境进行出乎意料的塑造,机智表现为临场的随机应变。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瞬息万变、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教师要善于掌握教育机智,提高应变能力,妥善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能对意想不到的情境进行崭新的、出乎意料的塑造,能够机敏、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否则,纵有高超的学识,也难以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机智的类型

教学机智的类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1.处理知识疑难的机智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所提问题本身有一定的难度,或者是学生经过深入的思考,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疑难问题,使教师一时难以回答。这时就需要教师有处理疑难的机智。

2.处理偶发事件的机智

教学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可能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中小学教师具备处理偶发事件的机智。

3.处理教师自身失误的机智

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在上课前,老师经过认真备课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虽然做了估计,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自身失误,比如,可能会写错字、说错话,甚至遗漏掉一些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当具备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

三、教学应变的方法

教师学习应变技能必须掌握一些教学应变的方法。

(一)因势利导法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转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推动课堂教学向前进行。教师案例如下∶

一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某学生看小说,就提问,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嘻皮笑脸地说∶“这个问题嘛,我可以给全班开个讲座了。”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沉着地说∶

“好呀!正好教学计划中有个专题讨论,下周进行,你作中心发言。”那个学生一下子泄了气。课后为了下周的发言,他查找了许多资料,作了充分准备,发言时效果很好。教师表扬了他,他也公开向老师道歉。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案例如下∶

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些偶发事件虽与课堂内容无关,但教师可以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二)移花接木法,也称话题转移法

把课堂上发生的意外枝节,巧妙地嫁接在教学的主干上,这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应变艺术。教学案例如下∶

一教师在讲《三衢道中》这首诗的“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时,一男生忘乎所以地学着黄鹂叫了两声,引起课堂一阵骚动。这位教师见了,坦然一笑说∶“某同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鸟叫。这是因为受诗中描写的环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啊!可见黄鹂的呜叫,对渲染环境、表达诗人情感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大家想想,在这黄鹂的叫声中,在左右绿荫相映的山道上,诗人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呢?”由于嫁接自然巧妙,不仅气氛很快缓和下来,而且同时让学生领会到∶在此情此景之中,诗人行走在三衢道上,不由得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问题转移法,也称“踢皮球”法

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当今科技文化迅猛发展,中小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喜欢分析、善于思考,因而会提出一些很特别的问题,完全在意料之外,有的甚至老师也一时难以回答。这时就可以利用问题转移法,把学生踢过来的球再踢给学生,也即把所提问题转移给全班同学或其他同学,这样既可以给教师提供思考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采用讨论法或其他方法,师生共同合作拿出正确的答案。教学案例如下∶有位老师上小语三册《朱德的扁担》一课,当教师讲到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下“朱德记”三个字,战士们更加爱戴总司令,都不好意思再夺他的扁担时,全班同学对革命领袖的崇敬之情,被这位满怀激情的讲述推向了高潮。这时,一只胖乎乎的小手高举起,一个有趣的问题立刻蹦了出来∶“老师,那时人们很穷,读不起书,怎么记得‘朱德记,三个字呢”?教师没有思想准备,不能立即作答,却又巧妙地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是呀,谁能答出这个问题呢?”好一个“是呀”,有惊讶,有肯定、有赞赏、有对全体儿童思维的激发。全班学生乃至听课的人都随着教师的反问陷入了深思。在儿重的心目中,解放前穷人不能上学,这是肯定的;不上学又怎么能识字呢?怎么能认识朱德的扁担呢?对一般小学生来说,这一连串的推理是很自然的。然而,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的现实生活终于给孩子们打开了智慧之门,回答问题的小手一个接一个的举起来,_‘他们读过函授学校。”一个孩子用现代生活中的语句解释。“方向想对了,但说法不对”。精明的教师既作了肯定,又作了否定。“办扫盲学校。”另一个孩子的答案与故事发生的年代靠近了些,老师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解放区办农民夜校”,“红军叔叔一边打仗,一边学文化”。孩子们终于得出最满意的答案。(四)堵导变通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点拨诱导,讲究导的艺术,又要注重堵漏塞流,强化堵的机智,提高课堂效益。堵即控制,控制学生的思维,使其纳入正常的轨道。要知道,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的问题的出现,使的课堂教学散乱芜杂,如不及时堵住这种流向,课堂教学就不能正常展开。教学案例如下∶有位年轻的女教师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讲到“美女蛇”的时候,一个男生举手发问∶“老师,世上有没有关男蛇?”说完,他还得意地看了看同学们,引起了哄堂大笑。女教师沉思片刻,说∶“这个同学天真好奇,问得有趣;但他问的思路不对,照此下去,可以问,有没有丑女蛇和丑男蛇呢?要知道,作者的思路是在‘美女,和‘蛇,的对比上,‘美女,是指她迷人的外表,‘蛇’是其害人的本质,‘美女蛇,比喻披着画皮的坏人„„”这位女教师没有因为学生的哄笑而影响自己的情绪,更没有因为那位男生的提问对自己不尊重而反感,而是因势利导,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正轨,既稳定了课堂教学秩序,又指导学生理解了“美女蛇”的寓意。这样处理十分得体,体现了教师机敏而灵活的教学艺术。

(五)巧妙暗示法

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有时候是难免的,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暗示法便是其中的一种。教学案例如下∶在讲述政治课中的“正确认识权利与自由的关系”时,课堂上有个学生在抽烟,吸引了许多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教师说∶“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有抽烟的自由,而有的人却会因抽烟而受到处分,这是为什么呢?”不仅成功地警告了抽烟的学生,而且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了,使得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来讨论这个问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六)幽默调侃法

幽默可以帮助教师更灵活更巧妙地实现教学、教育的意图,学生也普遍欢迎富于幽默感的老师,课堂上适度进行幽默调侃,是唤起学生注意,避免发生分心的有效方法。教学案例如下∶对个别上课分心的学生,以一句“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唯有一心不可二用”、“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堂”、“春眠不觉晓,教室有睡鸟”的话,提醒他们注意。有几个学生在政治课上打瞌睡,周围还有几个学生看着发笑。老师这样问到∶“同学们,有谁知道?‘垂帘听政,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接着说∶“是不是闭着眼睛听政治课也叫‘垂帘听政”,?引得全班轰堂大笑,瞌睡的学生完全清醒了。有位教师给少年犯上课,上讲台时不小心摔了一蹿,引起全班哄堂大笑。这位教师慢条斯理站起身,笑嘻嘻地说∶“同学们看到了,这就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一个人可能摔倒,而仍然可以再站起来。”他这急中生智的一句自我解嘲,当即使“倒彩”变成了满堂喝彩声。

(七)冷静处理法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愿学习,甚至与教师顶撞的现象。在老师活动中,也常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时,‘教师的应变艺术就表现在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情绪的激动、冷静地审时度势,胸有成竹地寻求妥当适度的解决方法。教学案例如下∶一位年轻教师接班的第二天,他上课,未走进教室,只听见里边乱哄哄的。他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画了他的漫画,并在旁边加注∶“不准擦掉”。老师明明知道是学生侮辱自己,但他仍然冷静说∶画画的同学很有想象力,画也切合人物的个性特点。做教师的一靠嘴,传授知识;二靠耳朵倾听同学的真知灼见;三靠眼睛,观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所以画的作者,把这三种器官画得都挺大的。我建议课余时间,这位同学多向美术老师请教,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现在是语文课,是不是先擦掉上课?至此,同学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老师这样做,不仅教育了学生,也平息了一场**,胸有成竹地把突发事情转入了正常的教学轨道。反之,如果不能冷静、理智地控制自己,对学生训斥一番,效果一定不理想。

(八)巧补失误法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某些失误不足为怪,关键在出现失误后能巧补,不致造成课堂损失。教学案例如下∶有位教师在以《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参赛时,因课前思想包袱重,板书课题时漏掉了“爱”字。当分析完第一段回扣课题时,才发现缺了“题眼”,此时,他反而镇静下来,用红笔在一旁写了一个格外大的“爱”添到题目中,巧妙地补救收到了出乎预料的“歪打正着”效应。巧补失误是坦诚相见,拙中见巧,真错实补,以真实的手段和扎实的知识迅速弥补疏漏、匡正谬误。

(九)以静制动法

面对课堂上偶然出现的骚动混乱,教师切忌怒发冲冠、暴跳如雷,而应头脑冷静,以静制动。教学案例如下∶一位教师去上课时,刚走到教室门口,冷不防从闹哄哄的教室里飞出一球,打在教师身上,正在同学们伸舌缩颈等待着一块暴风雨的时候,这位教师却走上讲台幽默风趣地说∶“好球!”停了片刻,他又改变语气,严肃地对大家说∶“不过,要想练射门的基本功,还得上操场去。以后谁要是在教室里踢球,我可要出示黄牌警告了。”几句话,不仅教室里的气氛很快缓和下来,那位肇事者也羞涩地低下了头。(十)将错就错法

教师把课堂教学中的出现的错误或失误变成教学资源加以利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教师既弥补了自身的失误,又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案例如下∶一位数学老师讲例题时,因为板书有误,导致答案不合理,他已经意识到出了差错,但是不慌不忙地问学生们∶“同学们,这个答案合理吗?”有一学生回答∶“不合理。”教师追问∶“那么错在哪里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接下来教师在黑板的另一侧写下“正解”两字,学生还以为老师在进行错解分析呢。在适当的时候,教师面对失误要急中生智、将错就错,实现错中悟、悟中得的教学效果。

(十一)讨论共答法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上课内容有密切关系,教师可以把问题还给学生,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如下∶在讲“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时,有学生会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留学生出国后不愿归国呢”?或者会问“中国周边的新加坡、韩国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都是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可经济发展比中国更快,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教师不回答是不行的,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教师弓l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作归纳,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十二)联系迁移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外在的相似性,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处理出现的教学问题。教学案例如下∶某老师一走上讲台,同学们突然大笑起来。一位女生告诉他,他衣服上的扣子扣错了。学生们在哄笑。教师瞪大眼睛看着大家,打量自己,发现自己扣错了扣子,重扣。“同学们,你们别笑,我是有理由的!第一,我起床时想心事,一直在琢磨这堂课怎么上。第二,我们班有位同学运用数学公式总是张冠李戴,他不是比我更好笑吗?你们只笑我一个,不公平。”同学们又笑开了。“尽管我很委屈,但我还是要向大家承认错误。通过这事儿,我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就是‘心无二用。做事专心致志才不会出错。我向大家保证,今后决不扣错扣子!你们呢?那位爱张冠李戴的同学呢?”大家不再做声,课堂气氛变得严肃起来。教师巧妙地将自己扣错了钮扣与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张冠李戴联系起来,在自我批评中同时教育了学生,学生由先前的嬉笑变得神情严肃,做好了专心致志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这样就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了。(十三)顺水推舟法

小学综合课美术教学方法探究 篇6

关键词:广泛的表现形式、 转化教师角色、多媒体教学

中国分类号:G613.6

正文:

美术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如何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育环节,在课堂上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有效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广大美术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立足于美术课堂教学,建构有效综合美术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造广泛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的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因此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二、 转化教师角色,优化课堂结构

1、 完成教师角色转换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美术教师再也不能是原来那种单纯技能上辅导的简单状态,而是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真正成为美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给学生留足创新、表现的空间和时间,允许质疑,鼓励创新,确实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导思想,这样美术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 创设自主探索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美术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给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表现创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空间,促进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是十分重要的。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儿童好奇、好动、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习惯动手试一试,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既获得知识,又获得发展。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交流、协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大胆的创意。对待一些课题,我积极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要求人人都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去,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做辅助工作,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共同完成一件作品,让每个学生有所得。

4、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不断促成学生从学习中品嘗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尤其美术课堂,给学生留有展示作品以及交流创作过程的机会,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并由此生发积极健康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拓展其艺术视野,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印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深度。在《欢腾的大西北》这一单元,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发动同学收集有关青海、江南宁夏等地的资料--照片、图片、画册、邮票等。那天上课前,我刚跨进教室,孩子们哗地全围了过来,他们纷纷递过来找来的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他们有的相互交流,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的向我讲起了青海的故事。看着他们那快乐的神情,我知道他们这一课有许多内容画了。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孩子们不仅找到了有关资料,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都跃跃欲试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拓展学生的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西北的热情,增强了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意识。

《邮票设计》、《贺卡设计》、《重复与组合》这几节设计课,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美术欣赏、获得视觉资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学生占有资料充分,吸收了当代大量的崭新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学生的设计思路开拓、思维活跃,而且学生还能在电脑上进行创作。如在电脑上设计的邮票《奇妙世界》、《奥运会》,利用电脑的特殊功能设计的重复与组合的作品《乡村》、《美丽的白天鹅》等他们设计的作品都呈现出表现内容、手法、形势、风格的丰富与多样的效果。

因此,只有创造综合的美术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美术课堂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一、王亢《浅谈文化修养在美术教育中地位》

二、 吕品田《 美术观察》

探究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篇7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教学方法,综合方法

要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教学质量, 就要把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 根据不同的政治教学内容,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综合, 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政治的教学水平, 提高政治学习的效率。

一、最大限度发挥单一教学方法的作用

要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首先要对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使单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最大的作用, 以便对之后的综合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保证。在政治课堂上, 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师生之间要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 以便学生能够对政治课程的内容进行很好的吸收。比如, 在初中政治中的《交友莫交损友》一节中, 首先, 要先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判定, 判定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形象;其次, 寻找有关的名人名言, 以及著名的案例;最后, 使学生对自己交友的标准进行明确。通过这些实践准备后, 对课本的内容再进行学习, 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这节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课堂内容学习完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寻找的名人名言, 对学生的交友标准进行正确规范, 告诫学生在交友过程中, 双方之间要真诚, 这样才能够造就真正的友谊。

二、把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的单一方法进行综合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 要对单一、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积累教学经验, 然后根据政治教学内容的不同, 对政治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对教学方法进行综合, 能够对单一教学方法的缺点进行规避, 发挥单一教学法的最大优势,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政治课本内容进行朗诵, 然后让学生对内容发表演讲, 最后教师对演讲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 提出正确的观点, 对演讲中的优胜者要进行奖励,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 巩固地学习知识,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政治是初中教学中基础课程之一, 因此必须要加强重视, 提高政治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讲授,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政治课程的内容有很好的理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营造学习氛围,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篇8

网络综合布线学科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具有核心地位,拥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目前很多院校在都开设这门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理论性知识的讲解,而轻视实践教学;教科书上很多经典的实践例子,由于学校硬件设施上的限制,不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导致日后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网络综合布线能力,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笔者结合学生与课程的特点,再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进行设计,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希望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1教学理念

整个教学过程应该以提升学生实践性为目的,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课程安排与实践安排是否合理。

2课程定位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涉及面非常的广,包含:计算机、通信、以及建筑等行业,所以,学习这一门课的学生必须拥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对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有一定了解。这一课程应该安排在在计算机应用、CAD、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的后边,属于一门专业技能课。学生在实际的课程学习中,能够掌握网络综合布线工作区、及其它系统的设计,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布线,对网络布线的标准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网络组建与网络布线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走向岗位, 适应岗位,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模块的设计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时间教学通过专门的综合布线实验室结合到一起进行一体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真正的将“教、学、做”结合到一起。具体的教学应该依据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来进行,具体划分成四个教学模块,模块的顺序应该根据具体的工作流程来决定,并且,还应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 应该由简到繁、从浅到深的方式来讲解。

3.1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标准与规范模块

此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熟悉综合布线过程中一些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熟练掌握综合布线过程中六个子系统的设计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播放一些图片及画面,加强学生对网络综合布线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与网络综合布线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3.2施工模块

通过学校的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让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在实际布线过程中,学生应该对布线所需要的材料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准确的绘出布线图,熟练的使用安装、测试工具,准确的制作与调试跳线,

3.3综合布线系统组织与管理模块

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众多的实际网络综合布线方案,结合这些方案来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实例的讲解,学生很快就能掌握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组织和管理流程,网络布线文档的写作要求,以及工程监理方面的内容。

3.4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测试与验收模块

在网络综合布线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加生动的讲解工程测试所需要注意的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以及验收时的工程文档的书写要求。通过这样的课堂实训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4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设计教学情景过程中,应该按照先简后复的顺序进行,只有通过这样的技能培训,才能让一个新手变为一个能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一模块的学习情景都应该遵循“认知、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这五步,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网络布线课程的积极性,进而来提升学生的时间能力。

4.1进行项目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个教学模块划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并且每一个项目都应该拥有各自的职业技能,将讲解的知识融入项目。将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选择一个小项目,并且要求小组成员要对项目进行研究与探讨,找出相关知识点,并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

4.2演示教学

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实物操作或演示, 老师应该进一步对设备的功能、特点、以及使用方法等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来巩固学生学习的内容。比如,在讲解布线设备及其材料的时候,可以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讲解跳线制作或者配线架安装技术的时候,可以使用示范教学的方式。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方法来提升课堂的气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3现场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以及实际参与到某工程施工项目中来提升学生对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的理解,准确的掌握各个模块的涵义。在对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讲解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到实际现场进行参观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进入某一建筑的网络综合布线现场。学生通过实际的现场勘察,老师的讲解,自己动手演练,通过实践工作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5结束语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不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学校教学不可能取代实际工作中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身为教师, 我们的责任是如何缩小这种差距,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将大量的实践工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综合布线的能力。 总之,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改改善善教教学学方方法法,,来来提提升升教教学学质质量量。 。

摘要: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对实践性与技能型的要求非常的高,是我校计算机方向学科中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确保学生日后从事与网络相关工作的时候拥有学科基础。本文笔者主要对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确保课堂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效结合。

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 篇9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英语专门人才的培养规格在不断提高, 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今, 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他们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重点。虽然有不少新的教学理论和新的教学模式, 但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的并不多。一方面是学生受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他们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还是依赖老师;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观念问题, 无法把新的教学理论和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 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 浅谈一下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一、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用“可理解性输入-功能-模拟输出”的模式组织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 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 。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还采用讨论方式挖掘文章内容, 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涉及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辩论式, 提高学生的思辨与论辩能力;对剧本性的课文采用角色扮演, 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表演才能;对比较容易的课文, 要求学生课下准备, 课上学生自己登台讲解, 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总之, 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小班化教学,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方法。为适应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形势, 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与社会及个人需求之间的相关性, 并考虑到课程学习特点与学生兴趣和能力, 最好实行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具有以下的优势:1) 为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学生的个性、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进行任务教学法时可以根据这些情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 这样既可调动成绩好的学生也鼓励了成绩差的学生。2)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 综合英语课堂有许多说、读、表演、辩论、阐述观点等各种技能培训练习, 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两次表现自我的机会, 既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又挖掘了他们的潜能。3) 有利于组成学习小组, 进行课外的活动, 给教师进行分组指导和检查提供了方便。4) 可以使教师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 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总之,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学能和潜能,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等, 在授课、辅导、学生课堂参与互动、检测和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符合因材施教、开发个性的原则。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精讲多练

《综合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 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该课程是贯穿专业基础阶段两年的综合技能课程, 它重在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 训练他们的基本语言技能。因此,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而严格控制班级人数, 每班控制在35人左右, 采用小班授课形式, 这就使“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每次上课, 先由一名学生 (轮流进行) 在全班做演讲, 演讲题目学生自选, 从学习、生活、艺术、体育到亲情、爱情等, 涉及范围较广。全班学生就演讲内容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整个过程持续10-15分钟。最后, 教师做简单性总结, 并为演讲学生的表现打分, 记入平时成绩。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学生的听说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了普遍的、明显的进步。

又如, 每个单元后都配有大量综合性练习, 包括语法、词汇、词组选择、完形填空、翻译、连词成句等。在处理这些练习时, 笔者摈弃了原来以对答案为主的方法, 转而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各小组长把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然后, 提交全班讨论。最后, 教师就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练习重点进行讲解和总结。自主学习绝对不是一种没有教师的学习, 恰恰相反, 教师在帮助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及时检查学生对本课程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 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督促其课外学习情况, 丰富其社会文化知识, 我们还引入了期末评估机制, 即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2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 作业和每课一练、课堂讨论、课堂纪律。对此, 学生普遍认同, 认为比较客观、公平与合理。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对《综合英语》课程的学习更加重视, 积极性更加高涨, 学生的“三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 也更趋扎实。

四、听说读写译相结合:着重“综合”

综合英语课堂是听说读写译的综合, 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1) 在听的方面,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课文的听力材料以及诗歌、散文、新闻、英文歌曲等辅助材料, 选择适当材料作课堂训练, 其余的可布置为课外作业。此外, 每单元后面都有一篇类似英语专业四级的段落听写, 此部分难度比较大, 每次都先模仿专业四级考试形式让学生听写, 随后让部分同学把听写的内容重复, 并针对学生听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精听, 教师最后点评。通过模拟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 比如词汇量不够, 连读爆破等发音技巧未掌握, 出现语法毛病等。2) 在说的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讨论、短剧表演、辩论、复述等口语训练项目。3) 在读的方面, 教师布置教材上的课文B, 让学生组成小组模仿课文A进行自主学习, 训练阅读能力, 同时还精选了难易适中的阅读材料作为课堂的补充和延伸。4) 在写的方面, 《综合英语》每个单元后都有大量练习, 每次都布置学生课后做作业, 教师批改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5) 在译的方面, 从每课的课文A中选择一部分, 让学生翻译成汉语, 这样既可训练翻译能力, 又可增强学生的英汉对比意识, 减少母语的负迁移;教师还要挑选课外的材料, 进行英汉互译, 在每课一练的测验中也有翻译题目, 以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

五、课内课外相结合

为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的不足, 必须十分重视组织学生开展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课外活动, 如英语诗歌朗诵赛、辩论赛、演讲赛、写作比赛, 英语角、英语口译比赛等, 目的是营造一个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氛围, 同时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教师还鼓励并为学生提供机会去参与校外的实践活动, 如英语家教, 会议、旅游等口译和笔译工作。二课活动的开展, 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语言素质, 扩大了语言学习的范围, 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更多的实践机会, 为营造校园语言学习环境和气氛,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起到了积极作用, 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的实践环节。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采取小班化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 精讲多练, 听说读写译相结合, 提高综合能力, 同时课内课外相结合, 加强实践环节。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 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摘要: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综合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4

[2]张逸.新编商务英语精读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3]钟志贤.新型教学模式新在何处.电化教育研究.2001.

[4]柯可, 汪珮.综合英语教学改革探析.池州学院学报.2010.8.

综合教学方法 篇10

一、整合学科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

(1) 学科内的整合。

语文教材具有典范性、整合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特征, 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是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依托。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应具有强烈的捕捉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意识, 对教材进行“精加工”——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学的“精华”筛选出来, 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确立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引导学生查找、整理各种资料, 开展系列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此外, 按学生认识事物的线索或解决问题的线索来考虑学科内部知识的整合, 以教材编排体系与选材内容, 以学科本身知识体系内容为点, 确定学习内容,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2) 学科间的融合。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第三册第三单元“美丽的图案”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前, 老师说:“秋风送爽, 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像蝴蝶般飞舞, 多么漂亮, 去拣几片漂亮的叶子作为书签吧!”几天后, 老师又要求学生按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达到了“学科生活化, 生活学科化”的效果, 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融合了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 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二、结合校园活动, 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丰富的, 可以涵盖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学校、家庭、社区乃至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整合, 根据社会及社区最前沿的文化动态、学校文化活动及家庭生活开展富有校本特色的系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围绕“五爱”教育主题, 先后组织开展“十大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 并把学生的活动成果整理成集, “十大主题”包括: (1) “奥运精神激励我”演讲、征文、手抄报比赛; (2) “灿烂文化颂实小”大型文化节; (3) “多彩假期我快乐”体验与征文活动; (4) “军训苦于乐”体验与征文活动; (5) “我爱我家——班级宣传栏设计与征文活动”; (6) “孝敬日, 我能行”体验与征文活动; (7) “我与阳山小朋友手拉手”体验与征文活动; (8) “健康伴我快成长”征文比赛; (9) “走进社区, 走进生活”实践活动; (10) “新苗”展风采实践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 语文学习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学生既得到了全面深刻的高尚情感体验和熏陶, 语文的综合素养又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三、挖掘社区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例如:在学习了“人与自然”为主题的课文学习后, 利用我校学生的特殊性 (家长普遍是做铝材生意的有钱人) , 我们引导学生确定了“铝材与我们的关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挖掘家长人力物力资源,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大沥多家铝型材厂、走入大沥社区、环保站、各房地产开放区等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研究, 以及充分利用校园互联网了解大沥铝材的发展历程, 铝材对大沥经济、环境、生活的影响, 撰写调查报告、环保小论文、设计市区建设规划书。活动中, 促进学生对社区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物业环境等若干问题的思考, 加深学生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具备一些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 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同时会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 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和社会, 发现自我, 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感, 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真正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丰富的, 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将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等形成一个整体, 使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得到合理利用,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郭, 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综合绘画教学现状分析 篇11

在当代中国,传统的油画、国画的划分仍具有普遍意义。但在西方,综合材料绘画已经成为毫无争议的主流,画种的概念几近消失,我们熟悉的毕加索、布拉克、基弗、塔皮埃斯、克利等作品中都可见大量的综合材料的运用。克利曾在他的一幅作品后亲笔写下绘画步骤和材料,其中包括了纸板、油色、瓷漆、水彩、蛋彩、纱布、石膏等多种材料。

综合材料的运用使得画家更自由和准确的表达成为可能,它将注定成为这个时代最具活力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也是这个多元化艺术时代的重要特征。综合材料绘画比较传统的绘画,更倾向于抽象或半抽象,与中国传统的“意象”有颇多相通之处。对它的研究和运用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局限,不仅可以有效地融合东西方的不同材质,同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现代艺术,并与我们独特的民族文化相融合,拓展更宽阔的艺术思路。

一、综合绘画的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美术教育模式受到苏联影响,对现实主义艺术的片面重视使得非具象绘画在中国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而倾向于抽象性的综合绘画也因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艺术家的学院背景浓重,而学院的教育往往是落后于艺术的发展现实的,它往往不具有前瞻的远见,而是对发展较为成熟的现实的反映,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西方的画派的演变和更迭不同,国门打开后,新鲜的思潮不断涌人,西方国家几十年的流派演变在这个没有任何现代艺术基础的国家同时显示出了繁华和混乱。尽管主义众多,但目前写实主义仍然是真正的主流,大多数艺术家和观众深层的审美态度并没有改变,对再现的迷恋和对“手艺”的赞赏仍然占据了主流。

当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了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精髓后,对现成品的运用和对材料的研究开始列入日程。

目前,在各大美院和普通高校的美术院系中,综合绘画日益得到重视。中国美术学院率先在1994年设立了综合绘画工作室,2000年成立综合绘画系,2003年更名为综合艺术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也于1994年设立了材料技法工作室,1997年更名为材料表现工作室。其它美院也先后设立了命名各异的系所。即使是普通高校中的美术院系也大部分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在各级各种画展中,我们也开始看到各种综合绘画的出现,甚至还在有的画展中有了一个单独的展览单元。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将中国的综合绘画作为一个具备了与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具备平起平坐资格的画种。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但除去这些因素,鉴于当代中国艺术家们普遍的学院背景,高校教学对于综合绘画的教授效果也理应受到质疑。

(一)师资的局限

综合绘画要求教师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并且对综合技法具备研究和实践能力,兼容并蓄的美学观。这对于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现实是,大多数高校中的教师毕业于传统的油画或国画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惯性,对于学生的创作不能做到从形式美感到材料美感的准确判断,并具备给予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的能力;而由于知识结构和人生阅历的不同,使得师生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他人总是困难的,这时,教师的指导不是有益的。反而成为学生无所适从和矫饰的诱因。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判断又大多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使得学生的创作被阉割,呈现机械和呆板的面貌。

(二)学生的局限

首先,中国的现状是:社会美育严重缺失。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们的博物馆没有承担起这个艰巨的责任,而民间力量是如此微薄。其次,现有的录取体制是以学生的“基本功”即写实的能力作为主要的标准的,对绘画手头功夫的看重和以考取学校为目的的功利的基础美术教育,使学生缺乏对美的基本的感知能力。再者,对写实主义的长期推崇,对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的无知都让学生无法真正在美学上认同以抽象为主的综合绘画的价值,那么结果只能使得课程演变为令人生厌的作业。即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综合艺术的价值,大多数学生也并不具备进行相关创作的能力。综合绘画的产生有深刻的哲学思考作为背景,如果对西方绘画流派的演变一知半解,对其哲学和美学的演变没有深刻的领会,这时的创作只能是个人对于材质的简单实验,并不具备真正的意义。长时间对于材料的漠视使得学生对于各种材质的物质属性和精神意义都不甚了了,如何运用合适的材料来准确地表达自己,并使作品具备形式的美感和材料的美感将是困难的。

(三)课程设置的局限

除去美院直接设置的综合绘画院系,高校中往往安排四周左右的时间来进行综合绘画的学习,显然,依靠四周时间使学生抛弃根深蒂固的审美习惯和绘画习惯,建立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学习现代绘画的语言构成,并实验和熟练使用各种从未接触过的材料来进行绘画活动,这简直是不可能的。综合绘画并不仅仅是材料由单一到多样的过程,它同时是观念的深刻变革。它的前期课程应当包括了艺术史、绘画材料学、构成,并和色彩学、构图学有深刻的联系。这就要求在相关课程的讲授中有效地将这些课程整合,并在教学中贯彻关于绘画面貌多样性的内容。

(四)硬件设施的局限

高校中的美术学院,尤其是大多数并不在一线城市的高校。相关材料都是难以搜集的,例如绘画中常见和常用的各种胶。而统一购买的结果就是抹煞了学生的个人化的材料偏好。但依靠学生的自身又无法达到对少见材料的占有,综合绘画作品往往就成为了一堆化工原料、纸质、布头、碎玻璃和各种颜色的简单堆砌。综合高校中的美术院系也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完成相关设备的建设:电气焊工具是金属类材料所必需的:使用专用设备才能进行玻璃的吹制和加工;有些化工产品更有严格的操作规定。希望院系为一门课程设立如此众多的设施是不现实的。

二、改善之道

综合绘画的出现、发展和成熟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是对传统绘画的丰富和反叛,也是对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现状的反映。一个画种的发展绝非一日之功,西方对材料的研究自中世纪就已经开始,但我们可以将西方的发展成果进行总结,并以民族的立足点,通过改善高校综合绘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使得相当数量的美术从业者了解它,并壮大综合绘画的创作队伍,提高欣赏能力。

综合教学方法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与检索策略

于2014年7月用计算机检索万方、 维普和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3年12月。维普和知网数据库以标题或关键词包含“综合评价”作为检索条件,同时限定学科领域分别为:预防医学卫生学;医药卫生科技领域下的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万方数据库以综合评价作为检索词进行基本检索,限定学科领域为预防医学卫生学下的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 ( 1 ) 中文文献 ; (2)综合医院;(3)医院管理评价 (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质量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4)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

排除标准:(1)非中文文献,包括英文文献翻译后的中文文献;(2) 非综合医院,包括儿童、肿瘤、胸科等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乡镇卫生院); (3)临床评价、卫生评价(环境卫生评价、营养卫生评价、劳动卫生评价等)等非医院管理评价;(4)单纯理论或方法学介绍;(5)重复发表文献;(6)未使用综合评价方法等其他无关文献。

1.3文献质量评价

本研究参考李幼平教授关于政策研究文献的质量分级方法[3,4],将文献质量分为5级。A: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卫生技术评估;B:政策文件及政府报告;C: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D: 综述;E:专家意见。

1.4统计资料提取与分析方法

由两位研究者独立严格对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如遇分歧,则通过讨论或征求第三方意见解决。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建立信息采集表,对文献发表年限、管理领域、指标体系建立、权重设置、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文献检索与分级结果

按照检索条件,初检出文献5714篇,其中维普1946篇,万方1766篇, 知网2002篇。对照纳入与排除标准, 阅读标题与摘要后排除3896篇。通过Note Express软件查重后排除632篇。进一步阅读全文后,排除491篇,其中单纯理论或方法学介绍93篇,非综合医院199篇,未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等其他不相关文献157篇,表达不明确阐述不明的18篇,卫生政策评价9篇,未找到全文9篇,重复发表文献6篇。最终纳入文献695篇,其中系统评价1篇[5],为医疗质量管理领域中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的系统评价;综述19篇,主要是阐述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管理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献分级以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居首,占全部文献的97.1%,具体分级结果见表1。

2.2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2.2.1年代分布。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关于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医院管理中应用的发文数量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见图1)。

2.2.2领域分布。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6]。参考相关资料[6,7,8,9],按照评价目的的不同, 对医院管理领域进行分类。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方法在我国综合医院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中,以在医疗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最多,占65.8%(457/695),详见表2。

2.3指标体系建立情况

综合评价方法在我国综合医院管理中应用的一般步骤为确定评价目的—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选择评判方法—评价和分析。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29.6%(206/695)的文献直接列出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但没有阐明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总被引频次为622次,被引频次最多的方法是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占77.3% (481/622),其次是专家筛选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等, 占17.1%(106/622),数理统计法占5.6%(35/622)。有92篇文献联合使用2种以上方法进行指标的建立和筛选, 占13.2%(92/695)。有21篇文献对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占3.0%(21/695)。

2.4权重设置情况

纳入文献中,探讨权重设置的文献占43.9%(305/695)。权重设置中使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主观定权法较多;采用主客观定权法相结合的文献占5.0%(35/695)。被引用频率前6位权重设置方法的被引用情况见表3。

2.5综合评价方法使用情况

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了一系列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功效系数法、密切值法、 秩和比法等;二是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三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四是其它一些重要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法)、 人工神经网络(ANNs法)等。纳入的695篇文献中,共使用了22种综合评价方法。根据每种方法被引频次高低进行排序(表4),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集中于秩和比法、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这3种方法累计引用百分比达到61.2%。使用组合评价方法的文献占14.5%(101/695)。

3讨论

3.1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

综合评价方法参与综合医院管理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通过系统评价发现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有关文献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应用范围包括了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绩效评价等十多个医院管理方面的分领域。这说明综合评价方法参与综合医院管理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有助于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规范化管理,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10]。

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还需得到重视。虽然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有关文献数量增多,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但其中不少是流于书面和理论,并且在用于医院管理决策的实例中,主要集中于医疗质量管理方面。这与医疗质量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有关,但事实上,任何一项与医院管理有关的活动,都可以进行评价。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科教管理、感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应用的相对还较少。

3.2综合评价方法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探讨

通过循证分析发现,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医院管理领域的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明确的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和方法,这部分文献占了29.6% (206/695)。指标的筛选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估法、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数理统计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评价资料的具体情况选用。二是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缺乏检验,这部分文献高达56.1%(390/695)。三是缺乏合理的权重设置,此部分文献占56.1% (390/695)。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个因素在综合评判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各不相同的,为了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必须确定各指标合理权重[11]。四是指标的可比性问题。部分研究未能很好地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如医院规模和条件的差异、病种分布的差异、判断标准的差异等等[12,13]。可以通过选择同类别同等级的医院进行横向比较,在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时引入CD率、CMI指标等一些方法尽可能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 增强指标可比性。

3.3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合理分析评价结果

本次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秩和比法(25.3%)、TOPSIS法(20.9%)、 综合指数法(15.0%)是被引频率最高的3种方法,这与本研究检索到的1篇循证分析文献的结果相一致。这3种方法具有易于理解、计算简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在医院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应用于医院管理的综合评价方法种类繁多,各种方法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哪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被评价对象本身的特性、研究目的等实际情况决定,且尽可能选择实用性强、计算方便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计算的复杂化。此外,可以考虑组合与集成的研究思想,把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14,15]。

上一篇:生长对比下一篇:表象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