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案例教学法

2024-05-24

综合案例教学法(共12篇)

综合案例教学法 篇1

0.引言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机结合, 整个教学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1]。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计划对案例进行精心选编, 既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 又要蕴涵课程主要知识点, 同时还要注意彼此间的联系, 以便对知识的系统性学习[2]。任务设计要以案例为基础, 首先将案例作为一个大任务, 然后视具体情况将其逐级分解, 直到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和即将学习的知识解决为止[3]。《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能应用课, 基于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综合性能的培养。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 依托案例-任务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习动力和创新思维的源泉[4]。《计算机应用》课程主要学习软件的应用, 虽有理论、但重在实践。传统教学法通常是理论和实践分开学习, 课堂讲两学时, 上机练习两学时。此方法因间隔时间较长, 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且与课程特点不符影响学生技能的掌握, 同时因课程涉及操作多而零散, 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丧失学习的兴趣,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案例作为一个大的任务呈现给学生, 教师和学生共同围绕一个任务进行分析, 然后制定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最佳策略。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使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享受成功的乐趣, 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热情。案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且目的性较强, 任务设计满足不同认知能力学生实际需要, 难易适中, 且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逻辑性较强, 抓住了学生好奇心, 使得学习兴趣经久不衰。此外, 因零散且枯燥的知识点均以案例任务的形式展现, 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激发了求知欲。在Word学习中, 首次课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图文并茂且包含主要知识点的电子展板案例任务, 展板板报为题材, 学生看后倍感亲切, 禁不住发出“哇, 原来Word功能竟如此强大!”之惊叹, 教师不失时机告诉大家, Word不仅能够完成此项任务, 只要同学认真练习, 开动脑筋, 还能制作出更加精美的展板, 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如精美的画册、画报、明信片等, 学生学习热情顿时达到高潮。为使学习兴趣永保青春, 后面每一次课案例任务均与其相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进步。

2. 依托案例-任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为重要, 为此, 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核心任务[5]。案例-任务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建情景, 让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 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潜心思考、最大限度挖掘其聪明才智, 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因认知能力的不同, 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对于其解决, 教师采用设问、启发引导的方式, 经学生自己思考后得到问题解决的答案, 同时还要鼓励他们采用不同方法尝试解决, 以活跃思维, 增强创新思维意识;师生之间角色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该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员主导地位, 教师通过对案例-任务的设计、呈现、分析、评价和总结的过程,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使其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人才。

3. 依托案例-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信息知识更新换代较快, 仅仅利用课堂时间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需要, 因此,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案例-任务驱动教学发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 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学生可自己完成, 也可与同学协作完成。当然, 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任务的困难性, 教师可在任务呈现前, 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梳理, 然后共同进行任务的分析, 而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告诉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鼓励他们自主探究, 尝试解决。对于个别问题针对性解决, 普遍问题集中解决的方法。学生在与老师交流和与同学写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使自己的思维、观点和方法不断得到调整, 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4. 依托案例-任务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构建理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对于同层次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从任务分析着手, 引导他们多个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 然后获取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信息资料, 然后经过加工整理后为“我”所用。通过一个个具体任务的完成, 学生体验到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反思, 然后达到理解、掌握、巩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总之,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正确应用,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教学质量,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摘要:《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技能应用课, 将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机结合并正确应用于该课程,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1997, (3) :3-9.

[2]冯帆, 王建华, 王惠萍等.案例教学法在卫生士官《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1, (57) :147-148.

[3]冯帆, 王惠萍, 戚红军等.卫生士官《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8) :82-84.

[4]张向阳, 王颖.C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福建电脑, 2009, (7) :201.

[5]蔡跃明, 王向东, 高琴等.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析[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1, (2) :4-6.

综合案例教学法 篇2

——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

靖江市城北小学 陈淑娟

一、活动主题名称: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

二、活动意图:

掀开靖江的历史,无论哪一页都飘着一股清香——竹。靖江的歌,靖江的故事,无不透着竹的气节;靖江的诗画,靖江的人,无不散发着竹的雅致。过去的靖江人家,门前一条弯弯的小河,哗啦啦水声潺潺;屋后一片竹林,篾竹、燕竹、桂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通过这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竹、品味竹、欣赏竹,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适用年级:

五、六年级

四、背景分析:

学生聪明活泼、思维活跃,参与活动积极性比较高。这个年龄学生的家长对于竹都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活动准备。

五、活动时间:两个月

六、活动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自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采访等实践能力,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竹,自觉加入保护竹的行列。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

七、活动准备:

1.给全班分组(6人为一小组,全班共8组)

2.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分头行动,进行查找、搜集资料。

3.实地观察和采访,初步了解竹子的习性和用途以及竹器的一些制作方法。

八、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学生分工按小组分别进行采访、搜集相关资料。

①了解竹生长的地理分布,弄明白为什么靖江适合竹的生长;②了解竹的生长情况;③竹有哪些用途,介绍相关竹制品;④竹有哪些典故;⑤竹与音乐、竹与绘画;⑥关于竹的诗词;⑦靖江的竹濒临消失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护靖江的竹;„„ 活动前,小组内成员共同设计好采访提纲或搜集材料的内容。

(设计理念:综合实践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目标明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带着兴趣走入生活中,与同学在活动中既掌握了探究、合作的方法,又培养了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阶段:

具体活动过程:

1.活动时,将调查、搜集的权利全权交给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可以请家长帮忙,也可以请人帮忙甚至可以请教相关专家。

在活动中,学生利用放学后或周末时间进行资料收集,有的小组去市图书馆和文化局;有的小组浏览网页;有的小组分头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集中到了一起汇总整理;有的同学在父母的陪伴下,去生祠三圩村老篾匠印师傅家及靖江的钟楼广场等地进行实地了解和询问„„

2.老师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要求学生做好必要的记录。对每一次活动结果,要求学生写出活动感受、想法。引导学生学会对观察与收集到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整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体验,探究清楚关于竹的问题!

(设计理念: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指导,要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稳定孩子的兴趣,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会碰到很多困难,老师不能听之任之,这样不仅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还会使活动停滞不前,甚至无疾而终,这时老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和鼓励。)

3.具体一堂课的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小时青青腹中空,长大头发蓬蓬松,姐姐撑船不离它,哥哥钓鱼拿手中。(打一植物)[谜底]竹子

2.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欣赏竹:出示一组竹子图,并作介绍。全世界竹类植物有1200多种,我国就有500多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

(设计意图:1.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爱好。2.欣赏美丽的竹,让学生感受美,从而调动起学生对竹的喜爱之情,让学生自觉去研究。)

二、知生长情况

靖江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你喜欢吗?说说你的理由。

1.根据学生回答,适当介绍:靖江位于亚热带,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2.走访村民和采访专业人士的学生也谈了自己的想法:

(1)靖江的竹编世界闻名,我们小组成员不仅看到了篾匠制作竹制品的过程,更看到了许多生活不常见的竹制品。

生祠三圩村老篾匠印师傅家,一座普通的农家宅院。同学们刚进院门,阵阵竹香迎面扑来,十多个篾匠正在忙碌着。在一堆经过清洗、绞节的青竹旁,一位师傅围着围裙,手拿劈刀对准竹子的顶端径直划下去,他左手握竹往前推,右手拿刀朝下划。劈刀过处,竹子被划成两爿,然后再分,一根竹子可以根据需要劈成千丝万缕。开好的竹条,被送去捡篾,加工成宽度、厚度完全相等的竹篾,经过去节、去糙就可以编织了。一位师傅抱着大捆竹篾,在手中轻轻甩动,团团浅绿的飞絮从篾丝间抖落到了地上,粗细匀净、新鲜光滑的篾丝长长地垂在地上。手巧的靖江的篾匠们用这些竹篾编斗笠、竹桶、蒸笼、簸箕、桌椅、床榻等家常物品。

(2)在每年一度的广交会上,靖江都要送去80箱竹制品参展,品种多样、做工精湛、造型精美,吸引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客商的目光。

(3)竹子用于建筑艺术历史更是悠久。汉代,能工巧匠利用竹子为汉武帝建造的甘泉祠宫,造形美观。上海世博会浙江馆的外观设计就是竹立方,灯光掩映中,浙江馆的“竹立方”不断变色,不停变幻,给人以晶莹剔透、清新高雅的感觉。

(设计理念:1.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2.交流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入催化剂。3.学习的四个环节:参与、体验、内化、表现,在此环节设计中都有体现,由于都有过亲身体验和调查,学生学习气氛很浓厚,表演欲望很强烈。)

三、了解关于竹的典故

我国古代有许多动人的与竹有关的传说和典故。竹报平安:平安家信。

青梅竹马:比喻儿童男女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李白曾写过: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势如破竹:形势如劈竹子,上端劈开后,下面就迎刃分开。形容节节胜利。竹林七贤: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籍7人场聚在竹林下,肆意酣畅,人称竹林七贤。

竹素、竹简:书、史。

竹枝词:乐府曲,又称《竹枝子》,后用为词牌。丝竹管弦:泛指音乐,是琴瑟萧笛乐器的总称。金石丝竹:泛指各类乐器,也指各种音乐。

成竹在胸、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前,反复观察,胸中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画起来得心应手。也比喻事前全面考虑安排,显得清静而有把握。

罄竹难书:用尽所有的竹子也难于写完,远比与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完,也指事实很多,难以写尽。„„

(设计理念: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形成一种积淀,情感的积淀,言语的积淀,智慧的积淀,文化的积淀。课堂是孩子精神的乐园,教者引导学生了解竹的典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竹文化浓厚的兴趣,真正达到了一种文化的积淀)

四、竹与音乐、竹与绘画

1.“竹之吟唱”可以让流传久远的经典歌谣风情四溢,演奏出最隽永的音符。中国传统乐器如笛、箫、笙、筝、鼓板、京胡、二胡、板胡等皆离不开竹。竹乐器演奏的乐曲是远离尘嚣的最清纯最原始也最贴近自然的天籁之声。

2.学生用竹乐器演奏。

3.欣赏郑板桥的竹,并介绍画竹的方法。

4.学生在竹笛声中尝试作画,展现靖江的竹之风采。

(设计意图:1.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体验竹文化,知道了竹乐器演奏的乐曲优雅清淡。学生在乐声中作画,感受到了创作后的成就感。2音乐,绘画能愉悦人的心情,对竹的深情热爱源于此,也增加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谈竹与诗词

1.“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挺拔的翠竹,有着许多令人臣服的高贵品质!2.竹是中华民族品格和情操的象征。挺拔的翠竹那无私、谦虚、坚韧的品质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所以自古以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用诗词画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竹的敬佩和赞美。

学生吟诵:杜甫《咏竹》、王维《竹里馆》、李白《慈姥竹》、韩愈《新竹》、梅尧臣《紫竹》、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刘禹锡《竹枝词》、郑板桥《竹》„„

(设计意图:1.这一环节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2.在交流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诗词画强化了学生的文化功底,丰富了文化底蕴。)

六、对竹的保护措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相信每一个同学对竹子都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更加喜爱竹子了。目前,竹子正在遭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第七、八小组通过走访农科所的专家了解了靖江竹子由盛到衰,竹林面积由大到小的主要原因是受南方竹产品的冲击、受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取代竹制品的影响、受竹竿锈病的危害、受管理粗放的制约。

靖江竹种的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1.品种的选择:以发展笋用竹为主,适当栽植一些观赏竹;2.地点的选择:我市绿化部门引进10多个品种的竹子,分别栽种在城北游园、新跃桥绿地、横港两边绿化带等处。

(设计理念: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既引起了学生对竹以后发展的关注,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断地讨论和查询让学生在求同求异的思维中找到最好的办法:挑选品种和选择适合的地点)第三阶段:成果交流、总结延伸

1.各小组将收集整理后的资料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并分别谈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想、体会,各组成员互相补充,所有人更全面地了解了家乡,了解家乡的竹。分享劳动成果,品味劳动的滋味,交流活动中的酸甜苦辣。

2.评选出“最佳配合组”和“信息准确度最高组”。也可以让学生们以“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为主题写一篇优美的习作。

3.各组成员把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老师点评结合起来,写好最后的总结。(设计理念:活动成果交流、展示时,对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设计使评价成为学生欣赏别人、发现自我、反思自己的过程。)

4.总结: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让我们赞美竹、学习竹、保护竹,让靖江这块美丽的土地永远洋溢清新的竹香。

活动反思:

《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走进了一个开放的时空。学生调查、访问、整理、研究,全身心地参与,从而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尤其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将自己的调查作了介绍,而且渗入了自己的思想,他们用动听的故事讲述竹文化,还将其中精彩的镜头记录下来。

区域地理综合题复习指导教学案例 篇3

1.掌握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方法;

2.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

3.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释事物、表述观点的能力,为高考迎考做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

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建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近年来高考试卷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许多能力要求的体现,常反映在对基础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上,其中有很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

区域地理综合题复习指导(板书)

一、区域地理的基本要素:(板书)

区域地理的复习可从地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入手,指导学生依据背景材料从4个W和1个H思考发问。即where(地理位置、什么区域);what(什么地理事物、特征、现象);(when)(什么季节、月份);why(地理原理、成因、影响因素);how(对策、措施)。

那么,如何根据同一地理背景材料,从不同的问题视角提出不同的地理问题呢?

在“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图”中,指导同学们发现问题、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进行探究提问。

1.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板书)

区域地理综合分析要从自然地理入手。比如有关该区域的自然地理问题可能有:

(1)位置(where)(空间定位):甲区域在我国什么地形区(黄土高原)?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①经纬度位置(大致在109°E,36°N是我国的黄土高原);

②省区轮廓特征(陕西省的轮廓形状是跪着的兵马俑);

③黄河以西(黄河在陕西与山西之间的一段是自北向南流的);

④古长城以南(黄土高原北以古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为界);

⑤华山以北(华山是秦岭中有代表意义的山,从而可以推知秦岭以北的重要地形区是黄土高原);

⑥熟悉的地名(可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经纬度、黄河、华山、轮廓形状等,很容易可以得出乙城市是西安市,而西安市是在黄土高原这一大地形区中的)。

(2)甲地区是什么气候区?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what);

(3)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的汛期在什么时间或季节?(when)(自然地理角度);

(4)甲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里千沟万壑?为什么这里水土流失严重(why)(要素发生的条件);甲地区地理环境有什么特征?当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现象产生的原因)甲区域的水土流失可能对下游和河口地区有什么影响?乙地区过度引水灌溉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下游带来什么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角度);

(5)如何防止水土流失?(how)(如何应对的策略角度)。(板书)

……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甲、乙、丙三个区域特征的比较。如乙、丙气候特征和成因有何异同?乙、丙的植被分别是什么?乙、丙两河的水文特征有何异同点?……

2.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交通、城市、文化、旅游等)

区域地理综合分析的落脚点是人文地理。可从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及国土整治的措施。

该区域的人文地理问题可以这样设计:

(1)乙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是什么?(what);评价乙地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2)甲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什么?为充分开发甲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什么措施(如何应对的策略角度)?(3)经过乙地区的铁路,其布局的区位因素?(4)乙地区的城市布局有何特征?乙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5)图示地区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什么?这里的民族歌舞艺术主要是什么?图示地区的传统民居是什么?这种民居指示的意义是什么?这种民居的选址应考虑的自然条件有哪些?这种民居的主要优点有?(6)乙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7)发展旅游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二、要素间的关系分析(板书):

区域地理综合题在高考命题时,多会考查地理要素与要素间的关系。命题时,多从本地或本地与另一地的关系。这部分的教学要尽可能多的角度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可能会与高考的命题人的命题意图相吻合。显然应该是关注的重点。

1.本地地理要素间的关系(板书):

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陕西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100字左右,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三项回答)

2.本地与另一地的关系(板书):

如甲区域的水土流失可能对下游和河口地区有什么影响?乙地区过度引水灌溉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下游带来什么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角度)……

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首先判断是否是地理问题;其次判断问题的探究价值;问题属于“是什么的问题(如指出特征、时间、地点)”还是“为什么的问题”,或是“怎么办的问题”。第三判断问题的难度;是简单分析还是综合分析。第四,判断问题的来源;是从背景材料中分析提出的问题,还是脱离所给材料提出的与“本案无关”的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提出问题并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艰辛和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采用教学示范、学生模仿、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程序,逐步由浅入深地推进研究。然后再展示历年高考试题中相关试题的高考问题,让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也可将关于某个学习问题的课标要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提出学习问题……

小结:通过以上区域地理综合题解题的方法指导,使学生能在区域地理复习时能从自然地理入手,落脚点在人文地理,并熟悉这种思维和提问方式。也就是说:区域地理可以变、材料可以变,只要你掌握了区域地理综合题解题的方法,不管高考命题如何变,我们都能用这种方法作为备考,从尽可能多的角度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高考时,我们才有可能胜券在握。

综合案例教学法 篇4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case-based teaching) , 起源于1920年代,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所倡导, 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 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 透过此种方式, 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其实践性很强。对于财务管理的讲授, 必须注重实践, 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正是这样一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并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案例教学在我国开始受到关注, 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 纷纷列入教学改革计划, 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但对于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起到的实际效果却比较模糊。本文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入手, 基于案例教学中教师、学生、案例三个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并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从而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并且通过信息反馈来改进和完善教学。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进行正确、客观评价的基础和关键。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要充分分析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 依据目标一致性、指标独立性、整体完备性、可行性的原则, 总结已有的关于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构建了综合反映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案例、教师、学生三个角度, 包括案例准备质量、教学组织质量、学生感知状况三个准则, 在准则层下, 相应地设置了指标层。根据这些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 形成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如表1) 。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1) 根据上面构造的层次分析结构, 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 建立比较判断矩阵。这一步骤应由多位有经验的案例教学教师填写咨询表后形成。教师运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对各层次的指标进行两两重要性比较, 用1—9标度法对重要性程度赋值, 从而得出各个层次的判断矩阵, 如A= (aij) nn, 其中aij表示第i个指标相对于第j个指标的重要性标度。

(2) 层次单排序, 确定各指标权重。这里采用简单的方根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

(3) 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的目的是检查教师在判断指标重要性时, 各判断之间是否一致, 避免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一致性可以通过随机一致性比率CR来检验:

而RI的值可以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中查得。

当CR<0.1时, 说明不存在逻辑矛盾;否则, 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改。

2.模糊综合评价。

(1) 确定因素集和评语集,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因素集。对于指标层, 有U={Ui1, Ui2…Uim}, m为准则层下相应的指标个数。评语集设置为V={V1, V2, V3, V4}={优, 良, 中, 差}。

(2)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对每一个指标进行单指标评价, 根据教师们的评价, 可以得出模糊关系判断矩阵:R= (rij) m*n, m为因素个数, n为评语个数。其中rij表示从因素Uim着眼, 该评判对象被评为Vj的隶属度, 也就是第i个因素在第j个评语上的频率分布。R中不同的行反映了某个被评价事物从不同的单因素来看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 用模糊向量W将不同的行进行综合, 就可得到该被评价事物从总体上来看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 即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由R和W求出结果向量有很多种算法, 这里采用加权平均法, 即Bi=Wi*Ri。

(3)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在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令R= (B1, B2, B3, B4, B5) T, 则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W0*R。

四、实证分析

在对某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管理学进行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经过教师们认真细致地分析, 采用1—9标度法得出准则层判断矩阵如下:

进行层次单排序后, 得指标权重W0= (0.107, 0.2629, 0.6448) 。

同理可得指标层权重如下:

同样, 通过对财务管理专业200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 然后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得出三级指标的模糊关系评判矩阵:

同理可得,

如果给评语集赋值:V={V1, V2, V3, V4}={100, 80, 60, 40}, 通过C=B*VT将评价结果转化为一个数值, 便可以随时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 从而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善。本例中C=88.2, 说明在该实证中在本阶段案例教学效果较好, 对于教学中好的方面应继续保持, 对于弱项, 下一步应加以完善, 比如教师应加强专业知识的扩充,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提早发放案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熟悉案例, 搜集资料, 提高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

五、结束语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集成方法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即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然后分层次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最后综合出总的评价结果。这一评价结果能够比较客观、直接地反映其教学效果。该方法可以帮助教师随时了解案例教学的效果, 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从而不断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2]刘彦文, 管玲芳.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08, (4) .

[3]郭俊辉, 曹旭华等.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模型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3) .

[4]李兴蓉, 周新.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5) .

综合实践教学案例长城(范文) 篇5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懂得祖国的伟大。心育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好就让我们先来听听这首歌吧。(放歌曲)听了这首歌,你一定知道它的名字了吧!这首歌就叫(生齐说歌名,师板贴课题)

是啊,一首《我的中国心》不仅唱出了海外游子的心声,也感动了亿万个中国人的心。那么你们对我们的祖国了解多少呢?你心中的祖国是什么样的呢?

二、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我国各方面的资料,并说出你的感受,那么谁愿意第一个把你的收获告诉给大家呢?(生汇报调查结果)

老师也找到了一段有关长城的描述,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放短片)看完短片后,你想说点什么呢?

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祖国了解的可真不少啊,那么就让我们以《我的中国心》为主题进行一次演讲比赛怎么样?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小资料,读一读这份资料你的演讲稿会写的更精彩。(出示资料)谁愿意大声的给同学们读一读?(指名读)

要想写好演讲稿,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那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商讨一下,说说你们演讲的主题是什么(讨论主题,各小组汇报主题。)

三、合作探究 互相交流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完成你们的演讲稿吧。并且每小组还要选出你们小组的小演讲员。(学生整理演讲稿)

你们准备好了吗?好,我们的演讲比赛现在开始,首先有请第一小组的小演讲员上台演讲。(各小组进行演讲)同学们演讲的可真棒啊!你最喜欢谁的演讲为什么?

其实我们每个同学的演讲都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听了他们的演讲你有那些感受呢?你还想说点什么呢? 是啊,老师也深深的感到祖国的伟大,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四、课后延伸 加深理解

你们想把你的感受告诉给更多的人吗?那就让我们成立我班的小小演讲团,走出教室,向我们的兄弟姐妹讲述祖国的锦绣河山和历史文明,弘扬我们的爱国精神。想参加的同学快快来报名吧!好,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请到我家来做客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请到我家来做客”的实践活动,懂得如何介绍自自己家的行走路线,懂得礼貌待客,学做文明小客人。

2、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接待客人的能力,并养成文明礼貌的了习惯。

3、能为自己的家庭感到骄傲,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

二、活动准备:杯子、茶水、小玩具、书刊等

三、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讲清路线。

昨天老师想到小朋友们家里做客,可却不知道怎么走了不知道欢不欢迎老师去,所以没去成。今天老师仍旧想到小朋友家去做客,欢迎老师到小朋友家去做客的举手。

哇,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欢迎老师去做客,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家怎么走,谁愿意把去小朋友家的路线向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介绍一下呢?

学生自由发言,讲清学校到家的行走路线,教师随时作一些指正。个别讲——同桌互讲 要求:有条有理,按顺序讲。语句连贯,表达正确。

二、小品表演,懂得道理。

小朋友们讲得真好,老师已经把小朋友们家的路线牢牢地记在了电脑里,如果有小客人到了小朋友家,小朋友准备怎么招待呢?

1、学生自由发言:倒水 拿出玩具和好吃的 一起看电视 讲故事 做游戏„„

2、小品表演《做客》,想想冬冬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小红:(用的整理头发、衣领、衣襟后轻声敲门)请问冬冬在家吗? 冬冬:(开门)是你呀,请进。小红:冬冬你好!

冬冬:小红你好!请进(倒茶,双手捧到桌前)请用茶,请吃糖。小红:谢谢!

(两人玩一会儿,小红起身告辞)小红:我该走了,谢谢!冬冬再见!冬冬:再见,欢迎下次再来我家做客。

3、讨论:冬冬是怎样招待客人的?看了这个小品,你还想到了什么?

4、归纳:接待客人要文明礼貌,要热情。不要使小客人感到无聊,客人来时要问好,客人走进要道再见。同时做客的小客人也要注意仪表整洁,文明礼貌,不可大声喧哗。

三、即兴演练,随机指点

如果有一个你熟悉的大人到你家去找你的爸爸妈妈有事,恰巧爸爸妈妈都不在家,那你应该怎么办呢?(随机找一个小朋友当小主人,老师当那个大人)

1、开门称呼要用尊称:阿姨您好,您请进

2、要热情待客,如倒杯水给阿姨喝。

3、要问清楚阿姨有什么事?或者让阿姨写张纸条,妥善保管好。

4、阿姨起身离去,要出门相送,并向阿姨道再见。

(注:小朋友如果招待得体,那么等表演结束后,可让在座的小朋友进行点评。如果招待不是很得体,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就让观看的小朋友及时指出并改正,表演完毕,可以再来一组,加强巩固)

5、同桌相互练习。

四、快板表演,述说心声(8个小朋友,两人一段)请到我家来做客,门儿打开心欢乐,你好你好快请进,欢迎到家来做客。搬来凳儿请你坐,端来茶水请你喝,问我为何变勤快,只因心里乐开怀。一起来把电视看,一起来把书儿读,做做游戏唱唱歌,朋友乐得笑呵呵。朋友起身要离去,送到门口说“再见”,和你一起真高兴,欢迎下次来做客。

五、讨论交流,知情明礼。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看了小品,也听了这几个小朋友的心声,那么,你想好准备怎样招待客人呢?

1、四人小组交流

2、分组汇报交流结果

3、教师归纳,并适当板书

六、提出希望,付诸行动。

今天小朋友们学到了一样很重要的本领,那就是如何招待客人,真了不起。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好好练习,当好小主人。以后老师要到小朋友家去做客,看哪个小朋友最像小主人,招待得最得

------------------

认识、种植蔬菜 教学目标:

1、懂得种植蔬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技能。

2、识别蔬菜,了解其生长习性及其特点;种植蔬菜,掌握种植方法及管理要点等。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种植蔬菜的能力。活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参观、认识

一、启发与引导:

同学们,你们所知道的蔬菜有哪些呢?学生纷纷回答:有青菜、白菜、萝卜、黄瓜„„老师用温和的语气说:“你们知道得真多呀,那么,你们可知道这些蔬菜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听后随即回答:“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是呀,我们每天吃的各种蔬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农民伯伯的蔬菜园地。”

二、认识蔬菜:

1、老师带领学生到附近菜市场去参观。

2、让学生识别各种蔬菜。

3、请菜摊主介绍这些蔬菜的种植方法。(如:菠菜、水芹、大蒜、苋菜等是撒播种子,不要移栽;包菜、莴苣、青菜、黄瓜等可移栽。)

三、认识几种常用的农具:

1、让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农具有哪些。

2、出示农具,让学生说出农具名称。

3、你能说出这些农具各有什么作用?

四、教师小结(略)第二阶段:学习种植

一、了解种植方法:

1、组织学生到附近蔬菜园地去采访。

2、请一位菜农介绍蔬菜的移栽方法。⑴把土翻松; ⑵种植(左手拿住菜秧的茎,右手握住种菜工具刨一个小坑,把菜秧的根轻放在小坑里,然后盖上土压好。)⑶浇水(①水要浇在根部;②浇水要适量;③要连浇三天。)

3、请一位菜农做种菜示范。

4、学生动手试一试,有所体验。

二、亲自种植蔬菜:

1、组织学生回校后在学校开辟的空地上先松土,分成6畦。

2、分成6个小组,每组20棵菜秧,指导学生分组实地动手种植。(看谁种的方法正确,如有不会的同学可让会种的同学作示范。)

3、每组派1个同学为菜秧浇水。(教师可稍作提醒)

三、教师小结(略)第三阶段:学会管理

1、在菜秧活后一星期可组织学生定期给它施肥。

2、发现田有杂草,组织学生带好除草工具进行除草。

3、定期给菜捉虫。(①可喷洒除虫药水;②用筷子直接抓住虫子拈死。)教师小结(略)第四阶段:评比表扬

1、组织学生来到菜园地。

2、观看哪个小组的菜长势旺盛,长得肥大。

3、评比优胜小组。

4、说说这次活动的收获。人和动物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珍稀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情况以及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作文、书写、美化等综合能力。课前准备:

1、搜集珍稀动物的有关资料。

2、搜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小故事。活动过程:

一、课堂交流:

1、观看自然中动物自由活动的画面,学生发表感想。

2、交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小故事。

3、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但现在仍有些不法分子肆意捕杀动物,使得一些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4、出示藏羚羊被杀图。师描述,学生谈感想。你知道哪些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5、谈谈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三、活动实践:

1、小组讨论:为保护动物做点什么?怎么做?

2、讨论归纳:写几条公益用语,画宣传海报,写倡议书,给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写信,以动物的名义给人类写一封信„„

3、小组成员合作,为动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4、各小组展示作品,交流。

四、课外延伸:

让同学们把作品在校园内展出或上街宣传,或寄给新闻单位,让全社会明白:保护动物,人人有责,保护动物,势在必行。

附1: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小故事:

△英国有个好心的太太叫莫尔庚。一天,她去海边散步,救了一头闯进鱼网之中的小海豹,并为它疗伤,给它喂食。小海豹和莫尔庚一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个半月后,小海豹回到了大海。莫尔庚太太以为再也见不到它了。谁知,一年后,小海豹又回到了莫尔庚太太家去探望它的救命恩人。莫尔庚太太还设宴招待小海豹。

△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在一片冰天雪地的森林之中,一只母猴不忍舍弃它已冻僵的幼儿,一连几个星期都把幼儿紧紧搂在胸前,焦急地窜来窜去,虽然它知道它的孩子已经死了,但仍不相信事实,不放弃救治孩子的希望。

△ 我在网上看到:广州一个名叫张俊青的人从大街小巷收养了30多只流浪猫,节衣缩食,把全部的收入和心思都放在猫的身上。她说:“猫与人类一样,有生存的权利。”她每天与小猫聊天,小猫也把她当成了好朋友,每天形影不离。

△我们学过《小狮子爱尔莎》这篇课文,小狮子爱尔莎刚出世,它的妈妈就死了。作者发现了它,并把它带回去照顾、驯养。一次,作者受到犀牛的攻击。爱尔莎为了保护作者勇敢地同犀牛搏斗。爱尔莎要回到森林去了,分别时,作者感到莫大的痛苦,爱尔莎也对作者依依不舍。附2:公益用语:

△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 保护珍稀动物,人人有责

△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还动物们一个安宁的家 附3:倡议书: 各国人民: 你们好!

今天,我们以少先队员的身份,向你们发出呼吁,不要再肆意猎杀动物了。因为地球这一个美丽的天堂,绝不仅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动物。大自然正因为有了那些活泼可爱的生灵,才变得多姿多彩,充满勃勃生机。

但是,我们人类中有些不法分子却不珍爱他们,为了谋取个人的私利,竟然不顾自己的生命和地球的生态平衡,肆意捕杀动物,使原本就珍稀的动物濒临灭绝。如今,华南虎在全世界的总数仅有二、三十只,大熊猫的数量也只有一百多只„„这些数字触目惊心,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动物濒临灭绝的另一个原因是环境污染。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工厂排黑烟、污水,人们随意倒垃圾、吐痰,动物们生存的环境日益破坏,动物们在无奈中渐渐死去,那也是一条条生命啊!这一切怎么不令人心痛?

因此,我们,一群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在这里向全球人民发出倡议: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自觉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可爱的动物们吧,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丽。一群少先队员 ×月×日 回收废电池 活动目标:

1、通过回收废电池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环境。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活动过程:

一、调查了解电池的消费情况:

1、出示实物:手电筒、手表、计算器等。

提问:你知道这些物品的心脏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电池)在生活中哪些物品需要电池?你知道电池有哪些类型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随机展示不同类型的电池)

2、电池的品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那么人们对电池需求情况又是怎样呢?学生交流调查情况。

3、观察调查表得出:电池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世界电池消费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二、联系实际,了解废电池的危害:

1、这么大的消费量,产生了许许多多废电池,废电池到哪里去了?

2、这些丢弃的废电池对人类有危害吗?为什么?

3、废电池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有哪些危害呢?

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了解的最多。(学生利用书籍、电脑查阅有关资料)

4、长期以来,人们光知道使用电池,却随意乱抛废电池,结果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办了吗?(学生讨论得出:应回收废电池)

三、出谋划策,正确处理废电池:

1、国外许多国家都已经非常注意回收废电池的管理工作,那么我国回收废电池的情况又如何呢?

2、学生查阅有资料,获取有关信息。

3、交流小结,从大量的资料可看出:我国上亿只废电池大部分没有回收处理,而是被随意丢弃,它对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政府现在也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4、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对废电池如何处理呢?(小组讨论,交流,评议)

四、活动总结: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让我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从回收废电池开始,为环境出一份力。

超市ABC 活动目标:

1、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本领,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活动过程 第一周

一、导入:

元旦,同学们一定会拉上爸爸妈妈上超市采购物品,不要多少时候,准会满载而归,超市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如今,超市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天课上,就让我们一起走出教室,进入那超市去更深入地认识它,好吗?

二、指导调查:

1、思考讨论:走进超市,我们该调查些什么?怎么调查?(学生讨论回答,结合回答,发放超市情况调查表)()超市调查表 姓名()商品名称 价格 服务质量 购物环境 销售手段 地理位置 商品总类

(商品质量,商品价格,服务质量,商品总类,购物环境,地理位置,销售手段。)

2、了解采访调查的注意点:(1)学生讨论。

(2)总结采访要点:A、要求:态度诚恳,表达清楚,语气恰当。B、说清采访目的和采访内容。(3)同桌配合,练习当小记者,模拟采访.三、实地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手持调查表,走进各超市进行实地调查。第二周

一、班级调查情况交流:

上周我们到镇上的几家超市进行了调查,请大家汇报调查情况。

二、引出话题,进行设计:

1、我们感觉他们之间的竞争很激烈,特别是宣传,工作宣传好的超市,往往他们的业绩就好。超市的老板们看到同学们都很热心,就希望聪明的同学们能帮助他们,为他们设计一些广告词,你们愿意吗?

2、怎样才能为他们设计出满意的广告词呢?(讨论得出:了解顾客的心理,超市的特点)

3、总结各超市的特点,人们对超市的评价方向。(商品质量,商品价格,服务质量,商品总类,购物环境,地理位置,销售手段)

4、广告设计:

(1)先看电视的广告,展示搜集的广告词,招贴画。

(2)总结广告词的特点(语言精美,以情感人,配以图画,字体醒目)

(3)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发挥你们的语言才能,绘画天分,为各超市设计广告词吧。(4)学生设计,教师巡查。(5)展示学生作品:

例如:百家乐超市,乐了百家。华联,让你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家家福,家家有福。

5、总结:同学们的广告词设计得太精彩了,课后我们还可以对它进行美化、修改。相信这些广告词能为他们所用,相信同学们能在这节课中有大的收获。校园包洁区 活动目标:

1、认识校园环境面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增强责任心。

2、认识校园包管区内花草树木,了解其生长习性、外形特点及管理要点等。

3、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报刊、询问有关人等方法了解有关花木的知识,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通过给花木树牌活动培养学生作文、书写、美化等综合能力。活动准备:学生事先自己去认一认保管区内的花木。活动过程: 第一周

一、净化包管区:

1、(出示一张校园平面图)引导学生看平面图的方法,请学生对照图认识校园。

2、(教师在平面图上用红笔圈出本班绿化包管区区域)请学生对照图说出本班绿化包管区的具体位置。

3、引导认识保持包管区清洁的重要性。

4、发动学生劳动,注意不践踏花草。

二、认识包管区内花木:

1、认识包管区内花草树木

2、建议给包管区内花木挂牌,以供观赏者了解。

3、小组内确定给哪棵花木挂牌,并进行观察。第二周

一、查询花木知识:

1、小组内分工查询有关花木的知识,并做好记录。(查询途径:①上网、下载②翻阅图书报刊③询问有关人④其他方法)花木调查表

班级 小组 学生 花木名称 查询方法 外形特点 生长习性 管理要点 作用

与此花木有关的诗句、奇闻轶事

二、交流并设计:

1、交流收集的花木知识。

2、以小组为单位写成30~50字小短文,力求言简意赅,生动优美。

3、各小组交流、修改。

4、把小短文写于木牌上,并加以美化。要求字迹漂亮,美化精巧。

5、各小组给花木挂牌。

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 篇6

关键词:奇妙的对联;综合实践活动;语文课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真指导学生开展梳理探究实践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受益匪浅。

下面以必修一教材中的一个专题——奇妙的对联为例,来与大家共享这一活动的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如下:

一、设计活动程序

【设计目的】

(1)通过收集;(2)查阅有关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寻找中国对联的知识;(3)培养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的能力。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1)阅读课本中的《奇妙的对联》做笔记;(2)各小组汇总疑问;(3)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并做笔记,写心得;(4)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5)资料汇总,筛选信息。

【活动总结】(1)小组依次展示成果,加以总结;(2)布置写作或口头交流。

二、做好课前引导

學生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肤浅,让他们发挥优势或者兴趣,去阅读、查阅并收集有关信息,找到规律。合理的推测并能顺利排序联,创作出简单的对联。

三、做好实施指导

这一实践活动主要来源于课外,课堂上更多的只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一般来说,在快过年的时候及上半年快结束时就安排出时间表,让学生认真准备。春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有兴趣的机会。学生可以先参阅《奇妙的对联》导学案进行最初的了解,然后去阅览室或图书馆查阅,有条件的可利用网络查询。

四、成果汇报形式

成果汇报课非常重要的,如果布置后不管,那么必流于形式。所以,布置后,还要检查。规定一个汇报时间,口头交流或笔头作文,板报期刊或网上交流等。

五、总结活动收获

这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对对联加深了解与学习,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新的认识。语文的学习是多种多样的,大家积极参与,带着明确的目的,通过阅读查询,走近并走进了对联,进行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

六、教师做好课后手记

这次活动积极性高涨,学生进行搜索阅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积极动手、认真查阅、仔细总结的能力,达到了最有效的效果,并以书面的作业结束。

这次活动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使得学生对对联、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单位 河南省汝阳县实验高中)

综合案例教学法 篇7

一、“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综合与实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整个课堂效率提升的关键, 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 更适合学生进一步了解课程内容。而小学数学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它在一些课程中需要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经验、大自然中的科学、道德精神和一些基本常识。学生在了解这些后才能对课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中, 课程与生活相结合, 从而对一些题目有了创新与应用。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一些案例与学生研究, 从而达到从根本上理解的目的。

小学数学的特点在于与实际事物相结合, 科学地选择教学和实践内容, 注重实际应用, 把着眼点放在综合与实践上, 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现实, 便于学生学习和实践。选择合理的内容和切入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变其固有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能应用到生活中, 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比如, 在一些数学案例中就会有两辆汽车相对而行的问题、有两同学约定时间见面的问题, 或者在课堂上, 拿着做的简易模型进行课堂简便模拟等等, 让学生在脑子中有着实物的思考, 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中, 让学生在这些相关的问题上, 进行自行研究, 将生活运用于知识, 既学习了知识又在生活中增加了经验,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有一个更深的印象对学的东西, 更愿意去接受去探知。综合性在于多个学科相结合, 从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案例的练习。

在教学课堂上, “综合与实践”要相互结合, 在综合教学后, 要进行实践的体会, 在课堂中让学生在了解了基本的内容后, 进行小组讨论, 亲身体验自主课堂的魅力, 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也让学生感兴趣, 更有学习的动力。例如, 在一些对于球的表面积、周长的计算中, 一些学生在思想中模拟不出球的形状, 教师在此处就应该做一个球的模型, 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教师在此处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又对学生了解知识有着重大的帮助。“综合与实践”相结合后, 方能显示出它的成就。

二、“综合与实践”课堂的策略

(一) “综合与实践”的案例研究

现在的学习中更加注重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让学生在课堂中融入到知识的海洋中、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味性, 注重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创新思维意识, 找到自己的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从而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 把实际教学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使数学教学问题生活化, 使生活问题数学化,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培养其数学学习意识, 体验和认识社会生活。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 重要的内容不算太多, 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后, 对一些常识、物理知识有所了解, 对世界的新奇性有所期待, 比如, 在二年级的课堂中, 教师可以放一些建筑物、世界著名景物的幻灯片, 让学生的兴趣提到一个顶峰, 毕竟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世界还是充满着新奇与兴趣的, 教师投其所好, 收获会颇丰。当然在此幻灯片中, 教师也要讲述一些关于几何模型的相关知识, 建筑物的对称作用。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的是, 不能因为新课标的出现, 只在形式上有所体现, 而不具体实施, 否则, 既浪费了时间, 效果也会甚微。

在设计案例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也要明白学生的兴趣点, 投其所好, 不能只是一味地依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 切实地结合好学生的相关兴趣特点。在小学教育中, 正是发掘学生兴趣爱好的时候, 大多数的天才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发掘的, 所以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应该明白,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数学有兴趣, 对于一些数学能力不好的学生, 教师不应该放弃他们, 而是在设计案例的时候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 从而引发其创造兴趣。教师也应该了解, 不同年级的学生思想观与价值观都有所不同, 教师要区别进行教育, 不可混淆, 遵守层次性原则。在低年级的学生中, 要注重激发出学生兴趣爱好, 先让他们爱上数学, 而高年级的学生, 就要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当然, 让学生在课堂上, 自主研究, 把“综合与实践”发挥得淋漓尽致, 才是新课标的体现。

(二) 课堂策略的重要性

新课标中, “综合与实践”很重要, 但课堂策略也相当重要, 但这需要教师因课堂而论, 当然, 这也是新课标实施好坏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开发学习资源的时候, 要注重与时代进步相结合, 而不是只为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数学教学中, 知识源于生活, 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运用到课堂中, 经过融会贯通, 融入到学生思想中。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 在学习测量建筑高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些相关问题的论述和核心部分的讲述, 当然, 其中可以穿插一些因为建筑物的量测问题出现事故的问题, 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 还对道德问题进行了了解, 让他们懂得认真负责的态度, 然后, 就是小组进行讨论, 对于一些不懂的问题进行自主讨论, 讨论后, 教师要对此相关问题进行案例研究, 出几道相关性大的数学题, 可自行讨论。最后,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让学生在此次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这才能让学生对此相关问题彻底消化。教师在此起着主导与评价的作用, 与学生共进退。

参考文献

[1]冯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 2012 (26) .

综合案例教学法 篇8

一、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就是对目的语词组、句子以及语言规则的教学, 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法教学一直都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要点和难点。目前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评价标准最重要的是语法能力和掌握语法规则的能力。所以第二语言教学是以语法教学为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二、对外汉语初级语法教学案例分析方法总表

三、案例中语法教学的共性与个性

1、语法教学的共性

根据各个老师的案例的展示后分析, 发现3 位教师在初级阶段的进行的语法教学活动, 主要具有以下几点共同点:

(1) 教学方法内容直观

3 位教师在导入语法知识的时候采用从课文中导入, 公式导入, 对话导入, 视频导入等手段和方法, 导入灵活, 贴近实际, 并且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并且在讲解语法知识的时候运用了公式、特殊符号等形式,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内容, 更有利于教师教学。

(2) 教学内容安排紧凑

所有教师都是按照教学顺序来实现完成教学内容, 有一些教师还会在讲语法点时穿插其他文化或交际内容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兴趣, 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教师从语法知识的导入到语法知识的讲解再到语法知识的练习, 这个过程中衔接性很强, 环环相扣, 而且教师语言简单易懂, 语速适中流畅, 语音标准。

(3) 互动性较好

3 位教师在导入时, 有的教师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来引进新的语法点, 有的教师从课文的句子中导入新的语法点。3 位教师都是运用灵活性较强的交际式的方法来进行练习, 和学生的互动性很好, 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语法知识。

(4) 语法讲解循序渐进, 讲练结合

3 位教师在语法知识的讲解过程都是由点到面, 从简单的语法结构形式到较为复杂的句子形式, 并且从己经学过的旧知识的语法结构引入推到更为复杂的新知识的语法结构。在细致的讲解之后都进行了一些练习, 例如进行交际性练习, 机械性练习等。

2、语法教学的个性

虽然3 位教师在教学中有着一些上面所展示的一些共性的特征, 但是他们也拥有他们自己的个性, 而正是这些个性可以为初级阶段语法教学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建议。

(1) 教学方法的差异

首先展示和导入语法点时, 有些教师采用从课文的句子引入的方法, 有些的教师则采用情景法来直观展现。在解释语法时也各有差异, 有些教师比较喜欢直观的公式;有的教师则喜欢用目的语来解释语法知识;有的教师则用课文中的内容结合语境进行解释。在语法练习的形式上, 虽然教师大多都采用交际法, 但是具体的练习方法却各不相同, 各有侧重。

(2) 讲练时间分配不同

有的教师用较长的时间引入语法知识, 解释语法知识, 给语法知识练习的时间和引入、解释语法知识的时间差不多;有的教师则练习时间十分的少, 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忽略语法知识的练习;而有的教师却能够很好的把握讲和练的关系, 做到讲练结合, 练习优先。

3、案例分析的启示

语法知识的展示主要是要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导入, 并且融合其他的一些方法, 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开始学习语法知识。语法知识的解释一般是从情境入手, 归纳总结出语法结构, 句式公式, 并配合句型的操练, 使学生掌握句型。语法练习则是以交际为中心, 着重突出了教学活动的交际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交际性能力。3 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主要是依靠情境来启发学生, 用各种方法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主动的配合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 从被动学习到自主习得转换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和情景法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 我们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 语法教学的时间。语法教学是初级阶段教学的要点, 教师应该重视语法教学。要做到更好的重视语法教学, 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要合理分配教学的时间, 即45 分钟的课, 15 ~ 20 分钟的语法讲解。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语法, 为以后的语法教学做一个铺垫。

(2) 语法知识练习的方式。语法知识的练习应该更加注重交际, 在这3 个案例中教师们都比较注重交际练习, 但是仍有教师运用了机械练习的方法。在案例中有些老师的交际练习的形式比较单一, 并没有丰富多彩, 所以不仅要增加交际性的训练, 而且要使练习方式趋向于多样化。

(3) 语法知识的讲解方法。在3 个案例中, 每个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的过程中, 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 但是有时候只用一种方法未免单调了些, 所以为了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热烈、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教学效果更好, 教师们可以使用多种讲解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从生活中找到话题引入, 或是利用动作、情景法进入讲解, 也可以先展示语法公式然后进行练习, 或是由大量的例句总结出句型用法的方法。

(4) 语法的讲练分配。在3个案例中, 教师均做到了讲练分明, 但是有些教师讲练的时间的分配不太合理, 有些教师讲的时间太长忽略了练习, 有的教师太注重练习, 而忽视了讲解, 我们应该合理的分配讲和练的时间, 做到讲练结合, 精讲多练, 一般一个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 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一方面可以巩固学习的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练习让老师了解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偏误情况, 并且大量的练习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语法知识。

参考文献

[1]王青.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的语法教学模式研究[J].传奇, 传记文学选刊 (理论研究) , 2011 (11) .

[2]练姁.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语法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3]李巍.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与语法教学案例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彭莺.结合任务的3P模式在对外汉语初级语法教学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 2011.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9.

综合案例教学法 篇9

开展测量活动的前提是学生要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老师安排课前预习:认识几种常用测量工具并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实践时间,为了让学生都能参与测量活动,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上课初期,老师以提问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能用手势比画一下吗?长度单位有什么作用?测量长度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回顾所学的长度单位的知识,能让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同时,借助猜想:“长度单位”诞生之前,人类是怎样测量的?观看视频,了解测量的历史,让我们回到远古时代,当一回古代人,体会一下他们是怎么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了解身体部位和身边物体长度的需求,体现活动价值,提高学生素养。

本节课的主要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量一量,二是比一比。量是比的基础,量为比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比是量的升华,在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构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体会量的本质,发展长度观念。

在“量一量”这一部分中,本人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预习反馈)认识几种常用测量工具,并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1)小组交流:分享测量工具使用方法的资料。

(2)组长示范: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3)分工安排:小组长做好细致的分工,比如谁拿尺子,谁读数据,谁记录等,以保证测量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活动二:根据老师给定的测量对象再自行选择喜欢的测量对象,先估一估,然后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一量长度,并将估计数据和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对比。

(1)小组活动,先估后量。

(2)组织反馈,收集数据。

(3)谁的眼力好?评比出估测较准确的学生,和同学分享一下该学生的估测方法,避免学生估计时出现较大的随意性。老师在期间适时地进行点拨,让学生知道估测物体的基本方法。

(4)组织讨论,合理记录(大约“整十或几十五”的数据可以方便使用)。

(5)回顾过程,建立表象(闭眼想;用手比;说关系)。有了这些长度表象作为参照,就为后面用自己喜欢物体的长度去比较其他物体的长度打好了基础。

第二部分:比一比,同样由两个活动引领:

活动一:老师给出不同长度的绳子(按照书本资料的长度设计),请借助刚刚测量出的身体或物体的长度比一比,看看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设计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学生受到已知数据的影响,限定学生的思维,同时积累比较物体之间长度的经验)。

(1)老师示范,明确步骤。

(2)小组活动,方法多样(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3)组织反馈,收集数据(以什么为标准,有这样的几个)。

(4)组织讨论,优化方法(优化选择的测量标准,同时优化测量的方法:拉直绳子或折叠绳子)。

活动二:给出课本资料,对照活动一的数据,找出对应动物,再次感受各动物的长度。

(1)直观感知,展示操作(各小组明确绳子长度所对应的动物,展示比较的方法)。

(2)不同方法,描述长度。(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描述动物的长度吗?)

(3)反思活动,升华经验(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用身体或身边的“尺子”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或高度)。

课末,老师与学生交流在活动中有什么收获?鼓励学生课后可以继续交流,结合自身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测量,并以画画或数学小日记等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使数学活动在课后得以延续,课堂得到延伸。

综合案例教学法 篇10

案例可以用于大课堂讨论以及小团体合作以及综合写作任务。案例可以用来说明问题的一部分,用来解释价值观和信仰如何影响决策过程和解决冲突的。案例研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能有效地让学生创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听从老师的指导。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使学生产生更大的成就,更易于接受差异,具有更高水平的推理能力,更融洽的关系,更强的自尊心。

一、教学方法

第一步是任务和互动。在讨论之前,学生通常被分配一个任务。任务的范围可以从简单地阅读案例到更复杂的任务,如评估案例信息或者做背景阅读。老师还可以使用视听教具或新闻文章去丰富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这有助于学生在案例中参与课堂和发展主人翁意识。一系列的开放性课题似乎运作良好。第二步是分析与讨论。学生们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系统的分析案例并进行讨论。教师良好的提问技巧是很重要的。第三步是学生对案例讨论和分析做出回应。并不需要对每一个问题都做出决定,但通常情况下需要。回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推荐应该做出什么决策、在案例讨论中表达感受、进行进一步的案例分析、识别做出明智的决策所需的附加信息。在做出回应之前,大多数案例先被大组讨论,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调查问题的事实和假象。在这种类型的教学中,教师很少讲授,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学生通过此种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所用的每一个案例都应该有其目的性。你应该使用案例:1.定义当事方面临的困境。这包括对存在的问题,不良后果,参与问题的各方,以及各方各自的目的或目标的陈述。2.确定问题的原因。这可能涉及提供历史背景的查考、价值范例的转变,或者类似的原因。3.创建一些备选方案。4.在每一个备选方案的结果被确定之后,选择最优备选方案。老师帮助学生发现案例的影响和价值很重要。许多小组需要用科学的数据来支持他们的对特定问题的观点,这有一定的难度。

课堂上,教师必须是灵活的,愿意去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与讨论。课外,教师必须对新出现的问题异常敏感,并不断更新农业领域的时事。教师最需要的技能如下:提出探索性问题的能力,引入更多信息的能力,假设多种人物去拓宽案例视角的能力。很多时候,教师必须质疑学生的推理能力,尽量不给讨论加太多框架,学会提出探索性的问题,并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

二、教学成果

从学生的教学评估中得到了很多对本门课程的积极评价。学生们说“这门课非常好,可以锻炼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小组同学面前演讲对我具有不可否定的作用”。广泛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非常不错,我们也讨论了没有被告知的相关问题,意识到了解事实和不简单地重复从电视中或其他人那里学到的内容的重要性。课堂宽松的环境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教师们得到了来自大部分学生的回应,而这些学生通常情况下是什么也不说的。根据观察,学生也在努力提高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的一大优势,掌握了分析和综合能力、思考与推理能力、沟通与合作等综合能力的学生,更易于在职业生涯中发挥他们的潜能。

参考文献

[1]耿波.案例教学在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102-103.

[2]董毓.批判性思维三大误解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64-70.

[3]肖传强,李娟,李乃蓉.加强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J].人力资源管理,2010(1):50-51.

[4]南静.案例教学法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5(9):40-41.

[5]杨光富,张宏菊.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6):1-5.

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成功案例 篇11

摘 要 该项目不是一个单纯的网络项目,作者凭借多年网络管理及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用户的信息现状及未来需求,设计并成功实施完成了一个综合信息系统建设。

关键词 AD DOT1x

1 项目简介

该项目最早在2007年由相关单位撰写了项目可行性报告,2009年落实了投资并开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由于**单位的信息基础设施经过两年的建设,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需求也随之改变。此时,应该从**单位的未来信息规划考虑,主动地对早期的信息化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重新的整理和规划,结合**单位的信息基础现状提出了多层次的信息系统建设需求,使建成后**单位信息系统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实现网络的一体化管理,保障整个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行。

二、项目建设内容

**单位网络主要为网上办公、生产调度、电视会议、视频监控等提供数据传输通道,利用光缆与光传输网组成千兆企业网,并与因特网、及上级单位互联互通;在办公区域内部署无线瘦AP设备,实现全景覆盖、任意互联、认证准入;同时,把企业网分成生产办公网、电视会议网和视频监控网等逻辑网络,便于隔离与控制。基地作为企业网的管理中心及数据中心,负责内部网络的统一监控及管理,关键数据的存储及异地备份,多种基础应用的扩展及维护,和桌面计算机的认证准入及安全管理。

三、项目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1、率先规划并成功应用了基于域的信息基础框架。2009下半年中石化刚开始推广统一域用户之时,在中石化内部率先规划了**单位基于域的业务框架,并得到了成功应用。即同一个域账户既可以用来桌面认证、无线接入,还可以用来授权VPN接入、门户网站登陆以及实现其他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等等。

2、构建了业内最稳定、最先进的网络主干。整体中石化**基地办公网络分为基地、A点和B点三个中心,三地之间将构建环形主干,极大地提高了**单位网络的可靠性。三个中心的核心网络设备都预留了冗余备份,其中基地网络的核心层和汇聚层更是实现了双线路双核心互联,从根本上保障了核心网络不存在单点故障,堪称业内最稳定,最先进的网络架构之一。

3、具有相当完备的功能,既满足当前所需又涵盖未来扩展。凭借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在此次基地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时,充分考虑了**单位的当前所需及未来网络应用的扩展,为该项目设计了完备的功能应用,例如:在访问互联网方面,部署了中原刚刚实施过的流量控制和上网行为审计,在灵活控制用户访问互联网的同时,也规范并记录了用户的上网行为;为了提高互联网线路的利用率,配备主流的负载均衡设备,实现了电信、联通双链路的相互负载均衡;提供快捷的、基于域用户的SSL VPN接入,方便**单位外出人员及**单位外部单位用户随时随地网上办公。

4、创建了中石化内部全新的终端接入认证方式。**单位网络在规划和建设之时就整装采用h3c品牌的产品,为全网实现基于交换机端口的dot1x认证提供了硬件基础,再大胆地结合中石化统一域用户,实现了中石化内部从来没有过的“Dot1x+DHCP+AD认证”的终端准入方式。这种方式既方便又安全,既方便桌面计算机通过有线或无线进行网络接入,又实现了用户唯一身份验证。

5、搭建了多个基础应用系统。在此项目之前,该单位几乎没有什么基础应用系统,经过先期细致的需求分析与应用规划,项目完成后形成了AD域、主从DHCP、主从DNS、双机桌面认证服务、网管系统、异地备份、补丁更新、主从防病毒服务、GIS系统等多个基础应用系统。

四、项目效果分析

综合案例教学法 篇12

但实际上,在高中升大学的应试教育中,很多中学选择牺牲实验课,将教学时间用于讲解习题,以提高考试成绩,导致大学一年级新生对化学实验的认知普遍较为模糊[2]。有些高中的化学实验课,甚至完全“纸上谈兵”,以至于少数大一新生连基本的玻璃仪器都不认识(比如量筒)。大一新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与理论水平严重不匹配的现象日益突出。

目前,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的同时,我国各大高校的化学、生物类专业课程的改革也在积极探索之中。因此,大学基础化学教学在其前后两个教学阶段的改革双重“挤压”之下,必须跟进改革力度,做好前后的衔接工作,提高新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科学素养。

1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2010年以来,本着培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科毕业生的目的,我校基础化学课程的授课学时及周期都进行了压缩,以便学生在大四期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和科研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基础化学课程周期的压缩和授课节奏的密集度提高,给基础化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大一新生适应实验教学模式、进度,达到授课的要求,提高新生的实验技能,对于基础化学的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衔接高中和大学的实验课程一般为无机化学实验。因此,改革的重点首先要从无机实验入手,实验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及革新是今后改革的大方向。

我校无机实验项目一般包括基本操作实验、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等[3]。大一新生通过基本操作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训练后,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在综合型实验中,仍然表现出许多科学素养方面的欠缺。比如,实验过程中的良好习惯还未巩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难达到教学的要求。很多操作的注意事项、具体步骤,如果不详细讲解,学生做起来还是显得比较忙乱,甚至出现严重的错误。任课教师普遍感觉,即便是在综合型实验训练中,学生仍然是“照方抓药”,只是个“操作工”而已,学习的兴趣并不浓厚,遇到问题不愿意自己去分析和解决,仍然十分依赖老师。

因此,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效率。同时,也要考虑无机实验在高中化学和大学后续实验课程(比如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等)[4,5]之间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无机实验教学改革应在实验项目和内容上做文章。

在学时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将综合型实验项目替换掉部分验证性实验项目。这种综合型的实验也包括了一些基本的仪器操作步骤,同时内容更具实用性。只有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和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有“用武之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无机实验案例说明

2.1 实验项目名称

二氧化锰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2 实验目的

(1)了解Mn O2的物理和化学特性;(2)了解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原理,化学环保的意义;(3)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3 实验原理

二氧化锰是一种较常见的工业生产废渣,有很高的继续开发的价值。二氧化锰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质,可应用于污水处理、高性能电池、催化剂、氧化剂、电子等方面,还有望成为良好的热敏材料。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使用到的有机物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也越来越难处理。目前急需一种既经济实用,又高效环保的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活性二氧化锰具有较强的氧化降解能力,可在染料废水处理、有机废水处理等方面发挥其优良的性能。

从工业废渣中提取二氧化锰,经水洗、酸洗、高温活化后,在20~100℃下进行有机废水的氧化处理,有效降解了废水中的有机化合物。该方法其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方法简单实用、处理效果好,可作为一种处理有机废水的理想方法。

2.4 实验步骤

2.4.1 废渣的预处理(教师准备部分)

(1)工业生产废渣Mn O2100 g,用大量的自来水洗涤、抽滤,直到所得滤液为无色澄清为止,保存滤饼。在50℃下干燥所得滤饼,得到水洗Mn O2(90 g左右)。

(2)将浓硝酸和蒸馏水按1∶1的体积配置成50%硝酸溶液,用50%硝酸洗涤Mn O23~5次,再用自来水水洗至中性,最后用乙醇洗涤2~3次,滤饼在50℃下干燥,得到酸洗Mn O2(73 g左右)。

(3)称取4.0 g的酸洗Mn O2和160 m L二次蒸馏水于聚四氟乙烯反应器中,在室温下搅拌15 min,倒入水热反应釜并放入烘箱中,于180℃下连续加热24 h,自然冷却,抽滤,二次蒸馏洗涤3次,酒精洗涤3次,滤饼50℃干燥4 h,即得β-Mn O2(3.84 g左右)。

2.4.2 污水处理(学生操作部分)

在50 m L烧瓶中,依次加入30 m L的有机废水,以及不同质量的β-Mn O2和商业活性碳,在不同的温度下搅拌回流一定时间。自然冷却,过滤均可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2.4.3 溶液检测(学生操作部分)

紫外光谱仪分别测定反应前的有机废水溶液和反应后的澄清溶液,比较两者紫外光谱的异同,并说明哪种方案的处理效果最为理想。

2.4.4 注意事项及开设说明

(1)“教师准备部分”可以开设为“开放实验”项目,让学生参与进来,另算学时。实验过程中使用到硝酸,应在通风厨中进行相关操作,作好防护。

(2)将一个班的学生先进行分组,每一组负责一组实验条件的摸索,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汇总,集体讨论得出最优化实验条件。

(3)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填写实验报告,讨论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只引导,不详细讲解实验操作过程。

(4)该实验“学生操作部分”初设4学时,建议紫外光谱仪只要求学生会操作,到分析实验阶段再详细讲解检测原理。

3 结语

该实验利用的是无机材料,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净化,且利用到分析仪器进行检测。实验原理简单,步骤并不繁琐,便于大一新生理解接受。项目与环境问题有关,利民利国,从选题上来说符合高中新课标“绿色”、“实用”的要求,做到了“承上”;内容“着眼于无机,放眼于有机,借助于分析”,做到了“启下”。实验步骤中包涵了基本操作、条件的优化等内容,满足验证性和综合型实验的教学要求,并且实验内容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望在较短学时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6).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黎红梅,刘静,王险峰.大一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总结[J].大学化学,2011,26(5):39.

[3]石俊昌,许维波,关春华,等.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无机化学实验.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高华寿,陈恒武,罗崇建.高等学校教材.分析化学实验.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精细化有限元下一篇:乡村规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