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理科》课程教学

2024-09-07

《综合理科》课程教学(精选4篇)

《综合理科》课程教学 篇1

为了解在职初中分科理科教师对推行综合理科课程的认识和意见,采用自编问卷对518名广东省初中分科理科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多数教师赞成全面或大面积推行ISC;2)多数教师愿意教分科理科,只有少数教师愿意教ISC;3)推行ISC的主要障碍依次为“教师不太胜任教学”、“考试和评价的不配套”、“领导不重视”和“教学设备投入不足”;4)绝大多数受访教师赞成分步推进ISC,并认为应该采用“先发达地区后欠发达地区”和“以中心城区带动周边地区”的方式来推进ISC。

一、问题提出

综合理科(Integrated Science Course,简称ISC),也称综合科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ISC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国家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都从分科的设置方式转变为综合的方式,或者采用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只有少数国家仍然坚持开设单一的分科科学课程。” (1)

基于我国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教育部在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2) 但在实施过程中综合课程的推行举步维艰,就初中理科而言,仍是以分科为主,开设ISC的地区和学校还非常少,与新课改的期望和国际惯例相去甚远。

课程现代化是建设教育强省的必然要求。目前ISC已经在深圳市得到全面实施,能否在广东省范围内也得以全面推行?本研究拟通过对在职初中分科理科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推行初中ISC的认识、态度和适应性,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择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内部分发达地区和非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现任分科理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地区包括广州、佛山和东莞3个发达地区,以及茂名、英德、五华,揭阳、云浮和佛冈6个非发达地区。分科理科教师是指初中在职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四个学科的教师。

调查工作在2006年4月到2007年2月期间进行,共发放问卷550份,收回有效问卷518份。其中发达地区182份,非发达地区336份;受访教师的任教科目和教龄分布分别见表1和表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被试在任教科目、教龄段的分布基本符合初中理科教师的总体分布。

(二)研究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受访者的基本资料,内容包括:受访教师的任教科目、教龄、地区、大学所学专业等。根据需要,本研究仅将其中的受访教师任教科目、教龄、地区分布作为统计对象。第二部分是关于受访者对我省推行ISC的认识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受访教师对推行综合理科课程的态度

分科理科教师是否赞成在广东大面积推行ISC呢?这里将从总体、任教科目、教龄和地区4个方面分别就此进行统计分析。

1. 全体受访教师对推行ISC的认同度

首先看一下整体情况,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约41%的人赞成全面推行ISC,约34%的人赞成大面积推行ISC,两项合计接近75%。而主张仍全部开设分科理科课程者比较少,仅约为4%。所以,大多数分科理科教师还是赞成大力推行ISC的。

2. 不同科目教师对推行ISC的认同度

不同科目的受访教师在推行ISC问题上的看法是否有区别?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是否赞成推行ISC,不同科目教师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卡方检验:P<0.01)。赞成推行ISC的比例,生物、地理学科教师明显多于物理、化学学科教师,生物教师和地理教师前两选项的合计分别达到84%和83%。这可能与初中生物、地理学科目前的地位比较低等原因有关。

3. 不同教龄教师对推行ISC的认同度

不同教龄的受访教师在推行ISC问题上的看法是否有区别?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是否赞成推行ISC在教龄上表现出极明显差异(卡方检验:P<0.01),教师的教龄越长,就越不赞成推行ISC。

此外,统计分析还发现,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的受访教师在是否赞成推行ISC问题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卡方检验:P>0.05)。

(二)受访教师对教授综合理科课程的态度

赞成推行ISC并不等于愿意执教ISC。那么分科理科教师是否愿意教授ISC呢?这里仍然从总体、任教科目、教龄和地区4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1. 全体受访教师对教授ISC的态度

首先看一下整体情况,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约63%的教师愿意教分科理科,只有22%的人选择愿意教ISC。这与表3的调查结果似乎有些冲突,我们认为,这正好反映出分科理科教师的一种矛盾心态,从教育改革需要来讲赞成推行ISC,但如果考虑个人情况则仍愿意教自己已经熟悉的分科课程。

2. 不同科目教师对教授ISC的态度

不同科目的受访教师在是否愿意教授ISC问题上是否有区别?结果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愿意教授ISC者的比例,生物、化学教师要极明显高于物理、地理学科教师(卡方检验:P<0.01),这可能与相关分科学科背景教师对ISC的适应性有关。但在与表4的对比中发现,赞成推行ISC但自己不太愿意教授ISC者,生物、地理学科教师明显多于物理、化学学科教师(卡方检验:P<0.05)。

3. 不同教龄教师对教授ISC的态度

不同教龄的受访教师在是否愿意教授ISC问题上是否有区别?结果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是否愿意教授ISC在不同教龄之间表现出极明显差异(卡方检验:P<0.01)。教龄越长越不愿意教授ISC,而更愿意教授分科理科。这可能与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适应能力和思维定势有关。

此外,统计分析还发现,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的受访教师在是否愿意教授ISC问题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卡方检验:P>0.05)。

(三)推行综合理科课程的障碍何在

如果要在当地大面积推行初中ISC,主要的障碍有哪些?这是一道多选题,统计结果见表9。

从表9的“合计”一项看,教师认为主要障碍依次为“教师不太胜任教学”、“考试和评价的不配套”、“领导不重视”和“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科目、不同教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并无明显不同(卡方检验:P>0.05),但不同地区教师之间却存在极明显差别(卡方检验:P<0.01)。从表9可以看出,非发达地区教师对“教师不太胜任教学”和“教学设备投入不足”两项的归因比发达地区教师明显突出一些,但其他选项并无明显差别。

(四)受访教师对推行综合理科方式的建议

如果要在广东大面积推行ISC,最好采用哪种推进方式?结果见表10和表11。

表10的统计结果表明,约95%的教师赞成分步推进(其中85%的教师建议按预定计划分步推进),只有约5%的教师建议整体同步实施。表11则进一步显示,至少90%的教师认为应该先在发达地区推行,只有约5%的教师建议先在欠发达地区实施;同时,约94%的教师建议以“中心城区带动周边地区”的方式来推进ISC。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调查研究初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 多数教师赞成全面或大面积推行ISC。

是否赞成推行ISC,在不同科目、不同教龄教师之间存在极明显差异,赞成者中生物、地理学科教师明显多于物理、化学学科教师;教师教龄越长,对推行ISC的认同度越低。但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教师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

2. 多数教师愿意教分科理科,只有约1/5的人选择愿意教ISC。

是否愿意教授ISC在不同科目、不同教龄之间表现出极明显差异,生物、化学教师的积极性明显高于物理、地理教师;教龄越长越不愿意教授ISC,而更愿意教授分科理科。但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教师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3. 受访教师认为ISC的主要障碍依次为“教师不太胜任教学”、“考试和评价的不配套”、“领导不重视”和“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教师之间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存在极明显差别, 但不同科目、不同教龄教师之间并无明显不同。

4.

.绝大多数受访教师赞成分步推进ISC, 并认为应该采用“先发达地区后欠发达地区”和“以中心城区带动周边地区”的方式来推进ISC。

(二)若干建议

结合以上调查和我们的认识,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广东省应全面推行初中ISC。

理由有三:一是ISC本身固有的优越性,而且国家也正在大力倡导;二是广东是一个经济强省,正在建设教育强省;三是大多数初中分科理科教师赞成推行ISC。建议采用“先发达地区后欠发达地区”和“以中心城区带动周边地区”的方式来推进ISC,并充分利用深圳市先行一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2. 应帮助分科理科教师认识和了解ISC。

推行ISC,分科理科教师必须对ISC的内涵、优缺点和国内外开设现状等有一个基本了解,建议在分科理科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增加有关ISC的内容,并在高师多增设本科层次的科学(综合理科)教育专业。

3. 应帮助分科理科教师建立课程自信。

教师对教授ISC缺乏自信,这对ISC的推行是很不利的,必须重建分科理科教师的教学自信,通过培训来改善综合理科专业知识结构和提供教学资源。

4. 尽力减少推行ISC中的人为障碍。

在广东全面推行ISC仍将面临不少困难,尤其是非发达地区学校,师资配备、资金投入、教学设备配置、教学评价制度、管理者的态度等问题,都是制约ISC顺利推行的重要因素。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ISC的实施给予更多政策倾斜,以鼓励各地开设ISC。

5. 应该为分科理科教师的转向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

应结合不同科目、不同教龄、不同地区教师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来进行培训,继续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摘要:为了解在职初中分科理科教师对推行综合理科课程的认识和意见, 采用自编问卷对518名广东省初中分科理科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 多数教师赞成全面或大面积推行ISC;2) 多数教师愿意教分科理科, 只有少数教师愿意教ISC;3) 推行ISC的主要障碍依次为“教师不太胜任教学”、“考试和评价的不配套”、“领导不重视”和“教学设备投入不足”;4) 绝大多数受访教师赞成分步推进ISC, 并认为应该采用“先发达地区后欠发达地区”和“以中心城区带动周边地区”的方式来推进ISC。

参考文献

[1]潘东苏著.从分科走向综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112

[2]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 (1998~2002) [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3.908

《综合理科》课程教学 篇2

关键词:新课改;理科综合;物理教学

通过课程改革能够使得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更加适应我国的现状,在新课改下,主要强调了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科学高效。

一、传统物理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再加上对新课改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使得新课改教学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队伍的使用。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往往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自己觉得学生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并不去深究学生是否真的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效率和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阻碍了新课改课堂教学的发展,下文主要对传统物理教学的不足进行阐述:

(一)教学主体把握不當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主要是探究式实验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课堂的主体,应该努力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中并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多半是枯燥地对课本知识进行阐述和讲解,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较为厌烦,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物理实验形式化

物理可以称为物体的原理,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能够对物体的原理进行表现,对此物理中的实验是很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物理学科的初级阶段,通过高中物理实验能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强,能够为学生在后期进行更进一步的物理研究打下基础。但是在传统的物理实验中并没有对之进行重视,多数是在课堂上老师将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体现出了一定的形式化,多为应付课程,不能对物理实验产生重视,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高中物理教学由于其本质需要进行探究性和情景相互结合进行教学,通过一定的情景设置能够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不断探究,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但是还是有不少的物理教学一味地进行课堂物理知识的讲解,不能将物理知识融入相应的情境中,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会阻碍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更深的研究。

二、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的改善措施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

为了做好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首先要把握好对新课改中的主题思想,即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来进行辅助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不但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还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作为主体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另外,教师要对学习进度进行把握,不但要对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控制,还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要充分地了解学生想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然后对号入座,选出相适应的物理知识进行讲解,摒弃原有的不管不顾地向学生讲述物理知识的观念,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

(二)营造教学情境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此教师需要营造出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能够在这样的一个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而引入教学情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的教学情境对物理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能够生动形象地对物理知识进行阐述,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主动性。

(三)完善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这与高中物理知识的结构特点是分不开的。为了保证探究式物理教学的开展,教师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把握,并制定相应的问题和情境,使得学生能够较为主动地对问题和情境进行研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助地位,提高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下我国的物理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传统物理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应该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努力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能力,保证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徐进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29).

[2]吕春富.试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1(28).

《综合理科》课程教学 篇3

结合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教学特点, 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若能把学生的热情点燃起来, 那么学校所有的课程, 都会被他们当作礼物来接受。”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培养少数学生的特长培训课,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科学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活动。所以我们教师要积极激发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尊重每一个学生特有的想法和个性, 给他们自主活动和表现的机会, 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去参与活动, 最好能让他们选择自己有疑问并感兴趣的主题去开展活动, 并在其过程中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帮助, 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享受成就感。例如, 在学习选修3-1电学部分时, 我先用多媒体影片讲述当今电学的发展, 列举身边各种各样的电器,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 我鼓励每位学生对身边感兴趣的电器或者电路进行观察研究, 看电器的铭牌、说明书等, 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可以组队也可以单独完成, 之后在班上发表成果。师生共建和谐的物理课堂气氛, 在学生发表成果时, 我饱含期盼的目光, 面带微笑的点头, 一句温暖的话语, 一个体贴的动作, 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幸福与愉悦感, 从而激发他们物理学习的求知欲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在这样轻松的情景中学习, 然后在实践中运用,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物理规律的含义, 更能使他们身临其境, 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积极专注地进行知识的实践运用, 同时调动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不断领略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使学生获得了自信。

二、通过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渴望求知的学习意愿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应在结合物理书本知识的同时, 注重与实践活动的完美融合, 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在体验与创造中进步。按照以上方法, 在“电路”的教学中, 学生在我的鼓励与引导下就能轻易地改造并设计出一些生活小制作。

相对于单一的知识教学课堂, 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更注重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另外, 与知识被动接受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对比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大胆质疑、探究发现、调查研究、实验论证与合作交流等作为重要的学习教学活动, 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被教育中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式。这就能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去达成个人的求知意愿, 而不仅仅是通过课本去获取知识了。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和增强自我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主题的必经途径, 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的方面。实践活动及活动过程中的交流有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 进而养成一种积极的及探究合作的主动学习方式的习惯, 这将进一步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提高物理科学素养。

三、有意识地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促使学生自主创新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别于平时的一般教学活动, 应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的引导关系。教师应有意识地淡化指导作用, 去协助学生自主发现与创新。当然这里所说的学生自主, 并不是要教师完全不管, 任学生无的放矢, 我们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应做到有效管控课堂, “放而不烂”才能更有助于学生自觉去发现与创新。如在“电路”的实践活动课中, 教师可要求学生多方面地去进行探索, 有不懂或不会的, 可让他们自行讨论实践去解决,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无需太多的干预与指导, 只需注意并随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即可, 这样, 学生才能在自主创新的活动环境中, 探求到更多的物理知识、感受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还自主学会用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 并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我曾在自己营造的这样的课堂里发现, 整节课堂气氛活泼而热烈, 连平时不太爱动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 学生兴奋地讨论、分析, 简直就像是一个个设计师在讨论研发新产品。学生想要学、主动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问教师的情况少了, 自主查找资料相互帮助解决的现象多了, 比平时被动学习的课堂效果好多了。

总之, 物理综合实践把高中物理学习与实践紧密地、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对物理的兴趣, 拓展了学习物理的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 其最终的结果是使学生学会了更理性的科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增强了他们的物理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鹏、孟进, 《物理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综合理科》课程教学 篇4

一、对理科综合考试的理解

1. 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减小

在理科综合考试中, 化学学科的考试范围虽然和单考化学学科一样, 但是由于时间和题量的减少, 试题的知识覆盖面难免会受到影响, 出现减小的现象. 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更快的抓住化学学科的学习重点, 一定要理清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给学生带来有效的教学, 使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综合的掌握, 在考试中能够得心应手.

2. 试题所占的分值增加

在理科综合考试中, 化学所占的分值是总分的三分之一, 和原本单考一科化学相比, 总分不变, 但每小题的分值增加了, 如果学生稍有不慎出现不该丢分的而失分情况就会给理综成绩带来很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学生高考的总成绩.

3. 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

在高考改革方案实施之后, 学生在分配各个学科的学习时间时会出现一些矛盾, 比如, 在分配课堂的学习时间时, 不能只考虑到学科的重要性, 还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考试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科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考虑, 从而分配好各个学科的学习[1]. 对于理科综合来说, 在这其中一共三门学科, 因此, 这三门学科对应的教师应该加强合作, 共同研讨教学方案, 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从而提高学生理科综合的学习质量和水平, 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4. 更加注重试题的答题技巧

在高考的理科综合考试中, 是三门学科的试题交叉在一起的, 而且学生的答题时间比较短, 难度分布的不是特别均匀, 这就需要学生要不断变化答题思维, 所以, 在理科综合考试中, 学生一定要掌握有效的答题技巧, 不管是解题的速度还是答题的节奏, 都要充分掌握好, 这样才能保证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1. 突出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在进行高中化学高一的教学中, 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思考,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这样也能使学生在每周只有两节化学课的短时间内掌握最重要的知识, 突出化学的学习重点. 比如, 教师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时, 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后画出“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的网络关系图, 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这样, 不必过多的讲解, 学生就能很好的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学习其他元素相关知识, 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2. 充分关注新高考环境下试题的设计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高考的形式而设计教学内容和习题的联系[2]. 比如, 教师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化学总复习时, 为了适应高考的改革, 可以出一些符合高考要求的习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多选题, 例如“在使用火法炼铜时要先将黄铜矿焙烧, 反应式为2Cu Fe S2+ O2→ Cu2S + 2Fe S + S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可以给出四个选项: 第一, 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第二, Cu Fe S2仅作还原剂, 硫元素被氧化;第三, 每生成1 mol Cu2S, 就会有4 mol的S被氧化; 第四, 每转移1. 2 mol电子, 就会有0. 2 mol S被氧化. 学生通过对这四个选项进行研究, 不仅更加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 还对化合价的知识、氧化还原产物知识等进行了巩固, 更加符合高考的需求. 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应该按照高考的要求, 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在高考的理综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 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 大部分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 并且应用于生活, 本身带有很强的实用性. 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的教学时,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化学中的基本知识, 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还能根据高考理综考试的要求, 认识到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现代的高考化学试题中, 不断增加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试题, 比如有关火药的发明、检验天然气管道漏气以及食品的安全等, 这些都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比如, 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教学时, 第二节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观察, 去实验, 让学生自己进行验证, 从而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3].

综上所述, 在高考理综考试的背景下, 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高中化学的教学, 这不仅是对教师的一次考验, 也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途径.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 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 要突出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 注重高考中化学试题的设计,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并且要将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理综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雪峰.分析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 2013, 35:64.

[2]吴彦军.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13, 42:3.

上一篇:善意谎言下一篇:甲硝唑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