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施方法

2024-10-02

教学实施方法(共12篇)

教学实施方法 篇1

在教学中, 我们要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巧用数学模型, 进行有效教学;注重算理分析, 培养逻辑推理意识;同时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潜力, 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现有效教学.下面, 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技术教学, 能突破空间、时间、抽象、微观、宏观的限制, 能把语言、文字、声音、符号、图像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开拓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兴趣, 具有合理、概括、完整、持久、操作简便性等特点,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有效地把教学内容转变:枯燥化为生动, 抽象变具体, 静态变动态, 从而达到化难为易.

例如, 在教学直线与平面的垂直的判定时, 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运用一支箭由上而下垂直落在半平面上, 此时, 再配合音乐, 相应的平面上出现了无数条红色的线, 通过平面的水平旋转, 让学生观察箭与平面内的红色线的位置特点.之后, 另一支箭斜插在平面上, 平面上有许多蓝色的线, 在通过平面的水平旋转, 再让学生分析这两种情形下箭与平面内线的位置特点.先从感性上认识线面垂直的特征, 再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定义, 这样他们对定义中“任意”两字理解方能深刻, 不易忘记.

二、注重算理分析, 培养逻辑推理意识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 要不断渗透算理分析, 让学生感受算法的思想, 同时, 应该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逐一归纳、逻辑推理的过程.另外, 使学生通过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学习, 真正体会到算法价值.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 让学生了解算法的含义, 一定要分步走, 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算理之后逐步进行, 使学生进一步理清算法的思路, 优化所提出的算法, 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意识.

例如, 在教学算法时笔者提出问题:给出一个判断点P是否在直线y=x-1上的算法.

解:第一步:将点P (x0, y0) 的坐标带入直线y=x-1的解析式.

第二步:若等式成立, 则输出点P (x0, y0) 在直线y=x-1上, 若等式不成立, 则输出点P (x0, y0) 不在直线y=x-1上.

笔者这样设计, 目的是让学生在对算法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认识的基础上, 逐步学会逻辑推理以及掌握归纳算法的特性.

三、巧用开放问题, 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探索开放性教学,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是历史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而以往的教学, 绝大多数研究问题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并能给学生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 促进学生去探究创新.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巧妙设计开放问题, 使学生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 拓宽学生的思路, 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 同时,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发展.

例如, 在高三复习时, 笔者设计这样的问题:今年某机床厂年初用98万元购进一台数控机床, 并立即投入生产使用, 计划第一年维修、保养费用12万元, 从第二年开始, 每年所需维修、保养费用比上一年增加4万元, 该机床使用后, 每年的总收入为50万元.设使用x年后数控机床的盈利额为y万元.

(1) 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y =-2x2+40x-98)

(2) 使用若干年后, 对机床的处理方案有两种:

①当年平均盈利额达到最大值时, 以30万元价格处理该机床;

②当盈利额达到最大值时, 以12万元价格处理该机床.

问用哪种方案处理较为合算?请说明你的理由.

笔者告诉学生本例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也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性问题, 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第 (1) 题, 学生很快得到结果.对于第 (2) 题, 应启发学生抓住函数关系之后, 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很快得出下列解法:

当且仅当即x=7时, 等号成立.

∴使用7年后, 年平均盈利额达到最大值, 工厂共获利12×7+30=114万元.

(ii) y=-2x2+40x-98=-2 (x-10) 2+102,

当x=10时, ymax=102.

故使用10年后, 盈利额达到最大值, 工厂共获利102+12=114万元.

四、巧用数学模型, 进行有效教学

所谓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 (用字母、数学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像、框图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怎样发掘教材内容潜在的数学模型思想方法, 并在教学中有效运用, 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 在教学中, 要适当地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方法, 不仅使数学问题形象化, 还要易于学生理解, 并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思维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 在教学函数时, 笔者设计这样问题情境:建筑一个容积为10000 m3, 深为8 m的长方体蓄水池, 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是a元, 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5a元, 求总造价y元表示为底的一边长为x米的函数式, 并写出该函数的定义域.

笔者引导学生分析:此题背景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造价问题, 问题是怎样把这一应用题抽象为数学模型.首先, 我们要预先设出变量x, y, 并指出把总价y表示为底的一边长为x的函数 (可适当提示, 关键是建立函数模型) , 同时, 再引导学生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对函数问题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经过学生的分析, 很快得出解题方法.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认知特点, 创设多元问题情境, 运用多元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 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实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之目的.

教学实施方法 篇2

漫画现已经越来越受少儿们的喜欢了,少儿们在生活当中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漫画了,随着漫画在少儿当中的迅速流行,随之而来的就是学校怎样去开展少儿漫画的教学?这是我们越来越要思考的问题了.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六种少儿漫画教学实施的方法

1.以趣激趣、以趣促情

儿漫画教学中,不但要利用好少儿漫画自身的兴趣优势,更要通过“听、看、说、画、评、演漫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以转化成持久而稳定的情感态度。一幅漫画,以讲“笑话”的形式给学生欣赏(听漫画),让学生自己看(看漫画)、自己说(说漫画)、再随手画上几笔或让学生自己创作(画漫画),自己评(评漫画),或把漫画中的主人公替换成该班的学生进行模仿表演(演漫画)等等。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欣赏、评议少儿创作的漫画作品或者教师提供的漫画作品,可以只是口头评价,也可以写观画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的看法、观点。这样,同一幅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愉悦的环境中口语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创新思维得以发展。总之,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鼓励评价中的“百家争鸣”,整个过程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延续,情感态度得以升华。

2.掌握“语言”、探索学法

达尔文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为此,漫画创作应“授之以渔”,即:师生共同探索出漫画的基本规则、基本语言、以及漫画创作的基本方法,以打好漫画学习的基础。在漫画教学中,通过摸索确立了“探索学法,缩小目标、突出重点、多举实例”的教学思路。

3.挖掘作品内涵,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学习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美术学习应以“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据此再联系“素质教育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精神而确定了:在少

儿漫画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漫画欣赏课的教学,以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育人功能,从而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一代新人。

4.精心呵护、尝试创作

(1)立足“身边”、构思草图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在一起”,因此,确立了:以身边的事为题材编“笑话”草图进行漫画构思以解决漫画创作的关键。漫画就好比相声、小品,漫画是无声的相声、小品。除具有歌颂、讽刺功能的漫画外,还有只是逗人发笑的幽默画,漫画创作构思是关键,如何进行漫画构思?怎样的构思才能“出乎人们的意料”?怎样才能产生出幽默的内容?这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即要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琐事,保护自己的“突发奇想”,随时记录平时的“灵感突现”,并做到“三勤”:一是勤观察;二是勤记录;三是勤思考。构思过程中可以自己构思,也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你一言我一语给予帮助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请求老师给予指导或者建议,以求寻得更好构思与构图。

(2)挖掘成功、完善作品

成功教育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性,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因而尽可能发现和挖掘孩子作品中的细小的成功之处,然后逐步完善,直到出作品是少儿漫画创作的又一关键。学生有了构思草图教师应给予精心呵护,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起来,让学生进行讨论,找出成功的地方,或者由老师细心体会学生的草图,肯定成功的地方,指出不足的地方,引导学生加以修改、完善。在此过程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构思,要树立一幅画总有其优点的观点,应该千方百计找出学生的构思草图中在选材、构思、立意、造型等方面的成功之处、合理之处,哪怕是细微的,也应该指出来,给予肯定、表扬,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构思、大胆想象并表现,必要时给予指出帮助、提出参考建议,直到完成具有幽默内容的初步草图,最后修改定稿完成漫画创作。

5.鼓励求异、培养创新

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因此,“创造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被看作艺术和艺术教育的一种最高追求”。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

情不是我们办不到,而是我们想不到,即从小没有培养创新意识,这影响了我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就谈不上有创新能力,因此,不敢创新、不愿创新、不会创新,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少儿漫画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少儿漫画所特有的培养创新素质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从而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在构思时要求学生不一定按常规或逻辑推理的方式构思,而更需要“打破常规”求“反常”,“标新立异”巧构思

6.沟通联系、扩大战果

(1)加强学科联系

进行少儿漫画教学还可以进行多学科之间联系的尝试。首先,可以把少儿漫画教学与思想品德课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漫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不知不觉地在欢声笑语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其次,可以通过少儿漫画本身的“对话”形式精心设计人物对话、组织语言的练习,或者根据少儿漫画看图写话的练习(材料作文的一种),以加强少儿漫画与语文等社会科学的联系。

(2)促成兴趣迁移

“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少儿漫画创作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进行兴趣迁移,即利用学生对少儿漫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数等其他学科的成绩。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学生因某事取得成功而带来自尊、自信、自豪感,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并取得同样的成功”。学生的漫画作品完成后,对好的作品在班上予以表扬,定期搞画展,自办小报发表,或将优秀的作品推荐给报刊给予发表,或参加漫画比赛等。学生获得成功后,学漫画兴趣更浓,并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作为老师不要就此打住,可以尝试和语、数等其他学科教师取得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兴趣迁移,从而提高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成绩。这样,学习漫画不但不影响语、数等学科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推动作用,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初中数学分组教学的实施方法 篇3

一、做好分组教学准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数学分组教学时,首先需要合理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相互督促。在分组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能力水平、学习特点、家庭环境、兴趣特长等,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原则进行分组。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如下几点:①每组总体实力相当,以保证公平;②建立民主制度,规范学生行为;③提高评价透明度,学生互相监督;④强化奖励机制,构建小组或个人奖,在期中与期末予以适当奖励。

其次,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小组凝聚力。通过分组及实施奖励机制,可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中等生若想超过优秀生,差等生若想超过中等生均是较难的,这就易于形成两极分化现象。因此,在划分小组时,教师应重视小组整体成绩。换而言之,本组的优秀生应与其他小组的优秀生竞争,本组中等生与其他小组中等生竞争,而差等生则和差等生比较,这样学生才有更接近的学习目标,唤起学生学习动机与动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使其为本组成绩而努力,从而提高小组凝聚力。

另外,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组员感情。在小组评比中,考查的是集体成绩,不能只是一两名组员学习成绩好,每位组员均应努力,以战胜对手。在学习过程中,优秀生也有其不足之处,而差生也有着其闪光点,可为本组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可激发中等生与差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树立数学学习信心。同时,教师需要强化学生责任感,使其意识到学习是个人之事。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展开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联系实际生活,指导学生运用知识。教师可用某些需要合作才可完成的生活实例,使其自我实践,学会自我认识,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体验到合作的力量,从而积极融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组员感情。

二、有效开展分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做好分组准备后,教师在课堂上则可灵活而有序地进行分组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注意教师引导。在分组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在新知学习时,教师对学生须予以适当指导,以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并呈现相关的感性材料,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学《二次函数》时,教师可让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一篱笆长60m,将其围成一矩形场地,①如果矩形长是10米,其面积是多少?②如果矩形长是15米或20米时,其面积分别为多少?③若矩形长为L,其面积是S,请写出L与S之间的关系式,它们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于是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中。

第二,把握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考虑学生身心特点,设计阶梯式教学目标,在提出任务后,可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独立发现与探究问题,得到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铺垫。基于学生自主探究上,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利用轮流提问方式,组员说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组长总结问题,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而后组长归纳出组内难以处理的难题,以便组际交流与解决。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须要巡视指导,适时点拨与提示,让学生自主释疑解惑,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如学习《图形的相似》时,教师可提出问题:①△ABC放大后可得到△A1B1C1,这两个图形相似吗?其对应角、对应比有何关系?说明理由。②你们是否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相似正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

第三,加强组际交流。当组内交流后,则可展开组际讨论。课堂上,教师可先让小组交流较为成熟的一组阐述本组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而后其他小组加以评价、质疑与补充,接着依次进行。这样,让学生在组际讨论中,加深对知识与问题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须要适时指导、释疑、评价,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

第四,注意练习评定。当知识教学完之后,教师可布置课内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要提前精设习题,由内容的不同侧面与层次来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如教学完《反比例函数》后,教师可设计达标检测题、变式题、思考题、创新题等。学生可单独完成达标检测题、变式题,然后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题、创新题等,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同时,利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学生自评、生生与师生互评等,以解决课堂练习,实现快速反馈,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同时,在教师的鼓励与肯定下,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 篇4

关键词:中职,美术,创新教学

众所周知,中职美术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体会。在中职美术传统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只停留在浅显的层面,美术教学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因此,只有不断地创新中职美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满足现代中职美术教育教学的需求。

一、引导与互动,实现美术教学的平等对话

引导与互动,可以更好地实现中职美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美术教学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中职美术教学的有效课堂。这也是实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前提和保证。

所以,通过引导和互动,改变中职生对美术学习的认知结构,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得他们在一种平等对话中学会畅所欲言。比如,对于一些美术作品的理解标准都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个体在面对相同的艺术作品时,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应引导学生去积极阐述自己的感悟,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化答案来影响学生的看法,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实践与探索,激发美术教学的求知欲望

与其他学科不同,中职美术教学会开展较多的实践活动,这些美术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也乐于参加这些实践活动,能够更容易在实践与探索中得到满足,提升中职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成为中职美术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各种美术实践与探索活动,才能让自己的美术学习充满想象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当中。由此可见,针对于中职美术教育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摆脱美术课堂的空间限制,鼓励他们参与一些实践实习活动,以期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求艺术的灵感。不定期举行一些不同主题的美术比赛,为学生张扬各自的艺术特性搭建平台,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艺术修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多变与新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

学生所具有的创造创新能力,决定着他们能否胜任未来的艺术设计工作,与此同时,创新发展也可以让美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也是传统美术教学的欠缺所在。传统美术教学的枯燥与乏味,已经抹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而千篇一律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变得毫无个性可言,更谈不上创新和创造能力,甚至创新创造能力较差,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就业情况。

鉴于此,中职美术教学不应该是静止与单一的,特别是在现代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要实现中职美术教学质量的飞跃,就不能墨守成规,让多变和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改变美术教学的沉闷,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比如,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色彩的能力,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组组生动的画面,让蓝天与白云、绿树与红花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展开色彩的心理联想,使学生加深对色彩和美的领悟力,确保他们在积极的体验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四、多元与多维,改变美术教学的评价模式

中职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还与教学评价模式的好坏有着密切联系。传统美术教学的评价都是单一的,缺乏对学生和学习的整体认识,导致了教学评价的不完整性和不完善性。只有从多个角度来科学衡量中职美术教学,让教学评价变得多维和多元,才可以真正发挥中职美术教学的评价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美术价值观和学习观。

因此,中职美术教学评价标准应该是多维的。除了要衡量学生的专业美术水平之外,更多的是要从人格、审美等方面来审视学生的美术学习,让中职美术教学变成开展智育和德育的重要场所。从教学评价的主体来看,参与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师、学生甚至是家长都可以参与到评价当中。评价主体的丰富性,可以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优缺点,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实施论文 篇5

提高有效教学、为学习减负增效,一直是体育课堂教学不懈追求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问题。正如修建一幢大厦前需对其进行详尽的设计一样,体育教师在课前也要对教学技能与课堂学习进行设计,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教学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体育课堂教学既有共性的合作学习、又有个性的因材施教,实现教学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正如叶澜老师所言:“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本研究在三地九校的持续教学实验研究中发现:有以下五种课堂教学方法,适配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设计的“时效”与“有效”的情境,助力广大教师“建构意义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与策略。

1、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策略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组织与适配体育教学技能与课堂设计,会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依据体育课堂教学特性,技能是在练习中成长的。据此认为,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练习性原则:一是围绕认知发生的顺序性和逻辑性进行“同化、顺应与平衡”的构建,准确把握好学生学习的“教学适配”。大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脑中有三个学习区域(识别网络、策略网络和情感网络)可燃犀学习愿望,形成学习能力;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受认知变量(短时记忆、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制约,对此掌握利用可提高体育学习活动的定向认知能量与认知功用。正如维果茨基所言,“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创造了一个最近发展区,唤醒内部的多种发展过程。”[2]二是要立足于教为学的策略构建。在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体现出“为学习而设计”、“为理解时刻而教”、“学习自由度”的教学策略。要清醒地避免学生是原料,输入―――输出(产出)的传统教学模式。恰如赞可夫指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3]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体现出教学的内容性、组织性和负荷性的三个螺旋上升递进,又要掌握好学习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有效性飞跃的记忆规律。研究表明,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过度学习达150%,保持效果最佳。实验证明,有趣形象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更能引起学习发生,多种类型、多种感官的协同记忆可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苏霍姆斯基说:“建立学习跟知识之间的和谐,是学校面临的最重要的实际和理论问题之一”。

2、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实施

围绕上述原则,我们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从以下五种练习进行构建。第一种练习―――着眼于理解的练习。

由于体育是一种习得性技能,重练习、重形态、重经验,初始的学习易于枯燥。围绕这一特点,该阶段练习要立足为学习者提供“为学习而设计”、“为理解时刻而教”的教学策略,诱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领悟“收获”,通过建立起一种感性的经验收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正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积极的刺激(环境),以使学生能够在这一环境中作出正确的、教师期望的反应(行为),为此,教师对刺激(环境)的调控,就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即避免或剔除消极泛化环境和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5]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生搬硬套、机械模仿的直观顿悟与试错发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桑代克三大定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奥苏伯尔同化理论等是其指导的理论基础。该阶段教学的形式,是教师配合示范动作,先讲粗大的动作要领,然后在学习者建立感性后,再讲精细的动作要领。通过加大练习密度与次数牢固动作技能,每次练习之后,教师应及时分析、评价和强化(如赞赏),反馈学生了解其练习的结果,使其减少错误,尽快形成正确知识技能的可循环。

此方法的应用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给力知识的可理解性,如运用认知学习理论的“先行者组织策略”帮助学习者建立同化图式。燃犀“为学习而设计”,“为理解时刻而教”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减少学习障碍,助力学习者为下一步学习循环增添动机。

第二,博怀锐识各种教学理论与适用,使学习者对所授技能有充分的感受,才能产生清晰的学习循环。

为实施好上述两个层面,其具体的教学行为指针包括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负荷的流程步骤要与学生学习的心理认知性、生理活动性相符合。即:让学生经由单一的直悟模仿的试错练习一步步转入有效能的归纳性学习。

(2)因材施教、关注“学习者自由度”,积极注意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让其因困难而丧失学习的信心。

第二种练习―――归纳性练习

该练习主要是让学生由单一模仿练习归纳到组合或综合练习的类化。通过一系列由简入繁的动作技能类化,把低级感性认识上升为一种高级理性的图式(结构)形成学习策略。即着眼于使学生思维从表象的感受抽象为类化的图式,使其能将所学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复杂学习情境的可循环之中。恰如类化理论认为,类化(即知识经验的概括化)是动作技能迁移的基础,对保持动作技能继续深化起决定性的作用。[6]该阶段是技能的动作分化期,教学形式主要特征是由感悟、体验上形成能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已形成的联结不予使用(缺少练习或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减弱(知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奥苏伯尔同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范式是其理论依据。为此要求教师应由集体共性学习辅导转向个性化学习辅导,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发生”,为学习发现更多的联合因素,并特别要考虑如何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循环。

注意运用多种变式练习,导接学习者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联接,使枯燥的练习变得津津有味。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很多学生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7]

此阶段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将过去所习得知识与现在所教导的概念相连接。正如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最重要条件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建构在新学习中的作用,它是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基础。

第二,提供多种情境或变式,引导学生触类旁通。

如运用成功教学模式,通过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如运用快乐教学模式,通过挖掘教材内容的情趣美,帮助学习者补充丰富经验发现学习的意义。

为实施好上述两个层面,其具体的教学行为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1)设计有意义性的练习及作业,指导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2)每节课结束时,应给学生提供回顾所学知识的要点与支架式的作业,助力学生加深印象,统整学习概念与技能。(开始学生不习惯,教学实践证明,只要长期安排,就会收到显着成效。)第三种练习―――运用性练习。

这种练习就是升级各种类化性练习的迁移,使学生领会知识,有意识地运用知识,形成策略图式。记忆规律研究表明,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过度学习达150%,保持效果最佳。[8]只有动作熟练掌握了才能运用自如。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启发与多练的运用。

最需要突出的是一个“悟”字,很多理解要让学生在“习”中自然地领会,不需要刻意地多解释、阐述。如运用领会式与启发式教学模式帮助学习者意义建构(或称认知图式)的不断改组和完善。

该阶段是技能的动作组合期。教学形式主要特征,一是教学过程由单层次模仿逐步向多层次领会发展;二是由固定性练习逐渐到合作性练习、自由化练习、自主性练习展开;三是该阶段注意练习的次数和时间的有效安排,过少达不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过多又会引起浪费、丧失学习进度。练习的趣味性仍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让不同练习的刺激性与新颖性使学生遗忘学习过程的枯燥性,为促进体育认知和情感的培养等奠定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是其指导的理论基础。

该阶段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教学要活泼多样、有趣,引起并维持学生学习动机。

第二,给予学生成功的经验,维持学习动机。

为实施好上述两个层面,其具体的教学行为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1)依据教材需要,应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即:经由单项练习到组合练习再到综合练习,再到情境应用(如比赛)。

(2)活动变量,即经由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再到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怡情施教,亲其师信其道,增强学习动机。

(3)动作难度与强度呈现阶梯式上升递进。不断挑起认知冲突,激励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该阶段推荐的教学用法与要求有以下方面:

(1)“固定比率强化”―――是指学习者达到了一个可以预知的、固定的反应此数后,即可以得到强化。如成功教学模式。

(2)“变化比率强化”―――是指学习者再达到一个不可预知的反应此数后即可以得到一次强化。如领会教学模式。强化技能的主要方式有:语言强化、活动强化、符号强化、体态强化等。

(3)创设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学习的建构,展开师生、生生共同参与。

(4)体现为乐学而设计,为成功而教的时机。

(5)教学最优化必须以个性学习为指针。

第四种练习―――迁移性练习

即通过各种迥然不同应用情境的变式练习,使练习不仅要达到熟练化程度,而且要做到“条件化”,即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这个策略。该练习的目的是策略运用、策略迁移与策略巩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是其指导理论基础。恰如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指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必然涉及迁移。因此,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结构总是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变量。[9]

该阶段是技能的动作领会期。教学形式应运用的方法:领会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游戏法、竞赛法、成果展示法、伙伴交流法等。改变传统演绎式的教学只有单一(模仿―――练习)的刺激―――强化的不足。一般而言较关注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只要学生学习的结果,不能令学生体察到学后应用的连接,享受到知识获得的反馈体验,是一种低层次的认知,只能说是一个粗糙的原则。如果运用迁移性教学则把感性具有的两大形式:自我直接感知与外部间接感知联系起来进行理解,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力,有助于帮助学习者加深对技能的理解。复现了知识的知、情、意、行的多维面孔,让学生享有“懂、会、乐”的收获与高峰体验。

该阶段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联系旧知识,巩固新知识。

第二,巩固新知识,拓展新知识。

为实施好上述两个层面,其具体的教学行为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1)创设障碍性情境。即在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储备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条件,形成新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挑战和探索的渴望。

(2)创设发现性情境。即通过呈现一定背景的材料,引出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知识与技能。

(3)围绕某一知识技能的应用。即通过一个应用情境的探究,产生新的理解,新的应用。

第五种练习―――巩固性练习

该时期是奠定学生体能和体育运动的技术基础的黄金期,应通过多种层次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活动完成这一任务。该练习着眼于策略性知识的巩固,防止遗忘,是动作技能的统整期。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10]

为此,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围绕各种“活动”给学习者提供不断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去实践和运用这些技能,策略自然而然就得到发展。该阶段是个体技能动作风格形成的特色期。学习的重点是发展个人的潜力、兴趣和应用动作技能的能力。教学形式的主要特征是个性化练习与竞赛性练习等相结合,与课内课外大小体育活动的多种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收获成功、成就、运动高峰体验。巩固完善、形成特色与强化行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教育理论等是其指导的理论基础。

该阶段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课内教学课外应用相连接。

第二,个人学习与集体活动相连接。

为实施好上述两个层面,其具体的教学行为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1)设计开展有意义性的单项比赛,游戏性与竞赛性相结合。

(2)设计开展组与组、班与班之间各种比赛,游戏性与竞赛性相结合。

(3)个人学习与集体活动展示相连接。如个人成果与小组成果展示活动的各种单项的投篮比赛、运球上篮比赛。

3、结语

教学是踏着科学的节奏走向艺术境界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有效教与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为不同的教学目标使用不同的练习策略。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所说,“它的基本观点,在于心理活动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映方面―――向知觉、表象和概念方面转化的结果。这种转化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来实现的,而在每一个阶段上都产生新的反映和活动的再现以及它的系统改造。”[11]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实施方法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实施方法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是关键,创新知识的火花需要创新思维的去点燃。我认为课堂教学是贯穿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

一、教师要做好“导演”工作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是主演,努力在课上充分地展示自己,给学生死板地灌输营养液。

而在创新教学中,老师只担任导演的角色,学生们做演员,把展示的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有思维的时间。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参与的过程,是用学生丰富的动作、新颖的表演形式代替老师的“单口相声”表演。这样能让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力求把学生“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把“老师为主演”变“学生为主演”。

二、给学生的思维松绑,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展开飞翔的翅膀,每时每刻都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恐龙的灭绝有多种原因,学生会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孩子们可以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想象恐龙能飞上蓝天,想象出恐龙的灭绝原因是互相残杀;有的学生想象更奇特,恐龙可以代替吊车的工作,不但省油还易操作,重要的是环保!……这些充分说明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更充分说明了学生具有创造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会使儿童主动积极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观察和思考的情境,进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该项内容的训练。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文时,学生知道古人帮助禾苗生长的办法是把禾苗拔高,等待禾苗长高心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观察图画的同时,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开展讨论,各抒己见。

四、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做好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应利“导”,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弯路。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

例如,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可爱?”将此问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开课时,我请同学们读课题后,找一找课题中哪一个是重点词?同学们都找了“富饶”这个词,在同学们读全文之前,我又请大家带着“富饶”这个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收获?这时教师的利“导”,给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了方向,学生读完后,收获不少:有的明白了“富饶”一词的意思;有的找出了表现西沙群岛“富饶”的词、句;还有的能体会出这篇课文是围绕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来写的,所以题目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的“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向明确,思维直奔主题,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开放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成为问题“专家”

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个个有头脑、有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他们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等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从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理解课文。如《语言的魅力》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后,理解课文时,请同学说出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有的提出:盲老人在木牌上写上“我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没有人给他钱,而诗人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以后给他钱的人多极了?有的提出:语言的魅力是指谁的语言有魅力,魅力在哪儿?怎样才能写出有魅力的语言?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交流,最终问题得到解决,学生获得成功与满足。

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积极态度,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程度。

在课堂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凡是他们不懂的、不会的都可以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一起探讨。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可能。“会提问的学生会学习”也说明了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欧阳海舍身救列车》一课,学生在读课文后就提出:课文开头是清风扑面,细雨沾衣,为什么到了课文后就变成了风停了,雨住了,天空搭起了美丽的彩虹?学生能提出这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既体现了学生读书细致能发现问题,又体现了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问题。课堂上对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要不断启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每个学生成为问题“专家”,从而进行创新活动。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施方法 篇7

如何在教学中具体实施这种探究性教学呢?现针对本人在高中进行的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 从两种基本实验形式来谈实施的具体方法。

一、演示实验

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 在演示实验中, 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 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 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比如:“铜和浓、稀硝酸的反应”就可以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规律得出的过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习的兴趣, 而且也结合实验内容, 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此教学过程看似“硝酸的性质”的学习时间加长了, 从总课时上看实际并没有造成课时的紧张。另外, 像“钠的性质”“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等, 均可以转化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活动。即使是教师的演示实验, 也要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 如“醛的性质”“溶液的导电实验”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使学生体会这种将定量研究转化为定性研究的办法, 即实验转化法。

二、学生分组实验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 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 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 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 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可以直接在教学“物质的量浓度”一节内容加入作为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中, 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从而也解决了配制的仪器、步骤和可能产生的误差的问题。“酸碱中和滴定”“盐类的水解”等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对于不能超前于知识教学的实验, 如:“反应热的测定”“原电池原理”, 可在实验时让学生多角度设计方案, 并动手实践, 从中比较各类方法的优劣, 体会书中方法的独特性。对于练习使用仪器类实验, 如:“练习使用滴定管”“练习使用容量瓶”“试纸的使用”这样一些实验, 要通过学生自己阅读使用说明, 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 并能够应用这些仪器进行相关量的测量。

中学英语课堂趣味教学实施方法 篇8

一、趣味导入,引领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英语氛围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平铺直叙、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但会逐步感觉英语学习的枯燥与乏味,而且会形成思维定势,片面强化英语知识性记忆而忽视其阅读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用妙趣橫生的导课来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认知英语,从而增强其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Wildlife Protection”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情感,我在导课环节并没有简单说教,而是先让学生表演了自我编排一个小品———英文版的“武松打虎”。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诙谐幽默的情景安排,亦庄亦谐的搞笑演出,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无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时赢得师生的阵阵掌声。“Don’t kill me, mymother has been dead.”, “The tiger is the friend of mankind.”, “You will committe a high crime.”老虎的哀求、朋友的劝导、动物保护工作者的忠告使“武松”清醒地认识到了“打虎”的严重后果,决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整个表演妙趣橫生,耐人寻味,既活跃了课堂教学形式又给人以警醒,为后面的课文讲解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趣味讲授,最大化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

1. 增强幽默感

马克·吐温曾言:“人类确有一件有效武器,那就是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而且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人感觉精神愉悦,身心放松。当然,富有幽默感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与爱戴,幽默是增进师生情感的“润滑剂”,更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法宝。例如:在讲单词bride(新娘)时,可以给出其相对的单词bridegroom(新郎),并问学生:“怎么区分哪个是新娘哪个是新郎呢?”然后自问自答:“当然有房子的是新郎喽。”(因为新郎bridegroom中room的含义之一是房间。)“不过,有时新娘也会后悔,何以见得呢?因为最好的男人best man都成伴郎了。”学生们听后定会哄堂大笑,同时也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些单词。

2. 突出互动性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想实现英语知识的活用活用,不断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与亲和力,教师一定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特别要善于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突出语言交际的互动性。

例如,在讲解“Good Manners”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中西餐桌礼仪文化,老师可以设置一个“Dinner party”情境并引导学生了解西方人就餐的一些习惯,如“Speak quietly.”“Smile a lot, but don’t laugh all the time.”“Never drink too much.”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一些体会说一说在国内餐馆就餐的一些现象,通过师生的沟通与交流、讨论与探究,逐步达到“Learn to apologise to people.”“Express the gratitude.”“Talk about the good table manners.”等教学目标。

3. 妙用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新时期提高英语趣味性教学的又一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图片、文本、视频、动画等媒体优势巧妙创设情境和情意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交流与探究的平台,让全体学生人人投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把学生带入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里,以最大的学习兴趣取得最高的学习效率。

例如,讲解“Britain and Ireland”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途径搜集相关材料制作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平时学习和活动的照片视频,比如拍下运动会、班级活动等的精彩瞬间,把这些作为制作课件的材料。这样由于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能集中起来,看着他们自己熟悉的场景,学生会觉得趣味十足。

三、趣味结尾,给学生预留更多的英语探究空间

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结尾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如果前面的教学环节安排得井井有条,妙趣横生,如果结尾疏于设计草草收场不但会使学生感觉意犹未尽而且会使整堂课“满盘皆输”。那么如何把握结尾的教学环节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我认为,英语教师不妨用“趣味结尾”的方式给学生预留更多的英语探究空间。

例如:在讲解“lie”的两种过去式,而其中作为“躺”意思时的过去式“lay”又有“下蛋,产卵”的意思;还有surprised, surprising, surprisingly, to one’s surprise, in surprise等词组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老师在教了这些后,在课堂结尾时,可以尝试着将所有这些内容概括编写成一个故事:Tom told me a piece of surprising news in surprise when I lay on a couch.He said the hen in his home laid two salty eggs yesterday.To his surprise I wasn’t surprised at it at all.“The hen in my home often lays salty eggs”, I said to him.“Are you lying?”He asked me surprisingly“You lied, so I lied too.”I answered.这样既能起到总结的作用,又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感觉生动有趣,并且会进一步激发起学生英语探究的热情。

大学数学自主创新教学实施新方法 篇9

现代主流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积极参与是为了学习激励的内因, 使外因与其形成合力产生出最佳效应.因此, 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创新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学好知识的重要基础.

教学时, 要以教材内容为根据, 提供学生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让学生靠自己动手搜集信息、查阅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尝试练习的多种形式, 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亲自体验、独立思考、并独立创造性地学习有关数学知识.教师在探索和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掌握和理解教学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以解决问题.本文数学教学富有创意地提出了课堂自主创新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与技术, 并注重其可操作性与有效性.

二、方法研究与分析

1.开放思想,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是学生自主创新的起点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 和谐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这种状态下, 学生的思想才会趋于开放, 师生之间的交往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各种非智力和智力创新因子也才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自主探究创新的潜能才得以开发, 学生自主探究的大门才能被开启.

2.尝试迁移, 独立探究, 给学生提供自主创新的机会

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他们具有自我教育和能动性特点, 要将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 积极地鼓励学生自学新知识、实行“先学后教”策略.引导学生在旧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尝试性地组织迁移, 主动探求新知、培养出对未知世界的自主探究精神.

因此, 要提供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机会, 就必须深度挖掘教材, 为学生创设独立探究的空间, 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中知识迁移、自主探究, 增强学生独立探知的意识和信心.

3.大胆质疑, 创造条件, 是自主创新的动力

大学生求知欲强, 好奇心强, 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 这类疑问的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结构的建立和问题本质的认识.而且, 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及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往往是富有新意的质疑.因此, 学生大胆质疑应得到教师的鼓励, 要为学生积极创设质疑的条件, 不能拘泥于教条化了的师生问答中, 使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研究问题, 去发现问题, 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得到增强.

为此, 教学中可经常设计问题辩论会.通过辩论, 让学生给学生解决问题.辩论诱发了思考, 激化了矛盾, 使学生动口动脑, 异常活跃.学生不仅在辩论中练口才、学知识, 还使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得到激发, 使学生自主创新的动力和勇气大大提高.

4.诱导发散, 拓宽思路,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灵活性

学习过程中的学生, 思维往往被局限于模式化了的框框中, 导致形成思维惯性或是知识的负迁移, 这会导致个体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要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注意变式问题训练和比较法的运用, 帮助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 多方面比较及广泛联系的思维品格, 加深对问题的本质的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 举一反三, 一问多法的发散式训练, 以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灵活性.

通过这个充满探索的自主学习过程, 学生获得了思维的火花、探究的结晶、成功的体验, 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中, 思路将更加宽广, 自主创新的灵活性将更强.

5.合理探索新的想象, 动手操作实践, 促进自主创新的发展

通过“动手试验”和“观察”,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观察的自主创新能力.具体实施时, 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 克服学生懒惰情绪

由于学生许多靠教师长期“满堂灌”, 主动思考、提问不习惯, 具有严重的“靠、等、要”思想, 这是自主创新中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应引导学生开阔思路, 进行创新地实践, 创新意识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不断得到加强.

(2) 教师的观点进行转换

教师教学应鼓励学生、相信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条件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这样既可以激发起学生的灵感与创新, 又可以补充学生知识的不足, 最终使学生形成独特的认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也就具备了一定的整合各数学知识点的能力, 这种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吸收进一步强化.

三、研究结论

进一步实践证明, 只有教师交给学生学习主动权, 让学生动脑动手, 也就将自主探究机会给了学生, 就能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弄清知识之间联系.这种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 发展个性.

教师既要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又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才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为发展自己、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大学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参与者, 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才能造就新型人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黄秦安, 曹一鸣.数学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 篇10

1 由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出发进行创新

常言道: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够更主动的配合教师, 掌握相应内容, 相反, 假如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容有抵触、厌恶的心理, 则教学质量相对较低。所以, 作为体育教师, 在进行课程创新时, 需要以学生们的兴趣为基础。每一名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都存在差别, 尤其是由性别角度分析, 男同学与女同学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点就明显存在差异。再加上学生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差别, 所以, 唯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们运动的积极性。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期间, 教职人员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 忽视了学生们的差异性, 实施整体教学, 不管学生们的兴趣差异, 安排相同的练习任务, 这样很容易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们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 从而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例如:教师在安排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时, 就可以制定不同的训练任务, 让学生们自行挑选。在设定教学任务期间, 教师首先应考虑学生们性别、生理方面的差异, 设定不同的锻炼活动。如:针对男同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运动剧烈的任务, 1000 m长跑、40个仰卧起坐、10个引体向上等, 而针对女同学, 则需要设计一些运动量较少的任务, 100 m短跑、跳远、30个仰卧起坐等。当学生们面对多种活动任务时, 就可以凭借自身的喜好选择,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们的体能。

2 为学生们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 教职人员在进行体育教学创新期间, 需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想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要工作就是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 唯有保证师生关系融洽, 才可以创建一个平等、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们可以展现自身的魅力与个性。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氛围过于沉闷, 教师以自身为中心, 使教学活动变成了“一言堂”。其实, 在进行体育教学期间, 教职人员需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与活动, 让学生们将老师视为好伙伴与引路人。让教师融入学生之间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在讲解跳远技能时, 教师可以亲自为学生们进行示范, 让学生们在观看老师动作的同时学会体育技巧。在讲解错误动作期间, 教师也可以亲身示范, 让学生们找出自身的问题, 产生一些幽默的效果, 从而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教学质量。另外, 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以往活动前的热身都是由教师带领学生们跳热身操, 形式过于枯燥, 那么, 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一个小游戏, 让学生们参与其中, 在游戏期间, 教师与学生一起欢笑、一起玩耍, 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从而创建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3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

当前, 教学思想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同样教学方法也是如此。想要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 教师需要在课程讲解方法上进行改进。伴随着现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多媒体技术已经变成了重要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并获取了良好的教学质量。其可以通过色彩艳丽的图片、灵活生动的视频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讲解体育内容时, 一些动作教师示范起来十分困难, 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动画课件, 借助暂停、快进、后退等方法使学生更直观的观看动作的细节,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 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们放映一些体育比赛, 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储备, 增长学生们的见识, 让学生们可以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知识。

4 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们提高身体素养, 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那么,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期间, 就需要将学生们视为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们自行设计一些体育运动或者游戏, 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 指定某一学生小组为下堂体育教学设定一个主题及活动, 学生们通过查找资料、亲身体验等方法, 可以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同时将自身融入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一举多得。

5 结语

总而言之, 在进行体育教学创新期间, 教职人员不仅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同时也需要将教学理念转变成实践活动, 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变革, 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由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出发进行创新, 为学生们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 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入手,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习惯, 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因此, 对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进行研究是值得相关教职人员深入探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彦果, 李春晓, 张书婷.国外中小学融合体育教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4) :338-341.

[2]陈达喜, 戴相荣, 赵国荣.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5) :40-41.

[3]郑素娟.基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 2010 (7) :174.

[4]赵小勇.新课程标准下张家口坝上地区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2.

教学实施方法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 情境教学 ;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27-01

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为了能让情境教学最合适的使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做好配合,教师做好引导,将教学的场景、内容等场景化,让学生能更快融入情境教学,并且提升学习效率,具体的小学语文的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教材为基础,教师引导,让教学内容情境化

在小学生的语文科目学习中,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是较为基础的,但对于将来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要将呆板的教材内容生动起来,就需要对课文进行分析,突出重点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化的融合。例如学习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前,可以将这个问题直接提出来给学生,让他们开动脑筋来想想该怎么处理,还可以把情况更具体化,“没有电话、没有行人,只有你自己,你怎么办呢?”实际这就是刻画了一个情境一个场景给学生,让他们能身临其境更快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积极的思考,这样经过思考再来学习的课文必定是让学生记忆深刻的。

二、鼓励学生表演,参与情境教学的实施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的教材课文许多是叙事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感受,并加深印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现场的故事情节的表演,包括动作、对话、行为、神情等,当然这个必须是提前安排的,教师将学生按照语文水平高低、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可以在授课的前一天安排其中的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准备,不要给出太多的要求,让他们自己先阅读,通过理解分析再表演,例如:《牧童和画家》这篇课文,里面的对话内容短但共出现四个人物,可以让四个学生来扮演这几个角色,一个表演戴嵩、一位表演商人、一个表演教书先生还有一個牧童,学生可以将对话内容记录下来照读但最重要的是能感受和表达文中人物的情感。教师让四个学生尽可能完整的将这篇文章表演出来,其他学生观看,这样的将课本内容情境化放到课堂上表演不光生动了课堂氛围,还让学习小组学生能更认真的提前预习,在课堂中观看的学生也能更好的融入到课文内容中,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并且对于学生的表演教师可以给出一些评价,实际也是在传递文中人物情感,所以让学生加入表演,能使情景化教学在课堂中更有吸引力。

三、借助多媒体,加强情境感受

现在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让更多美好的画面和生动的感受呈现在学生面前,小学生的课堂中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由于年级小,还没有形成完全的自我约束力,如果强硬的控制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只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是最关键的是要有目的的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他们。例如在学习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时,课文对张家界的描述是比较细致、生动且在词藻上是比较美好的,但光是用口读下来,很多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印象,这时,教师可以用网络多下载一些张家界的图片,有旁白视频介绍的也可在课堂上播放,由于多用画面来呈现,再加上课文的文字描述,让学生能够被美图所吸引,并且增强了学生对文字的形象化的处理。由于张家界属于国家级旅游景点,很多学生都去过,也可以让去过的同学谈感受,增强学生对文中介绍的这一景点的认识和了解。

四、借用音乐,深情并茂,展示文中情感

在小学的教学中,有的课文是情感体会表达较为突出的,这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感受文中作者所要流露的情感,可以借助用一些相关的合适的音乐作为背景,来现场阅读,轻重缓急处理得当,通过阅读把文章的主要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例如《母亲》这就是抒发作者对祖国的情感,有记录有回忆,在阅读时多以轻声语气处理,像娓娓道来,在音乐上可以配合背景音乐《雨的印记》,这也能促发阅读者情感,阅读时要按照作者情绪起伏进行处理,更突出作者的热爱与怀念。例如课文《用心灵去倾听》,这是要用心去感受的,教师可以先不让学生阅读,直接由老师朗诵出来,当然也可以配上音乐,由于场景是清晨的树林,可以用鸟叫或树叶声为背景,契合文中的实际环境,学生也更能放松心情是感受。

五、家长引导,观看历史影片,了解文化背景

其实在教学中,教师是充当主导的地位的,但是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可以忽视的,他们的习惯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直接影响自己孩子的一些看法和认识。家长陪孩子时间少,所以可以利用一些休息时间针对于小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也让他们看一些课堂之外的电影或短片,就小学课本而言,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前,可以看看相关的抗日的片子,了解什么是外国租借地,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更能在学习这篇文章时了解周恩来的感受和情感。例如课文《长城》学习前,家长可以让学们看看关于秦始皇时期的古装片,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也更能认识长城的宏伟壮丽背后的来之不易。

六、结束语

学生的情境化学习方法的实施是多样化的,老师可以借鉴、尝试、好的继续利用,不好的加以改善,总之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各种学习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课堂氛围的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学习效率的提高,小学生的情境化教学的方法在实施中也应该时刻观察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感受,不断完善和改进,从根本上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闫禺任.情境教学在山东省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现状与应用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 2014

[2]田向.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3

[3]裴娣娜.基于变革性实践的创新——对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 2009(06)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的实施 篇12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初中语文课程较小学相比节奏更加的紧凑,难度也明显的加深了很多,非常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兴趣是一个人做事的根本动力。教师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拉近生活和语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更多语文学习的乐趣,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创设优质课堂,铺平情境教学道路

环境对人的行为习惯养成及做事的态度有很深的影响, 教师想要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创设优质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带来更加良好的学习空间,以此为基础铺平情境教学的发展道路,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收获。首先,初中语文课本中含有很多抒情类的文章,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采用口头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存在一定缺陷的思维方式不能有效的理解课本的内涵,间接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而教师通过情境式的教学方式把课本与生活进行关联,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比如,在朱自清的“背影” 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一个学生站到讲台上,让学生对其进行观看,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课本内容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课本内容产生探究的欲望。接着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父亲的背影,带动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课本的氛围当中,紧接着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以课本内容为引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让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为学生高效的学习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善于发掘课本与学生自身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领悟课本内容,让情境教学更好的带动学生,促使其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比如,在都德“最后一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在班级构建课本中的情景, 让学生实际体验书中主人公的感受,让他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书本当中,为接下来系统性的引导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在知识教学之前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提升其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教学,加速情境教学发展进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多次改革,对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推动影响,但是课本的整体结构还是以黑白文字为主,阻碍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针对于这一问题也是为了更好的构建初中语文情境课堂,我建议大家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把知识点与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用多彩的影像刺激学生的感官,更好的加速情境教学的发展进程。首先,语文课本有很多与风景有关的文章,但是课外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局限, 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略显单调。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找优美景色的视频和学生一起观看,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思维融入到屏幕当中,带动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比如,在“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它们眼中的春天,利用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宽度,接着把作者笔下的春展现到学生面前,为他们创造更加真实的感觉,把春天的气息完美的带入到课堂当中,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其次,初中语文课本包含很多古文,其中所包含的生涩难懂的知识点,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良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生看到更多趣味性的内容,降低文言文在他们心中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学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沉浸于教师的教学当中,把以往枯燥的黑板板书转变成动态化的屏幕影像,为学生带来更加新鲜的体验。比如,在“挑花源记”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呈像技术实际的展现课本中描写的画面,让课本内容深入学生的内心。接着教师选择一种宁静的歌曲进行播放,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更好的实现情境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可以把学生的眼睛、耳朵及其他的器官都带入到课堂当中,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文章中的美。并且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有效的缩减了课堂时间,为学生温习知识加深脑海中知识点的印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之前还可以寻找与文章有关趣味性的小故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拓展他们视野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初中语文情境课堂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增强课外实践,全方位情境教学引导

初中生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教师封闭的空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心灵的发展,并且初中语文的情境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教师适当的带领学生到教室之外进行实践,有助于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领悟更加深层次的知识点,让语文知识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比如, 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到大自然中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教师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把学生心中语文知识点与生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更好的享受情境教学的魅力。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进行记录,丰富他们写作技巧的同时加深文章的印象,然后再抽取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进行写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把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记录, 让他们把生活与课本文章进行有机的结合,提升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语文魅力。以此激发其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语文学习的优良氛围,加速学生终身语文意识的发展。

结束语

上一篇:油茶育苗新技术下一篇:大项目教学法