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教学法研究

2024-08-05

审计案例教学法研究(精选11篇)

审计案例教学法研究 篇1

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 审计环境随之发生了变化。与此相适应, 审计理论与实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缺乏实践与判断力, 无论理论知识多么完善, 也可能犯错误。因此在高校审计教学过程中, 除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外, 还应该利用案例教学, 充分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且专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案例教学来进行, 因而案例教学应成为高校审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始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最先在MBA教学中采用并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案例教学的成功不仅在于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立, 而且还在于将教学重点从学习知识转向培养综合技能, 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 案例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并已在一部分高校得到推广。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点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主动地学好并掌握它。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而案例教学以真实生动的审计案例为线索, 让学生成为“主角", 真实感受“实战训练", 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理论脱离实际, 难以达到学以致用, 而案例教学中的审计案例是教师通过审计实践或其他渠道收集的真实案例, 能为理论提供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可以使学生明白如何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案例缺乏。

审计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 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我国案例教学起步较晚, 审计案例相对比较缺乏。目前, 高校所使用的审计教材虽然在不断改版, 但是并无实质性的改进。编写的审计案例简单、枯燥, 缺乏应有的背景资料, 类似于审计实务。而现有的审计案例要么取自国外, 脱离了中国的审计环境, 要么是审计失败的例子。

2.教师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水平有限。

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积极配合, 同心协力,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对教师的要求要比传统课堂教学高得多。由于多数教师本身对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不足, 这导致了其本身就难以理论联系实际, 更难于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讨论, 无法对审计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审计案例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1.明确教学目标, 建立案例教学反馈机制。

为了确保案例教学的质量, 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 应让学生了解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目标, 建立一个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老师可以调查表的方式, 在案例教学实施后进行调查, 了解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方式的反映和想法, 这些反馈信息将会对高校审计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相关制度, 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在审计案例编写及教学方面有所作为, 积极开展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加强合作,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丰富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 充实案例教学内容。

3.采用现代化手段改革教材体系。

实施审计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高校教师要重视收集整理高质量的审计教学案例, 建立审计案例库, 并把案例教材作为与理论配套的正式教材。学校在这方面必须高度重视, 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支持, 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教师编写教学案例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在案例教学中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 学校需将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学校在对教师各项工作进行评定的规则中应加入对教师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内容, 评估案例教学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值, 将案例教学实际成效与教师工资、评优、晋升和奖励挂钩, 形成有效的案例教学激励机制, 进而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这一模式的顺利推广。

5.开展审计模拟实验与实践, 强化审计案例教学效果。

单纯的审计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但仍然没能使学生亲身真实地参与到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建议学校创造条件积极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 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在校外建立审计实习基地, 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6.运用审计案例教学论文模式。

由于审计行业是一个高智力行业, 对审计人员应该比一般财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 集中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审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 而职业判断的依赖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 这种职业的特点使得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基于实践的案例教学论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国内外有关专家意见的调查, 案例研究对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论文观念的更新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 审计案例教学论文改革已成为审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深入探索审计案例教学论文规律, 广泛实施案例教学论文办法, 以便在教学论文办法和教学论文内容安排上适应全面培养审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四、审计案例教学具体步骤分析

1.精心设计课堂案例。

案例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 对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案例, 教学案例选得好, 教师在分析案例时, 才有逻辑推理的空间, 才能分析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进入案例情景, 从而提高审计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搜集和整理审计案例的背景材料, 讲授剖析审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 对审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介绍。教师选用的审计案例应考虑实用性、典型性、针对性等因素, 精心选择和设计案例, 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概括, 选编出典型案例, 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提高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

2.进行课堂案例讨论。

在进行课堂讨论前, 要求学生事前预习某一案例, 就所要讨论的案例写一份书面的讨论提纲, 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案例讨论, 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则在讨论过程中起主持、监督的角色, 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 同时还要善于发现独特新颖的见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 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3.归纳总结课堂案例。

在学生对审计案例进行讨论, 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 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 做出恰当的评判。点评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 对于学生意见的独特之处要给予肯定, 同时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促使学生进行广泛地调查研究, 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重新进行认识, 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而且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中, 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审计案例教学的反思

审计案例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理念、切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案例教学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 而且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大于对知识的灌输。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单一, 不利于考核学生的实际表现能力。某些学生的理解力优于记忆力, 卷面成绩可能不尽如意, 但在案例教学中的分析报告、方案操作流程和计划设计等方面更能够体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实施案例法的教学评价时, 可以考虑将学生的理解力、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作为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标准, 以实际表现能力为主, 将理论考核和能力表现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评价更加真实有效,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摘要:案例教学始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 在一些高校中, 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得到应用, 但存在着案例缺乏、教师驾驭案例教学能力水平有限等问题。高校应建立健全推广案例教学的保证制度、改革教材体系、创造条件建立校内实验和实习基地、提高教育专业水平, 通过实施案例教学,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中,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审计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明珠, 吴安平.审计创新人才培养与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审计研究, 2001 (5) .

[2]张颖萍.审计案例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 2005 (7) .

[3]蔡香梅.浅谈审计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

[4]张雪梅.审计学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创新[J].财会月刊, 2007 (10) .

审计案例教学法研究 篇2

一、案例背景介绍

Y公司为了解决搬迁问题给员工带来的不便,9月自筹资金新建住宅楼,该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82500平方米,工程项目主要包含土建、给排水、电气照明、消防设备、高低压设备、装修、应急照明系统、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等,竣工时间为12月。本文选取Y公司员工住宅项目为案例研究对象,并将项目分为投资立项、设计勘察、招投标、施工和竣工结算五个阶段,重点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成本管理情况和利润分配情况进行审计,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一)投资立项阶段针对工程投资立项阶段进行审计,审查情况如下:截至4月30日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额占总投资40.88%,为20324958.74元,按照投资进度,项目资本金应为4376876.75元,实际到位资金为3897000元,未到位479876.75元。4月,Y公司开始进行二期扩建项目,因该工程未经过发改委审批同意,无法取得银行借贷,故挪用了一期的流动资金,一期的借贷合同规定,乙方没有依照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甲方有权力不发放借贷或提早收回部分甚至全部借款。同时,罚息利息为乙方违约使用的那部分资金在合同约定的借贷利率水平上再加收100%。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开始启动,项目概预算于月完成,前期费用概算投资740万元,于205月动工,截至年5月,实际列支的前期费用为3860万元,经核查,2011年6月,开工日到项目核准日前期管理性费用列支了500万元。该项目发生征地补偿费1200万元,财务人员将该笔费用计入前期费用。审查财务报表发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支出―――其他费用―――工程前期费”科目中列支了该项目设计费400万元。抽查时,没有办法提交前期费用的原始凭证。

(二)设计勘察阶段审核发现,改工程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未严格执行设计流程,导致建设规模超标,建筑规模超过批复的初步设计的建筑面积,投资规模相应超标,违反了国家建筑规模要控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规模±5%范围和投资规模要控制在±10%范围的规定。

(三)招投标阶段该工程设计在住宅区中央新建一条景观大道,道路全长1500m,道路宽幅24m,道路采用重胶沥青混凝土,贴200×200道板,每隔50m在道路一侧设预留井,预埋PVC管道。203月完成施工图设计,拟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量清单由某设计院编制,公司进行审核,招标控制价为3000万元。在审核工程量清单的时候发现,预留井在工程量清单里未计入,预留金300万元未列入清单。该市人工费是56元/天,而招标栏目里人工费48元/天;材料费未按规定套用消耗量核算。

(四)施工阶段Y公司未指定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也未建立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设置会计科目时,在对“在建工程”科目核算,没有按规定设置明细科目,202月依据银行付款凭证直接计入“在建工程”。Y公司聘请专业物资保管单位进行该项目工程物资管理,同时Y公司自设物资管理部门协助管理。竣工决算时,发现物资管理部门未及时办理工程物资实物出库手续,会计核算也无法及时办理工程物资的财务出库手续,导致在竣工决算之日“工程物资”科目还存在余额。进一步核查发现,该工程“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待摊支出(办公用品购置费)”并未设置登记簿,未进行明细登记,影响资产管理的完整性,不利于资产清查移交。该工程需要一批通风设备。经过设备招标,S设备制造公司成为该通风设备的供应商,并和Y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合同约定货款支付方式,同时约定如果技术要求发生变化时,合同双方应及时办理补充协议,调整合同价款。合同签订生效时付款至合同价款的30%,货到现场付款30%,验收合格后付至95%。由于工程发生变化,通风设备相关组件减少,因此通风设备的价款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23700元/台调整为17800元/台,共计16台,设备总价由原来的379200元调整为284800元。在工程验收付款审计中发现,通风设备已支付工程价款227520元,比合同约定付至60%多付了56640元。

(五)竣工结算阶段年10月完成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概算一期建安费用为4860万元,概算总额为6425万元。某招标代理公司编制的标底预算价格是5354万元,造价咨询公司审核后的标底价为5235万元,超预算价119万元。审核发现设计单位设计概算工程费用没有按照初步设计图纸计算,概算存在漏项情况,材料计价不准确。在工程动工后,审核发现Y公司出资100万元修建一条道路,该道路不属于工程概算范围,但资金来源于住宅楼项目工程款。审核发现,有些项目往来款没有核对,债权债务没有落到到位;在工程财产物资审查中发现,钢材没有进行盘点,在工程物资钢材账务账的结存数和物资保管员账面结存数、实际数量不一致;70件瓷砖虽然进行了盘点,但是没有责任人签署名字,出现责任不明确情况。经审核发现,工程结算金额中对于法国木纹石、冰岛米黄石、铝板、吸音板以及各类开关、插座等暂估价设备材料价差调整与施工合同约定的调整原则不一致。审计人员对送审的综合单价进行分析,施工单位对暂估价设备材料调整未按规定,以Y公司代表和监理工程师共同认可的价格,只计取差价以及差价部分的税金,而是以暂估价设备材料的确认价替换了原清单子目录中的暂估价,重新计算出综合单价,作为结算单价,造成多计暂估价设备材料差价部分的利润67万元。

三、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审计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及审计应对措施

(一)投资立项阶段该公司未按规定筹集资金、资本金未及时到位、随意拆借资金。国务院对于投资项目要求资本金必须一次缴清,按照批准的工程进程,每年按照比例到位。案例中,项目资金未及时到位,导致使用银行借贷,增加了借贷利息,使工程项目成本增加。二期工程挪用一期工程资金,导致加收罚息的风险,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应专款专用,对于挪用的资金利息进行资本化不合理,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增加。对此审计人员应认真核查公司资金来源的各明细账户,采用账、表、证查对的方法,每笔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督促公司专款专用,确保投资计划得以实现。在前期费用的核算中,通常出现截止时点不合规,扩大前期费用的列支,并对每笔前期费用的录入没有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该项目动工后产生的费用计入了项目前期费用中,动工后产生的管理性费用500万元不应该列支在前期费用中,应该计入管理费用。该项目发生的1200万元征地补偿费不应计入前期费用,应计入征地费用。设计费属于概算投资中的勘察设计费,也不应计入前期费用。去除500万元管理费后,1200万元征地费,勘察设计费400万元勘察设计费后,前期费用发生了1760万元,比概算投资740万元还多1020万元,说明前期工作时间太长,办公费用和人员工资费用发生额过高。对此审计人员应认真学习公司关于前期费用管理的有关制度、办法,收集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查看关于前期费用的财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费用支出的原始单据,要求公司对每笔资金的去向进行说明,对于入错会计科目项目应及时整改。

(二)设计勘察阶段建设规模是投资控制的重点之一,建设方和设计方要严格按照批复的文件规定对规模进行控制,特别是要在设计阶段控制好设计规模。设计阶段是一个工程的灵魂,决定工程规模大小。该工程因为设计院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按照经批准的初步设计中的建设规模进行严格控制,Y公司也没有严格按照批复文件中的要求执行,由于双方对整体规模控制不严格,施工过程的随意性较大,没有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导致建设规模超标。发现该问题后,审计人员要求对设计院进行通报批评,并责成Y公司向原立项审批单位重新申报立项,增补建设规模。

(三)招投标阶段该项目工程量清单计算存在重大错误,招标控制价的套用不合规。编制清单前需要编制人员理解招标文件的内容,按照招标文件中的要求编制,公司应在编制完成后把好关,请专业造价咨询公司进行审核,工程量清单包含的内容不完整,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在变更事项,该项目预留井未计入工程量,是由于设计缺陷,造成工程量清单漏项,所以在项目设计初期需要详尽考虑审核,预留金300万元没有列入清单会导致后期变更增加项目没有资金,使工程管理处于被动。工程量清单的编制需要三方协商审核,根据计价规定、专业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文件,参考市场价格对人工、材料、设备等价格进行修订。审计人员应督促公司要求设计院造价人员对其编制的清单进行修改,与设计人员沟通,将预留井工程量及暂列金列入清单。为了避免清单内容不完整,可以在工程量清单发给投标单位时,增加一个附表,要求投标方对清单里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在招标答疑是对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进行完善,招标栏标价应符合招标文件和政府制定的有关工程造价办法、规定,材料价格有政府发布价按发布价执行,没有按照市场价格执行。

(四)施工阶段Y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Y公司没有以工程实际完成量将投资发生额计入“在建工程”,而以银行支付凭证入账。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导致会计核算混乱,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能真实反映工程项目投资情况。审计人员应建议公司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包含财务授权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资金票据管理制度等,监督各项制度有效执行。Y公司工程资产管理混乱。对工程物资的管理是反映设备投资的真实情况的关键,也关系到工程项目是否能按时竣工决算。通常存在设备、材料未及时办理出入库手续,登记的资产和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Y公司不及时办理出入库手续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同时给工程竣工决算编制带来巨大工程量,资产物资未设置备查账簿,导致无法完成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审计人员应在报告里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要求及时督促办理出入库手续,提高公司内在建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水平。经审计人员查实,多付货款的原因是合同双方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办理补充协议,调整合同的价格,Y公司在付款时未认真审核造成的。合同双方应严格执行合同条款要求,如果设备的技术参数发生变更时,应该及时签订补充协议,调整合同价款;Y公司在付款时,应认真核查设备进场验收单,检查到场设备是否满足合同规定的技术参数,核查无误后才可以支付价款。同时审计人员应建议Y公司在工程验收付款时按调整后的合同价款支付。

(五)竣工验收阶段概算编制不准确、未按批复投资估算进行方案设计,限额设计落实不到位,导致概预算超支。出现超预算情况,对工程成本的控制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如果要保证概算可以真实、准确反映设计图纸的内容和标准,那么就需要认真审核设计图纸概算,这样可以使概算投资总额更为准确、更加真实、有效。建筑企业有必要建立完善概算审查制度,可以将重大错报风险降到可接受的低水平,把初步设计概算控制在已批复的投资范围之内。另外,出现建设概算范围以外的工程,增加了工程成本。审计人员应建议更改原设计方案,设计单位依据审计建议对初步设计进行修改,确保初步设计概算在批复投资范围内,标底预算价格应严格依照概算编制情况执行,对于不属于该项目的道路工程因要求编制人员及时修改。审计人员认为,该项目存在的竣工决算债权债务未清偿、财产物资未盘点的问题。在编制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之前,必须认真做好各项清理工作,其中,清理工作包括项目的档案材料归集整理、账务处理、盘点核实财产物资,核实债权债务的清偿情况。各种材料、设备等,都必须逐项盘点、核查实际情况,填写清单,妥善安置。做好上述所有工作才可以办理财务决算。审计人员建议基建部门应对建材往来业务逐一核查,落实各项债权债务,取得对账单;对未盘点的结余钢材应组织相关部门盘点,并调整账务,保证账实相符;完善瓷砖盘点表签字手续,确保盘点责任清楚。整顿完毕后才可进行竣工财务决算。

审计教学案例库生成模式探讨 篇3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审计教学案例库模式现状,提出案例库生成模式的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审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审计案例教学 重要性 生成模式

1 健全合理的案例库有效促进审计案例教学的深度改革

1.1 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老师念、学生记的课堂模式,学生不再被动的学习,而是整个教与学的主体,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而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种教学特征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挖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案例教学的模式能把枯燥的知识赋予生命,把混沌问题从多角度澄清,案例教学能把自我喋喋不休换成思考与争辩。因此案例教学法日益受到高等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审计学案例教学势在必行

审计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

首先,综合性强。审计学的先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多门课程,课程内容较多,审计术语生僻,理论知识晦涩;且审计学紧扣审计准则,审计准则的不断变化必然引发审计理论更新,大部分教材的很多章节介绍新的审计准则条文、审计程序等,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教材内容枯燥,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实践性强。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开展审计、如何取证、如何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怎样评估及应对审计风险等,大量的业务循环审计单纯的通过讲述达不到学通、学精的效果,而且有些问题只是理论描述很难理解,仅通过纸上谈兵难以把握这些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实务。

因此,基于审计学课程的特点需要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审计案例充分体现审计教学宗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对审计理论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1.3 审计案例库是推广案例教学的必经之路

单纯以几个零散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不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以案例库建设为基础,案例库建设注重推广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只有建设合理的、健全的、可用的、丰富的、系统的审计案例库才能够全面推进审计案例教学,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①完备审计课程教学资料,为案例教学建设提供素材。丰富的案例库,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课堂的系统教学,便于学生课前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课程中有效完成具体的实践操作,课后及时完成案例总结。

②促进教师较快较好的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审计教学。审计教学组教师参与案例库的建设,整体把握案例各个要素的生成,共同探讨案例库的应用,有利于较好的推动案例教学法。

③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为满足审计教学对案例的需要,需要教师深入审计实际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真实案例,并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典型化,同时,在课堂上要恰当运用,在讨论中要做好指挥,从而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2 全面构建审计案例库

2.1 审计案例库的构建原则

①案例的真实性:即案例取材于工作、生活中的实际,不是凭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杜撰出来的,应该说明案例的时间、地点、历史等信息。

②案例的完整性:案例的描述要全面。案例构成要素包括:标题;内容提要,总结案例内容,不作评论分析;背景介绍,主要介绍案例所在行业、公司、相关人物、事件等相关背景,内容翔实充分,能有效辅助案例课堂讨论分析;案情本身,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案例使用说明:包括教学目的与用途、启发思考题、分析思路、理论依据、建议课堂计划、相关附件,如图表等。

③案例的典型性:即案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代表着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概括和辐射许多理论知识,包括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有关的原理和方法,而且也为他们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④案例的启发性;即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每一案例都应能够引人深思,启迪思路,进而深化理解教学内容,着眼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审计案例库的构建模型

按照审计学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需求,案例的性质和适用环境不尽相同,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针对审计业务大致分成以下四类模型。

①背景性案例。主要使学生了解审计学科所处的经济环境、发展历史、政策的制定背景、行业的发展情况、职业前景及职业技能要求等情况。

②操作性案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其很快地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

③分析讨论性案例。针对审计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和实际中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辩论,加深对某一重点问题的理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综合性案例。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审计流程实务的一个整体理解,且能够对重点环节动手分析。

附:表格(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审计学》教材为版本)

2.3 审计案例资源的获取途径与整合

获取丰富的审计案例资源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团队任务,本人认为审计教学团队成员可以从以下三个渠道挖掘审计案例。

第一,参考审计案例书籍,直接汲取审计案例。如葛长银教授编著的《审计经典案例评析》、李晓慧编著的《审计学/实务与案例》、马春静主编的《审计模拟实训教程》、颜晓燕等主编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经典案例教程》、刘华主编的《审计案例研究》等,这些书籍中有些经典的案例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还有些案例是编者依据现实资源全面深入分析形成的较为成熟的案例,我们可以进行二次加工。

第二,深入到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事业单位,获得一手的会计资料,经过整理加工生成多套案例,结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底稿模式等设置现实版的审计工具,然后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审计案例分析。这类型案例库真实程度强、案例较丰富,而且教师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整理,对案例更熟悉、把握更深刻,对学生在审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解决能力更强,不仅有利于教学的灵活处理,更有助于学生深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更好的推动审计案例教学。

第三,深度关注一些特殊情况的公司,寻求热点及特殊事件审计素材。通过长期连续关注巨潮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和证券之星等上市公司官网和中国证监会以及交易所指定网站,跟踪连续亏损最近一年扭亏为盈的上市公司;跟踪被出具非标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跟踪最近三年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变脸的上市公司;跟踪最近三年财务报表不断打补丁的上市公司;跟踪证监会或其他职能部门正在立案调查或最近一年处罚的上市公司;跟踪最近一年分析人士或有关人员对报表有质疑的上市公司;跟踪最近一年重组兼并的公司;跟踪最近一年频繁有重大资产交易的公司;跟踪热点事件(报刊杂志、日常生活、政治经济活动中)等,寻求合理经济事件,促成审计案例。

参考文献:

[1]李晓慧.审计实验室———主要会计事项的相关法规及其审计案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张颖萍.用“案例引导教学法”提高审计课教学的有效性[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11).

[3]汪燕芳,叶慧丹.浅谈高职审计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用新思路[J].商业会计,2011(28).

审计案例教学法研究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审计教学,应用

审计学作为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重点阐述了审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务操作等内容,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理解和分析审计实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中的概念性知识为基础,强调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审计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这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1 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就是指依据教学目的及内容要求,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探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自被哈佛商学院首先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运用之后,就一直被认为是“成功的管理学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1 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审计教学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需要在课前准确分析当前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的实践能力,然后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结合审计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进行实际的分析与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在实际的知识应用中逐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分析与谈论案例中,要及时组织与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举一反三,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要防止学生出现偏离主体的问题或冷场等现象。

1.2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角度不同,实现答案多元化

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是教师根据实践工作中的具体情景而提炼出来的,它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审计课程,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就能形成自己的答案,另外,这种开放式的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加深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案例的鲜活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审计教学中,教师选取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这能增强学生对实际审计工作的理解,通过这些真实案例的再现,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审计知识来具体分析这些热点问题,这是深化审计理论知识的良好方式,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能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2 当前审计教学运用案例存在的问题

2.1 审计教材多理论,少案例

现有审计教材的框架主要是根据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编制的,它的目的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必须掌握执业所依据的审计准则。准则编写并没有设置案例,很多用语也是直接翻译国外准则条款的,比较难以理解。以此为模板的审计教材也主要是准则条款,案例很少。只有在审计实务部分,才有个别涉及程序的案例,理论部分,几乎没有案例支持,初学者对审计理论的学习感到枯燥,难以理解。

2.2 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与实际工作难以衔接

教师在审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面临着教学案例的选择问题,它既要适合审计教学目标,又要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相适应,而在目前的审计案例教材中,许多案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后性,从而使教学案例的选用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再者就是当前选取的审计案例库基本以外国的公司作为背景,导致案例与我国的审计环境不相适应,使得审计教学中案例选取方面出现较大困难。除此之外,由于当前我国审计事项很多处于保密状态,教学案例难以获取,所以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难以与审计实务相一致,导致审计案例教学出现适得其反、背离教学目标的现象。

2.3 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出现形式单一化的问题

在当前的审计案例教学中,主要出现两个方面的形式单一化问题,第一个方面是教师运用理论知识的讲授方式进行案例教学,使得案例难以发挥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同时使得案例教学变成案例证明理论的过程;第二个方面是教师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导致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缺乏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只是单纯地分析案例,在整个案例分析中,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使得审计案例分析变成了学生对案例的主观臆断,没有达到审计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效果。

2.4 审计案例教学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在审计案例的教学中,教师自身素质是制约案例教学质量的有一个关键点,在高校中,许多审计教师本身没有实际参与审计实务的工作,他们基本是从学生到教师的直接转变,缺乏解决审计实际问题的经验,因此,在审计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根据理论分析案例,或者是总结学生案例分析的结果,难以给出比较恰当的评价与引导,从而给审计案例教学的效果也带来不良影响。

3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保证案例的真实性

在审计案例的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部分,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案例,才能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鲜活的案例,将审计的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作的运用中,使教学案例真实地反映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验审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情况;如果教师提供一个不可靠的案例或者是主观编写的案例,将给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带来一定困扰,甚至会使学生对审计的相关知识产生误解,那么审计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3.2 审计案例的选择需要注重时效性与针对性

教师要将社会生活中最近发生的事例作为审计教学的案例,突出案例的时效性,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案例信息以及最新的发展动态,这有利于学生对案例产生共鸣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可减少介绍案例的时间。审计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如果教师选择的案例年代比较久远,难以反映近几年刚出现的审计业务,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中要注重时效性,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积极性。此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教师选择审计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同时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若案例太难,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案例过于简单,学生又不愿意参与讨论,因此,教师要选择难易适中的审计案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审计教师要积极建立案例资料库

审计案例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需要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审计案例的质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建立审计案例的资料库,这可以为教师节省寻找审计案例的时间。在建立案例资料时,教师要根据审计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多途径地收集与整理案例,如通过时时阅读报纸、期刊杂志、书籍、电视媒体及网络信息等途径,获得更多资料,不断充实审计案例的资料库,教师在整理资料时,可有效将审计课程中的知识融入其中,对学生分析这些案例提供有效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案例的基础上延伸知识,启发学生思考,拓宽学生思维。

3.4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模式

在审计课程中教师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实现审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丰富审计教学内容,因此,在案例操作中,教师要从审计这门学科的要求与目标出发,重新分配授课时间,缩短理论方面的教学时间,给学生的案例分析预留更多时间,这样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在案例总结阶段,重点将学生未理解的审计知识做补充讲解。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应随着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而做出适当改变,如将传统的考试占据总体的分数实施分化,可以增加一部分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中、在平时作业的完成质量方面,而不是所有的分数都集中在考试的最后得分,这使得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案例分析活动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3.5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在审计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提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审计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案例审计的课堂组织以及控制能力,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中,前者为后者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后者能够保障前者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提升专业知识,还可以走出学校参与审计实践,或者是参加相关培训,在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自身实践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与同专业的教师开展交流活动,多多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从中吸取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再者,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是直接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与知识的对象,因此,学生也能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许多有用的建议,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更加适应学生学习审计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4 结语

在审计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审计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特点,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分析的教学法,这是审计教师根据理论与实践需要结合的思想做出教学方法的改变,这一改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枯燥的审计理论知识学习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审计知识的理解。当前这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积极完善审计案例教学法,通过建立审计案例资源库,增强案例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模式,促进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成功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菁婉.高职《基础审计》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2]吕珺,何玉岭,杨元贵.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会计学专业《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14(14).

[3]全满慧.高校审计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式教学法的应用[J].财经界,2014(8).

[4]宋秀云,赵宝芳.审计实务教学中案例分析法与六步教学法的结合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5]李兆东.审计案例教学的误区与再造[J].中国大学教学,2014(8).

碳审计的案例研究的论文 篇5

摘要:现如今,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低碳经济的兴起是必然的,作为市场经济的有效控制监督手段,审计也应该扮演它应有的角色,由此,碳审计便应运而生。本文在全面梳理外国碳审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释了什么叫做碳审计,它的内涵以及基本结构框架。其中以电力行业---大唐发电为例,简单阐述碳审计的理论结构。

关键词:碳审计;审计主体;大唐发电

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经济虽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是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气候变化给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造成各种风险,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为明显。所以,充分分析碳审计系统不仅对审计工作有启示、有提升,还有利于为环境保护建言献策。目前,只有部分城市实行了碳审计的试点工作,要不断的推广碳审计,就得对它加以系统和完善的研究。

一、碳审计的基本理论

(一)碳审计的概念。碳审计,从其联系上来讲,其实是碳会计核算的延伸,没有碳会计的核算,碳审计无从下手。所以说,对于碳,你无法衡量它,你就无法管理,这只是从它与会计的联系来阐述它的表面意思的。对碳审计的概念,更深入的理解便是:碳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一部分,是企业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委托具有资质的社会审计机构依据一定的审计准则,运用一系列审计方法,对企业的碳排放以及社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提供一定的鉴证,并出具公允的、合理的审计报告。

(二)碳审计的目标。碳审计的目标一方面体现在环境的保护上,另一方面,碳审计更多的强调通过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运用低碳技术的提高。在运用市场手段机制来处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时,就必须要第三方机构的监督鉴证作用。接下来就具体阐述一下碳审计的目标:①为政府低碳政策的建立和推行提供依据。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政府已经着手展开了一系列市场手段来抵御这种变化的风险并在 7个省市开展了交易试点的活动,但是这并没有形成科学的规章制度。所以,政府要想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实施办法,就离不开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审计报告。②为企业中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最大的利益。企业进行碳审计就是为了知道其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低碳政策的执行情况,看企业是否存在浪费,是否真正的节能减排,是否能降低成本、实现盈余,使各方的利益最大化。

(三)碳审计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1)碳审计的主体。目前,行业中存在的一些碳审计主体主要包括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执业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政府审计部门、企业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首先,我们称第三方审计机构为社会审计,它是以社会为主体的审计机构,例如环境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审计能利用其自身的经验和专业优势进行社会监督,提高效率;其次,政府审计部门大都是接受公众的监督来对企业进行审计的,虽然它具有权威性,但是由于政府扮演的.多重角色会导致低效率,审计成本较高。最后,企业内的独立审计部门主要是对内部低碳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各活动环节监督,确保其不偏离企业的发展目标,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碳审计的客体。碳审计的客体应该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碳排放量、资源耗费以及形成的碳排放信息报告。在碳审计活动中,编制碳排放信息报告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进入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前提条件,企业应该无条件的向审计机构提供碳排放工作的相关记录,并对记录的真实性负责。要是企业不提供,审计机构就无法审计,会给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3)碳审计的内容。碳审计,不同于其他审计项目是对资金活动的审计,其审计的方面主要是低碳政策执行的效率效果、节能减排的责任落实情况以及低碳产品的交易等。首先,低碳政策效率效果的审计主要是审查企业的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执行是否到位,有无违背低碳经济的目标,然后向企业的相关部门反馈审查的结果;其次,节能减排的责任落实情况审查主要是关注节能产品是否合理,排放量是否达标。最后,低碳产品交易的审查主要是看交易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政策的规定,交易的核算是否合理、公允。

二、关于碳审计的案例研究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跟市场中的行业相关的,各色各样的行业中其碳排放量是不同的,所以,在我们研究企业的碳排放管理工作时,应该最先从行业入手,找到其中的某一个企业进行具体研究。电力资源一直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资源,其产生也会耗费很多资源,所以,本文从电力行业入手,选取大唐国际来进行碳排放的研究,从而来介绍碳审计的基本结构。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及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企业发展扩大步伐的加快,大唐国际不断开拓风电资源点和太阳能资源等清洁能源,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并取得进展。加快发展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源头上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总量。在 年,集团公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 4.07%,完成 679.68 亿千瓦时。与等量燃煤机组相比,相当于节约标准煤 220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 18 万吨、16 万吨。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唐发电正在为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地努力着,集团不断地加大对项目改造的投入,降低成本,从而来确保其收益的增加。集团的治理理念就是: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力度,突出环保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基于上述案例背景,本文选取了大唐发电 09 年-13 年的碳排放量情况和改造收入投入情况:

(二)分析案例。根据案例,可得知,碳审计的主体是外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和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客体是企业的碳排放量。基于以上的数据显示,通过逐年对比分析研究,首先至 2013 年,大唐国际的环保改造投入数是在逐年递增的,其中 2012 年的投入增加迅猛,甚至是前一年的一倍,2013 年达到了 49.84 万元。其次,大唐国际历年的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的指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截止至 2013 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0.3,废水排放率达到0.17,二氧化硫排放率到达1.57,氮氧化物的排放率达到 2.41,在有的年份,甚至成倍的递减。最后,通过两张表的对比发现,项目改造投入量与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呈正相关的,说明大额的投入不是没有效果的。虽然投入大,但是收益却远远胜过投入,不仅能为企业创造收益,而且还能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认可度。在外部审计机构出具审计意见后,企业就可以对外公布审计报告了,有利于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业形象的建立。

(三)案例中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经过对案例的简单描述和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唐国际的这些环保举措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披露的碳排放数据较全面,准确度高。大唐发电在它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都公布了碳排放情况,说明碳排放的日常记录工作做得好,这就为碳审计工作扫清了障碍,使审计人员能比较容易的获得所需的数据。而有的企业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认为不披露也不会对生产经营将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没有必要披露。

(2)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配合。正是在政府的宣传和号召下,企业积极组织执行相关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严格按照政府的发展路线去走,提供政府要求的碳审计报告,这就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现实的经验和依据。

(3)在企业内部培养了“复合型人才”.企业设立了内部的碳审计部门,这不是一般的员工可以胜任的工作,需要企业加强对碳审计人才的培训,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这也是有效执行低碳经济的手段之一。这下有利方面的结合,能使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我们应该学习。

三、通过以上案例,我国的碳审计应该做出哪些改进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碳审计需要改进的地方。

(1)对国家推行的这一举措了解不够,对碳审计的认识不足。因为我国的碳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了解什么叫做碳审计。这就导致了社会大众对它的认知度较低,执行的意识不强烈,这就很难形成规范的碳审计系统。

(2)未建立专门的碳审计机构来实施审计工作。现在,一些大企业虽然执行了碳审计规定的要求,但是最后它的审计工作都是交由外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的,例如交给国际四大来审计,这不利于我国碳审计工作经验的形成,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限制了信息的交流。使得我国的审计人员在接了审计的工作任务后,有推卸逃避责任的可能性。

(3)碳审计的审计内容单一,执行效率效果没有科学的评估标准。碳审计工作已经在不少的国家实施了,但是实施的安慰特别狭窄,只有在少数几个行业中实施了碳审计,例如房地产行业、电力行业、汽车制造业。而且,对于它的排放、检验及生成的核算报告都没有的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二)我国碳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总的来说,虽然现阶段,碳审计的发展还不成熟,当前也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阻碍,但是经过法律法规的不断规划和完善、政府的推动、经验的积累,碳审计工作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来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也会推动碳审计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建立碳审计的网络信息系统用来规范和控制碳审计工作的进行,这样可以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 郑立桥。 低碳经济背景下国内企业碳审计制度框架研究[C]2013,12

[2] 欧阳弘毅,付敏,白睿洁。论我国碳审计[J].商业文化。2011,7

[3] 钱纯,苏宁,孟南。关于我国碳审计主体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6

翻转课堂在审计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篇6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本文介绍了翻转课堂的特点、优势,结合审计案例教学的特点,设计了翻转教学的基本内容,最后提出了运用翻转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审计案例;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39-2

0 引言

翻转教室的概念起源于2007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州Woogl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老师jon Ber gmann与Aaron Sams提出,两位老师为了解决学生缺课的情况,开始使用荧屏摘取软件录制powerpoint简报与讲解旁白。他们将预录制的课件上传到YouTube网站,让学生先在课后看课件的讲解,再设计课堂互动时间来完成作业,或替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解惑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效果良好。

1 翻转教学的特点

1.1 教学模式的改变

传统的课堂是“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这种模式教学效果差,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翻转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正好相反,采取“学生晚上在家上课,白天在教室做作业”。

1.2 教学理念的改变

随着线上视频的大为流行,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明显增强,在此环境下,老师可将课堂搬出教室,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具体做法是,学生先回家看老师预先做好的课件内容,然后再到课堂上做作业或进行问题讨论。

1.3 课堂内容的改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中心,主要是老师的知识讲解与传授,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翻转课堂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主要是问题的探讨和疑问的解答,老师仅是其中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1.4 评价方式的转变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依赖考试卷,而是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作为考量学生重点,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课堂互动的次数与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

2 翻转教学的优势

2.1 学生可以得到立即的回馈

翻转课堂中老师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讲授知识,而是用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完成作业或对其解释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等。

2.2 学生不再有挫折感

以前学生在课后写作业,碰到困难时,因无人帮助,而产生挫折感;而翻转课堂学生在教室里写作业,碰到困难有人帮助,不会再有挫折感,提高了学习兴趣。

2.3 对弱势学生的帮助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有网络科技使用,对于这部分弱势学生,翻转课堂上可得到老师等多的帮助,从而完成学业。

3 翻转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3.1 网络在校园的覆盖

翻转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借助网络的学习,大学生中普遍使用的智能手机为网络学习的提供了基础,作为一个国际视野的校园,免费的无线网络在校园的覆盖成为必然。

3.2 精品课件的设计

自主学习的内容一般不能太多,选择15分钟就能讲解完毕的主题,重质不重量,让学生有兴趣自学且不感觉疲劳。这个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课件内容和课堂上讨论的话题与时间做好规划,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没有做好自学的学生或者没有上网条件的学生,老师应设计备选方案,供学生选择。

3.3 反转课程的内容要求

并非所有课程或某一门课程的所有内容都适用翻转教学,翻转教学内容的选择取决于所要教授的内容。以审计课程为例,“审计证据的鉴定”主要是教授学生鉴定审计证据的标准,而这些标准是固定的,理解上又是抽象的,完全靠学生的理解是做不到的,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结合实例做充分的讲解。

4 翻转教学在审计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翻转课堂的核心,这些内容既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解决,当然还要留出学生讨论的空间。以“主营业务收入截至性测试”为例。

4.1 实施销售的截止测试的基本程序

①确认是否存在跨期销售的现象。以资产负债表日为中点,选取其前后若干天一定金额以上的发运凭证,与销售收入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进行核对,以确认三者是否属于同一期间。②复核资产负债表日前后销售和发货水平。均衡性是企业生产的特点之一,通过不同时期资产负债表的对比以确定业务活动水平是否异常,必要情况下可考虑追加实施截止测试程序。③是否存在提前确认、虚构收入的情况。通过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所有的销售退回记录是确认虚构收入的主要手段。④检查有无未取得对方认可的大额销售。应收账款的函证程序是测试大额销售的基本方法,主要结合资产负债表日的大额销售开展。⑤调整重大跨期销售。涉及重大跨期销售的不合规收入的确认应及时予以调整。

4.2 实施销售截止测试的目的

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是实施销售截止测试的主要目的,也可将其目的理解为“应记入本期或下期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否被推延至下期或提前至本期”。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并规定“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这是会计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体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该注意把握三个与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有着密切关系的日期:一是发货日期(服务业则是提供劳务的日期);二是发票开具日期;三是记账日期。其中的发票开具日期是指开具普通发票的日期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日期;记账日期是指被审计单位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并将该笔经济业务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日期;发货日期是指仓库开具出库单并发出库存商品的日期。主营业务收入截止测试的关键是检查三个日期是否归属于同一适当会计期间。

4.3 实施销售的截止测试的路径

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实施主营业务收入截止测试的路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以账簿记录为起点。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为了防止多计收入。采用倒查的方法,选择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资料,按照账簿、 记账凭证、发票存根与发运凭证的顺序。目的是证实已入账收入的商品是否已开具发票并发货,关键是检查同期性,以防多记收入的现象。

以销售发票为起点。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为了防止少计收入。采用顺查的方法,选择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资料,按照发票存根与发运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的顺序。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两点:①发、运货凭证种类是否齐全。企业调节前、后会计期间利润最典型的例子是,报告期内已作收入而下期初用红字冲回,并且无发货、收货记录。检查此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对收入确认期的相关凭证的核对;②被审计单位的发票存根的完整性。完整、连续编号的发票存根是证明销售业务的重要证据,审计人员应查看发票领购和使用的合规性。

以发运凭证为起点。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是防止少计收入。 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运凭证查至发票开具情况与账簿记录,确定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已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

5 翻转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5.1 有特色的翻转教室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翻转教室是进行翻转教学的必备条件,翻转教室应满足资源的共享、学生的讨论及教师对全体学生状况的掌控,教室的硬件设施必须齐全。包括相对独立的4-6人小组桌,可视实时对讲系统,教室监视系统,教师总操纵台等。

5.2 好学上进的学生群体

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决定翻转课堂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翻转课堂的运用应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可盲目效仿。

5.3 翻转课堂教师的培训

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并非所有的老师都掌握其要领,对拟采用翻转教学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充分发挥翻转教室的作用。

6 结论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并非所有的学校、专业、课程都能适应。针对教育部大力提倡的、就业导向的技能性教育来说,翻转课堂应作为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审计案例教学法研究 篇7

一、在上课过程中进行案例教学

在审计教学的过程中,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内容, 更能够使学生学到审计的实践内容, 大大增强上课的效果。运用案例教学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把审计内容与审计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加强审计实践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先进行审计理论内容的讲解 (简单讲解) , 接下来就进行审计案例教学, 把一个公司的审计案例相应的内容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 在具体审计实践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自己解决,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多找一些典型案例, 避免重复。

(一) 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不一致时的处理方法

首先根据审计的实践步骤进行审计课程的设计, 这样比较有逻辑有条理。其实审计实践的整个环节是一个整体, 是不能分开的, 但是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可以人为地分成几个环节, 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比如审计重要性评估这个内容:在审计教学过程中, 重要性评估是比较重要的课程, 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这部分内容可以直接把审计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评估的那个表拿出来, 让同学们对照此表逐一进行示范讲解。如下表1所示:

(二) 理论与实践的灵活运用

如果以资产总额、净资产 (股东权益) 、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 采用固定比率法, 并假定资产总额、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固定百分比数值分别为0.5%、1%、0.5%和5%, 计算确定被审计单位2011年度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如表2所示。

这样用表格的形式发给同学们, 同学们就可以很容易做出重要性水平的评估, 同时理解重要性评估的作用与目的。但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审计重要性评估是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进行判断的, 像上面的题正好是整数, 然而在实践中常常不是整数, 我们可以化零为整, 可以用一个近似的数值;而且重要性评估的百分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注册会计师可以把总资产的百分比改为0.5等, 这就是重要性的特征, 是个近似值, 也是会计与审计的最大区别。

二、审计案例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

审计案例教学法不是一个新的思维, 很多人提出这一观点, 但在审计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上笔者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审计教学的的现状及会计事务所审计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流程,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对于审计教学中, 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 在每一章节中都设计一个实训案例,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自进行审计, 让学生知道一个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案例的设计与完成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找到典型的案例, 能把当前所学的知识与案例有机地融合到一起, 这个案例不能太大, 太大就是综合实训的部分了, 案例要有针性。例如“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 我们可以用货币资金审计为例, 主要关注货币资金的授权控制、职务分离控制、审核控制、保管控制等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 这样就把“内部控制测试”这个复杂问题变得浅显, 真正让学生把审计知识应用到审计实践中去,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 采用“竞赛”审计教学法

“竞赛”审计教学法, 就是教师先把学生根据人数分成若干组。然后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审计规则, 把实践教学内容分配到各小组, 由各小组根据分配的审计内容去完成审计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分工,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操作。各个小组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新知识, 增强了学习的创新性与原动力, 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而且在竞赛的形式下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完成审计任务。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三、审计案例教学的模块划分

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 为达到简便可行的目标, 教师可将审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 然后再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分配给学生, 也便于学生进行单项操作。

(一) 教学模块的划分

教学中进行模块的划分可以省时省力, 例如划分为: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这样划分出来, 便于给分组的学生布置审计任务。各组既能分别完成任务又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 给学生压力与动力。同时, 便于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解决问题, 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学习与思考的独立空间。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审计的教学目标, 之后可以让各小组再调换模块, 在短时间内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

(二) 学生角色的扮演

学生在审计实训前要进行角色的分配, 例如主审、助理、外勤人员等。首先要分工明确, 这样在实训中才能避免出现有人没事可做, 有人做事太多的现象发生。同时避免使审计实训流于形式, 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出力。教师在整个实训操作过程中是次要角色, 主要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发挥。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以上是针对审计教学中比较难讲的内容提出的一些方法。如何把审计这门课上好, 能让学生对审计这门课产生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既有教学设计上的窍门也有教学中的技巧, 还有审计实训上的充实, 而审计案例教学可以为教学与实训提供一个平台, 又能有效地衔接教学与实训, 在实践教学中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刘蓉, 梁素萍.财务审计手工综合实训模拟实训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2]潘颖.对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EB/OL].Zz66免费论文资源网.

[3]赦晓雁, 辛旭.审计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 (综合版) , 2007, (6) .

审计案例教学法研究 篇8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 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各种形式的案例进行教学。具体而言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内容、通过老师设置案例、学生分析、谈论案例, 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的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主体上, 打破传统教学当中老师的单一主体地位, 转变为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在授课方式上, 强调老师和学生双向交流的联动机制;而在授课教材上, 则使用具有特定情境的实例, 并不断扩充其内容。

2 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审计教学的意义

2.1 将理论联系实际, 推动审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审计学课程大体包括三部分, 分别是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和审计实务。其中, 审计理论是抽象的, 而审计实务是复杂的。对于理论与实践并重、抽象与复杂并行的审计学, 仅仅依靠理论讲授是没办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审计内容的。而案例教学法则通过具体案例, 将审计理论与具体实务相结合,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问题, 从而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教学方法的变革。

2.2 对于学生, 激发其学习兴趣, 培养其综合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 学习兴趣是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 是能够推动人求知的内在力量。对于审计学的学习而言, 如果学生对其有兴趣, 将会持续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案例教学法下, 学生转变为教学主体, 而不再是传统讲授教学法下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在审计案例中, 学生将以审计人员的身份身临其境的接触审计工作。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变被动接收为主动获取, 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 以个人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为主。在个人独立思考的过程中, 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来推导未知, 独立的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就是个人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以及在小组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也得以体现。除此之外, 案例并无统一的标准答案,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此一来就极大启发学生的思维, 拓展学生的思路, 培养创新精神。

2.3 对于老师, 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案例教学法中老师是主导, 老师负责选取合适的案例以供学生们进行分析讨论。因此, 审计老师素质的高低成为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方面, 老师为了寻找到适合的案例, 必定要阅读大量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 以及运用新媒体搜集大量的案例, 然后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整理加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将得到提高。另一方面, 案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 对老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老师需要很好的把控课堂讨论的进程和节奏, 这样将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 审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审计案例的选择与设计问题

3.1.1 审计案例不易获取

在审计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 既要符合审计教学目标、又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当前市场上公开出版的审计案例教材, 一方面有些案例存在滞后性, 与实际的审计工作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有些案例选取国外公司作为背景材料, 脱离我国的审计环境。如此很难满足审计案例教学的需要, 缺乏合适的审计案例教材, 导致审计案例不易获取。

3.1.2 案例设计脱离现实

由于基础的审计案例获取困难, 那么在案例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很难与真实的审计实务一致。使用这样的案例进行教学, 很可能适得其反, 这背离了审计案例教学的目的。

3.2 教学形式与案例实施问题

3.2.1 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性和极端化

采用案例法进行审计教学, 有一部分老师还是运用以前的理论讲授式方法讲解审计案例;还有一部分老师就完全放开, 仅让学生分析讨论案例, 从纯理论讲授的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两种教学形式都不是案例教学法的正确教学形式。审计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单纯的审计实践, 应当是案例教学中贯穿审计理论的讲授;审计理论的讲授也并非讲解理论知识, 当中是可以穿插案例的。案例教学和理论讲授应该是相互融合的。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在实践中存在脱节的现象, 因此教学形式还有待改进。

3.2.2 案例教学组织实施的混乱

案例在实施的过程中, 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 老师作为引导者全程都要进行把控。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应全程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在实际应用中, 老师和学生都存在课前准备不足, 课中无法顺利进行案例分析, 课后无反馈的尴尬混乱局面。

3.3 案例教学的教师素质问题

制约审计案例教学质量的瓶颈之一就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高校的审计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的成长模式, 完全没有审计实务经验和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能力。因此依靠这样的老师去进行审计案例教学, 必定功底不足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4 完善审计案例教学的对策

针对审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可以考虑从三方面来完善案例法进行审计教学:

4.1 建立审计案例教学库

审计案例作为案例教学法的内容, 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因此为了保证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必须建立高质量的审计案例教学库。具体来说, 案例库中的案例应该按照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的需要, 通过多种不同途径搜集、整理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包括可以中书籍、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上获取资源。在案例的加工梳理过程中, 要将审计理论与案例实际相结合。同时, 还可加入一些虚拟条件模拟案例,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拓展学生的思维。

4.2 改进教学方式和学生考核形式

在案例教学法下, 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样化。在实际操作中, 应该综合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授课的对象、课时安排等因素, 将案例教学法分为课上老师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课下的练习总结反馈等形式。

另外, 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之后,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才能实现案例教学法的目的。为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应该改变传统的期末笔试成绩占绝对比重的考核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 平时成绩包括课上积极参与讨论和课后案例分析等, 如此来激励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

4.3 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

审计老师要能够较好的运用案例法教学审计教学, 需要提升两方面的能力, 一是审计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把控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有力保障。提升老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力, 除了老师自身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之外, 学校也要鼓励“走出去”, 多多参与校外的培训和实践活动, 增强实践能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 就需要多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并且多进行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 汲取课堂教学经验。

综上所述,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审计课程学习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老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 存在着审计案例不以获取、教学形式单一与案例实施混乱、以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相应地, 需要建立审计案例教学库、改进教学方式和学生考核形式以及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等途径, 通过老师、学生和学校共同的努力来推进案例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辛旭, 黄义.《审计学》案例教学法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3, (04) :25-27.

[2]蒋乐仁.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02) :226-227.

审计案例教学法研究 篇9

一、审计学的特点

审计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 是一门集合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 审计学理论性强, 内容枯燥, 审计理论和观念较为抽象、晦涩难懂

传统的审计教材内容较为枯燥, 大多偏重于介绍审计准则、相关规定、审计理论、审计术语, 偏重于审计程序的描述, 内容上很多是准则原文, 较为抽象。对于学习审计学课程的本科生而言, 尤其是初次接触审计的学生, 这些抽象晦涩的审计理论、审计术语、审计程序, 往往是难以理解和想象。即便学生记住了这些审计理论、审计术语和审计程序, 多数也只是死记硬背而已而非真正理解。另外审计学课程内容较多, 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这就使得审计学课程学习难度较大, 从而造成多数学生虽然能认识到审计学课程的重要性, 但学习兴趣却不高的现象, 同时也给教师在授课时带来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审计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

(二) 审计学实务性强, 可操作性较差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都很强的学科。审计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审计方法及审计程序的基础上,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仅靠课堂教师单纯的讲授是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另外, 审计与会计相比, 没有明确的指导性的标准, 因此可操作性较差。基于此, 教学中需要设置相应的情景, 使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其中, 对所学知识由抽象难懂到有一个直观感受, 以便能够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 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 重课堂讲授、轻实务操作, 各种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仅靠课堂讲授, 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审计知识, 也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判断力的培养。这要求必须转换审计教学模式, 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审计教学方法, 以满足审计学以上特点的内在要求。

案例教学法 (Case Study) 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最先在其MBA教学中采用, 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 启发学生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英美等国家的大学在会计、审计等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教育管理部门十分重视案例教学法, 许多高校在审计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

审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选取相应审计案例, 设置一定情景,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来分析讨论审计案例。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序中应用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深刻理解知识

审计学内容多、抽象、审计术语晦涩难懂, 本身就较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 依据教材向学生灌输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等有关内容,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课堂上并没有主动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这就使得审计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枯燥乏味, 课堂气氛沉闷, 师生互动差, 从而更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审计的兴趣, 课堂教学效果较差。案例教学则通过选取适当的案例,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 将抽象难懂的审计知识转换到具体的情景中。使枯燥的审计理论有一个较为鲜活的背景和情节, 这样不仅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学生对之前所学过抽象的知识有一个直观感受, 从而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二) 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相关专业知识

审计学内容涉及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相关专业知识, 是一门集合型学科。在实际工作时, 需要审计人员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但在学校学习时, 这些综合知识是作为各个独立课程开设教授的, 学生在学习这些专业知识时大多是独立分散的。而一个审计案例在分析时, 不仅涉及审计知识还涉及其他各专业知识, 这样在分析过程中, 可促使学生将所学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

(三) 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职业判断力、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

审计理论抽象概念较多, 且可操作性较之会计教学要差些。因此, 传统教学方式下, 出现较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此外, 区别于会计核算, 审计实践中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指导依据较少, 不便理解与掌握, 审计工作的职业判断对于在校学生而言难以把握。

案例教学中, 通过具体审计案例的分析, 可加强学生对审计教学内容和审计理论的理解认识,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判断力。通过一些实际的审计案例, 可使学生了解各种审计技巧等问题, 也可加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判断力。审计案例教学中学生作为审计主体要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 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 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协调沟通能力。

(四) 有利于提高师资水平

案例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其次熟悉审计实际工作, 关注社会经济政治的敏感性问题, 并且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具备一定的案例教学法的能力和水平, 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等。因此, 审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也是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过程。

三、审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 审计案例的选取要适当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如何, 关键在于是否有合适的案例。一般来讲, 审计案例选择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选择那些既符合审计教学目标, 又适合学生, 而教师在课堂又能够驾驭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避免选取与实际相脱节的案例、过于简单的案例、过于陈旧的案例。应考虑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学生具体情况、我国审计环境等因素进行审计案例的选取。如讲解审计理论时, 可选取较小的案例。在讲解审计实务部分时, 则可通过综合案例的讨论分析, 达到对具体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实务操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 授课班级应采用小班制, 适当增加审计学课程课时

高校审计案例教学探究 篇10

一、审计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一) 案例选用

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 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目的选取即能融合相关审计知识, 又能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审计案例。

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审计案例的选取要注重审计理论与审计程序及审计方法的运用, 在具体的审计案例中, 要融入审计理论与审计程序及审计方法, 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选用的案例应是对实际审计工作精心提炼和加工的案例, 每个案例要以审计理论为指导, 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为审计依据。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达到学以致用和指导审计实际工作的目的。

2. 典型性原则

任课教师能否将典型案例应用于教学中是案例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任课教师对案例的选取应当考虑案例的主要特征, 案例要说明什么问题, 解决什么问题, 能否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等。根据教学需要应对大量的审计资料筛选、加工, 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事项, 构成审计案例教学的内容。保证每个审计案例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的审计基本理论, 体现审计程序的安排及审计方法的运用。

3. 实效性与创新性并重原则

作为审计教学使用的案例, 应注重客观存在的现实性, 不能脱离实际;注重审计案例与我国经济环境、审计环境相适应, 使审计案例适应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变化。同时, 审计案例设计还应具有创新性, 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可能产生的多种结果, 鼓励学生做多种假设, 开拓他们的思维, 并作出恰当的判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二) 审计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1. 课前准备工作阶段

该阶段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工作, 主要是任课教师根据审计案例选用原则精心选用审计案例;二是指导督促学生在课前做好案例分析准备。审计案例教学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堂互动, 否则案例教学就很难成功。实施审计案例教学, 教师应提前把案例印发给学生, 使学生先熟悉案例, 进而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 加深对分析和评价审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根据情况, 还可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 草拟审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价报告, 让学生为课堂的案例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 课堂案例讨论及分析阶段

课堂案例讨论是审计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 讨论的目的在于理解审计案例, 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训练学生思辨能力。在讨论中, 学生是案例讨论的主体, 教师要在课堂上起组织与引导作用。每个审计教学案例所涉及的问题都应该由学生从自身理解的角度来剖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则应该有效地组织和控制好案例讨论, 并注意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 以便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 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思考, 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在对案例广泛讨论后,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分析和评价时, 不要去猜测教师的分析构思、评价结论, 也不要去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 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审计实际问题, 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审计案例教学的讲评阶段

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发言、写出分析和评价报告后, 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报告材料, 进行归纳总结, 并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恰如其分的评析, 阐明案例分析的重点、难点, 指出他们各自的优缺点, 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二、开展审计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要重视审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审计案例教学效果的保障。审计案例教学由审计任课教师组织和实施, 要提高教学效果, 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审计案例任课教师必须要掌握会计、管理、税收、审计等各方面知识, 通晓国家有关政策、法律, 审计实践经验丰富。因此, 笔者认为,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 鼓励审计专业教师在业务素质方面的继续教育,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安排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去做兼职或脱产实践, 以便更好地满足审计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 要建立高质量的审计案例题库

实施审计案例教学, 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 专业教师要重视收集整理、科学设计高质量的审计教学案例, 建立审计案例库。教学案例可以从以下途径取得:参加审计社会实践活动从企业获取;对有关审计资料收集、加工、整合;结合教学经验和实际审计工作自行设计;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获取国内外近期发生的审计案例。

(三)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和效率

传统的教学手段使教师在授课时费时费力, 课堂讲授内容, 教学效果不佳。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 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 可以使学生自己动手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 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该种教学过程中, 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同时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量, 提高教学效率, 确保案例教学效果。

(四) 建立健全学生学习考评制度,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审计案例教学中, 学生需要的阅读量更大, 更能体现学生能力, 为此, 应改革考评办法, 变单一测试为复合测试: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来决定最终成绩, 平时成绩又以学生在课堂案例分析中的成绩与表现为依据;在期末考试中, 主要测试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这样可以使考核方式达到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使考评制度更加科学。

(五) 开展审计模拟实验与实践, 强化审计案例教学效果

单纯的审计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但仍然没能使学生身临真实审计工作过程与环境中。建议学校创造条件积极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 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在校外建立审计实习基地, 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六) 正确处理审计案例教学与传统知识传授教学的关系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旨在建立系统的审计理论体系, 而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强调案例教学, 但是不能因此弱化或忽视知识传授的作用。因为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好案例分析。没有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做基础, 案例讨论难以展开, 因此知识传授是主要的、先行的环节。要想上好审计课, 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并重, 坚持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并重。这也是现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摘要:培养具有较强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与创新型审计人才, 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积极探究审计案例教学, 努力实现审计人才培养目标, 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对审计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审计案例教学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审计学,案例教学,案例选用,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淑芬.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

[2]张颖萍, 杨红宇.审计案例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 2005 (7) .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篇11

一、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 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将传统审计服务责任拓展到鉴证服务责任, 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拓展技能。其次, 在审计模式由制度基础转向风险导向时, 审计实践发生相应变化, 需要对审计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另外, 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通过后, 审计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们必须具备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处理公司治理和其他PACOB要求的事项的能力。为此, 必须对传统的审计教育进行改革。

目前, 大多数高校在审计课程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 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 即老师讲、学生听, 这种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费时费力, 课堂输出信息量少, 导致审计教学“假、大、空”, 教学气氛沉闷, 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尽管有些高校在审计教学中采用一些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的分析来活跃课堂气氛, 但是教师在上审计案例课时, 仍然采取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这种授课方式不适合案例教学。讲述审计案例先要介绍案例的背景、该案例发生的经过、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 做账的依据和一些原始凭证等, 这些大量的信息仅在黑板上板书显然行不通, 一些原始票据在黑板上更无法展示。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致很多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 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需要。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2007年2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度重视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强调实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不仅应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重点应掌握审计方法与技巧。案例教学是审计实践教学的基础,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对典型审计案例的深入剖析,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

二、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 企业对具有宽广知识面、开拓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必须创新, 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学方法,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审计人才。

(一)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课前, 运用双向导入即承上启下的引导、典型案例引入两种方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 诱发其学习欲望, 让学生悟出教学内容。导入案例时要有导入提问, 提问引入课堂中即将讲述的理论, 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经验就能够回答的问题, 不要涉及复杂理论问题。导入提问应该是开放式的, 从而活跃课堂的讨论气氛。如讲述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这一章时, 可以先提问:你经历过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讲一些经历过的事情,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此时可引入职业道德和道德的区别, 讲述导入案例。

课中, 采用“设疑提问———探究分析———发现问题”的教学形式, 由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实践证明, 这一教学形式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问题的解决又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从根本上改变现行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听得懂但又不会解疑的弊病。首先, 探究式教学是以提出问题为始点, 以探疑求知为主要教学活动方式, 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 还要深入案例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最新的知识, 才能为学生创设较好的问题, 营造探究氛围, 把学生引导到探究之路上来;其次,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 提出质疑, 而这些问题很多都是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的, 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既要加大审计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还要注意相关学科的交叉点, 把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设想出来。这一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 提高了自身素质。

课后, 通过“案例反思、作业设计及交流、导入下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来巩固延伸教学内容, 深化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学生逐步积累了有效的学习体验, 进一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 从“学会”走向“会学”;同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 提高了自身素质。

(二) 建立高质量案例库。

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 是审计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 但目前的案例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高质量的案例。要进行有效的案例教学则必须有一个质量优秀的、结合中国实际的审计案例库。

建立高质量案例库需正确挑选审计学教学案例, 要选择具有真实感、启发力、典型性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真实感是指审计案例必须来源于实际工作, 但在提炼过程中, 为了使案例有更多的逻辑扩展空间, 更加吸引学生, 还应虚拟一些经得起逻辑推理的生动情节, 将学生真正带入审计工作的现场。案例要有启发力, 即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促使其进行分析和思考。案例必须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外露的, 即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也可能是隐含的, 即把问题隐藏在一般描述中让学生挖掘处理。典型性是指审计案例应具有代表性, 可以选择一些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 以有利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 应用网络建立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和审计案例结合起来, 以大幅增加信息输出量, 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抑制学生的疲劳感, 提高学习效果。信息多媒体化可以提供高保真度的声音、照片质量的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以及活动影像, 使信息内容逼真、形象、丰富而完整。信息可以以各种方式刺激人们的感官, 有利于人们的无意识记忆, 促进短时记忆。同时, 人们对信息内容的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 而且使学生不易疲劳, 色彩和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点, 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形式, 比较典型的一种是利用信息多媒体化和审计案例结合起来, 把审计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视听资料, 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另一种形式是制作课件, 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加以结合, 以网页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展示给学习者。具体来说, 是以网页的方式并结合动画、声音、视频等方式构建课件的主体内容, 开辟“案例讨论室”、“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等多个交互环境, 这样就能够做到图文并茂, 将有关联的实践内容真实地再现于网络之上, 以增加对该门课程的感性认识, 对于学生理解该门课程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不但具备科学性、艺术性, 更具备良好的教学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 采用广义案例教学模式。

首先, 审计课程的内容相对财会类其他课程来讲, 说教性、规范性内容较多, 使得教师在教学技术上的把握难度较大;其次, 审计课程内容综合性极强且涉及面较广, 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仅是知道而且要精确, 不仅掌握财务基础知识和基本审计理论, 还要对法律、金融、国际事务等均有所知;另外, 审计业务的处理还需敏锐的职业分析、判断能力和高尚品格的支撑, 审计业务的锻炼需要很多的实践活动。对于审计课程尤其是审计案例课程来说, 更多需要的是“职业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模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概念, 即由教师事先布置案例资料供学生们自行阅读和理解,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最后总结。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案例教学基本采用这种方式。狭义的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 适合于班级规模小, 学生层次齐、且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好、课前准备充分、教师资质高、案例素材综合的情形。该模式的起点对学生和教师都是较高的, 要达到案例教学的终极目标的难度也很大。广义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事先对教学资源按照教学目和进度划分相应层次, 然后逐一开展。可将审计案例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着重训练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中级层次着重训练学生的检索和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 一般需要教师给出典型性案例资料, 通过学生自己进一步查阅文献来进行分析, 激发学生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高级层次的训练是狭义案例教学所进行的内容, 需要综合性、完整性的案例来支撑教学内容, 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目前, 绝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人数学生较多, 财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等均有一定的局限。从现有的审计案例教学的状况来看, 对于审计案例的教学更应定位于广义案例教学模式, 来逐步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要:目前, 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效果较差的症结在于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因此必须创新案例教学方法。本文从启发式教学、建立仿真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论述对审计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兰芳.论案例研究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J].会计研究, 2005.10.

[2]何玉.国外审计教学研究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 2008.7.

[3]何芹.审计实践教学及其管理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8.

上一篇:医院资金安全管理下一篇:模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