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变革

2024-06-14

教学方法变革(精选12篇)

教学方法变革 篇1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生本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愈发深入。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师本色彩严重,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教师应该努力变革英语课堂教学,以“变”求发展,以“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变革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全面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推进教学进步与发展。

一、立足实际,变革课堂导入,调动学习激情

受应试教育影响,以往的课堂导入多以复习旧知为主。重复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多大的激情。为此,教师要立足这一教学实际,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变革课堂导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从而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7中的《Unit 4Public transport》这一单元时,笔者结合学生的兴趣变革课堂导入设计,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公共交通”是这一单元的主题内容,地铁、轻轨、公共汽车等都是主要的公共交通。在教学中,单纯地呈现这些公共交通不足以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此,笔者为学生展现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交通工具“巴铁”(模型车图片),让学生一睹为快。“巴铁”有两大称号,即“空中奔跑的巴士”和“陆地空客”,学生对具有如此称号的“巴铁”非常感兴趣。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互动讨论:What’s your first impression of this new public transport?What’s the advantage of this new public transport?由此,学生开始兴奋地讨论交流了起来,英语课堂也愈发活跃起来。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最新的时事消息,以新鲜的交通工具“巴铁”将学生带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投入课堂学习,导入效果非常好。

二、立足实际,变革教学模式,突出生本主体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对教学效果都具有重大影响。传统被动灌输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课堂。为此,教师要立足实际,变革教学模式,有效突出生本主体。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体验教学模式等。

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9中的《Unit 4Behind beliefs》这一单元时,笔者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与信仰相关,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笔者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1.What is a mosque used for?What are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a mosque?Do you know any fa⁃mous mosques in China?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Taoism?What isthe belief behind Taoism?What does“yinyang”mean?

3. Although there are so many beliefs or reli-gions,do you think that the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通过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间可以交换思维、交换观点,学习效果也更好。而教师既可以参与合作讨论,也可以指点引导。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三、立足实际,变革评价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不可忽视。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到评价中。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为英语教师,要立足实际,变革课堂评价方式,从而全面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9中的《Unit 4Behind beliefs》这一单元时,笔者变革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笔者运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改评价内容,采用了两种评价方式,一是组内互评,二是教师评价。组内互评主要是小组内的成员进行相互评价。小组成员可以从组内成员是否主动参与表达、是否学会倾听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价,如“She is very active.And she shares opinions with us.”等等。通过组内互动评价,小组成员可以深入了解自己,从而有所改进和提高。在组内互评结束后,教师再对每一个小组进行评价,可以从组内的合作交流氛围、组内是否相互帮助、学习成果等多方面进行点评。教师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尽量挖掘每一个小组做得好的地方,加以赞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

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师生都能够参与到评价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的参与激情也明显提高。

总之,只有主动变革教学,才能求得发展与出路。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优化课堂变革时,需要立足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等,全面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从而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改善。

教学方法变革 篇2

国本中学教研片区数学、英语学科优质课复赛在甘宁初中成功举行

11月4——5日,以“变革课堂教学”为主题的万州国本中学教研片区数学、英语学科优质课复赛在矗立于著名诗人何其芳故居旁的甘宁初中举行。区教科所向明放、何宏太老师,片区各校校长、带队领导及20名赛课选手、14名评委参加本次活动。

11月4日,阳光灿烂,赛课活动在甘宁初中精心筹备下紧张有序开展。8点整赛课选手现场抽签排序准备赛课。8点10分片区副主任国本中学张凤云副校长主持召开了评委、选手会议。强调了评委评分原则、细则;规定了选手参赛原则、纪律。9点整正式开展学科竞赛。在活动中,20名选手都能依“标”扣“本”,教学目标准确合理;都能用精炼的语言揭示知识点和传授学习方法,教学手段百花齐放,充分体现课堂变革精神。数学赛课课题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选手都能从生活现象引入,从实验入手,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揭示规律。英语赛课课题是《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选手都能抓住知识点有效引导,使全体学生“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积极回答问题。11月5日经过选手紧张角逐,评委公正评分,最后国本中学何才芬,甘宁初中苟秀花、郭村初中江峡荣获英语组一等奖;武陵中学夏娥、燕山初中袁月月、甘宁初中张梦红荣获数学组一等奖。

大赛结束后分别由片区英语中心教研组长王川红,数学中心教研组长袁月月主持了学科评课探究活动。会上各位评委点评每位选手的优缺点,交流了新的教学思想观点。在评委、选手、听课教师的砥砺中,达到了以赛课为平台,进一步优化教师课堂结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好效果。最后教科所向明放、何宏太老师强调:变革课堂教学的研究要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片区教研相结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要讲实效,重落实,提质量;不要耍花头,讲形式,走过场。

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不仅增进了国本中学教研片区兄弟学校的友谊,更好促进城乡手牵手均衡发展,资源共享,而且进一步推动了片区课堂教学变革,提升了片区教育教学教研水平。

万州国本中学教研片区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变革之途径 篇3

一、合作、交流之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多维交流的过程.首先,组织小范围交流.由于学习程度不一,让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在小组中自行消化,而把能引起共鸣或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保留下来.在此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然后,组织大范围交流.经小范围讨论后提出问题,大多数已经非常接近重、难点.此时,教师应立即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并尽量让组与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直接对话、交流、碰撞,取长补短,自我发展.教师恰当的引导成为合作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合作交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参与中获得有关学生的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个别指导与对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答疑,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总结.

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之途径

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独特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对于符合规律性的、更加简单、便捷的解题方法要在课堂上深入分析和讲解,要提倡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并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能获得更大的创新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发散性思维的充分运用,只有运用多角度的观察和实践,才能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数学教学的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在解决一道数学问题后,可以把所运用的解题思路和应用原理科学地运用到其他问题当中去,提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使得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也是灵活的、多样的.提倡多样化的解题思路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见解与学生们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符合规律的,并对合理之处提出表扬,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不符合规律的要及时提出意见与建议,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其次,数学教师要层层设疑.在数学教学中,要多运用一些疑问,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不同的见解;在运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后,要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看是否有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思路.

三、多元化评价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要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要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对《生活中的图形》一章的学习评价可分几个方面进行: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在家折叠与展开图形的情况(可由学生评比);小组讨论时的发言;书面测试;作业情况;以及同老师的谈话等.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从评价中,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在评价中,学习交际.给别人提出意见时,能用礼貌、委婉的方式提出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可以营造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总之,运用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使用评价时,应该多表扬.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教师要找到闪光点来表扬;对于接受快的学生,不应该因为他一直表现好而忽视表扬.这样使每个孩子都享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快乐中不断发展,不断成长.

总之,数学教学方法变革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教师只要用真心,用爱心,用充满睿智与创新的生命激情,去研究数学教学,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数学教学就一定能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教学方式的变革 篇4

故事讲述

著名作家刘绍棠在《老师领进门》一文中深情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田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特别, 他能将教学的全部内容巧妙地编成一个个故事。刘绍棠先生在田老师的门下学习四年, 听了上千个故事。也正是这些故事在刘先生的心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成就其成为作家。

如今, 站在语文教学的讲台上, 有时候, 我也会顺口讲几个故事给孩子们过过瘾。

有一年, 新学期的第一课讲的就是刘绍棠先生写的《老师领进门》, 只是换了个题目《师恩难忘》。于是我就想有意为之, 将讲故事纳入到我的日常教学中, 作为正式的学习内容。基于这样几点考虑:其一, 上这课时, 孩子们对刘先生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作为老师, 当然不能视而不见, 虽然我不能与田老师一拼, 但心向往之还是力所能及的;其二, 想让孩子们也“品尝”到刘绍棠儿时在课堂上的那段美好的故事时光;其三, 正好五年级语文学习有一个新任务, 学着写读书笔记, 希望能够通过故事吸引孩子们从当今的声光影像中抽出几缕余光去关注方块字, 再生出或深或浅的体悟;其四, 不断督促自己能够像讲故事一般上语文课。就这样, 一直坚持至今。

阅读鉴赏

阅读与表达, 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两件传家宝。其中,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原点, 语文素养形成的根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学习的引路人, 理应借助美文共赏、好书共享、范文品读、分享阅读等方式努力点燃孩子们阅读的火苗。孩子们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

美文共赏。文质兼美的文章, 极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引发审美的冲动, 在快乐阅读中亲近语文, 靠近母语。

美文进课堂有多种方式:可以将平时师生在阅读中发现的美文引入课堂, 美美地朗读、品析;可以美读教材中的名家名作, 如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描写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二泉映月》、映子的《爱如茉莉》、孙友田的《月光启蒙》等;还可以随文拓展, 学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 可以读一读她的《寄小读者》, 学《海伦·凯勒》, 不妨读一读她的世界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好书共享。国际教育界一项研究成果显示, 在中小学生读写能力发展方面, 新西兰名列榜首。其成功的诀窍之一便是引导学生阅读“大本子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也有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仅靠一些零星的阅读显然无法完成阅读任务, 阅读整本的书才能确保学生的阅读量。实践证明, 阅读整本书的优势是多维的, 它既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生字词, 又能够积累更多的词汇, 更重要的是, 这样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和情感背景。

对于篇幅较长的书, 应少些限制和规定, 多些趣味和引荐。趣味性浓、故事性强的书, 不妨选择一个特点介绍;文字优美的书籍, 可以激情诵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书籍, 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未知的知识, 使新书的清香迅速弥漫于学生的心田。

范文品读。这里的“范文”指师生的优秀作文。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我理想的语文老师是这样的:他有一身的书卷气, 也许不一定能够出大作, 但是他有文学素养, 经常浸润在书香中, 经常能用自己的妙笔绵绵不断地写出生活的美文, 经常会向孩子们推荐一些作品, 推荐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 带着孩子们欣赏一些教材以外的美文, 甚至停下课来, 拿出自己新近发表的文学作品, 或者学生发表的习作与学生一起分享品味……榜样的力量确实强大, 尤其是身边的榜样!每每我或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自己的作品时, 孩子们就格外投入!

分享阅读。它与上面讲的“美文共赏”和“范文品读”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前者更多的是面向全体, 侧重精读, 而分享阅读则更多的是面向个体, 侧重于博览, 注重内心体验, 情感交流, 具有更强的互动性, 阅读的对象和场地更趋灵活和自由, 是对群体阅读的积极补充。分享阅读有同伴分享、师生分享、亲子阅读、虚拟分享、专业分享、作家分享等诸多形式, 有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语文素养。

用笔思维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只说不练的课堂是不行的。哪怕写一个词、一个字, 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就养成了用笔思维的习惯。这样的学生, 思维更加严密, 更为全面。如果学生即兴地说, 其思维常常停留在一个层次, 所以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用笔思维的习惯。”由此我想到写作。作家几乎全部是用笔思维, 当思维与笔结成亲家, 便有了根基。有了根基, 可以思得远, 想得深, 可以逻辑严密, 情感细腻, 可以在思维的疆场上纵横驰骋。

将思维与笔结合起来, 我认为, 写日记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写日记是语文教育的突破口。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问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小时候几乎不怎么说话, 为什么如今有这么好的口才”时, 于丹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那就是从小就写日记, 与文字对话, 一直写到今天。周国平的一篇文章叫《写日记的习惯》。周先生说, 不论在什么场合, 只要是面对着青年学生, 我经常提的一个建议就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有四大好处:第一, 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第二, 日记是灵魂的密室;第三, 日记是忠实的朋友;第四, 日记是作家的摇篮。但是, 如果将写日记当作一种任务的话, 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写日记的种种好处。所以周先生强调, 要得到这些好处, 必须遵守三个条件:一是坚持, 二是认真, 三是句句都写真心话。

以我的实践来看, 让学生真正爱上写日记, 教师要做的就是用示范 (教师写日记) 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 用一个学生的优秀日记和日记的写作指导来促使更多学生写出真实的日记。

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篇5

学习评价

在学习小组中开展新教学组织形式读书报告会,告诉大家他所知道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其特点如何。答:

一、个别教学

这是最为古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典型形态是私塾教育,其根本特征是 “一对一(或几)”,个性化,能够充分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充分照顾到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其根本特征。

二、班级授课制

这是现代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当代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对象与焦点,其根本特征是“一对多”,即一名教师在课堂内同时对多名学生进行施教。

在我国古代的“分斋教学” 是班级授课制的最先形态,如北宋胡瑗的“分斋教学法”,东林书院的“讲会制度” 等。

1、“分斋教学”

北宋胡瑗主持湖州州学时,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主要学习儒家经义,“治事斋”则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术等学科,学生可选择其中一科为主修,另选一科为副修。在“分斋教学”的基础上,胡瑗还实行了“分组教学”,他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和各自基础把学生分组,讲课前先由学生自习,然后由教师召集讨论。讨论的方式或由学生各述所学,教师从旁指点,提示纲要;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当大家解答完后,教师小结;或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2、“讲会制度”

“书院讲会”开始兴起,其中,东林书院的讲会较为典型,它定期举行,每年一次大会,每月一次小会,各三日,推选一个人为主持,讲学内容主要为《四书》,讲授时,与会者“各虚怀以听”,讲授结束,相互讨论,会间还相互诗歌唱和,成为明清书院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历史回溯与当前反思》)。

3、我国清朝的京师同文馆首倡西方式的班级授课制 在西方,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班级授课制”。

后来出现了“分团教学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课堂授课制度的变体形式。

三、复式教学与现场教学

这是两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

1、复式教学

同单式教学(即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合成一班,在一个教室内由一位教师教学)相对。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对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同时组织其他年级的学生自学或做作业,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

特点:

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由于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因而备课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复杂的要求。

2、现场教学

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

特点:

 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 使教学丰富多彩。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完本节后,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答:教学组织形式是联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与方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日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来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特征之一。

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是当代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核心内容。当代教学改革实际上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改进与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合一。

2、教学组织形式的三个微观组成单元是什么?

答:

1、“班”(组)常常被视为教学的基本人员组成单位,班内包括小组和个人等,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既可以在固定的一个班内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在变动的班内(如走读)开展教学活动。

2、“课” 它是教学活动的具体构成形态,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单元,“课”是师生共同栖身其中的教学活动时空。

教学方法变革 篇6

关键词:变革;传统教学;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34-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创新才有进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改革开放,创新教育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当前,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在教学领域正在着力推进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内容结构、从教学方法模式到考试评价制度的全方位改革创新。由于教学模式是一种概括化了的理论(或理念)构架和教学行为模式,是沟通理论(或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突出的中介性、操作性、导向性等基本特性。因而,随着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受上述几方面制约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同时也严重地制约着其它几方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影响到改革的整体效益。为此,根据课改精神,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着力创建符合课改精神的新的教学模式,为实现教学创新开辟新的途径,找到新的突破口。

一、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创新,是新一轮课改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以全面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推动了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进程;而教学创新,特别是人才模式的创新又是整个基础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培育创新人才的基本策略和途径。为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比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更加明确地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颖、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新一轮课改对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的要求是很具体、很高的。

二、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学提出的新挑战

在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的时代,世界的竞争日益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体现为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知识在数量上的迅速膨胀、知识老化周期的缩短、知识在结构上的综合化以及知识在传播方式上的数字化等特征的出现,都对现行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现代教学要担负起新的使命,确立起新的理念,加快培养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人才。这就必须变革传统落后而又普遍盛行的“注入型”教学模式,把知识技能的传承过程同时变成引导学生感悟知识形成过程、教会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过程。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要求的:“按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三、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创新,是根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新途径

《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这就是说,好的教育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素养,而不当的教育则可能构成对创新的打击与窒息。为什么教育具有培育创新精神和压抑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呢?这是因为,它在传递知识之时可能制造框框,在训练思维之时可能赶跑灵感,在注重全体之时可能忽视个性,在讲究规范之时可能压抑自由……双重力量常常相伴而生。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就要最大限度地强化教育的正面力量,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扼制它的负面作用。

慕课引发的教学方法变革研究 篇7

关键词:慕课,变革,教法,学法

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变革,使得很多学生以打开电脑看慕课代替了阅读传统教科书。慕课带来的是阅读习惯的变革、学习习惯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教学习惯的变革。慕课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网各络技术使得教学在空间、时间上实现最大限度的无限的延展。传统的教学理念离不开的重要工具就是教科书。

1 慕课概述

1.1 慕课的含义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 大规模 ),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 ;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 开放 ),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 ;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 在线 ),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 ;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1.2 慕课的兴起与发展

慕课作为一种在线精品课程通过网络传输的形式被认为是于2011年秋天正式风行。美国将2012年称为是“慕课元年”。2013年慕课在中国内地正式风行。同时慕课平台的供应商也纷纷崛起,与名校联合,开始进行慕课飞速发展的新时期。

1.3 慕课的技术研究

慕课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飞速发展,并迅速风靡呢?有哪些技术支持呢?纠其原因,离不开信息化持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随着3G网络的普遍,4G网络的兴起,全球的网络技术进入到了飞速发展阶段,带宽已经不能成为网络传输的障碍。云技术、云存储使得网络的存储能力变得不可估量。由此,引发了慕课课程的开发。

学者郭英剑曾说,慕课发展离不开“三名”,所谓的三名就是要有名校、名师、名课。也就是名校的名师们讲一门名课录制成视频,通这慕课平台,公开发布,就形成了慕课。

2 慕课引发的学法变革

慕课的发展也将对学生如何学习、怎样有效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过去的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聆听主讲教授授课,而现在则可以在网上搜寻众多的网络课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再从头听到尾,而是可以跳过自己已掌握的内容,重复播放难懂或还没有掌握的部分。而且目前很多网络课程不仅能自动回复学习者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提问提供相应的帮助。

慕课的广泛流行,使人们在认识到技术、网络在教育上的重要性以及快捷便利之处的同时,将会更加依赖技术,也会出现更多基于网络的学习方法。比如有些学校将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结合起来,已经出现了被称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即要求学生在家或课下观看网络视频课程,完成相应的学习项目,课堂上则主要与教师进行互动,解决在线与离线时所遇到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但其效果远好于传统教学。据圣何塞州立大学与教育在线(ed X)在2012年秋季的测验发现,这种新教学方法将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仅有的55% 的通过率提高到了91%。

3 慕课引发的教法变革

当前,随着慕课在高校的广泛流行,很多教师都面对着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如果所授课程学生们能够在网络上看到一流院校名牌教授的慕课,那么学生对于我们的课堂就会存在诸多挑剔。或者他们干脆认为没有必要在酷暑或严寒的日子里顶风冒雪的来到我们的课堂里面学习。完全可以宅在寝室,坐在电脑前随时打开电脑看名家们的课程。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不可回避,基于此,教师的教学也需要随之调整。比如说,一些院校里已经开始尝试,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网络完成规定部分的学习。学生们可以选择喜欢的知名教授跟踪学习。教师的课堂时间用于答疑、解惑,以提高教学效果。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如同在名校里接受最一流的教授的讲解,再由助教认真的指导,可以说无形中使本门课程的授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然,开放式的学习未必是各院校都愿意接受的。很多院校当前已经开始尝试自己录制慕课。毕竟对于教学来说,不一定是名校的教学质量就一定是高超的,教授们虽然知识渊博,但未必教学就一定是一流的。再者各专业有着实际的特点,有些课程未必是适应本校本专业的。因此,很多院校看到了慕课的优势与特点。积极引导教师们建立自信,将自己的课堂录制下来,打造精品课程慕课。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工作内容也有着不同。传统的教学教师只要自己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就可以了。如今,教师像导演一下,在授课前要考虑到学生的状态,教师的状态,甚至要与摄像人员沟通角度、声音、光线问题。而课程的设计也必须是精练、经典的,基于此,开发一门课程的慕课绝非是一个人的工作,已经变成了一个教学团队的整体工作了。

慕课正在改变的着教师的教,同时也改变着教师的课后反思过程。传统的教学,教师课后会根据课堂的感觉进行课后反思,但是在慕课课堂当中,教师可以观看学生的课堂反映,这种观察会比课堂上的观察更细致更准确,有利于教师更清楚的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学生的接受状态。同时,慕课是一种公开传播的课程,学生、专家、同行都可以品头论足,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促进与帮助。

4 结论

思维的可视, 教学的变革 篇8

人的思维, 可以触摸, 可以看见吗?见到我这样的提问, 你会不会说我是异想天开呢?但是, 思维的可视化其实早已被提出。有专家提出:思维可视化 (Thinking visualization) 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 (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 呈现出来, 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

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技术主要包括两类:图示技术 (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等) 及生成图示的软件技术 (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 Mind、Sharemind、XMIND、Linux、Mindv、imindmap等) 。随着“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其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越来越深入。比如, 在商业领域出现的“可视化思考”会议;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在科研领域出现的“思维可视化研究”等。

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和日本关西大学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应用可视化思维工具,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实验研究 (Project for Enhancing Thinking Ability, 简称PETA) ,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让学生思维清晰可见, 各种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真正实现了思维的可视化。为此, 本期专题, 我们邀请来主持此项目的专家、参与实验的学校的领导、参与教师, 请他们谈谈切身体会, 让我们真实感受可视化思维工具为教学带来的变革。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 篇9

上世纪九十年代, 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重在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将知识剁碎传授给学生, 学生不用太多思考直接接受, 是“填鸭式”教学。教学时, 第一课时一般都是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识字解词、再读课文、了解文意、理清段落、概括段意。第二课时开始是对学生上节课所学进行巩固摸底, 然后精读课文, 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接着进行相关的巩固练习, 最后完成作业。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基本都是老师在细致全面地讲解, 学生在下面认真听做笔记, 很少有动脑参与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学生基础知识扎实, 适合考试, 坏处是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其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模式互动性不强。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注重学生的共性, 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课上, 教师灌输性地传播知识, 机械性地要求学生掌握, 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设计了教学的问题和答案, 仅仅照本宣科地教会学生掌握这些问题的答案, 而没有鼓励学生主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难以真正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仅仅是一纸空文。学生思维难以发散, 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有限, 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 新的教学方法就像春笋一样探出了尝试的头, 一片春意盎然。主旨是找到一个更有效的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方法。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派语文老师不远千里听课取经。最有代表性的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模式, 分别是“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和“韵语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师少讲、学生主体。我尝试运用辽宁省丹东市试行的“韵语语文教学方法。

韵语教学注重的是教师少讲,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主体。我试行的是中年级的教学, 采用整体阅读法。第一课时, 第一步以看图或讲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并交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要求, 提前把重点与要求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读, 并指出重点是什么需要达到哪些要求的第二步, 教学新课 (一) 粗读课文, 了解大意。教师先入为主范读课文, 然后学生粗读课文, 不认识的字先不读,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中主要讲了什么?读完分组练习说一说主要内容。最后教师根据汇报总结主要内容, 并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有所了解。 (二) 细读课文, 学习字词。首先, 学生再读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 自己通过动手查字典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 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汇报, 扫清了粗读时不认识的字和不能理解的词。其次, 指名朗读课文, 了解掌握情况。 (三熟读课文, 理解内容。1.学生连贯地把课文读几遍, 因学生本身的情况自己掌握次数。2.指名朗读, 指导长句中的停顿。3.教师指导读, 要读熟。4.提问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开头写了什么, 中间写了什么, 结尾写了什么。然后用“课文主要写了———, 开头写了———, 中间写了———, 最后写了———”这种模式汇报。经过训练, 学生井然有序, 积极地投入到思考中, 教师不讲太多, 只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任务,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忙得不亦乐乎, 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成果离不开老师平时的努力和付出。学生汇报完后, 再朗读课文, 进一步体会感情。“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又用多种方式抓住了重点词句指导朗读。最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感受, 作者表达了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开始时的任务是复述课文, 练习背诵 (部分或全篇因文章要求而定) , 接下来完成课堂作业, 回答课后问题, 抄写巩固字词句等。

课堂紧张而有序, 没有学生会因为无事可做而东张西望教师话不多, 但达到了教学要求。一篇课文学下来读了十遍左右, 全班学生基本都会读了, 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多读、读熟是学习整篇课文的根本, 所以韵语教学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整堂课都在读。如果在学生还不会读的情况下讲解课文, 就一定徒劳。韵语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说和写, 加强复述、背诵, 能仿写的就仿写, 不能仿写的就背诵, 加强语言积累。这样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还为写作打下了基础。韵语教学的主题中心就是以读为主, 多读少讲, 以读代讲, 读说写紧密结合。要动口、动手、动脑, 不要一问一答式的教师与几个学生对话, 要让每一个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主动有效学习。

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变革 篇10

一、要对学生做探索意识的引导

教师要通过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培养探索意识, 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分析数学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常识开展一些数学小活动, 比如在小学课堂上讲到圆锥表面积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圆锥体让学生们进行研究, 然后给学生们准备简单的材料和剪刀,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制作圆锥, 通过制作圆锥学生可以受到很大的启发。教师要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 比如其中一位同学没有用尺子, 所以制作出来的圆锥形状比较特别, 教师就可以以这位同学作为榜样, 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开拓思维, 掌握数学教学知识。

二、要突出课本表达的思想,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现代小学教学理念中, 教师不能单单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估标准, 要注重学生对实际中数学知识的探索, 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在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 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以自身行为去引导学生, 比如在在教学“分米和厘米”时, 教师可以在布置的作业中让学生用规定的工具进行测量, 教师也可以组织同学们一起去进行测量与计算, 通过简单的测量让学生掌握实际转换方法。

三、课堂教学要融入情趣化

1. 学习有趣味的数学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活泼爱动的阶段, 而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抽象, 学生很难理解, 教师就必须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制定教学策略, 采用穿插图片、讲故事、演讲直播的方式进行教学, 让数学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上看到数学内容, 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 在有情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师不仅要对数学内容进行创新, 还要积极开展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 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要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惧怕心理, 教师要走下讲台, 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让学生将自己当作朋友, 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游戏, 比如找朋友、对口令等,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 可以开展剪纸、画画、数学小实验等活动, 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 在游戏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开展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数学游戏, 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予表扬, 这样就可以刺激学生参加游戏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教学知识,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要对小学数学的改革有所反思

1. 强调评估不应只是“向”学生实施的, 而是应该“为”学生实施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增加评估阶段, 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了一种评估, 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 在数学教学告一段落时, 教师要对该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详细分析, 比如学生对待同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方法就会有所不同, 这也能看出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应该承担哪些学习责任, 对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实施与学生有多大关系, 教师必须要适度把握, 要能够将评估程序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要将评估程序变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强调影响深远的评估必须和要求教师达到的目标联系在一起

所谓“影响深远的评估”, 是指国家标准成绩考试以及各州、各部门和各地方的学生成绩考试。由于各地区的教学水平和设施差异, 教师也要结合当地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正确引导学生逐步推进, 同时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要鼓励教师开展数学教学评估,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强调多种评估形式对于评价学生数学理解水平的重要性

通常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评估形式的创新, 可以以收集代表作、小组研究课题、书面解答问题的形式开展, 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要求家长参与到学生学习考核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提供相关信息, 给予学生一定压力, 创造适当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综上所述,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过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要注重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着重培养, 要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要建立教学评估体系, 教师要提升自己教学水平, 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近些年, 国家加大教育力度, 各地中小学校都进行改革。本文着重阐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及方法,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林财发.做整数的建筑师——浅谈小学数学中小数的教学方法[J].内蒙古教育, 2014 (16)

[2]张园媛.小学数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例谈[J].新课程 (小学) , 2013 (11)

紧抓质量核心 引领教学变革 篇11

“构建适于改革的生态环境”,确实如此。课改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活动,需要一支肯吃苦、敢拼搏的教师队伍。瓜埠镇教师历来不缺吃苦精神,教师很注意自己的教学名声。为此我在瓜埠镇积极引导教师推广“合作、拼搏、奉献”这三种精神。集体备课、学科协调、级部整合、后勤保障、学校管理,无不体现出合作、拼搏、奉献意识,从而形成一只有力的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和精干的教师队伍。

第二、 推广本校教师成功经验,竞争进取

“教育教学改革应基于校本情境”“教育教学模式应该遵循自下而上的构建原则”。我们既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模式,更注意和本校的实际相结合。注重大力发掘本校成功教师的成功经验,并在学科组内推广。瓜埠镇中的数学组特色是及时巩固所学,抓实反馈环节,整个教研组形成了成功的模式,从评价手册、补充习题中精选题目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并有纠错本,长期的训练取得了实效;语文组狠抓课堂效率,注重学生语文思维习惯的培养,改变了语文教师又辛苦又收效低的局面,现在镇中语文教师教学既轻松又有成效。两个学科年年获得区中考先进学科奖。其他学科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根据学科实际,积极推行这两个学科的做法。

“好的教育教学模式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仅仅为了少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纵观现在流行的“先学后教”“讲学稿”等等各种教学模式,课改的形式无外乎抓住预习、上课、反馈三个主要环节。我们因此根据学校的成功经验,对所有学科提出集体备课的要求,以研讨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为主,以人人能上出优质课为目标,备课组成员积极商讨课堂教法,讨论每一节课怎么上才更好为内容,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青春魅力、中年教师的丰富经验、老教师的细致耐心等长处,认真抓好学习的三个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三、 育才育人并举,各得其所

中国古话说:“先成人后成才。”其实人格教育并不能脱离于才学教育,否则空洞的说教永无成效。只有在具体的知识、才艺学习活动中培养高尚的情操,才有实际效果。教育教学改革不能只关注课内,功夫更在课外。素质教育的精髓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单是智育。“一切为了学生”,因此瓜埠镇各学校努力发掘所有学生的潜能。会器乐的、有体育特长的、爱看书的都尽力培养,在日常的训练中培养团队意识、争先意识、互助意识。学校正努力将育人育才并举,让每个学生都有某一方面的成就感,“不让任何人成为角落中的人”。迄今为止各个学校学生分别在读书比赛、区级田径比赛、篮球赛、秋枫杯器乐比赛、书画比赛等等比赛中获奖;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操作电脑,他们拥有的搜寻资料、制作网页等技能受到了高一级学校教师的赞扬。瓜埠镇学校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在校内都能学到知识,习得一技之长,成为优秀公民。“磨刀不误砍柴工,”校园生活丰富,促使学生爱校,进而爱学习,自然就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民间教学变革中的“知识教化” 篇12

教学方式不论如何变革, 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无法绕开, 即如何对待知识。最初的知识是具有教化功能的, 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论断, 鲜明地凸显了知识的成人功能。进入近代以后, 随着科技理性的彰显, 知识逐渐异化为生活之外的东西, 它剥离了人生的意义, 成为凌驾于人的发展之上的客观存在。无论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宣言, 还是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追问, 都把知识推向了人的发展的对立面, 发现知识、占有知识成了教学的主要目的, 人的发展退居其次。这种程序颠倒的教学, 成了束缚人心灵的桎梏, 人的自由和智慧被遮蔽隐而不发。在这种知识观的影响下, 教师总是戴着知识权威的面具, 而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并没有形成积极的人际交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教育生活被简化为一种知识学习, 而精神的发展则处于自发状态。这种失去教化功能的教学, 其实已经背离了教学的本真。对于这种现象, 雅斯贝尔斯曾有深刻的论述: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如果人要想从感性生活转入精神生活, 那他就必须学习和获知, 但就启发智慧和寻找精神之根而言, 所有的学习和知识对他来说却是次要的。

当前在民间教学变革过程中, 教学的这种功能正在回归, 无论是“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还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或是“少教多学、教学合一”, 都凸显了学生立场, 学生的发展成为了教学的着眼点。当然, 强调学生的发展并不是否定知识的重要价值, 因为人的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它需要一定的载体, 这个载体就是知识, 即人的发展要通过知识的学习与获取来实现。教学不仅是在“教知”, 同时也是在“教人”, 教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整体生命性的人。在当前的民间教学方式变革中, 教师们已经意识到知识的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只有这样, 知识的学习对于个人来说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知识才在个体的生活中是生生不息的“活”的知识, 是“生活的知识”即“生活的智慧”。

上一篇:广域一体化保护下一篇:北方住宅交往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