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强化训练教学法

2024-06-28

案例强化训练教学法(精选6篇)

案例强化训练教学法 篇1

工伤又称产业伤害、职业伤害、工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遭受不良因素伤害和职业病伤害[1],对工人及社会造成一系列损伤。工伤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常累及家庭,因伤致贫、因伤返贫[2]。我国现行《工伤保险条例》保障受伤患者的医疗、康复、赔偿权利,但其日后需面对生活的压力及重返工作的障碍,有介入必要职业康复。工伤职业康复是我国工伤康复服务的重要一环,国际经验表明,职业康复加上其它治疗可以提高复工率1.53倍[3]。工伤职业康复是个体化、以重返工作岗位为目的,减低受伤风险和提升受伤工人工作能力的系统康复服务[4]。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简单介绍现场工作分析及强化训练对工伤患者重返工作的作用。

1 病例回顾

萧女士,26岁,已婚,生产工,2015年3月3日上班途中不慎跌倒,左肩部着地,当即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家人送至医院就诊,拍片示左锁骨骨折,骨折远端向下稍移位,可见碎骨片,对位对线尚可,拟“左锁骨骨折,轻度颅脑损伤”入院,医生建议手术,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并办理出院,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2015年4月8日入我院行综合康复,2015年6月7日转入职业康复科行工作强化训练。入院X线片示患者左锁骨畸形愈合,系统功能性能力评估后发现:左侧上肢体力处理能力受限,影响患者完成原工作的“搬运”任务;左侧上肢工作耐力不足,影响患者完成全日工作任务;患者复工信心不足,低估目前身体功能,不愿重返工作岗位。患者无其它明显心理及社会适应问题。

患者原工作需频繁使用双上肢进行伸手拿取、推拉及手部精细操作等工作,故采用①工作强化训练强化患者双侧上肢肌力;②工作模拟训练进行真实工作流程和动作模拟,重新训练双侧上肢协调操作能力及耐力;③工作行为教育,鼓励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功能,积极参与各项训练,为日后复工做准备。在院训练36天后,与患者讨论现场工作强化训练[5,6],患者愿意接受现场训练。在治疗师陪伴下患者尝试在原岗位现场工作强化训练半天,期间主管治疗师密切评估患者身体适应情况及各项工作任务的困难程度。

患者顺利完成半天的现场工作强化训练,现场训练期间没有进行体力处理操作,即搬运、提举等工作任务暂时停止,生产速度与其它同事一致,患者当日训练结束后无主诉不适,但第2天患者主诉左肩酸痛,考虑肌肉疲劳致酸痛,向患者解释疼痛原因,消除患者疑虑。经现场工作分析及强化训练,治疗师总结患者工作中的受限情况,安排患者回医院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康复期满后患者出院即返回原公司原岗位工作,适应情况良好。

2 讨论

为从患者立场分析现场工作强化训练的作用,回访患者,嘱患者记录现场工作强化训练前后的感受和心情,为避免患者产生思想负担、保证数据的可信度,患者只需在出院时交给主管治疗师。患者回访提及,刚开始提出试工时患者内心不安,担心自己无法完成原工作任务,会给同事带来麻烦,担心同事用奇怪的眼光看自己,并拒绝现场训练;现场工作强化训练后,患者肯定自己的身体功能,重新认识到原来的身体功能符合原工作岗位要求。

对于身体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但心理负担较大,否定自己功能的患者,治疗师可以尝试使用现场工作强化训练协助其克服内心恐惧,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功能,提高其复工信心。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工伤患者与原单位的关系一般较差,公司不了解患者的最新康复情况,甚至对患者有不好的想法,多数患者也不愿意主动向公司汇报自己的身体功能,随着康复期限的延长,工伤患者与雇主的关系恶化,阻碍工伤患者复工,现场工作强化可给予双方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促进互相了解,提高工伤患者复工动力。

参考文献

[1]唐丹.我国工伤康复的发展和政策[J].现代职业安全,2011,(5):106-109.

[2]Tang D.Work injury rehabilitation in Guangzhou:380 case cohort study[J].Work,2008,30(l):73-76.

[3]Kuoppala J,Lamminp(a|¨)(a|¨)A.Rehabilitation and work ability: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J Rehabil Med,2008,40(10):796-804.

[4]P讯文.职业康复让伤者回归工作岗位[J].劳动保护,2011,(7):24-27.

[5]Lepping V.Work hardening:A valuable resource for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nurse[J].AAOHN J,1990,38(7):313-317.

[6]周向荣.工作能力评估及强化训练-个案分享及经验总结:协助慢性腰背痛患者重返工作-工作强化及个案管理[A].2008国际作业治疗研讨会会议程序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8:98-99.

案例强化训练教学法 篇2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中职毕业生深受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欢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线的实用性及应用性人才,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术和应用能用力为培养重点。

珠算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是获取会计上岗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实操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提高珠算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强化技能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技能训练

珠算教学目标应该与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结合起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既要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和方法,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中级财会人才。因此,珠算教学目标必须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明确珠算在培养人及财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拨珠的正确指法和规范化的数字书写习惯。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理解珠算的算理、算法,形成熟练的珠算技能。三是使学生在珠算中掌握心算及计算技术,掌握速算以提高计算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综合能力。四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珠算普及工作、等级鉴定工作,以及珠算算理、算法、珠算史、珠算教育、算盘改进等研究的现状,为他们将来进行理论探讨、历史研究、功能发挥、工作改革等奠定基础。

显而易见,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关键是珠算技能训练。教师要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技能训练之关键,提高教学效率。第一,掌握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珠算的基础知识概述、珠算技术模拟测验、规范化数字的读写方法的珠算基本加、减法,基本乘法、基本除法四个单元,通过这一阶段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数字的读写以及利用算盘进行四则运算基本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和刻苦练习,要求指法正确灵活,加、减法的准确性和速度有较明显的提高,要求学生能达到全国珠算技术普通五级以上水平。第二,巩固提高,形成熟练的珠算技能。包括差错检查法、四则运算速算方法,如二行并行计算、三行合并弃

九、空盘前乘法、归商结合除算方法等,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运算方法的基础上,兼学一些行之有效的速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和运算速度,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普通五级标准以上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精讲多练,讲效率、重实效。教师应选择一些国内外珠算技术最新成就介绍给学生。要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坚持正确第一,加快速度指导原则,从难、从严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好学风,精益求精的好品质。

二、开展实操活动,激发学生训练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趣的学。上课时,围绕要学习的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求知的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从而对新知识、新问题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为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教学形象化,静态的思维材料动态化,同时,由于它能与课堂教学同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珠算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不论从个位的确定、各手指如何拨,还是左右手的配合及握盘、握笔的姿势等方面都能清晰直观地展现,有利于学生对珠算的理解。学生学得轻松、明白,使学习过程兴趣盎然,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次,教学活动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引导,应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开放式、互动式的全新课堂模式。以练为主,课堂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练习空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并注意教学方法多样化,呵护学生学习激情。教师指导练、同学对练、找对手练、游戏练、分组练等。让第一位学生都参加实操,在实操中完成教学任务,在活动教学中学,让学生积极的学。

第三,开展活动发挥学生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学。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以后,定期举行一些比赛活动,会使他们兴趣盎然,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如师生竞赛,由一名学生出题,另一名学生和我一起进行珠算比赛,看谁算得快。为了能胜过我,学生自然会勤学苦练。采用全班比赛的方式,给学生发一张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算对的题数多,分组选拔比赛等,并将比赛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珠算比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以等级鉴定为抓手,提高学生珠算水平

提高学生珠算水平,关键是训练。教师要及时提出训练目标及要求,才能保护学生经常练、主动练、积极练的积极性。财政部文件规定“凡担任会计员专业职务的人员对其珠算技能的考核,达到该标准普通五级的,即为珠算技能合格”。珠算技术等级鉴定考核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珠算技术水平的客观标准。教师要以等级鉴定为抓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珠算技术等级鉴定的重要性,没有珠算定级证书就不能取得会计上岗证。使学生明确奋斗的目标,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使尽快获得等级证书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练好珠算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地挤出时间练习珠算技能,在体验到获得知识,在克服困难而得以成功的欢乐,在知识掌握过程中培养警业精神及良好的品质。

精心组织好等级考核,认真制定考核方案,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所得。经考核达到普通五级以上标准的,发给中国珠算协会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珠算技术等级证书”,并将已达到的等级逐次记入合格证,毕业时达到的珠算技术等级,记入本人学习档案,以促使学生常年不断练习,刻苦训练。使学生拥有较高的珠算技术水平,便于取得上岗证,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的强化策略 篇3

【关键词】舞蹈教学 美感训练 强化策略

引言

艺术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对“美”的追求而存在,舞蹈也是这样。舞蹈以其特有的美的形式,不仅陶冶了人的情操、丰富了人的情感,而且通过舞蹈动作能够给人以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可以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端正的姿态和健康的身形,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美好的人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热情。其中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的强化策略有:

一、增强学生的美感意识

舞蹈教学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艺术教学方式,舞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技巧,还应当主动地培养和强化学生舞蹈的美感意识和表演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在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时,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使学生能够完成全部的舞蹈教学过程,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尊重一般的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不能够为了达到目标而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在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的过程中进行美感教学,强化学生的美感意识。在基本的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步伐、手位、身体动作中进行美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发现这些简单动作中所蕴涵的情感、思想、意念、灵魂。让通过手、眼、身体、腿等动作,让学生从想象中感受和想象出美的感觉。一旦让学生从这些动作中感受到了想象和美感,就会对这些简单的动作赋予新的意义,产生新的认识,那么学生就不会在舞蹈教学中感到枯燥了。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就会在舞蹈教学中形成牢固的美感意识,使看上去比较机械的体能训练和舞蹈表演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到舞蹈动作训练中加强美感训练

(1)把握好舞蹈的节奏,人在舞蹈动作中的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都和人在运动中的情感和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舞蹈动作来说,应当追求舞台表演的效果。舞蹈教学不仅要能够使学生享受到美,而且其动作也要通俗易懂,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2)把握好舞蹈的风格。对于舞蹈的风格来说,是舞蹈训练的核心内容,对于每一种舞蹈风格,老师不能仅仅是教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而是要把这些动作和这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时代特征以及动作的内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含义和内容。例如对于汉族舞蹈来说,其舞蹈动作相对比较灵活;对于藏族来说,其舞蹈动作潇洒浑厚;对于蒙古族来说,其舞蹈动作剽悍豪迈;对于维吾尔族的舞蹈来说,其动作比较诙谐热情;对于鲜族舞蹈来说,其动作比较稳重含蓄等。通过把舞蹈风格中的韵味紧密地联系到所练习的舞蹈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觉其中的美感,进而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3)对于舞蹈训练来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比较全面地表现出舞蹈作品,所以在训练中通过加强学生的作品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美感的掌握。老师在平时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作品意识,在编舞、教舞、分析舞蹈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练习,可以让学生沉浸在具体的舞蹈氛围中,帮助学生几种感悟其中的美感,对于学生的美感的学习和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美感,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独立的舞蹈片段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舞台表演的实践,达到一种高度艺术升华、提炼等艺术美感。

三、强化其舞蹈美感训练韵味

对于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来说,其中的一个内容就是舞蹈韵味的体现和表达。舞蹈中的韵味主要指的是舞蹈动作上的协调性,从而给观赏者一种比较愉悦的感受。要想把握好舞蹈中的韵味就要努力掌握好舞蹈动作的快慢,包括用力的火候和时间,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动作的路线,以及舞步的节奏,达到舞蹈中的每个动作在舞蹈作品中通顺流利,没有“出镜”的感觉。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重视人内心的感受,只有感情达到了,动作训练才能自觉的表现出内心想要表达的效果。例如在舞蹈动作中,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体会到舞蹈中的美感,那么在做伸腿动作的时候,神经中枢就能够很清楚明白应当怎么支配肌肉的力量和方位,这种支配的感觉一直达到神经末梢,通过这样的配合,就能够表现出舞蹈的美感。这需要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舞蹈动作的琢磨和思考,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文化韵味和情感。

四、结语

舞蹈作为人体语言的一种,它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出美的感受。美感是舞蹈的灵魂,如果在舞蹈教学中没有美的感受,那么舞蹈也就失去了它的艺术表达能力。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其实就是美的教育过程,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规范舞蹈动作,还要重视美感的训练。对于舞蹈教学来说,重视对美感的训练和学习,提高从舞蹈的本质和情感上来强化其美感,可以增强舞蹈教学中趣味,达到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和强身健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笑怡.关于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的研究[J].华章,2012(20):165.

[2]陈利.浅析舞蹈教学中学生的美感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05):162-162.

[3]赵爱芳,崔文彦.舞蹈教学要强化美感训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6):105-106.

听说训练教学案例 篇4

----听说训练教学案例

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好的教法是开展好教

一、背景

学活动的基本保证,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对话的听说训练。

二、教材分析

1.话题。本课选取的是围绕如何提出建议和作出决定展开讨论的。

2.语言点。What shall we do ? Where shall we go ? How/What about …? Couldn’t we …? 3.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领会所要谈论的话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掌握提出建议的基本句式、词汇。

三、教学片断

Step 1 情景导入

Show some pictures of famous persons.设计思路:

以讨论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明星,名人周末活动为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单元的话题。“What shall we do on Sunday ? Where shall we go ? ” Step2 阅读对话,理解大意。

设计思路:听力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先读对话是为了下一步的听力做好铺垫。Step3 听对话,模仿录音跟读。设计思路:

做听力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听的能力而且让新的语言点在听力材料中再现,从而加以巩固,实质上是变换语言输入的形式。不断地大量的模仿可以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发音。提升英语口语的水平。Step 4 针对对话,回答问题。What shall we do ? Where shall we go ? 设计思路:进一步理解对话内容。Step 5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表现欲以培养语言学习的信心。暴露容易出错的问题和错误,以培养孩子细心做事、合作的习惯,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缜密。最终提高英语口语能力。Step 6 尝试背诵,模拟对话。

设计思路: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运用,让学生复述或者模拟对话,进一步掌握对话内容,提升英语口语。Step 7

小组比赛,展示风采。

设计思路:调动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让英语课堂不再乏味。真正实现Never say never,I believe I can fly.三、教后记。

针对上述教学设计和具体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几点思考:

(1)明星演员、运动员等是学生崇拜的人物,引入他们来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并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2)让学生在读--听--诵相结合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3)给学生自由练习的空间,让他们在使用语言中巩固知识,感受用英语交流的成就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新课程英语教学应当处理好以下关系: 1.正确处理教师“教 ”和学生“学”的关系。

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掌握知识,并且形成技能的过程。

2.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突出重点。本节课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我将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听说训练上。

3.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是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把握好了这个过程,结果就有了保证。

4.在教学中恰当的引入竞争的学习机制,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培养学习激情,感受成功的乐趣。

如何强化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篇5

一、精心搞好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

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二、创设宽松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就一篇文章而言,亦可从以下一些具体的方面入手,来引导学生:

1.此文是否能引起你情感方面的共鸣?文章能让你受到哪些启发?

2.读罢此文,你感受(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3.你喜欢文中哪些内容和语言?能结合生活阅历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4.你若也有相应的材料,假如让你写篇文章,你将如何从所读文章中有所借鉴、有所创新?如何行文?

5.学习文章后,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到什么程度?

6.作品哪些地方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

7.你有文中类似的生活、认识和体验吗?说说看。

8.假如让你当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你将确立怎样的目标?从什么地方入手?选择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方法?

9.假如您想向你的好朋友推荐此文,你会怎样介绍?

总之,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尽其所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一篇文章经过这样用心地、反复地阅读几遍,一般问题都能自读解决,同时对文本也能有自己独到的、深刻的见解和感受。

三、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审美发展中起特殊作用。”要搞好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真正踏准时代的节拍,必须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吕叔湘先生在总结了新时期语文教学得失后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它需要放眼于课文,更需要放眼于课外;他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他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他强调读写,也重视听说;它讲究方法,又似乎没有定法。

学生在读好课本的前提下,我推荐读《语文报》《读者》《智慧背囊》《时文选粹》《精美散文》《意林》等书报。这些书报中的文章,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的文章;课代表根据需要,还可以有计划地到图书室挑选一部分图书,让学生根据需要阅读。这样学生将读过的内容写到读书笔记上,并写出自己的体会及评价,老师定期检查、督促,让学生读有所获,学有所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更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拓宽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活跃思维、发展智力、积累习作素材、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自主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学好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凡是课外阅读多而指导得法的学生,语文成绩就相对较好,读写能力发展也相对较快。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具有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的能力。语文教学改革就从语文阅读开始吧。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忽视了阅读教学,就会使学生的写作成了无源之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练好精读、略读、快读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的学习就会“源深而流远,根固而木长”,学生才会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主人。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达到了应有的目的。

案例强化训练教学法 篇6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 整体关注,因材而训

一般来讲,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个体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他们的训练基础和运动能力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采用统一教学与训练显然是不科学的。在训练中应注意考生间基础能力的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训,确定每个考生训练的次数、量的大小,合理制定课时训练中组数和间歇时间等等,尽量保证考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2. 突出个性化训练计划,转化考生薄弱因素

考生间的个体差异是训练中的难点之一,绝大多数考生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技能上的差异很难在集体训练中得到解决,如起跑动作技术,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个体的发展和整体教学训练的效果。在训练过程中应分散这一难点,利用训练的间歇、体育课或其它空余时间强代对考生的个别辅导,促进各专项运动能力的平衡发展。

二、短跑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1. 速度教学训练方法与手段

200米跑的最大特点,在教学训练中要以近绝对速度训练为主。同时,在训练中安排一定的耐力略大、强度稍小的训练,以保证机体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一般是按照高抬腿→后踢腿→收腹跳→车轮跑等一系列内容作为热身专项部分,也可以引入组合训练(见下表)。

2. 跳跃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各种跳跃的练习动作是很复杂的,它可以促进下肢力量的增强。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在日常教学训练中主要选用了:第一,克服本人体重的阻力而发展爆发力练习,如连续多级蛙跳;第二,发展踝关节和腿部肌肉爆发力练习,如单足跳30m× 8组(左右脚交替)、双腿跳台阶1次4- 6台阶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训练负荷。

3. 力量发展练习

对初中学生进行基础力量训练要做到因人而异,要根据其身体机能和训练水平的高低来安排基础力量训练内容,通过训练使其机能各器官系统工作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总之,初中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敏感期,因此力量练习务必要谨慎,尽量以小力量多次练习为主。常用的方法有提踵、跳绳、沙地、纵跳,也可以附带微小重量进行重复练习。

三、合理的放松练习与充足休息恢复时间

只有不断地恢复才有成绩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一定要把放松性练习放在重要位置,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思想上以训练理论教育学生,没有放松练习就没有成绩的不断积累与提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放松性练习的重要性。第二,认真安排训练内容,切实能够达到放松的实效。第三,教师要做好监督作用,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放松练习动作。如,两人一组的按摩练习,互相倒立放松,互背放松腰腿,一起慢跑或者采用音乐放松法,等等。

四、有效的课堂管理

初中的学生尤其到了临近毕业,学习压力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的特点是好动、贪玩、自律性较差,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他们的教学训练及其管理必须到位。在课堂上,用严格的纪律来提高课堂效率。要对他们的学习、训练、生活有明确的规定,还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同时应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样才会使得备考更加有的放矢。总之,体育教师准备中考体育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去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选择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方法加强训练,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考生的考试成绩。

上一篇: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下一篇:体育教学应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