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心教学法

2024-08-01

案例中心教学法(精选12篇)

案例中心教学法 篇1

微生物检验技术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它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 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对医学的研究和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是高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传统的讲授方法 (LBL教学法) 虽然可以系统讲解基本理论知识, 但仍属灌输式教学,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思维[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探索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教学方法成为现代医学素质教育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2]。

1 案例中心 (CBL) 教学法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969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Barrows教师首创PBL教学法[3]。随后针对临床医学的专业特点, 结合PBL教育理念发展出一种旨在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全新教学模式———案例中心 (CBL) 教学法[4]。CBL教学形式灵活, 以案例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满足现代医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引入这一理念, 以真实临床案例———“致命之吻”、下河沟游泳、甲型流感的微生物学知识为试点, 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根据临床的真实病例和新闻报道的真实事件编写了3个案例, 案例中涉及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

1.1 案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

新生儿小宝, 是三代单传的独子, 兴奋的爷爷每天都要抱着孩子不停地亲吻。小宝出生后一周左右, 出现呕吐、腹泻、腹胀、纳差, 拒吃奶水;心率加快, 体温不稳定, 时而高热时而正常;哭声低弱, 呻吟, 有时抽痉, 皮肤有黄染现象, 并发现少量瘀点。实验室检查:WBC正常, 杆状核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之比>0.2, PLT<100×109/L, 血清胆红素升高, C-反应蛋白增高, 同时做血液培养。孩子住院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 在追问病史时才知道孩子的爷爷下巴长了一个小脓包。请思考血液培养的微生物检验程序及最可能的病原细菌及其微生物学特性。

这个案例比较典型, 教师将案例分段呈现给学生, 而且每段话后都留出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仔细分析, 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和重要信息。学生读完整个案例, 会想到这个案例不是风寒感冒, 不是单纯的腹泻,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提出自己的方案, 让学生回顾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寻找小宝的病因并给出自己的见解。在学生各自发表意见的同时, 教师给予鼓励与指导, 让学生逐步提炼出问题的关键, 血液培养的一般检验程序, 怎样与临床医生良好地沟通, 如何报告所找到的病原细菌的微生物学特性。通过案例, 形成一个整体的临床检验的实验室诊断过程, 提升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与整体素质。

1.2 案例二:钩端螺旋体

某患者, 男, 20岁, 农民。于9月4日上午7时30分, 因发烧、周身无力, 鼻衄3天, 住进医院。3天前开始周身无力, 身痛, 特别是小腿肚子痛, 病情逐渐加重, 卧床不起, 近日流鼻血多次不止。病前曾下河沟游泳, 当年未注射钩体菌苗。

体检, T:38.0℃;皮肤巩膜黄染;眼结膜充血, 并有小出血点;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

实验诊断:14/9 MAT (-) ;17/9 MAT犬群 (603) 1/3200++。黄疸出血群 (601) 1/1600++。

案例的每个字都值得推敲。经讨论, 学生总结出钩体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三症三征”:寒热, 酸痛, 身乏;眼红, 腿痛, 淋巴大。病例中也直接表明了钩体病的传播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钩端螺旋体的微生物学特性。另外, 由本案例的发病史, 引发了学生对钩体病防治的思考, 经过讨论列出相关注意事项, 为农村卫生服务中的温馨提示板提供了新内容。

1.3 案例三:流感病毒

自2009年3月起, 从墨西哥陆续发现人类感染甲型流感, 出现死亡病例, 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12月27日统计的疫情数据, 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2 220人死亡, 一周内新增死亡人数704人。2010年1月10日, 中国内地已有124 764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不包括临床诊断病例) , 其中744例死亡, 包括医疗卫生一线工作人员。

本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意在引出学习流感病毒。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H1N1流感临床表现的基础上, 追溯病史, 寻找病因及传播途径, 做出自己的实验室处理和诊断方案, 帮助学生认识流感病毒的微生物学特性。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发现该病毒流行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 教师进而引申出抗原性转变和抗原性漂移这两个概念及其含义。此外, 学生还就怎样减少甲型流感的流行范围和做到有效预防纷纷发言。这个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了生动的职业道德教育。

2 CBL教学法应用总结

CBL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 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临床工作中注意收集原始资料, 与医院相关科室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及时整理、归纳典型病例, 多管齐下为案例编写积累素材。其次, 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如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能够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驾驭课堂讨论的局面, 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最后, 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 通过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引入CBL教学法使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具有挑战性、创新性, 让学生受益匪浅。 (1) 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变被动为主动, 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根据案例, 学生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逐项分析,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临床现象, 通过和同学相互讨论, 去伪存真, 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既提升和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又促使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案例式教学将课本中原本零散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将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学生系统化掌握知识和优化知识体系。

CBL教学是对传统PBL教学的一种补充。CBL教学充分利用了临床上的真实病例资料, 而非编造出的理想病例。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医学院曾对在全科医学模块中学习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这一调查表明, 真实患者会真正激发学生对各种学习资源的应用, 并对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作出极富想象力的描述[5]。可见, CBL教学采用真实病例的方式, 更能引起医学生兴趣、更与其未来职业目标相关联, 从而提高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实现了医学教育的认知目标:带来积极的、自我构建的学习。这与现今的建设性学习模式是相吻合的。同时, CBL教学法也保留了PBL教学方法的许多优点, 如培养学生以病例为中心内容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 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并强调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6]。这种模拟实际临床问题处理的学习方式, 考验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使他们更快适应临床环境, 并逐步具备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所必须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姜河.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2 (4) :348~350.

[2]李泽桂, 徐迪雄, 陈俊国.关于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7) :11~12.

[3]Neufeld V R,Barrows H S.The“McMaster Philosophy”: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J].J Med Educ,1974,49(11):1040~1050.

[4]Thomas M D,Connor F W,Albea M L,et al.Case-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irence[J].Issues Ment Health Nurs,2001,22(5):517~531.

[5]Damnlers F,spencer F,Thomas M.在PBL中运用真实病人的价值:医学生的评论[J]. J Med Educ,2001,76(35):27~34.

[6]曹博, 程志, 曹德品, 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7) :12.

案例中心教学法 篇2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发现、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的过程,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

2.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以魔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扑克牌魔术的演示引出研究课题,激发学生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兴趣。

【魔术设计】:师取出若干张非中心对称的扑克牌和一张是中心对称的牌,按牌面的多数指向整理好(如上图),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任意抽出一张扑克,把这张牌旋转180O 后再插入,再请这位同学洗几下,展开扑克牌,马上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课堂反应:学生非常安静,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做动作。每完成一个动作之后,学生就进入沉思状态,接着就是小声议论。师重复以上活动2次后提问: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老师手中的扑克牌图案有什么特点?(2)你能说明为什么老师要把抽出的这张牌旋转180O 吗?(小组讨论)反思:创设问题情境主要在于下面几点理由:(1)采取从学生最熟悉的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感悟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具体问题情境的探索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新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通过扑克魔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获得的答案将是丰富的。在最后交流归纳时,他们感觉到,自己在活动中“研究”的成果,对最终形成规范、正确的结论是有贡献的,从而激发他们更加注意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这也是对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发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可行。2.教师揭示谜底。

利用“Z+Z”课件游戏演示牌面,请学生找一找哪张牌旋转180O 后和原来牌面一样。

3.学生通过动手分析上述扑克牌牌面、独立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得到答案:

(1)只有一张扑克牌图案颠倒后和原来牌面一样。

(2)其余扑克牌颠倒后和原来牌面不一样,因此,老师事先按牌面的多数(少数)指向整理好,把任意抽出的一张扑克牌旋转180O 后,就可以马上在一堆扑克牌中找出它。

(二)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探究:

1.师问: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与这张扑克牌一样,旋转180O后和原来一样?

生举例:线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飞机的双叶螺旋桨等。

2.你能将下列各图分别绕其上的一点旋转180O,使旋转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先让学生思考,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利用 “Z+Z”演示其旋转过程。)3.有人用“中心对称图形”一词描述上面的这些现象,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含义?

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学生采取发现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动一动”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克服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明晰,建立模型

1.给出“中心对称图形”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O,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2.对比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列出表格,加深印象)轴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 有一条对称轴——直线

有一个对称中心——点 沿对称轴对折 绕对称中心旋转180O 对折后与原图形重合 旋转后与原图形重合

3.以下五家银行行标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四)解释、应用与拓广

1.教师用“Z+Z智能教育平台”演示旋转过程,验证上述图形的中心对称性,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利用计算机《Z+Z智能教育平台》技术,通过图形旋转给出中心对称图形的一个几何解释,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2.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板书: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3.师问:怎样找出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两组对应点连结所成线段的交点)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若是,请找出其对称中心,你怎样验证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

讨论:根据以上的验证方法,你能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5.逆向问题:如果一个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讨论回答。

6.你还能找出哪些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反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追求的一种学习方法,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否则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于我在上课时强调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由当天的小组长组织进行,并由当天的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每个小组有一张课堂合作学习量化表,见(附录))。

(五)拓展与延伸

1.中国文字丰富多彩、含义深刻,有许多是中心对称的,你能找出几个吗?

2.正六边形的对称中心怎样确定?

(六)魔术表演: 1.师:把4张扑克牌放在桌上,然后把某一张扑克牌旋转180º后,得到右图,你知道哪一张扑克被旋转过吗?

2.学生小组活动:

以“引入”为例,在一副扑克牌中,拿出若干张扑克牌设计魔术,相互之间做游戏。新教材的编写,着重突出了用数学活动呈现教学内容,而不是以例题和习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收获,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意识才会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案例小结

案例中心教学法 篇3

与其它版本的教材相比,现行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章末的“问题研究”栏目具有鲜明特色和独创之处,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能较好体现新课程倡导的合作与探究理念,在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与生活联系方面也有着积极意义。

“问题研究”通常以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引入课题,如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中的“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就是城市中人们关心的住房、购房热点话题,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模拟购房活动,让学生“亲历”购房过程。

购房活动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除了要考虑地价和区位外,还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甚至个人心理等各个方面。利用教材中“知识拓展”中的资料作为案例,再引导至学生所在城市各片区房源的分析研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而引发对问题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探究。

需要注意的是,组织学生模拟购房过程并非是要一个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问题学习和探究的方法,提高综合实践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学以致用。

二、把握策略,综合提升

本教学活动涉及的教学策略有:①合作学习策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助于学生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增加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②自主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和训练的机会,鼓励学生从中获得对他们终身有用的学习技能。③探究讨论策略。有利于检测和扩展学生所学知识,培养人际交流技巧及批判性思维能力。④感性到理性策略。在教学中从感性入手,激发理性思考,改变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态度,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三维目标,准确把握

知识与能力方面,需要学生学会观察、综合分析影响人们在城市中选择住房的因素,并学会有效地描述;培养学生在资源数量巨大的网络中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主题搜索整合资料的能力,学会质疑与独立思考;了解居住郊区化、新都市主义等概念,并通过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能撰写相关文章;培养学生提出、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过程与方法方面,强调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整合分析,明确影响住房选择的因素及不同区位住房的利弊;以点带面,通过对无锡、上海、深圳、欧美等地住房发展趋势案例的分析,了解郊区城市化、新都市主义的现状,并学会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倡导激发学生对生活问题、社会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注重体验

1.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在课前半个月向学生介绍无锡搜房网的服务项目及参加方式,活动参加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个别访谈时的注意事项等,并参与其中提供智力支持和安全保障;上网查询关键词,如住在市中心和郊区的利弊、生活空间、中外居住郊区化对比、新都市主义等,并提供资料整理与分析的方法指导及成果呈现方式的建议。

学生课前活动:活动1为学生跟随搜房网看房团实地参加模拟看房、购房活动,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收获及感受。活动2为查找教师提供的关键词,了解与本课相关的话题及前沿理论等,并收集整合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准备与同学、教师交流。

意图及反思:选择不同活动,体现差异性教学及对学生的尊重。课本上“问题研究”中虽未涉及这一知识,但要想让学生选择住在市中心或郊区,没有感性认知就成了纸上谈兵,不切实际,而且购房是社会的热点、家庭的重点,学生大都很感兴趣,无论是跟随看房团看房或是上网自学,学生参与欲都很强烈。

2.教学互动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交流机会,挑选有代表性的各片区搜房团小组代表介绍活动及访谈情况。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捕捉生成性资源,遇到冷场时鼓励、调控,适时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交流发言。

教学案例展示

活动时间:2010年4月25日中午12:30集合,13:00出发

集合地点:无锡市太湖广场人民大会堂门口

看房路线:Ⅰ滨湖区,即融科玖玖城—新加坡尚锦城—太湖国际社区—栖霞瑜憬湾—蠡湖国际公寓—奥林花园—天鹅湖·熙园—阿维侬庄园;Ⅱ崇安区,即爱家金河湾—金科观天下—金科东方王榭御园—常工城尚城—红豆国际广场。

学生1:本次看房活动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到在4~5个小时内可以免费看5~8个楼盘,知道了 “搜房卡”是基于全球华人房地产门户搜房网的优势地位,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无穷魅力和影响,打造的一个购房者团购平台,拥有搜房卡不仅可以优先参加搜房网组织的看房团和团购以及家居建材的打折优惠,更可以享受餐饮、消费等特约商户的打折优惠。

在网上报名时,可了解到本次要看楼盘名称、开盘时间、当前价格、房型图、楼盘动态,楼盘视频资料以及邻居们对该楼盘的评价等,为购房活动提供了相应的参考资料。我们小组选择的是看房路线Ⅰ滨湖区,该区环境优美,有些楼盘是湖景房,因而房价高,我们看下来的感觉是非常漂亮,大气,尤其喜欢太湖国际社区,但平时购物、上学、娱乐、看病等如没有私家车的话,还是不方便,房子的总价也较高,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行。

访谈摘录:

学生2:吴女士,您刚才看了太湖国际社区,感觉怎么样?

吴女士:整体感觉很美,在家就可以看到蠡湖,离无锡大剧院很近,艺术氛围很浓厚,配套也还可以。就是交通不便,但我和先生还有二年退休,能常在湖边走走真好,空气质量不错,挺适合居住的。城中心的房子出租正好可以拿来还贷。

学生3:王先生,刚才看了新加坡尚锦城,您感觉怎么样?

王先生:景观一般,没有想象的好,可能是新加坡风格吧,顶楼都是平顶,而且中间没有什么设备层,太热,不知道开发商怎么想的。但健身场所设计很合理。北面斜侧是落霞苑,有朋友担心外来务工人口的问题,但我觉得影响不会太大。行政中心相距不远,规划得很漂亮。目前交通确实不便,未来三年应该会有3条左右公交线,作为上班族,靠公交出行是不现实的,所以汽车是必须的。不过未来随着无锡地铁的开发,这里到市中心最多也就20分钟的车程,到医疗中心只需几分钟的车程。

……

学生4:我们小组选择的是看房路线Ⅱ崇安区,该小区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齐全,但房价贵、噪音较大、空气质量较差,尤其是最近几个月房价涨的很快,许多人都觉得买不起,希望政府出台新政等遏制房价过快增长。

学生5:另外,我们了解到购房也可到无锡百姓网上寻找合适的房源,个人之间房屋交易可省去中介费用。

教师提问:①住房位置的选择,一般会考虑哪些因素?②我们究竟是“择郊而居”还是“固守老城”?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探究,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把成果分享过程看作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倡合作与分享,重视方法的应用,并相互借鉴、学习。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从资料及同伴那里获得新的信息源,整合新信息完善自己的观点,准备提问或对相关问题做出解答。分享付出辛勤劳动后的快乐。

学生回答问题摘录:

学生6:考虑因素有距离市中心远近与房价、个人收入、个人兴趣、交通便利与否、住宅区的位置环境、服务设施、居住观念等。

学生7:“固守老城”优势是工作、生活便利,人气旺;商业、服务业发达,都市味浓;生活方式多元化,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大型活动较多,优越感强等。劣势是环境污染严重,绿地面积少,居住条件差,噪声大,基础设施落后等。

学生8:“择郊而居”优势是亲近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喧闹远离;空间扩展,私密性强;道路通畅,心情舒畅,年温差小。劣势是通勤耗时耗财,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生活方式不经济,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购物、看病等不便。

同时学生还推荐王开岭的文章“消逝的‘放学路上’”以及“上海人居住环境追求郊区化园林化”供大家课后阅读。

教师总结:任何问题都有其两面性,许多发达国家目前正以“回归都市生活”的理念大规模地进行着新一轮的“新都市主义”运动。请信息查询组的代表介绍相关名词及前沿理论,控制各小组代表的发言时间,提供自主学习和发表言论的机会。

学生9:“新都市主义”认为真正高质量的生活仍在都市,郊区的种种不便短期内无法改变,要求人们留在都市继续快乐地享受生活,并号召规划部门、开发商共同努力,改善都市居住的品质和面貌,使都市不再徒有物质繁华,而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活空间。在纽约、巴黎,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告别郊外重返都市的怀抱。

学生10:介绍深圳万科四季花城对新都市主义理念的实践。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话题并无标准答案,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这就需要用地理综合、比较的方法去选择相对适合自己的住房。

意图及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要从平时的每一学堂中逐步培养锻炼。平时教学中教师大多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总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清晰,上述购房活动中学生活动基于主体地位,教师起着辅助、引导、调控作用,学生的突出表现再次印证了“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这一老话,学生的聪明才智是可利用的优质教学资源。

3.新课巩固提升

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结合学校组织的世博游,可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考查世博相关场馆(如城市未来馆、案例馆、主题馆、城市最佳实践区等)并利用QQ班群或个人论坛等工具用中文或英文与同学、专家、师长、政府等交流理想的居住地。这种灵活的课后作业,可有效实现课堂的延伸,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研讨、写作等方式记录、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参政意识。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与本课有关的其它问题,可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

五、教学反思,提高认识

案例中心教学法 篇4

关键词:案例,环境卫生学,改革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一个通用利用应用医学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以及技术,来研究环境因素怎样影响人群健康,并且说明其规律以及怎么样消除这些不良影响的学科[1],是一个重要的预防医学分支,也是组成环境科学的重要的一部分。环境卫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大课讲授,理论重于实践,知识重于技能,多“灌注”少启发,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2]。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以达到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大多数从事环境卫生学教学工作人员十分关切的问题。为此,本课题组教师在承担环境卫生学教学任务过程中,尝试引入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是探讨教学新模式中的一些体会。

1 精心挑选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再现安全情景,以提高学生实际动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教学案例是为了满足教学目标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搜集相应的案例,用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环境卫生学》课程内容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当前环境污染事件屡有发生,在对前几届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当前环境污染事故的原因、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较感兴趣。因此,我们尝试改变过去以理论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穿插使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课堂讲解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从案例中进行思索,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以案例引入新课

在讲解新课前,教师可选择一定时间内社会上发生的具有一定影响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引入资料。例如:在讲解“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这一章时,可先播放近期有关室内装修引发疾病的案例,如:北京首批儿童房检测结果示致癌物全超标等事件的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通过强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让学生关注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严重性,同时让学生去寻找引发疾病的原因、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可增加师生互动性,又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课堂中穿插案例,强化理论教学

长期以来,有关环境污染造成严重危害的经典案例非常多,因此可在讲授某部分知识前,选择相应的经典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课。讲授完该部分知识后,重新回到案例,由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发言,最后由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水体污染导致公害病”的章节时,先向学生介绍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事件,同时播放相关视频,并配以多媒体展示患者图片,通过提问,如:“从图片中找出患者与常人的不同之处”,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水俣病的临床表现。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加深对此部分内容的印象,同时又起到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以案例对教学进行总结

课程结束前,教师根据各章节的特点,选择若干个经典案例,并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随机抽取一个案例,小组每个成员针对抽取的案例在相应的时间内查找答案,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于下次课请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上汇报,对案例进行分析,同时鼓励听取汇报的学生对该学生的汇报提出问题,或做相应的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下课后将案例分析报告上交,由教师进行评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资料收集、整理、归纳以及汇报的过程,既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和表达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枯燥、分散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连贯的认识。

在以案例为中心的《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中案例选择是关键,所选案例难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过于复杂,否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改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恰当的案例,才能做一个好的向导[4],同时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善于设计,才能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戈玉,浦跃朴,尹立红.预防医学中环境卫生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江苏预防医学,2006,17(4):70-71.

[2]万逢洁,张志勇,何敏.案例讨论在环境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S1):287.

[3]雷锦程,王萍.从功能角度看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学版,2007(3):34,36.

案例中心教学法 篇5

一、参赛对象: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

二、竞赛内容:本次竞赛围绕“识字写字”的教学内容,在人教版各年级上、下册教材中自行选择一课,可以选识字教学,也可以选其它类型课文,但一定要写有关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

三、竞赛形式:

11月15日前,语文教研组各位老师将撰写的教学设计或制作的课件交至教研组长王向东处。

四、教学设计撰写要求:

1.统一用A4的打印纸打印,注明参赛老师的姓名。

2.撰写的内容包括:课题、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含师生互动、任务设计、教学评价等)。

五、教学设计提示

1.设计理念:突出本课设计所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念,重点突出,语言精炼。

2.教学目标: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识字写字的学段要求来制定。

3.教学过程:要写出本课识字写字教学的完整过程,教学重难点要写得详细具体。

六、评奖

教研组将在收到作品后,安排时间组织教研组成员统一对所有作品进行打分,根据最终平均分的高低评出一、二、三等奖。

罗亭中心小学

论基于案例研究的案例教学 篇6

关键词:经济法;案例教学;案例研究

一、问题的提起

经过三十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提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标志,法学教育界与实务界全面确立了对法学教育目标与方法的共识,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应当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搞好案例教学。

实际上,无论是为了四年级的本科生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的需要,还是大部分同学毕业后走向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需要,甚至为了让法学院的学生们面对法律咨询、现实中的法律事件,了解当下司法对于案件裁判的基本思路与立场、了解法官解释法律适用法律的基本规则与方法,必然成为法学教育的应有内容,也使得案例教学成为当下之必需。

但问题在于:如何进行以及搞好案例教学?而这又取决于我们为何需要案例教学,也即案例教学的目的何在?

如果说,案例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法条与法学原理,则通过寻找一起典型的案例,或者杜撰一起简单的案件,自然能够进行甚至搞好案例教学。不过,这种方法实际上只是“例案教学”而已,是将案件作为一个例子让学生了解,将抽象概括的法条与法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张三、李四之间的行为与关系而已。虽然在法学教育中这种方法是必要的,但在笔者看来,其并非案例教学的全部,更非案例教学的核心与主要内容。

在笔者看来,案例教学的目标应当就是法学教育的全部目标,案例教学应当是法学教育手段与方法中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因此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以“培养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标。就“经济法学”这一具体的部门实体法课程而言,作为课堂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服务于法学人才培养中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就知识目标而言,不仅要了解经济法各法律部门的主要法律文件及其规范内容,还要了解这些法律规范背后的法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更要了解社会经济生活实践特别是执法与司法实践中对这些法律规范的运用与解释;就能力目标而言,则通过相关的案例教学,培养与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释问题、论证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着这样的目标定位,本人尝试着在经济法学课程教学中全面引入案例教学的方法,以此寻求改变长期以来国内经济法学教学枯燥乏味与庞杂肤浅的印象。

二、案例教学的展开

1. 问题的发现:类型化案例的搜集与裁判思路矛盾的展开

一直以来,承继大陆法系传统的我国法学教育,往往是从概念、特征的讲解中开始课堂的教学,令学生在被动接受中完成体系化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而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一局面。

例如,在“经济法学”的“经济法总论”部分,经济法主体的内容(经营者、消费者、政府等)完全可以从概念、特征、区别、联系等方面进行讲解,但一者往往难以吸引学生的关注,二者也难以训练学生的法律能力。因此,笔者通过梳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相关的案例,整理出两个裁判结论与思路完全相反的指导性案例,展现给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在郑雪峰、陈国青诉江苏省人民医院一案中,鼓楼区法院认为省人民医院不是经营者,因此该案不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在宜昌市妇幼保健院诉宜昌市工商局一案中,宜昌市两级法院均认为妇幼保健院属于经营者,因此能够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

这两个案件共同的问题在于:公立医疗机构是否属于经营者?通过讨论及分析,有关经济法主体的内容得以渐次展开:司法裁判的分歧在于对经营者营利性特征的不同认识;商法层面的营利性要求;竞争法与消费者法对于经营者营利性要求的区别;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性。

2. 法条的深化:系列案例的积累与新制度的形成

在有关反不正当竞争法或者经济法的教材中,对于不正当竞争经营者的民事赔偿责任,一般都是针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而展开的。该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对此,教材的一般讲解是:“赔偿额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法,即以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为赔偿额。二是拟定法,即以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得的利润为赔偿额。”[1]然而,只要结合法律实践,学生不难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原告无法确定自己的直接损失,或者也无法举证证明、确定被告的侵权所得,那么原告还能获得赔偿额吗?对此,一般的教材往往避而不谈,或者转而讨论该条法律责任规定所存在的缺陷(如没有规定惩罚性赔偿)。

如果我们搜集整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所公布的有关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指导性案例,则会发现大量的案例均使用法院“酌情确定赔偿额”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只要将处理这一赔偿问题的系列案例加以总结梳理,就不难发现司法实务的这一变迁过程与规律:严格适用第20条——没有证据就驳回赔偿的诉讼请求——以商誉损失或广告费用为赔偿额计算依据——借鉴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酌情确定赔偿额[2]。如果向学生讲解或者组织讨论这些案例,则学生们不仅迅速地掌握了司法实践中的制度运作,更能够加深对法律条文、法律漏洞、法律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理解与认识。endprint

3. 制度的比较:中外案例的比较阅读

在经济法学课程体系中,经济法律责任一直是理论研究、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难点,即在传统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宪政责任以外,是否还可能存在着独特的经济法责任形态与形式。而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所规定的“加倍赔偿”被经济法学界诸多教材与学者视为经济法责任的重要形态。无论是从经济法学体系而言,还是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重要制度而言,惩罚性赔偿制度都是课程的重要一项内容。

如果仅从理论学说的介绍与比较而言,自然可以“王海现象”及相关案例为素材,结合《食品安全法》第96条所规定的十倍赔偿制度,针对知假买假者的消费者身份、欺诈的构成、损害的要件、赔偿的基数、赔偿的倍数等展开讲解与讨论。但是,如果能够结合权威性的司法案例,特别是指导案例,对于学生而言,则不仅可以了解司法的最新动态,而且也同样更为直观、深入地了解与研究惩罚性赔偿制度。这两年,最高法院相继发布了两个指导案例,对消法第49条、食品安全法第96条的运用表明了立场。

第17号指导案例的案情是:原告张莉向合力华通公司购买雪佛兰轿车一辆,合同规定该车为新车。3个月后张莉在汽车保养时发现该车在销售1个月前曾进行过维修,故诉至法院索赔。被告辩称车辆曾经维修的信息已在销售时告知原告(并以优惠价格销售)。法院认为被告证据不足采信,认定被告售车时隐瞒了车辆的瑕疵构成欺诈,故判令退车、还款并增加赔偿原告的损失(即车辆购买款)。其裁判要点是:为家庭生活消费需要购买汽车,发生欺诈纠纷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处理;汽车销售者承诺向消费者出售没有使用或维修过的新车,消费者购买后发现系使用或维修过的汽车,销售者不能证明已履行告知义务且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构成销售欺诈,消费者要求销售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加倍赔偿制度,并对美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相应的比较,可以在这一问题的讲解,介绍与该指导案例非常类似的美国宝马公司案比较。

1990年,戈尔医生以4万多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宝马轿车,开了9个月以后才发现该轿车的车盖、车身等都曾经被重新喷过漆,遂以被欺诈为由诉至阿拉巴马州的法院。原来该汽车在从德国厂家运送到美国的过程中因遭酸雨而受损,公司遂予以重新喷漆。但北美宝马公司有一项内部政策,如果重新喷漆或修理汽车的费用不超过该车零售价的3%,则该车仍作为新车销售且不告知零售商。因为该车修理的费用只有600多元即不到3%,故戈尔医生未被告知这一信息,这一行为在阿拉巴马州已构成欺诈。陪审团审理时了解到,该车因重新喷漆而贬值10%即4千美元,北美宝马公司在全美国销售了此类汽车(即修理或重新喷漆的费用未超过零售价的3%故向购买者隐瞒了修理信息)共计983辆(其中阿拉巴马州14辆)。在确认宝马公司的欺诈行为后,陪审团裁决被告支付补偿性赔偿金4千元、惩罚性赔偿金400万元。初审法院确认了这一裁决。在上诉审中,阿拉巴马州最高法院将惩罚性赔偿减为200万,主要原因是认为不能将该州以外的行为计入惩罚性赔偿的计算之中。

该案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后,被认为惩罚性赔偿数额过于巨大而违反了宪法第14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因此被撤销并发回重审。最高法院还在此案中确立了审查惩罚性赔偿数额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受谴责性程度、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的比率、惩罚性赔偿与类似行为的相应处罚的比较。针对第二个要素,最高法院认为,本案的200万元惩罚性赔偿是原告实际损害的500倍,也是该州14名购买此类宝马车消费者全部损失的35倍,显然是惊人的,远远超过了最高法院曾经在1991年Pacific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 v. Haslip案中提出的4:1的比率,也超过了最高法院在1993年TXO Production Corp. v. Alliance Resources Corp.案中提出的不能超过10:1的比率。后来,阿拉巴马州最高法院在重审该案时,将惩罚性赔偿从200万调整为5万元。当然,按照该院Cook大法官的协同意见,应当将惩罚性赔偿金调整为56000元(事实上联邦最高法院在判决中也曾提及这一意见),即该州14起此类宝马汽车欺诈销售案乘以每起4000元的损失。

笔者以为,学生们通过对美国宝马公司案的阅读、分析及与中国案例的比较,相信对于中美两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或许还会产生对相关问题继续予以关注、研究的兴趣。

三、案例教学的制约

应当说,法学教育界已经充分认识到法学院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是将案例与法学原理、法律制度相融合,还是专门开设相关部门法的案例讨论课或案例研习课。但是或许人们最为担心的是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第一,学生有时间或者愿意投入精力课前研读案例吗?第二,我国的法律实践能够提供如此丰富、精彩、经典的案例资源吗?第三,我国当前有理想的案例教材吗?

笔者对第一个问题暂不进行讨论,因为这可能会涉及整个教育体制以及社会制度等一系列前提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就法学院教师而言,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我们是否已经开始了我们的工作。

就第二个问题而言,我以为应当不存在障碍。固然,我国法院系统长期以来存在着司法裁判文书不说理的顽疾,纵使《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所公布的案例,也往往重在事实描述、证据罗列,而对于法律论证过程、裁判理由阐述重视不够。但是,我以为,这个问题目前正在转变。例如,在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诉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将近1万字的篇幅,对该案的四个争议焦点(被告行为是否破坏原告软件及其服务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被告是否损害原告商业信誉与商品声誉、被告是否篡改原告产品并构成不正当竞争、被告的损失赔偿额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证,其中大量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网络产品与服务这一新兴领域的解释、适用等新问题。而最高人民法院在该案的二审判决书中,更是在裁判理由中,对于新型商业模式的竞争法评价、行业自律公约与公认商业道德的关系、技术创新自由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界限等问题作了具体的论述,为互联网时代竞争法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endprint

此外,在我国法院系统重视调研、鼓励法官撰写案例分析的传统下,众多法官特别是案件承办法官将他们对于案例的思考、分析以论文的方式发表于《人民司法》、《法律适用》、《人民法院案例选》、《人民法院报》以及各地法院所编印的各种《某某审判》内部出版物上,从而为我们理解法官裁判思路与裁判理由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而就案例资源而言,随着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ww.court.gov.cn/zgcpwsw)的建立与运作,在北大法宝、法意等商业数据库的多年开发与运营背景下,加上指导案例发布制度的正常化、《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发布的长期传统、《人民法院案例选》的连续数十年的出版,丰富案例的提供在今天已经不再是案例教学的制约因素。

于是,真正制约案例教学深入有效开展的是理想的案例教材,一本全面系统梳理各部门法经典、重要案例并将其有机融入相关课程与知识体系之中的教材。我国的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的恢复,至今也才只有36年,期间学界的研究重点在于法律体系的框架建设与制度设计,法学教育的中心也是原理的传授、知识的讲解;司法的重点则在于解决纠纷与适用法律,对裁判理由的详细阐述、对裁判文书的全面公布尚未成为工作的中心。于是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得对案例的研究未能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更遑论对案例的系统整理。而我国司法制度的特殊性,如法院管辖的级别往往取决于案情重大与标的数额、上诉制度中并不存在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区分,从而使最高法院审理裁判的案件并不必然具有判例价值,而基层法院的案件尽管具有特别重大的判例价值却既无被传播研究的可能性,也不具有法律上的判例地位。尽管《最高法院公报》案例发布制度和近年来推行的指导案例发布制度有助于此种状况的改变,但必然具有太大的偶然性而没有司法制度本身的保障。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在开展案例教学中,我们可能只是随机地获取案例(即便是指导案例或公报案例),或者可能只是在某些规则领域可以找到案例,或者所找到的案例不一定具有教学价值与研究意义,于是这样的案例教学可能只是零散的、个别化的,难以真正实现我们所赋予案例教学的期望。

但制度的约束、基础的薄弱不应为今天法学教育者推卸责任的理由,特别是面对法治建设的迫切需求与法律人才培养的现实呼吁,我们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最为基础的工作开始,发挥法学教育界整体的力量,逐渐地推进这一工作。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开展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真正的案例教学。

四、结论与建议

可以说,对于每一个部门法而言,或者对于每一门法学课程而言,当下的我们不可能指望有一本理想的案例教材作依靠进行案例教学。我们只能依靠自己:一是全面搜集法学界和法学教育界对相关领域问题的案例研究,将其整合为自己的教学内容;二是从自己做起,搜集案例进行系统的研究,将其融合进自己的教学过程。

当然,对于内容庞杂的一门课程而言,个人的能力、精力又是有限的,于是我们只能依靠团体,借助集合的效应与系统的力量,获得超越个体的效果:这就是团队的合作。同一专业的同行,根据各自的基础、兴趣,分别就相关领域的案例进行全面的搜集、遴选、梳理、研究,在分工配合的基础上,成就与美国Cases and Materials类似的中国式案例教材。或许这样的工作不一定具有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下的学术价值与地位,但对于探索中国法学的案例教学、中国法学教材的编写模式,主要是对于提高我国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而言,应当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种明钊主编. 竞争法[M]. 法律出版社1997:350.

[2] 李友根. 论竞争法中的法定赔偿[J]. 中国法学2009(1).

案例中心教学法 篇7

关键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案例中心教学法,肝胆外科

外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新世纪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而现代社会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患者在就诊、救治时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及人体组织器官的保护,使医学临床教学工作的开展遇到很大阻力,不利于医学生的良好成长。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计划,化解医患矛盾,正确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生,我国启用案例中心教学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案例中心教学法(Case Based Leaning,CBL)基于PBL原理发展而来,它既继承了PBL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优点,又克服了PBL在一定程度上与临床实践过程割裂的不足,可以充分激发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实践运用能力[1]。OSCE(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是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缩写,是评估临床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新方式。自1975 年由美国Harden 博士倡导以来[2],OSCE 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为运用,在我校五年制肝胆外科临床实习阶段中,将案例中心教学法(CBL) 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以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病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肝胆外科创新教学模式。这是对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一项有意义的改革,其精髓在于锻炼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取得了积极效果。现将我们的应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2011年1月到6月,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进行临床实习的五年制学生(36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8人,对照组18人。实习组采用案例中心教学法(CBL)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SCE) 培训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1.2 带教方法。

典型病例的选择。根据《外科学》教科书及我院肝胆外科病区病例的实际情况,由在病区实习的五年制学生自行选择教学大纲的规定相关病例,并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制作教案。

教学过程。实习组采用案例中心教学法(CBL)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培训的教学方法,五年制学生肝胆外科病房实习共2周时间,周一:选一名学生根据自己实习病区的情况,从实习所管床位中挑选一个病例,做病史采集和病例总结并制作成PPT,其余学生自己预习相关知识要点。周二:利用中午时间以CBL的形式进行讨论病例,即先以学生汇报及提问病史为主,教师做适当的引导,争取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而后教师根据情况将讨论方向诱导至诊断和治疗方案上;周三:让所有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向上级老师和书本寻求答案;周四:以CBL的形式让学生讨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诊疗方案,教师总结处理流程并讲解相应的诊疗规范,最后提出下一个要讨论的典型病种,让学生去寻找实际病例。以上述整个过程为一轮教学周期。整个教学过程均向各科室的实习学生开放,欢迎其参加。经过外科的教学轮转,每个学生都单独上台做病例的介绍和分析。实习第二周结合OSCE培训。重点培训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环节分为在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上采集病史、模拟器材上的操作和查体等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得分权重后得到该学生的最后培训考核得分。病史采集和查体环节由事先培训的标准化病人( Standard Patient,SP),对学生的问诊内容和问诊技巧进行评分。SP是此环节的惟一评分员,因此是本环节的关键所在[3]。在模拟器材上的操作环节上,将肝胆外科专科技能基本操作进行归类、分项,选择数项有代表性的在模拟器材上进行操作考核。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的培训,明确临床技能操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根据抽签的结果决定考核的内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遵照规范手法在模型上完成该项临床操作。由专业教师按照操作规范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序方法,以教师带教、学生参与临床工作的形式进行。

1.3 评价方法

3个月的临床实习期满后进行考试,考试内容包括4部分。①病史采集、查体和病历书写:重点是否突出,是否抓住疾病的主要情况和诊疗过程,查体是否全面,专科查体是否规范顺序进行,病历书写是否流畅,是否能够全面反映患者患病以来诊治的情况,是否提出合理的诊疗方案;总分100分。②临床病例分析:以肝胆外科常见病为考试题目,包括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诊疗计划、医嘱、处方;总分100。③临床操作技能考试:以肝胆外科常见临床操作项目进行考试,只涉及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包括专科基本操作。总分100。④理论考试以外科学第7版为基础,主要内容为肝胆外科相关章节,主要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内容以临床相关知识为主,包括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总分100。以上考试均由未参加教学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进行考核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史采集、查体和病历书写

两组比较,在抓住病史特点和重点,详细询问疾病的主要情况和诊治过程,查体及专科查体,病史书写,以及是否提出合理的诊治方案方面;结果显示两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P=0.602,实验组vs对照组,考试成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临床病例分析

所有病例均为肝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考核: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诊疗计划,医嘱,处方。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P<0.001,实验组vs对照组,考试成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临床操作技能考试

临床操作技能考试以肝胆外科常见临床操作项目进行考试,只涉及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包括专科基本操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P<0.001,实验组vs对照组,考试成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理论考试

两组比较,对肝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

P=0.397,实验组vs对照组,考试成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肝胆外科CBL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CBL教学案例完全来自临床上的真实病例资料,而非编造出的理想病例。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医学院曾对在全科医学模块中学习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这一调查表明真实病人会真正激发学生对各种学习资源的应用,并对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作出极富想象力的描述[4]。可见CBL采用真实病例的方式,更能引起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也达到了医学教育的认知目标:带来积极的、自我构建的学习,这与现今的建设性学习模式是相吻合的。同时CBL病例准备过程本身也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学习的过程,通过病例的演示,一方面加深了对疾病本身的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模拟了实际临床问题处理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使他们更快适应实际的临床环境,并逐步具备一名合格医生所必须有的综合素质[5]。

3.2 OSCE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更为客观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临床实习生临床能力的评价模式存在着评价方式简单、手段落后,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临床能力,同时在临床教学工作中经常面临病人拒绝向学生提供病史和体格检查,学生的实践机会明显减少,达不到医学教育的目的。在肝胆外科教学中推广应用OSCE,使医学生重视临床基本技能,注重提高实际病例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符合医学生素质培养教育的需要。此外,由于OSCE 具有多站考核,合理、客观和公证的对学生的实习临床能力量化评分,克服了以往考核模式中教师的“人情分”的缺点。

3.3 CBL教学法和OSCE相互促进

我院肝胆外科在平时的实习教学过程中采用CBL结合OSCE,可以发现在平时CBL教学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学生的病史采集能力普遍不足,因此在今后的CBL教学过程中,不光关注学生对实际病例的分析过程,还要注重病例的采集过程。平时的CBL的教学过程实际也是为OSCE 贮备病例的过程,通过CBL教学,让学生熟悉OSCE 的流程以及考核内容,能在实际的OSCE 考核中反映其真实的临床能力。因此,CBL教学法和OSCE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发挥其不同的优势,共同为锻炼学生的临床能力提供科学的手段。

实验组临床技能考核和临床病例分析成绩优于对照组,原因为CBL结合OSCE的教学方法,可以给实习生具体、详细的指导和说明。说明CBL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肝胆外科实习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比较两组病史采集、查体和病历书写和理论考试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别,原因可能由于两组学生均接受相同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过程;CBL在基础理论的提高和病史的询问方面没有相关的内容;因此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以后的教学中,科室应适当增加相关内容,以提高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度[6,7]。

实施CBL教学法结合OSCE 培训对于我院肝胆外科临床实习是首次,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尝试。结果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和较好的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接触这种教学方法,对其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学习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跃军.案例中心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94-95.

[2]马兴国.OSCE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22-1123.

[3]岳静,章汉旺,陈雯,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妇产科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66-67.

[4]Dammers F,Spencer F,Thomas M.在PBL中运用真实病人的价值:医学生的评论[J].J.Med.Educ,2001,35:27-34.

[5]张慕淳,朱继红,孔祥波,等.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泌尿外科实习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9(5):732-734.

[6]贾梦瑞,王平丽,岳俊敏.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4):405-406.

案例中心教学法 篇8

在本次实证法务教学实践过程中共旁听六个真实庭审并且走进法院模拟四个真实庭审, 其中刑事案件包括旁听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手机盗窃案、一般程序审理的工程车辆盗窃案以及模拟审判中陈某某、喻某某贪污受贿案, 通过仔细观摩认真研习本人发现三个案件的审判程序中双方争论以及审判人员关注的往往都集中被告人行为的定罪部分, 而对于量刑部分少有提及, 第一个案件由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对于部分程序予以简化, 其中定罪量刑程序未予分流, 量刑程序过于形式化, “一代而过”; 工程车辆盗窃案以及贪污受贿案中量刑程序相对独立, 但依旧“十分简易”, 检察院在量刑程序时相应出具了量刑建议书, 双方也对量刑事实举证辩论, 法官也予以裁定, 但是量刑程序开始之时被告定罪与否未然可知, 且在量刑程序可能会影响法官对被告的定罪裁定, 因此为了实现庭审实质化, 针对有必要探索适用独立量刑程序。

二、定罪量刑一体化模式

在最新刑诉法出台前, 我国刑事审判均遵循“定罪量刑一体化”模式, 即定罪、量刑统一开展, 二者先后进行, 而且重点在前者, 量刑仅仅是依附性程序, 此种模式有严重的弊端。

第一, “定量一体化”其实更为侧重定罪, 并未实现量刑程序的实质化, “重定罪轻量刑”一方面会导致量刑不公, 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被告人在量刑方面的诸多诉讼权利。在此次实证法务教学实践过程中第一个案件由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对于部分程序予以简化, 其中定罪量刑程序未予分流, 量刑程序过于形式化, “一代而过”, 仅就被告积极退赃、主动认罪等情节予以说明, 并未就此举证辩论, 量刑过程在整个庭审过程中所占比例极其微小, 仅有被告辩护人的几句陈述, 法庭也未对此予以关注。由此可见, 量刑程序一直被程序执行者所忽视, 并未真正实现量刑实质化。

第二, 定罪、量刑所需证据交叉提交引用, 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导法官做不利于被告人的有罪心证, 因为量刑的证据一般是假定被告人有罪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里面所证明事项或者证据本身证明被告由罪轻情节也从侧面印证了被告人犯罪的成立, 两类证据的交叉引用提交会不自然的使法官形成对被告有罪的内心确信, 直到先入为主形成有罪心证的预判, 最终的判决不利于被告人。

第三, 对于给被告人做无罪辩护的辩护人对于被告人某些从轻减轻的量刑情节很难予以举证说明, 因为这定然与之前所做无罪辩护相矛盾, 辩方的两难境地实难被打破, 从而阻碍限制了辩方的诉讼权利, 不利于被告人利益的维护。

三、独立量刑模式的新探索

为改变传统定罪量刑模式的弊端, 真正实现定罪实质化、量刑实质化, 切实维护辩护方在案件量刑方面的话语权利, 在现有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当对我国现有的一体化定罪量刑模式加以改进将量刑程序实质化, 但仍然需要进行程序分流, 只是在此基础之上对于一些特殊案件比如不认罪等实施单独量刑程序。

( 一) 以量刑为主的审判模式

此种审判模式适用于被告人主动承认罪行的刑事案件, 按照最新《司法解释》规定的程序分立, 对主动认罪、不做无罪辩护的, 在审理过程中法庭仅仅针对量刑争议进行, 若是被告主动认罪而且按照《刑事诉讼法》可以以简易程序审理的情节较轻案件, 在审理过程中仅仅针对量刑程序和争议问题进行审理, 这样可以做到审理程序的适度精简, 大大提高案件的审办效率, 实现司法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 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去解决不认罪案件以及其他程序复杂、重大疑难案件。

( 二) 完全独立的量刑程序

被告人认罪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数量较少, 大部分的案件属于不主动认罪、做无罪辩护的案件, 此类案件的审理很容易忽略量刑程序, 或者由于一体化的定罪量刑将辩方逼入两难绝地, 故应当探索独立量刑程序的设置, 将二者完全分离开来, 在确认有罪无罪的基础之上再进入量刑程序, 此种独立量刑程序一方面避免辩方两难尴尬, 另一方面也规避了定罪材料与量刑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对于实现量刑的实质化改革意义重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此种模式会比原本定罪量刑一体的审判模式程序更为繁杂, 降低诉讼效率, 我个人认为在效率与公正冲突之时应当那个首先保证案件公正审理其次才应提高效率, 换个角度讲通过现在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和解以及其他庭审替代性程序的探索适用, 在案件进入庭审之前很多已经被分流, 适用独立量刑程序的案件不占多数, 所以并不会因为设立了独立量刑程序就会导致法院无法承受的负累。

摘要:在华师法硕中心开展实证法务教学实践过程中, 通过体验式、互动式、对抗式模拟庭审教学, 旁听审判, 亲身模拟, 使得参与者身临其境感受法律实务与审判程序, 可谓受益良多,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现有的刑事审判程序缺乏独立的量刑程序, 量刑仅仅是依附于定罪。刑事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 与之对应, 庭审实质化也应包括定罪审理实质化和量刑审理实质化, 但是长久以来量刑程序依附于定罪, 此种审理模式量刑程序由于被定罪程序湮灭并未实现实质化, 因此有必要探索适用独立量刑程序。

关键词:刑事审判实质化,独立量刑程序,“罪刑”程序分流

参考文献

[1]汪海燕.论刑事庭审实质化[J].中国社会科学, 2015 (2) .

[2]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3.54.

三菱电机某培训中心工程案例 篇9

三菱电机某培训中心工程项目, 地处冬季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设计定位为高智能化标准, 要求各个区域能够单独调节温度。同时没有较大面积的机房。建筑外形是跨度较大的L型结构。

三菱电机充分考虑了建筑结构、业主需求, 因此采用的空调系统为三菱电机CITY MULTI“冰焰”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

本项目采用的“冰焰”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制热, 该产品系列在多联空调领域率先引入搭载“气液喷焓”回路的压缩机, 辅以专利制冷剂过冷热交换回路共同解决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制热能力不足的问题。“冰焰”系列首先通过HIC热交换回路 (过冷热交换回路) 可以进一步降低了进入室外机的液态制冷剂温度, 增大了制冷剂过冷度, 从而加大制冷剂从室外的吸热能力。其次, 气液两相制冷剂喷入压缩机的中压部, 补充了室内机的循环制冷剂流量, 确保室内机有足够的制冷剂质量循环量, 使压缩机在极低的外气条件下也能顺利完成制冷剂的压缩过程, 实现机组-15℃外气温度下制热能力无衰减。

室外机的布置

空调系统以使用功能和就近原则进行左右分区、上下分区, 将公共服务区的大堂、活动室、棋牌、会议室、中餐厅、客房、员工用房等进行空调系统分区。这样的分区设计, 既节约了施工管材费用, 又方便业主根据使用时间的不同和功能要求的区别灵活自主的启停各区冷热源设备, 便于运行维护管理, 节能效果显著, 更加避免了由于连接管路过长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室外机能力的衰减。空调室外机放置于建筑连廊、设备层平台等指定位置, 室外机外露无需安装导流风帽, 安装和维修空间也比较充裕, 保证了室外机良好的散热。

室内机的设置

采用合理的送风方式, 以保证良好的使用效果。例如:

挑空的大堂采用天花型暗装式高静压风管机, 送风方式侧送下回, 送风口采用送风有一定风速的射流风口, 以保证气流能顺利吹到人员活动的区域, 大堂入口推拉门设置风幕机, 防止空调房间与室外进行冷热交换, 造成能源的流失。

中餐厅设计了天花型卡式 (四向送风) 室内机, 天花型卡式 (四向送风) 室内机单侧送风距离为4 m, 以此来均匀的布置室内机, 保证送风均匀。

该项目的新风系统采用了三菱电机Lossnay全热交换器。

由于建筑扁平狭长的结构, 为新风的取风提供了便利。全热交换器工作时, 室内排风和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换热器纸质核心时, 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和蒸汽分压差, 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 引起全热交换过程。夏季运行时, 新风从空调排风获得冷量, 同时使新风含湿量降低;冬季运行时, 新风从空调室排风获得热量, 同时被空调室排风加湿。这样, 通过换热芯体的全热换热过程, 回收了排风的能量, 也大大降低了引入新风对空调系统造成的负担, 相对于其他的新风引入方式, 更加节能。

该项目的控制系统采用了三菱电机PAR-30MAAC有线控制器。

为了满足业主对各区域室温的可调要求, 每一功能区域独立控制, 配置1个PAR-30MAAC的有线控制器。三菱电机的该款控制器采用大屏幕水晶面板, 可同步智能控制16台室内机。

北京热力中心公司化改制案例 篇10

一、企业基本概况介绍

1. 自然状况。

北京开拓热力中心前身为北京开发区热力公司。始建于1993年, 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1996年1月10日, 更名为北京开拓热力中心, 现隶属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 为全民所有制独立企业法人单位, 注册资金5000万元。热力中心担负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集中供热的重任, 服务于区内企业、商住、公建、居民等生产、生活用热的需求。后随着开发区规模不断的扩大, 热力中心也不断地发展状大, 由管委会和总公司投资先后组建了二号热源厂、三号热源厂、五号热源厂、七号热源厂, 总供暖面积达826.34万平方米;蒸汽锅炉达25台, 总装机容量为795吨/小时, 高温热水锅炉达26台, 总装机容量为374兆瓦/小时。拥有用户268户 (合同户) ;总管网长度77.79公里, 其中市政干线34.57公里, 高温热水管线2.5公里, 二次水管线2.0公里;代维管网38.72公里。

2. 资产状况。

截止2010年10月31日, 企业资产总额42032.15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原值54847.84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31368.60万元, 流动资产8775.38万元; (负债总额4518.98万元) , 净资产37513.17万元。截止2010年10月30日, 共有出让土地89559.4平方米, 入账价值3171.59万元。

二、改制的目的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规范公司管理体制。

近年来企业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发展壮大, 现有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企业进行公司化改制, 可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 创造有利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的制度基础。同时,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可形成有效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董事会制度, 并理顺董事会、监事和经理层的职责。另外, 随着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的逐步深入, 我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基本完成了企业改制工作, 随之相伴的是一些涉及全民所有制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的日益减少, 这给现存国有企业在遵照执行和实际操作上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 进行公司化改制既是企业内部规范运营的需要, 也是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

2. 发掘投融资渠道, 拓宽资本市场。

为适应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和快速发展的需要, 企业需要改变目前单一国家投资的发展格局, 通过公司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以拓宽公司融资渠道, 扩大企业规模和经营项目。通过投资、参股等形式控制市场份额、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应对一定的经营风险。

3. 公司价值的提升,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作为国家出资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责任。企业现拟变更设立为由总公司单独出资成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争取通过明晰企业产权界限, 帮助企业走出因政企不分制约发展的瓶颈。使广大职工收入提高, 生活水平得以改善, 公司稳步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 通过公司化改制, 推进企业市场化运营。

在理顺公司权属关系和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 逐步实现供热产品价格市场化, 给企业一定的生存空间。减轻开发区多年财政补贴的负担, 逐步减少成本和价格倒挂的差额, 努力成为一家微利型企业;解决由于基础性能源的价格相对低廉, 使开发区内一些企业隐性成本过低的问题。否则, 长此以往, 一方面会不利于同类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扰乱市场正常经营秩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和技术革新, 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三、改制的目标

企业改制的目标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将现在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并要实现改制后企业管理规范化, 依据《公司法》等有关法规, 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并结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规划以及产业政策,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实现三个结合, 即将改制同热力企业市场化运营相结合;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相结合;与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相结合, 最终实现公司的良性运营。

四、改制带给企业的变化

从2010年11月热力中心决定着手进行公司化改制以来, 企业先后从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多方面入手, 对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为企业顺利从全民所有制企业向有限责任公司平稳过渡夯实基础。通过全体员工上下一致努力, 企业在经营效益、管理水平、节约成本等许多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健全了产权清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明确了各管理层级和管理权限和职责。即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界定清楚, 从体制上保证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和权力。通过建立所有者委托代理结构, 逐步减少行政干预, 增强各层次代理之间的约束性, 实现一元化代理, 使代理者之间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在此基础上, 热力中心还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 强调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 为促进热力中心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进党的建设和工团工作, 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效。热力中心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使广大员工逐步树立起现代管理理念, 强化风险意识。目前热力中心上下呈现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经营管理顺畅有序、职工面貌蓬勃向上、队伍稳定、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的良好局面。

2. 发掘投融资渠道, 拓宽资本市场,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1年, 热力中心通过向银行贷款、自筹资金等方式, 不断拓宽资本市场, 扩大经营规模, 开拓供热市场。与博大东方房地产合作, 为天津武清“天和城”1000万平方米项目提供供热服务, 目前天津公司已完成了工商注册、供热项目的选址、供热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等工作, 供暖配套工程也在全面进行。此外, 与北京金地兴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就大兴黄村新城北区16#地供热项目签订合作协议, 为金地仰山项目提供供热服务。同时, 热力中心还先后接手了十余家大热力用户, 截止2011年10月中旬已新增供热面积736538.86㎡;另外, X17、X31供热工程项目全面完工, 周边区城供热也将正式进行, 届时公司供热面积达9052417.25㎡, 与2010年供热面积822.5万平方米相比, 增加了10.1%。

3. 在公司内部大胆推进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体系, 提升管理效率。

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体系是一套强化事前的引导管理, 减少事后的纠错处置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目前国内外知名企业大都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体系, 以减少经营管理中的风险,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热力中心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 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进内部控制体系。通过企业内控体系一年的运行, 热力中心在制度建设、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在成本管理、流程控制、内部管理、技术节能、安全测评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公司改制的完成, 热力中心的内控体系建设紧跟总公司发展节奏不断进行修订和和调整, 特别是在理顺流程、防范投融资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保障了企业的市场运营工作的进行。

4. 初步建立了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和成本管理体系。

2011年初制定了企业的预算管理计划、成本控制计划, 并分解到了各部门和基层单位, 成立了相关管理委员会, 加大了对成本和预算的管理和控制, 年中还结合各部门、基层单位预算完成情况对预算指标及时进行了调整, 提高了企业的预算和成本管理水平。

5. 建立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 提高整体工作绩效。

2011年初, 初步建立了企业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 从定量、定性两个维度, 任务绩效、周边绩效两大方面对公司的十个职能部门进行季度绩效考核。以职能部门关键绩效指标库为考核标准, 将重点工作、月度工作计划、部门责任、临时追加工作等工作任务分解量化, 按阶段、分层级逐项进行。目前, 已进行了三个季度的绩效考核, 通过考核及时发现了企业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展状况, 了解工作完成质量, 及时纠正和改进了部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并为今年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绩效管理摸索了经验, 打好了基础。

6. 全力推进对居民小区换热站的改造工作, 消

除安全隐患、降低能耗, 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率。2011年度, 对辖区的7个老旧小区换热站进行了改造, 消除了安全隐患, 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降低了能耗, 减少了噪音污染, 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截止2011年10月, 用户服务报修24小时及时处理率、事故处理及时率、调度指令准确及时率及执行调度指令准确及时率均为100%, 顾客满意度有了大幅的提升。

7. 倡导精细化管理, 推行优质服务。

企业2011年全面倡导精细化管理, 通过明确收费职责、细化业务流程、调整收费周期、升级收费系统、加强内部监督等方面举措, 全面提升中心服务水平。同时, 热力中心严格执行用户计量仪表巡查制度, 及时发现用户的故障表、确认故障时间及故障期用气量, 以保证准确地核定仪表故障期间的用气量;加强对用户采暖面积的审核, 保证采暖用蒸汽营业收入和高温热水营业收入真实、完整、准确。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19, 168.64万元升至2011年的27060万元, 同比增长7891.36万元。

五、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1. 供热企业的定位与市场化运营的矛盾。众所

周知, 供热行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公司, 是一项民生工程, 事关社会和谐与稳定, 多年以来, 供热企业一直承担着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责任, 其社会公益性要求企业不能以追求利润为前提。而这与一般意义的企业的本质特征是相互冲突的。因为, 从经济学角度理解, 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 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基本特证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这一特征要求下, 追求利润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可是对于供热企业而言, 一面是保障民生, 一面是企业生存发展, 在此双重角色下, 企业很难找准定位。换句话说, 就是企业要承担生产原料、人工成本不断的上涨和保障民生、公益性服务的双重压力, 所以, 目前绝大多数供热企业都处于利润负增长的阶段, 依靠政府财政补贴维持企业生存。如果这一现状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那么, 即使企业在扩大市场、加强管理、技术创新、科技节能等方面下再大的力气, 也不会有很大成效。甚至许多企业会陷入越生产亏损越严重的怪圈。因此, 对企业属性给予明确界定才是根本, 供热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企业实体, 还是以公益为目的企业实体;如果要盈利企业, 那么利润空间有多大?如果是公益企业, 那么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是怎样的?这些都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给予明确的界定。

2. 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后诉求增加带给供热企业的经营风险。

案例教学法探源 篇11

关键词:案例法;科学主义;苏格拉底式方法;法律思维

案例教学法作为美国法学教育标志性的教学手段,日渐扩展到工商管理等相关学科,具有极大的光环。但对于欲采用该种教学方式的国内高校而言,案例教学法本身面貌的澄清实为首要任务。本文对美国案例法的起源及作法进行展示,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借鉴做好铺垫。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对于误解的澄清

作为一种完整、可借鉴的教学方法,案例法起源于哈佛大学。像欧洲传统大学一样,自1634年获得特许令后的两百年间,哈佛大学都围绕宗教开设课程,甚至法律的教学也不例外。转变来自于1869年查尔斯·艾略特被任命为校长,在此之前,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教授。艾略特引荐兰戴尔为哈佛法学院的院长,而案例法一般认为是兰戴尔的创新。在我国语境下,对于案例法容易产生某些自以为是的定性,结合哈佛大学案例法的发展历程,将案例法的一些特质分析如下:

1.案例法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与进化论

在哲学基础上,案例法更接近于欧洲大陆的理性哲学。艾略特认为并不需要借助于上帝,通过科学方法,人类可以掌握不断增长的知识。这决定了他对高等教育的信念,即在高等教育中将人类的知识进行分类,而任何种类的知识在大学都可以传授。长达40年的哈佛大学校长任期间,艾略特将学科的基础只建立在“真实”之上,对于法律而言,最为真实的材质无疑是“案例”。艾略特依据其哲学观点选择教师组建大学,正是因为观点一致,曾经的校友兰戴尔才被聘为教师。

在案例法建立后,兰戴尔曾明确表达了他的“科学方法”:首先,法律是科学;其次,关于那门科学所有可得到的材料都包含在印刷好的书本中……如果它是科学,少有争议的是它是最伟大也最困难的科学。作为科学的法学也适用进化论,“作为科学的法律包括了一定的原理与规则,而每一种规则都经过了漫长的阶段才达到现在的状态;换言之,数个世纪以来通过许多的案例,它在生长、扩张。”正是基于科学主义、理性主义与进化论,案例被引入法学教育,并成为关注的中心。

2.案例法是学院派的产物

人们很容易将案例法与实践教学相连,并认为这是由于英美法系强势司法体系的影响。但案例法在诞生之初与法律实践并没有直接关联,甚至还刻意回避实践的影响。

决定案例法学院色彩的事实至少有两个:一是兰戴尔在选择教师时所坚持的反实践标准,“有资格教法律的人不必要有在律师事务所工作、与人打交道、对案例进行讨论的经历”。该种标准首先体现在詹姆斯·巴尔·埃姆斯的聘用上,因为埃姆斯基本没有法律实践经验。艾略特高度评价了埃姆斯的非实践背景,“这将是我国职业组织自设立以来最具有深远影响的变化之一”,埃姆斯的任命是成功的,正是他将案例法变成了现实。二是法律职业界对案例法的态度。在一开始,法律职业界对案例法持反对意见,反对的原因较为复杂,但根本的隔阂在于案例法一开始就是在学校里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职业界提供的可行方案。职业律师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广泛地、盲目地阅读各种案例”,而在结果上,“它使得年轻律师太爱诉讼而不对其当事人有任何的限制”。

3.案例法适用于本科教学

美国法学教育所适用的学历层次也经历了发展,并非一开始就是适用于研究生阶段。在兰戴尔1870年开设判例法时,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只能算是本科层次的教学,虽然法学教育的时间逐渐在延长,从1年延长到2~3年,但这仍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兰戴尔努力将法学教育建设成为大学后教育,即学生已经获得学士学位后才接受法学教育,最终在1919年,法学院的学生在入学时必须都有学士学位,而这时案例法已基本成形,并正在美国高校间传播。

4.案例法的教学规模

一般认为,案例法是适合于小班教学的贵族方法,但至少在其创立之际,案例法所取得的效果恰恰相反。在兰戴尔时代,法学院的财政一般是自收自支,财务状态直接决定了教师的人数与教学条件,这和经营企业的道理完全一样。案例法的出现为兰戴尔解决了师生比的问题。与案例法相对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也是一直以来在哈佛所使用的方法,但因为传承自学徒制,所以讲授法限制了授课规模。案例法则完全抛开了历史的羁绊,令人吃惊的是案例法使得教学班级的规模扩大到“学术报告厅的规模”,一名教授可以负责75名学生。而哈佛法学院通过案例法的采纳实现了财政上的盈余,这真是案例法意外的收获了。

二、案例教学法的界定

一直以来,因为我们自身的习惯与传统,我们将教学方法与课堂紧密相连,认为课堂是教学方法展示的舞台。这种习惯思路对于美国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法至少是狭隘的。

案例教学法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讨论,而是对学习法律的一种整体方法的命名。案例法其实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课前的预习环节。案例教学法与大陆法系教学方法最大差异之处可能不在课堂,而在于课前环节。英美法系的案例有两大特征:一是渊源久远,堆积如山,并且案例还在不断的产生;二是英美法系的判决书长于论理,每个法官都要发表各自的意见。为了给自己的判决找根据,就要从头说起,这决定了判决书普遍较长。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案例法的实施要倚重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否则课堂教学无法展开。

为了直观展示阅读量的大小,我们引用一名中国留学生的叙述,“光是(公司法)案例的casebook就有A4纸1421页,所需用的法规一书就有A4纸1725页,第三本是今年最新的补充案例有100页”,“公司法的阅读量是最大的,如果某天只读30页大家就喜形于色觉得是最少的”。

在兰戴尔运用案例法时,这种案例教科书并不存在,他自己不得不编辑合同法的案例书。到了现代,英美法中各主题的案例都已汇编成书,但因为最新案例的出现及教师与教科书关注重点的不同,教师补充发放阅读材料仍属经常。

阅读重要案例的摘要,理清案情与争论点,必要时需要阅读判决书的全文,这导致学生课前预习的工作量相当大,同时也保证了课堂讨论有的放矢。

二是课堂的苏格拉底式方法。苏格拉底式方法也称为问答法,形象地展示了课堂通过师生的问答而推进的场景。“福克斯先生,请你讲述培尼诉凯尔案的事实。”1870年的合同法第一次上课,兰戴尔用这个问题开启了案例法的大门,带来了法学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变革。

在案例法课堂上,教师将对已布置阅读的案例进行提问,这可以判断学生是否阅读了相关的案例,对

案例中的争论点是否明了,对通过一系列案例所反映出的规则变迁是否清晰。而提供学习的案例往往是美国法上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标志了法律规则的转折,对案件的处理充满争议也就毫不为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提问、反问,课堂讨论会自然进入到讨论、辩论的阶段。

事实上,兰戴尔一开始并没有设计课堂开展的全部细节,他具有的是一种理念和实现的想法。苏格拉底法与案例法的结盟随即发生,并内化为案例法的特征。因此,案例法的课堂呈现出以对话为主,由教师主持,包括提问、反问、陈述、辩驳等形式。

一般而言,课后作业的主要内容就是下一次课所需阅读的材料,这样课程就成为循环的体系。另外,案例法课堂也会补充小组讨论以分析特别案件。

这种教学方法与讲授制的显著差别在于:(1)它要求学生花上所有的时间面对原始材料,而这些材料经常使用晦涩或含糊的语言写就;(2)一场典型的美国法律课堂是有关案件含义的对话,而不是教师直接的讲演。对于我国的教学而言,印象深刻的是课前阅读,“案例教学法与苏格拉底问答法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课前充分的阅读量。充分的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所需要的细节,对于其他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

较之于我国很多学科也引入的案例教学,兰戴尔在哈佛所创建的案例法之所以能享有此名,在于案例的地位。在传统的讲授法中,案例处于配角的地位,其作用仅限于解释相应的原理、规则;而在案例法中,案例处在主角的位置,所有的规则、原理都体现在案例中。除了案例,并没有所谓单独的原理。

三、案例教学法的发展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兰戴尔推行案例法是从失败开始。当兰戴尔在哈佛首开案例法教学时,他的学生并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没有积极性去回答他的提问,相反学生觉得学不到东西,担心能否按时毕业。在兰戴尔第一个学期的合同法课堂上,学生不断减少,最后通过考试的只有7个学生。这个时候是校长艾略特支持了兰戴尔,随着兰戴尔的坚持,案例法慢慢赢得学生。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案例法的课堂互动更为积极。到1890年,案例法在哈佛取得了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根基。从这个时候开始,哈佛的做法对其他学校构成了示范效应,案例法成为法学教育学院化的检验标准,学习并采用案例法的学校越来越多。到1914年,案例法可以说在美国的法学院中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面对案例法有点莫名其妙的成功,雷蒂奇博士评论道:美国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法对法学教育目的与本质的认识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在案例教学法的内部,发展一直在延续。兰戴尔从法律的进化论出发,意图借助案例展示法律中的原则,而不是枯燥地讲述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兰戴尔自己所实施的案例法很快发生了某种调整,虽然这并非刻意为之。因为案例来自于法院,对法院为何作出相应判决的兴趣成为课程的一个中心。真正对案例法带来决定性影响的是埃姆斯,他将案例法向法律推理转换。较之兰戴尔编年体式地讲授案例,捕捉案例中所呈现的规则之流,埃姆斯1875年编撰《侵权法案例》就包含了不同的风格,在埃姆斯的理想中,案例不仅仅是规则,更重要的是法律结果是如何得出的,这关系到法律推理,而只有熟悉法律推理的法律人士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考察英国普通法体系最伟大的法官的意见,可以更好地了解什么是法律推理。这比单纯学习某州的法律更可能获得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从知识论到方法论的转变,可以视为案例法内核的重要转变,这奠定了后来案例法的基本面貌,并构成案例法成功的重要理由。

伴随案例法成功的是一直不断的质疑和案例法自身的调适。案例法在自身的道路上也有发展,如培育了对于程序的重视,甚至与后来的法律现实主义运动有精神相通的地方。但另一方面,案例法中作为课堂组织的苏格拉底式方法逐渐在调整。事实上,从埃姆斯的教材来看,已经包含了同传统讲授法结合的可能。案例法在今天的美国法学教育中一般适用于第一年的基础课程,如合同法、侵权法,并且辅之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这提高了案例法的教学成本。案例法的课堂教学已经有与传统讲授法结合的表象,“一些法学教授修改了‘苏格拉底问答法,取而代之以更柔和的交流方式或完全放弃这种做法,而用一个更直接的演讲形式。”原因在于:(1)两大法系融合。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融合从实体法到程序法,并必然影响到法律教学。(2)美国本身制定法的增多。采用讲授的方式更适应制定法,如税法、统一商法典。(3)法学研究的进展。美国的法学研究已相当成熟,研究方法呈现跨学科的特征,这导致在教学上完全采用案例法无法满足展示科研成果的要求,例如在反垄断法与公司法中对经济方法的借用。(4)全球化的要求。现代接受法学教育者并不仅仅期待在英美国家从事法律业务,全球法律市场正在形成,而讲授法更适合于传授如此广泛的知识。

四、案例教学法的检讨:成功与质疑

案例教学法自哈佛大学的兰戴尔创立以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美国法学教育的标志。其成功的原因可归纳为:

一是与时代及教育潮流合拍。案例法将法律作为单独研究的客体,遵循进化律,这符合了19世纪末期科学主义思潮。同时案例法将法律规律客观化,使得法律成为独立而自足的学科,这使得建立在严格学科分离基础上的现代大学可以接纳法学。

二是美国判例法的特征。虽然案例法并不起源于判例法,但两者内在的联系仍支持了案例法的成功。英美的判决书都长于论理,并完全公开,这些客观材料构成了案例法的坚实基础。并且作为判例法,美国法的机理一直埋藏在判例中,判例的整理需求促进了案例法的设立与成长。

三是案例法的灵活性。案例法并非建立在一套规范文本下的操作指南,它更多地类似于某种大纲指引,这给了案例法较大的灵活性。案例法与苏格拉底式教学方式的结合、案例法课堂的自由与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都有助于案例法的成功。

四是对学生素质的促进。贯穿案例法始终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教给学生方法比较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案例法依赖学生的自觉学习与思考,并在与他人的辩论中明晰法律的规则,甚至是法律的本质。“当他们获得分析和综合能力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获得了法律究竟是什么的知识。”

另外,美国法学院精英教授的实践保障了案例法的成功。当然,案例法的成功也具有某些非理性的因素,如案例法教学所具有的戏剧化效果,哈佛大学地位对案例法示范效应形成的正面作用。

案例法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质疑与检讨。在某种意义上,案例法的成功之处也是其让人质疑之处:

一是案例法与自然法的脱节。今日美国法律职业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有学者归纳了三种困境:职业作风的急剧下降、公众印象的垂直下落、职业人士自身不满与功能失调的上升。这种状况与案例法有密切关联。案例法的科学主义将上帝与自然法请出了课堂,缺失了精神支持而只相信科学的法律人士“对职业不施加任何的限制,对法治也无任何的坚持”。

二是源自案例法自身的不足。案例法毫无疑问是倾向于微观的方法,而这种特性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就是学生的学习进展缓慢,而且学生对法律的全局及完整的法律历史变迁缺乏把握。案例法所带来的在案件的事实与论证中打转,也很容易担上“兴诉”的罪名,一直以来就有观点谴责案例法将学习者导向喜爱诉讼。

三是案例法对学生的要求。案例法一直被认为适合于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案例法要求学生自觉学习及主动参与讨论,并发表完整、有效的观点,案例法确实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此而言,案例法的普遍适用性值得讨论。

作为案例法的“升级版”——法律诊所教育在美国正方兴未艾,以弥补案例法的不足和退却后的空缺。案例法的未来必定还将围绕着理论教育还是职业培训的主题而争论,可以设想,理想的法学教育应该是案例法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例自我中心的心理咨询案例 篇12

该服刑人员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入狱, 40 岁, 没有工作。后来因和一亲戚为小事有争执, 遂趁该亲戚睡熟之际将其杀死。该犯因和小组服刑人员多次吵架被扣分, 申请调监区。

二、咨询过程和措施

( 一) 对该犯心理的评估与诊断

1. 心理状态评估

该犯情绪不稳定, 易激惹。与监区罪犯相处不良, 因口角发生纠纷。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该犯症状、郭念锋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以及许又新评定心理问题的三维度,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3. 诊断依据

( 1) 心理方面: 该犯就是因冲动杀人被判入狱。该犯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在家, 文化水平低, 影响着她对事物好坏对错进行判断的能力和道德发展能力。但该犯在诚实性方面表现较好, 能够如实陈述反映自己做过的事情, 不会刻意隐瞒或狡辩以推卸责任。

( 2) 社会因素方面: 该犯因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的欠缺, 导致社会化水平低, 不能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因小事违反法律, 锒铛入狱; 服刑期间, 不能按规定遵守服刑人员行为规范, 多次违规被扣分。而且, 该犯没有工作经历, 一直闲居在家看小孩, 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 缺乏社会适应技能, 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不知如何应付与他人的冲突。

( 二) 确定咨询目标如下

克服冲动的性格, 把握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使该犯能够遵守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 理智地处理与其他服刑人员的冲突。进而加强该犯对改造生活的适应, 稳定改造情绪。在咨询人员的帮助下, 完成“再社会化”, 为出狱后重新融入社会作准备。

( 三) 对该犯咨询应用的理论原理与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 从而矫正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认为, 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 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在该案例中, 求助者认为“自我中心”和“别人跟我吵就要吵回给他们”等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导致求助者做出了错误的行为。所以, 咨询员想要帮助求助者重新构建认知结构, 向她提供有效的方法克服错误的认知, 建立新的适应性行为。

三、对该犯的咨询过程如下

( 一) 用认知方法矫治不良认知

在该案例中, 求助者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所以, 咨询员想要帮助求助者重新构建认知结构, 向她提供有效的方法克服错误的认知, 建立新的适应性的行为。

通过谈话, 了解该犯多次与她犯吵架原因。发现张犯在认知方面犯有“自我中心”的错误, 觉得别人做什么事都是在针对她, 表现出来的就是疑心很重。在之后的咨询中, 开始从认知方面对张犯冲动行为及错误认知进行矫治。首先, 让张犯认识到, 在监狱内改造, 这种简单粗暴的应付方式的错误。告诉其有问题要向干警反映, 让干警帮忙, 调解其与同改之间的矛盾。其次, 对张犯“自我中心”的认知错误进行矫正。通过比较的方法, 让该犯看到她犯面对同样的情境的正常反应, 引导张犯自我察觉自己的不当行为反应, 并认识到此种行为的现实性后果。在此基础上, 向张犯推荐一些简单易行的缓解冲动行为的方法。

( 二) 塑造新的行为模式

通过对该犯违纪行为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发现该犯对侵害与惩罚的关系认识很狭隘, 认为惩罚方式上的简单、绝对的对应才是公平的, 例如: 别人骂自己了, 就要骂回别人; 别人有错在先, 自己就可以实施报复等。所以, 才导致该犯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始终不深刻。且该犯因为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 导致沟通能力较差, 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时, 不会用说理等方法化解, 只想到用暴力报复。处理问题简单粗暴, 以暴制暴, 用他人身体上的痛苦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痛苦的情况。对此, 咨询员运用行为主义理论, 帮助该犯塑造新行为。为了给该犯创造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 给其选择了较能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能控制自己情绪的犯人作为其互监组。这样, 利用外部榜样的示范作用, 使该犯耳濡目染, 学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反应。并且注意强化理论的应用, 每当该犯有进步的表现时, 干警就及时对其进行鼓励, 帮其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 三) “内热外冷”处理激动情绪

由于该犯做事不计后果, 并且扣分对该犯的约束作用较小, 反而会使其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所以, 争取监区干警的配合, 在该犯情绪激动时, 采取“冷处理”的措施。给其冷静激动情绪的时间, 之后再教育, 使其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

( 四) 辅助外围环境的调整

调换生产车间和小组, 使其远离不良外部刺激。该犯在最初的生产车间和其他的服刑人员一直不和, 矛盾较深。监区考虑给其换个环境改造, 将其调动另外的生产车间, 新的生产环境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减少引起该犯疑心的诱因, 缓解不良情绪, 避免导致更多的违纪行为。

四、咨询后的成效

咨询对于该犯改变“自我中心”的认知方式和疑心重的心理特点取得较好效果。对该犯的表现进行追踪, 该犯多疑的心理有好转, 冲动的性格有所克制, 和她犯吵架的事情也较前少有发生。

摘要:本案例针对的是一个因自我中心导致疑心重、性格冲动的罪犯。通过对来访者描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其专管警察及该犯的改造表现进行访问调查, 经过分析, 作出诊断, 确定来访者为一般心理问题, 属于认知问题。在与来访者进行沟通协商后, 确定了咨询方案。经过咨询及后期跟踪, 认为来访者在认知及行为方式方面得到了改善, 咨询效果良好。

上一篇:情感理解下一篇:电视散文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