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教学改革(共12篇)
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篇1
引言
软件工程专业作为吉首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和校企深度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力求通过软件工程专业的改革试点,来带动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主体的一个专业群(JAVA方向、嵌入式方向、商务智能)。
根据现有学生学习与就业现状分析,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1]。并且随着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因此结合吉首大学教育特点与我院专业的实际情况,开始慢慢意识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培养,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方式方法,以职业资格等证书作为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以提高自学能力与创新知识为目标,加强实际项目的训练,实现专业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际案例的训练,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的项目之中与顶岗的实习之中。
一、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学手段
吉首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和校企深度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积极与全球顶尖软件外包企业联合开展应用型高级软件人才培养,推行校企深度合作“2(校)1(园)1(企)”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践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手段,以“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科学与人文精神并举、实践与创新能力相长、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贯通”的人才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质量观,“夯实基础、提升质量、塑造品牌”的发展观,在CDIO工程化教育理念、开放式办学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竭力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专业综合改革,通过教育体系教学模式的微创新和校企优质教育资源的跨界融合,将现代化的教育方法与手段相结合,改变传统以黑板加教科书的手段,实现以各种电化教育器材与设备,将投影仪、电视机、计算机等现代设备搬到课堂,以现代教育设备应用于软件工程的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断加强专业综合改革成效,以快速推进专业的统合改革与发展,最终有效地增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2]。
二、教学手段改革思路
1. 探索全新有效的教学手段
吉首大学软件工程教研室从本学期开始就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手段,创立了创新创业工作室,在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带动下,组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开展第二课堂与相关活动,将课外与课内结合起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隐性课程与显式课程相结合,以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同时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到课本上的内容,还可以在课外培养自学能力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形成学生自我学习的学习状态。
2. 改革已有现有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以黑板与课堂讲授为主,为了改善原有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性,可以在传统黑板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图文字貌的形式,增加教学的可视性与直观性[3]。注意发挥课堂的教学的多样性,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以现代化的教育方法与技术,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转变成图形的形式,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将传统的内容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在一起,并结合教师的课堂讲解,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突出展示,可以增加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次数,用图形化演示教学内容,将比例增加到一半以上甚至更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改革原来的教学方法
吉首大学软件工程教研室主要承担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可以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拿出来进行研究,根据对现状的研究,对原来的教学内容进与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极力推进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性,并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尝试[4]。如我们教研式的颜一鸣老师在课堂中采取了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对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在课堂上根据知识以小组的单位进行研讨,并根据研讨的内容第个小组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主动的学习与交流,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
4. 进行第二课堂尝试
在软件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带动下,积极进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并且提供较好的活动设备与条件,在活动期间,由本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这一活动开展以后,参加的学生越来越多,软件设计和制作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同时我们还开放了实训室,鼓励协会的会员们利用课余时间搞一些小制作,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并经常性的派出教师进行相关指导。
5. 改革考核方式
本学期的《web开发基础》课程采取了学生提交作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制作一个简单实用的网站来实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目标;总的来说,就是做到考试方法多样化,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效果
教学改革实践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他们说:“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也让我深刻地明白教师的真正作用在于点拨,而非全盘灌输”;“我非常喜欢老师那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很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讲课内容好象不是从书本上来的,而是自己和老师一起想出来的”;“小论文是一种好方式,逼迫自己去掌握弄清楚一些模糊的概念”;“写作过程,不仅仅学到如何去写,更重要的是归纳了知识,总结了概念,我觉得这学期我向老师学到了很多思维方法,收获很大。”
具体效果表现在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发掘了一批优秀的、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有的在低年级就推荐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活动,显出了其创新能力。有的撰写了有一定质量的课程论文,如刘周清清同学的“基于Web的数据挖掘在校园网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文已在《电脑知识与技术》上发表。这些在过去低年级学生中是极少见的。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灵活的教学形式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思考与掌握,在实践中体会到理论知识的指导性,并自觉运用于指导实践。在学生多次组织的软件设计大赛中,多数学生能做出比较好的作品,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结
本文讨论了吉首大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充分分析与研究当前学生学习现状,提出了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分析当前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对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手段改革思路,以提高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效率与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教学手段,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姚文振.中西方课堂教学方法比较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8(01).
[2]李茂森.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的迷失及其原因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8(02).
[3]莫凯林,祝世娜,张亚文.高校课堂教学应实现五个转变[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10).
[4]贾红芳.浅谈高校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新西部(下半月),2008(02).
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篇2
[摘要]为了适应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探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途径,开展培养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论文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综合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基础。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综合改革。
一、建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标准是开展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也是进行纵横向比较的基本依据。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体系应主要通过三个维度建立健全:(1)建立国标,按照新修订的高职专业目录,制定实施高职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建立行标,会同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制定实施相关专业人才评价标准;(3)建立校标,每所高职院校根据国标、行标和学校实际,制定实施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高职专业新目录和设置新规定的颁布实施,是高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重大契机。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需求,更加注重突出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不在多、不在全,而在强、而在特,做到人有我强、人有我特。
三、加强高职专业内涵建设
从一定意义上说,高等职业教育改到深处是教育教学、改到难处是课程专业。高职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在“十二五”期间联合实施的“高校教学工程”中,专门部署1500个专业点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旨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这些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启动实施了“四卓越”计划,即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目的就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探索建立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高职院校应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搭建相应平台,大胆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五、强化实践教学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了实践育人的极端重要性。高校应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要变“走马观花”为“下马种花”,加强实验、实习以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基本条件建设,多让学生去动手、去练习、去锻炼、去参与。应健全制度、完善保障、全面覆盖,力争让每一名高校生都能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六、加强高校自我评估
评估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树立质量主体意识,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质量建设和保障体系,加强自我评估。应重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对教学质量实行常态化监控。应根据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开展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广泛接受学生、家长、社会、政府以及专业机构的监督和点评。
七、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教师。应按照“高教质量30条”的要求,搭建教师沟通、交流、帮扶、发展平台,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服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以及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工作,服务于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服务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总之,高职院校的质量提升,从根本上说是主要社会功能的质量提升,关键是学校各项中心工作水平的提升,前提是校内管理、服务及各项基础性保障条件的质量提升,以上各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培养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事业之中。
参考文献:
综合测控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篇3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综合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近年来,各大名牌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改革传统培养模式, 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和探索。①比如东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积极建设与实践测控创新仪器平台以及开发开放式柔性测控实验平台;②③国防科技大学在进行仪器与检测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改的探索;④安徽工程大学在进行测控专业综合教学实践改革;⑤独立学院中也有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在研究独立学院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的思路。⑥
随着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多,在新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中,特别是一些地方普通院校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存在一些问题。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成绩远低于举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能照搬、照抄举办学校的模式。在人才培养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⑦如果盲目追随,完全照搬,不结合本校的特点,那么教学效果、人才质量就与培养目标往往相去甚远,也很难反映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特色。⑧
由于各类大学本门课程的师资和投入差异很大,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⑨导致即使采用相同的教材也无法进行相近的实验,并且大多数实验都是独立的,这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这种实验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何开展适合独立学院测控专业的测控系统综合实践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1 本校培养目标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课程实验开设现状
本校作为一所典型工科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服务型人才”,强调的是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专业培养计划参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进行建设与培养。但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教学基础、师资条件、实验设备、培养目标等均有非常大的优势。同时最关键是学生的整体基础差距较大,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严重不足,如何在现有课程体系下保证教学质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测控系统综合实践设计框架
测控系统综合实践从传感器开始,包含测量放大电路,信号调理电路,mcu系统,pc机上labview信号采集界面设计等。基本上涵盖了测控系统的全部专业课程知识,把所涉及到的知识通过一个综合型项目的形式有机地连贯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应用型本科教学目的,测控系统综合实践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2.1 引入软件仿真
测控专业专业课主要涉及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测控电路、电子测量与仪器、智能仪器、微机控制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等课程。在各课程教学中,一般只能从原理的角度来教学,如果学生动手不多,很难理解相应理论。虽然每门课程都有实验,但是大多数实验为验证性实验,而且课时有限,并且往往做实验时忘了理论分析,难以实现即时验证理论。应用proteus、multisim等仿真软件辅助教学,能够快速、完整地构建出实验的原理图并且能够完美地进行实验过程仿真,实时显示实验结果,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好方法。另外,由于部分实验设备和耗材昂贵,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实验项目是只能在理论上学习,不能实际开设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和进一步深入应用学习。而应用仿真软件,学生不必担心元器件的损坏,大大提高了学生敢于尝试的信心和积极创新的能力。同时由于仿真软件能够用低成本搭建高档次的实验室,也大大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另外,丰富的虚拟仪器和仪表和功能也是现实所难以具备的。
2.2 硬件设计与实现
(1)测控系统综合实践的硬件设计与实现可以通过测控实验室里的万能实验板来搭建。学生根据设计的电路图将相应元器件在万能板上插拔搭建,然后通过采集卡将单片机采集到的信号送到pc机上labview信号采集界面显示。这种方法优点是模拟电路实现相对简单,但是单片机系统除非采用现成开发板,否则接线会非常复杂,大大增加学生额外负担。
(2)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腐蚀制板的方式来实现。在protel软件里画好原理图和pcb图,去实训房利用腐蚀液制板,做好板后进行调试,然后将信号通过串口送pc机显示。这种方法优势是按工业制板方式制板,学生可以体会到工业制板的优良效果和工艺流程,更容易与工程实际接轨,有利于就业。缺陷是这个条件不是所有院校都有,而且成本较高,管理起来也要复杂得多。由于本校实践条件较好,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
3 本校应用实例
本校测控专业在大四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结束后安排一次综合性测控实训(课程设计),实验题目为基于labview的数字电压表和基于labview的波形采集系统。既有硬件设计制作,也有简单labview软件界面的设计,学生按2-3人一组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合作完成。从完成的最后结果来看,总体上达到应有的效果,测控系统综合实践的应用受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实践不仅让他们懂得了理论知识的脉络,也明白各专业课程在实际应用的位置和场合。同时该实践环节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系统设计概念和动手能力以及为找工作所需的实践动手能力累计一定的经验。
4 结束语
虽然独立学院的学生理论基础偏薄,但是他们学习动手实践的热情和愿望却非常强烈,所以通过实践环节的强化来促进他们的理论课程学习与综合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对于独立院校来说,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积极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非常现实的目标。但是目前应用型教材相对缺乏,除了少数自学能力强和科协的学生外,其它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直接从各分散实验和基础课程实训中过渡到做毕业设计。不仅不利于教学,更不利于毕业设计甚至找工作。考虑到各专业课实验学时不多,联系性不强,本实践教学改革将各课程典型应用串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让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前统筹学习本专业课程,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在大四找工作前累计项目能力,加强就业竞争力,克服以前只能等到毕设中去锻炼项目能力的毛病。
基金项目:广西2010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0JGA100
注释
① 张文娜,熊飞丽,叶湘滨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32(2):33-35.
② 况迎辉,祝学云,陈建元.现代测控技术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7-9.
③ 李军,周杏鹏,祝学云.开放式柔性测控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6):79-82.
④ 王光明.仪器与检测系统综合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112-115.
⑤ 王海,徐群,许德章.工科院校测控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19-120.
⑥ 刘寅生,耿欣.关于独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1:24-25.
⑦ 周小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高教论坛,2009.5:52-54.
⑧ 唐杰.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9:138-140.
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篇4
作为测量和仪器科学领域唯一的本科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课程包括传感器技术、信号检测、信号分析与处理、测试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 几乎包含了从信号的获取、放大、传输、处理、应用和控制的全过程。目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的重要分支, 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预处理, 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集机、光、电、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多学科相互融合和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独立设课的必修课, 它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与控制技术等于一身, 通过相应的综合实践环节, 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强化和全面发展。可以说, 专业综合实验是对本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一次串联, 因此, 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改为“结合实际应用的设计、综合性实验模式”,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为了加强实验的实践效果, 本文提出了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专业综合实验教学, 不仅拓宽了实验范围, 更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 使实验内容灵活化、层次化, 解决了传统实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为培养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传统专业综合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实验内容单一, 验证性实验学时多, 测控专业的
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本专业学生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教师预先设计好实验内容, 甚至预先编写好程序, 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操作, 按部就班完成相关实验内容, 其实验环节设计简单, 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 各实验之间缺乏系统性和相关性, 远远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串联, 无法让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实践综合设计技能训练, 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不能够得到综合的实践训练。
2. 实验内容与就业需求联系不紧密。
专业综合实验, 旧的培养方案设定的实验项目主要注重光机等几何量的测量, 基本停留在计算机模拟仿真上。很多学生在学校时成绩很好, 理论知识掌握得很系统, 可到了工作中却发挥不了作用, 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和自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与学生就业需求联系不紧密, 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严重影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实验设备陈旧, 设备数量少。
原先专业综合实验的设备主要是基于80年代建校时设置的精密仪器专业需求购进的光学仪器, 设备台套数少, 开设计的实验仅限于几何量的检测, 与目前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的测、控等要求相差甚远。另一部分虚拟仪器设计只能在装有Lab V IEW软件的计算机上照着试验指导书作一下验证, 学生实验的内容远远与社会需求脱节。由于设备的原因, 实验内容严重受到硬件条件限制, 这严重影响到实践效果。
三、虚拟仪器在专业综合实验中实施的优势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1. 虚拟仪器技术。
虚拟仪器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新型仪器, 它将传统的测量仪器硬件软件化, 利用计算机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基本硬件的支持下, 软件平台可以完成传统仪器需要硬件完成的部分功能, 利用软件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控制、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及测试结果的显示等, 通过软、硬件的配合可以实现传统仪器的各种功能。虚拟仪器系统能够最大降低系统成本, 增加系统功能及灵活性,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计算机平台上任意定义和设计系统功能, 其核心技术是虚拟仪器软件。Lab V IEW (Lab virtual Instrum ent Engineering W orkbench) 是N I公司自1986年开始推出的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 它是具有图形化编程的开发平台和运行平台, 集成了大量的生成图形界面模板, 并有丰富的数值分析、数字信号处理功能, 以及多种硬件设备驱动功能, 广泛应用于理论教学、原理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利用Lab V IEW可以方便地建立自己的虚拟仪器, 使用图形编程的方式可以节省大约80%的程序开发时间, 其图形化的界面使得编程及使用过程都生动有趣。
2. 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专业综合实验。
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旨在从被控对象到传感器信号获取、信号采集、信号分析和处理、反馈控制的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工程测控对象和各种可供选择的实验方案, 同时还必须有良好的扩展功能以适应学生不同的需求, 通过对多门专业知识的串联, 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009年以前, 由于受较陈旧的传统实验设备的限制, 为期两周的专业综合实验分两部分, 一部分以基于机、光、电进行的几何量测量各类实验为主, 另一部分只局限Lab V IEW纯软件仿真性、验证性实验项目, 这远远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串联, 学生也不能够得到综合的实践训练。2009年以后, 依托共建实验室购买的新设备, 借助测控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 以虚拟仪器为主, 利用多功能转子实验台、位移工作台、直线距离和位移运动实验台、环形输送线实验台上的各类传感器, 进行基于机、光、电、计算机的测量、检测实验。实验改革完善的过程, 如图1所示。
改革后的试验项目如图2所示。首先设置一部分少学时, 让学生熟悉Lab V IEW软件, 并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应用程序, 能够借助数据采集卡完成数据采集任务。在这个基础上, 大部分学时是综合设计性的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系统设计要求, 依据被控对象自行选择传感器, 对所有来自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或者直接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各种信号, 经过预处理, 都可以由N I数据采集卡的输入通道完成数据采集, 虚拟仪器软件LabV IEW进行程序设计, 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可以实现信号的存储、显示等功能, 再通过N I数据采集卡的输出通道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这样改革后使学生能够从信号的发生、采集、处理、显示及控制整体的系统设计得到训练, 真正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强化和全面发展, 适应目前社会岗位的需求。
以其中一个实验项目———超声波测距实验为例说明改革后的实验过程。借助位移工作台上的超声波传感器, 其输出信号通过PCI-6221数据采集板卡送入装有虚拟仪器软件的上位机平台, 通过软件编程, 实现对距离信号的测量、处理、存储和显示。超声波测距LabV IEW程序前后面板设计如图3所示。
利用运动控制台使障碍物移动一段距离, 点击“运行”, 出现距离监测界面窗口, 点击“停止”, 测得距离为118.974m m, 如图4所示。
3. 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
(1) 能够做到所有实践环节串联进行, 使学生实践能力能够进行循序渐进、全面综合的锻炼和提高。通过对测控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 改善了实验教学, 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将虚拟仪器技术的强大功能应用于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 进行立体化实验, 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不仅锻炼了学生应用虚拟仪器软件进行编程的能力, 而且对传感器技术、虚拟仪器、工程测试技术、信号采集与处理、传感器的原理与自动控制原理等多门课程的知识点综合到一起, 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 通过对现有实验教学平台的改革, 重新对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设置, 达到了综合运用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目的。 (2) 紧密结合实际应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实验对象、传感器和测控手段结合计算机技术构建专业综合实验平台, 能够让学生可以接触实际应用中的测控对象, 自己动手搭建测控系统并进行综合组合, 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认知、动手能力, 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和展现才能的空间,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借助Lab V IEW开发工具良好的人机界面和强大的仿真功能, 对于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于理解的环节, 采用虚拟案例设计及仿真, 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虚拟仪器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仪器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基于虚拟仪器的专业综合实验满足了测控专业各个实验环节的衔接, 能够满足从信号采集到信号调理、数据处理、显示、传送、存储、通讯及控制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能够根据学生自己的设计目的随时变换自己的设计方案, 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明了,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是学生实验教学的一个方向。
摘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设置的专业综合实验课是本专业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环节。为了提高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适应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 通过对测控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 提出了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思路, 并通过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探讨了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的优势, 分析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通过两届学生的实践发现融入虚拟仪器技术的专业综合实验更拓宽了实验范围, 使实验体系层次化、实验内容灵活化, 能全面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虚拟仪器,综合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邬华芝, 周祥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4, (8) :74-77.
[2]魏宏波.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11) :92-94.
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篇5
9月26日,我校进行了关于30个教师节精神会议的学习。在对会议精神的学习之后,我受益颇多,同时也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下面我就自身的情况说说自己的一些心得。
总书记在北师大的演讲中提到自己对何为一名好老师的见解,他说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我回顾了我一年的教师生涯,虽然短暂,但也发现了在这四方面我都做得不够好,作为教师行业中的新人,更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使自己快速成长。所以在以后漫长的教学日子里,我要明确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总书记说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所以作为教师的我,在学生面前应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和影响学生,为他们传递正能量。国外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期间,校长还为我们讲述了一些老师的先进事迹,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去深思,他们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其中合江中学的体育教师阎红的演讲“亲如子女 爱如慈母”最打动我。她从教34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4年。她说有人认为,体育老师当不好班主任,但是她不这样认为,只要真心付出、尽心尽责,任何一位老师都能当好班主任。她对优秀学生充满关爱,更对后进学生充满爱心,鼓励情绪低落的学生,帮学业繁忙的学生照顾有病疾的奶奶,在高考前的三个月每天早晨为全班体训生煮鸡蛋......她这样为学生全身心付出的真情让我很惭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平时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关心。所以以后我应该多跟学生交流,谈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付出总会有收获,阎老师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学生的优异成绩和尊敬爱戴,相信一句话“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
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篇6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综合英语课程综合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到铺垫、衔接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成为很多高职院校关注并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高职综合英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高职综合英语教学的现状
本课程是各专业的必修课。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以提高他们从事语言交际、外语教学等领域实际工作所必需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无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主动性。同时,各个专业使用的教材无法突出本专业的特点,致使任课教师不断地补充培养本专业职业能力的教学素材,教学任务量不断加大。体现高职高专教学特色的实践教学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比重很小。
2.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数量显著增加,而实际报到人数却在减少,甚至有些学院的录取分数线很低,这就造成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较差。在初中、高中阶段英语教师都是使用汉语进行词汇、语篇、语法讲解,进入大学阶段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使用英语进行授课,很多学生反映听不懂,跟不上,理解不了。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二、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
1.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计划是一门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各个课程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各专业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学期及课时安排。
每一门课程还需要制定教学大纲(是规范一门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起到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联系作用。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注意: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有体现与区分;制定教学大纲不能以一本教材作为基础,坚持“一岗多本”的原则;教学大纲的编制团队要由专家、骨干教师、外聘专家组成,例如,在制定英语教育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大纲时,聘请中小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英语培训机构丰富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从而突显职业性,强调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的改革更侧重于教材改革,教材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高职院校教材选用却无法突显各专业特色,无法满足培养各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作为英语教育专业应着眼于中小学、英语培训学校等机构的多样化需求。综合英语应选用既能体现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又能包含听力、语篇分析、写作能力的训练的教材,尤其需要语言交际内容。本学院已经连续几年都选用《致用英语——综合教程》系列丛书,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对于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来说是具有决定性的。过分强调本科的重视基础,例如词汇的积累、语法的运用、语篇段落的理解会最终造成毕业生在实际工作缺乏语言交流能力,不能有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转变传统本科式教育模式,建立以突出实践为主多元化的高职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1)任务型教学法
在综合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来形成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2)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分析学生对外语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主体,提供交际化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作用是提供、组织各种活动,创造各种情景,让学生充分接触听说语言,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教学活动以内容为中心,大量使用信息转换、模拟情景、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3)“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
也是“4P”教学法,即Preparation(准备阶段)、Presentation(授课阶段)、Practice(操练阶段)、Production(运用阶段)四个阶段。“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是遵循螺旋式上升规律的,知识技能作为基础的,达到专项能力,到综合运用能力的飞跃。将英语“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应用在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不但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而且还帮助教师优化了课堂内容,改善了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手段的改革侧重于考核评价手段的改革。目前,综合英语课程的考试形式单一,主要采用闭卷考核的形式,侧重于词汇的辨析、语法应用、篇章的理解、英汉互译、文体写作等方面的测评。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的测试内容,无法体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测试需求,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无法考量。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行“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确保技能训练效果,逐步完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
(1)建构综合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把培养行业能力、岗位能力、通用能力所需教学内容按照学习能力形成规律合理安排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学生在第五学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使学生在对本专业深刻理解认识的基础上查找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不足,然后返校继续充电。第六学期进行毕业实习。
(2)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积极与校外中小学、英语培训学校、幼儿园等机构联系建立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点。
(3)壮大实践教学队伍
将专家“请进来”,我们还鼓励教师“走出去”。聘请行业专业来学院讲座授课,并鼓励本专业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挂职锻炼。
三、结束语
在充分地认识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后,教师要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英语教育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玉,李悦.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7).
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篇7
1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 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协作者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温彭年, 2002) 这四大要素在对新教学模式的重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情境给予学习者视觉、心理等方面积极而真实的感受, 从而促使其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积极构建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 包括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协作”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中指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 师生共同思考、讨论各种理论、观点, 以此完成整个群体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 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设计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 到教学活动如何完成学生对意义的构建和评价结束。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
由此可见,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开发的教学模式, 是以知识和能力的自主构建为主要目标、以学习情境的设计开发为基础、以协作式教学为主要手段的侧重效果评价的教学趋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 高职综合英语教学特点
(1) 注重综合技能训练:综合英语最大的特点为基础性和综合性, 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 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 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通过具体听、说、读、写的练习提升学生的四项基本技能。该课程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熟悉英语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有重要的作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及合作等方式,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重点培养交际能力:综合英语的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活动的能力, 在综合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应以“能力本位”为教学指导原则, 教师要从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中的导演的角色中走出来, 尽量减少单一的讲解授课, 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英语交际活动, 如情景对话、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 将课堂变为生动的交际活动场所, 这些方法既有利于开发社会环境, 将课程内容中关于购物、饮食、旅游、科技、体育等方面的社会活动设置成仿真的situations, 将教学环节贯穿其中,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协作能力, 能够让学生在与团体成员的交往中习得知识和技能。
(3) 突出专业的导向性:在高职综合英语课堂上, 教学内容的展示要体现专业特色, 将专业情境、案例融入到教学案例、教学任务中, 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模块分析表, 尽力将工作情境转换为学习情境, 做到课堂的各个环节规律性地体现所学专业的特点, 从而提升学生自己的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 高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本次课堂设计新模式的探索力求综合英语教学达到综合性、实用性、职业性的特点, 具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听说为先, 读写为主, 讲解为辅的原则, 根据二语习得的心理机制, 采用阅读前从听说入手, 以听说促读, 阅读中渐进式的提问, 循序渐进地阅读, 阅读后回到说和写的综合技能培养, 阅读之前的听说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及语言难度应由易到难, 由此激发起学生想知的, 而阅读之后说的活动从内容上讲是对阅读课文的总结或扩展延伸, 从语言上则是对新语言知识的操练或是对新旧语言知识重组构建。 (2) 以社会情境为主要教学载体, 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仿真实的工作情境, 使用交际教学法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协作表演, 旨在发挥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技能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 在词汇教学中有意识引入有旅游英语特色的词汇;在听说技能训练时逐渐增加旅游英语场景活动的设置;在读写能力训练的教学中重视应用文体的阅读技巧和学做技巧的培训。在综合英语课堂设置情境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在, 注重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学习的能力衔接, 以及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知识点的衔接。具体在综合英语课堂上, 适当让学生接触专业英语知识点、词汇、工作技能等,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3) 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的手段和目标, 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主, 强调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尽可能地创造语言交流的环境, 例如:提问法: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主动提问,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多开展相互提问的活动!讨论法:通过讨论课文、同类词汇、问题等营造生生互动的氛围;角色扮演法:分配角色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归纳法: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归纳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知识或概念。
4 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上述改革理念和原则, 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要摒弃以教师讲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模式, 开发教学内容具有专业倾向、教学活动具有职业情境、教学环节具有学生主导特点的教学模式, 具体设计模式如下:
本模式根据课堂教学过程投入的时间比例1-3-5-1模式, 从情境的导入让学生自主发现任务明确主题, 在老师讲解帮助下, 采用听说为先的方式习得语言知识, 而后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小组练习, 在小组和情境中自主构建知识和技能, 最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评价, 不仅起到总结复习的作用, 而且在评价过程中归纳总结教学内容。
综上, 在建构主义视角下, 综合英语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以情境的实现、自主构建为关键, 教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兼顾理论和实践教学, 既注重英语知识的习得, 又注重交际和协作教学的应用, 从而使学生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不难理解, 学好综合英语有利于专业英语的学习, 提高综合英语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有效服务后继课程的学习, 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让英语成为他们未来工作中得心应手的工具, 让他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戴昭.对高职基础英语教学与职业英语教学协调发展的思考[J].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12 (5) .
[2]郭曦.改进高职院专业英语教学的对策与思考[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
[3]温彭年, 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5) :17-22.
[4]解学花.基础英语教学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探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 (4) .
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篇8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英语作为国际交往和交流的主要工具, 其重要地位日益显著。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是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为了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 我们必须对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改革。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系统传授知识, 综合训练技能的课程, 也是英语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 在一、二年级阶段每周占6——8个学时。《大纲》明确指出综合英语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 使学生逐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 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这就表明综合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重任, 因而对知识储备的全面性、教授方式的多样性, 以及内容衔接的灵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综合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缺陷
综合英语课程广泛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听力、阅读、文化等,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 综合英语课应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强理解世界的能力, 吸收英语文化的精髓, 提高文化修养为目的。
然而, 传统的综合英语课堂多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 学生忙于记笔记。在教学中, 多强调模仿、重现、机械记忆等。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作为技能型的科目, 语言教学不同于知识型科目。语言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 仅凭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同时, 这样的教学法也抹杀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谈不上了。
三、如何提升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近些年来, 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都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反思和教学实践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语言交流的需要来开展教学。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掌握, 能力培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之间的关系, 努力实现语言、交际和综合能力的良好结合, 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英语水平有显著提高。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努力探求提升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之路。
1. 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活动中以所教内容为主题, 围绕学生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来组织教学。课堂上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活动和会话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里,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 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鼓励者、建议者和评估者的角色, 这就从理论上改变了教师直接向学生传输和灌输知识这一传统角色。
2. 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英语的教学, 学生拥有正确的发音、自然的语调和良好的语感;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基本语法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扩大词汇量;丰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 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并准确传递中国文化。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获得牢固的英语专业知识;提高文化涵养;增强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3. 改进教学方法。
综合英语的教学围绕学生展开, 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交际的语言环境,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融合、输入与输出并重等方式,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笔者把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热身、课上讲解和课后巩固。
(1) 课前导入。教师在开始某一单元的教学前,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 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兴趣, 从而激活学生有关内容的背景知识, 同时从宏观上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之后, 各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鼓励持不同意见的小组展开辩论, 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必要的补充或总结, 要以鼓励为主, 委婉地提出更深入、更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增加了知识, 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 课文讲解。从篇章及主题思想入手, 注意对意义和表达过程的研究, 重点要求掌握文章的结构, 其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等。对重点词汇、语法进行精讲, 并向学生提供多练的机会。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使之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课文所涉及的话题结合实际进行扩展讨论, 进一步促进知识的重建和内化。
(3) 课后巩固。课文讲解之后, 学生从语言和知识两方面都做好了输出的准备, 因此可通过输出强化输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 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文;或设计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作文题目,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首先学生写初稿, 重点是内容的表达;之后进行小组互评, 主要是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各段的大意;接下来学生进行自评, 如修改语法错误、查看有无与主题无关的词句或段落等;继而教师给予书面反馈, 重点就篇章、结构内容等进行评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再次修改, 再次反馈, 直至最后定稿。这一过程中,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反复的交流, 学生加深了印象, 使语言处于一种活化状态。这样的写作练习, 有利于将语言输入产生的语言能力潜势有效的通过语言输出转化成外在的语言交际能力, 强化通过阅读和讨论所获得的词汇、语法和语篇等知识, 最终促进能力的提高。
4. 优化评价体系。
为了使考试和评分真实的反映学生水平, 检查教学效果, 评估教学质量, 在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 以形成性评价为辅助。综合英语课程的考试不仅包括期中、期末考试, 还应含有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等方面的考核, 以此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尤其是调动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 使评价更为客观、科学。
5. 加强文化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文化学习可以使人开拓视野, 避免采用母语文化的框架去阐释异邦文化, 从而加深文化间的隔阂。因而, 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 必修高度重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在教学中, 可以由易到难组织学生模拟情景活动, 以各国的一些风俗习惯, 或文学作品为剧本, 让学生通过互动去体会外国文化, 感受英语所带来的知识和快乐。
四、结束语
当前, 我国高等学校正处于全面改革时期, 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也应顺应形势, 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与同伴协商解决。教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更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各种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降低和教师责任的减少。相反, 是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挑战, 要求教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表达能力, 准备全面和深刻的教学内容, 系统的向学生传授和示范学习策略和方法。教师还需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灵活应对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也要努力提高参与意识, 自学意识, 合作学习等意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 主动获取,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才能最终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五项技能。
新时期新要求, 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重新定位是必然的, 探索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每一个担任本课程教师的职责。我们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促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为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英语人才,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在分析了综合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讨论新形势下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之路, 以促进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胡兆欣.师专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
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篇9
关键词:电子实习,综合能力,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仅仅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 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如何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设计、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能力培养, 是各高校思考和探索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 我校工程实训中心针对电子实习这门重要的实践课程, 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努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更好地推进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下面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积累的改革经验和教学效果。
一、电子实习教学的改革措施
近几年来, 我们在电子实习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1. 建立经典教学案例库, 充实实习教学内容。
电子实习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电烙铁的使用与焊接;直流稳压电路的焊接、调试与参数测量;示波器和万用表的使用;电子产品的焊接、安装及调试等。改革前, 电子实习的教学内容, 虽然能达到操作训练和动手实践的教学要求, 但整体而言, 是基本而简单的, 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教学内容, 无法满足我校内涵建设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我们每学期向一线的实习指导老师征集教学案例, 组织专家和同行, 比较和讨论, 评选出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优秀教学案例, 不断积累, 建立电子实习经典教学案例库。这样不仅丰富和充实实习教学内容, 而且激发和提升实习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在电子实习中, 陆续采用并运用于实践教学, 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经典教学案例有:可调式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焊接与调试;简单收音机电路的原理、焊接与调试;自动水龙头控制电路的原理、焊接与调试;声光控节电开关电路的原理、焊接与调试;多功能数字液晶显示万用表的原理、焊接与调试;基于PT2262和PT2272数字编译码芯片的遥控发射接收电路的原理、焊接与调试等。
2. 学生“学练试创”, 老师引导启发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 我们大致将整个实习过程分为学、练、试、创四个不同阶段。针对这四个阶段的特点, 实习教师相应的调整教学重心和方式。学, 主要是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这个阶段教师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练, 主要是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老师注意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电路模块的调试和故障诊断。试, 主要是知识的运用和发现, 在这个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关键电路模块的基本原理、调试和排除故障。创, 是实习的最后一个阶段, 相比于前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对能力培养的要求更高。通过项目设计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个阶段, 实习老师注重和强调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 并通过最后的答辩环节评定和考核项目实施中团队成员的表现。
3. 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子元器件辨识与检测等内容主要依靠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室里通过黑板教学讲解和实物操作演示, 而焊接工具与焊接练习、电子产品的电路原理及焊接调试等实习教学内容则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 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操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借助网络优势, 在教学改革中, 我们制作了实习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包, 努力建设电子实习精品课程, 实现教学资料网络共享,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运用图像、文字和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手段, 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和网上师生互动环节, 来帮助学生有效便捷地预习教学内容和获取教学资源, 拓宽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渠道,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基础与提高并重, 个人与团队兼顾, 综合考核学生。
为了更好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需建立较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来对学生电子实习表现进行考核。根据实习内容的教学安排, 我们把整个电子实习内容的安排划分为四部分:基础、提高、设计和答辩。因此, 学生的成绩评定也就综合了这四部分: (1) 基础部分 (占30%) , 主要是培养学生个人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了解和掌握常用元器件的分类、规格、型号、辨识方法及选用原则等;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使用方法;构思并在万用板上焊接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LOGO, 作为自己电子作品的标志;直流稳压电路的焊接、调试及测量等。 (2) 提高部分 (占30%) , 安排一些较为复杂电路模块的原理、焊接、调试等作为实习的提高内容, 主要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的设计阶段打下基础, 包括双晶体管振荡电路、小型继电器控制电路、遥控发射接收测试电路的焊接与调试等内容。 (3) 设计部分 (占30%) , 在这个阶段, 学生4或5人一组, 自由组成团队, 自主选择实习的设计项目, 分工协作, 共同努力, 自主设计, 独立调试, 提交作品及设计报告, 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 (4) 答辩部分 (占10%) , 最后团队推选一名成员, 进行项目完成情况的陈述答辩。
二、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 我们对电子实习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仅实习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了, 而且广大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也感觉受益匪浅。通过实习报告、问卷调查及师生座谈等形式反映, 学生亲身感受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 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锻炼。
在项目设计这个阶段, 学生必须查阅技术资料和技术手册, 提出电路设计方案, 然后比较、讨论和分析, 最终确定较为合理的方案。这个过程中, 所有团队成员普遍感觉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升, 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 电路分析与诊断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普遍反映, 电路调试是实习中的“硬骨头”, 最磨人。一不小心, 就引发故障, 此时需要冷静分析, 反复检测, 耐心调试, 细心排查, 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样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对电路分析与诊断的能力。
3. 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电子实习后期布置的设计项目, 是以团队形式完成的, 单打独斗是无法完成的。因此, 成员之间必须加强交流沟通, 取长补短, 相互协调, 同舟共济, 否则会拖延项目的进展。最后的项目答辩, 必须思路清晰, 简洁客观地进行陈述答辩, 才能完美地展现项目的成果, 这些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4. 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实习报告中, 大多数学生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在运用和验证之后才变得鲜活生动, 才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后, 在实践中一旦遇到新问题, 才可能激发出新的灵感和创意。只有不断实践, 才能收获创新的喜悦。
教学实践证明, 电子实习的教学改革和建设, 效果良好, 不仅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明显的提升。教学效果表明, 学生在自主学习、电路分析与诊断、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创新设计等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艳芳, 吴波, 赵晶, 曾建唐.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3) .
[2]李新超, 李继凯.电子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20) .
[3]岑盈盈, 杨志卫.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8 (1) .
[4]曹雪萍.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 2009, (6) .
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篇10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 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和灵活多样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发〔2014〕35号) 要求, 结合本省实际, 于2014年9月9日印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 (浙政发〔2014〕37号) 。通知要求这一改革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着力点, 有利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 增加学生的选择性, 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加强政府宏观管理, 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就外语学科而言, 从2016年10月起, 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 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 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 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 选用其中1次成绩 (浙江省人民政府2014) 。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浙江省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 将从2016年10月起实行英语高考的“一年两考”改革, 高考英语试卷的结构也将作重大调整。新的英语高考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而制定, 又希望“能够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1) 。
二、浙江省现行高考英语试卷与英语新高考试卷的主要变化
(一) 浙江省现行高考英语试卷的主要特点
浙江省现行高考由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命题, 满分150分。其主要特点有:
1.词汇量要求:2800。
2.听力测试满分30分, 在每年4月和10月与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二级) 同时开考, 也使用相同的试卷。考生可以在其高二和高三两个学年的4次机会中参加任意1~2次考试, 按较高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3.高三6月份参加的英语考试, 卷面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正因为如此, 试卷总题量明显较全国听力非单考的试卷大很多。
4.选择题共计110分 (听力30+其他80, 73.33%) , 非选择题占40分 (26.67%) 。
5.6月份的试卷结构见表1。
(二) 英语新高考试卷的主要特点
2016年10月起实施的英语新高考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题, 满分150分。其主要特点有:
1.词汇量要求:《课程标准》中八级目标的要求 (即3500左右) 。
2.考生可以在高三年级时的10月和6月共两次机会中选择参加任意一次考试或者两次都参加, 按较高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3.听力满分30分, 与其他部分的考试同时进行, 不再单独安排。
4.考试时长没有在考试说明中注明。一般应为120分钟。
5.选择题共计95分 (63.33%) , 非选择题占55分 (36.67%) 。
6.试卷结构见表2。
(三) 主要变化
两类试卷在题型上有同有异。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第一节的写作题型相同或相似。主要变化表现在终止使用两种题型和引入三种题型。
1.试卷编排顺序上。由于新高考试卷的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的第二节为非选择题, 故其阅读理解题前置, 被列为第二部分, 而英语知识运用题被列为第三部分。
2.现行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中的单项选择题和短文改错题型将不再使用。英语新高考中将引入语法填空和读后续写、概要写作三种题型, 其中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将“在不同考次不定期交替使用”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6) 。
3.阅读理解、原有写作题型在题量或具体要求上有些许调整。
除题型方面的变化外, 净增700词汇量的变化对考生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英语新高考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 立足“传承”
英语新高考仍然以考查语言知识运用为首要任务, 表现在对听、读理解能力的测试、完形填空能力的测试和基本的语法与词汇运用的测试上。整卷中, 听力、阅读和完形填空这三项“传统”题型, 总分总计95分。如果再加上第一节的写作15分, 那么, 整份试卷仅有“语法填空”和“概要或续写”两个大题属于“新题型”。所以, 教师需要在摒弃机械、费时、低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 总结、传承以往好的做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 语篇始终是最值得关注的选项, 语境始终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土壤。在复习的过程中, 要为学生提供新的语料, 以便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复习旧的知识。
(二) 理解变革
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不再使用单项题型, 而是引入了“语法填空”;写作任务由一个变为两个, 而“概要或续写”都属于读后写作任务, 其难度很高:理解是起点, 表达更挑战。这两个变化, 使得英语并报高考中对写的要求大幅度提高, 而且这必将使得试卷总体难度也随之增大。
“语法填空”题使得对相关语言知识“一知半解”的考生不再能够“拿分”,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成为“铁律”, 考生再也没有“撞大运”的机会。这一试题的引入, 必将要求教师重新审视“理解语言现象”的重要性, 让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有机的整合起来。
“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均需要在完全理解所读的350词以内的材料后才能开始写作。写作中, 考生不仅仅要关注所写内容的相关性, 而且还要考虑与原文在逻辑、文体、语言等方面的一致性。“读后续写题”要求考生依据所读材料内容、“所给段落开头语和所标示关键词进行续写 (150词左右) , 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 并将根据其所写内容“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内容的丰富性和对所给关键词语的覆盖情况、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上下文的逻辑性”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6-7) 进行评分。“概要写作题”要求考生基于所读短文“写出一篇60词左右的内容概要”, 并将根据其所写内容显示的考生“对原文要点的理解和呈现情况、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性、上下文的连续性、对各要点表达的独立性情况” (同上:7) 进行评分。
之所以设置这样的题型, 是因为考查阅读理解与笔头表达能力之间紧密联系。例如, 就读后续写而言, 它“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形式, 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主要聚焦“把握短文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对语篇结构的把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刘庆思、陈康2016:2) , 其中包括了对语言运用是否准确、丰富、得体, 逻辑关系是否顺畅、严密, 内容是否相关、是否有延伸、是否有创新等方面的考查, 涉及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内容理解和阅读策略等方面。
理解一个题型“背后”的考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 努力适应
对教师而言, 面对新高考, 教师要创设机会让考生早日了解题型, 并适当进行适应性训练。但是, 教师必须充分研究新高考对日常教学的反拨作用。应当认真思考“后单项选择时代”的语法和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不再是“非A即B”的被动学习的教学环境里, 教师应该如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有所获?答案是:让语言教学回归本真———用中学。凸现阅读与写作有机整合的日常教学实践, 一定会成为今后中学英语课堂的主流。
另外, 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更关注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更关注语篇, 特别关注修辞和语用。阅读教学依然是高中英语教学最重要的选项, 但其中仅仅有语言和词汇的教学是不够的, 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 选择适合学生又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欣赏性和思想性的语言材料, 加强美文诵读, 强化语感培养, 深度解读文本, 研究基于语篇的教学, 整合读与写的教学, 平衡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使高中英语教学更加有效。从这个意义上讲, 认真解读教学材料, 研究阅读教学的根本问题等就显得更加重要。
就考生而言, 牢牢抓住语篇, 背诵、模仿、创写, 重视积累, 主动运用, 都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学习方式。词汇量及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都需要通过平时的积累得以提升。阅读测试在考查考生理解细节的基础上, 会更加重视考查他们对篇章知识、理解通篇文章和推测深层含义的能力, 理解文章的主旨要义, 重视语篇中所蕴含的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 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刻含义等。强化语境意识, 突出语篇整体感知和局部信息处理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另外, 由于写作能力的测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所以, 除了通过阅读, 考生应当重视通过写作去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平时要加强对所读文本的解读、阐释、拓展、概括的训练, 综合发展听、说、看、读、写等语言技能, 促进语言学习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 (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 (第一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庆思, 陈康.2016.关于一年两考高考英语试卷中读后续写设计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39 (1) :1-5.
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新升本院校 综合英语 教学改革 思路
从专科升格到本科,新升本院校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改革,而教学改革则是重中之重,是此类院校兴衰的关键,是它们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命脉。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社会各界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新升本院校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转变教育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完成从专科到本科的质的兑变。如何培养英语基础知识扎实、语言技能全面发展、英语交际能力强,具有就业竞争优势的英语人才是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面对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新升本院校的综合英语教学该如何把握改革的总体趋势,如何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为四年后的专业合格评估做好准备,为所在院校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本文旨在探讨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路,以期请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把握英语专业改革脉搏,定位综合英语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倍受外语界专家的关注,其中的焦点就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顺应社会对语人才的需求,我国部分外语院校开始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尝试,90年代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呼声最高的时期,也是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阶段,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刚》)首次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确认,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2000:1)。20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分配型转到了自主择业的市场选择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确实顺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英语专业教学在培养和输送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中功不可没。然而,由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受市场经济驱动的,体现了实用性、应用性的教育功利主义导向,其直接结果是英语专业的各类人文课程被大幅度削减,课时大幅度压缩,形成了弱化人文教育的现象。因此,有些外语专业教师担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会削弱常规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刘伟 1995; 刘天伦 1996; 刘毅 2000;王守仁 2001)。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已经持续20多年,外语界权威人士胡文仲先生在审视了该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之后指出:“我国英语专业应该回归人文学科本位,致力于重点培养人文通识型或通用型英语人才”(胡文仲 2006:245)。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任务,它见证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诸多举措,经历了课程更名(原名为精读)、课时调整等。不管英语专业改革的走向如何,是继续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还是回归语言文学的本土,新升本院校都不能盲目随大流,不能做墙头草顺风倒,而应该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即《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方案》,把这三个文件作为教学改革的航向,把握英语专业改革的总体趋势,将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日常的综合英语教学中。同时,改革必须结合本校的实际,因为《大纲》等文件虽然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它们毕竟是面向全国的所有本科院校的,具体学科的具体改革还需要本土化。鉴于笔者所在院校的办学定位是综合性、应用性的地方院校,笔者将综合英语的教学目标具体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人文知识、出色的学习和思辨及合作能力、乐观向上且能熟练运用英语做事的实用型英语人才。
二、选用能较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好教材,兼顾TEM-4测试
任何一套教材的编写都是一种理论一种系统的体现,这种理论性系统性应受到尊重。由于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目的不同,教材的选用和使用要体现出灵活性。新升本院校由于面孔新,社会各界对它们的师资、办学水平等抱着疑虑的态度,高中毕业生对它们也是“望而远之”,报读者很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所以新升本院校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除了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外,学校还可通过其它途径来提高社会知名度。就综合英语来说,可以考虑在强力打造学生英语基本功的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级各类的英语竞赛,且将TEM-4纳入教学内容。2004年新版《TEM-4考纲》则指出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目的旨在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对语言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大纲》的目标要求一致。TEM-4促进着教学、促进着素质教育的培养,又客观地对教学与素质培养起着“指挥棒”的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所在系选用了《综合教程》作为综合英语的教材。理由是该教材“十分注意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以及对基础语法和词汇的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 (何兆熊 2004)。它以课文的主题和内容作为编写的基础,每单元围绕一个中心思想,练习内容也尽可能地贴近该单元的主题,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能就该单元的主题进行口笔头交际,陈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展开全面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交际活动。另外,该教材符合TEM-4新考纲的要求,其课后练习形式与TEM-4测试模式很相似,每单元练习都是一次TEM-4的模拟训练,既检查了学生对各单元的学习和掌握的情况,又起到了备考TEM-4的作用。该教材的文章“绝大多数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原版的教科书、报刊杂志和其他读物。文篇的类型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论证文和描述文;涉及的主题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科技,以及人文修养、人际关系、伦理道德、性格塑造等”(何兆熊 2004)。等到学完四册书,学生的英语基础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稳步的提高,人文知识得到增加,通过TEM-4也水到渠成。而且,该教材配备电子光盘,方便了老师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使教学更加直观,效果更加好。
选用了一套好教材,培养了学生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为《大纲》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提供了操作平台,同时将TEM-4纳入日常教学中,将备考与教学融为一体,免了考前培训人力物力的浪费。
三、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力打造学生的英语基本功
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新升本院校的当务之急。当前新升本院校的英语师资队伍不仅专任教师数量不够,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这些专任教师主要由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组成。教师队伍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上均不够理想。目前,此类院校的英语师资主体大多是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他们在英语技能方面有扎实的功底,在专科的英语教学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他们要胜任本科教学还需要进修学习、专家点拨等,尽快适应从专科教师到本科教师的角色转换。新升本院校较之其它名牌老牌高校无论是从人们的观念上,还是在个人的发展上,人才引进工作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新升本院校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或“送培”,或“引进”,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战斗力。
综合英语课是各单项技能课的基础,是各门技能课的魂。该课程教师要把握好综合英语教学定位,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优势活用教材,优化教学效果,体现基础本位原则。因为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首先面临的是四年之后的专业合格评估。在众多的评估条目中,学生基本功是一票否决制的。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基本功不合格,其它评估项目全是优秀也是枉然,结果就是不合格。学生基本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大纲》指出,扎实的基本功主要是指“语音、语调的正确,词法、句法、章法(包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范,词汇表达的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熟练”(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2000)。综合英语的课型特点决定了它在基本功训练方面比其它单项技能课程更具有系统性和深度性,是承担此项任务的最理想课程。
新升本院校这一新生事物本身就是市场竞争的产儿,自诞生之日起就投身于市场的竞争之中,选择好办学定位是此类院校生存发展的基础。作为此类院校窗口专业之一的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以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尤其以《大纲》等为导向,兼顾学校的办学定位,很好地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坚持基础本位原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同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社会输送基础厚实、综合素质好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刘伟. 关于外语院校培养目标转型的几点思考[J]. 《外语教学》1995(4)
3、 刘天伦. 培养目标与可利用资源:有关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思考[J]. 《外语界》1996(1)
4、 刘毅. 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 《外语界》2000(3)
5、 王守仁. 加强本科英语专业“学科”的建设[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2)
6、 胡文仲. 突出学科提点,加强人文教育 - 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5)
7、 何兆熊主编. 《综合教程》[M](第一册 前言).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综合改革提高医学遗传学教学质量 篇12
1 注重遗传学史讲解, 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
尽管医学遗传学知识更新迅速, 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 但是, 对于遗传学史的讲解仍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遗传学史是研究遗传变异的客观规律及利用规律改变生物性状的历史。1988年在多伦多举行的国际遗传学大会上, 大会主席Robert Hall Haynes教授说:“遗传学是自然史的咽喉和心脏”[1]。通过对遗传学史上划时代人物的介绍以及理论假说演变的讲解, 可以使学生从思想上、方法上分析其原因, 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质很有意义。例如, 在讲授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时, 我们就介绍了这个理论诞生的过程: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 于1866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 提出遗传因子概念, 发现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不过直到1900年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时, 遗传学才开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所以1900年也被定为遗传学诞生之年, 孟德尔被尊称为“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成功之处在于他选择了合适的试验材料, 运用了统计学方法, 简化了研究问题, 同时孟德尔在试验中态度严谨, 富于求实精神。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孟德尔进行了多次反复试验, 前后达8年之久[2]。通过对孟德尔定律发现史的讲解可以使学生理解到遗传学研究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实际很接近, 但是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还要有严密的设计, 合适的分析方法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科学人文素质, 这些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病例教学, 增强学生的理解掌握
医学遗传学课程内容相对枯燥、抽象, 其知识零散、难以记忆, 运用病例分析教学可以使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病例本身是对教材的补充, 而病例更具有鲜明的真实性、直观性, 学生会感到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如在讲授遗传咨询章节时, 我们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实例:一对新婚夫妇, 由于女方的弟弟患有苯丙酮尿症 (PKU) , 害怕今后会生育PKU患儿而前来咨询。我们让学生分组模仿遗传咨询门诊医师, 假设自己作为一名遗传咨询医师该怎样完成该咨询过程, 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指出其中的不完善之处。病例是一个综合性材料, 学生在分析病例时, 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 在特殊的病例中总结归纳出普遍规律, 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大有益处。另外, 我们在每一节课结束以后, 结合每节课的内容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一些病例分析, 让学生课后分组分析思考, 并写出分析过程, 这加强了学生的协作、思考和总结能力。在期终考试中也增加了病例分析题型, 这样不但可以检查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全面衡量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而且也能考核学生的思维、分析问题和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验课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绝大多数遗传学理论和重大的发现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因此, 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教学必须有相当比例的实验课教学内容, 并且要合理设置实验课内容, 使学生在实验课中,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并且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我们共设置了15学时的实验课教学, 其与理论课的教学比例达到了1:2。内容包括遗传性状的观察和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和染色体显带技术、微核实验以及DNA提取和PCR、琼脂糖凝胶电泳, 涵盖了群体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等领域。更为重要的是, 我们十分重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保证2个人一组, 每名学生都必须进行实际操作, 每节实验课均进行评分, 督促学生认真操作。实验课结束后, 要针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 每人写一份实验综述, 加深对实验课的理解和内容回顾, 期终考试中实验课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达到了20%。
4 重视多媒体教学, 促进学生理解记忆
医学遗传学涉及的内容不像组织学和病理学等形态学课程, 概念理论较为抽象, 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因为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 而对医学遗传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利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结合多媒体技术, 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 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 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例如, 在讲解单基因遗传病时, 先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中的一段故事:湖北武汉市蔡甸区有一个艾氏家族, 三代人中有10人先后患上怪病, 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 其中已有5人因此病而去世。通过这段录像资料, 使学生产生一个悬念, 希望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发病机制是什么, 怎样去治疗。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的讲解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仔细听讲。最后, 我们解开谜底, 这是一种叫作亨廷顿舞蹈病 (Huntington's disease, HD) 的遗传性疾病, 是由IT15基因上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展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HD的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只能给予对症治疗, 通过联系实际病例资料和多媒体手段, 大大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我们还针对一些教学难点, 制作整理了许多Flash动画, 这些动画形象地展现了一些难于理解的过程, 如减数分裂过程、重组过程和染色体畸变的形成机制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地动态讲解, 使学生利用很短的时间就把抽象的概念和过程理解掌握了。
5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加强教学互动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大力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是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医学遗传学的精品课程课件 (www.wzmc.net/swzx/医学遗传学) , 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与教材相关的课件、课后练习题和主讲讲师的录像资料。学生能够在课后随时、进一步了解课程的相关内容, 并且可以下载习题进行练习, 还可以通过在线录像资料回顾教师的讲课内容, 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可选择性。另外, 为了能够实时和学生交流, 我们还建立了“交流中心”, 通过QQ和MSN等现代常用的在线交流工具, 建立交流群, 在线实时回答学生的提问;我们还利用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网站, 实时发布教学新闻和公告, 让学生及时了解我校的研究进展和对外交流情况。
6 介绍学科前沿进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遗传学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医学学科, 每年都有大量的科学成果, 教材更新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学科的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适当地介绍这些进展,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对遗传学的发展充满憧憬。例如, 2007年11月20日, 《细胞》和《科学》杂志分别发表了日本和美国研究人员各自独立完成的一项研究, 研究人员首次利用人体皮肤细胞诱导分化出类胚胎干细胞[3~4]。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 (iPS) 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它不仅被国际生命科学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之举, 而且多数人认为这一发现极有可能在若干年后问鼎诺贝尔奖。这项技术通过向成体细胞内导入Oct3/4、Sox2、c-Myc和Klf4四种基因, 就能够将其转化为胚胎干细胞, 为遗传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通过对这一进展的介绍, 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吸引一部分学生准备进一步深造并从事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汪向明.广义遗传学的探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
[2]杨学仁, 朱英国.遗传学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5.
[3]Takahashi K, Tanabe K, Ohnuki M, et al.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adult human fibroblasts by defined factors[J].Cell, 2007, 131 (5) :86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